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德育实施途径

德育实施途径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8 15:43:5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德育实施途径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德育实施途径

篇(1)

学校的德育是整洁的教室和清洁的校园环境,环境“塑造”人,好的环境打造的是胸有大志,善于拼搏,追求卓越的人;

学校的德育是早晨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是老师抑扬顿挫的讲课声;

学校的德育是教师得体的衣着,温暖的眼神,知心的话语;

学校的德育是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和谐的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别看孩子不知晓领导们是怎么掌控一所学校的,但是校领导与教师的关系和谐与否,会尽收眼底,因此,学校德育是一种和谐的气息;

一个好的班风是德育,一场好的联欢会是德育,一个运动会是德育,一个参观是德育,一个好的老师是德育,一个好的班主任是德育,一个好的主任是德育,一个好的校长更是一个德育,而且是一个大德育......

德育不虚无缥缈,德育无处不在,德育工作是一个难度很大的工作,它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不亚于教学工作。

二、有效德育需要抓好三个关键

1、“信”。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笃信好学”中的信,指的是“信仰”、“信念、”“信心”之意。孔子认为,“信”是一个涉及做人、交友、社会、治病、取人、治国诸方面的伦理范畴,它既是儒家实现“仁”这个道德原则的重要条件之一,又是其道德修养的内容之一。

德育工作者常常会遇到一些难解决的德育问题,而德育问题往往又是无解的,因此,我们要先树立信心去做德育工作,这样才会有了坚持我们面对问题的信念,学会去艺术的化解无解问题。

第一,要强调诚信的重要性。“人无信不立”,良好的信用是个人在社会上立足的根本,是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基石。没有信用或信用不好的人,将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将会被社会淘汰。

第二,要强调诚信的必要性。当前,我国正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做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社会其中有一点就是诚信,社会讲诚信,首先是个人要讲诚信,所以,诚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只有人人讲诚信,社会才有诚信,我们追求的和谐社会才能实现。

2、“爱”。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德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德育是死亡的德育;不能培养爱的德育,是失败的德育。

当德育工作者要做到热爱学生并不困难,困难的是使学生体会理解、接受这种爱。

李镇西:“所有的学生都是爱老师的,关键是你能否感受到爱。”正如世界上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光。有爱,才有投入,才有奉献;爱要爱的真诚、具体、深远、公正,爱得让学生信服。

不爱学生的教师,不是一个好教师,不是好班主任;教师的爱是人间最博大、最深厚、最纯洁、最无私的爱。

丰子恺先生在回忆录里写了他的恩师李叔同的一段往事:上音乐课时,有一个学生在下面看闲书,另一个学生随地吐痰。李先生是个极其严肃的人,他当场看到了却不出声。下课后,李先生请那两位学生留下来,用很缓和的声音对他们说,下次上课时不要看闲书也不要随地吐痰。两个学生觉得老师小题大作,刚要申辩,只见这位德高望重的先生向他们鞠了一躬,两个学生顿时满脸通红。

每个学生都有权享受关爱。“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优生”身上优点固然多,“学困生”身上也有闪光的地方。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是班主任不偏袒、不主观臆断的最好表现。

“爱胜过一切说教”,语言是师生交流的主渠道。若我们恰当地使用富含爱意的语言与学生谈话,就会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如学生有了进步时,可以鼓励他:“有这么大的进步,真了不起,要继续努力哟!”学生表现很出色时,可以夸奖他:“我真为你感到骄傲。”如学生失败了,可以告诉他:“别灰心,还有下一次!”学生受到委屈时,可以信任地说:“老师相信你……”也许这一些简单的话语,在不经意间就让你困扰的德育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3、“角”。

角,角色。扮演不同的人物。

孟子说: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篇(2)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而思想观念转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充分利用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和灌输。如何加强职业学校各学科的德育渗透,是当前教改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全社会普遍重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氛围下,学校作为专职教育单位,“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已是我们的共识。加强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为了推动“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这一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各学科渗透德育”,拓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使学校传统美德特色教育在学科渗透中增添新的时代内涵,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我们职业学校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要特别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理想教育和创业教育。

各校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中,注重经验总结、方法、交流。职教中心搭建平台,学校在教学工作中选拔出学科渗透教学能手,结合职业学校学生实际、专业特点、学科特色,提供一个研讨机会。通过此次活动提出符合职业学校特色、结合学生实际、行之有效的学科渗透德育工作的好办法,以点带面,以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各学科各显神通,德育进课堂形成大气候。“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提出以来,各科教师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各自形成了一套渗透德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语文教师结合教学的思想内涵,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激发学生情感,创设情境等方法感染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心,教会学生做人。旅游地理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职业道德素质,创设民主愉快氛围,使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计算机专业课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培养学生协作精神。服务专业课注重了课前、课间、下课前的准备、服务等的培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意识。数学课上教师通过数学课上教师通过向学生传授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在数学发展史上的灿烂历史,使学生在学习中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在教学中通过“问题——解决”的模式,培养学生沉着坚毅的品格和不怕困难、不怕艰苦的心理品质。电子专业课用鲜活的例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意志品格教育、审美教育。德育课结合政治课通过“四结合”的方法,发挥了德育主阵地的作用,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注重学生高尚情操的陶冶、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热爱自然的情感;结合时事政治,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结合社会热点,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指导学生写调查报告或小论文,通过探究社会问题,激发社会责任感;结合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进行教育。英语学科的德育过程,是根据教材的总体内容,将外来优秀文化、现代文明与健全人身融为一体的教育过程。利用英语格言、警句、祝福语等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教师们努力挖掘英语教材中极为丰富的德育资源,恰当运用各种传统的、现代化的教育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好一个设计者、组织者、材料提供者、鼓励者、参与者、评价者。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按照英语教学的自身规律,自觉地培养具有高尚人格、美好心灵和丰富知识的一代跨世纪新人。

“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深入人心,及时总结,充分交流,提升德育工作水平。使未成年人在学校能时时处处受到传统美德精神的熏陶,从课堂中得到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的“双丰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今后,更加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在德育渗透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根据各学科特点、专业特点、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学校各年级传统美德特色教育主题,使德育渗透科学化、经常化、系列化,来指导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使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更上一层楼。作者简介:郎立文(真实姓名)北京市延庆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德育教研员,曾多篇论文获市、县奖项。思想意识超前,结合实际写出属实的文章。本文是为了实施“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这一教育理念,组织我县职业学校教师进行的学科渗透德育工作研讨会,本次具有学科代表性、专业代表性的研讨会的成果有一定的推广性.

篇(3)

【关键词】职业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

职业高中阶段,学生大部分是普高录取之后,成绩不尽理想的学生,面对这样的学生,家长会觉得孩子升学无望,孩子自己也会自暴自弃。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的德育工作显得尤其重要。由于班主任是学生德育最直接的教育者,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会影响着学生以后的为人处世等种种问题。所以,要想提高德育工作有效性,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与教育水平就必须大力提升,德育教育的方式也要追求多样化,实际化。

一、当前职高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德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有部分班主任教师忽略其重要性,认为学生步入高中,已经有能力去辨别是非,德育教育一带而过便可。实则不是,学生虽然已经步入高中,但德育工作依然非常重要,学生处在未满18岁的阶段,依然需要学校及班主任教师关注其德育。

2.班主任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当前班主任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班主任都是由某任课老师兼任,这样一来对该教师也形成一种较大的压力,该科教师不仅要批改作业,备课,完成教师的基本职责,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准备德育教育的内容,容易忽视德育工作。

3.教学方式单一

目前,仍有许多教师依旧沿袭传统式的单一德育教学模式,只是一味的给学生灌输知识,对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接受能力毫无所知。如果教师不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那教学有效性将大大降低。尤其对于德育教育来说,学生自身看不到德育教育对当下的作用,很可能很快就对其失去兴趣。

4.师生关系处理不得体

在很多班级中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并不是很和谐,这样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听讲兴趣,也会影响班集体的团结进步。当师生发生矛盾得不到有效解决的时候,学生很难再有兴趣听老师的讲课教育,对学生来说无异于是一种危害。

5.学生受社会影响较大

现如今,社会上形形的诱惑,事件,甚至骗局数不胜数,如何教导每一位学生在避免掉入陷阱的同时又能始终克制自己不走歪路,是班主任进行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当前高中班主任必须进行德育工作的主要原因。班主任能有效的进行德育工作,正确的教导学生做人做事,将会使每位学生受益终生。

二、职业高中实施有效德育工作的途径

1.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与教育水平

班主任要多运用政治、心理学等知识对学生进行辅导,遇到特殊情况如早恋,家庭困难,单亲等等,教师应主动找学生进行开导,在比如性格内向,自我意识强烈的学生要多加以引导。再者,班主任应经常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改变自身的不良习惯,教导学生如何做人。

2.进行德育工作要实际化

在教育之前,教师要精心备课,每节课有重点的培训,注重细节,注意方法,说的语言、搞得活动要贴合实际,保证每进行一次德育教育就要起到相应的效果。当有学生不屑于德育的教育时,教师应耐心给学生讲解其重要性,也可以适当的举实例来说明,让学生能够听得进去,听得明白。让老师的德育工作真正的落到实处。对德育工作来说,它对学生的影响是一生的事情,教师如果在德育工作上打马虎眼,无异于教导学生走歪路,也是对自己身份的极大不称职。

3.教师要处理好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班级

在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时,学生的配合也尤为重要,只有单方面的灌输起不到任何作用。

这期间,就需要班主任与学生处理好师生关系。只有让学生感觉与教师既是师生,又是朋友,教师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才能让学生乐于学习老师身上的知识与精神。教师要处理好师生关系,就必须要做到以下三点:(1)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尊重是一种相互的事情,不懂得尊重别人的人是不会得到别人尊重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习惯与隐私,教师需要做的并不是抹去学生们的个人习惯统一整体,而是尊重学生的个人喜好,当学生的喜好存在偏差的地方时善意的提出并辅助其改正;(2)教师要与学生经常交流。人与人相处,谈话交流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师应经常主动去了解学生的困难之处。实实在在的体贴、爱护学生,让学生感到温暖;(3)教师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班级里难免会出现家庭困难,单亲等学生,教师不可对其忽视,也不要一味的向着优等生,放弃或疏忽学习能力差,接受速度慢的学生。

4.创新教育方法

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人手,创新自己的教育方法,让学生乐于接受该项教育。比如,教师可以采用真实情况模拟法,以现实发生的实例为主题,让学生模拟情景再现,使学生做现实生活实例中的主人翁,以便老师更好的言传身教。在体育锻炼方面,老师也可以在工作时有创意的鼓励教学,如实行“奖惩”方法,让学生相互之间用竞争的方式达到整体提高的目的,对小竞争里表现最好的发放一些小奖品,对成绩较差的可以实施一点小“惩罚”,让学生在快乐中更好的接受德育教育。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 德育 内容 实施途径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存在一些误区,比如重视智育而轻视了德育。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采取的是教师灌输、学生被动吸收的方法。学生一般都不愿意写读后感之类的文字,教师在把作业布置给学生后,学生的自尊心或者爱心有没有得到锻炼和提升,教师一般不予关注。学生处于敬畏教师的心理,会在课文或者通过其它的途径进行摘抄,甚至有的学生直接复制,但是最后教师采取的都是默认的方式。因此,语文教学对学生内在情感的升华和心灵的净化有所忽略。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教学内容

1.人文主义教育。少年儿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小学语文教材充满了想象与理想色彩编制而成的童话故事,应该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由想象,通过想象、模仿去慢慢感受和理解新的事物,理解和认识身边的事物。

2.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少年儿童的爱国主义思想是国家大计,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重要内容。学生可以从课堂上、书本里或者生活中感悟爱国主义情感。比如在讲解《王小二》一文时,文章中塑造了王小二这个人物机智、勇敢的一面,更加具有说服力,要让学生从中理解小学生也可以为国家做贡献。可给学生播放申办奥运会的场景,让学生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国家的强大以及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3.思想道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作为语文德育的核心,要重点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这种道德教育观渗透到学生思想中,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比如在学习《吃水不忘挖井人》一文时,让学生自己总结读后感,教师再进行补充,培养学生主动去感悟和理解思想道德,培养学生先人后己、遵纪守法和学会感恩等良好的道德行为。

4.理想情操教育。理想情操是人生发展的动力。小学生思维正好处于活跃的时期,对成人的世界会充满很多好奇,教师在语文德育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理想。

5.行为规范教育。小学生正处于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思想比较单纯,充满着幻想,知道上进和敢于为自己的理想去拼搏。但同时令人担心的是少年儿童缺乏经验,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差,容易受到身边各种思想和氛围的影响。因此,要教育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学会讲诚信和讲道德;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敢于探索和质疑的态度,独立自主,爱劳动;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劳动意识,教导孩子正确地认识电视与网络。家长往往担心孩子上网会学到很多坏的东西,所以不让看电视、不让上网。这种做法是错误的。现在是一个网络的信息时代,人人都离不开网络,通过上网我们可以知道世界上很多地方的事情,可以与别人实现更近的交流。家长可以控制孩子看电视和上网的时间,或者由家长陪着学生一起看等等。

二、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的实施途径

1.把握好语文教育的自身规律和特点,按照语文教育的规律将德育渗透其中。语文教学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视文本,因此,在认识文本的过程中,可以渗透德育的内涵。比如在学习陆游的《示儿》一文时:“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去感受诗人那种渴望家园统一的强烈的爱国之情。学生往往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了这种爱国之情。

2.设计一个正确良好的语文教育考核机制。语文考核机制不仅仅是针对学生,也应该针对教师。只有在一个合格的考核机制下,才能营造一个更加健康积极的教学机制。在语文教学考核中应该十分重视德育的考核。比如在学生的年终成绩考核中,考试成绩和平时的德育成绩按照比例进行打分;教师的年终考核也应该按照这样的标准进行。

3.注重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德育是在一个与人沟通的过程中慢慢培养的,单纯的一个人的德育是毫无意义的。教学实际上是两部分的结合,教与学,缺一不可。

4.教师要以身作则。教师往往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教师不注重自己的言行,就会给学生带去错误的信息,对学生的德育发展产生消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起带头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要先做好,就好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少年儿童应该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开始。

三、总结

小学语文教育作为基础学科,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渗透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学校还是国家都应该注重德育的发展,为未来培养一批全面的高素质的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曹昌花 让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0,16,(5),56-58。

篇(5)

关键词:礼仪 道德 礼仪教育 必要性 重要途径

高校教育中应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而探索德育的有效途径成为一大难题。高校学生品行现状迫使人们开始思考德育不仅依靠学生管理和课外活动上,更主要的是应把目光放在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上,把文明礼仪教育纳入正常课堂教学。因此,在德育课程设置中增设礼仪课程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为此,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礼仪与道德的关系

礼仪是指人们在各种具体社会交往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表、仪态和言谈举止、仪式等方面约定俗成、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礼仪具有约束人们言谈举止的规范性特点,同时,礼仪规则简明、实用、可行、易学易会、便于操作。礼仪通过评价、劝阻、示范等教育形式,不断纠正人们的不良行为习惯,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尊重。

道德也是人们的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礼仪与道德关系极为密切,德成于中,礼形于外,二者具有内在同一性。道德是礼仪的灵魂,讲究礼仪除了注意礼仪的外表形式之外,还要注意内在的道德修养,做到表里如一。礼仪习惯是道德品质的载体,人们的道德责任可以通过礼仪行为表现出来,是一种道德精神的外在形式。人们对礼仪的学习运用过程实际上就是接受熏陶和教育,培养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道德社会化过程。观察一个人的仪态、仪表、言谈举止,往往可以了解他的内心道德世界,从而评价他的道德水准和修养程度。因此,高校德育工作中应首先从礼仪教育为突破口,把道德规范细化为具体礼仪行为上,使德育工作有的放矢,收到实效。

二、大学生加强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当代大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任性、散漫、不受约束、依赖性强、独占欲强、不善合作,表现为公众场合语言粗俗、不守秩序、课堂上时间观念差、随意说话、玩手机、吃零食、不重视仪表、穿着打扮过于随意,遇见老师不打招呼等现象经常发生,以上种现象表明目前大学生迫切需要加强礼仪教育。我们不仅要将礼仪规范纳入学生常规管理之中,还需要在大学德育课程中增设公共礼仪课程和行业礼仪课程。

各级各类大专院校为各行各业培养和输送大批职业人才,不仅要重视职业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职业道德教育,而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是加强礼仪素质教育。2009年曾有研究者对十二所高校600名高校大学生礼仪修养及教育现状展开调查与访谈,在被调查者中有76.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礼仪修养尚需提高,认为应在大学开设礼仪课程的学生占87.8%。

尤其是师范类院校,特别要重视礼仪素质教育,它的培养对象是教师,教师一定要在思想道德、学识学风、言行举止等方面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我校是培养幼儿教师的摇篮,幼儿模仿力最强,幼师的言行举止都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我校开设礼仪课程能培养具有良好礼仪素质的幼儿教师,使幼师有意识地用所学的礼仪来全面规范幼儿的行为,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开设礼仪课程的内容

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应该是在课堂教学上,把礼仪教育纳入正常课堂教学,体现科学性、普教性、持久性、实践性、创新性的特点。目前高校礼仪课程局限于特定专业某一相关课程,缺乏系统性和普遍性,因此开设公共礼仪课程非常必要。

礼仪教育应渗透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从幼儿教育做起,重视礼仪素质教育,在大学阶段应该通过开设礼仪课程系统学习和培训,根据不同院校专业特点,教材内容分公共礼仪课程和行业礼仪课程,还可以根据学校特色编写公共礼仪和行业礼仪为一体的校本教材。

根据我校特点,选用2010年5月由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礼仪常识全知道》。本课程开设一年,从教材中选学以下内容:个人形象礼仪;生活礼仪;社交礼仪;职场礼仪;商务礼仪略讲;学校礼仪:(教师仪表礼仪、学生仪表礼仪、课堂礼仪、校园场所礼仪);电话和网络礼仪;餐饮舞会礼仪;节日民俗礼仪;涉外礼仪。以上课程内容全面、系统,同时又有所侧重。礼仪课程的教学过程不仅是系统学习礼仪规范的过程,同时也是接受道德教育的过程。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法、情境模拟法、联系对照法和实训法等,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礼仪规范,而且使学生重新认识、分辨、选择、调整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达到德育教育目的。

此论文是黑龙江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指导项目:《幼专生德育方式方法创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陆纯梅,范莉莎.现代礼仪实训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8).

[2] 汪建民,丁振宇.礼仪常识全知道.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5).

篇(6)

【关键词】 任务引领法;中职学校;德育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5-00-02

德育历来为各学校所重视,特别是情况日益复杂的新疆中职学校。近年来,随着中职学校生源压力的增大,学校多采用先招后管的方式保证生源量。在保证生源量的同时,出现生源质上的不足,这给原本成效不高的德育课程进一步增加难度。德育课程实效不高直接影响学生文化和专业课成绩,还导致部分学生出现思想品质问题、逃学、早恋、打架、叛逆等心理和行为问题。因此,探究行之有效的德育课程改革就成为关心教育人士的重要课题。

一、新疆中职学校德育课程实施低效成因分析

(一)新疆中职学校德育现状

新疆中职学校德育课程实施一直令学校、老师最为头疼。但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保障线,又不容半点马虎。毋庸讳言,德育实施是低效的。根据学者的调查,部分问题学生存在以下情况:(一)学生思想品德:自我中心较为突出、自私自利、集体观念淡薄、集体荣誉感缺乏、组织纪律差、不讲诚信、是非判断不清、不思进取、贪图及时享乐等;(二)学生行为习惯:经常迟到旷课、无视校纪、不讲卫生、时间观念差、吸烟、赌博、打架、破坏公物等;(三)学生心理问题:自卑心理、妒嫉心理、攀比心理、反叛心理、代沟、情感困惑、迷恋网络、自残、虚荣心强,自信心不足等等。[3]凡此种种,将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还会影响其就业和社会和谐发展。

(二)新疆中职学校德育课程实施低效成因分析

1、方法和途径单一

新疆中职学校普遍重视德育课程,但实施效果并非人愿。反思德育课程低效原因,其中德育方法和途径单一是主要原因。目前新疆中职学校德育教法主要以讲授――接受的方式为主,重视教师的讲授,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重视理论思辨,忽视学生的德育实践活动;重视教师的评价,忽视学生自评、社会评价;重视德育知识考查,忽视德育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德育实施途径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轻视生活和社会教育实践;以集中灌输为主,缺乏启发引导;以集会教育、报告、讲座为主,缺乏针对个人的德育活动。

2、内容陈旧

德育内容是新疆中职学校德育实施的核心,是学生接受德育的主要载体。新疆中职学校德育内容主要以课本内容为主,缺乏鲜活的德育课程内容,甚至有些教师照本宣科,对德育实施的低效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德育内容的陈旧和德育教师的课程观不无关系。部分教师在德育实施过程中秉持教材即教学内容的理念,没有正确认识德育课程的教学化问题,没有正确认识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根本区别。所以导致德育内容陈旧,脱离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

3、教学忽视学生的心理规律

教学既包括教师教的一面,也包括学生学的一面。然而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忽视学生学习的特点和规律。中职学生正处于埃里克森所言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的青春期,性格活泼好动且具有一定的叛逆性。教学如果不能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别是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话,那么德育低效也就自然而然了。如果教师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那么德育低效的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4、评价片面

目前我国课程和教学评价以终结性评价为主。新疆中职学校德育课程评价受我国课程与教学评价趋势的影响,也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并且还以知识终结评价为主。德育作为一门学科来说,虽然以德育知识为主,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知识内容同样重要。当我们以知识终结性评价为主时,其实是在关闭我们提升自身素养、价值观、道德观的有效之门。所以德育评价需要知、情、意、行四方面整体、全面的评价,需要诊断性、形成性、终结性三位一体的评价。

5、教师职业倦怠,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由教和学两方面组成。在学生体验到德育课程枯燥、乏味的时候,教师同样也感受到教学的疲惫。受学制的制约,德育在新疆中职学校是作为公共课设置的,没有专业课的身世显赫,所以并不为学生重视。部分学生对德育课程的认识仅限于及格。再加上教材所选内容的陈旧及其他原因,所以部分教师对德育缺乏一定的热情。当教师在工作中体会不到教学的灵性和创生性的时候,教师就会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逐渐形成职业倦怠,甚至出现厌教、弃教的行为。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体会不到德育教学的喜悦和成功,体会不到德育的魅力,那么德育教学长期低效的现实也更容易被我们所理解。

二、任务引领教学法在新疆中职学校德育课程中实施的意义

“任务引领教学法打破传统讲授――接受的教学模式,采用生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方式,在任务引领下开展教学活动。在实施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学得知识、训练技能、探究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专业水平。在任务引领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学生通过不断完成任务体验成功感和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其求知欲望,形成任务、知识增长、技能训练、专业提升的良性循环之路。”[7]

(一)转变德育课程理念,有利于教师课程理念及德育内容的更新

任务引领教学法是在任务的引领下,融合了讲授、讨论、演示、练习等方法。如果说讲授、谈话、讨论等方法是封闭方法的话,那么任务引领教学法是一种过程性、开放性的方法。从课程论的角度来说,封闭式的方法适用于课程的目标模式,而任务引领教学法适用于课程的过程和实践模式。

教师因受师范教育的影响,观念中惟以课程即教学科目为圭臬,忽视或根本杜绝其他的课程理念。这种观点为教师在课堂中喋喋不休地对课程内容进行条分缕析作了学理的支撑。这恐怕也是师生对德育没有兴趣的根源所在。所以如果想扭转德育课程实施的现状,首要的就是改变教师的课程观念。任务引领教学法以任务解决为目标,既重视解决结果,也重视解决过程,其在新疆中职学校的实施,能有效转变教师课程即教学科目的观念,树立教师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学习经验、预期的学习结果等新课程理念;其次,更新德育内容。任务引领教学法以任务的解决为核心,所以任务的选取尤为重要。在新疆中职学校所使用的德育教材中,基本以德育知识的传授为主,没有德育任务。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意识和能力对德育知识再加工,再加工的过程其实就是对德育知识进行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即对部分知识删除,对部分知识保留和更新。教师在德育知识再加工的过程中,及时更新部分知识,使部分知识具有时代性,以适合青春期的学生身心发展。因此,教师在使用任务引领教学法的过程中,能有效更新德育内容。

(二)以任务解决为目标,有效解决方法、途径和评价的单一

任务引领教学法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教师所分配小组的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得知识、训练问题解决的能力、培养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任务引领教学法的核心是任务的完成。教师依据德育教学目标分配给小组适量的任务。小组成员在了解自己的任务基础上,以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学习德育教材、查找相关德育资料、利用信息资源等途径有效解决小组分配的德育任务。由此可见,任务引领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程中实施打破原有的传授――接受教学模式,融合了讲授、演示、练习等方法,所以其更具开放性和综合性,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任务引领教学法在新疆中职德育课程中实施的教学途径也不再局限于课堂知识讲授,而是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学生多渠道探寻问题解决的途径,多以亲自感受、实践的方式学得德育知识。

德育课程评价自身并不适合单一的知识终结性评价。任务引领教学法在新疆中职学校德育课程中的实施采用多元化、多渠道的评价方式。在评价方式上:在任务分配前,教师将使用诊断性评价对学生进行有效分组;在展示成果、交流提高阶段,教师将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在教师案例分析阶段,教师使用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的优劣进行评价。在评价主体上,主要以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为主,同时兼顾到教师评价和社会评价。所以任务引领教学法在新疆中职学校德育课程中的评价是立体的、综合性的,能有效、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德育素养。

(三)以活动为引导,有效调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

任务引领教学法在新疆中职学校德育课程中实施的任务分配,不同于职业中的任务,它应该属于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是教学过程中最具有创造性和灵动性的内容,因此成为教师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也是最具吸引学生的教学方式。对教学活动的优势,我们从普通教育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和大力提倡活动课程即可窥一斑而见全豹。

任务引领教学法在德育课程中的实施,需要教师精心准备教学任务。教师在熟悉德育教材基础上,融入其对德育课程的理解,选取和任务有关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典型事例作内容。教师多选取师生感兴趣的材料,进行创造性地设计德育任务。这样无疑会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师的职业倦怠,有利于教师养成正确的、健康的从业观。

目前,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是最不为学生所喜欢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它传道式的宣讲。任务引领教学法在新疆中职学校德育课程中实施主要采用任务解决的方式,让学生在德育活动中学得德育知识、训练问题解决思维、培养良好的德育素养。特别是采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更大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践性、合作性,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学习、对任务解决的兴趣。

总之,任务引领教学法在新疆中职学校德育课程中的实施能有效更新德育内容,解决方法和途径单一问题,有效调动师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我们实施的过程中,切忌采用整齐划一的模式,否则任务引领将会成为学生的负担。

参考文献

[1]班华.现代德育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2]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杨道德.新时期中职学校德育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

[4]赵磊.“任务引领法”在《汽车结构与拆装》中的课堂教学设计[J].《科学时代》,2010年第23期.

[5]冯晓晖.“任务引领型”的《现场导游》课堂教学设计[J].《2009年度职教教改论坛文集》,2009.

篇(7)

以年秋沙市教育局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和谐、优质、发展”六字方针,以办学思想“以书香为伴,与生命同行”为统领,坚定生命即教育原点观,坚持“践行办学思想,打造书香学校”的发展主题,立足办学途径,弘扬“红星精神”(艰苦奋斗、合作探究、追求一流),深化课程改革,规范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发展写字特色,全面、和谐、持续地提升学校、教师、学生的生命质量。

二、工作目标

长远目标:打造现代的“书香门第”,培养有文化底蕴的新人。

近期目标:争当课改排头兵,争做市区质量强校,争为社会公认特色学校,争创人民满意学校。

三、主要工作

(一)践行办学思想,营造“书香”学校

办学思想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是学校发展的“魂”。学校坚守“以书香为伴,与生命同行”的办学思想,用这个思想统领支配学校的一切办学行为;坚持立足办学途径,拓展办学途径,寻求和实施办学策略,不断营造“书香”学校。

1、解读办学思想,把握学校文化的本质

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是教师职业生命中永恒的三个问题。学校引导教师通过这“三个问题”的不断追问,强化学校及教师对教育是什么、学校是什么的继续追问,促使教师认同办学思想,共同打造“读书成风、求知若渴、外探内省、博学精思,启智扬善、追求创新”的书香文化,体验“知的渴求、爱的渴望、善的情怀、智的热爱,以及自我的超越和创造的激情”的生命价值。

2、立足办学途径,打造“书香”文化

办学途径是学校生命发展的通道。沿着办学途径,才能找到学校管理的要素----人和事,学校管理的着力点----现实需要与未来发展,实施有效管理。学校通过“营造书香校园,触摸真实生活,共建生命课堂,倡导校本教研,拓展墨趣空间”,不断开拓办学途径,实现人、财、物、事即办学思想、办学行为与办学绩效的整合,突现“书香”文化的特征。

3、完善学校规章,促进学校管理规范化

规范化管理是学校正常运转的基石,是学校走向人本化管理不可逾越的鸿沟。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学校规范化管理的硬件。学校围绕着“用办学思想引领学校制度创新”的目标,对学校章程、教育教学管理条例等系列的规章制度进行重建;通过职代会的审议和执行力的加强,促进教师对新的规章制度的认同与自觉遵守;形成制度重强,促进教师对新的规章制度的认同与自觉遵守;形成制度重建与落实的过程是办学思想物化的过程。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是实施办学思想和建设学校文化的主体。学校以“校本”为指导,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技术为目的,坚持“学习、工作、反思一体,强化反思;教师、专家互动,突出主体;课题为载体的演绎型科研、‘小现象真问题’为特征的归纳型教研互促,注重实效”的策略,整合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校本管理和校本课程开发,即将教师队伍建设贯穿于学校工作的全过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触摸真实生活,体验生态德育

生命与生活一体两面,生命存在于生活之中,生活是生命的展开与历程。教育因生命而特有,它应该根植于生活。学校致力于构建“触摸真实生活”的全新德育模式,通过构建民主的班级生活、开放的校园生活、真实的社会生活等,让教育回归生活,指向生命,让学生走进生活,在熟悉的、生动的、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认识生活,学会生活,创造生活,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构建民主的班级生活

班级建设要以班级的民主管理为抓手,以班风建设为目标,以学风建设为重点组织实施。德育处在过程管理中,结合“五名”工程的实施,制定班级专项计划,开展书香班级评比活动,并注意发现和培养典型,以点带面;在终结管理中,通过自评与他评为每个班级画像,形成特点。

2、构建开放的校园生活

校园生活要以校门行为、楼道行为、操场行为的创优活动为抓手,以校风建设为目标,以快乐课间活动为重点组织实施。充分发挥升旗仪式、宣传栏、红领巾广播站、小记者团的载体作用,促进校园生活建设。

3、构建真实的社会生活

社会生活要以社校互动为抓手,以形成良好的家庭生活习惯为重点和目标组织实施。充分发挥班级博客的作用,进行便捷的家教沟通。德育处要注重从内容与形式上进行引导与激励。

4、强化德育管理

强化德育管理要以德育管理条例的重建为契机,研究学校德育管理的特点和重点,建设学校德育的管理模式与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