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辩论的观点

辩论的观点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05 10:38:3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辩论的观点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辩论的观点

篇(1)

《小小辩论会》是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我是根据教材要求,这样确定教学目标的:1、了解辩论的概念及特点;2、学会针对对方观点运用自己准备的事实材料有理有据进行反驳,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与表达能力;3、通过辩论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网络的利弊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4、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精神。

教学过程如下:

一、播放视屏,了解“辩论”

1、播放一场大学生辩论会的片段,让学生说说: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表现怎样?

2、读课本P 91上的“口语交际”题、查字典或上网搜查,了解什么是辩论及辩论有哪些特点。

二、确定辩题,明确观点

根据课文中提供的参考辩题,或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有争议的感兴趣的实际问题,各自谈谈自己的看法,将同学们最感兴趣的辩题作为本次口语交际课的话题。通过讨论,将“小学生上网的利与弊”作为本次辩论主题。

三、自选观点,分组准备

1、针对辩题提出的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小学生上网利大于弊”和“小学生上网弊大于利”确定正反方,分为两组。并在自荐的基础上民主选举产生出一名主持人。

2、各组学生在一起讨论,围绕本组选定的基本观点,从各个方面寻找理由。交流自己找到的具体事例和材料,以选取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每组推选出四名主辩人,排出发言顺序。教师在这一环节中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双方都做好准备。并注意了解情况,酌情加以指导。

四、展开辩论,畅所欲言

1、主持人宣布辩论会开始,公布辩论的题目和正、反方的基本观点,介绍正、反方的主辩人及发言次序;

2、通过辩论会有关规则,注意辩论时先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说出理由,进行辩论。

3、先由正、反方第一主辩人陈述本方基本观点和论据,接着,各方主辩人为维护本方观点按一定顺序发言,或补充本方的支持理由,或找出对方发言的漏洞和错误进行反驳,或指出对方认识的片面,用本方观点予以纠正……

(当主辩人应对无力、反应迟缓时,本方组员可以插话支援,尽量使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做到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经过几轮辩论,双方的陈述都比较充分了,第四主辨人归纳小结本方的理由,重申所持观点的正确。在辩论的过程中,为使辩论会气氛活跃,主持人可以在辩论的过程中相机插话,或评价,或激励,或引导,把辩论不断推向)

4、双方互相提问质疑,自由辩论。

5、双方总结自己的观点。

五、评议总结,提高认识

1、学生自由发言,进行自我反思。评价正反双方的优点、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在本次辩论会的过程中的收获与体会。

2、教师对本次辩论会进行总结评价,表扬鼓励,指出问题,提出新的要求。

通过此次辩论会的成功举行,作为教师的我有以下两方面的体会:

一、辩论会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第一,有利于综合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在赛前的准备中,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搜集材料,写“辩论发言稿”。这样,学生有针对性地去阅读、写作,积极性高,有话可说,大多数人都能写出富有见解的文章来。在辩论过程中,学生必须敏于听而善于言,既要做到注意力高度集中,听清对方说了些什么,哪些说对了,哪些说得不合理,又要针对对方说得不合理的地方,给予有力的反击。这样学生置身于竞赛的情境中,大脑处于高效运作状态,读、写、听、说训练得到强化,其效果大大优于传统课堂教学。

第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辩论时,学生既要注意听清对方发言论证是否严密,又要顾及本队的总观点,坚守住自己的分论点,还要有机地组织自己的材料,不失时机地给予对方有力反击。在高度紧张、激烈的论辩过程中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严密性,以及要顾全到大局的整体性、论述的逻辑性。辩手的思维越严密,语言表达就越准确,说服力也就越强。通过搜集论辩材料、写成发言提纲、模拟练习以至比赛的一系列训练,就能使学生在实践中爆发出一串串创造思维的火花,作出了一次次精彩纷呈的即兴发言。

第三,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在辩论赛中,学生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辩论,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此外,辩论赛充分体现了集体的智慧,是群策群力的比赛,它讲究整体的配合,极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各辩论队要集体研究辩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反驳对方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小组成员团结协作,深入研讨,配合默契,整体作战。由此,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团队协作精神就自然而然培养起来了。

二、成功的辩论会教学,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了解辩论的意义。辩论就是正反双方各自阐明对某一观点的见解,并指出对方观点的缺陷,以便得出正确的认识。它是一项古老的活动,古希腊的哲学家常常为了一个哲学问题辩论不休;中国古代也有诸葛亮舌战群儒,成就了三分天下的功绩。正所谓“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师”。在辩论中,能让我们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辩论的特征是口语表达,具有对抗性、综合性、逻辑性、策略性、应变性几个特点。辩论是一种知识、智谋的较量,是质疑、交流、锻炼口语的好机会,充满了挑战性,因此学生十分喜欢这样的实践活动。

篇(2)

这期的实话实说《唇枪舌剑》说的是关于辩论的话题。辩论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即便是聋哑人也离不开辩论,因为人类只要有交流就离不开辩论。辩论有高雅低俗之分,高雅的辩论是说理,低俗的辩论骂街。善于辩论的人,通过辩论能使陌生人变成朋友;不善于辩论的人,通过辩论能使朋友变成敌人。所以怎样辩论,确实是我们生活中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辩论在我国已经有了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两千多年前就产生了苏秦,张仪之类的雄辩名家,今天,我们又有幸从节目中目睹了今日辩论名家的风采——曾在全国电视辩论大赛中获奖的两位辩手来到节目中担当谈话嘉宾,而且还做了现场辩论表演。

从这两位嘉宾的发言来看,他们显然都对曾经参加的电视辩论大赛的辩论方式,以及大赛前被迫接受的非理性强化训练方式,表达了非常否定性的意见,甚至通过现场辩论表演,试图用一种全新的慢节奏的辩论方式来取代曾经非常流行的辩论模式。对于他们的反思,我是很钦佩的,只是觉得,仅仅停留在辩论方式上的反思,似乎还不充分。

我想,辩论的本质不在于辩论的方式是激烈还是舒缓,是激情洋溢还是镇静自若,是言辞尖锐还是措词温和,而在于为什么而辩论,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而辩论,还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辩论能力而辩论?辩论的本质是为了驳倒对方,还是与对方分享彼此认为是正确的东西,从而通过辩论使双方都能更加全面地提高对辩论的话题的认识?

目前的电视辩论大赛的设计,显然是让辩手们为了辩论而辩论,所以只要能驳倒对方,可以无所不用其极,这样的结果只能将辩论引向歧途。比如,为了表示比赛的公正性,直到正式比赛时才让选手选择正方和反方。但恰恰是这种表面上的公正,使辩论变了质。因为选手们从辩论开始就不是为了自己的思想观点而辩论,甚至可能是为了驳倒对方,硬是把自己认为是错误的观点说成是正确的。这样的辩论,与培养和考验选手们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能力有什么区别呢?再通过电视媒体的传播,将这些不为自己的思想,不论是非,只为驳倒对方的盲目的辩论方式推销给我们的社会,又将产生怎样的消极影响呢?

篇(3)

精彩的辨论会

古人云:开卷有益,我也是这样认为,可是如果读一些不健康的书,是有害的。

星期三下午的大课间,我们班举行了一次辩论会,黄老师把我们分为两方,一个是正方、一个是反方,其它的是观众。坐好后,黄老师宣布辨论的要求:“辩论手不但要说明自己的观点是什么,还要说明理由,要以理服人。”说完要求后,黄老师郑重地宣布:“五(6)班开卷是否有益的辩论会现在开始!”顿时,热烈的掌声打破了教室宁静的气氛。接着正方的辩论手小麦马上站了起来,他拿着麦克风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我的观点是开卷有益,书是人类文明的“长生果”,多读书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正方辩论手的话音刚落,反方辩论手小滢马上抢过麦克风,然后说:“我的观点是开卷未必有益,理由是:书都读得来的人,还怕有什么做不来。这句名言是说什么书都读的人,什么都做得出来。那么,如果看了不良的书,看过瘾了,可能会做出不良行为。例如:梨子吃多了对心脾有害,红枣吃多了对牙有害,药吃多了对身体有害,也有副作用。说完,正方的辩论手小朱又站起来抢答:“我的观点是开卷有益,理由是:多读好书,能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积累更多的好词佳句,多读好书,让我们明白很多哲理,还可以了解各地的人情风俗和物产……然后,反方的辩论手小敏站了起来,说:“我的观点是开卷未必有益,理由是:英国作家菲尔丁所云:“不好的书就像不好的朋友,可能把你戕害。”如果片面理解“开卷有益”任为一切书皆读,而不取舍,不问内容,读了就有益,其实不对!我们必须学会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有所感悟的适合自己阅读的好书才有益。“叮零零、叮零零”,时间过得可真快,下课了!可是,正方的辩论手和反方的辩论手还正在激烈地辩论中。最后,还是由黄老师来收场,黄老师说:“大家静一静,其实正方和反方的辩论手都非常棒,现在我们来评一评谁是最佳辩论手和文明观众。”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同学说正方最佳辩论手是小麦,有的却说反方最佳辩论手是小敏,还有的同学说文明观众是第一行。到最后,黄老师郑重宣布:“正方最佳辩论手是小麦、小朱等到人,反方最佳辩论手是小滢、小敏等人,文明观众是第一行和第二行!”话音刚落,教室顿时掌声雷动,大家都非常兴奋!这次的辩论会让我懂得了:课外书并非读得越多越好,而是要有选择地去读。这样,才能真正达到阅读的目的。

啊,这次辩论会可真精彩!

Q Q 群 5 5 3 4 8 9 5 3

篇(4)

[关键词]高校 思政课 课堂辩论比赛 作用

在高校如何上好思政课?通过对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特别是进行过课堂辩论比赛的班级的学生,普遍认为课堂辩论比赛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在这里谈的课堂辩论比赛与正规的辩论比赛和课堂辩论有所不同,它主要体现两者的竞争性,又在一定规则下更多的学生参与进去,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课堂辩论比赛是一种相对创新的教学方式。大学生进行辩论比赛比较多,但进行课堂辩论比赛比较少,在没有进行过课堂辩论比赛的班级,只要进行课堂辩论比赛,学生们感觉到这种教学方法就是相对创新的教学方法。传统的课堂教学以“讲授―接受”为主要模式,大学生的探索和实践机会少,不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大学生课堂辩论则以师生的“辩论―竞争―收获”为主要教学模式,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为吸引大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留有极大的空间和余地,可以满足其多方面的需求,是他们的潜能得到释放,因而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教学方式。

课堂辩论比赛,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一种相对创新的教学方式。以往的大学生辩论比赛是少数学生的“专利”,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他们只是听众,不能够成为亲身实践者。现在对大学生的教学方式多数都是灌输式教学,进行课堂辩论比赛,对没有进行过课堂辩论比赛的班级,可以说是种相对创新教学方式。在思想解放的今天,学生们求异思维非常强,喜欢变化,喜欢创新,对于教学方式也有同样的要求。可以说,创新的教学方式是教学改革的灵魂。教学方式的创新有绝对的创新和相对的创新。教学方式的绝对创新就是以前没有出现过并第一次使用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的相对创新是在原有的教学方式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改进,在没有使用过这样的教学方式班级进行这样方式的教学,更能显现出教学方式的创新性。课堂辩论比赛虽然不属于绝对创新,但却是辩论比赛与课堂教学方式的融合,所以同学们多数都认为这是一种教学方式的相对创新。在调查中于学生们认为,“课堂辩论比赛是一个很新颖的形式,是值得我们继续实践的教学方式。”“辩论式的教学创新,以一种新颖的方式让我们学到很多知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与学。让大家都能够积极参与,不再只是老师一个人的讲台,是大家互动交流的讲台。”长时期以来,教师不能把辩论比赛教学引入课堂,这和辩论比赛的复杂性也有关系。他们认为“在课堂上,很少有辩论赛。可能是课堂时间有限或是大部分老师觉得课堂辩论很乱,程序复杂,浪费时间且不易控制场面。”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是,在综合各方面调查看,把辩论比赛引入课堂,把辩论比赛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是一种新颖并且富有活力的教学方式,自然受到学生的欢迎。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中,进行课堂辩论比赛,对于大学生起到多方面作用。

课堂辩论比赛作用之一:课堂辩论比赛拓展了学生知识面,学到了一些平时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1.通过课堂辩论比赛,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在准备辩论赛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去了解辩论赛的流程规则辩论技巧方法等,还有方方面面有关的资料,这就不仅仅局限在课本上的知识点,更能接触更多其它学科领域的知识。辩论赛同时还扩展了我们的知识。辩论选手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必须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同时要考虑多方面的情况。这样辩论选手就在准备中不断地扩展了有关话题以及一些相应的知识,不仅是我们的参赛选手,观众也同时扩展了知识面。为了说服对方,学生需要对己方的观点进行全面而深刻的思考和论证。一个令人信服的观点应该是符合真、善、美标准的,论证和辩论的过程是一个追求真、善、美的过程。经常不断的辩论,有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

2.鼓励同学们不同思想的碰撞以及辩论话题相关知识地不断挖掘。辩论要求我们更深层次的去理解辩题,所以在去挖掘遍体中的内涵,如其原因特点作用等,从浅入深,从现象到本质,一系列的加工过程,无不拓展了学生的知识深度。如在“的失败是否可以避免”的辩论赛中,正方列举史实,证明我们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因素,而更多地强调了中国人民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悠久历史以及人民力量的伟大;而反方则是从清王朝政治的腐败、经济的“闭关”政策、军备的废弛等社会背景进行分析,特别强调了“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规律,以此来证明战争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同学们从分析事件、人物,阐述观点到思想升华,有了明显的进步,引发了学生的深思。

3.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为了辩论赛的顺利进行,不同角色的同学都积极的准备着。辩手们更是使出独门绝招以不同的方式寻找最有利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上网查、到图书馆查、跟同学交流……其他同学或多或少的也在寻找着一些有用的材料以便在赛场上可以为自己支持的一方辩护。其间同学们对各种材料的接触、理解和分析,其实就是在对比较系统的知识的一种消化,一种吸收。这是在传统的课堂授课当中同学们泛泛涉猎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4.让学生综合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学习。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课堂辩论赛之前,同学们都化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通过到图书馆、上因特网、从历史课本到其他历史书籍、与历史老师交流等途径广泛搜集有关辩题的资料,在课堂辩论之前的准备,同学们都会最大限度地开发身边和周围的各类课程资源。他们发现很多资源以前没有利用过,正是通过课堂辩论才使他们利用上这些资源。

课堂辩论比赛作用之二:通过课堂辩论比赛,可以深化对某一新辩题的深入认识

把辩论引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改变了学生对历史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拓展了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同学可以通过讨论交换不通的历史看法的方法在沟通交流中主动的去学习历史,这种带有探究理解的学习方法比死记硬背要有效的多,也更容易广泛的被同学们接受。要着重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注意教学改革与教学模式的创新,在教学方式、方法的转换使用上求创新。长期用一种教学方法学生会失去兴起和厌烦学习。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是必须。创新是教学模式进步的灵魂,对推动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创新又是困难的。创新的含义告诉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在某一方面,即使是一小方面有新发展都是创新。正如调查中学生所说的那样“课堂辩论是一个多方互动的教学形式,其精彩新颖的模式可以有效的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于重点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与记忆。”

在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辩论过程中,以的唯物史观考察和分析近来以来各个历史时期中国的基本国情,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人物的分析,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增加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

课堂辩论比赛作用之三:课堂辩论比赛锻炼了学生的思维,用求异的思维看问题

在辩论活动中,锻炼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丰富而又深刻的思想是辩论取得成功的“基石”。课堂辩论式教学能很好的培养同学们的辩证思维,用全面的观点来看待问题。

1.课堂辩论比赛有助于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看问题存在片面化,停留在表层,认识事物不够深刻等问题。通过课堂辩论比赛,迫使学生必须进行全面的看问题。对于自己的观点要进行多方面证明,在辩论过程中,不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在哪个方面看问题有偏颇,都容易被对方进行攻击,导致自己的观点被驳倒。同学们在课堂辩论比赛过程中,要进行全面的准备,不仅要有大量的资料还要有严密的逻辑。课堂辩论比赛使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一个人独自思考,往往只从问题的一两个侧面展开思考,而数人辩论,则能够相互补充,丰富思想,使得对问题的认识比较全面,思考也比较完整。辩论就是要求双方对所辩论的问题有比较深人的思考,这种思考越是能接近于问题比本质,就越是能准确地把握它的本质属性。在辩论过程中要求双方以明白无误、有条不紊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而这是以思路清晰地、有层次地展开为前提的。提高认识问题的思想深度,这也是大学所致力解决的一个问题。在培养大学生科学技能的同时也要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内涵的深度。课堂辩论比赛的形式,要求同学们以辩证的全面的思维来思考辩题,既要考虑到事物对立的两方面,更要考虑到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有利于克服思维的习惯性和局限性。

2.课堂辩论比赛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求异思维的作用。马克思曾说过:人需要和外部世界往来,需要满足这种欲望的手段:食物、异性、书记、昙花、辩论、活动、消费品和操作对象。辩论是因为人们从不同的观点来看待事情,而引起言语上的交锋。通过交锋,让彼此能够很好的了解对方的态度立场和观点,这样就可以达到的目的。使人们了解到更深透的事物本质,达到一个更深层次的思想沟通。是思想的触碰,使我们由浅层的理解向更深层次含义跃进。同时,辩论课堂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课堂环境,为学生创造了独立思考的氛围,让学生们各抒己见,活跃思维,敢于自主质疑所谓的权威观点,学会独立思考,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打破了以往唯书本是从的被动思维方式。课堂辩论比赛有利于激发同学们的潜在观点,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并善于质疑的良好思维习惯。

课堂辩论比赛是一个思维方式不断提升的过程,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现代教学理念强调要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设疑、质疑、解疑的能力。因为辩论是一种“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是一种“去粗去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在明确辩题以后,课下学生需要查阅资料、搜索整理多方面素材,写好发言提纲,这就锻炼了学生动脑、动手以及动口能力。在辨认时要倾听又要反击,需要积极思考应对对方不断提出的新观点,有利发展学生思维的跳跃性。因此,通过这一实践探究活动,培养了学生手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实践活动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改变原有的、习惯的单向思维模式,有意识的培养自己运用双向思维、多向思维、逆向思维、辩证思维的能力,注重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

课堂辩论比赛作用之四:课堂辩论比赛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竞争精神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非常激烈,社会越来越需要敢于竞争、善于竞争的人才。进行课堂辩论比赛,给大学生提供了竞争的平台。要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深入分析辩题,查找各方面资料,进行分工合作,利用辩论技巧运用好所掌握的知识。由课堂辩论比赛把教学的内容和比赛结合起来,不管是哪个队要在比赛中取得胜利,都要做精心准备。另外,进行课堂辩论比赛不只是某一名辩手的事,它直接涉及到一个团队、一个班级的荣誉。一名辩手出现问题,对整个团队和班级的成绩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每一名队员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进行准备,在比赛过程中又要尽全力进行比赛。正是这样追求进步的过程中,极大的激发了大学生学习的渴望,充分挖掘了学生自身内在的潜能。

辩论可以激发学生内部学习需要和动机,强有力的任务驱动,有利于形成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辩论是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实现的,这就需要有合作精神。辩论是通过人们因不同的观点而引起的言语交锋打到相互了解谅解和信任,进而实现人际沟通的一种手段。因为,通过交锋,彼此能够更加的了解对方的立场和观点,可以,达到高层的心理沟通。“通过辩论赛,我学会了包容,学会了接纳不同的观点,学会了从别人身上学习,让我交到了好朋友。”这是一同学在辩论赛后的深刻感想。在辩论中,要学会既要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要尊重别人,实现愉快合作,共同提高。倡导合作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一个人是否有合作精神,将影响他在社会上是否能够生存;一个国家是否有合作精神,将影响它在国际舞台上是否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论辩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合作,在辩论时,辩论的双方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他们必须在规则的约束下,共同努力才能顺利完成辩论。同时由于辩论又是团队对团队的集体交锋,这就必然要求同一队员之间要能够紧密配合、协同作战,把个性的展示建立在与他人合作的基础之上,通过分工,达到合作,最终获取共同的成功,分享大家的喜悦。通过辩论赛,同学们可以在知识上、情感上、合作技能和相互理解、信任、尊重、宽容等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获得平时单个人学习所达不到的全面发展。

课堂辩论比赛作用之五:课堂辩论比赛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课堂辩论能够帮格内向的学生消除其胆小害羞的毛病,增强其自信心,在课堂辩论中,一些不善言辞的学生学会了据理力争,而任性、霸道的孩子也懂得了收敛。在辩论赛中,现场不仅仅有辩论双方,还有评委,热情的观众,那场面是相当大的。面对台下几十至几百的热情观众,陌生的评委,主持人,辩论对方,场下热情或唏嘘的声音,上场辩论,能很快的增强学生的自信能力,他们必须临危不惧,口齿清晰,具有强大的自信,才能使自己的观点让对方,观众,评委信服。否则连自己都吞吞吐吐的说出观点,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又能让谁相信呢?同时在整个辩论的过程当中可以锻炼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辩论比赛前,辩手不仅需要到图书馆,上网,或者请教同学,老师相关的信息,还需要对所获得的知识,材料进行分类,组织。组织哪些材料可以回来维护自己的观点,哪些可以用来反驳对方观点,哪些材料较有针对性。应变能力不仅指在场上快速找出对方观点的弱项,进行反驳,还指在准备材料过程中不断的反问自己,对方会怎样反驳自己?如果我是对方我会怎样反驳?如果我是对方我会选择哪些材料?同学们参与辩论,可以锻炼自己的口才与胆量,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的同学认为:“参与辩论赛让我觉得我离舞台更近了,因为以前的我胆小怕事,不敢在人前大声表达自己,但是辩论赛让我觉得我是行的,我也可以很优秀。”大学的教育应该是更注重于培养学生的素质与能力的,因此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提升自身的素质与能力对以后步入社会有很重要的意义。

课堂辩论有助于培养学生耐挫力。在辩论中,往往会受到对手的诘难,有时会陷入理屈词穷的困境,辩论的结果可能会以一方失败而告终,这对参加辩论的同学的心理承受力是一个很好的磨炼。另外,辩论要求参与者沉着、冷静,这有利于克服一些同学中存在的性格上急躁的弱点,引导学生将情绪调控到最佳状态。在辩论中,往往会受到对手的诘难,有时会陷入理屈词穷的困境,辩论的结果可能会以自己一方失败而告终,这对参加辩论的同学的心理承受力是一个很好的磨练。

课堂辩论比赛作用之六:课堂辩论有利于培养学生优良学风,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

课堂辩论不但能够培养同学们勇敢自信,大胆表述自己思想的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平等待人、以理服人、一丝不苟、胜不娇败不馁等优良作风,同学们在辩论中团结合作,互相配合,整体作战是培养主体性品质的需要。主体性品质的发展是以辩论式等类型的活动为中介的,同学们只有投身于诸如辩论式学习活动之中,其主体性品质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其优良作风的培养得以实现。

开展辩论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创造性思维能力和优良的思想作风。辩论比赛要求双方在发言中提出的见都要有必要的证明,这就促使参加辩论的学生多方面地收集材料,并进行认真的准备,找到自己的论点。直接参与辩论赛的同学更是因为收集资料而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点,而作为观众也能在辩论赛中汲取诸多历史知识。准确的语言,明快的语调,丰富的词汇,灵活的句式,准确的概念,严密的逻辑推理等等,这就要求辩手掌握足够丰富的历史材料了。辩论活动将促使学生将所学的语言、逻辑、修辞知识转化为实际口语表达能力,其功效也是不言而喻的。此外,辩论活动还将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大胆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培养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思想作风,所有这一切,都是传统教学所无法实现的。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现代社会充满竞争。辩论赛是一种竞争性游戏,它一方面凸显竞争游戏的对抗性,为同学们增加了一个正面交锋和较量的舞台;另一方面凸显游戏的守规则性,辩手必须在游戏规定的范围内和游戏规则下据理力争。这种守规则的竞争意识,是大学生们适应现代社会激烈竞争所必需的基本素质。同时,辩论又讲求在包容对方观点的基础上,以一种平和的心态与异己的观点进行交流、思辨,这要求辩手尊重对手的人格,正所谓要想使自己的人格得到尊重,必须首先尊重他人的人格,这有助于同学们的修身养性。

课堂辩论比赛作用之七:课堂辩论比赛有助于学生展现自我,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辩论赛可展示人格魅力。所谓人格,是指人的能力特征和品德特征的总和。人格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受教育者心理品质的教育,人格教育的宗旨是使受教育者能够把知识、情感、意志统一协调起来,建立一个完善和健全的心理结构。在论辩中,人格主要体现在辩手言谈举止所表现出的仪态、仪表和气度风格。辩论赛是一种口语竞技性的艺术活动,它不但要求参辩双方讲究外在仪表,更要求辩手注重辨风辨德。沉稳冷静而不迟钝,机智幽默而不轻桃浮夸,据理力争而不咄咄逼人,尽显个人魅力而不抢占风头,这样的辩手才能取得评委和观众的认同。而且,在论辩过程中,同学们在充分表现自我能力的同时也更深刻地体验着随辩论进程的变化而变化着的各种情感:遇到困难时的不懈,获得成功后的欢欣,遭受挫折时的沮丧,以及因不慎导致失误时的遗憾和惋惜等等,这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情感体验,而且有利于塑造优秀的心理素质,培养健全的人格。

辩论式教学最大的功效是有利于实践现代教育理念,体现“学生主体性”,进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教学气氛,增强教学活力。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是“配角”,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在辩论式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则是辩论式教学的组织者和协助者,向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学生的学习主体角色唤起了学生的极大学习热情,他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亲自体验,用自己的头脑积极主动地思考、分析、判断、总结,去谋求个体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辩论式教学最大限度地拓宽了学生的“自由”空间,成为一种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自身能力、活跃教学气氛,增强教学活力的教学策略,深受学生的欢迎。比如学生在学习体会里写道:“我认为辩论课办得非常好。能够把所学的知识扩展深化。辩论课提高了大家的学习热情,丰富了课堂生活。更重要的是,大家从原来的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不仅仅是参加辩论的同学,很多陪练的同学也积极参与,找资料、做分析总结等,大家的热情都被调动起来,学习并快乐着。”总之,辩论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型,培养口才,让大学枯燥的学习生活充满了乐趣与学生的积极配合的热情,是十分可行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大学生可以抒发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才华。可谓唇枪舌剑、辩辞激昂,青年人的朝气尽显无遗。这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最易激起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将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另外,短兵相接的辩论,有利于学生表现机敏的智慧,快捷的思维,沉着的应变和较强的表达能力,进而通过自由联想,横向过渡,触类旁通,不断创新,是课堂教学多了活力与生机,多了观点的碰撞与问题的解决途径,多了主体的参与和探索的快乐,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动手时间,合作学习等综合能力,是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

篇(5)

1988年,当复旦四位青年才俊在新加坡英姿飒爽、慷慨陈词的时候,我正是蜗居于某一江南小镇的大四学生。谢雷华女士温文尔雅、气度不凡的一席评论,方使我明白辩论原有其高深莫测、妙趣横生之处,与我本来那种辩论即是强词夺理、声嘶力竭、面红耳赤的设想相去甚远。然而,我丝毫没有半点将来也能在新加坡小试锋芒的梦想,只是不住地望着《半月谈》封面上王沪宁先生那张面着阳光的笑脸,暗下决心:两年后要成为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的学生。

于是,1993年“一不小心”复旦辩论队的行列,进而远征新加坡,朦朦胧胧地被授予了“最佳辩论员”的殊荣。在回答星洲敬业无比的记者提问时曾多次语塞。因为我至今仍没弄懂究竟为什么把这份荣誉给了我。绝不是过分谦虚之词,姜丰的亲切温文、季翔的睿智严谨、严嘉的机敏幽默都是我无法比拟的。电视播映时间安排严格,超时即被“咔嚓”,授奖仪式不能拖沓;我是四辩,距领奖台最近,评委可能为了表达对导播的充分体谅,就……不过,有一点必须肯定的:辩论场上每一个队员的出色表现都是辩论队内外集体智慧的结晶。

据说自人类有语言之始便有了辩论。确实,人是社会的动物,走东或是向西、吃茄子还是啃辣椒,都得辩论一番才有结论。

人类有语言固然可以自傲于动物界,但语言衍生出的辩论极易引发综合病症,大约是第一个产生语言的部落始料不及的,就像会功夫的人从来不会想到,人类多少非正常死亡的惨烈皆出自武门侠客。而辩论如固无际的大海,不同时空的人们前赴后继地演绎其中“沉者自沉、浮者自浮”的历史,有始无终、绵延不绝。惯于言辩、笔辩的黑格尔对人生的许多尴尬的游戏尤为豁达。一句“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便被尽归于这一简单的逻辑程式之中,更何况“辩论”两字呢?大到老美参众两院铿锵有力的辩论,小到菜市场一分一厘争议,那一年、那一月、那一天又离得开辩论这出戏呢?

辩论本身有如此这般的是是非非。古往今来,对能言善辩的评议更是莫衷一是。能言善辩者的另几种形容词句就是巧言令色、巧舌如簧、嘴尖皮厚等,从“鲜矣仁”、“颜之厚”到“腹中空”都是能言善辩者漫画肖像。至于其背后为人所指为“耍嘴皮子的、会吹牛的、……”更是司空见惯。的确,能言善辩者如杜维明先生所说不能离开“仁厚”这一核心。否则,犀利的辞锋、华丽的言词失去理趣就只能是徒然的浮华语句的堆砌,宛如一幅抽象装饰拼贴画,只能迷人眼目却没有多少实际内涵。以理据持辩,以平和的心态说理是真正辩道所倡之原则。《史记》有言,“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晏子、管仲又何尝不是以其卓越的辩才,成功辅佐其王成就霸业呢?苏格拉底、柏拉图、黑格尔、马克思、孔子、孟子、朱熹又有谁不是以其卓越的辩才而载入历史的典册?可见能言善辩之于个人、社会、国家之重要。

辩论出输赢决不是辩论本身的宗旨。魏徵云:“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辩论的目的恐怕是以辩论形式充分展开对立双方的观点、相互比照、以利接通趋近真理的线路罢了。故能言善辩者,应以求真、求善、求美为己任。这也是举办大专辩论会的意义之一。对于现代社会的经济人来说辩论意义可能远不在形式上的这些,经济谈判、法庭申辩、公关辞令都与辩论息息相关。据此,尽管善言辩者饱经风吹雨打、历经伤悲苦痛,仍有众人对辩道趋之若鹜、跃跃欲试跻身辩伍之中,大专辩论会也不至于后继乏人。在此,我们满心希望健康、纯真、理性的辩论之花能够盛开在祖国的各个角落。

既然有语言就有辩论,世上的每一个人都是生活的辩论员。在此意义上谈辩论是无法谈清楚的。我们都知道,世上最说明不了的不是貌似博大精深的问题,而是最平淡的日常事件。这里主要是基于自身参加新加坡国际大专辩论会所思所感,依据新加坡举办的数届大专辩论会的基本规则与大家共同商讨有关辩论的一些事宜。

我正式参与所谓严肃认真、正规类型的辩论只有不到四个月的历史。起初的动机不是来自多么宏大的志向,只是为了报答系领导和同学们热情洋溢的推举。初上辩论场,就仿佛是柬埔寨泥沼地赶鸭的农夫面对各位久经辩论场的刘易斯。那时的心情紧张得如死寂一般,这莫非是大凡处于绝路、大势已去的人都有一份貌似冷静的姿态?承蒙上天开恩,允我如段誉般稀里糊涂过关斩将、成为复旦辩论队一名正式队员。校园小报上将我那个灵魂出窍的木然,美称为“从容”,曾几次让我心甘情愿地成为这一形容温柔的傀儡。熟悉我的朋友适时对我响起警告:当心瓶子里的水晃光!也是,我自稍有觉醒于作戏之中,开始从每次都希望辩论早些结束的心态里看到自身知识修养的苍白与贫乏。如此下去,只怕那个美丽的“从容”很快就会变成滑稽的“充聋”了。

十几年沉溺于象牙塔书香氛围里面,自觉肚子里的墨水如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大江大河。有衬衫挂笔处一片片青蓝为证。实际,一切据以自傲的知识库存,如已经风化的土坯,一经反驳便支离破硅、尘土飞扬。语言似闸,知识似水。话语越多就越显知识的贫乏。孔子不断告诫君子“讷言敏行”也不无道理。圣人的知识在那个时代因客观条件所限本来就不多,而大到国际战争,小到夫妻吵架都要为数不多的几个圣人去解决。知识用完了、无以补充的,“讷言敏行”就更为重要。现在不同,印刷业出奇发达,信息传播迅速,又有知识爆炸之势,况且辩论之时,开口是金,沉默是土。知识必经受一次次磨练。悟空受炼成器,事先需承受大山的重压,何况如我般的下品凡人呢?

文化历史学者朱维铮教授在对我们的知识观察把脉之后,处方上赫然跃出两字:恶补!英雄所见略同,政治学教授王沪宁先生对我们的思想稍做听诊,二话没说,径直率我们进入图书馆,尝尝“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滋味。每当我沾沾自喜于方才流出的名言佳句时,年轻的哲学教授,我们的俞吾金教练不失时机顺口引经据典直指我引证不当之处,反应之快,引证之准确,古今之贯通,每每令在座的各位辩手瞠目结舌,叹为观止。

身教重于言教。见识了知识渊博之“庐山真面目”,青年人难免的血性与自尊促我暗下决心,要以练习瑜伽的那种耐性和长性在知识的海洋中风雨飘摇一番。不料,作为青年学者的顾问与教练为我们开出的第一道知识快餐竟是四书五经。试想一下,杰克逊的摇滚还在耳边缭绕却要即刻转听大秦古音会有怎样的心情?这就如同少年听戏,事先就有油然而生的倦意,我称之为思想过敏。在过敏中求耐性与长性几乎成为不可能。在我搔首皱眉之际,反观周围几位伙伴已是尚未开卷却满腹经纶,一触四书有如迷途于沙漠里的牧师发现一本圣经一样欢声雀跃,我立刻有一种莫名的冲动,想借此探一探杜维明、刘述先是如何用现代人纤纤之手触动中华文化的键盘,将花果飘零奏成一阳来复,进而响成新的春天的。此时,对知识的欲求似乎已超出辩论输赢之功利需要。这一难得勃然升华之感不失时机地转成催我钻入文化典籍的兴奋剂。虽说人生业已二十多个春秋,心智却仍幼稚,自己的观点见解极易为名人雅士所动,故大谈之乎者也。孔孟之道同时也念念不忘身旁摆上几本萨特与福柯的文章,以求在古今之间求得一个平衡点。学识的中庸绝非由老成练达所铸,是恐为他人左右的堡垒,知识脆弱的屏障。

久而久之,终究也学会了一点中西纵横比较参照,古今上下贯通串联的方法。“唯手熟尔”是卖油老翁谦虚之词,辩论场上的论点应对,引证反驳,词锋相接要做到总体上处于从容自如的境地,在人眼中也算是无他,唯眼熟尔、唯耳熟尔、或唯嘴熟尔!孰不知一个“熟”字该是由多少辛苦酿成!孟子云:“人之有德慧求知者,恒存乎病疾”。

训练场毕竟只是世界小小的一角,推广至社会、国家、国际的空间,人类智慧与文明的提升发展不正是知识的竞争与撞击的结果吗?适者生存在现代社会中不再体现为用坚强的体魄与寒冷、巨兽、顽石作抗争,而是用智商与知识同外界恶劣的环境作搏斗。丹尼尔的科学技术决定论,托夫勒的信息独霸论,王沪宁先生的智商优势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辩论场不是一般的人际交往场。思想、智慧的撞击与反弹尤为直接、激烈。当对方陈词中所蕴含的种种观点、原理、逻辑推导如排山倒海般向你倾来的时候,当然你可以不理不睬自说自话,此种对对方的攻击毫无反应的做法只能算是下品的辩论技巧。真正果敢勇猛、准确、犀利的应对,才能博得评委的青睐,奠定胜局的基础。他谈甲对乙的决定作用,你必谈乙对甲的反作用;他谈孔子云“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你必反诘孔子不也曾如痴如醉欣赏南子的美貌吗;他言康德的善良意志,你必云康德对人之恶性、自私性的肯定;他搬韦政通,你必抬杜维明……对方陈词中的观点、立论、逻辑事先皆在暗处,场上不及一秒的反应时间是谈不上同辩友耳语商榷,或做什么翻书看笔记的把戏的。若不是平时知识积累具一定规模,辩论队员必将会在场上王顾左右而言它,甚至到一时语塞、不知所云的境地。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句话固然有自命清高的酸味与等级观念的腐气,但辩论立场的依据确不能来自街头巷尾的鸡毛蒜皮之琐谈,或是江湖艺人之谐语,而应出自大家巨匠之鸿篇巨论之中,固要求辩论员具有极高的理论素养和知识功底,也就是个个要是青年才俊。既是才俊则必也是孔子之“中人以上”者。参加辩论赛的各路辩手大多具有任对方古今中外、东西南北之侃侃引证,自己持机滔滔不绝上下纵横,本末源流作反驳的本领,真可谓是任你如何“语上”,我也能接“上语”。辩论赛实际上是知识的较量,来不得半点马虎。如有不慎,犯了将奥古斯丁等同于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错误,将自己归依到“中人以下”,任对方恣意拥“语上”之态做反驳,其结果可想而知:非但轻松地成为输家,且过于潇洒地成为贻笑大方的楷模。

心理素质的好坏是运动竞技取胜的重要一环。辩论场队员的心理素质也是辩论取胜的关键。运动场上心理冷静平稳可只管你沉默地如风驰电掣的奔跑就成。辩论场上的心理冷静平稳绝对不是要求你沉默不语,实践“沉默就是最好的反驳”的格言,而是要求你冷静平稳地调动以往的知识资源做有效的回应。“知识就是力量”,则是辩论场遵循的重要原则。说到底,辩论场上心理素质的好坏取决于知识修养的多少。

辩论场上心理素质好坏不仅体现在刀来剑往的应对上,且体现在唇枪舌剑的反驳中队员的风度气质上。凡在必分输赢的场合,总能看到因赛场争雄,同窗好友一夜之间顿成路人的事例。辩论赛有胜方、败方之分,冠亚军之物质奖励也颇为悬殊,其间火药味不会不浓,但辩论赛毕竟必须贯穿以辩会友、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境界。常言道:“说时容易,做时难”。倘若对方引证一个几乎可置你方立场于死地的观点,你又想不出妙招挡架,便极可能以为对方丝毫情面不讲,从而自己血压升高,语速加快,苛刻挖苦之辞鱼贯而出,原先那个绅士淑女派头荡然无存,落入了谩骂、无端攻击的窘境。反之,当时若能及时调动知识底蕴,行以毒攻毒之招,用避实就虚之计,言词自然可入情入理。将成稳大度、从容不迫之风度气质昭然于众,必令评委和观众赏心悦目。言之以理,晓之以情,驳之有度,辩之有节才是真正辩论之道,否则辩论与街头巷尾的吵架叫骂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组队辩论不但要求每个队员才高过人,更要求队员之间的默契配合。一个人的文化知识底蕴不可能在短期里为其他队员所了解,其深浅厚薄队员之间只能略知一二。辩论场上你来我往的应答不能单靠个别人独领,得靠四人集体智慧联合出击。一辩谈伯夷、叔齐在饥寒交迫之时仍恪守道德,不失高风亮节之君子风度。二辩便要有伯夷、叔齐曾是王子贵族的知识准备,以防对方攻击。二辩谈孟子也有“形色、天性也”的思想,三辩必即刻反应到孟子是即心说性,荀子是即生说性,两者说性之始发不同,以防对方找岔。三辩巧将“争则乱,乱则穷”改为“争则乱,乱则饱”以归谬对方立论的逻辑。四辩必准备应接出“天下大乱才能达到天下大饱”之三辩欲置对方立场于死地的潜词。若没有知识结构与内涵的相互配合、对应,他说康德超验的善良意志,你云良知的经验体会;他论恶的进步意义,你谈善的社会历史性……结果,辩论场上展开辩论的不是正反两方,而是矛盾百出的自己。祸起萧墙,矛盾既出,即使你欲竭力弥补,无奈对方并非酒囊饭袋,早就针对你方矛盾穷追猛打,最终只能痛尝败果。

由于辩论赛正反两方命题都已给定,相互之间战略意图昭然若揭,双方的智慧与机敏就体现在确立立场、组织反驳的战术策略之上。如高考前老师绞尽脑汁猜题一般。双方赛前必费尽心思揣度对方可能摆出的招式与机巧,组织反攻的弹药,准备一些维护自方立场的独门暗器。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辩题涉面辽阔,经济、文化、哲学、传媒、环保、医药、法律等等无所不包,且又是世人关注的焦点,有些辩题可谓是既白了孔子也老了康德,至今仍尚无定论。因此,可供双方参考的观点可谓是汗牛充栋,不胜枚举。纵使赛前相互之间有千千万万个估计也难保全面。这样,辩论场上如何了解对方所持的理据至关重要。“以学心听”是辩论队员应有的基本素质。辩论会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场争夺桂冠的比赛,输赢得失远胜于四位辩手的切身利益,牵涉到所代表学校的荣誉,更何况是区际、乃至国际的大型辩论会,其关联的方方面面就远不止上述了。辩论队员担负的压力不可谓小,又是倍具血性的青年,一俟辩论场上风雨突变,难免情绪激昂,以感情统摄思维与辞令,从而犯下辩论之大忌:冲动与急躁。荀子之“以学心听”言即要以探讨学习的心境去听。对方虽说与自己共为华族,但毕竟所处的文化环境与自己大相径庭,其观点有中西合璧之妙处,有的或许是自己闻所未闻,虽光怪陆离,却又不失理趣的理论。假使让自己开始就处于以“攻”心听的状态,以绝对斗争性的姿态相对立,必导致心情过于紧张、脑力失调、语言的子弹多却乱飞,反而无法击中要害。“以学心听”要求辩论队员以较为宽厚、平和的心态去聆听对方的论证,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对方陈词中何为直持了当的理喻,何为弦外之音、机巧之设,又何为核心概念,何为逻辑线路……在充分了解对方观点之后,才可将其观点与我方的立场参照比较,听听是否有可供我方用来转换立场的方面、是否有明显的矛盾之处、是否有可将其逻辑推导演绎出荒谬结论之所在,甚至弄清其长处如何,以利实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策略。以上决非是以一种非常焦虑的心态去听所能成就的。待对方言毕,心明耳聪的结果便是你的言辞犀利而不刻薄、反驳有利而不强词夺理、申辩圆满而不偏狭、攻击勇猛准确而不漫无边际……从而让辩论场真正成为一种“真理的探讨”、“智慧的交流”、“感情的交融”之文化交流场。

言辞表达、思维方式、逻辑路线是辩论之别重要的三个方面。不同文化背景之下有其不同特点。有的重定量、重事实、重罗列各家观点,有的重定性、重哲理、重独家之说;有的语句深长、意喻复杂,有的简短明了,中心突出;有的持单线决定论,有的持多元发展观;有的抽象深奥,有的平实质朴……总之,各自充分体现以所处的文化背景为依托而展开的辩论风格。尽管风格各异,但各有各的长处。输赢得失并不意味着在风格上有优劣之分。作为代表中国大陆大学出战,辩论队自然要体现以中华文化为根基的辩论风格。提及中华文化,难免有人会问:在科学与民主的现代社会,以中华文化这一“粗糙”的历史“陈迹”去应对“先进”的西方文化为依托的表达方式,岂不相形见绌?其实不然,操华语辩论本身就无法摆脱中华文化的影响,华语的结构之丰富、表意之精妙、节奏之优美是其它语言不能比拟的。将语言形式作欧化的转换,无疑是重蹈东施效颦之覆辙,复演若真葬花之笑剧。中华文化培育成的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与逻辑线路在塑造民族性格、培养社会心理、规定价值取向方面起了巨大作用。中国特有的思维方式无外乎有这几个特点:整体性思维,对待性思维,辩证性思维,意向性思维,历史性思维,直觉性思维等,而这些思维特点对辩论队员在变幻莫测的辩论场上处变不惊、从容应对大有益处。从几场中国大陆学生参与比赛的辩辞中看,中国学生都能本着对人类整体利益的关切,以对对方立场真理性因素的宽容襟怀,以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以恰到好处深入浅出的比附,以对大历史演绎的观照,以简洁自然的喻意来建构自己的立场,申辩自己的观点,赢得大多数评委与观众的认同。唐诗、宋词是中华文化之瑰宝,适当用其来表达相当严谨复杂的理论问题有着独特的妙处,非但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更有其意境悠长、耐人寻味之美感,其趣其妙不是其它形式所能代替的。

辩论赛不只是辩论队员之间的辩论活动,而是集辩论员、评委、观众于一体的综合行为。辩论赛不同于专业评定职称的答辩,专业性强,高度抽象,且需辅助于各种图表图象来加以说明。辩论赛是借助辩论员娴熟的语言技巧将自身立场、观点充分展示的比赛,它更多的显要在现场来激发评委、观众对某个论点与事实的直觉与联想,以求他们对某个立场的了解,。因辩题涉及面极广,不可能每个评委或观众对某个辩题有其专业性的见解,需要辩论队员一方面要引证各家学者高度抽象严谨的理论证明逻辑过程;另一方面要求辩论队员能够化繁芜为简明,变抽象为具体,以清楚明了的历史事实或日常行为等来阐明原理与观点。古语云:“谈中知真味,常里知识奇。”辩论表达的语言主要不是诉诸专家,而是诉之于评委与观众。尽管可能两队队员都是学富五车,言必称希腊、罗马,语必出老庄、马克思,势必令四周笼罩灰蒙蒙之理论氛围,多数观点及其论证博大精深,却晦涩难懂,曲高和寡,评委与观众木然观赏,即便是有几个附庸风雅者偶发掌声,也难免其音寥落。最终场上队员也因缺乏相应气氛烘托,盛气转为泄气。辩论赛的观众逃之夭夭,不敢附合,辩论赛的命运也算是到了尽头。为此,辩论评判有语言表达和幽默感这两个重要栏目,皆在于让辩论会不仅要展示各路健儿智慧之美,也要让辩论会成为社会上一种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在某种意义上说,辩论会表达形式如何、幽默感如何将决定辩论会未来发展的命运。幽默似乎是西方人的专利。其实,孔老夫子就是一位不苟言笑的老师,其一言一语免不了有贯穿历史的沉重感。然而其自身矛盾的种种生活举动则让你忍俊不禁。其实,中国人缺乏的不是幽默,而是没有将幽默作为一种日常的生活方式而已。幽默是可以培养的。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社会,及至一个国家都有可能因各种原因做出令人捧腹的事儿,关键要培养发现幽默眼的才能。通常我们不难发现,我们一以贯之的生活常识与逻辑往往是经不起仔细推敲的。稍稍利用理论与逻辑的力量就可归结出一种荒谬绝伦的结论。辩论也是如此。辩论中双方为了深入浅出说明自身的观点,必采用大量的类比、比喻来解释并攻击对方论点,这极可能造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局面。因为所采用的类比与比喻本身较难做到严密与精确。被攻击一方稍加处理便会反驳出一个高人一筹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高招来。所以,辩论场上幽默的运用从来就不是说出去引起评委与观众开怀大笑就了之的事,大多要瞻前顾后,三思而言之。

辩论不应是导致争斗的序曲,而应是逼近真理的前奏。在多元文化、多元社会的大背景下,尤其是在社会巨变时期,各种理论、观点如潮水般蜂拥而至,精神世界的不确定性,从来就是人类发展的屏障。“以公心辩”,便要求人们有为真知而申辩、而理论的情怀。对事物的认知尽管因地理环境、思维方式、生活形式不同而有所不同,一旦人类能够通过各种符号系统进行信息互换,那就预示着不同类型文化之间的对话成为可能。对话的存在意味着辩论的必然。真知从来就没有打上肤色、语言、国别的烙印。可以说世界上的每个民族都对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其独特的见解与思考,尽管各自角度不同,立场有异,观点有别,但不失有真理性的因素。民族的未来在于能够走向世界,世界的未来在于能够了解民族。

篇(6)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和爱好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提高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想象力、审美情趣、艺术感受、协作、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辩论式教学是在单元复习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反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为特征,由观点对立的小组或全班成员围绕特定的辩题运用语言进行辩驳问难,各抒己见,力求证实自己观点的正确,指出对方观点的谬误,以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的一种教学方式。辩论的根本目的是区别真伪、明辨是非,批驳谬误、揭示真理。教师把某些有争议的问题引入课堂或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让学生经过思维形成自己的观点,确定自己的观点,确定自己的立场,然后把全班学生按照不同的观点立场分为正方和反方,然后各自去寻找相关资料依据,做好充分的预备,在此基础上形成辩论。

当然,每个单元产生的辩题不是唯一的,可以从多角度去看待话题,也可以适当延伸话题。下面以unit3 travel journal的单元复习课为例,整个辩论式教学的实施过程如下:

1.新课教学,整体感知

在新课教学中,我们了解了出行旅游要注重的几个方面:出游的目的地、时间、路线、带的东西、花费、出游方式等;了解了王薇和王坤姐弟沿着湄公河骑车旅行的全过程,学会了这方面的词汇:journal, fare, transport, finally, cycle, persuade, stubborn, insist, proper, determine, altitude, valley, camp,attitude, shorts, record, topic, familiar, brave, give in, change one’s mind, be familiar to/with, be determined to do, persuadeto do sth, insist on doing等。

2.选择辩题

当我们在讨论课文中的一个细节即王坤认为在出发前要查地图尽可能多的了解湄公河的情况,这样才能作好充分预备,以减少途中的困难和突况,而王薇则比较大意,且比较喜欢刺激,她认为不需过多考虑,去了再说。由此,我们想到我们自己出去旅游时的情况,我们大多是参加旅游团,很多事自己不用操心。但有的学生说自行出游更好玩,像课文的主人公,所以这一单元的复习课的辩论题目由此产生:When we are making a trip, is it better to join a tour party or not?

3.预备辩论

在辩论题目确定之后,学生就按正方反方分成两组,每组选好一辩、四辩,其余同学都可以来做二辩、三辩,因为自由答辩时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每个同学都来讲几句。安排七个学生做评委,当然每个学生都可以投票,但是考虑到假如胜败难分,学生都会投自己的票,需要有中立的裁判。然后学生就分头去查资料:通过旅游广告的小册子、旅游杂志和旅游网站了解一些关于参加旅游团的信息和参加旅游团的体验;通过观看一些记录野外旅游的短片和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来了解自行旅游的优点。并且整理好思路,一辩和四辩要预备好陈词,其余同学要预备好质疑的问题。

4.开展辩论

5.教师总结

在每一场辩论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一步升华主题,总结陈词,指出双方在辩论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综合双方的独到之处,形成较全面、合理、科学的观点,并与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相联系,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也可以让学生总结,教师再归纳;也可以布置书面作业,让学生根据双方的辩论内容课后完成。让学生在饱满的热情中去领悟教材的精髓。另外,教师也应指出辩论在教学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辩论实质,要求学生不要为辩论而辩论,而应注重从这种辩论过程中学习把握更多方法,对表现好的学生提出表扬,鼓励其继续努力。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本来沉闷的单元复习课变成了紧张刺激的辩论课;老师以前在复习课上花的体力是最多的,因为要从头讲到尾,现在只要来简单地主持一下,而整节课的主角是学生,他们的课堂行为变了,课前预备充分了,课后感受也变了。老师在单元复习课前、课中、课后的行为也变了,教学观念也有了转变。学生更是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促进了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单元复习课辩论式教学主要致力于学生的自主发展,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位置,帮助学生建立了完整的自我意识──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在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探索性有了明显的提高。这种教学模式增强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注重了学生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满足了学生多方面的学习需求,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课堂多了活力与生气,多了观点的碰撞与问题的多种解读途径,多了参与的主体和探索的快乐。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面,提高了听说读写和思辨的能力

课外阅读一直是学生学习的瓶颈,学生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下,几乎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去进行课外阅读,那是一种被学生视为“远水救不了近火”的奢侈消费,被家长和老师认为不务正业的行为。对于学生和家长的这种急功近利的想法,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增大课堂实践活动的力度是最可行的。《新课标》提倡的项目探究和研究性学习就属于这类学习模式;带着解决问题的要求去读书是最有效的,吸收快,见效快。复习课的辩论式教学是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方位的练习。听的能力在辩论中要求非凡突出,话语转瞬即逝,不抓住要点就无法理解,势必要求学生专心的听。说是辩论的灵魂,简捷而明确地表达对问题的看法,对对方的反驳,在不断的练习中,让学生敢说、多说。复习课的辩论式教学不仅加深了学生的人文底蕴,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学习能力自然而然就提高,学习成绩增量明显。

篇(7)

关键词:新课程 辩论式教学 高中政治

面对新课程改革, 政治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政治课教学策略, 真正将个体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让学生亲身参与探究, 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享合作学习的成果,具备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当前我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主题是让高中生在学习中学会选择,在主动学习中实现有个性的全面发展。面对新课程改革,政治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政治课教学策略,而高中思想政治课经常采用“辩论”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既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又能在辩论过程中让全体参与者接受到与教材内容相关联的大量信息,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启迪。

一、“辩论式教学”的内涵及在新课程高中政治教学应用的重要性

在新课程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的“辩论式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思想政治课中的某一论题内容结合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就某一方面拟定正反两个观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展开辩论、研讨,使学生经过思考、争论、交流、体验等实现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认知、探索和创新,运用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课堂教学方式。“辩论式教学”旨在探索如何将辩论引入课堂,使之转化为适用于整个班级的学习活动,通过讨论、质疑、资料搜集与小论文撰写等训练,达成让学生提升思辨与表达能力、产生对社会问题的深度思考、建构有效的学习策略等教学目的。其重要性主要

表现在:

1、“辩论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由于辩论式教学致力于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使课堂教学过程建立在多边互动基础上,以导促学,以情激学,以教辅学。另外,短兵相接的辩论,有利于学生表现机敏的智慧、快捷的思维、沉着的应变和较强的表达等能力,进而通过自由联想、横向过渡、触类旁通、不断创新,使课堂教学多了活力与生机,多了观点的碰撞与问题的解决途径,多了主体的参与和探索的快乐,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合作学习等综合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

2、“辩论式教学”能够优化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

辩论式教学为教师优化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和实践的平台。在教学理念上,辩论式教学能使教师更进一步认清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参与者的内涵,课堂是一个平等、开放、互动、生成的场所,教师的目光应着眼于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同时,教师的教学风格也会获得新的突破,诸如突出目标境界,实现三维突破;强调素质培养,达到乐于学习;强化大众教育,提倡个性展示;同时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度。

二、“辩论式教学”在新课程高中政治教学应用的具体过程

1、精选辩题,作好课前准备

辩论式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学大纲,结合教材中相关的内容要求和高中生的知识经验、思想实际,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设计辩题,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让学生参与辩题的设计。辩题的设计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现实性原则。辩题要紧扣教学的重点、难点,又能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能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和情感触动,引发学生深刻的思考。二是思辨性原则。辩题观点分歧比较大,容易引发思维冲突,引领学生通过思考、推理、论证得出科学的结论。三是教育性原则。通过辩论,能够促进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和理论探索,澄清思想认识,明辨真伪善恶,明白什么事能做、该做,什么事不能做、不该做,有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作好辩论课前准备,不仅要围绕教材重、难点确定论题,而且还需要许多资料支撑论点。这就需要对课前进一步进行组织,包括划分辩论小组、确定中心发言人、查找资料、作好小组内交流等。

2、课堂辩论的实施及过程控制

课堂辩论可以参考电视里“大专辩论会”的形式, 但作为一种课堂教学模式的辩论又不同于比赛性质的辩论,课堂中的辩论指向于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要适时地根据学生在辩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要确定好学生辩手,分成“正方”组与“反方”组去准备,在课堂上进行辩论;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辩论的方法、技巧和礼节,如尊重他人的发言,不对同学进行人身攻击等。在辩论结束后,当场由台下学生观众投票确定双方的胜负。

一般来说,从时间上讲,这种课堂小型辩论会在时间应控制在30—35分钟以内;从形式上讲,采用自由辩论较为合适,以让更多的学生围绕辩题参与其中;从内容上讲,辩论者须具备扎实的书本知识,以保障探究和合作内容充实;从主导作用讲,教师应成为辩论的组织者,以“主席”的身份调控辩论的气氛和节奏,及时缓解辩手的紧张情绪, 可以适当引导,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并控制局面。

为了引导学生创造思维的发挥,教师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设问技巧,做到引而不发、讲而不透,让学生自奋其力、自求其果。

在辩论式教学中运用一些教学手段也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媒体提供一些激发学生思维的情景,如一段材料、一段音乐、一段录像等等。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可以充分发挥形、光、声、色等信息功能,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中《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等四个必修模块中有许多必须澄清“是”与“非”、“利”与“弊”的问题,此类问题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辩论。例如,笔者曾组织过题为“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主要靠党和政府还是主要靠劳动者个人转变观念”的辩论,笔者在课前把全班学生分成两组,每组由学生选出四位辩手。正方观点是“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主要靠党和政府”,反方观点是“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主要靠劳动者个人转变观念”,双方围绕“解决中国就业问题主要靠谁”展开了辩论。为了解决问题,辩论双方都努力查找能支撑自己观点的资料和实例,驳斥对方的“谬误”。课堂辩论阶段依次为:正方主辩立论发言(3分钟);反方主辩立论发言(3分钟);正方第一副辩辩驳性发言(3分钟);反方第一副辩辩驳性发言(3分钟);正方第二副辩辩驳性发言(3分钟);正方第二副辩辩驳性发言(3分钟);双方队友(观众同学)自由攻辩(6分钟);反方结辩总结陈词(4分钟);正方结辩总结陈词(4分钟)。通过辩论,学生的认识逐渐趋同,加之笔者的总结,学生深刻地理解了“就业问题的解决与党和政府以及劳动者三者之间的关系”,辩论使学生获得了新知识,教学收到了明显效果。

3、作好辩论的点评和总结,5—10分钟时间“点评”,作最后的总结陈词

要注意的是,与一般辩论赛不同,总结陈词既不代表任何一方的观点,也不仅是分析赛情,而是对一节课的教学总结。因此教师的总结陈词至关重要,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起着导向作用,关系一节辩论课的“收官”效果。

教师的点评包括以下两部分:第一部分,对学生的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立论角度是否正确、论据支撑是否有力、论辩条理是否清晰、逻辑是否严谨以及学生的参与热情、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思维能力等进行点评,对辩论过程中的思维闪光点进行赞扬和鼓励。第二部分,对辩论内容进行总结,这是一节课的关键。教师要对学生发言中的一些明显的认识错误予以纠正,从深层次、全方位、多角度深刻剖析问题实质,深化学生对科学理论的理解与认同,把学生的思想统一到正确的认识上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观点,明确真理的方向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使学生增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信赖和崇尚,从而坚定对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对政府的信任。课后,要求学生写出辩论心得体会,进一步提升辩论课的实际效果。

经过实践,笔者认为“辩论式教学”能澄清学生的一些模糊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使学生思维模式由求同转向求异;能将课堂预设和生成有机结合,使课堂变得更生动;能将教师主导与学生自主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逻辑思妄辨能力和表达能力。总之,把辩论引进课堂,既丰富了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又真正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从而达到教学成绩明显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明显改善的目的,这对于培养21世纪的全方位人才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孔强 浅谈高中政治辩论课[J].基础教育研究, 2001,(11)。

[2]李元授 《辩论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