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土木工程的专业课

土木工程的专业课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05 10:38:3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土木工程的专业课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土木工程的专业课

篇(1)

目前,我国有近300所高等学校开设有土木工程专业,涉及工、理、农、林、师范等学科。各校每年招生人数不等,最少60人、最多可达600人。这些学生毕业后将从事建筑工程、桥梁工程、地下工程、道路工程、岩土工程、隧道与涵洞工程、铁道工程、市政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安装工程、矿山建设、交通土建等行业的建设工作。土木工程专业适应了我国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就业形势良好,但是,居安思危,有必要深入研究如何保持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不断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

一、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和从业范围土木工程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获取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能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与管理工作,具有初步的项目规划和研究开发能力;能在房屋建筑、隧道与地下建筑、公路与城市道路、铁道工程、桥梁工程、矿山建设等的设计、施工、管理、咨询、监理、研究、教育、投资和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

(二)毕业生基本规格在德育方面:热爱祖国,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艰苦奋斗、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文明礼貌、心理健康、勤奋努力、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在智育方面: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知识和素养,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在体育方面

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知识,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和军事训练标准,形成健康的体魄。在素质教育方面: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的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管理和组织能力。

(三)教学计划从课程设置上看,教育部1998年专业目录设置的土木工程专业,涵盖了原来的建筑工程、交通土建工程、矿井建设、城镇建设等专业,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专业的拓宽主要体现在专业基础课程的拓宽和对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内容编排、教学方式等,应充分反映各校培养特色。对此,专业指导委员会建议课内总学时控制在2 500学时之内,其中公共基础课不低于50%,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分别占30%和10%左右,剩余10%由各院校根据自己特点安排。课程性质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选修课又分为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并规定课程总量中至少应有10%左右的课程为选修课程。

篇(2)

关键词:《土木工程材料》、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土木工程材料》作为大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各院校的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交通土建工程、桥梁工程、地下工程、矿井工程等专业中均有开设。我院也将《土木工程材料》作为土木工程和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要求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掌握土木工程材料中几种常用的材料的性质、用途、制备和使用方法以及检测和质量控制方法, 了解材料性质与材料结构的关系以及性能改善的途径,为以后的专业课如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及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等有关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

我通过自己授课和亲自带学生做实验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在教学过程中除按照课本教授学生知识外还需要注重一下四点:

一、在授课过程中补充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我院使用的是科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土木工程材料》教材,此教材内容丰富全面,但由于本书以文字性叙述与简单图标为主,所以上课时需要向学生补充一些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增加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感性认识。比如讲到混凝土的部分时我加入了混凝土浇筑现场的视频,在钢筋部分时我将在钢筋绑扎现场的照片补充给学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给学生了感性的认识。丰富讲课能容,活跃课堂气氛让专业课变的不再那么枯燥。在授课过程中提高与学生的互动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

二、增加相关的新知识

近年来新材料的出现和规范的变更出现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新知识,我通过翻规范上网查资料学习相关的知识后在课堂上补充给学生,如现在混凝土外加剂在工程中被越来越多的使用,我便通过上网和咨询相关专业工程师等方法了解了时下常用的混凝土外加剂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并通过其在实际工程中的使用和使用后的效果显示来加深学生的印象,也增强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对新兴材料的认识和兴趣。

三、注意联系实际工程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中叙述概念性知识较多,如果采取常规平铺直叙的方式教学很难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我在教学工程中加入了一些相关的实际工程中对材料的使用和质量问题的正面与反面例子。如我会注意在网上搜集一些国内外使用新材料后缩短了工期与降低费用的工程;或因材料问题引起工程质量事故的工程,向学生讲明其产生事故的原因危害已经处理的办法。在相应课程时补充给学生,以期提醒学生材料的重要性,让他们在学习中和以后的工作中都提高对材料问题的注意。

四、重视实验课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我校安排学生在大二下学期学习,在此之前学生上的大都是高数英语等基础性的学科,而《土木工程材料》中有大量的实验课程需要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或观察老师的实验过程来完成,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都有比较高的要求。以前的课程中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而实验课中要求确实要提前预习实验过程,试验中要求自己动手,实验过后又要自己收集整理实验成果,这就要求学生和老师之间有更多的互动。实验前老师要督促学生做好预习了解实验的过程和原理。来到实验室后要仔细的向学生讲解实验的过程和仪器的操作,特别是一些容易损坏或是可能伤人毁物的仪器更是要仔细跟学生讲解操作方法并督促他们提高安全意识,在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要来回巡视解答学生的疑问,并注意指出一些错误的操作,以避免损坏仪器和实验失败。试验完成后要组织学生记录并分析实验结果,并指导学生对一些不合理的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有条件的情况下组织学生重做实验。并培养学生客观公正对待实验结果的习惯,严禁学生为追求正确的结果或其他原因对实验结果弄虚作假,为学生将来有严谨的工作作风打下基础。我院对学生的材料实验课也相当重视,为学生采购了水泥净浆搅拌机、水泥胶砂振实台、标准恒温恒湿养护箱、抗折仪、压力机等实验器材,并组织这方面的专家为学生编写了实验指导书,在学生的积极配合下顺利的完成了砂石视密度、水泥、混凝土砂浆等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总结

《土木工程材料》作为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于学生以后学习其他专业课和从事相关专业的学习都是相当重要意是。如何在相对较少的课时中向学生教授教材上大量的知识点并完成大纲要求的实验是每个教授土木材料课程的老师必须要面对的课题。本人针对自己教学过程和与其他老师交流后总结了以上四点经验。希望通过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土木工程材料》这门学科可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充实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柳俊哲主编. 《土木工程材料》. 科学出版社,2009第二版

[2]佘跃心, 袁启旺.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研究.《高等建筑教育》,2008

[3]柯昌君,刘秀伟.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案例教学法探索.《贵阳学院院报》(自然科学版),2006

[4]吴芳,杨长辉.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高等建筑教育》,2006.

篇(3)

【关键词】独立学院 土木工程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6-0063-0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社会对土木工程人才要求不断提高。传统土木工程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培养的人才很难适应社会现实需求,跟不上现代土木工程发展速度,本科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差,在部分岗位上甚至不如大专生适应能力强,备受用人单位诟病。追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工程实际脱节,学生个人品牌不突出,竞争力弱,办学无特色,所培养人才不能满足工程需求。为适应市场需求,近年来对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而近几年新兴的独立学院已经成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力量,而独立学院与一般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目标、师资、实验设备等均不相同,套用一般院校的学生培养模式并不合适。本文以独立学院为依托,探求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

一 独立学院土木工程系的教育现状

我国独立学院兴起时间不长,对市场把握不够充分,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不够统一,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人才培养定位模糊,培养目标不明确,办学缺乏特色

这是独立学院人才培养中最突出的问题。多数独立学院照搬母校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重理论、轻实践,忽略了本校学生的特点,导致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出现“不上不下”的尴尬局面。

2.课程体系设置与市场需求不符

课程体系的设置应根据本校学生特点制定,并能顺应市场需求。独立学院土木工程系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施工、管理等一线工作,这些工作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要求较高,而当前的课程设置过于注重理论知识体系培养,实践性课程略显不足。

3.独立学院中师资力量匮乏

独立学院中的教师多数为无工程实践经验的年轻教师,严重缺少“双师型”教师,而土木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这就制约了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

二 提高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独立学院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力量,培养模式要紧紧围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个主题来进行。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立足地方经济建设,以为地方培养人才为己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必须从理论教学体系、实践环节、师资等各方面入手,全力改革。

1.确立明确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发挥地方特色,实现校企合作

独立学院大多数是地方性院校,地方性是学校的第一特征,独立学院应把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作为教学理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完善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本着“融入地方,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确定适合地方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土木工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必须充分发挥地方资源,通过校企合作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具体措施为:(1)主动争取地方土木行业、企业的支持,建立校企合作的实习基地,定期分批送学生到实习基地学习,如学生入学之初进行认识实习,学习完成某科重要专业课后进行实践实习,即将毕业时进行毕业实习等形式。(2)主动邀请地方土木行业中专业工程师走进课堂,进入学生实习基地,用他们的工程实践知识、技能去指导学生实习,与学院一起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完善理论教学体系,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创新意识

独立学院土木工程系理论教学体系可采用“基础课+专业课”的模式,其中基础课包含了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其中公共基础课是院级平台,一般由学院统一制定,而专业基础课是土木工程系级平台;专业课主要包含专业方向课程,可按市场需求灵活设置。

在土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教学中应融入创新意识,具体措施为:(1)增设土木法制类课程,提高土木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法制素养;(2)推进土木系精品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然后以市场为导向,及时更新教学理念;(3)通过工程图纸识别、工程案例分析等教学手段,把土木专业课堂教学与实际工程紧密联系起来。

3.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实践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方法,相对课堂讲授来说更直观,是对理论教学的综合体现,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途径,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土木工程系中与专业有关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专业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四大环节。

第一,加强实验室建设,拓展实验课教学覆盖面。实验室教学是课堂教学中最接近实践的课程,也可以把实验室看作校内实习基地,是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后与实践相联系的第一步,所以必须加强实验室建设,加大资金投入。首先必须把土木行业中最基本的设备纳入实验室,其次不断购进先进实验设备,把新设备新仪器的应用内容加入到实验教学中。

第二,做好实习教学环节追踪监控,保证实习效果。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实习分为认识实习、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认识实习和课程实习一般较为集中,实习时间较短,可每20人安排一位指导教师,对现场所见进行讲解、分析,实习完成后以实习报告形式结题;而毕业实习要求学生深入工程第一线,参与工程实际,由于学生人数多,且较为分散,学校管理工作备受挑战。这就要求学校针对学生实习内容,安排校内指导教师,实习企业安排校外指导教师,双管齐下,校内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过程定时电话追踪,校外指导教师要求其每天完成实习日志,并完成实结,通过这些措施保证实习效果。

第三,注重课程设计选题,通过争优答辩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课程设计是对某门专业课的一个理论总结和实践联系,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设计从选题上必须联系实际工程,与当下工程技术接轨,明确课程设计的任务和目标,制定详细的课程设计指导书,保证课程设计顺利、优质完成。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在课程设计完成后进行争优答辩。

第四,采用“边实习,边设计”的新型毕业设计实习模式。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最后一门必修课程,也是对大学四年学习的一个重要总结。以建工系为例,毕业设计主要包含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施工组织、概预算等几部分,每一部分都与实践紧密相连,可采用“边设计边实习”的毕业设计实习模式,把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相结合。在进行毕业实习之前下发毕业设计任务书,由指导教师为学生详细解答任务书,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习,这样就增加了实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毕业设计的顺利完成。

4.加强师资培养,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教师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培养目标。学生培养目标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是不仅具有学术和教学水平,还必须具有较强的土木工程实践能力的“双师型”人才,加强师资培养,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迫在眉睫。(1)依靠校企合作,从企业中引进或聘用有丰富实践经验,兼有较高学术水平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来充实教师队伍或做兼职教师;(2)设立“双师型”教师专项资金,鼓励本院教师学习进修,到工程实践中去,提高专业能力,也可以结合土木系实践教学环节和校企合作,加强教师现场实践技术训练,最终能把专业知识、教学知识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人才培养必须立足地方,顺应市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大力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毕业生才能受到用人单位认可,学院才能办出特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探索与国家创新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案指导全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篇(4)

1.实践教学学时不足目前各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大多在30至48学时左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仅仅了解土木工程的基本概念,很难形成完整的体系概念,更不用说进一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2.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弱土木工程涉及众多的结构施工图以及结构建设的概念,学生熟练阅读施工图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训练过程,但是学生在大学四年里很难做到快速熟练地阅读工程结构有关的施工图,对工程结构的建设和建造等方面的概念更是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其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学生很难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做到将施工图想象成实际的结构,结构空间三维关系概念非常薄弱,严重妨碍了土木工程基本理论的学习进度。3.理论和工程实际脱节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是专业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课程,其中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检测和试验等诸多方面与工程实际直接相关,但一直以来,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授课形式大多只是依据教材讲授,很容易出现“照本宣科”的现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似懂非懂,甚至可能发生对一些基本概念理解错误的现象。例如很多结构的加工工艺以及施工方法,在课堂上仅凭讲述是很难做到让学生理解清晰的。4.工程实践不能同步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开展,需要配套进行详细的课程设计、试验分析和生产实习等环节,但由于课时的限制,很多课程设计只能简单地进行一些局部的结构设计。例如“钢结构”课程的课程设计只简单地进行门式钢架的设计或简支钢屋架的设计,学生通过这样简单的工程实践,很难做到在毕业时能满足社会市场对土木工程的需求。5.实践资源和资金有限由于专业的特点,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实践环节,诸如施工实践、结构检测与试验等,通常需要投入相较于其他专业更多的资金和资源,这与规模日益扩大的本科教学以及教学资源相对有限的社会现状形成突出的矛盾。因此,基于现今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现状,改革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以适应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满足社会建设需要十分必要,非常迫切。

二、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

笔者结合一直以来的教学经验,尝试在以下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1.实践教学拓展的研究与探索以往的实践教学,通过具体的实验、实习、设计以及工程实践等环节实现,而这些环节的最终目的都在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水平和技能应用水平。基于教学时间、资金、场地和设备等限制,笔者将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拓展,实现虚拟实践教学和实际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将工程实验、生产、施工和设计等环节制作成逼真的3D视频并建立资源库,弥补实际实践教学实践过少的缺陷,最大程度训练学生建立完整的工程结构概念。具体的工作包括工程试验仿真、工程生产仿真和工程施工仿真等。其中,工程试验仿真:将土木工程专业工程中大量的材性试验和构件试验,制作成三维动画,让学生能直观地认识工程材料性质以及构件力学特性。工程生产方法仿真:将土木工程中相关的构件或材料的生产过程、生产工艺等,结合视频录像,制作成系列专题动画,补充学生在企业单位或工地的生产实习的学习,以达到在有限学时内进行丰富的生产实践教学与学习。工程施工仿真:将土木工程项目建设施工的过程以三维动画形式呈现给学生,将“工地”搬进教室,使学生通过丰富的视频学习,认识具体的工程管理及工程施工的概念和重点。2.课程设计的研究与探索探索“以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填补教学课时的不足,以“课堂与工程相结合”的方式改变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将课程设计与实践教学充分结合,探讨相关问题和措施。3.毕业设计的研究和探索毕业设计要求学生能够系统地对土木工程结构进行分析和设计,要求学生参与从工程方案规划、工程设计到绘制施工图的全过程。通过比较完整的工程结构设计训练,让学生基本具备进行工程设计的能力,有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逐渐开展“小组设计模式”,通过小组协作设计,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协调能力,以适应社会工程建设的需求。4.工程训练的研究和探讨活跃工程训练模式,充分利用校内实习基地和校外产学合作实习基地,建立完善的工程训练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开展工程结构模型探讨训练,通过诸如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竞赛等模式,促进学生参与工程训练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5.实验教学的研究和探讨加强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增加实验教学的课时比例。根据人才培养要求,减少设置认知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设计型、综合型、创新型的专业实验课,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创新实验,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参与结构架构模型实验,通过亲手制作结构模型,加深对工程结构的认识,以达到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鼓励学生参与诸如结构设计大赛等与土木工程专业相关的竞赛活动,促进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

三、结语

篇(5)

与过去相比,现代土木工程专业发展的最明显特征之一就是科学技术的改善,计算机软件应用的创建为土木工程的发展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所以,土木工程显示了在发展中应有的现代感、多元感及科技感的特点。土木工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强专业化的培训,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不仅要有强大的施工管理能力,同时还得跟上时代的需求,及时吸收当前建筑领域的先沿信息。现代土木工程的发展需要多元化的专业人才,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的基础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尤其对于高新技术的使用。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是直接面向土建行业,面向社会,这必须要求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不然他们不合格的成果会给人们带来无法预测的安全隐患。

2、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2.1   传统教学的培养模式

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很难符合人才培养的的要求。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应试教育”、“手把手”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的教学内容很大程度是受限于学科教材,无法打破学科教材内容的束缚;创新教学方式的缺乏,不能激发起学生对学科的求知欲;教师课堂上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教学、轻动手能力的教育思想,也已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2   专业师资的整体素质

专业化的师资力量是教学质量开展的条件和保证。青年教师比例太大,缺乏高水平教学团队领导者,团队教学合作机制还没有真正地建立起来,整体教学方式、水平、质量不高。同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扎实理论知识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师严重不足,而且缺少具有工程师、教师的“双重角色”型的双师型专业教师,严重制约提高现代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水平。

2.3   课程结构的亟待优化

公共基础课的比例过多,专业必修课比例过少。从培养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角度,基础课学的太过深入,但技术基础课的理论知识没有得到充分掌握。在课程设置和开发上,应当坚持土木工程专业课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缺少综合化课程。此外,缺乏实验能力的培养,抑制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

3.对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建议

面对建筑行业更为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高校对建筑人才的培养应满足对21世纪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为了满足市场对建筑人才的需求,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不仅要掌握多种技术,而且还必须有较强的施工项目管理能力,具备“懂设计、精施工、会管理”符合现代土木工程的专业人才。

3.1 强化专业课程的体系

调整课程的构架。土木工程专业理论课程可分为大块体和小块体。大块体包括公共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小块体包括专业方向课程,根据市场需求的方向调整,从而调整人才市场活跃式转变的需求,同时也便于学生多角度选择发展方向。根据此体系构架中,土木工程专业人才除了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外,也储备了与土木工程专业相邻方向的知识。

优化课程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前沿性也应该慢慢增加。同时,建立课程评审委员会,针对专业课程内容的质量及授课的课件等等进行评审把关。

3.2  完善实践的能力

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包括施工管理实践、工程设计实践和实验室实践。这三部分都必须在工程实践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与培训。

3.2.1  施工管理实践

与施工单位共同配合,让学生分析组件、了解组件,将原有固定的实习时间分段实习,同时,将勘测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类实习分散在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施工阶段,且让学生参与施工过程中的小项目实践,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2.2  工程设计实践

与设计单位共同配合,从一个简单的建设项目来接触设计,以工程设计为练习,练习工程制图,在学习的不同阶段完成不同任务,在完成设计中学习课程知识,将设计与基本理论知识想结合,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

3.2.3   实验室实践

提倡学生在实验中采用“自主+传授”的模式,预先公布实验项目,让学生通过网络查询实验视频和预习实验内容,再制定详细的实验方案,然后由指导教师传授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验实践,这样既能让学生系统的理解实践的有用性,又能有效的激发、巩固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对知识的活学活用。

3.3   建设经验丰富的师资力量

培养适应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关键是要建立一个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能力的专业教学团队。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且 “双重角色”型教师是当前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保证。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巩固师资队伍的力量:第一,加强教师对外交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教学研讨会等学术会议,了解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科研动态、教学改革信息,学习先进的科研、教学方法,提高科研、教学水平,及时地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教学方法融入到教学中,增强科研能力和教学质量。第二,将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师平均分配到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科研单位等部门去锻炼,确保最短的时间内教师队伍在不同单位得到充分的培训,积累实际的工作经历,再结合理论知识,教导学生才能更加具有科学性。第三,通过引导企业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参与教学,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具有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再经过学校的短期理论培训,形成一套较强操作性兼理论的教学系统,提高土木工程人才的实践与理论结合的运用能力。

3.4 构建创新活动的培养平台

篇(6)

一、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一)课堂设计

以往的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都是以老师讲解为主,虽然多媒体教学已取代了传统的板书教学,但单纯的幻灯片放映模式,纯理论的讲解,让学生上课极易产生疲劳感,不能很好地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针对上述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课程进行设计:

1.实践教学

在理论教学中加入实践课时,将部分认识实习调剂到概论的教学计划中,这样老师可以利用课堂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工程实例的内容,使学生直观感受土木工程的伟大,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2.互动式教学

每一堂课都可以创设一些问题,在老师的引领下,由学生来回答,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3.合作教学

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的章节,比如,土木工程防灾与减灾,可以让学生主讲,老师补充的方式进行授课,这样通过大量查阅资料,不仅加强了学生的自学意识,也能更好掌握本章知识点,也给学生提供了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

4.视频教学

在课堂中可以放一些视频,比如世界最高建筑迪拜塔修建视频,通过视频,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建筑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而且可以感受土木工程的伟大,帮助培养期专业意识。

(二)改革考核办法

传统的土木工程概论考试都是以闭卷方式进行,而且大多是对基本概念的考查,这样容易出现学生考前死记硬背的现象,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结合本校土木工程概论课堂教学,我认为,土木工程概论的考试可以分期中、期末两次进行,期中重点考查学生对概念的掌握情况,期中考试可以采取课堂竞答、当堂计分的方式,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这样新颖的考试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期末考试可以采取论文或报告的方式进行,题目可以灵活多样,在课程结束时提交。

二、加强校企合作,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

土木工程概论这门课程因其包含的内容比较宽泛,所以对授课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相对较高,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来共同承担土木工程概论教学,发挥团队的力量与优势。这个教学团队成员可以由学校专业教师及企业资深人士共同组成,学校专业教师可以主讲各自专业方向的内容,企业资深人士实战经验较足,可以安排做一些专业方面的讲座,以此加深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认识。

三、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土木工程概论是大一新生入学后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这之前,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认识并不多,往往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迷茫,所以在概论这门课程中可以适当地增加对学生职业规划设计的指导,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尽早规划自己的大学学习及生活。

四、结束语

篇(7)

关键词:土木工程制图;课程体系;实践教学

山西工商学院作为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重视实践教学、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增强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土木工程制图》作为土木工程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制图标准及规范,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及阅读和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1]。随着建筑行业对毕业生识图制图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土木工程制图》的课程设置应满足当今社会与行业的需求。

1土木工程制图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课程教学顺序连贯性存在脱节

目前大部分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中的《土木工程制图》课程在大一开设,而学生在大一时还没有接触很多的专业课,因此学习制图课程时对实际的工程图理解深度有限,不能完全看懂图示内容,而到了后续很多课程中均用到其知识时又由于制图课程学习不到位而看不懂图,这就造成了学生知识链条的脱节。

1.2专业实践环节与工程制图标准要求存在脱节

后续开设的常用绘图软件课程(如《土木工程CAD》)中,讲授过程主要强调软件的基本命令、操作工具的使用及命令应用技巧,忽视了应按照《土木工程制图》的高标准绘图。以至于在相应的实训练习中、后续课程设计(如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乃至毕业设计中,绘图成果样式五花八门,如:标注不标准,字体线宽不符合要求,线型错误等等。表明学生忽视了应按照《土木工程制图》的高标准绘图。

1.3毕业生实际制图能力与企业要求存在脱节

根据社会调查结果和毕业生反馈意见,发现当今建筑行业要求毕业生能够熟练应用常用绘图软件(如AUTOCAD、天正建筑、探索者等)准确表达符合规范要求的工程图样;并具备一定的徒手绘图能力。能较快地读懂一套图纸,掌握查阅工程相关技术规范、标准的方法;掌握各种标准图集的识读,能够直接指导施工[2]。而学生在校期间接触的图纸较为简单有限,且缺乏系统性训练,所以在这两方面的实践能力均比较薄弱。

2统筹规划构建新的土木工程制图课程体系

原有课程体系不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和能力的培养,为实现应用型高校能力培养目标,将新课程体系分为画法几何、制图基础、土木工程制图、计算机绘图、实践教学五个模块。

2.1画法几何与制图基础模块

将画法几何与制图基础模块(48课时)安排在第一学期。主要讲授投影的基本规律,如何在二维的平面上正确、清晰地反映三维形体。通过学习培养和发展学生对三维形体和其相关位置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形体表达能力。投影规律的讲解一定要透彻,使学生完全理解视图的生成过程,学会图解几何问题。形体投影图的识读和绘制作为教学重难点,重点讲解、反复练习。为增强与后续专业知识的联系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让学生绘制一些简单建筑构件(如阳台、楼梯、雨棚)的三视图和剖面图。

2.2土木工程制图模块

将土木工程制图模块(32课时)安排在第二学期。主要讲授国家制图标准(包括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和施工图纸的具体读图和绘图方法。采取讲授并配以手工绘图大作业的授课形式。手工绘图作业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制图标准绘制,掌握正确的绘图方法,熟悉绘图仪器和工具的使用,达到加深理解工程图样的表达方法,了解制图标准与规范的要求,掌握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能力[3]。教学时不仅要密切联系画法几何中的投影方法,还要结合房屋建筑学、建筑结构等课程的内容,才能使学生彻底读懂理解图纸。

2.3计算机绘图模块

将计算机绘图模块(48课时)安排在第三学期。主要讲授如何利用AutoCAD、天正建筑、探索者软件绘制施工图的方法与技巧。采取多媒体演示教学配以学生实训练习的授课形式。为满足行业要求,使构建的课程体系与现代工程技术紧密接轨,在学生具备AutoCAD的操作之后,以天正建筑和探索者软件为例,讲解如何利用二次开发的CAD绘图软件绘制施工图纸。教学过程要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训教学,使学生按照画法几何中的投影原理理解CAD图像,按照土木工程制图的制图标准和房屋建筑学的知识绘制合理合格的图样,确保学生通过实训课的练习掌握软件的操作和绘图步骤。

2.4实践教学模块

实践教学模块作为一个新教学环节,分为读图和绘图实践两部分。此环节在部分主要专业课程完成后、生产实习之前开展,此时学生已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读图绘图能力,而实际的工程图通常比较复杂,绝大多数的学生仍缺乏实践能力,这就需要增加接触实际图纸的机会。此环节分三阶段:第一阶段(6课时):将成套的施工图纸分法给各小组学生阅读,教师现场答疑,要求学生读图时完整阅读,注意细节分析,全面掌握图示内容。第二阶段(4课时):学生深入施工现场,在现场查看实际使用中的施工图,了解施工图如何指导施工。第三阶段(一周):要求学生用天正建筑、AUTOCAD软件抄绘一套完整的施工图纸,使学生全面掌握建筑构造、结构,尤其是细部节点,加深对图纸的理解,同时进一步训练学生绘图能力,为相关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打下扎实基础。

3结论

新课程体系的这五大模块涵盖了有关土木工程制图的所有知识和能力要求,紧密联系又相互渗透,并与其他课程紧密衔接、交叉融合,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制图能力以满足当今社会与行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程博.对“土木工程制图”课程教学的思考[J].黄石理工学院学院学报,2011,27(2).

[2]王书文.土木工程制图教学改革探讨[J].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学报,2001,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