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企业信息化优势

企业信息化优势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05 10:38:4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企业信息化优势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企业信息化优势

篇(1)

【关键词】云计算;中小企业;信息化

一、引言

工信部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从法定的环境,项目资金的支持,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加强中小企业的两化融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已成力当今信息化的重点工作。中小企业在其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如项目开发周期长,成本投入大,风险高,缺乏专业信息技术人才。云计算无疑为中小企业带来了机遇。云计算是一种IT资源的交付和使用模式,免去了用户大量繁杂的工作,用户可以通过按需支付方式获取所需要服务,由于云计算的灵活部署、随需随用、按需定制、性价比高、无需太多IT基础设备投入等特点,为中小企业节省了构置硬件、软件,配备人员的相关成本,而受到中小企业用户的青睐。

二、云计算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优势

目前,我国众多中小企业已认识到信息化对企业发展所带来的深远影响,积极投入信息化建设中,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无论是从资源利用水平还是信息化基础建设程度上还处于较低层次。云计算的出现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带来了发展机遇,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其应用优势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提供便捷的信息化服务。中小企业无需要部署硬件设备和安装软件,只需按需支付一定的费用就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种能力和资源。云服务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用任何可以连接互联网的终端设备即可获取。大量的数据可以保存在云计算的数据中心服务器上,用户只需一组云计算服务的登录账号与密码,就可以在任何地点工作。在IaaS(云计算设备服务)模式下,企业可以提出要租借的服务器数量与存储空间,并且可以依照所需随时增减服务器。(2)降低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云计算降低了硬件购置的成本,没有软件许可证或软件升级管理所产生的成本,也不用租用设施,避免了隐性成本的支出,只需按照使用率采用计量,按需使用,按需付费,使用即买即用方式购买资源,大大降低了企业自行购置的资源成本。(3)有效解决信息化人才缺乏问题。中小企业的应用软件都运行在服务商端,由服务提供商负责维护,无需聘用信息技术员工和技术顾问,当租户在使用软件时如遇到问题,只需通知服务提供商的维护人员去处理,无须自己花费精力和财力去解决。(4)投资回报率高。通过利用云服务,中小企业能够改变因IT资本支出太大而对网络资源望而却步的现状。对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而言,投资建立数据中心的投资回报率较低,并且很难与业务的快速成长匹配,云计算的租用模式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合适的解决方案。云模式可以使中小企业集中时间、精力和投资在利润较大的核心业务中去,企业可以通过云计算平台将自己的产品快速推广给用户,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取得更快更大的产出和高回报。

三、云计算应用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云计算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带来了契机,能够有效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资金、人才等主要问题。但是云计算在我国尚处于初级阶段,存在问题诸如数据安全性和隐私性等问题,这些问题将阻碍云计算在企业中的应用。

1.存在的问题分析。(1)用户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云计算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户的观念和接受程度。中小企业需要改变以往“眼见为实”的传统观念,实现从购买产品到购买服务的IT系统构建理念的转变。当前,广大中小企业应用传统的信息化软件,企业员工不愿放弃已经熟练的信息系统和应用,对云计算这一新鲜事物感到非常陌生,不愿接受。云计算的应用实施将面临巨大挑战。(2)安全性问题。云安全问题是企业接受云服务担心的首要问题。云计算从本质上来说是提供了公共而不是私有网络,用户需要把自己的业务数据、IT业务流程等核心资源保存在第三方,并且由于虚拟化,用户并不清楚这些资源被实际存储在何处。因此会遭受到更多的攻击,面临更加复杂的安全威胁,需要相应的保障措施,企业也需要处理和承担与之相伴的各种安全风险。云计算的安全性问题,不是传统的数据安全性问题,除了数据安全外,还涉及到服务可靠性和可用性问题,是一个涉及到公信力、制度、技术、法律甚至监管等多个层面的复杂问题。(3)相关制度、法规不够健全。信任问题是云计算发展过程中的一大障碍,不具备建立自己云计算中心的中小企业,会因为云计算运营商数据中心的数据安全没有任何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在制度上的保证和相关法律的保护,不敢把数据放在运营商的数据中心。(4)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运营标准。当前中国云计算产业参与者未形成一套共同遵循的技术标准和运营标准,具体表现在数据接口、数据迁移、数据交换、测试评价等技术方面,以及SLA、云计算治理和审计、运维规范、计费标准等运营方面,都缺少一套公认的执行规范、不利于用户的统一认知和云服务的规模化推广。

2.策略分析。(1)积极转变观念。云计算是一种新兴的IT服务模式,是广大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种理想解决方案。广大中小企业员工应适时转变观念,抓住机遇,提高企业核心竞争 力。企业内部应开展新技术领域知识培训,使员工熟知云计算的概念以及在中小企业应用的优势,认清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及早部署,抓住发展机遇,创造更大价值。(2)云计算对企业的适用性。可以考虑借助云计算经济模式去分析,从而做出正确决策。详细分析企业是否采用云计算需要考虑的一些关键要素:诸如IT资源规模、资源使用模式、数据敏感性和公司业务标准化等这方面综合考虑是否将IT应用迁移到“云”上,并给出了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可以供公司CIO及相关管理者提供参考,做出正确决策。(3)选择优质云服务提供商。选择信誉好、可信度高的云服务提供商,通过分析他们的盈利手段,阅读隐私声明,防止企业信息从云计算运行商那里泄露。建议企业选择知名度高的服务提供商,如IBM、VMware、微软等。为保障服务质量,中小企业应该和服务提供商签订服务水平协议(SLA),衡量对方执行这些条款的情况,并在合同款中列出准确的限定准则、安全和隐私协议以及服务提供商违反SLA的惩罚规定。(4)采用加密技术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云环境由多个“租户”共享,其环境为公有网络而不是私有网络,因此会遭受到更多的攻击。为避免数据丢失和被窃,对于敏感数据建议企业采用对称密钥或非对称密钥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再放入云端来保证数据安全性。以David A.Patterson为领衔的伯克利研究团队认为企业在放置数据到云端之前将数据运用加密处理可能比在本地数据中心中不加密存放更加安全。(5)相关政策、法规的健全。云计算在中国掀起的热潮不仅受益于IT的推动,政府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促进作用。没有政府的规划和引导就没有云计算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政府一方面对新兴的云计算服务模式可以充分鼓励其成长和发展,另一方面需要花大精力集中在云计算相关产业政策和立法上面,如检查厂商对客户承诺的不合理性、厂商信守承诺的程度、厂商对待客户数据的审计和监管力度,全面对云计算厂商的安全性进行规范和监督,以构建适度宽松的云计算发展环境。

篇(2)

一、企业信息化的效应

(一)信息化对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影响

信息化到底能否提高竞争力和竞争优势?不同的研究出现截然相反的两个结论。

Weill(1992),Brynjofsson和Hitt(1996)等人研究的基本结论是企业信息化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但有其他更多研究显示,信息化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武星、张同斌和李耀伟(2009)认为,企业信息化会降低生产成本、管理成本和交易成本,从而减缩成本。在生产成本方面,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降低了企业新产品的设计和生产成本;在管理成本方面,更为合理的控制库存,精简优化了组织结构,从而减少管理费用;在交易成本方面,信息化减少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环节,实施差异化的客户关系管理,更大程度上减少了客户管理的成本。另外,企业信息化是提高产品差异化的重要方式,通过信息化让消费者直接参与产品的设计、制造过程,从而提高产品的差异化。

汪淼军、张维迎和周黎安(2007)通过对浙江省企业微观数据的研究,分析了企业信息化和企业竞争力的关系,发现随着企业信息化投资的增加,企业竞争力随着企业信息化投资增加而增加。汪淼军等人认为,企业信息化资本能够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在于信息化导致企业垄断某些与信息化直接相关的市场:第一,信息化通过降低企业通讯和协调成本所导致的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是难以替代的;第二,企业信息化通过巨大的资金、人力和组织资本的投入会导致部分垄断优势;第三,企业信息化诱致的企业伴随性组织创新和技术创新是其他技术难以替代的。

(二)信息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以来,学术界普遍认为,信息技术能够提高企业绩效。

李一军等认为,企业信息化是由人、信息技术、组织管理等三个关键要素有机构成的整体,信息化之所以能够提高企业绩效,是上述三要素之间相互协调和耦合的结果。公司资源基础理论(RBV)认为,与信息化相伴的IT人力资本、IT基础结构、IT无形资源等增长增加了企业的资源,能够提高企业绩效。Wade,Hulland(2004)认为,1T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不是直接的,而且通过影响企业的竞争性活动形成了一条复杂的资产和能力的链条,最终提高企业绩效。

吴增源(2007)研究了IT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认为IT能力影响企业绩效是以管理决策和操作决策作为中介的。其中,管理决策在探索式IT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中起显著的中介作用;操作决策在利用式IT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中起显著的中介作用。

张玲玲、林健等通过对信息技术在企业中应用的演变过程分析,指出随着信息技术变革力度的增加,会不断提高企业绩效,其机制如下:

(三)信息化对创新能力的影响

目前专门讨论信息化对创新能力影响的文献较少。已有的文献,主要有两类观点。第一类观点如汪淼军、张维迎和周黎安(2007)等人认为,信息化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信息化诱致技术创新,并且通过对浙江省企业微观数据的分析验证了这一观点。第二类观点如Bresnahan,Brynjofsson和Hitt(2002)等认为,企业信息化的一个关键目的就是要提供企业产品创新能力,企业信息化投资能够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信息化能够降低企业产品创新过程中通讯和协调的成本,由此直接导致企业创新效率的提高。

(四)信息化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

汪淼军、张维迎和周黎安(2007)通过对浙江省企业微观数据的研究发现,企业信息化投入能够导致诱致性的组织变迁。因为企业信息化需要巨大的资源投入,也包括组织资本的投入,从而导致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

欧马田(2007)认为信息化引发了企业组织结构的创新,在对他人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他认为信息化时代出现了四种形式的企业组织结构创新,分别为扁平化结构,核心―边缘结构,虚拟企业,互联社区模式。

二、企业信息化效应分析思路

(一) 从企业信息化诱致性角度考虑其效应

这种思路可以简单描述如下:

汪淼军、张维迎和周黎安(2007)认为信息化发展的本身就要求相应的人力资源、组织资本的投入,这些要素的增加导致了企业绩效、竞争力的提升,也导致了组织创新。

(二)原有的分析范式中加入信息化要素来考虑其效应

这种思路可以简单描述如下:

郑大庆等(2006)亦是将企业信息化要素加入到原有的动态能力理论基础中,拓展出IS动态能力。

武星、张同斌和李耀伟(2009)在研究信息化对企业竞争力的效应时,即是在原有的竞争力分析理论基础上加入信息化要素。按照竞争力分析理论,影响竞争力的要素分别为生产成本和差异化。武星在分析信息化对企业竞争力效应时,首先分析信息化对生产成本和差异化的影响,然后再分析信息化如何通过生产成本和差异化这两个中间变量,最终影响竞争力。

Bresnahan,Brynjofsson和Hitt(2002)则是在创新理论基础上加入企业信息化因素,通过分析企业信息化因素如何影响那些决定创新能力的因素,继而通过这些中间因素最终影响企业创新能力。

总的来看,研究产生了很多有意义的成果。但如何充分发挥企业信息化的效应,仍需要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以及企业自身的特征继续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

篇(3)

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是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具有良好的发展创新能力和一定规模的优秀企业的代表;“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调查活动具有良好的代表性。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先进经验。

对2007年度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调查结果表明:

一、国民经济骨干成分的企业信息化水平持续提高。信息化500强企业对国民经济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信息化正融入国民经济主战场。信息化基础建设已过,企业信息化进入深化应用的阶段。信息化领导力逐步增强,目前已经有83.2%的企业由企业的高层担任信息化工作的主管。对信息化机构的认知水平得到提高,信息化机构已经被大部分企业看成是企业的商业策略合作伙伴或者决策力来源之一。决策支持能力提升。信息化战略规划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为信息化和业务的融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大企业电子商务稳步发展。供应链管理提高了信息化龙头实力,27.57%的企业已经进入生产计划同步阶段。

二、大型企业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背景下,开始关注信息化能力建设。IT架构建设方面获得大型企业关注。IT运维服务管理成为企业信息化主管重点关注领域。商业泄密问题得到重视。信息化和业务的融合已经得到比较充分的重视。

三、信息化成为推动企业创新的强大动力。信息技术扩散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有机组成部分。信息技术应用推动了企业集成创新。信息化促进了企业服务创新。信息化促进了企业管理创新。信息化推动产品创新,提高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和信息附加值。研发信息化支撑了企业自主创新。企业信息化推动了产业创新和结构优化。信息化提高企业人力资本水平。提高企业的学习能力,推动创建“学习型企业”。

企业信息化500强发展回顾与核心启示:

5年来,中国的大型企业积极依靠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对企业进行改革、改造和改组,优化业务流程和组织架构,实现企业战略转型,缩短了与世界先进企业的差距,缩短了与世界经济接轨的时间,提升了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调查证明,具有最优秀的信息化水平的企业也是最具盈利能力和竞争力的企业。

回顾5年来企业信息化500强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信息化正在成为企业生命线。谁在信息化方面领先一步,谁就可能在竞争中占有优势,随着信息化和企业的深入融合,信息化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活力与竞争力。

篇(4)

1.以企业信息化构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经济模式

企业信息化是将网络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在企业运营的各个领域中,以高速、高效的信息技术来获取更大效益。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不断加深中,有效的加强了企业对人力、物力、财力的管理,改变了企业一成不变的经营管理模式,从本质上改革了企业,提升了企业活力。企业竞争力是在极具竞争力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一个企业能更有效的获得经济效益,提升自身发展的综合能力素质。将信息技术与企业发展相结合,以高效的信息速度带动企业自身发展,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降低管理运营成本,从而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与发展潜力。

2.企业信息化的必要性

2.1提升内部信息交流效率

传统的企业组织模式中的信息传递存在局部性、单一性,缺乏整体性,各部门间只存在上级与下级之间的文件信息流通,缺乏必要的信息横向交流,这就造成了部门与部门之间存在信息交流障碍,给为公司整体运营行动带来极大的不便,是公司内部信息不流通,应急机制迟缓,阻碍了公司高速发展的速度。而将企业信息化之后,基于公司局域网内信息共享的前提,有效地加速了信息在公司内部的流通速率,改变了过去信息只能在上下级上流通的诟病,还能有效促进部门间的交流,加强企业各部门间的共同协作能力。从根本上提升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

2.2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企业在营销运行中的活动势必会有合约这一环节,这就必然会增加企业在销售、生产中的成本。而对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建设之后,便能有效地降低其管理成本,增加生产、销售效益。利用企业信息化中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企业能在互联网上交易方的信息资料,大大减少了企业在信息搜集上所花的时间与人力上的成本,还能增加交易方的数量,增加企业本身的竞争优势。而在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条件下,是交易双方都能清晰透明地了解对方的信息资料,减少谈判中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进而借由信息共享机制,监督彼此,增加自身的信誉额度。信息技术的运用能有效地提升企业的反应速度和经营效率,从而降低企业间的交易成本。

3.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全球化的加速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网络的日益更新。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给企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国内企业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在信息化发展飞速的当今时代,企业信息化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3.1加快企业信息技术的研发

企业在保证信息网络安全的同时,必须加快企业信息技术的自主研发。在学习优秀企业信息技术管理的同时,要加强企业信息技术的创新研发能力,以免在竞争中落伍。因此,企业要想发展,必须要加强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与管理,提高研发能力。另一方面,注重加强企业信用的规范化管理,避免出现企业管理的缺失,引发企业危机。目前,国内企业信息技术软件大多数选用的是在西方技术上改良的软件,这些技术容易被窃取,导致信息无法进行保密。因此,企业必须要加快信息技术的自主研发。

3.2加强企业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21世纪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人才的培养。企业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注重奖励机制的运用,制定一系列的用人政策,为企业的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高薪引进一些信息技术的高级骨干,加强企业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加快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应对职工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企业职工的综合素质。企业信息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化、综合型人才的建设。因此,企业在发展信息化的过程中,必须大力培养人才,加强企业人才体系的建设。

3.3建立企业信息化的强强联盟

目前,市场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间的强强联盟势在必行。多家企业通过信息网络技术共享资源、共同研发、进行优势互补,这也是一种企业间的动态组合。这种强强联盟能紧抓市场,提升企业市场的综合效应,扩大经营成本,节约产品研发经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能相应地增大企业竞争力。因此,建立企业信息化的强强联盟,更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4.结束语

篇(5)

关键词:信息化战略;管理模型;竞争优势

当今,人类社会正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迈进,信息科技已成为现代科技的核心和主流。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制定信息化战略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非常关键,它可以增加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中小企业应该正确认识信息化战略的作用,理性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信息化战略。

一、中小企业的特点

中小企业信息化是指中小企业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长期持续改进的动态过程[1]。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特点由中小企业的特点决定。中小企业的特点可以从中小企业的优势和劣势两方面来认识。许多理论对中小企业的优势进行了分析,认为消费结构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导致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的流行,中小企业比传统大企业更适应这种灵活的生产方式;中小企业的劣势突出表现在规模较小、资本量较少、抗风险能力较弱、缺乏技术和人才、内部管理水平欠佳、组织关系不稳定等方面[2]。中小企业的特点决定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总体要求是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一般来说,为满足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从其管理基础出发,循序渐进,不能从技术和软件的先进性出发,一步到位[3];第二,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兼顾其现实需求和未来需求;第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在自身业务的灵活性和信息化的规范性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点。

二、我国中小企业在侧制定信息化战略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实施的信息化战略不符合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目前我国多数中小企业建立时间比较短,信息化建设才刚刚起步,很多企业甚至刚有一套规范的业务流程。因此,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时候,一定从企业的现状出发,实施符合企业实际的信息化战略,这样才能达到事功倍的效果,从而实现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千万不要贪大求快,中小企业毕竟和大型企业特点不同,实施的信息化战略也不能相同,不能一味的仿大型企业[4]。

(二)不能正确地认识信息化战略的作用。目前我国很多中小企业没意识到信息化战略的作用,这不利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企业的信息化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蹦而就,也不可能只是企业局部的信息化,它是企业整体的信息化,因此,要把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到战略的度,通盘考虑,这样才能真正的开展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从而提高企业竟争优势。

(三)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战略不能为企业战略服务。现在我国很多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战略不能为企业战略服务,实施这样的信息化战略会浪费人力和物力,增加企业的成本。我国信息化建设专家陈启申教授曾说过:"信息化战略的制定,一定不要为信息化而信息化,它一定是为企业战略而服务。"企业制定信息化战略的时候,一定要从企业战略出发。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管理模型

中小企业规模较小,高层管理人员清楚地知道业务瓶颈。中小企业信息化以解决业务瓶颈为首要任务。中小企业应遵循渐进战略,逐步完善其信息化建设,在实践中,多数中小企业以部门级信息化为战略目标启动信息化建设。

第一,实现中小企业信息集成。实现中小企业信息集成就是指建立关于信息定义、采集、处理、保存的标准化制度和体制。信息为中小企业各部门共享,有统一的数据库。

第二,实现部门级信息化。实现部门级信息化管理是指中小企业仅对某一个或几个职能部门实施信息化。通过部门级信息化提高某一个或几个部门的运营效率,达到提高整个企业运营效率的目的。

第三,实现中小企业内部一体化的集成管理。中小企业内部一体化的集成管理是指中小企业实施企业级信息化,企业基本的管理流程是通过信息化手段来实现,产供销等业务通过信息化连贯处理,财务处理和业务处理一体化。

第四,实现中小企业内、外一体化的集成管理。通过中小企业内、外的集成管理使其更准确地把握需求、更快速地组织供应,以及从供需链的角度对产品发展方向和获利性、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等各个方面进行优化[5]。

制定信息化战略时企业的决策者有清醒的认识和坚定的信心、决心;需要有长远的、合理的规划和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规范;要逐步培养一支结构合理、专业水平高、事业心强的人才队伍。当然,中小企业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在对具体的中小企业制定其信息化战略时,需要考虑中小企业的个性特点,这样才能制定出一个实际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以指导其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徐吉吉.中小企业信息化轻松上路[J].企业管理,2002,(10).

[2]张哲.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国中小企业[J].中国软科学2000,(6).

[3]吴文钊.阳光三论――信息化建设如何成功[J].企业管理,2004,(5).

篇(6)

一、企业信息化的生产成本降低效应

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的生产制造成本能够有效控制,使其有效降低,实现以最小的成本达到最高经济效益的目标。如果企业投入一定的资金和劳动力这两种生产要素,生产产量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要有效实现企业的信息化,从短时间来分析是扩大了资本的投入,但从长远来看,信息化的成本在平均分摊到各期之后就降低了不少。另外,通过企业信息化的实施,能够极大程度的降低劳动成本,并逐步控制到劳动成本不断降低的状态,从而达到企业生产产量在相应的成本降低过程中达到成本最小的结果。尤其是能够为企业节约对管理人员方面的成本。通过企业信息化,提高了信息流动的速度,同时也更好的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

二、企业信息化产生交易成本降低效应

企业要生存发展,成本是企业在市场中发展必不可少的前提。这种成本也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需要的交易成本,而交易成本是价格机制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的成本,其中包括了交易中的信息成本、拟定和签订契约的成本以及实施契约的成本等。这种必然产生的成本还包括了一切隐形存在不通过直接的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市场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同时商品的价格也会随着市场的波动而发生相应的变化,还包括商品的质量、品种以及合作商家都会随着市场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而改变,所以对于合作双方如何进行配置的问题也是无法确定的问题,这为商家进行交易带来了非常大的难度。在当前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市场的信息内容也具有不对称的特点,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有可能导致交易成本的增加。例如,合作双方为了尽可能避免或者降低自己在市场或者是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各种变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会对商品的价格高低的变动走向进行密切的关注和了解,在这个无形之中提高了双方谈判和合作的费用。企业成本分为在市场中的交易成本和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但在正常情况下因为信息的不统一,导致企业在市场中的交易成本大于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这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问题所在。在企业扩大或者合并之后能够通过实现外部交易的内部化,减少交易的次数,从而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如果企业在信息化的推动下,可以同时降低市场交易成本的同时也降低内部交易成本。

三、企业信息化产生正外部经济效应

(一)企业信息化带来的信息产业化发展

在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利用到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以及计算机技术服务与咨询、网络的建设等方面的综合应用,还包括了计算机程序设计服务、软件零售业、计算机数据处理、信息反馈服务、计算机管理服务、计算机的维修与保养和通信服务产业等。这些应用的实现要求发展信息产业。据相关数据显示,在2001年我国信息产业增加值占我国GDP总值的比重达到了4.2%。这个比重充在我国不断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加快了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发展,并在技术和工艺方面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和创新。因此,这种信息产业的发展在未来可能成为我国GDP增长最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二)企业信息化所形成的消费群体

企业的信息化有效带动了电子商务的兴起和发展。电子商务的出现,为其他企业在企业信息和商品信息方面提供了便利的方式,也为企业和个人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和便捷,改变了传统购买商品或者参加商家的活动必须直接到商家的实体店进行,企业信息化则带来了互联网的购物时代,让人们通过互联网可以直接购买商品,这种信息化的产业升级提高了获取科学技术信息的速度,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并通过这种信息化的环境加速了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从而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企业也将分散的消费人群通过网络集结在一起,形成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

四、企业信息化产生资源快速配置效应

企业信息化所带来的对企业生产成本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企业资源计划(ERP)来实现。而企业资源计划又是通过借助电子信息技术的力量,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前提,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思想于一体的一种现代企业的经营模式。当前,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转变为企业之间的生产价值链的竞争。也就意味着各企业的产品竞争优势转向生产系统的竞争优势。所反映出来的效果是通过顾客对产品所提出的质量、品种、服务以及价格等多方面的要求所呈现,并直接作用到企业生产系统中。因此,企业要想赢得市场,必须对企业的价值链上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从而为顾客提供品质化的产品。

五、企业信息化产生企业竞争力提升效应

企业信息化的产生事实上是对企业在传统生产规模和格局的挑战。通过信息化的实现,很多中小型企业通过对电子信息技术的运用,与某些大企业联盟合作,形成虚拟企业,从而建立高效的“无缝”供应链,形成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然后利用信息化和网络信息技术,来对企业内、外部进行双重的费用成本的降低,从而不断改变企业的生存环境,尤其是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合作平台,来抵抗市场中的许多不利因素,从而取得竞争发展的优势。

六、结束语

篇(7)

下午好!首先,我代表市经贸委祝贺**市商务领航企业信息化工程推进会议的召开。,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一向高度重视市内企业的发展,采取多项优惠政策和多种扶持措施帮助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中小企业已经成为**经济充满活力的主体力量。但总体来说,我市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还较落后,亟待发展。

为打破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中的瓶颈,2005年9月22日,省中小企业局与江苏省电信有限公司在宁签署了《江苏省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合作备忘录》,正式启动“全省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启动这一工程,主要是基于三点考虑:

首先,是全球信息化潮流下无法回避的选择。现在,谁也不会否认我们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化已经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生产的各个方面、各个层面。企业作为社会活动的重要主体,自然要积极主动面对这一大趋势。中央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更是明确了目标和路径。其次,信息化推进工程是中小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多年来,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和发展,中小企业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充满活力的主体力量。但多数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还仅仅停留在电子邮件和信息搜寻的较低层次上,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尚处在酝酿阶段。第三,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时机已经成熟。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和it技术飞速发展,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年来,国家启动了“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在全社会形成了良好的氛围。省、市、市等各级领导也十分重视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同时,我们有非常好的战略合作伙伴。**电信一直致力于为我市信息化建设服务,深入开展机制创新,大力发展各类业务,紧密跟踪先进技术,适度超前地进行通信能力建设,并在传统网络的智能化、宽带化、数字化改造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全市中小企业特别是园区企业推出量身定做的信息化解决方案---电信“商务领航”这一新的客户品牌,为中小企业事业腾飞插上了有力的翅膀。

此次召开的全市商务领航企业信息化工程推进会议是由政府、电信等各方联合推动的一项系统工程,以服务中小企业为宗旨。该工程将通过**电信的“商务领航”信息化业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从硬件设备、应用软件到网络通信和信息管理系统等一揽子解决方案,促进全市中小企业对信息化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落实、实现有效益的信息化。

“推进工程”的核心内容是推进“一平台,一中心”的建设,并积极参与全省“百千万工程”。一是由电信为主,建设**“中小企业信息化平台”,为中小企业信息化量身定制,提供“一站式”技术支撑。“一中心”,即由电信为中小企业客户提供7×24小时的信息化建设人工咨询服务。同时参与全省范围内实施的“百家企业信息化样板试点”、“千家企业信息化体验”、“万家企业信息化人才培训”的“百千万工程”,切实推进全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

在具体实施上,市经济贸易委员会以政策引导,搭建平台,营造环境为主。将通过制订加快全市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工作意见,编制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等方式,加强引导,营造全市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良好环境;搭建中小企业信息网络平台,并对企业信息化的推进工作进行必要的政策扶持。**市电信分公司牵头实施“商务领航”,采用模块管理,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自助建站、网上工作室、网络硬盘、电子传真、网络安全、企业邮箱等诸多服务,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助推企业信息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各单位要认真领会此次会议的精神,必须把“全市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落到实处。在正在讨论中的**市十一五规划中,把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06年既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的关键之年,我们必须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有效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