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02 09:08:4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新能源及其发电技术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新能源发电;课程知识体系;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张涛(1981-),男,安徽阜阳人,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副教授;武建瑞(1983-),男,陕西蒲城人,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助理工程师。(湖北 宜昌 443002)
基金项目:本文系三峡大学教学研究项目重点项目(项目编号:J201100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9-0073-02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社会发展对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以及能源短缺危机和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化,能源对人类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制约和对资源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1]面对能源短缺危机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下,必须通过能源利用新技术实现“开源”和“节流”。因此,大规模开发新的能源,大力发展高效、环保的电力工业成为解决能源问题的有效途径,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三峡大学具有浓厚的电力行业背景,为了让三峡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电气工程类专业学生了解新能源相关知识,“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应运而生,它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程。该课程的讲授,能够帮助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新能源利用形式及其相关技术的前沿动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结合电气工程类专业的特点,探索适合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授课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根据笔者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方面的几点体会。
一、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
“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课程,除了涉及电力和能源领域的知识外,还要求学生具有其他领域相关的知识,如课程中风力发电技术涉及空气动力学的相关知识,太阳能电池涉及的半导体材料的相关知识,生物质能中涉及的生物化学等相关知识等。[2,4]由于新能源发电技术的研究属于前沿科学,目前,我国部分高校的相关专业已开设“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但不同学科对该专业课程的教学需求不同,导致教材内容侧重点差异较大。该课程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集中体现在:不同专业教材内容侧重点不同,缺乏适合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材;作为一门选修课程,学生重视程度不够;专业教学环节矛盾众多,包括课程与教材之间的矛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矛盾,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之间的矛盾等,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对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该课程需要涉及更多电气工程学科的相关知识,如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等专业知识。在新能源并网和储能技术中需要应用这些专业知识分析该研究领域前沿问题,有利于全面掌握新能源知识体系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本课程内容丰富,知识点多,在该课程的建设中,需要根据专业特点,合理组织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晦涩难懂的外专业知识的,能利用本专业知识分析实际工程问题,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为了适应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教学,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根据新能源发电行业现状和电气工程对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知识体系的需求,结合电力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特点,精选教学内容,重新构建了新的课程知识体系,加强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之间的联系。
根据新能源发电站接入电网的影响不同,将这些新能源技术分为两类:稳定性能源发电技术和间歇性能源发电技术。
一些新能源技术(如生物质能、地热能和常规水电)在接入电力系统方面和常规电力技术一样容易,除了一次能源的形式不同,转换成电能环节基本相同,都采用同步发电机进行发电,对电网的安全和稳定不会造成影响。因此,这部分新能源知识重点讲解各种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基本原理,最新的发电技术的现状和动向,及在利用过程中对改善环境带来的好处,培养学生新的能源观念和意识。同时结合电网发展的最近进展,这些发电技术作为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时,如何规划电网,接入电网对电网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讲解,加强与电力系统知识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由于受到季节、气象和地域等条件的影响,另一些新能源技术具有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的特点,如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发电技术,在接入电力系统方面需要克服更多的挑战,其电力大规模并入常规电网会对电网调峰和系统安全运行带来显著影响。这部分内容重点讲解与电力系统相关的技术,涉及到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和电力系统相关的知识点。在间歇性能源并网过程中,电力储能技术可以补偿负荷波动,解决风能和太阳能等间歇式新能源发电直接并网对电网的冲击,调节电能质量,使大规模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能够方便可靠地并入常规电网。随着可再生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储能技术也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所以储能技术也是该课程知识体系的重要部分。
本文提出的课程知识体系目前还没有相关教材,为此,笔者较为系统地构建并编写适合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讲义,使之更符合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从两学期的试用情况来看,学生认同感增强,明确该课程是本专业不可或缺的重要选修课,重视程度显著提升,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教学模式改革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课堂效率。教学内容的不同,授课的教学方法也需要相应的改进,为此笔者对教学方法也进行了改革,使之与课程知识体系相适应。
1.采用学术专题讲座的教学方式
“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知识体系要求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每种新能源发电技术各自成章,自成系统,各部分内容均有很多前沿的技术,仅靠书本知识已经不能适应科技的进步。[5,6]因此需要任课教师补充相关发展的新动向和新技术,以学术讲座的形式进行讲授与课程相关知识点。讲解过程中,以具体的行业问题为背景,采取启发式的讲解方式,层层剖析问题,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掌握发电技术的发展现状、发电原理、利用方式、开发存在的问题和研究现状及动向。如地热发电、海洋能发电、生物质能发电、太阳能热发电技术,都可以采用讲座的方式进行讲解。同时在讲座过程中,增加学生提问环节,让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为了强化实践,在每一个专题授课结束后,教师通过布置与该专题相关的设计题目,让学生学以致用。比如让学生设计太阳能热电站,利用波浪能发电原理设计相应的波浪能电站,设计新农村综合利用生物质能的方案,设计垃圾发电站工艺流程等,作为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时,结合不同能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对该地区新能源开发和电网结构做出合理规划,并给出理由。通过这些综合性设计作业,可以增强大家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训练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2.基于问题的探究式教学方式
传统的讲授方式,可以系统地讲解,课堂容量大。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技术涉及知识点多,知识点零散,因此需要教师合理组织教学内容,使其与所学专业知识相结合。为此笔者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精讲多练。但传统的授课方式,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积极性不高。
为此,笔者采用基于问题的探究式教学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起引导作用,对课程中的知识点进行分析,提出基于问题的讨论题目;并分析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参考文献,让学生课后自己查阅资料,引导他们学会自己总结知识点,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而学生在课后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选题,并分小组进行研讨,研讨后,该小组总结讨论结果。在课堂讨论中,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学生做交流发言,将自己的研究内容做简要汇报。学生互相提问展开讨论,老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肯定了学生们取得的成绩,对错误的地方进行了补充和纠正。[2]为了达到分组讨论学习预期效果,要求每个小组在上交的文献报告中,明确每个学生所做的工作和参加小组讨论的发言内容,督促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学习。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3.改进多媒体教学方式
由于该课程设计的专业知识具有跨学科的特点,有些知识点学生难以掌握,有些原理较为抽象。如风机的偏航过程、变桨过程、风机的失速原理、斯特林发动机的发电过程等都比较抽象,在没有实物演示的前提下,学生经常不容易理解。因此在讲这些课程内容时,采用多媒体动画演示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知识,让学生更快更易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四、考试方法的改革
虽然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进行了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但仍有不少学生选课和学习动机不端正。他们不是为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只是为了凑满学分,对选修课缺乏足够的重视。[6]传统的闭卷考核方式不能全面地反映真实的教学情况。撰写课程论文,成绩只与论文写得好不好有关,有的同学东拼西凑,也能获得一个理想的成绩。这些方式都难以督促学生平常的学习,因此仍需完善课程的考核方式。根据“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的特点,笔者对该课程的考试方式做了合理的改革,促进学生学习,公正地反映了学生的成绩。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1.注重对学生平时的考查
增加课堂随机考查的次数。通过提问、课堂测验等方式,让学生在上课时能集中精力听讲,防止学生上课“开小差”。回答问题和课堂测验计入平时成绩。
2.增加撰写文献报告和大作业
基于问题的探究式教学方式中,撰写文献报告和小组讨论环节能够有效培养了学生查阅文献、撰写论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能够较为科学评价学生平时的努力程度。因此,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中,根据学生在该环节中的贡献不同给学生不同成绩,这样能起到督促学生学习和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大作业一般具有综合性的特点,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巩固平时所学的知识,是反馈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因此增加大作业和撰写文献报告在平时成绩中的比重也是考查学生平时学习的有效手段。
3.增加平时成绩的权重
平时考核成绩权重由原来的30%提高到目前的50%,有效地避免了学生平时不学习,考试时突击学习也能取得不错成绩的弊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经调查表明多数学生都认可这种成绩考核方法较合理、公正,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成绩,受到了多数学生的欢迎。
五、结束语
“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中一门重要的专业选修课程。本文针对课程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构建了适合电气工程类专业的“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的知识体系,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并根据授课内容提出了合适的教学和考核方法。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对中国能源问题的思考[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8,
42(3):345-359.
[2]马明国,蒋建新.“生物质能源利用原理与技术”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林业教育,2009,27(4):64-67.
[3]陈春香,李啸骢,梁志坚,等.“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5):62,102.
[4]孙欣,黄永红.“新能源发电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35):95-96.
关键词:建筑工程;电气节能;光伏新能源;节能减排;电能消耗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U85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11-0143-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11.073
1 建筑电气节能减排
1.1 建筑电气节能减排的必要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时代的不断发展,全球的经济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对新能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也越来越多。作为人类经济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之一的建筑业,其每年新建造的房屋总面积比全球其他国家都要高出许多,而且建筑过程中电能的消耗更是逐年增加。针对这一现象,建筑行业只有将电气节能作为一个突破口,将节约资源和能源作为目标,对其采取必要的措施,才能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处于佼佼者的位置,永不凋零。目前,针对建筑电气节能方面,光伏新能源的应用最为广泛和瞩目,应用价值也非常高。
1.2 建筑电气节能的基本思路
1.2.1 选择最合适材料,节约循环利用。要想做到既要电气节能,又要经济增长,将经济与节能两手抓,就要做到不偷工减料,盲目追求电气的节能,而忽视了建筑的基础就是材料本身,所以应将最合适的材料应用于建筑中去。而且其应用之后的边角料和废品,可以通过变卖的方法来获取购买节能材料的费用。
1.2.2 合理控制施工用电。在建筑行业中,最为头疼的一个难题就是用电的问题。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如果不对用电量进行合理的控制和使用,就会造成大量的电能损耗,所以应当对其进行合理的控制,但是前提条件是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
1.2.3 加强对大型耗电量设备的管理与监督。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一些大功率设备的耗电量巨大,如果不对其加以监督和合理的管理,很可能造成电量的不必要浪费。
简而言之,在建筑正常施工为基本条件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电能的耗损是建筑电气节能的基本思路及原则。
1.3 建筑电气节能的主要措施
1.3.1 配电系统的具体设计。建筑电气节能过程中,节能工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配电系统的详细设计。一般情况下,配电系统都是根据建筑所需的用电量,负荷配电级数以及其分布等具体特点进行具体的设计,可以将其设计得更加简洁方便且配电级数不要太多,但是这些设计的前提条件就是保证建筑电气节能供电质量以及正常的进行。最后结合配电系统的设计,选择适宜的配电系统,例如环式配电系统等,降低电耗,提高供电质量。
1.3.2 选择适用的变压器。随着四季的转换,不同的季节所出现的用电频率和高峰也就不同,例如夏季由于空调使用的频率较高,用电量也随之不断增加,导致建筑电气负荷大。所以应当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对变压器进行更好的选择。
1.3.3 降低电量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在建筑电气节能过程中,降低电量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是十分有必要的。然而一般情况下,都是通过选择电导率较低的电导材质,为减少迂回供电造成的传输过程中的电损耗,采取直线形式的电路供电方式以及合理的选用不同规格的电线电缆等方法对电量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进行降低。
1.3.4 节能灯具的选择。在建筑过程中,灯具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事情。一般情况下,人们使用的照明工具都是便宜易安装的白炽灯,但是随着时间的变化以及长久的使用,其本身会慢慢发黑,造成光照不足,发光率低的问题。随着时代的进步,近年来各种节能灯的出现,很有效地规避了这一类问题的发生。在建筑过程中,只有顺应时代变化,选择合适的节能灯具,才能够使电量的利用率在建筑电气节能中得到提高。
1.3.5 选择合适的电压等级。由于建筑电气供电过程中,受需电位置的距离、耗电电器或是耗电仪器以及该地区总的使用电量的情况等因素的影响,所要供的电的电压也就不同,导致出现高压电和低压电这两种配置的电压,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的小区高压电,其配电电压为10kV,电压很高,需注意安全。
2 光伏新能源发电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越来越快,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也变得越来越紧张。尤其是对于我国这样的人口基数巨大的国家而言,能源的使用要比其他国家多出很多,然而能源是不可再生的,所以国家想要长期稳定地发展下去,就要寻找能够替代这些不可再生资源的新能源,相对于石油、天然气等燃烧过程中产生污染物的能源而言,光伏新能源就是一种无污染可持续发展的新型能源,它是利用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技术,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尤其是在建筑电气节能方面的应用十分
广泛。
2.1 光伏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
光伏新能源发电是通过太阳能电池组件对太阳能进行采集,然后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在通过光伏发电系统的逆变器将其转化为交流电,使用时用控制器进行控制和调节。并且具备充电蓄能的作用,白天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晚上利用蓄能电池进行供电。
2.2 光伏新能源l电技术的特征
2.2.1 光伏新能源相对传统的石油、天然气的发电技术而言,能够更好地对峰值进行可控制的调节,使得电网十分稳固。
2.2.2 相对利益和成本而言,光伏新能源无论是环保可持续还是其具有白天蓄电、晚上供电的功能,都进一步说明比传统石油等发电节省成本。
2.2.3 光伏新能源无论是在任何行业其利用率都要比传统方式高很多,尤其是在建筑行业,比其他行业的利用率更高。
2.3 影响光伏新能源的主要因素
2.3.1 太阳能电池板的倾斜角度。由于建筑过程中,其所在的地形地貌、气候和周围的辐射场都存在一些影响,所以只有因地制宜地算好电池板的倾斜角度,才能够使光伏新能源得到最大利用率的电能。
2.3.2 各组件之间电性不匹配。一般情况下,光伏新能源在建筑中应用时,都会出现组件电流或是电压不匹配的事情,那是因为建筑外墙在组建过程中所需要的平面其形状大小各异的原因导致的。所以要想避免这样的事情,就要对建筑外墙进行分区域统一电性或者是分区后使用不同的电池片来平衡。
2.3.3 光伏电池强度。由于光伏新能源在建筑中使用时,都是使用光伏材料作为建筑材料的,所以其强度的大小对输出的电量有着直接的影响。由于建筑过程中,光伏组件的使用范围广,而且使用的位置也不同,导致需要的光伏强度也不同,所以需要对不同位置进行不同强度的光伏组件使用,例如采光好的屋顶可以考虑使用强度大一些的光伏组件,这样采集到的太阳能的能量大。
3 光伏新能源发电技术在建筑电气节能中的应用及优势
3.1 光伏新能源发电技术在建筑电气节能中的应用
3.1.1 应用形式。光伏新能源发电技术在建筑电气节能中的应用形式有两种,分别是:第一种形式是光伏系统与建筑相结合。通过将光伏发电设备安装在建筑物的外墙或是屋顶,通过与其他组件的配合进行供电与蓄电,@种供电形式相对独立,可实现自给自足的供电模式;第二种形式是光伏系统的组件与建筑过程中的材料相结合共同使用。具体方法是将光伏发电中的一些组件通过特殊的制作方法与材料,制作为建筑所需要的屋顶、窗户等建筑材料,取代普通的建筑材料既省钱又方便,而且由于建筑物的材料里面有光伏组件,所以采集到的太阳能要比其他形式的光伏系统量大,所供电量也就更充足。
3.1.2 设备的安装与维修保护。光伏新能源在安装过程中,因为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太阳能来转化为电能,所以需要将设备安装在无遮挡物且阳光充足的地方,确保设备能够采集得到足够的阳光。由于赤道附近的阳光能量最足,所以在安装时要保证将其方向冲着赤道方向安装,而且要算好设备安装时的角度,保证受热均匀,且要定期进行维护保养。
3.1.3 安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首先,要确保安装时无障碍物遮挡阳光;其次,在安装过程中,为了保护光伏新能源设备的安全,安装设备的周围环境十分重要,要保证其不受到碰撞等事情的发生;最后,面对恶劣的气候和许多不可抗力的事故时要有相应的急救和预防措施,保证光伏新能源的发电正常进行。
3.2 光伏新能源发电技术在建筑电气节能中应用的优势
3.2.1 占地面积小。通常情况下,光伏新能源发电设备是安装在建筑物的外墙或者是采光比较好的屋顶等位置,占地面积不多,非常省空间。
3.2.2 来源广,绿色无污染。由于太阳能在地球的任何地方都有,其来源十分广泛,发电过程中完全不必为没有太阳光可以使用而担心。且资源在应用过程中,也没有像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发电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硫等污染气体,十分绿色环保。
3.2.3 耗电量小,减少能源浪费。由于光伏新能源发电是通过建筑之间集中并网发电的,为居民提供所需的电能。由于建筑体系完全可以对畅通无阻地对电能进行输入和输出的操作,大大地减少了电能的消耗,减少了能源不必要的浪费。
3.2.4 强化供电过程中的安全和可靠性。由于建筑电气在使用光伏新能源发电过程中,光伏系统将发电过程中产生的多余电量存储起来输送到了电网中,调节了电量的输出,强化了供电过程中的安全和可靠性。
3.2.5 外观美观,成本降低。由于光伏新能源发电所需建筑材料为光伏材料,即太阳能电池板,安装时可以按照喜欢的建筑形式进行设计,使其不仅实用性高且外形美观。最主要的就是光伏材料相对其他建筑材料以及安装时的人力物力而言,成本相对低廉。
4 结语
由本文可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建筑业想要继续发展下去,就要在节约能源这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技术的开发。光伏新能源发电在建筑电气节能方面毫无疑问可以说是一个大的发展趋势,这也说明其重要性。然而在生活中,光伏新能源在建筑行业的应用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去解决和了解,本文通过对其在建筑电气节能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为其未来的应用和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 夏荣华,王平.建筑电气节能减排措施及光伏新能源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2,(9).
[2] 李楠,陶炳坤,濮霞.建筑电气设计中的节能措施[J].现代建筑电气,2012,(7).
[3] 金千.浅谈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在建筑电气节能设计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2,(26).
[4] 宋兆岩.建筑电气节能减排措施和光伏新能源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6,(9).
[5] 韩雪,谢煜斌,陆伟.建筑电气节能减排措施及光伏新能源的应用[J].科技经济市场,2014,(11).
[6] 陈舒婷.电气节能减排及光伏新能源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7,(3).
(新疆农业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52)
[摘要]本文以新能源发电形式为研究对象,着眼于电力系统运用实际情况,由于我国能源的持续紧张,以煤炭为主力的电力供应连年出现数以千万千瓦计的巨大缺口,因此大力发展新能源发电一方面可以弥补电力系统的巨大的电力需求缺口,另一方面可以以科学的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能源道路。围绕电力系统中的新能源发电的运用这一中心问题展开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阐述,并据此论证了新能源发电技术的运用在实现电力系统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及其所发挥的关键意义。
[
关键词 ]电力系统;新能源;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运用分析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5.207
在任何系统中,供应与需求都是一对尖锐的矛盾统一体,这种情况在电力系统中也不例外。为确保电力系统能够在整个现代经济社会建设发展中得到长时间且可持续性的发展,展开有关新型能源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势在必行。
1现阶段常见新能源发电形式分析
严格意义上来说,我们将包括可再生能源以及分布式能源等新型能源形式称为新能源。这也就意味着:首先,新能源多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其次,新能源多以分布式能源为主;最后,水能作为一种常规意义上的能源利用形式,属于可再生能源的研究范畴,同时也可以作为分散式或是集中式能源进行综合应用。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各种类型新能源当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能源形式当属风力发电形式以及太阳能光伏发电形式这两种类型。首先,从风力发电形式的角度上来说,现阶段全世界范围内有关风力发电的装机总容量已高于1.2亿千瓦,其中我国有关风力发电的装机总容量已超过1200万千瓦,位居世界第四位。与此同时,我国对于风力发电这种新型能源的关注及建设力度正呈现出较为显著的发展趋势,有光风力发电这种新能源发电形式的发展目标需要在2020年之前实现装机总容量至亿级单位以上的增长;其次,从太阳能光伏发电形式的角度上来说,我国在有关这种新能源发电形式的研究与应用正处于初级起步阶段,现阶段有关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装机总容量基本达到100兆瓦单位,距离世界范围部分国家超过百万单位级别的发展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但我国政府已逐步加大对太阳能光伏发电形式的规划与扶植力度,要求在2020年之前,有关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装机总容量达到千万单位以上的增长,可以说新能源发电形式潜在空间巨大。
2电力系统中风力发电技术的运用分析
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典型意义上的风力发电系统借助于现阶段电力电子背靠背变频技术实现对发电功率参数输出作业的有效调整与控制,并在对电磁转矩控制机组转速频率的有效控制过程当中实现风力发电的目的与意义。一般情况下,整个风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由主控制器装置、调向系统装置、变距系统装置以及制动系统装置这几个方面所构成,这也就决定了在风力发电技术作用之下整个控制系统的并网方式同传统意义上的常规电厂差异显著。在借助于双馈方式进行风力发电机组并网控制处理的过程当中,并网频率的控制可以通过对转子交流励磁频率参数的调节方式予以实现。与此同时,并网电压的控制可以通过对转子交流励磁幅值的调节方式予以实现。同时,在借助于永磁直驱方式进行风力发电机组并网控制处理的过程当中,并网作业下的跟踪控制目的能够在电力电子器件的正常运行作业下予以实现。在实践工作过程当中,其最为显著的优势在于冲击电流参数较小,且能够实现无功与有功的有效控制。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在有关风力发电接入相对于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影响的研究过程中发现:首先,风力发电接入并不对整个电力系统既有的机电振荡模式产生影响,并且受到风力发电机组自身装机容量较小的因素影响,其相对于整个电力系统自身所存在的弱阻尼或是负阻尼震荡问题并不会产生明显影响;其次,风力发电机组的接入并不会造成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的受损,但这种接入模式使得整个电力系统当中部分输电线路的潮流方向有明显改变,这需要在线路保护设置中重点考量。
3光伏发电
光伏发电技术不断进步,成本逐渐降低,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关的激励政策,大大推动了光伏发电的发展。我国在光伏发电领域起步较早,目前已经在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生产能力上走在世界前列,很多科研院所也逐步开展相关技术的研究。
光伏效应是指通过光照使不均匀半导体或半导体与金属结合的不同部位之间产生电位差的现象。
太阳能电池是利用光伏效应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部件。太阳光照射太阳能电池,太阳光的光子在电池里激发出电子空穴对,电子和空穴分别向电池的两端移动,如果外部构成通路,就形成电流,产生电能。
太阳能电池按照研发时间先后,可以分为三代,第一代晶硅类(单晶硅和多晶硅)、第二代薄膜类和化合物类(非晶类、铜锢镓硒、砷化镓、碲化镉等)、第三代新概念类(染料敏化电池等)。目前比较成熟且广泛应用的是晶硅类太阳能电池。
电池单元是光伏发电的最小单元。将电气性能相近的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并联并进行封装,即组成太阳能电池组件。
4电力系统中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运用分析
太阳能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能产生的巨大的能源,太阳能是这个星系内部的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的开发潜力极为巨大,一旦人类在未来能够真正用好太阳能,就可以获得生产、生活中所需的取之不尽的能源。人类利用太阳能发电目前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太阳能的99%还没有被开发出来,所以太阳能发电的未来前景十分广阔,虽然以目前的技术在利润率方面与其他发电技术相比还处于劣势。
5新能源发电发展建议
5.1明确各方责任,全方位促进发展
我们在政府部门、监管部门、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制造企业、行业协会应该履行《可再生能源法》赋予的责任,进而促进全方位发展。
5.2加强新能源发电科学统一规划
要科学制定规划,明确相对稳定的发展目标。建议能源主管部门按照安全、经济、绿色、和谐原则,根据全国能源需求与可再生能源资源实际状况,对水电、煤电、核电和天然气发电等进行统筹优化,制定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中长期总量目标。据此总量目标,制定新能源发电规划,优化提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区域布局、重点项目、实施进度、配套电网和调峰电源建设、服务体系和保障措施等。这些内容都是《可再生能源法》里规定的,以及发电规划里要包括的内容。同时这个规划要纳入电力工业发展规划,避免出现“两张皮”现象。要实现中央与地方的新能源发展规划相协调和实现新能源发电规划与其他电源规划相协调。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需要与其他电源的调解能力以及系统调峰电源的规模相匹配,要在规划中具体明确。还要实现新能源发电规划与电网规划相协调,两个专项规划的协调和有机衔接,在新能源发电规划中具体明确大型新能源发电基地接入电力系统的电网工程,要实现新能源发电规划与消纳市场相协调。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电力生产概论”是高校非电气专业开设的全校性选修课。课程的授课目的是让上述专业的学生对电力生产过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为以后有可能服务于电力行业做准备。由于学生在数学、物理以及电气方面的基础薄弱,因此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教学法有所不同,重点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克服畏难情绪主动学习,在重点讲述常规发电原理的基础上把自主教学法成功应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教学效果的验证,本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论文关键词:电力生产;自主教学法;学习兴趣;教学效果
“电力生产概论”是高校非电气专业开设的一门全校性选修课。它是为了让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及会计学等专业的学生了解一定的电力生产方面的知识,为以后在电力系统从事相关工作做准备。但是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学生大多是文科类学生,数学、物理基础不扎实,而且大学期间又没有开设电气专业基础课(如“电路”、“电机”、“发电厂电气部分”等),所以学习起来有难度,而且很多学生认为这门课与他们的专业不相关,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针对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心理,笔者在经过两三年的“电力生产概论”教学后,在重点讲述常规发电、电力生产原理等的基础上,把学生自主教学法成功应用到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教学效果的验证,本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一、教材内容及教学方法介绍
长沙理工大学选定的“电力生产概论”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李光辉主编。该教材内容全面、难度适中,是一本非常适合非电气类学生学习电力生产方面知识的通用教材。全书共九章,教材前四章先介绍了电力系统与电力生产方面的知识,然后重点讲述了三大常规能源发电:火力发电、水力发电和核能发电。第五章为未来能源发电技术,依次介绍了风力发电、地热发电、太阳能发电、海洋能发电、生物质发电、氢能发电等相关知识。后面四章分别介绍了变电站、电力线路、直流输电以及计算机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等与电力生产密切相关的一些专业知识。教材内容安排合理,难度适中。只要学生跟着老师系统地把教材学完,对电力系统及电力生产应该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收获是很大的。
针对学生数学、物理及电气方面基础不扎实的特点,要在开始就使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感兴趣,并做好心理准备。第一节课在介绍了教材内容后,讲述该课程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即采用教师课堂讲述为主、学生自主讲述为辅的创新教学法。前四章常规能源发电等电力生产方面的知识由教师重点在课堂上讲述,让学生切实掌握电力生产过程的特点以及每一种常规能源发电的原理。后面第五章的未来能源发电技术的发电原理与常规能源发电基本是一样的,只是所使用的一次能源不同而已,而且新能源发电技术是现在研究的热点。所以针对教材上所提供的五种新能源发电,可让每个班商量讨论选定一类大家感兴趣的新能源发电技术作为自主讲述的内容。这门课一般是两个或三个行政班级组成,如果是两个行政班级则每班可分两组各选一种新能源发电技术讲述;如果是三个行政班级,则以班为单位各选一种新能源发电技术自主讲述。学生自主讲述的出力情况及讲课效果直接影响学生课程期末考核成绩。
在让每个学生详细了解教学方法之后,又提醒学生,如果前四章的基础内容没学好,要想在自主讲述的内容上面取得好成绩是很困难的。所以第一堂课下来,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就被激发起来了。课间休息时班干部就召集全班同学讨论选择自主讲述的新能源发电方式,最后把选定的结果向全体同学公布,并告诉他们,只有发挥全班同学的合力,共同参与、合理分配任务才能在自主讲述环节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时间安排上,为了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准备课件,在学生授课前2~3周提前通知他们。 "
二、常规能源发电原理讲述
通过第一节课教学内容、方法的介绍,学生都心中有数,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也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因此,在讲述电力系统及电力生产方面基础知识以及三大常规能源发电原理时,首先讲述什么是一次能源、什么是二次能源。怎样把一次能源转换为电能就是学习的重点。电能已成为工业、农业、国防、交通等国民经济各部门不可缺少的动力,所以作为当代大学生,了解电力生产方面的知识以及电力系统的发展方向和动态是完全有必要的。
了解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和学习了该课程的必要性之后,学生对后续的授课内容兴趣明显提高了。电磁感应定律是发电的基本原理,这在初中物理课程里面已经学过。1831年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之后,很快出现了原始的交流发电机、直流发电机和交、直流电动机,为了给用户输送电能,慢慢发展了高压直流和交流输电。以至于到现在的特高压交流、直流输电技术。另外,重点讲述我国的电力发展现状以及在特高压输电领域的一些世界领先技术。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了。
电力生产就是要把自然界的一次能源转换为电能。火力发电的原理就是把煤、石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中的化学能经过燃烧转化为高温高压水蒸气的内能,然后通过水蒸气膨胀做功推动汽轮机旋转,汽轮机带动发电机转子磁极旋转,在固定不动的定子绕组周围形成变化的磁场,从而在绕组内感应出电动势。若定子中的绕组按一定的绕线规律,与外电路形成回路,则绕组中就会产生相应的电流。在一定的电压下,电流沿输电线路将电能送往用户。水力发电是在水电站中水轮机将水的势能和动能转换为推动水轮机旋转的机械能,水轮机转轮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而核能发电的原理与火力发电很相似,也就是说核电厂只是以核反应堆及蒸汽发生器来代替火力发电的锅炉,以核裂变能代替矿物燃料的化学能,其能量转换过程是:核能水和水蒸气的内能发电机转子的机械能电能。
三、新能源发电学生自主讲述
关键词:微网技术;分布式发电;分布式电源;燃料电池
0 引言
过去几十年里,电力系统已发展成为集中发电、远距离输电的大型互联网系统,通过复杂的功率潮流等控制器对其进行调节,并对大多数干扰具有鲁棒性。
但是近年来用电负荷不断增加,而电网建设却没有得到同步发展,远距离输电线路的输送容量不断增大,以及受端电网对外来电力的依赖程度也不断提高,使得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下降。我国08年年初南方的雪灾对电网破坏后带来的灾难给我们带来深刻的教训。
上述问题的出现,使人们深刻反思,除了单一扩大电网规模,建设超高压输电网外,利用新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在负荷处就近供电,降低负荷对大电网的依赖无疑对提高供电安全性和可靠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分布式发电/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istributed Source)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
分布式发电(Distributed Generation,DG)及其应用是本世纪最受重视的高科技领域之一,是电力系统一个新的发展方向。然而处于电力系统管理边缘的大量分布式电源并网却极有可能造成电力系统不可控制、不安全和不稳定,从而影响电网运行和电力市场交易,所以分布式发电面临着许多技术障碍和质疑。为了协调主电网与分布式电源间的矛盾,充分发掘分布式能源为电网和用户所带来的价值和效益,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灵活性、可控性和经济性,以及更好地满足电力用户对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的更高要求,微网(Microgrid)概念应运而生,并且迅速成为了国内外电力系统研究领域的最新前沿课题之一。
1 微网的概念与结构
威斯康星大学Robert H. Lasseter教授提出这样的观点:“理解新兴分布式发电的一个好办法就是采用系统的方法,将发电和相应的负荷看作一个子系统或‘微网’。”
2001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的R.H.Lasseter教授首先提出了微网的概念[4],随后美国电气可靠性技术解决方案联合会(CERTS)和欧盟微网项目组(European Commission Project Micro-grids)也相继给出了微网定义。
微网是一种由负荷和分布式电源(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共同组成的系统,它可以同时提供电能和热量;微网内部的电源主要由电力电子器件负责能量的转换,并提供必需的控制。对于大电网,微网可以被看成是系统中的一个可控单元,它在短时间内反应以满足其外部输配电网络的需要;对于用户端来说,微网可以满足他们的特定电能质量要求,并且增加供电的可靠性,降低线损[5-6]。
2 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简介
以清洁能源为主的分布式发电主要包括以下技术[5]: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风力发电技术、燃料电池技术、微型燃气轮机技术、生物质能发电技术、海洋能发电技术、地热发电技术等等,这些发电技术各有各的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应采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发电技术相结合,并与就地负荷组成微网,从而实现优势互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通常采取的组合方式有风光互补(风-光-蓄[8],风-光-柴-蓄[9]等),燃料电池和微型燃气轮机互补发电[10],燃料电池和光伏发电互补[11]等方式。
2.1 燃料电池简介
燃料电池是一种将燃料和氧化剂的化学能通过电化学反应直接转变为电能的发电装置。
燃料电池的分类:
1. 低温的包括100℃以下 :碱性燃料电池(AFC),固体聚合物燃料电池(SPFC),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
2. 中温的包括100℃-200℃ :磷酸燃料电池(PAFC)。
3. 高温的包括:熔融碳酸盐燃料电(MCFC,660℃)、高温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800℃-1000℃)。
2.2 燃料电池与光伏混合发电系统
目前,通过蓄电池储能来调整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与供电之间的时间差,是减少自然条件影响的主要手段。根据独立运行的光伏发电系统设计原则,用户对供电质量、供电保证率提出的要求愈高,系统对蓄电池的需求量也愈大。长期以来,对蓄电池(主要是铅酸电池)的依赖性是影响独立运行的光伏发电系统大量推广应用的重要原因。
随着燃料电池的不断商业化,它的价格会不断下降,同时基于燃料电池的诸多优点,用燃料电池替代蓄电池与太阳能光伏构成混合发电系统,可以减少蓄电池储能带来的弊端,从而提高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操作灵活性和供电可靠性,促进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进一步发展。
3 展望
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必将得到全面的应用,并且燃料电池与太阳能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互补发电的形式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我国近期提出发展智能电网的战略,其中就包括大力发展分布式发电技术,借此机遇,更要大力推广微网概念。在我国,应尽快开展微网在民用和国防应用中的研究,开发相应的微网可靠性评估和规划建设软件,制定相关的微网并网标准,这将对我国进行电网的智能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裴玮,盛d,孔力,齐智平.分布式电源对配网供电电压质量的影响与改善[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8,28(13):152-157.
[2] 韦钢,吴伟力,胡丹云,李智华.分布式电源及其并网时对电网的影响[J].高电压技术,2007,33(1):36-40.
[3] Lasseter R H, MicroGrids [C].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Power Engineering Society Winter Meeting ,New York,USA,2002:305-308.
[4] 鲁宗相,王彩霞,闵勇等.微电网研究综述[J]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31(19):100-107.
[5] 郑漳华,艾芊.微电网的研究现状及在我国的应用前景[J] .电网技术,2008,32(16):27-31+58.
[6] 潘文霞,徐才华.孤岛风光柴蓄系统配置仿真及分析[J].江苏电机工程,2008,27(6):34-37.
【关键词】风电行业;税收政策
一、目前我国风电行业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
我国已经出台了多项关于新能源产业的税收激励政策,但这种激励政策并没有形成制度体系依然存在较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其一,在激励的力度和范围上无法达到《可再生能源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尤其是在国家鼓励开发推广的风电技术设备发展上。其二,现行税制中为促进风电发展的税收优惠措施比较单一,主要是减免税,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激励方式以正向激励为主,缺乏反向激励。其三,激励对象还局限于企业实体。
二、国外鼓励风电发展的税收经验
1.美国
(1)投资赋税优惠:对于购买风能能源设备的业主,在《能源税收法》中规定,可从当年所须缴纳的所得税中抵扣所付金额中前2000美元的30%及其后8000美元的20%;可以从当年的联邦所得税中抵扣投资总额的25%用于开发利用风能、地热、太阳能及潮汐的发电技术。
(2)加速折旧优惠:《税收改革法案(The?Tax Reform Act)》中有相关规定,风电项目折旧期为5年,而不是15~20年。
(3)可再生能源配额制(RPS):《综合电力竞争条例》中规定,要求国家通用的RPS到2010年7月由可再生能源资源供应5%的电力。目前RPS已经成为国际上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强制性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定。
2.德国
(1)《强制购电法》规定:电力公司要以固定价格收购风电全部电量,并确保其能够上网;由当地电网承担常规发电技术与风电上网价格的成本差价;风电上网价格规定为当地电力公司销售价格的90%;
(2)《可再生能源购电法》被《可再生能源法》所替代,重新规定了可再生能源可以优先接入电网。
(3)《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要求,新风电机组必须满足输电导则和中压电网技术规范要求;已经并网运行且不能满足新并网导则要求的老旧机组,限期进行改造。
三、当前我国支持风电发展的税收政策
1.对于利用风力生产的电力,实行增值税减半征收。
2.对于国内企业进口的一些关键原材料、零部件,主要用于开发和制造大功率风力发电机装备的免征进口环节增值税和进口关税。企业要享受免税优惠政策,须具备以下条件:风力发电机(组)整机单机额定功率为1.2MW级、2MW级及以上,年销售量≥50台以上;风力发电机(组)配套部件:叶片、齿轮箱、发电机、控制系统、变流器为单机额定功率≥1.2MW的整机配套,叶片年销售量≥150片,发电机年销售量≥50台。
3.对于1.5MW以上风力发电技术及风电场配套技术,减按15%缴纳企业所得税。根据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科技部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科发火【2008】172号)附件《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1.5MW以上风力发电机组的总体设计、总装技术及关键部件的设计制造技术等以及风资源评估分析、风电场设计和优化、风电场监视与控制、风电接入系统设计及电网稳定性分析、短期发电量预测及调度匹配、风电场平稳过渡及控制等风电场配套技术,属于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所得税享受15%的低税率优惠。
四、国外风电产业发展税收政策对我国的借鉴
1.激励与约束相结合推动能源利用结构转变
发达国家在风电的研究、开发、生产及消费上,一方面注重抑制对传统能源消费的需求,另一方面希望通过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其发展。如丹麦开征的碳税、能源税,英国开征的发电税、气候变化税等。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和措施降低新能源税负,同时又增加传统能源税负,便能够起到传统能源与调整新能源相对价格的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能源利用结构的转变。
2.注重直接激励、间接引导结合力度,提升税收政策调控效力
随着新能源项目的大量建设,国外部分国家对于新能源项目的扶持(尤其是税收方面优惠),已经由初级阶段的直接性减免税政策逐渐转化至税额抵免、加速折旧等间接性优惠方式。我国在风电行业优惠政策实施方面,除了给予直接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外,同时应充分运用各类间接性的优惠政策,以此来改变我国在风电行业税收优惠政策中的单一化现象,增强税收政策在风电行业发展中的宏观调控能力。
3.推动新能源项目税收政策法制化建设
在新能源的税收政策方面,欧美国家都比较注重制度化、规范化的法律方式,其通过法律的形式来对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实施规范化管理,从而保证了新能源税收激励措施的确定性和可行性,防止新能源税收政策效力层次低、政出多门的现象。因此我国也有必要加强立法,从法律制度上保障风电行业的大力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能源互联网;技术形态;关键技术
1、导言
随着互联网在全世界普及应用,人类的生产生活在互联网技术驱动下不断发生改变。同时,互联网正继续向各行各业渗透。互联网在实现开放对等原则的基础上,能够向整个系统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支持,而能源互联网是以可再生分布式能源和互联网为核心而形成的新能源互联网,旨在实现能源的高效传输、利用,进行更广泛的分布式互联系统优化,实现能源分布式的有效供应,形成坚实的能源基础架构。
2、能源互联网信息通信需求和特点
能源互联网借鉴了信息互联网的相关特征,但同时也有所区别,双方在网络功能、结构、设备、协议、服务、安全和服务对象等方面有所类似和不同。
借鉴信息互联网的发展趋势,能源互联网将向着扁平化、分散式域控制,以及以能量为中心的网络等方向发展。鉴于电力能源的清洁性、安全性和传输效率优势,能源互联网将主要通过电力互联网的形态体现。
2.1能源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需求
能源互联网对信息通信能力的需求可总结为以下5个方面:
2.1.1多样的信息采集能力和灵活的网络接入能力。
2.1.2高速可靠的网络传输能力和海量信息存储能力。
2.1.3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和规范的业务处理能力。
2.1.4智能的数据分析和决策能力。
2.1.5强大的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2.2能源互联网信息通信特点
信息通信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工业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关键要素。基于能源互联网对信息通信技术的上述需求,支撑能源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需具备以下特点。
2.2.1开放互联。
2.2.2对等分享。
2.2.3智能高效。
3、关键技术
3.1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
能源互联网发电设备包括传统能源发电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其中最主要的是可再生能源发电。可再生能源发电主要包括水力发电、生物质能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潮汐发电等。风电、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热发电、地热发电和潮汐发电是新兴的发电技术,当前主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风电和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技术在可再生能源领域中发展相对成熟,是发展新能源技术中具有最大商业化发展规模前景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有很多优点,如无噪声、无污染、不受地域限制且分布广泛、不消耗燃料、建设周期短、经营成本低、无长距离传输、可现场使用、结合建筑物具有更好的便利性等。所以太阳能光伏发电是一种常规发电无法比拟的发电方式。在能源互联网中,任何有风能和太阳能的地方均可以作为一个小电站配合电网进行供电。
3.2储能技术
储能装置在能源互联网中的许多领域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在能源互联网中储能设备可以改善电能质量,保持电力系统的稳定。储能设备的应用是一种能够提高发电机的输出电压质量和频率质量的有效方式,同时增加了分布式电源和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分布式电源和储能设备的可靠结合是解决例如电压跌落、阶段时间停电等电网问题的有效解决方式;储能设备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动态功率的质量。另外,储能设备在提高分布式电源的经济性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电力市场中,分布式电源通常并网运行,有足够的存储功率,可以将电出售给电力公司,来满足电力调峰和紧急供电,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储能装置主要有化学储能和物理储能,如蓄电池、氢储能、压缩空气储能、超级电容器、飞轮储能、超导储能等。
3.3远距离输电技术
远距离输电技术符合我国电力发展的当前预期,也是国际能源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着重发展该技术是很有必要的。自2011年起,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区域逐渐出现了电力短缺的状况,例如浙江省,全省在2012年最大电力短缺额约近1000万kW,电力的可靠性供应难度逐渐增大,所以从其他地区到浙江进行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是比较可靠、有效的方式。运用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技术不仅能够解决能源传输问题,而且能节省煤炭资源,因为输电的经济性优于输送煤炭且输送效率基本相当。该技术是高新技术的集成,在优化其他产业的研发和加快其结构调整等方面都能够起到催化作用。
3.4电网负荷的相关技术
能源互联网是可用于各种AC和DC负载的一种先进的智能电网。最近几年,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成熟和相应成本的不断下降,电动车使用率正在迅速增长。可以预见的是通过电动车的联系,电力系统和交通系统的耦合程度将在今后继续加强。电气化运输系统,特别是电动汽车,将成为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能源互联网即插即用的功能需要能量管理系统来管理在不同负载时的转换器和通信。该系统可以基于本地信息进行快速响应,而当电压下降时,电网故障或者停电等事件发生后,系统可以从电网平滑切换,自动实现孤岛运行。
3.5相关信息技术
目前,中国首个开放开源为主导的能源建设云平台已经由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建立。该公司以“互联网+能源”为主导,通过互联网技术,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及智能硬件技术,成功开发了电建云平台。能源互联网的开发和发展能够驱动传统能源建设行业在工程、流域、资源等方面进行整合和产业升级。云计算可以根据即时网络数据,按需进行信息提取和分析计算,具有方便快捷、可靠性高等特点。大数据领域中的关键技术有:海量信息的采集、数据存储、信息数据的预处理及其分析应用等。能源互联网的数据量比传统能源数据量要大,且种类繁多,其中包括能源传送、用户能源用量、电动汽车的接入、电能计量及分布式电源、能源日常的运行管理等数据,所以大数据的发展和应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融入,能源、交通、建筑等各大行业将会形成有效交互和融合。能源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能源互联网将会有更广阔的未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