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7 16:08:4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探究性学习的特征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1
一、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涵义及意义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通过类似于科学家科学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探究性学习通常又是要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现象与本质,积极探索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探究性学习”一般包括以下过程: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信息,调查研究,整合相关知识,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老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开展以化学学习方式为主的探究性学习,把“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深化,从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课题的提出课题研究内容主要以化学发展史、化学与生活、环境、化学实验为主线展开,在探究实践中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
二、转换教学理念,掌握探究性学习的特点
探究性学习具有显著的特点:自主学习、直接体验、个性发展、注重归纳、关注过程、淡化结果。
初次听到“探究性学习”这个名词时,学生可能都有点茫然。如“调查家庭所用燃料的性能、价格、资源蕴藏情况及燃烧产物对环境的影响,对家庭燃料的选择及如何使其充分燃烧提出自己的看法”这种闻所未闻的教学课题怎么组织教学?有些内容连老师自己都不太明白,怎么教学生?学生提出的稀奇古怪的问题我们不懂怎么办?……这些问题在当时是十分普通地存在于教师头脑中。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发现,教师与学生已经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实现了教育理念的转换。实践证明,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一个好的老师只有想想方设法地去激发起学生的潜能,那么创造的欲望、创造的思维火花就会不断地闪现在学习过程中。
《化学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十分重视和强调学生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学习,这也是本次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打破了原有的课程体系框架,重新注入新的课程理念,构建新的课程标准。可以这样说,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是所有学科一次全方位、全领域的脱胎换骨、前所未有的变革。
三、化学探究性学习的主要途径及方法
(一)化学实验是探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活动过程。化学实验是学生化学学习中的能动的实践活动形式。化学实验为学生创设了亲身参与实践的情境,具有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等教育功能。化学实验的功能和探究性学习的特征决定了化学实验必然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化学的学科特征决定了化学实验可以作为探究性学习的途径。“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即使在由经验化学向理论化学发展的今天,化学实验仍然是化学学科发展的最现实、最生动、最有效的物质载体。学科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学科的学习特点,在实验中学习化学无疑是最有效而又最重要的化学学习方法之一。在化学实验中,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和认识物质,掌握化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初步学会化学研究的实验方法。化学科学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征,更有利于学生进行化学探究性学习。
(二)学实验本身就是科学探究的过程。化学实验是人们认识和研究物质的一种科学方法,是人们根据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目的,创造性地运用科学知识和实验手段,有计划地实施探究性实践活动的过程。因此,化学实验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地探究的过程。化学发展的历史也充分证明:化学科学的任何一项重大的突破,无一例外地是经过化学实验而取得的。正如波义耳所说,没有实验,任何新的东西都不能深知。中学生化学学习中的化学实验,虽然绝大多数是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再认识,但从本质上看,这一过程与科学家进行的科学研究中的化学实验是一致的。当化学实验被用作探究性学习的途径时,化学实验的创造性和探究性便充分显示出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地动脑动手,体验科学家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说。所以,在学生的化学学习过程中,完全可以利用实验这个手段进行探究性学习。
(三)化学实验为探究性学习中验证假供了科学方法。和科学家进行的科学探究一样,探究性学习也具有问题特征、收集信息特征、假设特征、验证特征和评价反馈特征。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针对发现的问题,在回忆总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收集和整理信息的基础上,作出大胆假设或猜想,并通过化学实验对提出的假设或猜想进行证实或证伪。所以,化学实验不仅是学生探究性学习时验证假设或猜想的主要方法,也为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方法。
四、化学教学探究性学习途径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化学实验;探究;功能;特征;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216-01
在化学学习中,实验是获取知识,进行探究创新的重要手段,但传统化学实验教学往往忽视了它的探究功能,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质量。所以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我们应注重恢复实验的探究功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
1.实验是探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
1.1 化学的学科特征决定了实验是探究性学习的主要方式。"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即使在由经验化学向理论化学发展的今天,化学实验仍然是化学学科发展的最现实、最生动、最有效的物质载体。如在高一化学"钠与水的反应"教学之前,采用一个与书本上的演示实验不同的方法,即在u型管中加入少量ccl4,再在u型管两边分别加入滴有酚酞的水与cuso4溶液,再分别加入一粒金属纳,点燃产生的气体,u型管的两边产生不同的现象。通过不同的实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促使学生主动去预习新课知识,认真比较两实验的不同之处,积极设计新的实验方法,最终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理解和掌握纳的性质。
1.2 实验既是科学探究的过程,也是验证假说的过程。实验是人们认识和研究物质的一种科学方法,是人们根据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目的,创造性地运用科学知识和实验手段,有计划地实施探究性实践活动的过程。因此,化学实验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地探究的过程。
和科学家进行的科学探究一样,探究性学习也具有问题特征、收集信息特征、假设特征、验证特征和评价反馈特征。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针对发现的问题,在回忆总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收集和整理信息的基础上,作出大胆假设或猜想,并通过化学实验对提出的假设或猜想进行证实或证伪。所以,化学实验不仅是学生探究性学习时验证假设或猜想的主要方法,也为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2.在实验中进行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
2.1 用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用化学实验创设问题的情境,要特别注重化学实验中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化学实验现象纷繁复杂,有目的、有条理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的思考才能从复杂的化学实验现象中发现问题;用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要注意将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联系和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内容开发成化学实验。
2.2 用化学实验验证假说或猜想。通过化学实验对提出的猜想或假设进行验证,是学生进行化学探究性学习常用的方法。用化学实验验证假说或猜想,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体验和经历用化学实验验证假说和猜想的机会。教师要指导学生,特别是要帮助和指导那些有困难的学生完成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如在初中化学中物质构成微粒知识学习时,对"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是有空隙的"的假设的验证,学生在设计方案时可能产生一定的困难,这时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设计"一定体积的水和酒精混合"的实验方案和"气态、液态和固态物质的压缩"实验进行验证。
用化学实验验证假说或猜想,要注重引导学生设计一些与假设或猜想"相违背"的实验方案和采用反证的实验方案,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演绎的思维方法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用化学实验验证假说或猜想,实验中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探究性学习中验证假说或猜想的实验方案,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实验现象,要使实验能够用来验证假说或猜想,实验条件必须与题设条件相吻合。通过实验验证过程中对实验条件的控制和选择,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了解到实验条件控制是实验的灵魂,从而有效地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
2.3 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要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探究功能,就要不断研究开发适合于探究性学习的化学实验,要注意从生产、生活实际中挖掘素材设计实验方案,因为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的实验探究性强,能极大程度的调动学生探究的主动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如钢铁的锈蚀和防护、燃烧和灭火、金属的活动顺序、气体和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等都可以设计成很好的探究性实验。
3.化学实验开展探究性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3.1 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探究性学习。化学实验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渠道但不是唯一的渠道。有些内容用探究性学习并不一定需要通过化学实验来进行,特别是对学生具有较多知识背景的内容和物质微观结构的学习更是如此。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和学校的教学条件等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选择探究性学习的方式。
3.2 要营造良好的探究性学习的氛围。学生对事物有天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愿望,学习的进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自然倾向的激发,教师必须注意给学生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气氛。在实验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实验方案,对学生提出的不全面、不完善的实验方案,也要以表扬、鼓励为主。教师应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和探究,允许他们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按照自己方案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经受挫折的磨炼,并体验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化学实验 素质教育 研究性学习 重要途径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的感性认识主要靠化学实验提供,重视化学实验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充分利用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基本特征,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搞好研究性学习的有效途径。
一、化学实验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的活动过程。化学实验是学生化学学习中的能动的实践活动形式。化学实验为学生创设了亲身参与实践的情境,经常让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欣赏感受化学美,就会消除对化学的误解,激发探索化学的浓厚兴趣,产生热爱生活、愉悦和谐、乐观向上等积极的情绪,具有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等教育功能。化学实验的功能和探究性学习的特征决定了化学实验必然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1.化学的学科特征决定了化学实验可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途径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发展的最现实、最生动、最有效的物质载体。学科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学科的学习特点,在实验中学习化学无疑是最有效而又最重要的化学学习方法之一。在化学实验中,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和认识物质,掌握化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初步学会化学研究的实验方法。化学科学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征,更有利于学生进行化学研究性学习。
2.化学实验本身就是科学研究的过程
化学实验是人们认识和研究物质的一种科学方法,是人们根据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目的,创造性地运用科学知识和实验手段,有计划地实施探究性实践活动的过程。因此,化学实验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地探究的过程。化学发展的历史也充分证明:化学科学的任何一项重大的突破,无一例外地是经过化学实验而取得的。正如波义耳所说,没有实验,任何新的东西都不能深知。中学生化学学习中的化学实验,虽然绝大多数是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再认识,但从本质上看,这一过程与科学家进行的科学研究中的化学实验是一致的。当化学实验被用作探究性学习的途径时,化学实验的创造性和探究性便充分显示出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地动脑动手,体验科学家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获得科学研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所以,在学生的化学学习过程中,完全可以利用实验这个手段进行探究性学习。
3.化学实验为探究性学习中验证假说提供了科学方法
和科学家进行的科学探究一样,探究性学习也具有问题特征、收集信息特征、假设特征、验证特征和评价反馈特征。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针对发现的问题,在回忆总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收集和整理信息的基础上,作出大胆假设或猜想,并通过化学实验对提出的假设或猜想进行证实或证伪。所以,化学实验不仅是学生探究性学习时验证假设或猜想的主要方法,也为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方法。
二、化学实验作为研究性学习途径的教学策略
在化学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研究性学习,要充分挖掘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发挥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创设问题情境、验证假设或猜想等环节中的作用,研究开发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的根本转变。
1.以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发现“问题”的情境下产生的一系列学习活动。问题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探究活动。在化学学习中,除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外,教师更要通过各种途径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而化学实验是最形象、最生动、最直观的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之一。
以化学实验创设问题的情境,要特别注重化学实验中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化学实验现象纷繁复杂,有目的、有条理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的思考,才能从复杂的化学实验现象中发现问题。如在进行高中化学有关“原电池”的学习时,组织学生完成“将一根铁丝和一根铜丝放入稀硫酸中,观察实验现象并与同学交流”的实验,由于铁丝和铜丝放置的位置问题,可能有些学生观察到铁丝上产生气泡,铜丝上没有气泡产生;有些同学观察铁丝和铜丝上都有气泡产生。而从观察到铁丝和铜丝上都有气泡产生,到产生“为什么铜丝上也有气泡产生”的问题,就需要敏锐的观察和深刻的思维能力。
以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要注意将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联系和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内容开发成化学实验。因为学生在其感到熟悉和认为有用的情境别能发现问题和产生解决问题的迫切欲望。例如在进行初中化学的关于“燃烧条件”的学习时,从实验室酒精灯的熄灭、燃烧木柴要把木柴架空、液化气灶及煤炉都留有通风口等学生非常熟悉的实验情境出发,引导学生思考,发现问题。
以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要使化学实验呈现的问题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影响化学实验现象的因素很多,产生的化学实验现象也错综复杂。教学中要通过精心设计实验方案、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等多种途径,以最佳的实验方式呈现化学问题,使学生通过努力能够顺利地解决化学实验呈现的问题。如可用浓盐酸、浓氨水、酒精等的挥发实验来呈现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停地运动的问题,用氯气使潮湿的有色布条退色的实验呈现次氯酸的漂白作用的问题等,都能使学生顺利地发现和解决问题。
2.以化学实验验证假说或猜想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针对提出的问题,经过多渠道的收集信息和深入的思考,将会提出有关问题解决的方案和问题答案的假设或猜想。通过化学实验对提出的猜想或假设进行验证,是学生进行化学探究性学习常用的方法。
以化学实验验证假说或猜想,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体验和经历用化学实验验证假说和猜想的机会。教师要指导学生,特别是要帮助和指导那些有困难的学生完成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如在初中化学中物质构成微粒知识学习时,对“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是有空隙的”的假设的验证,学生在设计方案时可能产生一定的困难,这时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设计“一定体积的水和酒精混合”的实验方案和“气态、液态和固态物质的压缩”实验进行验证。
以化学实验验证假说或猜想,要注重引导学生设计一些与假设或猜想“相违背”的实验方案和采用反证的实验方案,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演绎的思维方法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如学生在进行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时,可能会提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会增大、不变和减少三种不同的假设,并根据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在验证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设计一些如“镁条在空气中燃烧质量增加”,“木炭在空气中燃烧质量减少”等“反常”的实验方案,让学生在探究中产生新的问题,以提高研究性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以化学实验验证假说或猜想,实验中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探究性学习中验证假说或猜想的实验方案,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实验现象,要使实验能够用来验证假说或猜想,实验条件必须与题设条件相吻合。通过实验验证过程中对实验条件的控制和选择,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了解到实验条件控制是实验的灵魂,从而有效地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
3.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探究功能
在化学教学领域中,长期以来人们过分夸大了实验所起的验证原理、通过形象直观的方式获取知识和培养实验技能的作用。以化学实验作为研究性学习的途径,就必须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恢复化学实验探究性的本来面貌。
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探究功能,要不断研究开发适合于探究性学习的化学实验,要注意从生产、生活实际中挖掘素材设计实验方案,因为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的实验探究性强,能极大程度的调动学生探究的主动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如钢铁的锈蚀和防护、燃烧和灭火、金属的活动顺序、气体和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等都可以设计成很好的探究性实验。
三、借助典型化学实验,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第一,借助典型实验,恰当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例如借助葡萄糖跟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的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有机物的官能团结构是化学变化的内因,而反应条件是外因。反应条件不同,有机物表现的性质就不同。葡萄糖在常温下跟Cu(OH)2悬浊液反应生成降蓝色溶液,是多羟基表现的性质。从而树立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和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观点。
第二,借助典型实验,增强爱国意识。例如借助侯氏制碱法实验原理介绍侯德榜的感人事迹和我国纯碱工业的发展概况,激发学生建设祖国的使命感。
第三,借助典型实验,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例如结合每一个演示实验的特点有侧重地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遵规守纪、不怕挫折、保护环境的教育。介绍化学家钻研实验要着重加强爱护公物、尊重他人、乐于协作、注意安全、整洁有序的品德教育,大力纠正学生在实验中浪费药品、乱放乱倒等不良实验习惯。
四、通过化学实验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应注意的问题
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研究性学习
化学实验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但并非是惟一的途径。有些内容用探究性学习并不一定需要通过化学实验来进行,特别是对学生具有较多知识背景的内容和物质微观结构的学习更是如此。如学生对原子结构模型提出质疑,我们无法通过实验进行探究,但可以通过化学史料,沿着科学家的研究足迹,去想象、去思考。有些内容的研究性学习可以通过包括化学实验在内的多种途径来进行。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学习内容和学校的教学条件等,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选择研究性学习的途径。
2.营造良好的研究性学习的氛围
学生对事物有天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愿望,学习的进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自然倾向的激发。教师必须注意给学生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气氛。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曾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地呼吸。在通过化学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实验方案,即使是在对学生提出的不全面、不完善甚至错误的实验方案,也要以表扬鼓励为主,充分肯定学生在提出实验方案过程中的主动参与精神和创新意识。另外,教师应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和探究性行为,允许他们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按照自己的方案进行研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经受挫折的磨练,并体验研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3.注意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一、利用化学探究实验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的活动过程。化学实验是学生化学学习中的能动的实践活动形式。化学实验为学生创设了亲身参与实践的情境。经常让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欣赏感受化学美,就会消除对化学的误解,激发探索化学的浓厚兴趣,产生热爱生活、愉悦和谐、乐观向上等积极的情绪,具有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等教育功能。化学实验的功能和探究性学习的特征决定了化学实验必然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1.化学的学科特征决定了化学实验可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途径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发展的最现实、最生动、最有效的物质载体。学科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学科的学习特点。在实验中学习化学无疑是最有效而又最重要的化学学习方法之一。在化学实验中,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和认识物质,掌握化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初步学会化学研究的实验方法。化学科学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征,更有利于学生进行化学研究性学习。
2.化学实验本身就是科学研究的过程
化学实验是人们认识和研究物质的一种科学方法,是人们根据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目的,创造性地运用科学知识和实验手段,有计划地实施探究性实践活动的过程。因此,化学实验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地探究的过程。化学发展的历史也充分证明:化学科学的任何一项重大的突破,无一例外地是经过化学实验而取得的。正如波义耳所说:“没有实验,任何新的东西都不能深知。”中学生化学学习中的化学实验,虽然绝大多数是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再认识,但从本质上看,这一过程与科学家进行的科学研究中的化学实验是一致的。当化学实验被用作探究性学习的途径时,化学实验的创造性和探究性便充分显示出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地动脑动手,体验科学家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获得科学研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所以,在学生的化学学习过程中,完全可以利用实验这个手段进行探究性学习。
3.化学实验为探究性学习中验证假说提供了科学方法
和科学家进行的科学探究一样,探究性学习也具有问题特征、收集信息特征、假设特征、验证特征和评价反馈特征。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针对发现的问题,在回忆总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收集和整理信息的基础上,作出大胆假设或猜想,并通过化学实验对提出的假设或猜想进行证实或证伪。所以,化学实验不仅是学生探究性学习时验证假设或猜想的主要方法,也为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方法。
二、利用化学探究实验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在化学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研究性学习,要充分挖掘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发挥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创设问题情境、验证假设或猜想等环节中的作用。要研究开发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的根本转变。
1.利用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发现“问题”的情境下产生的一系列学习活动。问题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探究活动。在化学学习中,除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外,教师更要通过各种途径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而化学实验是最形象、最生动、最直观的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之一。
以化学实验创设问题的情境,要特别注重化学实验中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化学实验现象纷繁复杂,有目的、有条理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的思考,才能从复杂的化学实验现象中发现问题。
以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要注意将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联系和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内容开发成化学实验,因为学生在其感到熟悉和认为有用的情境别能发现问题和产生解决问题的迫切欲望。例如在进行初中化学的关于“燃烧条件”的学习时,从实验室酒精灯的熄灭、燃烧木柴要把木柴架空、液化气灶及煤炉都留有通风口等学生非常熟悉的实验情境出发,引导学生思考,发现问题。
以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要使化学实验呈现的问题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影响化学实验现象的因素很多,产生的化学实验现象也错综复杂。教学中要通过精心设计实验方案、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等多种途径,以最佳的实验方式呈现化学问题,使学生通过努力能够顺利地解决化学实验呈现的问题。如可用浓盐酸、浓氨水、酒精等的挥发实验来呈现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停地运动的问题等,都能使学生顺利地发现和解决问题。
2.利用化学实验验证假说或猜想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针对提出的问题,经过多渠道的收集信息和深入的思考,将会提出有关问题解决的方案和问题答案的假设或猜想。通过化学实验对提出的猜想或假设进行验证,是学生进行化学探究性学习常用的方法。
以化学实验验证假说或猜想,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体验和经历用化学实验验证假说和猜想的机会。教师要指导学生,特别是要帮助和指导那些有困难的学生完成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如在初中化学中物质构成奥秘的知识教学时,对“构成物质的微小粒子之间是有空隙的”的假设的验证,学生在设计方案时可能产生一定的困难,这时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设计“一定体积的水和酒精混合”的实验方案和“气态、液态和固态物质的压缩”实验进行验证。
以化学实验验证假说或猜想,要注重引导学生设计一些与假设或猜想“相违背”的实验方案和采用反证的实验方案,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演绎的思维方法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如学生在进行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时,可能会提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会增大、不变和减少三种不同的假设,并根据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在验证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设计一些如“镁条在空气中燃烧质量增加”,“木炭在空气中燃烧质量减少”等“反常”的实验方案,让学生在探究中产生新的问题,以提高研究性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以化学实验验证假说或猜想,实验中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探究性学习中验证假说或猜想的实验方案,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实验现象,要使实验能够用来验证假说或猜想,实验条件必须与题设条件相吻合。通过实验验证过程中对实验条件的控制和选择,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了解到实验条件控制是实验的灵魂,从而有效地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
3.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探究功能
在化学教学领域中,长期以来人们过分夸大了实验所起的验证原理、通过形象直观的方式获取知识和培养实验技能的作用。以化学实验作为研究性学习的途径,就必须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恢复化学实验探究性的本来面貌。
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探究功能,要不断研究开发适合于探究性学习的化学实验。要注意从生产、生活实际中挖掘素材设计实验方案,因为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的实验探究性强,能极大程度的调动学生探究的主动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如钢铁的锈蚀和防护、燃烧和灭火、金属的活动顺序、气体和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等都可以设计成很好的探究性实验。
三、通过化学实验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行动措施
1.营造良好的研究性学习的氛围
贵州教育家汪广仁教授说:“学生对事物有天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愿望,学习的进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自然倾向的激发。”教师必须注意给学生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气氛。在通过化学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实验方案。即使是在对学生提出的不全面、不完善甚至错误的实验方案时,也要以表扬鼓励为主,充分肯定学生在提出实验方案过程中的主动参与精神和创新意识。另外,教师应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和探究,允许他们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按照自己的方案进行研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经受挫折的磨练,并体验研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2.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研究性学习
化学实验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但并非是惟一的途径。有些内容用探究性学习并不一定需要通过化学实验来进行,特别是对学生具有较多知识背景的内容和物质微观结构的学习更是如此。如学生对原子结构模型提出质疑,我们无法通过实验进行探究,但可以通过化学史料,沿着科学家的研究足迹去想象、去思考。有些内容的研究性学习可以通过包括化学实验在内的多种途径来进行。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学习内容和学校的教学条件等,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选择研究性学习的途径。
3.借助典型化学实验,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第一,借助典型实验恰当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炭在氧气中燃烧,当氧气量少时生成一氧化碳;当氧气量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碳。而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是化学性质截然不同的两种物质,从而树立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和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观点。
第二,借助典型实验、典型人物、增强爱国意识。例如借助张青莲教授对准确测定相对原子质量的贡献以及侯德榜的感人事迹和我国纯碱工业的发展概况,激发学生建设祖国的使命感。
第三,借助典型实验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例如结合每一个演示实验的特点有侧重地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遵规守纪、不怕挫折、保护环境的教育。介绍化学家钻研实验要着重加强爱护公物、尊重他人、乐于协作、注意安全、整洁有序的品德教育,大力纠正学生在实验中浪费药品、乱放乱倒等不良实验习惯。
4.注意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化学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活动,可以把观察、实验控制、收集事实、分析和统计结果等科学方法融于一体。在实验中应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化学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作风,这些是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条件,也是学生在未来社会全面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素质。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本科教育;学习模式
一、引言
目前人才培养质量成为了各国教育竞争的焦点,我国传统教学难以适应现代人才需求的培养,为了改变这样的窘境,现代的高校本科教学必须立足于未来的发展,培养学生“批判性地思考,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反思和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创造新想法、产品和解决方案”的能力(冯锐、缪茜惠,2009)。在20世纪50年代芝加哥大学教授史瓦布(J.J.Schw)提出了探究性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roject-Based Learning,PBL)受到了关注,并被一些教师应用于本科教学中。但探究性学习并没有引起高校本科教学的足够重视,本文拟从探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探究性学习在本科学习中的意义及其应用等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分析和探讨。
二、探究性学习理论基础
探究性学习理论基础来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包括心理学建构理论和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邱新颖、赵风雨,2007)。张华(2010)认为探究性学习是源于杜威“学会思维”和海德格尔“学会生存”两大学习本质的结合。周光礼、朱家德(2008)在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的基础上提出“发现学习”发展到现代的“深层学习法”。冯彦成(2011)以加涅提出的“解决问题学习”为理论基础,阐释了探究性学习是由学生在一定情境中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通过主体的探索、研究求得问题的解决的活动过程。自从国家的课程改革把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以来,探究性学习理论基础呈现了百花齐放的现象,单一的理论很难解释不同的探究性学习行为。因此,张华(2010)认为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智慧行动”,应与价值观、知识论和方法论融为一体,并且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现象和实践过程。
三、应用探究性学习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培养
张楚筠(2010)指出“21世纪须具备有批判性思维、复杂问题解决能力、合作能力及在所有领域的多媒体沟通能力,这些能力能帮助我们适应快速变化的世界”。探究性学习通过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力,在新的环境中发现问题、获取信息、寻求解答、总结反思,进行创新的循环认知活动,而形成学习的能力、创造的能力以及相关的专业精神正是时展的要求。面对瞬息万变的时代,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既是培养一种复杂能力的过程,也是一个解决复杂问题的有效方法,高校学生通过在课堂上应用和掌握探究性的学习,才能在未来复杂的环境中灵活解决遇到的问题,适应社会的瞬息变化。
(二)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世界教育发展主要趋向于终身教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个性化等方向,强调了学习是一个随着时代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的迅速变化而相适应的过程,尊重人的个性化发展,从而培养有个性、有创造能力和开拓精神的人才。探究性学习主张尊重学生的个性,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力,将学习置于现实生活的环境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与创新的潜能,既是一个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过程,使学生在未来的社会中获得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有利于学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2011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创新教育方式,突出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教育质量的提高,在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而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是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高水平的课程体系和创新的课堂教学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的保证(蒋翼骋,2008)。探究性学习既是一种高校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创新的观念,以这种新型的观念和方法指导学生通过探究性的方式在新的环境中开展学习活动,实质上是对课程体系和课堂教育的一种创新,它通过一系列创新的循环认知活动的发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与精神修养,切实提高人才质量。
四、探究性学习在课堂上的应用分析
探究性学习在现代高校课堂上应用主要是以学习的内容、探究模式、学生的特征、任务目标为基本要素,进行循环发展的认知建构,形成一个不断创新的动态过程。本文在詹姆士・金肯斯(James Jenkins)设计的学习四面体模型基础上,创新地对探究性学习在课堂上的应用进行分析,如图一所示。
(一)学习内容
高校课堂学习内容大部分源于学科教材,课堂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强调基于学科教材,结合现实的生活,从学生兴趣的出发,赋予学生自主选择探究内容的权利。例如,对于学习的某一主题,某一学生说“我喜欢这样”,就表明了一种兴趣与期望,即会使该学生所选择的内容在未来的探究学习中会与原有的认知结构或者使其好奇的领域产生共鸣。同时,教师需要尽量做好一个“方便者”的角色,向学生提供相关资料,使学生通过这类相关的资料获得广泛性的、差异性的探究主题及视角(Engle,R.A&Conant,F.R,2002)。
(二)探究性学习的方式
1.问题探究性学习方式
“问题学习是把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真实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实的问题,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模式”(刘晓群,2004)。通常基于问题的探究性学习首先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创设一定的情境,明确探究的方向与目标;其次通过调动学生自身的认知结构与认知水平,理解问题的情节、收集信息、确定相关事实;然后应用知识成立假设或答案,并进行分析或实践上验证;最后,进行过程的反馈,巩固新知识,完善这一探究过程。
2.课题探究性学习方式
课题探究性学习方式是以课程中心为出发点,围绕接触到的核心概念或原理的驱动性问题来组织,强调知识技术与课题的结合,重点在于概念的探究以及知识建构的有建设性的调查(Thomas,2000)。课题探究性学习是通过在做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将新的知识与原有的认知结构在实践过程中联系起来。尤其在高校的专业课堂中,学生以这一种方式进行,能够将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效地迁移到新的情境与新问题中,增强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3.设计探究性学习方式
设计探究性学习即学生根据预定的要求设计并制作出需要理解并应用知识的作品时,他们会更深入地学习基于设计项目的主题知识和技术性知识(Newstetter,2000)。在高校课堂中,基于设计与开发的项目随处可见,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对设计主题的系统知识的理解与整合,定义设计的主体,进行“设计―评价―设计”反复循环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反思他们所学的知识与现实关系,使设计的项目与这种关系达到平衡,以达到设计项目的不断创新,适应于现实社会的发展。
(三)学生的特征
学生的特征是指探究性学习与学生的认知结构、动机、兴趣等有密切关系。首先,探究性学习要以学生的认知结构为基础。“良好的认知结构在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开展学习的核心”(毛景焕,2000);其次从学习动机来看,高校学生虽然是由多个动机组成的复杂结构系统,但求知和发展自己才能的内在学习动机是高校学生存在的明显的特点。盛瑶环等(2006)指出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影响其学习的重要因素。秦向前(2008)则认为高校学生认知结构、学习动机以及学习态度是探究性学习在高校课堂上应用的重要条件,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由与自主的权利,激发高校学生的认知结构与学习动机,积极培养学生的情感,从而促进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发展。
(四)任务目标
在高校课堂上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的任务与目标是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期望,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基于上述理论,探究性学习不仅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原有认知结构与新环境的整合,学会一般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赋予学生的自利,在探究的过程中形成学习的能力与专业精神,使学生自身面对新的环境与新的问题时,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独立解决问题,并获得社会良好的评价,实现自我的需要。因此,从知识与技能、学习能力、专业精神三要素设计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任务目标,并以此作为评价标准,是有效的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因素。
五、总结
本文基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实践中整合,探索了探究性学习理论的形成及其应用的现实意义,借助这种新型的观念和方法,以学习的内容、探究模式、学生的特征、任务目标为基本要素的学习有机系统为载体,指导学生进行创新的循环认知活动,并在此过程中形成学习的能力、创造的能力以及相关的专业精神,是现代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1]冯锐,缪茜惠.探究性高效学习的意义、方法和实施途径―对话美国斯坦福大学Linda Darling-Hammond教授[J].全球教育展望,2009(10).
[2]文新华.关于研究性学习的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2(4).
[3]邱新颖,赵风雨.走向对话:探究式学习的有效途径[J].教育探索,2007(6).
[4]张华.学习哲学论[J].全球教育展望,2010(6).
[5]周光礼,朱家德.重建教学:我国“研究性学习”三十年述评[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2).
[6]冯彦成.新课程标准下化学研究性学习课内实施的策略[J].课程改革研究,2011(1).
[7]张楚筠.以科技为动力建立21世纪学习新模式――美国《2010年国家教育技术计划》解读[J].教育发展研究,2010(13).
[8]张奇.高等教育心理学[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9]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0]蒋翼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M].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6.
[11]Engle,R.A&Conant,F.R,(2002).Guiding pringciples for fostering productive disciplinary engagement:Explaining an emergent in a community of learners classroom.Cognitionand Instruction,20(4).399-483.
[12]刘晓群.基于问题的学习――让学习变得轻松而有趣[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13]Thomsd,J.W.(2002).A review of project based learning(Prepared for Autodesk Foundation).
[14]Newsteteer,W.(2000).Bringing design knowledge and learning together.In C.Eastman,W.Newstetter,&M.McCracken(Eds.),Design knowing and learning:Cognition in design education.New York:Elsever Science Press.
[15]毛景焕.认知结构理论的教学设计原理初探[J].外国教育研究,2000(8).
[16]盛瑶环,曾祥福,李启华.大学生学习动机的调查分析及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6(20).
一、弄清化学实验与探究性学习的关系:
在化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基本特征,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1、化学实验是探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活动过程。化学实验是学生化学学习中的能动的实践活动形式。化学实验为学生创设了亲身参与实践的情境,具有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等教育功能。化学实验的功能和探究性学习的特征决定了化学实验必然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2、化学实验作为探究性学习途径的教学策略
在化学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要充分挖掘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发挥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创设问题情境、验证假设或猜想等环节中的作用,探究开发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的根本转变。
二、化学实验与探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
通过化学实验开展探究性学习,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必须依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来确定探究课题,特别是依据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来选择适当的探究课题。根据我们开展探究性学习的体会,在服从课题探究的原则基础上,我们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选择课题。
1、结合化学教学选择探究课题。当今新课程标准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适当增加一些探究性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K、Ca、Na为什么不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设计为探究性实验:根据现有实验条件,让学生首先设计实验方案,其次交流设计思想,确定最佳方案,最后实施实验并得出实验结论。这种探索过程比空洞的讲授更能调动学生利用多种感官主动参与信息加工、构建知识,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更好的开发。
2、结合日常生活选择探究课题。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无处不在,我们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开始思考,提出问题,并筛选确定探究课题,然后让学生收集资料、探究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自主探讨、自主学习,极大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探讨铁生锈的原因,一方面学生选择了生活中常见的各种铁制品,又设计了锈蚀的不同条件开展实验,另一方面学生又到工厂、商店、居民区、农村……开展实地调查,学生对铁生锈的原因、造成的危害及预防生锈的措施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写出了较高质量的化学小论文。
3、结合当地生产实践选择探究课题。我们结合当地经济建设的实际情况,结合课外活动及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大胆探索、积极创新。譬如围绕水的问题,可以启发学生从本地区水资源的分配、利用、污染、监测、防治、净化等方面去思考,学生积极性高,提出了许多问题,他们调查排污口,参观自来水厂,监测水质的好坏,以及积极协同老师测定水的pH值及重金属离子等含量,并请来环保局人员共同分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探究性学习在化学实验应用:
1.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提出实验目的,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师生共同逐个讨论,寻找多种方案或确定最佳方案。例如,在学习实验室制氧气这一节的催化剂时,我首先在试管中加入约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将一根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内试验,木条不复燃,过氧化氢真的不反应吗?我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然后加入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粉末,再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木条复燃了,我马上提出问题“二氧化锰在双氧水分解制氧气的过程中有什么作用?”由此引出催化剂。但还有疑问二氧化锰能否分解?是否参与和过氧化氢的反应,让学生设计方案证明。
2.改进实验装置
关键词: 探究性学习 初中数学教学 教学情境 教学评价
当代的教育对教学的基本要求中,突出强调了课堂教学应该重视和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
为了更好地让数学探究学习方法得到广泛应用,首先要了解其内涵,以及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探究性的问题情境。
(一)探究性学习的内涵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合作探究,通过尝试,体验,实践等一系列学习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掌握基本学习技能和基本的数学思维方式。
数学探究性学习方法是以探究数学问题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把现行的数学教材作为探究性学习的基本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起指导作用,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结合实际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看法探究问题,利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情境设置
探究是从问题的产生而开始的,而问题又不能脱离情境的创设。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来发现问题,运用比较,分析,结合已经掌握数学知识,探究合作交流,锻炼数学思维。
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多设置这样的问题,以此增加学生探究学习的机会。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折纸(给每位学生一张长方形纸,裁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猜想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学生一旦提出猜想,就非常迫切地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从而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热情。以此形成学习交流的小组,自主分析,得出结论。教师加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师生合作交流,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类似问题的创设,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养成探究学习的习惯,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探究性学习方法不仅仅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更是作为新课程标准的建议,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探究性学习法符合新教材的教学要求
新课标重视探究性学习的教育功能,“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合适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强调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学习的兴趣,增强探究能力。
(二)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探究性学习运用到教学当中,能够为学生进行自由创造,探究学习提供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我国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也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
三、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教学评价
(一)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学习基本形式,学生通过不断地探索、发现,在这个过程中获得自身发展。传统教学中学生知识的接受是被动、消极的,对数学的知识的认识不深,课堂教学枯燥乏味,而通过开展探究性学习,学生能够成为主动、积极获取知识的探究者。学生通过课堂教学主体实践活动,在探究中学,在学中探究,教、学、探究为一个有机整体,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互交流,知识理论与实践活动相统一。
(二)探究性学习方法的运用,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要求教师要了解一般性数学教学的探究形式,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深入开展探究性教学,创设开放性的教学情境,多样的探究性问题的创设,使教学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通过学生对问题的不断探究,确立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性的、机械式的学习方式向主动的、探索性的、发现式学习方式转变,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数学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掌握数学探究的方法。
四、总结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探索研究的开展、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数学知识的课外延伸等多个环节,让学生学会自主获得数学基础知识的方法,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处于积极主动参与的状态,促使学生自主发展,培养独立实践的能力。探究性学习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更好地体现出数学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桂玲.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尝试[J].中学生语数外(教研版),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