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建筑能效分析

建筑能效分析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05 10:38:4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建筑能效分析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建筑能效分析

篇(1)

关键词:建筑生态环境;节能效果;综合评价

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至今已带领我国社会经济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但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建筑行业带来的污染也同样关系着我国民众的身心健康,因此合理的对建筑行业施工工序进行制定是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自步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一直在关注建筑业建造的建筑物的节能效果,为合理节约我国的能源消耗,并且控制我们身边环境的迅速恶化。本文对这两个问题的关联性展开探讨,并分别对这两个问题之中存在的客观因素进行分析

1使用传统施工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

1.1传统施工技术施工时具有环境污染的特性

伴随着我国民众对生活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建筑在能耗上也远远超过过往的能耗标注,在我国南方地区因为和北方地区地域上的差异,南方地区居住的人们经常性使用空调等智能供暖设备并随之造成大量的电能量消耗,其对环境的影响可想而知,而在我国北方地区这种情况则要明显改善很多,北方的四季气候较为明显,并且冬季可依靠地热或暖气渡过寒冬,在北方居住过的人们都了解北方人在冬天的取暖方式主要是利用燃烧燃料来取暖,而非南方地区的电力取暖。因此,在建筑设计上北方的建筑明显要比南方某些地域的建筑在结构上要复杂很多,其中供暖设施就是其中最大的不同点。我国北方地区的建筑物一般要长于南方的建筑物,这其中的里有主要是北方的墙体在建造期间为了应对北方的气候加入了墙体的保护措施,该措施在保护墙体的同时,也起到了延长建筑物寿命的作用。因此南方的部分建筑设计师应从建筑的布局以及构造重新入手对建筑的节能设计,相信这个问题在我国建筑行业未来的不断发展下会有更好的改善。

1.2传统施工技术易现污染

针对建筑施工下环境的污染问题,这里着重说明的建筑物建设进程期间的污染状况,施工方应综合分析整体的施工工序,并针对工序问题进行汇总处理,其中比较明显的问题施工方要进行重点标注,而对于一些比较明显的问题施工方要立即采取措施给予解决。一般来这类问题的出现是由于施工技术以及施工方对建筑的能源处理不恰当所造成的,因此我们从客观的来说应重点针对建筑的生态环境进行其评价系统的制定,并依据此系统对建筑的部分结构进行评定,其评价机制越是详细建筑的节能措施实施工作在之后越容易实现,此评价系统还被作为建筑生态环境的技术核心被应用于建筑工地中,其利用智能化的方式实现了绿色施工的可持续发展,并与创通施工技术形成了两种对立的体系。

1.3传统技术产生废气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在我国环境影响建筑风格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我国科研人员就建筑施工中出现的这一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并且对建筑工地的节能建筑建造效果给予了与之对应的建造基准,我国今后的节能建筑的建造标准都是基于这个一标准。在这一有力标准机制的实施下,我国早年间建造的大部分建筑物都是不合格的,因此针对这些不合格建筑,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后期的建筑补救,合理运用这项补救措施,可有效改变我国建筑行业的现状。

2基于节能理念的建筑施工技术研究

2.1节能理念施工技术对施工现场的控制

节能理念施工技术的应用中所包含的评价策略主要分为两大类,对施工工序规划以及建筑用施工图纸的设计,将二者进行适当的结合并制定出建筑施工的审核机制。其审核机制只要源于施工方被授予的能源节能效果,在这一机制中的系统具备了一定成都的一致性,其本身就如同生态环保原理一般。在机制的实施下施工方不仅更易归纳施工现场的评定系统,并与此同时提升了建筑物的节能效果。

2.2节能理念的施工技术对施工环节进行控制

在分析的基础上,得到居住小区内的噪声分布,可以看到,颜色愈深的建筑所处的声环境越差,在没有采取设防噪绿带等降噪措施的情况下,其临街一面的室外噪声级不能满足居住Ix:室外自天低于SSDB、夜晚低于45dB的国家标准。为此,笔者对合理降噪提出了建筑群空气流场的分析标准,仍以前述居住小区为例,这种高层建筑、多层建筑混合存在的小区,其建筑群内部的空气流动情况对其微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局部风速太大可能对人们的生活、行动造成不便,也有可能在某些地方形成旋涡和死角,不利于室内的自然通风。因此,业主提出在规划设计阶段预测居住小区内的空气流动状况,以对小区内微气候作出合理的评价。

3节能理念是今后建筑生态环境的重点推广对象

3.1使用节能理念排除施工现场的非人为因素

施工现场中包含着一系列非人为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是由地理环境的气候所造成的,通常我们会针对空气流速的分布图对天气进行判断,其中冷色就代表着气温及将下降,这时的户外天气通常表现在无风且天空万里无云。我们都知道气流对风速的影响非常大,气流的流通速度加快代表着风速和风力也随之加强。据我国相关科研人员您的研究表明,建筑施工现场的气流将会对施工现场的建造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在南方的春季和北方的冬季建筑施工工作者都会停下手里的工作,这个举动的主要原理就在于在这样的气候下进行施工建造会严重影响工程的建造质量。

3.2使用节能理念的施工技术防止施工现场

结合建筑群空气流动分析,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笔者预测居住小区不同位置小范围内的逐时气温,同时进行比较并给出评价。所得结果既可供居民选择适合个人习惯的工作生活环境提出参考意见,同时也能为改善居住小区热环境指明方向。某居住小区中不同位置的热岛强度变化情况。其中的原因在于居住小区建筑布局合理,建筑间距选择合适(天空视角系数较高而利于长波辐射冷却天且集中绿地多,绿化好,并或多或少地采用了人工水景布置准得其与空气的热湿交换加强,有效地降低了空气的温度)。值得一提的是,环境最好的区域均为小区居民日常生活、起居、休憩、娱乐等活动的主要场所,该区域内的健康适宜的温度环境将极大地利于居民的室内外的生活质量的提高。

4结论

我国为加强建筑行业的建设工作,在政府的不断鼓励下以综合相应的评价机制系统,对我国还处于建设当中的工程项目进行与之相应的评价系统的制定,并根据其具体情况逐渐进行完善,在建筑环境和节能效果综合评价理念的应用过程中,我国目前已经彻底明晰了建筑生态环境中所包含的真正内涵,并及时进行了建筑节能概念的推广工作,为我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做除了一定程度上的探索。

作者:魏焕

参考文献

[1]李萌.环境艺术设计与建筑设计和生态节能之间的关系分析[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25(15).

篇(2)

【关键词】公共系统;暖通空调;提高能效;

中图分类号:TB657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我国的主要建筑分为居民建筑和工业建筑,绝大部分的居民建筑包括商业用途的建筑,比如是商场、酒店、写字楼、商场等等,目前我国的公共建筑耗能达到了普通居民耗能的6倍,对于一座大型的配置有暖通风空调系统的建筑来说,暖通空调的耗能达到了建筑耗能的70%,而且空调系统的运行又加多了电力的负荷,所以公共建筑的节能具有很大的发展意义和发展潜力,对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二、公共建筑暖通空调系统

1.暖通空调的含义

采暖通风与空调(HVAC):控制建筑热湿环境和室内空气品质的技术,包括对噪声的控制。

采暖(Heating)――又称供暖,供热;技术职能:按需向空间供给热能,补偿热损失,达到室内温度要求。是人类最早开始使用的室内温度指标控制手段。

系统组成:热源、输送管道、散热设备、调控构件

分类:分散式:热源与散热设备在一处,火坑、火炉、火墙、 火地;集中式:热源与散热设备分开,城市、区域集中供暖。

通风:(Ventilation):技术职能:通风换气、防暑降温、改善室内空气品质、防止内外环境污染。

主要功能:提供人呼吸需要的氧气;稀释室内污染物或气味;排除工艺过程产生的污染物;除去室内多余的热量(余热)和湿量(余湿);提供燃烧设备所需氧气。

系统组成:通风机、送(排)风口、风道、净化装置、调控构件等。

2.空气调节(Air-conditioning)

系统职能:用来对房间或空间内的温度、湿度、洁净度和空度流动速度进行调节,并提供足够量的新鲜空气的建筑环境控制系统;可以对建筑热湿环境、空气品质实现全面控制,即包含了采暖、通风部分。

系统组成:冷热源、空气处理设备与末端装置、风机、泵、管道、风口、调控构件等:使用采暖,通风或空调要区别考虑。

工作原理:民用建筑(商用建筑、公共建筑);得热:人体、照明、电器、太阳辐射、室内外温差;得湿:洗涤、晾衣物、烹饪。

热负荷:为维持室内温度高于环境温度,向建筑物提供的热量;冷负荷:为维持室内温度低于环境温度,所排走的热量。

湿负荷:为维持室内所需要的湿度,所排走的湿量。

工作原理:向室内提供冷量、热量,加湿或减湿,稀释室内的污染物,保证室内具有适宜的冷热舒适条件和良好的空气品质。

3.工业建筑

特点(与民用建筑比):空间大,人员密度小,不宜对全车间进行全面温、湿度控制(除一些特殊的生产工艺或热车间)。

排风系统:为排除室内的有害气体,蒸气,固体颗粒等污染物,使室内污染物浓度达到要求所设立排风系统。

送风系统:为稀释室内的有害气体,蒸气,固体颗粒等污染物,补充排出室内的空气量而设置送风系统。

工作原理:当室内得到热量或失去热量时,从室内取走热量或向室内补充热量;当室内得到湿量或失去湿量时,从室内排走湿量或补充湿量;当有污染气体时,排走污染空气,补入等量的清洁空气。

4.按照用途分类:

(一)舒适性空调――保证创造舒适健康环境的空调系统;民用建筑,商用建筑,公共建筑,住宅,办公楼等;特点:温度、湿度精度要求不高。

(二)工艺性空调――为生产工艺过程和科学实验创造必要环境条件的空调系统。

特点:按工艺类型不同,功能、系统形式的差别很大,精度有时要求较高;电子:含尘浓度;纺织:相对湿度 ;计量室:温度;医药:无菌。

5.暖通空调发展历史

(一)历史

人类使用火的开始,就有了采暖。后发展为火坑、炉、地、墙均属辐射采暖;自然通风古代已被利用;秦、汉年间就有利用天然冰降温的空调房间。

(二)发展

近代采暖发展起源于1673年;1784年英国开始应用蒸汽采暖;1904年纽约交易所建成空调系统。

(三)我国发展

建国后20世纪50年代,主要是采暖通风,工艺性空调,当时依托前苏联技术。开设了“供热、供燃气与通风”专业;60-70年代热水采暖,集中供热,加热器、散热器、热水锅炉的研发生产,洁净空调系统、舒适性集中空调、空调产品的发展。1975年颁布《工业企业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80-90年展最快,空调由工业转向民用;21世纪考虑可持续性发展,节能,新能源开发利用,环保。

三、公共建筑暖通空调提高效能措施

1.室内设计计算温度的取值问题

在冬季供暖工况下,室内计算温度每降低1℃,能耗可减少5%~10%左右;

在夏季供冷工况下,室内计算温度每升高1℃,能耗可减少8%~10%左右。

为了节省能源,应避免冬季采用过高的室内计算温度,夏季采用过低的室内计算温度。办公室、居住等建筑的冬季的采暖不宜高于20℃,公共建筑一般房间的夏季空调不宜低于25℃。

2.采暖系统的设计

采暖系统设计得合理,采暖系统才能具备节能运行的功能。不管是住宅还是公共建筑,合理的设计节能采暖系统主要原则是:一是采暖系统应该能保证到对各个房间(楼梯间除外)的室内温度能进行独立调控; 二是便于实现分户或者是分区域热量(费)分摊的功能;三是道线路系统的简单、管道材料消耗量少、节省一开始的工程预算。

3..空调冷却水系统的设计

(一)冷却塔应布置在环境清洁、通风良好、远离高温的地方,以确保其冷却效率。

(二)多台冷却塔并联使用时,冷却塔之间应设连通管 或共用连通水槽,以避免各台冷却塔补水和溢水不均匀,造成浪费。

(三)冷却塔的总供、回水管之间,宜设旁通管并装电动两通调节阀或采三通调节阀调节控制,保证冷却水混合温度满足冷水机组对冷却水低温保护要求;并宜采用出水温度控制风机启停或变频调速控制,达到节电目的。

4.冷热源设备的选型

(一)空调与采暖系统的冷、热源宜采用集中设置的冷(热)水机组或供热、换热设备。机组和设备的选择应根据建筑规模、使用特征,结合当地能源结构及其价格政策、环保规定按下列原则通过综合论证确定:

在有天然气供应的区域,要使用分布式的热电冷联供和燃气的空调技术,实现错峰用电,提高能源的利用。

凡是执行峰谷电价以及峰谷电价差较大的地区,同时空调负荷不均匀,并在用电高峰期使用为主的建筑工程,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均可采用蓄冷(热)系统,以便减少装机容量、提高运行效率、降低制冷能耗。

具有多种能源(热、电、燃气等)的地区,宜采用复合式能源供冷供热;

具有天然水资源或地热源可供利用时,宜采用地源热泵供冷供热。对全年进行空调以及各房间和区域负荷特性相差较大,长时间同时分别供热和供冷的建筑物,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后,可采用水环热泵空调系统,但冬季不需供热或供热量很小的地区不宜采用。

(二)除了无集中热源且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外,不得采用电热锅炉、电热水器等作为直接采暖和空调的热源:

电力充足、供电政策支持和电价优惠地区的建筑;

以供冷为主,采暖负荷较小且无法利用热泵提供热源的建筑;

四、结束语

作为公共建筑中耗能最多的暖通空调系统,因为通过设计其室内的参数,准确的计算建筑的冷热负荷情况,以及采用新的节能技术,这能有效的提高暖通空调的系统,对于公共建筑来说,必须严格的制度符合自身的耗能管理系统,要严格控制其耗能,这对于建筑有着长远的意义,对于我国的环境生态保护来说更是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孙纯武,郭林文.重庆市大型公共建筑集中空调系统能耗状况及分析[J]. 洁净与空调技术.2011(8):90-92

[2]江亿.我国建筑耗能状况及有效的节能途径[J].暖通空调.2013(4):20-22

篇(3)

为了维持室内舒适的光环境和热湿环境,建筑要消耗大量的能量用于照明、采暖和空调。据统计,发达国家建筑能耗在总能耗中所占比例很大,约40%,中国目前的建筑能耗约占总能耗的23%左右,预计到2010年将提高到35%左右。建筑工业中越来越重视可持续建筑的发展,因此能效建筑规划设计(Energy Efficient StrategicDeSignH)常重要,它将是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的重要手段。

所谓能效建筑规划设计就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通过建筑设计及技术手段,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有机能源的依赖,达到舒适的室内环境。目前,中国的建筑设计更多的是侧重于建筑的外观和功能,而忽视建筑的能效性,即忽略了在建筑设计的初始阶段,进行建筑能效规划设计的优化方案选择。根据调查分析,能效设计概念难以在实践中实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能为建筑设计师所接受和使用的,在建筑设计初始阶段进行的能效设计规划计算方法和计算软件。本文介绍英国剑桥大学建筑系马丁建筑与城市研究中心开发的一种为建筑师规划设计所提供的照明及热能计算方法(LT方法,Lighting and Thermal),该方法在英国建筑能效规划设计中运用广泛,已有十几年的历史,特别适用于能效建筑规划设计。

二.能效建筑规划设计原理

1.被动式建筑概念(PaSSiVe BLlikling)具体地讲,被动式建筑就是通过建筑设计,使建筑冬季充分利用太阳辐射热取暖,尽量减少通过围护结构及通风渗透而造成的热损失;夏季尽量减少因太阳辐射及室内人员、设备散热造成的得热量。从被动式建筑设计概念出发,我们可以将整个建筑划分成被动区和非被动区(PassiveZone and Non―passive Zone)。被动区受室外气候参数及周围建筑环境的直接影响,如太阳辐射,照明,自然通风、周围建筑的遮挡等,被动区进深一般为建筑层高的2倍。而非被动区可以认为不受外霁气候参数的影响,它只受室内人员设备散热的影响,该区白天也需要照明。LT方法就是基于这一原理,对各区建立能量方程,计算为维持室内要求的光、热、湿环境要求所消耗的能量。关于该方法数学模型的建立不在此文讨论,本文侧重于该方法的应用。

与目前普遍使用的建筑热模拟工具不同之处在于,LT方法简化数学模型,抓住建筑设计中主要矛盾展开研究,因而所需输入的数据限制在极小范围(在建筑规划设计中,详细建筑信息也无法获得),这样便于方案比较,使用灵活简便。当然,在建筑设计完成后,要对建筑作进一步细致的热过程分析及设备选择等工程设计时,该方法的功能受到限制。

2.建筑设计参数能效建筑规划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建筑参数的优化设计,达到既节能又满足室内热环境的目的。建筑设计参数包括4):

(1)建筑参数地点:建筑地点的输入是为了确定其气象数据。逐小时的气温、太阳辐射值已集成在软件中,随着地点的确定,气象数据即自动输入到程序中;建筑尺寸:该参数可直接从屏幕中图象输入;建筑方位:在屏幕中图象输入的同时方位即被确定;建筑结构类型:该项参数分为三类,即重型、中型、轻型;建筑功能:建筑功能分为学校、办公室、住宅等,一旦建筑功能确定,作息时间即确定,这是影响建筑能耗的因素之一。

(2)设备参数供热效率:指锅炉的热效率;制冷效率:指制冷设备效率;室内散热:包括人体和设备散热;冬季换气次数:为健康要求所需的最低新鲜空气需求量;夏季通风方法:大风量自然通风/小风量自然通风/夜间通风。

(3)照明参数设计照度:根据房间的使用功能输入设计数据。

(4)围护结构参数屋顶传热系数、外墙传热系数、地面传热系数、窗户传热系数:按设计的要求输入数据。

(5)热工参数冬季采暖设置温度、夏季空调设置温度:按设计的要求输入数据;夏季过热温度设置:根据当地气候,建筑功能设置。

热能方程及照度计算所要求的其它一些参数,根据设计规范要求集成在计算软件中,大大简化了软件的使用过程。设计人员可对主要设计参数加以改变,分析由此而引起的建筑能耗的改变,计算机可对所设计的不同参数的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全年能耗比较,建筑师可通过对不同方案的比较,优化出最佳方案。

3.应用举例为了便于解释,我们举一案例加以说明。所计算的建筑为位于英国南部地区的办公楼建筑,建筑使用时间为上午9:00到下午6:00,建筑结构为中型,锅炉的效率系数为O.85,制冷效率为2.5,室内人员及计算机设备散热为15W/m2,冬季换气次数为每小时1次,室内照度要求为300 lux,屋顶、外墙、地面及窗户的传热系数分别为0.25W/m2.K、O.45W/m2•K、O.45W/m2.K、2.9W/m2•K。冬季采暖设置温度为19℃,夏季空调设置温度21℃,夏季过热设置温度为23℃。

(1)窗墙比(Glazing Ratio)窗墙比定义为窗户面积与该护结构面积之比。LT计算软件可根据所输入的建筑信息运行生成不同方位的被动区窗墙比与能耗的关系曲线。注意,这里的能耗是指原能,又称基本能量(Primary Energy),包括能源在生产及输送过程中的损失。

为该案例各朝向单位面积终端能量消耗量与窗墙比的关系曲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照明所消耗的能量(黑虚线)会因增大窗墙比而减小,当窗墙比面积小于35%时,这种变化非常显著,即增大窗户面积有利于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能耗,但窗墙比大于40%时,天然采光对减少照明用电能耗并没有太大的优势。

供热所消耗的能量(黑色细线)除北向外,随着窗墙比的增加,采暖能耗稍有所下降,这是因为充分地利用了太阳辐射热。

而对于北区,由于增大窗户面积而增加了导热传热,又没有太阳辐射热补偿,因此采暖能耗会因窗户面积增加而增加。对于空调能耗来说,则相反,由于增大窗墙比,南面及东西面受太阳辐射的影响,空调能耗(灰线)会急剧增加。相比之下,北面空调能耗增加幅度小一些。图中黑粗线为照明、采暖及空调的总能量曲线,表示了这一案例条件下,各朝向的最佳窗墙比。

可以看出,南向最佳窗墙比约30%左右,东西向25%~30%,北向30%~40%左右。

(2)建筑保温围护结构如外墙、屋顶及窗户的保温性能,可通过U值反应出来,U值是指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通过改变U值,可以比较各能量分配中的变化。

为不同的U值对单位面积建筑能耗的影响。本文列举了U值分别为0.45(英国标准),0.82(中国新标准)及1.7(中国原规定)值进行了对比计算。从图中可以看出,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对建筑能耗影响较大。增加围护结构保温性能,会大大减少建筑总能耗。

(3)通风自然通风及夜间通风是一种排除室内散热,降低室内温度,提高热舒适性的有效方法。对于所设计的建筑方案是否采用自然通风作为降温方法,也可以通过方案比较,作出选择。为该案例舒适温度设置为23℃时,通风方案对室内舒适度的影响。

这里引用了“过热天数”指标,如果一天中有连续2小时超过所设舒适温度,则称该天为过热天。图中灰条线为小风量通风方案,白条线为大风量通风方案,黑条线为夜间通风方案,它们分别表示了各方案夏季“过热天数”(0Verheating Days),建筑师可以应用这一指标,在规划设计时对自然通风方案的选择进行分析和决策。

影响能效建筑设计优劣的因素之间也相互影响,如增大窗户面积,有利于充分利用自然光照明,减少用电照明的能耗,冬季南向窗户有利于接收太阳辐射热以减少采暖负荷,但过多增大窗户面积,也会造成夏季不利的太阳辐射热,进而增加空调负荷。

在照明能耗,供热能耗与空调能耗的之间存在着平衡点,如何全面地考虑这些因素,使建筑设计达到能效的目的,这就需要对建筑设计的不同方案从能效角度进行方案比较。本文介绍的能效建筑规划设计方法――LT方法就是根据这一要求而发展的能效建筑规划设计辅助工具,它已编制成用户界面,使用灵活方便。多种方案的全年能耗运行结果以图像形式呈现在屏幕上,便于比较和决策之用。

三,能效建筑区域规划建筑能耗不仅受单体建筑自身参数,如建筑布局、方位、位置等的影响,而且受周边建筑及环境的影响勖。例如,对于一个建筑,街对面的建筑(又称遮挡物建筑Ob―Struction Bunding)高度,与该建筑的距离及其建筑材料会影响此建筑的照明、采暖和空调能耗。因此,能效建筑规划设计应该既考虑单体建筑的能效设计又综合考虑总体建筑规划。为了便于分析,我们采用城市高度角(U HA)及遮挡建筑视角(OSV),这两个概念见图5所示。室内的自然采光及太阳辐射量,受这两个参数的影响,直接影响到照明、采暖和空调能耗。因此,如何实现合理的城市布局及总体规划,对建筑节能也具有重要意义。

1.计算方法结合LT方法对整个城市或小区进行建筑能耗设计规划,剑桥大学马丁建筑研究中心开发了LT―urban程序,它是根据城市建筑群布局,采用Matlab图像处理技术,获取LT能量计算所需要的朝向、方位、城市高度角等参数,再将LT所计算的建筑能耗(照明、采暖空调能耗)反应在建筑规划图中。建筑师不必掌握Matlab图像处理技术,仅需在CAD软件中用不同颜色对不同高度的建筑加以区别,并以JPG文件格式输出。LT―urban将自动把建筑群图形转换成黑白灰度数字高度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该模型在Matlab上运行,可产生能量计算所需要的参数,如被动区、非被动区、朝向、城市高度角等,并能计算出对应参数的城市建筑规划能量图,为建筑师进行能效建筑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2.应用举例本文以马丁建筑研究中心受欧盟资助的项目“温室气体零排放城市发展――能量、建筑、人及微气候”为例,说明能效建筑规划设计方法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1)城市数字高度模型(DEM)建筑区域规划图经CAD赋色处理后以JPG形式输出,Matlab程序则自动将此图形转化成能分辨出建筑高度的平面图,即城市数字高度模型。为英国伦敦、法国的图卢兹、德国的柏林的市区400×400的城市数字高度模型图。该图形为下一步的建筑方位,城市高度角、障碍物视角、被动区与非被动区等参数的计算提供基本参数。

(2)城市建筑参数图城市数字高度模型图输入Matlab程序后,计算机自动生成所要求的各建筑参数图。图7为伦敦6m高处建筑参数图,它们分别表示被动区、非被动区;朝向、视角;UHA和0SV。

(3)城市建筑能量分布图Matlab程序确认所需建筑参数后,计算机自动生成该区域全年能耗图。为英国伦敦的城市全年总能耗分布图。

对新建小区,建筑师可对不同的建筑布局进行能量比较,直观的区域建筑能量规划图像显示便于帮助建筑师对整个区域的能效建筑设计作出合理规划。

篇(4)

2014年无锡市正式展开能效测评工作,对于无锡市第一批、第二批可再生能源应用示范项目进行能效测评,其中包括了建筑能效测评及可再生能源能效测评工作,建筑能效测评工作是对建筑本身节能情况的评估,其中屋面及外墙保温作为建筑节能的主要环节中的两点,对于建筑节能率的影响较大,是建筑节能的重点,使用何种保温材料是节能设计中重要的一环。通过对无锡地区典型项目进行建筑能效测评,对外墙及屋面采用的保温材料进行统计分析。

1.1屋面保温材料

在对无锡市100栋典型建筑能效测评的数据统计过程中,得到屋面保温材料的使用情况:挤塑聚苯板保温材料所占使用比例最大,为73%;保温隔热砖材料所占比例最小,为5%;其他材料为聚氨酯保温材料、泡沫玻璃及岩棉板,占比例分别为6%、7%和9%。挤塑聚苯乙烯保温板为最常用屋面保温材料,共73幢楼使用,其他4种保温材料的使用栋数均较少。

1.2外墙保温材料

在对无锡市100栋典型建筑能效测评的数据统计过程中,得到外墙保温材料的使用情况:挤塑聚苯板保温材料所占比例最大,为35%;聚氨酯和发泡陶瓷保温板所占比例最少,为1%;其他材料为模塑聚苯板保温材料、保温砂浆、岩棉板及加气块墙体自保温材料,占比例分别为11%、21%、9%和21%。挤塑聚苯乙烯保温板为最常用外墙保温材料,共49幢楼使用,使用比率最高。其次为保温砂浆,共30幢楼使用。加气块为墙体自保温材料,有30幢楼使用。

2公建护结构保温材料的成本分析

屋面及外墙保温是建筑护结构中所占面积比例最高的,在这2个结构上使用何种保温材料是建筑节能材料成本的重点。通过对典型项目的能效测评工作,结合无锡工程造价信息,得到各项目外墙及屋面保温材料的单价,对于建筑节能中保温材料的选择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2.1公共建筑屋面保温

在公共建筑的节能要求中,将公共建筑按能效测评的结果分类,可分甲类公建和乙类公建。分别对屋面保温材料的成本进行统计分析,均按单位屋面表面积的单价进行比较,结果如下。大部分建筑成本在30~50元/m2之间,结合满足50%节能率的建筑统计,可见屋面保温材料的成本相对较高。研究中发现成本最高的为无锡市环境监控中心项目,其屋面使用了90mm厚的岩棉板保温,其成本为61.2元/m2;成本最低的是无锡科技商务中心供冷供热项目,其屋面使用了30mm厚的XPS板保温,其成本为21元/m2。大多数建筑成本都在30元/m2左右,可见无锡市满足50%节能率的公建项目与居建项目的屋面成本大体差不多。研究中发现成本最高的为第八人民医院项目,其屋面使用了75mm厚的岩棉保温材料,成本为51元/m2;成本最低的屋面使用了40mm厚的XPS板保温,其成本为28元/m2。

2.2公共建筑外墙保温

分别对外墙保温材料的成本进行统计分析,均按单位外墙表面积的单价进行比较。甲类公建外墙保温材料的成本大体在125元/m2以上,与满足50%节能率的项目相相差较多。大多数甲类公建外墙都使用了蒸压加气块作为墙体材料,其次再使用外保温材料,这使得其成本较高。而乙类公建只有个别项目使用了加气块作为墙体材料。甲类公建中成本最高的为锡东高级中学宿舍楼项目,使用了40mm厚的无机轻集料保温砂浆+300mm厚的加气块自保温,其成本为239.4元/m2,成本最低的为商务办公及文化设施用房项目,仅用了25mm厚XPS板保温,其成本为17.5元/m2.除去墙体自保温的项目,大多数项目的成本在20~40元/m2,同居建项目相差不大。成本最高的为第八人民医院项目,其外墙使用了15mm厚的聚苯颗粒保温砂浆及B05级砂加气砌块,其成本为134.4元/m2;成本最低的是五十六研究所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其外墙使用了20mm厚的岩棉板保温,其成本为13.6元/m2。

3结论

对无锡市第一批、第二批可再生能源应用示范项目进行分类统计,得到以下结论:

(1)屋面保温材料的使用情况经统计得到,挤塑聚苯板保温材料所占比例最大,为73%,共73幢楼使用。外墙保温材料的使用情况经统计,挤塑聚苯板保温材料所占比例最大,为35%,共49幢楼使用,使用比率最高;其次为保温砂浆,共30幢楼使用,加气块为墙体自保温材料,有30幢楼使用。

(2)节能率满足50%要求的公共建筑项目的屋面保温材料成本单价经统计在30元/m2左右,可见无锡市满足50%节能率的公建项目与居建项目的屋面成本大体差不多;节能率满足65%要求的公共建筑项目的屋面保温材料成本单价经统计成本在30~50元/m2之间,可见公共建筑65%比50%节能率下屋面保温材料的成本相对较高。

篇(5)

关键词: 能效标识;测评;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TU-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8-0053-02

0引言

能效标识是一种信息标签,用来度量住宅建筑能耗的一种方法体系,为消费者在购房时提供一定的参考。我国于1998年开始实施自愿性的能效标识项目,即建筑能效标识认证。2003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正式颁布实施;2004年8月13日,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颁布《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标志着我国能效标识制度的启动。2006年初,建设部成立了建筑能效标识课题组,由建设部科技司牵头,负责《建筑能效标识管理办法》和《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技术导则》的编制工作。建筑能效标识工作处于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因此对于能效测评标识制度的运行模式有待研究和探索,本文就是从这个角度出发,为建筑节能的进一步推广和实施提供参考。

1实施能效标识的必要性

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的作用是向用户、政府部门、业主提供一个衡量建筑物能源利用效率指标的信息,而建立能效测评标识制度对于建立建筑节能的市场运行机制、改善政府节能管理方式、维护建筑节能市场各个利益相关体利益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1 市场竞争的需求目前,我国建筑节能市场及建筑部品存在着质量良莠不齐的现象,许多地方存在着以降低产品质量为代价的竞相压价和不公平、不正当的竞争。“伪绿色建筑”大量存在,扰乱了节能市场的竞争,企业为了应付检查,虽然使用了新型的外墙保温材料,但保温材料的质量却难以保证,从而使围护结构的性能指标达不到要求。通过这一体系,使消费者把能耗作为选择住宅的一项指标,由消费者推动开发商节能,进而由开发商推动设计研究和生产部门节能,使住宅节能工作进入良性循环。

经调查显示,当购房者对建筑能耗了解后,把能耗作为购房主要指标之一的增幅达到了5倍以上。

1.2 政府宏观管理的需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政府对经济管理的方式也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直接管理过渡到宏观调控的间接管理。能效标识制度的实施,使政府部门把更多精力用在政策、标准的制定上,让专业的能效测评机构来做,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此外,建筑物的能效标识信息也为政府实施建筑节能的相关激励政策提供依据。例如,如果经检测,某栋建筑的外墙保温体系达到某个设定的指标,可以给予财政补贴,相反,如果超标,则要给予响应的处罚。政府部门制定的一系列经济激励政策就是要根据建筑能效测评机构提供的信息而做出的。

1.3 社会需求目前,我国建筑能耗总量大、效率低,且建筑能效信息不对称的现象非常普遍。建筑能效标识为解决目前建筑能效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供了衡量的标尺。建设单位在不了解建筑本身能效信息的情况下无法准确、及时地公开能耗信息,消费者在购房和使用过程中很难了解房屋的节能性能,而政府部门也无法以能耗为依据制定相关的政策。因此,建设单位、消费者、政府部门等建筑节能利益相关体对于建筑耗能情况的掌握与实际情况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建筑能效标识则记载了建筑物的能效信息,可以为开发商、业主、政府部门提供一个衡量的标尺。[3]

2能效测评标识制度在国外的实施

英国政府实施的国家房屋能源等级(National Home Energy Rating,简称NHER),是指在标准状态下单位面积一年连续使用所消耗能量的指标,是将房间的尺寸、窗户面积和供热系统经过标准计算分析得出的评价指标。为了鼓励居民注重住宅的节能效果,英国政府于2007年6月开始对房屋进行测评,其中包括房屋的节能等级证书,并引进新的房屋交易信息制度。测评体系运行以后,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房屋必须具备节能等级证书,否则不得进入房产交易市场。英国政府宣布,未来将对每一个房子的节能程度进行评比,划分等级,就像每一个电器产品都有节能等级一样。房屋节能等级证书包含的能耗信息将有助于环保,降低废气排放,同时还能让购屋者节省支出。

德国在2002年颁布实施了《建筑节能法》(EnEV2002),其中就实行了建筑能耗定量化及建筑能耗证书系统。建筑节能新规范EnEv2006则在充分考虑到各种实际因素的前提下,强调改善建筑整体能源利用效率和可实施性。在建筑的建设、改造、销售、租赁市场方面,全面推行能源证书体系,保证新建建筑及既有建筑改造达到新规范的要求,推动整个社会的建筑能耗降低。德国的建筑能源证书体系适用于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以连续3年实测数据来确定。建筑能源证书有效期10年,超过10年需根据实际情况重新办理。

欧盟从2006年起就执行关于“建筑物总能源效率”的规定,在芬兰和葡萄牙之间的地区,每幢建筑在出售或出租前必须要提供能耗认证证书,这个规定也同样对德国适用。针对欧盟指令,德国能源服务公司(DENA)提出建议:推广全联邦一致的能耗等级标识制度。将来用户出租或出售房屋时,需向新使用者提供该房屋的“建筑物能耗等级标识”。

3能效测评标识制度运行机制的设计

能效标识运行机制从减少建筑能耗入手,协调住宅建筑节能市场中各利益相关体。政府在运行机制中起主导推动作用,能效测评机构(第三方)起协动作用,市场交易主体起推动作用,具体关系如图1所示。政府作为监督主体,从法律法规、政策环境、税收制度等方面对不同行为主体实行激励,培育独立的评价机构,实行住宅建筑能效标识体系等匹配手段;能效测评机构作为第三方要独立公正的出具建筑物能效信息,为市场其他利益相关体提供决策依据。同时强制要求开发商在销售时需向新使用者提供该房屋的“建筑物能耗等级标识”,购房者通过与实际能耗数据的对比,实现对能耗评估数据的监督,而开发商和评估机构为减少纠纷,避免赔偿,也必然会尽力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保险机制的建立,是为了确保消费者在其利益受到侵害时能得以补偿,也可以促进测评机构(第三方)提高技术及其诚信水平,降低保险费用。住宅建筑能耗评估与能效标识制度的运行机制采用政府推动、第三方协动、市场推动来实施。

能效标识制度的运行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3.1 以政府为主导的宏观调控体系。建筑节能具有外部性的特点,所以市场调节在这一环节失灵,政府调控作为另外一种制度变量显得更为重要。以政府为主导的调节机制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律法规来规范整个节能市场,因此,实施强制能效标识制度为促进节能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保障,也是政府管理宏观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

3.2 以能效测评为主的第三方中介服务体系。能效测评机构是建筑能效标识政策体系中的重要的市场主体,解决了市场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充当着能效测评标识信息“裁判员”的作用,因此,能效测评机构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应公平、公正的为政府、开发商、用户提供能效信息,保证数据的真实性。第三方出具的能效测评报告应作为政府监管建筑节能市场的重要依据。第三方评估机构作为专业技术服务商出具技术报告,承担相应的技术责任。

3.3 以开发商、用户为主的市场交易体系。在这个交易体制中,为了节约资金以及市场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开发商提供不节能产品或提供虚假的节能信息,使得购房者无法做出是否是节能建筑的判断,因此,能效标识制度的建立为建筑交易体系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反过来,通过一系列的激励政策,开发商和用户为测评机构提供建筑的相关信息,使整个体系在加入了节能这一标准后更加完善。

3.4 以保险公司为主的保障体系。2002年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曾针对住宅性能认定委员会认定的A级住宅联合推出“住宅质量保证保险”项目,但推广速度较慢,应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针对节能住宅推广。如在保障期内与能效标识的内容不符,保险公司将向住宅拥有者进行赔付。这样既能有效保障购房者的利益,也能转移开发商应用节能技术的风险。

在这个制度体系运行过程中,作为第三方的能效测评机构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它的有效运行极大的推动着建筑节能的推广和实施。

4能效测评标识制度实施的运行环境

Williamson曾指出“一个有效率的组织至少与一个功能完备的市场体系同等重要”。作为第三方的能效测评机构有效率的执行,只有建立一个好的制度环境,才能使能效测评机构更加有效率,从而使市场体系更加完备。能效测评标识制度的实施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

4.1 基于政策保障的激励机制对于能效测评机构的激励,一方面要制定法律法规,保障其独立性的地位。目前,我国获批的国家级的6个能效测评机构以及我省的能效测评机构在一定程度上隶属于政府部门。同时,由于能效测评在我国刚刚起步,其法律地位并没有得到保障,缺少相关的法律政策。因此,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鼓励民间机构申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的第三方,让能效测评机构有积极性。另一方面,在它们违反规定是进行规制、惩罚,也即负激励。对于市场交易双方的激励,政府也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让开发商有积极性做能效测评,让用户需要能效标识。

4.2 基于合作的信息反馈机制能效标识制度的顺利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主体各方的信息共享,在没有实施能效测评制度以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因此也影响了节能的推广。如果开发商能及时的把信息反馈给测评机构,而测评机构又能及时准确无误的传达给用户,同时,用户又可以把新的信息反馈给测评机构,这样一个反馈机制使得能效标识制度顺利实施。

4.3 基于节能投资的担保机制市场存在着不确定性。由于能效测评标识市场刚刚起步,仍然存在着风险,因此,一方面要政府补贴,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市场机制来提供担保。保险公司通过提供担保和开发商共同分享节能带来的收益,同时减少开发商的风险。

在市场机制的约束下,政府部门、标识机构、开发商、保险公司及购房者之间互相约束、互相促进,从而保证标识工作可以科学、公正地进行,使得建筑节能工作由“政府推”向“市场拉”彻底转变,有效促进我国住宅建筑节能的发展。

总之,建筑节能的推广不仅仅要依赖于政府主管部门的推动,而且依赖于以能效测评为主的第三方中介服务体系的协动。

参考文献:

[1]任邵明等(2009).我国节能建筑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研究.建筑经济,No.2,92-95.

[2]沙凯逊等(2003).建筑业的民间机构与行业自律.土木工程学报,No.9,107-109.

[3]郭霞等(2007).北京市推行工程担保和工程保险制度的对策研究.建筑经济,No.2,13-15.

篇(6)

【关键词】住宅节能;节能技术;节能设计

1.引言

发展低碳、绿色建筑已经势在必行。节能减排,加快建筑节能建设,应对气候变化。已是建筑设计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建筑设计师,理应率先肩负此重任,把“低碳经济,绿色建筑”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发展原则。

2.基于节能的小区规划设计

通过对小区内部的合理布局,达到最大化利用小区外部环境的目的,从而尽可能的提升整个小区的节能效果。同时在对小区规划中,应当充分地结合小区场地的有利及不利因素,考虑建筑的地位和布局,使空间合理,环境宜人。创造开敞的空间环境,使社区居住者更方便的接近自然环境。通过把小区规划成各组团,同时把整个居住小区中各个组团和轴线与天然的“花园”相互联系穿插与建筑一起形成统一和谐、自然环境和平的生活态度。建筑同时也成为环境景观的一部分。居住在这里的居民,眷顾自然,回归自然,成为自然的一分子轻松随宣且顺乎本性地居家度日,从而远离工作的紧张与压抑。

在深入分析和理解用地地形地貌的前提下,保留用地的地形特征,最大限度地利用地形及周边环境资源,将用地进行简化和整理,以适应大规模开发;根据地貌特征和内外部环境景观资源来规划不同品质的产品,不同的容量和密度,使景观资源实现最大化的利用。

另外,对于小区规划设计来说,可考虑把建筑规划成以多层和低层住宅为主,从而可有效的控制建筑造价。通过低多层住宅小区内部形成组团空间,达到景观的均好性。在满足停车要求的条件下,地下车库结合住宅基础布置在庭院以下,提高车库使用率,减少开挖面积。户型设计做到整体规整,减少不规则形态,外立面设计结合功能,减少不必要的装饰构件,可节约住宅的含钢量,达到节约建筑成本的目的。

3.建筑整体设计与各项节能技术的采用

3.1建筑立面节能考虑

建筑节能设计应当依据建筑朝向和景观资源的优劣设计出有优越节能效果的的花园洋房和高层户型产品。在户型设计中以丰富空间组织为主导理念,为花园洋房和高层户型产品各个功能空间的通风采光提供保障,从而有效地达到建筑节能效果,同时丰富的空间变化有效地提升了户型的品质。

另外,如何确保建筑造型的同时又达到节能效果,这是建筑设计人员所追求的。如对于某个工程项目,其立面造型采用新古典风格,以简洁平和的手法,同时通过利用天然石材、砖、戈特板、木材、钢材、玻璃等材料组合穿插,形成轻盈舒展的立面形象。而且整个建筑立面造型设计,是将强调功能性的构件语汇以现代的方式构建出有东方情趣的空间,以东方的、自然的、现代的造型特征诠释具有特色的新古典特色住宅。在立面造型设计还充分结合自然地形,体现山地建筑的精髓。另外,在建筑立面设计上对模数的运用贯穿始终,和谐的比例尺度是建筑美学的精髓;不仅仅丰富的立面语汇如百叶,同时有效地为住宅提供了遮盖、遮阳、避免视线干扰等作用。

同时在住宅节能设计同时应注重均匀性原则,也就是采取木桶原则来进行节能设计。在资金有限的条件下,处理影响建筑节能的各要素之间应当采取互相协调原则,不因为满足个别要素而忽略其余要素的影响。例如对于建筑外立面设计上在选择外墙、外窗和遮阳设施时,应在一定的投资下使各个方面的效果尽量均匀一致,而不应当选取保温性能特别良好的外墙却因为资金紧张而选用单层窗,或投入大量资金配置保温性能、密闭性能良好的外窗却不做外墙保温设计。结果由于建筑围护结构节能中由于个别要素最差而影响到最终的建筑节能效果,就如木桶的盛水量是由筒壁上最短的一根木条所决定的。

3.2建筑生态节能设计

(1)建筑被动节能设计充分利用地块的朝向优势使建筑均有良好的朝向;尽量减小建筑的体型系数及设立南北贯通的开阔空间,使小区内有良好的通风能力;建筑用材的合理性;利用绿色植物的生态节能效果。

(2)建筑主动节能设计上采取如下措施:1)设备的选择上注重节能环保设施,并纳入居住小区统一的节能管理系统,减少建筑能耗,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2)废水余热与光热回收到地下承压保温水箱中储存等。3)利用绿色植物的生态节能效果,使之成为地面,屋顶的主要覆盖物,在能达到一定的节能目的的同时,还能成为社区景观系统的一部分。

(3)小区住户采取建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源热泵以及空气源热泵组等等。

上述各项措施对建筑热性能的影响相互作用,但又与气象状况有关,因此通过简单的定性分析,往往难以判断优劣。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计算机动态模拟分析的方法,对不同方式组合下的建筑热性能及全年能耗情况进行预测分析,以优化设计。一些工程实例表明,采用这种方法,在增加的建筑安装成本(以节能元材料、产品和技术的采用为主)不超过目标的条件下,即可以实现降低采暖空调能耗。

4.建筑朝向设计思路

选择合理的住宅建筑朝向是住宅群体布置中优先考虑的问题。影响住宅朝向的因素很多,如地理纬度、地段环境、局部气候特征及建筑用地条件等。值得指出的是,所谓“最佳朝向”的提法蕴含着明显的地域特征,它是在综合考虑了当地地理、气候条件下对朝向的研究结论。朝向选择需考虑的因素有:冬季日照和防风,夏季防晒和自然通风,降雨,利用地形和节约用地等。根据以上考虑,总结了我国主要城市的住宅最佳朝向和适宜朝向,供规划设计时参考。

另外,太阳辐射直接影响居室热环境和建筑能耗,同时也是影响住户心理感受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节能住宅的设计中,日照分析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模拟计算发现,当建筑平面布置不规则、体筑的高度形复杂、条式住宅长度超过50m、高层点式住宅布置过密时,日照间距系数难以作为标准,必须进行严格的模拟计算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5.自然通风与有组织通风

房间的通风换气状况对建筑能耗有很大影响,许多地区在过渡季和夏季的部分时段通过良好的自然通风可有效地获得较好的热舒适而避免使用空调,而在冬季和炎热的夏季,室外空气渗入导致的能耗可占采暖空调能耗的。要使房间通风换气状况能够有效控制,则需对建筑形状、平面设计、窗的形式等诸多因素深入分析,加以改进。例如,由于窗的密闭性近年来显著改善,抽样调查发现高于的北京家庭在冬季为了通风换气在上班时开启至少一扇窗,这时产生的换气量已大大超过为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所要求的换气量,从而使房间热损失增加两倍以上。如果配一个小型换气窗,专供冬季和炎热的夏季通风换气,则既满足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要求,又可有效降低这部分热损失。

6.结语

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针对住宅小区建筑节能设计原则,总结出住宅小区在节能上所采取的绿色建筑设计要点,为设计具有节能效果的小区生态住宅提供了思路。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能效指标追踪和评价

关键能效指标追踪——以HVAC为例空调系统是建筑能耗大户,如何合理应用示范楼内现有的绿色技术,采用适当的控制策略,在保证环境舒适度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降低能源消耗,优化能源成本,是保证示范楼低碳节能效果的关键。时间表控制时间表控制是楼宇控制的主要管理功能之一,其主要体现在建筑运营管理和建筑暖通设备启停优化管理两个方面。利用时间表实现对暖通设备进行分时分类合理定时启停,大大减少人工操作,从而降低建筑的运营成本,同时使暖通设备处于最佳的运行时间段内,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与此同时,还可以结合室内外环境温度情况,计算空调最佳启停控制时间。对设定的时间表进行修正,会达到更好的节能效果。对这些控制策略的效果评价,可以与一段时间的实际运行情况对比,进行数据追踪。图7为此项目中的界面。变风量控制本项目在楼宇自动化系统中采用空调变风量控制,使空调机的送风风量根据末端需求不断变化,通过改变送入房间的风量来满足室内变化的负荷。由于空调系统大部分时间在部分负荷下运行,故风量的减少带来了风机转速的降低,从而降低空调机风机的能耗,如图8所示。空调热回收空调系统的大部分能耗用来对空气的温湿度进行处理,利用楼宇自控系统对热回收空调机组热转轮的转速或交换阀门开度进行控制,通过排风和新风进行冷热交换,最高可获得70%以上的能量回收率,如图9所示。这样就可以使新风参数得到改善,温湿度波动相应减小,既方便系统的调节和控制,又能降低处理新风的能耗。需要注意的是,在采用转轮等设备进行热回收的控制策略制定中,需要考虑室内外焓值的变化。转轮设备是需要消耗电能的,当焓差较小时,热回收转轮设备的运行不仅不会带来节能效果,还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绿色认证后评价——以屋面绿化效果评价为例

按照绿色建筑认证对各项绿色技术效果进行测量验证的要求,需要对屋面绿化、双层呼吸幕墙、遮阳等技术进行测量和效果追踪评价。在此,以屋面绿化为例,进行测量验证点设置介绍和能效评价介绍。按照此方法进行数据追踪可以发现,有植被区域的环境升温速度和幅度明显低于非植被区域,有植被区域的空调电耗量明显低于非植被区域,通过实际数据的追踪和分析,很容易定量给出该技术带来的节能效果数据。节能效果分析呈现——以办公区域能效追踪为例典型的商业办公建筑,办公人员数量和工作时间相对固定,对于此类用户,时间程序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控制策略之一,节能效果非常明显。根据功能需求,存在各类区域的划分,部分区域如经理办公室、小型会客室和会议室、卫生间、休息室、资料室、茶水间、公共走廊等区域经常无人光顾,甚至大开间办公区的办公位很多时候都在空置,但空调和照明都照常工作,无形中浪费很多能源。在空置时段内,完全可以通过控制,关闭照明或减少空调末端送风。在写字楼外区,照度足够的情况下,更可以结合照度控制,进一步节约能源。这些控制策略的实现,需要建立在控制回路合理划分的条件下。在实际项目中,我们选择了一个较为典型的办公区域,在这个区域设计了不同环境控制策略节能效果的测量验证计划,并通过数据分析,进行了节能量的估算。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