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国土规划与测绘

国土规划与测绘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8 09:40:1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国土规划与测绘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国土规划与测绘

篇(1)

一、形成及其相对封闭性

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管理对象是国土档案,即国土资源部门在日常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照片、声像、实物等不同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①。由于档案类型多样,形态差异大,质地多样,管理国土档案存在一定的困难。20世纪90年代,在国家信息化策略推动下,国土规划部门开始档案数字化工作,建立数字档案目录,使用计算机进行检索利用等。进入21世纪初,目录数据库已经完成,全文数据库不断增多,形成了大量的国土档案,相关管理部门开始建设国土档案管理系统,并不断进行改造、升级,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国土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近10年来,尤其是在《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的引导下,数字档案馆基本建成。如武汉市国土规划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山东省济宁市国土一张图档案管理系统、安徽省安庆市可视化城建档案管理系统等结合自身工作职能,称谓“不同的数字档案馆”。目前,全国范围内,国土规划数字管理系统不仅能够满足特定区域内国土资源系统档案管理的实际需求,而且能够满足T级档案信息数据的可靠存储和快速检索,对土地、地质矿产、测绘、综合文书、声像等各大类档案数据进行统一集中管理,实现了国土档案数、图、文“一体化管理”。②近年来,国土档案管理系统通过与GIS技术的结合,形成了“空间库、目录库、图文库”三库合一的数字档案馆管理模式,不仅将电子公文流程形成的电子档案、档案数字化后形成的档案进行统一管理,而且具有统一的档案管理平台和档案利用平台,实现了档案利用的电子化、平台化,初步建成了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这种数字档案馆,通过与规划部门、土地管理部门、测绘部门等的结合,形成了一个开放的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应该说,从国土档案到国土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再到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化,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GIS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国土规划管理部门不断创新的结果。然而,目前看来,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主要体现在:以管理为主,利用为辅;以系统内部使用为主,公共使用为辅;以土地规划为主,与其他部门的结合有限;以区域内利用为主,全国范围内的整体使用尚未形成。也就是说,数字档案馆的功能集中在工作人员对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主要是单位内部国土规划部门使用,面向社会公众、面向其他管理机构、面向全国衔接的统一平台尚未建立,导致了国土资源规划数字档案馆档案信息的“管理”与“利用”和“输出”与“输入”存在着不平衡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一是因为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时间不长,其功能的完善需要时间;二是因为从已有的档案管理系统开发成数字档案馆是一个质的飞跃,这在不少单位并没有清晰的概念。因此,需要充分认识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开放性,促进其快速成熟。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是“数字档案馆空间范围内的人与其生存的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复合体”,“是用生态系统的概念、理论和方法研究数字档案馆的结构、功能和管理运作”③。据此,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是一个由人、国土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地域环境等要素组成的完整统一体。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作为一个有机的生命体,不仅涉及该生态系统的形态结构,而且存在结构要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联,以及工作人员与数字档案馆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协调,从而实现数字档案馆档案信息的“管理”与“利用”和“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平衡。

二、开放性是基本体现

档案馆在社会中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门,它存在于社会之中,受社会的制约,同时也对社会产生作用,具有社会服务性。档案馆不同于档案室,它保管档案的目的不是为某一单位、某一系统小范围服务,而是为社会各项工作提供服务。它的服务范围大而广,面向社会各个方面,遍及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④这是自19世纪40年代至今档案开放的基本结论。数字档案馆的本质是档案馆。数字档案馆是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将原有的馆藏档案数字化,并收集、采集、捕获有价值的数字档案信息资源,通过网络技术建立分布式、跨地域的有序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系统;该系统以数字档案信息资源为基础,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为平台,以用户需求为根本,提供各种信息服务。⑤国家档案局的《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⑥指出,数字档案馆的四项基本业务功能“收集、管理、保存、利用”,一旦缺乏广泛的、本机构以外的“利用”环节,便不能称为数字档案馆。基于这种认识,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理应是服务社会大众的档案馆,是大众利用国土资源信息的开放性的窗口。

1.是自然生态系统基本法则

任何一个自然生态系统都是开放的,有输入和输出,而输入的变化总会引起输出的变化。虽然输出并不是立即变化,有时会延迟,但是决不会赶在输入之前。输出是输入的结果,输入是原因和源头,两者呈现一种动态的平衡。⑦信息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生产者、传递者、分解者、消费者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换,构成了一个信息生态循环。⑧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作为人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复合体,与外界环境有着不断的交流,其自身处于不断输入和输出的循环往复之中,通过信息传递和价值转化不断地与外界进行交流,包括机构、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这是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法则。

2.是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范围内“第三次浪潮”的兴起,信息技术对档案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对数字档案馆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驱动作用。近年来,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可视化技术、存储技术、网络技术以及web2.0技术、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为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数字档案馆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也是集成了众多现代技术的复合系统。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在建设过程中主要依托3S技术、物联网、ArcGIS、WebService等先进技术,这些先进技术在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开发应用,本身就是一个种开放性的体现。同时,这些技术不断更新、升级,早期的国土档案数字化也不断发展成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不仅体现了技术的推动作用,也展示了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的开放性。

3.是落实民生政策的必然要求

自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以来,各级政府部门纷纷将民生问题与部门职能相结合,形成了全社会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新局面。国家档案局颁布的《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服务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显示了我国在推进政治民主化、打造阳光政府、满足公民信息获取过程中所做出的积极努力,也为进一步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社会价值、实现档案信息共享迈出了坚定步伐。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保存有国计民生的重要档案信息。例如,征地文书、土地调查、土地登记、违法占地处理材料等,详细地记录了土地开发利用过程的基本情况。这些信息不仅是确定土地权属的依据,也是征地、处理纠纷的依据,还是土地科学规划利用的依据。从这个角度看,落实民生,也必须将国土规划档案馆设计成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

三、推进实践应用

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开放性符合数字档案馆本质与时展潮流,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也有着广泛的实践应用。

1.应用视角

(1)多目标

不同的使用者,对同一档案信息有不同的使用需求。例如,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的人口信息,可以用作学区规划,也可以用作住房区规划等。档案资源具有多目标的使用特性,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了开放国土规划的档案资源的价值。

(2)多内容

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含有丰富的专业化档案信息资源,在开放性的视角下,可以将不同来源、不同载体的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例如,同一主题下不同载体(纸质和声像)档案进行整合,或透过共同的地理坐标系统将各种不同主题的档案资源套叠,以方便对档案信息的深度挖掘,并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

(3)多途径

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拥有调查、收集、整理的专业档案,是真实、完整、可靠的档案信息资源,为利用土地的不同机构(尤其是政府机构)和个人提供了保障。例如,有关机构进行土地规划、旅游规划、商居土地投入或个人进行土地置换、拆迁补偿等,就可以通过专业数字档案馆的平台进行咨询利用。通过协调“管”与“用”的关系,形成良好的生态平衡。

(4)多范围

公路建设选线、垃圾场选址、工业发展区区位规划等空间选址,均需要利用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支持,再配合专业的数据库,整合专家系统,出台建设规划方案,分析各种方案的优缺点,从而使决策的过程更加科学化。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整合了庞大的国土及规划专业档案信息,通过该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不断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有利于未来空间发展。

2.应用重点

(1)与政府部门相结合,实现生态系统的区域开放性

为政府部门规划服务是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基本任务。2014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保部和住建部在28个市县开展了“多规合一”试点。⑨随之,其他市县甚至一些省级行政区也陆续提出。究其实质,“多规合一”就是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与政府部门结合,不同的政府机构利用数字档案馆平台,消除原有的市县规划下的自成体系、内容冲突、缺乏衔接协调等问题,以此来提升政府对于土地空间的管控能力,促进国土空间集约、高效、可持续利用和规划管理。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开放性应用最早体现在政府规划方面。在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建设以前,由于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各种与规划相关的信息无法及时地传送,冲突时有发生。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拥有精准的土地档案信息等资源,通过信息的及时推送,打破了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了国土资源与管理机关与政府其他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进而为政府各部门之间搭建起了“桥梁”,形成了节约型的生态系统。

(2)与“智慧城市”相结合,实现生态系统的整体开放性

为“智慧城市”服务是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功能的拓展。近年来,国土档案管理系统通过与GIS技术的结合,形成了空间库、目录库、图文库三库合一的数字档案馆管理模式。例如,陕西省西安市勘察测绘院建立了规划用地档案管理的GIS系统,科学管理大量征地信息和档案资料⑩;安徽省安庆市城建档案馆通过融合城建档案管理规范、著录规范和GIS技术,研制开发了“可视化城建档案管理系统”;山东省济宁市国土资源局建立的“国土一张图档案管理系统”,实现了国土档案“数、图、文”一体化管理;武汉市国土资源局开发设计了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初步实现了国土规划数字档案图文一体化查询。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城市人口激增,交通等问题开始凸显。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为加强城市管理,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框架和基础。“智慧城市”绝不仅仅是实现城市的智能化,还包括人的智慧参与、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等,具有丰富的内涵。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整体开放性就是与“智慧城市”建设全面结合,充分展现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开放性建设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全面实现档案信息与地理信息、社会信息的融合与共享。例如,与实时路况结合,实现智能交通;与遗产资源结合,实现历史遗产的保护;与旅游资源结合,推动旅游业的发展等。总之,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与不同行业、系统或空间的结合,创建“互联网+”国土规划数字档案的空间,衍生出基于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新平台,从而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

(3)与民生工程相结合,实现生态系统的全面开放性

为民生服务是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发展的基本要求和最高境界。例如,广州市城市建设档案馆承建的“数字城建档案馆系统”,将科技、文化、医疗、电子商业等领域信息数据库建立互联关系,为丰富传统档案馆馆藏提供线索和可能,并实现资源共享,为公众提供便捷的服务。从民生角度出发,数字档案馆通过档案信息资源集成系统和档案网站构建档案信息总和服务平台进行数字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和利用,能够打破馆际界限和“信息壁垒”,集成各类档案信息资源,协同各数字档案馆间业务处理,实行统一认证、统一浏览和统一检索,为用户提供一体化的档案信息服务,体现了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发展的整体趋势。网络环境下,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开放性建设与当前各种互联网应用相结合,如公众常用的地图软件、出行租车软件以及团购软件等,通过开发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移动应用或平台,创建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将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中的数字档案信息以立体或平面图及文字形式展现在公众面前,方便公众的日常生活,增强国土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在公众生活中的影响,激发国土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活力,实现国土规划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全面开放性。

作者:陈胜 张萍 丁玲 单位: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信息中心

注释:

①林琼.国土档案数字化建设问题与建议[J].中国土地,2015(7).

②李晓燕,范威,陈三梅.济宁市国土资源局数字档案馆建设设计思路[J].国土资源信息化,2013(3).

③金波,汤黎华,何伟祺.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建构[J].档案学通讯,2010(1).

④朱玉媛.档案学基础[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⑤倪代川,金波.论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的功能[J].档案学研究,2013(4).

⑥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EB/OL].⑦蔡晓明.生态系统生态学[M].科学出版社,2000.

⑧蒋录全.信息生态与社会可持续发展[M].图书馆出版社,2003.

⑨“多规合一”:找准方向绘蓝图[EB/OL]

⑩马骏,贾斌.基于GIS的西安市规划用地档案管理系统[J].测绘技术装备,2002(4).

11.安庆市城建档案馆.安庆市可视化城建档案管理系统通过省科技成果鉴定[J].2003(4).

12.李晓燕,范威,陈三梅.济宁市国土资源局数字档案馆建设设计思路[J].国土资源信息化,2013(03).

篇(2)

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和市委、市政府关于依法治市的要求,确保公开、公平、公正执法,有效维护国家、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合法权益,把我局的行政执法活动纳入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轨道,现将有关行政执法规范制度公示如下,广泛接受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一、行政执法基本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实施条例

其他有关国土资源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二、行政执法主要职责:

1、负责国土资源规则、保护、开发和合理利用。

2、组织开展土地、矿产、测绘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进行土地、矿产资源、测绘管理的政策调研,研究拟定管理、保护与合理利土地、矿产资源的具体措施;负责有关行政复议。

3、组织编制和实施市级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其他专项规划;参与报市和省人民政府审批的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核;指导、审核县(市)乡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并下达土地、矿产利用年度计划和测绘计划;建立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测绘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提供相关信息的社会化服务。4、监督检查土地、矿产、测绘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以及土地、矿产规划的建设行情况;依法保护土地、矿产资源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查处违法案件。

5、负责实施农用地用途管制,组织其本农田保护;拟定耕地保护和鼓励耕地开发政策;负责报市、省人民政府审批的各类用的审查、报批;检查指导县(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农地转用和非农建设用地管理工作;指导和监督未利用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和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补充等工作,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

6、负责全市土地地籍管理,组织开展土地资源调查、地籍调查、土地统计、登记发证、土地使用证书检验和土地动态监测;调查处理土地权属纠纷,负责土地确权、土地分等定级、土地登记和全市基准土价、标定地价的评测等工作。

7、加强土资产管理,拟定并按规定组织实施土地使用权出让、租凭、作价出资(或入股)、转让、抵押、交易和政府土地收购储备管理办法,负责乡(镇)、村非农建设用地管理,指导农村集体非农土地使用权的流转管理。

8、负责矿产资源储量的综合管理,按规定管理矿产资源的评审和认定工作;负责地质资料汇交和矿产资源储量登记、统计的管理,实施矿产资源储蓄量动态监测,建立矿产资源储量帐户;组织开展矿产资源供求形势分析;培育和发展矿业权市场。

9、负责矿产资源探矿权和采矿权的审核、登记和转让管理。对勘查活动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进行都督管理;组织开展对矿山企业矿产开发和利用年检;按规定负责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征收和使用管理。

10、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的监督管理,组织开展地质灾害调查,编制地质灾害年度防灾预案,审查批准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保护地质遗迹。负责地下水、矿泉水、土热资源勘查、开发的监督管理。

11、组织协调并参与审批中外合资、合作与外商独资在我市境内开展的国土资源勘查、开发项目,推广国土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先进科学技术。

12负责全市测绘管理工作,负责丁级测绘单位资质的审批发证、年检和申报乙、丙级测绘单位资质的审核、报批,组织实施基础和专业测绘;负责需出版或展示地图的审核报批,审查发用航空摄影和遥感项目;监督测绘项目的招标投标;管理测绘市场,保护测量标志;负责房地产测绘成果应用的监督管理。

13、直接负责城区范围内的土地资源管理工作。

14、承担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它事项。

三、行政执法工作要求:

1、态度热情。对来本局办事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做到有问必答,不怕难,不嫌烦,工作人员使用文明语言、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防止"吃、拿、卡、要"的不廉洁行为发生。

2、工作认真。单位和个人报批土地、矿产资源、测绘项目等申请登记发证行为的,手续完备,材料齐全,符合规定的,在规定时间内办理完毕;对符合规定但手续、材料不齐的,一次讲清需补办的手续,待材料补齐后即行办理。对不符合规定的,依法解释,说明原因,让申办者理解和满意。

3、方便群众。廉洁、高效地办理各种申办事项。明示办事程序及所需材料。各科室的岗位职责须上墙公布,办公台上置放《服务卡》,注明工作人员姓名、职务,并贴上照片和岗位职责。

4、执法规范。坚持办案原则,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正确、手续完备、程序合法、处理恰当。

四、行政执法内容期限

1、凡属市人民政府审批权限内的土地、矿产资源、测绘项目,报批材料齐全、符合审批和许可依据规定的,一般在7个工作日内报市政府审批;凡需上级人民政府审批的土地、矿产资源、测绘项目,在受理上报材料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报上级人民政府审批。

2、受理国土资源管理权限内的土地、矿产资源、测绘项目材料、证照齐全、手续完备,符合审批和许可依据的一般在受理之日起至7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审核、批复。

3、受理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举报案件,办理上级交办的案件。本局直接办理在一个月内办理完毕,并视情况将办理结果答复人;情况复杂的,时限可以适当延长,但不得超过三个月;不能按期办结的,向交办机关说明情况,报告办理进度;对转办的案件,在办理完毕后,应向转办机关回复办理结果。

4、依法查处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一般在30日内作出处罚或处理决定,并送达当事人,在执行处罚或处理决定后15日内结案。

五、行政执法监督内容

1、单位或个人至本局办理报批手续、其手续完备,证件齐全,符合办理条件而不予受理、办理的;

2、未按本局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规定的期限办理有关审批和许可事宜的;

3、不按法定程序或不认真审核有关材料,错办审批事项和错发证件的;

4、对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应查处而未查处的;

篇(3)

【关键词】国土;测绘技术;研究

在21世纪科技发展的情况下,在国土测绘管理中GPS技术的使用,能够依靠自己的特殊优势,快速、高效、准确的提供点、线、面要素的精确三维坐标及其他的有关信息和数据。在使用的过程当中具有全天化、高精度、自动化及高效益等特征。从这一方面可以看出,在国土测绘管理中,GPS技术发挥着非常关键性的作用。

1、GPS技术及其特征

跟之前的保守测绘科技不相同的是,GPS技术可以经过卫星定位体系,对国家的土地每个领域实施精准的测量,并且在测绘当中把误差度降到最低程度,保证测绘的精准度。针对GPS技术及其特征,主要分析如下:

1.1 GPS定位原理

使用者是运用GPS实施测绘的时候,能够经过地面的接收机来接收卫星信号,经过伪距测量或载波相位测量,计算出来卫星信号到接收机所需的时间,再结合各卫星的星历,将卫星至用户的多个距离球面相交后,即可确定用户所在点的三维坐标位置。从这一方面能够知道,在国土测绘经管过程中,GPS技术可以经过自己的独特优点,在测绘经管当中节约很多的时间,还能够确保测绘工程的质量度,在运用当中发挥非常关键的作用。

1.2 GPS技术特征

GPS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凭借自身的优势受到人们的青睐,在缩短测绘管理时间的同时,还能提高测绘管理质量。针对GPS的技术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定位精度高。通过大量的实践不难看出,GPS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将50km以内的定位精度控制在6-10m,100-500km范围之内的定位精度控制在7-10m,1000km范围内的定位精度可以控制在9m-10m。

第二,地面接收机在接收到卫星传来的信息后,需要观察人员对整个数据信息进行分析、观测。在其观测的过程中,观测时间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GPS系统的完善与更新进行变化。在目前使用的技术中,针对20km以内相对静态定位只需要15-20分钟,在随时定位的过程中,只需要短短的几秒钟。由此可见,GPS定位在科学的缩短定位时间的同时,还能保障整体的定位质量。

第三,对测站的整体要求不高,只需要在上空保持空旷即可,在节省大量投资经费的同时,还确保了测站的灵活性。

第四,提供三维坐标。在土地测量中,高度的测量模式通过在平面与高程之间进行实地测量,以此来得出整体的测量结果;而GPS在测量的过程中,则能从整体上对其进行测量,并能够为其提供精确测站点的三维坐标。

第五,操作便捷。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GPS接收机获得了很大的改变,在提升自己自动化的同时,还可以简单化的进行机械运行,有效的减少了操作时间,也确保了操作的质量。

2、GPS在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地籍经管是所有国土测绘经管的根本,是不是能够获得准确的测量,直接关乎着国土测绘经管的质量问题。就GPS在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GPS地籍控制网点的精度与密度

在整个地籍测量工作进行当中,其核心在于通过GPS测量技术,对固定范围内的全测区进行控制测量,以此来确保地籍图件管理的准确性。在地籍测量实施的过程中,能否具备一定的精度与密度,将直接关系着测量土地的权属范围。GPS地籍网在使用的过程中,一般按照测区范围及测量地区的先后顺序分为基本网与加密网两个类型。在其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着城镇地区的实际界点密度,以便在保障网点精度的前提下,确保测点的精度与密度。

2.2 位置基准点的偏差对GPS网的影响

在使用GPS定位技术建立地籍控制网时,基于GPS定位技术的优势,能够使其在建立的过程中准确的掌握WGS-84坐标的三维坐标差。在范围小、高差小的GPS网中,其自身的基准差能够不影响经纬度方向上的偏差对投影在椭球上网形的位置,而针对高差较大的,则有与之相符的要求进行数据起算。在实际地籍测量中,基于位置基准在高程方向的偏差导致GPS网尺度的变化,在其使用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高程测定。

2.3 GPS地籍控制网的优化设计

在以往的三角测量控制网中,要想确保测量的准确度,需要将整个测量系统的精度、可靠性及成本费用等充分的考虑进去,以便得出精确的测量结果。与以往的观测模式相比,GPS观测在使用的过程中则是通过函数及随机模型进行测量,且在其使用的过程中,打破了传统模式中单一的布网方式,同时还具备速度快及精度高等优势。换而言之,在整个优化设计后的GPS测量技术,能够充分发挥GPS卫星定位技术的高精度与高效益,在完善地籍调查的同时,还能保障国土测绘管理的质量。

2.4 GPS技术在土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

GPS技术在土地勘测定界中的使用,通过有效的结合土地的利用、划拨、出让及专用等点,对土地的运用空间实施界定,在找对方位的同时,也能够对所属面积、类别及运用状况实施仔细的绘制,保证国土面积获得科学合理的应用。

3、GPS技术在土地测量中的优点

首先,在使用GPS科学技术的时候,通常对于一般地形,经管工作人员在建站的时候,单单需要在5km半径的测区进行测量,这样可以很好的减少一些没有用的掌控点的数目,还可以很好的防御仪器的大幅度搬运,在节约投资成本的同时,节约了很多的劳动力。其次,GPS技术的使用,具备了定位精度高、数据安全可靠以及误差小等优势,因而在使用的过程中,主要在指定的作业范围内,其平面及高程精度都能精确到厘米。最后,在其利用当中,因为操作起来比较简便、外界因素对其影响作用很小等特征,极大的较少了作业客观条件的要求,能够有效的保障测量精度。

4 结束语

伴随着整个社会经济的迅猛进步,国土测绘管理不单单关乎着国土规划的顺利实施,而且还联系着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当下的国土测绘管理当中,之前较为保守的测绘方式已经没有办法满足当下国土绘测管理的现实要求,它在影响社会整体进步的同时,还会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形成很大程度的影响。GPS技术的运用,在保证国土测绘管理质量的同时,还能够为以后的整体发展打下坚实的根基。

参考文献:

[1] 杜保伦,张明福,史先良.GPS在土地测绘中的应用与开发[J].价值工程,2010,(04) .

[2] 曹华生.城市测绘管理问题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0,(23) .

[3] 林章盘.对测绘管理的几点思考与建议[J].江西测绘,2008,(02) .

[4] 曹玉钧.土地测绘技术的变迁及GPS技术的应用[J].硅谷,2008,(22) .

篇(4)

地球物理学是一个融地球物理、现代测绘于一体的新型地球物理专业,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属于交叉边缘学科。地球物理学可细分为固体地球物理学与空间地球物理学两大方向,前者研究地球本身,后者研究太空星体。固体地球物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与地震密切相关,主要是学习地球物理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掌握地球内部构造、地震预测、地球物理工程、能源及矿产资源勘察等研究与开发的基本技能。本专业主要课程有地球物理学(地震学、重力学、地磁学、地电学)、地球物理观测、地质学、连续介质力学、计算机及信息处理等。除此之外,一般还会安排主要课程的实验和实习、野外地质实习和毕业实习等。以北京大学地球物理学专业为例,该专业创建于1956年,在全国同类专业中历史最为悠久,注重夯实学生数学、物理基础,培养其深厚的外语与计算机能力,使学生既具有较强的从事现代地球物理学研究的能力,又能适应现代社会多方面工作的需求。

值得考生注意的是,该专业需要学生怀有极大的热情与浓厚的兴趣,能够埋头研究历史数据,耐心观测和搜集新数据。因此,考生在报考前要慎重考虑,切忌随波逐流。此外,由于高度的专业化,学生未来的就业大都是从事与地震相关的工作,职业选择面相对较窄,也致使该专业拥有比较高的深造率。除了继续深造之外,本专业的毕业生其他主要去向是到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能源与资源部门、灾害预测预报部门、通讯部门等从事科研、教学、工程技术与业务管理等工作。

地质工程(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一看到地质工程专业,不少人往往容易望文生义,认为这个专业就是要去找矿藏、石油,跟石头打交道。实际上,地质工程属于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地质学与工程学相互渗透、交叉的边缘学科。专业着眼点在于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地质工程主要研究如何获取地质环境条件,分析和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制约形式,进而研究认识、评价、改造和保护地质环境。比较有特色的院校有: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吉林大学等。主要课程为:基础地质学、矿产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地球物理勘探、地貌学及第四级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勘探、岩土工程勘察、钻掘工程学、基础工程施工、环境地质学、地质工程学等。这些都是实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因而该专业的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

该专业的就业方向比较广泛,如地质调查、油气及固体矿产资源的普查勘探与评价、大型工矿企业和水利水电建设、公路和铁道建设、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质环境及地质灾害的调查、勘察及监测等。就业前景是考生选择专业的重要因素之一,据麦可思《大学生就业年度指标》中的“就业前景最看好的本科专业”调查显示,地质工程名列“绿牌”专业(绿牌专业是指月收入、就业率持续走高,失业量较低且就业满意度较高的专业,属于需求增长型专业)的榜首。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本科,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属于地理科学的一个分支,其前身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是一个蓬勃发展的新专业。2012年教育部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拆分为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两个专业。

立足于地球表层特征及其变化、自然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该专业注重培养掌握国土资源整治与开发、生态环境评价和规划、城乡区域建设规划等方面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涵盖自然地理学、国土规划、地图学、遥感应用、管理科学、环境科学、环境监测、环境经济学等。

由于这一专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报考之前,考生还需要留意其开设院校是否有体检要求。如长安大学明确提出该专业色盲、一眼矫正视力大于800度者慎报。该专业学生的就业率较高,毕业生主要集中在高校与科研单位、国土资源管理、环境保护与治理、生态环境规划以及城市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科研及管理部门。考生也可以选择继续深造,报考土地资源管理、环境工程和自然地理等研究方向的研究生。

测绘工程(本科,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测绘行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基础行业,从总体上来说属于服务行业,专业技术含量较高。而测绘工程,主要是研究地球空间信息的一门学科,是国家基础建设以及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支撑技术,属于当今世界非常具有发展前途的三大高新技术之一。

测绘工程专业培养具备空间定位、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技术知识,并研究利用这些技术测定地球与其他星体形状、建筑物(构筑物)的三维特征及其与指定参考系的关系、地球重力场及其内部物理特征、运动物体的特征及其多维参数,研究这些技术在工程、工业和人类生活中应用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能掌握空间信息获取、处理、分析、表达与应用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现代空间测量技术、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科学与地图学的基本理论,具有坚实的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和良好业务素质的高级测绘科技人才。

地球化学(本科,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篇(5)

关键词:国土资源;规划;地籍信息

1.引言

现如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对于国土资源规划和管理的要求也在逐渐提升,通过合理安排国土资源规划,并加强土地资源管理,能够有效提升土地利用水平。在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中,通过应用地籍信息,有利于确定土地权属,从而保障国土资源规划管理的顺利进行。

2.国土资源管理概括

一直以来,关于国土资源的数据都要经过详细的测评、计算与估化等,十分谨密,国土资源管理也可谓是综合了经济学、管理学、数学等一系列学科,共同实现了土地规划与利用的工作的进行。因为土地资源管理本身就是综合了诸多学科的一门综合学科,它决定着我国每一寸土地的开发和利用,并预计从中获取的最大的经济利益、社会利益等,促进着国土资源管理带来的诸多利益关系协调和规范,以最优化的方式合理分配土地资源,属于可调节我国国土资源的一种重要的载体。大家知道,我国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国土资源管理就决定着如何促进国土规划和资源利用,其管理过程带来的影响巨大,同时也将会不断计划提升着我国国土的利用价值。

3.地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3.1地籍数据组织

集动态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于一体的地籍数据不仅是地籍管理的核心,也是现代地籍的基础。在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中,因为大量的空间数据被输入以及处理,所以就需要制定更为合理的数据管理系统。数据没有及时更新等问题使项目延期或者无法完成。数据库按照要素种类的不同可以划分为许多个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专题图层。数据库组织应按《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和《地籍调查数据库规范》严格执行。其中空间数据分为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包括点、线、面。需遵循地理覆盖面全、信息不冗余的原则。

3.2数据软件

地籍信息管理系统的重点在于开发土地管理地籍数据的数据库软件,这项数据库技术不仅能处理海量的GIS数据而且还能对其进行合理地管理。现在已有很多数据库软件能用二进制数据将空间数据储存于数据库中,同样的数据的输出、输入处理等也可以用属性数据来储存。

3.3系统软件结构

C/S模式结构和B/S模式结构是现有的两种常用系统软件结构,“请求—响应”这种应答模式是C/S系统基本运行模式,C/S系统软件结构的核心是数据由服务器集中管理,这个系统结构在接收客户机请求的同时还能将响应结果发送回给客户机;客户机除了可以发出请求和接收回应之外,还具备控制、计算能力。C/S系统软件需要在客户端安装,不过安装所花费的流量较少,安装速度比较快。B/S模式结构是由C/S模式结构和WEB技术相结合形成的三层体结构,客户端可以通过一般的浏览器进行数据传输和浏览。B/S与C/S混合模式的地籍信息管理系统伴随着WebGIS的发展以及地籍管理部门对网络办公的要求,使用率越来越高。数据检查、管理、输出、专题图制作和数据库维护等是C/S结构模式的核心模块。B/S结构模式的核心是系统服务,用户通过浏览器可以浏览数据的基本情况,确定数据订单后传送给数据库,然后数据库把请求信息回应给用户。

4.地籍信息在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中的应用

4.1地籍信息在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中的应用

现如今,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规划至关重要,通过优化城市规划方案,能够为城市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城市规划是由很多内容所组成的,包括城市总体划分、功能分区、城市设计等等,在各项规划内容的实施过程中,都必须依靠完善的地籍信息资料作为基础数据。在城市规划中,地籍信息不仅可以作为基础数据资料,而且由于其具有空间特征,因此,通过应用地籍信息,还可以对城市容积率、城市规划建设经济指标等进行计算分析,提升国土资源利用水平。

4.2地籍信息在地政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在国土资源管理中,地政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在于供应土地资料,并制定完善的土地出让以及地价政策,在拆迁征地方面,需要加强拆迁赔偿管理,地政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即为地籍信息。地籍信息中包括土地来源、土地所在位置、面积、信息代码等各类资料,其详细记录了土地资源的实际利用情况以及规划利用现状,因此,能够为地政管理提供依据。与此同时,在土地出让方面,地籍信息也可以充分发挥作用,首先,由地政部门拟定具体的用地方案,然后由地基管理部门制作地图信息,比较用地方案是否符合地籍信息数据,如果发现矛盾问题,则还需要对用地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对用地方案进行调整后,即可返回地政管理部门,并签订规划后的土地出让合同,最后返回地籍系统,完善最新的地籍信息,包括土地规划设计、建筑工程性质、土地用途等等。由此可见,将地籍信息应用于地政管理中,不仅能够保证土地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而且还有利于完善地籍信息资料。

4.3地籍信息在房地产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地籍信息是由很多内容所组成的,其中房地产产籍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地籍信息是由国家负责监管的,地籍信息中的土地信息具有法律意义,因此,在房地产产权认定方面,也应该合理利用房地产产籍。在地籍信息中,房地产数据是由很多部门所组成的,包括房地产登记数据、历史用地数据、临时用地数据等等,通过合理利用各类房地产地籍信息,能够为房地产规划和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4.4地籍信息在土地使用费征收工作中的应用

在国土资源规划利用方面,土地使用费又被称为地租,其能够体现出国土资源的经济特征,通过征收土地使用费,有利于政府对土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增加土地税收。在土地使用费征收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土地资源的各类信息,包括土地所在位置、土地等级、土地面积、土地用途等等,对于不同的土地,需要征收不同标准的土地使用费。因此,在征收土地使用费方面,也可以充分应用地籍信息,提供完整的土地使用资料,为土地费用的征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4.5地籍信息在土地监察工作中的应用

在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中,土地监察工作至关重要,通过土地监察,能够及时发现随意滥用土地资源的问题,比如擅自增加建筑容积率、违章建筑等等。为了保证土地监察工作有法可依、有据可循,也应该充分利用地籍信息,促进城市化建设,避免国土资源流失。

5.结语

综上所述,现如今,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通过加强国土资源规划管理,能够有效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国土资源规划管理的内容有很多,比如城市规划建设、地政管理、房地产管理、土地使用费征收、土地监察等等,在国土资源管理方面,需要以地籍信息作为重要依据,确保国土资源规划合理,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袁磊,杨昆,赵俊三.云南省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耕地变化驱动因素分析[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5,32(3):1-10.

[2]刘彦随.中国土地资源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21(1):127-133.

[3]姜建军.“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国土资源部的科技与国际合作管理工作[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3,30(4):1-8.

[4]春雨.赤峰市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初具成效[J].西部资源,2014(2):20-20.

[5]张淑培.国土资源部牵头建立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J].西部资源,2014(4):54-54.

[6]张宝,彭志帆,赵锁志.我国遥感技术在国土资源调查与监测发展现状综述[J].西部资源,2012(1):135-136.

[7]刘敏.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8):3840-3841.

[8]李玉春,丁志平.关于数字地形图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及其重要作用[J].西部资源,2010(6):17-18.

[9]姚彤彤.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分析[J].西部资源,2013(1):78-79.

[10]刘欣荣.现代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分析[J].西部资源,2015(6):37-38.

篇(6)

关键词:真正射影像;TDOM;DSM;遮挡检测;阴影分析;像素工厂

1引 言

测绘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需求牵引是测绘科学发展的根本。测绘4D 产品无疑是国家测绘的基础,产品的多样化是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2006年出版的《中国测绘学科发展蓝皮书》中提到一种“真正射影像”的概念,书中认为,真正射影像在城市空间信息领域中应用前景非常广阔。真正射影像这种全新的测绘产品开始引起普遍的关注。

本文就真正射影像制作中的关键技术做简单阐述,希望能在今后的测绘生产中产生积极的影响。

真正射影像图概念

要阐述真正射影像图概念,先要从传统正射影像图讲起,然后通过比较两者的区别来理解真正射影像图概念和特点。

2.1 概念

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 Orthophoto Map,DOM)是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对经扫描处理的数字化航空像片,经逐像元进行投影差改正、镶嵌,按一定图幅范围裁剪生成的数字正射影像数据集。它是同时具有地图几何精度和影像特征的图像,具有精度高、信息丰富、直观真实等特点。

数字真正射影像图(True Digital Orthophoto Map,TDOM)是利用数字表面模型(DSM),通过数字微分纠正技术,改正原始影像的几何变形,对整个测区进行影像重采样后,使影像视角被纠正为垂直视角而形成的影像图。

2.2 比较

TDOM对影像重采样后的影像视角都被纠正为垂直视角,与传统的正射影像相比,在大比例尺影像图中,避免了高大建筑的倾斜对其它地物的遮挡,在拼接地区能够实现平滑自然的过渡。

单从纠正方式和建筑物效果来比较,传统DOM有如下特点:

a、通过数字高程模型来纠正 ;

b、会产生倾斜的建筑物;

c、会产生一些掩蔽的区域。

而TDOM则是:

a、通过数字表面模型来纠正;

b、完全垂直的建筑物(屋顶能够正确定位);

c、无掩蔽的区域。

传统正射影像 真正射影像

由以上比较可以看出,真正射影像(TDOM),是所有物体的倾斜均被纠正的一种镶嵌影像。影像上每点都是完全垂直视角,可直接用于数字线划图(DLG)的制作和修测,而传统DOM这在这方面则不能完全实现。

3TDOM制作关键技术

3.1 纠正数据模型

无论是传统DOM和TDOM的制作和生成都离不开基础纠正数据模型,以下对纠正数据模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阐释。

3.1.1 数字地形模型(DTM)

数字地形模型(Digital Terrain Model,DTM)是利用一个任意坐标系中大量选择的已知X、Y、Z的坐标点对连续地面的一个简单的统计表示,是地形表面形态属性信息的数字表达,是带有空间位置特征和地形属性特征的数字描述。地形表面形态的属性信息一般包括高程、坡度、坡向等。

3.1.2 数字高程模型(DEM)

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是一定范围内规则格网点的平面坐标(X,Y)及其高程(Z)的数据集,它主要是描述区域地貌形态的空间分布,是通过等高线或相似立体模型进行数据采集(包括采样和量测),然后进行数据内插而形成的。DEM是对地貌形态的虚拟表示,可派生出等高线、坡度图等信息,也可与DOM或其它专题数据叠加,用于与地形相关的分析应用,同时它本身还是制作DOM的基础数据。

3.1.3 数字表面模型(DSM)

数字表面模型(Digital Surface Model,DSM)是指包含了地表建筑物、桥梁和树木等高度信息的地面高程模型。DSM描述地表最上层的高程信息,包含了丰富的地物形态信息,是地表地物识别、分类和三维重建的信息数据基础,也是制作TDOM的关键技术和重要基础数据模型。

DSM和DEM相比,后者DEM只包含地形的高程信息,并不包含其它地表信息,而DSM是在DEM的基础上,进一步涵盖了除地面以外的其它地表信息的高程。DSM能最真实地表达地面起伏情况,在城乡规划、工程设计、土地管理、房地产开发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为国土资源管理、城乡规划、基地设施和工程建设提供科学的技术依据,也是实现数字国土规划、建设“数字城市”的基础数据。

3.1.4 机载激光雷达LiDAR

机载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是一个集现代三种尖端技术:激光、全球定位系统(GPS)和惯性导航系统(INS)于一身的空间测量系统。通过位置、距离、角度等观测数据直接获取对象表面点三维坐标,空间与时间分辨率高、动态探测范围大、能够部分穿越树林遮挡、直接获取真实地表的高精度三维信息,是快速获取高精度地表地形信息的全新手段。

LiDAR系统应用多光束返回采集高程,数据密度可达到常规摄影测量的三倍,大大提高了正射影像纠正精度。因此,利用LiDAR生成的DSM数据对正射影像进行纠正也是TDOM制作的关键技术环节。

3.2大比例尺TDOM关键技术

大比例尺传统DOM中,建筑物在正射影像中明显偏离其真正的位置,偏离方向以及程度视摄影中心相对于地物目标的方位而定,有时建筑物会向街道方向倾斜,有时会遮挡其他地物目标,从而影响了正射影像对目标的判读。因此在真正射影像(TDOM)的生成中包括很多关键技术的研究,如遮挡区域的检测与填充、阴影区域的分析与补偿等。

3.2.1 遮挡检测

遮挡检测是真正射影像生成的关键技术,是计算机视觉和摄影测量领域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很多方法可以用来检测遮挡区域,在计算机视觉领域,检测遮挡的主要目的是试图发现三维目标的结构,通过序列立体影像跟踪或预测它们的行为。在摄影测量领域,目标的三维模型可作为先验信息来确定和检测遮挡区域。

对建筑物目标本身出现的遮挡检测问题,可以分两种情况:

a、由于建筑物竖直墙体不会出现在TDOM当中,因此墙体的遮蔽检测不用进行;

b、建筑物屋顶和地面被遮挡时,可通过其航向或旁向的相邻影像的相关信息进行补偿。

以多边形为单元逆投影建筑物到像方,反演出成像时的建筑物到地面、建筑物之间、多边形之间的遮蔽关系,这就是有的学者提出的“多边形反演成像遮蔽检测方法”。还有一种比较先进的基于数字建筑模型(Digital Building Model,DBM)的遮挡检测方法。这种方法是以z-buffer算法为基础的。

3.2.2 阴影分析

在TDOM生成中,阴影分析检测是另一个关键问题。在传统正射纠正模型中没有考虑建筑物的阴影问题,而阴影中隐藏了很多影像信息。为了生成高质量的TDOM,对阴影区域的自动检测值得深入研究。

目前,已经有很多阴影分析方法用来检测遥感影像阴影,并取得一定效果。如基于影像灰度直方图的双峰法检测影像阴影,基于同态系统消除阴影的技术等,对于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有学者提出通过共生矩阵和相应的纹理指数来自动提取阴影。

TDOM发展现状与前景

面对我国对空间信息快速膨胀的需求和源源不断的海量空间数据,空间数据处理大规模、快速、自动化处理的需求日益增长。一体化数据加工处理系统将彻底改变传统测绘数据生产的模式,极大提高测绘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使得测绘进入大范围、大规模、自动化、高精度一体化信息时代。TDOM在当前大好形势下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4.1 数字摄影测量网格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张祖勋领衔研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国际首创的新一代航空航天数字摄影测量处理平台-数字摄影测量网格(DPGrid)产品使地形图测图速度达到目前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处理速度的8倍以上,可以实时处理大面积高精度、多光谱遥感影像。

4.2 像素工厂

2006年初,法国的Infoterra公司了其新的摄影测量产品―像素工厂(Pixel Factory,PF),它是海量遥感数据自动处理系统,被称为“下一代工业化地理数据生产的解决方案”。PF是当今世界一流的遥感影像自动化处理系统,集自动化、并行处理、多种影像兼容性、远程管理等特点于一身,代表了当前遥感影像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用于地形图测绘、城市规划、城市环境变化监测等。

PF能够批量地生产出高质量的数字表面模型(DSM),完美的数字表面模型(DSM)能够生成完美的真正射影像图(TDOM)。PF实现了TDOM的商业化和大规模生长,并实现了针对真正射影像的一系列解决方案,例如大气纠正、物理纠正、匀色、自动拼接等。

篇(7)

关键词:小城市规划 管理体制 改革 探索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c)-0197-01

溪口镇位于宁波南部,奉化市西北,东和萧王庙街道相连,南与尚田镇相邻,西与嵊州市、新昌县接壤,北与余姚市、鄞州区相邻。行政区域面积约380 km2,下辖55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总人口约8万人,暂住人口约3万人,城市化水平为40%。城市规划的目的就是通过一系列科学有效的行政管理手段来实现城市空间的整体有序发展,这对于处在经济体制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城市急剧扩张和城市化进程日益加速等诸多变化的小城市而言是一个共同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改革就是一条很好的出路。

1 城市规划管理的改革的重要性

城市规划作为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的一种调节器,也是政府控制城市资源分配的杠杆之一,其关系到国家利益、公众利益和城市的总体利益。深化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改革是提高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重要途径。

1.1 深化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改革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只有实施城市规划管理改革,建立健全城市规划管理机制,理顺机构设置,明确职能,把城市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贯彻到城市发展管理中,才能更好地加快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特别是在控制城市的盲目扩张方面,切实可行的规划对于该现象有着很好的制止作用,从而遏制土地浪费的行为。

1.2 深化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改革是保证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的需要

规划管理改革是提高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整体利益,新时期只有改革规划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城市城市规划管理行为,从而起到优化城市结构、保证城市建设顺利进行。此外,改革的目的还在于解决城市规划体制的认识弊端,认为城市规划是一项土木工程类的事业,存在只管建筑物和建设项目的误区。

1.3 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改革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社会全面合理发展的需要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污染、噪声污染与能源浪费,虽然环保部门提出了建设项目与环境设施制度挂钩,实现节能减排。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些问题由于各职能部门各自为政往往难以实施,这就需要设置一个能够把土地、规划、建设与环保等工作统一实施管理的行政机构,从而实现城市规划、土地资源、基础设施、环境质量等综合平衡发展。

2 当前溪口镇城市规划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 规划管理机构名称不一,职责不同

目前溪口镇规划管理机构有三个,分别为宁波溪口雪窦山风景区管委会旅游规划办、奉化市规划局溪口规划管理所和溪口国土规划环保建设局规划科,职责各不相同,宁波溪口雪窦山风景区管委会旅游规划办主要负责溪口景区的规划编制、报批等,奉化市规划局溪口规划管理所主要充当上下规划协调的功能,溪口国土规划环保建设局规划科主要负责溪口区域内的城市规划、村庄规划的编制、报批,个人、集体建房报批、放样等工作。违法、违规建筑的查处由溪口综合执法局代管,土地利用规划由溪口国土分局负责。各规划管理机构之间难以协调,增加了规划管理的难度。

2.2 管理区域既有城市,又有农村

溪口镇行政区域面积为380 km2,既有城市又有农村,情况负责,管理难度大。

2.3 规划管理力量薄弱,专业人才缺乏

目前的三个管理机构共有人员8名,其中规划专业人员仅3名,管理力量相当薄弱。

2.4 规划意识不强,公众参与度不高

规划管理部门既是规划的编制、审批单位又是规划的决策、执行机构,通常易出现政府、规划管理部门自由裁量权过大,缺乏有效的决策机制,同时在规划的过程中政府与规划专家之间缺少交流,同时还缺少了群众对规划的参与和支持。

2.5 规划投入不够,进展缓慢

溪口综合实力不强,受资金不足的限制,规划投入不够,控制性详细规划没有达到建成区全覆盖,部分区域地形图测绘未完成,基础资料不详细,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缓慢。

3 新时期城市规划管理的改革方向探索

3.1 健全规划编制和管理的组织体系

城市规划管理要想取得较高效率必须重视组织的重要性,城市规划的编制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技术立法的过程,不仅要求编制者具有良好的政治修养、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而且对于规划对象要有相当熟悉和透彻的认识。同时,规划要不断的总结和修编,简单来讲就是将其作为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和跟踪的日常工作。同时,加强各规划管理机构之间的协调和联系,理顺规划管理的体制。

3.2 完善监督机制

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加快推进城镇化的重大战略决策,建立社区、公众及其他政府部门参与规划管理的监督机制,逐步建立起公众参与规划管理机制,通过公众舆论来监督各级规划行政部门的行政行为。

3.3 数字化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的突破创新

所谓数字化就是增加规划信息量,提高分析能力、对比能力和准确性,使城市规划管理与设计更加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及时性,也能提高城市规划行业动态监管的能力和水平。此外,数字化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也给城市规划民主化带来了新的机遇,民主化实际上就是指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公众参与。网络发展的时代,资源共享平台的搭建必将给公众提供这样一个渠道,去了解、学习、认识和表达自己在规划中的好建议、方法和模式的探索等。

3.4 加强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培训

当今时代竞争的实质就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在任何阶段都不容忽视,当然培训的内容也不能够“一刀切”,应当有选择有突破的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就拿城市规划中居住区的例子来讲:如何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将是居住区实现自我完善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都知道现阶段的居住区都采用物业管理、街道或居委会的形式,其管理人员大多无相关知识、缺乏系统的职业培训,致使居住区管理存在很多漏洞,削弱了居住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 结语

规划管理应当具有前瞻性,应能预测城市经济发展动向,并及时调整策略和手段,不仅对于城市经济发展还是环境保护以及居民生活都有着极大地促进作用。新时期,只有加快城市规划管理机制的转型才能提高城市规划的有效实施率。

参考文献

[1] 刘智星,牟燕.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实施问题及策略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18).

[2] 梁恩.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S4).

[3] 高中岗.地方城乡规划管理制度的渐进改革和完善:以温州为案例的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7(6).

[4] 尹海林.改革开放三十年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的回顾和展望[J].规划师,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