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印刷图文技术

印刷图文技术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02 09:08:3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印刷图文技术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印刷图文技术

篇(1)

这个定义里加入了“其他方式”以适应近年来出现的数字印刷等无须印版或独立印版的印刷方式,这受到了印刷工作者的认同和赞许。

但我们仍然不应就此满足,虽然我们并不能找到一个“一劳永逸”的定义,但探寻一个适合现有科技发展水平的定义,却是我们的责任,不然只会使大家失去前进的动力。因此,印刷工作者有必要经常审视新学科、新技术对印刷的冲击和提升,使印刷疆域不断扩大,让印刷定义不断更新。

对于上述定义,我们还应不断地进行推敲,以便使它更准确地涵盖印刷的特征,更迅速地反映印刷技术的新突破。

以下,笔者以开放性的心态重新审视这个定义,指出其中存在的一些缺陷。

印版、承印物

印刷的定义中出现“印版”、“承印物”是明显的硬伤。因为印版是用于传递油墨至承印物上的印刷图文载体,承印物是能接受油墨或吸附色料并呈现图文的各种物质。从中可以看到,印版和承印物的概念是建立在印刷的基础之上,是先有印刷,后有印版和承印物的,它们是从印刷中派生出来的概念。因此,用印版、承印物来解释印刷,就像用白马、黑马来解释什么是马一样,犯了定义的大忌。

也许我们可以用“固体物质的表面”来代替“承印物”,“印版”则留到下面再讨论。

使用印版或其他方式

“使用印版或其他方式”这个词组的潜在含义,笔者是这样理解的:印版在传统印刷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一时无法放弃,但除了印版方式外,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因为我们不可能在定义中列举出印刷中现有的所有方式,在未指明具体方式的情况下,就不能排除其中任何一种。这时,为避免定义可能把其他非印刷的复制方式包括其中,我们就必须搜寻有没有这样的方式,它是非印刷的,但也可以将原稿上的图文信息进行复制。的确有一如照相,以感光的方式将图文信息转移到另一个固体的表面。但印刷的定义如果不包含“印版”和“承印物”,是无法排斥照相技术的,这是不能容许的。但同时如上所述,“印版”和“承印物”这两个词不应出现在印刷的定义中。

既然不能使用“印版”,又不限定任何方式,就不如去掉“印版或其他方式”。那如何把印刷和照相区别开来呢?考查这两者的区别,可以发现,印刷的图文转移是有实体的物质转移(笔者以为,定义中疏忽了印刷的这一特征),而照相只是光或能量的转移,最后的成像物质是已有的相纸和底片,并没有实体物质转移。所以,可以加上“用色料的形式”,这样就把照相从印刷定义中剔除。

原稿

笔者对“原稿”的疑问类似于“印版”和“承印物”,因为它是印刷的原稿,是印刷所依据的实物或载体上的图文信息。不同的是,原稿这个词并非印刷所独有,在日常生活工作的许多方面也都能用到它,所以用它来定义印刷,并不像使用“印版”和“承印物”那样,使定义陷入明显的逻辑错误。

但是,问题出现在另一个方面,在印刷之前,是不是都有一个肯定存在的原稿?我们不否认,大多数情况下,原稿是存在的,甚至是有形的实体;而对于版面设计师来说,他可以运用各种资源,直接在电脑上制作出版面,他的原稿,只是头脑中出现的模糊的、不断调整的图景而已;另外,早期印刷工作者也可能通过直接在版材上描绘来制作印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要坚持原稿的存在,就显得有些牵强了。

所以,应该把“原稿上的”改成“所需要的”。

图文信息

“图文”,顾名思义,指图和文两方面,外延很广,但是加上“信息”二字之后,就显得有点“清高”,意欲排斥装饰印刷、织物印刷(染)、电路板印刷等印刷形式了。无论是在印刷教科书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印刷方式也确实或多或少受到排斥。如长期以来,织物印刷从来就不被承认为印刷业的一部分,而冠以“印染”之名,这个极大的偏见已经直接影响到印刷历史的溯源,使众多学者对织物印刷视而不见,而只将雕版印刷作为印刷的始祖了。

虽然任何图形图案都包含着某种信息,但是由于人们对这些信息的盲视和误解,所以建议取消“信息”二字。

工艺技术

“工艺技术”通常这是口语向术语定义的渗透,这种说法,可见于口头上,也可见于一般书面上,但是出现在严格的定义中,则是不妥的。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工艺是指将原材料或半成品加工成产品的工作、方法、技术等。可以看出,“工艺”二字已经包含了技术。工艺技术的合用造成了含义的重复和累赘,不符合定义要求简洁的原则。

篇(2)

印前准备与设计

年轻化、新锐化、商业化是当代酒包装的鲜明特征,这就要求酒盒在色彩搭配、材料选择、制作工艺及设计风格等方面紧随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而变化。

1.材料选择多样化

(1)纸张

除了白板纸、白卡纸、铜版纸、牛皮纸这四大酒包装的承印材料外,越来越多的新型材料,如金银卡纸、镭射卡纸、镀铝纸、特种纸等也开始在酒包装中得到广泛应用。

(2)油墨

随着包装印刷市场的迅速发展,酒包装印刷企业在油墨方面有了更多选择。例如,从普通四色油墨到专色油墨、UV油墨、珠光油墨等,这些新型油墨的研发和应用将为酒包装印刷企业创造更大的竞争优势。

2.文化创意融入印前设计

随着全球经济的融合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消费者已不再仅仅满足于对酒的口感和品牌的追求,而是对酒盒的外观形象和文化内涵投入了更多关注。文化创意是酒盒印前设计的灵魂,印前设计人员也常常以此为突破口,恰如其分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与酒包装完美融合,使得当代酒包装具有很强的本土特色,且个性鲜明,文化底蕴浓厚。此外,面对产品高度同质化竞争的不断加剧,将文化创意融入酒盒印前设计也是一种提高酒产品附加值的有效手段。

同时,印前设计人员还需要积极开拓视野,关注最新的行业动态和市场需求,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掌握酒盒印前设计新工艺,并善于运用国际一流包装设计与制作软件,将酒盒印制的每一个细节在印前设计中获得完美再现。

印刷技术

当代酒盒大多色彩艳丽、光泽鲜亮,这主要得益于印刷技术的发展与创新。酒盒印刷是多种印刷工艺的集合体,其既具有传统胶印、凹印、网印、柔印的优势,也融合了数字印刷、立体印刷等新型印刷技术。与此同时,这些印刷技术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1.网印技术

网印技术集墨层厚实、图文层次丰富、立体感强、承印材料范围广等众多优点于一身,目前在高档酒盒印刷中应用广泛。尤其是采用UV网印油墨进行印刷,不仅可以在酒盒上呈现出磨砂、折光、冰花、皱纹等特殊效果,而且可以达到环保要求,顺应当前行业发展。

在网印设备方面,平压平网印生产线由于印刷速度低、油墨固化速度慢、印刷质量难以控制、材料耗用量大,且供纸、供墨还未完全实现自动化,因此无法满足大规模酒盒的印刷生产。而高速卷筒纸网印生产线在供纸、供墨、印刷、干燥、收纸等环节均由计算机自动控制,印刷速度快,生产效率高,特别适合大批量精美酒盒的印刷生产,尤其是其圆形网版采用电铸成型,整个网面平整匀薄,既能印刷出磨砂、冰花等特殊效果,也能与烫印全息防伪、压凹凸、模切等印后加工工序联机工作。

2.特种光泽印刷技术

特种光泽印刷技术是近年来包装印刷界较为流行的一种新技术,主要包括金属光泽印刷、珠光印刷、珍珠光泽印刷、折光印刷、哑光印刷等工艺,目前在酒盒印刷领域也得到了应用。

金属光泽印刷通过在铝箔类金属复合纸表面印刷透明油墨,可在酒盒上形成特殊的金属光泽;珠光印刷则在酒盒表面先印刷一层银浆,再印以透明油墨,银浆层透过油墨层可以折射出珠光效果;珍珠光泽印刷采用掺入云母颗粒的油墨进行印刷,可使酒盒表面产生一种类似珍珠、贝壳的光泽效果;折光印刷可采用折光版通过一定的压力将图文压印在酒盒表面,从而产生光折射的独特效果;哑光印刷采用哑光油墨或普通油墨进行印刷后,再覆以消光膜,可呈现出朦胧的弱光泽,具有良好的防伪作用。

3.防伪油墨印刷技术

为提高酒包装的防伪功效,酒盒印刷企业开始在防伪油墨印刷技术中寻找出路。防伪油墨印刷技术是酒包装防伪技术的重要分支,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隐蔽性好、色彩鲜艳、检验方便、再现性强等优点。按防伪功能的不同,防伪油墨主要包括磁性防伪油墨、荧光油墨、反应变色油墨、防涂改油墨、智能防伪油墨等。值得注意的是,要想通过该技术取得理想的防伪效果需要充分考虑印刷方式及印刷设备的选用、印品的加工处理、防伪油墨的使用等因素,水平要求很高。

4.多色串印技术

多色串印也称“彩虹印刷”,是指在同一印刷单元上使用不同颜色的油墨,从而使一个完整的“团状图文”在不同的部分具有不同的颜色,而且这些颜色的变换是逐渐过渡的,没有明显的界限,犹如天空中七色彩虹的渐变。要实现这种彩虹效果,需要将胶印机原有的墨槽按照所需的颜色和位置用分离器分隔成几部分,按照顺序放置不同颜色的油墨,然后改变原有的串墨辊传墨幅度,使其能在机械控制下有规律地左右串动,使墨槽里多种颜色的油墨混合,产生所需的彩虹效果,再通过橡皮布转移到承印物上。这种印刷方式也能起到一定的防伪作用,尤其在大面积底纹印刷中采用,防伪效果更为突出。

印后加工技术

印后加工技术是当代酒包装实现差异化的“利器”。

1.压纹技术

压纹技术在金银卡纸、镀铝纸上的应用较为广泛,其可在压纹设备的冲压下,使酒盒表面的印刷图文展现出极好的视觉效果,同时还具有较强的防伪功能。

2.“模切+压凹凸”技术

把“模切”和“压凹凸”两道独立的工序整合为一道工序的“模切+压凹凸”技术在相同的压力条件下,既能达到模切成型的功效,也能实现凹凸效果。该技术还能有效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酒盒的印制成本。

篇(3)

【关键词】岗位能力培养;高职;课程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文化需求的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印刷行业正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全面快速发展时期。随着中国印刷业的持续增长,印前制作方面的人才也已成为这一领域的抢手人才。印前制作人员大约占整体从业人员的1/6,从印刷行业的发展来看,印前制作员的需求呈现增长之势。

1《印前图文信息处理》课程现状

《印前图文信息处理》是印刷工艺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印刷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职业核心技能,它的内容包括:印前的图文信息输入、处理、输出的基础理论知识及相关的操作规程。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图像处理技术、图形处理技术、文字排版与设计技术和印前工艺参数的设置。本课程结束后能达到企业相关岗位的工作要求,同时还着重培养学生在图文信息制作中的主创性,加强学生在创作系列作品时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符合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现代的高职教育应以岗位需求为目标,注重综合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培养,在教学中需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能力本位。但是,目前高职院校《印前图文信息处理》课程的教学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1只注重PS、AI等图文处理软件的教学,教学内容单一并且与实际岗位脱节

大部分印刷企业的印前制作过程一般是客户拿过来设计稿,印前制作人员只需要检查错误,进行简单修改,或者设计一些比较简单的产品任务,以制作为主、设计为辅,对于软件操作的要求相对会低一些。本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会过多的关注学生对软件工具和命令的掌握程度,课内只有一些简单的实践项目或课内设置的项目主要是掌握知识点本身,很少按照企业相关职位的工作内容来设置课程内容模块,与企业岗位的工作内容严重脱节。最终导致学生根本不了解常见印刷品的制作流程,也不清楚图片所需的分辨率、印前输出的文件格式、预检等最实用的印前工艺知识,最终致使学生不具备印刷企业所需的职业岗位能力,与实际岗位造成了严重的脱节。

1.2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本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先对PS、AI等软件的工具进行讲解和演示,然后学生照着教师的讲解一摸一样地练习。很多教师认为只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的目的就达到了。实际的结果是这种教学模式磨灭了学生的主观想法,无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增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阻碍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严重脱离了目前高职教育的要求。

1.3印刷企业和行业参与教学改革的力度不够

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学校要与印刷企业、行业保持联系与合作,学校和企业共同讨论和制定教学内容,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但是目前校企合作开发的课程数量少、质量差。有的课程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名义上是校企合作,共同改革,实际上企业并没有参与进来,只是挂个名字而已。

1.4偏离职业资格标准所要求的考核内容

平版制版工具体考核内容分为理论和实操两部分,理论内容主要包括印刷基础知识、印前检查、印前输出等内容。但是现在很多印前图文信息处理课程只注重PS、AI等图文处理软件的学习,并没有将这些知识贯穿于教学中,造成学生不懂印前输出,无法从事印刷企业中实际的印前处理工作岗位。

2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印前图文信息处理》课程改革方案

要解决上述《印前图文信息处理》课程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必须校企合作共同整合《印前图文信息处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陈旧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建立新的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

2.1去企业调研,校企合作共同制定改革方案

首先查阅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资料,明确本课程对应职业工种所需的职业技能。其次去印刷企业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本课程对应的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对印刷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访谈或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本课程对应的岗位群有哪些,每个岗位的工作任务是什么?通过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印刷企业员工对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看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最后,引入几家行业内大型的印刷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共同整合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修订本课程的大纲和教案。以企业真实任务为教学项目,并将工作过程转化为相对应的数个单项项目,紧贴岗位生产要求,工作任务的完成就是一个印刷活件的完成。

2.2教学内容改革

(1)按照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重新整合教学内容。根据平版制版工的要求,在教学内容中加入印前工艺基础、印前检查、印前输出等内容,贯穿于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2)以校外印刷厂和校内实训基地等真实工作环境为学习场所,将课堂与车间融为一体,按照印前岗位所要求的职业能力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2.3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1)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法。以印刷企业的真实任务为教学项目,紧贴岗位生产要求,工作任务的完成就是一个印刷活件的完成。

(2)划分工作小组,分组合作,指定负责人,明确责任。在教学中,将全班学生分为几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自己组的作品。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适时指导,解答疑问,综合评价。

(3)校企合作,共建教学工厂,实现教学与企业生产的真实一致性。

2.4评价机制的改革

本课程根据职业岗位能力和知识的要求,将平版制版工的考核标准融入到课程评价体系中,并采用项目制作过程评价与任务完成情况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改变传统单一的评价方法。

3结束语

经过去印刷企业进行大量的调研,并派遣任课教师去相关企业实习和学习,最后与企业合作共同进行《印前图文信息处理》的课程改革,总体上取得了一定成效,提高了学生的实操技能。以企业真实任务为教学项目,并将工作过程转化为相对应的数个单项项目,紧贴岗位生产要求,工作任务的完成就是一个印刷活件的完成,有助于学生更快地适应企业的特定岗位。但是在进行本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比如本课程对应的软硬件配套还不够完善、企业的参与力度还不够深入等等。在今后的课程改革中,还需不断的努力,才能培养出真正适合印刷行业的印前处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姜隆.高职印刷专业《印前图像处理》课程教法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8):133.

[2]赵炜.工学结合课程《排版印刷实务》开发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技投资,2013,(14):241.

[3]张彦粉,李小东.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高职印刷材料适性与检测》教学改革研究[J].亚太教育,2015,(15):124-125.

篇(4)

中西合璧 强强联合

紫光图文成立于2008年,由紫光股份有限公司(UNIS)与全球最大的专业图文服务企业纽约证交所上市公司ARC Document Solutions(ARC)在中国联合投资创建。紫光股份占35%的股份,ARC占65%,注册资金1.428亿元,主营设备销售和图文服务业务,是紫光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专门致力于中国图文服务市场的中外合资企业。

“ARC拥有30多年的历史,是美国唯一上市的图文公司。而紫光股份是中国的IT上市公司,有良好的IT平台和优秀的IT人才,可以说是强强联合。ARC的成功经验及先进的理念,紫光股份的科技资源、品牌影响力,势必会帮助紫光图文迅速打开市场。”马耀强先生介绍道。

目前,紫光图文已在北京、上海、广州等核心城市设立了直属分公司,在郑州、深圳设有全资子公司,并在全国多个省市设有办事处,专注设计、建筑、制造等大型行业客户,以文件的编排、设计、打印、复印、扫描、装订、分发、数据存储管理和客户端现场操作为服务基础,同时为数百家单位提供文件解决方案和文件外包、设备管理外包、驻地服务等。

关注客户需求 专注于中高端图文服务

中国的快印市场广阔但相对复杂,特别是近些年有很大的变化。紫光图文期望做一些中高端的客户,目前已有的客户主要是建筑工程以及金融、保险、银行等行业的客户。

马总介绍道:“与传统的图文快印店不太一样,紫光图文不单单是简单的帮助客户去输出,更多的是帮助客户去搭建平台和分发需要使用的文件,以便客户更好地去应用、展示及推广他们设计的产品和企业。”

马总认为信息的传递不只是简单的打印出来,更重要的是搭建一个平台,通过分支机构、合作公司帮助客户来管理数据流程。不管客户在何时何地,无论以何种方式,只要他想拿到这些信息,紫光图文都能帮助客户完成。

紫光图文在国内有很多地标的项目,如位于上海的上海中心大厦。总设计师在美国加州和纽约,设计施工在上海。紫光图文帮助他们建立数据中心,帮助设计师完成所有设计图的数据化,并归类存档,以保证数据完美、顺畅、安全地传输,从而提高效率和保证工程进度。试想,如果因为图纸不能按时到达,耽误一天的工程对投资方的负担将有多大。

“该业务模式在国内推广效果不错,客户接受程度也很高,如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华北电力设计院以及北京银行、安邦保险都是长期合作对象。文件存档数字化,上传归档,新数据的数字化,使睡眠数据变成一个活动的数据,就是紫光图文目前致力于做的工作。”马总说道。

紫光图文从成立之初不到5000万元的年营业额,到现在超过两个亿的年营业额,马总笑言,这都得益于母公司先进的经营理念以及紫光股份深厚的IT背景。2013年,驻场外包服务营收近6000万元,占公司总营业额的近1/3。

如今企业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那么怎么管理数据、怎么交换数据,这就需要很好的云端平台。中国市场处于正在起步当中,云数据处理和存储方面比较保守,互联网的信任度不高,这是个障碍,但是马总相信这个普及过程不会太久。

相对于很多传统印刷企业还在犹豫要不要上数字印刷设备,图文快印店引进数字印刷设备却是大势所趋。紫光图文拥有大量的设备,最多的就是佳能的设备。紫光图文深圳分公司――深圳市紫光普印佳图文系统有限公司专门从事说明书测试技术及输出。“深圳公司每月的输出量在800万~1000万张A4,我估计黑白输出量应该算是佳能最大的用户。设备很多,都是打印速度在100页/分以上的设备,主要做一些产品说明书。”马总介绍道。

谈及数字印刷的发展及设备的应用,马总认为目前数字印刷的硬件技术已经非常先进了,印刷质量很好。“未来的数字印刷设备应该更简单化,操作更智能化,数据处理更强,维修更少,使用成本更低。设备商要搞清楚客户真正需要什么,能否尽快实现技术突破,如何让客户更快地接受新科技,这些我觉得应该是设备商以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更新设备真的能赢取客户,满足客户的需求吗?马总不以为然,他认为只有做到真正了解客户的需求,更多地融入客户公司流程,才能更好地服务客户并抓住客户。按目前数码潮流,传统印刷企业必须引进数字设备,更应该引入的是数字印刷工作流程,只有流程优化了,才能很好地去使用它和争取更多客户。

努力培养人才 全面服务客户

篇(5)

数字化工作流程及其实施的必要性

数字化工作流程是指以数字化的生产控制信息将印前、印刷和印后加工三个过程整合成不可分割的完整系统,从而使数字化图文信息完整、准确地进行传递,最终加工制作成印刷成品。通常广义的数字化工作流程包括图文信息流和生产控制信息流两大部分。图文信息流是指需要印刷传播给大众的信息,如客户提供的文字、图形和图像等,其主要解决的是“做什么”的问题;生产控制信息流则是使印刷产品能被正确生产和加工的控制信息,如:印刷成品的规格信息(尺寸、版式、加工方法等),印刷加工所需的质量控制信息(印刷机油墨控制数据、印后加工的控制数据),印刷任务的设备安排信息等,它主要是来解决“如何做”、“做成什么样”的问题。

现今,客户对印刷企业生产的要求呈现以下态势:交货期越来越短,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印品数量减少、品种增多、单价下降,客户希望能及时了解产品的加工状况,以便根据市场做出灵活变动等。印刷企业中的技术升级呈现以下趋势:印刷企业应用CTP的数量不断增加,全面色彩管理技术的推广,数码打样技术的普及等。因此,如何在更短的时间内制作出达到客户质量要求的产品,如何通过先进技术来优化产品质量、全面提高效率,如何与客户及时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这些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问题。

根据管理咨询公司的统计数据,印刷企业的平均生产效率只有60%~65%,如果能提高到80%~85%,企业的利润和收益将会大幅度提高。印刷全面实现数字化流程,效率将比传统作业提高5~6倍,准确度与质量大幅提升,人为经验差距缩小,空间成本降低,达到生产与管理的有机结合。此外,操作者可以在任何时间监控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状况,在任何环节进行打样,允许最后一分钟进行修改。整个流程方便、准确、可靠,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实践证明,推广应用数字化工作流程,确实是印刷企业发展和进步的需要,也是企业提升自我和完善自我的需要。

数字化工作流程在国内的应用

国内印刷数字化工作流程经历了近10年CIP3/PPF的发展,开始进入CIP4/JDF的阶段,但其在我国印刷业的发展仍十分缓慢。有关资料表明,目前国内采用数字化工作流程的印刷企业基本处于传统模拟生产流程向数字化生产流程的转型阶段,以大型书刊印刷厂、商业印刷厂以及大型制版公司和出版社输出中心为代表,而且这些企业数字化工作流程的应用还主要集中在印前环节,部分印刷企业正在将流程向印刷延伸,但其重点还停留在解决墨量控制问题,对建立和发展数字化流程设备与技术还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2008年,某业内杂志曾对国内114家拥有数字化工作流程的印刷企业进行了数字化工作流程应用情况的深度调查。本次调查显示,在拥有数字化工作流程的样本企业中,数字化工作流程覆盖到印前环节的为100%,覆盖到从印前到印刷的有51.9%,覆盖到从印前到印后的只有7.8%,其中有76家印刷企业使用了PPF/CIP3或JDF/ CIP4自动控制,占66.7%。在“印刷企业应用了CIP3/ CIP4 的哪些功能”的调查中(见图1),“在印刷机上进行墨量设定”功能应用最多,占81.5%。总的来说,虽然国内已有部分印刷企业引入了CIP3/CIP4,但因我国大多数印刷企业的印后数字化程度不高,跟不上印前、印刷的数字化发展速度,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都暂时抛弃了一些对其不太实用的数字化工作流程功能(如印后自动加工功能)。

数字化工作流程的层次

现今的数字化工作流程从其涵盖活动的范围和数量上可分为三个层次:

1.基于PDF的印前数字化工作流程。例如:用更优异的PDF文件取代PS文件作为页面描述格式,使用CTP技术缩短流程,采用自动印前检查方法代替传统手工检查方法,采用自动拼大版技术取代原有的手工拼版等。

2.基于PDF+PPF的印刷生产数字化工作流程(包含了印前、印刷和印后)。该流程除了对印前流程进行以上设计外,还通过整个印刷流程之间的整合,来实现印前、印刷及印后流程的无缝衔接。例如,通过印前流程中产生的PPF印后控制信息文件对印后加工设备进行自动化的参数设置,提高了印后加工的效率;通过色彩管理和标准化来实现印刷机油墨预置的自动化,减少了印刷的准备时间。

3.基于PDF+JDF的全数字化工作流程。该流程以客户作业信息输入为起点,以作业为中心,以JDF为标准,实现查询、生产计划制定与控制、物流配送、应收款回收等活动的流程化处理,使得企业、客户和外协企业间的沟通更加快捷。目前印刷企业应用的数字化印刷工作流程大多是基于JDF的,见图2所示。

数字化工作流程的特点

1.生产流程数字化

数字化生产流程的应用,简化了传统工艺流程,缩短了生产周期,精简了工作人员,提高了产品质量。这使得企业更具有竞争力,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更短的作业周期和更高的质量来满足客户需求。

2.媒体数字化

数字媒体取代了传统的物理媒体和储运方式,使整个产业的运营模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如桌面出版系统DTP的出现,使得传统的纸质图文原稿借助计算机以数字文件存在和传输;数码相机和扫描仪数字媒体的出现,使得原稿数据获取更加轻松;CTP技术的应用,省却了传统的菲林,数字图文数据可以直接呈现在印版上。伴随着数字化应用领域的进一步延伸,印刷领域各表现媒体和传输媒体也会向数字化方向转变,这会降低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损失,提高图文再现精度。

3.控制自动化

数字化工作流程中,许多传统的手工作业将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由计算机控制软件或设备直接完成。如采用专业的RIP数字加网软件取代传统的手工机械加网,提高了网点的精度;利用数字拼大版软件代替传统的手工拼大版,使得拼版工艺变得省时省力;由数字信息控制的折页机代替了传统的手工折页。

4.生产集成化

一方面是生产过程的集成化,数字化工作流程的出现,使得原稿制作到印刷品成品之间的步骤逐步减少;另一方面是信息流的集成化,CIP3/ CIP4有效地集成了与印刷相关的多种信息流,这也是生产过程集成化的前提。

5.传输网络化

首先体现在企业内部,为了能够及时提交客户任务,往往需要多个工作点同时作业,在数字化工作流程下,可以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局域网,实现服务端和多个客户端同时工作;其次体现在企业和客户之间的业务沟通上,网络数据传送为印刷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市场,采用宽带网络传输,可以接受电子文件,实现了远程打样和异地印刷,拓宽了业务范围。

实施数字化工作流程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1.网络化运行环境

网络化运行环境为数字化工作流程的实施提供了基础平台。实现图文信息流、生产控制信息流及管理信息流在整个印刷过程中流畅传递的核心技术就是数据通信,利用网络化运行环境实现各流程间与各设备间信息流的高速传递。因此高速的网络环境是必须的,此外,因涉及到版权和保密等问题,网络安全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2.设备间和流程间的数据交换格式

传统印刷作业中,通常用胶片或印版等模拟介质来记录和交换数据,而在数字化工作流程中,是用一个包含所有内容数据的数字文件来进行数据记录和交换的。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印刷流程中各流程和各设备间的数据交换,需要建立一种标准化业务数据交换格式。目前印刷企业常用的标准数据交换格式主要有:Adobe公司开发的PJTF(Portable Job Ticket Format),CIP3和CIP4分别推出的PPF(Print Production Format)和JDF(Job Definition Format)。其中JDF比PJTF、PPF等标准的覆盖范围更广,它涵盖了印刷作业从开始策划到最终成品交付之间的整个周期内所有过程使用的指令和参数。JDF规范中可以同时包含用户的发货地址、报价、折手设置、RIP参数、印刷油墨控制、装订方式等参数。

3.数字化生产环境

数字化工作流程的确是一种非常好的技术,它是一套系统工程,而不是单一的产品,是和每个生产环节以及生产设备密切相关的,必须调整原来的生产工艺流程以适应和服从于数字化工作流程的要求。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技术基础、业务范围等综合因素来考虑,明确数字化实施的范围,合理购置设备和流程,构建适合自己的数字化生产流程。

4.标准化规范的制定

篇(6)

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智能装备制造业重点围绕智能基础共性技术、智能测控装置与部件、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装备等产业核心环节,大力培育和发展智能装备,加快转型升级,提升生产效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加快实现制造过程的智能化和绿色化,进一步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1.智能制造装备

智能制造装备是指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和控制功能的制造装备的统称,它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在装备产品上的集成和融合。智能化是指能有效地获取、传递、处理、再生和利用信息,从而在任意给定的环境下可成功地达到预定目的。

智能制造发展重点方向主要是关键智能基础共性技术、核心智能测控装置与部件等。关键智能基础共性技术主要围绕感知、决策和执行等智能功能的实现,重点突破新型传感技术、模块化与嵌入式控制系统设计技术、先进控制与优化技术、系统协同技术、故障诊断与健康维护技术、高可靠实时通信网络技术、功能安全技术、特种工艺与精密制造技术、识别技术等九大类共性、基础关键智能技术,加强对共性智能技术、算法、软件架构、软件平台、软件系统、嵌入式系统、大型复杂装备系统仿真软件的研发;核心智能测控装置与部件是指重点开发新型传感器及系统、智能控制系统、智能仪表、精密传动装置、伺服控制机构和液气密元件及系统等类典型的智能测控装置和部件并实现产业化。

2.胶印机的智能化

智能化印刷装备被列为国家“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八类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装备的第七类,并明确了重点开发具有墨色预置遥控、自动套准、在线检测、闭环自动跟踪调节等功能的数字化高速多色印刷装备。

胶印机的智能化系统也可以归纳为智能感知、判决和执行三部分组成。其中,智能传感是指利用各种传感器检测输纸、传纸、印刷、烘干、收纸等印刷过程中各类信号,能够实施、准确地获取纸张传递、油墨供给、颜色套准、缺陷检测、故障预测与诊断等各类信号;判决部分是指对各类传感信号经过相应的算法和逻辑运算处理,并作出判断,给执行结构提输出所需的控制信号,代替或模仿人“智能”地驱动胶印机各种动作或传动结构(执行结构)实现印刷机各种动作、运动调节和控制的智能化。

国内外的胶印机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各大品牌胶印机的机械构造已非常成熟,但在胶印机结合电子信息、计算机和智能控制技术后,提升胶印机智能化水平正处于各装备制造企业激烈争夺的制高点。实现胶印机的智能化主要是为了减少甚至消除印刷过程中工人的参与程度,使装备的控制系统能够部分或全部代替人脑,能够正确思考、判断、诊断机器的运行状态,迅速作出反应并不断调整,这体现了机器在信号采集、处理和执行环节方面的智能化程度。

典型的胶印机智能化控制技术

通常高端多色胶印机技术配置的基本控制功能框图如图1所示。

图1中的控制系统可简单分为印刷参数控制和印刷过程控制两部分。印刷工艺参数控制主要指实现印前、印刷、印后一体化,包括印刷图文信息数字化、CTP(计算机直接制版)、JDF/PDF文件解析、印刷图文信息数据传输数据化、网络化、CIP4(印前、印刷、印后全过程集成的国际合作规范)标准化接口;印刷过程控制主要指整机运行实现程序控制,工艺调节实现数据集中采集、集中管理和集中调节,印刷主机运动控制实现全自动化闭环控制。

在上述诸多的胶印机控制功能中,按照智能系统的感知、判决和执行三要素分析,墨色遥控、自动套准、纸张预置、印品质量在线检测系统、多电机协调伺服传动系统(无轴传动)、故障诊断、CIP3/CIP4标准数字化工作流程系统等属于典型的智能控制系统或装置,而纸张预置、自动换版、自动清洗等则属于典型的自动化装置。

下面介绍几个胶印机中典型的智能控制系统。

1.印刷质量检测与控制系统

drupa 2008年展会,高宝(KBA)推出了联机印刷质量检测与控制系统,实现了油墨预置和在线闭环跟踪调节功能。目前,墨色遥控系统已成为多色胶印机的标配,该系统通常与数字化工艺流程系统相结合应用实现两大功能,一是对数字化组版图文信息进行RIP(光栅图像处理)、制版(CTP计算机直接制版或纳米喷墨制版);另一个是对PDF/ JDF格式文件的图文信息进行解析、提取色彩信息等,生成墨量预置信息,通过CIP4接口传输给印刷机,实现墨量预置等功能。油墨预设定系统如图2所示,主要由CIP4接口、油墨预设定控制接口、油墨预设定曲线和油墨预设定执行部件组成。

在印刷作业过程中,该系统通过光谱或颜色传感器实时采集印刷品的颜色信息,在计算机中与标准样张的颜色信息进行比对,获得色差信息,然后根据印刷机工作速度、承印物以及油墨特性参数,得出墨量跟踪调节信息,也可利用机器学习方法,获取墨量调节信息,实时调节墨斗开口间隙,确保印刷品色彩能尽可能地忠实还原原稿的色彩,完成感知、决策和执行的智能控制系统的功能。

2.自动套准

多色胶印机的颜色套准精度是印刷高质量印刷品的必要条件之一。该系统通常利用相机或电眼获取印刷品图文区域的套色标记,一方面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另一方面通过计算机检测套准标记,采取相应的计算机图像处理,获取印版调节控制信息,控制纵向或轴向拉版电机,调节印版,实现色彩套准闭环跟踪调节功能。

3.智能故障诊断

通过胶印机运行状态参数的提取、印刷机运行模态分析,以及基于网络的远程操作技术的综合应用,可及时获取印刷机运行状态信息,实现故障分析、预测和维护。智能故障诊断系统也可具有故障自动恢复、修复功能。

胶印机的未来发展趋势

胶印机在未来较长时期内仍然是主流的印刷设备,尤其在与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新技术、新工艺结合后,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1.向高度智能化方向发展

胶印机智能化程度在未来比现在更为发达,实现高端多色胶印机“一键通”操作,印刷作业可以按照需要设定好参数和要求后,所有动作全部由机器完成,印刷作业时根据印刷品质量控制要求,利用各类传感器可以采集到印刷机工作的各种信号,输入到中央控制计算机进行处理、分析和判断,并发出相应的控制、调节信号,印刷机实现自动调整、自主管理、自主故障诊断、故障修复乃至故障预测,胶印机被赋予了更多的人类的“智能”,变得更加智能化。

2.向网络化方向发展

网络印刷即“Web-to-Print”,是在网络服务器支持下,通过电子商务在线产生个性化的印刷文档,在线完成下订单、通知印刷、出货物流、结账等商业处理。网络印刷把数字内容与商业印刷用网络连接在一起,这种印刷营销与生产改变了传统印刷传播的价值链。名片、信封信纸、宣传资料,甚至书籍,顾客可以直接在网上阅览样本、制作文稿式样、校对、上传到印刷厂印制。网络印刷将会为未来印刷市场带来新的曙光。网络印刷在印刷厂更多的是通过合版印刷方式来实现的,该方式可以很好地满足个性化、短版印刷需求,进一步降低印刷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3.向与其他印刷工艺结合方向发展

胶印机作为主流印刷装备,近年来在与其他印刷工艺结合方面表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如胶印机和数码印刷、上光、模切以及印后加工生产设备相结合,可更好地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近年来,胶印机和数码的结合,取得了很多令人瞩目的成绩。如drupa 2012展会上班尼・兰达展出的将数码印刷、纳米印刷和类似胶印机印刷方式结合起来,开发出新型印刷装备,引起轰动;英国安东集团为企业新购买的海德堡XL106设备安装了6个柯达stream S5喷头,实现10色兼高品质及个性化印刷服务;高宝展出的新型利必达105最高生产速度达18000张/时,但真正的亮点是这台配备5个胶印和上光机组的设备基础上,另外配备了安装有两个亚特兰・蔡瑟Atlantic Zeiser公司制造的Delta 105iUV喷墨装置的印刷机组,用于个性化加印和编码工作等。

4.向与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合方向发展

印刷工业信息化是印刷产业未来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其信息化主要包括以下3个层面:

第一,印刷全产业链信息化。基于网络和移动互联,实现网络印刷以及集成化数据管理及信息共享功能,解决印刷生产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缺乏,印刷生产和物流成本高等问题。

第二,印刷全生产流程信息化。基于印刷作业的标准化,实现全生产流程设备自动调节的数据化和联机生产的无间隙化。如采用CIP3/ CIP4标准,解决印刷联机生产乃至无人值守作业问题。

篇(7)

据了解,目前全球能够提供平顶网点制版技术的供应商主要有富林特(nyloflex? NExT技术)、杜邦(DigiCorr/DigiFlow技术)、艾司科(全高清柔印技术)、柯达(Flexcel NX技术)、麦德美(LUX技术),各家的技术原理、实现方式等都不尽相同。然而在国内,业内同仁对平顶网点制版技术的相关概念还不甚了解,更不用说实际应用了。因此,为了使业内同仁对这项技术有一个更加深入、明确的了解,在此我们特别邀请了富林特、杜邦、艾司科的技术专家与大家一同分享他们对于平顶网点制版技术的精彩观点。

在柔性版直接制版技术中,主曝光时空气中的氧气对网点形状产生的影响,充分利用平顶网点和实地加网的优势,富林特集团柔印产品事业部成功研发出了创新的平顶网点制版技术—nyloflex? NExT。nyloflex? NExT曝光技术通过使用一种先进的高能紫外线光源(LED-UV),先对柔性版进行一次快速曝光,加速图像区域的光聚合,使来自氧气的聚合抑制竞争变得微不足道,再结合使用常规的UV灯管进行二次曝光,从而获得更加稳定的平顶网点结构(如图2所示)。

与其他技术相比,nyloflex? NExT曝光技术的主要优点是:①既没有因使用惰性气体而带来的风险,也无须使用额外的昂贵耗材;②极易集成到现有的直接制版工作流程中,且无须增加任何额外的工艺步骤,如覆合阻隔胶片等;③简便的操作、创新的技术,避免了因额外操作而可能引起的废品和安全问题,且运行成本低。

使用nyloflex? NExT曝光技术制作的柔性版进行印刷测试,我们发现,其与普通直接制版技术制作的柔性版在外观上并无明显区别,但实现了图文从黑膜到版材的1∶1复制,且具有以下优势:①平顶网点对印刷压力相对不敏感,在印刷厚度不均的承印材料(如瓦楞纸板)时,能有效减少“搓衣板”现象;②印刷高光网点时,圆顶网点因对印刷压力非常敏感且易于磨损,印刷一段时间后往往出现较为严重的网点增大现象,而平顶网点对印刷压力有较好的抵抗力,更易于控制网点增大,因此能够获得非常好的高光效果;③如果配合一些特殊的加网技术(如艾司科的微网穴技术),在柔性版的实地部分可形成非常微小的网穴或线状结构,有利于提高实地密度,特别是印刷薄膜类非吸收性材料时,能显著减少白点现象,大大提高实地密度及墨层均匀性。

平顶网点制版技术在国内的应用才刚刚起步,目前仍处于技术导入期,绝大多数客户对平顶网点制版技术的了解还停留在概念阶段,但一些勇于“吃螃蟹”的高端标签印刷企业和塑料薄膜印刷企业已大规模地测试了平顶网点制版技术,并获得了非常满意的印刷效果。

平顶网点制版技术将是未来柔性版制版的趋势,但正如直接制版技术10多年来的应用过程,平顶网点制版技术的市场同样需要一步一步地培育,通过一些高端客户的示范与引领,平顶网点制版技术必将逐渐成为新的柔性版制版标准。基于平顶网点制版技术可集成至现有直接制版工作流程中,我们应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决定其是否有必要应用平顶网点制版技术,从而选择最合适的客户,从点到面逐步拓展市场。目前,nyloflex? NExT曝光设备已在位于上海的富林特亚太区技术中心完成安装与调试,应广大客户要求将陆续开展培训与演示活动。相信随着广大客户对平顶网点制版技术认知的不断加深,平顶网点制版技术在国内必将迎来应用热潮。

网点增大的补偿,生成平滑渐变图像的同时扩大了色域,并成为柔性版制版标准。这就是过去15年来柔性版直接制版技术最大的成功之处。

平顶网点制版技术主要是在主曝光过程中隔绝了氧气对网点形状的影响,使图文实现1∶1复制。而网点形状的精确复制则取决于所采用的制版技术,最新的柔性膜或高能UV曝光技术可以完美地实现图文的1∶1复制。

从大量的印刷测试和生产分析来看,上述两种制版技术制成的网点印刷效果各有千秋,其优势和劣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印刷过程中对这两种网点的应用。与此同时,这两种网点在不同领域的优秀表现,也使得我们对于如何综合应用这两种网点,以最大程度地改变印刷表现的特殊加网技术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