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农村发展成就

农村发展成就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05 10:38:4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农村发展成就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农村发展成就

篇(1)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本次宣传活动要以xx大精神和“三个代表”为指导,按照交通部及省厅通知精神的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展示农村公路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特别是近几年农村公路的建设成就及“xx”农村公路建设的规划远景,要达到人人了解农村公路建设的意义和目标,形成新一轮农村公路建设目的。

二、组织机构

对于此次宣传活动,各单位领导一定要高度重视,一是要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二是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农村办《关于开展农村公路建设成就宣传的紧急通知》精神;三是为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取得实效,市局已组织成立了“**市农村公路建设成就宣传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组员:-------;办公室设在地道处。各单位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机构设置、人员及活动开展情况及时上报到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宣传内容

农村公路建设的成就以及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农村公路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xx”农村公路建设的基本设想以及坚持以人为本、以农为本搞好农村公路建设的具体措施、手段和方法。每个县(市)、区要选择5个成效显著的行政村和3个事迹突出的个人进行集中宣传,同时要将事迹材料上报到宣传小组办公室。

四、宣传时间:

2月17日至2月28日为集中宣传阶段。

五、宣传方式

1、在**市交通网上开辟农村公路建设成就宣传专栏。

2、在电视台举办农村公路建设成就专访节目。

3、在电台设立“真情筑路人”专题节目,宣传农村公路建设的典型人物的事迹。

4、设立农村公路建设。

5、在人口密度大或人口流动量大的地方悬挂宣传标语或设置展板等。

6、编排群众喜欢的文艺节目。

7、通过各种报刊宣传农村公路建设成就或典型事迹。

8、举办**市农村公路建设成就摄影展。

六、宣传要求:

篇(2)

一、幼儿园教师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

1.教师队伍的结构不合理

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幼儿园发展的基础。然而,通过对江苏省宿迁市67个幼儿园教师结构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当下农村教师队伍在年龄、学历、素养、性别等方面普遍存在结构性失衡问题。问卷结果显示,教师学历结构多偏重于职专、职高的幼教专业及大专以上毕业生,幼师毕业的仅占14.17%,另有23.04%是只有初、高中文凭的人员和通过函授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的人员,有28.4%的人尚未获得教师资格证。所调查的幼儿园没有一个男教师。

同时因为聘用制是大多数农村幼儿园采用的教师管理方式,存在随意性强、随用随聘问题,类似私营企业的雇佣方式。这就使教师队伍呈现出极大的流动性。而聘用教师多以一种打工的身份在为校方服务,缺乏“主人翁”地位和团体归宿感。由于园际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别,骨干教师流动频繁。有“能耐”的教师工作两三年调入城市,刚刚培养成熟进入骨干行列的教师就被条件优越的幼儿园挖走,导致幼儿园骨干教师非常稀少。这些因素导致教育教学质量上不来,家长不满意,社会不认同,生源大量流失。

2.教师存在职业倦怠感

幼儿园作为一个专业服务机构,以提供专业性的教育服务为主。这要求教师以教育教学专家的身份对学生进行教学。但由于多数农村幼儿园以“购买”的方式获得教师人力资源的使用权,这种方式自然产生“你出钱,我为你干活”的简单雇佣关系。

农村幼儿园教师工作项目繁多,往往承担着孩子的安全、后勤以及教学工作等,责任重、压力大。因为幼儿园教师所教授的对象是幼儿,所以对孩子的教育是很琐碎的事,必须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才能促进孩子的良好发展。但因为具体工作非常琐碎,使很多教师的辛劳不能很好地被社会所认同,教师自己也没有成就感。一项调查显示:54.5%的教师认为自己任教以来没有取得“什么成就”,22.75%教师对自己的成就“较为不满”。教师职业认同感和归宿感差,在工作重压下产生身心疲劳与耗竭的情况。职业疲倦感导致教学质量下降,教师身心健康恶化。

3.教师教育观念陈旧

调查中,在一所村办幼儿园看到,教师在幼儿早间活动中,始终都忙于给男孩系鞋带、给女孩梳小辫,不懂得此时自己应以什么角色、什么方式参与和引导幼儿的活动。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必须尽可能抓住一切有利的教育因素,不失时机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农村幼儿园由于地处偏僻,信息交流不畅,文化氛围滞后,对新生事物接受较慢。从实践看,实施园本培训是提高幼儿教师水平的重要方式,但由于目前农村民办幼儿园专业教师匮乏,有经验的教师欠缺,园本培训收效不大。而且,单一的培训方式难以满足不同年龄、教龄、学历及水平教师的需要。

二、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对策和建议

1.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

教师职业的专门化是现代教育的基础。幼儿园招聘教师需要扩展招聘范围,只有选择的范围广泛,才有可能精心挑选,达到优中选优的目的。作为一个成熟的幼儿园,在教师招聘上要形成自己的一套流程,克服随意性、无序性。既看教师的外部形象,又看内在素质,尤其把教师的职业忠诚度作为首要标准。

在教师的配置上,应强调合理的队伍结构。首先应保障年龄结构合理,使老中青教师形成梯队;讲求教师学历比例的合理,不是学历越高越好,而是要合理搭配。其次是专业结构要合理,不能仅限于单一的幼师专业,可让多专业人员参加幼儿教育。另外避免幼儿园女性教师扎堆的现象,每个幼儿园应配备一定比例的男性教师,每个班级至少配备一名。在教师结构上,宿迁市启明星幼儿园经过实践检验后认为,让不同教育背景、不同知识结构、不同专业特长、不同实践经验的教师,以及不同地域、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的教师在一起相互学习、相互碰撞、相互激励、共同合作,可实现最优的学习效果和工作业绩。

2.激励教师的成就动机

每一位教师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但这不仅要依靠个体的主观努力,更需要外界给予动力,给予实现自我的“环境”。作为幼儿园管理者,要因势利导,使幼儿的“成就需要”既符合时代要求,又符合个人的实际情况。做到目标高低适中,易于实现,使教师产生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可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优质课、园际公开课、比武活动,进行自我激励。对有较高成就需要的教师,可根据她们的意向安排到有一定挑战性、开拓性的岗位上,让她们在改革实践中能较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其创造、成就的欲望。

帮助幼儿园树立自我超越的意识。“自我超越”是指一个人能够拓展个人才能,具有创造的意识和能力。具有自我超越品格的人,能够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看成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断实现他们内心深处最想实现的愿望。幼儿教师面对幼教改革的新形势,需要尽快转变观念,让教师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提高自我期望值。较高的成就动机是激发教师工作热情、提高教育质量的保证。

3.创新教育观念,培养品牌教师

创新是生命力所在,教师在工作中要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要敢于在教育过程中创新,放开手脚大胆实践。对于农村幼儿园管理者来说,要想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培养和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观念:了解幼儿,注重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幼儿园管理者要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教师进行合理的培训和组织,同时对教师的心理、行为进行适当的指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使其成长为幼儿园的品牌教师,从而树立起幼儿园的品牌形象。因为品牌教师能够准确把握幼儿教育发展的新趋势,运用现代教育理念于教育教学之中。他们能很好地充当幼儿的养护者,还对幼儿良好的情绪情感状态、健康人格、个性品质、社会等方面的发展予以积极的关注与培育。同时品牌教师本身也是幼儿教育的研究者,他们能够对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进行科学、理性的反思,从而也能得到相应的研究成果。同时,通过以个带面,从而向外界树立幼儿园的良好形象,赢得社会的认同。

篇(3)

关键词:江苏省;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资金;健身意识

美国著名乡村社会学家罗杰斯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国家要想取得长远发展,必须对农民问题进行研究.很多国家的规划发展失败其根本原因即是因为缺乏对农民的了解”[1].公共体育服务可以为农民健康提供有效保障.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体育需求也在逐年上升.之所以会产生此种情况,原因主要如下:(1)近年来我国群众体育的深入发展;(2)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在农民体育需求不断上升的同时,我国在公共体育的服务供给方面却存在一定不足.基于此种情况,本文主要以江苏省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为研究对象,希望能对该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

1江苏省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取得的成就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属于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基本组成部分[2].近年来,江苏省始终致力于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工作,在此方面做出很多努力,因此也取得很多成就,具体如下:

1.1打造品牌农民体育活动

江苏省通过多年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工作,打造出一大批品牌化农民体育活动,这些品牌农民体育活动的打造为江苏省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赋予了更多特色.以江阴市为例,江阴市近年来依据“因地制宜、业余自愿、小型多样、就近就便”的基本原则,坚持“一镇一品”农民体育活动品牌的打造.如,利港镇的龙狮活动、徐霞客镇的攀岩活动、新桥镇的海澜马术舞步活动、月城镇的中华龙舟大赛等农民体育活动均具有鲜明特色.

1.2体育设施建设初期取得的成效

通过多年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江苏省在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方面业已初步取得成效.仍以江阴市为例,2010年江阴市65%以上的乡镇均建立体育馆,40%的自然村均建有灯光球类场地,在江苏省内率先完成农村体育健身工程.截止2015年,江阴市的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则更上一个新的台阶.张家港市在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方面也不甘落后.截止2015年7月23日,张家港各乡镇积极实施新一轮的乡镇体育中心建设,下辖10个乡镇中的6个乡镇已经初步完成文体中心建设,并陆续投入使用.除此之外,还新建一干河生态廊道带状公园、农博园、梅花公园、运动公园及香山湖公园等五个体育公园.

1.3公共体育软件服务升级

江苏省在农村公共体育硬件设施建设不断得到保障的同时,在农村公共体育的软件服务方面也不甘落后.以海门市为例,近年来海门市不断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在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服务比例方面取得了优秀成果.各乡镇均成立老年人体育协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及乡镇级体育总会等单项体育协会.除此之外,在各行政村还配备社会体育指导员.截至目前为止,海门市农村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大约为每万人配备30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大量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涌入,为海门市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升级做出了巨大贡献.另外,为提高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质量,海门市还积极鼓励优秀退役运动员参与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利用退役运动员的专业知识有效促进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质量的升级.

2江苏省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存在的问题

江苏省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在取得上述成就的同时,也不可避免会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江苏省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未来发展.

2.1资金投入有限导致体育设施建设不足

依据全国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显示:江苏省农村标准体育场地的数量仅占据全部标准体育场地数量的4.2%.非标准体育场地数量占据全部体育场地的比例也未超过8.4%.由此可见,江苏省农村公共体育场地建设投入欠账过多,严重影响了江苏省农村公共体育的服务质量.目前,江苏省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资金主要由地方政府拨付,部分地区的农村体育公共设施建设主要由村镇负责.用于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资金有很大部分来自各市体育局的彩票公益资金.由于投入资金有限,再加上无法有效吸引民间资本的参与,由此造成江苏省很多农村地区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数量不足、不全,且环境不佳.这种情况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江苏省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以江苏省常熟市为例,到目前为止常熟市下辖十个乡镇已经全部建有乡镇级体育中心,所属224个村业已建成500个左右的农民健身工程,室外健身器材的投放数量已达万件之多,晨晚连点的数量也高达700多个.虽然如此,常熟市目前的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与庞大的人口数量相比,仍无法有效满足当地农民的体育需求.

2.2部分体育活动阵地与设施被占用搁置

近年来,江苏省在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方面做出很多努力,在农村建设有大量体育设施,但令人遗憾的是:江苏省部分农村体育活动阵地与设施却不同程度上存在被占用或搁置现象.以南通市为例,南通市相关部门在对部分乡镇、行政村的体育公共服务情况进行调查时发现:部分乡镇、行政村的体育活动场地存在被占用情况.有的体育活动场所堆放有大量谷物和草垛,有的体育活动场所变成居民打牌的地方.除此之外,还有部分乡镇、行政村的体育活动场地无人管理,场地内杂草丛生,满目苍夷.

2.3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农民健身意识不强

虽然江苏省在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及其它方面做出很多努力,但农民的健身意识却并不强,究竟原因主要是宣传力度不够造成的.2015年11月笔者曾对290名农村居民实施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结果表明:89.23%的农村居民均表示自身的健身意识不强.很多农村居民在空闲时大都会进行打牌、看电视等传统休闲娱乐活动,对体育锻炼并不“感冒”.基于此种情况,江苏省各地政府在未来必须继续加强宣传,让农村居民更多的了解体育锻炼的好处,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健身意识,提高农民的体育文化素质和体育健身意识[3].

3促进江苏省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对策

为有效解决江苏省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存在的上述问题,不断提高江苏省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质量,特提出如下发展建议:

3.1加大农村体育设施的资金投入

为满足江苏省农村居民的体育需求,必须不断加大江苏省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具体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1)各地方体育局及政府应不断加大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并出台相应辅助政策,积极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对那些严格依据相关标准进行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村镇实施有效奖励.要求村委所在地必须建设至少一个全民健身工程,其它自然村必须建设至少一个体育活动场地,乡镇政府所在处必须建设至少一个体育中心.除此之外,江苏省各地还应不断加快农村健身器材的新一轮布局,使农村地区实现健身器材的全覆盖.在具体的体育公共设施资金投入方面,可采用市、县、镇、村同比例分摊的方式,即市政府出1/4,县政府出1/4,镇政府出1/4,各村出1/4.对于部分较为贫困的村镇,市政府和县政府应各出一半,有效减轻贫困地区镇政府及各村的资金压力.农村公共体育器材应由各市体育局统一进行采购,并实施统一安装.为防止部分体育局从中克扣经费,相关部门必须对其采购过程实施严密监督.(2)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中应充分发挥各乡镇财政投入的积极主导作用.各乡镇财政收入的同比例增长应有效投入到农村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当中,具体资金可用于组织农村体育运动会、加强公共体育设施维护及管理、公共体育设施的增添等方面.(3)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应积极吸引民间资本的有效参与,让社会各界力量普遍参与到农村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当中.为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融入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对投资建设农村公共体育设施的民营企业,政府可以对其企业实施一定的税收优惠,还可以将该工程以投资企业家的名字进行命名.

3.2在资源整合基础上优化阵地建设

为不断优化江苏省农村公共体育服务,防止部分体育活动设施被占用、搁置,建议将农村公共体育设施资源与其它文化信息资源有效整合起来,打造一个多功能的文体活动中心.进行资源整合后,当地政府即可选派退休教师、部分具有专业知识水平的大学生及其它志愿者等对活动中心实施专门化管理,从而对农村公共体育活动的开展实施有序指导,有效确保农村公共体育活动场地设施不被损坏、占用或搁置.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对管理人员的工资待遇方面必须做好充分保障.唯有保障管理人员的工资待遇,他们方能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农村公共体育服务阵地的建设和管理中去.3.3在加强宣传基础上提升健身意识为提高江苏省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质量,必须不断加强宣传,让更多农村居民了解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要做到这一点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定期举办一些农村居民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不断提高农村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2)通过开展体育培训等方式,为农村培养一批体育爱好者,让这些体育爱好者逐步带动全体村民的体育锻炼热情,提高他们的健身意识.(3)充分利用各大媒体及农村宣传栏等方式,向农村居民宣传体育锻炼的好处,引导农村居民从传统休闲娱乐活动转向体育健身活动中来,帮助农村居民树立更加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

4结语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对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极为重要.江苏省通过多年努力在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方面已取得很多成就,为农村居民提供了良好服务.在未来发展之路上,江苏省各地政府应不断对自身在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方面所做的工作进行反思总结,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唯有如此方能不断提高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质量,赢得更多农村居民的满意.

作者:金亦婷 单位: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罗杰斯.乡村社会变迁[M].宁波: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320

篇(4)

关键词:农村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成因;重构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11-0104-02

一、教师职业幸福感内涵

现代心理学关于幸福感的研究表明,幸福感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范式和取向,包括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幸福感不是单一个体,而是发展与享受、主观与客观的有机统一。对于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而言,他们所应拥有的职业幸福感是:教师在从事教育事业的历程中,能够从工作中获取主观以及心理上的满足,能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发挥内在潜能、并能随着能力的发展获得幸福体验。

二、农村中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成因

(一)薪酬福利低下、社会地位失衡

薪酬福利水平是职业价值最为直接的呈现,倘若教师自身所获得的薪酬福利无法与其所付出的努力相对应,职业尊严和幸福感也就无从谈起。农村中职学校由于地处县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学校财力方面相比城市的中职学校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师所能获得的薪酬待遇与周边城市教师相比也相差甚远,使得农村的中职教师在亲朋好友及城市学校同行面前很怕谈及工资收入。同时,相对于普通高中,县区的中职教师得到的社会认同感也较低,造成了部分教师心理失衡,成就感日益低下,极大地降低了农村中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职业幸福感指数日渐低下。

(二)教学任务繁重、学生管理难度大

招生竞争激烈是现在中职教育的普通现象。在招生竞争中,学生更愿意选择到学校环境、设备更好的城市中职学校就读,在此情况下,农村中职学校几乎都只能无门槛招生。相比于城市职业学校的生源,农村中职学生整体素质较差是不争的事实,他们大多来自农村初中毕业生,学生层次较低,再加上留守儿童的成长经历,家庭教育不到位,使得农村中职教师在学生管理上面临更大的难度。

(三)学校教学环境差

农村中职学校教学设备落后,教学管理环境不先进是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一大因素,当前,大多数的农村中职学校教学设备条件相对落后,所处教学环境差,所应用的设备少。相比于城市的现代化教学模式而言,农村中职学校传统的授课模式不仅增加了教师的负担,还在无形中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农村中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构策略

(一)教师自身方面

1.转变观念,营造气氛

课堂是教育教学行为实施的主要场所,有幸福的课堂才会有幸福的职业人生。当前的教育,特别是农村中职教育,专家批判,家长不满,社会企业不认可,学生没有获得预期的成长,而现在的学生标榜个性,标榜自我。所以,课堂必须要转型。教师要认识到,现在的学生不希望“被要求”、“被接受”,他们想要被理解、被发现,因此,要转变思想,把严肃变成亲切,把严肃的课堂变成快乐的课堂,把成功教育转变成幸福教育,理解学生的想法,发现学生的价值,引导学生的发展,从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体验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2.热爱教育,追求生活

热爱教育,首先要有爱,要爱自己,爱生命,爱家人,爱学生,爱岗爱校。热爱教育就要融入学校,懂得站在学校的角度想问题,努力实现学校的目标,成就学校也就成就了自我。对领导、对同事、对同行,要懂得相互欣赏,共同进步。作为教师,要追求丰富的精神生活,要有阅读的习惯,不一定阅读专业的书籍,还要阅读一些文学、历史、社科等书籍,用于丰富自己的精神,强大自己的思想。同时,作为教师,要过朴素的生活,不追求奢华,不铺张浪费。当然朴素不是要贫穷,贫穷也不一定能朴素。我们可以追求物质富有,更要追求精神的富有。

3.保持激情,学会创新

教师要保持激情,学会创新,才能体现教育的幸福。很多老师在刚工作的头两年时间对待教学工作是非常有激情的,也经常创新,但慢慢的就对工作失去了激情,对教育应付了事。这样做教育,教师自己痛苦,学生痛苦,生活失去了乐趣,教育失去了幸福。作为一名农村中职教师,一定要保持自信、乐观的心态,保持一颗年轻好奇的心,走出单调,保持清新。向老教师学习经验的同时,还要向年轻教师学习激情、创新,切实做到:传“道”有方,授“业”有理,解“惑”有招。

4.懂得反思,学会批判

要做一名幸福的老师,首先要做一个明明白白的老师,要学会反思问题,反思自己,同时也要提出建设性的批判。对于学校,对于社会生活,也要进行建设性的批判。但批判不是抱怨,我们不要抱怨收入、抱怨生活、抱怨学校,而应该是以批判的方式对学校、社会提出自己的见解、看法。

农村中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成因及重构策略分析

5.学会调适,注重健康

作为一名站在农村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前线的中职教师,一定要学会调节心态,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善待工作、善待他人、善待自己。教师不仅仅要扮演好授业者的角色,还要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活动中,释放压力,增强体魄。除此以外,教师还要保持知足的心态,正所谓“知足常乐”,只有知足,才耐得起艰辛,守得住清贫,而且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相信不久的将来农村中职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薪酬福利也会有新的突破。

(二)学校方面

在国家层面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农村的中职学校也应该抓住这个机遇,根据自身环境和实际重新规划发展方向,努力向上级部门展现自己的发展前途和教育特色,争取更多的国家、省、市、县级财政支持,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和教学设备,成就教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在不断完善教育教学的设施设备的同时,也要完善学校的人际环境。情感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纽带,倘若教师之间缺乏了情感的交流,那么整个学校的集体意识就会涣散,势必形同一盘散沙。首先,学校管理者要清楚地了解每位老师的心理需要,真心实意地去尊重教师,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成就动机,使他们的成就需要既符合了个人的实际,又符合了学校的发展需求。其次,学校还可以组织多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鼓励和带动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去,帮助他们释放生活压力,做到以情动人。同时,学校管理者还应加强与各教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做到相互理解,让每个教师都能充分表现自己,敢于发表自己的个人见解。这样一来,在学校情感化的管理模式下,教师之间的交流也会得到增强,教师对学校有归属感,教师个人也产生了成功感,自然而然的在无形中激发农村中职教师内在的职业幸福感,职业教育质量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社会方面

一方面,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贯彻落实《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和《职业教育法》的精神,平衡普通高中教育与中职教育的教育资源,加大对县域农村中职学校的投入,用实际的行动重视县域的农村中职教育,让相关的中职学校不再是“被遗忘”的学校,中职学生不再是“被遗忘”的学生,中职教师不再是“被遗忘”的教师。

另一方面,媒体和社会人士应该引导对县域农村中职教育的重视,纠正对中职学校的歧视和偏见。农村的中职教育也是现代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虽然相比于普通高中和城市中职学校的学生而言,农村中职学生整体素质相对较差,但是农村中职学校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的初、中级技能人才,为高职教育培养了一批批有专业基础的学生。只有当社会有良好的舆论氛围,真正重视起中职教育,农村中职教师才能为自己在中职学校工作而感到自豪和幸福。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推进农村中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当中的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问题,进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构,从而激发教师教学动力,提升教育质量。鉴于此,教师自身应从时代对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出发,善待职业、善待学生、善待自己。而学校与社会应从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原因出发,进行教育管理思路的全面革新,使农村中职教师感受并获得更多的职业幸福。

参考文献:

[1]刘惠敏.论中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培养[J].华章,2011(29).

[2]马蓉.试论农村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缺失及提升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4).

[3]梁育,容乐,彭囝.农村初中教师幸福感问卷调查研究[J].文教资料,2011(28).

篇(5)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取得的显著成就有以下几点:

第一、中小学全面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了上世纪末,我国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第二、农村中小学全面实现免费义务教育,减轻农村地区压力。中央和地方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在农村地区实现两免一补工程,免除学杂费,实现免费教育,减轻负担。

第三、在教育发展中体现公平的内涵,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民族地区采取倾斜政策等措施,实现教育公平。

第四、全面实现素质教育,实现教育体制改革。实现全面的素质教育,教育更加切合以人为本的主旨,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二、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虽然国家在近些年来在中小学教育方面取得的成就突出,但是同样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教学质量普遍低下,辍学率高,及格率低。尽管在2007年全国义务教育普及率已经达到99%,但是在农村整体的义务教育水平偏低薄弱,教学质量低下。在农村整体及格率低,农村辍学率高,特别表现在女童方面,很多女童因为在家庭受不到重视屡屡辍学。农村教育质量整体偏低。

(二)农村与城市教育差距不断拉大。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拉大。有资料显示,农村学生其语数外等几科的不仅平均成绩均不如城市学生,初中升高中以及大学升学率农村也皆不如城市。同时,在综合素质能力方面方面,与城市孩子相比差距更大。其知识面,阅读量,社会实践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均不如城市学生。

(三)素质教育并未落实,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并未真正落到实处,只是流于形式。在农村,美术,音乐,体育等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并未得到真正的重视,社会实践更是少之又少,同时,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设施也得不到相应的完善。在应试教育的标准化考试下,学生的思维僵化,只注重分数,而忽视学生的能力,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的全面发展。

(四)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差。农村地区并没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很多农村学校校舍不足,学生们都挤在狭窄的宿舍里,拥挤潮湿,条件非常差。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图书馆,足球场体育馆,电教设备美术器材音乐器材严重缺失,只有简陋的篮球场,破旧的实验室。没有这些基础的硬件设施作为基础,学生更无法实现全面发张素质教育了。

(五)学生总体素质偏低,教育观念普遍不高。就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来说,农村学生素质整体偏低,思想道德素质一般,心理素质令人担忧,不仅课本知识方面不如城市学生,其它方面综合素质能力均不如。与此同时接收教育的观念普遍不高,即使有九年义务教育作为保障,不少学生依旧选择辍学出去务工。一是学习积极性不高,二是觉得读书如果考不了大学就毫无用处反而还是负担,三是觉得即使考了大学就当今大学生的就业率来看,大学生还不如出去打工挣的钱多,因此许多学生选择辍学未完成学业就来到了社会。

(六)农村地区教师待遇差,工作积极性不高。农村教师的工作量大,待遇差。工作辛苦但是却得不到与付出劳动成正比的劳动报酬。基本工资偏低,有的省份基本工资才1000左右,绩效工资同样低下,一位教师的工资甚至都不如一位农民工出去挣的钱,这些导致教师教学没有热情没有激情,体现不出自己价值所在,没有满足感。这些也导致教师们平时对于教学以消极的态度,应付完事从而导致教育质量的低下。

三、解决农村教育中突出问题的对策

(一)加大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完善教育经费体制。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完整经费体制,各级部门分工合作责权明确。同时要完善监督体制,让学校把经费落到实处,真正实现问学生某实利。同时,面对农村寄宿制学校条件不足,集中新建改扩建一批农村寄宿制学校。重点是加强学生宿舍、食堂、厕所以及所需要配套的图书馆、体育馆、实训基地、电教设施建设,已解决在校学生宿舍拥挤的状况以及改善学生想要提高自身其他综合素质能力却无基础设施的现象。从基础设施方面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二)完善素质教育质量监督体制。考核标准不再仅仅是以升学率为主,升学率做一部分考虑,其余从综合能力方面考虑。考核内容不仅仅为升学率,同样考核其阅读,课外实践能力,美术音乐等方面的基本素质,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实现学生的个性解放。

篇(6)

一、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一)关系到农村教育质量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农村教师是农村教育的基本力量,没有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没有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当前,我国农村教师的数量多,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相对较低,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决定着占我国一半以上的中小学学生的教育质量。

(二)关系到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指社会成员平等地拥有接受某种教育的机会,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教育公平表现在,在法律上,人人享受平等的教育权利;在教育政策领域,人人平等地享有公共教育资源;在教育活动中,人人受到平等的教育对待,人人具有同等的取得学业成就和就业前景的机会。教育公平是社会的基础性公平,影响着其他公平的实现,是矫正社会不公平的重要手段,是保证人的发展的起点公平。对于农村教育而言,承担了更多家庭、孩子的希望。2012年,我国普通小学人数为96958985人,其中镇区33549812人,乡村36524886人,[3]两项合计占到总数的72.3%。这些农村孩子能不能享受高质量的教育,关系他们今后的发展,更大程度上关系到教育公平、社会公平的实现。

(三)关系到教师的职业幸福

通过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提高,在教育、教学中游刃有余,愉快胜任,就能享受到更多的工作乐趣、成就感,自我效能感得到提升,从而体验到本职工作的幸福。同时,教师发展是学生发展、学校发展的基础,反过来,学校发展、学生发展了,更能使教师产生群体归属感。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关系到教师的职业幸福状况。

二、内驱力不足是制约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原因

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是政府、学校和教师共同作用的过程。政府和学校是外驱力,教师的自主发展是内驱力。目前,研究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文献很多,以“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为题名,在cnki上可以搜索的文献是189篇。而以“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内驱力”为题名的文献为“0”。

事实上,教师自我专业发展动力不足恰恰是制约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原因。这个问题不解决,单纯采取培训、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等措施,成效甚微。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主要问题不是“要我发展”,而是“我要发展”,即教师专业发展内驱力的提升问题。

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动力不足的主要表现与原因分析:

第一,将教师职业作为谋生的手段,对教师职业缺乏认同。根据文雪等人对粤西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调查,“您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选择“谋生的职业”的占到33.1%,“专业性很强的职业”占32.1%,“值得奉献的职业”占28.4%,“无奈的职业”占6.4%。[4]这说明,虽然教师职业专业性很强、值得奉献,但是多数老师仅仅将其视为谋生的手段。教师缺少职业认同与教师待遇、社会地位、承担的责任有关。

第二,职业成就感削减,职业动力缺失。多数情况下,农村教育就等同于低质量,相对教师在教学上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教师感觉到自己缺少成就感。而学校和政府的定量考核、评价机制,使教师成为“投机者”,忽视了本身的职责。方建华对苏北地区农村教师的调查结果表明,表示经常感受到成功的仅占2.8%, 53.5%的教师只是偶尔感受到成功,有43. 6%的教师感受不到成功。有16. 9%的教师表示不喜欢教师职业,厌倦教师职业。[5]教师职业效能感的降低,导致教师容易产生厌教厌学、职业厌倦。从教激情褪去,谈何专业发展?

第三,家庭负担比较重,无暇顾及自身发展。农村教师,尤其是其家庭也在农村的教师,与城市教师相比,有更多的琐事、杂事。教学不是他们工作的全部,他们需要抽出一部分时间用于务农、照看孩子、做家务等,负担过重。尤其是对于女教师而言,家庭成员对其工作不理解,认为教学只是教师的一部分,而家庭事务是更重要的一部分,这势必会影响教师在教学方面的精力。[6]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学校只能安排没有成家的年轻老师参加外出培训,因为这些人没有家庭拖累。

第四,农村教师缺乏支持性的外部环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专业发展资源匮乏。农村学校在图书资料、经费等方面,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性条件很不够。2.一些旨在促进教师发展的举措反而成为教师负担。近年来,为了提升农村教师素质,学校纷纷提出培养科研型、反思型、学习型教师,要求教师写论文、参加业务学习、写教学日记与反思。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没有起到促进教师发展的作用,反而成为教师的负担。虽然不少教师参加了继续教育、培训,学历得到提升,但是与实际本职工作相去甚远。3.农村教师发展机会比较少,发展后劲不足。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中有一半以上已获得中级职称,但他们获得高级职称的机会微乎其微。因此,他们专业意识淡漠,不少教师“几十年如一日,得过且过”,没有专业发展的志气和热情。4.学校管理缺少职业发展的指导与有效保障。学校缺少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缺少有效的校本教研机制,教师业余生活贫乏,管理简单化导致成为“打工者”等都是造成教师专业发展动力不足的原因。

三、提升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内驱力的思路与措施

(一)营造和谐校园文化,构建合作型学校

1931年-1932年,美国管理学家梅奥等人在霍桑实验的第四个实验――群体试验中,选择14名男工人在单独的房间里从事绕线、焊接和检验工作。对这个班组实行特殊的工人计件工资制度,鼓励他们卖力工作,并对他们的工作情况进行观察。观察发现工人的生产,并不像预先想象地那样争先恐后地提高生产率,而是都尽量维持在中等水平。深入的调查发现,这个班组为了维护他们群体的利益,自发地形成了一些规范。他们约定,谁也不能干的太多,突出自己;谁也不能干的太少,影响全组的产量。工人们之所以维持中等水平的产量,是担心产量提高,管理当局会改变现行奖励制度,或裁减人员,使部分工人失业,或者会使干得慢的伙伴受到惩罚。这一试验表明,为了维护内部的团结,成员可以放弃物质利益的引诱。霍桑实验也表明,组织成员具有群体归属需要,以感情为纽带的群体,能够加强成员内部的协作关系。认识到这一点,对于农村学校发展尤其重要。

在和谐、合作的学校环境中,教师有强烈的归属感,对学校有一种亲和的家的感觉,从而使教师获得心理安全感,更容易产生对自己专业的满足感,内心认可教师职业的意义,从而产生职业动力感。

如何建设合作型学校?第一,可以通过丰富农村教师业余生活,组织集体活动,沟通教师间的情感;第二,畅通教师与管理者的沟通渠道;第三,多种形式,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如开展校本教研、集体备课等。合作型学校建设,重在合作途径和合作文化的建立,通常情况下,后者更重要。所以,学校要改变科层制、官僚作风,淡化学校的行政控制,使教师真正成为治学者,扩大教师的主动领域。

(二)提升组织智商,构建学习型学校

阿尔布莱特法则认为,把一群聪明人收编进组织后,结果往往变成集体性愚蠢。要想避免阿尔布莱特法则带来的后果,应对集体性愚蠢,需要靠组织智商,从而使组织“脑力”动起来。对于农村学校而言,提升组织智商的主要途径就是构建学习型学校。

按照彼得?圣吉的观点,构建学习型组织需要五项修炼,即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其中,自我超越就是实现心灵深处的渴望,它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改善心智模式就是推开“挡在眼前的玻璃”,改变根深蒂固于心中,影响我们如何正确了解这个世界,以及如何采取行动的的思维模式。共同愿景是组织中人们共同持有的,能成为员工心中愿望的远景,是全体成员的个人愿望的整合,它可以创造出众人一体的感觉,并孕育出无限的创造力和强大的驱动力,是学习型组织的主要学习方式。系统思考是看见整体的一项修炼,按照系统思考去研究处理事物,就应该把所处理的事物看作一个系统,要看到其中的组成部分,还要看到这些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从总体的角度把系统中的人、物、能量和信息加以处理和协调。

如何构建学习型学校?首先要建立农村学校对学习的良好态度,通过营造一种支持农村教师学习的态度、提供能够利用的学习资源、承认教师从经验中得到的知识、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鼓励每个教师成为终身学习者、鼓励教职员工要虚心学习、了解哪些压抑学习的因素、知道如何激励教师学习等途径实现;其次,建立学习的奖励机制,对于教师的学习,通过发表文章、内部交流、颁发证书等途径进行表彰;再次,消除农村教师创造性的压力,避免目标过高或过低;最后,提供相应制度和条件作为保障,如确定学习日、教研活动规范化等。

(三)激发组织活力,构建竞争型学校

篇(7)

关键词:规范;农电管理;打造 ;素质团队

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各种家用电气开始走入普通农民的家庭,在为农民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对于农村的电力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电力管理的相关部门而言,要进一步加强农电管理,促进农村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但是,受技术、资金、人员等条件的限制,当前农电管理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同样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引起电力管理人员的重视。

一.农电管理现状

随着国家电网工程的健全和完善,我国的电力行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电网的覆盖面积不断提高,将广大农村地区全部纳入了电力供应网络中。同时,在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下,国家电网公司大力实施“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的农电发展战略,加快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紧抓农电队伍、优质服务和农电安全建设,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农电发展中,取得的成就主要有:

(1)农村电网得到了大规模的建设和改造,供电稳定性得到有效保证;

(2)农电体制改革持续推进,农村供电秩序得到不断规范;

(3)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不断完善,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4)农电服务水品不断提升,业务种类迅速增加;

(5)电费价格得到统一,农民用电负担大大减轻。

但是,要清楚的认识到,在这些成就的背后,还隐含着许多的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对于农电管理重视不足

由于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现在部分县级电力管理部门在管理中,仍存在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没有认识到农电管理的重要性,缺乏农电管理和服务意识,从而严重制约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2.管理工作缺乏规范性

许多农村供电所在进行农电管理的过程中,对于系统管理工作缺乏准确定位,存在岗位设置不合理、机构人员不齐全的情况,使得管理工作缺乏规范性,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电服务建设的难度,也会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

3.缺乏高素质的电力工作队伍

就目前来看,大部分农村基层电力工作人员并没有经过系统的岗位培训,不仅文化水平较低,而且对于专业知识掌握不够,缺乏服务意识,部分地区还存在半工半农的现象,对于工作人员缺乏规范化管理。在实际操作中,也仅仅是凭借自身经验进行管理和故障处理,甚至存在严重的违规违纪现象,使得农电管理的质量难以提高。

二.规范农电管理,打造素质团队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要想确保农电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必须及时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农电管理在整个电力系统管理中的重要性,认识到农电管理作为电力系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将其纳入电力管理的整体中去。其次,要综合考虑电力系统的个性特点,针对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农电管理服务的关键进行明确,同时,根据农村电液的需求以及国家相关的政策,对服务战略进行适当调整。然后,电力管理部门要强化农电管理措施,高度重视农电管理,针对农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确保农电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首先,要加快农电体制改革的步伐,改善当前供电、售电二合一的管理模式,将作为农村用电重点的低压配电管理和营销从供电企业中分离出来,对于不同的电力等级,采取不同的电力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自主调节作用,促进农电事业的发展。其次,要建立健全农电管理制度,结合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以及农村电力行业的发展需求,针对电力系统的个性特点,制定出健全完善的农电管理制度,确保农电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可以通过相应的激励制度,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加强对于农电工作人员的规范化管理,从而切实保证服务质量。然后,要制定相应的监督管理体制,对供电、售电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农电管理制度的相关措施和标准可以得到落实和执行,对违规违纪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保证农电管理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3.落实政策,强化经营

在实际管理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继续实行农电免税政策,结合实际情况,实行差额电价,进一步减轻农民的用电负担;

(2)相关部门要在充分考虑农电建设、管理、经营、服务的基础上,对网购电价进行科学核定,实行相应的优惠策略;

(3)在对电网或者相关设备,如电表等进行改造或者更新时,要明确费用标准,做大公正、公开,避免出现矛盾纠纷;

(4)要加快“城乡同网同价”建设,确保农村用户和城市居民可以获得平等的服务和待遇。

4.强化培训,引进人才

在对基层电力工作队伍进行建设时,首先,要适当提高工作人员的薪资待遇,提高其社会地位,从而确保农电管理工作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其次,要统一人才招聘,通过相应的人才招聘制度,构建规范化的人事管理体系,提高电力工作人员的入职门槛,引进高素质的电力工作人员。然后,对于在职人员,要定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组织电力工作人员进行相互交流,及时了解最新的电力知识,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同时,要定期对电力工作人员进行考核,颁发职业资格证书,确保持证上岗,以切实保证农电管理工作的质量,确保管理工作的安全进行。 引导其树立服务意识,切实提高农电服务的质量。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影响下,做好农电管理工作,打造高素质的农电管理队伍,是农村电力行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电力管理部门而言,要深入贯彻“农村、新电力、新服务”的农电发展战略,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农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参考文献:

[1]张代明,赵和泰.完善管理机制规范农电工管理[J].农村电工,2011,1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