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8 09:40:1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农业技术与装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 农业技术推广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 F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10-0044-01
引言
农业在我国产业结构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党和国家关注“三农”问题、主张科教兴农的新形势下,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健全农业社会服务化体系,不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切实保障农民生产利益,有效提升农业经济效益,是当前我国加快实现农业产业经营化转型、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同时也暴露出人员素质不高、资金支持不足、保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须在分析现存问题的基础上研究有效对策,从机制、人才、资金、装备等方面入手,为现行农业技术推广提供切实保障。
一、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1.农业技术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现有农业技术人员中不乏观念陈旧、知识老化、不思进取者,对当前农业发展趋势认识不清,对农业技术新成果了解不深入,导致自身掌握的农业技术逐渐被时代淘汰;急功近利意识的泛滥导致年轻一辈更倾向于进入城市工作,而不愿学习农业技术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更不愿走进田间地头与广大农民群众接触,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这样的劳动力流动现象致使农村中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农民大多为妇女、老人,他们普遍文化水平低,科学素养差,对新技术、新信息的接受能力差,这无疑是加大了农业技术推广的难度。
2.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不足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正面临良好机遇,各级政府为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投入大量资金,但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对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与装备完善均需要大量资金,致使出现经费缺口,严重阻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发展进程。
3.农业技术推广保障机制有待完善
当前农业技术推广所具备的基础设施不完善,技术装备落后,推广手段缺乏有效性,同时关于专业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保险、住房等政策不甚完善,致使农业技术推广保障机制漏洞频现,难以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二、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探讨
1.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
根据党和国家深化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相关方针、政策,把握最佳契机,明确农业技术推广前进方向,逐步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从中央到地方,逐级、广泛地推进法律制度体系建设,为农业技术推广提供强而有力的制度保障与切实具体的做法指导;根据农业技术推广现状,结合地方实际,对现有制度进行改革与完善;学习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建立相对完备的管理机制,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做好权责划分,保证农业技术推广各个步骤都能高效完成。
2.加强政府对农业技术发展的资金支持
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立必须依仗于坚实、持续的资金支持,当前政府须加大资金投入,为农业技术推广消除后顾之忧。一方面,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来支持人才培养,设立专项奖学金、科研基金等,加强鼓励学生、教师、科研人员、现有农业技术人员等积极投身于农业技术推广,严于律己,提高科学素质,成为能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事业添砖加瓦的优秀人才;另一方面,政府要加资金投入用于技术引进与创新,地方可引进国内外先进农业技术并将其推广使用,同时注重创新能力提高,认清地区差异,找准现存问题,对引进的农业技术进行适当改良后付诸推广实践,还要根据自身实际加快研发特色农业技术,树立专利意识,为农业技术顺利推广提供保障。面对农业技术推广需要大量资金的事实,政府有时也会力不从心,因此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过程中要不断拓展资金来源,广泛获取社会支持,努力争取企业投资,政府可在服从法律、法规制约的前提下,赋予提供投资的企业、个人以相应鼓励政策和便利条件,以期获得持续性资金支持。
3.进一步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业务素质与能力水平
为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须充分尊重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专注于打造一支热爱农业、敢于创新、善于实践、科技素养高、综合能力强的专业化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使其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价值体现得到最大化,成为新时期背景下加强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强大驱动力。为打破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业务素质与能力水平不足对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限制,应在完善相应保障机制的前提下,一方面组织现有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加强形势学习,不断更新工作观念与理论知识体系,在熟练掌握原有农业技术的同时切实促进新型农业技术推广实践;另一方面从源头抓起,积极建立起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与高校、研究所等机构之间的广泛联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通讯技术,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重要性与新形势的宣传,健全奖励机制,鼓励年轻人投身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促进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年轻化,并争取政府、高校、企业支持,建立农业技术试验田,促进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另外还要建立起完备的绩效考核制度与奖惩制度,不断革除当前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中权责不明、责任推诿等不良现象,为人员素质提高提供空间与动力。
4.提高农业技术推广装备水平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相应推广装备的水平。提高农业技术推广装备水平须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发展成果,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条件;以发达信息技术为支撑,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化进程,建立起实用有效的农业监测中心、预警中心、检验中心等,辅以完善推广服务手段,不断提高预警、检测能力,切实提升农产品安全水平。
三、展望与思考
切实改善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现状,应对现存问题进行深入剖析,贯彻改革措施,如此定能开创农业技术推广新局面,助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湘.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及创新思路[J].天津农业科学,2008(14).
摘 要: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推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需要在全面分析农机化和设施工业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加强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以促使国内农机化与设施农业快速、稳健发展。
关键词:农机化;设施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S2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056
当前,国内农业发展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期,且农业机械化发展正处于质量提升、结构改善、领域拓宽的重要历史机遇期[1]。而作为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农业机械化在推进农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必须要加强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的推广,以实现现代农业的科学创新。
1 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推广形势
国家“十二五规划”指出,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期间一项重要的任务,明确提出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为其提供政策支持,这就给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如何在“十二五”期间,深入开展农业生产机械化、加速养殖业发展及其他产业机械化等,促使现代农业建设进程加快,已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而且,随着国内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部门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推广,重视加强有关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建立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队伍。
2 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思考
要想实现农机化技术推广的顺利进行,就必须依靠国家政策,强化自身体系建设,开拓思路,放宽视野,加强各部门协同合作。
2.1 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作为国内一项推动农业机械化建设的重要政策,农机购置补贴为农机化技术推广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有利于实现农机化科学发展。这就需要在实施国家补贴政策时,加强组织模式创新,立足农机化技术推广,实施项目组装,促使技术人员和资金投放高度集中,创建农机化科技示范区。比如辽宁省建立节水农业项目,进行微滴灌;宁夏财政厅集中使用农机化技术和资金,对非耕地资源进行高度利用,从而建设设施农业园区。
2.2 加强各部门协同合作
农机化技术推广的实现,需要加强与农业、水利、科技、生产企业等部门的协同合作。其中,加强与农业部门合作,有利于选择适宜机械化的优良品种,开展农机农艺技术融合,打破制约农机化发展的桎梏;科研机构是农机化技术推广的技术依托,农业培训机构承担着大量农机化技术推广普及工作。现阶段,科研机构对农机化的投入不断增多,如农业部行业科技、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这就需要加强与农业科技部门的协同合作,积极参与到农业科研中,促使农机化技术推广队伍的整体科技水平得到提升;在节水农业发展中,农机化技术推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节水灌溉及旱作节水技术上具有独特优势。比如,辽宁省开展《辽宁省实施1000万亩滴灌节水农业工程推进工作方案》,加强与农机化研究所、省水利厅等部门配合,实现节水滴灌技术与有效降雨的有机结合,保障该省大规模农业节水滴灌规范化进行。此外,还需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以便更好完成机具引进、试验示范等工作,能及时对农民需求和意见进行了解,不断归纳和改进,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
3 设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思考
3.1 提升设施农业技术装备质量
国内多数园艺设施有着较低的科技含量,如塑料大棚、日光温室等,连栋温室虽然科技含量相对较高,但发展较为缓慢。此外,受技术推广、设施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植保、栽培、耕作等环节的机械化水平较低,设施技术装备有限。这就需要各地区加强示范单位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单位的带动和引导作用,提升设施农业技术装备质量,对设施农业发展规模进行拓展。
3.2 提升设施农业工作人员专业素质
加强设施农业专业人才培训,并将其纳入“阳光工程”培训范围内。通过实施各方面技术培训,加强设施农业相关技术推广力度,如工厂化育苗移栽、温室高效低量喷药植保、温室节水灌溉与施肥一体化等。做好设施农业新工艺、新材料的推广,促使设施农业工作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得到提升。
3.3 提升农业耕地利用率
加强设施农业急需工程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及环境技术的开发和推广,争取开发出耐贮藏、抗干旱、抗逆性强的新品种温室作物;加强对非耕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戈壁、沙漠、山地等,提升农业耕地利用率。
4 结语
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推广在现代化农业建设和农业机械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今后仍需加强研究力度,采取积极措施,促使农机化与设施农业技术推广顺利进行,以促使国内农机化与设施农业快速、稳健发展。
设施农业是通过采用现代化农业工程和机械技术,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改变自然环境,为动、植物生产提供相对可控制甚至最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水肥气等环境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自然环境的依赖,进行有效生产的农业生产方式。它具有高投入、高技术含量、高品质、高产量和高效益等特点,是最具活力的现代新农业。
国内外经验证明,发展设施农业首当其冲要有一个配套的技术体系做支撑。设施农业发展过程中主要应用的技术包括:新型设施建设、机械化耕整地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温湿度控制技术、机械化卷帘技术、采后加工技术以及物理农业技术等。其中物理农业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农业技术领域,它是赖于现代物理技术基础上的实用农业技术的总称,是以电学、磁学、声学、光学、热力学等普通物理学与环境、生物等学科相交叉形成的新学科、新理论,以电、磁、声、光、热等物理方法为主要特征,以保障绿色无公害植物、畜禽、水产品安全、高效、优质生产为目标的农业产业。物理农业技术由大连市兴起并大规模推广应用,进而推广到国内20多个省区市。国外相关人士也给予高度关注,法国农科院院士3次前来考察,加拿大华人邓肯在其经营的蔬菜园区进行了试验应用。物理农业技术的显著效果已得到众多专家和业内人士的充分肯定。
二、物理农业的优势
与化学农业相比较,物理农业技术具有多项优势:一是农作物增产幅度大,应用物理农业技术可普遍提高产量20%以上。二是促进早熟效果明显,农作物普遍提早成熟一周左右,与常规生产的农产品形成时间差,在价格上也具有优势。三是农产品品质明显改善,多种营养成分含量提高,口感好,保鲜期长。四是防治病虫害效果显著,对以往即使大量使用化学农药防控效果也不理想的疫病等难题有显著的防控效果。五是能够大幅度降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减轻因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造成的土壤板结、对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高、品质下降、危害人体健康等诸多弊端,是绿色、环保、健康的新型农业技术,顺应了当前发展生态农业的需求。
三、发展设施农业需要物理农业技术
设施农业强调发展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网护果园、陆地工厂化水产养殖、设施畜牧养殖等形式,这是物理农业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无论是温室大棚、水产养殖还是畜牧养殖都需要应用物理农业技术来防治病虫害的发生,为这些生产方式提供有效防护。
设施种植业主要是以日光温室或大棚为载体的园艺产业,传统的机械装备主要包括微耕机、微滴灌装置、卷帘机、卷膜器等,这些装备大大提高了生产的机械化程度。但是,要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进一步提高产量并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就必须依靠物理农业手段来实现。例如应用温室电除雾防病促生技术、CO2增施技术、臭氧防病技术、声波助长技术等,防治作物病害效果显著,还可提高农作物产量20%以上,明显改善农产品的品质。水产养殖业的水体实时无害化灭菌消毒一直是个世界性难题,能够进行在鱼水体实时消毒是水体自动消毒技术领域亟待解决的头等大事,针对这一亟需研发的养殖水体电处理技术,可应用于药物难以控制的水媒疫病防控。应用畜禽舍空气电净化自动防疫技术和等离子除臭灭菌技术,可显著净化畜禽舍内空气,杀灭病原微生物,粉尘净化率可达75~99%,空气脱菌率65~94%,对突发性群发性动物疫病有很好的预防效果。由此可见,物理农业已经成为未来设施农业发展的新的技术支撑。
四、对发展物理农业的建议
物理农业作为一种新兴农业生产技术,其推广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要想使物理农业在设施农业发展过程中真正发挥技术支撑作用,还需要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各级技术推广部门进一步加大示范推广力度,做大做强这一新兴产业。
1.以示范园区为载体,加大典型引路力度
技术推广,示范先行。各地在推广物理农业技术之初,应首先建设几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示范园区,投入的物理农业装备向这些园区集中,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园区的龙头带动作用,形成物理农业产业规模。在示范的作物品种上应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选择蔬菜、畜牧、花卉、水果等当地农业支柱产业进行重点示范。
2.以政策扶持为动力,强化投入激励机制
新技术推广仅靠技术推广部门的努力远远不够,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是农业技术推广的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最有力的助推器。各地各级政府应针对推广物理农业技术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在发展设施农业过程中,对物理农业技术的推广予以政策倾斜,加大扶持力度。
3.以信息引导为手段,提高人们的认知水平
千百年来的传统观念使大多数农民对新生事物的信任和接受还比较慢,很多人认为不依靠新技术照样可以种地打粮,忽视了对农产品品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视。各地在推广物理农业技术时应进行大力宣传,提高人们对先进技术的认知程度,通过信息引导,让农民快速了解、认识、掌握、应用物理农业技术。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探索
1调整思路,创新机制
1.1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设置的基本要求
第一,农技人员实行总体调控管理,即按专业特长、职称、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等分层次管理,以便对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第二,根据工作性质和工作任务设置机构选用人员,机构和人员随工作重点和工作性质转变而改变,或撤销或调整,做到按需设岗,量材用人,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
第三、农技人员实行全员聘任制和岗位目标责任制,形成用机制选人、用人和管人的良好氛围,消除过去那种人选人,人管人的种种弊端,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始终围绕农业发展的大方向,更灵活、更有效。
1.2人员素质目标化
农技人员的素质是事关农业技术推广质量、速度、成败的关键因素,农技人员的素质不仅仅指文化程度、职称、职务,而是对具体从事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适应能力和驾驭能力。在目前农技人员大量精简的条件下,农业技术人员自身素质必须能服从和服务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任务和目标,人员选择、调整应该以人员是否具备具体推广工作素质为标准,人员培训以高素质为目标,以服务农业技术推广目标为前提。
1.3推广装备现代化
目前我们的农业技术队伍仍然处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装备、八十年代的人员,靠眼看、步量、手掂、口算、嘴尝等方式搞推广的水平,多年来没有多大改变;资金缺乏、设备仪器老化、新设备短缺,已成为多年来一直困扰着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一个大问题,致使一些相对复杂的高新技术难以推广,一些新引进技术难以完善,一些高水平的农技人员技能难以发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农业技术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保证,而推广装备现代化是农业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有必要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打破国家一家投资的办法,实行多方面、多渠道、宽领域筹集资金,大量购置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推广设备,加速农业技术推广设备的更新换代,使农业技术推广设备与现代农业技术发展同步,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同步。
2抓重点、借助民力
2.1狠抓重点农业项目
紧紧抓住那些技术先进、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推广潜力大农业项目,特别是国家、省、市重点农业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有配套资金支持,各级各部门十分重视。狠抓重点农业项目的实施,依托目资金、技术优势,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立高标准的试验示范基地、锻炼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培训人员,服务群众,扩大影响,强化农业技术人员在农民群众中的技术威望和良好服务形象。同时以此为契机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增强农业技术推广实力和改善农业技术推广条件和推广水平。
2.2借助农资、农产品流通企业及营销大户
农资、农产品流通企业及营销大户经营的各类农资及农产品是农业技术的载体和物质基础,同时是农业技术成果的现实反映,它的变化是农资、农产品市场需求的晴雨表,同时也是农业技术需求的晴雨表。借助农资、农产品流通企业及营销大户,加强对农资及农产品市场与技术的了解,根据其经营状况的变化,把握农资及农产品发展的脉搏,深入了解农民及农产品消费者的现实需求,以便掌握农业技术发展与创新走向和趋势,加强与农资、农产品流通企业、合作社和营销大户的交流与合作,抓住信息源头、技术源头,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引进和创新,减少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盲目性和脱离实际,避免造成农业技术推广资源浪费。
2.3借助农业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生产大户
农业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生产大户是农业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最积极、最活跃的力量,借助他们的影响和力量,能有效地加速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步伐
2.4借助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产业协会
近年来,广大农村自发组成的各类区域性和行业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产业协会,并迅猛发展,自成体系和自有网络,而这些组织大多带有科技服务和科技推广性质的,我们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可以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产业协会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其点多面广、网络联系严密和会员大多身份是农民优势,将他们与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实现有效的对接,达到互相渗透、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科学的管理理念,通过大量会员深入农业产业的每个环节,迅速传递到千家万户,一石激起千冲浪,产生裂变式的效果,带动农业产业的升级和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3抓关键技术,实现新的突破
3.1抓前沿技术
抓住当今世界前瞻性、前沿性和最具发展前途的技术理论和技术措施,依靠自身的技术条件和技术实力,有针对性地研发一些具有超前性,颇具发展潜力,处在农业科技前沿的理论和技术,作好技术储备工作,抢占新技术的制高点,争取更多的大发展、快发展的机会。这就要求我们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加速推广设备及推广人员的现代化,加强与农业大中专院校、农业科研单位联系和联合,将他们的技术、理论优势转化农业技术优势,积极稳妥地推进农业技术研究和攻关,将高深的前沿技术产业化、本地化、通俗化,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3.2抓前线技术
对于一些优新品种、新产品推广与应用,病虫草害防治等群众长期接触、农业生产必不可少的技术和措施,特别是由于气候、土壤等条件剧烈变化和农民操作不当而引起的常见或突发性技术难题。这些技术和难题是直接与农生产实践活动及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在这里我姑且称之为农业生产前线技术(或一线技术)。解决好这些技术和难题,对推进农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产生现实效果,大大提高我们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在群众的影响力。树立农业技术人员在农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和信誉。
3.3抓产前物化技术
产前物化技术指新型农药、农膜、种籽、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等产前农用物资,这些东西对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和效益的提高起着基础性的支撑作用,抓住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技术,研究其使用方法和作用机理,并加大其推广力度,形成突破,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4抓产后增值技术
长期以来,人们仅仅偏重于生产技术,而忽视诸如产后清选分级、加工、包装、贮藏、运输等技术,在这方面我们的教训是深刻的,它是造成我们的大部分农产品市场空间狭窄、农产品卖难、优质不优价、高产不高效主要原因之一。打破固有的思维方式和传统的工作方法,将产后增值技术放在产前、产中技术同样位置上,加以大力研究和推广,以便大幅度提高农产品品质、档次和市场空间,及时打通农产品销售增值的渠道,突破产后增值技术滞后瓶颈。
【关键词】现代科学技术 改造 农业
1.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贯穿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化全过程的一项长期艰巨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就要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着力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2. 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
2.1要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在推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年来,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科技进步和创新日益成为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主要途径和方式之一,依靠科学技术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已成为各国共同面对的战略选择,科学技术作为核心竞争力以成为国家间竞争的焦点。我国已进入必须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科学技术作为解决当前和未来发展重大问题的手段,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对现代农业而言,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加快推动现代农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2.2要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进一步增加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研投入体系,形成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不断提高科技投入中农业科研的比重。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搞好农业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加快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研究。加强农业领域的实验室、改良中心、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设,改善农业科研机构设施条件和装备水平,加快建设农业科研高级人才培养基地。
2.3要加强农业重大技术攻关和科研成果转化
加强农业高新技术研究,开展农区土地生产力培养、节水高效农业、农作物高产高效栽培、畜禽健康养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在线检测、主要农产品和生物质能源及产品无害化生产、农产品加工等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尽快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农业科研成果。力争在新品种培育、动物疫病和植物病虫害防控、生态环境建设、资源高效利用、关键农业设施和主要生产环节农机装备的研发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大力实施农业科技跨越计划,加强主导产品集成创新,加快产业核心技术中试、熟化和转化,促进农业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关键词] 青河县 农机农艺结合 农机化发展 策略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8-0206-01
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对于调动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积极性,促进农机装备结构调整和优化,推动农机化新技术、新设备,提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现代化农业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新疆清河县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发展,认真落实农机补贴政策,完善补贴办法,严格操作程序,并积极鼓励群众加大农机投资,实现惠机、强机、富机。积极发展农机化新技术,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更新提升新型农机装备,提高农机化作业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农机化一条龙作业服务能力,推进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的大幅提升,确保农机和农艺有效对接,提高地区农机化发展水平。
1 农机和农业相结合在农机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分析
首先,农机和农业相结合是科学技术培训的关键。农机和农业相结合就需要做好是科学培训工作,如果缺少了农业技术要求,农机培训就失去了方向,没有农机培训作为保证,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也无法得到全面推广和应用。农业技术和农机设备必须有效融合,才能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通过科学技术培训,提高农机驾驶人员技能和操作水平,从而提高整个农机手的个人效益;其次,农机和农业相结合对推广新技术和新机械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农业机械和农业技术贯穿于整个生产的全过程,通过将农机和农艺有效结合,能够实现农业生产的全程机械化。最近几年,青河县积极推广深松整地技术,利用深松机械设备,改善土壤层,提高土壤需水保墒能力,实现作物抗旱、抗寒、抗倒伏能力显著提升,实现粮食增产增收。农业机械和农业技术相结合进一步提升了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反过来能够让农民群充分认识到农业机械和农业技术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从而积极参与到地区农业机械化建设当中,促进地区农业机械化不断向前发展。
2 农机和农艺相结合,推动农机化发展策略分析
2.1 充分认识到农机和农艺之间的相互关系
农艺技术是农作物生产中相应的操作技术,其是促进农业机械发展的动力,而农机技术是实现农艺技术的重要前提,是机械化理论和技术的高效结合,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农机化发展过程中,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保证这两者既相互适应又相互联系是发展农机化的关键,同时也是实现高效农业的重要途径。最近几年,随着生产水平不断提升,农业生产已经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同时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农机化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农机和农艺相结合是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根本出路。农业机械是重要的生产手段和技术载体,应用机械设备才能更好的实现农艺技术要求,降低农民群众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
2.2 协调好农机和农艺关系,确保两者更好适应
最近几年,随着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不断加强,农机和农艺不适应的问题逐渐体现出来,要想更好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先进生产机械和传统农业生产技术之间的矛盾,需要农机和和农艺各自做出调整,最终达到相互适应目的。农业机械设备在设计过程中要结合农艺技术要求科学设计。例如地区的耕作类机械在设计时要结合当地的土壤类型、培养立地要求以及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进行科学设计。播种机械必须结合当地种植制度、种植模式保证机械能够满足行距和株距要求,保证播种质量符合标准,播种稳定、下种均匀,同时能够一次性完成播种、覆土、镇压、深施肥等农艺技术要求。最近几年,我国农机设备逐渐和农艺技术紧密结合,极大的促进地区农业生产质量提升,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最近几年,在清河县积极推广免耕播种、深松、秸秆还田、药剂除草等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提高作业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作物产量方便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3 重视农机和农艺可持续发展问题
农机和农艺相结合就是要按照农业技术标准实施好各自的技术,保证农机和农艺技术全面进步和发展。在地区农机化发展过程中,谁先进就应该以谁为主导,不能独立前进而抛弃任何一方,而是要保证两者结合发展。发展农机化关键不在于农机和农艺各自的发展,而是要在发展中相互适应相互促进,保证两者更好的符合农业生产要求。不同地区气候环境、种植制度、耕作条件以及作物种类都存在巨大差异性,发展农机化如果不注重其自身和农业科学以及耕作制度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好农机推广人员、农机科技人员和广度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农机化发展创建便利条件,那么地区农机化很难得到高效发展。因此,地区在发展农机化过程中,要组织包括农机、农艺、植保、水利、工商、土地、建设等多个部门专家进行全方位的调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技术模式,制定机械化发展的全过程路线方案。方案制定完成后,要进行全面的总结分析,对方案进行修改,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农业机械和农业技术的示范推广力度,整合多方面资金,做好推广示范的保障作用,确保示范一旦成功,新技术和新设备能够迅速推广应用。
总之。农业机械和农艺在促进地区机械化发展进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只有保证两者更好的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农业机械和农业技术应用的作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参考文献
尽管农业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占据的比例不是很大,但是其作用却无可替代,其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从深层意义上来说,农业发展可以带动一系列产业的发展。倘若农业受诸多因素影响,其波动可以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甚至是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发展,农业机械化和农业装备化是社会经济现代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囊括范围也比较广:生产条件现代化、生产技术现代化、生产装备现代化等。农业现代化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农业机械化和农业装备化,只有不断进行科技创新,才能够更好的顺应农业发展需要。纵观现代化生产,我国现代化生产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两者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在发达国家高科技、高附加值甚至是太空技术应用到农业中也习以为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节省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适应了农业不断发展需要。农业机械化与农业装备化的协调发展换一种方式来说是设施农业与工厂化农业的有效结合,航天技术和数字化农业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也不可能简单的表示为农机技术,鉴于此,新形势下的研究者需要依据实际情况寻找一个准确方向,能够将现代农业与后现代农业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再者,现代农业生产需要的装备化并不是我们简单意义上理解的机械设备化,而是多领域的合作化,应用领域更加广泛,能够全面服务于农业生产。
2.分析农业科技发展战略调整需求
在中国农业科技大纲中指出了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方向,要想根本性加快农业科技的创新力度,就必须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发展战略,以此为农业发展提供内在动力。农业机械化和农业装备化的目标是适应市场对农业产品质量与要求等方面的需要,既能够减少人力物力,又能够达到创收的目的。再者就是对农业发展方向进行相应的调整,发展农业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并不是简单体现在农业机械化和农业装备化,应当充分考虑到为农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最后才是拓展农业科技领域,不管是农业机械化还是农业设备化,都可以简单的将其归结到农业科技领域的范畴,充分依据现代化需要调整方向与专业结构,为高新技术的发展创造条件。值得一提的是,农业机械化与农业机械化要与科技发展战略两者有效结合起来,全面提升高新技术装备农业的能力和水平,才能够达到农业工程高新技术的水准,从而满足现代化生产需要。
3.新形势下不同区域农业机械化和农业装备化发展重点
在查阅相关资料结合有关实际情况,不难发现我国当前是处于转型时期,由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化农业,农业机械化和农业设备化必须充分利用好这一发展机遇,参与到激烈市场竞争中,将农业技术创新和农业产业化两者结合起来,突破传统农业的束缚,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直到21世纪中期,我国农业现代化在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探索,取得了跟大成就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而新形势下,农业机械化与农业设备化要想与农业科技发展战略有效对接,以此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就必须寻找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装备保障,因为不管是整体还是技术角度来说看,要想实现农业现代化,仅仅依靠农业机械化和农业设备化是远远不够的,其还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只有各方面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才能够促进共同发展。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