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5 10:38:4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城市规划与设计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城市设计;影响因素;城市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3-034-02
一、城市设计的定义、内容
目前,国内外人们对城市设计的理论、内容和方法尚无统一认识。但在研究了国内外一些著名专家、学者对城市设计的有关论述和我国现行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有关体制,可得到一个共同的认识:城市设计的重点是城市空间形体环境规划。它是以“人本”观念为核心,以功能和美学为原则,为城市社会(市民)创造一个优美的城市形体环境和良好的空间秩序。
传统意义上城市设计有多种定义,其强调的重点各不相同。
北京城市设计学术研讨会的结论认为,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延伸和具体化,是深化了的环境设计。城市设计是以人为中心的,从城市整体环境出发的规划设计工作,其目的在于改善城市的整体形象和环境景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它是城市规划的延伸和具体化,是深化了的环境设计。
从学科角度来说,城市设计是跨越城市规划、园林建筑学和建筑学三个学科之间的一个独立的学科:是在城市形体环境中创造三维的空间形式。在学科体系上,它是城市规划的深入和具体化,与园林建筑学和建筑学的区别在于它是设计城市,而不是设计具体的形体环境元素。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城市设计是一种思维方法,是整体而辩证的,是一种能够对城市时空结构中节点的分析,是综合技术的设计,要特别注重城市交通道路的组织,是整体美学的综合艺术的表现。
二、城市设计内涵之我见
1.内涵
就我个人而言,比较倾向于以上第三种观点,我认为城市设计就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一种思想形式。它存在于城市规划的每个阶段,无论是城市的总体规划还是详细规划,都需要运用城市设计的思想。城市设计的目的是给城市创造一个优美的城市形体环境和良好的空间秩序。《公共场所―城市空间:城市设计的维度》一书中作者的核心观点认为城市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人们创造更好的场所”,因此我认为凡是涉及到城市物质环境和空间形态的改变的设计,都需要体现城市设计的思想。
2.影响因素
凯文・林奇在他的《城市意象》中通过对城市以众意向的调查,归纳了城市设计包含的五项要素,即边缘(Edge)、街道(Street)、区域(District)、节点(Node),标志(Landmark)。抓住这五项要素的设计,就能创造好的城市印象。这也是近年来西方规划界普遍遵循的城市设计指导。
边缘:是城市或地区的轮廓,是除道路以外的线性要素。它们通常是两个地区的边界,相互起侧面的作用。那些强大的边界,不但在视觉上占统治地位,而且在形式上也连续不断。如沿河的城市轮廓、海上的城市景观、高架路形成的“空中边界”等。
街道:是纵向展开的城市景观,包括车行道,步行道乃至河道,是城市中的绝对主导元素。一些主要的交通线都会成为关键的意象特征。如果主要道路缺乏个性,或容易互相混淆,那么就很难形成城市的整体意象。典型的空间特性能强化特定道路的意象。特殊的立面特征对于形成道路特征具有重要作用。甚至路面纹理、路边的种植都不可忽视。除了这些可识别性外,还应有方向性。起点和终点都清晰而且知名的道路能将城市联结为一个整体。
区域:是观察者能够进人的相对大一些的城市范围,是内部展开的城市景观。如居住区、市场、文化区、旅游区、公园等。决定区域的物质特征是其主题的连续性。通常一个区域应具有典型特征。而创造一个强烈的意象,必须对线索进行一定程度的强化。一些区域是内向的,一些则是外向的。
节点:是观察者可以进入的战略性焦点,是人们往来行程的集中焦点,往往在路与路、路与河、路与林、河流与河流的交汇点。成功的节点不但在某些方面独一无二,同时也是周围环境特征的浓缩。有的是通过其空间形态,有的是通过其独特的单体建筑给人以深刻、难忘的印象。
标志:是观察者的外部观察对象,如有影响的古今建筑、城市雕塑,也包括自然物。标志应具有鲜明独特、清晰醒目的特征,与背景形成对比,占据突出的空间位置,在整个环境中令人难忘。凯文・林奇认为这五大要素控制了城市意象,从而建立了城市环境形态稳定的概念。在现实中,上述各元素类型都不会孤立存在,把城市环境形象分解为五大类进行分析研究,为城市设计的推进开辟了概念明确、可实际操作的道路。70年代美国旧金山的城市设计就采用了这一方法,在世界上颇具影响。
三、城市设计在城市规划各阶段的应用
城市规划主要研究内容是以城市社会发展需要,来确定城市功能和土地利用,在研究过程中需运用城市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但从其过程和结果来看,主要是二维空间的工作;城市设计是以城市空间形体环境为主要内容的三维空间的规划设计工作,它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
1.城市设计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运用
城市总体规划是从宏观角度对城市的功能结构、产业构成进行空间布局和调整,其规划的结果将会形成较为合理的城市宏观空间布局,从而大致确定了城市居住、商业以及公共设施等的不同功能的建筑分布状态。我们知道,不同功能的建筑具有不同的外部特征,从而也就形成了城市的雏形。所以说在总体规划的色块图上,实际已经决定了城市的大致空间形态。
总体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是在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功能布局的基础上,研究城市空间形体环境的总体布局。如道路、广场、公共绿地系统的布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布局,城市轮廓线的布局等,使整个城市的空间形体,形成一个完整有序、有机统一的整体―即城市范围内的空间形体布局。
2.城市设计在城市详细规划中的运用
详细规划能够更为明显的体现城市设计的思想,通常有一种误区,就是一提到城市设计就会想到群体建筑的空间布局,其实我认为这只是城市设计较为深化的一种形式,也是城市设计对城市的作用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城市的详细规划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在控制性详细规划过程中,能够控制城市大致的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建筑风格等较为模糊的城市形象。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位,上承总体规划,下启修建性详细规划,因此其城市设计更注重其特有的“连续性”特点。从“承上”角度,城市设计应服从城市总体规划,并视具体情况对其进行合理的修正;对特定地段要从整体环境人手进行详尽的城市设计运作。从“启下”角度,城市设计既要匠心独运,为后续设计留有伏笔;又要避免规定过死,应为后续设计工作留有较大的创作余地。
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城市设计的内容、深度与指标体系的完善与否,以及对设计部门工作的评价,将直接关系到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服务对象――规划管理的效果。
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必须充分注意城市文化的延续与创新。文化环境的存在,是决定城市设计特色的灵魂。城市有特色的街、巷、古树、广场和历史建筑,规划中都要从景观方面加以保护。这是形成城市特色的重要方面。城市设计要尊重地方风貌和人文环境,并将其融合在现代设计语言里,形成城市文化的特色。有价值需要保护的建筑,周围新建筑的体量、尺度,甚至设计细部,都需与其呼应,其中建筑高度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到了修建性详细规划阶段,城市的大致形态其实已经能够以显现出来。详细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是深化完善特定地段的控制性空间定位的详细规划,使其内容达到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深度。
3.城市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建筑设计是建筑单体工程的设计工作,是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的继续和具体化。在建筑设计中应从城市整体角度,考虑建筑单体设计,用于塑造良好的整体建筑环境建筑设计过程中城市设计手法的运用也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因素。好多建筑师往往较少的考虑建筑体周围的环境因素,而仅拘泥于建筑单体本身的形体设计,忽视了建筑体与其周围的城市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很多优秀的建筑实例可以证明,好的建筑一定要与其周围的城市环境和谐融洽,运用城市设计的思维模式进行建筑创作可以说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解决建筑与城市的关系,也是作出优秀建筑设计的一条有效途径。
四、小结
城市设计的目标已经从较为单纯的美学、空间形体环境,发展为改善、提高城市综合的生活环境质量。因此城市设计的内容还涉及到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利用及历史传统风貌、城市特色的继承与发展等。城市设计的对象,也从单纯的研究物质空间,发展到包括研究人的行为心理及社会文化。因此,城市设计理论正在日趋走向成熟和完善。③
(作者简介:彭茜,女,工作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建筑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宛.城市设计理论思潮初探(一―六),国外城市规划
[2]张锦秋.城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3]刘玉民、白晨曦.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规划管理相关问题探讨,建筑创作
[4]Saarinen, Eliel,顾启源译,《城市―它的发展、表败与未来》
[5]简雅各布.《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
[6]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
[7]卡尔索普《步行地带》
[8]西特.《城市建设一书》
关键词:建筑类型学;城市规划;景观设计
一、建筑类型学基础上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1.规划不合理、建筑质量差。在生活中,我们时常会看到某条道路被重修、某个公园被重建等,造成这种现象的本质原因是对城市未来发展蓝图不够科学不够合理的规划。另外,城市面积的扩大使很多湿地、森林、河道受到破坏,与此同时这些空间的开发利用率低,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规划的不合理、开发时间的仓促、开发流程的大意都使城市的环境建设区域形式化。
2.规划尺度不合时宜。最近几年,我国环境项目规模越来越大,没有经过认真考核和科学规划的商业综合体以及众多旅游度假村正在飞速崛起,使城市的空间负担更加严重,不仅不利于城市环境的长远发展,而且还可能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3.城市之间的规划设计缺少必要的联系。现阶段的城市建设大多根据硬性的规范和控制指标而定,使建设方案严重缺少完整性和合理性,各个地域之间的设计分裂打破了城市的和谐面貌,使城市整体缺少人文情怀和生态特色。
4.城市建设盲目西化。西方文化作为强势文化流入中华大地,必定会对我国的建筑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同时,在商业模式下,城市景观建设也少不了渗透着利益因素,过于西化的建筑方案,并没有给城市规划加分,相反盲目西化,使得城市缺少个性化特征。
二、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的特征
1.城市景观的历时性。总结以往的实践经验我们可以看到,在选取的类型上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几何简化,使其在一些方面具有普遍的抽象性。类型元素在经过简化还原之后就可以不用再经过任何修饰地应用在建筑形式处理方面,也可以将类型转换,以便于产生各种各样的效果。除此之外,几何元素在经过还原之后也可以再进一步地用图形换喻等方式使其到达类推处理层次,进而赋予简洁图形更加厚重的历史意义。而土地规划整合的不合谐大多来自于硬性流程和追求指标,同时却忽视了设计是否合理、完整,也没有注意各个地域之间是否协调,城市的环境缺乏整体性与和谐性,也缺乏生态文明与人文秩序。
2.城市景观的系统性。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是人类对大自然改造的结果,城市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空间,不同的空间类型空间性质也不相同,比如说:佛堂宗教场所等是供人们瞻仰、教育、怀念的地方,人们需要安静的空间因素;城市中小憩的场所,需要交流、休闲,这样的场所需要一定愉悦性。因此城市所有类型的场所都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正是这些别样的地方,才让城市面貌整体上趋于和谐。
3.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具有地域性。类型学基础上的城市建设并不是某种固定意义上的设计技巧,也不是简单的模型和图像构成的整体,而是一种可以将多种项目设计方法融合到一起的设计理念,它作为一种媒介,应用在现实建筑过程中,反映出历史特色和变化两大内涵,共同作用于城市规划和发展,建筑类型学存在的基础就是变化发展,因此尤其排斥形式主义,它是传统文化的传递者,它是丰富现代人情感世界的重要途径,是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体现人文性、前瞻性的关键。
三、城市景观设计过程中建筑类型学的落实
类型学对于专业工作者来说并不陌生,但是究竟该如何在实践中做到灵活应用,并充分体现建筑类型学的优越性,将理论和景观案例相结合,找到真正适合城市发展的景观设计方法?
1.对城市建设规划进行全面分析。要对设计对象进行精确地分析,需要做的工作是收集某地区人口数量和地区的主要特征,对当地的交通情况进行分析,明确该部分地区的使用功能。此外还要对周围的自然环境进行充分了解,城市规划毕竟是在大自然中进行,任何建筑行为和建筑物都需要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对城市居民的生活习性进行大致了解,对投资金额、建设意图、相关技术等进行分析,进而获得分析对象和周围环境系统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确定该区域在景观类型学设计中应处的层级;通常情况下,对象分析可以分为文化、职能以及空间形态这三大部分。
2.类型选择。类型选择过程中要明确几大原则,分别是选择原则、层次深入原则、人性化原则。首先选择原则主要是指城市特色原则。城市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人类越来越成熟、文明,它是人类群居的高级形式,而城市同时又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表现形式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同步的,由“城”来形容,代表了城市具有一定的区域性,是人口密集的地方,“市”则寓意着商品交换、货币流通,人们在这个场所中换取自己需要的物品,这在某种意义上属于商业范畴,正是因为这些个性化十足的元素就是城市存在的标志,它们的发展也就象征着城市的进步,所以说,城市规划中,在类型选择上,城市的景观设计一定要符合城市本身的发展特色和发展趋势,尊重地方性的传统,融入的元素也要具有强烈的地域色彩和精神文明象征,因为这些鲜明的元素就是城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而城市居民的兴趣爱好、人文素养则凸显出了城市的精神世界,城市的特色正是通过这两大方面共同体现出来的。例如:苏州作为一座园林城市,做好景观设计绿化工作固然是重要的,这一城市的存在有浓郁的园林色彩。其次遵循层次深入原则。城市特色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即外部形象、表象、内部抽象。其中我们将能够对城市进行直观认识的观察称作为形象,比如这个建筑物外表是方形的、是砖红色的;人们通过听觉或者触觉感受到的为表象,表象则包括城市的主要特色、城市的发展水平、城市居民的文化程度、文化素养等;而抽象感知则是将两种感受综合到一起,再通过文字认识或者通过人们的介绍对城市获得深层感悟,其中包括城市在历史变迁中的潜在文化特征。最后要重视人性化原则。现代社会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在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改变,例如:目前几乎人人一部手机,人们通过新闻客户端了解天下事,已经习惯了在公交车上、在地铁上看看新闻、听听音乐等等,所以说新的城市景观设计一定要有所创新,不能照搬照抄经典和古典,在选择类型中,更不能盲目地效仿其他国家或者其他地区的城市规划,要求景观设计必须站在人性化角度,使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符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将现有的生活和历史相结合,使那些在社会中奔波的人群有一种归属感和安定感。这样一来,不仅帮助城市获得个性化十足的历史文脉,而且还能唤起人们内心深处对传统的爱戴,只有充满希望和生命力的景观才是现代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需要尤其重视的。
3.类型转换———在历史中寻找最原始的类型。城市景观的设计不应该单纯地考虑某一单一的元素,更应该囊括历史人文景观等多元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历史逻辑以及建设依据,才能发现景观建设原型,充分展示城市的人文价值和历史价值,另外值得留意的是,大部分的历史原型都需要获得当地人民的认同,文化说到底还是存在于人们的心中。它们依靠某种介质,一代代地传递,活在人们的记忆中,这样的原型才能获得人民的一致认可。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寻找原型其实就是城市问题的解决,不但能够回归传统,还能在新城市中建立传统和现代的结合点,努力将城市和历史结合。
四、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中的具体方式
1.重视植物配置的重要性。植物配置在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不管是道路两旁的绿化带,还是城市内供市民娱乐玩耍的公园等场所,植物配置都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多种植物的合理种植与搭配,不仅能相互促进生长,而且构成的景观也是美不胜收,无疑是一项既省钱、又省力的景观。其中要注意的是,植物搭配过程中要切忌违反植物的生长规律和养护原则,尽可能地对植物进行定期修剪,使它们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例如,笔者曾经到郑州市某条公路主干道上,这里的植被可以根据颜色和品种分为三种,最矮的是翠绿色、依次向上是枫叶红和墨绿色,这样的颜色搭配,让人眼前一亮,无疑是非常成功的道路景观。而且该道路上的植被全部都是常年为绿色,即使季节变化也不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美观,且易成活、易养护。
2.水景观的生态规划。流动的活性水,是我们每个人都非常喜欢的自然景观,但是城市内部除了河流、喷泉,很少有活水。我国地域辽阔,水资源的分布也参差不齐,水景观如果能够利用得好,无疑给城市添加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例如:笔者曾在秦皇岛游玩,它的某条街道就有假山瀑布,且是活水,再搭配上流水边翠绿的植被、远处粉红色的城堡,真像是到了人间仙境,竟然一点都不觉得是在道路上,倒像是在一处世外桃源。再如:笔者冬天曾去过西安某博物馆前,也有一处活水从最高层的台阶往下流淌,笔者看到之后因为是在冬天,这滩活水让人觉得越发冰冷,而且博物馆周围除了零星几棵光秃秃的树之外,全部都是灰色的混凝土,让人觉得此处的活水完全是多余。因此水景观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它周围环境的搭配,还要考虑自身的价值。
3.倡导绿色无污染,利用清洁能源。在城市的景观设计中,必须要充分利用本地区的自然资源,我们都不陌生的清洁能源主要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较广泛的就是太阳能和风能,在城市路灯等照明用具中,可以适当地使用太阳能;同时,太阳能路灯设计成本高,在具体使用中,也要视情况而定。城市的发展、规划受到多个集团利益的制约和影响,其中包括当地政府、设计单位、建筑单位、规划单位等等,致使很多地区的城市环境出现量大质薄的现象,再加上多种文化理念和传统思想的影响,使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空间变成一个“杂货店”,毫无美感所言。希望本文的叙述能够为相关工作者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1]罗文艳.象征特性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3.
[2]张亚南.城市景观设计要素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9.
[3]陈凌.楚文化精神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9.
[4].论场所精神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表达[D].沈阳:沈阳建筑大学,2011.
关键字:规划低碳城市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城市的规划与设计,无疑是为城市居民的居住、工作、学习、交通、休息以及各种社会活动创造良好条件。随着城市不断地发展,规划设计与建设实践不断进行,自然环境资源消耗速度的加速很大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人们对于城市规划设计的思考。
目前,自然资源日渐匮乏,能源危机悄然而至,“低碳”、“零能耗”等先进理念已经逐步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但是这些先进的理念并没有十分完善地贯彻于中国城市规划的建设实践中。通过对北京市的分析,探讨“低碳”深入城市规划建设的方法。
1.北京城市现状与面临问题
1.1城市规划与建设现状
作为元、明、清古都的北京,历代王朝给北京遗留了无价的财产,天坛、故宫、景山等构成了独一无二的中轴线;皇城的城墙则无疑对后来环路的规划产生直接关键性的影响;棋盘式道路格局,有利于城市采光,为城市逐步向外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漫长的建设中,每个时代都在北京留下了痕迹,而现代化的飞速发展,也让北京朝着新的方向前进。目前,北京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建设:(1)故宫、北海等古建筑、绿地面积很少的胡同民居等生活区,这类建筑群已经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逐步碎片化,最终集中于一个很小的区域里;(2)建国后建设的中低层建筑带有俄式风格或由简单的几何体块构成,不涉及大面积绿地的建设,这一时期的建筑在学校和老旧居住区中较常见,通常为砖结构、多为坡屋顶,内部十分破旧;(3)现代化的CBD地区、现代化的高层建筑,作为办公写字楼等;涵盖居住小区或者居住组团并拥有社区公园的大型居住区……几类建设互相穿插,几种元素之间的矛盾成为制约北京城市规划发展的隐患。
总体来说,北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建设速度也很快;绿地建设比较完善,绿地类型比较丰富,各种绿地类型构成了北京完整的绿地系统。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绿色”意识的提高,我们被越来越多的绿地包围,也越来越意识到低碳和生态在生活中的运用。
1.2城市面临问题
历史留给了北京城无价的遗产,然而,这些遗产却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冲突。目前,北京人口的急剧膨胀造成了严重的用地紧缺,而盲目的建设高层居住区又会产生很多负面效应。例如在北海公园东门的陟山门街地段,整体建筑均为1~2层,然而在此地块,一座5层高的居民楼严重影响了附近的视景线,而正在申请世界遗产的北海公园首先要做的就是还原附近街区的历史原貌,而对这座居民楼的拆迁则会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与“低碳”理念背道而驰。
1.2.1城市过度建设弊端
城市硬质面积的增加,以及相对绿化面积的减少,加强了城市热岛效应,使得市区内夏季温度升高,空调等设备使用量的增加提高了电力的消耗,而电力的过度使用又加速了线路的老化、资源的浪费、环境的破坏……以硬质铺装为例,如今的园林工程中虽然在施工过程中使用透水材料,但粘结层选择水泥等不透水材质,这样使得土地对雨水没有任何的吸收保持能力。雨水集中到下水道排放,每到夏季北京就会出现“水城”的景象。另外建筑高度与密度的增加,加强了城市的风力,城市中出现很多“拔风”的场所,使人们使用起来非常的不舒适,到冬季气候更加恶劣。另外,风力的增加、尘土飞扬,也不利于城市环境的保持。
1.2.2城市资源短缺
虽在雨季来临时北京成为“水城”,但北京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限制北京发展的首要因素也是水资源问题,且北京的地下水位逐年降低不足以供应市民需求,市区的用水均取自密云水库,而大量水资源的调取则同时会消耗大量的能源;人口高密度地聚集,也使得北京电力短缺,通过与北京海淀区部分居住小区居民的谈话得知,常会有一天之中间歇性断电的现象,十分不利于生活的连续性。
2.低碳城市建设的建议
对于很多大城市而言,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如何进一步的维持这种状态就成为当下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城市由一个中心向多个中心发展已经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同时在资源方面如何将使用不可再生资源转向可再生资源也是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低碳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活状态……这既需要由上到下的贯彻,也需要从每个居民开始,从下到上的提高自身素质。
利用城市地形高差的优势来合理布局城市各功能区,有意识的降低绿地高度,使得雨水可以排到耗水量大的绿地中,为防止雨水的大量淤积,在绿地中设置储水设施,以备干旱之用。例如在河道的两端利用高差进行河道的绿化,在城市雨水汇集到河道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对两侧绿化带进行雨水的补充,有效地减轻人力物力。
设计连续性的楔形绿地,将自然风引入,有效疏散城市的热量,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在城市规划中,绿地并非是建筑的附属物,应该将绿地与建筑同时规划设计,使城市中软质建设与硬质建设相结合,统筹兼顾,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城市整体性规划固然重要,而将其真正落实到城市建设中还是要依靠实践环节,这也就警示我们要注重细节的建设。北京的老城区中存在着大量的低层坡屋顶建筑,通过合理的设计,利用坡屋顶来收集雨水进过循环处理,可用于供应附近城市行道树的灌溉用水;中低层建筑在室外雨水管的最底端通入储水设备中,而非排到地面上,经过沉淀过滤等环节用于浇灌社区的植被;高层建筑的内排水结构,可以通过建设储水设施来达到收集雨水的目的,可以有效地减小建筑自身的能耗,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减轻城市下水管道的压力;北京市区内相当数量的公园中都有水系湖泊的存在,基于北京的气候,水不断地蒸腾,想要保持湖泊中的水量一般需要调水。例如柳荫公园拥有7公顷水面,每年需购买17万吨清洁水。随着水资源的短缺和干旱的天气,同时水质缺乏保障,致使湖水污染严重,水生植物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经过多方分析论证,建设污水处理站,采用微生物处理技术将流经公园西北部的市政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并循环使用以达到补充湖水的目的,而公园的中水处理站以假山为外型,既不会影响视觉效果,又解决了水资源,成为低碳环保措施一个范例。
另外“零能耗”建筑的建设与改造势在必行,可以在不影响建筑功能使用的前提下,对建筑进行太阳能板的加设,并与城市的电网相连,在北京夏季等光照较强的时节,建筑可自行发电并供给城市电网,而在冬季等光照较弱发电较少的时期,则依托城市电网,而这互相依托,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能耗;在建筑设计中,有效地控制建筑的采光量,也可以减少电能的消耗。
3.总结
之所以在飞速的城市建设进程中,人与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城市大规模建设破坏了自然界自身的更新循环变成了最关键的所在。而如何使城市发展与自然界循环更加和谐,甚至可以融为一体,使得人能够成为自然环境中的一份子,而不是单纯的依托环境、破坏环境,则是人们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
低碳不仅仅是要依靠城市规划的引导,依托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还要依靠全民意识的提高与配合,只有从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和低碳社会等多个角度入手,才能使得城市建设更加美好,人民生活更加舒适。
参考文献:
[1]马晓芸.低碳城市建设的发展途径研究—以杭州市为例.北方经济,2010(15):48-49
【关键词】山地城市;城市规划;城市整体设计;方法
前言
我国山地城市较多,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百分之60-70。如何做好山地城市的开发工作,是我国当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工作重点。在山地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修建城市,如何做好山地城市规划和山地城市整体设计,是当代规划设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重点。本文通过对山地城市规划和城市整体设计两部分进行分析,揭示在山地城市建设中,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目的。
1 山地城市规划
1.1 城市规划相关概念
城市规划是一门自古就有的学问,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知识组成。 城市规划(Urban Planning)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
1.2 山地城市规划特点分析
山地城市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种,其特点是地形地貌复杂。在规划过程中,对于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交通规划等不同于平原城市,相关规划人员要注意规划过程的合理性。另外山地城市规划过程中,由于地形限制,可能导致城市不集中的情况出现。所以在规划过程中如何进行合理用地规划也是山地城市规划的重点难点。下面本文将介绍山地城市规划要点中的用地布局要点进行你个分析。
1.3 山地城市规划的要点
(一)合理的用地布局。自然条件是城市规划的母体,城市规划要基于自然条件。在山地城市规划过程中,基于山体的地形地貌多变特点,城市的用地面积将受到限制。相关规划人员要在山地城市规划过程中保证对土地利用、资源利用、地形地势利用等利用效率。
(二)合理的交通设施及基础设施布局。出行已经是人们当前进行经济活动的必要步骤。对山地城市来说,自然生态环境复杂导致了城市交通设施布置和城市间公路布置等收到巨大限制。往往山地城市的公路长度会远远大于城市公路长度。所以在进行相关基础设施规划过程中,规划人员要本着以人为本,适应交通需求的原则进行交通和城市基础设施布置。例如在山城重庆的城市道路规划过程中,如果利用平原城市的中心放射性规划,施工量会很大,另外也不适应城市的交通流需要。所以在重庆的道路规划过程中多半采用自由式网络规划。依托地形进行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工作,有效的减少了施工难度和施工工程量,是山地城市交通规划的合理布局。
(三)合理的城市用地分配。在山地城市规划过程中,对山地城市有限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分配,是保证城市规划顺畅完整的前提。山地城市土地资源有限,人-地矛盾往往比平原型城市表现更为显著。在居住用地、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绿化用地、行政设施用地等方面,规划人员应该本着物尽其用的原则进行合理分配。例如,部分山地城市都存在着绿化用地受限制、绿化面积小等问题,往往是在对城市用地分配上做的不够尽善尽美导致的。在山地城市规划过程中,应该充分把握引山用水的技巧进行绿化、景观布置。
总之,在山地城市规划中,相关规划人员要做到既重视又合理规避“人-地矛盾”,通过相关规划技巧的使用、布局合理安排、基础设施的平稳有序布置等来避免人地矛盾的放大化。
2 山地城市设计
2.1 城市设计相关概念
城市设计是为提高和改善城市空间环境质量,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及城市社会生活、市民行为和空间形体艺术对城市进行的综合性形体规划设计。
城市设计(又称都市设计,英文Urban Design)的具体定义在建筑界通常是指以城市作为研究对象的设计工作,介于城市规划、景观建筑与建筑设计之间的一种设计。相对于城市规划的抽象性和数据化,城市设计更具有具体性和图形化;但是,因为二十世纪中叶以后实务上的都市设计多半是为景观设计或建筑设计提供指导、参考架构,因而与具体的景观设计或建筑设计有所区别。
2.2 山地城市设计不同点
山地城市设计不同于平原城市设计,在山地城市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山体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进而合理规避。同时在当今的城市设计中,往往存在着无序设计的现象,导致城市被分成几部分,无法形成统一合理的利用效果。山区城市设计中应当充分考虑城市支柱产业、矿产资源等一系列经济因素,对山区城市的设计方案进行符合经济要求的改变。
2.3 山地城市设计的思路
山地城市设计在整体上应该把握以人为本、地尽其用的设计原则。在设计思路上应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山地城市脉络设计。道路建设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根本。尤其在山地城市这种天然交通较为困难的地区。设计优秀的道路,是改变山区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
(二)结构紧凑的城市设计。在山地城市设计过程中,土地利用率的高低决定了设计方案的成败。在相应山地城市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该充分集中城市各区域,进行居住密集化、商业密集化、工业密集化处理,达到土地的高效利用。例如,辽宁省本溪市,本溪市多山,在本溪工业区设计时,设计人员创新性采用复合工业区设计,实现相关产业的复合化、密集化。据相关数据表明,密集型工业园区的布置,为本溪市提供了2.2万平方米的剩余土地。所以相对结构紧凑的城市设计,能给城市土地带来更高效的利用空间。
(三)适当的空间填充。在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等山地城市区域间隙,可以通过良好的设计加入城市景观、城市绿化、城市公共设施等一系列的设施。从而柔化区域间的过度感,并且为城市的风景、文化等都有良好的体现。例如,贵州某城市,在工业区域和住宅区域中间增加了以公交公司和绿化设施相辅相成的过渡带,从而有效的避免的工业区产生的噪声污染、空气污染给居住人民带来危害。同时由于工业区到居住区人员流动大,合理的公交系统布置,为该城市的高速高效、节能环保方面带来了帮助。
3 总体规划如何和城市设计相对应
山地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根本出发点不同。城市规划从大战略出发,城市设计则以人为本。另外山地城市规划侧重于数据表现城市特点,城市设计更倾向于图像表现城市特点。
山地城市规划侧重于城市空间利用效率,而山地城市设计更倾向于土地使用效率的高效性。山地城市规划更倾向于宏观的城市表现形式,而山地城市设计则是从细部微观来表现城市。
4 总结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行,西部多山城市的开发已经成为城市开发的主旋律。长久以来,我国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重点都多半集中在平原型城市。针对山区城市的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较少,相关范例较为缺乏。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多山大国来说,这样不失为一种设计缺失。通过相关山地城市的规划和设计研究,应该形成一套适用于我国的山地城市规划和设计准则。
充分结合山地地形地貌的自然条件,应用科学有效的规划手段和设计方法对山地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已经成为了当代山地城市规划设计的主要手段。通过本文对山地城市规划的剖析和对山地城市设计的剖析,通过借鉴、解决等方法来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通过对用地效率的良好提升,能够使山地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有效结合,打造优秀山地城市。
参考文献
关键字:城市规划;小城镇规划;设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新形态城市不断涌现,城市建设规划也日趋复杂化。有效的实施城市规划设计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战略。城市的规划在很大程度上需要进行扩张,这就打破了原先在大城市周边的小城镇相对独立发展的情况,同时使小城镇的规划设计提升到了较高的层面。但是小城镇的典型特征是大城市所不具有的,在社会组织、空间结构以及经济因素等,都与大城市相差甚远。因此,大城市的规划和小城镇的自身发展需要相互结合,寻求城市规划和小城镇规划设计的共赢局面。
一、城市规划和小城镇规划的概述
1、城市规划
在城市产生之后就有了相应的城市规划思想,现代的城市规划要考虑更多的 影响要素,涉及到建筑设计、能源、地理环境、生态、人居舒适度等众多方面的科学性和专业性,现代的城市规划主要指向未来,是进行城市管理和建设的重要依据,有利于人类自身开展生产生活是城市规划设计的根本原则,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城市规划部门将保障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2、小城镇规划
目前我国对小城镇并没有明确统一的足义,在不同的研究内容和语境中,小城镇的范围和含义就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在本文中,将小城镇与大城市和农村相区别是其原则,作为农村向城市过渡的中间状态。城镇一般是指具有一定数量的非农业人口聚居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
3、城镇化进程
城市化或都市化也称为城镇化,城镇化是一种社会转变过程,主要针对农村社。这种转变不光是由农村传统民居向高层建筑发展,同时还对农村的社会保障、就业环境、精神文明、经济结构建设等问题进行总体规划和布局。规划设计小城镇能够对城镇化提供良好的借鉴,推行城镇化,实现传统农村社会向以服务业和工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的稳步转变,将会对中国社会的整体结构产生深远影 响。
二、城市规划和小城镇规划的设计理念
1、全球一体化理念
现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加深了国家之间的合作来往,在教育、经济、工农业、科学技术、环境等方面买现了信息和资源的共享与交流。小城镇在很大程度上承载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压力,对我国的经济增长有突出贡献。在小城镇进行规划设计时,应将小城镇树立起全球化意识,打造成为国际化城镇的理念,使小城镇的规划发展着眼于世界,着眼于未来。
2、区域整体化理念
区域整体理论是世界规划设计领域内的成熟理论,区域整体理念的中心是区域的规划设计,区域是一个有机的运作系统,城市只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区域规划设计不仅要注重整体效果,更要适应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先进理论。在实际操作时要求将城镇与乡村相结合、大中小城市有机结合、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相协调。从资源的角度分析,城乡之间、大小城市之间时刻都在进行着资源的流动和再分配,每一个区域内的组成要素都是以其他区域的接收或供给为条件而产生 的。因此,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将不同发展程度的区域进行合理的整合,使产业间的关联度更加密切,这样以便系统更加高效的运行。
3、可持续发展理念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而引起的能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危机,可持续发展思想是目前最主要的发展理念。在小城镇规划设计领域中,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可以有效避免生态能源效益与经济发展的冲突。在城市规划设计领域中,可持续发展理念可以更加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
三、城市规划设计的研究
1、加强城市规划与城市土地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
1.1、建立信息平台,畅通信息渠道
通过工作信息、简报等工作内容的实时交流,可以及时了解对方的工作重点、工作动态、工作进展等情况,针对性地调整工作思路,使城市规划与土地管理更好地实现融合。
1.2、建立协调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
建立规划管理与土地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协调机制、重大问题快速应对、资源共享机制和磋商决策机制等,定期通报工作情况,召开联席会议,根据城市发展和规划特点,提出阶段性的既定目标和合作重点。
1.3、加强业务协作,解决突出问题
加强两部门间的业务沟通,合理规划、制定和配置土地资源,解决“土地效益低”“规划实施难”的问题,召开专题会议,共同研究对策,解决城市规划与土地管理中的突出问题。通过两部门的合作努力,形成“互援共助、优势互补、通力合作、高效协调”的良好局面。
2、城市规划过程中土地资源的节约
2.1、合理利用土地,协调发展城乡资源
目前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个过程中,有效的协调城乡发展就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不能因为追求城市化建设而做出一些破坏耕地的举措,要合理的布局现有的土地空间,使其作用发挥到最大限度。。
2.2、密集城市发展,协调城市功能
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对各个位置土地实现合理利用,重视各个区域的土地资源的价值,同时也要注意对城市内的各个土地功能进行有机的协调,这样可以有效的推动该地区的发展,使城市发展更加的集约和集中。
2.3、科学合理的开发公用空间
城市活动中的公共空间对城市规划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城市土地规划的过程中,应该加强有关部门对各种公共空间的综合功能开发,这样可以充分有效地利用现有的资源,建设更加完善的城市需求网络,使资源的使用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3、整合建筑的整体功能
目前,我国城市政府办公建筑占公共建筑的比例较大,不管人员多少、单位大小,都是一个单位一幢楼一个大院,这已成为我国城市的一大景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威信。为了改变目前这种政府部门新建办公楼多占土地多的现象,我国应充分发挥和强化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的职能,立法制定严格的政府办公用房管理规定,分类整合现有的公房资源,节省大量土地,使城市的建筑土地更加有效合理的应用。
4、交通能源的节约
我国的主要国策就是节约能源,城市是能源集结和消耗的集中地,我国的大部分机动车都集中在城市,尤其是私人用车爆炸式增长,能源短缺的矛盾更加突出。因此,城市有关部门应该通过总体规划,利用道路网规划、用地布局、交通设施布置和交通方式的选择等手段,有效地节约交通能源。
四、小城镇设计规划的研究
1、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
在小城镇规划中,一味地求增长、求发展,从而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小城镇规划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甚至有些规划部门存在任期间污染,后来者治理的自私狭隘观念。所以在规划时,一定要做好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共同进步,对已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从根本上铲除破坏生态环境的毒瘤。
2、树立特色理念,打造小城镇特色
中国的很多小城镇没有受到外界影响,其地方性强,特色明显而具有“世外桃源”的称号。这些小城镇注重特色开发,在国际上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所以在进行小城镇规划时,要注意特色理念,避免出现“千城一面”的弊端。利用特色为指导因素,有效地为小城镇的发展服务。
3、完善小城镇规划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对小城镇的规划设计方案和方案实施后的具体效果有一定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在评价体系中能够帮助规划设计朝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前进,并及时纠正在具体环节中产生的偏差,给后期的小城镇规划设计提供借鉴。
4、提高小城镇规划管理水平
规划理念可以从总体上指导小城镇的规划设计,但由于于现今的规划设计涉及到很多景点保护、建筑设计、工程技术、水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需要专门的人才和技术支持,所以在具体的实施阶段,需要借助先进科学的规划技术和管理水平。与此同时,提高规划设计的系统性和全局性,使各部门协调工作。
结束语
城市不仅承载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向往,也承载着区域政治文化经济的发展。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规划管理和小城镇规划管理已成为影响城市建设的重要发展因素。城市规划设计和小城镇规划设计应该协调发展,体现出自身的特色,提升服务水平,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居民生活和谐安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关联
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要考虑的问题很多,一方面要注意到环境因素,另一方面要考虑到人文因素,因此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要将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结合起来。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未来发展的规划,而建筑作为城市的主要组成部分,要顺应城市的发展趋势,在各个方面保持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城市飞速发展。
1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简介
1.1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是指通过专业人员提前结合城市的现状和城市内现有建筑的布局等相关因素对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建筑布局进行分析与设计,对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建设做出综合性的部署,为城市的更好、更快发展打好基础,是城市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蓝图。城市规划设计是进行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依据。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要协调好局部建设和整体建设之间的关系,做到功能明确、主次分明,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使城市内各区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二是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城市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科学分析,做到量力而行,对城市现有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其次,要注意城市的生态平衡,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进行合理分配。只有维持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人们才能更好地生活。
1.2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是指在进行建筑物的建造之前,工程设计师根据建设的目标、环境条件和现状对工程进行预想和设计,事先分析好建设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并做好解决方案。以便做好措施和问题出现后,更快、更好的解决。使工程顺利、快速的进行,并且可以更好地完成目标建设,充分满足客户和使用者的要求。建筑设计不仅需要将建筑物内部空间进行合理、科学的设计,使建筑物做到经济、实用,还需要将建筑物和周围的自然环境、建筑环境进行协调,使其更为美观。近年来,我国的建筑设计行业飞速发展,不仅完成了大量的建筑设计任务,而且创造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
1.3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区别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虽然都是对未发生的事进行分析与设计,但他们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些不同表现在很多方面。对于设计的复杂性方面,城市规划设计是对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空间的整体布局进行统筹,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更是需要结合资源、经济、社会状况和发展趋势以及城市环境等众多因素。而建筑设计只是针对建筑物的设计,只需要考虑建筑目标、建筑物的功能性、稳定性、实用性和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就可以了,工作量较城市规划设计而言,比较少。在设计的目标性方面,建筑设计是随着工作的进行,越来越简单的,建筑的目标是确定的,建筑设计需要做的就是设计出最好的方案,通过方案的实施,来达到建筑目标。而城市规划设计自始至终都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城市规划设计的目标是不确定的,设计者往往需要预测出城市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发展方向,城市规划所做出的只是城市的发展趋势,而不是确立明确、精准的目标。
2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2.1二者的关系
城市规划设计对于对于城市有着统一的规划和安排,在规划过程中要符合当今时代的主题,理念要和城市的发展理念保持一致。而建筑设计是在城市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按照整体的设想和实际的情况进行规划的,这个设计内容包括空间组合、构造等,要有自身独立的原理和方案,不仅仅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还是城市规划的延伸。
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有指导作用,城市规划通过合理的利用城市的资源,结合城市的发展理念对城市进行科学的布局。建筑设计者在进行设计时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人文、环境、美观等,使得建筑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总的来说建筑设计要遵循城市规划设计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城市的发展。建筑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城市形象的突出表现,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的设计要保持协调,在建筑设计时,不能因为想脱颖而出就将建筑设计的风格和环境、其他建筑很不协调,这样不仅不会增加美感,还会造成很大的消极影响,要服从城市规划设计,搞清主次关系。
2.2正确处理好二者关系
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关系密切,要明确的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做到两者协调发展。
科学对待规划设计。城市规划设计的类型越来越多,现阶段的城市规划有着很强的包容性,在内容上更加强调综合性和绿色性。城市规划设计要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区,交通等情况,同时设计时还要注意城市规划设计最基本的特征结合在一起,考虑到一个整体的美感,要以科学的态度认识城市规划设计,只有这样才符合当今时代的需要,促进城市化的进程的发展。
建立完善的评审制度。建筑物是一个城市的象征,建筑的好坏能够反映出一个城市的发展进程,一个科学完善的评审制度是城市规划的需要,要建立一个科学的评审制度,对建筑设计进行审核,只有这样才能更加的促进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协调。在评审过程中,一方面是要看建筑设计的理念和规划理念是否相符,这是建筑设计的基础,另一方面是专家的评审,找到设计的不足之处,从而能够完善设计方案,只有这样才能选出更好的作品,在决策时把握住正确的价值取向,将评测制度完美的落实下去,真正的起到制度的作用。
处理好建筑设计和规划的关系。在建筑设计时要结合环境,一个好的建筑设计不能脱离城市而独立存在,要和周围的环境保持协调,突出建筑设计的理念,将建筑当做环境的一部分,达到环境结合的完美统一。在造型方面,要保持自身建筑的风格,既简单而又不简约,在进行风格设计时要考虑到整体性的效果,做到从大到小,由整体到局部的完美统一。要正确的处理好建筑设计和规划的关系,建筑和城市规划的统一。
3总结
建筑设计和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很复杂,城市设计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建筑设计则是城市规划设计的组成部分,城市规划和建筑要保持相同的理念,共同促进城市的发展,建筑设计既要满足城市绿色发展的需要,在植被设计上要有足够的观念做指导,又要满足城市整体化的需要,各个建筑保持整体性,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建筑的独特性,慢慢的发展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发展理念。要保持两者的一致,但是不能完全的主导关系,而是要加强沟通,两者相互协调,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城市化发展的步伐,同样也对建筑行业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克强.探讨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6:209.
[2]胡永峰,贾博.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浅析[J].科技展望,2015,02:31.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关系
建筑是一个城市建设的关键性因素,建筑行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城市建设,建筑行业与城市的发展是离不开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设计的,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关系,建筑设计可以让城市规划设计更加完善,对城市规划的内容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城市的建设中一定要重视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只有将这两者结合,才能够让建筑行业为城市的发展贡献力量。
1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
1.1 主要内容
首先,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要想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就要对城市规划设计的概念有着一定的了解,城市规划设计实际上就是对城市的空间结构、基础设备、功能建设和环境类型等进行规划,将这些因素合理结合,这就是城市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城市规划设计对整个城市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城市发展中,需要对城市进行规划,只有将城市规划好,城市才能够从建筑、交通、产业分布和规模投资上获得效益,加快城市的发展,让整个城市的建设都处优化当中,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可以提高城市建设的质量。
其次,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离不开建筑设计,建筑是城市风貌的体现,需要良好的建筑设计来促进城市的发展,建筑行业要想发展是离不开建筑设计的,建筑设计在建筑行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M行建筑施工的时候需要根据具体的设计图纸进行施工,但是现在有很多人对建筑设计还不能够完全理解,建筑设计涉及的知识是非常多的,有设计知识、建筑知识、地理知识等,其实建筑设计就是建筑施工中的技术、质量、功能、结构、风格和标准等内容,这些内容构成了建筑设计,建筑设计就是将这些元素进行完美的展现,让宏观的知识具体应用到建筑中,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需要将建筑工程与周围的环境结合起来进行整体的规划,这样的建筑设计才是有意义的,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但是只要施工人员能够准确把握建筑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建筑物的建设就不会出现问题,建筑物也能够满足空间性、美观性和功能性这几大要求,这样的建筑设计才能够为社会作出贡献。
最后,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是有着紧密的关系的,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建筑设计,到但是这两者都是独立的个体,仅仅是在设计的内容上有着联系,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到整个城市的设计理念,这样的设计才能够为城市规划做出贡献,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的时候,也需要考虑到建筑设计,因为建筑是城市的组成部分,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建筑设计的内容,因此,可以说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是密不可分的,这只有将这两者结合,城市的建设才是完整的。
1.2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关系分析
1.2.1 从学科内容上看
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一种设计工作,在设计理念上也有着共同的特点就是都要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建筑设计,从以人为本上可以看出,城市规划设计与城市建筑设计在内容上是有相互依托和配合的关系,城市规划设计离不开建筑设计,建筑设计也不能够脱离城市规划设计而存在。
1.2.2 从设计内容上看
从设计内容上可以看出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相关内容都包含了空间性、结构性以及相关设施设备等具体内容,同时建筑设计的内容还需要依靠城市规划设计的内容作为相应的设计基础,建筑设计的内容也需要充分的考虑到城市规划设计中的某些要求和规则,因此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事实上是存在着v彼此独立但又可以作为整体设计的联系的。
1.2.3 从发展趋势层面上
从发展趋势层面上,城市规划设计已经逐渐朝着立体化、精细化、全面化和系统化的方向发展,而建筑设计则逐渐朝着环保、和谐、整体、地标等等方向发展,这种情况下城市规划设计的内容将逐渐朝着建筑设计的设计优点靠拢,而建筑设计则正在朝着城市规划设计的优点靠拢,因此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事实上是存在着彼此靠拢的联系的。
2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措施
2.1 将城市规划设计作为两者设计上的方向
上文中关于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两者之间的关系已经有了全面的分析,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建筑设计应该始终将城市规划设计作为两者设计上的重要方向去看待,也即建筑设计应该始终将城市规划设计内容作为自身设计过程中的服从要素,这样才能充分保证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的整体和谐型,不至于出现建筑设计过于突兀,完全不适合当前城市规划设计实际内容的现象,建筑设计应该失踪将城市规划设计作为自身设计过程中的指导内容,保证建筑设计过程中能够对城市规划设计的资源进行全面充分的利用,促进城市规划设计内容的有序发展。
2.2 加强对建筑设计相关内容的吸收与借鉴
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建筑设计相关内容的吸收与借鉴,建筑设计在作为与城市规划设计完全独立同时又保持密不可分关系的设计工作,其自身在结构创新、空间创新、功能创新以及设备创新上的设计内容是非常值得城市规划设计借鉴吸收的重要经验,因此城市规划设计应该将建筑设计作为单独设计内容来重点考虑,在兼顾整体设计方向的同时鼓励建筑设计的创新与个性化。
2.3 建立完善的建筑设计方案标准评审制度
建筑设计方案标准评审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针对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重要关系进行考量的一种评审标准,城市规划设计单位应该针对建筑设计的相关内容建立标准、系统、创新以及个性化的评审制度,保证建筑设计方案评审制度的公平、公正、公开以及评审内容的专业、全面、细致和标准,同时建筑标准评审制度还应该充分考虑到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之间的协调性,进而保证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之间的关系得到充分的协调与发挥。
3 结论
对建筑工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是降低工程造价,提升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建筑设计的企业如果想要提升自己的建筑水平,就一定要重视设计质量、适应城市发展、完善城市设计方案,在竞争中获得优势,促进建筑事业的发展,使之取得良好的设计效果,有效的发挥建筑设计在其中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