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7 16:08:4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民营企业融资风险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最活跃的经济增长点,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突出。我国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但民营企业所面临的融资困境却成为制约其持续发展的瓶颈。资金是企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而融资风险的存在使民营企业在获取和使用这一推动力时面临实质性的挑战。在经济国际化、竞争全球化趋势的时代背景下,民营企业如何提高融资能力,有效控制及防范融资风险,成为其加快企业转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现状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会长保育钧在博鳌亚洲论坛2012年年会分论坛中谈到:“截至2011年底,全国民营企业达到964万家,同比增长70%;从业人员(含个体工商户)突破2亿人;注册资本金超过25万亿元;全国的平均投资增长23.6%,民营企业投资增长达到34%。同时,民营企业提供了全国80%的城镇就业岗位,吸纳了70%以上的农村转移劳动力。”①民营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扩大社会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提供社会服务、增加财政收入、出口创汇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家及社会各界的重视。“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消除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制度,全面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这就为民营企业在新时期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使得民营企业站在了新的起点,迎来了持续发展的春天。然而,在民营企业迅速发展的同时,由于经济环境及其自身因素的制约,融资问题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尽管近年来政府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扶持民营企业融资,如2005年出台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2010年出台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及2011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各类融资风险的存在却成了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障碍。融资,即“资金融通”,对于企业来说,主要是指资金融入。民营企业融资是以民营企业为资金融入者的融资活动。它是指民营企业从自身生产经营现状及资金运用情况出发,根据其未来经营与发展规划的要求,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方式,利用内部积累或向企业的投资者及债权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一种经济活动。目前,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内源直接融资不能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中国家族企业发展报告》显示,截止2011年底,我国85.4%的私营企业是家族企业。家族成员的权益资本融资及企业留存收益融资成为其主要的融通资金的方式。在企业初创期和成长期,内源融资基本可以满足企业资金的需求,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仅靠企业积累和家族内部集资已无法满足企业正常经营的资金需要。
(二)外源直接融资渠道狭窄外源直接融资形式主要包括股票、债券融资和风险投资。我国民营企业90%以上是中小企业,规模较小,其达到股票主板上市条件的可能性很小,股票融资渠道尚不能为大多数民营企业所用;创业板市场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由于其发展并不完善,严格的上市条件和审核程序也使得绝大多数民营企业获得证券市场融资的机会大大减少;而风险投资主要青睐于高新技术企业,并对投资主体设立了较高的门槛,且在投资过程中也存在技术、市场、管理、人才等方面的风险,湖南太子奶集团事件就为民营企业风投方式融资敲响了警钟。
(三)正规金融机构信贷条件和期限结构限制使民企融资受歧视我国四大国有银行发放的贷款绝大多数用于支持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而对于民营企业则规定了诸多信贷条件,如在负债率、贷款归还率、日均存款额、行业性质、股东结构等方面规定了种种标准,加之民营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缺乏抵押资产等自身因素,银行对民营企业普遍采取歧视态度。民营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融资的渠道被堵塞。虽然地方性金融机构在满足民营企业融资方面发挥了不少作用,但资金实力不足,仍不能解决民企融资问题。
(四)非正式渠道融资成为民营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非正式渠道融资主要包括民间借贷、企业间以拖欠货款来周转资金、相互担保融资等形式。由于国家法律法规缺乏对非正式渠道融资的保护,容易引发非法集资问题,如大午集团的孙大午、德隆系的唐万新、本色集团的吴英、浦江的“影视大亨”张世强、义乌的“文具大王”楼国辉等都是非法集资的实例。加之企业间互相拖欠货款会导致竞争环境和信用状况的恶化,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中,非正式渠道融资的问题会越来越多。
二、民营企业融资风险类型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民营企业融资风险类型民营企业的融资方式复杂多样,其资金的主要来源多数从非正式融资渠道获取,这就隐含诸多融资风险,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极为不利。融资风险是指由于融资活动而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的可能性。民营企业融资风险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1.内源融资风险内源融资是企业首选的融资方式,是企业资金的重要来源,以家族企业为多数的民营企业更是如此。内源融资存在的风险主要有几点表现:(1)企业内部集资风险内源融资主要基于家族利益和信任,在融资中很多家族成员都过多考虑个人利益,这样就容易导致企业在不能兼顾所有家族成员利益时陷入融资困境,而家族和企业在财务上的交错与融合又很难避免这一风险。《2011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夏季报告》显示,我国民营中小企业整体利润率不到3%,留存收益较低,加上民营企业自我积累意识淡薄,留存利润的能力不是很强,仅靠内部积累已不能满足企业谋求滚动式的发展模式,从而增加企业持续发展的风险。(2)应收款项融资风险民营企业应收款项融资主要包括应收账款融资和票据贴现融资。由于民营企业间拖欠账款现象比较严重,许多企业不得不采用应收款项融资来解决短期流动资金不足问题。据调查,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重超过60%,债务企业的还款能力、双方企业的交易风险以及整个债务链的运作状况都可能成为增加应收账款融资风险的潜在因素。而且,许多交易纠纷也可能导致应收账款抵押无效,增加了融资的风险。再者,应收账款融资有时会涉及银行、债务企业、债权企业等多方主体,债务链往往变的非常复杂,当融资出现问题时,企业权利的有效维护难以实现。票据贴现融资以其成本低廉、手续简单、办理快捷等诸多优点为大多数民营企业所用。然而票据“融资化”却存在着票据的真实贸易背景、票据的真伪、循环贴现导致虚增存贷款规模等问题。很多民营企业为了获得资金融通不惜制造虚假贸易,开具虚假票据,或将融资来的资金投放民间借贷,或用于股市、房地产等高风险投资。一旦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或是投资失利,企业将面临无力偿还欠款、无法弥补损失的困境。2011年9月,温州的郑珠菊涉亿元银行承兑汇票非法融资一案就充分暴露了票据融资存在的巨大风险。2.外源融资风险(1)负债融资风险负债融资风险主要包括银行借款风险和民间借贷风险。银行借款是企业外源融资的主要渠道。但由于国家宏观调控和银行贷款限制,加上民营企业自身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民营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取所需的全部资金。若企业在短期内融通资金采用银行借款方式,其程序的复杂性、贷款门槛的限制等因素很可能造成资金无法按时到位的风险。资金不能到位又会引发一系列的潜在风险。银行借款的诸多限制使民营企业越来越青睐于民间借贷。但民间借贷利率过高,如果企业一旦决策失误或经营项目失败,就会面对无法偿还本金和高额利息的风险,从而引发民间借贷危机。此外,由于民间借贷具有门槛低、方便灵活、额度不受限制的优点,许多民营企业“见钱眼开”,大量借贷投资房地产、金融、煤矿等高风险行业,一旦投资失利,实体经济利润又无法承担高昂利息,使企业面临破产的风险。2011年温州频繁曝出的因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导致的老板“跑路”现象,着实印证了民间借贷风险对民企的影响之大。(2)股权融资风险股权融资风险主要存在于即将上市或已上市的民营企业中。近年来,许多民营企业试图通过上市来融通资金,但由于资本市场较高的门槛限制,致使很多企业采用“借壳”或“买壳”上市的方式进行融资,这就面临着壳资源风险、整合风险及融资成本风险等。如果企业不能准确判断壳资源的价值,花费了巨额收购成本,却产生借壳预期与实际的差异,从而产生借壳买壳风险。另外,如果企业不能很好的整合,上市后的效益也会大打折扣。这些风险因素都可能导致企业付出巨资却融资失败的后果。尽管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较少,但股权融资风险依然困扰着民营企业。第一,上市融资成本较高,且时间跨度较长,市场竞争激烈,很难满足企业紧迫的融资需求;第二,新股东分享公司未发行新股前积累的盈余,会降低普通股的净收益,从而可能引起股价的下跌;第三,股权融资还可能导致企业控制权的转移,这也成为很多中小企业家的一大心结。(3)融资租赁风险融资租赁是民营企业解决长期资金需求的有效途径,但由于其租期较长、租金较高、租赁期间市场环境变化引起不可预见的因素很多,会给企业带来以下风险:①企业融资决策风险,包括对产品设备、租赁公司的选择引起的风险,以及企业资金运转能否按时支付租金的财务风险;②租赁公司信用引起的连带风险,即租赁公司不能按期提供租赁资产,致使企业停工停产的风险;③市场风险,即租期内由于资产的无形损耗,企业产品不能及时更新换代,造成滞销的风险;④金融风险,即租赁期间市场利率频繁波动带来的利率风险等。(4)兼并收购风险民营企业为谋求协同效应,实现战略重组,经常采取并购的方式进行融资,以迅速提高竞争力。但这一方式也蕴含很多风险。一方面,有一些民营企业家为了扩大规模,追求短期利益,对兼并和收购企业没有进行详细调查和可行性分析方案,就盲目兼并收购,最终使企业遭受财务风险。另一方面,许多民营企业尽管对兼并收购做了充分的调研分析和前期准备,但有时把握不住时机,在操作中也没有选择合理的融资方式,从而增加了资本成本,最后可能会遭遇反收购风险。(5)其他风险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还存在信用危机引发的信用风险、法律风险等。对于很多民营企业来说,由于规模较小,经营管理不透明,信息公开化程度较低等自身问题,使信用问题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顽疾。一旦采取非正式渠道来融资,又会引发一连串的法律风险隐患,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很容易陷入法律困境。
(二)民营企业融资风险影响因素分析1.宏观经济政策及体制方面的限制因素(1)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化因素由于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极不稳定,国家经济金融政策的变化,都有可能对它的生产经营、市场环境和融资形势等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央行紧缩银根,提高利率,市场上的资金供应量减少,会使民营企业通过市场融资的可能性降低,风险增大。银行一旦收回部分流动资金贷款,企业要么筹集不到资金,要么筹资成本提高,这必然影响企业资金链的连续性,使企业面临经营风险。民营企业如果不能对国家经济政策变化及时做出调整,就很难规避潜在的融资风险。(2)国家法律法规的限制目前我国的政策法规还不完善、不健全,与民营经济的发展不相匹配。我国的民营企业是在改革开放的宏观环境下的产物,一直以来国家政策在贷款上对民营企业存在一定的偏见,缺乏专门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帮助,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的支持,同时政府建立的风险投资基金还处于发展初期,相应的风险投资的法律法规的制定也还处于萌芽阶段。此外,政府对民营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和措施不到位,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不够等原因成为民营企业融资风险的制度因素。(3)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限制民营企业外源融资的主要来源仍以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为主。我国国有银行垄断了近70%的资金源,但却多数为国有企业贷款提供支持,对于民营企业,则设置了诸多限制,加上民营企业自身财务制度及管理等因素,这就在银行机构限制方面增加了企业融资的机会风险。而国有银行以外的其他金融机构,如一些地方性的银行,仅局限于为地方民营企业融资服务,又因其规模较小,资金有限,不能提供民营企业所需的资金支持。(4)资金市场准入制度的限制在主板市场一直实行额度审批制,这对民营企业上市融资极为不利。而且我国政府将现阶段证券市场的首要任务确定为为国企改革和发展服务,这必然在上市额度上向国有企业倾斜。据2011年度《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形势分析报告》统计,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数量仅为1003家,仅占民营企业总数的万分之一不到。而在二板市场,入市门槛高又成为融资障碍。只有少数大型民营企业能够满足二板市场上市条件,多数中小型民营企业无法通过此渠道融资。股票市场如此,债券市场融资环境更加恶劣,同样设置了诸多融资限制条件。2.民营企业自身方面存在的问题(1)民营企业自身的内部组织形式、管理模式和产权结构的限制[我国民营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其出资方式主要是家庭出资,自有资本占权益结构的60%以上,承担责任方也是家族成员,其产权结构与家庭组织交错混合。并且多数民营企业普遍采用家族式管理模式,管理结构简单,各层次管理人员的权责业不够明确,管理人员多以自身利益考虑而非从企业的整体利益出发进行计划和决策,这样就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另外,绝大多数的民营企业产权结构比较单一,家族式管理模式使其在外部排斥外来资本的进入,在内部劳资关系紧张,内源融资风险增加。而无法推行职工持股,就无法拓展外部融资渠道,外源融资渠道堵塞。(2)企业管理者风险意识较差,盲目融资和投资大多数民营企业家在管理理念和风险意识方面较正规上市公司还有一定差距,在融资方面容易陷入许多误区。如有的民营企业家为了得到资金,不惜过度包装,制作虚假财务报告和担保凭证向银行骗贷,置融资信用风险于不顾;有时又只顾企业扩张,花费高成本不断加大融资,而忽视企业内部整理,使企业难以走向规范化,营运能力降低等。企业管理者的风险意识及投融资方式成为民营企业融资风险的最直接影响因素。(3)民营企业缺乏有效的财务管理机制和融资机制多数民营企业财务机构的设置不够科学,财务机构不健全,存在着层次不清、分工不明的弊端,甚至有些民营企业不设置财务机构或虽设机构但形同虚设。这样一来,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就很薄弱,资金管理不严,对现金、存货及应收账款这些流动性较强资产的管理存在缺陷,往往造成企业做出错误的融资决策,增加企业融资风险。另外,由于我国的民营企业大量资金都用于内部积累以扩大再生产,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吸引人才,导致企业无法形成用人机制。财务专业管理人才的缺乏,也会导致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没有切合实际的财务规划,导致融资决策体系失灵。没有科学健全的投资机制必然会增加企业融资的风险。
三、民营企业如何加强融资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关键词:融资;融资渠道;融资风险;融资结构
民营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对中国GDP的增长、国家税收的增长以及市场经济的活跃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由于历史、文化、社会、法制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及其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导致我国的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着资金短缺,外部资金很难争取等融资问题。
一、我国民营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1.民营企业融资渠道较窄
据调查统计,在中小民营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中内源融资的比重平均约占90.50%,而银行贷款占4.0%,非金融机构融资占2.6%,其他渠道占2.9%。虽然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我国民营企业上市公司越来越多,民营企业的上市公司在全部上市公司中占比超过50%。在资本市场融资的企业也越来越多,但与我国民营企业已经超过840万家的总数相比较,显而易见占的比例极小。由此可见民营企业主要依赖内源融资,银行信贷是债务融资的主要来源。
2.民营企业融资结构不合理
由于我国民营企业主要是通过内源融资来满足自身的资金需求,但是内源融资受企业规模和所有权益的限制,而相对的外源融资表现出结构单一,其中间接融资是主要渠道,但融资成本高,并且融资数额有限。在这种不合理的融资结构下,资金的筹集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3.民营企业抗融资风险能力低
企业融资风险可以分为负债融资风险和权益融资风险,结合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结构和渠道选择,企业融资风险对于规模相对较小,资金比较匾乏的民营企业而言,极有可能导致其财务状况恶化,甚至面临破产的危机。
二、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民营企业自身的原因
1.企业自身信用不足
企业信用是是其外部融资的基础,其缺失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市场经济运行效率的高低。在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在土地和房产上,没有法定占有权,由此限制资产抵押发挥作用。另外50%以上的民营企业或多或少存在财务管理不健全的问题,导致自身信用能力不足,使得民营企业进行外部融资困难。
2.产权结构不清晰、经营管理不规范
我国民营企业在管理上比较落后,大多采取家族式组织形式,所有权与经营权相统一,两权界限不清,没有形成规范化的制度管理,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盲目性大,抗风险能力差,从而消化信贷资金的能力较弱。
(二)外部经营环境的原因
1.国家宏观政策的缺失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良性的宏观环境,政府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都受到一定的阻碍,主要体现在资本市场的门槛过高,使得民营企业很难直接在资本市场融资;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的保障,没有统一的规范性的法律法规,造成民营企业的贷款困难。
2.金融机构提供资金困难
金融创新动力不足,运行机制存在缺陷,不利于民营企业的融资。主要表现在:金融机构在放贷过程中考虑自身的效益和风险,从运作成本角度讲,管理民营企业贷款管理费用高,难度大;从安全性角度讲,民营企业发展中市场风险和信息的不对称,加大了信贷的风险,使得银行不愿轻易向民营企业放贷。
三、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建议
(一)提升民营企业自身素质
1.应用现代企业制度,加强民营企业管理
产权关系不清晰从根本上制约民营企业发展,不利于达到规模经济,因此要实施现代企业制度来进行产权结构转变,明晰产权关系,建立多元股权的产权结构,提高经济效率。同时建立健全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完善企业内部监督和审计,提高企业的抗融资风险能力。
2.提升民营企业的信用
民营企业应该从企业家个人信用和企业信用两个方面入手加强企业的信用建设。企业家要具备信用意识,并将这种意识自觉实践于经营管理过程。同时企业要建立一套规范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并将其贯穿于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
(二)加强政府宏观层面的扶持
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法律上促进民营企业融资规范化,鼓励和保护民营企业的发展,落实对民营经济的优惠政策,给民营企业创造宽松、公平的竞争环境。同时健全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引导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扩大为民营企业贷款提供担保的功能,积极推进建立民营企业信用制度,提升民营企业自身融资能力。
(三)加快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服务创新
1.信贷机制创新。建立起由政府和担保公司担保、民营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的管理模式,提高民营企业在贷款申请、审批和放贷流程上的效率,同时更应该探索并建立专门针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流程制度,包括审批制度及贷款风险控制流程,增大基层机构的贷款审批权。
2.金融产品创新。要积极探索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的担保方式,开展应收账款、出口退税单、存货等的抵押贷款业务,扩大产权、非专利技术和股权等无形资产的质押贷款,开办融资租赁、公司理财、账户托管等多种中小企业融资业务,以思路创新和产品创新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
3.贷款方式创新。现在民营企业贷款的方式绝大多数是抵押,为了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应该扩大抵押和质押贷款范围,允许民营企业联保,以及适销对路的库存产品、专利许可证、保险权利和可靠应收账款作为保证向银行申请贷款。
四、总结
在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一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事情,其存在的融资问题是需要长时间来解决的,不仅宏观上需要制度层面的保障与资本市场的完善,金融机构的创新,最重要的是民营企业自身的建设,强加企业规范化管理,提升信贷信用,提高抗风险能力,解决融资问题。(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婷.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J].企业经济,2007年第2期.
[2]章安平.规避中小企业融资风险的政策路径[J].浙江金融,2005(6).
[3]戴小平,陈靖.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风险及其防范[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5.
[4]杨笋.民营企业融资行为与商业银行制度和业务创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
[关键词] 中小企业板 民营企业 融资
一、资金困难约束中国民营企业发展
改革以来,中国的民营企业迅猛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最强大推动力。然而,民营企业的发展仍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其中最为严重的是融资困难。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碰到融资缺口的问题,即资金的融通不足以支持企业的发展。根据IFC(国际金融公司)对中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调查,大约80%的被调查企业认为融资难是它们面临的一般或主要制约因素。我国新建民营企业90%以上的初始资金都是由主要的业主、创业团队成员及其家庭提供,而美国一般新企业内部融资不超过50%。在追加扩张投资时,民营企业继续几乎完全依靠内部渠道,企业留存收益和主要业主的投资仍占相当大的比例,显示了融资的困难性,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我国民营企业融资的渠道主要是业主自有资金和留存收益投资;银行贷款在民营企业融资中所占比例很小;民间贷款受控于国家的严格限制,难于发展;风险投资在民企融资中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比重仍然很低;限于严格的上市标准,只有很少一部分民营企业可以进行有价证券融资。
二、推出中小企业板对民营企业融资的影响
2004年,国务院批准同意深圳证券交易所在主板市场内设立中小企业板。毫无疑问,创业板的建立有利于民营企业融资。中小企业板的推出主要通过两个渠道来影响民营企业的融资:风险投资和有价证券。同时间接影响民营企业的其他融资渠道,下面逐一分析:
1.对民营企业风险投资融资的影响
风险投资的赢利机制基于两个现实:风险投资所选取的项目一般是高科技公司或具有成长潜力和高盈利潜力的中小公司,这种公司的特点是,一旦成功,所投资金可获得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回报,微软、雅虎是这类公司的典型;另一个现实,由于高科技企业和中小企业的高倒闭率,风险投资的成功率非常低,只有30%左右。为了分散风险,风险投资家通常运用组合投资的方法,即投资于一个包含10个项目以上的项目群,利用成功项目蜕资后所取得的高回报来抵偿失败项目的损失并取得收益。
风险投资属于中长期投资,一般是4年~7年,这样,适当的退出机制便显得非常重要。在我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仍不完善。风险投资的退出有三种渠道:待所投资企业上市之后,抛售股票退出;所司被别的企业收购,回收资金;所投企业破产,清算。其中,公开上市是风险投资的最佳退出渠道,非常自由和灵活,而另外两种渠道是退而求其次或不得已而为之。
深圳中小企业板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中国的创业板市场,如果成功,风险投资将会因退出渠道的流畅而获得极大的发展,风险投资的发展又会增加其对中小企业的投资,而中小企业中绝大部分是民营企业,以此推之,创业板的建立将使得民企从风险投资获得更多的融资,缓解融资上的困难处境。
2.对民营企业有价证券融资的影响
我国证券市场侧重于对国有企业的服务,而且门槛太高,在现行机制和政策制约下,大多数民营企业因规模和业绩很难挤进证券市场的大门。创业板是主要为私营企业设立的。因此,推出上市标准低于主板市场的创业板市场可以使无法进入主板的民营企业进入二板市场,同样可以进行有价证券融资,这样可以大大缓解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
需要注意的是,深圳现在设立的只是中小企业板,而且只是主板市场的一部分,它的上市标准与主板相同,上市公司的数目也不多,所以暂时不会对民企融资造成很明显的影响,即便最终创业板建成,能够上市的公司仍然只是一小部分,只有健康快速发展的企业才能从中获益,对大部分民营企业而言,融资困难仍然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困扰他们。另外,不同类型企业将会受到不同的影响,深圳中小企业板所审查上市的企业一般都是科技含量高的公司和有增长潜力的公司,所以,这类公司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利益,而低科技水平的企业受其影响不大。
3.对民营企业其他融资渠道的影响
关键词:民营企业 融资困境 融资体系
同其他国家的中小企业一样,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由于自身融资方式和外部融资环境的制约,我国民营企业也同样遇到了融资难的困境,使其无法及时获得发展资金,融资缺口的不断扩大,融资结果的不合理性,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针对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笔者认为,只有通过消除各项不利因素,制定切实有效的支持政策和最优的金融策略,以此建立起分层次、多样化的适合民营企业融资的融资体系,才能真正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具体如下:
一、内部融资体系
企业发展初期,由于前景不明朗、盈利较差、规模较小、可供抵押资产较少等原因,无法通过发行股票、债券、信贷等方式获得足够的外部资金,为此,企业内部融资对其发展至关重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发展初期,要合理分配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比例,选择合理的股利政策,构建完善的内部融资体系,真正降低企业融资加权资金成本,最大限度提高公司的价值。
二、间接融资体系
我国民营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以间接融资为主要融资方式。但由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与民营企业间存在严重的信息非均衡,民营企业自身的高风险性,使得民营企业很难通过资金市场融资。为此,如何构建一个适应民营企业融资的间接融资体系尤为关键。
1、加强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的支持
结合我国现行商行对民营企业的政策,转变授信的所有制标准,以经济效益原则作为是否贷款的标准;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简化贷款手续,增强资金利用转化效率;灵活运用多种贷款担保方式,如信用、担保、抵押等;降低门槛,扩大金融服务范围,提供多元的服务。
2、搭建民营金融机构的平台
首先,应逐步放松对民营金融中介机构生长和进入的限制。国家政策导向应着眼于放松民营经济进入金融行业的限制,大力培育各种适合民营企业特性的民营金融机构,促进民营企业进入更大的发展空间。其次,应矫正政府角色定位,消除政府在信贷资金来源上的垄断。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建立信用担保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另外,还应开辟更多的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我国目前融资渠道尚不发达,所以应为民营企业开辟更多的融资渠道,使民营企业有更多的融资选择余地。
3、大力发展民营金融机构
活跃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民营金融机构在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为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拓展民间金融业务,如允许开办私人银行或民营股份商业银行,加强对民间资本的管理和规范,创建市场化的担保机构等。
三、直接融资体系
直接融资是资金盈余部门在金融市场上购买资金短缺部门的证券的融资形式,它具有直接性、长期性、不可逆性、易流通等间接融资无法比拟的优点。为此,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必须建立直接融资体系。创造条件,推挤制度革新,大力发展二板市场,促进民营企业的债券投资和股票融资等主板市场融资,是构建完善直接融资体系最为关键的问题。
四、信用担保体系
由于民营企业存在着严重的信息非均衡、风险等级不一致和契约不完善等缺点而造成企业融资困难,贷款风险加大,最终成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信贷配给的对象,无法从正常渠道获得融资资金。因此,建立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对于民营企业摆脱融资困境很有必要。通过建立地市、省、国家分等级的担保体系,组建信用担保协会,发展社会服务机构等形式,形成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发展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
五、社会支持体系
民营企业融资难是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种困境,促进民营企业发展。仅仅依靠企业内部融资、金融机构、风险投资机构、信用担保机构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建立高效、诚信的中介服务机构,构建强有力的民营企业社会支持体系和服务体系,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各种制度保障、环境营造和技术支持。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必须从根本上树立和强化对民营企业保护扶持的观念,从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及创新基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切实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大力发展会计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信用等级机构等中介服务机构,可以有利于民营企业做出准确企业价值判断和风险投资判断,降低企业融资难度,提高融资效率。加快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发展,使之与中小民营企业协调发展,提高我国金融市场效率,可以有效化解借贷双方信息非均衡问题,从而解决融资难的困境。
党的十七大指出:“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各类金融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在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现代社会,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正如党的报告中提出的一样,只有建立健全民营企业融资结构体系,推进我国金融体制深化和改革,才能不断发展壮大民营企业,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彰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强大生机活力。
参考文献:
[1]张承惠.民营企业融资现状调研报告[J].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问题;风险与防范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02
现阶段,依靠金融机构开展融资业务是国内民营企业获取外部资金的首要途径。但是,各大金融企业一直以来过于注重自身风险性的降低和利益的提升,忽略了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扶持。这样一来,便造成了各民营企业在发展环节中缺乏金融信贷的有力支持,只是依赖内部资金,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民营企业的进步。众所周知,民营企业融资难是当前十分常见的情况,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成为了当前企业的主要话题之一。
一、民营企业融资现状研究
(一)间接融资途径过于单调,大多数以银行贷款为主
由于证券市场的准入门槛比较高,再加上创业投资体系尚未健全、发行企业债的准入障碍等原因,普通的民营企业难以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筹措资金。与此同时,我国各民营企业筹集资金的途径十分单调,约65%的企业通过各个银行筹得资金,企业的权益性融资比例不足30%,其他方式取得的融资所占比率更低,仅占约16%,最少的债券类融资比例仅有2%。
国内以金融机构作为中介的间接性融资,非金融机构主要融资工具融资量为5万亿人民币,当中贷款融资额超过4万亿元,所占比重接近80%,拥有明显的优势。从国民经济的运作流程和体系变动中可以发现,政府财政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比例迅速下降,国民收入分配向企业及个人倾斜的趋势逐渐加强,进而导致财政配置资源的水平急剧下降。
(二)不容易获得银行贷款的支持
由于贷款交易及监控费用较高,银行通常不会放贷给中小民营企业。与此同时,银行的贷款越发严苛,大部分均需要取得一定的担保品或者抵押品,为了更好地防范资金风险,各大银行几乎很少对民营企业发放借款,仅仅可以考虑发放抵押担保贷款。除此之外,民营企业因为信誉度较低,抵押资产匮乏、融资负担较重等原因,很难取得银行的资金扶持。根据研究表明,民营企业获取贷款的基本途径是抵押、担保借款,其次为信用贷款。
(三)融资成本高,风险大
民营企业的融资途径基本为:一,内部融资。即借助自身的I业收入部分填充内部资金,要不就是通过发起内部员工集资的手段来筹措资金;二,民间贷款。从亲戚好友手中或者“地下钱庄”那里以相对较高的利率取得借入资金;三,互相担保。近年来,民营企业间的相互担保越来越多,但是由于过高的风险性,资质良好的企业不想再替别人承担连带责任。目前,在实践当中互保出现了债转股的方法,也就是被担保人把企业的顾全抵押给担保方,如若担保方为期承担经济责任的时候,其承担的贷款额便转化为出资额,进一步把被担保方的债券变成股权。
二、民营企业存在融资难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信用担保机制存在一定缺陷
众所周知,我国主要以政策性融资担保作为担保主体,换言之,也就是政府机关出钱,民间资本少之又少。政策性担保机构无需自负盈亏,它们一般只注重良好的社会效益,忽略了担保的高风险性,进而很可能引发担保规模过大的情况出现,最终将担保转化为福利。现阶段,尽管我国不少城市都早已构建起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以及民营企业发展基金,然而,现阶段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和基本需求间仍旧拥有不小的差距。举例说明,2011年,中国的担保公司总共只给28717户的民营企业提供了贷款服务,累积金融不足600亿元。与此同时,在保的企业用户数量只有21000户左右,总金额不足306亿元。
(二)金融环境愈发恶劣
首先,很多商业银行的理念发生了一定变化,不管什么样的银行,均争做大项目、招揽大客户,增量信贷资金投向大中企业的比重超过90%,严重忽略了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发展。由于民营企业自身的信誉等级低等原因,相应的融资风险及企业运作风险更大,并且投资回报率也不高,在这种前提下,这些信誉不良的企业也不愿按照有关要求提供必须的财务信息。另外,金融机构缺少关于中小民营企业的风险资料,从而难以及时做出合理的风险评估,这也造成了银行不愿放贷给民营企业。
(三)民营企业的信誉度普遍不高,欠缺信用观念
有些民营企业为了获得外部资金,在借款时好话说尽,不少民营企业在该还款的时候通过转移银行存款、借助重组名义躲避债务等方式躲避相关债务。一般情况下,金融机构在对民营企业的讨债过程中只能收回一些设备或者货物。关于信誉方面,在接受调查的一千家企业当中,评价很差和较差的企业分别占到了14%及22%,而评价较高的企业只占到19%。另外,民营企业会计信息与经营信息是银行贷款的关键参照,然而大部分民营企业存在制度缺失、专业性人员不足、对外报送的财务报表虚假、舞弊等行为,导致银行不清楚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无法放贷给企业。还有,民营企业不像一般的大型企业那样具备完善的内部银行,并且其内部资金调度能力较差,投资很少考虑外源融资数量,无形中加大了经营风险,降低了可分配收益。
三、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措施
(一)政府部门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
要想尽快改善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的现状,我国政府应当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扶持。首先,应当采取措施激励地方性商业银行,将对民营企业提供服务作为重要任务执行,民营企业和地方银行两者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此外,地方性商业银行因其经营规模不大、结算条件差的束缚,不能给大中型企业提供服务,所以应将重点转到民营企业上来;其次,构建并完善我国民营企业的信用担保机制。这是将行政干预政策转变为政策引导的关键方式,同时也是加强企业信誉观念、改善银行与企业间的关系、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等方面的关键举措。
(二)实现自身的突破
第一点,民营企业应当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提升企业的信誉度和社会形象。相比于大中型企业,民营企业融资相对困难,究其根源主要是其缺乏经营的规范性、社会信誉较低等,这将会进一步造成其他资金的谨慎融资。债务投资在控制力上要弱于股权的投资形式,若缺少抵押、担保等向金融机构借款必需的产品,则债务融资的风险会随之迅速增加。因此,民营企业应当通过改善自身营运状况来减少对金融机构的依赖度。第二点,规范企业财务机制,增强信息透明度。民营企业必须加强自身的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能力,更加充分地借助现有金融工具,提升资金利用率,提供全面、真实的财务分析和财务报告,才能满足银行信贷需求,保障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三)健全并加强金融体系建设及服务
在面对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不顺畅造成的融资困难情况时,金融机构应当在保证贷款安全的基础上主动向民营企业提供更大量的贷款;与此同时,也应进行持续的金融革新,创造出可以满足更多需求的融资工具,畅通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另外,各民营企业必须加强和各大金融机构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银行和民营企业的向导均为市场,目标都是经济利益。双方的关系是建立在信用和契约前提下的平等、互利、相互选择的关系。因此,为了保障银行收益及企业经营效益,良好的银企关系不可或缺。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国内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展开了论述和研究,通过对国内各个民营企业融资现状的剖析,提出了民营企业融资的影响因素及其解决对策。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深入,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会得到改善,国民经济也会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严慧英.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探讨[J].企业导报,2015(23).
[关键词] 融资环境 融资渠道 资信程度 资本市场 信息不对称
十五大以后,党和国家提出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国策和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使国有经济有进有退的措施,为民间投资和民营企业的发展让出了一条大路。这不仅为民营经济放手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同时也为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地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中国民间投资和民营企业正在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民营企业在中国还是企业中的弱势群体,在经济的潮起潮落中,少数民营企业抓住机遇,决策得当,超过了初创期的艰难,实现了超常规的发展,跃升为企业明星。而多数民营企业还处于创业后的成长期,有待于在竞争中壮大和发展。与此同时,却有不少民营企业成立后不久又消失了,也有一些虽一时赫赫有名,但并未逃脱昙花一现的命运;还有为数不少的民营企业在市场的夹缝中惨淡经营。政策环境的局限和民营企业的自身弱点阻碍了多数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有这些中,尤为突出的是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融资渠道不畅已经成为有前景的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一、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现状
1.商业银行为民营企业融资支持力度有限,流资偏多
中央银行已经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但各商业银行为了资金安全往往集中力量抓大客户,而对民营企业的融资要求,不论企业项目如何,大多都为防范风险而较少介入,不愿向民营企业放贷。同时银行大多喜欢大额贷款而忽视额度小、频率高的民营企业贷款。近年来,银行的票据承兑业务发展很快,但同样也是集中于大企业,民营企业很难得到银行的票据承兑额度。即使商业银行愿意向民营企业发放固定资产贷款,但由于投资项目审批制度不健全,加上银行担心长期贷款带来的风险,不愿意向民营企业开放基建和技改项目贷款,因而民营企业最多也只能获得一年之内的流动资金贷款,很难获得长期的资金贷款。为了满足长期资金周转的需要,一些民营企业不得不采取短期贷款多次周转的办法,从而增加了企业负担和融资成本。由此可见,现有间接融资渠道很难满足民营企业再创业和技术改造、开发高科技项目的资金需求。
2.资本市场为民营企业提供的融资渠道有限,门槛过高
中国资本市场仅有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其结构存在一定的缺陷,不利于民营企业的融资。目前,证券市场缺少适应各类企业融资需要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私人权益资本市场还不能很好地连接资本供给方和需求方,长期票据市场发育程度很低。这表明民营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筹资的机制尚不具备,即使是成功的民营企业,要想利用上市或发行债券、商业票据融资也比较困难;二板市场又受各方面条件限制,也不可能成为民营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因此,民营经济的直接融资渠道有限,很难利用现有正式资本市场融通资金。
3.非正式金融是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成本高,风险较大而且融资量有限
(1)自身融资。利用企业经营利润来积累发展资金,或者以内部职工筹资的方式筹集资金。
(2)相互担保。几年前民营企业之间的相互担保比较盛行,但由于风险很大,绩优企业已经不愿意为他人承担连带责任。目前,在实践中互保出现了债转股形式,即被担保方将企业的股权抵押给担保方,一旦担保方为其承担经济责任时,所承担的款额便作为出资额,从而将对被担保方的债权转变为股权。
二、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分析
民营企业不能从商业银行,资本市场融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企业自身的原因。
一方面,民营企业由于数量众多,层次参差不齐,财务制度不规范,从而导致了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银企联系不强。信息不对称,银行难放心。银行惜贷说到底是为了逃避风险,而风险的根源就是信息不对称。
因信息缺乏而在融资上造成的问题可能发生在两个阶段:交易之前和交易之后。在交易之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问题是会导致逆向选择。金融市场上的逆向选择指的是:贷款者和借款者之间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性,即有关借款者的信誉、担保条件、项目的风险与收益等,借款者比贷款者知道得更多,具有信息优势。这种优势使得贷款者在借贷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为了消除不利的影响,贷款者只能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借款者过去平均的信息来设定贷款条件,而不是根据风险程度的高低确定利率。这样,就会对那些高于平均条件的优良借款者不利,后者就会退出借贷市场。这一过程的不断重复,借贷市场上借款者整体素质就会下降,那些最可能造成信贷风险的贷款者常常是那些寻找贷款最积极的人。这就是所谓的逆向选择问题。由于逆向选择使得贷款可能招致信贷风险,贷款者可能决定不发放任何贷款,即便市场上有信贷风险很小的选择。道德风险是在交易之后由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问题。金融市场上的道德风险,指的是借款者得到贷款后,可能改变原来的承诺,投放于使贷款不能归还的高风险项目上或者故意逃废债务。由于道德风险降低了贷款归还的可能性,贷款者可能决定宁愿不做贷款。
民营企业的信息不透明,基本是内部化的,通过一般的渠道是很难获得有关民营企业的信息的。民营企业在寻找贷款和外源性资本时很难向金融机构提供证明其信用水平的信息。由于民营企业对资本和债务要求的规模较小,使得审查监管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较高,金融机构为了避免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往往不愿向中小企业或民营企业提供贷款。
另一方面,确实有一部分民营企业信用等级低,资信相对较差,取得抵押担保贷款困难。同时这一部分影响了民营企业的整体形象。民营企业的信用问题直接影响其外部融资。诚实经营,讲究信誉,它既可以给消费者带来好处,也可以给企业带来利润。好的信用会给银行好的印象从而能顺利地取得贷款,而不良信誉或信用等级偏低则会取到很少的贷款甚至得不到银行的贷款支持。
第二,社会服务体系的原因。
首先,缺乏专门的为民营企业贷款服务的金融机构。由于民营企业资信状况不均匀,为规避风险,国有商业银行在资金借贷方面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大打折扣,而市场体系的不完善,使民营企业的融资更加困难。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自身财力的不足,以重点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为己任的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由于还贷不力,同时受财政收入刚性的制约,资金来源不断萎缩,负债经营过重,资产质量下滑,可以放贷的资金十分有限,难以给予民营企业足够的支持。
其次,商业银行贷款管理的严格化。国有银行商业化以后,银行业实行的是企业化管理,对放贷后的风险顾虑和原有的不良贷款沉淀较多,使之对民营企业缺乏信心,为防范风险,必然采取的措施就是:普遍加强信贷资产的质量管理,对信誉程度较高的民营企业才给予贷款,而民营企业由于自身的经济实力和财务管理科学化的欠缺,往往达不到银行规定的标准,因而很难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
三、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僵局,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民营企业应首先提高自己的信用程度,促进企业的长期战略发展
不少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把企业融资当作一个短期行为来看待,在企业面临资金困难时才想到去融资,甚至不惜一切代价粉饰财务报表、甚至造假,财务数据脱离了企业的基本经营状况,这样不但筹不到资金,还丧失了筹资能力。要从根本上解决融资问题,应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上,提高企业自身的信用程度,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筹资能力。同时企业在正常经营时就应该考虑融资策略,和资金方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建立广泛联系,资金方了解企业的日常经营状况,也会增加企业的筹资机会。
在这方面,民营企业应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企业融资是企业成长的过程,也是企业走向规范化的过程。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种,应不断促进企业走向规范化,通过企业规范化来提升企业融资能力。通常A级以上信用级别企业的各项指标为:资产负债率低于50%,利息支付倍数达到4倍以上,全部资本化比率在40%以下,资金流量比率在50%以上,存货周转率在4次以上,净资产收益率在8%以上。另外,民营企业还应树立良好的企业法人形象,杜绝不良信用记录,提高还款的信誉程度,大力开拓产品市场,用订单证明自己的实力,并作为抵押。
信用虽然是一种主观性偏好,但仍需要客观性约束。即在金融系统,要建立起民营企业的一整套信用等级评估制度和指标。包括对民营企业进行分类,择优建立信用等级档案,建立完善区域物业和产权交易的二级市场,使银行能将抵押品变现,解除银行为民营企业服务的后顾之忧。
2.政府大力发展地方中小型金融机构
发展我国中小金融机构是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重要步骤。中小银行和民营企业具有不可替代的亲和力,是天生的合作伙伴。 减少逆向选择,为民营企业的融资提供担保机制,创建市场化担保机构。
目前,为民营企业贷款提供担保的机构主要有两类:一种是在地方财政支持下,组成的担保中心。担保企业资金来源可多家负责,比如地方政府出一些,受益的民营企业出一些,社会中介组织自愿者出一些等等。一般来讲,能获得担保的企业应具有这样的条件:企业具有成长性和盈利能力,资产负债率为本行业平均水平以下,三年内没有不良信用记录,主要产品有市场、有收益等等。担保基金可存入商业性金融机构,由商业金融机构协助管理。
尽快允许开办私人投资银行有限公司或财务公司或资产管理公司。建立私人银行,最大程度为民营资本的流通与扩张提供舞台,同时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没有传统国有商业银行那么多的“毛病”与“官气”,让民营企业可以在相对愉快的状态下平等地讨论贷款等严肃问题。现在虽然有几家所谓的“民营股份制银行”,但或多或少地都存在着国有资本的影子,甚至又有点回到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老路子上的倾向。建立行业协会性质的资本流通管理与仲裁机构,规范民间拆借或借贷行为。
3.转变观念,打破所有制上的歧视
政府应鼓励银行,证券机构积极地为民营企业提供服务,给民营企业营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
首先,减少民营企业贷款手续,加强民营企业与银行的债务合作关系。银行是否贷款以企业项目的风险高低为标准,而不以所有制性质为标准。在银行面前,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享有同等地位。在民营企业的金融政策上,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充分发挥已有政策的作用,同时加大政策执行力度。 我国民营企业的融资结构比较单一,就股权融资而言,没有发达国家的风险基金和公众基金。在债务融资方面,我国民营企业所能得到信贷资金品种也比较单一。因此,政府应该做的就是让银行与民营企业携起手来。值得庆幸的是,最近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政策,增加民营企业的融资力度,且有关方面正在完善和落实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应对策略
一、影响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障碍
1.融资渠道不畅,方式单一
一般而言,根据现代企业的融资渠道和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这两种融资方式。内源性的融资,即指企业通过一定时间的发展慢慢积累大量的资金;而外援性的融资主要有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两种方式,间接融资主要是指从银行、金融机构进行借款,而直接融资则是从市场获取资金。由于我国民营企业的历史和自身原因,其融资渠道不畅,方式单一,主要融资形式为:银行贷款、私人贷款和民间集资等。由于银行贷款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大型企业,这些企业有较强的还款能力和较高的信誉,而民营企业往往规模小、信誉低。同时,随着近年来,信贷风险的上升,银行的放贷要求一再提升,无形中加剧了民营企业的融资难度。
2.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银行在有放贷能力、有放贷对象、借款人有贷款需求、符合贷款条件的前提下,仍然不肯放贷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惜贷”现象发生的重要因素是银行和企业拥有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的双方没有获得对等的信息,两者的信息区别较大,从而造成双方借贷和放贷过程难度提升。大型企业的财务信息比较完整、透明,而民营企业的财务信息则有披露不及时,真实性低等问题,造成银行对双方的信息收集难度出现较大差异,对民营企业的信息收集困难较大,所需费用也远高于大型企业,直接造成银行对民营企业的放贷过程十分谨慎,无形中增加民营企业的贷款难度。
3.风险成本高,导致的融资成本上升
从现代经济学原理可知,如果企业不能及时准确的向市场传递其经营状况,或者就这一状况进行许诺或保证,将导致企业的融资成本上升,这主要是由于民营企业在信息方面的弱势导致的。不同于普通商品的交易,企业融资时其信誉对于融资难度有着巨大的影响,融资的基础是企业的信誉、偿还能力和发展预期,这样的交易是建立在投资者的信誉、投资项目的利润、贷款人的还款能力以及其他信息的理解等方面。所以,在交易时双方拥有的信息相一致是交易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对于投资者来说,民营企业贷款的风险成本要比大企业融资更多。在相关交易过程中所产生的资金损失只能依靠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来垫付。从具体的金融贷款实例中可以得知,与大型企业相比,民营企业确实要支付更多的融资费用。而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银行并没有对双方进行详细的信息确认,最终造成了逆向选择。因而银行利用信贷配给政策产生的信息成本和风险,导致中企业获得贷款的难度逐渐加大。
二、克服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应对策略
1.建立完善的信用担保法律体系
法律是在金融活动中保护各方利益的最有效措施,因此,在银行与企业进行各种业务往来时,都必须要依据我国的相关法律。在诚信的基础上建立平等、友善、互惠互助的合作关系。因此,要求必须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来规范民营企业在进行融资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各种违约、违法活动,以保护融资活动的正常进行,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要加强双方违约责任的追诉,严格规范双方的交易行为,对蓄意逃避银行债务、拖欠贷款的行为予以法律严惩,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使得法律能够有效保护双方的切身利益和合作关系,从而为银行信贷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和发展环境。
2.完善和规范企业财务制度
上文已经指出,企业财务工作的不规范以及相关财务情况的不及时披露,是造成民营企业融资成本上升的重要因素,因此企业应当进一步的完善和规范其财务制度,及时对投资者应当知悉的情况进行披露。民营企业也应该严格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提供完整、有效的财务信息。
3.提高信贷人员的职业素养,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
随着新形势下,我国信贷风险的不断提高,银行必须加大对融资分析的评估,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由于严格的考核和追责压力,我国许多信贷人员都避免对民营企业进行贷款,这也是导致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重要原因之一。银行信用评估机制的不完善的确会增加贷款的风险,但是评价机制太过严厉,则会错过很多民营企业融资的机会。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银行信贷人员在项目的选择应该坚持原则、细心甄别。所以,有必要提高银行信贷人员的整体素质,完善信贷从业人员的培训机制,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考核体系,以提高民营企业贷款的效率水平。
4.加强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支持
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由于我国民营企业发展时间较短,其在市场竞争中仍然处于劣势,难以与大企业进行直接竞争和抗衡,其在竞争力弱、管理水平低、资金短缺、人才稀少等方面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从现实情况来看,民营企业往往只关注自身的短期利益,忽视或者不顾及其长远利益。因此,亟需国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保护他们的健康发展,规范这些民营企业的发展方式,促进其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相适应。同时,规范民营企业的融资行为,对民营企业的融资给予必要的法律保障。政府应当高度重视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相应支持,保持民营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一直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就存在融资困难的问题,在新经济形势下,随着经济下行风险加剧,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还在加剧,本文针对这一情况,对影响民营企业成功融资的几个因素进行了研究,并指出了解决措施,文章结论对相关研究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1]周飞.民营企业融资的风险和困难[J].企业管理,2016:35-43.
[2]李可可.规范民营企业外源性融资的研究[J].会计之友,2015:3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