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互联网营销学

互联网营销学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8 15:44:0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互联网营销学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互联网营销学

篇(1)

刘胜义和科特勒都表示,营销应该成为企业的核心部门,在社交媒体和移动互联网时代,营销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他们都认为,企业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来践行人本主义。

科特勒表示,新时代的营销需要非常重视企业和消费者的关系。从这个角度来说,企业里关注消费者的不仅仅应该是营销部门,而是整个企业都需要围绕消费者为核心。

刘胜义提出,所谓以人为核心的营销,就是为了解决人的问题,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现在一些人过于强调营销中销售的一面,但没有把足够精力聚焦在消费者身上——满足消费者需求。

针对这些问题,刘胜义认为应当在公司建立起合理的内部架构,并且不能一味追求“新概念”来制造好看的KPI数字。同时,他还认为社会化媒体和大数据兴起后,企业应该建立起以消费者为核心的营销引擎和DNA。

作为Connector活动的一部分,腾讯科技独家专访了科特勒,他也谈到了自己对大数据、对互联网思维的理解,同时也对中国公司如何通过营销提升企业实力、打入更多市场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大数据应有另一面

提到大数据,很多人会担心隐私。科特勒也是如此。

他介绍说,在营销行业有一种说法叫“可预知的分析”。“如果我买某款产品的几率是20%,那么他们不一定会给我推送广告,但如果我购买的几率是70%,那么他们一定会向我推送。这就是企业想收集用户数据的原因之一。”科特勒说。

但科特勒同时表示,企业收集了用户信息之后,除了向用户推送信息之外,还可以做到尽可能少的骚扰用户。比如当企业足够了解一个人之后,就不必再给这个人推送其完全不会感兴趣的信息了。

科特勒说自己经常收到垃圾邮件,有一次他注意到,一封邮件的标题是“你希望成为一名图书作者吗?”。这些人是想找到那些想出书的人,从而和这些人签约并获取出书的费——但是,科特勒已经出版了超过50本书了,他根本不需要出版帮助,这些人也不会从他这里获利。

”如果他们能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就会知道我不会是他们的客户,并且不会给我发邮件。这对他们来说,也应该是精准营销的一部分。”科特勒说。

服务业应充分利用在线营销

近两年国内很流行一种说法叫“互联网思维”,但很多企业只是利用了互联网来进行营销。

科特勒认为,互联网时代的营销应该有所侧重。比如餐厅的名字,或者餐厅想要传达出的信息,应该非常容易被消费者理解,这样就能在网上形成传播。同时,他认为餐厅在线营销的时候,应该主打招牌菜,并且把这些菜做好,从而赢得消费者的口碑。

小米公司的成功让很多传统手机公司都想重新定位,科特勒表示,重新定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如果只能做更便宜的手机,那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卖点。

科特勒拿汽车行业举例,他表示美国通用、福特这些汽车已经给消费者留下了过去的那种印象,后来韩国和日本的起亚、本田开始打进美国市场,因为这些车往往有和美国品牌不一样的地方。接下来美国汽车行业的应对方法并不是单纯的降价,而是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附加值,比如延长汽车保修等。

另外,互联网还是一个点评的好地方。企业(尤其是服务业)应该很好的利用这一点,让更多人成为帮助企业宣传的一份子。

通过营销提升企业实力

现在很多中国公司也想打入美国市场。科特勒认为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他的建议是,中国公司应该早到“早期试用者”,通过产品的一些新功能打动这些人,然后慢慢发展到多数人——当然,不同阶段所采取的营销策略也应该是完全不同的。

篇(2)

互联网化的趋势不可逆转。传统行业是多维的,但是互联网将传统行业的一些维度减掉了。

互联网的发展有六大定律:

传统企业需要计算成本和利润的关系,而互联网企业完全不按传统套路出牌,不计算成本,只关注花了多少钱、吸引了多少用户。金融、教育、医疗行业曾经被认为是比较难攻破的行业,而现在蚂蚁金服、陆金所、微信支付等等的出现,已经改变了传统金融的格局。

传统行业如果不去改变,很容易就会被淘汰。

都在谈互联网+,到底谁加了谁?

总的来说,互联网+更多地是以人为中心,而+互联网更多地是以产品为中心。

1.“+互联网”的特征:

有PC网站

有手机网站

有微网站

在百度投搜索营销

社会化营销(微博、微信)

在天猫开了店铺

上了ERP,CRM,OA等系统

2.“互联网+”的特征:

模式的改变,“人”为核心,而不是产品为核心。粉丝(用户)参与设计、制造、销售的过程

用户社群、粉丝经济

产品销售是起点,而不是终点

连接比拥有重要、关系比物质重要

不碰点社交,行业就没法玩了?

Uber是什么公司?Uber实际上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打车软件,它是一个社交网络公司,它建立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经营的产品是社交关系。

因此,未来是一个无社交不商业的时代。

基于“无社交不商业”,餐饮业应该解决的不是吃饭问题,而是跟谁一起吃的问题;酒店业应该解决的问题不是睡觉问题,而是有机会和陌生人一起睡的问题;而医疗行业应该解决的问题不仅仅是治疗问题,而是同病相怜、同病交流、同病互励的问题。

社群时代,营销学可以去死了

未来是社群的时代,社群是未来商业的最大入口。人以类聚、物以群分。社交需求是人类第三个需求阶段,是爱、感情和归属感的一个需求。

篇(3)

关键词:“互联网+”;广告学;教改;免费策略

对于为企业建立新型营销模式建立输送人才的市场营销专业而言,如何迎合时展,改进原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在市场营销专业的诸多课程中,《广告学》课程与互联网的连接尤为紧密,因此,有必要对“互联网+”时代下的市场营销专业《广告学》课程教学进行深刻的思考和探究。

一、“互联网+”时代下的市场营销专业《广告学》课程教学思考和探究的意义

(1)《广告学》在市场营销学专业所学课程中的地位。在有效的企业经营管理中,广告属于市场营销促销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企業营销策略的实施,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推广也都可以通过广告来实现。首先,从企业营销策略实施的角度来分析,对于企业产品或服务而言,通过广告宣传是最简单直接让消费者了解的方式,同时也能通过广告让消费者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产生兴趣,形成积极的态度,进而产生消费行为;其次,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自身形象的宣传,而在此过程中,企业形象广告或品牌广告的推广都成为了企业宣传的有效手段。因此,对于市场营销专业来说,《广告学》是学生在学习制定企业营销策略的重要基础课程,也是最简单的对学生其他课程学习效果检验的方法。

(2)广告与互联网的联系。广告的推广需要通过媒介来实现,传统的广告推广媒介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已经渐渐不能成为最有效的传播途径,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新型传播媒介对于广告的推广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营销大师唐·舒尔茨提出和发展了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正是基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广告策划既是一个整合营销传播过程的观念开始被业内人士所认可。提到整合,对于广告推广的媒介也不例外,如何有效的整合媒介资源对于一个成功的广告策划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当“互联网+”的概念被提出,广告媒介的整合内容变得更为丰富。因此,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对于广告推广媒介的意义也变得更为重大。

(3)《广告学》课程应适应“互联网+”时展的意义。目前大部分《广告学》课程相关教材还停留在传统的营销模式,传统的媒介环境下,即使提及互联网也只是留于表面,没有真正将《广告学》课程于当下时代环境,媒介环境相结合,这也成为学生不能在实践环节有效地运用广告学知识的重要原因。特别是企业对于应届毕业生的普遍反映为学生所学知识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培养现代营销人才就是需要适应社会的需求,满足企业的要求,为企业解决营销人才紧缺的问题。因此,《广告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应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培养并向输送有能力的、企业真正需要的营销人才。

二、“互联网+”时代下的市场营销专业《广告学》课程教学的建议

(1)调整课程内容。首先,建议在广告策划媒体选择章节教学中不仅应当增加新媒体内容的篇幅,同时增加“免费策略”的教学内容。“免费策略”的概念本身并不新颖,然而在《广告学》教学内容中出现的很少。传统的“免费策略”强调是免费价格策略,而免费营销策略也越来越受关注。免费营销策略侧重的即是免费的媒体策略,在广告推广中的应用将会具有实质意义,因此,在《广告学》课程中增加“免费策略”的内容是非常有必要的。其次,由于整体课时量有限,因此建议在原有的教学内容缩短传统媒体策略的篇幅。不是由于传统媒体的策略完全过时或落后,而是由于市面上关于传统媒体策略的书籍足够多,内容足够丰富、足够成熟,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读书自学并不是什么难事,把传统媒体策略相关书籍作为给学生的推荐书籍即可解决此类问题。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某种程度上早已对教学带来了重大的冲击,这也是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这也标着我们的课程内容更多的应该侧重于学生很难接触到的知识内容,可以是教育工作者们正在进行的科研内容,同时也可以是行业内部正在探究实践的方法。

综上所述,《广告学》课程内容的改革即是利用随着互联网应运而生的新媒体,在教学中增加其具体内容,使学生在日后的实践中能充分运用和发挥所学,成为企业所真正需要的人才。

(2)调整教学方法。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运用互联网获取更多的相关知识。目前,很多学科课程都在做翻转课堂试验,而大部分学生又不太善于使用网络学习,这是在课堂上教会学生运用互联网获取更多《广告学》课程知识的重要原因。其次,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实际项目中。由于专业特点和性质,学生学习就是为了将来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企业。《广告学》课程的特点又是实战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尽早安排学生融入企业是帮助学生更好的吸收和掌握知识的最简单直接的方法。最后,响应国家号召,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企业不会对一些没有明确预期回报和收益的创意想法轻易投资,而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正是基于“互联网+”时代下,为大学生创意实现提供的有机平台。学生对《广告学》课程的掌握情况最好的检验方式是通过广告策划,也就意味着广告策划案通过“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平台来检验,可以成为学生检验所学,实现创意的方式。

总之,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堂,不仅可以直接与企业对接,还可以参与到国家政策支持的大学生比赛中。《广告学》课程作为与互联网接触最紧密的学科,更应该在“互联网+”时代下,将教学方法应时做出调整。

篇(4)

关键词:媒介生态 危机 网络广播 产业化经营

2008年的雪灾和地震,让消沉已久的广播再次显示出它的独特优势,这一年,也被学者欢呼为中国的“广播年”。而广告量的增加,频率的增多,似乎也在向我们证明,在这个互联网称霸的时代,广播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当然,也有冷静的学者对此保持谨慎的乐观,他们从更广阔的传媒生态视野来思考广播的生存危机和对策。这一视野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它跳出了从广播节目、人才、管理、技术设备和资源频率等狭窄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广播媒体目前面临的生存困境,把广播媒体放在一个宏大的媒介生态系统当中去研究广播与其他媒体、广播与传播制度、广播与受众、广播与经济文化等一系列复杂的矛盾互动关系。在此基础上,有些学者提出“广播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保护生态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就能将已经失衡的生态系统转向新的平衡状态。”希望通过政府和市场手段建立有效的媒介制约机制,加强媒介的自律,完善媒介制度和政策环境,以达到平衡媒介生态的目的。

现在有一个问题是:即使我们能够认识到媒介生态恶化的规律性问题,可我们能够通过调节外部环境来解决吗?如果媒介生态环境继续恶化,广播媒体路在何方?

媒介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概念。而要探讨广播媒介目前面临的生态危机,就必须从传媒系统、社会系统和人群这三个媒介生态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出发,去研究与广播媒体密切相关的受众生态环境、行业生态环境、广告资源环境以及媒介制度与政策环境的复杂互动关系。

通过调节和改善外部生态环境,特别是改进传播制度,加强法规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广播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但是这种强调和谐共生的理念,消灭不了现实竞争的残酷,而在现代传媒形态之下,商业化生存和利润导向更加剧了这种残酷性。

广播媒体存在的必然性及其竞争优势

数字技术的出现和互联网的产生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是致命性的,它对传统媒体生存空间的挤压已经实实在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在这样的形势下,广播是否还能继续长期生存?

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就要回到广播媒体的自身特性和比较优势上来。汶川“5・12”地震发生后,首先发挥作用的是什么媒体?是广播,而后才是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的参与。回顾“5・12”地震媒体的参与,大致是这样一个过程:

(1)发生了什么?广播来回答,因为它设备运用灵活,传播最迅速。

(2)现场状况如何?电视来回答,因为声画兼备,现场感强,此时单纯的广播报道已经无法满足公众的信息欲望。

(3)如何发生的?有哪些故事?报纸来回答。因为报纸解释性强、信息量大。

(4)除了官方报道,还有哪些我们不知道的事情?互联网来回答。因为它最开放,信息来源更广泛。

广播为何能独占先机?因为相对于其他媒体而言,广播具有传播速度快、指向专业、穿透力强、覆盖面广、使用和收听灵活等特点。正是这些特点,使得广播在地震这类突发事件中具有其他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也决定了广播的不可或缺性。

受众为王――营销学视野下的广播受众

与其他媒体相比,广播媒体的受众研究相当欠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媒介竞争优势不强(与电视互联网相比),在几大媒体中,广播广告投放占比较小,缺少商业推动力;第二,“内容为王,质量为本”的传统广播理念根深蒂固,重节目研究,轻受众研究。

麦奎尔认为,受众研究有三种类型:(1)结构性受众研究。侧重受众规模、媒介接触、到达率、流动情况等方面的量化研究。(2)行为性受众研究。侧重受众的媒介选择、使用、意见和态度研究。(3)社会文化性受众研究。它不再遵从媒介文本或媒介讯息万能的观点,认为受众具有主动性和选择性。

从麦奎尔的划分来看,传统的广播媒体受众研究,偏重的是结构性研究。而在媒介产业化运作的大背景下,受众结构和需求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媒介对受众的了解必须跳出简单的量化分析模式,用更广阔的视野去研究受众。而现代营销学恰好提供了这样的视野。

在美国,“受众为王”的广播理念,就是在现代营销学发展的背景下被提出并确立起来的。在营销学的视野下,任何一个组织都是在某一个观念的指导下从事其(营销)活动的,这些观念包括: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营销观念和全面营销观念。而目前在广播行业中依然占据主导地位的观念,就是“内容为王,质量为本”。这事实上是一种产品观念,它认为听众喜欢高质量、有内涵并且具有创新特色的节目,媒介只要提供优质节目,就能赢得听众。但是在媒介竞争激烈、听众结构和需求日益变化的情况下,仅靠优质节目是很难赢得听众的。而从营销观念角度来看,媒介不再是为节目寻找合适的听众,而是为听众设计适合的节目,强调“受众为王”。

当然,强调“受众为王”的理念,不意味着一定要迎合受众的口味而去降低节目的品质和档次,它强调广播媒体应当研究受众需求,了解受众变化,制作适合受众需求的广播节目。

“受众为王”理念的核心,是受众需求。而受众具有差异性、需求具有多样性,因此,广播媒体要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就必须针对有差异的受众群体进行节目定位。拿交通广播节目来说,私家车车主的需求和出租车司机的需求是不同的;同样是私家车车主,广州和河源的需求又是有差异的。而当前广播行业中节目同质化的现象泛滥,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内容为王,质量为本”的传统广播理念作怪,忽视了受众需求的差异性,从而导致行业内缺乏创新精神,产生恶性竞争。

从营销学的视野去考察受众和广播媒体的互动关系,就是要确立受众的中心地位,广播媒体必须要从受众需求出发,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进行有效的市场细分,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进行准确的节目定位,再根据节目定位,制作适合受众需求的广播节目。

产业延伸――媒介生态危机下的广播经营

传统的广播经营,核心就是通过制作和传播优质广播节目吸引受众,然后将受众资源转卖给广告主(或广告商),获得广告收入。在这样的模式下,广播媒体对广告的依赖性极强(这事实上也是当前“坐台节目”大行其道的根本原因)。但是在广播媒体生态恶化的背景下,对广播媒体的经营管理,必须要具备更有前瞻性的战略眼光。

专业频率的激烈竞争,内容和节目的高度同质化,广告市场狭小,人才匮乏……这些都是广播媒体长期固守经营的恶果。广播媒体要想求得危机下生存,就必须从战略上转变观念――把广播当做一个发展的平台,而不是一个固守的阵地。

事实上,北京交通广播电台在拓展广播媒体的生存空间方面已经作出了有意义的尝试和突破。

2006年3月,北京交通广播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影响力,创立了1039汽车俱乐部,后来在此基础上,又成立了北京交广股份有限公司,迈出了拓展广播生存空间的关键一步。它以1039汽车俱乐部为经营载体,深入汽车、交通服务市场,拓展了多种业务,形成了产业化经营格局,把经营领域扩大到与交通相关的其他行业。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拓展了生存空间,创造了新的赢利来源;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它的品牌形象和竞争力。而利润的增加、形象的提升也有利于其引进人才、创新节目、改善广告环境,从而使广播的生存获得更好的条件。

交通广播因其受众群体相对明确、受众消费力较强、投入和产出比高等原因而率先起步,事实上其他的专业频率同样可以进行产业拓展。音乐电台可以向音乐娱乐方向拓展,如出CD、举办音乐会等;少儿节目可以向儿童教育和儿童用品方向拓展,如出有声少儿故事读物、举办教育讲座等。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专业频率拓展生存空间,一方面可以自建平台,另一方面可以与其他行业进行产业联合,借助平台获得发展。

数字化生存――网络和新媒体时代的广播转型

互联网进入中国十多年来的迅猛发展,已经显示出了它强大的整合力量。传统媒体要拓展生存领域都将不可避免地要与互联网结合,发展新的传播方式。而传播方式的转变,对广播媒体的经营管理、节目和内容传播、广告和赢利模式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最终将会出现一个移动便携的终端智能设备,它融合了目前我们所使用的手机、收音机、电视机、电脑的所有功能,并依托无线互联网络这一平台运行。

网络广播的优势。1995年4月网络广播诞生,从那一刻起,它就获得了迅速的发展。这主要得益于其自身的优势,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内容资源丰富,可信度高;(2)突破地域限制,传输质量好;(3)节目可以保存,选择性收听;(4)实时反馈,互动性更强;(5)突破声音局限,文字画面相辅。

网络广播的现状。我国网络广播自1997年出现至今,其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它是传统广播在互联网胁迫之下的产物,是简单的嫁接,而不是完美的融合。(1)从内容上看,目前的网络广播只是把传统广播的内容放到了互联网上,没有根据网络受众的特点进行内容上的调整和创新;(2)从受众构成上看,互联网受众具有年轻化、知识化等特点,与传统广播受众在构成上存在很大的差异;(3)从赢利模式上看,现在的广播收入仍然是靠传统广播的广告收入,尚未创造出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网络广播赢利模式;(4)从技术条件来看,实现终端设备的便携移动还需要时间,无线互联网覆盖范围有限,现阶段的技术水平限制了网络广播的进一步发展。

网络广播的走向。在数字化的背景下,手机广播、车载广播等以新媒体为载体的广播形式也获得快速发展,但是,随着无线网络的普及,在可预见的将来,它们都将被整合到一个移动终端设备上来,所以它们的存在是过渡性的,本文不作详细探讨。未来的网络广播将会基于无线互联网络平台运行,专业频道丰富,市场更加细化,其受众群体更趋年轻化和小众化。

广播媒体的前景展望

广播媒体的生态危机已经出现,展望广播前景,有人认为美国目前所走的汽车广播之路将是广播未来的发展方向。在笔者个人看来,汽车广播也许是中国广播的未来,但不会是广播的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汽车拥有量的增加,广播媒体在利润的驱动下会向汽车广播转变,但是决定广播媒体未来的,不是汽车,而是科技水平。

综合目前条件,大概可以作出这样的推断:

(1)广告收入仍是未来广播媒体的主要收入来源,但广播媒体通过产业链的拓展,赢利点会增加;

(2)移动便携终端设备会取代收音机,电台仍将存在,但电台、受众都将移动化;

(3)传统广播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会继续存在,受众进一步被细分,专业频率继续增加,内容向资讯化、娱乐化方向发展;

(4)基于无线互联网络的网络广播将是未来广播的主要形式,传受双方的互动性更强。

对于广播媒介的未来,如果悲观地看,网络将吞并广播(使广播成为其一部分);如果乐观地看,广播将借助互联网平台获得新生。

参考文献:

1.申启武:《广播媒介生态论》,《学术界》,2007(1)。

2.詹成大:《媒介经营管理》,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12版,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侯迎忠:《数字化背景下广播受众接触行为的实证分析》,《传媒》,2008(5)。

篇(5)

关键词:营销岗位能力;营销教学;改革措施

1市场营销工作岗位和高校市场营销学教学现状

营销专业是高校众多专业之一,加强对营销人才的培养可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在营销专业教学上,普遍存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比例失衡的问题。这样导致营销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在促销手段、营销模式的创新上能力较差。针对目前我国高校营销专业教学现状,需要积极促进市场营销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更好的满足企业对营销人员的需求。

2高校市场营销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2.1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不足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市场营销学专业的教师,普遍存在年轻化的特点,有些教师是研究生毕业直接参与教学工作。这样的教学人员设置导致大多数的教师缺失市场营销实践性的经验,教学内容主要以理论性的知识为主,实践性的技能教学严重缺失。虽然有的学校有企业导师,但是他们的授课次数较少,也起不到重要的作用。

2.2理论和实践教学设置存在不合理性

在互联网不断普及和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不断增大。基于目前的发展形式,企业对市场营销专业方面的人才要求也不断提高。不仅需要市场营销专业人员具备丰富的理论性知识,更需要他们具备充足的实践经验。但是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中,在理论和实践课程上存在设置不合理的地方。此种类型的课程设置,不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1]。

2.3实践训练基地不完善

目前,各大高校实训基地建设不完善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即使有的企业与高校建立起了合作的关系,也只是停于表面。两者之间进行实际合作较少,这样高校的学生就缺少进入企业定岗实训的机会。即使有的学生在企业中实训,所从事的工作也只是停留在浅显的促销岗位上。这样不健全的实训基地,难以提高学生营销工作岗位能力,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

2.4市场营销学难以满足营销工作岗位能力需求

4P为主是目前高校市场营销人才主要的培养模式。此种营销培养模式没有涉及现代化的营销理念。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原有的市场营销手段和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没有有效利用互联网和各种新媒体教学的基础上,高校出来的人才难以满足营销工作岗位能力需求[2]。

3基于营销工作岗位能力需求的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3.1创新原有的教学观念

高校市场营销学原有的教学观念,没有将营销工作岗位能力需求考虑进去。忽视了市场营销学实践性的教学,教学过程中将重点放在了理论性知识的学习上,且教学内容也没有紧跟时展的趋势及时作出调整和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滞后性的教学内容也难以满足企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因此高校需要积极创新原有的教学观念。营销人才的培养需要立足企业发展的需求,从影响工作岗位上考虑。积极调整原有的教学目标,将满足市场营销工作岗位的人才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确保高校培养出的人才可以与企业需求的营销人员完美衔接。此外,在营销学理论知识的讲述中可以针对市场营销工作岗位的具体流程开展,做到各个章节内容与市场营销工作岗位相适应。再者,可以将社会热点性的问题纳入教学中,利用市场营销学中成功的案例对学生进行教学,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市场营销的热情。比如,一个公司在招聘人员中,有一考题是如何将梳子卖给和尚,经过重重面试最后还剩下三个人,其中一个人在推销无数次后卖出了1把,另一个人卖出了10把,最后一个人在跑了几个寺院之后,没有卖出一把,感到很困难,便分析怎样才能卖出去?想到寺院一方面传道布经,但一方面也需要增加经济效益,前来烧香的信徒有的不远万里,应该有一种带回点什么的愿望。于是和寺院的主持商量,在梳子上刻上各种字,如虔诚梳、发财梳等等,并且分成不同档次,在香客求签后分发。结果寺院在应用之后反响很好,越来越多的寺院要求购买此类梳子,供卖出了1500把。这样成功的营销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营销思路,提高他们今后步入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3]。

3.2加强市场营销专业实训教师的培养

高校营销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目前,营销专业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理论性的教学经验丰富,缺少实践性的教学经验。而进一步提升高校营销专业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就需要,从全面提升高校营销专业实训教师的教学技能上考虑。高校需要加大对教师的素质培养。此种培养模式可以采用内外部培养结合的形式,着重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技能。教师积极外出参加有关的技能培训,丰富自身的实践工作能力。此外,高校还可以积极引进企业中优秀的营销工作人员来为学生讲课。向学生讲述有关营销工作岗位中相关的案例。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营销能力。此外,在教师考评方面,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加强对教师教学质量和综合性实践教学能力的考核,考核的重点在于学生的营销工作岗位能力是否得到提升。再者,学校在兼职教师的招聘问题上,要将教师的实践经验作为考核的标准,不要过分看重文凭。这样的人员安排可以逐步壮大营销专业教师素养。

3.3实践教学规划进一步完善

实践教学规划进一步完善对于提升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工作岗位能力有重要意义。完善实践教学规划的有力措施之一就是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完善校内实训基地的各种教学设备和教学软件。学生在参与实训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市场营销的工作流程进行直观性的了解,便于学生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实训教学中研究的实训项目也尽可能与实际工作相适应。此外,学校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顶岗实训的机会,学生参与实训可以及时掌握营销的工作流程,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实训教学中注意采取层层递进的教学模式,做到模拟、生产、定岗实训逐步推进。再者,需要加强学生对岗位技能性较强课程的学习。如,推广技巧、市场调研、营销策划等课程。最后,学校要为学生制定具有挑战性的课程,可以鼓励学生走进市场参与有关的市场调研活动、网络推广和产品促销等活动,在参与活动中可以提高营销工作岗位能力,更好的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

3.4完善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基地建设可以满足学生实习的需求,通过实习学生可以将学到的理论性知识与实践相联系。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营销工作岗位适应能力。此外,高校营销专业的学生要想步入社会中尽快适应从事的工作岗位,参与实习学习是关键性的环节。校内实训基地和真实情境中的营销模式存在明显的不同。因此针对校园实训基地存在的问题,需要高校积极为学生拓宽实习基地,加强业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可以对今后所从事工作岗位真实的营销环境、工作状态内容和流程进行全面的了解。这些都是学生提高自身营销工作岗位能力不可缺少的环节。在实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市场目标定位能力和营销项目操作能力等会显著提升。高校可以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秉持互利共赢的发展理念,促进企业和学校在教学、培训和科研等方面的合作交流。

3.5积极促进市场营销学课程改革

积极促进市场营销学课程改革是提高学生营销工作岗位能力的重要措施。传统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在互联网不断普及的过程中,高校市场营销学课程也需要积极作出改革和调整,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满足市场营销岗位的需求。在教学内容设计环节,将市场营销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教学取代传统章节任务驱动式教学。此外,教学中采用互联网教学软件,对市场营销进行调研,对数据进行分析。这样可便于利用大数据掌握客户。再者,教学中积极采用案例式教学模式,结合真实的案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营销分析能力。

篇(6)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正在深刻改变世界。国务院提出的“互联网+”发展规划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的顺势而为。对于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同样需要思考这一趋势带来的挑战、机会和因应之道。本文试图从嘉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来探讨这一问题。

 

一、网络环境下营销专业人才需求的挑战

 

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随着移动互联网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日益增强,企业越来越重视互联网对自身商业模式及营销策略的影响,自然也包括对移动互联网发展需要的营销人才的需求。

 

以我们对近三年本专业毕业生的抽样调查看,毕业生所在单位对互联网营销人才需求的紧迫感很强烈。受访毕业生中这一比例高达七成,而不太需要和不需要的比例仅占7.96%。

 

正如科特勒所言,互联网虽然没有改变营销的本质,但极大影响了营销的手段和方法。目前,全国高校在互联网营销人才的培养上还严重落后于市场需求。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程单薄,营销专业毕业生在校所受教育仍然是以传统营销的理论和方法为主。绝大多数院校在互联网营销方面也仅有网络营销一门课,或者通过选修课增加一些电子商务方面的课程;二是课程相对空泛,绝大多数院校在课程内容和授课过程中还基本是理论演绎,无法有效结合应用场景展开实践性较强的方法与技能传授。

 

二、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

 

学生是受教育主体,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如何做,最终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习行为养成上。2004年,奥地利学者林德纳于提出了微型学习(Microlearning)的概念,并将其表述为一种存在于新媒介生态系统中,基于微型内容和微型媒体的新型学习。随着媒介终端设备的微型化,尤其是手机端的互联网化,移动式的微型学习有了天然的物质基础和工具条件。

 

目前,高校学生人人有手机是普遍现象,随时随地上网也渐成趋势。从学习行为上看,作为移动互联网的主要用户群体的学生们也越来越看重网络渠道的学习。这从我们对现有学生学习行为调查的一些数据上可见一斑。

 

三、嘉庚学院营销专业对网络环境下人才培养和实践教学的定位

 

基于网络环境下互联网营销人才需求的强劲增长及学生移动式碎片化网络化学习行为的凸显,我们认为,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对于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的主要影响体现在内容和手段两个方面。一是内容上,要把互联网营销人才作为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的方向;二是手段上,要善于借助互联网技术为人才培养与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简便高效的平台与工具。

 

为此,嘉庚学院营销专业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重新修正和调适,强化互联网营销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把“理解互联网对组织与商业的影响,把握互联网营销的趋势,掌握互联网营销的知识与技能”列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同时,整个人才方案在保留传统互联网营销专业知识和理论专题的基础上,专门开拓互联网营销专题,在互联网营销的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上作深度挖掘,集中全系师资和关联院系资源向互联网营销倾斜,力图把互联网营销人才培养列为专业的亮点和特色全力打造。

 

四、对接市场需求,围绕应用型互联网营销人才培养开展实践教学

 

营销学是应用科学,营销专业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基本背景下,高校的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理应面向市场强化互联网营销人才的培养与培育。

 

为了达到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嘉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以专业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围绕“三个课堂”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包括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

 

(一)第一课堂:以课程为载体,增加互联网营销的相关内容,或开发新课程。目前嘉庚学院营销专业在课程设置上,首先将互联网营销列为专业必修课,并在专业选修课课程组中拓展了互联网营销的课程,如大数据分析与营销、互联网消费洞察、移动互联时代的微营销、网络传播学、新媒体营销、电商平台运营实务等;

 

同时,课程教学强调以案例研究和情景实训为主要教学方式,强化方法的系统性和技能的实践性,强调通过应用让学生把所学的方法和技能固化下来,真正转化为学生的专业能力。

 

(二)第二课堂:以互联网营销研究中心为载体,组建学生兴趣小组,教师主导,学生参与,开展互联网营销的专题研究;

 

研究中心作为教师自治的非行政组织,一方面是教师进行互联网营销研究的学术组织,另一方面也是对外合作,推动互联网营销实践教学的平台,培养互联网营销的专业人才。研究中心聚焦三大模块:互联网消费行为、数据挖掘、全网整合营销,其组织结构如下:

 

中心将在三大模块能力的积累基础上,实现三大功能:

 

第一,整合团队,开展科研,申报互联网营销的相关研究课题;

 

第二,对接企业,承接项目,提供互联网营销的培训与咨询;

 

第三,组建兴趣小组,鼓励学生参与,培养互联网营销专才。

 

(三)第三课堂:以实习基地和企业项目为载体,承接互联网营销的相关课题与项目,让学生在实战中增强应用能力。为此,嘉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发力:

 

1.增加校企合作基地,尤其是互联网营销的合作基地,合作基地对象向一些新兴互联网创业公司倾斜。

 

2.扩大合作内容和形式,不把合作基地等同于毕业生实习实践基地,而是开展了更深度的合作,一是请合作企业的营销相关人才到校开讲座或沙龙;二是以合作企业为样本,作为全方位了解企业管理和营销管理的窗口;三是以合作企业面临的具体营销问题,展开专题研究或合作项目,增强学生的实战感。

篇(7)

关键字:电商冲击;营销策略;创新

1 背景与问题

随着电子商务的深入发展,我国网络购物市场依然保持着稳健的增长速度,据CNNIC《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4.13亿,较2014年底增加5183万,增长率为14.3%;与此同时,我国手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增长迅速,达到3.40亿,增长率为43.9%,手机网络购物的使用比例由42.4%提升至54.8%。由此,电子商务的发展对我国传统企业造成了极大冲击,事实上,从国外经验来看,服装在欧洲网购市场是第一大品类,在美国和韩国则位居第二,虽然我国网购与美韩所处阶段不同,但作为网购主要品类,服装网购的发展与整个网购发展类似,电子商务的冲击对实体服装店也不例外,采购价格优势的减弱、顾客的大量流失、与线上零售渠道的激烈竞争以及服装制造企业的市场瓜分使得我国传统服装零售行业生存维艰,据艾瑞咨询的《2015H1中国服装网购行业报告》,2015年上半年中国服装网购市场整体交易规模为4130.5亿元,交易规模不断增长,传统实体服装店的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

在此背景下,传统的营销方式已不能满足现有的实体服装店的发展要求,因此,如何实现传统实体服装店的营销创新,如何利用电子商务不断发展和网络购物用户规模不断扩大的机遇是实体服装企业关注的焦点。机遇与挑战并存,已有企业试图采用“实体店+虚拟店”模式发挥综合优势,采用混合线上线下的整合营销模式创造更大经济效益。基于此,本文研究的目的就在于探索出适合在电商时代下实现实体服装店实现弯道超车和逆势而进的营销创新策略,以期为市场竞争压力和客户流失等冲击下的传统实体服装店变被动为主动提供一些思考与启示。

2 营销策略创新

(一)产品策略

在实体店环境下,服装产品销售是面对面销售,消费者可以通过眼看、手摸等方式对服装产品的款式、质量等属性进行感知,可以时时与店员进行沟通、谈判,并完成即时交易。而在网络环境下,消费者得不到实体店铺环境下的体验环节,因此在网络销售过程中提供的服务以及信息可以视为产品的组成部分。在电子商务中,互联网的开放性、实时交互性等特点使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更容易满足。在产品设计上,商家可以通过网络与消费者进行实时的双向沟通,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让消费者共同参与服装产品的设计成为可能。通过在服装产品设计上进行创新,使得实体店的产品策略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获得差异化竞争优势。此外,由于网络信息的及时性,店铺的产品更新速度要求比在传统市场条件下更加快,只有不断推出新产品、更新网站信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二)价格策略

相比于传统实体店,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制定产品价格具有更大的柔性。针对目标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捆绑定价策略,即把多种服装产品捆绑在一起销售,通过制定一个合理的价格来吸引消费者以达到促进销售的效果。一方面,可以降低消费者的搜寻成本,尤其是这种捆绑具有较大的关联性,随着交易成本的降低,消费者的过渡价值得到提高进而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另一方面,通过捆绑销售,店铺可以将通过一体化生产和销售使得边际成本递减。(2)订制定价策略,即利用网络技术和及时沟通,让消费者根据自己的个性化需求来参与设计服装产品。限制于技术、成本等因素,大多数企业还无法实现完全的个性化定制,因而,可以将个性化进一步标准化,即采用多属性方式让消费者自行选择,扩大原有选择范围。此外,店铺还可以根据产品特点和产品生命周期采用适宜的策略,例如自动调价议价策略、折扣定价策略、拍卖定价策略、免费价格策略等。

(三)渠道策略

实体服装店铺运用网络营销渠道已成为服装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互联网不断发展的需要,网络营销渠道对促进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体服装店实现销售渠道的整合,可以采取两种方式。其一是网络营销渠道,要实现渠道的整合就必须优化其供应链,将服装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物流、售后服务、客户关系管理等环节通过电子商务连成一个有机整体,以达到缩减产品生命周期、实施敏捷制造、大规模产品定制等渠道目耍避免了传统实体店铺营销渠道中的低效率运作问题。另一种方式是网络渠道与传统渠道进行整合。传统营销渠道凭借实体店体验的特点而拥有一批忠诚的顾客群体,这是网络渠道无法完全取代的。而以互联网作为支撑的网络营销渠道也应具备传统营销渠道的功能,互联网的高效率的信息交换,改变着过去传统营销渠道的诸多环节,将错综复杂的关系简化为单一关系,极大减少了成本。

(四)促销策略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服装店铺采用促销策略的成本较小,因此店铺可以采用多种促销策略。网上折价促销,同在传统市场一样是最常用的一种促销方式。由于电子商务模式大大减少了成本,导致其产品价格远低于实体店价格,再加上网络营销中不可体验等缺点使得网上商品的价格要低于传统方式,以吸引消费者购买。电子邮件营销,依托大数据技术的基础上,向目标消费者传递有关促销的信息,以加强店铺和消费者的合作关系,从而鼓励消费者忠实于店铺或者重复购买。此外,还可以采取搜索引擎营销、网络软文营销、网络聊天促销、 网上赠品促销、网上联合促销等促销策略。

3 小结

电子商务的发展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潮流,实体服装店如何在电商的冲击下突出重围,实现营销策略的创新是我国相关企业共同面临的难题。虽然已有不少企业意识到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优势,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整合营销模式,有些企业已经取得了成功,如vivo的春节营销等,但是总体而言,大部分企业仍然没有充分的“互联网+”思维和敏捷的创新营销意识,始终未能实现在电子商务时代的营销模式变革,最终也只能在激烈的现代竞争中败下阵来。本文通过详细分析实体服装店面临的营销挑战,结合营销学的经典4Ps理论,从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四种营销策略创新为实体服装店实现弯道超车和逆势而进提供对策建议。事实上,营销策略创新是一项复杂工程,“没有最好的只有合适的”也适用于实体服装店的营销策略选择,企业的营销策略组合需要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内外部环境综合考量,用营销创新思路谋求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CNNIC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 国家图书馆学刊,2016,02:76.

[2]王军. 传统服装零售业发展电子商务的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3.

[3]李宁忠. 服装网络营销策略研究[D].兰州大学,2012.

[4]蒋金波. 秦玛丽服装公司网络营销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