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机械工业的重要性

机械工业的重要性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8 09:40:0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机械工业的重要性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机械工业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机械制造工业;创新;大型机械;国际化;程度

前言

在上文摘要中我们已经了解到,我国机械制造工业在经过改革开放的发展后,已经取得了突出成就,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机械制造工业发展形势一片良好,但是从发展细节上来看,还存在着大量的缺陷。我们知道,机械制造工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国民经济发展所需的技术装备的提供者。反过来说,如果一个国家没有一个完整的机械制造工业体系那么就很难再国际化发展中立足,所以,机械制造工业的发展水平是评判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那么机械制造工业具体指的是什么呢,它最具科学的定义是指从事各种动力机械,起重运输机械、农业机械、冶金矿山机械、化工机械、纺织机械,机床、工具、仪器、仪表,及其他机械设备等生产的工业部门。本文就是通过对我国机械制造业目前的发展背景及发展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探究,并提出了一些应对我国机械制造工业发展现状的措施,希望可以为我国机械制造工业发展奉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下。

1 我国机械制造工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在前言中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机械制造工业的含义及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即 机械工业又称机器制造业,它作为其他经济部门的生产手段决定着一切经济部门的发展水平,因此,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如何,机械工业的发展水平成为其重要标志之一。所有,我们作为与机械制造工业有关的工作人员一定要认清我国目前机械制造工作的发展现状,并通过改革与创新,才能保证我国机械制造工厂持续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析下我国机械制造工业的发展现状及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一,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的几十年之间,我国机械制造工业部门根据我国经济的发展需要及国际市场的发展需要,通过引进、吸收、消化外国的机械制造工业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并和国内的相关技术进行融合,推进了我国机械制造工业的技术改造,并经过改革开放后几十年的发展,我国机械制造工业无论是从生产技术上、还是从生产的产品质量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显著变化,而我国机械制造工业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就为繁荣我国国内市场,推动进出口贸易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尤其是在进入新世纪后,我国机械制造工业又经过一系列的技术改造与创新,在国际市场中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据统计在全球所有销售和使用的工业产品中,已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打上了中国制造的标志,从中,我们就直接可以看出我国机械制造工业的发展速度非常迅猛。但这只是我们看到了我国机械制造工业发展的良好形势,下面我们就来说说我国机械制造工业发展中存在的缺陷及问题。

(2)第一,就是我国机械制造工业的产业发展结构不够合理与完善,这主要是我国历史发展背景所决定的,虽然在改革开放后对机械制造工业的产业结构有所调整,使其更具完善,但是调整的还不够彻底。这主要表现在,机械制造业的中低机械产品生产过量,而高端产品却共不用求,而且机械制造工业分布地点也不够均匀,即东部沿海地区和南方地区比较密集,而中西部地区却很分散。其次,就是加工制造业的比重过大,现代制造服务业的比重过低等。

第二,就是我国机械制造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差及发展方式过于落后,在我国目前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即我国每年需要进口大量的高端机械产品。这主要就是我国机械制造企业对科学研究的不够重视,指注重引进,而不注重创新。其次,就是由于受到我国地域、人口等因素的影响,在机械制造工业发展的华丽外表下,并不能掩盖其以粗放发展的方式,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政府部门未能对我国机械制造工业的发展进行有效的宏观跳动,导致同类型机械产业重复建设,区域发展不平衡,核心竞争力弱,经济效益低。

2 应对以上问题的方法

首先,我们在机械制造工业发展中要主攻高端产品的发展战略 中国不再做世界的廉价劳动力和简单或小零散产品的加工车间,未来中国的机械发展要向着高端技术产品发起总攻,改变当前高端产品零部件严重依赖进口的现象。要致力于高质量、高精度、高品质的精品开发,解决传统产品定位低的特点,努力打造中国机械产品的国际化品牌,提升其市场形象,增强其世界同类产品的竞争力。借助国内的优势资源,发展特色和优势产业,在此基础上实现技术向国际化的更高水平迈进。

第二,我们要对我国机械制造工业进行创新式驱动战略。这主要是应对我国传统的机械工业理念多从资源与能源的开发、利用进行工业技术改革与发展,这种理念严重束缚了现代科技在机械工业发展中的应用和拓展,创新驱动战略,的提出,要求十二五期间,机械工业要更加尊重科技创新、更加依赖管理体制改革,更加重视专业人才培养等内容,鼓励增加机械产品的资金支持,不断加强行业体系的创新建设,依靠人的智慧和现代科技手段推进机械工业的本质发展。

最后,就是对我国机械制造工业实施绿色发展为先战略。绿色代表健康,当前社会发展要求不以损坏环境为代价,因此提出节能减排和环境友好等口号,这是国际社会的同一目标。绿色为先战略,一方面要求机械工业本身在生产过程中重视环境保护,最大程度地做到节能减排效果;另一方面要求机械工业研发制造的产品在使用中能实现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目标,坚持走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作为与机械制造工业有关的工作人员,我们要用清醒的头脑去认清我国目前机械制造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之后再根据发展中存在的不足,通过合理有效的研究后,对我国机械制造工业进行不断的创新,这样才能保证我国机械制造业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业内观察人士认为,作为为实现“纺织强国”提供装备技术支撑的行业,纺机行业大变革的时代已经来临。这一历史性文件无疑将成为一面镜子,映照着整个纺织服装业的现在与未来。

把脉:纺机业的现状与问题

工信部权威定位纺机业―― “纺织工业的重要支撑”。至2008年底,我国规模以上纺织机械企业近千家,实现销售收入512亿元,占世界纺织机械市场的25%。

“课题组以《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为指导,在充分分析和研究我国纺织机械工业的发展历程和目前的基本情况,发展的主要特点和基本经验,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认清国际、国内纺织机械工业面临的形势基础上,明确了纺织机械工业调整和振兴方向,确定了发展的重点。”《意见》第一稿起草人、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技术部主任刘家强在接受《中国纤检》采访时阐释了出台背景。

“纺织机械工业是纺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促进纺织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意见》指出,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纺织机械工业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整机制造和零部件生产配套体系,为纺织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列举了我国纺机业近年取得的三项重大成就:年产20万吨成套聚酯装置、日产200吨涤纶短纤维成套设备的国产化应用,使我国在涤纶、聚酯装备制造领域居世界先进行列;自动络筒机生产实现了较大突破,国内市场占有率近三年提高了20个百分点,我国成为世界四大自动络筒机生产国之一;剑杆织机、电脑横机、高速经编机等产品实现了产业化,非织造布机械在技术应用和新产品开发上取得了积极成果。

不足之处也不容忽视。《意见》对我国纺织机械工业的劣势作了四点权威总结:一是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传统的棉、毛、麻、丝等纤维加工设备比重较大,差异化、节能降耗等新型、高端产品仍主要依靠进口,年进口额高达40亿美元,占国内纺织机械市场的近40%。二是专用件和配套件生产水平不高,整机产品稳定性较差,2008年辅助装置和零配件进口额4亿美元,占国内纺织机械部件市场的40%。三是“两化”融合水平较低,纺织机械设计制造集成化、模块化、自动化、信息化的应用还不普遍,产品自动控制水平较低,信息化和工业化有机融合水平亟待提高。四是公共服务体系尚不完善,为纺织机械行业提供信息咨询、技术开发、人才培训等方面的服务体系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

调整:四原则“领航”

《意见》定调了本次结构调整的四大原则:一是将调整与升级相结合;二是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三是整机制造与专用件、配套件相结合;四是市场竞争与政策引导的结合。

“调整与升级应同步进行。纺机行业的调整是契机,升级是为了巩固调整的成果。”有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解读说,这就要求行业加大技改力度,淘汰落后的纺织机械装备,实现发展模式由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的重大转型。

纺机行业的调整、升级,单纯依靠引进消化和再创新是远远不够的,要高度重视自主创新。为此,《意见》提出两者要紧密运用的原则。一方面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加大科研投入,建立完善的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创新机制,实现纺织机械设计制造核心技术的突破;另一方面通过引进装备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将专用件和配套件提高到战略位置是《意见》的一大突破。一直以来,政府和行业都强调要增强整机制造的能力,然而随着一些进口关键零配件对利润的巨额吞噬,业内已逐渐认识到专用件和配套件的重要性。“以提高专用基础件、配套件可靠性为重点,加强专用件和配套件研发力度并尽快实现产业化,为提升纺织机械整机装备水平提供保障。”

市场竞争和政府管理一向是一对矛盾,双方是此消彼长的关系。针对纺机行业出现的一些不良的市场竞争手段,为了保证行业的整体利益,《意见》要求政府应努力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健全产品研发、标准制定、质量检测、人才培训、知识产权保护、信息咨询等服务体系建设。同时,行业企业也应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兼并重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完成:三年量化目标

《意见》提出了明确的量化指标,在2009―2011年三年要实现三大目标。

三大目标为:1.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水平。无梭织机和主要针织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实现新突破,国产纺织机械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由60%提高到70%。2.优化产品结构。大力开发并推广应用国产产业用纺织机械,使其占全部纺织机械市场份额由目前10%提高到30%,节能减排型纺织机械产品的推广应用水平逐年提高。3.制造工艺水平明显提高。制造过程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10%,材料利用率由目前的80%提高到85%,重点企业制造设备的数控化率由目前的10%~12%提高到15%~20%,主要专用件、配套件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产品可靠性和稳定性明显提高。

作为纺机行业的“掌门人”,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会长高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有信心完成工信部制定的“三年三大目标”。他提出,完成目标行业协会应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大力提升技术水平;二是通过行业展会向市场推介宣传新型纺机产品;三是充分发挥协会的信息优势,加强对企业的信息服务。在技术进步方面,由于前几年棉纺、化纤成套设备国家专项的设立,目前成果逐一显现。最近,国家相关部门又建立了针织、印染、节能减排、器材专件等领域的专项攻关,正在全力实施中。“通过专项提高重点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以此带动行业的进步。”他透露,协会、大专院校、企业的三角“技术创新联盟”正在谋划当中,不久的将来,三方可以“共同投资,共同攻关,共享技术成果”。

而作为行业协会科技部门的负责人,刘家强表示,“三年调整和振兴时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时期、新阶段,有许多新观念、新思路要我们学习理解,有许多新模式、新举措要我们来贯彻实施。”

狠抓:七大重点任务

《意见》提出,应着重加强在传统与新型纺机、节能减排、配件等方面产品的研发。

“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采用柔性化、机电一体化、模块化结构设计,开发具有差别化功能的化纤设备和具有在线检测、计算机网络诊断和自动控制功能的纺织装备,实现传统纺织机械装备升级换代。重点发展细络联、粗细联等棉纺设备,高速智能型喷气织机、剑杆织机、电脑横机等织造设备。”不仅仅传统纺机的技术水平要提高,新型纺织机械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也要加快。“以成套装备的工程化应用为依托,加快新纤维、新材料、产业用纺织机械成套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提高设备制造和工程化服务能力。重点开发特种和高性能纤维的专用成套设备;大力开发并推广产业用特种织机、经编机、缝编机以及各种高性能的非织造布成套设备和后整理设备等。”

纺机的节能减排性能以及配件制造是《意见》的一大亮点。由于国家环保指标的日益严格以及国外“绿色壁垒”的存在,具有节能减排“概念”的纺织机械产品将越来越受到市场欢迎。“在纺织机械装备中推广应用具有高强、轻质性能的新材料和节能的机电产品,降低纺织机械装备能源消耗水平,为纺织工业整体节能降耗提供技术保障。重点发展新型印染设备、节能节水的麻纺和丝绸设备等。”同时要求提高纺织机械专用件和配套件的制造能力。具体部署为以提高稳定性和可靠性为基础,加快纺织机械专用件、配套件的研发和产业化。重点发展高性能纺纱配件、高速织造专用部件、针织用针等;加快纺织检测检验仪器的研发和生产;推广应用智能化在线检测与控制技术。

“两化”融合是我国装备制造业转型的一个有效途径。为了提高行业的信息化水平,《意见》提出要提高机床数控化率,并推广精密铸造、精密冲压、粉末冶金、塑料注塑等精密成型工艺,扩大信息化管理软件和先进设计软件的应用。作为企业运行的载体,现行的产业组织结构也应调整。“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优化产品结构,延长产业链,完善产品配套水平;支持中小企业精、深加工,形成以专用件和配套件为支撑,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上下游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支持以产品、技术和产业链为纽带,促进区域合作和产业集群发展。” 建立健全行业公共服务体系。整合行业协会、重点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标准化委员会和各级检测中心等资源,建立行业技术服务平台,为行业和企业提供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工程化应用和新型管理模式等方面的服务;支持以企业为主体,联合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建立和完善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国家级、省级纺织机械技术中心和工程中心,增强基础性试验、工程化试验和检测分析能力。“加快修订和完善行业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质量检测体系。依托行业协会,建立行业信息服务平台,完善行业运行预警机制,及时、准确行业经济运行、国内外市场动态等信息,引导行业有序发展。”

加大:政府政策支持

《意见》明确了政府对纺机企业政策支持的具体方式和项目。

政府应重点对技术进步项目和应用国产机械予以政策支持。“订购和使用首台(套)国产纺织机械装备的项目,按国家鼓励和使用首台(套)国产重大技术装备相关政策执行,并在技术改造项目安排等政策上予以优先考虑。”在支持技术进步方面,重点支持新型纺织机械装备研发和产业化项目、提高质量水平的工程化试验线项目、采用高效节能电机开发的纺织机械装备项目以及纺织机械制造工艺研发、质量检测、工艺服务体系建设等项目。

篇(3)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应用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H-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些年来,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这些技术被广泛应用到了机械工业领域,形成了机电一体化,不仅对机械工业的产品功能、构成和技术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也给机械工业的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带来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从“机械电气化”时代迈入了“机电一体化”阶段。在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不仅深刻影响着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而且深刻地影响着全球的科技、经济、社会和军事的发展,并以蓬勃的生机向前发展[1,2]。

1 机电一体化概述

机电一体化的概念最早是1960年代末由日本安川电气公司提出,是将机械和电子技术集成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作为一门新型学科,机电一体化已经建立起了一套自身的体系,并且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得到充实和更新。机电一体化的基本特征表现在:它从系统的视角出发,成功将微电子技术、机械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测控技术及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有机结合起来。作为一种系统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通过对各功能单元进行合理布局与配置,使这些功能的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实现了优化系统的目的。一个所谓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或机电一体化系统就由此产生。所以,“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3]。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并不是微电子技术、机械技术等新技术的简单拼凑,而是将以上技术群进行有机融合的综合技术。正是这一点,使机电一体化在概念上与机械电气化相区别。从发展历程看,尽管从纯技术发展到机械电气化,但这样的机械工程技术仍属传统机械。进入到机电一体化阶段后,其中的微电子装置不仅具有了和某些机械部件一样的功能,而且还具备了诸如自动处理信息、自动检测、自动调节与控制等许多新的功能。形象地说,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可以替代人力去完成许多机械劳动,实现人手和肢体的延伸,而且还拥有了智能化特征,实现了感官与头脑的延伸。这一点也在功能上将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气化区别开。这个定义强调它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机电整合。它在复杂的非线性上下文包括电脑和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它存储和处理信息、通讯和互联网,这发送信息,以及各种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4]。

2 国内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现状

当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尽管较之以往我们的机电产品出口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仍然不能忽视存在的问题。正确对待机遇和挑战,思考并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无疑会有助于提高我国机电技术产品的水平和性能,对于完善我们的市场经济制度也大有裨益。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完整的机电一体产业形成的角度看,我们的机电一体化面临以下两点任务:其一,要进一步推动传统工业技术升级,实现节能高效,这就需要对传统产业进行微电子技术改造。其二,大张旗鼓地开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机电产品,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5,6]。

首先,在技术政策上,要对能耗高、效率低下、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传统产业进行限制,加快对落后产品的淘汰。同时,要鼓励对传统产业实施机电一体化技术改造。

其次,我国机电一体化产业覆盖面广,发展迅速,而我们的财力、人力和物力是有限的,产业的规划和发展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我们应建立机电一体化行业“协会”性质的统管合作机构,并赋予其职能,既有利于深入的行业调查,指导行业布点布局的调整,发展重点项目,又有助于制定出纵览全局的“机电一体化”发展计划和战略规划,以避免开发上重复、生产上撞车。

再次,通过“协会”的有效组织和广泛宣传,一来可以建立行业信息平台,及时分享更多的行业内部信息,二来可以增加产业在社会上的认知,使行业内外都重视和支持“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既可以吸引外商到我国投资发展“机电一体化”的眼球,又可以更加方便合理调配资源。同时,尽管人民币升值短期内会减缓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但对技术贸易来讲,却可以利用此时的时机,大量引进相关产业的先进技术,反哺自身加工业,提高企业的利润空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大力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开发数字化、智能化机电产品,既是振兴我国传统机电工业的新鲜血液和源动力,也是一条促使机电行业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日益完善的捷径[7,8]。

3 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趋势

Microelectro-mechanical系统(MEMS)一直是一个近年来热门研究领域。它也是一个快速增长的行业,它们的大小已经超过100亿美元,数以百万计的MEMS一直在等产品汽车安全气囊和喷墨打印机。MEMS技术已经应用到开发微型光学开关来处理高卷数据和话音通信的通信。MEMS本身是一个机电一体化极好的例子。作为另一个措施,表示的重要性小型化、美国政府投资270美元在2000年在国家纳米技术倡议关于人口统计学的改变,ASME报告中,“人口统计学是第二强大的力量改变世界的经济和社会。在未来40年,世界人口预计将将增长50%左右。婴儿潮一代将进入高级成熟度然后年老。“然后,报告触动了几个具体的方面包括欧洲和日本人口迅速老龄化趋势。虽然报告中没有讨论ASME,这种趋势将激励机电朝着人性化方向发展,如护理机器人的研发被称为人类友好的机电一体化。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最近发表了一份报告,题为《机械工程在21世纪的发展趋势》,其内容主要介绍了从20世纪到21世纪机电一体化的进展和今后发展的趋势。它从以下四个类别描述了工程学的变革趋势:技术变革、人口变革、经济变革和社会变革。随着科技的进步,以下八个领域将会是机电一体化发展的主要途径:信息技术、微型化、材料科学、生物工程和医药、能源、运输、环境工程和制造业等[9,10]。

4 结论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渐增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社会,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对优化本国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本国经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机电制造思维是基于现代工程教育而逐步兴起和发展起来的。机电一体化的出现不是孤立的,它是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和产物。当然,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技术还有很多,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前景也将越来越光明。总而言之,机电一体化技术作为机械技术,信息技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融合、发展与延伸,在经济社会不断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占据着极为关键的地位。我们需要明确机电一体化技术未来发展方向,妥善处理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障碍,推动机电一体化时代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安红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37.

[2]刘莎,周泉.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3):108-109.

[3]黄恩勇.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技术与发展前景分析[J].河南科技,2012,(1):79.

篇(4)

关键词:焊接质量;新技术;质量体系;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8-00-01

现阶段如何提高焊接质量是每个以焊接为主要加工方法的企业共同关心的大问题,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以企业的所有部门和全体人员的产品质量为核心,把专业技术、管理技术和科学方法结合起来,建立一整套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控制生产全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各个因素,从而保证产品质量。

(一)健全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企业要想有前途和发展,应更根据ISO 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建立本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以ISO 9000族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结合本企业实际,编写质量管理手册。质量管理手册是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应遵循的纲领性文件和工作准则,是全企业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基本法规和行动指南,各部门和全体员工必须认真贯彻,严格遵照执行。

质量管理是企业内部的主要管理职能,是对确定和达到质量要求所必需的职能和活动的管理,它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管理程序、管理标准和管理方法等。质量管理是质量保证的手段,是实现质量提高的前提和基础。

(二)积极推行质量责任制。质量责任制就是给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一个人规定在质量工作上的具体任务、责任和权利。做到质量工作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考核有依据。把于焊接相关的工作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严密的质量管理体系。一旦发现存在焊接质量问题,可以快速准确的查清责任,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与教训,更好的保证和提高产品的质量。应该建立健全各级领导职能机构和生产工人的质量责任制。主要包括:各级领导的质量责任制;职能机构和科室的质量责任制;车间、班组和个人质量责任制。

在贯彻质量责任制中,要坚持“优质优奖”和“重奖重罚”的原则。对提高质量做出贡献者,对挽救质量事故,减少废品、次品有功劳者,对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工人、技术人员,应给与精神和物质的奖励,做到奖罚分明,奖优罚劣。只有实行严格的质量责任制,才能建立正常的焊接生产秩序,把各方面的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杜绝和减少产品质量缺陷的产生。

(三)做好焊接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焊接生产的整个过程包括原材料、焊接材料、坡口准备、装配、焊接和焊后热处理等工序。因此焊接质量保证不仅是焊接施工的自身质量管理,而且与焊接之前的各道工序的质量公职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焊接生产的质量控制应该是一项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它应包含胰以下几项内容:焊前质量控制、焊接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和焊后最终质量检验。其中焊前质量控制和焊接施工过程控制是保证最终焊接质量、减少废品和降低返修率的重要条件,更是整个焊接质量控制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焊接质量控制应实行焊工、专职焊接检验员和焊接责任工程师的三级质量控制管理责任制。焊工对违反焊接工艺规程及操作不当的质量事故承担责任;焊接检验员则对漏检或误检所造成的质量事故承担责任;焊接责任工程师应对焊接工艺评定、焊接质量控制系统失控而造成的质量事故负责。

二、培养焊接人才

一个企业想要增强焊接实力,达到较高的焊接能力,必须培养一支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高素质焊接人才队伍。焊接人才主要是指焊接技术人才,如焊接工程师、高级焊接工程师、国际焊接工程师等和焊接技能人才,如焊工技师、高级焊工技师、国际焊接技师等。

(一)焊接技术人才的培养。焊接技术人才是焊接制造业不可缺少的技术力量,他们是焊接生产的先行官和指导者,又是焊接技术的负责人。焊接技术人员不仅要承担焊接实验、工艺评定、制定工艺并跟踪焊接工艺的执行情况,还应根据焊接生产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修改、完善工艺措施,并参与分析和处理焊接时出现的各种技术、质量问题。企业应支持他们参加行业、学会组织的各种学术会议及活动,给他们提供深造学历的机会,开拓视野,增长知识。企业用高度重视培养自己的焊接技术人才,并积极引进高水平的焊接技术人才以满足生产发展需要。

(二)焊工的技术培训与取证上岗。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对焊工进行技术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特别是刚刚走上焊接岗位的人员,一定要经过燕飞的培训并取得相关的证书后才能持证上岗。焊工培训和技术练兵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焊工技术水平的高低,工作态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焊接质量。在培训中不仅要强调合格证的重要性,还应该注重焊工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同时也应该重视焊工的理论水平的提高,促使操作技能的提高。

三、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对焊接质量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而焊接技术日新月异,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不断出现,这就要求从事焊接制造的企业必须及时了解国内外焊接行业的发展状况,结合自身情况,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生产结构,努力开发新产品,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材料,应用先进的设备,提升产品的档次,同时也使焊接质量更利于得到保证和提高。

四、结论

企业之间的竞争,是技术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是综合实力的较量,但最终要落实到产品质量的好与坏。所以说质量是企业永恒最求的目标。作为一个与焊接制造为主的企业,一定要十分重视焊接质量的持续和提高。企业应从管理、制度、人才培养、新技术开发引进等诸多方面下功夫,既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及各种质量责任制,实现焊接过程全面质量管理。大力培养高素质的焊接人才和一大批技术过硬的焊工队伍,在技术上不断进步,工艺上不断创新。同时建立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激发人才,留住人才,这样才会使企业兴旺发达、长盛不衰。

参考文献:

[1]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 焊接手册.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篇(5)

【关键词】信息技术:生产加工:机械加工

引言

信息技术也叫做信息通信技术,其中包括管理和信息处理技术,主要的运行方式是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进行相应软件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安装及实施。信息通信技术中也包含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过这些技术的综合,能在机械加工中更好的对加工产品的形状和性能进行处理,在机械加工中按照所需产品加工方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冷加工,一种是热加工,其中冷加工又被分为切削加工和压力加工两种,热加工分为锻造加工,焊接加工和铸造加工三种。在我国机械加工时加工行业中的重点,对我国的国民生产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在当今科技发展迅速的时代,传统的机械加工技术已经满足不了国民生产的需要,所以信息技术应用在机械加工势在必行。

一、机械加工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1、信息技术运用在机械加工中不但保证加工产品的质量还能保证加工效率,不仅如此,在传统工艺无法完成的结构复杂的,不规则的曲面图形,在信息技术下都可以对其进行加工。

2、信息技术中包含计算机技术,在机械加工中某些加工设备的加工参数应该随着产品的不同而变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把需要改变的参数输入到电脑中,从而实现自动化改变参数,对研发新产品,新机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传统机械加工设备的加工位置是固定的,而由于信息技术的投入。可以实现用计算机控制工作平台,达到多角度,多位置的转换,来增加加工的工序,使得在产品的加工上进行一次组装模式,这种模式的实施可以有效的减少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也能提高机械加工的质量。

4、在机械加工中由于信息技术的加入,可以实现工具标准化,而且可以把所需要的程序进行分块达到模块化,这样一来可以提高机械设备的集中性,增加智能化,减少工作人员需要换刀和刀具排序的时间,提高了工具的管理水平。

二、机械加工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1、信息技术在机械工业中的应用

在机械加工行业中,信息技术主要应用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运用在机械设备的加工生产线上,例如食品行业中的加工制造和造纸行业中的造纸印刷等,另一方面是信息技术运用在环境恶劣的加工场地,例如能源原材料开采,或者农药合成,金属冶炼等。总的来说,机械加工中有些环境人员无法伸手,所以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解决这种矛盾,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生产投资的成本,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力资源浪费,所以信息技术的使用对工业很重要,可以在提高机械加工效率的同时,以保证加工质量。信息技术在机械加工的应用主要是靠计算机系统实现的,在加工过程中相应的技术人员把已经编写好的程序输入计算机系统中,从而达到利用计算机控制加工过程,并且当加工设备出现故障时,可以通过传感系统发送到计算机系统中立即停止加工,进行及时纠正,给相应的工作人员发出警报,以保障设备的安全,一直到故障维修完毕,才能够继续进行加工,信息技术的使用不仅可以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也可以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并且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在我国2013年4月举行的信息化与工业化结合的博览会上,信息技术的成果就被完美的表现出来了,如中国普天集团展示的云计算领域的食品追溯服务平台,就是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使采集食品生产与运输环节的所有数据来对食品的追踪追溯,统计分析等进行全方位的监控。

2、信息技术在煤矿加工行业中的应用

把信息技术应用在煤矿加工行业中,即加快了采煤行业的采煤速度,也使采煤机得到了新的创新,应为由于采煤环境的不同,所以应用采煤机的种类也不同,而为了满足这种不同的需要,传统的采煤机制造商只能进行特殊的小批量的生产,不能达到高效,而信息技术的加入可以实现一机多用的效果,这样解决了制造商批量生产的问题。在采煤行业中不仅是采煤机得到了发展,其他的机械设备的机壳制造在过去也多采用焊接的技术只能单个加工,而信息技术的投入解决了传统机械加工无法进行单件加工的问题,信息技术采用的龙骨板作为采煤机叶片以及滚筒的制造材料,也优化了套料的选用方案。

3、信息技术在汽车工业和机床设备中的应用

3.1信息技术在汽车工业的应用。

信息技术运用在汽车工业中,解决了复杂零件的加工难题,实现汽车零部件加工的自动化,也可以在零件加工同时满足零部件不断进步发展的要求,可以实现汽车制造业的长久发展,改变传统汽车零部件加工规模小,批量小的问题,实现汽车零部件在创新发展的基础上,也能大规模发展。

3.2信息技术在机床设备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运用在机床设备中,实现了现代机电一体化的重要发展战略,机械加工中最重要的就是机床控制技术,信息技术的加入不仅可以提高机床的控制能力,而且在保质的同时提高加工效率。信息技术在机床设备中的应用程序为,首先要将机床设备的各个操作程序转化为代码,其中包括刀具与工件之间的位置,变速,主轴的选择,冷却泵的起停。接着通过计算机系统来通过代码对机床设备的运行发出控制指令,实现机床设备在机械加工的自动化运行。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可以日新月异的21世纪,随着人类加工制造的不断发展,行业之间也在不断相互有所交集,逐渐趋向一体化,信息技术行业与机械制造行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信息技术也是机械加工行业实现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核心技术,但是我们应该在顺应时代变迁的同时,也应该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努力探索创新,提高我国的创新能力,为机械加工行业奠定坚实的基础,以促进机械加工制造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超,范智明.试论留学生班主任在留学生基层管理中的重要作用[A].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分会2012年年会论文.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3:411.

[2]赵水民.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角色嬗变——职责定位及素质要求[11]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2).

篇(6)

关键词:压力表;检定;问题;故障分析

引言:

众所周知,压力表是一种以弹性元件为敏感元件的弹性变形,通过表内机芯的转换将压力带动表内的指针来显示压力的一种仪器。它是人们用来参照大气压力,来测量压力小于或者大于大气压力的工具。目前压力表普遍应用于工业科技领域,尤其是工业领域,定期对压力表进行计量检定,保证压力表的计量准确无误才能确保工业机械生产的顺利进行。压力表的计量如果不准确,不灵敏、不稳定等等,企业在使用其的过程中没有准确的仪器来显示正确的数据,更严重的可能引发生产隐患。

一、计量检定的涵义

(1)外观的检定。检定其各个零件是否有松动,不牢固的现象;检定其出产编号、生产厂家、准确等级等等;检定压力表的读盘标示是否清晰,其外覆盖玻璃是否干净透明不影响读数;(2)误差的检定。对于各个零部件在有无压力的情况下进行试验,检定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压力表的指针是否归零,查看压力表的误差是多少,保证压力表的最终误差不能超过规定标准的 2 倍,确保压力表的精准性。

二、压力表进行检定的作用

1.掌握性能

作为如今的全机械操作,在很工业设备当中,我们都要安置专用的压力仪表,从而达到能够实时观测出电气以及相关机械设备的实际作业状态。应该说,随着智能作业模式的不断推广和普及之后,越来越多的专业测量仪器已经被投入到企业生产以及加工中来,而压力表则是其中非常典型的一个代表。比如压力表在使用过程中,除了其内部的指针能够将相应的压力值表示出来之外,同时也可以通过数字将所测量出来的数值表示出来,但不同类型的仪器,其操作规范也是不尽相同的。而检定人员在进行相关模拟调试之后,可以将新仪器的使用规范完全掌握并消化掉。

2.发现故障

而今当测量仪器出现故障之时,通过压力表我们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出设备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故障。如此一来,就能够时刻的提醒专业检测人员能够对其进行实时有效的检查以及维修,并尽可能的恢复压力表其相应的测量显示功能。

3.防范安全

经过多年工作经验,总体来说,压力表对于工业电气以及相关机械设备的自身安全都会有比较大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生产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压力超标而造成系统发生损坏等问题。像电气设备的自身内压值过高而导致引发短路故障和烧坏事故;而机械设备内部所产生的内压过高就会容易造成机械设备在运行中发生短路故障。压力表作为当前对设备压力进行监测的有效工具,如果其自身的测量性能存在着一定问题,那么势必会影响系统中其他设备的安全,而通过加强相应的压力表检定可以很好的防范和避免这种意外情况的发生。

二、在压力表选用时应当注意的内容

1.操作方面

应该说,在检测过程中,不论你是使用到哪一种类型的仪表,都会或多或少的受到作业人员操作行为的干扰,严重时甚至会发生测量失准以及偏差过大等现象。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应结合其相应的特点,在确保使用垂直度的同时,来保障测量数据有效性以及准确性。像所用仪表必须垂直,而且在安装作业过程中,应该选择使用17m m的专用扳手进行旋紧作业,但不需对表壳进行强扭作业。

2.环境方面

压力表性能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并对仪器测量数据的合理性以及有效性产生间接影响。所以我们在使用时,应注意外界环境:首先就是温度,一般来讲仪表其最适宜的外界温度应该为-25―55℃,如果高出这一些既定范围那么势必会降低整个测量的真实性以及准确性;其次设备所处的工作环境,其相应的振动频率不能高于24HZ,而振幅不能大于1.1mm。

3.调整方面

压力表在进行相关测量时,一旦发生异常,那么相应的作业人员应对压力表结构进行及时有效调整,以避免在测量中其内部的元器件出现损坏。像在测量中因外界温度较高,就会很容易产生仪表指针无法回归零位或者是出现示值超差等情况,这是作业人员可以将表壳之上的专用密封橡胶塞用工具剪开,使得整个仪表内部同大气相连通。这样就可以很容易的解决因外界气温过高而造成的仪表示值超差等问题。

三、目前我国在压力表计量检定中存在的问题

1.计量检定结果存在偏差

在压力表的计量检定中,通常会因为人为或者非人为因素,检定的结果过多过少的存在偏差。常见的人为因素有:在检定过程中,工作人员往往会没有等指针完全平稳下来就读数;在检定过程中,通常只进行一次的指针读数测试,没有进行多次试验,检测时间没有达到标准,检测次数不够,不能取多次结果来判断压力表的误差程度。常见的非人为因素有:压力表的内部零件存老化、松动,其已经产生了误差,或者表盘、指针已有损坏,读数不能准确。

2.计量检定周期过长

相关检定部门或者法律授权部门在对企业压力表检定不够重视,没有经常检定,只是在有规定或者要求时才检定。长时间的放置不管,压力表的计量是否准确无误,没有任何保证,机械工业的生产企业也没有明确的标准来判断其压力表是否准确,加上企业的得过且过,由于没有定期的检定,对于零件老化、读数不清晰的压力表继续使用,已减少成本开支,其对生产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3.部分计量检定工作员工作态度马虎对待检定结果不严谨

还有部分计量检定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技能不高,对检定结果马虎不严谨。没有意识到压力表老化、松动,读数不准确、不精准将会对生产产生的隐患,对于老化、松动、读数不清晰的压力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工作职责。其中,有部分检定工作者,为追求速度,在检定过程中非常马虎,讲究速度不讲究质量,对于本该检查的事项肆意的减少或者忽视。检定工作者为了减轻自己的工作任务,对待检定过程和结果相当的随意,这些都会对生产产生不可知的危害。

四、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的几点建议措施

1.培养计量检定工作者的职业技能

相关检定部门应该定期举行职业技能培训,考核,规范检定工作,培养职业操守,使工作者意识到检定工作的重要性以及不严格遵守规定检定将会造成的危害。并且对合格的检定工作者要举行定期考核,端正他们的工作态度,使检定工作者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对于不合格的工作者要加以培训才能完成检定工作。

2.颁定更多更完善的法规制度规范检定工作

我国目前有关计量检定工作的法律法规还不是很多,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和漏洞,对于一些问题没有明确的规范和要求,使的企业在使用压力表生产的过程中,没有法规约束企业的行为。因此应该出台更多的法律制度来约束规范企业的行为,使其自觉的对自身企业的压力表进行更换检查,对于不按规定的企业因给予相应的惩罚。

3.定期保质的进行检定工作

定期检查压力表的计量:相关部门可以考虑每个月或者每个季度对一些企业进行抽查,距离上次的检定时间不宜过长,这样一来可以约束企业规范自己的压力表使用情况,二来可以提供给企业更准确的结果帮助其发现解决问题,更好的促进生产的发展。对于压力表的计量检定一定要保质:不可为减少工作量而减少检查项目或者次数,对于检查项目我们可以要求多人针对同一检查项目给出结果,取多人结果判断,也可以对于检定的事项实现多次检定保证结果的准确。

4.压力表使用企业可以培养员工普及相关知识

有关部门的检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企业检查压力表的使用情况,但是企业也应该培养员工素质,普及知识。企业可以邀请相关工作部门的检定工作者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普及基本的常识和宣传压力表出现问题没及时检查发现产生的危害,在没有专业工作者协助检定时,自己也可以有一定的知识判断和察觉问题,及时更换压力表,正确的使用压力表,避免生产中发生意外,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伤害。

篇(7)

【关键词】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职业岗位

一、行业现状与前景分析

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国民经济中的任何行业的发展,必须依靠机械制造业的支持并提供装备;在国民经济生产力构成中,制造技术的作用占60%以上。当前三大机械子行业工程机械、船舶、机床行业都正在经历高速发展过程,各子行业发展具备不同的推动力。在全球产业转移、我国正处于重化工业阶段、国家的政策支持以及企业自身水平的不断提高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我国机械行业正处于最好的发展时期。机械制造业作为一个传统的领域已经发展了很多年,积累了不少理论和实践经验,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各个方面的个性化需求越加强烈。作为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并已成为基础工业的机械制造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先进制造技术这个概念的提出为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虽然这个名词没有确定的定义,但目前公认的认识是:先进制造技术是传统制造技术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材料、能源和现代管理等方面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制造、检测、管理、销售、使用、服务的制造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的生产,并取得理想技术经济效果的制造技术的总称。

二、人才需求预测分析

国家近几年加大力度强化装备制造业,鉴于机械行业的重要性和庞大规模需要一支庞大的专业人才队伍,今后一段时间内,社会对机械类人才仍会有较大需求。具有开发能力的数控人才将成为各企业争夺的目标,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近年也供不应求。从机械行业发展来看,印刷机械、数控机床、发电设备、工程机械等重头产品前景仍看好。除了这些传统工业领域,该行业将进一步向机光电一体化发展,向光加工、环保这样的新兴领域拓展。经过企业的改革、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人力资源的配置优化,机械类行业紧跟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步伐,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对人才需求也将进一步加大。

三、就业范围与岗位分析

黄石职业技术学院所在的黄石市位于湖北省东部,处在武汉、九江、鄂州等大城市形成的金三角中心地带。近年来,正在大力发展汽车零配件、新能源装备制造、起重运输、矿山机械等产业群,构筑标志性工业板块。自2008年开设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专业以来,组织了一批专业教师深入机械行业的工厂企业进行社会调查,了解专业人才需求情况,获悉很多黄石及周边制造行业企业迫切需要应用型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工程技术人员,人才需求旺盛。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到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机械设备操作与维护、机械产品工艺编制、机械产品设计、机械生产管理,数控机床操作、计算机绘图及辅助设计、质量管理、质量认证、质量统计等多种工作。部分学生经过两至三年的锤炼,可以成为各类机械生产企业的机械设计人员、高科技企业的产品造型设计人员、机械制造企业的工艺员、数控加工单位的编程操作人员、中小型机械企业的管理人员。

黄石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和建设具有良好的行业背景和人才需求优势,加大本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