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综合电力技术

综合电力技术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02 09:08:3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综合电力技术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综合电力技术

篇(1)

【关键词】变压器 绝缘电阻 介损损耗因数 交流耐压 局部放电

1 利用测量绝缘电阻判断变压器绝缘状况

测量变压器绝缘电阻值是衡量绝缘性能的最基本指标之一,可以根据数值大小估计绝缘情况,该测量方法和使用仪器简单易行,所以,不管是变压器出厂试验,还是调试中交接试验,都广泛应用。虽然利用测量绝缘电阻判断绝缘状况方法简单容易,但实践中无法规定出具体的合格绝缘电阻值标准。

究其原因分析如下:

(1)绝缘电阻不是理想的判断标准。由式(1-1)知道,绝缘电阻值不仅取决于变压器油和纸的状况,还取决于结构尺寸,并随时间增长而增加。由于变压器等级和容量的不同,所以绝缘材料和结构也不同,使绝缘电阻值大小不一,所以,变压器绝缘电阻不能规定一个具体数值的标准。因此,绝缘电阻不是一个理想的绝缘判断标准。

(2)变压器油在运行过程中绝缘电阻值没有可比性。变压器油的寿命依次经历了A期、B期、C期。新油在与空气接触过程中逐渐吸收氧气,初期吸收的氧气将与油中的不饱和碳氢化合物起化学反应,形成饱和的化合物。这段时间称为A期。此后在吸收氧气,就生成稳定的油的氧化物和低分子量的有机酸,也生成部分高分子有机酸,这种油对绕组绝缘和金属都有较强的腐蚀作用,这段时间称为B期。此后油再进一步氧化,当油中酸性产物的浓度达一定程度时,便产生加聚和缩聚过程,生成中性的高分子树脂及沥青质,使油呈混浊的悬胶状态,最后成为固态的油泥沉淀,还会析出水分,这段时间称为C期。因此不同时期变压器油含成分不一样,测得绝缘电阻值就不大相同,使之失去可比性。

(3)变压器绝缘电阻值达到10kMΩ数量级时,也失去了比较意义。综上所述,绝缘电阻不能用具体的数值判断绝缘情况,只能在同一温度下,无明显变化或明显偏低来判断。

2 利用介质损耗因数判断变压器绝缘状况

变压器在线检测介质损耗因数是一种使用较多、对判断绝缘状况较为有效的方法。目前国内采用的是在工作电压下测绝缘的介质损耗因数值。采用电桥法,以配套的标准电容分压器(工作电压10kV),及电压互感器,构成取样测量系统。

根据变压器tanδ试验原理(如图2所示)、变压器tanδ测量的影响因素等对变压器绝缘状况判断总结如下:

(1)一般,绝缘良好的介质tanδ很小,绝缘受潮、老化后tanδ增大。

(2)由于tanδ与温度有很大关系,温度愈高,tanδ愈大。因此在比较时应注意在相同温度下进行。不同温度下应换算,换算公式为:

tanδ(20℃)=K.tanδ(t℃)

式中,tanδ(20℃)为20℃时绝缘的tanδ值;tanδ(t℃)为试验时实际温度t℃时的tanδ值;K为换算系数,与绝缘类型有关。

(3)对变压器而言,变压器绕组对地的电容量一般大于变压器套管对地的电容量,在对变压器进行tanδ测量时,变压器套管本身的绝缘状况对整体tanδ值影响不大。换言之,测量变压器绕组的tanδ时,对连接在相应测试绕组上的套管绝缘缺陷反应是不灵敏的,因此,应尽可能将变压器套管在安装前,对变压器套管逐一测试,直至找到有缺陷的部分。

(4)变压器绝缘的tanδ单个值,虽能说明一些问题,但对于了解电气设备的实际情况来说,更重要的是观察在不同电压下的变化。在不同试验电压下,tanδ变化太大时,说明设备绝缘必然有不良现象存在。如图3所示,当绝缘内部有缺陷时,tanδ=?(u)曲线呈明显的转折,从tanδ增加的陡度可看出其绝缘内部缺陷的程度。

3 利用交流耐压试验判断变压器绝缘状况

交流耐压试验作用绝缘预防性试验的主要项目,对绝缘状况的判断起得重要作用,它直接检查了绝缘的耐电强度。综合分析交流耐压试验结果和其他预防性试验结果,也就是将所得试验结果与规程中规定的参考数据进行比较、与被试品本身历次试验结果比较、与同类设备比较,能对被试设备的绝缘状况作出较准确的判断。

(1)被变压器在交流耐压试验中,在持续时间内,不击穿为合格,反之则为不合格。

(2)当被试品是有机绝缘材料时,试验结束并放电后立即触摸,如出现普遍或局部过热,便认为绝缘不良,需经处理后再行试验。

(3)对组合绝缘的设备,或有机绝缘材料,其耐压前后绝缘电阻不应下降30%,如下降,应查明原因。

(4)变压器试验过程中,若由于空气温度、湿度或被试品表面脏污等造成沿面闪络或空气放电,则应认为不合格,经查明原因,清洁、干燥处理后,再行试验。排除外界因素影响后如表面出现局部电弧或仍有放电,则可能由于绝缘老化,表面受损等引起的,应认为不合格。

4 利用局部放电判断变压器绝缘状况

局部放电水平是评定设备绝缘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当设备绝缘内部产生局部放电时,同时有热、声、臭氧、氧化氮等产生,这些都对绝缘物造成侵蚀,形成不可恢复的损伤,若扩大可使整个绝缘击穿。局部放电试验可查清局部放电的特特征,定量测定出它的放电强度,以便早发现绝缘隐患。

(1)整个试验过程中,试品不发生击穿。

(2)在测量电压下,坚持30min内,所有测量端子测得的放电量Q,连续维持在允许值内,并无明显的、不断地向允许值的限值增长趋势。

符合上述两条,则局部放电合格。

5 结语

总之,通过上述各种绝缘试验项目分析可以看出,变压器的绝缘试验项目对不同阶段,不同故障的有效性和灵敏性是不同的,因此应根据各种绝缘试验结果全面的进行对比分析,方能对绝缘状况和缺陷性质做出正确判断,以便早发现绝缘缺陷,进行维护与检修,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 高骏. 电力变压器故障诊断与状态综合评价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11

[2] 钱政,尚勇,杨莉,严璋. 电力变压器固体绝缘状况的综合评估模型[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2000(04)

[3] 束洪春,孙向飞,司大军. 电力变压器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知识库建立和维护的粗糙集方法[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2(02)

篇(2)

关键词 电力电子技术综合实验 铅酸蓄电池储能系统 教学型转化 “三面向”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铅酸蓄电池储能系统能够支撑微电网离网稳定运行,维持微电网电压、频率恒定;并网运行时能够根据调度指令发出或吸收功率,同时可实现并、离网的无缝切换。

在传统教学方法中,通常仅对铅酸蓄电池储能系统主要部分如电池组、储能变流器的工作原理进行介绍,教学效果较差。为便于学生理解,提高教学效率,利用科研平台开设电力电子技术综合实验,实现“面向一线、面向电力、面向创新”的实验教学创新实践,在给予学生感性认识的同时,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实际储能系统各硬件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运行特点,并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

1 铅酸蓄电池储能系统科研平台

建立的铅酸蓄电池储能系统科研平台主要具有以下功能:(1)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控制,可根据微电网监控后台指令控制其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输出;(2)V/F控制功能,微电网离网运行时,保证电网电压、频率恒定,作为主电源支撑整个微电网系统稳定运行;(3)无缝切换功能,当电网发生故障时能够快速切除电网,将储能系统从并网工作状态转入独立逆变工作状态;(4)故障保护功能,如欠压/过压保护、过载保护、过热保护以及对地电阻监测和报警功能。

铅酸蓄电池储能系统主要包括三部分:铅酸蓄电池组(额定功率30kW)、电池管理系统(BMS)以及50kW双向储能变流器(PCS)。同时,隔离变压器可实现储能变流器与电网之间的电气隔离,保证平台运行及实验操作的安全性。此外,为了使平台能够正常工作,方便观察、读取数据,还设置了报表查询、数据分析以及状态监测单元。

2 电力电子技术综合实验设计

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更加深刻地理解电力电子技术,根据科研平台现有功能以及电力电子技术教学特点,设计基于铅酸蓄电池储能系统平台的电力电子技术综合实验,实验内容包括铅酸蓄电池充电操作、放电操作以及电池监控操作三部分内容。

在进行电力电子技术综合实验之前,根据工程应用操作需求,学生实验前准备工作:

(1)运行前观察PCS指示灯为“停机”状态,如显示“故障”应停止实验操作;

(2)观察储能系统监控柜操作面板,确保所有电池处于正常状态,无单体端电压过低或过高。

2.1铅酸蓄电池充电操作实验

铅酸蓄电池储能系统连接380V市电时,双向储能变流器可对电池组进行充电。引导学生学习储能变流器控制界面的使用与正确操作,了解“充电”工作模式,学习包括恒流、恒压以及恒功率三种充电模式的工作原理,能够设置合理的充电电压、电流等运行参数。实验过程中,学生可通过电池监控柜操作面板,观察电池端电压曲线、功率曲线以及SOC数值的变化情况。

2.2铅酸蓄电池放电操作实验

铅酸蓄电池储能系统为微电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补偿新能源发电的功率波动,对微电网内的负荷提供持续、稳定电能。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学习利用PCS控制界面在“模式控制”中选择“放电”模式,与“充电”模式相同,掌握恒流、恒压以及恒功率三种放电模式的工作原理,能够合理设置放电电压、放电电流等运行参数。实验过程中,学生可通过电池监控柜的操作面板,观察电池端电压曲线、功率曲线以及SOC数值的变化情况。

2.3铅酸蓄电池监控操作实验

铅酸蓄电池管理系统可对电池组电压、内阻、SOC以及温度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通过电池监控柜面板,学生可通过观察、记录系统运行参数,学习判断铅酸蓄电池组的运行状况。

为了锻炼学生应对故障的实践能力,在实验中设置典型故障,让学生学习相应的解决方法:

(1)对铅酸蓄电池进行充放电时,PCS操作面板中不显示工作状态或铅酸蓄电池监控柜显示“开路”。此时,引导学生先观察铅酸蓄电池监控柜中电池总端电压数值,由于PCS控制系统要求储能变流器直流侧即蓄电池总端电压最小值为450V。因此,当实际值低于450V时,PCS无法完成对电池组的充放电操作。

解决方法训练:应用充电机,对铅酸蓄电池组进行分组充电,直到端电压高于450V时,再尝试通过PCS对电池组进行充电。

(2)在进行充放电实验过程中,PCS突然停止工作,操作面板显示“故障”或“停机”。此时,引导学生先(下转第30页)(上接第17页)观察铅酸蓄电池监控柜的显示状态,若电池组运行正常可确定为PCS出现故障。

解决方法训练:储能变流器开关管会由于过电流导致器件保护装置动作。因此在PCS断电情况下,使用万用表测量每个开关管两端的熔断器,若万用表显示无穷大阻值,需更换该熔断器。

3 结语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电力电子理论知识理解困难。通过铅酸蓄电池储能系统实验平台,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方便学生理解。同时,可以利用在实验过程中的实际波形以及出现的问题,拓宽教学知识范围,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开拓学生的眼界、提高学习效率,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实现“三面向”实践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白连平,张巧杰.光伏发电实验设计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30(7):95-98.

[2] 葛智元,叶丽光,王克俭,等.磷酸对阀控式铅酸蓄电池性能的影响[J].电源技术,2003,27(3):189-193.

[3] 潘克修.“电子系统综合设计”实验课程的教学[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34(6):54-57.

篇(3)

【关键词】配网电力;工程技术;可靠性探究

前言

电力系统可靠性对于整个国家和社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较低,那么就会出现大面积的停电,会严重影响到工业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现阶段,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会受到外力破坏、工作人员综合素质、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影响,因此要想提高配网电力工程技术就需要从上述方面着手。

1影响配网电力工程技术运行可靠性的因素

1.1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影响

对于配网电力工程技术而言,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将会对其产生重要的影响,随着电力企业的发展,配网电力工程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因此需要有更加专业的人才参与到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革新中。但是,大部分配网电力工作人员所具备的综合素质比较低,无法更好的满足配网电力工程技术运行需要,所以对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发展造成了阻碍。造成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达标的原因是电力企业没有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对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给予专门的培训和管理,从而对配网电力工程技术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2外力破坏带来的影响

实际上,配网电力工程属于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的工程,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因此配网电力工程存在于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一些配网电力工程处在环境较为恶劣的地方,也有很多的配网线路分布在树林、山川之内。因为配网电力工程的复杂性,所以配网电力工程经常会受到各种外力因素的影响。例如,一些人会在配网架空线上悬挂东西,还存在临时接电的现象,这些外力的作用均对配网电力工程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由于受到外力的破坏,将会对配网电力工程技术可靠性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还会造成一定范围内的停电,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1.3配网电力工程技术运行管理的影响

要想提高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就需要根据配网运行的实际情况来制定针对性的管理策略,但是事实上却是很难做到,很多环节并没有做到位,尤其是在配网电力工程发生故障的时候,没有及时的进行处理,当然还很难做到对故障问题的预测,所以对配网电力工程技术可靠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2提高配网电力工程技术可靠性的策略

要想更好的确保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可以从配网电力工程工作人员、电力工程的供电模式以及电力工程技术的管理方面展开叙述。

2.1提高对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实际上

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高低是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的,配网电力工作人员是配网电力工程运行的重要参与者,无论是配网电力工程的正常运行还是工程中可能发生的故障或者是对故障的处理,均是由相关的工作人员来发现并且进行处理的。有时候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可能无法满足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基本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运行的可靠性,此时就采取措施加强电力工程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来说,加强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够从下述三个方面开展:①电力企业应当对配网电力工程中的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一定的了解,结合企业自身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发展实际对不同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调整,将工作人员放到合适的位置上,使工作人员能够真正处理所在岗位中电力工程出现的故障问题。②需要电力企业对其配网电力工程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力系统发展迅速,技术也在不断的得到优化,所以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一方面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另一方面也会使工作人员及时了解到关于配网电力工程技术发展的最新进展,对于一些新的技术有清晰的认识。③为了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还应当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对于那些表现良好的工作人员进行奖励,而对于表现不是很好的工作人员可以做出一定的惩罚。电力企业应当制定出完善的评价制度,保证每一位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满足相应岗位的基本要求,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胜任此项工作。

2.2优化配网电力工程的供电模式

配网电力工程是一项非常庞大的工程,配网电力工程是随处都可以见到的,无论是城市中,还是乡村,配网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充足的电能,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是正因为配网电力工程的庞大,所以配网电力会遭受外部条件的影响,对于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会产生不良的影响,而这些不良的影响主要是由于配网电力工程的供电模式不合理所致,因此对配网电力工程的供电模式进行优化能够很好的提高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通常情况下,优化配网电力工程的供电模式首先可以对配网电力工程进行分段处理,在分区域时每一条线路上需要配备多个电源节点,虽然某一个节点发生故障,但是不会对其他的线路造成影响,其他线路还是能够正常运行的,所以配网电力工程的可靠性就有了保证。其次,对配网电力工程的检测、探索、维护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检测、探索的过程中能够发现配网电力工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可以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在维护的工作中,能够使配网电力工程更加正常的运行,进而提高了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最后还应当对那些配网电力工程技术发展中具有影响作用的外力因素进行控制,例如对于那些仍旧将物品悬挂在配网线路上的现象进行严肃的处理,从而保证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

2.3加强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管理

通过对配网电力工程技术进行系统的管理,可以有效提高配网电力工程技术运行的可靠性。因此,最好按照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实际情况来做好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管理。配网电力工程技术在运行过程中,停电是最常见的一种故障问题,所以应当注意对停电问题的处理,通常来说,配网电力工程停电可以划分为计划性停电和临时停电两大类。计划性停电通常是指在配网电力工程规划过程中,会对配网电力工程制定一套有计划的停电方案,这样一来可以对用电企业或者用电居民造成比较小的影响。临时停电通常是指配网电力出现故障而使用的停电模式,其主要是对配网的停电区域进行有效的管理,并在短时间内查明故障点及诱发因素,以确保停电区域的最小化,尽可能的缩短停电的时间。现在多数的家庭或者企业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是离不开电力的,即使是短暂的停电阶段也会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所以降低这种影响作用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定期对线路进行检查和清理作业,尽量不要选择“三主”供电模式,从而有效避免供电效率低下问题的出现,而“手拉手”的环网供电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其供电效率,对于一些重要客户可以为其提供“双电源”的供电方式,并对其供电线路的半径进行科学的规划和控制,从而有效控制停电范围。现在科学技术发展迅速,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先进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且被运用到了很多的行业中,电力行业也是如此,所以完全可以将一些合适的新的技术应用到电力系统中,加强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运维管理,将这些先进的技术应用到运维管理过程中,通过运用先进的技术,可以及时发现配网电力工程技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然后采取有效措施给予解决,从而有效降低风险故障对整个配网电力工程的影响程度。

3总结

提高配网电力工程技术可靠性可以确保配网电力的高效、稳定运行,为企业及居民的生活、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已经不能够离开电力了,电力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扮演了不可缺少的角色,所以只有做好电力的工作,保证配网电力工程系统能够正常运行,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得到保证,才能够真正为广大电力的使用者提供优质的电力。本文分别介绍了配网电力工程技术可靠性的影响因素,然后制定了一套有效的解决策略,从工作人员自身素质、供电模式以及技术管理等方面展开了叙述,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产生一定的借鉴意义,将一些先进的技术运用到配网电力工程中,不断地完善配网电力工程技术,提高其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刘颖媛.探究配网系统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35):33,35.

[2]陈耿星.对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研究[J].通讯世界,2014(10):136,137.

篇(4)

关键词:边缘计算技术;电力物联网;计算架构

引言

电力物联网已经成为边缘计算应用的重要场景,边缘计算技术引入到电力物联网领域可以很好地解决电力物联网中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输配电系统已经接入终端设备数量多达5亿。电力物联网方向布置的各类传感器可以组成边缘计算节点,边缘计算技术可以实现实时采集电力物联网内部的各类状态信息[1],可以利用自己的计算、存储、网络通信的能力以及各节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电网实时的监测和控制。

1边缘计算技术理论

边缘计算技术是对云计算延伸,在靠近边缘基础设施或者大量的数据终端上为用户提供就近的服务,相比于云计算把握全局,边缘计算侧重于局部实时智能的响应。边缘计算架构如图1所示。边缘计算包含的技术包括:(1)网络技术。边缘计算在靠近数据源或数据端进行实时处理,边缘计算的网络结构主要包括快速配置、负载均衡和服务发现[2]。(2)隔离技术。边缘计算的稳定可靠需要隔离技术,隔离技术可以实现边缘计算服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隔离技术主要实现隔离边缘计算资源,使计算资源获取时避免相互干扰,同时需要实现隔离计算数据,使程序访问具有不同权限。(3)安全技术。边缘计算贴近用户,在用户数据传输的过程中会存在信息泄露的风险,边缘计算需要通过网络安全和系统安全等安全技术避免被攻击者攻击入侵[3],解决安全问题和信息泄露问题。此外,边缘计算还涉及操作系统技术、新的系统结构、新的算法实施框架和新的大规模数据处理平台等技术。2电力物联网中的边缘计算电力物联网是连接设备数量巨大的物联网生态圈,也是重要的边缘计算应用场景。边缘计算可以有效解决电力物联网中存在的问题。

2.1电力物联网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电力物联网应用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随着电力设备的增加,电力设备产生海量电力数据,面对巨大数据量,电力物联网存在不足。(1)电力物联网数据存在不贯通,共享的实时性较弱。(2)电力物联网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处理应用灵活性相对较弱[4],快速准确地满足需求响应的能力较弱。(3)电力物联网的海量数据导致云计算中心的负载过大,从而具有较高的时延性,而且安全稳定性差的缺点。

2.2边缘计算在电力物联网中作用

边缘计算是建立数据驱动的电力物联网应用的关键环节,便于计算具有实时高效、缓解网络压力、智能安全和降成本减能耗等优势,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中边缘计算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1)高效率低时延。边缘计算实现许多电力设备终端在本地进行电力数据分析,应对紧急事件,提高处理效率,减轻云计算的负荷。(2)精确分析精准调度。边缘计算的分布式计算特点可以更精确更迅速对本地用电数据做出分析和反应,和云计算技术结合对电网形成完整的状况分析和全域调度[5],极大地提升了综合管理效率。(3)定制化快速响应。边缘计算设备可以通过智能组件实现定制化和智能化,针对电力用户不同用电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服务,为用户提供更快的的需求响应,为电力客户实现一站式的管控。

2.3应用场景和方案

基于边缘计算技术具有高效低时延、安全性好和风险控制低等优点,边缘计算技术在电力物联网方面有了丰富的实际应用。(1)电力设备故障检测。边缘计算靠近设备端,能实时监测到设备是否发生故障,如智能电表设备能实时检测到配变的运行信息和线路的状态信息,进行智能自动判定并及时应对突发故障,降低风险损失和运行成本。(2)电网智能巡检。边缘计算实时监测和抓拍架空线路的状况,进行处分分析处理,减少无效图片回传,减轻宽带压力,减轻云计算端的负载压力。边缘计算设备系统可以通过智能算法和实时监测变电站和配电房等的运转状况,及时采集并分析和处理电力系统运行的数据。(3)综合能源管理。边缘能源计算管理系统用户可以有效实时的进行各种类型本地资源综合调度和动态检测,智能化综合管理协调能源综合利用、整合并网、高效率电力消纳,进行实时能源负荷的综合预测和能源协调综合管理,此外,边缘计算可以应用到有序用电管理、超可靠的低时延监测、控制型业务场景,以及家庭能源网关、电力需求侧响应、非侵入式负荷监测等海量连接采集类业务场景等。

篇(5)

关键词:电力技术;电力系统;调度运行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06-0097-01

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电力系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电网运行情况将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我国对电力系统建设产生了足够的重视,并且开始朝着大区电网互联的方向发展。

但是在电网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因为运行体系和原理比较的复杂,那么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电网系统的安全运行,对电力调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在调度运行中将电力技术的作用给充分发挥出来,一方面要促使电力网络系统能够安全的运行,同时,将电力技术应用到调度运行中,可以提升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结合具体情况,对电力技术调度运行机制进行完善和健全,以便实现调度运行体系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1 安全稳定控制技术的应用

电力技术调度运行系统要想实现运行的安全性和高效性,非常重要的一项措施就是安全稳定控制技术,我们也将其称之为系统保护。电力技术的日趋成熟,如今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基本形成了互联大电网,这样就要求电力调度运行系统能够更加安全稳定的运行。

1.1 安全稳定控制技术在电力技术调度运行中的作用

安全是电力技术调度运行系统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只有保证电力技术调度系统能安全运行,方可以将其作用给充分发挥出来。但是因为用电量较大,调度过程比较的复杂,故障很容易出现,因此,对于电力技术调度运行系统来讲,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保证可以能够稳定安全的运行调度系统。但是因为调度量比较的大,需求较为复杂,解决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应用安全稳定控制技术,这样调度过程中存在的安全稳定性问题方可以得到解决。在整个电力调度运行系统中,安全稳定控制技术发挥着十分重大的作用,可以充分发挥出电力技术系统的作用。

1.2 安全稳定控制技术的应用

要保证在调度运行过程中,可以将电力安全稳定控制技术的作用给充分发挥出来,就需要将一系列的方式给应用过来,如电力分析、暂态稳定控制、电压稳定控制等,综合利用,对电力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体系进行构建和完善。

应用一系列的科学技术,这样在电力运行过程中,就可以对系统产生的变化负荷进行检测,借助于系统的备用容量和稳定储备系统,来对负荷电压适当的调整,充分发挥出电力安全稳定控制技术的作用。

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2.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概述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逐渐兴起了一种全新的技术,也就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如今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要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和数据通信,来应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促使信息共享的目的得到实现。对于调度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故障,可以借助于专家系统来剞劂。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的内容,分别是全集中式、大RTU阶段和分层分布式。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优化组合了一系列的先进技术,如电子技术、科技信息、通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等,进一步的融合变电站的二次设备,这样变电信息就可以自由交换,对变电站设备的运行情况有效监测,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控制和协调电力技术调度运行过程。

2.2 实现数据库的最优化应用和信息数据共享

将Visual Basic软件应用到综合自动化系统内核中,对系统化的数据库进行构建,可以实时保存数据,这样数据库在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及时保存数据,促使数据的安全性得到保证。而在这个过程中,电力调度工作人员借助于先进技术和高科技工具,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这样就可以保障工作准确性和时效性,同时,电力调度人员的工作压力也可以得到有效减轻。在系统运行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资源是数据和信息,将数据和信息资源给高效利用起来,可以共享信息数据。将数据采集装置安装于开关设备处,有效连接通信网络,可以有效共享电力调度运行系统运行数据。比如,向监控机和控制台上传通讯网络采集到的数据,就可以在整个变电站内应用整个信息数据。通过共享信息数据,可以促使电力调度运行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得到提升,更加充分的掌握整个电力调度系统运转状态,可以更快的处理故障,促使运转的科学性和安全性得到保证。

3 雷电定位技术在电力调度运行中的应用

电力系统在雷雨天气内运行,经常会有故障出现,通过相关统计资料表明,雷电天气造成的故障占据了电力系统故障的70%以上,雷电天气会在较大程度上危害到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转,也增加了电力运行调度工作的难度。那么就可以应用雷电定位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有效解决电灾害问题,如今已经被应用到电力调度运行工作中,有着较大的意义。在雷雨天气,输电线被雷电击中,就会有跳闸问题出现于电路系统中,需要及时找出这些故障来,并且采取一系列的排除措施,这样可以减少雷电灾害带来的损失,同时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也可以得到保证。过去在故障查找方面,往往需要花费较多的人力和物力,甚至还无法找到故障,这样就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而应用雷电定位技术,则可以对故障发生的具体地点有效确定,故障寻找时间得到了缩短,电力调度系统的负担和投入也可以得到有效的减少。

4 结 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电力调度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力调度将会朝着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在电力调度中应用电力技术具有一系列的优势,但是也有诸多的问题需要注意,科学处理,充分发挥出电力调度的作用;同时,电力调度运行人员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总结经验,以促使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杨永强,邓正涛.电力技术在调度运行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2).

[2] 张艳.电力技术在调度运行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资讯,2012,(28).

篇(6)

【关键词】: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优化升级

国内目前使用的电力通信网络功能的实现和系统的运行依靠的是同步网、网管网和信令网的支撑系统,而综合网管又是这三个支持系统之一,运行过程中,主要通过分布式数据采集存储技术、对象化数据库技术、规范化协议转化技术、实时数据联网技术以及标准化接口技术来支持系统运行,从系统应用技术的角度来看,电力通信网络中的综合网管更多的体现的是现代化科学技术的综合应用,其中表现最为明显就是GIS技术以及集成光缆在线监控技术的使用,而这些技术的应用目前还只能是对系统进行局部开发和使用分析,而综合网管系统的全方位优化设计需要建立在一个统一的管理平台上,对通信资源网以及运行状况进行统一的监控,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各种资源的网络互联和共享。

1、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需求定位分析

(1)从我国现阶段电力通信网络建设发展的现状以及需求角度来看,我国综合网管系统主要包含了电力通信实时监控子系统、电力通信业务管理子系统以及资源管理子系统,这三个系统的设计以及开发过程都需要按照同一平台、统一建模、同步实施的原则进行,系统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求每一个子系统都要相Χ懒,作为一个完整的独立实体存在,然后通过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平台将每一个子系统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完善的综合管理平台;(2)从综合网管系统本身的功能出发进行考虑,系统的设计旨在满足三个目标:①实现整体网络性能以及系统故障的统一监控;②能够对全网管理系统资源进行综合性的统计分析;③对整个网络管理系统运行流程实施统一化管理。

2、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关键技术

2.1综合网管统一监控技术

综合网管统一监控技术又称作是全网统一监控技术,综合网管系统通过这项关键技术来构成对整个网络实时监控的子系统,监控的环节包括通信数据传输、信息交换、数据、介入以及同步等,同时还能够对系统多种告警进行数据采集、储存以及处理,然后从多个方面对全网进行可视化的实时监控和告警提示。除此之外,全网统一监控技术还能够发挥自身组合条件的有事,统计分析网管系统出现的历史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方便查询,能够及时的掌握和分析系统告警过程中出现的故障派修信息以及清除信息,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故障排除,实现对整个网管系统的实时监控管理。

2.2电力通信资源动态管理技术

资源动态管理技术对于综合网管系统的安全运行最为重要,使用这种动态管理技术能够实现对综合网络管理数据的动态化管理和维护,为系统运行提供及时准确化的数据信息,方便对系统实施动态化的管理,这个技术的使用可以满足综合网管系统发挥三个功能:①能够实现对全网系统资源数据的及时清理和入库储存,最大化的发挥数据信息的作用;②相对于通信系统中的智能设备来说,电力通信设备中的网管系统能够将动态管理系统中的适配器提取出来,然后依靠和系统相对应的模板,最终生成和系统对应的设备对象,提高动态管理的针对性和准确性;③系统中的资源信息分为两种:a.智能性的;b.非智能性的,对于后者来说,动态管理技术借助Ex-cel表格导入的方式,或者是按照批量录入的形式,能够实现对动态采集信息的对应录入和整理,从而实现对系统资源信息的动态管理。

2.3电力通信系统故障分析功能技术

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相对比较复杂,例如在投入运行阶段就会涉及到很多设备以及子系统,所以在运行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故障有很多,而系统故障分析技术的运用可以将高经分析引擎技术以及通信故障智能分析规则库技术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故障分析技术通过这两种技术来实现对全网系统故障的逻辑分析和计算,然后依靠系统之前发生故障的分析结构来描述故障判断规则,如果系统以后再出现这种类型的故障,综合网管系统就会自动的对故障做出准确判断,及时的找出故障原因所在,然后根据系统提示及时的进行处理。

3、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优化设计

3.1系统部署

对于这种两级管理系统的部署,按照分级管理的方式进行,即省级管理省级、地方管理地方,这样能够避免系统故障影响到其他地方的供电企业。

3.2系统硬件架构设计

以省市级两级网管系统为例,想要实现对整个省级以及地方网管系统的统一管理,首先需要将省级供电企业和地方供电企业的系统维护终端、服务器配置以及外部设备构成等相关构成接入到省级通信网已有的数据网络中,然后合理的利用数据网络实现两级供电企业电力通信数据的相互连通,充分的发挥综合网管系统每一个维护终端管理以及监控职能,整个系统的硬件架构设计。

3.3系统软件架构设计

软件架构设计主要包含两个部分:①四个子系统;②一个平台。四个子系统分别是综合监控、通信运行管理、通信资源管理以及通信专业管理系统,平台指的是数据信息交换综合平台。子系统的运行和综合网管系统的过程应用实现都需要数据交换平台来实现,通过综合平台能够实现子系统和综合网管系统的无缝衔接,系统软件架构主要包括光纤传输系统网管、微波系统网管、PCM网管、卫星网络网管、动环监控网管、程控交换机网管、IP数据网网管以及其他专业网管,这些系统网管都是通过数据交换平台来实现连接和隔离。

结论

总的来说,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的设计和优化非常重要,系统的正常运行涉及到对复杂系统和多重设备的优化管理,系统的优化和设计最关键的因素是技术的支撑,这是综合管网系统安全运行必不可少的因素,只有通过系统部署设计以及软硬件架构设计,明确系统优化设计的方向,才能够实现对电力通信综合网管系统的优化升级,保证网管系统的安全可靠。

篇(7)

【关键词】电力系统 自动化 综合应用信息平台

随社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进程进程不断加快,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中各种类型的软件不断出现,但是纵观现阶段出现的信息处理软件,专业化程度都是及其高的,应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局限性。面对此种情况,虽然我国开始加大研究力度,推出了系列集成式的信息处理平台,但是真正的运用到实践中效果却不如人愿。所以,根据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趋势及要求,设计一种能够满足平台之间信息整合能力强的信息处理技术势在必行。因此,笔者针对“基于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综合应用信息平台设计研究”一题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1 电力事业发展趋势分析

1.1 智能化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推动下,电力事业发展开始与国际接轨,电力领域相关专家学者不断尝试将高新技术与电力系统相整合,基本上已经实现了电力系统控制的自动化,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数字化技术已经开始趋向成熟,如我们熟知的第对于电流保护中的电子计算机技术、模糊理论、人工和智能思想等都将电力事业发展的效率大大提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对于电力的需求与日俱增,电力系统的发展必须呈现智能化的发展态势,在输电、变电中要逐步实现智能化的数变化控制系统的全面应用,进而有效对电力进行分流处理。同时,在输电线路故障监测、排查、维护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实现智能化,保证智能化电网的全面构建。因此,电力系统未来的重要发展趋势为全面实现智能化。

1.2 自动化

在电力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有效的电力供应所指的是在智能化控制的基础上,对于全国范围内的电力资源需求信息进行搜集、分析、整理、总结,将最新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以及云计算技术等进行综合性的应用,对电力输送过程中各项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发现、反馈、调整。同时通过强化用户之间的合作,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提升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维护社会安定。电力系统自动化是一项具有综合性、复杂性、交错性特征的实践工作,对于电力系统中的全部信息予以包含,能够实现对电力企业进行全方位的供电控制,促进规模效益的实现。

2 综合应用信息平台研究

2.1 模式分析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综合性应用信息平台的构建中,保证其具有超强的交互性能使相关专家与学者一直的追求,也是保证平台发挥实效性作用的关键。所以,在构建综合应用信息平台的过程中,对具有标准化特征的网络TCP/IP协议与C/S服务器模式进行了集中应用,进而能够保证电力系统中的各项数据信息的搜集、梳理、共享效率提升、准确性提高。与此同时,对于标准化数据处理模式进行了集中处理于应用,根据综合性信息平台所要达到本质要求以及标准化信息处理模型的根本特征,同时对于电力自动化系统的逻辑属性对信息平台的框架实现了建构。在对综合性信息管理平台进行研究与设计的实践中,必须根据国际上的相关标准,对信息处理模型进行全方位的构建,保证电力系统能够朝着自动化与智能化的方向实现发展。

2.2 信息平台继承性分析

信息平台数据处理是电力系统自动化中非常重要的属性也是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研究中比较核心的问题,对于信息平台数据的继承性而言,主要拥有两种实现方式:第一,基类中是包含着基类继承属性与关联的,但是内部之间的衍生关系是复杂的;第二,本来所拥有的基类属性与关联之间衍生化,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现有模式的基础上实现的自身关联的拓展,同时将其本身的属性不断的转移到所衍生的关系当中。在前者的实现上是比较简单的,仅仅是针对基类意义转变的实际情况的一种描述,或者可以说成是检测与处理,并不需要对所衍生出的关联关系进行修改;但是在后者的处理上就相对复杂一些,因为其是在前者关系没能达到一定的解决效果之后实施的改变原有关联性。

2.3 综合应用信息平台实现分析

在综合性信息平台构建过程中,对具有标准化特征的网络TCP/IP协议与C/S服务器模式进行了集中应用,使得现阶段信息处理平台的传输效率更佳快速,数据库所涵盖的范围更加广泛,因此被诸多电力企业青睐并且付诸于实践当中,并且获得了良好的反馈效果。在处理各个系统中的协作关系中,通过网络协议,确保了数据传输拥有自身的专用型通道,逐步对智能化、自动化进行了实现。与此同时,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综合应用信息平台能够将电力系统的能量集抄实现有效完成,将不尽相同的信息平台整合到了同步运作的与数据资源共享的基础之上,一体化信息处理平台得到了实现。

3 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电力系统发展趋势近要求,需要将现阶段不断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电力系统的操作管理实践中,促进电力系统自动化综合应用信息平台的继续高水平发展。文章首先阐述了电力智能化系统的发展趋势,然后根据设计了一种能够将电力系统多项平台进行集中交互处理的管理平台,希望通过文章的研究能够保证电力高效传输,保证工业生产能够持续、安全、稳定运行,推进国家智能化电网的进一步建成。

参考文献

[1]赵宇.试论电力系统电力自动化综合应用信息平台设计与实现[J].通讯世界,2015,02(09):130-131.

[2]殷志锋,周雅,张元敏.基于EPON的电力自动化信息传送平台[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4,06(02):111-115.

[3]姜林,樊鹏杰.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信息平台的搭建与设计[J].河南科技,2013,10(1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