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积累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积累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05 10:38:4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积累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积累

篇(1)

关键词:语文知识 积累 思维 应用 探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070-01

语文知识的积累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提高又能提高学生在语文知识积累方面的效率与质量。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使得其在教学中一直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和思维能力进行有效锻炼和培养。

1 语文知识积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1语文知识积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虽然新课改的实施,促使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对教学手段进行发展与创新。但对于知识的传授与积累方便的教学手段却比较传统,导致学生不愿学习,甚至产生严重的抵触心理,造成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并不理想。

1.2充分应用语文知识积累的有效措施

加强基础知识的传授。基础知识的积累不仅可以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有效理解和掌握,还能充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因此学生的语文学习,离不开语文知识的积累和掌握。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要一味的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如何创新教学手段上,而忽视了基础知识的积累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积极意义和价值。使得许多学生,特别是知识积累不丰富的学生,在进行深层次学习时往往出现困难,严重影响了后续学习和发展。

加强学习过程中的指导和监督。高中语文的学习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但在实际生活中,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较高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主要原因便是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掌握不牢或是掌握错误,导致没有丰富的知识积累做支撑。因此学生在进行知识学习与积累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有所了解和把握。这样不仅可以时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指导和纠正,还能在日后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知识积累进行巩固和加深,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在知识积累方面的精确度。

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活动实践。活动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掌握知识文化,增强学生知识掌握的能力。教师可以充分利于课堂活动,采取激励等措施,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知识学习。还可以利用课余实践,组织学生观看相关杂志或文刊,让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拓展语文知识的同时,为语文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还可以根据现有的教学条件,组织学生观看《汉字五千年》《汉字英雄》等有关语文知识积累的视频,让学生从课本中解放出来,在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加强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并其积累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 思维培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语文的学习,离不开知识的积累,同样也需要思维能力的支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有效手段,加强学生在思维方面的发展与创新,充分落实新课改。

2.1树立正确的教学意识

由于高中语文学习的任务比较繁重,特别是背诵、练习等内容占据了学习中大部分比例。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学会了应试方法和技巧,在思维能力培养方面却没有很大的提高。最主要的原因便是教师没有意识到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所以教师首先便是转变教学理念,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在加强学生应试能力培养同时,加强对学生思维方面的培养和创新。比如在进行文言文学习时,许多学生由于感觉枯燥无味,特别是其中古文字意义的学习,对此教师不能因为学生不感兴趣就放弃相关的要求,而是坚定教学信念,积极改进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有趣的学习中,加强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

2.3积极拓展思维培养的广度和深度

语文学习离不开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创新,因此需要教师不断拓展思维能力培养的深度和广度,才能充分满足学生语文学习的需求。教师除了充分利用课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外,还可以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除了对语文知识进行积累外,还要督促学生对自身思维能力方面的锻炼。教师也可以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比赛,比如在学习《师说》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对韩愈相关方面的作品进行品鉴,使学生通过运用相关语文知识,促进自身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师还可以通过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深度挖掘,从而有效提高学生思维方面的深度。教学应让后学生明白,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创新,是需要学生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发展的。因此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让学生不应只是满足于表象,而是对事物本质进行深入挖掘,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例如在进行古诗词讲解时,教师可以加强学生对其产生的背景、原因及作者的个人经历等进行深度探讨和研究,在帮助学生准确把握作品主旨思想同时,还有效提高学生在审美及鉴赏等方面的发展和提高,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深度发展。

3 结语

总之,语文知识积累和思维培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在这两方面的培养与创新,充分发挥两者在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从而有效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黄荣.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习的语文思维[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10,25(38),213-214.

篇(2)

【关键词】教育戏剧;高中语文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261-01

一、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

语文素养就是各种语文学科所需能力的统称,具体包括以下几大层次。

一是基础知识。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包括了汉字音形义的学习、重点词组语法修辞手段的应用、文章的阅读锻炼与写作提升等,这些内容需要日常积累才得以掌握。教师应考虑对具体基础知识的研究安排,让知识的普及更加顺利。

二是语言累积。高中语文课本内容经众多专家学者审议核验,较为经典。高中生应围绕课本展开文章阅读,掌握足够的生字生词,同时强化诗词的阅读诵咏,努力提升自己的语言阅读积累量。

三是语言技能。高中阶段要求语言技能达到熟练应用程度。语言技能有查阅资料、阅读文章、语言交流实践、文字写作等。学生掌握多样化阅读方法,并拥有固定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将自己的思维活动用语言加以形容表达,从而实现对信息的加工处理。

四是W习习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在于让学生掌握重要的学习方法,能够为未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信息和习惯。只有坚持在教学中强化查阅资料找信息、注重阅读、摘抄记忆、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分析写作等能力,才能对学生的未来产生足够大的帮助。

五是言谈举止。语文教学能够让学生内外兼修,培养儒雅文明举止。待人处事落落大方,举止得体,措辞严谨讲究;与人交流时注重交换思想,倾听不同声音,在取长补短的观念中与人交往。

六是文化修养。语文的不同题材、体裁的文章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祖国悠久历史文化传承的魅力,自身见识增长后,文化品位与审美情趣也将增加。学生在欣赏汉字形象美、语言艺术美的同时,必然感叹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必然惊叹于其中的多元文化智慧。

二、基于教育戏剧理念的高中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策略

(一)利用语文资料编排戏剧来获得深刻人生感悟,提高文化修养。任何一个角色的塑造,都需要经过台下漫长时间对饰演角色内心的揣摩,才能真正演活角色,得到观众的一致认可与喝彩。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入的戏剧作品超过十余部,无论哪一部,都可以称得上是古今中外的优秀戏剧剧目。这些戏剧之所以经典,就是因为其中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个性分明,对于演员有较高的要求。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将这些选段作为剧本进行戏剧表演,让参与表演的学生感受到戏中角色的内心世界。表演者在不断感悟中,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一份子,必需具备更为丰满的人生阅历,拥有更加成熟稳定的性格,才能得到更多人的赞许,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感悟,提高文化修养。

(二)利用语文资料编排戏剧来获得为人处世经验,注重言谈举止。借助语文教材中的部分戏剧选段来编排戏剧后,学生参与其中进行编演,精心模仿不同角色的人生。无论是悲剧还是喜剧,不同人生的知识、视角、经验等都成为了学生可学习的内容。教育戏剧的模式中,无论是参与戏剧表演的学生,还是作为观众的学生,都能够在理解角色和解读背景故事的基础上,将心比心看自己与剧中角色的对照表现,从而可以更好地激励成长,向更优秀的人学习,注重积累生活经验,强化自己的言谈举止。

(三)利用语文资料编排戏剧来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培养技能习惯。团队协作能力是教育戏剧理念中值得继续加强的培养要点之一。随着戏剧的编排开始,很多参与者都必然需要加强各岗位各角色之间的合作扶持。作为一项团体参与的活动,若学生能够在各方面保持默契,明确分工,坚定落实职责,就可以促成一部戏剧的出色完成。在语文课堂上学习戏剧片段文章与实际开展戏剧表演是两种感受。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会人物情感,感受故事发展,并持续与周围人保持交流沟通,建立尊重互信的合作氛围,可以更好地融入戏剧,完成教育戏剧的培养目标。同时,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必然要运用各种语文课程所教授的语言听说读写能力,无疑可以同时进行有效培养,实现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三、结语

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任重而道远。随着教育戏剧理念的不断深化,现代高中语文教学可以扩大利用教学戏剧进行素质培养的探索与尝试。高中语文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对书本戏剧片段进行编排,形成新的戏剧让学生参与表演,有效提升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李论.教育戏剧的原理探究及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D].天津师范大学,2016.

[2]巴君超.论高中生“语文素养”的培育[D].东北师范大学,2011.

[3]王聪.高中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研究[J].新课程(下),2016,(2):56-57.

篇(3)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标;课堂策略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学习对于每个人来讲,是培养、提升自身精神境界和了解世界人文内涵的重要途径。在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学习中,随着学生的身心成长,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具有挑战性。这个时期的学生自主意识比较强烈,但碍于自身社会经历有限,在课程的学习上又受到制约。这个时候,教师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若教师可以在轻松的心态下,耐心引导学生学习,教学任务便自然而然地完成。

非常重要的是,高中语文面临着全国高考的检验,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只有在平时做好了准备,才能在高考中脱颖而出,取得优秀的成绩。而在平时的学习和练习中,复习课又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教师想要提高复习质量,就应以“考试说明”为准则,从实际情况出发,有计划地安排复习任务,全面把控复习进度,那么应试水平和基本素质就将同步得到提高。那么,如何开展语文复习课呢?本文结合作者多年毕业班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供读者参考。

一、着眼于基础知识的巩固与强化

语文复习要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放在首位。无论对于哪一科,在高考时绝大多数的题目考查的都是基础知识,因此,语文复习也是一样的,不能总是把精力和注意力放在拔高的部分,而是要注重全体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否已经掌握。

语文基础知识包括语言知识和文字知识两大部分,其中重点是语言知识。语言基础知识的复习,包括语音、语汇、语法、标点符号、语言运用的清晰、连贯得体、消除歧义,要善于组织语序,做到衔接自然、语意贯通,要善于根据目的、对象、场合的需要恰当地遣词造句。对于这些要求,教师要加强课堂随时练习和课后巩固练习。在练习的选择上,教师应根据“考试要求”,尽可能地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程度的高考真题进行针对性的练习,使学生的语文基础扎实。这样,在高考中,学生也可以在绝大多数的题目上得分,取得好的成绩。

二、注重学生作文辅导

作文是高考语文中的重头戏,一旦作文出现大的失误,那么整个语文的高考成绩必然不会十分出色。因此,作文辅导是每个高考复习课语文教师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作文在高考中的大比重和现今高考作文命题的灵活性,使得作文辅导难度加大。笔者提供以下建议供读者参考。

1.注重积累

学生想要写出来的文章新颖、出彩,必须在前期有大量的积累。语文是一门贴近生活的课程,作文在这方面显得尤为突出,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社会历练,同时阅读也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从中学生可以了解到一些生活中不曾接触到的世界,也可以积累写作素材;利用网络指导学生写帖子分享有趣的经历也是一个值得推荐的方法。

2.注重写前指导

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文前,首先要激发出学生写作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将学生写作的欲望唤醒,学生才能出口成章、下笔有神。教师可以先前准备报纸杂志、名著野史,抑或是电视网络节目或访谈,让学生阅读和聆听,让学生进入思考;接着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写作的文体、字数、写作方法,锻炼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和各种文体的应用。

3.注重多元评价

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要多多发现学生文章的闪光点,评语要尽可能的正面,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改进;教师还可以将学生的作文拿到课堂与学生分享,让学生之间互相赏析,互相评价。这样教师与学生才能教学相长,集思广益,共同将作文复习完成好。

三、关心、引导学生适时释放压力

整个高中复习阶段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枯燥无味的,尤其是对于学生来说。在每天沉重的课业压力下,学生的心理极易发生消极的变化,并且会在特别短的时间内迅速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杀手。负面的、消极的情绪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疏导和释放,不仅会影响一个学生,甚至是一个班级的学生都到会受到干涉,最后表现出来的是学生成绩下降明显。因此,在高中复习阶段,教师不光要有计划地进行复习任务的安排,更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及时发现学生的困扰和难题,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给学生树立自信心,建设积极向上的情绪,让学生在此阶段不仅仅学习到了文化知识,同时更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解决问题、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在复习阶段取得学习上的长足进步,为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教师只有在基础知识和作文两个部分抓住核心复习,才能将语文整体成绩提高;并且在这中间,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变化,及时疏导学生释放高考压力,辅导学生进行自我调节,增强自信心和心理建设。只有这样,高中语文的复习课才可以顺利开展,学生在高考中才能稳定,出色发挥,取得好的成绩,学校才能源源不断地为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篇(4)

高中语文教材涉及的知识面在逐渐扩宽,在趣味性可读性的同时融入了更深层次的内容,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学习教材内容。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中,能够将声音、图片以及影视等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这样就扩充了课堂的容量,提升了学生对课堂的吸引力,改善了课堂的听课效率。现代教学技术中能够结合语文知识,将其转化为形象的声音、动画、视频等,这样增强了课堂的形象性,教师通过课件让学生更直观的学习。另外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生动的感知材料,使知识赋予了灵性,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这样教材中的难点被易化,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创新意识,在现代教育领域中接受教学,打破学生的思维,为知识的灵活运用开辟了新的天地。

二、树立整体教学意识,引导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其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中来拓宽知识面,增强写作的能力。然而创新意识培养的关键是想象力的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树立整体教学的意识,在基础知识以及课外知识的结合中,为学生找出更科学、更合理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1、立足教材,扩大教学视野

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在正确运用语言的基础上加深对语言的理解能力,由于在语言教材中,其大部分知识点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这就需要在学习基础知识之外扩宽教材容量,将基础知识与社会生活相贯通,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基础知识扩展到书本之外,并且灵活的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从中提升学生对语言的应用水平,培养对语言的创新能力。

2、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

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根据其中的规律,有计划、有针对的开展教学活动。通常在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的是逐句分析,来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就破坏了整体性的思想,限制了学生学习能力。因此在新课改教育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在教材中学会自己去寻找规律,在整体性教学中总结,创新。这种教学通常体现在高中语文的总复习过程中,例如在学习中,归纳、分析和总结知识,全面了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结合历史背景等,让学生全面的了解,例如在语文学习中可以根据历史人物、具体事件等分成小组具体讨论,这样就在基础知识全面掌握的过程中,扩宽了视野,在总结的过程中寻找规律,将基础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种过程性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助于将课本内的知识与课本外的知识相贯通,在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开阔了视野,在学习方法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创新。

3、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坚持单元教学

高中语文学习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全面了解高中教学过程中的字、词、语法、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简介,这些教学内容仅仅是让学生增强知识面,不能提高学习的能力,更不能培养创新的意识。针对这种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为了适应时展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必须要结合教材单元提示,让学生在全面了解和基础知识之后,指导学生熟悉单元文章,在学习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在接受知识、接受方法中提升语文的素养,陶冶情操,让学生在学习中提升创新能力,全面培养人格。

三、总结

篇(5)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途径;教学策略;教学有效性

传统对高中语文单一化教学的认识误区以及高中应试教育的压力使得语文课程的教学工作无法真正的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发挥出来,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如果语文教师能够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弊端,进而对语文教学的工作进行深入的探究,以有效的途径深化语文教学的内容,优化语文教学的实际方法,则在高中阶段学生现有的文化基础之上,高中语文教学的效果一定能够被有效的发挥出来。进而整个高中语文的教学工作也能够打破传统的认识误区,并以丰富的基础知识、有效的文化传承能量以及社会化的教育感染力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保障高中阶段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一、利用教学素材与网络资源的支持,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语文课程教学的内容与实际的生活密切相关,课程中的大量佳作都来源于作者对于实际生活的感悟与描述,这一特征造就了语文课程的包容性,很多时候,课程的开展往往能够引申出大量的哲理与生活实践内容。因此根据语文课程这一方面的特点,高中语文教师在探究语文教学有效途径的过程中,可以从教学内容的角度进行切入,进而结合课程教学的实际,借助现有的教学素材以及丰富的网络资源,来对语文课程教学的内容进行拓展,以凭借丰富的教学内容来凸显语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以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课文教学为例,这篇课文既表达了作者一种向往于未来的政治思想,也寄托了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之情,因此课文既是写景又是抒情。通过对佳作的深入分析后,教师就可以在备课的阶段根据课文的实际特点来进行内容的补充。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资源的帮助,搜集相关的景物图片以及配套描述,进而制作成电子课件,以在文章和教学资源的帮助下优化学生对于事物的观察角度并强化学生对于景物的描写技巧。而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借助现有教学素材以及网络上的部分资源,为学生补充朱自清先生的成长背景,进而以其背景来引出文章背后的情感,真正让学生体味写景抒情的精妙之处。在这种教学措施的推动下,传统枯燥的课文学习以及课文携带知识的强行记忆变成了一种知识的补充与拓展,整个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在丰富的教学内容支持下得到了体现。

二、借助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推动语文互动性教学,以教学方法的优化推动语文教学有效性

高中阶段的学生基本具备了语文学习的良好基础,同时其长期的学习摸索也使得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方法有一定的认知。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尝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突破传统的教师机械化讲授学生被动式听课的模式,以教学方法的优化不断的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保障学生在基础知识探究与积累的同时,学习能力的同步提升,进而从这一方面来凸显高中语文教学本身以及教学途径的有效性。

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往往会在课程预习、课堂学习以及课后复习三个阶段被体现出来,因此在探究语文教学有效性途径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注重在这三个阶段对学生的指导。一方面在预习阶段,教师可以采用尝试练习法等方式为学生指明预习的方向,并借助习题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在自我探究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问题,为课程教学中学生的有效参与做好前提准备。而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问题引导法、小组探究、语文课程活动分小组学习等方式来指导学生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中来,进而以学生的自主探究逐步的完成对课程知识的吸收。最后在课程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个性化讲义的定制、语文小组活动的开展等形式让学生既能够得到最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又能凭借学习活动强化自己对于知识的应用。在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影响之下,学生可以获得知识储备与学习能力的同步提升,进而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再次得到保障。

三、按照学生学习特点调整课堂结构,以个性化课堂教学凸显高中语文教学效果的有效性

除了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组织也对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有着显著的影响。因此在探究语文教学有效性途径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当积极的对课堂的结构与组织方式进行优化,进而将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设置,并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生成化的教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根据各个班级学生学习的实际特点随时的调整课程的模块布局,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单一模块的重点讲解,进而学生的个性化课堂逐渐形成,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在语文课程个性化教学的推动下获得了提升。

高中语文课程教学有效性途径的探究可以为语文课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教学现状的优化提供有效的推动力,因此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当积极的突破传统的教学限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课堂的组织形式等多个方面找寻有效的措施,进而促进教学途径的有效探究,最终为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新课标 ; 高考语文 ; 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139-01

语文是每一个中国学生的必修课,在每年的高考中是作为开考的标志性科目存在着,其考试的内容也是被讨论得最多的,由此可见其在高考中的重要性。高考语文复习主要是老师们按照新课标要求,引导学生将高中语文所涉略的各类考点分门别类的整理、疏通。并在此基础上,将各个知识点一一突破,夯实其语文基础。最后将这些知识系统化、综合化,提高语文的运用能力和素养。

语文的学习需要日积月累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要提高高考语文复习质量,就应当根据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及考纲的变化,理解新的高考精神,从实际学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有的放矢,制定相应的计划,安排好各个考点的复习。

一、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推陈出新,并注重回归课本,抓住语文学习的本质

一直以来,在高考升学率的重压之下,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在于练习。对考点反复练习,总结经验,将学生训练成为解题得分的高手,而忽略了语文学习的本身在于语言的运用和交流,以及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了解。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学生们渐渐失去那股子对语文的热情和灵性,只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按部就班的学习,有的甚至对阅读产生了抵触,失去了情感的共鸣,这无疑是语文教学的一大悲哀。然而,随着教育的改革,《新课标》对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的要求是: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1]这与我们的语文学习的宗旨完全一致。因而,在面对高考语文复习的实际情况时,老师应该将“练”和“读”结合起来一起实施。在“练”的过程中注重知识点的灵活运用,希望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而在“读”的过程中,不仅要诵读、吟咏,培养学生语感,情感共鸣。还要多读,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选择有益身心的读物。比如说《读者》、《青年博览》、《视野》、《美文》、《语文报》等报刊杂志,其文章短小精悍,富有哲理,言辞优美,阅读不会耗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还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阅读量,开拓学生的视野,多角度理解和思考,发散思维,积累作文素材。[2,3]

针对高考语文复习,我们一方面要根据《新课标》的实际要求,另一方面还要注重以高中语文教材为蓝本,回归课本去复习。

“回归课本”除了需要提升对课本本身所包含的字音、字形 、字义和名家名篇之类的能力层次低的识记性内容的巩固外,还应该包括理解、分析 、 鉴赏、 表达应用、探究等较高能力的提升,能够举一反三。例如利用课本中所学习的解析古诗词的方法去鉴赏、分析课外的诗歌;运用古文学习中所积累的古文知识点去翻译和理解课外的古文阅读;将自己在课本中积累的字词句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实际的写作中。另外,语文复习时还要将课后的课外阅读也一并纳入,因为在名家名句填空的选考题部分可能会涉及这一部分知识的考察。

二、夯实基础,明确重点

众所周知,高考的第一轮复习是针对各科的基础知识的复习,在高考复习中尤为重要,根据《新课标》的考纲安排,字音、字义、字形、病句、标点符号、文学常识、语言运用、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以及写作仍是高考语文考察的几个方面。在复习时,老师要合理安排各个知识点的复习和衔接,面面俱到,各个击破,引导学生找出适合他们自己的学习方法。而学生则要积极配合老师,在复习的过程中查漏补缺,善于积累和灵活运用,按照自己真实的情况制定出合理的复习计划,尽最大努力去夯实基础,力争在考试时不心虚、不焦虑。

高考语文的复习还要注重明确重点,任何一个科目都有自己的重难点,语文也不例外,区分出重难点,有利于复习计划的安排,调整复习时间。从历年来的高考试卷可看出,其阅读和作文所占分值的比例是绝对的,同时也是最能区分出考生语文能力的部分,尤其是作文,其语文功底一看便知。所以,我们在备考时必须重视这两部分的复习。阅读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方面,可以加大阅读量,选择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章来训练,总结出合理有效的方法或规律,运用到其他文章的分析上。比如可以从整体上先了解整篇文章的体裁、结构和作者背景,对文章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后,再结合训练时碰到此类文章如何应对的经验和方法来具体分析。也可以根据试卷的侧重点来实际考量,揣摩出题者的意图进行下一步分析。古文阅读方面,主要还是多读多记,回归课本。因为古文阅读中出现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文句理解和翻译的考查,都可以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到相应的实例,其解决办法基本类似,只要古文基础扎实,应对高考不是困难。[4]

作文的写作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训练。由于高考作文绝大多数都是自选文体,所以在复习时可以选择一种自己较为擅长的文体多多练习。如擅长想象的同学,可以尝试小说体裁;擅长实事求是的,可以尝试议论文、杂文等体裁;文学功底好的同学可以尝试散文等体裁。

三、系统复习,综合运用

每年的高考,是出题者、教育工作者以及学生三者之间的一场就较量。尤其是语文考试,纵观五千年来的华夏文明,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且不说现代文阅读的可考范围有多广,就说古文阅读和诗歌鉴赏,“二十四史”、“诸子百家”、“先秦散文”、唐诗、宋词、元曲等一些经典之作,可用来考试的地方不胜枚举,多如牛毛,不若理科考试那么固定,所以,对于语文的复习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全面系统的复习,并不断增强自己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不能暗藏侥幸。一定要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掌握好最基础的知识点和方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在考试的过程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总之,高考语文的复习要顾虑到方方面面,既要考虑新课标的要求,又要帮助考生在考试中从容淡定的应考。语文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积累和反复巩固,要注意的是回归课本,创新固本;稳扎稳打,夯实基础;灵活运用,系统复习。

参考文献

[1] 《新课程标准》(语文).

[2] 杨勤霞,抓根固本全面出击快乐学习[J].语数外学习,2013(09).

篇(7)

一、教学有共性目标:注重基础

必修和选修有一定的差别,传统的惯性思维认为必修课注重给学生打下基础,而选修课就是百家争鸣,我说我是。依据本区域的学生语文素质环境,为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服务的,选修就无需重视基础。其实,这是对新课程的一种误读。

“注重基础”应该是贯穿到整个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共性目标。高中仍是基础教育的一个环节,仍应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能力的培养。这在高考试题中也是得到了印证的,《课程标准》说“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可见,选修不是孤立的语文教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的联系必修课的所学内容,必修课的学习可以说是为选修课授之以渔,提供了文本特质的教学点以及文体教学风格,必修课的文本解读方法、理解能力技法、思维习惯等应保留并迁移拓展到选修课中来。选修课教学的导学案设计也必须以课程目标为依据,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语文素养和需求,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和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的语言文字积累运用和语感思维的发展和提高。同样,注重基础也是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要求,既要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又要应付高考要求,这也就成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二、教学有选择内容:张扬个性

教学的内容,必、选修都要落实在两个主体上:一是教师,二是学生。

至于选修的“选”字如何落实,笔者认为老师的教根据实际大胆取舍,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力求张扬个性,尊重学习需求。即可获得多样化的双赢。

教师对选修课的教不必全像必修那样去课课精讲、面面俱到,选修课应体现为“用教材教”来促进必修课的所学得到巩固,在选修中大胆取舍一些课文和个别单元来研读。如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在集体备课中制定一个总体教学框架原则,如文本研读、要素探究、主题赏析,在每个框架下又要设置具体教学目标;“文本研读”,重在落实学生基础知识和积累,加深学生对文本理解欣赏。“要素探究”按照传统小说欣赏的路数去教课文,重在探究小说的三要素或注重其一,这一环节要指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借要素探究来深化对小说的理解和把握。“主题赏析”更多的是关注小说的人文性和艺术表现力、价值追求、审美情操等。

教师这样有取舍的教重在张扬学生学习愿景的个性追求,支持其特长和个性的发展,这也是选修课程开设的初衷之一。通过选修课教学,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他们不同的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进而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的人才。

三、教学有民主的方式:自主合作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不论是选修还是必修都应是学生本位教学,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角色要充分展现出来,也只有这样,“自主、合作、探究”的民主学习方式还能得以落实。

课堂教学过程应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流、互动、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

选修作为高中语文史无前例的新内容,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会形成一套科学完备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期望的实现还需要更多的一线教学者归纳总结自己的心得、经验、成果并与同仁共勉,以期大语文教与学的环境日趋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