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学物质

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学物质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05 10:38:3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学物质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学物质

篇(1)

一、学生要明确“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考点的命题特点和解题策略

初中化学“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考试测验中,一般情况下考到的知识点不仅包括各营养素的类型、来源和功能,还会考到关于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影响方面的知识内容。因此,学生还要认真复习相关的化学知识点。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多收集一些有关营养素方面的知识资料。另外,学生也要注意合理饮食,重视营养均衡,要从正反两面对健康饮食,营养均衡对人体健康情况的影响进行分析说明。比如,人体中的无机盐含量虽然不多,但它对于人体的新陈代谢具有重要的维持作用,而且无机盐在人体中还有维持正常生理机能,预防疾病的作用。

二、初中“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不同考点解析

1.关于营养物质不同作用的考点解析

例1: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的基本物质是维生素,而且维生素还具有促进机体生长,修补受损的细胞的作用

B.糖类是由C和H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成分

C.油脂能够通过人体内经过氧化后释放出能量,不仅能够维持机体的体温恒定,还能维持机体运动

D.蛋白质可以起到预防疾病、调节新陈代谢和维持身体健康的作用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糖的组成,以及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作用。维生素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调节机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使人体保持健康。糖类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蛋白质是帮助人体生长和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所以,正确答案为C。

2.关于营养物质分类的考点解析

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不仅有蛋白质、油脂糖类和维生素,还包括水和无机盐,而这六类又被称为六大营养素。初中“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中考到的知识点,通常包括营养物质的分类。

例2:某学校的食堂午餐菜谱有米饭、酸辣土豆丝、清炒白菜和萝卜汤。

(1)上述食物中包括的营养素主要有糖类、油脂、_____、水和无机盐。

(2)初中学习阶段正是学生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学生需要补充各种营养素,因此,学校食堂需要添加的营养食物是____。

解析:大米和土豆中含有大量的淀粉,淀粉又属于糖类营养素。蔬菜中含有大量维生素,白菜和萝卜都属于青菜,因而学生的食谱中并不缺少维生素。而且,清炒白菜和萝卜汤中含有油脂、无机盐、和水。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蛋白质,但学校食堂的菜谱中没有含有蛋白质的食物,而中学生又处在长身体的关键时期,还应该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所以,第一题的答案为维生素,第二题的答案是鸡蛋、豆制品或其他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

3.关于各种元素影响人体健康的考点解析

例3:以下元素与人体健康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缺锌会引起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B.缺碘易引起坏血病

C.缺钙易发生骨质疏松或患佝偻病

D.缺铁会导致贫血

解析:本道题主要是考查钙、铁、锌、碘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缺锌会导致机体生长缓慢,发育不良。缺碘容易引发甲状腺肿大,缺钙会引发骨质疏松症和佝偻病,而贫血则多是由缺铁引起。所以,正确答案为B。

4.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类考点的解析

例4:周末,小红在做完作业后,准备和妈妈一起做午饭。妈妈告诉小红,午饭除了要做米饭外,还要做家常豆腐、糖醋排骨和蛋花汤。

(1)为了实现营养均衡,小红的妈妈还要在午饭中加一道什么菜?

(2)小红和妈妈将菜清洗完,切好后准备炒菜。但是她发现家里炒菜用的铁锅生锈了,为了防止铁锅生锈,你给小红的建议是什么?

学生在做这道题时,首先要考虑的是营养素的种类,小红和妈妈做的午饭中,不仅有糖类、油脂、蛋白质,还有无机盐和水,但是却缺乏维生素,所以为了营养均衡,还应该再添加一道炒青菜。关于第二道题,防止铁锅生锈,人们通常会在铁锅表面洁净、干燥时,在铁锅表明涂抹一层植物油,因为可以使铁锅和水、氧气隔绝,从而达到预防铁锅被氧化、锈蚀的目的。

结束语

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是初中化学课程中的重要知识内容,为了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书中的知识点,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分清主次,找出重点和难点,还要在平时的考试测验中,对这一部分的知识和考点进行认真解析,让学生明确书中的重点知识,对于考题类型和考题特点有清晰的认识,做好日常的功课复习,从而在考试中取得一个好成绩。

【参考文献】

[1] 李美文. 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J]. 职业与健康,1989(06):16-17.

[2] 郭震. 初中化学教科书常见问题解析[J]. 教学与管理,2015(19):51-54.

[3] 刘晓瀛. 人体内影响情绪和心理健康的化学物质[J]. 中国医药指南,2011(03):50-52.

篇(2)

关键词:学业考试;初中;化学教学;问题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1-0078-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1.030

备考复习之于初中化学教学工作,其重要意义在于对教材梳理、提炼、去粗取精。复习的要旨就在于:将复杂问题简明化、抽象知识形象化、零散知识系统化、课本内容考点化。化学复习之于学生,就是对所学的化学知识再学习、再认识、再整合的过程,是进一步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简言之,初三复习的价值在于帮学生诊断、暴露、整合提升。

初三备考复习教学大体都是从三个重要环节着手:即备课、上课、讲练。一线教师普遍感觉初三复习时间紧张,复习课很难上好,原因之一就是备课不精。复习课的特点之一就是没有具体的教材。如果教师一味凭借主观判断,将臆想的问题强加给学生,无疑是对课堂宝贵时间的浪费。只有实现“内容考点化”的初三化学复习备课,才能有效提高初三化学备考的复习效益。有鉴于学业考试试题的导向作用,本文拟对历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学科学业考试的核心内容和高频考点进行剖析和总结,把脉学考最新动向,诊治化学教学的“病理现象”,提升复习课堂效益。

一、卷面分析:“望”学业考试之结构脉络

纵观历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学科学业考试试题,从题型、题量、内容等方面均保持了高度的稳定性和一致性,难度控制较好并且趋于稳定。客观题比较基础,有利于衡量学生的化学学习水平(即是否达到义务教育阶段化学学科的学业水平)。主观题中的填空题难度适中,综合能力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的难度较大,具有合理的区分度,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的择优选拔。

二、数据剖析:“闻”考试评价之反馈信息

试题的难度系数反映试题的难易程度,即考生在一个试题或一份试卷中的失分程度。“难度系数”也可以理解成“容易度系数”。难度系数越高,可认为试题总体的难度越小,反之,难度系数越小,则表示试题难度越大。

通过对历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学科学业考试试题的难点分析发现,所谓难点,多存在于教学和考试关注角度的分歧之处。“考试大纲”中罗列的陈述性知识,而不是考试所考查的策略性知识,即在特定情境中运用知识的策略。所以,单纯依靠押中或复习陈述性知识来应对学业考试,而不让学生学会在问题情境中运用和深化知识的策略,正是学生考试不理想的根本原因。例如:2011年广东学业考试的第16题,表面上看考查的内容有:“化学物质的多样性(物质的分类)”、“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物质的分类)”。在考试大纲中都属于基础知识,一线的教师也一致反映这些知识在平时教学和考前复习中都是十分重视和训练的知识点,但学生的考试结果(难度达0.5)却显示“这是一种难题!”根源在于试题中设置了新的情境――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而隐藏了“物质的微粒性”的考点,本题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策略,而学生却不知道如何调用熟悉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

以上统计和分析对常年执教毕业班的初中化学教师提供了值得冷静地思考几个问题:①对于一份25道化学试题的试卷,真正的难题有哪些?②为什么知识点貌似都讲过,为何学生考出来的成绩仍不如人意?③卷面上所谓没有考到的知识点真的没有考查吗?

三、课标寻踪:“问”学考命题之思想立意

根据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编写的《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科学业考试大纲》对考试范围和要求,“初中毕业生化学学科学业考试应根据《标准》要求,考查化学学科课程中的基本的、核心的内容,并注意学科内各部分内容的合理分布。”“内容范围以5个(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一级主题形式给出。”根据这5个一级主题的评价目标以及具体内容对近年来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试卷逐题进行统计(如表4所示),可以发现广东化学试题在保持了题型、总题量、结构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对学科内部5个一级主题的考查内容在题目数量、赋分值的分布上有所调整,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五大知识板块在学业考试命题中的地位,对化学复习中核心主题的确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1. 科学探究――课程核心、举足轻重,分值最重,难度最大

自2013年起,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学科学业考试大纲明确说明:不孤立进行探究方法的考查,而落实在另外四个主题的考查中,试题内容比例:25%~30%。科学探究的命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基本仪器的使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常见的气体制取、物质的性质实验、实验方案的设计评价与优化等等。近年来的中考试题逐步加大了对实验的考查力度,题型也推陈出新,在选择题、填空甚至计算题都屡有出现,实验题的形式也是多样化。

2. 身边的化学物质――核心部分、知识主干

有关本主题的命题,近年的化学试卷除了强化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外,更加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维能力及过程的考查。主要考查物质间的相互联系,同时,在科学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内容时,均以身边的化学物质为载体进行考查。

3. 物质构成的奥秘――学好化学的关键

本主题聚集了大量的化学用语,这个高度浓缩的符号体系能够准确、简洁地记录和表达极为丰富的化学信息与思想,使之方便地交流,对于化学科学的传承和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由于内容抽象、易于混淆,学生对于这一主题的内容较难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属于教学中的难点。物质构成的奥秘的教学比较侧重于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干涩为丰润,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4. 物质的化学变化――理论基础、能力为本

这一主题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教会初中生掌握基础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具备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5. 化学与社会发展――体现学科价值、渐受重视

此主题的命题数量和赋分值逐年递增,而且考查的难度不大,体现了学业考试面向全体学生,引导教学注重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进社会,彰显学科价值。

四、章节权衡:“切”常态教学之“缺失”症结

需要说明的是,化学试卷分析并不是单纯把试题肢解成单元知识块,把考试当成知识点的随意拼组,因为这样会破坏试题的整体构思和布局,对复习和教学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对于以能力立意为命题宗旨的学考试题,在命题的过程中已不再过分关注各单元、各课题的比例,其考点是在于知识的单元组块之间的内部关联和学科思想方法的渗透上。因此,对于学业考试中的“章节权重”分析,并不是只停留在从考查知识的表面层次上去归类知识的所属单元课题,而是旨在关注试题的立意和构思,分析试题的逻辑性和综合性,凸显知识单元件的内在关联性和整合性。鲜活的考试题例和难度分析,可以呈现和切中平时教学的“缺失”和复习课堂的“症结”,为教师减负增效提供了更准确的依据。

五、核心聚焦:“诊”学考复习之有效良方

《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科学业考试大纲》中基本知识的“基本”涵义有二:一是“核心主干”,是知识内容的选择层面;二是“基础性”,是知识内容的性质层面。教材中出现的知识并不都是“基本知识”,因为有些知识不属于“核心主干”范畴。学业考试的“基础性”强调的是“核心主干”的覆盖面,而不是面面俱到。实际上,考试没有教学那么广阔的发挥空间,受制约的因素很多,还要满足全省各地区的不同需求,所以一份试卷所承载的内容是有限的,不可能将学生一整年所学的知识和形成的所有思维结果面面俱到地呈现出来,只能选取基础、主干、核心的知识作为考试内容,并将化学特有的、重要的思维方式贯穿其中。对于基础、主干、核心的化学知识是年年必考的内容,只是每年考查的侧重点和试题形式会有所变化,突出知识灵活应用和学以致用的价值。这些在师生备考中必不可少的、具有明确指向性的命题点,即是化学教师所应该剖析和归纳的核心考点。

基于以上分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历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学科学业考试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考点,总题量高达75小题(问),年均考查7道化学方程式,年均分值高达16.2分(统计只是单纯的化学方程式的分值,不涉及含计算的分值),远远高于其它考点。除此之外,化学式的简单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化肥、物质的分类、溶解度、环境保护、基本实验操作、装置组装与选择、pH、化学用语、化合价、微观示意图、反应类型的判断等核心热点几乎每一年的学业考试都出现。而诸如多功能瓶的使用、图形数据等考点,虽然不是每年必考,但往往是学生最怕的、最容易丢分的题目。

六、结语

学业考试不仅是学业评价的过程,还是对学生进行读书教育指点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立足让每个学生收益和协调发展。高质量有水准的学业考试试题,会与义务教育新课程理念保持一致,促进学生发展;会与教学形成合力,着眼于学生未来,共同科学地、有目的地促进真正意义的素质教育的实施。因此,对于学业考试试题,应关注命题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总之,化学学业考试是深度学习、深度思维和深度认知的过程,而教学是培养学生深度学习、深度思维和深度认知的根据地。当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教学和考试的共同目标,教学和考试就会在同一标尺下关注试题的内涵和价值,就会互惠共赢,共同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魏明贵,徐泓. 2014年安徽省宣城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化学学科评价报告[J].化学教育,2015,(7):39-44

[2] 刘雅莉.化学高考试题的内涵及其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J].化学教育,2015,(5):51-55

篇(3)

关键词:化学教学;环境教育;环境意识

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和工农业的发展,导致了人类干扰自然、改造自然的力量空前强大,于是,我们看到了人类在创造财富的同时,环境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为此,自上世纪70年代的斯德哥尔摩的人类环境大会之后,环境教育运动便在世界各国纷纷兴起,90年代的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环境教育都成为基础教育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课程性质描述中就有“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化学与环境、化学与资源、化学与人类健康的关系,逐步树立科学发展观,认识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在面临和处理与化学有关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思考和判断”的教学定位,并要求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出重大的贡献”,以达成“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决策的意识。增强安全意识,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的应用价值,初步树立STS(科学•技术•社会)的观念,逐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和为了社会发展所必须的科学素养。课程标准为初中化学提供了具体而有效地实施环境教育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和机会,对初中化学教师而言,关注环境问题,在教学中重视环境教育,已然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话题。

一、教师的环境意识决定了化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高度

1.教师对环境问题应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思想支配行动”,作为化学教师,已经具备了从化学的视角关注环境问题的科学素养。面对我国国民总体环境意识水平较为低下的状况,以及频繁出现形形破坏环境的社会问题,我们更应该站在化学工作者的角度,旗帜鲜明的为保护环境摇旗呐喊。只有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能把培养和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环境意识,促进青少年学生形成自觉的环境行为,视为化学教育的使命,才能在化学教学中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2.教师要在环境教育中正视化学科学的作用与地位毋庸置疑,进入到社会大众视野中的环境问题,绝大多数都与化学相关联,从排放到空气、土壤、河流中的有害物质,到进入人们食物中的诸多有毒、致病物质,乃至于对生态环境不可逆转的破坏,似乎都与化学脱不开关系,化学也就因此而成为公众眼中的洪水猛兽。事实上,化学污染严格地说并非化学本身之过,而是人类活动没有从自然———社会———科学技术这个大系统的观点看问题,片面追求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造成的。化学污染的真正源头是化学的实际应用即化学工艺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由此造成对人类生存环境乃至整个生态系统的破坏。为此,化学家已提出绿色化学的奋斗目标,把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不再产生废物作为绿色化学的理想,把污染治理转变为污染预防。绿色化学的诞生无疑是化学自身发展中的一场革命。同时,从事分析、监测、治理环境污染的正是化学家和化学专业工作者,他们不但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方面承担重任,更把保护世界视为己任。教师作为具有较高化学科学素养的群体,更应该通过环境教育,为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作用鼓与呼,切不可人云亦云,不分青红皂白的将环境问题归咎于化学科学的发展。3.教师要把环境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环境教育的理念、目标、要求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对青少年学生的环境教育既是当今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青少年学生在中学阶段所养成的各种行为习惯和人格特质,很大程度的决定了他们进入社会的思想行为。对于初中化学而言,其特有的启蒙教育特点,成为我们对公民进行环境教育的基础课程。同时,环境教育的有机融入,将会给刚刚接触化学学科的学生,展示一个具有时代特色、生机勃勃的学习背景。因此,教师应该自觉在在教学中,将环境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为学生提供获得环境保护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责任感和参与意识的机会,为未来社会发展做好人才和知识的准备。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环境教育的途径

篇(4)

>> 初中化学实验兴趣教学法初探 初中化学兴趣教学法分析 谈初中化学教学法 初中化学教学法刍议 初中化学兴趣教学探究 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PBL教学法的探究 初中化学怡情式启蒙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究 初中化学课改后探究式教学法的实践分析 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法 浅谈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法 初中化学用语教学法浅谈 浅议初中化学的教学法 初中化学的教学法初探 初中化学教学法之浅见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法浅析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探究式实验教学法的应用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探究实验教学中的实践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初中化学兴趣教学法探究 初中化学兴趣教学法探究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9-0072-01 摘要:兴趣是初中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最为关键也是最为有效的老师。可以想象得到,如果学生能够由被动地学习变为主动地学习,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将会是事半功倍的课堂,是每一个初中化学教师所梦寐以求的教学课堂。 关键词:初中化学 兴趣教学 教学质量

初中化学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的入门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化学专业奠定基础。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巧设引入,激发兴趣

我们所讲的引入包括绪论、每一章节的导言和具体到每节课的导人部分。初中三年级才开始化学的学习,对于这个时候的中学生来说,化学无疑是非常陌生的一门课程。学生多少会带着对这门课程的好奇,教师就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打开学生学习这门新课的兴趣之门。比如在第一节课时。我们大多从绪论开始讲起,也就是所谓的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这节课能不能教好,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影响很大。同学们肯定很想知道,这究竟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它主要是讲些什么内容,工业的还是农业的?能不能引起我的兴趣,我该怎么学习它呢?等等,这时候教师不必急于教课,可以先问同学们一些问题。

如“大家知不知道1亿年前,我们的海洋平均温度是多少呢?”、“一千万年前又是多少呢?”很多同学肯定会大吃一惊,并会感觉很滑稽,会想:“今天老师怎么问这么奇怪的问题呢?”他们大多目瞪口呆,专心致志的等待着老师讲解到底是怎么回事了。这时教师就可以说,我们根据美国科学家1947年发明的温度计可以测量出来。同学们就更加感到迷惑不解了,1947年距离1亿年前这么遥远,怎么可能做到呢?其求知的欲望就很快被提起来了。这时教师再具体讲,根据普通氧和同位氧在化合物中的比率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只要把海洋古生物化石的两种氧的原子比率算出来就可以推算出,1亿年前的水温平均是21℃ ,三千万年前海水的平均温度是7℃,而现在的海水温度是16℃左右了。这时候同学几乎发出惊叹了,原来将要学习的这门化学有如此之神力,学习化学真是很有意思,都暗暗下决心学好化学了。当然,在以后每次上课的时候,我们教师要精心准备上课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以更利于课程内容的学习。

二、做好实验,激发兴趣

化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讲是一门新学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对于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往往有浓厚的兴趣。 首先要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兴趣盎然的观察能活跃学生的思想,形成积极思考的氛围,从而使学生学到化学知识。讲催化剂概念、氧气、氢气、酸碱盐性质时,演示实验尤为重要。如在讲氧气的鉴别时,我没有先讲鉴别方法,而是用一个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两个集气瓶中,让学生由观察到的现象得出鉴别氧气的方法。再如在讲实验室制氢气是用锌而不是用镁或铁的原因时,增加了这样一个演示实验:分别用锌、镁、铁三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让学生观察现象有何不同,再由学生得出为何不用镁、铁而用锌的原因。这也为以后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打下了基础。

其次是指导学生做好每一个学生实验。学生自己实验时兴趣较高,为了避免学生动手的盲目性,教师要因势利导,把单纯的兴趣转化成对学习知识的乐趣,成为学习的动力。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指导他们分析实验现象,书写实验报告。

另外还要指导学生做好选做实验及家庭小实验。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本校实际,尽可能地做一些有意义的实验,例如:在讲“绪言”时,我先避开书本,做了几个趣味实验“空杯生生奶”、“小纸花变色”、“魔棒点灯”,学生一个个睁大了好奇的双眼。然后我才引出新课内容。这样紧紧地扣住了学生的心弦,效果当然要比平铺直叙好得多。再如讲了酸性、碱性之后,指导学生去测定本地土壤、水样的酸碱性,讲了有机物的知识后,指导学生去学会鉴别羊毛衫的真与假等等。

三、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无处不在的自然现象,蕴涵着许多物质及其变化的丰富素材,引导学生认识和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了解化学的奥秘是化学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和解释分析自然界中的现象是学习化学的主要目标,应当充分利用这一学科优势,从生活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从而把获得化学知识的过程转为理解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

首先,从第一堂化学课始,就要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我们生活在一个化学世界中,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有其化学构成,空气主要由氦气、氧气、二氧化碳及稀有气体等成份组成,我们需要其中的氧气来维持呼吸:我们的食品主要包括糖类、油、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等成份,我们的服饰主要依赖于植物纤维和化工纤维,我们的钢筋混凝土房屋离不开碳酸钙、铁等化学物质,我们乘坐的汽车、轮船等行驶工具离不开汽油燃料,而汽油主要成份为烷烃…,学习化学知识可以让学生从丰富的宏观世界逐步进入到神奇的微观世界,其次,应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出发,用化学理论鲜明生动地解释一些熟悉的事例和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物质变化的本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书本理论的认识,更增进了他们对化学这一现代学科的认同感。无疑也有助于点燃他们学习化学知识的激情和信心。

篇(5)

【关键词】初中化学;酸碱盐教学;物质分类;分类观

酸、碱、盐多种物质,多种反应,多条性质,学生根本没有明确物质构成及性质变化本质,在此基础上强化训练,增加数量增加难度。反而使得规律性知识更为繁杂。已有研究例如“微粒观指导突破酸碱盐教学难点”,“对酸碱盐反应的归纳”、“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酸碱盐教学策略初探”等,对于酸碱盐部分教学难点已经有所突破,未能体验分类观的发展与作用,本文试图解决教学课时紧张与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矛盾,试图理顺知识教学与学生发展空间之间关系,既要掌握酸碱盐部分核心概念,又要宏观把握初中化学酸碱盐部分的反应关系,还要从微粒存在分类标准明确酸碱盐部分物质转化的本质。

1.分类观指导下的酸碱盐教学

分类是一种一般科学方法,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领域。通过分类,学习者可以更好地认识同类物质的本质。化学学科的研究对象是物质及其变化,分类标准是分类的核心,理解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物质及其发生的变化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分类;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性质,可以发生相似的化学变化,是学习者必须要掌握的科学方法。

学生对物质分类的认识,从混合物纯净物的是否为单一物质的分类标准,到单质化合物的纯净物中是否一种元素,继而有机物无机物的化合物中是否含有碳元素,最终到依据元素组成对酸碱盐的分类,经历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发展过程。由于元素组成的复杂程度增加,元素组成的分类标准在酸碱盐部分所起作用明显减弱,酸碱盐部分的化学反应几乎都与溶液相关,因而元素在溶液中的微粒存在形式,对酸碱盐性质影响非常大,近于决定作用。

对酸碱盐的分类,宏观元素组成是初步的,表象的;性质用途的分类标准是事实性的,显性的;微观微粒存在或构成,是深入的,本质的。学生只有明确了酸碱盐溶液中微粒的种类,存在状态,相互作用,才能理解酸碱盐之间、以及单质氧化物和酸碱盐之间反应,掌握物之间相互转化的实质。结构相同性质相似,结构不同性质不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突破学生学习难点。

2.酸碱盐部分单元教学设计

通过课前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酸、碱的概念之前,90%学生对酸的认识仅限于一种味道,并不认为是一类物质,酸与酸味之间没有建立联系。10%的同学知道盐酸、硫酸和醋酸。而对碱的认识只有5%的同学提到面碱即纯碱。其他的同学对碱基本上没有概念,可以说他们所知道的碱,跟碱的概念没有关系。95%的同学认为盐就是食盐,只有5%的同学认为碳酸钙、氯化钙和硫酸钠是盐。可见从一种物质扩充到一类物质,是学生们的首要问题。

学生能够按照元素组成的分类标准,将化学物质分为连续的宏观形态的物质,如各种元素的单质、化合物、氧化物、其他等,依据微粒构成将化学物质分为不连续的微观形态的物质,如分子构成的物质、原子构成的物质、离子构成的物质。因此,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分类观研究物质的思想和方法。

在酸和碱的学习中,多角度认识酸碱,建立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体会到共同的结构特点与相似的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学会归纳从几种物质的性质,推知一类物质的性质,又能从一类物质的性质,推知某种物质的性质,形成从零散经验到通性框架的认识角度,同时认识到对于物质进行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盐的学习中,学生运用分类观,巩固和应用研究一类化合物的方法,研究盐类物质,由特殊物质到一般规律再到具体物质的学习,体会对于复杂的、规律不明显的盐类物质进行二级分类研究的必要性,利用分类研究物质性质变化。

酸碱盐单元教学课时分配如下:

3.酸碱盐单元教学设计的教学价值

学生从生活中感知酸味、涩味,从指示剂的变色体验酸碱性质,从元素组成上区分酸碱盐,从溶液中微粒判定物质的性质变化。多角度认识物质,是分类标准的落实点。

在分类观指导下,突破物质性质核心概念,建立并应用“成分――分类――结构――性质――用途”的研究模型,更加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是思维能力的提升点。

探究性实验是指学生结合原有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探索新的知识,依据已有知识,预测未知物性质,并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最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实验探究能力的创新点。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低层次到高层次,不断深化提升的过程。单元教学设计发展了微粒观、元素观、分类观等,是初中化学观念发展点。

常见的酸碱盐的学习,通过典型代表物探究、推广分类研究的新视角,通过物以类聚,结构决定性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基本方式,促进学生对物质及其性质的认知发展,为学生研究物质性质提供了思路和科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宋心琦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2(必修).第3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姚梅华.考试周刊,2012.34:146-147

篇(6)

【关键词】化学 教法 体会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它能帮助我们研制新材料、开发新能源、研究生命现象、合理利用资源、防止污染和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增产、促进人体健康等。学好化学对实现我国“科教兴国”的策略起着重要的作用。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下面就自己在多年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谈点滴体会。

一、利用学科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界里流行着这样一句行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

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他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注重教学效率,狠抓精讲多练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必须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就初中化学课来说,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极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并且还应了解掌握学生,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思维,扩大密度,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谓精讲,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学完碳这一单元时,我们组织学生补做了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并将它与一氧化碳和碳分别还原氧化铜这两个实验作对比分析,进而明确异同点及可燃性和还原性,进一步复习巩固了氧化还原反应和实验装置及实验步骤等。

初中化学知识主要分为身边化学物质、物质组成的奥秘、实验探究和化学计算四大部分。就拿身边化学物质这一部分来说,知识内容庞杂,涉及到三十多种元素,七十多种化合物和众多的化学方程式,如若把这些知识孤立地讲,往往会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他们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进行归纳对比,形成网络,抓住其实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举动以及接受效果,针对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地方,教材的关键点、知识联系的转折点以及易混淆的地方,结合思考题给学生以点拨、启发和疏通。例如在总复习时,我们把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进行综合归纳对比,让学生亲自动手,把常见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和气体收集,集中于气体的制备之中。通过此实验使学生对上述三种气体的性质、用途、制取装置、原理、收集检验等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为此教师还应具有对教材探索、创造和对知识进行筛选归纳、补充的能力。

三、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培养探究能力

篇(7)

关键词:义务教育;化学专业;试题研究

一、初中化学学业考试试卷特点

(一)试卷结构

全国各地化学考试的模式不同,有化学单科考试,还有理化生、理化、理化地学科合卷考试。

1.题型分布。试题分为选择题(占36%左右)和非选择题(占64%左右),非选择题又分为若干大题,以填空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为主。

2.难度分布。试题难度:容易题70%左右,中等难度题20%左右,较难题10%左右。

3.内容分布。试题遵循《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要求,试题考查内容覆盖了课标中的5个一级主题及全部19个二级主题,试题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比重达到70%左右,其中,科学探究过程、实验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的考查融于另外四大主题的内容考查之中。各部分的分值具体分布比例说明如下:“身边的化学物质”40%左右,“物质构成的奥秘”20%左右,“物质的化学变化”30%左右,“化学与社会发展”10%左右,其中涉及科学探究的内容不少于20%,涉及计算的内容不超过10%。

(二)考试内容及考试要求

根据课程标准及三维目标分类,义务教育阶段化学学业考试的考试水平要求如下:

1.认知性考试水平由低到高分为:知道水平――对所学知识有初步的认识(知道、记住、说出、列举、找到等),认识水平――能领会所学知识的基本内涵(能认识、了解、看懂、识别、能表示等),理解水平――能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说明、区别、判断、运用等,其中较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

2.技能性考核目标由低到高分为初步学习和初步学会两个层次。初步学习――初步形成的技能,初步学会――能独立完成的技能。

3.体验性考试要求由低到高依次为:体验、感受、意识、体会、认识、关注、遵守、初步形成、树立、保持、发展、增强。在题素材和内涵中要体现课程标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要求。

身边的化学物质包括地球周围的空气,水与常见的溶液,金属与金属矿物,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关注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着重考查学生对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的理解及运用有关化学知识解释、解决生产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倡导模拟科学研究的过程,考查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观察和实验信息加工、分析推理以及解决开放性问题的能力等。

二、初中化学学业考试命题趋势

(一)突出化学基础性、启蒙性,注重考查主干知识

全国各州市化学试题都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全面覆盖主干知识。主要考查的基础知识有:(1)物质类知识,包括氧气、水、碳及其氧化物、燃料与新能源、金属、酸、碱、盐及有机材料等常见物质的主要性质和用途,溶液的基本知识;(2)工具类知识,包括常见元素的主要化合价,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常见碱、盐的溶解性表,常见物质的俗称等;(3)规律类知识,包括原子得失电子规律、质量守恒定律、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规律等;(4)技能类知识,包括化学用语的书写、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与运用、根据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常见仪器的识别和选用、常见气体的制取、常见物质的检验与区分等。

(二)全面体现新课标要求,注重能力考查

1.观察能力。能够通过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以及生产生活中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感性知识和印象,并对它们进行初步加工和记忆。

2.实验能力。用实验基本操作完成课程规定的化学实验的能力;观察与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和处理简单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有识别成型的实验装置图和仪器的能力;根据实验试题的要求,设计简单实验进行物质的制备、鉴别、分离和提纯的能力;能对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正确评价的能力等。

3.思维能力。对初中化学应该掌握的内容能融会贯通,将知识点整理使之网络化,有序地储存,做意义记忆和抽象逻辑记忆,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能运用储存的知识,将实际问题或题设情境分解,简单地迁移、重组,使问题得到解决的应用能力;能利用数学工具,计算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等。

4.探究能力。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探究能力是学生科学素养中重要的能力之一。探究题一般保持两个题的命题方式:(1)以化学实验基本知识和化学实验基本技能为考点;(2)以实验探究为核心,通过发现问题、寻找信息、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完成论证、反思评价等环节进行考查。

5.计算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注重知识的迁移,体现化学计算的基础性和应用性。

三、初中化学学业考试复习备考策略

初中化学学业考试一般采用三轮复习法,第一轮单元复习,目的是巩固“双基”;第二轮专题复习,目的是把知识点网络化,便于纵向联系和提升综合运用能力,复习时可按下列专题进行: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单质和化合物(通常是常见物质的性质、变化与用途,物质的组成、构成和分类,化学用语,常见物质的推断、鉴别和除杂)、基本实验、化学计算题、开放性试题、科学探究题和综合应用题等;第三轮模拟训练,目的是全面提高应试能力,积累考试经验,同时查漏补缺,完善知识点。由于化学考点多且较分散,复习时间相对其他科目较短,在复习中要做到事半功倍,就必须掌握“有效复习”的策略与方法。 (一)依纲据本,夯实基础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新课程三维目标之首,考前一定要系统地将化学课本通盘认真复习,立足教材、夯实双基。化学学业考试试题总体比较简单,绝大多数试题都是课本基础知识的再现、翻新、改编、整合或重组,要高度重视课本例题、习题、实验、家庭小实验和插图,注重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其中化学用语是基石,工具性和规律性的知识是钢筋、水泥,必须花时间进行记忆与训练,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提高考试成绩的根本。如基本概念和原理、基本化学用语、基本实验、常见元素化合价、1-18号原子电子得失的规律、质量守恒、反应类型及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常见物质性质与用途、二表二图(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酸碱盐溶解性表、溶解度曲线图、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相互关系图)等。

(二)吃透标准,把握方向

新课程标准是学业考试命题的主要依据,各州市化学考题以“稳”为主,稳中求“新”,“稳”主要体现在试题结构相同,试题题型不变,“新”主要体现在考查角度和形式上。核心基础知识年年必考,如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六大营养素、化学式的含义、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应用、元素周期表信息的判断、原子结构的简单知识、有关溶液(溶解度及曲线的含义、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状态的判断)的知识、常见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常见气体(氧气、二氧化碳)的制法及性质、材料类型的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和用途等。将这些知识认真扎实复习,就抓住了学业考试中的大部分分值。

(三)分门别类,形成网络

拖笆币把分散繁杂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使其系统化,并找出其中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形成脉络清晰、主线突出的知识网络。做到知识点、疑难点、考查点、易错点、基础点、综合点、能力点的复习与训练层层落实,逐项测评,细节过关;做到四结合,即教材与考试要求结合,知识与能力结合,单项与综合结合,复习与训练结合。结构化的知识,才是最有力量的知识;系统化的复习,才是最有效果的复习;综合化的训练,才是最有作用的训练。在教学复习中,要努力实现这样的转变:零散知识变结构知识,考点知识变题型知识,缺漏知识变新增知识,残缺知识变系统知识。

(四)讲、评、练三结合

清代教育家颜元曾说:“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说明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自身实践的重要性,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通过习题作业加以巩固和检验。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启发讲解、实验探究、自主学习等教学方式,有效开展复习和习题教学。教师可以将系统归纳和探究活动结合起来,采取学生个人小结、小组讨论、大组交流、教师点评、解惑答疑和学习竞赛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提高复习效率。教师要根据教学和评价的需要创造性地编写有高学习价值的习题和测试题,既要吸取以往习题教学的经验,还应积极改进习题教学,在习题的选择和编制上,应充分体现习题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功能,注重选择有真实情境、符合学生认知特征、具有一定综合性和开放性的习题,通过改变问题的情境和呈现方式,实现对学生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科学的复习备考方法和策略是通向成功的桥梁,“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全程复习备考中要努力做到:把握课标,有的放矢;立足教材,双基达标;综合教材,双基提高;拓展教材,技能提高;研究考题,应试提高;整合讲评,效率提高;有效演练,水平提高;指导考法,分数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