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民营企业的作用

民营企业的作用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8 15:44:1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民营企业的作用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民营企业的作用

篇(1)

关键词: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作用;措施

民营企业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管理上的漏洞也日益突出。如何不断优化自身的企业经营管理策略,避免激烈的市场竞争带来的风险,是民营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实践证明民营企业设立内部审计,是企业基于提高自身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做出的一种主动选择,是促进企业稳步发展最有效的措施。

一、内部审计在民营企业的作用

1、有助于民营企业加强风险管理

公司运作就有风险,高收益代表高风险,运用内部审计可以尽可能地降低企业经营中的各种风险。风险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要求对风险持续识别、评估、处理、监控和复核。内审人员熟悉本企业的经济业务和经营环境,能够很便利地收集到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进行风险分析,制定全面又符合实际的风险应对措施,从面大大地提高企业风险应对能力。

2、有助于民营企业优化流程,合理使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民营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依靠企业主个人和家族成员的共同努力,在改革开放的大好环境下成长起来,因而在管理中打上了强烈的家族铬印,形成了一些不合时宜的固有文化和固有传统。通过内部审计改变一些不符合效率和内控的流程,规范企业行为,提高经济效益,从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3、有助于规范民营企业的各种行为,使其满足合规经营的要求

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规模越来越大,控制权也越来越分散,管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这时通过内部审计加强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健全企业各项财务会计制度,加强企业管理,确保企业行为效益化和合法化。内部审计需要全方位的深入企业内部,确保内部管理过程是可信的,则管理结果也是可信的。

4、有助于加强民营企业内部组织的协调能力,提高经营管理效率

内部审计工作涉及到民营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了解,综合性强,在各部门、各子公司之间开展工作时,经常起到沟通协调的作用。另外,内部审计在部门风险管理中,也起着协调作用。不仅各部门有内部风险,而且各管理部门还有共同承担的综合风险,内部审计人员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可协调各部门共同管理企业,以防范宏观决策带来的风险,从而提高经营管理效率。

5、对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参谋意见,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谋作用是指内部审计通过对经济活动全过程的审查,利用专业知识和深谙企业内部情况的优势,对有关经济指标的对比分析,针对管理和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富有成效的意见和方案,帮助民营企业领导在正确决策时提供依据,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

随着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内部审计要立足于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围绕企业发展重点,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信息,做好领导的参谋。对领导关心的热点问题、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影响企业效益的重点领域展开重点审计。内部审计应利用对国家政策和企业内部情况的熟知性,发挥参谋作用,做好领导的助手。另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促进了内部审计事业的飞速发展。内部审计可以提供世界性的先进的技术资料和经济信息,客观公正地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

6、对民营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评价,保证经营决策的正确性

民营企业管理者为了推进企业的迅速发展,加强其竞争力,要求他们必须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同时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进一步提高经营效率,另外民营管理者也需要专门的内部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进行独立检查和评价,并对经理管理提供一定的咨询工作,保证其经营决策依据的正确性。

二、民营企业在实施内部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认为民营企业没有存在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民营企业一般都存在任人唯亲的现象,关键岗位的管理人员都是自己的亲属,没有再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必要了,企业是自己的企业,设立内部审计机构不成了自己审自己了。内部审计机构如果用外人,泄露公司商业秘密,岂不成了“引狼入室”。

2、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受领导者左右

民营企业主既是企业的所有者,又是企业的经营者。企业主的个人风格、管理理念将左右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设置的方式从不同程度上影响审计人员开展工作时自由度的发挥。如果将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于管理层下或者与其它部门(如会计部)混合设置,则难于体现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权威性也跟随之受到影响。

3、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审计范围太窄

现阶段我国的内部审计主要还是以财务审计为主,民营企业也不例外。企业的经营管理、内部控制,经济效益等领域涉及不多,难于对企业整体经营管理做出全面的、客观真实的评价和建议。另外也比较注重事后审计,而忽视了事前的防范和事中的监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风险估计不足。

4、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偏低

随着民营企业多元化发展,投资活动不断增多,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也应该“水涨船高”,如广阔的知识面、较高的职业素质及娴熟的技能。但是,我国的民营企业大多仍然是处在传统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审计机构的负责人常常是由领导者或者他们的亲戚担任,这样就严重影响了审计质量。

三、完善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

1、从意识到行动,明确内部审计的重要

民营企业的领导者要从意识上认识到内部审计是重要的。内部审计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防范风险,减少损失浪费,保障财产完整和安全,确保资产保值增值等方面确实能起到积极作用。从行动上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大对内部审计机构的扶持和构建。加大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宣传力度,组织召开管理层会议,提高管理层的内部审计意识;要求内部审计机构制订内部审计管理办法,发放到各个层级部门或单位;各管理单位提出运营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与内审部门共同探讨,制定并采取行之有效的防范风险措施;让内部审计行为成为一项日常事务性工作,提高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2、从随意到有意,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

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设置审计机构不能以领导者的意愿为标准。在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模式上应该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模式,以适应企业的组成形式、经营模式、企业规模、管理体系等。模式的设置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客观性和权威性。

内部审计组织的隶属要考虑到不受当局管理者的左右,当局的管理者和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都在审计范围之内。这种模式下内部审计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3、从单一到多层面,拓宽内部审计范围

在审计范围内,应由传统的财务审计扩展到全部经济活动的管理审计,关注管理活动的效益、效率和效果。由事后审计的开展过渡到事中审计和事前审计,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对管理决策的预警和辅助作用。审计的覆盖面可以扩展到全部经济活动各个层面,如企业投资风险、投资效益、工程项目建设、招投标、企业经营决策、营销、采购、生产、研究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后勤服务系统、信息系统等项目的审计范畴。

审计人员要坚持组织规章制度的严肃性与合理性,对企业管理和控制的薄弱环节,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和建议,协助管理人员更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企业的各项活动,合理使用资源,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也要广泛开展风险投资、价值增值审计,能为企业领导出谋划策,排忧解难,增加组织的价值,则内部审计的价值会体现得更加完美。

4、从专业到综合,全面提高内审人员素质

(1)职业道德素质。

内审人员应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水平,保守公司的商业秘密,不做出损害公司的行为

(2)知识与技术技能

内部审计机构应该有会计师、审计师或工程师等相应专业职称。注重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制定符合自己企业特征的岗位任职标准和制度。保持持续不断的学习能力,及时更新知识,参加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的考试和各类业务学习。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应该会利用高效的审计信息化系统和审计操作平台,甚至会借助网络建立远程数据传输系统,对企业内部财务信息和经营活动实施有效的监控和评价,从整体上对企业进行战略部署。

(3)敬业精神与创新精神

完成内部审计工作不一定能在八小时上班时间里了解到全部的内容和信息,审计业务的覆盖面和着眼点需要创新和理解,做到这一点,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4)良好的沟通能力

审计的理念不只是监督,加强与审计对象的沟通,才能与审计对象具有同样的目的。因此,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要善于为审计对象出谋划策,为其在节约成本、改善管理程序、方法等方面提供建议和参考。

参考文献:

[1]温胜精,《内部审计:如何走出角色之困惑》《财务与会计》,2012.02理财版

[2]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审计在治理、风险和控制中的作用》,西苑出版社2008版

[3]王继强,《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作用》《中国内部审计》,2003.01

[4]蒋荣梅,《加强民营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建设的探讨 》,《当代经济》2010年4月下期

[5]宋为民,《现阶段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对策》《会计之友》2005年第1期

篇(2)

摘要:民营企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在快速成长和演进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制约因素。结合河北省民营企业的实证研究,问卷调查表明,制约民营企业成长与演进的众多因素可划分为表层因素和深层因素,资金、人才、制度因素是民营企业成长与演进的表层因素;企业家精神、产权治理、管理体制和创新系统是影响民营企业成长与演进的深层因素,深层因素的解决直接决定着表层因素的解决。

关键词:民营企业;成长与演进;表层因素;深层因素

目前,民营企业的发展是国内讨论非常激烈的话题之一,一方面是由于民营企业在现代经济结构中的地位和功能越来越突出;另一方面是民营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着众多没有解决的内部和外部问题。本文以河北省民营企业的成长与演化为例,对制约民营企业的重要因素展开实证研究。

一、河北民营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河北省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为河北省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从整体上来说民营企业在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增加居民收入、解决劳动就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民营企业不等同于私人企业,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民营化是一种新型的社会所有制形态[1],当前民营企业在全省经济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成为了拉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力量。

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河北省民营企业呈现出了极其典型的发展态势:民营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组织结构不断优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加快;民营企业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尤其是在推动“科教兴冀”战略过程中体现出了主力军的作用;民营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得以明确,民营企业自主发展的基本框架也基本确立,民营企业的崛起为河北省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解决劳动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增强地方经济活力、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003年以来,河北省民营经济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5%以上,年均拉动经济增长5.9个百分点,逼近全省生产总值的半壁江山。民营企业已成为是生产力当中最活跃的因素,民营企业具有解决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人才问题的重要功能[2]。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国有和集体下岗分流、减员增效的大背景下,民营经济的发展为维护社会稳定,吸纳就业做出了重要贡献。[3]民营经济吸纳就业人员现已占全省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50%以上,其中安置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25.3万人。从全省产业结构来看,民营经济已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拓展到高科技产业、现代制造业和新兴服务业,目前全省认定的高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占90%以上。从产品结构看,全省民营企业有7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有5个品牌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占全省总数的39%。

二、民营企业面临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一)突出问题

民营企业发展和演进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主要有:民营企业整体水平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发达地区差距非常大;研发投入和自主创新能力处于全国低层次水平,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远远低于发达地区;行业分布和地区分布不平衡,所有制结构不合理,调整力度不够;民营企业成长的制度、政策、金融和社会环境不完善。

1.民营企业整体收入水平处于全国低层次,产品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主要是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和廉价劳动力,科技投入严重不足、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极差。再加上很多私营企业短期行为严重、技术开发、技术改造投入明显不足,同时缺乏战略眼光和市场开拓能力[4]。

2.经费投入和自主创新能力严重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民营企业的经费是决定其创新能力高低的最重要的指标,经费投入少、自主创新能力差是当前全省民营企业成长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2001年至2005年河北省R&D/GDP比重在全国的排名一直处于全国31个省市的第20-23位。总体看来,近几年河北省R&D投入无论是在总量上、强度上还是在增长速度方面都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着较大差距,这与河北省经济大省的地位不太相称,表明经济发展与科技投入出现了背离现象,不符合“科教兴冀”的战略,理应受到决策部门的关注[5]。

3.缺乏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战略管理思想。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民营企业成长与演进的关键,尤其是管理模式的选择和发展战略的制定与规划。当前河北省大多数民营企业沿用传统家族制管理模式,原因是传统型家族企业具有产权的稳定性、决策的灵活性、内部统一等优点,容易被大多数民营企业所选择。虽然家族化管理对当前民营企业来说有其积极合理的一面,但家族化的固有缺陷决定了这种管理模式很难支撑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容易形成管理制度难以有效执行、人才选拔受到限制、缺乏公平的竞争机制、倾向于实行人治管理。另外,从发展战略的角度来看,大多数民营企业只注重眼前利益,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因此,建立符合现代化生产的企业治理结构、管理制度成为了摆在民营企业面前的一道门槛。

4.民营企业成长与演进的金融制度和融资环境不太完善。融资问题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最突出因素,融资渠道狭窄是河北省民营企业成长与演进中最突出的问题[6]。当前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主要包括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由于金融制度和融资环境不太完善,使得这两种途径的融资也存在着众多问题。一是贷款门槛抬高导致资金需求者“畏贷”。目前为防范信贷风险,各家国有商业银行惜贷,普遍上收信贷审批权,抬高了贷款门槛,二是缺乏相关部门认可的企业资信评定机制,政府对企业进行资信评定的作用弱化。三是民营企业缺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导致金融机构“惧贷”。因此,必须尽快在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证券市场融资、风险投资、民间借贷等方面探索适合民营企业成长的融资方式。

(二)成长与演进的制约因素

针对河北省民营企业成长与演进中的两大突出问题,分析造成这两大突出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因素没有系统化和明晰化,找出主要的内外因素是民营企业成长与演进的关键。国内大量研究文献显示制约民营企业创新与演化的主要因素在于人才、技术、资金条件普遍不足,最近一些学者又提出产权结构、企业文化、管理体制等应该是最关键的因素。

国内关于民营企业创新与演进的要因到底有哪些,争论一直很激烈。本研究以河北省100家民营企业为样本,进行了专门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制约民营企业创新与演进的因素主要分为表层因素和深层因素。

深层因素决定表层因素。资金和产权治理在民营企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非常明显,但这两种因素确属于不同的层次。资金、人才、制度体系对民营企业成长与演进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为企业发展中的表面问题,因此称为表层因素,从表面上看资金、人才、制度体系显得很重要,但从社会资本的角度看解决这些问题的渠道确实非常的广泛,即使以上问题得到解决,但由于企业家精神、产权治理、管理体制和整个创新系统的不健全,却会严重制约民营企业的创新与发展,这些是内在的深层问题,深层问题的解决有助于表层问题的快速解决。民营企业在成长与演化过程中对资金、技术、人才的需求是非常旺盛的,但对企业家精神的培养、产权治理、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系统的完善需求更加迫切,只有深层问题的大了解决,表层问题才可以迎刃而解。

三、对策建议

1.政府应尽快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科技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发展以产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为主的政策、科技、咨询等全面的公共服务平台是民营企业快速成长的必要条件。要尽快建立起省、市、县(市、区)三级的民营企业服务体系,以强化支撑民营企业发展的平台作用。主要用于促进民营企业服务体系建设。

2.尽快建立以企业为主的产学研合作体系、培育创新文化。增强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必须有高效的创新系统来支撑,产学研合作的创新体系就是要求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大学、科研院所知识创新源的作用,加强民营企业与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强烈互动,从而解决民营企业发展与成长中的核心问题。民营企业本身资源有限、技术能力落后、面临的主要是生存的问题,而大学和科研院所可以帮助他们进行产品开发与技术创新,并最终提高他们的核心竞争能力。另外,尽快培育以创新为核心的文化环境是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的建设的必备条件。

3.加快制度创新、不断完善民营企业产权治理问题。政府应当从制度创新着手,重点在项目申请、融资贷款、税收优惠等方面建立各项有利于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政策与措施。政府的功能在积极的引导和服务民营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产权制度,最终目标是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各种制约因素、推进民营企业的成长与壮大。

4.建立资金与人才的双向激励约束机制。企业家队伍建设和金融体制的改革是促进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催化剂,因此建立资金与人才双向的激励约束机制就是要求企业家队伍的培养必须和金融体制改革配套进行。既地方民营企业贷款融资问题必须和当地企业家队伍、职业经理人队伍的素质挂钩,同时积极鼓励和创造有利条件促进高素质的民营企业在境内和境外上市融资,提高企业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迎秋.中国经济“民营化”的必要性和现实性分析[J].经济研究,1994(6):48-55.

[2]程路.充分重视发挥民营企业的作用[N].人民日报,2004-04-25(7).

[3]秦淑娟.论民营企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J].商业时代,2005(26):11-12.

[4]科技部.民营科技企业科技活动统计报告(1998-2005)[R].北京:科技统计信息中心,1998-2005.

篇(3)

关键词:民营企业 融资问题 困难

长期以来,我国的民营企业面临着融资困难的困扰。融资问题对于民营企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何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已经成为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中关注的焦点。笔者主要分析了当前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问题,并试着提出了一定的解决对策,希望对于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起到一定的积极性意义。

一、 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问题分析

民营企业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越来越占据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问题也由来已久。结合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际情况,民营企业融资困难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融资体系的不健全

融资体系的不健全给我国的民营企业融资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当前企业在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上的准入“门槛”较高,使得大部分民营企业只能望而却步。一方面,企业要想进入资本市场,需要具备不少于5000万元的注册资本和面值1000元以上的股东不少于1000人等条件,而这个条件对于大部分民营企业来说是很难满足的。另一方面,企业要想通过发行债券融资,实施的方法是规模控制、集中管理和分级审批,而这个方法也给民营企业的债券发行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2、信贷融资限制多

信贷融资是当前企业比较常用的一种融资方式,已经构成了市场经济中的重要融资组成部分。但是,当前的信贷融资条件比较苛刻,这给民营企业的融资也带来了困难。首先,当前的信贷融资没有形成科学的信贷营销机制。一些商业银行过分强调信贷责任追究制和信贷资产的安全性,这给自身存在着一些缺陷的民营企业造成了信贷困难的问题,也造成了商业银行在向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时候存在着不热情、不愿意与其合作的现象。其次,民营企业信贷限制较多。一些商业银行在信贷的过程中要求企业必须是AA级以上信用资质,甚至还要求县域以下的中小民营企业不能贷款,这就造成了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

3、 缺乏完善的信用风险评估与担保体系

民营企业在信贷融资中不能实现顺利融资,除了因为信贷融资限制多的原因外,还主要因为在信贷融资中缺乏比较完善的信用风险评估和担保体系。调查显示,民营中小企业因为担保问题出现信贷遭拒的比例达到了一半以上。具体说来,原因主要在于:第一,我国当前缺乏比较完善的信用风险评估机构和体系,民营企业的信用状况也就没有得到有力的监测和评估;第二,我国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数量少,很难落实担保机构。

4、 民营企业自身的缺陷

当然,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还在于民营企业自身,主要表现为:第一,一些民营企业在内部控制结构上沿用家庭式的管理模式,或者是个人业主制和合伙制,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力较弱。第二,一些民营企业虽然建立了现代管理制度,却因为管理层自身素质的问题,管理效果不明显。第三,民营企业的财务制度普遍不健全、资金管理缺乏实效性,可以抵押的资产缺乏,信用状况不透明和信用等级不高的原因。

二、 如何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问题

解决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问题,是一项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综合性工程,需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银行以及社会力量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从让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既治标又治本地解决。

1、 健全民营企业信贷管理机制

国家银行要根据国家的相关金融服务指导性意见,并结合具体的民营企业的发展实际状况,制定好授权授信的范围和额度,适度地放低审批条件和下放审批权限,促进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为了降低民营企业信贷的风险,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国家银行还应该从贷款激励约束机制出发,将信贷人员的权利、责任和利益相结合起来,促进民营企业在信贷的过程中讲信用,守承诺。此外,国家银行更要积极创新信贷综合业务,对于信用等级好、信用度高和经济效益好的民营企业给予融资方面的支持,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

2、 发展债券融资方式

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问题,要从发展债券融资方式出发,积极改进民营企业的资本结构,促进民营企业更合理地利用资金,从而减少民营企业的融资风险。发扬债券融资方式,可以有效地规范社会的集资行为,促进企业和人民的投资意识提高,民营企业在投资的时候也更加谨慎,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银行的大量存款形成的压力,因而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方式。

3、 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引导作用

国家要积极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的投资与生产,从而为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营造一个有利的环境。一方面,人民银行基层行要做好货币政策实施情况的分析工作,清晰掌握民营企业的贷款的结构变化趋势,并利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工具扶持中小银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人民银行基层行更应该做好窗口的引导工作,督促好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货币信贷政策措施的实施情况,并充分发挥利率工具的作用,对于一些有市场发展前景的企业要利用封闭贷款的方式进行支持,鼓励民营企业继续发展,而对一些贷款风险大的企业,可以通过提高贷款利率的浮动水平来限制其发展。

4、 建立银行与民营企业的信息沟通机制

对于民营企业自身存在的缺陷,要从沟通机制的建立出发,促进民营企业走出外部世界,交换和分享信息,搭建平台,共同发展。人民银行要建立民营企业联席会议制度,通过会议与政府部门、商业银行、民营企业等分析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反馈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金融信息,搭建起企业信贷信息平台。此外,民营企业要积极与银行合作,加强银企沟通,企业的主观部门要经常向银行推荐发展良好的项目,为银行的信贷政策、信贷信息和信贷工具的选择和创新提供依据,进而搭建一个共同进步的平台,有效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力.浅析民营企业融资的信用障碍[J]. 经济问题探索. 2004(08).

[2]涂自力.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方略探析[J]. 经济问题. 2004(07).

[3]祁渊.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一个视角——构建信用评级体系[J]. 财经问题研究. 2004(03).

篇(4)

一、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在我国多数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却是:一方面,由于民营企业受到融资困难和投资领域限制,降低了财务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着目标不明确,缺少应有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职责不清的问题。

二、制约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因素分析

(一)融资难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民营企业发展资金来源主要是依靠个人储蓄和民间借贷;而造成民营企业融资难得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贷款的积极性不高。一是民营企业高速发展通常伴随着高风险,这让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很顾虑。其次,在经营战略上,国有商业银行实施的是“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产品、重点客户”的“四重”战略,而民营企业大多数规模较小,信用等级低,银行出于风险考虑无法提供支持。再有,商业银行贷款审批环节多,手续杂,与民营企业资金需求高频率、小金额、快周转、强时效之间的矛盾。这些都影响了商业银行的贷款积极性。

2、信息不对称。一方面民营企业的有关信息分散,银行不易收集,贷前调查成本较高;另一方面,企业不熟悉金融政策、信贷政策,一些拥有偿债能力的企业,实质要件已具备,形式上却不具备贷款的条件,例如房产证、土地证等产权证不齐全等。这往往造成两难的局面:一边是企业抱怨很难从银行贷到款;另一边则是银行顾虑重重,感觉很难找到合适的企业把款贷出去。

3、抵押和担保是制约民营企业获取贷款的瓶颈。民营企业多数规模小,缺少有效抵押物,而且抵押、担保手续杂,费用高,企业无力承受。虽有部份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但被担保的贷款品种单一,主要是个人消费贷款和企业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等,民营企业固定资产贷款几乎没有,流动资金贷款担保也很少;难以满足民营企业发展的需要。

4、诚信缺失加剧了民企的融资困难。部分民营企业缺乏诚信,骗取银行信用进行企业的扩张,致使银行面临巨大的信贷风险。虽然,这只是个别民营企业的做法,但却会产生“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的不良影响;此外,偷税漏税,制假售假的负面影响更加剧了民企的融资困难。

(二)投资领域受限制,投资成本高、风险大

1、民营投资领域仍受限。尽管国家强调要逐步放宽投资领域,但垄断行业仍存在歧视性的准入政策,民间资本难以进入。二是有些领域虽然放开,但仍存明显的不公平竞争。三是审批环节多,准入条件苛刻。在参与国际竞争上,民营企业也存在许多限制。如进出口方面,获得经营配额许可证的商品较为困难;对民营企业在对外投资权以及工程劳务承包权方面还没有放开,致使其“走出去”没有合法的渠道等等。即使在允许进入的领域,民间资本的审批程序也要复杂、困难得多。

2、资金成本高,对投资风险缺少认识。融资难造成民营企业的资金紧张,投资所需的资金缺口多靠民间借贷,即使能够得到银行的贷款,所负担的利率基本也都是上浮的利率,融资成本都比较高。高的融资成本必然要求要有高的投资回报率来收回投资成本,增大了投资风险,限制了民营企业的投资范围。其次由于财务管理落后,缺乏科学的财务预测、决策、预算、分析,不考虑自身的具体情况,盲目跟风投资,稍有不慎就可能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

(三)管理粗放,忽视企业财务管理

1、缺乏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一是民营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集中,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作用认识不足,对内部控制的制度建设不够重视,管理人员知识水平不足,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解和实际实施出现了问题,二是家族式企业成员有特权思想,不遵守规章制度,不愿意下放权力,使内部控制制度无法得到有效执行。

2、对财务管理的作用不够重视。管理者认为财务管理只是记记账报报税,不会带来经济效益;不重视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只对货币资金的收付及费用控制比较严格,而对于非货币性资产的管理不够重视;档案文件资料的管理不到位,尤其是原始资料记录对实物资产的控制缺乏效力;会计人员素质较低,企业资产使用效率低。

三、改善制约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因素,加快民营企业发展

(一)完善和调整民营经济融资体系,改善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

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政府引导,通过建立一系列制度来拓宽民营经济融资渠道;如江西在推进个体工商户小额贷款政策时,就采用了存贷挂钩的办法,哪家银行愿意做,社保资金就往哪家存,在实施的当年全省落实小额贷款3个多亿。

2、加强银企合作。金融机构加强对企业的了解,根据企业需求开发金融产品,简化手续;企业应当熟悉信贷政策;加强财务管理和核算水平,准确提供企业信息资料。通过银企沟通合作,降低双方在资金借贷方面的成本。

3、建立民营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加强对失信行为的惩戒。严格失信惩戒可以发挥两个机制的作用,一是政府部门要依法行使对失信行为的行政处罚,二是运用市场机制发挥商务惩戒作用,增加失信企业的失信成本,改善诚信经营的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

4、拓宽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鼓励民营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直接融资。通过吸收员工入股,一方面可以优化企业的财务结构,降低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宿感,提高员工的责任心和工作的积极性。

(二)改善民营企业的投资环境、提高民营企业的投资管理水平

1、改善民营企业投资的环境。民营经济是从资金、技术门坎低的竞争性产业领域生存并发展起来的。目前民营经济在经济和技术实力等方面都大为增强,已经具备了进入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产业的能力,进入的门坎只剩下政策壁垒。市场准入的限制制约了民营企业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是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因素。各级政府应当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完善民营经济投资法律环境,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解放对非公有资本的束缚,在经济领域全面对外开放的基础上,全面实行对内开放。

2、民营企业应当建立长远的经营目标,根据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正确制定投资决策。充分考虑自身的融资能力,企业的管理能力合理选择投资项目;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重视投资项目的财务预测、决策、预算、分析,正确认识和对待投资项目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三)强化民营企业的制度化建设,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晰企业的产权关系,理清股东与企业法人的区别;提高管理水平,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的管理者应起带头作用以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的执行。经营管理人员应当在日常工作中监督评审企业内控的总体效果和主要风险;内审部门应对内控系统定期进行独立、有效和全面的评价,并及时将结果特别时所发现的内控缺陷向企业领导层直接报告,加强监事会对内控制度系统的监督作用。

2、重视企业的财务管理,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认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和作用,转变思想观念,建立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完善定额管理、财产清查及盘点、财务预算编制、各项资产控制、成本费用利润分析等财务管理基础工作。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正确运用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等财务管理的方法,评价和选择投融资方案,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提高企业资产运营的效率。

结论

篇(5)

1 我国民营企业存在的意义

民营企业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其不但极大程度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还使当前社会安排就业人员难题得到了解决。我国民营企业与市场经济相互促进并共同发展,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1.1 民营企业的存在与发展推动了生产技术的革新与进步。由于民营企业相对来说规模较小,因此企业对技术科研环节的约束相对较弱,这就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很好的环境,科研人员不必再长时间并多层次的申请及等待批示,而是抓紧时间着手科研课题。民营企业只有通过紧跟随市场需求,并最大程度降低生产成本,才能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生存并发展。因此,这种市场竞争压力就促使民营企业在技术上改进与创新。有数据显示,仅2011年中,民营企业500强科技创新就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其中有16家企业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奖,更令人欣喜的是高达11174家企业获得了省部级科技奖励,甚至有12家获得了全国工商联科学技术奖。

1.2 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为社会增加了大量就业机会。相对于大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同等的投资中能吸纳更多人员就业。此外民营企业组织成本较低,经营产品具有灵活性并对经济市场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均是保持民营企业为社会提供较高就业机会的原因。同时,民营企业在发展中逐渐明确划分了各职位的工作内容与范围,从而需要通过招聘大量相应岗位人员,这就为社会提供了越来越多的职位。解决了社会中一大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为社会减轻了负担,更为稳定社会秩序做出重要贡献。

2 我国民营企业的特点

与大型国有企业相比,我国民营企业与前者存在显著的不同特点,正确认识和分析民营企业的发展特点则有助于民营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2.1 我国民营企业数量较多,但普遍规模较小。我国民营企业存在的特点即是规模相对较小但是数量较多。由于在我国的经济体制制约下,民营企业很难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或者筹到资金,从而制约了企业的规模发展。

2.2 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具有灵活性与竞争性。民营企业虽然不能在资产与销售额上与大型国有企业竞争市场份额,但民营企业能够针对最新市场需求进行产品的调整与变动,以利用新技术与新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或者针对当下市场的最新需求对产品进行调整,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定的优势地位。

2.3 民营企业生产的产品种类相对单一,品牌形象较弱。由于民营企业的资金有限,不能进行多元化产品生产来覆盖市场,因此民营企业大多会选择一两种自身占据的技术优势,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并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为主。我国民营企业生命周期相对大型国有企业较短,加之对品牌建设不够重视,使产品品牌以及其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

3 针对我国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资金筹备困难。当前我国民营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筹备较难现象,这无疑是民营经济发展最主要的绊脚石。一方面,国家金融部门比较倾向大型国有企业,对民营企业在政策上只留有较小份额。银行为规避民营企业贷款所带给银行的风险,而更愿意将贷款投给由国家承担不良贷款风险的国有企业,只留较少贷款给民营企业。

3.2 人事管理方式落后。家族式企业是我国民营企业的现状,这直接导致企业面临人才危机。优秀员工看不到自身的发展前途与晋升空间,大多会产生一种打工的心态,从而消极工作,甚至一旦有适当的机会就跳槽到其他公司,难以真正融入企业并与企业共同进步与发展。民营企业通常会在关键部门与岗位安排家族亲人任职,使真正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员工产生一种被监视,不受尊重与不被信任的感觉,其传递给员工的信息是自己与企业不过是一种雇佣关系,从而使员工对企业没有认同感。

3.3 企业拥有者决策盲目,风险经营。民营企业在发展初期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与帮助,这是一个必然阶段,却令一大批经营者淡化了风险意识。经验主义使得企业拥有者过分自信而无法正确结合市场需求来规划企业产品,武断的依经验开展多元化经营,这不但不能给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反而因多元化产品占据市场而消耗企业资金,致使企业难以避免风险经营。

3.4 不重视科技创新,设备科技含量低。我国民营企业多以生产型企业为主,高科技设备与先进生产技术显得尤为重要,而由于资金缺失等问题使得我国民营企业不可能具备这些高科技含量的设备。同时,民营企业对科技的创新亦不够重视,追逐利益最大化目标使企业拥有者不可能拿足够的科研经费来进行技术创新研究。再者,员工专业水平普遍较低也是制约企业技术革新速度的因素。

3.5 企业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我国民营企业大多运用企业拥有者独自决策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中经营者是资产所有者,在面对企业方向性决策定夺时,经营者往往依照自己的经验做出最终决策,这就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在企业制度及企业文化建设上多为模仿已成功的企业来建立的,而未能寻求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这使得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无法以特色保持有利的竞争地位。此外,企业内部管理层次不明确、管理制度不够科学以及市场营销策略单一落后等都是我国民营企业所面临的问题。

4 能够有效促进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4.1 各方面要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政府方面不但要为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有利的创新空间,还要从政策与舆论导向方面来引导民营企业先发展壮大自身的经济实力,在此基础上再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社会方面,应针对民营企业制定一定的评价机制,并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以此鼓励民营企业对企业文化的创新,促使企业文化能够对社会文化发展做出积极推动作用。民营企业咨询机构及研究机构方面,应为企业在企业文化发展中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以科学的理论作为企业文化建设实践的指导,使企业文化更具个性化,并更表达企业自身的价值观。

4.2 民营企业要注重员工素质的提升。民营企业领导者是企业文化的塑造者及推动者。良好的民营企业文化,都是通过不断提高企业领导者及其员工的素质来实现的。企业领导者自身素质对整个企业文化建设起着十分重要的带头作用。在建设企业文化以及实施文化战略过程中,民营企业领导者要从思想理念层面上安排开展宣传企业文化,并通过安排员工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宣传等方式来提升员工的基本素质。并帮助员工进行职业规划、开通晋升途径等,培养员工的存在感,使其产生与企业共创辉煌的积极心理。员工在这种有效的激励制度下将会以高效,投入的工作态度回馈企业,并建立了员工对用户高度负责的现代生产管理理念。

4.3 重视企业内部文化与外部文化的统一性。企业的外部文化能够真实反映其内部文化,企业内部核心文化能够通过员工的行为表现出来,员工行为对内部核心文化又起到了促进作用。两者互相作用,互相补充,从而使企业文化能够更好地发挥向导作用。民营企业要使每位企业员工都清楚了解企业的发展方向,并分层落实,让员工对自己与企业发展关系有构架上的认知,这样让员工更能认同企业的管理制度,并在工作行动上与企业目标一致。此外,企业还应加强品牌建设,品牌是一个企业的精神表达,对企业文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篇(6)

关键词:民营企业 发展 制约因素 途径

一、民营企业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发展民营企业对促进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民营企业是适应市场经济而产生的,它们是市场经济的天然元素。截至2007年第3季度,中国登记注册的民营企业538.7万户,比2006年底增长8.2%;注册资金总额8.8万亿元,增长16.5%;从业人员7058.6万人,增长9.8%;投资者人数1362.1万人,增长7.1%。最近几年中国GDP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长,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民营企业功不可没。全国工商联的年度民营经济发展分析报告表明,我国民营经济创造的增加值达到国内生产总增加值的65%以上,占经济增量的70%-80%,民营企业数量占全国企业总数的比例达到60%以上。同时,民营企业已成为就业的主要渠道,就业占全国非农就业总数的80%左右。实践证明,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国最具发展潜力、最具活力的经济形态。哪个地区民营企业发展得快,哪个地区的经济就充满生机和活力,经济形势就明显看好,小康水平就比较高。可见,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已日益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二、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市场准入有待进一步放宽

由于产权性质差异和经营上的高风险性,民营企业不得不面对较之国有企业更多的市场壁垒,市场壁垒的存在造成市场准入约束。民营企业的投资范围受到限制,许多行业已经逐步允许外资企业进入了,但民营企业却被拒之门外,如银行、电信、高速公路等。资料显示,我国对民营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要求位居世界首位。而在涉外经营方面,目前我国对民营企业申请自营进口权的一个基本条件是注册资本和净资产都在850万元以上,如此苛刻的条件,使得只有1%的少数民营企业才能达到此标准而获得进出口权。由于不能在市场中平等地参与竞争,极大地限制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二)法律不够完善,缺乏保障

虽然在修宪之后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得到了肯定,但在司法实践中仍存在偏重保护国有企业财产、忽视保护民营企业财产的现象。民营企业在法律上仍处于弱势地位,特别是经济法规对民营企业产生制约作用。民营企业相对于国有经济的弱势就思得更加需要国家政策法规的扶持,只有确立保护民营企业的相关法律,才能使民营企业家避免其财产被经营者所剥夺具有法律保障,才能解决民营企业在合同执行、债务纠纷、权益保护方面遇到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问题。当前民营企业投资权益保障存在问题,投资收益权益屡受侵犯,投资经营契约的履行艰难。在一些地区,由于缺乏有效的法律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遭到随意侵犯,承受着名目繁多的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等各种不合理负担。

(三)融资渠道不畅通,资金严重不足

融资渠道不畅已经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绝大多数民营企业无论是初创期还是发展期,主要是依靠自我积累、自我筹资发展起来的,只有少数民营企业能够从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贷款融资,大部分民营企业很难通过风险投资基金、资本市场方式筹集资金。我国市场经济尚不完善,各项配套改革措施契合度不够,民营企业在取得商业银行贷款方面以及在公司股票上市和发行债券筹款方面的不平等待遇依然存在。由于上市公司条件苛刻,大多数民营企业达不到上市公司的条件,很难从股市获得融资。另外我国还未立法批准私人股权基金,也使民营企业失去了国际常见的融资渠道。

(四)民营企业自身素质不高,管理水平低下

民营企业自身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首先,家族化管理模式制约,经营管理者素质不高。其次,民营企业随着企业规模的壮大,管理水平落后的问题就越来越凸显出来。一是大多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它们大多依靠个人经验来管理企业;二是管理人才的奇缺,家族式管理模式容易造成外界高素质管理人员在企业中得不到重用,企业难以引进高素质的企业管理人员。最后,技术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较低。民营企业整体发展缓慢,科技含量低,优质群体少,限额以上的民营企业仅占全部民营企业成分的3.95%。

三、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排除市场准入歧视

应打破行政性垄断,放开民营企业的市场准入,在政策上要清除各类歧视性规定,在市场准入、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各种所有制经济同等待遇,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拓展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而且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要允许民间投资在更广泛的领域以独资、合作、合资、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进入,扩大民间投资领域,激发民间投资热情。鼓励民间资本和外国资本投资参股能源、交通、电信和供水、供热、供气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即使在传统上被视为必须国家垄断的某些行业,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垄断的层次、范围和环节作出充分论证,将能够市场化经营的部分进行必要的分解和剥离。民间投资天然具有自负盈亏的性质,对民营企业进入哪个市场、投资什么项目,政府可以进行政策引导,但除对社会、环境等有影响的部分外,政府应简化手续、减少审批。要对各种所有制一视同仁,除国家明令禁止经营的领域外皆可允许民营企业进入,结合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调整,允许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或资产重组。

(二)健全和完善法律体系,为民营企业提供法律保障

必须将民营企业纳入法治的轨道,依法行事,给予民营企业平等的法律地位,为其提供有效的产权保护。加快立法工作,既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依法保障民营企业的合法权利,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的财产权,这是保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当前除了依照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条文如《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对民营企业作相关规范和保障外,还须根据需要,继续完善这方面的法律,进一步确定和保障民营企业投资者合法财富的创造和积累。为此,要采取如下对策:1、加快清理以往阻碍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政策、法规。废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歧视性政策和法律条文,使我国的法律制度与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接轨。2、加快有关民营企业的立法工作。要通过立法加强对私有财产的保护,要逐步建立法制化的财产保护体系和其他经济活动规范体系,从法律上解决民营企业的国民待遇问题,使之享有与国有企业平等的权利。3、要规范执法行为。要建立严格的诉讼、判决、执行体系,这样既约束政府的行

为,也约束民营企业的行为。要加强对执法及相关管理部门的监督,要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三)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改善金融服务

目前,民营企业所需的资金,依靠自筹的占大多数,银行贷给民营企业的比重很低,还不到20%,同民营经济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已占3/4很不相称,融资渠道不畅已经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1、政府应鼓励银行向民营企业提供信贷,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各金融机构要积极贯彻执行国家货币政策,减少贷款审批程序和环节,要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制定适合民营企业特点的贷款条件和审批程序。各金融机构要积极开办适应民营企业特点的各种贷款业务,如无形资产抵押、动产抵押贷款,允许企业用信用、品牌贷款抵押等。2、组建民营股份制银行。即民营产业资本与银行资本之间相互渗透和融合,对城市商业银行实行真正意义上的股份制改造。要打破国有金融的垄断局面,建立和完善为民营企业服务的金融组织体系,大力发展面向民营企业的非国有金融机构。3、建立民营企业信用担保制度。民营企业贷款难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担保难,建立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机制是缓解贷款难的一个突破口。建立民营企业信息担保体系,成立民营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建立民营企业担保基金,解决民营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在企业资产抵押的基础上,积极推行土地使用权抵押、家庭财产抵押贷款业务。建立多极化的项目融资体系,为民营企业投资基础领域拓宽融资渠道。只有这样,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及其健康发展才会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篇(7)

关键词:民营企业;资金管理;问题;对策

一、 引言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猛发展,我国的民营企业也趁势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国的民营企业是在政府的扶持下,由家庭式小作坊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已做大做强成功上市的例子也不少。但我国大部分的民营企业还是存在着一系列管理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在资金管理方面的能力让人担忧。大多数的民营企业缺乏健全的机构设置和有效的管理手段,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资金支持。此外,之前的经济危机等原因致使银行收紧银根,提高了贷款的条件,许多民营企业因此陷入资金链断裂的窘境。因此,探讨我国民营企业现存的资金管理方面的问题,加强民营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对于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 民营企业资金管理问题概述

营运资金也称营运资本,主要分为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管理。资金管理是企业日常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直接关系到企业资产的变现和盈利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企业只有高效的管理资金,做到效益最大化,才能在现今激烈的环境中得以生存和发展。但现实的情况是,我国大部分的民营企业不够重视资金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大影响作用,缺乏高效管理资金的专业人才和专业能力。

资金管理的主要意义在于:一是通过加强营运资金的管理,减少企业现今流入与流出的不同步和不匹配性,进而减小企业在其经营活动中遇到的不确定性,确保企业资金的正常、有效地循环周转;二是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降低企业的营运风险。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资金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对企业流动资产、流动比率及净营运资金的管理控制,保持企业良好的偿债能力。同时加强对企业应收账款喝存货的管理提高企业资金的周转能力,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三、 我国民营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资金管理意识薄弱,管理者素质不高

我国大多数的民营企业的权利过于集中于少数人手中,而这少部分掌握权利的管理者自身素质普遍不高,任人唯亲现象比较严重,财务管理意识薄弱。大多数的管理者是凭借主观的陈旧思想管理企业,财务人员的缺乏基础的业务水平,同时相应的财务硬件投资不足,没有形成完整的资金管理系统,缺乏资金管理制度。不能建立起资金的有效估算,片面追求产品的产出,容易造成资金链的断裂。

(二) 营运资本管理效率低下

我国的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着重销售、轻财务的现象,认为销售才是能够给企业带来实际利润的部门,不注重日常营运资金的管理,盲目地追求生产和销售,缺乏对客户信用状况的分析研究,制定相应的信用管理制度,导致企业的应收账款长期居高不下,同时材料等的预付款又占用大量资金。过多的产成品积压也占用了大量的营运资金。这样就导致了表面上企业是一片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实际上企业已面临“无米”的尴尬境地。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企业的资金链断裂。

(三) 内部控制缺乏

我国的民营企业大多数有家族式经营发展而来,内部控制制度往往不受重视,有较为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现象,私自挪用资金侵占资产现象也较为严重。尽管一些民营企业也设计了内部控制制度,设置了审计监督的部门,但在实践当中大多只是发挥了“摆设”的作用。由于未能形成健全的内控制度,企业无法准确地预测和监督资金的占用情况,这就造成了一方面资金被大量不合理的占用,一方面许多较好的投资项目缺乏相应的资金支持。

(四) 融资渠道单一

目前我国的民营企业在融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内部融资度不足、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过高及融资结构不合理等。而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民营企业自身的经营业绩稳定性较差,平均寿命短,落后的管理方法和经营理念及较弱的抗风险能力等。这些都直接使得企业很难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任,所以在向传统的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存在较大的困难。同时,民营企业还存在着信息透明度小、信用缺乏等问题,这就更加加深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抵触心理;2、银行等对民营企业存在一定的歧视性。没有为民营企业专门设置的贷款技术,为了防范他的信贷风险由一味地要求增加抵押或是上调贷款利率等,这些又加大了民营企业的融资难度;3、政府方面的原因。相较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政府部门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不足,金融服务机构较少及信用担保机制不健全,这些都在客观上影响了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能力。

四、 应对策略

(一)增强资金管理意识,提高管理者素质

管理者首先要意识到资金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改变自身的陈旧观念及时更新财务知识,同时引进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重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为加强企业的资金管理创造成熟的主观条件。其次,通过利用财务指标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研究,是企业的营运资金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使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率。

(二)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

民营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首先要树立内部控制的意识,建立起其特有的企业文化,打破或预防形成管理者“独大”的情况。其次要加强营运资金运转中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的分析工作,对工作总结后吸取教训,不断完善资金的管理。

(三)拓宽融资渠道,提高企业融资能力

首先,应该从企业自身出发,解决自身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通过规范化的管理,使资金得到更加有效的配置,从内部缓解资金带给企业的压力。同时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增强其信息的透明度,让银行等金融机构提高对企业的信任,改善银企关系;其次,银行应加强对民营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进一步创新融资工具,简化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审批程序。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资金支持,完善政府的融资服务体系。

五、 结论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的作用和地位越发显现,同时其面临的竞争和挑战也越发激烈。只有完整地解决资金管理这个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民营企业才能再今后的国际大环境背景下,展现其不可忽视的实力和作用。(作者单位:重庆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