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06 21:49:2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公司战略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 保险公司的合规风险管理研究 浅议保险公司的合规管理 保险公司的合规风险及其管理 浅议保险公司资金运用合规管理的挑战与实践 浅谈构建保险公司基层分支机构合规管理组织架构的必要性 保险公司管理新规出台在即 论合规经营是保险公司永恒发展的主题 关于对大连地区保险公司合规经营的几点思考 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研究 保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研究 保险公司操作风险管理研究 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的优化研究 当前保险公司财务战略管理对策研究 基于保险公司风险管理与控制的研究 保险公司财务集中管理问题研究 保险公司成本管理的瓶颈及对策研究 河南:保险公司经办新农合业务 保险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略论 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浅析 保险公司顾客资产管理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07-09-20.
[3] 刘新军.保险公司合规管理体系建设研究――以ZH公司为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第19页.
[4] 张大治.保险公司合规管理实施研究[J].管理视野,2008.1.第102页.
[5] 陈音子.合规风险管理原则的几点思考[J].上海保险,2007(07).
[6] 梁嫦娥.保险公司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7] 黄振宇.浅议保险公司的合规管理[J].保险研究,2008.
[8] 李祝用,鲍为民.保险公司合规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保险研究,2006(05).
[9] 李伟.保险公司合规管理工作理论与实践[M].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0.
[10] 王,董昭江.论保险公司的合规管理及其实现机制[J].金融研究,2007(3).
[11] 魏振玲.刍议保险公司合规管理体系[J].金融时报,2011(012).
关键词:企业;成长性;财务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997(2012)16-0062-0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如何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在生存中求得发展,是我国企业面临的严峻现实。企业能否保持持续、稳定的效益增长以及实现权益资本的保值增值,是检验企业生存和发展能力的最基本也是最客观的标准。目前,随着世界经济低迷,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成长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大。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我国企业的成长性,采用一种合适的成长性评价方法又成为这些研究中一个重点。在传统的企业成长性评价中,人们对企业发展状况的关注仅仅停留在其发展的现状上,忽略了对可观财务指标的关联分析,因此,加强采用更加科学的方法,以财务指标去评价企业的发展态势、潜能及其成长性成为企业财务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1]。
1 企业成长研究现状
1.1 企业成长的概念
面对生存环境的不断变化,有些企业被动地做出反应,有些企业主动迎合,有些企业则毫无反应。在“优胜劣汰”的时代,也会出现3种不同的结果:衰落、维持和成长。很显然,企业衰落和维持两种形态是一种非成长的状态,而企业成长的形态一般通过以下特征表现出来。
1.1.1 持续性 企业成长应以企业的持续经营为前提,在这一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
1.1.2 动态性 企业成长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是在企业生产要素不断投入及其成果不断产出的资金运动中表现出来的。
1.1.3 波动性 企业的成长过程会受各种相关因素影响而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波动性,并非严格的线性增长。
1.1.4 效益性 企业成长是以经济效益的提高与否为标志,具体通过投入因素和产出因素的优化对比加以反映。
1.1.5 扩张性 企业成长是以企业价值的增长为目标,具体表现在企业权益资本的保值增值及其股本扩张。
基于以上企业成长的特征,我们将企业成长定义为:企业的成长性是指企业在持续经营中,通过其生产要素与生产成果变动速度间的优化而获得的企业持续增长过程和价值增长的能力,其表现为公司产业与行业具有发展性,产品前景广阔,公司规模逐年扩张、经营效益不断增长。
1.2 企业成长理论概述
企业成长理论起源于大规模生产的研究。英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管理学教授佩罗兹(Edith T Penrose)女士1959年发表的《企业成长理论》一文奠定了这一理论的基础。她修正了传统经济学研究企业成长的视角和方法,在企业成长经济学中融入了经营学理论。其后,企业成长理论一直受到经济学界、管理学界的重视。安索夫(Ansoff)1965年在《企业战略》一书的成长战略论,提出该战略的产品规划、战略选择、优势运用和协同效应的属性;德鲁克提出经营成长论,强调企业内部的成长准备;钱德勒提出了管理成长论。
国内比较早地视“企业是有生命的”观点的专家是蒋一苇先生。他在1980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了论文《企业本位论》,提出企业是一个有生命的“细胞”。1996年,杨杜在其博士论文《企业成长论》中把经营资源作为研究的关键概念,从经营资源数量、性质、结构和支配主体特征4个方面来考察企业成长,指出企业成长包括数量的成长和质量的成长,即企业成长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数量扩张,还必须包括质的变化。2001年,张玉利教授提出“小企业不是规模小的小企业”观点,对指导我国小企业成长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都有极强的指导意义。2005年,李维安教授将企业治理这一维度加入到企业成长理论中,这一理论与张玉利的研究相互辉映[2]。
2 企业成长评价
在西方经济学界,关于企业运行状况评价方法的研究已经有所开展。西欧国家为了对企业直接管理的国有制企业进行干预,政府有关部门定期对企业进行评价。评价的方法是分别采用若干指标,把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几个方面分为几个等级进行评价。在日本,对企业评价是从企业财务管理的角度入手来进行的。其方法大多是从经营角度收入,通过财务诊断来进行的,因此,这种方法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
我国的企业评价工作起步较晚,1993年1月开始实行的《企业财务通则》规定采用8个指标来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可以视为我国最早的企业财务性评价体系。1995年财政部公布了企业经济效益评价体系,指标增加到10个,这个体系从投资者、债权人以及企业对社会的共享3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两年后,国家经贸委、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新的工业经济效益考核体系。
目前,我国政府采用的企业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4套:财务评价体系,包括8项指标;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包括10项指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12项指标;资本保值增值考评指标,包括若干个主导指标和若干个辅助指标。学术界对我国企业成长性评价方法和指标的研究也成果丰硕[3]。
3 企业成长性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传统企业一般采用8个财务指标对企业成长性评价,但这些指标一方面具有自身的局限性,另一面也不能全面反映我国企业的成长状况。因此,本文结合我国企业财务活动实际情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可观要求,构建包括11项财务指标的企业成长性评价体系[4]。
3.1 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率×100%。这个指标的作用在于衡量企业用流动资产抵偿流动负债的能力,即每100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支付的保障。
论文关键词:环境成本,核算,障碍,对策
一、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重要意义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步入了快速发展轨道,但是,资源环境也日益受到破坏。强化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对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 是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环境为企业提供了生产的资源,同时环境质量的优劣又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离开了生态环境系统的支持,社会经济活动将无法进行。社会经济在发展中创造大量财富,同时又使生态环境系统发生结构和质量变化。可持续发展是在经济增长、生态环境和资源储备三者间寻求发展的均衡,它以“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为原则⑴。进行环境成本核算,以环境成本为尺度对生态环境系统进行补偿是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2 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需要
合理准确地核算环境成本是对其进行有效控制的基础。确认环境成本核算范围,对其进行计量,形成成本报告,从而进行严格控制是环环相扣的过程。企业主动追求生态效益,获取绿色比较优势,是企业顺应绿色潮流,扩大出口,参与国际竞争,获得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环境成本核算不能单纯以降低环境成本来获取“成本比较优势”成本管理论文,亦不能仅仅为了获取“绿色比较优势”而制定过高的环境标准,应当权衡分析二者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最终实现的是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3 是弥补传统成本理论缺陷、完善环境成本理论的需要
传统的成本理论只反映生产中的直接消耗,反映能够以货币计量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而环境的消耗破坏没有计入成本。这不仅导致了利润的虚增和税收的虚夸,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导向企业注重短期利益、用牺牲环境和透支未来以换取经济的增长⑵。环境成本理论认为,环境资源是稀缺的,理应赋予一定价值并进行损耗补偿。将环境成本理论补充到传统成本理论中,使商品的市场价值较为准确地反映由于经济活动所造成的资源环境的代价,有偿开发使用环境资源将会使资金的流向集中到环境成本较低的方向。
二、企业实施环境成本核算的障碍分析
我国实施环境成本核算己经具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实施环境成本核算不仅是必要的,而且非常迫切,但我国的坏境成本会计实践还非常少,当前我国还存在诸多障碍,制约了环境成本会计在我国的发展与实践。
1 观念障碍
(1)地方政府官员错误的政绩观与发展观
“唯GDP论英雄”是不少地方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绿色GDP没有获得地方政府普遍支持,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05%。绿色GDP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需要有微观的企业环境会计核算作为基础⑶。不少地方政府官员认为,经济发展不上去,饿着肚子谈环保就是一句空话,先污染后治理,已经被西方国家反复论证了许多年,要发展工业都逃不过这一劫。这种观点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2)企业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忽视环境生态效益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经济组织,在收入既定的前提下,成本越低,利润就越大。而如果企业考虑环境成本的话,总成本就会提高,利润就会降低,企业的经营者当然不愿意考虑环境成本了。企业经营者为了保证经营业绩实现,企业的经营者可能也会忽视环境问题。
对实施环境会计核算也缺乏动力。
2 制度障碍
(1)环境资源市场尚未建立
环境资源要充分发挥其价值,就要通过环境资源市场配置于最能发挥其作用的行业。环境资源市场的建立,将为企业获取环境资源提供了最佳场所和途径,同时也为以成本和价值为确认和计量对象的环境会计的推行奠定了基础。但是,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环境资源市场,这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构想是格格不入的成本管理论文,这不仅有碍于全社会环境资源的合理配置,而且也不利于环境成本核算的有效实施。
(2)环境(成本)会计法律制度还不健全
我国开展环境成本核算的研究起步比较晚,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才引进环境会计理论。90年代,我国逐渐开展了对“绿色GDP”的研究,进而延伸至环境(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财务通则、行业会计制度、财务制度以及中国证监会的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执行的信息披露规则和准则,总体看来,这些法规对环境成本问题基本上没有涉及。
3 技术障碍
(1)环境成本的确认障碍
会计核算系统的首要问题是会计确认问题。环境成本基本确认标准可以参考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对基本确认标准的描述,如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等。但是由于环境会计要素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很难借鉴。我国目前还没有制定《环境会计准则》,资源、环境、生态方面的法律法规也不很很完善,全国范围内只有废水、废气排放物等几项国家标准,虽然有关部委己下达通知要求尽快制定有关环境资源的规章制度,推进“三绿工程”,但这与环境成本核算的要求仍有很大的差距,因此环境成本要素的确认具体标准就是缺失的。
(2)环境成本的计量障碍
会计计量是根据被计量对象的计量属性,选择运用一定的计量基础和计量方法对符合会计要素的事项进行货币量化的过程,其目的是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计量属性和计量单位的选择取决于外部经济环境、人们对会计计量作用的认识程度、经济管理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以及计量技术手段的发展等条件⑷。在环境会计中,由于环境成本和环境收益不能通过市场进行交易,因此也就没有市场交易价格,所以,单纯以交易价格为前提就不能作为环境会计计量属性。目前环境成本计量的方法有历史成本法、防护费用法、恢复费用法、法院裁定法、比例法等等。由于环境成本计价方法多种多样,计量对象的多变性也使得在计量方法的选择上有时会带有较强的主观性。
(3)环境成本报告的障碍
环境成本披露的模式和内容的不确定形成了环境成本报告的障碍。环境成本报告的模式有两种主要观点:一种是环境成本信息与现行会计报表合并披露,另一种则是编制环境成本报表或者环境成本报告书的方式单独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对于这两种披露模式的选择和设计,目前会计界还存在许多争议,尚未达成共识。就内容而言,不论哪种形式,应包含哪些项目,哪些是必须披露项目,哪些是选择披露项目,也未形成统一的标准。
三、加强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建议
1 对政府官员加强科学的政绩观和发展观教育
科学的政绩观就是既要看政绩给眼前带来的变化,又要看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影响,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和后人的评判,其实质是用可持续发展的标准评价政绩,对社会和历史负责。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成本管理论文,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
2 对企业的管理者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观教育
社会责任观是以社会为着眼点,企业的目标除了追求经济利益外,还应尽可能地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企业不能因为片面强调社会责任而忽视经济责任,企业也不能因为片面强调经济责任而忽视、逃避社会责任。2000年全球18个跨国公司制定了“社会约束”的生产守则(即社会责任标准),其中保护环境就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中国企业要进入世界经济市场并和国外企业经营接轨,就必须在理性共识的基础上认同该标准所体现的核心理念,并积极参与其中,从而,应对全球范围内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所带来的挑战。
3 充分发挥资源市场的调节作用
政府应抓紧建立健全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环境资源市场,彻底改变传统的环境资源使用模式,优化环境资源配置。健全的环境资源市场,可以促使环境资源配置于社会最急需又适合的行业和部门,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资源的价值,促使环境资源自身价值的完全实现和社会价值的增值,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 加强和完善环境会计立法
环境成本核算是环境会计的主要内容之一。要实施环境会计核算,必须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使环境会计有法可依,使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统一的标准。借鉴丹麦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我们应该采取的做法是:第一,将环境会计核算和监督列入《会计法》,以法律形式确定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第二,制定环境会计准则,将涉及环境的内容列入会计要素,扩充报表体系。第三,设立环境会计制度,即依据会计准则所规定的有关环境原则设计会计制度,使环境会计具有实际可操作性。
5 明确环境成本的确认标准,合理计量环境成本
环境成本是依照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而采取或被要求采取的措施的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包括污染补偿成本、环境损失成本、环境治理成本、环境保护维持成本、环境保护发展成本等。从环境经济学角度把环境成本分为外部环境成本(社会成本)和内部环境成本(私人成本)⑸。
环境成本的计量单位不能仅限于货币,必要时可用非货币比,如实物来计量;环境成本的计量基础既可以用传统的历史成本,还可以用机会成本、边际成本、替代成本、公允价值等;其计量方法要考虑环境资源具有效用性、稀缺性、替代性、非交易性等特点。环境成本由于所涉及的内容复杂,其不确定性更为突出成本管理论文,因而要做到绝对精确是比较困难的。环境成本的数据虽然有一定的模糊性,但并不排除它对决策的有用性。随着计量技术的发展,随着它反映和控制的内容性质界定越来越清晰,它提供的信息将会越来越精确。
6 完善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模式
环境成本信息批露宜采用编制坏境会计报表或者环境成本报告书的方式单独披露环境成本信息,而不是环境成本信息与现行会计报表合并披露的方式。如果采用与现行会计报表合并方式披露环境信息,可能会出现有些企业利用环境信息调整企业利润,以达到避税或者上市等目的,而且环境信息和财务信息合并报送容易引起混乱,导致报表使用者对财务会计信息的错误理解。
四、结束语
我们对企业环境成本的研究,分析环境成本核算存在的各种主观、客观障碍,提出各方面的解决对策,就在于要引导、监督企业自觉地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培养企业环保意识,通过对环境成本形成过程中各因素的控制,合理利用资源、减少资源耗量、减少废弃物排放量,进而减少环境成本,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协调企业发展与环境效益之间的关系,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⑴张薇,环境成本定义辨析---兼论环境成本核算的困境及其出路,[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⑵刘建胜,廖珍珍:略论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J] .企业活力,2010(10)
⑶岳希宇,我国全面实施环境会计的障碍与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⑷,李建发:《现代环境会计问题、概念与实务》第一版[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⑸付晓利,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体系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013年给我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记忆,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
首先是“新”。作为教育装备行业的一个新人,开始人生的一件全新的工作,于是乎新的朋友也纷至沓来。粗粗算来,打过招呼、递过名片的各界人士不下几百人,交换思想与真诚的朋友也有数十计,心神相约的好友自然也在志同道合中产生。
其次是“变”。工作变化了,接触的人和事改变了,但最让我感觉应当变的是教育装备工作的思路与方向。也许是因为初生牛犊不怕虎,才敢大放厥词:教育装备工作正在发生重大转型,我们要实现教育装备工作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从以建设配置为主要工作内容向以管理应用为主要工作内容的转变、从以保障服务教育教学向引领促进教育教学的转变。
第三是“大”。既然要变则应有大变化,否则也许还未及出手就已经在一片反对声中消失了。大变化,就应当有大视野,要拥有全球化的视角,站在世界科技进步的最前沿,思索教育改革发展的大局,在这样的高度下考虑教育装备的发展,才可把握全局、运筹帷幄。因为,我们干的是一项融汇古今、贯通教育与社会、集聚各界英才的大事业,他人的非议也许有些还是来自我们自我的矮化。当然,2013年最时髦的词—大数据,为我们提供了做好大事业的大视野。
人生风华几十年,每一年都留下不同的痕迹,或喜事连连、或辛酸落泪、或平淡无奇。我的2013,永不磨灭的记忆!
南京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办公室 后有为主任
中国第一艘航母平台上的作战飞机试飞时,有一个一天红遍全国的镜头:“走你”的手势和场景。回顾2013年的中国教育装备工作,也可以来一个姿势:走你!教育装备。
对于我国教育装备行业的顶层构建来说,用“走你!教育装备”最为关注。2013年教育部成立了“教育装备领导小组”。“理顺体制、建立机制、推动发展”,这三个词可以确切地概括出2013年最高层的举措。它让全国教育装备工作者更坚定了信心,让全国教育装备工作有了更明确的目标,让全国的教育装备事业有了新的希望。
对于全国教育装备的同行来说,用“走你!教育装备”最为温馨。2013年大概是各地教育装备部门有史以来最受重视和最受欢迎的一年。在成都第65届装备展示会期间的“基础教育装备工作创新与教育现代化战略论坛”上,省厅、市局的教育行政领导亲上讲台谈装备,体现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眼里已经有装备事业了。以4月初在成都举办的“第三届城市教育装备合作与发展论坛”为标志,各城市教育装备部门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已经开始让装备的学术交流和工作交流融为一体,让一线的校长与装备工作者互动起来,教育装备的专业化已经起步。北京、成都和南京三城市的装备工作协同创新“京都协议”,谱写了不同城市装备工作交流合作与共同创新的新篇章。“交流学习、变革创新、共同发展”,大概可以作为2013年全国教育装备工作的主题词了。
对于南京教育装备事业来说,用“走你!教育装备”最为激励。南京教育装备以“务实、扎实、求实”为本。2013年在财政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深化革新了市区两级的装备工作机制,市级突出了“宏观管理、业务指导、专业服务”的职能,以“示范引领和创新实验”为目标,推动着全市装备的发展。区级突出了“规范管理、专业做事、勤优服务”的要求,以“推进均衡和促进发展”为本职,提升着装备对教育发展的贡献。2013年南京教育装备业绩继续刷新历史,全年采购装备量达4.5亿元。全年工作可以用“忙累、突破、变革”三个关键词来概括。
走你!教育装备,2014载着“中国梦”起航。
北京市外事学校 田雅莉校长
2013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这一年,我与全校师生一起走过。回顾一年的工作,有艰辛也有收获。在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方面,着力于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师生创建现代化的学习和教学环境,主要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资源在手中。为更好地利用我校的移动图书馆,为全体教师进行了移动图书馆的使用培训,图书、期刊、学术视频等丰富的数字资源为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便利,为教师的终身学习搭建了桥梁。学生和教师可以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浏览和阅读这些资源。
(2)互动新尝试。鼓励教师尝试新型互动教学模式,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数学教研组开展了iPad教学的专题教研活动,数学、花艺等科目已开始应用iPad教学,这些都是为今后进一步开展新型互动教学所进行的有益探索。
(3)课程在云端。转变教师观念,未来的课堂与课程在网上、在“云端”,实施学校资源库和网络课程开发项目,取得显著成绩,我校参赛作品《咖啡制作多媒体仿真》荣获第十七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中等职业教育组课件一等奖。
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新技术、新手段层出不穷,我们仍在不断探索和推广各类教育信息化应用项目,提升我校信息化应用的水平和层次,全力构建数字化教学支撑体系。
南京市人民中学 陈仲翔校长
在即将过去的2013年,我校在创建“智慧校园”方面做了一些有益尝试,可用三个关键词概括:
(1)高端(数学实验室)。2013年我校建成并投入使用了数学实验室,这是以图形计算器为核心,集PC、投影、传感器、课堂管理软件、教学云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端实验平台,它不仅能满足师生进行各类数形结合的探究,直达数学本质,还能为探究与数学有关的其他学科(物理、化学、生物)的探究实验活动提供支持,从而提升学生对于数学本质的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提升把数学应用于理化生等基础学科的能力,能更好地洞察数学原理,建立充满联系的数学认知结构。
(2)便捷(交互式多媒体教室)。2013年我校正式启动了恢复女校的建设项目,学校的校舍、功能教室以及教育技术装备建设的规划均以女性特点为基础,目前我们设计为普通教室配备交互式多媒体教室系统,集交互式电子白板、短焦投影机、多媒体电脑、数字展示仪、音响系统和无线网络设备于一体,不仅让师生远离粉尘环境,更能实现师生之间的全方位互动。
(3)上档次(无线学习终端)。无线网络技术是当今网络时代的主流技术,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无线学习终端也将成为教育技术装备发展的主流。我校在恢复女校的建设规划中还考虑引入无线学习终端设备,其实我校数学实验室使用的图形计算器就是一种无线学习终端,但它目前只适用于局域网环境下,而真正的无线学习终端还可以应用于互联网上,有助于推动微时代的微课程建设,冲破教室的局限,实现课堂的翻转。
学校以恢复女校为契机,将打造全新的“智慧校园”,让现代技术装备最大限度地为师生服务。
太原第五十七中学校 李明校长
我的2013年可以简单地用3个词来形容:“学习、充实、欣慰”。
“学习”是指在2013年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文件精神等,武装了头脑;带领全校教职员工到新绛中学参观学习“新课改”模式,开阔了视野,结合学校实际,确定了本校的“学—展—导—练(测)”的课改新模式,并在全校贯彻落实。
“充实”是指按照教育局的工作安排、学校的工作计划,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虽然很忙碌,但是很充实。
“欣慰”是指一年来学校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工作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学校操场也在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修整一新,为师生创造了良好的教学和工作环境。
2013年的教育装备有了很大的发展,设计与技术教育将迎来新契机。3D打印技术是一项高新技术,开始被引入到教育教学中,随着3D打印知识的普及,桌面级3D印刷技术能迅速地把学生设计出的产品打印成三维模型,他们可以握在自己手中评估和测试,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有利于为国家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有利于提升我国工业产品的研发创新水平,有利于加快创新型国家体系建设。
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第一幼儿园 朱继文园长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新科技装备的基础和核心,已经渗透到幼儿园的各项工作中。我园实施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积极开展数字技术环境下的教育科研活动。2013年我们注重通过数字化环境来实现和优化人机、师幼、幼幼之间的多维互动。
(1)通过虚拟对话系统,实现人机互动。我园设计并安装了先进的数字化虚拟人声对话、虚拟拍摄系统。教师经过采访、调查将幼儿感兴趣的、适合幼儿了解的阅读资料和图片储存在虚拟计算机中,孩子们可以自由操作,满足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求知欲望。虚拟对话让幼儿与屏幕中的作家、作者进行对话,在“一问一答”中了解绘本内容、作者信息等,使幼儿在人机互动游戏中对作品、作家、阅读小常识等相关知识有了初步了解,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虚拟拍摄可以帮助幼儿实现成为摄影师的愿望,帮助“客人”化妆,在电脑中选择各种风景图片,立刻把照片打印出来送到“客人”的手中,让孩子们感受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设备为大家带来的方便与快捷。
(2)利用互动反馈技术,优化师幼互动。5月,我园投入应用了互动反馈技术,在中、大班进行实践。互动反馈技术被孩子们称为“按按按”小玩具。教师通过提问,引发幼儿思考。幼儿在“按”的动作中将思维外化,教师可以通过这些信息清晰地了解幼儿所想,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下一个环节的教学策略。使用互动反馈技术能巧妙地解决“师少幼多”所造成的教学死角问题,优化了师幼间的互动。
(3)使用多点触控互动桌,完成幼幼互动。多点触控操作互动桌是一种更加先进的电子产品,它能够实现6名幼儿同时操作,进行多人协同学习,非常适合大班幼儿操作学习。合作式学习是当下儿童都比较缺少的一种学习品质,所以,我们将数字化的电子设备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培养幼儿协同学习的能力。多名幼儿同时操作,在同一时间和空间内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让幼儿间的互动更加自然、有效。
我们通过数字化环境的创设提升了教师的信息素养,为教师的研究提供了足够的空间,通过实现学习内容、学习环境的数字化,提高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相信小小的“科学家”将会在这里诞生!
广东广雅中学 谢晗馆长
岁月易逝,阅读永恒。回首即将远去的2013年,感叹工作艰辛的同时,看着图书馆内络绎不绝的读者和一沓沓还回来的图书,心中的满足感不禁油然而生。“推广阅读、实践阅读、坚守阅读”是我全年工作的主轴。
阅读是体现图书馆装备价值的主要方式。面对纷繁复杂的出版市场和良莠不齐的各类图书,为了保证馆内的图书质量,发挥图书馆的办馆效益,今年我馆采用“网络实时采购+批次采购+校友赠书”的立体渠道,有效优化了图书馆的藏书结构,大大激发了师生读者的阅读热情,极大提高了图书馆的办馆效益。2013年读者到馆率达100%,实现了校内“全民阅读”。
图书馆传递的是亘古不变的知识,但图书馆使用的技术却日新月异。我们唯有以不断满足读者的各项需求为服务宗旨,打造多元、适合学生需要的资源,才能让图书馆永远成为学生成长的“加油站”。我一如既往地谨记阅读就是学习,阅读推动发展的理念,期望更多的学生来图书馆求学、圆梦,更多的人因为阅读而强大。
广州市白云区教育发展中心 龙丽嫦老师
2013,是我当教研员以来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一年,实现了从论文到书稿的跨越。
我一直热爱写作,在没有跟《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结缘之前,我把关于学科钻研、课题研究等思考的文字都耕耘在“龙丽嫦教育网志”上面,持续了8年时间。后来我开始在杂志上,走上了严谨表述的写作路途。继2012在《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发表实践性论文2篇之后,我在2013年又发表了关于MOODLE网络课程研究的2篇学术性文章,同时,在国内其他杂志也发表了5篇论文。这种来源于学术发表的外界肯定,让我对中小学教师的论文写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因此,在这一年里,我先后就教育信息技术类科研写作问题在多地开展了面向市级骨干教师的专题讲座,传播科研论文写作的技术和方法。
在2013年的夏天,我从论文写作又进入了著书的专业写作领域。我联合2名团队成员将研究了8年的关于中小学教师信息能力培训的成果撰写成书稿,拟定书名为《用技术解决问题—教师信息素养88个情境实例》,现已进入到编排和校对环节,有望于2014年新学期开学时与广大读者见面。
浙江省天台中学 丁珊珊老师
时光荏苒,一晃而过,回首即将过去的2013年,虽谈不上轰轰烈烈,但也觉得充实而快乐。2013年,我校的各项工作很多,如特色高中验收评估、科普学校检查、市图书馆专业检查等,给我们增添了不少的工作量,大到馆舍布置、设备采购,小到数据库整理、各种账册的完善,甚至每本书的分类排架都有严格规定。我们在废寝忘食中度过。最后,我们在评估组领导的目光中得到了肯定;在德国访问团连声“good”中受到了表扬;在学校被评为“浙江省省一级特色高中”的奖牌中找到了快乐。
也许是命运的安排,我有幸与图书馆结缘,并深爱着这份平凡而崇高的工作。在阅读课、选修课上,我们竭诚为读者服务,细心指导阅读,耐心解答疑惑,尽力帮助查找资料,热情平等地对待每一位读者。当学生的一个个知识疑团被解开,一个个研究性课题圆满结题时,学生笑了,教师乐了,我们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收获了快乐。
图书馆工作,循环而不单调,忙碌而不枯燥。只要我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工作,岗位会因我们而增色,我们也会因岗位而出彩。
新联合众(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陈占波总裁
新联合众与教育装备行业共同经历了“时光穿梭,岁月如歌”的2013年,又将一起迎来2014年。在辞旧迎新的日子里,新联合众(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祝所有的新老朋友,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
新联合众是从事教育信息化产品及应用的研究、开发、制造、服务的企业。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在我国教育信息化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突破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目前加快校园设施、设备信息化建设步伐是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的有力举措,也是必然趋势。新联合众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数字化校园,为教育信息化建设中设备之间的无线互联奠定基础。未来三年,新联合众将不断创新和拓展无线解决方案,实现“无线互联、智慧教育”,让教育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新联合众也将一如既往、激情满怀,去打造符合师生需求的设备,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我们还将致力于做中国教育事业的传播者,将生动、便捷、科技化的教学模式推广给更多的学校和教师,为教育信息化提供更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和更强大可靠的技术保障。
新联合众将持之以恒,不断创新开拓教育整体解决方案,为用户创造超凡价值和卓越体验。愿中国教育装备事业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中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理论部 艾伦主任
2013年我的重点工作是进行中国教育装备理论发展史的研究。在大量检索资料的过程中,涉及教育的史、志、鉴、典类的书籍达300多部,杂志与报刊文献达700多篇,最终完成《中国教育装备发展史》理论发展篇《中国教育装备理论发展史》的撰写。这可谓是前无古人的研究。配合该研究,策划和协助开展了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口述历史的访谈工作,先后对业内4位知名领导、专家、学者进行了实地采访和记录,并整理成文,在《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杂志连续发表。
论文摘要:本文提出了在当今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思想道德状况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黄炎培先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思想“敬业乐群”、“劳工神圣”和“金的人格” 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对于培养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思想的启发意义,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思想培养的方法进行了探索。
在当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的学生越来越受欢迎,他们成了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既懂技术又能操作的高技能人才。但是,这就要求学生不仅必须具备足以保证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知识结构而且得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然而随着社会现代进程的不断提高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面对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强,面对全球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撞击,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思想道德状况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我们深入中国航空工业豫北机械厂、河南新飞专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调研,感到刚毕业的高职院校学生进厂后在思想上还存在以下问题:
1、就业态度没转变。中国航空工业豫北机械厂人力资源部车部长提到,好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分配到车间,不愿意当生产线员工,认为在生产线上工作单调、枯燥,学不到技术。自己是大学毕业生,就应该在办公室搞技术。因此,在工作中不能潜下心来,而是不断地换工作。
2、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合作精神、责任感和使命感。中国航空工业豫北机械厂一分厂王厂长说到现代化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很多是U型线生产,一人多机操作,不算工时算班产,这就要求学生要有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然而,据调查显示有46%的同学在人生价值取向选择中认为自己的事业高于一切。例如,有的毕业生倍加重视个人利益,过分强调报酬高低,一切向钱看,不具有团结协作精神。这说明有部分大学生只想到自己的前途,也缺乏对社会贡献的使命感。
3、缺乏尊重他人、缺乏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河南新飞专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一车间李主任提到现如今的大学生基本上是九零后,大部分是独生子,在工作认为自己是大学生,不愿意放下架子向比自己有经验的师傅喊师傅,虚心请教。有的毕业生在工作中没有吃苦精神和敬业精神,工作中稍微有点辛苦,便辞职不干,更别说干一行专一行。更普遍缺乏奉献精神。他们高估自己认为效益不好的单位不能有好的发展。
据调查,用人单位几乎一致认为经验知识能力可以在岗位上在实践中逐步培养和积累。但是,为品格教育、素养、为 人处世、工作责任心等这些基本职业道德思想必须从学校抓起。因此对在校学生加强职业道德思想教育非常重要。
二、黄炎培先生职业道德教育思想
我国近现代著名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教育家,近代职业教育的创始人和理论家黄炎培先生十分重视职业道德教育,把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概括为“敬业乐群”、“劳工神圣”和“金的人格”。所谓敬业乐群是指热爱所业、尽职所业、有为所从事职业和全社会做出贡献的追求,同时具有高尚情操的群体合作精神。黄炎培先生始终贯彻“尊重劳动”、“劳工神圣”的办学思路。他将“双手万能”作为职业学校的校徽图案,黄炎培将“劳工神圣”的思想贯彻到多年的职业教育实践中,培养学生推崇职业平等、尊重劳动的精神与品质。黄炎培重视对职业学校的学生进行人格培养,要求职业教育的受教育者“人格完整”。要求学生时刻在四个方面进行人格修养:高尚纯洁的人格,博爱互助的精神,侠义勇敢的气概,刻苦耐劳的习惯。同时告诫学生们“名,吾所不求;功,吾所不争;将吾整个生命,完全献给我国家、民族生存工作上。”黄炎培提出的金的人格是其职业道德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作为现代职业人、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品质。在黄炎培先生看来,职业教育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以谋得个人生计之解决,而且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服务德性,发扬民族精神。职业技能与职业道德培养两方面,缺一不可。离开职业道德培养,职业教育也就失去了方向。
在当今,黄炎培先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思想,对于培养职业院校在校学生职业道德思想尤其有启发意义和指导意义。我们要运用多种方法去调动、激发学生热爱自己职业,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思想。
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思想培养的方法
1、敬业乐群职业道德的培养
首先,学生要热爱所学专业。从个人来说,就业是为了生活。从总体来说,就业是为民众服务和为了国家战略目标实施。但是,很多学生入校时选择的专业不是自己所喜欢的专业,在刚开始学习时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确大部分情况下是干一行爱一行,而不是爱一行干一行。要认识到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社会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事业。可以将本行业和企业中的劳动模范或本专业往届优秀毕业生请到学校里来,为学生讲述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本专业的重要性和培养职业岗位能力的重要性,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 和动力。同时,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自己的个性,确定自己未来的就业目标,为学生提供职业情报,激发学生对社会相关职业的兴趣,帮助学生做好就业心理、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准备,培养学生独立选择职业的能力。其次,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一个人只有敬重自己的事业,才会热爱自己的工作,才可能为此拼搏,为此付出,换来成功和快乐。敬业精神已成为企业录用员工重要考核点之一。员工应把企业当作自己的家一样爱护,并为之奋斗以使之取得优越竞争地位和发展基础。根据事实证明,世界上成绩卓越公司特别注重企业文化和心智模式的作用。敬业精神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没有积极进取、爱岗敬业的心智模式,这个企业就不可能取得惊人业绩。可以通过了解国内外著名企业成功的例子来激发学生敬业职业道德思想。例如海尔员工毛宗良为了按时给顾客送去洗衣机,由于洗衣机积大,很多司机不愿意拉,他打不上车,他就自己扛着150斤重的洗衣机,在炎炎烈日下走了两个多小时;海尔员工秦冠胜为了公司的信誉,在指定时间赶到客户那儿上门为客户服务,当时天下着滂沱大雨,路途颠颇遥远,坐了16小时车后,由于山体滑坡,交通阻断,秦冠胜不顾生命危险,冒着大雨,在茫茫黑夜中走了4个多小时,到达目的地。让学生明白企业良好的业绩,来自企业内部每一个职工的敬业精神。如果每一位职工,都能真正的将自己的本职做好,多一些理解与合作精神,少一些抱怨,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在本职岗位有所建树,如何把本职岗位做精彩,都成为岗位能手,那么整个企业就有了向前发展的坚实基础。同时,在学校老师就是学生的榜样,通过教师的一言一行,对自己工作的敬业来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同时还可以用参观教学和实习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等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再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西方著名管理学家迪尔认为:企业文化五要素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它决定企业兴衰。价值观最重要一条是共同价值高于个体价值,共同协作高于独立单干,集体高于个人。因此,老师应以朋友的身份多与学生交流、接触,在潜移默化中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心态平和,乐观向上。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正确对待与老师同学的交往,懂得理解和尊重别人,善于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建立对他人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要善于团结合作,学会欣赏每一个人。
2、劳工神圣职业道德思想的培养
首先,使学生有正确的价值观。大力推崇职业平等、尊重劳动的精神与品质。.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时学生的道德熏陶。如学校把“劳工神圣”的大匾高悬于礼堂上方;把象征着“双手万能”的符号作为校徽、校旗和校办工厂产品的标记。在学校开展勤工俭学的社团,鼓励学生进行勤工俭学活动。使学生从实践中感受到职业平等、尊重劳动的精神与品质。其次,高职学生大都处在20岁左右,生理成熟,但是在思想上还不大成熟。主要表现在情绪、情感易于冲动,心理稳定性和承受力差,缺乏远大的人生理想,实现自身价值信心不足。因此,平时,我们应加强学生的挫折教育,使他们认识到人的一生不可能事事顺心,一帆风顺,坚定生活、学习的信心,克服不良心理,正确地评估自己的能力,遇事既不能沾沾自喜,也不能戚戚自悲,始终以健康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人生,去面对自己的未来。要提高承受挫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同时还必须具有自省精神,有发自内心的、真正地的“以遵守职业道德为荣、以违背职业道德为耻“的意念。
3、金的人格职业道德思想的培养
首先,培养学生诚信品质。黄炎培先生多次讲述培育“金的人格”的道理,要求师生具有像金子般的品位,要有为工商业服务的人品。他强调在任何环境和条件下,都要看重自己人格的养成。曾引用孟子的“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名言,要求学生时刻注意自己的人格。在当今,对学生诚信品质更显重要。其次,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黄炎培老先生告诫学生们“名,吾所不求;功,吾所不争;将吾整个生命,完全献给我国家、民族生存工作上。”强调了职业道德教育的最高境界。
职业道德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灵魂。只有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重视对学生人格的塑造,促进其精神成长,使其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以人格统领能力。
参考文献
[1]米靖.中国职业教育史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225.
[2]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459.
[3]陈竞芬.略论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及启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02.
[4]黄炎培.职业教育该怎么样办——中华职业学校十五周年纪念(黄炎培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269.
【关键词】网络经济;企业战略;信息化改造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人类进入了全新的网络经济时代。网络经济打破了传统的以国界划分的经济区域,使之更加“自由”地发展。网络经济的发展,意味着企业在管理理念、运行方式、组织结构及战略选择等方而都将发生革命性的变革。面对网络经济的挑战,企业发展战略变革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企业只有实现发展战略的变化和转移,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竟争中赢得优势,占据主动,从而更好地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一、网络经济的概念
就网络经济这一概念来说,目前尚无统一规范的定义。有的专家认为,网络经济是指由于计算机互联网络在经济领域的普遍运用,使得经济信息成本得以急剧下降,从而导致倍息替代资本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并最终成为核心经济资源的全球化经济形态;另外一些专家认为,网络经济是基于网络技术而发展出来的、以多媒体信息为主要特征而形成的一种新经济潮流和形态,并包括对现有经济规律、产业结构、社会生活的种种变革,是信息化社会最集中、最概括的体现。我们可以把网络经济定义为通过网络(既包括具体的、有形的物理网络,也包括抽象的、虚拟的网络)而进行的一切经济活动的总和。
20世纪70年代至今,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变革。由信息技术推动的网络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之后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在网络经济发展的近四十年的历史过程中,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中期的初始阶段,这一阶段的网络信息技术方面投入大,但是生产回报却并不明显。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网络信息技术对于产出增长和生产率提高的正面作用显著,并且出现规模报酬递增的趋势。第三阶段,21世纪初至今,网络信息技术的生产率有所下降并保持90年代后期的速度。
网络经济的兴起已经对现代企业的研发、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网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完全有可能改变现代企业的基本商业运作模式,动摇在工业时代业已成为经典的战略思想和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
二、网络经济对企业的影响
(1)网络经济改变了企业的社会环境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的最主要特征。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企业不仅要面对国内的激烈竞争,还要承受来自国外企业的压力。从这个角度看,企业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了,但是从企业成长的角度看,这样的环境,将大大缩短企业在成长中所以走的弯路。国内企业可以在网络经济的时代里,最大可能的借鉴、吸收、学习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2)网络经济降低了企业的边际成本
西方经济学的厂商理论,是在以发展制造业的经济实践中形成的。在以物质产品为中心的经济分析中,无论足短期成本曲线,还是长期成本曲线,当生产量达到规模经济的起点之后,边际成本都呈现出递增的趋势,其原因在于生产量一旦超过了固定资产所能容纳的限度之后,生产效率就会下降。即使追加固定资本也不能提高生产效率。边际成本增加了,而产品的价格并不随之增加,因此,边际收益呈递减趋势。但是,这一分析并不适用于网络经济。信息网络成本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网络建设成本,表现为折旧,记为C1;二是信息传递成本,记为C2;三是信息的收集、处理相制作成本,记为C3。由于信息网络可以长期使用,并且其建设费用及信息传递成本与人网人数无关,因此,C1和C2的边际成本(MC1、MC2)为零,平均成本(AC1、AC2)都呈明显递减趋势。只有C3与入网人数正相关,即入网人数越多,所需收集、处理、制作的信息就越多,这部分成本就会随之增大。但其平均成本(AC3)和边际成本(MC3)都呈下降趋势。把这了部分成本综合起来可知,信息网络的平均成本(AC)随着入网人数的增加而明显递减,其边际成本(MC)则随之缓慢递减。但信息网络的收益却随着入网人数的增加而同比例增加。网络规模越大,总收益和边际收益就越大。
(3)网络信息系统的规模效应
网络信息在使用规模足够大的情况下,信息的来源就会变成自发生成或自然而然地产生,并且在网络内自动整合,甚至生成层次更高、价值更大的综合性信息,从而产生规模效应。这一切完全由网络自身产生,不用额外去采集和整理。这是一种特殊的系统:每一个使用网络、接触网络的行为,都会被自动记载、自动归类整理、自动存储进入数据库。以信用卡销售系统(POS系统)为例,企业内部的经营活动,如销售资金进入、商品库存、营业员业绩、优惠卡持卡记录、应收应付及现金流动等,都由POS系统自动而准确地采集。POS系统是按照企业要求设计的,它能准确地收集基础数据,可靠地进行营销活动,灵敏地反应市场行情的变化,及时地引导企业调整生产销售活动。例如,某消费者在网络终端上查询T恤衫广告,选中了某种品牌、规格、款式和颜色,这一简单的过程就会被POS系统自动记载,并整理进人数据库储存,而且在网络购物中心的档案亡就会减掉一个该种商品,并将存货数量自动生成传送到厂家。这样,信息网络的规模越大,自动生成的信息就越多,信息成本就越低,从而网络产生的规模效应就越大。
(4)网络经济中存在着极强的学习效应
学习效应又被称为“干中学”或“用中学”。学习效应所实现的收益递增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于工作中经验的积累。不论是实际工作中的工人、技术人员,还是管理者,知识或技能并不是全部来自以前的学习或培训、受多的是来自工作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因此,工作过程也可视为一种学习的过程。与这种经验直接相关的经济意义在于它有利于改善组织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并降低成本,从而使生产表现出收益递增。另―方面则是来自于信息知识的累积增值和传递效应。零散、片面、无序的廉价信息,经过按使用者的要求进行加工、处理、分析、综合,可以形成有序的、高质的、高价的信息资源,为经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完整的应用性强的信息和知识具有很强的传递效应。
三、网络经济下企业发展组织战略的选择
信息技术给企业带来了挑战也使企业迎来了机遇。在网络经济时代,企业只有通过适时适当的自我调整,才能跟随时代的步伐,分享网络经济带来的诸多效应,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在这些诸多改变调整中,企业首要做的就是企业组织战略的调整和选择,这是一个企业能否长期具有活力的决定性因素。
组织结构是指制造企业成员在一定的协同关系和规范约束指导下相互作用的行为方式,规定着组织的任务如何被分配,组织中推向谁汇报工作,以及正式沟通和交往模式如何安排,包括三个核心内容:结构的集中性、规范性和复杂性。德国学者科特勒认为,无论产品创新、还是工艺技术创新,或是市场创新,其成功与否越来越取决于组织结构和整个企业活动的协调。不同的企业组织结构模式源自不同的经济形态。
(一)网络经济下传统组织结构变革的深层原因
网络经济改变了工业经济的交易形式和运行机制,对传统的直线制组织结构发起了挑战。其深层次原因在于工业经济和网络经济的交易方式、远行机制的差异。
(1)网络经济与工业经济中个人行为存在差异
工业经济是以传统的个人主义为基础的,认为无论在何种经济活动中,个人都是构成组织的基础、这些个体按照一定的方式在经济经营中作为人或代表人出现,并成为了经济活动的主体。而在网络经济条件下,个人纽带的维度空间只是个人活动的基点,个人作为社会经济网络的结点而相应产生纵横交错的利益关系,从而形成由不同的个人组成的网络群体利益结构。
(2)网络经济与工业经济在处理企业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方面存在差异
工业经济下的企业和市场是相互对立、相互替代的,这种相互对立与替代的关系的实质是对交易费用的节约,并且企业组织和外部环境之间的边界是清晰的,这种明确的边界有助于企业对风险的防范和进行未来的战略管理与决策。网络经济中的社会生活并不存在工业经济生活中企业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明确边界,正式组织和环境之间的边界是无效的。在网络经济小,个人或组织通过网络,穿过组织边界与它们的环境相联系将成为最经常、最普遍的现象。组织边界对人们活动的限制只是存在于非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特例。网络经济的模糊边界为组织和个人提供了一种能实现更大发展的契机。
(3)网络经济与工业经济在对社会经济运行中交易赖以建立的道德基础的认识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别
工业经济中的交易行为是建立在企业以往交易经验或人共有的专业背景基础上的,这种相互信任是一种带有工业化时代普遍特征的道德与情感关系,交易各方的相互依存客观上依赖于持续物质投资所形成的信任关系。但这种信任观念属于一种较低层次的道德关系,是一种非对称性存在。网络经济与工业经济社会发展起来的规模经济则不同,产生于信息时代的网络经济已使经济活动发生了根本性转折,其突出体现是经济活动的数字化与网络化,它突破了传统经济的活动空间,出现了各种与原有实物经济并存的虚拟化经济即网络经济。经济交易时空范围的无限扩大,使得人际关系更为复杂,所需的道德与情感层次要更高,对各种同情和自信关系的对称性要求更强。
(二)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业组织战略的变革
企业战略的调整是企业整合内外资源,并对企业的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的过程。企业战略的应用是为了获得产品的使用价值超过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为此企业必须进行产业市场结构分析,找出企业这类经济活动的竞争优势可能的存在之处。企业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采用的战略选择主要有两种,一是低成本战略,二是差别化战略。
传统经济下的企业战略是报酬递减为动力的物质成本型战略,是企业内部组织战略决策群体的经验层级产物。相比传统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战略条件和形式,企业在网络经济中应结合网络经济的特点形成开放性的和报酬递增的推动下的新型竞争战略。网络革命使得企业的竞争范围发生了巨大变化。按照传统观点,国际市场似乎是资源与能力充足的大型企业在国内市场饱和之后才去开拓的,只有大企业才具备成为跨国公司的条件。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缺乏克服国际化障碍的能力,在从事国际化经营方面处于不利地位,多半采取内向型的发展战略。但是网络经济使这种观点成为过时的看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全球一体的运输和通讯网络以及多种世界性国际组织和通行的国际惯例,已逐渐把国际和国内市场融为一体,任何企业已经不可能把世界市场人为地划分为一个个国家疆域,所有企业不论规模大小都要面向全球市场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网络经济推进,企业的竞争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原先的单一的竞争向合作竞争的方向改变。这种观念的形成来自信息及其网络,从而网络的广泛应用必然打破传统的各种竞争壁垒,形成竞争与合作相互补充的新局面。网络经济中企业战略的本质是要求企业的战略制订者重新思考战略的新经济含义。企业的战略变革就是网络经济下企业战略以一种非线性创新的系统能力进入企业的资源和能力库,而不是一般的行动框架。非线性战略的目标是怎样使企业不断适应各种变化的经营环境,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持续发展。
当企业的战略随环境的变化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之后,企业的组织结构为了保证新战略的有效实施必须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一个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主要由管理层级、沟通、企业规模即组织边界等要素组成,因此其变革就是这些构成要素发生变化的综合结果。
(1)管理层级的变化――扁平化
所谓的企业管理层级,是企业职能组织过称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各职能部门关系的系统集成。由于网络经济极大的扩展了企业的管理幅度和沟通效率,从而传统的金字塔型的管理层级结构正在向哑铃式结构变化,即企业中只存在最高管理决策层和最基本的操作层,中间的层级大幅减少甚至趋向于零。而传统的中间层的职能现在则主要由计算机、软件、网络等新型的技术工具所替代。企业管理层级的这种新安排既节约了企业的组织成本,同时还提高了企业的灵活适应性。
(2)组织沟通的变化――网络化
网络经济所产生的先进的技术手段又为这一变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企业广泛应用电子邮件、可视电话、在线会议等先进的通讯方式之后,一方面使得组织内的沟通不再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可以在同一时间与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分公司或子公司进行及时沟通,另一方面与传统的电话或信件的沟通方式相比又大大节约了沟通的费用,并且省时省力,效果还更好。据调查统计,在当前,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已经在公司内采用了电子邮件这种通讯方式进行有效沟通,并且企业内的沟通方式正向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3)企业规模(边界)的变化――两极化
理论上的企业规模如何决定早在1937年科斯的那篇经典论文中就已经有了答案:一项活动由市场交易所产生的边际成本等于由企业内交易的所产生边际成本的那个点即决定了企业的最优边界。网络经济的到来以及网络技术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大大节约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从而引起了企业边界的有效变动。在网络经济中,企业规模的这种两极化发展是非常普遍的,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较之竞争对手取得成本上的优势从而比其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欧志明,张建华.企业网络组织及其理论基础[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8.
[2]徐磊,倪大榕.信息经济时代跨国公司组织变革与发展[J].南京社会科学,2000,11
[3]李庆运.浅谈网络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09,16.
[4]全英玉.略论网络经济新规则与中国经济的发展[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3.
[5]杨志,赵秀丽.网络二重性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新解――网络经济与生产方式关系研究系列之一[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7:8-12.
[6]徐丽红.浅谈网络经济下财务管理的创新[J].中国集体经济,2011,1.
[7]郭笑文.网络时代传统企业的战略选择[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2,S1.
[8]徐强,王楠.浅析网络经济环境下的组织内部变革趋势[J].商场现代化,2010,12.
[9]杨式兴.网络经济对企业管理的影响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2.
关键词: 师范院校 英语专业 转型方案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既是学校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和突破自身发展瓶颈,实现跨越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又是抢抓历史机遇,主动适应和融入区域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进程,不断增强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与区域经济社会多元化需求相匹配的客观需要,因此,积极响应学校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号召,自觉主动地做好学院专业的转型发展工作,不但符合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内涵发展目标任务要求,而且是学院增强办学活力、培育和打造办学特色、办人民满意大学的重要内容和内在驱动力量。
一、专业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高师院校的转型,农村教师的缺口日益加大,存在结构性的紧缺。为此,国家和各地政府采取了诸多举措,如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农村教师岗位津贴、师范生实习支教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教师紧张的问题,提高了农村教师的素质,但是农村教师仍然存在着较大缺口。《纲要》提出要普及义务教育,农村教师的紧缺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一大瓶颈。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因为地缘关系,与农村的距离较近,应该有前瞻的办学视野和眼光,转变教育观念,充分发挥自身在农村教师培养方面的主力军作用,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能胜任”的优秀教师。这是地方师范院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形成自身办学特色的根本所在。培训机构大量需要英语教师,所以“英语+师范”成为坚定不移的办学定位方向。
现代大学的学科发展呈现以综合化为主的发展趋势,地方师范大学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也向着多学科、综合化发展,以此有效解决师范专业学生单一性问题。坚持综合化发展道路,符合地方型办学定位。因为地方需求不仅是优质师资,而且有更多的经济社会方面的需求。所以职业课程开设商务英语板块,既考虑了社会需求,又兼顾了学生个人选择。
二、课程设置
在制订英语专业培养方案时,把培养新型的基础教育英语师资作为首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同时也可以兼顾非师范类人才的培养。一方面要避免为了扩大招生规模和拓宽学生就业渠道而盲目增设非教师教育性课程,另一方面可避免忽略教师教育技能的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生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方面的能力、跨文化理解的能力、语言教学法方面的能力、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对学习策略及其指导方法的理解能力。此外,他们还要具备较好的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理论素质、科研素质和合作精神等。
为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课程设置分为通识课程、专业主干课程、职业课程、任选课程、实践课程五大类型。其中专业主干课程总学分为54分,主要为英语语言技能类课程,目的在于加强学生英语知识的学习,扎实英语语言知识,熟练英语语言技能,有较强综合运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同时辅之以英语国家概况、英美文学、英语语言学等文学、文化类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人文和文化素养。
职业课程分为教师教育课程和商务英语课程两个板块。教师教育类课程包括教师教育基础课程、教师教育技能两个板块。教师教育职业岗位课程包括英语教师课堂用语、多媒体课件制作、中西方语言教学流派介绍、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于案例分析、英语语言测试与评估、英语微格课程、英语自然拼读法、英语教师基本才艺、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9门课程,18个学分。职业教育课程突出了师范性和实用性,学生不单纯学习教学理论,而是形成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的系统培训课程体系,如基本的英语教学能力、处理教材的能力、英语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情境教学和直观教学能力、英语教研能力等。
商务英语板块课程包括旅游英语、国际贸易、商务英语、英语外贸函电、电子商务、英语口译基础、办公自动化、国际贸易单证实务、商务英语考试策略9门课程,18个学分。通过该板块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国际商务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形成初步的商业能力。
实践课程包括实习课程、综合实践、实训课程三个板块。实训课程包括英语中级听力训练,英语应用文写作,英语语音,英语阅读1、2、3,英语口语1、2,英语学术论文写作,小学英语教师教育能力,初中英语教师教育能力,高中英语教师教育能力,英语语言技能强化训练13门课程,21个学分。实践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语言使用能力,实现各种教学技能的融会贯通。
通识课程和任选课程主要拓宽学生知识面,提升综合人文素质、批评思维和创新能力。其中通识教育课程为17门课程,33个学分;任选课程分为专业任选课程和公共任选课程,需要选修16个学分。
综上所述,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总计177个学分,其中包括通识教育课程41个学分,专业教育课程74个学分,职业教育课程25个学分,实践教育课程37个学分。人才培养方案充分考虑了学生作为英语教师发展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课程设置以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为主,强化职业技能,注重综合发展,培养优秀的英语师资和商业人才。
三、教学内容、培养模式改革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文件的要求,应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夯实语言技能训练和教师技能训练基础。本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以夯实英语语言技能,加大职业教育比重,增设实践课程樽谥迹课程可进行如下调整:
人才培养方案对职业教育课程进行了单独设置,强调了课程的实用性和应用性。但是人才培养方案对职业教育课程缺乏清晰的界定,教师教育类课程数量较少,形式单一。此次人才培养方案对职业教育课程进行了清晰的界定,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职业课程教育分为教师教育课程和商务英语两类。
教育课程设置以培养中小学英语教师为出发点,突出师范性、技能性、实用性。开设专门针对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共计12门课程,其中英语自然拼读法、英语教师基本才艺、小学英语教师教育能力三门课程主要对学生进行小学英语教学技能的培训;英语教师课堂用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英语微格课程、初中英语教师教育能力、高中英语教师教育能力、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多媒体课件制作七门课程主要针对学生初高中英语教学技巧的提升,偏重教学技能的实践操作;中西方语言教学流派介绍、英语语言测试与评估两门课程则侧重教学理论的介绍,为学生教师发展扩宽道路。
综上所述,12门课程囊括了小学到中学英语教学的教学理论、教学技巧、实践操作。课程设置既考虑了培养小学教师到中学教师的连贯性,又注重了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差异性,让学生掌握中小学英语教学技能、了解英语课程标准与中学英语教学现状、形成教学评价能力,使学生形成完整系统教师教育能力。
课程商务英语板块课程包括旅游英语、国际贸易、商务英语、英语外贸函电、电子商务、英语口译基础、办公自动化、国际贸易单证实务、商务英语考试策略9门课程,18个学分。学生可根据自己未来就业意向及个人兴趣选择该板块课程。通过该板块课程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国际商务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形成初步的商业能力。
四、教学资源建设
“请进来”和“走出去”两结合,拓展内涵式发展之新思路。加强对中青年英语教师的培训和深造,是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盘活师资培训固有存量,打通教师教育国际合作的共赢之道。“请进来”意为聘请国内外知名英语专家和学者进行讲座和培训,开设英语学术讲堂进行学术文化交流。“走出去”则是为教师做好培训发展规划,定期选派中青年英语教师进行国内外研修访学或交流,帮助开阔视野,深化专业学习。鼓励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培养未来科研的领军人物,不断促进英语教师接受新的语言研究方法。
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关键在专业教学,专业教学的关键在师资。但目前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多数由英语语言背景的教师担任,有语言学历又有商务背景的教师少之又少。英语语言类教师虽然可以夯实学生的英语基础,但他们缺少商务知识的培训,教学方法依然是传统的英语语言方式,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商务英语专业教师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因此可塑性极强,继续学习积极性高,只要学校政策倾斜,积极鼓励,未来就一定可以成为合格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可以选派青年教师到商务英语专业办学时间长、富有经验的院校,如对外经贸大学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学习进修或者攻读与商务有关的专业学位,也可以派遣教师到企业公司第一线进行实践工作,获得第一手经验和资料,以便更好地充实课堂教学和实习实训。
有效利用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拓宽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实现国内与国外的互补和对接。在稳固原有的传统教育实习实训基地基础上,不断解放思想,拓展思维,开发和寻求实践实习的新“视点”。根据外语学院专业设置特点,将传统的境内实习实训基地逐步向海外拓展,提供学生境外实习的职业导向要求,如美国、英国、日本等,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外语人才,切实提高竞争力和影响力。
加强校企校地合作,可以遵循“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原则。“引进来”指的是引进企业资源,聘请企业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作人员,以讲座、报告或授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报关、单证操作、外Q流程、商务交往等实务教学,并积极与地方合作,开展对外服务,以项目方式驱动教学。
教师教育是师范院校的第一本色和最大特色。英语专业应坚持有选择地追求卓越,将有限的资源投入最具有学校特色、学术优势、发展潜力特别是基础最厚实的英语教师教育领域进行重点建设。
第一,立足课堂教学,以英语学科教学论课程为主、其他专业课程为辅,开展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第二,构建和优化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打造集“讲、研、训”于一体的第一课堂。
第三,开展优秀校友教学经验交流会、PPT及教学视频制作辅导讲座、师范生同课异构、粉笔字比赛、讲课比赛等活动,拓展别具一格、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
第四,构建由英语师范生、英语教学论教师与中小学英语教师组成的“英语+教育”学习共同体,开辟校际联合和区域联动、服务社会的第三课堂,坚持服务地方和基础教育,实现合作共赢中良性递进发展。在学习共同体中,英语教学论教师到基础教育英语课堂听课、观课并进行课堂诊断评价,为成员教师提供智力支持和改进建议;英语师范生走进中小学英语课堂,听课、观摩、学习,当好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助手,熟悉中小学教育教学规律,熟练掌握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英语教学能力、班主任工作和教育管理能力;英语教学论教师成为师范生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引领者,中小学英语教师成为师范生成长的促进者,双师型导师制使学生接地气、知实践、长真知、动真情,同时将课堂上所学的英语教育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的行动研究,有效提高教学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加强对中青年英语教师的教师教育,选派中青年英语教师进行国内外研修访学或交流,或进入优质中小学进行听课、评课,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师。
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推进教师教育一体化发展。要高质量实施“国培计划”“省培计划”,推动与中学之间的互动,加强与中学教育的联系,探索服务中学教育的新领域、新内容、新方式,引领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庄智象.中国外语教育发展战略论坛[M].上海:上海外语育出版社,2009.
[2]Mesoudi. A Cultural Evolution[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11.
[3]刘润清.大数据时代的外语教育科研[J].当代外语研,2014(7).
[4]冉永平.认知语用学探微[J].外语学刊,2002(4).
[5]杨若东.语篇衔接关系的建立与跨文化语篇理解[J].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