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土地利用工程管理

土地利用工程管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02 09:08:4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土地利用工程管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土地利用工程管理

篇(1)

关键词:3S技术;VRS;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9-0060-03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按照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调查成果,运用航天航空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和数据库及网络通讯等先进技术方法,采用内外业相结合的调查形式,形成集信息获取、处理、存储、传输、分析和应用服务于一体的土地调查技术流程。通过对调查成果实行信息化、网络化管理,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一、3S技术在某市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中的应用

某市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山地、丘陵、平原依次呈阶梯下降。使各种植被垂直分布明显,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地类图斑复杂。由于收集到相关的土地资料为多种不同数据格式,作业时各种形式数据采集技术也因地制宜,因此数据利用时需要多种技术交叉使用。根据本市实际情况,现代3S 技术相关配套软、硬件设施都已具备,因此在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过程中联合3S技术对其进行作业是十分必要的。

(一)遥感技术(RS)在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中的应用

传统的作业方法以野外判读为主,其劳动强度大、周期长、效率低。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高分辨率,高光谱遥感以及雷达影像应用于土地资源调查技术革新日趋成熟,传统的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方法不再适应当今社会的作业要求,而遥感技术室内判读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本方法是在室内已将已有土地利用数据库与调查底图(DOM)套合,参考原来调查数据进行预判解译,并在计算机中依据影像将解译的界线、图斑、地类等标绘在调查到底图上。对遥感影像进行特征分析:不同的地物有不同的特征,从色调、形状、阴影、纹理及影像结构等方面对拟被解译的可视地物要素进行影像的定性分析。室内对因变化不能够确认的地类或界线,分别用不同的线划、颜色、符号、注记等形式标绘在调查底图上。由野外核实作业过程中调查确定。如图1所示。

本次农村土地调查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位,以1∶10000比例尺正射影像为调查底图。为了制作出适合土地更新调查使用的影像图,在确保影像的质量上运用了以下技术手段:

1.利用地面控制点数据对遥感图像进行几何校正。

2.进行遥感影像配准:影像配准是指将多图像的同名影像通过几何变换重叠,即实现影像与影像间地理坐标及像元空间分辨率上的统一。

3.遥感影像的融合处理:影像融合是一种将多源遥感影像数据在统一的地理坐标中,采用一定的算法将多幅影像合成为一幅新的图像的过程。融合后的影像整体高亮均匀,色彩反差适中,纹理色彩信息丰富,地物分异明显,没有出现重影或模糊不清,色调基本达到自然彩色的效果。

应用以上技术手段制作出满足本次土地调查的正射影像图,如图2所示。

遥感技术应用于第二次土地调查体现了许多优点:宏观、动态、便捷、客观性强、周期短,即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最新的地面现势性数据,直观人为因素干扰小。大范围采用遥感正射影像图作业提高了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工作效率,节约了调查成本,保证了土地调查结果的准确性与客观性。

(二)全球空间定位系统(GPS)在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中的应用

区别与传统土地调查采用卷尺量测、目视估算和图解计算为主的方式方法。本次土地调查作业中城市虚拟参考站VRS 、网络RTK、GEOxt解析法等为代表的现代测量技术、新手段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调查成果的精度。如图3所示。

某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是以系统管理中心为中心节点的星形网络。6个固定基准站均位于各区县市的合理位置,最大站间距约为41km,最小站间距约为26km,平均站间距约为33km,点位布设均匀,网形结构合理。该系统完全覆盖本市及周边地区,满足全市农村土地调查中对城乡结合部高精度界址点、地物点定位的基本需求,同时还可以在野外作业过程中为各小组提供高精度定位和导航服务。

系统采用的徕卡最新一代GNSS参考站网软件,具有革新的网络RTK算法和主辅站概念,与其它同类软件相比,徕卡软件操作更便捷,效果更好。

系统采用基于固定IP的MPLS技术组建VPN网络,是网通的最新接入技术,保障了系统的稳定性,可靠和安全性;

各坐标系(1954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CGCS2000,WGS84)之间的转换参数和该市似大地水准面模型(1985国家高程基准)可安装在RTK手薄中,实现了各种坐标系统化成果和正常高程的显示和输出,解决了作业过程中不同坐标系之间的转换方法,统一了全市坐标基准框架。

全球空间定位系统(GPS )技术的应用,全天候、坐标定位的作业模式,为该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带来了革新性的技术基础,为权属界址点实地测量、新增图斑和现状地物坐标补测、GIS的数据库管理、网络化成果存储管理以及相关单位部门获取空间信息提供了全新的手段,实现了坐标权属调查土地的地类、位置、范围和面积等利用状况;准确地查清了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所有权状况,提高了外业调查的精度和进度。

(三)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在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数据库网络化运行从根本上改变了纸质成果存储和管理的传统方式;同时促进了成果的广泛应用和社会化服务。

MAPGIS是本次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中常用的软件之一,广泛应用于全市各区国土系统的土地管理工作中。它采用工程管理模式,具备数据建库、数据编辑、变更处理、查询统计、汇总出图、成果输出及系统维护等主要功能。

1.数据库可以获取空间数据:能够进行分幅分层矢量化,根据专题分为不同图层,遵循分层规则,采用一致的图例。对于地类图斑,录入图斑的标识信息,核查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图斑数目,保证了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的一一对应。能够保证数据间拓扑关系的完整性,可以进行图幅面积检查。单图幅的所有图斑面积之和与该图幅的控制面积应相等。

2.数据库建设可以获取属性数据:属性数据主要描述土地的数量、质量、利用现状、权属及其空间特征。土地利用现状属性数据库一般有图斑、线状地物、零星地物、行政区、自然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和耕地坡度等属性库。在获取属性数据的同时也可以与空间图形数据同步进行,也可以在空间图形数据编辑后进行。

3.数据字典的新建和编辑:数据字典是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描述了数据库中属性字段的属性与组成,是数据值为常量的数据库,是一个规范属性数据库的元数据。MAPGIS土地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主要是对地类、权属、坡度等代码及所属部门、保护类别等信息的规范。本次新建数据字典行政区代码长度设置采用全国行政区国家编码标准,省级行政区编码长度为2位,县级为4位,县级以下为3位。例:AABBBB001002,AA为某省,BBBB为某市某区,001为某街道办事处,002为某村。

4.可以进行土地管理数据库的组建:MAPGIS土地管理数据库采用了层类的概念,以图幅为单位来管理地图数据,在纵向上以“要素层”来组织各图幅数据。MAPGIS土地管理系统可以提供给用户灵活直观的数据入库手段和强有力的数据查询途径。利用图幅与图幅间的线和区接边功能,消除相邻图幅间接合误差,能拼接成一幅完整的地图。将图形与属性数据连接后,进行同类文件拼接,将不同图幅的同一专题数据拼接在一起,形成整个县级行政区各专题的整体数据库。

5.土地管理数据库更新: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建成后,为保证土地利用数据库的现势性,要定期进行更新维护,这是土地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外业采集的数据资料,利用MAPGIS可以对各种数据,包括行政辖区、地类图斑、线状地物、零星地物进行实时动态变更处理,以保证土地数据库的现势性。如图4所示:

整个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工作过程从配准套合信息到数据入库和调用,GIS软件技术贯穿其中。利用MAPGIS通过良好的数据组织形式能够建立一个安全、可靠、高效、实用的管理系统,来实现土地信息的快速查询、检索、修改更新、统计制表、分析预测和辅助决策。GIS系列图件成果能反映多种利用规划现状信息于一图,不仅使图形信息更直观更有参考价值,还提高数据准确度和精确度;检查功能避免了人工误操作,提高了数据的正确性;统一规范的数据属性,使数据的调用更便捷、更有效。GIS软件的数据处理、存储、建库方面功能在二次土地调查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二、结语

二次土地调查中联合3S技术,采用“自动解译,现场导航,及时定位,自动量算、快速入库管理”的土地调查新模式;从而减轻了野外劳动强度,缩短周期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为二次土地调查赢得了时间。利用遥感影像图自动判读,快速发现变化信息,外业及时定位确定范围,计算机自动量算面积,直接获取较高精度的数字化测量结果,土地利用数据库自动化变更,以及3S集成技术的不断成熟为土地调查新机制的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尝试。提高了调查科技含量,简化了技术程序,减轻了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难度和负担,同时也保证了成果的准确性,提高了数据精度和作业效率。以3S技术为核心的土地资源信息技术正在被土地调查及相关部门所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地软件编委会.MAPGIS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R].武汉:中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2008.

[2]毋河海.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数据结构与处理技术[M].北京: 测绘出版社,1997.

[3]李天文.GPS原理及应用[M].科学出版社,2003.

篇(2)

【关键词】东营市;田间节水;工程

东营市地处黄河最下游,共有万亩以上灌区17处, 引提水能力514立方米/秒,其中重点大中型灌区6处,即:麻湾灌区、王庄灌区、胜利灌区、曹店灌区、双河灌区、宫家灌区,在全市现有的330.7万亩耕地面积中,可控灌溉面积达到了278.1万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244.1万亩。斗级以下渠系是灌区水利工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整个灌溉系统中的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目前,现有斗渠856条,总长1216km,其中衬砌355.2km,渠道防渗率29%;有农渠5003条,总长4067km,其中衬砌1033.55 km,渠道防渗率25%;建筑物配套率40%。田间节水灌溉工程一般采用砼板防渗。斗渠采用砼预制板衬砌,梯形断面,设计流量0.1-0.4立方米/秒,底宽1.0米左右,比降1/4000,水深米0.8-1.0,每条斗渠长1500米左右,控制面积约3000亩;农渠采用砼现浇,U形断面,上口宽0.8-1.0米,设计流量0.025-0.1立方米/秒,每条农渠长800-1000米,控制面积约500亩。

1.东营市实施田间节水灌溉工程的显著效果

一是农业生产能力增强。实施田间节水工程,低产田变成了稳产、高产田,田间配套齐全,渠道畅通,保证灌区达到“旱能浇、涝能排”,灌溉保证率由原来的50%提高到75%以上。经测算,按照水利因素贡献率40%,农业亩增效益可达100元以上。灌溉保证率的提高,促进了种植结构优化,由单纯种植棉花向种植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转变,形成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

二是节水效益显著提高。由于田间工程不配套,跑、冒、漏水现象在我市灌区中十分普遍,漫灌现象也很突出,水资源浪费极为严重。项目实施后,通过斗渠预制板护坡防渗、农渠U形渠护砌和渠道建筑物改造,渠道水利用系数大幅提高,较土渠输水可提高45%左右。量水设施作用显著,按量计费后,群众的节水意识提高了,自觉把“水”当成“钱”来管理。

三是管理模式科学先进。农民用水协会成立后,负责斗渠以下工程的管理、维护、使用、水费等,理顺了政府、管理部门和农民三者之间的关系,解决了过去存在的“管水的不用水,用水的不管水”问题,扭转了浪费水、用不到水的被动局面。末级渠系改造实现了灌溉用水“定额管理,按方计量收费”。农民直接参与管理,形成了责任明确、权力义务平等,秩序井然的供水环境,为新农村建设创造了条件。

2.发展节水灌溉工程中的问题

一是建设资金投入不足,节水改造进展缓慢。灌区用于田间节水改造的资金主要来源是小型农田水利项目、中低产田改造和国土整理项目等国投资金。由当地水管部门和政府以及农户筹集资金用于田间节水改造的情况很少。主要原因:灌区供水水价本身偏低,水管部门维持现有骨干工程的正常运行已倍感吃力,无法直接实施田间节水改造;农村取消“两工”和税费改革后,“一事一议”政策在农村落实还存在一些问题,各级政府在田间节水工程建设中资金来源明显不足。在当前管理体制下,田间节水工程的使用、管护和维修大都在基层,造成对工程建设的投入更是减少。

二是建设机制明显滞后,渠系改造缺乏活力。田间节水项目中,中央补助资金亩均300-500元,而完成改造亩需1200元左右,自筹资金占相当大一部分,市县没有配套,乡镇政府财政和农民负担重,因此基层政府部门对田间节水改造项目不积极主动,工程建设缺乏活力。

三是农民用水协会建设步伐缓慢。解决水管单位由于承担供水到户工作而负担加重的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将田间节水工程资产交由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管理,水管单位只承担支渠以上的骨干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及维护工作,灌区形成由水管单位和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共同管理的管理体制。河口区先后成立的11个农民用水协会,在工程管理、分水配水、收取水费等方面的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深受农民欢迎。但由于缺乏软硬件建设资金、末级渠系工程状况差,造成灌区用水户协会建设起步虽早但发展缓慢。

3.发展节水灌溉采取的措施

一是高起点规划。在国家投入不断加大、逐步占主导地位的条件下,现代灌排工程建设必须改变原来那种分散的各自为战、零打碎敲方式,而采取整合资金、连续投入的方式,整村制、整乡(镇)制、整县制地集中推进、规模发展、彻底治理。目前我市已编制完成市、县(区)“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规划改造流量大于1立方米/秒的渠道1449公里,衬砌长度1449公里,新建建筑物2895座,改造建筑物362座;改造流量小于1立方米/秒的渠道13018公里,衬砌长度7153公里,新建建筑物63858座。铺设管道长度4538.6公里。

二是加大对田间节水灌溉工程的投入力度。中央文件规定,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大幅度增加中央和地方财政专项水利资金。东营市已明确规定政府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按10%的比例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在当前形势下,建议从水利建设资金中按一定比例建立田间节水工程建设专项资金,形成工程建设的稳定投资渠道,并大幅度提高工程建设补助标准,实行“以奖代补”、“民办公助”的办法推动田间节水工程建设,提高基层政府部门的积极性,减少基层筹集配套资金的负担。

篇(3)

近几年来,**工业园区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主攻工业、决战园区、赶超发展”的战略思路,狠抓规划建设,着力提升项目承载能力;狠抓项目建设,着力推进园区做强做大;园区经济连年攀升,先后被评为“省级工业园区”、“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省日用耐热陶瓷产业基地”、“江西省民营科技园”、“省级生态工业园区试点单位” 。在全市工业园区建设目标管理考评中**分别列全市第三名、第二名、第二名、第三名 。

一、园区发展基本情况

**工业园区创建于1996年,于2006年设立 党工委、管委会, 下设党政办 、经济发展局、建设环保分局、财政所、社会事业和农村工作局五个内设机构(2010年,根据工业园区建设发展实际,在总结园区几年来工作的基础上,将原五个内设机构调整为党政办、招商办、经贸办、规划环保办、建设施工办、督查验收办、劳动与社会保障办、综治办和财政所九个内设机构),健全和完善了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县公安、国税、地税、工商、国土资源等部门分别派驻了办事机构,实行准政府管理,“一站式”服务。

按照“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封闭运行、市场经营、滚动开发”的方式,园区聘请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院进行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总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规划依托福银高速公路及丰杉线沿线展开,分一、二期工业园和陶瓷工业园两个区块,。至目前,园区开发面积达9000余亩,落户企业达163家,其中投产94家 ,上规模企业40家;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达9850万元; 201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亿元,同比增长% ,比2006年增长%;上交税金1.2亿元,同比增长 %,比2006年增长% 。今年 1—5月份完成工业总值15.85亿元 ,同比增长43.9%;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5.5亿元 ,同比增长44.7%;上交税金4600万元,同比增长33% ;园区用工人数达10724人,实现了建设效益同步增长。形成了以陶瓷、鞋服、食品、化工塑料、机械制造等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格局。一是陶瓷产业稳步发展,成为园区稳固的主体产业。陶瓷产业是园区传统支柱产业,主要位于园区陶瓷工业园板块,目前园区共有陶瓷企业43家,被评为全省日用耐热陶瓷产业基地,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件,“江西省著名商标”5件,“江西名牌产品”2个。园区日用瓷年产销量过亿件,居全省第二;耐热瓷产销量位居全国之首,**陶瓷生产的高温红瓷填补了江西省空白。陶瓷产品涉及日用瓷、耐热瓷、卫生瓷、工艺瓷等580多个品种、3000多个花面, 12家企业通过ISO质量体系认证,其产品还远销到欧美、中东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等陶瓷企业利用国家节能减排政策, 全面完成“煤改气”,有效实现节能减排,大大增强了企业竞争力,加快了产业集聚。二是鞋服伞产业日益扩张。经过短短的几年时间,鞋服产业从无到有,先后引进**等多家企业均已完成二期的扩建,园区制鞋产业链进一步拉长,使二期鞋城已成规模,正向争名牌方向发展。三是食品业蓬勃发展。2006年引进的**食品,从建设到投产仅四个月不到,设计年生产能力5000吨,全自动烤鳗生产线为全国最长、最宽,该公司2010年纳税达2000万元。四是新兴产业发展迅速,**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创税能力强的大项目成功入园,为园区 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五是新型塑料产业异军突起。**等3家投资规模亿元以上的塑料制品企业已建成投产;特别是2010年引进的投资规模分别达到30亿元和26亿元的新型塑料产业园和绿色再生纸项目,将极大提高园区的综合竞争力。

二、主要做法

(一) 坚持规划指导,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在园区建设上,坚持规划先行,严格按照规划指导,科学规划了道路交通网、水电管网,合理布局了陶瓷产业园、鞋服产业园、中小企业创业园、新型塑料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因地制宜设立了综合服务区、休闲广场、人工湖、变电站、污水处理厂,保障了资源节约利用、集约利用和永续利用。在具体建设中,一是不断加大融资力度,在县财政资金和园区土地出让金基础上,大力拓展融资渠道,通过县**投资公司融资平台和县农发行一起积极争取了省农发行贷款4600万元,缓解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二是注重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凡符合招投标条件的建设工程,一律报县招投标中心,按招投标程序组织实施;对一些议标、邀标工程项目,都要通过园区招议标办会议研究,按相关程序实施。在工程建设中,园区规划办、施工办、验收办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互监督,各负其责,做到了有人办事,有人管事,避免了推诿扯皮现象,使工程管理与服务更加到位。

(二) 强化招商引资 ,加快项目建设步伐。

一是根据我县的产业定位和特点,积极突出本地优势,坚持以小分队为招商主体,从实际出发,大力开展自主招商、以商招商、产业招商、驻点招商、重点引进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创税能力强的项目。几年来,落户园区企业发展到163家,比2006年增加 家,仅今年就引进工业项目9个,签约资金达5.8亿元,分别是**等,其中**投资达1亿元以上;意向签约项目14个,签约资金达8.6亿元,预登记项目10个,这24个项目目前都在等待安排用地。今年以来园区接待客商100余批次,共计200余人,自主招商引进项目3个,分别是**意向签约项目有彩印包装、环保型木材胶料剂、高端无纺布、**等4个。

二是加快入园项目建设,坚持“六个一”工作机制,落实人员、落实责任、明确目标、强化服务,对每个在建项目,采取“一名领导、一支队伍、一套措施、一抓到底”的办法,由园区和跟踪服务单位指派专人负责,从落实企业用地、厂房规划设计到动工建设,全程服务;加强调度、通报、协调,督促在谈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达标。今年在建的36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中,建设速度较快的项目有**等企业一期工程均已建成投产,**企业目前正在进行设备调试,将在8月份正式投产,**等企业正在加班加点,加快项目建设速度,力争在12月底能建成投产。

(三) 优化管理服务 ,促进企业做强做大。

在认真执行园区管理细则、坚持做好干部挂点企业服务,帮办证照帮招工等服务工作基础上,针对企业不同需求,着重解决普遍性难点问题。园区坚持在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把优化投资发展环境作为基础工程,长抓不懈,努力营造多服务、不设卡、多引导、不干预的发展环境。

一是规范管理。不断完善了园区管理细则,推行了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干部挂点服务制。

二是完善服务体系。对物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知识产权服务等进园区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一些物流企业已落户园区开展业务;园区企业贷款担保平台也在组建;知识产权服务站已成立, 这些工作都将为园区企业降低营运成本、提升竞争力提供保障。

三是大力帮助企业招工。采取落实任务、明确奖惩和招工工作组长年招工相结合,县城布点和到乡镇摆摊相结合,尽量满足企业用工需求。与此同时,认真做好企业用工信息、广告工作,妥善调处企业劳资矛盾,使企业用工招得进、留得住。

四是强化土地清理。成立土地清理工作小组,建立健全土地清理工作机制。对**等多家企业进行了清理退园,共清理出土地800余亩,盘活了园区土地资源。

五是大力抓好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今年以来,对园区70多家企业开展了和谐平安创建活动, 积极开展了安全生产和矛盾纠纷大排查,对企业违规行为和安全隐患进行了及时处理,对因水土流失补偿等矛盾纠纷进行了及时调处,推动了园区和谐平安发展。

三、当前存在问题

1、工业用地供应趋紧,除预留用于县重点项目的土地外,可用土地不多,造成一些企业落户园区的过程中,无法及时获得土地用以建筑厂房,进行开工建设,更早更快的产出效益。

2、工业园区建设发展中仍存在资金“瓶颈”。一是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五通一平”建设进度。二是企业发展也遭受资金瓶颈,目前园区企业融资主要通过银行贷款,融资渠道单一且中小企业获得银行授信比较困难,资金问题制约了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

3、随着园区企业的快速发展,老企业需要补充新员工,新入园企业需大量招收员工投入生产,而目前企业普遍存在招工难,生产用工不足的问题。

4、园区开发面积的不断扩大,入园企业的持续增加,服务内容的逐步拓展,使得园区急需增加熟悉各方面业务水平的干部,以进一步提高园区管理服务水平。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核心,着力增强发展后劲。全力抓好绿色环保高档纸、新型塑料产业园等项目的征地、环评、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争取项目早日开工建设;督促已开工建设的项目早日投产,已投产的项目早日达产达标,力争做到“五个一批”。 即“达标一批”,**实业等企业进行达标生产。

“投产一批”,即**等项目尽快建成投产。

“扩建一批”,即**等项目扩大生产。

“开工一批”,即**等项目,切实提高项目履约率。

“做大一批”,即通过强化招工,使**等企业做大做强,逐步新上生产线。

(二)坚持以招商引资为重点,着力培育经济增长点。按照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创税能力强的标准,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求取得新的实效。积极整合招商力量,形成合力,广捕信息,跟踪洽谈,确保谈一个、签一个、落地开工一个。紧紧抓住招商引资有利时机,充分论证,精心包装,扎实推出一批招商项目,开展上门招商,以商招商,努力争取引进一批支撑拉动作用明显的大项目。

篇(4)

关键词:农业工程,可持续发展,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3(b)-0193-0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正在逐步提升。《农业工程与可持续发展》作为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农业工程相关专业学生从宏观角度理解工业工程专业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熟悉了解农业工程生产中的农业机械化、农产品加工和农业环境等方面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但是《农业工程与可持续发展》至今尚无直接的教材,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对该课程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

该文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探讨《农业工程与可持续发展》课程绪论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以及农业工程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以“农业及其发展历程”引入课程内容

在教学中,为使课程更好地展开,首先将“农业及其发展历程”内容引入绪论课,以便使学生更清晰的了解农业的发展及其意义,更容易理解《农业工程与可持续发展》课程后续的主题内容。

“什么是农业?农业是怎么来的?”笔者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对农业的定义进行了解释。在我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1],它是指人们利用生物的生长机理,采取人工培养和养殖的办法,以取得产品的物质生产活动。从狭义上讲,农业泛指种植业[2],它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和绿肥等农作物的生产活动;从广义上讲,除种植业外,还包括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这五业合在一起通常称为“大农业”。目前农业早已是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产业部门,是以土地资源为生产对象的部门,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属于第一产业[3]。

关于中国农业起源,可以借助古籍中许多美丽动听的传说故事进行讲解,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众所周知,我们经常把农业的起源归功于伟大的神农、后稷和黄帝或其他帝王、名臣等等[4]。在农业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人们把农业生产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

(1)原始农业――基本特征是完全依靠人力和简陋的木、石工具,模仿动植物自然生产过程进行自给自足的生产。

(2)传统农业――当人类进入封建社会后,开始学会制造铁犁和使用耕畜,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开始打破原始社会那种封闭式的生产方式,逐渐进入较为开放的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3)现代农业――是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先导的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不仅提高土地生产率,并打破了农业生产季节性和地域性的限制,同时现代农业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

2介绍农业工程的内涵

通过“农业及其发展历程”的教学,对“农业”进一步延伸,向学生讲解农业工程的内涵。农业工程是改善农业生产手段、生态环境和农村生活设施的各种工程技术、工程管理、工程理论的总称[5],是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服务的综合性工程技术及其原理。自1910年内燃拖拉机问世,标志了现代农业工程的开始。

另外从当前农业工程学科构成角度给学生一个全面的介绍。目前农业工程已经发展成为多学科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其科学技术研究的范围很广,总体归结为以下7个方面:农业机械化、农田水利和水土保持、土地利用工程、农村建筑和农业生物环境工程、农副产品加工工程、农村能源工程、农业电气化工程。农业工程在合理利用农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业产出率等方面都有重大作用。

3引入“农业可持续发展”

该课程教学的核心内容就是“农业可持续发展”,而“农业可持续发展”又是从何时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的背景。

自工业革命以来,许多国家相继走上了以工业化为主的发展道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但是,却出现了全球范围内的环境破环、资源过度消耗和贫富差距加大等问题,�乐赝�胁和阻碍着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于是,人类不得不深刻反思沿袭已久的生存方式和思想观念,进而试图去寻找一条既能保证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又能维护生态良性循环的全新的发展道路。

在农业方面,以美国为代表的工业化农业的发展模式在世界各地得到推广。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开始大力发展机械化生产方式,利用化肥、农业提高作物产量,工业化模式的农业带来了严重的问题。以大化肥、大农药、大量消耗地下水为代价的,农业环境污染严重,长期下去存在严重的隐患[6]。“农业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提出。我们要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对农副产品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农副产品的需求构成威胁的农业发展模式,即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要解决未来可能将要面临的粮食安全问题,必须要回到循环性生态农业上来。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中国未来农业只能走“用地养地”、“精耕细作”配合一定现代化设备和生态技术的生态农业。

4从熵的角度分析“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从熵的角度对农业工程的发展进行了剖析,以便使学生更加清晰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1868年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在物理学中发现和揭示了熵世界观的概念[7-8]。它告诉人们,物质和能量虽然是守恒的,但在表现形态上只能“沿着一个方向转换,即从可利用到不可利用,从有效到无效,从有序到无序”。为了创造工业文明,人类无节制的开采和消耗各类自然资源,这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9]。

笔者探讨分析后得出结论,农业的实质就是通过绿色植物吸收与转化太阳能形成负熵。生物体的负熵机制如图1所示,以负熵为起点,并以这种负熵在流动过程中不断耗散的方式展开农业生产过程。

在教学中,笔者又尝试按照数学极限的思想,并提出一个极限公式(公式1),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行讲解。该极限公式可将其表示为如下的形式:以时间t为自变量,自然界的熵表示为时间t的函数,则

(1)

式中,C为相对常数,即人类生存的星球在某一时期能够忍受的熵。熵是最后不能再被转化做功的无效能量的总和。这种情况在封闭系统中表现明显,当熵达到最大值时,则表示一切有效能量均消耗殆尽。当有效能量和无效能量相等时(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规定),则意味着系统进入了全面崩溃,或称“热寂”阶段[10]。只有当我们承认自己世界的有限性,有意识地尊重地球资源的极限,我们才能真正领会到地球的宝贵,从而做出对人类继续生存有重大意义的调整。

通过此部分内容的讲解可以有力的告诉学生,我们必须把熵定律作为价值判断的基础,只有发展低耗、节约,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符合减熵原理和生态规律的农业,才能保持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5探讨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该课程的最终目的就是正确引导学生理解和重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虽然农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环境问题,尤其是工业化的农业,在带来农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破坏了生态的可持续性。但是,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农业发展,探讨农业可持续发展。在基于资源环境约束下,寻求一条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11]。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启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农业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新方法,总结出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具备以下要素。

正确认识学习可持续发展农业的核心内容。以牺牲环境换取的经济效益的农业生产,只会让环境背上沉重的包袱的问题,而不会带来长久的效益,因此发展可持续农业已成为必然趋势。

利用系统思维和系统的科学体系去解决问题。我们面临的任何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或要完成的任务其实都是系统。将农业工程看成大的系统,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农业系统的合理组建和最佳运行的过程技术。

篇(5)

第一条根据国务院《水利产业政策》(国发[*]35号)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第二条本方案适用于本省境内江河的综合治理、防洪除涝、农业灌溉、城乡供水、水资源保护、水力发电、水土保持、河道管理、滩涂围垦、江海堤防建设和维护等开发水利、防治水害的所有活动。

第三条本方案的目标:

(一)明确项目性质,理顺投资渠道,扩大资金来源;合理确定价格,规范各项收费,建立科学合理的公益性耗费补偿机制,推动水利产业化。

(二)促进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土流失,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综合规划,统筹合理布局,促进有序开发。在本方案实施期限内,使我省防洪抗灾能力明显提高,水环境明显改善,水资源开发利用效果显著提高。

第四条本方案实施期内我省水利建设应按照“综合治理、标本兼治、以本为主、长治久安“的总体要求,加大资金筹措、劳力组织、技术指导等方面的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防洪、排涝、供水三大工程体系。

第五条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各级人民政府要把加强水利建设提到重要地位,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对水利建设要实行全面规划、合理开发、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的方针,坚持除害与兴利、治标与治本、新建与改造、开源与节流相结合,明确发展目标,采取有力的措施,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要实行优先发展水利产业的政策,在资金筹措、税收、价格、土地使用等方面,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提供优惠条件,鼓励社会各界及境外投资者多渠道、多方式投资兴办水利项目。积极探索水利产业化的有效途径,努力提高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逐步形成水利产业投入产出的良性运行机制。

第七条本方案实施期内我省水利建设的重点:主要江河的防洪控制性工程,城市防洪除涝工程,西江、北江、东江、韩江、珠江三角洲河网区的省十大堤围及其他重要的江海堤防维护建设,大中型水利工程的除险加固等。

第二章水利规划和工程建设

第八条开发利用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应当按流域、区域进行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规划应遵循全面规划、统筹兼顾、供需平衡、综合利用,与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相协调,局部规划服从整体规划、专项规划服从综合规划的原则。编制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和地区,在*年前后修编好流域综合规划,依法报批后作为制定水利建设规划及有关专项规划的依据。

第九条经各级人民政府依法批准的流域综合规划和各项专业规划,是流域整治开发的依据,由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和检查、监督。与水资源开发、治理有关的建设项目必须与综合规划相协调,严禁任何违反规划的建设行为。更改规划,必须经原批准机关批准,并报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条各级人民政府在制定和审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镇规划以及重大建设项目的布局时,必须充分考虑防洪安全与水资源条件,组织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进行防洪除涝、供水、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水污染防治、节约用水等专项规划或论证。

第十一条加强河道岸线规划。河道岸线规划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土、交通、海洋等有关部门组织制定,经依法批准后作为河道整治和河道管理的依据。建设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缆线、取水、排水等工程设施,应当符合防洪标准、岸线规划和其他技术要求,其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工程建设方案应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第十二条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是水利工程建设的行业主管部门,按分级管理的原则,归口管理水利工程建设业务。

第十三条水利工程建设要严格执行建设程序,征占林地的需报经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工程建设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实行资质管理,有关部门在审批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咨询、施工等单位的资质时,应征求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十四条水利水电建设工程的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招标标底、工程预结算执行国家和省水利水电工程造价管理规定。

第十五条水库移民安置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移民安置规划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组织实施。有移民任务但没有移民安置规划的水利工程不得立项审批,移民资金不落实的水利工程不得开工。

水库移民安置实行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制,由地方人民政府按已批准的移民安置规划统一组织实施。

第三章项目分类和资金筹集

第十六条水利建设项目根据其功能和作用划分为两类:甲类为防洪除涝、防风御潮、农田灌排骨干工程、城市防洪、河道整治、江海堤围及水库水闸的除险加固、水文及三防(防汛、防风、防旱)设施、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等以社会效益为主,公益性较强的项目;乙类为供水、水力发电、滩涂开发、水库养殖、水上旅游及水利综合经营等以经济效益为主,兼有一定社会效益的项目。

新建(包括扩建、改建)水利工程甲、乙类项目的分类,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意且,由计划主管部门在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中明确。

现有水利工程(含在建工程)的项目分类,由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计划等有关部门,参照上述原则在*年前后完成,其中大型和重要中型水利工程项目的分类由省级有关部门于*年以前完成。其它水利工程的项目分类,由市(地级以上市,下同)、县(含县级市、区,下同)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计划等有关部门完成。

第十七条甲类项目的建设资金从预算内资金、水利建设基金及其他可用于水利建设的财政性资金中安排。其筹资建设和经营责任,由计划主管部门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中明确责任主体。政府设立或通过招标方式确立的事业法人,对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负责并承担投资风险。

第十八条乙类项目的建设资金主要通过非财政性的资金渠道筹集,对乡镇集体小水电建设项目和贫困地区的供水建设项目,可以从财政性资金中给予适当扶持。乙类项目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和资本金制度。项目的资本金制度必须按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并按企业化机制运作。

第十九条对兼有甲类项目和乙类项目功能的综合利用水利工程,其资金应当按功能进行分摊,分别由不同渠道安排解决。

第二十条水利建设项目在报送的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必须对责任主体或项目法人、项目性质、资本金筹集、资金结构、公益性任务的投资分摊和运行费用等提出方案,计划主管部门在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中予以明确。

第二十一条水利建设的投资实行分级负责制。水利建设项目除中央项目外,根据作用、规模和受益范围,划分为省级项目和市、县项目。省级项目是指省管理的项目,主要是东江、西江、北江、韩江等大江大河治理的骨干工程项目,跨市、跨流域引水及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项目,省管河道的堤防维护建设,大型和重要的中型水利水电枢纽、口门整治工程和大型滩涂围垦、促淤工程等对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市、县项目是指市、县管理的项目,是市、县范围内的防洪除涝、河道河口整治、农业灌溉、排水、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城乡供水、中小水电建设项目等。

第二十二条中央项目需省配套的投资及省级甲类项目技资,由省和受益市、县按受益程度和受益范围共同承担;市、县甲类项目主要由各受益市、县和部门按受益程度共同投资建设,省给予适当扶持。发展小水电是山区脱贫致富的一项重要措施,省对发展小水电给予适当补助;对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重点水利建设项目,给予倾斜性补助。

第二十三条甲类项目要重视利用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和农业劳动者、城镇居民的资金和劳务投入,凡在甲类项目的受益范围内,要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实行劳动积累工与义务工制度,可以以资代劳。

第二十四条各级人民政府要在原有的基础上,采取各种措施,利用多种渠道筹集水利资金,确保水利投资与财政年收入同步增长。

第二十五条国家投入农业综合开发、以工补农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等方面的资金,应按项目的实际需要,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乡镇企业用于补助社会性支出的费用,应有一定数额用于乡镇水利建设;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取的公积金,要有一定比例用于村、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第二十六条采取合资、独资、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兴办水利水电工程,实行"谁投资、谁受益"的政策。积极引进外资,增加中长期水利贷款。效益好规模大的水利水电项目,可依法发行债券。

第二十七条水利建设基金是水利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各级人民政府应按《*省实施〈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细则》的规定,建立水利建设基金。

第二十八条洪水灾害频发区的防洪除涝与治理工程、重点干旱缺水地区的水源工程所在地的市级人民政府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按项目筹集资金。筹资方案须经省人民政府审批,并报国务院计划和财政主管部门备案。向农民筹集资金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法律和国务院的有关规定。筹集资金所使用的票据由省财政部门统一印制。

第二十九条发展小水电是振兴山区经济的重要途径。实行鼓励和优先发展小水电的政策。小水电上网电价和互供电价,应按照省有关规定报经批准,并按章纳税。

第三十条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参与对小水电的行业管理和指导。

第三十一条加快水利设施更新改造的步伐。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更新改造列入计划,并安排相应的资金;水利工程折旧费只能用于水利设施的更新改造,不得挪用。

第四章价格、收费和管理

第三十二条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凡直接从地下或江河、湖泊取水的单位和个人,都应当按照国务院颁发的《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和《*省取水许可制度与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向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取水许可证并缴纳水资源费。

第三十三条按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各项水利行政事业性收费,在两年内足额征收到位。各级人民政府可采取收费与水利项目投资补助挂钩的措施,促进水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征收。以上各项费种的征收、使用和管理,按国家和省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四条甲类项目的责任主体属于社会公益机构,享受事业单位的待遇,实行定员定编,其非经营性部分的维护运行管理费,由各级财政资金支付;其经营性部分的维护运行管理费从经营收入中支付。

乙类项目的维护运行管理费由企业营业收入支付。

第三十五条对原有水利工程在水价提高及与甲、乙类有关的水行政事业性收费足额收取、满足工程运行成本后,乙类项目管理单位要转变为企业管理,有条件的甲类项目管理单位应当积极转变为企业管理,但必须经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十六条建立合理的供排水及其他水利产品与服务的价格机制,改变水价严重低于成本的状况。由水利工程提供的生产、生活和其他用水以及提供排除地面积涝服务的受益户,都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向工程管理单位交纳水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物价主管部门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和调整水价。

新建水利工程的供水价格,按照满足运行成本和费用、缴纳税金、归还贷款和获得合理利润的原则核定。

原有水利工程的供水价格,由县级以上物价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和该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根据国家有关水价政策和成本补偿、合理收益的原则核定,并区别不同用途、不同地区,在3年内逐步调整到位。

第三十七条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按照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结合当地的水资源性质、特点、状况、开发成本和用水户的承受能力,对不同用水户实行分类定价。

第五章水利资产管理

第三十八条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设立水利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按照水利部和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的《水利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及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对水利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实施监督管理,会同有关部门建立权责明确的水利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体系。

第三十九条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以水利资产产权为纽带,依《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成立水利资产运营公司或组建水利企业集团公司,作为同级人民政府水利国有资产的投资主体营运水利国有资产。

第四十条逐步对国有水利工程单位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在清产核资、明晰产权的基础上,鼓励以租赁、拍卖、承包、股份制、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经营管理国有小型水利工程,使用期限30-50年。购买使用权的,依法享有继承、转让、抵押、参股联营的权利。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必须依法规范,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以上述形式取得经营权的单位和个人,必须确保工程原有主要功能及安全运行,落实防洪责任,接受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服从防汛指挥机构的运行调度。

国管水利单位的经济体制(包括产权制度)改革,由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报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其中涉及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拨款和投资的,其改革方案应当经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第四十一条集体所有的水利资产由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或组织进行监督管理,并按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管理办法。

第四十二条集体所有的小型水利工程可实行承包经营、租赁、股份合作和拍卖,由产权拥有者提出方案,经镇(乡)水利会(所)审核后报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实施。其收入必须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维护,不得挪作他用。

第四十三条鼓励水电、供水等水利企业以产权为纽带进行资产重组,实行集团化经营和规模化经营。水电站可以以县为单位组建水电实业公司,或者以流域为单位组建流域水电开发经营公司。鼓励跨地区跨流域组建水电集团,对电站的电费实行统一结算,负责水电资产的经营,开展小水电的技术服务和管理指导工作。

第六章水资源管理保护、节水和水利技术

第四十四条建立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省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全省江河流域的水资源保护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应当与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相衔接,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根据依法批准的江河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组织制定本行政区域的水资源保护规划,并纳入本级政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和年度计划。凡不符合水资源保护规划和措施的建设项目,计划主管部门不予立项审批。

第四十五条调度和开发利用水资源时,要统筹兼顾,维持江河的合理流量和水库、地下水的合理水位。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环境保护行政部门等有关部门对江河、水库等水体划分使用功能;划分的水体使用功能区经人民政府批准颁布后,作为水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依据。

第四十六条凡从事对水环境有影响或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上报可行性研究报告前委托符合资质的单位编制项目水资源保护规划方案和水土保持方案,制定水资源保护措施和防治水土流失措施,并报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否则,计划部门不予立项。

第四十七条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加强水污染防治。对造成水污染的企业,除了要依法进行处罚外,还要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进行整顿和技术改造,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限期使其废水和污染物的排放量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指标,达不到规定指标的,要依法责令其停产或关闭。

第四十八条建立保护水资源,恢复生态环境的经济补偿机制。凡开发利用水资源及其他活动造成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的单位和个人,都应负责治理,并承担全部治理费用。在河道、渠道、水库等范围内设置、改建或扩建排污口,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环保、渔业等有关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第四十九条鼓励单位或个人以租赁、承包、拍卖、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治理集体所有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以及其他水土流失区,在水土保持规划指导下,进行治理和开发,土地使用期限最长可为50年;小流域综合治理范围内的各项水土保持设施由投资者负责管理保护,土地使用权20-50年不变。在规定的使用期限内,对以承包、租赁和股份合作制方式经营或治理的,可依法继承、转让;对于购买使用权的,依法享有继承、转让、抵押、参股联营的权利。涉及土地、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应当依法办理确权发证手续。

第五十条各级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水计划中应有节水规划和节水年度计划,由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本地区水的中长期供求计划和用水水平制定。节约用水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应报同级人民政府审定,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五十一条大力推行农业节水灌溉,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情况,对农业节水项目贷款安排财政贴息。

第五十二条严格执行节约用水和用水定额管理的有关规定。有条件的大宗用水单位应采取循环用水、一水多用等节水措施。要大力开发和推广节水技术,逐步淘汰高耗水产品。水资源短缺地区要严格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在新建高耗水项目建议书中,应有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的用水专项论证。对于超定额用水的,要加收水费,具体办法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意见,经省物价主管部门审核,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五十三条实行“科教兴水”的战略。逐年增加对水利科学技术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推广和水利技术培训教育的投入,提高水利工程的科技含量。建立科技成果奖励制度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制度。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应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