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餐饮环境卫生的重要性

餐饮环境卫生的重要性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02 09:08:3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餐饮环境卫生的重要性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餐饮环境卫生的重要性

篇(1)

一、组织管理

为了切实加强新学期伊始,各种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各类传染病等安全事件的组织、协调和处置,学院特成立检查领导小组,具体设置:

二、工作内容

2、重点检查内容:

(1)、持有效食品卫生许可证经营情况;

(2)、从业人员登记备案和健康检查证办理上岗情况,个人卫生状况;

(3)、各商店超市、小吃店是否出售烟、酒、管制刀具,以及学院规定的其他禁用品和禁卖品等;

(4)、建立健全卫生管理组织机构和卫生管理制度以及落实岗位卫生责任情况,特别是各项预防食物中毒措施的落实情况;

(5)、建立食品采购索证、进货验收和台账记录制度情况;

(6)、有否非法采购和使用劣质食用油,违法使用添加剂和有毒有害物质加工食品等情况;

(7)、消毒、保洁设施设备是否齐全,运转是否正常;

(8)、食品储存是否符合卫生规范要求;

(9)、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状况,食品加工是否生熟分开、烧熟煮透及避免交叉污染;

(10)、消防安全工作。严禁电线私拉乱扯现象,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以及“三合一”现象等。

三、工作目标

1、监督机构

(1)对检查小吃店、餐厅、商户超市监督检查覆盖率达100%;

(2)对餐饮单位存在卫生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追踪落实整改;

(3)对餐饮单位非法使用不合格食品原料加工食品行为查处率达100%,并根据查处情况进行处理。

2、餐饮单位

(1)持有效卫生许可证经营率100%;

(2)从业人员100%办理健康证上岗;

(3)建立原料采购索证制度和进货验收登记台账达100%;

(4)食品采购、储存、加工环节符合卫生规范要求。

四、工作要求

1、各检查人员要本着对师生饮食卫生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认识加强春季食品卫生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确实加强领导,认真落实责任。确保新学期无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2、重视监督监察工作,加强监督检查和执法力度,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要依法进行查处;

篇(2)

一、指导思想

立足于农家乐改善环境条件,强化规范管理,丰富内涵功能,着眼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战略目标,大力营造和谐、文明、安全、卫生的旅游环境,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的美丽乡村而努力奋斗。

二、整治规范范围

整治范围:一是已挂牌的星级农家乐;二是今后两年将要申请星级评定的农家乐;三是在建或拟升级为三星级以上的农家乐。

整治内容:重点抓好环境卫生的综合整治和农家乐的规范化管理两个方面的内容。通过整治,最终达到美化旅游环境,强化规范管理,提升旅游接待水平,营造安全、和谐、舒适的氛围,确保游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三、整治规范重点

(一)整治农家乐及其周边环境卫生。在整治期间,切实做好农家乐道路沿线、游步道、河道、沟渠、池塘、河滩、房前屋后、公共场所、餐厅、厕所、厨房垃圾及水面漂浮物的清理整治工作。整治后,要坚持全日制保洁工作,确保农家乐环境得到美化。

(二)整治农家乐“十乱”现象。在整治期间,重点对乱堆、乱放、乱贴、乱停、乱搭、乱摆、乱占、乱涂、乱画乱养等现象进行专项治理。通过整治,农家乐无乱堆垃圾杂物、无乱放东西、无乱贴广告书画、无乱停车辆、无乱搭篷布棚屋、无乱摆摊设点、无占道经营、无乱涂乱画、无乱养畜禽(要圈养)现象。

(三)整治农家乐生态环境。为了美化农家乐环境,要切实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将农家乐周边进行绿化、美化,营造“畅、洁、绿、美”舒适的旅游环境。

(四)整治农家乐安全隐患。重点加强农家乐食品卫生安全、消防安全及设施设备安全隐患的整治力度,确保实现安全事故零目标。

(五)整治乱建农家乐的行为。对新建农家乐一定要进行风貌特色的规划设计,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严格把好审查关,杜绝无选址意见、无规划设计、无审查批准的“三无”现象发生。

(六)规范管理,亮证经营。农家乐业主要将工商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税务登记证、住宿餐饮价目牌(单)星级农家乐牌等相关证件悬挂在醒目位置,以接受监督,让顾客放心。

(七)规范服务。整治活动期间,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从经济管理、餐饮经营场所、从业人员、服务设施等几个方面对农家乐餐饮服务经营活动进行规范,从而有效推动我县农家乐旅游的健康发展,保障游客的合法消费权益。县工商局、发改委、商务局、旅游局要分别公布咨询投诉电话。

(八)规范标识标牌。按照5星级标准,设置醒目、专门的引导标识系统,农家乐内导览标识系统、价目牌、提示牌、警示牌。工作服务人员要做到统一着装,佩证上岗,微笑服务,文明用语。

(九)提升农家乐特色氛围。一是提高文化品位:餐具、桌布要体现地方民俗特色、服务人员统一民俗着装,餐厅、包厢等要体现民俗风格;二是根据农家乐各自特色,悬挂玉米、干辣椒、红薯等,展示农耕、农具等文化,彰显各地不同的民俗特色;三是要突出建筑风貌特点,彰显和谐,力争做到外面乡土化,室内星级标准化。

(十)提升门面形象。一个农家乐形象好不好,门面是关键,这次整治规范行动,要把提升门面形象作为重点。一是要抓好门面的装修装饰;二是要规范农家乐的名称及名称字牌;三是用花卉植物美化店门前方。

四、组织领导

成立农家乐环境整治规范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副主任,相关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加强合作,密切配合。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按属地管理的原则,作为辖区内农家乐管理责任单位,具体负责农家乐的日常管理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充分认识深入开展农家乐环境综合整治及规范管理的重要性。农家乐环境整治规范工作是环境卫生、旅游秩序、公共服务、生态绿化、宣传教育和管理机制建设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搞好这次农家乐环境综合治理,不仅有利于着力美化生活环境,更有利于助推万元增收工程的实施,要在长期的治理中,逐渐培养广大干部职工和游客爱护环境的文明意识。

(二)加强宣传。开展农家乐旅游环境秩序综合整治,既是提高农家乐服务管理水平,增加业主经济效益的需要,更是维护消费者权益,提高游客满意度的需要,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级相关部门要通过各种会议、广播电视加强宣传,提高农家乐业主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篇(3)

【关键词】餐饮业;卫生监督;对策

随着江北水城品牌的打响,近几年,聊城市的旅游业发展快速,随之而来的是对我市餐饮卫生的考验。而莘县作为聊城的主要县区,其餐饮业卫生状况不仅对江北水城品牌产生影响,更重要的是,餐饮业的卫生状况直接影响到本地居民以及外地游客的身体健康。为此,笔者就莘县餐饮业的卫生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方法和对策,从而更好地做好餐饮业卫生监督工作,进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1莘县餐饮业卫生监督管理的现状分析

1.1莘县餐饮业现状分析餐饮卫生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县该行业从业人员众多,并且人员流动性比较大,各餐饮单位一线员工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很多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卫生习惯较差。同时,我县地处聊城南部,经济欠发达,很多餐饮单位规模小,设备简陋,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并且,近几年也出现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饮食习惯的菜系和很多地方风味小吃。另外,像麦当劳、肯德基等国外快餐品牌进入我县,这就给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1.2莘县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现状

1.2.1安全法的实施对提高餐饮行业整体水平和预防、解决食品卫生安全问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我现在该领域也存在不少问题,如:政府对监管的投入不力,投放的人力较少、卫生监督员的整体素质偏低、食品卫生监管的工作方法还不够科学,尤其是与餐饮业从业人员的沟通技巧存在缺陷,从而使得餐饮业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1.2.2我县餐饮业存在主要生物性危害

1.2.2.1原料检查中发现,有些饭店的原料带有致病性微生物,如痢疾杆菌常存在于黄瓜中,沙门菌常存在于受污染的禽畜产品中等。所以,我们对烹调,凉拌、凉拼的各种菜类原料和调料的质量,作为检点,督促各餐馆饭店严把原料污染关。

1.2.2.2污染我们检查的重点是在食品加工、储存以及销售过程中。检查发现,食品在加工过程被污染机率最大,很多餐馆食品容器混用,员工不带手套直接接触食品,还有个别员工甚至直接对着食品打喷嚏,生食熟食混放。这些造成了交叉污染,对人民身体健康造成了影响。

1.2.2.3杀菌检查中发现,有些餐饮单位没有严格执行杀菌消毒方法,后厨没有对食品原料、食品工具容器、餐饮具等进行消毒处理。通常情况下,开水温度应达到100℃;烘烤温度应大于200℃;而对于药物,如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应大于250mg/L等。检查中发现这些规定没有完全实施,也别企业在消毒杀菌方面存在问题。

1.2.2.4温度、时间检查发现,加工完毕准备食用的食品,不按规定温度进行存放;在常温下存放的食品,因为时间太长而产生了大量毒素以及致病菌,人食用后发生呕吐甚至食物中毒事件等等。

2莘县餐饮业卫生监督管理的对策

2.1对导致食物中毒的危害因素进行分级管理根据食物中毒发生的因素进行划分,可分为三类,即,一类危险因素,指菜肴起锅后直接食用,或者熟食加工完毕以后再产生危害以及加工中心温度不到等问题。比如:生食熟食盛放容器混用等。二类危险因素,是指烧制加工前、直接入口食品加工前、公用餐饮具消毒和熟食专间的环境不好因素等问题。比如水池混用、生加工不洗手等。三类危险因素,指环境卫生问题,比如:厨房瓷砖油腻、工作间地面积水等等。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卫生监督检查管理人员,应该根据产生危险因素程度的高低,开展有针对性地检查指导工作,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培训,这样,有利于节省目前我县有限的卫生监督力量,提高食品卫生监督检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切实改变我县餐饮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2.2加强卫生监督队伍自身建设,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卫生监督员在食品卫生安全检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承担着检查、指导、处罚等行政责任,从而以保障群众的饮食安全。但是,因种种原因,我县卫生监督员队伍存在人员杂,职能划分不清的问题,特别是县区所人员少,工作量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所以,必须提高卫生监督员的整体素质。要加强业务学习,定期不定期开展培训,要让卫生监督员熟练掌握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同时,要严格工作考核,提高我们食品安全监督员队伍整体素质。

2.3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卫生监督系统各级人员,在对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到熟悉和掌握的基础上,要向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和各级领导宣传。因为只有领导充分了解这方面的工作,才能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从而能使卫生行政执法顺利开展。同时,向全社会进行宣传,利用新闻媒体、网络等多种宣传媒体,以播放公益广告、食品安全知识等形式,让市民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形成好的社会氛围。并且,也可以制作简单的餐饮安全知识小册子,设计上讲究图文并茂、易学易记、方便实用,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发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对卫生法律法规和卫生知识有更进一步了解,增强他们法律法规意识,让全县人民群众理解和支持卫生行政执法工作。

2.4加强联动执法,形成合力卫生执法属于行政执法,但是,工作中发现,我县强制执行力量不足。今后,要考虑对违法行为的处理方式上,变被动为主动,可以与我县的新闻媒体、工商、公安、法院、质检等部门联合执法,对那些“刺头”采取强硬措施,建立行政执法联席工作机制,优势互补,增强卫生执法的威慑力和影响力。

此外,还要强化我们执法人员内部联系,统一执法标准。卫生监督系统应明确各自的职责范围,避免出现工作中越权执法、互相推诿等现象的发生。要尽可能统一标准,使行政执法人员在提出行政处罚意见时,有一些统一的标准可以遵循,以减少人为因素自由裁量的幅度,保障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

3结语

目前,国家食品卫生监督体制改革正在不断深入进行,我县必须提高卫生监督执法水平,树立良好的卫生监督执法形象。同时,争取政府支持,加大食品卫生监督方面的投入,同时加强相关部门的协作,为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保驾护航,为提升江北水城的品牌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篇(4)

【摘要】目的:了解邵东县中学周边饮食服务业卫生状况,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加强中学周边饮食服务业卫生状况的监管,提供针对性管理措施。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5所周边18家餐饮业进行了卫生状况调查。结果:小型餐饮业和饮食摊点卫生问题较多,餐具消毒合格率低(34.5%-48.0%)是餐饮业卫生管理的薄弱环节。大型餐饮业卫生管理组织和制度健全,有较完善的基础卫生设施,餐具消毒合格率高(91.2%)。结论: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对餐饮服务业的卫生监督与管理,尤其是个体饮食摊点的管理工作。

【关键词】餐饮业;卫生状况;调查

目前餐饮服务行业已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范围内,发生在餐饮业的食源性疾病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餐饮业的卫生状况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为了更好的贯彻执行《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及《食品卫生法》,了解邵东县中学周边饮食服务业卫生状况,我们对县内5所中学周边18家餐饮业经营单位,进行了现场监督检查和监督,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邵东县中学周边餐饮服务业经营单位作为本次调查的对象,餐饮业的规模以客座的多少为标准,200客座以上为大型餐厅,80-100客座为中型餐厅,20客座为小型餐厅,无固定场所的为饮食摊点。其中大型餐厅5家,中型餐厅3家,小型餐厅4家,饮食摊点6家。

1.2 调查方法

1.2.1 调查表:参照《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及《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根据本课题研究内容的需要,自行设计餐饮业卫生调查表。经过课题组讨论及专家审核设计为本次调查正式用表。

调查表包括以下几项:(1)三证情况:包括食品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持证情况:包括上、下水设施、垃圾处理设施、餐具洗涤和消毒设施、三防(防尘、防蝇、防鼠)设施、冷藏设施、专用熟食间配套设施、餐具保洁设施、专用刀板、照明、通风、排烟装置等设施。(2)其它:包括餐饮业经营者是否建立健全的卫生管理制度,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是否建立健全的卫生管理制度,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食品卫生管理人员、采购食品原料情况、生食品与熟食品是否分开加工和存放、餐饮具消毒情况、厨房面积是否大于8m2、厨房、食品训房是否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厨房与餐厅是否隔离、保存和处理剩饭菜方法,餐厅店堂环境卫生等。

1.2.2 调查方法: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分别对选定的餐饮业进行调查,由调查者根据调查表中的内容采用边询问边填写的方式进行。

餐饮具消毒情况检测:按国家标准采用50cm滤纸贴附法(使用大肠菌群快检纸片)现场抽取餐具进行大肠菌群检测,阴性判定为合格,阳性判定为不合格。

2 结果

2.1 三证情况:

所检查的18家餐饮业,12家大、中、小型餐饮业均领取了卫生许可证,有6家饮食摊点没有卫生许可证,办证率只达66.0%,现场抽查在岗食品从业人员82 人,持有健康证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的63人,持证率76.8%。

2.2 卫生设施配备情况:

12家大、中小型餐饮业均有上、下水设施,垃圾处理设施和餐具洗涤、消毒设施但在三防(防尘、防蝇、防鼠)设施、冷藏设施、专用熟食间配套设施及餐具保洁设施配备上普遍不足。6家无固定场所的饮食摊点均无上述上、下水设施,垃圾处理设施和餐具洗涤、消毒设施。大中型餐饮业中均配备了洗手消毒和室内降温设施,其中三防设施87.5%(7/8);有冷藏设施1005(8/8);熟食间有专用洗手消毒设施62.5%(5/8);有室内降温设施100%(8/8);有餐具保洁设施100%(8/8)。而小型餐饮业中有三防设施75.0%(3/4),熟食有专用洗手消毒设施和室内降温设施25.0%(1/4),有专用刀、板和冷藏设施25.0%(1/4);有餐具保洁设施0.0%(0/4);厨房与餐厅隔离的50%(2/4);厨房面积不足8m2的75.0%(3/4)。饮食摊点因为无固定场所,多在路口、街头等自发形成,尘土飞扬造成了环境对食物的污染,而且卫生设施很不齐全,所调查的6家饮食摊点中,有1家容器污染严重且生熟悉不分,只有2家有防蝇、防尘、防腐设备。由此可见,大中型餐饮业卫生设施配备较齐全,符合要求率高,小型餐饮业和饮食摊点卫生设施符合要求率低,设备不完善且简陋,配备情况差。

2.3 餐饮具卫生情况

2.3.1 卫生设施:检查8家大中餐饮服务业基本上固定的餐具消毒设施,小型餐饮业和饮食摊点餐具消毒设施占42.0%,6家饮食摊点无专用清洗消毒池,消毒后餐具未存放到专用保洁厨的有5家,占83.0%。

2.3.2 餐饮具消毒效果的监测情况:由于大多数餐饮业都是采用邵东县统一发放的消毒碗筷,因此,本次所抽查的餐具包括了邵东县统一发放的消毒碗筷和餐饮业自己提供的餐具。其结果见表1。

3 讨论

3.1 餐饮业卫生状况与存在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状况的好转,邵东县总体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餐饮业卫生状况有了明显改善。调查显示,一些大型餐饮业十分重视自身卫生管理,在硬件上舍得投资,花力气,管理上实行分级责任制并和奖惩挂勾,卫生管理组织健全,措施落实,严格按照《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要求,按时申请办理卫生许可证、健康证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严把餐具消毒关,食品原料新鲜整洁,防法、防蝇、防鼠设施和餐具消毒等基础卫生设施较齐全,食品制作工艺流程布局合理,基本上达到了规范化要求[1]。但中、小型餐饮业卫生状况不容乐观,特别饮食摊点问题比较多,突出表现有以下方面。

3.1.1 餐饮服务业人员流动性大,素质低:本次调查发现从业人员持有健康证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的比例不高,其原因是从业人员的流动性大、更换频繁,新增加的从业人员未办好证就上岗。部分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低,卫生知识缺乏,不少人对餐具为什么要消毒,怎样消毒,为什么要搞“三防”设施、生熟悉分开等卫生知识,一问三不知或知之甚少,因而缺乏搞好食品卫生的自觉性。

3.1.2 食品卫生法观念淡漠:绝大多数餐饮服务业人员对《食品卫生法》知道;对食品卫生法知道的一些管理工作者不依法办事,少数个体户对卫生部门发的卫生许可证不当回事,很不尊重,不亮证经营,从抽屉里找出的证照有的已经发霉;三是对食品卫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味注重经济利益,而忽视卫生管理,造成卫生岗位责任不明确,卫生管理松懈。

3.1.3 基础卫生设施不全,布局流程不合理,一些中小餐饮业主卫生意识不高,责任心不强,只看重饮店前厅的装饰,不注重后堂灶房的建设和投入,造成一些基础卫生设施严重缺乏和布局流程不合理。

3.1.4 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本次抽检的样品中,只有条件好、规模大、各项制度及卫生设施健全的大型餐饮业餐具消毒合格率达标,中、小型餐饮业消毒合格率较低,其原因是中、小型餐饮业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餐具消毒不能做到专人负责,没有与之相适应的餐具清洗、消毒场所和有效的餐具消毒、保洁设施,从业人员和用药浓度、餐具浸泡时间与和方法等掌握不准,不能严格执行一洗二冲三消毒四保洁的制度,致使餐具消毒合格率低。

3.2 对策和措施

3.2.1 加大宣传《食品卫生法》的力度: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黑板报等媒体,广泛宣传《食品卫生法》,一方面要努力增强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法律意识,要让他们懂得:当今的餐饮业市场之争,实际上是食品卫生守法之争;另一方面,要把法律知识、卫生知识告诉群众,提高群众的卫生观念,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定期对食品从业人员进行体格检查,发现有“五病”或其它有碍食品卫生病者,及时调离工作岗位,以控制传染病,防止食品污染。

3.2.2 严把餐饮业开业前审查关: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对新开业或换发食品卫生许可证的经营户,应认真做好预防性卫生监督工作,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法》和《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审查,达不到卫生要求的,决不发证。

3.2.3 加强餐饮业基础卫生设施和培训:餐饮业主要增加奖金投入,增添必需的硬件设施,如三防设施、冷藏设施、洗手消毒设施、餐具消毒和保洁设施。加强对从业人员卫生意识,建立健全各项卫生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强化自身管理[2-4]。

3.2.4 加大经常性卫生监督和监测测力度:餐(饮)具消毒是餐饮业管理中的关键控制点,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在经常性监督工作中,要加强对餐(饮)具的监测,要教育消毒员了解餐(饮)具消毒的重要性,使其掌握正确的消毒方法和消毒程序,把餐(饮)具消毒工作落实到实处,提高消毒合格率,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3.2.5 加大对中学生等饮食群体的宣传力度:市卫生预疫部门要定期到学校宣教食品卫生有关的法规和政策及食品卫生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和群众自觉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和借助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巴爱平.嘉兴市1983-2002年食物中毒分析.现代预防医学,2004,11(1):234-236

[2] 吴俊,张健,龚玲,等.重庆市1998-2002年食物中毒情况分析.现代预防医学,2004,31(1):26-27

[3] 童晓萍.泰州市298家餐饮业食品卫生状况调查分析.职业与健康,2003,19(7):186-188

篇(5)

摘 要: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聚集场所,其安全工作关系到国家的资源财产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建立健全完善的公共安全体系对图书馆至关重要。本文仅就公共图书馆的公共安全体系建设进行初步探讨。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1)05-0060-03

近年来,人类自然灾害以及火灾等灾害的不断发生,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危害,同时也暴露出了国家在公共安全建设中的缺陷和不足,为公共安全敲响了警钟,也让我们意识到建立健全完善的公共安全预防处置救助体系的重要性。图书馆是公共文化场所,其人员的流动性和聚集性,决定了公共安全隐患的存在,建立图书馆公共安全体系不容忽视。本文意在对图书馆公共安全的预防及处置等安全体系建设进行初步探讨。

1 图书馆公共安全的分类

安全是指不受威胁,没有危险、危害、损失,是在人类生产过程中,将系统的运行状态对人类的生命、财产、环境可能产生的损害控制在人类能接受水平以下的状态。从广义上讲,对安全的理解包括国家安全、民族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国际安全、区域安全、生态安全等。

安全关系到每一个个体,安全涵盖人们工作、生活以及生存的方方面面。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当人们不断追求生活富足、家庭安康、社会和谐的目标时,也越来也感受到安全的重要性。不可否认,安全成为实现这一切目标的基础和前提。

图书馆是文献收藏、借阅、信息交流的公共文化机构。人的存在和人员的流动聚集,决定了图书馆必然是公众关注安全的重要部门。安全涉及很多范围和领域,就图书馆而言,其传统关注的往往是自身文献资源、藏书等物质方面的安全。安全以人为本,作为大众的活动场所,图书馆的安全应该上升到公共安全的高度。结合与大众安全最为紧密的环境等多种要素,图书馆的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应包含公共消防安全、公共环境及卫生安全、治安安全、自然灾害预防救助等方面。

2 公共消防安全机制的建立

公共场所消防安全历来是消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国内多起商场、娱乐场所火灾事故造成的重大人员财产损失,时刻提醒着人们消防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99)、《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建标108-2008)等法律法规都对图书馆的消防安全防范作出了明确规定,消防工作已有法可依,但关键是严格遵照执行。

图书馆消防安全一方面要确保建筑物、图书文献的安全,另一方面要确保人员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建立完善的图书馆公共消防安全机制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2.1建立健全消防工作制度

一是要有充足的消防安全经费,并确保专款专用。二是要组建义务消防队,并定期组织开展消防训练,对单位内重点防火部位作到心中有数。三是要有健全完善的消防工作制度,包括消防工作职责、消防工作例会、消防宣传教育培训、防火检查和巡查、消防安全警示措施、防火公约、火灾隐患督促整改、消防器材维护管理、消防工作考评与奖惩等各项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四是要建立消防工作档案,包括单位基本情况、消防工作组和义务消防队、消防工作制度、消防会议和活动记录、消防宣传教育情况、防火检查和巡查记录、火灾隐患督促整改记录、消防器材登记册及维护保养记录、火灾事故记录等,并做到内容翔实,保存完好。

2.2 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要有现代化的消防安全监控系统和喷淋、气体等自动灭火系统,并做好安全设备的维护保养,保证各种设备运转正常。要有健全的消防水源、室内外消火栓、消防通道、疏散通道等,并有明显标志,做好消防器材的保养,使之时刻可以使用。要有专门的消防值班值守人员,做到“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

2.3 开展宣传教育培训

一是要在显著位置设置消防宣传栏、安全警示牌等,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常识、消防法律法规、公共场所防火逃生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增强职工及公众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二是定期组织义务消防队进行灭火与逃生演练,做到会报火警、会扑救火灾、会自救逃生、会疏散引导,以确保在危机时刻能及时疏散引导读者至安全区域。

2.4 做好火灾预防和初起火灾的扑救工作

一是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做到检查情况有记录,对发现的火灾隐患和违反消防法规的行为有纠正措施,并督促落实。二是每日进行防火巡查,提示职工注意消防安全,及时发现并扑救初起火灾。

2.5 建立健全消防事件处置预案

要有消防安全事件处置预案,并根据实践不断完善。要结合处置预案,定期开展演练,确保图书馆工作人员尤其是直接面对读者的保安、保洁、一线借阅服务人员能全面掌握火灾救助技能,在出现紧急事件时能构筑起第一道防线,确保安全。

3 公共环境及卫生安全机制的建立

2003年,世界范围内的“非典”疫情,使国人对公共卫生安全的建设有了全新的认识。图书馆的公众聚集性质,也就决定了卫生安全隐患的必然存在。所以,建立完善的图书馆公共环境及卫生安全机制必不可少。

我国关于公共场所卫生安全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这些为图书馆建立健全公共环境及卫生安全体系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法律约束。图书馆公共环境及卫生安全包含环境卫生安全、食品卫生安全和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及突发急病紧急救助等。图书馆应当设立专门的环境卫生安全管理部门和人员,健全完善环境卫生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公众在图书馆的卫生及健康安全。

3.1 图书馆环境卫生安全

环境卫生主要包括空气、微小气候(湿度、温度、风速)、水质、采光、照明、噪声等自然环境因素;为公众提供服务的卫生设施、卫生用品、中央空调通风设备等设施因素。这些因素一旦不符合标准,就有可能对公众身体健康安全造成损害。做好环境卫生安全要做到:一是场馆内的空气、微小气候、水质、采光、照明、噪声以及为观众提供的用品用具等要符合国家卫生安全标准,并按照卫生标准、规范的要求定期进行卫生检测。二是建立卫生设施设备维护制度,定期检查卫生设施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采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应当符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相关卫生规范和规定的要求,并定期进行检查和清洁消毒。三是设置醒目的禁止吸烟警语和标志,严禁在场馆内吸烟。

3.2 图书馆食品安全

随着图书馆服务范围和内容的不断扩大,诸多图书馆内增设了读者餐厅、休闲吧、文化产品商店等服务设施,为观众提供餐饮等服务。因此,食品安全也必须得到重视。一是从业人员的健康保障。从业人员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有效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对于国家严令禁止的患有相关传染疾病的人员坚决不予聘用。二是要严格按照食品法和卫生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做好食品的购置、加工、储存、检查等,确保出售的各种食品安全卫生。

3.3 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及突发急病紧急救助

在这一方面,图书馆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一是在日常工作中,要定期进行场馆环境的消毒,配备安全、有效的预防控制蚊、蝇、蟑螂、鼠和其他病媒生物的设施设备及废弃物存放专用设施设备,并保证相关设施设备的正常使用,及时清运废弃物,清理传染源。二是在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时,要严格按照卫生防疫部门要求,做好各种监控防范,必要时关闭场馆。三是对从业人员进行必要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在观众突发急病时能在第一时间给予正确的救助,为后期救治争取时间。

4 社会治安安全机制的建立

图书馆社会治安安全主要指维护观众在馆期间的人身、财产安全。目前,国内公共图书馆多已实施免费开放。观众成分的复杂性,为馆内治安管理增加了难度。暴力事件、意外事故、财产损失甚至恐怖事件等都有发生的可能。因此,治安管理至关重要。

建立治安安全机制,要做好几个方面。一是加强观众准入门槛的安全防范。在入口要利用安检设备进行全面细致的安全检查,确保观众不能携带危险物品进入。二是加强安保人员业务培训和训练,能识别可疑人员并进行必要的监控。三是进行不间断的巡逻检查,同时和辖区公安部门建立联系,请公安巡警定时对馆内进行安全巡查,对犯罪分子及不法人员形成威慑。四是对馆内地面、楼梯、栏杆、电梯等读者服务设施进行安全检查,使其符合安全标准,谨防因设备原因对观众造成人身伤害。五是要有反恐意识,谨防公共场所反人道、的恐怖事件的发生。

5 自然灾害预防救助机制的建立

作为建筑物,图书馆同样面临着地震、泥石流、狂风暴雨等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安全威胁。因此,自然灾害预防救助机制的建立同样不可忽视。要重点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是图书馆建筑要严格按照《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99)、《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建标108-2008)等,做好图书馆建筑的选址及抗震等防灾设计建设。选址要远离河道、地震带等自然灾害易发地区;抗震设计要严格按要求达到相关标准,从建筑物建设源头就消除发生自然灾害的可能,最大程度的减少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害。二是要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和救助技能的培训和教育。工作人员要掌握基本的地震等灾害救助技能,并经常开展演练,在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时,能及时引导读者做好防护和逃生自救,最大限度的确保人员的安全。

6 图书馆安全事件的预防和处置

安全工作重在预防,但是一旦发生安全事件,就要及时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置,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主要做好以下几项:

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工作组织机构,负责安全事件的预防和处置。

二要结合各种安全事件的性质,制定周密详细的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并不断组织演练,确保发生突发安全事件时能及时处置。

三要和公安、消防、卫生、防疫等相关部门建立密切的联系,提供专业的指导,确保发生突发安全事件时各相关部门能快速介入,妥善处置。

四要建立公开透明的突发事件上报机制和报道制度,在发生突发安全事件时能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并通过新闻会等形式,及时向社会公布事件进展,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和猜测,造成不良影响。

五要严格按法律办事。法律是安全工作的保障,也是安全工作的约束。图书馆各项安全工作要严格按照各法律法规要求,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7 结语

公共安全机制的建立是图书馆管理现代化、科学化、法制化,服务人性化的重要体现。图书馆公共安全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将最终体现出政府对公民生命及健康的尊重。建立起完善的图书馆公共安全体系是图书馆的责任和义务,而它也将最终惠及公众、惠及百姓,为社会发展进步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尹伟巍.新编公共安全管理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

[2] 秦启文,李天安等.突发事件的管理与应对[M].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3] 樊运晓.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实务――理论实践实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篇(6)

1.1学校食堂办理餐饮服务许可证情况

检查中发现,学校食堂持有《餐饮服务许可证》的106家,约占76%,无《餐饮服务许可证》或《餐饮服务许可证》过期的34家,约占24%,另外,学校食堂还存在对外承包情况,承包或变相承包的78家,约占56%。

1.2学校食堂从业人员情况

学校食堂从业人员绝大部分是临时工,工资待遇较低,流动性较大。经调查发现,食堂从业人员初中毕业居多,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知识的了解甚少,从业人员参加食品安全培训的仅占40%。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状况不明,约67%的从业人员没有健康体检证明。个别从业人员不注重个人卫生,卫生习惯较差,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不穿戴工作衣帽、留长发、留长指甲等现象,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度和责任心不强。

1.3学校食堂设施设备情况

调研中发现,各县市对学校食堂设施设备配备情况参差不齐,部分学校食堂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备,而有些乡村学校食堂基础设施设备十分落后陈旧,有的操作间墙壁、天花板已经霉变脱落,卫生环境达不到要求。有些学校食堂还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房子,规划布局不合理,餐厨面积狭小,有的仅有两间房屋,几十平方米。冰箱、冰柜等冷藏设备不全,且利用率不高。配备消毒设备的学校食堂较少,仅占37%,即使个别食堂有一些消毒设备,也只作摆设。

1.4学校食堂卫生管理情况

经调查,约5%学校厨房环境卫生条件极差,污水横流、墙壁上油污多,食品安全隐患极大。32%学校食堂防蝇、防虫、防鼠等“三防”设施不全,个别单位纱窗破裂,餐厅内无灭蝇灯,苍蝇密度大。消毒、保洁设施不全,餐具消毒不到位,消毒记录不完整。就餐桌椅油渍现象严重。

1.5学校食堂原材料采购情况

调查中发现有67%学校食堂对原材料采购把关不严,没有向卖家索证索票,采购验货制度形同虚设。学校食堂还存在使用无任何标识、无生产日期、无生产单位的“三无”产品,导致食品存在安全隐患。约有34%学校食堂采购没有检验检疫的肉类产品,采购记录不完整、不及时,对供货商资质审查不严格,没有留存供货商的相关资质。

1.6学校食堂食品贮存加工制作情况

经调查,约有29%学校食堂贮存食品原料的场所不韩秀婷:聊城市学校食堂餐饮食品安全调查报告市场调研符合规定要求,场所存在不通风、潮湿、杂乱的情况,没有定期清理库存产品,部分产品已超过保质期、腐败变质。有的食品加工区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物品。还有的食堂原料清洗不彻底,生熟不分开,存在交叉污染情况。

2对策及建议

2.1把好学校食堂食品采购关,从源头上杜绝食品安全隐患

学校食堂采购查验食品时应严格执行《餐饮服务食品采购索证索票管理规定》,应向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生产经营单位采购食品,宜采取集中采购、定采购的方式确定供货商。严禁采购、贮存来路不明和质量低劣的食品和原料。对进货食品要做详细的记录,包括时间、产品名称、出厂日期等,并严格执行索证索票制度。

2.2加强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培训,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一是加强从业人员食品法律法规的培训和学习。着重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以及《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二是结合学校食堂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从业人员普及食品安全卫生知识,宣传食品安全对人的重要性,提高其食品安全意识。三是要建立学校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健康档案。从业人员要定期体检并提交体检报告,对于患有疾病或者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从业人员要及时清退。

2.3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应急机制,强化制度保障

食品安全应急机制是对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出问题时的一种应急反应机制,它能有效地降低食品安全事故带来的损失。首先,建立食品安全保障部。成立由学校主管领导、后勤管理相关人员、校医院、餐厅从业人员以及部分学生代表组成的保障小组。明确职责,及时收集食品安全方面的有效信息,有食品安全隐患情况,做好记录和汇报工作,避免出现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其次,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对预警机制。出现食品安全事故时,各环节之间做好相互配合,发挥应急处理的作用,及时处理突发的食品安全事件。最后,建立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制度,成立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学校校长为第一责任人,明确岗位职责,严格做到责任到人,对于因工作疏忽,导致学校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相关人员,要严惩不贷,一追到底。

2.4部门联合监管,加强学校食堂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针对目前餐饮业食品监管“碎片化”的状态,建立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工商局、教育局、农业局以及学校“五位一体”的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一是各部门之间做好协调,各负其责,不推诿扯皮,不定期对学校食堂进行检查,保证监督频次,使监管常态化,并督促学校经常开展自查。二是建立健全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信用信息档案,对纳入食品安全不良信用记录名单的,在依法查处的同时,要进行重点监管。三是每年任意抽取一定比例的学校食堂,并对其食品进行抽检,抽检结果不合格的食品给予严惩并通报。

3结论

篇(7)

一、精细管理,加大推进城乡环境建设

(一)以重点项目为示范作用。本着“以人为本、科学规划、均衡发展、突出重点”的原则,海淀区继续深化市容环境建设,在高水平设计、高质量建设城市环境中,更加注重细节的完善和提高,努力建设一批环境优美、秩序良好、能够反映核心区特色风貌的重点街区,着重开展了重点地区、重点大街等类70个环境建设项目,总投资约3亿元,涉及29个街镇。并通过这些街区的示范作用,带动市容环境整体水平的提高。

一是改善进京第一印象区域环境面貌,重点开展京包铁路100米范围内、京石客专和城铁8号线及出站口周边环境整治。二是提升重点区域环境建设水平,开展五道口等7个重点地区和三环路、莲石路等20条重点大街的环境建设工作,创建5条市级达标大街和10条达标大街。三是改善市民生活区域环境,开展16个老旧小区及平房区和8个街巷胡同的环境整治工作,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四是解决薄弱地区环境突出问题,开展10个城乡结合部地区和6个农村地区环境整治,持续改善农村地区环境面貌。以大力开展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为目标,满足了农村地区广大群众对环境的需求,建立健全环境卫生保洁制度,推进生态文明村庄建设。

(二)以拆除违法建设为突破口。纵观2012年环境建设,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无论是数量还是项目,都比往年要大、要深、要多、要重。面对艰巨的环境建设任务,海淀区市政市容委以提升环境,拆除违法建设为突破口,全力打好总体战。按照实施三年规划“352工程”安排,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实现了对新生违法建设的发现率和查处率达到100%。2010年至目前,全区共约拆除各类违法建设3964970.7平方米。其中拆除新生违法建设292923.7平方米。

一是严格防范控制,坚决遏制新生违法建设。严控新生违法建设“零容忍”,健全区、街道(乡镇)、居(村)三级防控管理网络,在居(村)设立巡查员、信息员,深化违法建设日常巡查工作。二是强化执行查处,全力拆除既有违法建设。建立“1+2+N”拆违机制(“1”即街道办事处(镇政府)牵头组织,“2”即城管大力执行拆除任务、公安部门实施强力保障,“N”即规划、国土、交通、市政等多部门配合),形成工作拆违合力,做到对违法建设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拆除。三是强化科技支撑,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建立了区查处违法建设信息平台,将全区地理信息影像地图、建筑物规划审批情况等数据整合纳入数据库,实现相关数据对街镇开放共享;依托平台建立违法建设案件收集、转办、督查机制,实现信息化管理;融合网格管理、视频监控、96310城管热线、96181中关村热线等多种渠道,及时发现违法建设,第一时间转办处置。2012年1月以来,共收集违法建设信息1112处。在利用市规划、国土部门遥感卫星监测数据的同时,再租用1颗卫星对全区违法建设进行高频度监测,使新生和已纳入计划拆除的违法建设始终处于动态监控之中。四是完善政策措施,形成查违控违长效机制。明确查处和强制执行违法建设工作规程、查违工作考核办法及责任追究办法,将查处违建工作纳入街镇年度绩效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完善财政补贴政策,调动了基层单位查违控违的积极性;多渠道开展政策宣传,营造全社会理解、支持、配合、参与查处违法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精细管理,加大提升城市功能惠及民生

把推进城市环境建设与完善城市功能和改善居民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着力改善校园周边环境、旅游景区周边环境整治的同时,狠抓了“三个一批带动工程”:一是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拆除违法建设、修补破损甬道、绿化补建、完善公共照明等,增加一批停车位缓解停车难;二是继续完善“老楼通气”改造工程和推进热计量改造。按照“老楼通气工作方案” 和供热计量改造工作安排,加快推进一批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能源惠民工程,把实事办好。三是加强市政基础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以提高城市道路完好率、改善道路周边环境为目标,以服务核心区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为重点,继续高效、优质完成一批道路大修、路灯改造等工程建设任务。

三、精细管理,加大市容面貌整治力度

(一)严格考核机制。为强化环境卫生保洁作业质量,海淀区市政市容委建立了严格的监督检查考核制度,实行“日通报、周统计、月排名”制度,建立“每周一检查、每月一拉练,每季一通报”机制。对负有环境卫生监督管理、执法和作业的责任单位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职责,给环境卫生工作造成不良影响的,责任区域内环境卫生长期达不到规定标准的,或者在街、镇季度排名中排名倒数第一且分数在85分以下的,要对相关责任单位和领导进行追责处理。自实行严格的考核机制以来,海淀环境卫生水平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保洁责任单位责任得到了促进和落实。

(二)加大环卫设施建设。按照《北京市关于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的意见》要求,进一步提高全社会重视垃圾处理是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关系民生的重要性认识。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垃圾分类,促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一是改造前端收集和中间运输环节,逐步改变落后的垃圾清运方式,使垃圾站点具备分类、压缩、计量、环保和监管功能,提高运输车辆的技术水平和运输效率,减少二次污染。二是加快推进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建设,实现处理方式多样、综合配套、资源有效利用、环保达标、能力可持续的垃圾终端处理设施系统。三是加强垃圾处理设施污染防控,治理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完善垃圾管理工作体系,强化各项保障措施,发挥市民主体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