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教学设计的形式

教学设计的形式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8 15:44:2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教学设计的形式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教学设计的形式

篇(1)

本节是在学习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的基础上,把眼光从宇宙转移到地球的运动,其实,地球的运动非常复杂,除了自转和公转外,还有其他许多运动形式,教材主要从与人类的关系考虑,只介绍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两种运动—自转和公转,其他运动形式没有涉及。本节将自转与公转放在一起学习,主要是想让学生从方向、周期、速度三方面进行比较这两种运动,有利于学生学懂并掌握这部分知识,并能运用这部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学生初中已经学过本节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另外也学习了与本节内容相关的一些知识,比如圆周运动,立体几何,具有一定的地理分析能力,但是完整的知识体系尚未形成,知识的应用技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高一学生关注的是知识框架的建构以及知识的运用和迁移能力的提高,因此,学生对学习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这一知识点具有较浓厚的兴趣,为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规律。

能力目标: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学会看简单的地球自转、公转示意图;

学会小组合作探究,并能参与实验探究。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这两种基本运动的规律;

理解“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差异。

难点:应用地球自转和公转这两种基本运动的规律解决生活问题。

五、教学方法

自学法、探究法、比较法、讲授法、演示法、读图法、问答法

六、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 基础原理与基础知识

第二部分 知识的应用与拓展(小组合作讨论探究,代表展示)

1、请用刚才讲授的的方法判别教室的东西南北方向?

2、北京时间12:00时,延安洛川(约110°E)的地方时为?

3、我国选择在海南文昌建第四个卫星发射基地,应用刚才所学知识(排除其他因素)回答选择在此建的原因?

4、北半球夏半年(春分至秋分)比冬半年(秋分至第二年春分)长7天的原因是?

5、现行公历是按回归年的长度制定的,为何四年一闰?(提示:回归年长度为365.2422天)

七、板书设计(由学生完成)

篇(2)

1.对数学内涵理解不深

教学设计需要以学科知识作为根本。经调查发现,目前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对有关数学知识掌握不深。具体表现如下:第一,教师对教学价值与数学本质缺乏透彻的了解,有些教师认为只要教好大纲要求的内容即可,至于深层次挖掘数学知识,对于小学数学似乎过于牵强。这些教师单纯将数学作为一种升学工具,认为学生死记硬背概念知识,实际计算时再予以套用就可以,至于挖掘数学本质、数学真正的应用价值等,都是无关紧要的。第二,很多小学数学教师未能清楚认识数学思维方法与数学史,甚至本身就不懂何谓数学美、理性精神及数学文化,这就导致难以抓住数学特征进行教学。换言之,很多教师太过注重数学技能与成绩,对数学思维与思想方式置若罔闻,理论应用于实际太过死板,教学设计都谈不上又何谈教学发展,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兴趣,数学素养与思维也没有被培养起来。

2.教育理念过于陈旧

很多数学教师教育理念过于陈旧,对新概念难以掌握,如弗赖登塔尔问题解决、数学化等概念未能及时了解,甚至不去接触,导致那些先进理念限制在文字层面,未能领会新理念精髓,变化也只停留在形式上,而非实质性改变。如媒体应用、体验学习与小组合作等,也只是为完成任务,设计与选择缺乏合理性。诚然,我国传统教育文化是瑰宝,但教师也应当积极引入先进理念,不然只会停滞不前。积极吸收先进教学理念,对于小学数学来讲意义重大。

3.教学设计方法与理论欠缺

目前部分教师对教学设计的理解有失偏颇,把教学设计等同于以往备课,或认为教学设计同高效教学质量并不成正比,对于教学设计和传统备课并未区分。除此以外,教学设计方法论和认识论冲突也越发明显,很多教师已掌握教学设计先进理念与优化方法,但实际操作能力不够,就不能很好地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导致其自身所掌握的教学设计理论知识成为一种浪费。

二、教学设计问题形成原因

1.教师本身素质能力偏低

有些小学数学教师是非专业任教,未经过全面系统的培训,对于数学知识特征掌握不到位,教学时很难抓住数学的本质特征,形成所谓的填鸭式教学。

2.缺乏完善的在职培训系统

目前教师培训存在培训力度较小、培训范围不广的特点。有些教师虽接受培训但都是表面功夫,培训模式单一,效果不佳。有些培训不够系统,培训过程中对那些细枝末节穷追不舍,而对教学设计的精髓未能很好地传授;有些培训理论和实际严重脱节,培训过于死板,导致教师根本无法将这些培训内容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形式方面多采用集体讲授与专家讲座等形式,未能激发教师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导致培训只做表面文章,成效甚微,培训并未持续下去。另外,教师对教学设计的方法及理论已经认同,并想要尝试,但培训后进入教学工作时,对探索、创造与应用的激情淡忘了,仍旧回归往常的教学形式。究其原因,在于教学设计理论同小学数学实际教学脱节,不能持续融合,实际教学同教学设计培训发展不同步,造成教师备课时不能把教学设计方法和理论灵活应用于自身教学中,使自己与学生不能享受教学设计所带来高效成果。

三、结语

篇(3)

关键词:新课改;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形式

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论文 批准号DX(2010)G0110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中心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教育中的素质教育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传统的物理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行为,没有或较少从物理的精神、思想和方法上挖掘教材内容的内涵,也较少注意从能力培养的着眼点上组织教学,不能达到现代课程理念要求的“以学生发展为本”。 因此,在新课改中对物理课堂教学设计有必要进行、改进和完善。作为一个从事基础教育工作多年的物理教师,我对新课改下如何进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研究课堂教学设计,注重课前备课功效

传统教学中也有教学设计活动,主要是指教师的备课。这种教学设计活动的局限是,教师根据个人的教学经验和意向做决定。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新课改中对物理备课的形式要有必要的改进和完善。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研究课堂教学设计,注重课前备课功效。研究课堂教学设计应加强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主要是发挥集体的智慧和作用。围绕课本教材,通过集体讨论,互相借鉴,彼此沟通,集思广益,有利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把握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有利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进行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既发挥了团队力量,又突显了个性特点,对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很大的作用。集体备课要做到“二研”“三定”“四备”。 具体来说备课成员在集体教研前要认真研究教材和大纲,吃透每一节内容;明确集体备课的“三定”:定主备人、定地点、定时间;集体备课时听取主备人的发言,制定备课提纲。主备人制定备课提纲时,应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教法、作业。然后大家进行相互讨论,以便更好改进;根据集体讨论的内容,主备人修改备课提纲,这样既可以汇聚集体智慧,减少重复劳动,又有利于个性的发挥,更有助于新教师的成长。

二、研究课堂教学特点,精选课堂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具有一定的特点,教师要研究课堂教学特点,掌握一定的教学理论,利用教学设计把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精选课堂教学内容。课堂上,不是教师讲的越多越好,也不是学生活动越多越好,只有当教师所讲的内容,在学生头脑中发生共鸣,与学生活动产生共振,才能使教与学生成最大的效能。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这就要求教师研究教材特点,熟悉教材内容,精选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地加工处理,根据选择的教学内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设计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既利于自己教又利于学生学。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选择与生活相关的学习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教师即以教材为基石,既充分利用教材而又不被教材所束缚,才能使新课程理念具体地落实到教材的处理中。

三、研究课堂组织形式,讲究课堂探究实效

好的课堂教学,不单纯看教师对知识理解得有多深,研究得有多透,表达得有多清晰;也不单纯看学生活动得有多热闹,活动形式有多丰富,活动时间越长越好。看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是否好,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是否充分,教学目标是否落实。新课改要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采用“合作探究”的互动式教学。自主、合作、探究是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教学目标要求的新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新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不能用以往的集体授课组织形式来替代。所以,从座位的编排到小组成员的组合,从教材的运用到资源的开发过程,从学生参与方式到教师的引导方式方法等都必须在教学设计时加以考虑和整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它既是系统的又是灵活的,其系统性在于可以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而其灵活性则在于活动可以增减、替换,活动的顺序可以变换,教师应根据探究的要求灵活掌握,即在具体的探究活动中,可以包括所有的要素,也可以只包括部分要素。新课程强调,所有的活动设计都要求有实效,没有实效的活动是毫无意义的。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设计时对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每一项活动设计都应注重实效,注重可探究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四、研究课堂教学形式,优化课堂练习功效

篇(4)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课堂教学 设计 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a)-0170-01

1、引言

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由于教学条件和方法的限制,多是以教师讲解和粉笔加黑板的形式进行学习,但是随着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引进及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使得目前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设计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生机,合理科学的课堂教学设计不仅使教学活动更加的直观、生动和有趣,同时也使学生对于英语学习更加具备信心和兴趣,下面就具体的教学设计进行简单的介绍。

2、教学导入设计

教学导入设计不仅是帮助学生适应新内容和新知识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的关键的环节,具体的实践中可以采取歌曲导入法和图形导入法两种。其中音乐作为无国界的一种交流形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同时也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陶冶情操,播放优美的英文歌曲可以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如在讲解《Can You Play TheGuitar?》一课时就可以制作歌星幻灯片和挑选娱乐明星图片来进行特长和形象的展示,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使用Can进行能力的询问和表达,并最终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

3、单词学习设计

单词的学习与记忆是整个英语教学过程的基础,但是由于记忆内容的增加和长时间的反复训练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为了应对这一现象可以将游戏运用到单词学习中以增加这一过程的趣味性和积极性,以娱乐的心态进行学习必然会提高学习效率和促进学生的参与性。下面介绍几种具体的背单词游戏:

第一是“单词接龙”类似于汉语的“成语接龙”,也就是要求学生通过上一位同学说出的单词尾字母作为自己所说单词的首字母,所说的单词不可重复。通过这一游戏不仅可以使学生进行单词量的交流,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在全身心投入的状态下复习了所学知识和增加了新词汇的摄入。

第二是选择分组的形式进行动作或物体的描述,这一游戏过程中要求学生分成两组并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单词含义的表演和猜测,这一游戏中多选择易于表达和带有趣味性的单词,如Jump、Swim、Smile、Sleep、Drink和Close,让学生在进行动作模仿的同时加深对于单词的印象,保证记忆的深刻性和持久性,当然还会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是通过对热门的英文歌曲进行翻译和演唱来增加单词量的扩展和丰富,寓教于乐中,具体包括奥运经典歌曲《You AndMe》的歌词:

You and Me,From one world,We are family

Travel one dream,thousand miles,Meeting in Beijing,

Come together,Put your hand in mine

You and Me,From one world,We are family

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记忆深刻,同时还能保证记忆的长久性和趣味性。

4、口语教学设计

口语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设计和培养的重要方面,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实际与趣味的结合以及演练与情景的结合等。如在学习完《No Smoking》一课后可以安排学生进行相关论题的讨论,我选择的是“Is smoking a bad habit?If so,Please give youreasons and offer some advice”针对这一论题学生很快给出了各种各样的观点,总结一下包括:

1)Srooking costs you a lot of money

2)Smoking is bad for your health

3)You will have yellow fingers and teeth

4)It makes your clothes gmelly,此外还有很多有趣和各种各样的回答,伴随着同学们积极性的降低我适时的改变了论题和内容为“Which teacher do you know smokes?”与“How toencourage Mr.to stop smoking?”,学生们立即恢复了兴奋性和参与性。

5、课外作业设计

课外作业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补充与延伸,同时也是保证教学目标实现和教学效果巩固的辅助形式,所以在进行初中英语课外作业设计时应该本着以学生所学知识为基础进行深化和提高的原则,具体包括作业形式的多样化、新颖和趣味性,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实践性、开放性和探究性,所以教师可以选择让学生用英文写一封叙事信的形式来进行作业的布置,这不仅增加了作业的实用性,同时也可以使学生觉得新鲜和易于完成。

篇(5)

无论哪一种教学设计,都包含有下列五个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对象、目标、策略、过程和评价五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

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思路的一个基本着眼点。因此,教学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以往教师关注的主要是“如何教”问题,那么现今教师应关注的首先是“教什么”问题。也就是需要明确教学的任务,进而提出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策略。

教学设计中对于目标阐述,能够体现教师对课程目标和教学任务的理解,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归宿。

新课程标准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师所操纵的。因此,目标的主体显然应该是教师与学生。

教学目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目标,它与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是截然不同的。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上,就是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因此在教学目标的描述中,要把知识技能、能

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考虑到。

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法、步骤、媒体和组织形式等教学措施构成的综合性方案。它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其主要作用就是根据特定的教学条件和需要,制定出向学生提供教学信息、引导其活动的最佳方式、方法和步骤。

众所周知,现代教学系统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等四个要素组成,教学系统的运动变化表现为教学活动进程(简称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媒体的选择,课堂教学结构类型的选择与组合等,都将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那么怎么样在新课程理念下,把诸因素很好地组合,是教学设计的一大难题。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设计的功能与传统教案-有所不同的在于它不仅仅只是上课的依据。教学设计,首先能够促使教师去理性地思考教学,同时在教学元认知能力上有所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教师与学生双发展的教育目的。

篇(6)

Abstract:New curriculum reform to students a comprehensive ability to use language as the overall objective of English courses. This requires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English teachers in the concept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learning instructional design knowledg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use of modern classroom teaching design, instructional design so that better services for the English courses, and promote the reform of classroom teaching English.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教学设计 英语课程

Key words:New curriculum reform; instructional design; English courses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6-0177-01

一教学设计的本质与意义

首先提出教学设计这一概念的是美国学者加涅,他指出:“教学是对学生在教师设置的环境中适当反应的强化”。在此基础上,布里格斯(Leslie J. Briggs)提出:“教学设计是分析学习需要和目标以形式满足学习需要的传送系统的全过程”。我国教育研究者也提出了关于“教学设计”的概念。他们认为:“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因此,笔者认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关键。

如何将教学设计用于课堂,怎样来制定教学设计?笔者认为,成功的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有利于英语课堂教学的科学化;2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3有利于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结合;4有利于英语课堂教学的改革;5有利于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二教学设计的内容与方法

教学设计就是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方案,使之适合于学生的经验兴趣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其他能力发展的现状与需求,与学生共同创设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讨论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问题。

1分析学生需求

教师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确定教学内容。比如,我们通过对学生需求的具体分析来针对性地确定新授内容,强化训练的内容,巩固的内容和拓展的内容次序和比重。

2分析学生特征

教学设计的一切都起源于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只有准确把握学生的英语学习特点才可以设计出符合这一特点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技术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标准。

3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建立在分析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等方面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1)语言知识。包括四方面:①语音。英语音素语音拼读规则和语调是语音目标的三个组成部分。②词汇。词汇目标涉及词汇量短语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的学习项目以及词汇的主要用法。③语法。语法目标需要确定语法学习的范围,并以句型为主要形式提供主要的语法条块的具体学习项目。④功能。功能目标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日常交际用语。(2)语言技能。即听说读写四项技能。(3)情感态度。它主要表现为持续的信心浓厚的兴趣明确的动机和丰富的感情。(4)学习策略。即具体的学习技能,教师应当让学生明确学习问题计划学习时间学会记笔记主动提问题互动积极与教师配合探寻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

4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Teaching procedures)是教师比较熟悉的课题。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即复习巩固和运用已学知识。教师可以采用歌曲游戏故事日常交流和复述课文等形式来达到此活动的目的。(2)新学习内容呈现(Presentation)。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故事、图片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让学生明确这堂课所学的东西。(3)阅读(Reading)。学生通过阅读能明确这堂课的语言目标。①读前(Pre-reading)。教师通过大屏幕呈现重点词汇的英文解释或同义、反义词汇,让学生说出相应的单词或词组。②读中(While-reading)。学生通读文章后,教师让学生个人或分组来归纳每个段落的主题句和中心思想。③读后(Post-reading)。学生再次阅读文章,通过讨论的形式来回答问题。④语言知识点(Language focus)。在实施任务、解决问题当中,教师应当考虑到学生难以理解的词汇、短语和句型。(4)小结(Summary)。一堂课即将结束时,教师需要做简练的学习小结。(5)作业(Homework)。教师应该将口头作业和书面作业相结合,这样才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更好的巩固所学的知识。

5设计教学评价

评价活动是伴随着教学同步向前推进的。因为英语课堂评价具有诊断、激励和调控的功能,其目的是为了检测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活动时应注意评价内容、主体、方法、工具和用语等问题。

总之,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教师还是应当在教学实践中去探究教学设计的具体问题,带着教学的实际问题,用有效的教学设计程序,收集信息、分析情况,并不断地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教师的教学执行能力和教学质量都会有显著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徐英俊.教学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篇(7)

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相关概念界定

(一)教学设计定义

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现代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教育传播学、媒体理论等相关理论和技术分析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案,并对策略和方案进行试行和评价。

(二)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与网络课程设计

1.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广义上界定

网络课程是一个系统,一个复杂的课程教学动态过程,因此对于网络课程的设计即总体设计也是一个教学设计的过程。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应该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通过对网络媒体和远程教育特点的分析,确定网络课程的课程目标,对网络课程的整体结构进行设计,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网络教学环境的设计,在原有的基本要素下增加新的实体要素,如:导航设计,界面设计,页面设计,技术设计等,将网络课程总体设计等同于教学设计。

2.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狭义理解

指对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及教学测评方法的合理设计,这是决定网络课程质量的关键,是网络课程区别于一般网络软件的特殊维度。它通常包括:学习目标、学习者控制、内容交互性、交流与协作、动机兴趣、信息呈现、媒体选用、学习指导、练习与反馈、追踪、测评等方面内容。网络课程总体设计是形成软件总体思路的过程,一般包括:教学设计,内容组织,内容表现,内容导航,将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包含于网络课程总体设计。

综上所述,本文将高等学校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界定为学习内容的设计和基于此学习内容的学习活动的设计,学习活动包括对学习者的学习策略的考虑和相应的学习评价的设计,并不包括网络课程页面实体元素的设计,界定此范围是为了突出教学设计在网络课程设计中的重要性。

高校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的理论基础

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理论基础:以建构主义为主要理论基础,同时参考认知心理学、信息传播学以及教学和学习理论,注重多元与一元的统一。

建构主义强调:(1)强调以学习者的学习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2)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3)注重对网络教学交互环境以及学习支撑环境的设计。(4)强调非量化的整体评价,反对过分细化的标准参照评价。(5)注重个别化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学习活动是知、情、意、行共同参与。

高校网络课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的确定、组织、设计

网络课程的内容设计是网络课程建设的主体,也是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网络课程所表现的知识内容按照网络教学环境的需要和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分解、重组,使教学内容更适宜用网络教学的形式表达。包括前期分析和内容设计阶段:

1.前期分析

前期分析包括网络课程的需求分析和学习者分析两要素。

(1)网络课程需求分析

网络课程需求分析是教师作为管理者的身份进行对学生学习需求和网络课程内容和任务活动需求的分析。对于远程教学而言,远程学习者能够通过网络进行课程的学习、交流和活动,网络课程实现大部分或全部教学活动完成教学功能,本身是一种非面授的教学,而对于高等学校开设网络课程进行教学主要是为了教学或辅助教学,实质是校园之内的教学,实现的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这种“整合”并非适用于所有的课程内容,因此应批判地考虑提供某种形式的网络课程或项目是否有意义,而不是假设它对所有人都有效。因此应考虑制作一门校内网络课程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进行网络课程教学功能分析,是网络课程辅导教学还是网络课程主导教学,最后进行制作和应用的可行性分析,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是否保证,以及技术条件是否成熟,以及在教学活动中网络课程的运行是否可行的分析。

(2)学习对象分析

一门优秀的网络课程应该有其一定的适用范围,对所有对象都适用也就是没有教学对象。在高校,网络课程的学习者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本专业的学生,二是为补充知识的其他专业的学生。这两类学习者在认知结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上都存在差别,第一类学生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基础,学习此课程的网络版是为了作为课堂学习的辅助学习材料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第二类学习者是为了进行扩充学习,学习方式比较自主,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候要分别对学习者的心理特点和学习动机等进行分析以考虑。

2.教学内容的设计

教学内容的设计包括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表现形式的设计。

(1)教学目标确定

明确的教学任务目标设计有利于学习者的学习方向。宏观上,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综合考虑教学大纲,进行总体教学目标的引导设计,除了要完成传统课程教学知识目标、技能目标以及情感目标外,还要考虑培养学习者的元认知能力以及信息素养的提高。微观上,进行具体的单元模块以及知识点的教学目标设计。高校网络课程教学由于学生的易召集性以及教学场所的便利条件,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进程和学生的学习状态,动态地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可根据细化理论进行教学目标的分层设计以及细化设计,因此高校网络课程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具有一定的进程性和动态性。

(2)教学内容的优化选择

网络课程教学内容不是书本搬家,不是课堂搬家,也不是电子讲稿演示,需要任课教师对教学内容的优化选择,删除不必要的信息,简化教学内容,加入学科发展前沿的教学内容,做到教学内容的优化选择。

(3)内容的组织和表现形式的设计

内容的组织上:在将教学内容制作成网络课程前,首先根据所提供的课程内容的实质(比如:结构不良的或结构良好的知识领域)确定内容的组织表达方式,如并列结构、层次结构或复合的网状结构,可通过结构图或概念地图的方式对课程内容进行概括,提供课程内容组织的多种结构视图,允许学习者进行线性学习和跳跃式学习。

教学内容的表现:内容的表现形式有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和音响。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注意力的保持不仅与材料的性质有关,还与材料的变化有关,在进行媒体表现形式选择时候,注重目标导向下的内容的多种表现形式,有效地利用教育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尽可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多媒体选择,力求多种媒体的一体化安排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二)教学活动、过程的设计

高校网络课程设计目的不同于商业网站的网络课程,也不是一般辅网络教学资料,其定位在网络“课程”上,因此教学活动是建立在课程之上的,且活动策略的设计与教学进程相联系,不能仅仅停留在内容或教学资源的分析上,应该以系统的观点,从过程的角度分析网络课程的活动和实施过程。高校网络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包括教学内容传递策略的设计、学习活动策略的设计和基于此的学习评价活动的设计。

1.教学内容传递策略的设计

在网络课程教学过程,教师是活动设计的主导者,发挥其教学过程中的促进和督导作用,在进行网络课程内容的传递策略设计时,首先确定是按教学过程将教学内容分批到网上,还是全部教学内容全都是网络版。在此基础上分析是否一门课的所有教学活动都通过网络课程进行传递,还是教学活动的部分通过网络课程传递。

2.学习活动策略的设计

在进行学习策略设计时要根据网络学习的特点提供形式各异的学习策略,如自主学习策略、协作学习策略、基于资源学习的策略和案例学习策略等,例如对于协作学习的策略的设计,首先确立学习小组、建立学习论坛在于建立共同的学习群体,然后通过有效的组织学生进行协商和辩论,达到整个学习小组共同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其中要充分利用网络学习的优势,以使学生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3.学习活动评价的设计

评价是根据某些标准对一个人或他的业绩所进行的一种鉴定或价值判断。高校网络课程学习评价注重评价人员多元化,评价内容多方面化,评价方式多渠道化,从多方面收集评价信息,真正做到以评促学、评教结合的动态网络课程评价体系。

源于建构观的评价应该较少使用强化和行为控制工具,而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网络课程的学习评价更多使用自我分析反思和元认知调控。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出一些结构化的定量评价标准,或适当增加提示和引起注意的信息,引导学习者自我反思评价。同时注重评价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结合,将评价并非独立于课程内容之上,而是位于课程内容学习之中,课程实施的各个阶段,进行发展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