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新生儿黄疸护理措施

新生儿黄疸护理措施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8 09:41:5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新生儿黄疸护理措施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新生儿黄疸护理措施

篇(1)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母乳喂养;护理措施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血清胆红素(大部分为未结合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的皮肤、巩膜及黏膜等黄染的症状,可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严重的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引起严重的后遗症,故应加强对新生儿的观察,尽快找出原因,及时治疗、加强护理。引起黄疸的原因较多,我院2011年211例新生儿黄疸原因如下。

1新生儿黄疸发生原因分析

新生儿肝炎:大多因病毒通过胎盘使胎儿感染,或通过产道被感染,例数16例;新生儿败血症及其他感染:由于细菌毒素的侵入加快红细胞破坏,例数11例;新生儿溶血病:母婴血型不合,例数8例;胆道闭锁:与宫内感染有关,例数3例;遗传性疾病:如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例数0例;药物性黄疸:由于维生素K1 、维生素K4 新霉素等药物引起,例数2例;母乳性的黄疸:由喂养母乳引起,例数171例。可看出:我院2011年1至12月份211例新生儿黄疸中,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为81%,发生的原因,近年来随着母乳喂养的普及,母乳性的黄疸的发病率有所升高。

2母乳性黄疸

2.1定义

母乳性黄疸是指发生在健康足月的母乳喂养儿中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的高胆红素血症。根据其血清胆红素峰值出现的早晚分为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母乳喂养性黄疸)和迟发性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

2.2母乳性黄疸的分类及临床特点

①母乳喂养性黄疸(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原因:由于喂养不足导致的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临床特点:单纯母乳喂养。黄疸出现时间:多见于初产妇、喂奶次数少早期出院,对早发型认识不足;生后3~4天(7天内),血清胆红素浓度达12mg/dl。黄疸高峰时间:生后5~7天。黄疸的程度:黄疸以中度为主,有的可达重度。预后:如诊断治疗不及时可发展成重度,有引起胆红素脑病的危险。发生例数142例,发生率为83%。②母乳性黄疸(迟发型母乳性黄疸)。原因:可能是母乳中未识别因子使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肠-肝循环增加所致。临床特点:单纯母乳喂养。黄疸出现时间:胆红素下降较慢,于生后10天左右血清胆红素增加达第二个高峰,浓度达12mg/dl,大约2/3的母乳喂养的婴儿胆红素水平持续升高至第3周,其中半数是临床黄疸。黄疸高峰时间:生后2~3周。黄疸的程度:无症状,生长发育良好,黄疸以轻、中度为主。预后:一般良好,很少引起胆红素脑病。发生例数29例,发生率17%。从上可以看出:母乳性的黄疸中又以母乳喂养性黄疸(早发型母乳性黄疸)为主,占83%。

3母乳喂养性黄疸(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发生原因

由于早期奶量摄入不足,而使体内热卡比人工喂养要少,摄入不足,肠蠕动减少,肠道菌群建立晚,也可使肠道结合胆红素排泄少,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引起早期奶量摄入不足的原因很多。

3.1母乳的产生不足

①由于有的初产妇没有喂奶的信心,自认为母乳不足致母乳的产生不足。②未做到早吸吮、按需哺乳,喂养次数少,开奶时间晚,影响乳汁的分泌。③新生儿吃奶前后添加葡萄糖水,对母乳需求降低。④母婴分离时未做到按时挤奶,致使母乳产生不足。⑤过多的奶瓶喂养使母乳产生少。

3.2母亲问题

内陷或扁平;疼痛或皲裂;长;肿胀;母亲认识不足,未认识到母乳喂养,早吸吮,按需哺乳的重要性;母亲信心不足,自认为奶量不够;母亲由于疾病奶量分泌不足。

3.3婴儿问题

婴儿的吸吮、吞咽差,如早产儿、患病的新生儿。拒绝母乳喂养,过多的奶瓶喂养使新生儿产生错觉。生病或疼痛,新生儿患肺炎、口疮。母乳喂养技术上的困难,新生儿含接姿势不正确,母亲喂奶姿势不正确,使新生儿得不到更多的奶。

3.4医护人员的原因

健康指导不足,使母亲未认识到母乳喂养,早吸吮,按需哺乳的重要性,含接姿势不正确,母亲喂奶姿势不正确。在母亲遇到喂养困难时未及时得到帮助、解决。个别医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对母乳喂养指导不够。

4母乳喂养性黄疸(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护理措施

4.1母乳喂养的护理

主要采取各种措施保证奶量的摄入。婴儿频繁、有效地吸吮,有助于增加泌乳量。每天吸吮10次,吸吮时间30分/次。在分娩室、母婴同室区助产士或责任护士在新生儿出生一小时内吸吮母亲,促进乳汁的分泌。鼓励母亲按需哺乳,按婴儿的需要,不分时间次数。 鼓励母亲,让母亲建立喂奶信心,无论孩子年龄多大,再泌乳都有可能,无论停止多长时间,再泌乳都有可能。保证母亲有足够的摄入量。做到合理营养,每日多摄入汤类。让新生儿与妈妈在一起,充分的母婴接触。指导母亲与新生儿同步睡眠,指导正确的哺乳姿势和含接姿势,放松哺乳。鼓励夜间哺乳。教会使用匙子而不用奶瓶喂养。婴儿拒绝吸"空",用滴管或母乳喂养辅助器给婴儿加奶。扁平和内陷,责任护士教会母亲纠正扁平和内陷的方法,2次/日,每次一侧5分钟。帮助母亲用不同的喂奶,挤出或吸出喂孩子。痛和皲裂,指导母亲先喂未受累的一侧,每次喂奶采用不同的。肿胀,指导母亲在两次喂奶之间热敷、轻轻按摩,挤奶。婴儿吸吮差,用滴管、吸管、鼻饲管喂养。 责任护士加强责任心,做好母乳喂养的健康指导,在母亲遇到喂养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

4.2黄疸的护理措施

观察皮肤黄染的部位和范围,注意皮肤、巩膜的色泽。监测生命体征、体温、哭声、吸吮力和肌张力,精神状态,及时判断有无核黄疸发生。皮测胆红素Q6h,根据皮测胆红素的值评价病情的进展情况,足月儿如果皮测胆红素>12mg/dl可行光疗,如果皮测胆红素20mg/dl,未成熟儿皮测胆红素>15mg/dl且出现拒食、嗜睡、肌张力减退等胆红素脑病的表现时应立即通知医生作好抢救的准备。观察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必要时可灌肠,促进粪便及胆红素的排出。保暖,合理喂养,在光疗时保证足够的水份和营养的供给。对光疗的患儿注意观察和处理光疗的副作用,如发热,腹泻、呕吐,皮疹。光疗的过程中注意保护眼、会阴。记录光疗的时间。光疗前后及光疗期间应监测血清胆红素变化,以判断疗效。责任护士在光疗前、光疗后应了解、评估患儿,估计光疗过程中患儿常见的护理问题。

5结论

通过对211例新生儿黄疸原因分析,其中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为81%,而在母乳性黄疸中又以母乳喂养性黄疸(早发型母乳性黄疸)为多见,为83%。针对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原因采取一定的护理措施,使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明显减少或已患母乳性黄疸的新生儿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院出版社.

篇(2)

可提高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 临床可积极采用。【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临床护理;胆红素脑病DOI:10.14163/ki.11-5547/r.2015.32.159

新生儿黄疸属于早期新生儿中一类较为常见的病灶。针对该疾病 , 临床主张采取蓝光治疗[1]。在治疗期间 , 为了达到最佳效果 , 实施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显得非常重要。本次将 8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 主要是探讨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 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入选的 8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于 2014年 2月 ~2015年 2月收治于本院, 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有关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诊断标准。其中男 48例, 女 38例;足月儿 40例、早产儿 46例;发病时间分布:24例在出生 1 d内发病、28例在 1~3 d内发病、20例在 4~7 d内发病 , 其余14例在 1~2周内发病。患儿主要的临床症状包括发热、缺氧、产伤以及体温低等。

1. 2 方法 此次入选的 8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主要采取蓝光治疗方法 , 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 具体内容如下。

1. 2. 1 病情观察 在护理期间 , 需对患儿病情进行严密观察, 详细了解患儿相关的喂养方式、保暖方法以及体质量等。定期对患儿的体温进行测量 , 同时严密观察患儿尿液以及大

作者单位:136200 吉林省辽源市妇婴医院

便的颜色改变情况, 从而获取患儿黄疸状况。

1. 2. 2 健康宣教 由于新生儿年龄的限制 , 因此主要需做好新生儿家属的健康宣教工作, 告知家属黄疸疾病的危害性 , 引起家属的重视。护理人员需积极主动与家属进行沟通 , 从而增强治疗的配合度。

1. 2. 3 饮食护理 对于黄疸患儿来说 , 倘若有吸吮乏力症状发生 , 则会导致喂养艰难 , 因此需要实施少量多次喂养措施 , 或者采取间歇喂养措施;与此同时 , 需将奶量摄入维持在合理水平内。

1. 2. 4 病理整体护理 针对患儿具体病理情况 , 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①若患儿血清胆红素过高 , 需采取蓝光治疗措施。在治疗期间 , 需采取黑色眼罩保护患儿的双眼 , 以此避免视网膜损伤。保护患儿隐私部位 , 治疗时长维持在3~5 d。在治疗期间, 倘若不显性失水明显加重, 需及时补水。对患儿采取保暖措施 , 同时对腹泻以及发热做好相应预防工作。②合理采取白蛋白以及酶诱导剂。纠正酸中毒 , 给胆红素与白蛋白的结合提供便利 , 进一步有效降低胆红素脑病的发生。③规范科学进行补液 , 以不同补液内容为依据 , 合理调控速度 , 充分避免高渗性药物快速滴入的行为 , 以此使胆红素流入脑组织的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1. 3 疗效判定标准

1. 3. 1 临床护理效果 结合罗文英[2]作出的研究 , 并以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情况为依据 , 将患儿临床护理效果分为三个等级:①痊愈:皮肤黄疸完全消除;小便颜色恢复正常;经复查 , 患儿血清总胆红素

1. 3. 2 满意度 采取自制调查问卷 , 将患儿对护理的满意度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 由家属辅助填写完成。总满意度为满意和较满意两者之和。

2 结果

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 , 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 痊愈78例、有效 6例、无效 2例, 总有效率为97.67%。满意 70例、较满意 12例、不满意 4例, 总满意度为95.35%。 3 讨论

在医学领域中 , 将出生 28 d内新生儿引发的黄疸视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临床儿科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 , 胆红素生成偏多、胆汁排泄障碍以及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是主要的致病因素[3]。此类患儿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缺氧、产伤以及体温低等[4]。在临床中 , 主要采取蓝光治疗。为了改善患儿预后 , 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显得极为重要。本次提到的护理方法包括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健康宣教、饮食护理以及病理整体护理等[5,6]。有学者经研究表明 , 对新生儿黄疸患儿采取对症护理效果显著 , 能够提升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此次得出了与该学者相一致的研究成果[7]。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 痊愈 78例、有效 6例、无效 2例 ,

总有效率为97.67%。在患儿对护理的满意度方面, 满意 70例、

较满意 12例、不满意 4例, 总满意度为95.35%。

综上所述 , 对于新生儿黄疸患儿 , 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

采取对症护理措施具有显著优势 , 能够提高护理效果 , 同时

提高患儿对护理的满意度。但需充分注重的是 , 需对新生儿

胆红素脑病、遗留神经后遗症采取有效护理措施 , 进一步为

患儿预后效果的提升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许敏 .新生儿黄疸 120例临床护理 .现代养生 , 2014(6):231.

[2]罗文英 .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分析 .当代医学 , 2013, 19(15):115-116.

[3]陈玲 , 杨梅 .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护理体会 . 医药前沿 , 2013(14):294-295.

[4]蒲玲 . 新生儿黄疸的观察与护理 . 医学理论与实践 , 2013(13): 1786-1787.

[5]高鸿英 ,苗福荣 ,刘春平 , 等 . 35例新生儿黄疸的早期观察与护理. 医疗装备 , 2013,26(7):90-91.

[6]王燕 ,刘娜 ,孟丽 . 综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医药前沿 , 2013(31):15-16.

篇(3)

关键词:新生儿;家庭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次研究随机选择了XX地区2014年3月至2014年6月出生的新生儿40例,这40例新生儿中男孩有25例,女孩有15例,都是出生7-28天的新生儿。并且选择的新生儿并没有其他躯体疾病。

1.2方法及结果

1.2.1方法

针对40例新生儿的家庭护理,医院分派了专门的护理人员一对一上门对产妇进行讲解,如新生儿需要的环境和保暖处理,新生儿的正确喂养方式,新生儿皮肤、臀部、眼部、脐部等身体部位的正确护理,以及针对新生儿发烧发热等的正确护理方式。

1.2.2结果

通过专业护理人员上门对产妇进行新生儿家庭护理的专业讲解和示范,40例新生儿的母亲都能正确掌握有关家庭护理措施,不用护理人员在旁指导也能独立完成正确的家庭护理措施。这样,40例新生儿都得到了良好的家庭护理,都能健康成长。

2 家庭护理措施

2.1 新生儿的环境及保暖护理

很多产妇诞下新生儿后都喜欢将门窗紧密,避免吹风,但这对新生儿来说是极为不利的,门窗紧闭导致新生儿接收不到新鲜的空气以及充足的光照,阻碍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正确的护理应该是定时开门窗透风,但切忌对流风,室内要保持干净整洁和清净,尽量避免室内人员走动过多。新生儿的衣服尽量要选取保暖性好和轻松柔软的,新生儿所处的室内温度要控制在22-24度左右,在洗澡、换尿布等过程中也要做好保暖措施,避免新生儿受凉。

2.2 新生儿的喂养护理

母体在喂养新生儿的时候必须掌握正确的喂养方式,不论是坐位喂养、坐位环抱式喂养还是卧位喂养,母体都要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喂养时的正确姿势就是将拇指放在的上方,四指放在的下方,托住整个,且头跟两肩要稍微向前,将新生儿面向,确保新生儿的嘴跟母体的是在同一水平位置上。当新生儿嘴巴张开的时候,母体要迅速把跟大部分乳晕送往新生儿的嘴里,注意不能堵住新生儿的鼻孔。

当母体母乳不足的时候,还是应该多跟新生儿进行皮肤接触,让新生儿含接,刺激母体乳汁的分泌。在喂养母乳的过程中不能随意使用其它乳代品,但可以给新生儿补充一定量的牛乳(牛乳需要稀释到四倍),等到母体有充足的母乳后就可以不用牛乳。每次喂养牛乳必须在母乳喂养之后,避免新生儿吃牛乳吃饱后就不吃母乳了。此外,喂养完成后还应该把新生儿直抱起来轻轻拍背,可以有效避免呕吐。

2.3 新生儿的身体部位护理

2.3.1皮肤护理

新生儿的皮肤要保持干净,每天都应该洗澡换衣(注意做好保暖措施),特别是腋窝、头颈、会阴等部位的皮肤。便后要用温水清洗新生儿的臀部,并用软布将水擦干,涂油保护。此外,要及时剪除新生儿的指甲,避免划伤自身。

2.3.2臀部护理

要给新生儿选用尺寸合适的尿布,并且及时更换尿布,避免出现尿布疹。尿布过紧很容易滋生各种细菌,尿布太松又不能起到作用。在更换新尿布之前应该暂停几分钟,然后在新生儿的臀部上擦上护臀膏,接着再换新的尿布。新生儿的皮肤很嫩、表皮很薄,易出现脱落,所以在擦拭其臀部的时候要用十分柔软的布。

2.3.3脐部护理

新生儿的脐带残端通常在其出生后3-7天就会脱落,在脱落之前要确保脐带残端的干净和干燥,避免沾湿和污染[1]。新生儿洗完澡之后可以用酒精轻擦脐带根部以及周围。跟脐带接触的衣物要确保柔软、清洁、干燥,要尤为注意不能受到新生儿大小便的影响。一旦脐带周围又脓性分泌物或是皮肤红肿,就要及时从医院就诊。

2.3.4眼睛护理

新生儿在出生的时候由于产道中受到细菌感染或是部分鼻泪管遭到堵塞都可能导致结膜炎,这个时候就要带新生儿去医院,由医生给新生儿诊治后再滴入相应的眼药水。此外,新生儿的毛巾、被褥、枕巾都要确保干净,并要跟家庭其他毛巾等隔开。

2.4 有针对性的新生儿护理

2.4.1溢奶和呕吐的护理

新生儿的呕吐可能是生理性的,通常来说,正常、健康的新生儿媒体那都可能有1-2次的呕吐情况,但也可能是因为消化道梗阻或是消化功能紊乱导致呕吐。此外,母体喂奶不正确,如喂奶过快、喂奶量过多或是不足、喂奶的时候让新生儿吸入了空气、喂奶前新生儿长时间哭闹等,都可能导致新生儿呕吐和溢奶,这个时候及时更改错误的喂养方式即可。如果新生儿呕吐的时间多,呕吐的时候还有腹胀、发热等情况,就有可能是胃食道感染、幽门痉挛等疾病。这种情况母体在喂养之后就需要抬高新生儿的头部,并且少吃多餐。

2.4.2黄疸护理

通常来说,足月出生的新生儿在2-3天后就会出现轻度或是中度的黄疸,4-6天后黄疸达到高峰期,7-14天后黄疸就会消退[2]。在这个过程中不会有其他症状,轻度黄疸的新生儿,可以口服含量为10%的葡萄糖注射液,如果比较严重的就要考虑黄疸是否上升到病理层次,及时到医院就诊。如果是生理性的黄疸新生儿不会有什么不舒服,所以不用过于紧张,但如果饥饿、便秘等就可能加重生理性黄疸。建议新生儿要多晒太阳,并尽可能把皮肤露出来,可以有效加快黄疸消退的速度。此外,新生儿也可以多有用,促进肠蠕动,便于排出胎便。

2.4.3发热和腹泻的护理

首先要找到新生儿发热的原因,如果是因为疾病导致的发热就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如果是因为保暖过度等导致的发热,就可以多给新生儿喂水、松包。新生儿腹泻要观察大便的颜色、量、次数等,如果是黏液脓性的大便,就要及时送医院就诊。此外,如果新生儿出现高热情况,就需要采取以下护理措施:一是,体温在38度以下通常不用做任何处理,如果温度达到38-39度左右就需要打开新生儿的襁褓,让新生儿皮肤散热达到降温的目的,或是用冷水袋达到降温目的;二是,温度达到39度以上,就需要准备浓度为75%的酒精兑一半的水,用纱布蘸着擦拭新生儿的腋下、四肢、颈部等处,达到退烧的目的;三是,新生儿发热的时候要避免吃退热药物,避免导致出血状况,可以使用物理方式降温,新生儿的体温降下来之后,就要及时撤除降温措施,最好每隔两小时就给新生儿喂5-10毫升的白开水。

综上所述,新生儿正确的家庭护理是十分重要的,产妇必须要掌握正确的家庭护理措施,才能确保新生儿有一个健康的生长环境。为此,不论是顺产还是剖腹产的产妇,都要及时请教专业护理人员或是医师,学习并掌握正确的家庭护理措施,避免在家庭护理过程中对新生儿护理不当导致各种疾病。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护理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疾病对新生儿健康产生较大威胁严重者可导致核黄疸引起神经系统不可逆性损伤。蓝光治疗利用其光氧化作用将未结合的胆红素分解从而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挥较好的作用由于其操作简单且无严重不良反应而被广泛采用。采用蓝光治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现对其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年1月~1年1月收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7例胆红素水平均5.~565靘ol/以上符合光疗指证。7例患儿中男1例女9例;年龄1~1天平均1.天;出现黄疸时间均在出生后~7小时;其中早产儿1例新生儿ABO溶血症7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19例新生儿肺炎例其他7例。

方法:

⑴光疗前护理:用温水为患儿沐浴沐浴后不可涂油或扑粉以免干扰治疗;将患儿放在床中央为其双手戴手套、双足用布条包裹、双眼佩戴遮光眼罩以防止指甲抓伤皮肤、双足与光疗箱摩擦和光线损伤视网膜还须用尿布遮盖患儿会防止光线影响其生长发育。

⑵光疗中的护理:①一般护理:光疗使水分丢失增多因此应在光疗中要增加喂奶次数不能进食者鼻饲对脱水者遵医嘱静脉输液并详细记录出入量;加强臀部护理勤换尿布并在臀部涂敷用鞣酸软膏以防止粪便给患儿臀部皮肤带来的伤害预防臀红发生。②观察生命体征:严密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哺乳量、呕吐量等变化每隔~小时测量1次随时记录尤应注意体温变化若患儿体温上升超过8.5℃要暂停光疗遵医嘱给予处理待体温恢复后继续治疗。③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观察患儿精神状态、黄疸部位和消退情况尿、便颜色与性状皮肤巩膜的改变等以及时发现腹泻、皮疹、青铜症等常见光疗不良反应;对于特别好动者可肌注适量鲁米那钠一方面使患儿安静防止皮肤划伤一方面也有助于减轻黄疸症状;密切观察患者有无抽搐、呼吸暂停情况有无萎靡、惊跳、肌张力减退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一旦发现则暂停光疗通知医生积极查找原因并配合抢救和处理。

⑶光疗后护理:当患者血清胆红素

结果

本组7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通过给予蓝光治疗和精心护理病情均得以痊愈无1例发生核黄疽。

讨论

蓝光治疗是小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最主要的非换血疗法它通过破坏胆红素的光化异构作用改变胆红素的性质将其分解和排泄从而达到消退黄疽的作用由于其操作简单无不良不良反应因此在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但蓝光治疗过程需要患儿全身暴露肌肤接触蓝光箱还会导致一些可预见的不良反应因此患者会烦躁哭闹家长也产生恐惧由此使蓝光治疗开展困难。如果患儿不能得到及时的蓝光治疗或者由于护理不当导致治疗效果不佳将会给患儿带来一系列机体损害甚至不可逆损伤。为此护理人员必须要在光疗前保护患儿的安全;光疗中勤巡视定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观察病情变化观察蓝光治疗效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光疗后也要继续对血清胆红素浓度进行合理评价。通过上述护理措施后本组7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病情均得以痊愈无1例发生核黄疽提示蓝光照射治疗和积极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愈率并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顾惠英.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舒适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6,(5):6-6.

李志梅.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中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J].青海医药杂志,6,6(11):5-51.

篇(5)

关键词:干预;新生儿;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由新生儿时期血中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出现皮肤、粘膜、巩膜被黄染。有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之分,若胆红素浓度过高可导致胆红素脑病(核黄疸),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常可引起严重后遗症,甚至威胁生命。实行早干预,可避免在出现病理性黄疸时才给予治疗的仓促。我们通过对240名新生儿采取积极干预取得显著效果,现将成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镇2012年出生的正常足月新生儿480例,按出生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240例,干预组240例。出生体重2.6~4.0 Kg,Apgars评分≥8,男256例,女224例,外观无畸形,母亲年龄21~35岁,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两组性别、体重、胎龄、Apgars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干预方法

1.2.1重视孕期保健 预防新生儿黄疸,从孕期保健开始。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紊乱由多种因素所致,非感染因素占首位,其次为感染因素,非感染因素中围产因素占有较高比例[1]。故妊娠期间注意饮食卫生,忌酒和辛热之品,不易过量喝饮料,不可滥用药物,胎黄常因孕母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若孕妇曾生过胎黄婴儿可在孕期服中药预防。尽量预防早产和难产,预防胎儿宫内缺氧等防止或减轻胎儿因缺氧使参与胆红素代谢的酶活性降低,导致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孕期防止感染,尤其在孕早期防止巨细胞病毒、乙肝病毒、风疹病毒感染。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应进行乙肝母婴阻断,预防新生儿乙肝。孕中晚期经常热敷、按摩,及时处理凹陷,做好哺乳准备。

1.2.2重视新生儿住院期间护理 新生儿黄疸重在预防,新生儿出生后要预防感染,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脐炎最常见的并发症[2],做好脐部护理预防脐炎。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品,创建爱婴医院以来母乳喂养率明显上升,随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也明显上升。秦学玲等报道[3],临床上即便是实施早吸吮、勤喂哺,产后48 h乳汁不足者仍>19.81%,因此早期乳量不足可能是病理性黄疸原因之一。当母乳量不足时可在新生儿每次充分吸吮母乳后补充配方奶、葡萄糖水等保证营养及水分供给,以此促进胎粪排泄维持小便量。而游泳抚触能明显缩短胎粪初排及转黄时间,降低病理性黄疸及核黄疸的危险 性[4],所以医院要尽量提供新生儿游泳抚触护理。

1.2.3重视家庭访视 新生儿黄疸常发生在出院后,进行新生儿访视时要着重观察皮肤黄疸颜色和部位变化及大小便颜色,以此判断黄疸的严重程度。若黄疸从巩膜、逐步扩散到四肢、手足心,且颜色加深,说明黄疸逐渐加重,要引起重视。指导家长预防方法,如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保护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治皮肤破损感染,按需哺乳保证水分和营养供给。让新生儿多接触自然光,适当晒晒太阳,坚持每日洗澡。若黄疸延及躯干应及早给予口服给药干预,达到促进胆红素排出体外的目的。可给苯巴比妥3次/d,5 mg/次,妈咪爱2次/d,1/2包/次,茵栀黄等。

2观察指标及结果

通过以上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新生儿胎便初排时间,胎便转黄时间,黄疸出现时间,消退时间,黄疸程度。结果干预组胎便初排除时间及转黄时间较对照组提前,黄疸出现时间延迟,消退提前,黄疸程度轻,发生病理性黄疸人数5例。对照组发生病理性黄疸人数26例。

3讨论

3.1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成因分析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特有的一种现象。①胎儿在宫内所处环境为低氧,红细胞代偿性增多,出生后过多的红细胞迅速被破坏,分解产生的胆红素约为成人2倍。②新生儿肝功能不成熟,肝细胞内Y、Z蛋白不足,使肝脏对胆红素摄取不足,代谢受限制。肠肝循环的特殊是新生儿黄疸的重要原因,新生儿肠道内正常菌群尚未建立,不能将进入肠道的胆红素转化为尿胆原(粪胆原),而胎粪含有胆红素高达80~100 mg,可被肠壁吸收经门静脉达肝使肠肝循环增多,由此可见新生儿极易出现黄疸。

生理性黄疸大多在生后2~3 d出现,第5~7 d达高峰,10~14 d消退,早产儿生理性黄疸延迟至3~4 w消退,生理性黄疸时一般情况好,多不需要治疗。只需要增加喂养量、喂养次数、促进胎粪排出,就可减轻生理性黄疸程度。正常新生儿多在生后10~12 h内排出第一次胎便,第3~4 d胎便转黄。如乳量不足,肠蠕动缓慢,胎粪排出延长,导致胆红素肠肝循环负荷增加,造成新生儿胆红素在生理性的基础上异常增加[5]。

3.2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成因分析 引起病理性黄疸原因有感染因素和非感染因素,感染性因素主要有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等感染性疾病,引起肝细胞受损伤,使肝脏结合胆红素的能力下降,导致黄疸加重。 非感染性因素主要有新生儿溶血病,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遗传性疾病、药物性黄疸等。母乳喂养的婴儿可发生母乳性黄疸,而且发生率较多,达到1%左右。

病理性黄疸出现早,于生后24 h内出现,进展快,程度重,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05 umol/L,早产儿>255 umol/L,持续时间长,足月儿第2 w早产儿3~4 w不退或黄疸退而复现,并进行性加重。当未结合胆红素>342 umol/L时,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致残或死亡。

干预组从孕期开始就注重预防,避免了一些黄疸形成因素。新生儿出生后在母乳不足情况下,按需添加配方奶、葡萄糖水刺激新生儿的胃肠蠕动,促进胎粪排出保证小便量加快胆红素排泄。游泳与抚触有助于降低新生儿黄疸,因为温水具有促进血液循环,增进新生儿全身新陈代谢作用,且游泳活动使能量消耗增多,进食量增多,促进肠蠕动;腹部抚触对胃肠道是一种机械刺激,可增加迷走神经的紧张性,刺激肠蠕动,增加胎便排泄次数,减少胆红素在肠道的重吸收,有利于新生儿黄疸预防。观察结果表明 ,实行早期干预确实能减轻新生儿黄疸程度,减少病理性黄疸发生。

参考文献:

[1]伍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80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94-95.

[2]熊燕,石胜,等.新生儿肺炎及并发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87-88.

[3]秦学玲,刘秉芳.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早期泌乳的影响[J].护理研究杂志,2004,18(6):1076-1077.

[4]黄芳.抚触护理及新生儿游泳在新生儿母乳性黄疸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 03,(23)

[5]周晓光,杨杰,等.B葡萄糖醛酸苷酶在母乳性黄疸发病中的应用[J].中华儿科杂志,1999,3:161.

[6]吴俊,吴本清.双管同步抽注法和全自动换血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06,(11).

[7]蒋永江,陈继昌,龙苹,等.去白细胞血液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5例临床观察[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6,(06).

篇(6)

[中图分类号] R473.7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6(a)-148-02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的临床现象[1],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尤其是出生后1周以内的新生儿,有50%~80%的新生儿都会出现黄疸,新生儿黄疸原因复杂,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严重者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预后很差,死亡率很高。

我科对2009年1~10月148例出现黄疸的患儿实施新生儿黄疸整体护理,分析黄疸的原因,制订有效护理计划,实施护理干预,加强健康宣传和教育,除3例患儿因其他并发症继续治疗外,余145例患儿均未发生核黄疸,2~3周治愈出院,现将其间整体护理体会及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48例出现黄疸的新生儿,其中,男88例,女60例,出生时体重≥2 500 g,Apar评分7~10分者142例,胎龄不足37周,体重

新生儿黄疸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有关:①肝功能发育未完善。②胆红素生成多:新生儿每日生成约8.8 mg/kg,成人仅为3.8 mg/kg。③肠肝循环特点:因婴儿的肠道内细菌量少,粪胆原、尿胆原不能有效被还原,且婴儿肠腔内葡萄糖醛酸酶活性较高,能将结合胆红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及未结合胆红素,后者又被肠吸收经门脉而达肝。

1.2护理

1.2.1入院评估

密切观察病情:了解患儿的一般情况,如分娩方式、母婴血型、体重、喂养、胎龄、保暖情况、体温变化、大便及尿液颜色。根据患儿尿、便颜色变化,可判断黄疸的轻重及变化,如尿液呈酱油色,提示为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的黄疸;粪便由浅黄转为白色,应考虑胆道闭锁引起的黄疸。注意皮肤黏膜、巩膜的颜色,若新生儿黄疸从巩膜、头面部,逐步扩散到四肢、手足心,且颜色加深,说明黄疸逐渐加重,应引起高度重视。根据患儿皮肤黄染的部位和范围,估计血清胆红素的近似值,评价进展情况。注意神经系统的表现,如患儿出现拒食嗜睡、反应低下,吸吮无力,拥抱反射减弱,肌张力减退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立即通知医生,做好抢救准备。观察大小便次数、量及性质,如存在胎粪延迟排出,应予灌肠处理,促进胎粪及胆红素排出。

1.2.2护理计划

以收集资料和护理问题为依据,制订出适合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计划,用于指导护理活动,由于患儿胎龄不同,出生时情况各异,所致患儿的病情轻重表现均不相同,护理计划也均不相同。因新生儿黄疸期间常表现为吸吮无力、纳差,故黄疸新生儿喂养应耐心,按需调整喂养方式如少量多次、间歇喂养等,保证奶量摄入。

1.2.3护理措施

1.2.3.1针对病因护理,预防核黄疸的发生。我院采用上海NJ-33经皮黄疸测量监测仪对148例出现黄疸的新生儿每日进行黄疸指数监测并每天及时反馈监测结果。部位取前额正中右眉弓上方0.5~1.0 cm处,紧贴皮肤垂直侧。向其家人讲解黄疸的有关知识,注意观察婴儿的精神状态,吃奶情况以及婴儿黄疸的颜色、部位等变化。每日应用经皮黄疸指数测定仪监测经皮黄疸指数,可粗略地估计血清胆红素水平。血清胆红素(mg/dl)=1.2×(经皮黄疸指数-12)。每2~3天检测血胆红素。观察有无核黄疸表现,胆红素脑病早期诊断主要是监测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一旦发现胆红素浓度超过257 μmol/L就该密切注意神经系统症状的出现。早期发现胆红素的神经毒性,询问病史,家族遗传史以及观察婴儿一般情况,与家长沟通,警惕核黄疸的发生。

1.2.3.2实施补充水分、配合蓝光照射疗法。我院对148例黄疸新生儿实行蓝光照光的治疗护理[2],蓝光照射疗法是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的简单易行方法,同时也降低皮肤黄疸的可见度,所以照射期间血清胆红素每日监测。蓝光照射时不显性失水增加,每例患儿液体补入量增加不低于25%,可通过输液和口服葡萄糖来补充。注意保暖,光疗时用黑色眼罩保护眼睛,避免强光对眼的损伤。除会阴、部用尿布外,余均;蓝光灯管使用2 000 h后,能量减弱45%,每次照射记录时间,超过2 000 h重新更换新灯管。

我院对148例黄疸新生儿的护理,采取的是间断照射,即持续照射8~12 h后停12 h再照射。记录起止时间,间断照射疗法同连续照射疗效相同,但明显减少光照疗法的副作用,148例黄疸新生儿除有个别几例出现轻微腹泻和皮疹外,未再有其他不良反应。

1.2.3.3抚触护理。为我院黄疸患儿的常规护理,抚触护理促进新生儿健康发育[3],每日由我院护理人员采用标准抚触法,对患儿皮肤进行科学、温和的刺激,从患儿头面部、胸部、再到腹部、四肢、背部进行有序抚触,每个动作重复2~3次,每日上午下午各进行一次,抚触有效时患儿神情放松,可进行10~15 min,如患儿烦躁、哭闹则停止抚触,等合适机会再抚触。抚触护理教会患儿母亲和家属,出院后可继续进行。

1.2.3.4纠正酸中毒,促进胆红素和白蛋白的结合,可给予白蛋白和酶诱导剂,以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4]。

1.2.3.5合理安排补液计划。根据不同补液内容调节相应的速度,切忌快速输入高渗性药物,以免血-脑屏障暂时开放,使已与白蛋白联结的胆红素也进入脑组织引起核黄疸。

1.2.4黄疸新生儿健康教育

使家长了解孩子黄疸的情况和程度,取得家长的配合;轻度母乳性黄疸,可嘱继续母乳喂养,如吃母乳后仍出现黄疸,可改为隔次母乳喂养逐步过渡到正常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的新生儿25%~30%可发生母乳性黄疸,在继续喂母乳的情况下黄疸在3~12周消退,除少数胆红素>342 μmol/L可发生核黄疸外,一般不必停喂母乳。若黄疸严重,可考虑暂停母乳喂养,黄疸消退后恢复母乳喂养。若为红细胞G6PD缺陷者,需忌食蚕豆及其制品,患儿衣物保管时勿放樟脑球,并注意药物的选用,以免诱发溶血。发生胆红素脑病者,注意后遗症的出现,给予康复治疗和护理。

2结果

148例黄疸患儿均消退出院。

3讨论

我院对148例黄疸新生儿进行整体护理,向家长宣传预防新生儿黄疸的知识,生后及时喂养。部分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有发生胆红素脑病的危害,预后效果不佳,尽管进行了治疗也可有脑性瘫痪等后遗症,对于宫内感染患儿,治疗好转后,出院后仍需长期随访观察,多与患儿家属沟通。对148例黄疸患儿实施整体护理,必须保证住院护理质量与出院后家庭护理质量。在重视患儿病情的同时,要关注母亲的心情。全面考虑到父母、家庭、社会三方面因素对婴儿健康成长的影响,注重人的社会性。因工作时交接班仔细、责任明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得以使新生儿常见的护理并发症等明显减少,148例黄疸患儿均消退出院。护理工作中所做的健康教育,对于患儿及家属针对性、实用性强,深受家属欢迎。出院后上门指导服务,充分体现了整体护理以健康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9.

[2]王秀芹,王永秀,刘晓方.新生儿蓝光照射治疗96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6A):638.

[3]朱步琴,徐敏.新生儿黄疸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2A):1758.

[4]毛立英,寿文祥.62例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病因分析及防治[J].临床医学,2005,25(7):79-80.

篇(7)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护理

黄疸是儿科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导致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为血清胆红素浓度升高[1]。黄疸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巩膜、黏膜、皮肤发黄等,新生儿黄疸一般分为病理性以及生理性,生理性黄疸一般不需要特殊的治疗,而病理性黄疸患者必须接受有效的治疗[2]。新生儿黄疸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接受有效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文主要对5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作分析,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新生儿黄疸患者100例(2014年3月~2015年3月),这10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均已经确诊,随机将这100例黄疸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

实验组患者平均日龄为(7.89±2.62)d,平均体重为(3.26±0.92)kg,平均血清胆红素为(223.61±22.91)umol/L,男女比例为29/21。

对照组患者平均日龄为(7.91±2.63)d,平均体重为(3.27±0.86)kg,平均血清胆红素为(224.01±22.81)umol/L,男女比例为30/20。

两组新生儿黄疸患者的基线资料(日龄、体重、血清胆红素、性别等)相比,不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新生儿黄疸患者均给予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黄疸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实验组5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优质护理,详情如下:

1.2.1治疗环境护理 护理人员向患者家属详细的介绍患者治疗的环境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护理人员应将患者治疗的病房温度控制在24~26℃,湿度控制在55%~65%。将患者治疗的光疗箱放置在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温箱之间的距离应在90cm以上。为患者实施治疗前,要对光疗设备等进行检查,并定时更换湿化液,护理人员应将软棉布放置在箱内进行预热,箱内温度达到32~34℃时,可将患者放置在箱内进行治疗。

1.2.2治疗操作护理 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静脉留置针时,应选择患者前额正中的静脉,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使用全棉不透光的眼罩遮盖住患者的眼部,并且护理人员应为患者佩戴足套以及手套,这样可以减少患者烦躁时身体乱动所造成的损伤。同时,护理人员可使用纸尿裤将患者的遮盖住,这样可以防止患者的受到损伤。护理人员定时(约2h)帮助患者更换一次,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患者出现红臀的情况。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家属以45度的角度给予患者喂食,之后将患者的头部抬高,这样可以防止患者出现吐奶的情况。护理人员告知患者家属保持患者皮肤干净的重要性,患者在每次大小便后,患者家属应仔细清洗患者的污染处皮肤。

1.2.3心理护理 新生儿黄疸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都是裸睡在平硬的玻璃板上,加上患者与其家属长时间的分离,使得患者缺乏安全感。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家属经常抚摸患者,并轻声与之交流,使得患者产生安全感,以此达到心理的满足。

1.3观察指标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新生儿黄疸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进行比较分析。将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分为十分满意、一般满意以及不满意这3个等级[3]。总满意度=十分满意率+一般满意率。

1.4 数据处理 本文研究数据均严格录入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并发症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

2.2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患者的肝脏功能没有完全发育,导致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高于正常的新生儿,使得患者的组织、巩膜、黏膜、皮肤等出现黄染的情况。同时,黄疸患者一般还会伴有大便颜色浅、呕吐、食欲差、贫血等症状[4],若患者不能接受有效的治疗,则可能出现核黄疸等症状,这样极易导致患者出现相关的后遗症,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目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主要方法之一为蓝光照射,其具有简单易行、有效等优点,可以较好的缓解黄疸患者的临床不良症状,达到为患者治疗的目的。但是蓝光照射极易导致患者出现皮肤损伤、窒息呕吐等并发症[5],因此,在新生儿黄疸患者治疗的过程中,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优质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一种护理模式,其可以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6]。本文中,给予新生儿黄疸患者优质的护理,即治疗环境护理、治疗操作护理、心理护理,使得患者可以在较舒适的环境中接受治疗,增加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减少患者治疗的损伤,同时,还可以使患者感受到家属的关爱,增加内心的安全感,以此起到较好的护理效果。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优质护理的实验组新生儿黄疸患者,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P

参考文献:

[1]宇春英,邹冬梅,李建平,等.早期抚触护理在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4,42(22):3420-3421,3422.

[2]秦尚够,曾秋茹,高丹,等.新生儿产伤性肱骨骨折伴黄疸的预见性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3):2825-2827.

[3]胡建儿,施红霞.预防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的临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41-42.

[4]倪敏洁,陈斌,斯奇,等.多因素预测在新生儿黄疸预见性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与康复,2014,13(8):725-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