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2 09:08:5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神经内科护理特色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安全是优质护理服务的保障,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1]。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也日益增强,病人对医疗护理安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患纠纷呈上升趋势。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多以脑卒中病人为主,这类患者具有发病急骤、病情危重、意识障碍、病情变化快,合并症多,致残率高、死亡率高、住院时间长,医疗费用高的特点,是一个存在较大医疗风险、易发生医疗纠纷的高危科室,针对神经内科住院病人的特点,现将神经内科常见临床护理安全因素及防护措施总结如下:
常见护理安全因素分析
1 环境因素。
1.1.地面滑 病房地面湿滑,是引起患者摔伤的因素之一[2],由于神经内科患者存在肢体瘫痪、无力,在清扫地面后,如地面潮湿、过滑,病人行走时易发生摔伤意外。而患者大多年老体弱,生活自理能力及应急能力低下;加之神经疾病导致肢体瘫痪、步态不稳、体力不支,对疾病危险性不重视,麻痹大意或自尊心太强,或患者穿着过于宽大的衣裤,鞋底不防滑,入厕时坐凳不稳等因素均易导致跌倒。
1.2病床使用不当 病床床轮,如未锁紧固定,病人在床上翻身或起床用力后,会出现床的移动而引起患者坠床。神志不清、躁动不安,癫痫发作、不配合治疗的病人容易发生坠床。
1.3病房扶栏 神经内科患者大多存在肢体瘫痪、无力,恢复期需要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因此,为给患者创造舒适安全的治疗修养环境,找到支撑点,防止摔伤、跌倒,病房走廊、卫生间的扶栏安装很重要。
2病生理因素
2.1感觉障碍 神经内科患者由于疾病的影响,多存在感觉障碍,对痛觉、温觉不敏感,患者家属未掌握热水袋、局部热敷的温度及使用方法。加上护士健康教育落实不到位,不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护理操作,不及时观察患者的皮肤情况,如使用热水袋不当,病人在使用热水袋时极容易发生烫伤。
2.2精神异常 患者由于疾病影响,导致认知、记忆力障碍,反应迟钝,如护理防护措施不到位,没有家属看护患者容易走失。
2.3 窒息、吸入性肺炎 神经系统多种疾病均可引起吞咽困难,咳嗽反射减弱,进食时容易发生呛咳;有些患者留置胃管时间过长,由于鼻饲方法不当而造成误吸或吸入性肺炎。
2.4 静脉炎。神经内科患者住院时间长,所用药物大多数为高渗性药物,如甘露醇、托拉塞米等对血管刺激大,加上神经内科患者多为老年人和危重病人,由于年龄、血管因素以及护士巡视不到位等因素,导致药液外渗,引起血管及周围皮肤出现红、肿、热、痛等静脉炎反应。
2.5 压疮。神经内科患者卧床时间长、病人营养、感觉功能都较差,皮肤软组织新陈代谢率低,发生压疮的几率高。压疮是神经内科患者最常见的临床并发症之一。发生压疮的老年人较无压疮的老年人病死率增加4倍,如压疮不愈合,其病死率增加6倍[3]。
2.6癫痫导致抽搐 神经科癫痫患者, 抽搐发作时常发生舌咬伤、骨折、坠床等以外,抽搐间歇期疏于带牙套、置牙垫防护,如突发抽搐易致舌咬伤。按压肢体导致骨折发生等。
2.7非计划性拔管。非计划性拔管是指尚未达到拔管指征而将人体的治疗性、诊断性导管拔除,包括气管导管、尿管、胃管、各种引流导管甚至监护仪导线等拔除[4] 。神经内科病人受疾病的影响,意识常常会发生改变。当患者清醒后经常会产生情绪激动、焦虑、恐惧等心理,如患者出现躁动时,没有使用约束带,极易发生非计划性拔管。
防护措施
1. 创造安全的病室环境。 病室光线充足,保洁员拖地时应设警示牌,地面保持干燥,病房、走廊安装横向扶手,卫生间安装竖向抓杆,便于患者站起时借力,增设防滑垫。
2. 床栏、约束带的使用。对神志不清,躁动不安、老年痴呆的患者,床边加床栏,必要时使用约束带,约束带松紧应适宜,每班进行交接班,注意观察患者约束处皮肤情况,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置。告知患者家属使用床栏、约束带的重要性,指导家属正确使用床栏及约束带。
3. 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程,为病人进行治疗,如热敷、理疗时,应注意温度,注意观察皮肤情况,以防发生烫伤。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程,为病人进行鼻饲时,正确掌握鼻饲方法,每次鼻饲量,并抬高床头,避免窒息。
4. 正确及时评估危险因素。 明确高危病人,采取预见性防护措施,避免意外受伤[6]。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时严密观察输液情况,避免静脉炎的发生。
5. 认真评估病人。患者入院时,认真评估患者,做好健康教育,为压疮高危患者建立翻身卡,填写难免压疮申请备案报告表,根据病情定时更换并加强交接班,必要时给予垫海绵垫、水垫,定时翻身、叩背,防止院内压疮的发生;危重及老年患者以书面形式告知患者家属护理注意事项,确定患者为高危对象后,可以在患者的床头使用温馨安全警示卡,如“小心跌倒”,“小心烫伤”,“预防压疮”,“防止坠床”等,随时提醒患者及医护人员。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应随时作好防止意外发生的准备。
6. 患者发生意外事件的预防。癫痫患者突发抽搐时,应立即将压舌板或毛巾条放于患者口腔一侧上、下臼齿之间,以防舌咬伤,对60岁以上患者及认知、记忆力障碍患者实行腕带识别制度,在手腕带上注明患者姓名、性别、所住医院、科室;护士加强巡视,及时发现患者的去向,防止患者走失。
7.加强护士整体素质的培养,提高护理安全防范能力。加强“三基”及专科知识的学习和急救技能的培训,提高护士理论、技术水平;加强工作责任心,加强巡视,预防患者非计划性拔管,把护理安全纳入到护理交接班内容中,责任护士每天对所管高危病人进行评估,随时增减安全防护措施,并认真做好护理记录,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结论
护理安全和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质量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减少护理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只有在日常工作中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不断改进临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护理质量,消除不安全护理隐患,避免护理不良事件及差错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杨莘.神经疾病特色护理技术.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20
[2]杨莘.神经疾病特色护理技术.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21
[3]杨桂华.压疮的研究及护理进展.现代护理,2007,13(25):2433-3435.
[4]段摄霞, 王红艳, 郭秀茹,等.ICU 气管插管病人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前研究.国外医学 护理学分册, 1999 ,18 (1) : 457-459.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2年8月至2015年2月在北京市和平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后失眠患者80例。按照患者人院时间先后顺序编号,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性别比例、年龄、觉醒次数、人睡时间、总睡眠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标准
1.2.1 诊断标准
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或《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且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制定的《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f91.
1.2.2 纳人标准
经CT或M RI等明确诊断为脑卒中的住院患者,有肢体活动不利等症状,并具有失眠症:(1)人睡困难(人睡时间超过30 min)、睡眠维持障碍(整夜觉醒次数,2次)、早醒、睡眠质量下降(总睡眠时间减少,通常少于 6 h)或经常睡眠晨醒后无恢复感;(2)在有条件睡眠且环境适合睡眠的情况下仍然出现上述症状;(3)患者主诉至少下述1种与睡眠相关的口间功能损害:①疲劳或全身不适;②注意力、注意维持能力或记忆力减退;③学习、工作和(或)社交能力下降;④情绪波动或易激惹;⑤口间思睡;⑥兴趣、精力减退;⑦紧张、头痛、头晕,或与睡眠缺失有关的其他躯体症状;⑧对睡眠过度关注。患者依从性良好,可积极配合护理。神志清楚,可自主表达意愿,自愿参加本研究者。
1.2.3 排除标准
有合并脑外伤、脑肿瘤或其他严重内科疾病的患者;原发性失眠者;继发于其他疾病失眠者;服用催眠镇静药物者;神志不清,不能自主表达意愿的患者;依从性差的患者。
1.3 方法
1.3.1 干预方法
(1)对照组:依据国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分级护理》,遵医嘱,实施二级护理l三级医院]:安全措施到位,按要求巡视患者,常规完成临床观察项目,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遵医嘱按时完成用药和护理,并指导患者正确用药,指导患者低盐低脂饮食,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保证患者卧位舒适,床单整洁,履行相关告知制度,并协助功能训练及进行健康教育等。(2)观察组:在二级护理[三级医院]工作的基础上,融进中医点穴及中药足浴护理,针对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点穴疗法和中药足浴进行护理干预。点穴疗法使用穴位有百会、四神聪、安眠、风池、颈夹脊、大陵、神门、通里、少海、肾俞、足三里、丰隆、太溪、照海、申脉,共巧个穴位。遵医嘱准确取穴,选用点、按、揉的手法,按照俞大方主编的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第五版《推拿学》要求的手法标准操作,每穴按摩1-2 min,以局部酸胀为度。操作过程中观察患者对手法的反应,及时调整力度。
中药足浴:选用本院神经内科经验方(稀签草10 g,伸筋草15 g,桑寄生20 g,炙黄蔑20g,川芍10 g,当归10 g,炒枣仁30g,灵芝15g,夜交藤20 g,获神20g,合欢皮15g,远志15 g),包人纱布中,室温水浸泡1h,后煎煮为药液足浴,足浴0.5 h,每日2次。
1.3.2评价方法所有人选患者,统计每人人院后前五天人睡时间的平均值、夜间觉醒次数平均值、总睡眠时间平均值(以上均剔除离群值),之后观察组进行中医点穴及足浴护理干预,对照组按照要求实施护理。干预2周后,再次统计每人前5天人睡时间的平均值、夜间觉醒次数平均值、总睡眠时间平均值(以上均剔除离群值)。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睡眠改善情况。所有统计工作由同1名人员完成,统计前由其向患者详细介绍、说明目的、取得配合。统计时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对不能理解条目内容或视力不仕者由调查员念给患者听,避免使用暗示性或提示性语气或表情。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y士s”描述,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所有P值均为双侧概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2周后,患者的人睡时间、觉醒次数及总睡眠时间,对照组较护理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 ),观察组则较前有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o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人睡时间、觉醒次数及总睡眠时间较对照组均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本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脑卒中患者居多,并且长期卧床,对生活质量影响较大。目前,本院正积极开展优质中医护理,不断探索发掘有效的中医护理技能与应用方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中医认为脑卒中后遗症主要是由于机体积损正衰,脏腑阴阳失调,以致气血运行受阻,肌肤筋脉失于濡养所致。脑卒中常常出现继发性失眠,是由于人睡或睡眠持续困难、眠浅多梦或口渐残留效应,不能满足正常生理和体能恢复的需要,影响其正常的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中医的不寐是脏腑功能紊乱,气血亏虚,阴阳失调,导致不能获得正常睡眠。轻者人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醒后难以再寐,重者彻夜不眠。由于睡眠时间的不足或睡眠质量低,醒后常见神疲乏力,头晕头痛,心悸健忘。
不想活的人 越活越精神
那天,一进该院神经内科电磁平衡治疗室,便见一位老伯笑着对医护人员说:“你们辛苦了,明天见!,'老人红光满面,声音宏亮,神采飞扬。别看这位老伯现在这副神气,一个月前可是个一心想死的人哩!这位老伯名叫季宝康,73岁,是位离休干部,上海人。7个月前突患脑梗,住过两家大医院,症状不见减轻,且每况愈下,屁股两边又得了褥疮,整个人骨瘦如柴,吃不下睡不着,脾气越来越烦躁,不愿意再接受治疗,只求早死。大儿子劝他配合治疗,老伯便大骂:“不孝之子,要让老子活受罪!”家人不忍顶嘴,只能偷偷落泪。
说来也巧,家人偶见一份《新民晚报》剪报,刊载了一位连墓地都准备好了的中风患者被生物电疗法治疗康复的消息,便迫不及待地把老伯用救护车送到85医院分院神经内科,点名也要接受生物电疗法治疗。于是老伯被收进了危重病房。神经内科医务人员经过认真会诊,精心制订出一套“多管齐下”的治疗方案:首先用多副导线输出多组生物电信号,改善其全身动静脉供血供氧不足这一主要矛盾;同时,结合针灸,在其患部引导生物电去激活失活的细胞膜电位,并迅速在患部建立侧支循环;然后,用毫米波、红外线和超声波治疗患者的褥疮和僵硬的关节。多管齐下,果然奏效。治疗12次后,老伯便逐渐安静下来,既有了睡意,又有了食欲,人一下子就有了精神,不再想死了;治疗15次后,讨厌的褥疮好了,右侧偏瘫了的手和腿慢慢能抬起来了,扶着能坐起来了;45天后,老伯开始下地扶着拐杖挪动了。
笔者那天见到老伯时,老伯早已出院回家了,为了巩固疗效,早点扔掉拐杖,他常来医院门诊,还在家坚持体能康复锻炼。
上海武警战士刘懿整天愁眉苦脸、长吁短叹的。什么原因呢?就因为年纪轻轻的他突然双目失明了。
去年9月17日清晨,上海武警战士刘懿突然觉得双眼模糊,待午睡起床后便只剩一点光感,什么东西都看不见了。当时,小刘心情沮丧,万念俱灰。部队领导和战友一面安慰他,一面派专人护送去武警医院住院治疗。尔后,又送他去一家大医院做检查,确诊为视网膜病变。经过一段时间治疗不见好转,部队领导又十分负责地多方面收集医疗信息,几经比较,决定把小刘送到85医院分院神经内科继续住院治疗。经过会诊,神经内科医生制订出一整套细致的方案,除用常规的药物保守治疗外,仍采用独特的生物电疗法,并配合针灸,扶本去邪,在开放气血循环方面下功夫,慢慢地收到了效果:先是眼部有了舒服感,后来逐渐看到一点影子,随着时间的推移,眼前的影子越来越清晰起来。终于有一天,刘懿高兴地告诉护理他的战友:“我能看见你了!我能看见院子里的花了!”一句话,说得那位护理他大半年的战友也不禁喜极而泣。
家住上海宝山区的高大风女士,3年前就听说过生物电疗法。她的一位女友当时患更年期综合征,接受治疗后不久就好了。她奇怪这种疗法不打针、不吃药,治疗时没有一点痛苦,怎么会这么有效呢?!心里一直有个悬念。
半年前,高女士清早起来刷牙时,突然觉得右半边脸麻木地没了知觉,右边嘴也合不起来,右眼也闭不起来。高女士刚过50岁,是个很爱漂亮的人,这时如何不急?她跑了几家名气大的医院,还常常看专家门诊,谁知越急越不见效,依然嘴歪如故。弄得她不想见人,不敢出门,连好端端的工作也忍痛丢掉不干了。
在万般无奈之时,高女士想起了那个让她感到神秘的生物电疗法,心想“去试试看吧”。头5天没有一点效果,高女士在医务人员的安慰下捺下了性子。谁知到了第7天,她高兴地发现:右边一直麻木的脸有了一点感觉!到了第10天,嘿!一照镜子嘴不歪了!但还不能笑,一笑还有点歪。高女士心里有数了,她是个急性子,心想天天从宝山赶到漕河泾,又花车费又费时间,干脆掏钱买了一台家庭用的生物电治疗仪自己治。如今,高女士不仅面瘫症状完全消失了,同时她脸上的黄褐斑也在不经意间消失了,人也比以前变得靓丽了。
现在,高女士与神经内科的周家凤主任成了好朋友。周主任告诉她,由于生物电疗法能增加机体对氧自由基的清除与缓冲,减少脂质过氧化,提升血液中SOD和“光胱苷肽”的含量,故而也就能消除脸上的黄褐斑。
脑瘫混血儿 外婆不再愁
一个法国父亲、中国母亲所生的混血儿,母亲在生他时难产,使得孩子大脑严重缺氧,虽保住了小命,但导致了脑瘫――整个身子软软地扶着也站不起来,肢体还不时地痉挛,视觉和语言都出现了障碍。父母经济条件好,法国的、美国的各大儿科医院几乎都跑遍了,花了不少钱,就是不见效。无奈之下,中国母亲想到了回国试试生物电疗法。
原先,患儿的父亲有点看不起这种疗法、,他哪里知道就是这种疗法先后治好了数千例疑难病症(包括近百例小儿脑瘫)。一个月后,这位患儿竟能被扶着站起来了,能听到父母的召唤了,用手在他眼前晃动也有了反应,四肢也不再痉挛了!看着这些进步,患儿的父亲开始相信生物电疗法了,决定把儿子完全托付给上海的外婆,自己和妻子回法国忙事业去了。
[关键词] 脑卒中;中医护理;随访分析;护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6(b)-169-01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有很高的病死率及致残率,会给患者的心理及生理都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因此有必要对脑卒中患者采取中医护理干预及康复期随访,这样对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且最终使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和现实意义[1]。笔者通过对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的6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中医护理干预及康复期随访,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为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的60例脑卒中患者,其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为45~78岁,平均(48.0±10.7)岁,病程为1~6 d,且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2],且没有明显意识障碍,排除脑卒中发作前就存在肢体残疾以及认知功能障碍者及伴有不稳定性躯体疾病及精神障碍者。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
1.2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2.5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以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3 方法
1.3.1 对照组护理方法给予内科基础治疗,包括急性期溶栓治疗及应用尼莫地平等脑保护药物的对症治疗,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及康复期接受相同的健康教育。
1.3.2 治疗组护理方法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中医护理干预,并对康复期的患者采取随访措施,两组患者都以30 d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及康复期的遵医行为等。
根据中医辨证采取不同治疗方法:包括选用复瘫宁系列中药的一种治疗(包括息风复瘫宁、益气复瘫宁、补肾复瘫宁)[3]。每日一次水煎服。对于风痰瘀阻证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对于风痰火亢证则应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对于气虚血瘀证应用生脉或参麦注射液治疗;阴虚风动证应用脉络宁注射液治疗[4];同时要对患者进行推拿康复治疗。对头面部及瘫痪侧上、下肢的有关穴位进行推拿治疗,在治疗的同时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对患肢各个关节、肌肉运动进行训练。对便秘的患者应针刺背俞穴,同时进行穴位按摩,取天枢、中脘、大横等穴位,每个穴位1~2 min,同时手掌以顺时针方向环形腹部按摩10 min。
1.4 评价标准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0级病残程度为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1~3级病残程度为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为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以下或增加为无效[5],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
3 讨论
脑卒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都非常复杂,本研究将中医口服汤剂治疗、中药静脉滴注、推拿康复训练等中医特色疗法融为一体,故采用中医护理干预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中医药在脑卒中偏瘫治疗中的独到之处,对脑卒中临床疗效的提高及病死率、致残率的降低都有很大意义,同时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在本组资料中对脑卒中便秘的患者采用针灸背俞穴,因为背俞穴是汇聚脏腑精气之处,故针刺此穴对疏通经脉、调理脏腑作用甚大,同时应用穴位按摩,直接作用腹部,在物理刺激的作用下,胃肠管腔形态发生改变,胃肠蠕动也随之增加,从而胃肠内容物的排出也会加快。
[参考文献]
[1]刘莹莹,冯桂芳.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J].河北医学,2008,14(8):982-984.
[2]燕铁斌.现代康复治疗技术[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84-87.
[3]朱士文,李义军,任文搏,等.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临床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5,27(1):53-55.
[4]王永炎.概念时代应重视中医学原创思维的传承与发展[J].中国科学基金,2008,22(3):156-159.
[5]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7,17(5):57-59.
一个病人往往患有多种疾病,互相影响,互为因果。患者会因为不同病种需要看不同的科室,而不同科室又会制订多个治疗方案。西医的这种分科诊疗模式强调专科医生只治疗本专科范围内的疾病,限制了临床医生的思维,割裂了诊治的整体性。中医的特点是整体治疗、调节阴阳、治病求本、辨证论治,利用整体观念来治病,恰恰弥补了西医治疗中的不足。南京市中医院一直倡导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创新工作思路,依托重点专科,合理调整内部资源,有效整合中医与西医、内科与外科、临床与医技、治疗与康复科室,组建了“中风病”诊疗平台、“便秘”诊疗平台、肠道肿瘤诊疗平台、围绝经期综合征诊疗平台等数个多专业一体化诊疗平台,全力打造“医生围着病人转”、“临床科室围着疾病转”的诊疗新格局,为患者提供高效、便捷的诊疗服务。脑病科成立的“中医卒中单元”就是这种医疗模式的典型,打破了以往以治疗手段分科的体制,整合了急诊科、脑病科、针灸科等学科优势,并借用急救、神经内科、外科、神经介入等技术手段,分为急救组、介入组、内科组、外科组、康复组及护理组等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有效结合的技术团队。当中风患者入院后,这些学科组遵循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的原则,对其进行集体诊断后并统一制订诊疗方案,针对患者处于不同时期(超早期、急性期、恢复期)的问题,及时进行不同学科的医学干预。“中风病”患者入院后所有有关的治疗(急救、手术、介入、内科、针灸、康复等)将在同一张病床上全部实现,而各学科组的医生则是因病情需求而围着疾病走,实现了“医生围着病人转”。实践证明,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服务模式符合当前医疗服务模式需要,有利于医院资源整合,可以加强学科之间、中西医之间的互联互通、优势互补,弥补了中医院综合救治能力的不足,提升了中医院的综合诊疗水平、有利于简化诊疗流程,缩短就诊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提高运行效率,方便群众就医,减轻群众负担。同时,多专业诊疗平台,始终注重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实施中医手段早期、全程参与,着力解决现代医学中不能解决的难点、疑点。这一举措既强化了学科内涵建设,又提升了临床疗效,体现了与现代医学差异化的发展方向,形成了极具中医药特色优势的竞争力。
以膏方为抓手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观念的变化和疾病谱的改变,人们对健康的追求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而是更加重视生命的质量,对预期寿命(特别是预期健康寿命)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中医医院的服务对象应由以病人为主拓展为病人、亚健康人和健康人,服务范围也应由以医疗为主拓展为覆盖至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各领域[2]。南京市中医院坚持继承与发扬中医“治未病”的防治理念,开展了一系列中医药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2001年,医院成立了提供中医养生和中医康复医疗服务的养生康复中心,提供中医调养门诊、中医体质评价、营养和食疗门诊、名中医特诊、中医外治、保健针灸、康复推拿和物理治疗等富有传统中医特色的养生康复诊疗项目,并配置有各种诊疗专业设备20多台套。2011年,医院成立了“治未病”中心,引进了舌面脉信息采集体质辨识系统等系列健康测评设备和中医治疗设备,设置中医体质辨识室、亚健康检测室,在原有体检基础上开展中医体质辨识体检。中心的服务范围主要为中医体质辨识、常规健康体检、亚健康检测、健康状态评估、健康干预等,初步形成了健康辨识、健康评估、健康咨询、健康干预、健康管理等中医特色明显、服务环节流畅的“治未病”工作服务链。“治未病”中心依据不同种类体质建立相应的调养方案,通过开设膏方门诊、药膳食疗咨询、营养咨询等方式丰富健康调养咨询门诊的服务形式,提供多样化保健手段。在健康干预技术上,提供包括中药外治、保健针灸和物理治疗等全面的养生康复服务,开设中药调理、药物熏蒸、心理咨询、饮食处方、运动处方等健康干预技术。医院还开展了“调养门诊”、“冬病夏治”、“冬令滋补”、“内病外治”等中医特色门诊,其中“金陵膏滋”开展的较为出色。2009年,医院率先成立了全国膏方资质审核委员会,组建以各省市名中医为基础的膏方专家服务团队,组织召开全国膏方论坛,开展膏方专家的培训及经验交流,从规范性、科学性、安全性、有效性等方面严格要求膏方,使“金陵膏滋”成为医院“治未病”的主要抓手。同时,医院成立医疗技术团队、生产制备团队、宣传企划团队、客户服务团队等四个团队,确保膏方服务的整体顺利运作。另外,为了方便患者拿取膏方,医院成立了门诊服务中心,承接膏方收方、膏方发放、快递膏方、客户咨询、疗效回访、服务反馈等工作。此外,“治未病”同样也应用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在甲流感、禽流感爆发时,南京市中医医院充分利用中医药的急诊救治能力,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遵循中医“三因制宜”和辨证论证的整体防治原则,积极开展对甲流感、禽流感的中药预防和治疗,制作了中药防感香囊,免费发放“防感汤”,为南山医院隔离患者提供中药处方等措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以中医为优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中医护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养生康复等治疗中有着明显的优势,它的精髓体现在整体观念、辨证施治、情志护理、饮食调护、养生保健等方面,同时又有简便易行、安全无创、容易接受等优点。医院以中医特色护理为优势,开展以强化中医理论和操作为内容的特色护理内涵建设,以突出中医在养生康复、辨证施护、防病治病等方面的优势[3]。医院鼓励用中医护理手段解决临床常见症状,制定出台了《中医特色护理考核和奖励措施》,激励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所有病区均根据本专科特点成立了中医操作室,开展中医护理操作项目,例如对中风、面瘫等患者给予耳穴埋豆法以达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疗效,对失眠、颈肩腰腿痛的患者采用中药封包以达到镇静安神、强壮筋骨、缓解疼痛、减轻肿胀的效果。目前,全院共开展了针灸、耳压、推拿、足浴、熏蒸、中医灌肠、中药贴敷法、拔火罐等20项中医护理技术。另外,还专门开设了专科及中医护理门诊,按需求提供个性、专科化的护理服务,让患者得到的护理更方便、更专业、更细致。中医护理因其成本低、安全性高、适应症广、疗效确切等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p#分页标题#e#
以规范为要求全面实行中药小包装
中药配方调剂历来采用“手抓戥称”的传统调剂方式,随着各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量的逐步增长,传统调剂方法逐步显现出称不准、分不匀、效率低、复核难、养护难、浪费大、卫生差等弊端。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要求,医院从2012年开始实行“中药饮片定剂量小包装”配方,彻底取消门诊传统的配方办法,改变了中草药房脏、乱、差的旧貌,目前提供小包装饮片共518品种,616个品规。小包装中药饮片较之传统中药包装,具有计量精确、清洁卫生和便于服用等优点,且加工费用由医院和药厂自行消化,不增加患者任何负担,深受患者普遍好评。
结语
关键词:以人为本;神经内科;应用
人类进入21世纪,为了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化,在护理实践中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观念,以满足患者身心健康需要,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方向。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是科学加艺术层面上的艺术灵性[1],这种灵性是一种护理的文化一种充满人性关爱和艺术特质的护理人员思想和理念。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多为脑卒中、帕金森病,是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病死率都很高的老年病。对这些患者实施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显得更为重要,在实践过程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建立新型的护患关系
1.1护患关系形式的转变医学模式的转化使护患关系的形式从被动―主动、指导―合作型发展到如今共同参与型,从短暂到长远,从院内到院外,从简单的执行医嘱发药打针到指导并鼓励患者共同参与护理措施的决策,以增进其自我价值和控制能力,并进一步改善了护患关系。
1.2护士从单一角色的转换成为多功能角色护士从传统的治疗者转变成为治疗者、教育者、管理者于一身的新型角色,患者出院并不意味着护患关系的结束,而是进一步的延伸;护士往往与患者建立病情联系卡,用回访电信等方式为患者提供进一步服务,如饮食指导、康复指导、心理咨询等。这些是我们长期关注的重点,这就意味着拓宽了护理的服务领域,成为新的护患关系的特征。
2改进服务流程,改善就诊环境,营造人文氛围(1)
为患者提供清洁、舒适、温馨的就诊环境,制订一系列便民措施,如备有针线、电话、轮椅、微波炉等。根据病情的需要提供私密性的诊疗环境。(2)随着人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人们一旦患病,除希望获得最好的医疗服务,更希望安全舒适优雅的环境,所以可提供多元化的病房供患者选择。如有双人房的小间配有电视机,有四人房的大间等。(3)在病房和走廊内悬挂利于疾病康复的名人字画,并配以宜人的鲜花和盆景,中午休息时还播放轻松的背景音乐,以愉悦精神。(4)为避免与治疗检查相冲突,改变以往固定不变的功能锻炼时间,现根据患者个体化的需求全天候开放并由专人指导。(5)完善患者投诉处理制度,定期收集患者对医院服务中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改进。
3制定具有中西医特色的健康教育(1)
以整体观和辨证施护为指导。因人因时、因病而宜,采取有计划性、阶段性、针对性、连续的康复教育计划。把健康教育与专科教育相结合,将健康教育纳入护理常规,对专科健康因素不断地修改和完善,提高健康教育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2)根据中医在防重于治、注重养生的思想,建立一套基本的康复治疗方法,如练功十八法、针灸、推拿、熏洗等。如根据疾病的性质和患者的体质及食物的性味功效配置相应膳食,以配合治疗。促进了中医护理的可持续发展。这也顺应了现代“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3)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文化背景、经济条件的不同,其健康需求的不同教育方式也不同,制定了一系列不同风格的宣传品,如专科疾病宣传教育手册、宣传单、疾病健康教育折页、健康教育处方引种等,避免了宣教方式的单一化。4强化社会家庭支持
神经科患者多伴有不同的功能障碍,不但影响患者自身工作和生活能力,降低了生存质量,并且给家庭社会带来了生理、心理、经济等一系列的影响。当一个人患病时,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包括家庭成员及其他人在精神上、物质上的帮助与支持称为社会支持。社会支持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之间呈正相关[2]。社会支持是个体维持希望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有利于维持个体良好的情绪体验而有益健康[3]。(1)家庭是社会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良好的家庭环境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前提和基础,所以家庭担负着促进和保护患者健康的重要角色,故家属的知识、情绪、行为对患者的预后有直接的影响[4]。(2)家属除了需要理解同情之外,更需要专业人士为他们提供专业疾病知识,告知治疗与护理的方法、病情的变化和预后。改变了家属以往的一些错误观念如发病早期应卧床休息功能锻炼是以后的事,发病应立即补充高能量、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等。在医院护理的范畴外对处于压力中的家庭给予专业上的心理和社会支持,缓解家庭面临疾病所导致的社会、经济、医疗等压力,并关注和满足了家属对信息的需求。并通过家务管理、提供医疗费用,接送患者就诊等支持方法,在患者和家属之间建立一种利于康复的心理环境,来改善患者的健康和生存质量。护理人员在护理中也提高了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提高了判断性的思维能力。(3)在护理实践中致力于寻找社会的呼吁以引起社会对这一弱势群体的关注,提高社会支持力度。
5小结
在护理实践中实施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后,改变了过去单一单向层面的模式,而向多层次双向全方位的立体结合模式发展,我科患者满意率一直保持在99.2%以上,健康教育覆盖率100%,无一例护理投诉。患者的满意度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护理的方向护理的要求,确立了护理服务模式的服务范畴。更好的适应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了护理质量和专业技术水平。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提供更多样的服务,进一步细化,如何进一步地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养,是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以真正地实现保证和促进人类健康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赵可性.从人性护理理论看当代临床护理.护理学杂志,1994,41(1):21-23.
2冯辉,何国章.慢性流行性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极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887.
【关键词】 卒中平台建设; 学科整合; 学科建设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且致死率、致残率极高的疾病,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在我国,卒中已成为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成为严重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据英美联合进行的循证医学荟萃分析研究证明,目前治疗脑卒中最有效的方法是卒中单元,在医院中建立卒中单元治疗脑卒中已成为欧美国家的共识[1-2]。本院开展卒中平台建设,就是在卒中单元的基础上,应用数字化技术建立卒中防治的技术信息平台,实现脑卒中管理的实时化、数字化、可视化与精细化、“无缝式”连续化管理,从而探索出一条适合对南宁市卫生系统卒中诊断和治疗起到指导和示范作用意义的学科建设之路。
1 多学科整合与卒中中心建设现状
近代整合医学一词起源于英文“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简称“CAM”,美国从80年代起就开始寻求多学科整合的尝试并取得了成功[3-4]。1999年,国内也提出了整体医疗的新观念,学科整合的思想才由此而生。2001年由北京天坛医院建成了我国第一个正规的卒中单元,从此揭开了我国探索卒中单元建设的序幕[5]。本院于2004年将神经内外科合并后,应用组织化的医疗模式对脑卒中及重型颅脑损伤进行规范化治疗的探索并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6-7]。整合资源构建新的组织,将会成为未来医学发展的潮流。
脑血管病是可防、可治性疾病。2000年,美国脑卒中协会探讨了卒中中心的概念,并提出了两种类型的卒中中心-初级卒中中心和高级卒中中心,探索并逐步完善了卒中中心的建设与认证体系[8]。而我国脑血管病流行分布地域差别较大,医疗体系复杂多样,医疗质量良莠不齐,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中国卒中整体服务水平相对于国外卒中中心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卒中中心建设是近几年才引入我国的新的医疗模式,国内也仅仅是初步形成中国高级、初级卒中中心建设标准草案,尚未普遍开展卒中中心的建设[9]。因此亟待建立中国卒中中心网络,规范卒中救治单位的准入标准,规范化改进医疗服务质量,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和治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费用,给患者带来真正的实惠,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2 南宁市卒中平台建设的一些探索
如前所述,脑血管病的急救、防治与康复是一个高度组织化的管理体系。南宁市卒中平台就是依据卒中中心的标准进行建设。卒中平台的两个主要目标是利用数字化技术提高治疗水平和卒中防治标准化。本院于2013年6月申报南宁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重大项目《南宁市卒中平台建设》获得批准立项,从此,本院采用数字化技术并参照《高级卒中中心建设标准》,对南宁市卒中平台建设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9-10]。
2.1 基础设施建设
2.1.1 数字化设备 购置并装备了HIS医院数字化管理系统,对脑卒中患者的信息进行数字、文字、图像、语音等各种形式的处理和管理,并开展无线网络数字化移动电脑查房。
2.1.2 病房设置 开设有卒中门诊、神经科一区和二区病房,其中有卒中单元病房、神经内外科普通病房、重症监护抢救室、ICU、介入检查治疗室、康复治疗室、神经电生理检查室、神经生化检查室、健康宣教室等。
2.2 整合高品质的医疗团队 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整合成一个一级临床科室-神经科,建立卒中医疗小组,小组成员有:神经内科医师、神经外科医师、神经介入医师、神经康复医师和康复技师、理疗师以及专业护士等[11]。科室正副主任分别由神经内、外科主任担任,他们都具有本科学历,主任医师职称,并且完成卒中培训或血管神经外科培训。神经内外科医生大都具有神经病学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或在职研究生学历,形成了高品质的医疗团队。科室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团队成员团结协作,为脑卒中患者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3 配置先进的设备 重症监护抢救室:配备有24 h中央脑电趋势监测仪;床旁自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脉搏血氧自动监测、血压自动监测、呼吸自动监测;亚低温治疗仪、除颤器等监测仪器和设备。康复治疗室:配备有平衡系列、步行系列、上肢运动系列、下肢运动系列、全身运动系列、作业治疗系列、功能评估系列、水疗蒸浴系列、吞咽障碍治疗仪等传统与现代康复器材。神经电生理检查室:配备有动态脑电图、脑地形图检查仪及中央24 h脑电自动监测仪。诊断、急救与支持设备:包括全身螺旋CT、大型C臂X光机、彩色B超、全自动大型生化检查仪、TCD、便携式远程中央心电监护仪及报警系统、全自动进口麻醉呼吸机及壁式中央供氧、负压吸引系统。
2.4 制定卒中诊治规范与流程 标准的诊治规范是指导临床医疗工作的指南,为此,本院编写制定了一系列医疗流程和治疗指南如《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神经内外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神经科诊疗技术操作规范》《脑出血、TIA治疗临床路径》《脑血管病介入诊断治疗围手术期处理及相关并发症防治预案》《康复治疗规范》《神经系统常见疾病护理常规》等治疗、护理、康复指南及诊疗路径。收集整理了《文献汇编》《文献汇编》及《文献汇编》;编写并出版发行了《脑卒中健康教育手册》一书。
2.5 开展先进的诊疗技术 卒中平台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利用先进的医疗技术来改善急性卒中患者的医疗质量。神经内外科医生24 h值班,从患者就诊,通过影像学检查,迅速区分卒中的类型和程度,尽早决定手术或保守治疗方案,各专业小组积极配合,分秒必争,使患者的治疗形成良性连锁效应,安全过渡到恢复期,从而形成急救的绿色生命通道。
2.5.1 神经内科医生急诊值班(24 h/7 d) 针对急性脑栓塞/脑梗死患者超早期(6 h内)行静脉溶栓、动脉溶栓;同时进行脑保护、降颅压、调控血压和血糖、实施重症监护、早期亚低温治疗、神经营养药、催醒药的应用、防治并发症等综合治疗。
2.5.2 神经外科医生24 h/7 d全天候应诊 根据患者病情开展脑出血锁孔开颅血肿清除术、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大面积脑梗死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AVM切除术、脑脊液脑室分流术、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腰大池置管引流加脑脊液置换术等。
2.5.3 神经介入医生随时听诊 开展全脑血管造影术(DSA)、动脉内介入溶栓、血管内介入治疗血管痉挛、颅外血管支架/血管成形术、AVM栓塞术及动脉瘤弹簧圈填塞术等介入诊断治疗。
2.5.4 危重患者的监护 危重患者的监护由经过卒中重症监护专业培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护师24 h值班。急危重症患者进入抢救室后,立即评估病情,测量生命体征,为患者进行心电图、脉搏血氧、血压、呼吸自动监测和体温监测,建立特别护理记录单及护理计划单,建立静脉通路,及时送检血生化、血常规,并遵医嘱治疗。垂危患者及时转ICU救治。
2.5.5 康复训练与治疗 康复治疗是急救治疗和长期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收治患者的病情稳定后马上进行[11]。康复小组成员有曾经到北京中国康复医学研究中心经过培训的康复医生(包括物理、作业、语言康复师)和经过培训的吞咽障碍及营养障碍管理医师。神经康复医师首先给予患者康复评估和制定个体化阶段康复方案,康复技师给予理学治疗(PT),作业治疗(OT),语言训练,电、磁疗,针灸,推拿按摩等康复训练与治疗。
2.5.6 各辅助科室(放射科、心电B超室、检验科、介入导管室、麻醉手术室)24 h/7 d全天候应诊,卒中患者优先检查头颅CT(到院20 min内随时进行扫描);随时进行颅外血管双功能超声、TCD、CT血管成像/造影、经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DSA)、经胸超声心动图、实验室检查(全血细胞计数、血生化、快速凝血试验)、心电图、胸片等各项目的检查。
3 多学科整合建设卒中平台取得的成果
神经内外科的整合,使脑血管病的治疗最终实现专病专科化、治疗综合化、内外一体化,经过整合后的神经科已经形成了初步的品牌效应,在南宁地区乃至广西东南部都有不小的知名度,被评选为“南宁市医学特色专科”。卒中平台的建设不仅提高了医疗质量,促进了人才的培养,推进了新技术的引进,而且使学科建设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医院的技术力量得到极大增强。
3.1 临床效果、医疗质量得到提升 2014年科室收治患者1918例,比2005年的556例增长244.96%;平均病床使用率由2005年72.9%,提高至2014年137%;业务收入由2005年的308.1万元提高到2014年的2550.33万元。死亡率由2005年的5.22%(29/556)下降至2014年的1.36%(26/1918);临床治愈好转率提高,致残率、并发症发生率降低[12]。
3.2 人才培养的平台 本科2008年9月申报的《神经内外科整合及康复的诊疗紧缺人才培养》项目被列为2008年度南宁市专业化人才培养重点计划项目,培养目标是神经内外科和康复诊疗技术及组织化医疗管理人才,获得南宁市人才培养专项资金资助4万元。通过选送到国内和省内先进的医疗机构进修学习、自学考试及送读在职研究生等办法,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极好的成长平台,以此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本科有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及副主任护师共4名,4名主治医师均已接受硕士研究生或在职研究生的培养并取得了相关的学历,全部住院医师均已报读在职研究生。
3.3 临床科研成果累累 2013年,本院实现了市厅级重大课题零突破,《南宁市卒中平台建设》获得南宁市重大科研项目立项;2014年又取得了历史性飞跃,神经科历年共获得6项南宁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2项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自筹)自然基金项目。其中3项科研成果获得南宁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项获得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三等奖。在国内省级以上期刊68篇。
3.4 信息技术得到极大增强 装备HIS医院数字化管理系统,实行医疗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是南宁市卒中平台建设的核心。信息化的运用,为卒中平台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信息和管理支持,在此基础上,创建一个具有全国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脑卒中数据库,为脑卒中的筛查、防治、康复、科研、教学及健康教育提供有力支撑和便利。先进的无线移动电脑查房系统的建立,使科室管理登上新台阶,进入数字化管理和无线移动查房新时代,成为南宁市及广西防治卒中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示范点。
综上所述,本院通过神经内外科的整合,以此为基础探索卒中中心的建设,推动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从而提高了医疗质量,提高了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和改善了科研环境,形成了学科特色。通过整合多学科资源创建先进的脑卒中防治平台,为脑卒中患者提供院前急救、住院治疗(药物、手术、介入及康复治疗)、整体护理、健康宣教、社区医疗与康复等从院前急救到住院治疗,再到社区康复、二级预防全过程、全方位的立体诊疗“一站式”服务。尤其是卒中数据库的建立,为脑卒中的筛查、防治、康复、科研、教学及健康教育提供有力支撑和便利,从而实现了脑卒中管理的实时化、数字化、可视化、精细化、“无缝式”连续化管理,进一步促进脑卒中的规范化防治,提高脑卒中的诊疗水平,有利于向大众普及脑卒中防治知识,最终达到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和复发率的目的,进一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治愈好转率,让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减轻患者本人及社会的负担,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Treib J,Grauer M T,Woessner R,et al.Treatment of stroke on an intensive stroke unit:a novel concept[J].Intensive Care Med,2000,26(6):1598-1611.
[2] Langhorne P,Dennis M S.Stroke units:the next 10 years[J].Lancet,2004,363(9412):834-835.
[3] Qudah F,Brannon M,McDougall P.Integrated clinical management:a model for clinical integration[J].Top Health Inf Manage,1998,19(2):1-11.
[4] Scott A.Quality lessons.Patient-centered care vital to outcomes,cost[J].Mod Healthc,2010,40(46):22.
[5]王拥军.卒中单元:脑血管病医疗的方向[J].中国全科医师杂志,2003,2(4):215-217.
[6]李次发,温德树,周铁军,等.神经内外科整合为一级临床科室的可行性及优越性[J].华西医学,2010,25(5):856-859.
[7]李次发,温德树,马莉琴,等.多学科组织化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研究[J].广西医学,2011,33(8):960-964.
[8] Alberts M J,Latchaw R E, Selman W R,et al.Recommendations for comprehensive stroke centers:a consensus statement from the brain attack coalition[J].Stroke,2005,36(7):1597-1616.
[9]王伊龙,王拥军,周永,等.亟待建立中国卒中中心网络[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0,17(1):27-30.
[10]马锐华.高级卒中中心指南-脑卒中协会的集体共识[J].中国卒中,2006,1(1):40-48.
[11]温德树,马莉琴,冯勤,等.卒中单元管理的实践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3):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