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8 09:40:1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农民的栽培技术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2117
杂交水稻在配套建设之后,现在在我国南方地区广泛应用,在粮食生产上取得了十分显著成果,水稻育秧作为水稻种植伟大成果,现阶段已经发展了1800a的时间。我国水稻育秧技术主要由4种,分别为旱育秧、两段育秧、薄膜湿润育秧与工厂化育秧。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剩余3种育秧方法逐渐被旱育秧所替代。
1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推广方法
1.1 推广对象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在推广过程中,需要选择文化素质较高的农民作为主要推广对象,农民需要具有容易接受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相应知识水平,通过少数农民带动多数农民的方式,逐渐让全部农民都能接受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1.2 科技培训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在推广过程中,可以先构建示范村,对村民进行统一农业科技培训,对技术资料进行广泛普及,在部门农户田地时间进行示范种植,这样农民能够对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实际重视效果进行了解,了解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每个种植环节。
2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推广效果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在推广之后发现,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主要具有以下优点:水稻旱育在秋季情况下抗病性能及耐寒性能较好,能够有效缩短水稻种植时间,水稻秧苗素质良好,整体结构良好,产量大幅度提高。正常情况下,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产量与传统湿润育秧栽培技术相比较产量大约提高15%左右,经济效益增长150元/667m2。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在推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推广技术人员。推广技术人员对于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推广地点及对象具有选择权,如果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推广方案制定不够合理,整个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推广效果都将受到影响,推广工作也就相当于白做。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推广人员还需要对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技巧十分了解,才能够保证在进行试验示范之后,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推广效果[1]。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对于操作人员要求较低,老人、小孩都能够直接操作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对解决我国农村地区劳动力短缺情况具有重要作用。
3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3.1 推广速度缓慢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建设,农村地区青壮年很多都选择外出务工,这样就造成农村地区内主要留守人员为老人与小孩。该类人群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较低,造成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即便在这些地区内推广之后,操作也不规范,水稻在种植过程中即便应用了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所取得的增产效果也不显著。
3.2 培训力度不够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在推广过程中,由于受到投入成本有限,造成农民对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了解程度有限,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栽培面积较小,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人员指导工作难度较高。
4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推广意见
4.1 提高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推广人员素质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是以完善水稻旱育秧作为核心,通过科学化管理模式,有效提高水稻产量。在这种情况下,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推广人员必须对水稻栽培种植每个环节十分了解,对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效果总结。必要情况下,还需要聘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有效提高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推广人员自身素质。
4.2 提高科研培训,推广示范点
科研培训并不仅仅是对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有关理论知识进行讲解,更加重要的是需要到水稻种植现场进行指导。推广人员还应该积极鼓励农民进行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示范田,对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每一个时期所能够出现的情况进行讲解,亲手进行示范。
5 结论
伴S着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推广,水稻种植产量显著提高,农村收入增加,正式由于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所具有的优势,对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推广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关键词:玉米品种;品种选育;玉米高产栽培;栽培技术
对于玉米新品种选育工作和高产栽培技术而言,其不仅可以帮助农民因地制宜选择更为优秀玉米品种进行种植,还可以帮助农民利用有限的耕地更多赚取经济利益,这对我国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非常重要。在本文的研究中,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工作主要从玉米的选育过程与产量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探讨,而在高产栽培技术的分析过程中,则主要从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
1荣科玉789与沃玉3号的品种选育工作
1.1荣科玉789的品种选育工作
对于荣科玉789玉米品种的选育工作而言,它从2007年就已经开展并进行预备实验,并且在这么多年的选育与研究工作中,荣科玉789的品质与产量已经有了较大的提升。在荣科玉789的选育工作中,品种选育人员首先对母本进行了长达8的自交选育工作,最后确定H59为最终的选定母本,而父本则是在历时3年并经历4代自交后选定为H11。母本H59与父本H11都具有稳定的遗传性状,而荣科玉789则是母本H59与父本H11杂交产生的最终品种。根据大量的研究可以得知,由H59与H11杂交而成的荣科玉789不仅在苗期就可以体现出较好的长势,而且在成长的过程中变现出来了较好的抗倒性与经济性,因此成为了当下较为热门的玉米新品种之一[1]。在荣科玉789的产量和性状试点实验中可以得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荣科玉789的产量普遍可以比普通低产玉米品种产量提高75%~80%,并且在个别实验田中还可以实现近12000kg/hm2,可谓是效果喜人。
1.2沃玉3号的品种选育工作
在沃玉3号的品种选育工作中,其选择的母本是M51,M51来自于美国的杂交品种——X1141,X1141在引进之后通过南北繁育,最后形成稳定的M51。沃玉3号的父本是VK22-4,其来自于VG187-4*k22的多代自交。根据相关研究可以得知,沃玉3号的生物特性相比于大丰26而言较好,这是因为在研究的过程中,沃玉3号的出籽率可以达到近88%,组蛋白与脂肪含量分别可以达到11.22%与4.63%。而在产量方面,沃玉3号的实验田实现了连续三年的增产,并且增产的幅度在6.8%~14.9%之间,由此可见,沃玉三号同样也是当下玉米品种的优良种植选择之一[2][3]。
2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分析与研究
不论是荣科玉789还是沃玉3号,其高产目的的实现除了依靠优秀的生物性状之外,还需要依靠人工的各项高产栽培技术,因此,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是非常重要也非常有必要的。
2.1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之田间管理工作
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中,田间管理技术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田间管理的工作中,农民不仅需要根据多年的种植经验对玉米的长势进行判断,还可以根据判断的结果以及当地的气候条件,在不同的时期对玉米进行追肥、除草等工作。一般情况下,在玉米播种之前,农民需要选择合适的除草方式对田间的杂草进行处理,以防玉米种子生长过程中,田间的杂草与其争夺营养。其次,在玉米生长的过程中,农民需要对玉米使用适当尿素进行追肥,而对于生长态势较弱的其他玉米植株而言,农民可能还需要进行二次的追肥工作。当然,在进行田间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如果气候较为干旱,农民还需要及时的浇水,以防止玉米植株提前出现早衰、干枯等问题[3]。
2.2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之病虫害防治工作
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对于任何农作物的栽培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在玉米的病虫害防治工作里,建议农民能够选择以预防工作为主、治理工作为辅的防治模式,以减少农药等化学物品的使用。与此同时,在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农民主要需要对棉铃虫、小斑病、玉米螟、丝黑穗病、纹枯病等几种病虫害进行防治。
2.3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之播种与密植工作
在玉米品种的种植过程中,播种与密植工作是基础的工作之一。在播种与密植的过程中,农民不仅需要考虑当地的气候、海拔、水源、环境等多种因素,还需要对播种密植的密度进行科学的考量。一般情况下,播种密植需要保证玉米植株的整齐与均匀,在播种密度的选择方面,建议玉米植株间的行距能够在65至75之间。
3结束语
玉米新品种的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是保证玉米产量的主要工作之一,因此,不论是玉米品种的研究人员还是玉米品种的种植人员,都需要不断提高对这些工作的重视程度,以保证相关技术能够在玉米种植过程中更好的应用下去。
【参考文献】
[1]宋雷,缪玲敏,宋雨,等.荣科玉789玉米品种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种子世界,2014(12):54-55.
[2]蔡成雄,陈荣丽,蔡治荣,等.糯玉米新品种玉糯520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种子,2014,33(6):97-98.
关键词:地膜覆盖 ;栽培技术; 农业技术推广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在此以北方小麦为例,谈谈小麦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中的一些要点。
1 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农作物地膜覆盖技术栽培的认识
在利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栽培农作物时,首先我国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加强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教育和对农民技术的培训,提高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推广效率。例如:可以以村为单位,开展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知识讲座、组织广播电视讲座等,对农民大力宣传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同时还可以在不同的地方制作农业科技教育宣传栏,到田间去指导农民进行科学有效的耕作,在农村普及科学文化技术知识,不断地改进推广方式,促进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推广进程。
2 有关部门要实施农作物地膜覆盖技术的规范化管理
实施农作物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不是让农民为所欲为的栽培,有关部门必须行动起来,将改想技术认真落实和推广。要实施农作物地膜覆盖技术的规范化管理,综合起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建立科学的人事管理机制。改革用人制度,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各部门的人员管理,建立起明确的责任制度,以岗位定人才,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制度。第二,消灭外行人员对内行人员的管理控制,保护专业技术人员的的权利,合理的分配技术人员,将有知识、有文化、有头脑的地膜覆盖技术专业技术人员安排到相应的领导部门,实行内行人员的规范化管理,建立起由内行人员领导外行人员的工作制度,保证地膜覆盖技术实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第三,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制度。科学合理的考评制度是对地膜覆盖技术推广人员的强有力的监督,而且比任何评价方式都具有客观性。管理部门可以建立以服务对象为主体的考核评价体系。对于表现好、业绩好、服务好的部门可以给与物质上的奖励,对于不上进、不努力的部门,要给予严厉的批评和教育。
3 注重农民的实际操作指导
现行的农作物地膜覆盖技术推广仅仅是单纯的推广地膜覆盖技术,并没有在深度和宽度上做文章,他们这种单一的农业技术的推广方式大大的影响了我国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效果,造成我国农产品成果的转化率低下。同时在地膜覆盖技术的指导过程中,农业技术的推广部门并没有与农民群众联系起来,而是一味的埋头钻研,不断试验,并申报结果,这种情况使得地膜覆盖技术的指导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从服务农民、造福人民、提高我国农业成果的转换率,转变成功利性、目的性很强的获奖研究项目。注重农民的实际操作指导,总结起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3.1 指导农民精细整地,保证充足的底肥
利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栽培北方小麦时,必须要做到精细整地,保证充足的底肥。在栽培中,前茬作物收获后应及早深耕整地,去除前茬作物留下的杂草,保证地平、土绵。由于北方冬小麦在栽培过程中不便
于追肥,所以在整地的同时要一次性施足底肥,要将小麦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肥料作为底肥一次性施入,保证冬小麦充足的营养。
3.2 在栽培中要根据自然条件选用优良的品种
北方小麦的栽培中,选用优良品种尤为重要。在选种的过程中,要根据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品种进行栽培。最好是能够选用抗旱、抗病、抗倒、丰产性强的冬小麦优良品种。一般说来,北方可以选用西峰19号、西峰22号等小麦种子。选种后,还要对种子进行处理才能播种。每50千克冬小麦种子可以用75%的3911乳剂100克加水2.5―3.0千克,喷洒拌匀,然后再将其堆闷12小时后,再进行播种。
3.3 注意覆膜过程
在播种的时候,要时期播种,根据当地的气温、地温等变化情况来进行播种。一般情况下,北方的冬小麦的播种日期为9月23日至9月30日为宜。在覆膜和播种时可以采用用小四轮拖拉机牵引小麦穴播机进行覆膜播种。在覆膜过程中要求覆膜要平整,膜与地面不能留有空隙,要紧密接触。选择农用薄膜的时候要合理选择,一般选用宽1.4米,厚0.005毫米的农用薄膜进行覆膜。用机械覆膜时,机械一般会自行在膜的两边压土,但由于留有空隙,一般情况下还需要人工补充修好,将薄膜边缘用泥土压好压实。在播种时,要注意播幅间距不能太宽,一般来说20至25厘米最为适宜。还要时刻注意播种机的播种速度,保持适当的播种速度,速度太快或者太慢都会导致错位出苗。
总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作物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推广,这是我国现阶段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但这并不是单靠个人的力量就能达到效果的,工作人员要从指导农民的实际的操作出发,切实保证农民能够掌握地膜覆盖技术。
参考文献
关键词:玉米;通透密植;生育期;产量
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技术是应用优质、高产、抗逆、耐密良种,采取65cm小垄比空密植和110cm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植方式,良种、良法结合,改善田间通风、透光状况,实现扩源、强流、增库,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品质,增加产量的技术体系。2011~2012年列为逊克县粮食高产创建玉米高产栽培核心技术,是干岔子乡玉米增产的重要技术内容之一。
1 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技术推广情况
1.1推广范围
2011~2012年全乡8个村屯推广应用了8万亩,占年全乡玉米累计种植面积9.05万亩(附件11)的88.4%。2011年全乡推广1万亩,其中:万亩示范片0.2万亩、示范区0.5万亩、辐射区0.3万亩;2012年全乡推广7万亩,其中:万亩示范片1万亩、示范区2万亩、辐射区4万亩。辐射带动全县推广了21.7万亩。
1.2技术创新点
采取65cm小垄比空密植和110cm大垄窄行密植通透密植栽培方式,创造了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发挥了边际效应, 突破了传统的65cm或70cm垄,种植密度难以增加的,缓解了“玉米海”的矛盾。实施科学选用耐密型品种,使透密植栽培方式增产、提质、增效的核心技术得以充分发挥,推进了玉米高产技术路线的实施,推动了农机、农艺配套,有利于大型机械作业,提高作业质量。通过种植密度增加,施肥的提高,节水抗旱、土壤耕作等配套技术的应用,将带动玉米栽培技术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1.3技术措施
采取65cm小垄比空和110cm垄上种植双行,宽行距75cm,窄行距35cm通透栽培技术模式,选用耐密型品种,德美亚1号、2号,利合16等,种植密度7~9万株/公顷,采取标准化整地、配方施肥、综合防治病虫草害、促控结合等配套技术综合组装。
1.4经济效益
农业局组成的专家组对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技术应用田进行了测产验收
2011~2012年全乡应用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技术的平均亩产661.2kg,比对照亩增产132.9kg,新增总产1063.1万kg,新增纯收益1003万元。带动了全县平均亩产651.kg,新增总产2707.4万kg,新增纯收益2375.2万元。
1.5社会效益
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技术经过连续两年的示范推广,辐射带动效果十分显著:全乡玉米通透密植技术面积比上年增长了6倍,玉米种植面积比上年增长了2.6 倍,大豆种植面积比上年下降了29.5%;全县玉米通透密植技术比上年增长了19.7倍,玉米种植面积比上年增长了2.2倍,玉米单产比上年增长了32%。该项技术的推广在解决逊克县多年来难以解决的大豆大面积重茬、种植结构不合理的难题上,找到了重要突破口,进一步优化了种植业结构,推动了逊克县玉米产业的提档升级、迅速发展,增加了粮食产量,促进了农民增收,得到了广大干部、农民的一致认可,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 主要做法
2.1组织管理
依托《2012年逊克县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成立了以主管农业县长为组长,农委、财政等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乡也成立相应组织机构,乡推广站负责技术方案的制定、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
2.2资金投入
政府把国家惠农政策整合在一起集中投向高产创建(推广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技术)村和农户,每个示范片投入16万元。对实行深松整地秋起垄每亩补贴5元;对购置大型联合整地机(灭茬、深松、旋耕、起垄、镇压)的农户,在国家补贴30%的基础上,县政府再补贴20%;对核心区的大豆、小麦、玉米,农户在享受国家良种补贴每亩10元的基础上,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免费为高产创建地块采土化验,提供配方肥数据;对易干旱地块由水利部门负责打抗旱井。
2.3技术培训
2012采取多形式、多渠道,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宣传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技术、种植玉米的优惠政策和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意义等。2012年全乡共举办培训班23次,培训农民2300余人,发放技术资料6000多份,开现场会2次、田间博览会5次、技术指导367次、赶科技大集4次、开展技术讲座12次、利用电视宣传报道2次。
3 推广前景
玉米通透密植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都十分显著,得到了广大干部、农民的一致认可,并且,在解决我县多年来难以解决的大豆大面积重茬、种植结构不合理的难题上,已经成为重要突破口。该项技术推动了逊克县玉米产业的提档升级、迅速发展,进一步优化了种植业结构,增加了粮食产量,促进了农民增收。2013年已经把该技术列为逊克县大面积推广的核心技术,因此推广前景十分广阔。
关键词 杂交水稻;稳穗攻实粒;栽培技术;推广前景;创新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2-0052-01
杂交水稻稳穗攻实粒高产栽培技术是以水稻叶龄模式栽培技术为基础,依据旌德县土壤、气候、肥力等实际,在经大量试验和对高产田块产量结构分析而产生的适合山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旌德县地处皖南山区与著名旅游圣地黄山一脉相连。全县现辖10个乡镇,123个行政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四季分明,水分充足。该县优质杂交稻种植面积达1万hm2左右,年产量5.7万t左右,素有“徽州粮仓”之称。经过多年的种植经验,总结出一些适合该县杂交水稻高产的栽培技术,该项技术较其他技术有明显的创新性和可使用性,但是该技术的使用面积不大,还要经过一定的努力才能使得这项技术在旌德县大面积推广使用。
1 该技术创新性
推广学认为,一项新技术能否被大面积推广使用关键在于该项技术的创新性,使用者对新技术创新特性的认识也十分重要。因此,要想推广该技术,就必须全面有效地解释该技术的创新性。经过在旌德县多年多点的试验,总结出适合旌德县杂交水稻生产的稳穗攻实粒栽培技术,其创新在于稳穗保穗,主攻实粒数[1-2]。该技术是以水稻叶龄模式栽培技术为基础,栽培要点是选用重穗型杂交水稻品种或组合,稳定或保护有效穗,利用肥水管理和调控将栽培重心放在提高杂交水稻的结实率上,并使实粒数增加,从而获得高产。
2 该技术推广前景
推广学原理表明,判断一项新技术的推广前景是否良好,应该从相对优越性、相容性(一致性)、复杂性、可试验性和可观察性进行研究。
2.1 优越性
2.1.1 提高水稻产量。旌德县自2005年起开始使用稳穗攻实粒栽培技术,据统计,2011年旌德县单季稻播种面积近8 000 hm2,产量在6.9 t/hm2左右。而2005年前产量仅为6 225 kg/hm2,相比之下,该项技术的使用使旌德县杂交水稻的产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2.1.2 提升水稻品质。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05年以前旌德县水稻稻瘟病和纹枯病发生较为频繁,水稻的品质较差。应用稳穗攻实粒栽培技术以后,无论是籽粒的饱满度还是营养成分都得到了改善,水稻的品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2.1.3 提高经济效益。2006―2010年,旌德县有近16 700 hm2的水稻田使用了稳穗攻实粒栽培技术,共增加产量达1 500 t,共增加收入达2 100万元。由此可见,该技术的应用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2.2 相容性(一致性)
新技术推广使用总会伴随许多不确定性。相容性(一致性)越高,不确定性越小,新技术被推广的可能性越大。
稳穗攻实粒栽培技术是以叶龄模式栽培技术为基础,在肥水管理上注重精确定量,以增加实粒数为重点,多年来的试验表明该技术的应用在产量的提高上有一定的作用,且产量恒定无明显差异。2005年,将该技术应用于旌德县农科所基地,2010、2011年又分别在兴隆余双羊农户家进行试验,产量在6 000 kg/hm2以上;此后在篁嘉村、版书乡、三溪镇、蔡家桥等地进行推广使用,产量稳定,较以往增加的十分明显,相容性(一致性)较高。
2.3 复杂性
一般说来,新技术越复杂,推广前景越不好。该项技术的要点有2个部分,一是稳穗,重点是选用重穗型杂交稻组合,保证一定的穗数;二是攻实粒,要点是适宜的密度,促进早发,控制基本苗数,充分利用早期分蘖成穗,从而达到实粒数和粒重的增加[3]。该技术体系源于实践生产经验,技术要点清晰明了,极易理解,因此复杂性不高。
2.4 可试验性
依据推广学原理,农民在使用新技术之前会产生犹豫。犹豫的原因是因为新技术的不确定性和可能存在的风险。只有经过试验,让农民真实地看到新技术应用带来的效益,才能打消他们的犹豫,推广前景就会越大。
自2005年起,旌德县先后用扬两优6号、丰两优4号、天优华占、深两优5814等大穗形品种和组合在兴隆、版书、旌阳等多个乡镇进行试验示范,都获得了大面积增产,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因此,该技术的可试验性很强。
2.5 可观察性
新技术在被使用后,因为无明显的特征和现象,不易被观察,从而阻碍了该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因此,可观察性对于新技术的推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稳穗攻实粒栽培技术的直观性很强,可观察性很高,主要体现在水稻抽穗后的颖花数多且结实率很高[4-5]。2010年,在兴隆余双羊农户家进行示范,获得很大的经济效益,此后周边许多农民都主动要求应用该技术,使得推广面积大大增加。由此可见,该项技术的推广前景较好。
3 结语
总而言之,稳穗攻实粒栽培优越性很明显,要使该技术在乡村中推广,就必须加大宣传力度,使这样的观念深入民心[6-7]。同时加大资金技术投入,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水稻单产,让农民真正富起来,从而提高农民收入,让城乡人民一起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4 参考文献
[1] 张根贤,杨发贵,徐肖平,等.单季稻“稳穗增粒高穗重”超高产栽培途径的研究与探讨[J].中国稻米,2006(3):34-35.
[2] 银永安,陈林,王永强,等.膜下滴灌水稻技术优势及在宁夏推广前景的分析[J].北方水稻,2013(5):35-36.
[3] 张志庆.山区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的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7(10):157-158.
[4] 谢成宜,李开慧.水稻栽培技术的应用与推广[J].农民致富之友,2013(18):105,150.
[5] 许成军,郭延敏,封文雅,等.淮北地区水稻机插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推广[J].北京农业,2013(36):43-45.
[关键词] 积石山县 膜侧油菜栽培技术 示范推广
[中图分类号] S56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7)01-0149-01
今些年以来,积石山县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动摇,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加大对现代农业的投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使全县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了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针对性地在干旱山区建成旱作农业产业带,在山阴地区建成膜侧油菜产业带。2015年积石山县种植3万亩膜侧油菜,产量5550吨,产值达1387.5万元。
1 膜侧油菜栽培技术分析
1.1 精细整地,科学轮作
油菜适应性强,但是不适合连年在同一块地区种植。因此,要科学轮作。油菜不适合在种植过十字花科作物的地块种植,前茬作物以小麦、玉米和马铃薯为宜。油菜种子颗粒较小顶土能力较差,因此,在播种前前要做到精细化整地,科学施肥。整地深度一般维持在25cm左右,然后将土地整平,达到地面平整、细致、透软的标准。播种时结合浅翻耕,施入基肥。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一般情况下每亩施入完全腐熟的农家肥1500~3000公斤,尿素10~15公斤,磷酸二铵10公斤,同时使用辛硫磷颗粒制成毒土撒播到田间,防治地下害虫威胁。
1.2 科学选着油菜品种
油菜品种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油菜的参量和品质,因此,要结合本地区的种植制度、气候环境和立地条件选择抗病性能强,生长优异的杂交油菜品种。最近几年,地区积极推广使用青杂2号、3号和5号双低油菜品种。
1.3 适时覆膜播种
首先,播种日期的确定。按照当地的气候环境,一般情况下,合适的播种日期为每年3月底到4月初,每亩播种量以0.4~0.6公斤为宜。结合气候环境,适时播种,提高出苗量;其次,覆膜。膜侧油菜栽培过程中覆膜采用膜侧机播种。一般选择40cm宽的农用地膜,垄面宽25cm,空行宽25cm,播种在空行间进行。播种过程中使用膜侧机将与细沙按照1:10的比例混合均匀的油菜种子播如空行间,播种深度维持咋3~4cm之间。
1.4 做好田间管理工作。
首先,做好间苗定苗工作。一般油菜播N一周内既可出苗,当幼苗生长到2~3个真叶之后,进行第一次间苗,将弱苗、病虫害苗和生长不全的苗及时去除,当油菜生长到4~5个真叶之后进行定苗。一般情况下,每亩留苗18000~20000株左右比较合适;其次,做好叶面施肥工作。当油菜进入抽薹期之后,是花絮和花芽大量分化的关键时期,此时油菜对硼肥十分敏感,每亩使用100g的速乐硼兑水45公斤进行田间叶面施肥,连续使用1~2次;最后,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油菜病虫害主要有菌核病、霜霉病、蚜虫和油菜螟虫。针对这些病虫害,在做好农业防治的基础上,还应该科学选择药物进行防治。
2 膜侧油菜栽培技术示范推广
2.1 膜侧油菜栽培技术示范效果分析
膜侧油菜栽培技术示范效果如表1和表2所示,通过分析数据可以发现,应用膜侧油菜栽培技术可以显著缩短油菜生育周期,提高油菜产量。
一、 川中丘区水稻生产的特点及问题
水稻是一个对水敏感,水中强劳力活多的作物。丘区水稻生产是在丘区的特定条件下进行的,它与成都平原生产条件有5个明显区别:
1.水源保障率低以射洪县为例,虽然有60%左右稻田用水有人民渠等工程保障,但仍有40%要靠自然降水和自留蓄水,并且对60%左右人民渠等工程保障稻田来说,因为是尾水区,也时常受上游用水和工程储水量制约,供水时期和数量年度间变幅大。
2.稻田兼备蓄水和排水功能丘区稻田大多地势低洼,一方面因为水源无保障,需要蓄水自保,另一方面在暴雨洪涝期间,又是排洪通道,因此,天旱年往往栽后要关深水,常年坐蔸。降雨季节,田间滞水难排,一般来说改种旱作困难。
3.用水成本高因是尾水区,供水战线长,水流损耗大,用水成本一般每亩100元,多的达150元以上,导致相当工程用水区农民不敢用水,只能等雨栽秧。
4.劳动力素质低目前大多数劳动力体力差、经验少,不适应整田、栽秧、管理等水中强劳力作业。
5.机械化程度低由于田块小,泥脚深,田块之间通道窄,导致整田栽秧甚至收获都是人工操作。
正是上述生产条件,导致水稻生产上出现3个老大难问题:一是种植面积受气候影响大,年度间变幅大。如射洪县正常年景水稻种植面积为18~19万亩,而2006年面积至少减少3万亩,仅曹碑镇就减少5 000余亩,减少50%左右;二是迟播迟栽、坐蔸发生重,导致产量不高不稳。常年亩产550kg左右,相当部分田块亩产低于500kg,干旱年份产量更低;三是农民种稻积极性不高,水稻面积逐年减少,稻田丢荒面积呈日益扩大的趋势。
二、川中丘区推广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的意义
水稻覆膜节水综合高产技术的推广,为解决丘区水稻生产的老大难问题提供了保障。
1.降低了稻田水稻的水分需求量
通过田间覆膜保湿,把水稻生产用水由淹水变成了湿润栽培,打消了人们栽后缺水的后顾之忧,避免了田间关深水,使一些常年出现洗手干(栽后缺水)的稻田有了收获保障,减轻了丘区水稻种植受气候制约而导致的面积不稳定现象。
2.提高了稻田土壤温度通过覆膜和作厢,提高了秧苗入土位置,增加了田温,解决了常年坐蔸低产的问题。
3.有助于水稻栽培技术的简化通过覆膜栽培,目前已经实现了田间草害减轻,和水稻一次性施肥,节省了除草和追肥用工。从覆膜栽培的特点和作物栽培常识判断,通过盖膜栽培,还将促进水稻栽培技术的大幅度简化。比如,空闲田水稻的直播,可以节省育苗移栽工序,但过去因为没有盖膜条件,露地平板直播易遭受鼠雀和淹水危害,难以齐苗。现在通过盖膜作厢栽培,解决了鼠雀和淹水危害。又比如稻田耕整,其本意一是为了使田土细碎,填补田块裂缝,解决栽秧后关不住水的问题;二是使底肥均匀入土,解决挥发问题。现在通过覆膜栽培,两个问题都不存在,也没有必要耕整了。栽培技术的简化,适应了当前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特别需求技术简化的现状。因此,对于丘区水稻生产来说,水稻覆膜栽培技术既是节水栽培技术,又是高产栽培技术,更是省工的简化栽培技术,应该坚持和推广。
三、完善覆膜水稻的几点建议
为了充分发挥覆膜栽培的保温保湿优势,促进我省水稻栽培技术的完善,笔者认为,现有的技术可以从以下方面改进:
1.改当年整田作厢为头年整田作厢,以后采取润田免耕覆膜栽培通过头年作厢,解决覆膜栽培的用水蓄水矛盾,以后常年免耕,简化稻田耕整工序。
2.改冬水空闲田育苗移栽为覆膜直播充分利用覆膜栽培田水不上厢面和温度高的特点,简化移栽程序。
3.改三围移栽为扩行壮株移栽实行宽行条栽,即行距40cm,窝距17cm,基本苗保持常年水平,以克服三围移栽技术难度大,小窝内通风透光条件差,纹枯病重的问题。
4.改进用膜规格一是改膜宽2m为1.8m,节省10%的覆膜成本;二是完善供膜渠道,选用全新超微膜,杜绝应用再生膜。把用膜量控制在4kg/亩,成本5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