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海洋经济行业分析

海洋经济行业分析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7 16:08:3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海洋经济行业分析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海洋经济行业分析

篇(1)

关键词:蓝色经济区;海洋主导产业;信贷支持度

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3-8256.2013.03.008

自十六大以来,国家对海洋经济的金融支持不断加强。2012 年是全面落实“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关键之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得到国务院批复,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将有力助推以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产业发展为特征的“新东部”的崛起,这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经济发展而言是前所未有的机遇。山东半岛具有丰富的海洋自然资源、广阔的海洋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2011年,山东省实现海洋生产总值8300亿元,比上年增长16%,占全省地方生产总值的18.3%,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8.2%。山东半岛海洋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区域国民经济的增长以及“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随着商品的流通,生产的扩大化和社会化,社会资本的迅速转移,多种融资形式和信用工具的运用和流通,信贷市场逐渐形成,而作为信贷市场中起重要作用的信贷工具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同时,在新一轮海洋经济发展浪潮中,要转变原有发展方式,突破现有发展瓶颈,[1]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主导产业离不开信贷支持的巨大作用,有效的运用信贷工具对于促进海洋主导产业发展、培育优化主导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信贷工具支持海洋主导产业发展的现状

从目前情况来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主导产业发展的信贷支持主体仍然是银行机构,民间金融的参与度比较低,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的信贷支持力度并不高,即使是农村信用社近年来不断开发新产品加强对海洋经济的信贷支持,但自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以来,各个商业金融机构为了防范信贷风险,提高经营效益,普遍采取了集约化的经营方式,收缩了农村基层信贷战线,贷款的审批权限逐步上交,对渔业贷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手续繁、环节多、借贷难。同时,由于渔业是高风险性行业,许多金融机构认为渔民贷款诚信差、还贷能力不足。因此,一直以来,金融机构对渔业生产扶持力度小、放贷量不足,导致渔民生产、技改资金短缺问题难以解决,制约了渔业经济的发展。[2]

2 蓝色经济区海洋主导产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度测算

山东半岛具有发展海洋经济得天独厚的优势。2011年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为8300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8.2%。山东省海洋主导产业发展迅速,2010年海洋矿业产量较去年增加24%,海洋盐业产量达2273.05万吨,占沿海地区总产量的69%。2011年海洋渔业产出2388.2亿元,增长16.7%;海洋化工业产出663.3亿元,增长17.4%;海洋工程建筑业产出441.0亿元,增长16.4%;海洋生物医药业产出81.1亿元,增长15.9%。

青岛市作为我国著名的海洋科技城和沿海开放城市,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的核心龙头城市。青岛市的海洋经济保持年均20%的速度增长,2011年全市海洋产业总产值达到1683亿元,增加值557亿,同比增长17.3%,高于同期GDP的增长。2011年全市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达到1890亿元,同比增长12.3%。2012年,全市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增长目标为15%,力争突破2000亿元关口。

各金融机构也是不断加强对海洋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2010年青岛市银行业全年新增信用增量1738亿元,支持实体经济的一般性贷款比年初增加1332.4亿元,同比多增208.4亿元。同时,继续加大包括海洋产业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

鉴于数据的可得性及青岛市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典型代表性,本文以青岛市的海洋产业为例,采用指标对比分析法,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对半岛蓝色经济区信贷支持海洋主导产业发展的有效性进行分析。

2.1 青岛市海洋产业发展与信贷支持状况

2.1.1青岛市海洋产业发展状况

发展海洋经济,青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目前,青岛市海洋产业总产值居山东全省之首。而且已经构建起较为完善的蓝色经济产业体系,形成了临港石化产业、造船、海洋工程等临港产业集群

在海洋产业结构方面,从2005年至2009年海洋产业的构成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图2和图3是对2005年与2009年海洋产业结构进行比较。

在海洋产业结构方面,从2005年至2009年海洋产业的构成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传统的海洋产业中的海洋船舶业在整个海洋经济的比重中有所上升,海洋生物医药的比重有所下降,而新兴海洋产业——海洋工程建筑业产值比例大幅提升。这与国家的政策对战略性新兴海洋产业加大支持力度有关,更与对海洋经济金融支持的倾斜度有关。

2.1.2青岛市海洋产业信贷支持状况

从2008——2009年青岛市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海洋产业的支持就可以看出国家对海洋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就在不断增强。下面从信贷支持规模和信贷支持结构就商业银行对海洋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进行研究。

从表1可以看出,2008-2009年青岛市各年的海洋产业产值的国民经济比重远高于商业银行海洋产业融资的比重,说明信贷支持规模需要进一步加强;另外,从动态来看,2008-2009年海洋经济产值的国民经济比重有所下降,尽管商业银行对海洋经济的信贷融资额度增加了。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数据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商业银行对海洋经济的信贷支持结构的问题。下面就商业银行对海洋经济的信贷支持结构进行研究。

图中的其他产业,主要是除传统海洋产业外的新兴战略性海洋产业,主要属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三产业中主要有滨海旅游业及海洋运输业等,这些产业已成为青岛市海洋经济重要增长点。

从图4和图5的比较可以看出,以海洋渔业为主的海洋第一产业的支持力度、海洋化工与船舶的信贷支持力度、滨海旅游业、海洋电力及海水利用的支持力度在下降。海洋生物医药业的信贷支持比重在上升,海洋交通运输机港口物流业的支持力度也在上升。

尽管对海洋经济的总体信贷支持力度不断上升,对各海洋产业的信贷支持结构进行了部分的调整,但是,对各海洋产业的信贷支持度是否应经达到合理的水平,下面将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对信贷支持海洋产业的支持度进行测定。

2.2 海洋主导产业信贷支持度静态分析

我们以2008年青岛市海洋经济的发展为例。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我们选用部分海洋主导产业:海洋渔业、海洋化工业、海洋船舶业、及海洋生物医药业生产总值和贷款融资比重为考察指标。2008年,青岛市的海洋产业生产总值为1222亿元,各种信贷融资总额为866224万元。表2是青岛市部分海洋主导产业2008年产值及信贷支持情况。

从上图可以看出,2008部分海洋主导产业(海洋渔业、海洋化工、海洋船舶、海洋生物医药)产值贡献率和信贷融资比重中,海洋生物医药业贷款融资效率较高,其次是海洋渔业、然后是海洋船舶,剩余行业海洋化工的贷款融资效率比较低,可见海洋主导产业的信贷融资的有效性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从对海洋主导产业的信贷支持度来看,2008年的信贷支持度具有以下特点:海洋化工行业的信贷支持度最高,商业银行贷款比重大于该行业生产总值在海洋产业总值中的比重,保证了该行业资金的充足来源;海洋船舶行业的信贷支持度次之,贷款比重与产值比重的差距比较小;海洋渔业的信贷支持度第三,海洋生物医药行业信贷支持度第四。

2.3 海洋主导产业信贷支持的动态分析

为更加清楚的表明各产业的信贷支持度的变动情况,我们将2008——2009年各个海洋主导产业信贷融资额度与生产总值做一下比较。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这里我们以海洋经济总额及最具投资价值的海洋产业(海洋渔业、海洋船舶工程)作为样本进行研究。表3是青岛市2008年和2009年海洋产业的信贷支持状况。

(2)2009年的海洋船舶工程产值为根据2010年产值的估算数据。

从上表可以看出,不论是2008年还是2009年这些海洋产业的边际贷款产值均大于整体海洋经济的边际贷款产值,说明这些行业都是对海洋经济增长有重要贡献的行业,对未来青岛市海洋经济的发展依然会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海洋渔业,作为传统的海洋经济产业,在海洋经济的发展中一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行业贷款的边际生产能力上升不是很明显。与2008年相比,2009年该行业信贷增长率比产值增长率少了接近0.2个百分点。在今后的海洋渔业贷款支持中,应创新支持方式,提升贷款的使用效率。

海洋船舶、工程行业,是青岛市蓝色经济发展增长最快、潜力最大的行业。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强对其的支持力度,贷款边际生产能力的下降说明政府对该产业的信贷支持能力不断增强,对该行业的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

就整体海洋经济而言,2008年至2009年的信贷增长率比海洋经济生产总值增长率高七十多个百分点,这说明,国家越来越重视海洋经济发展,不断加强对海洋经济的信贷投放力度。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与2008年相比,2009年青岛市海洋经济贷款边际生产能力有所下降,这可能是由于贷款投入结构的问题引起的。因此,今后的信贷支持结构需要科学调整。

3 信贷工具支持海洋主导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方案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信贷工具支持海洋主导产业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像商业银行放贷积极性不高、政策性银行信贷支持力度弱、信贷产品种类少、信贷工具灵活性低、资金供需双方矛盾突出以及民间金融机构信贷支持能力不足等。[4]为了更好的促进海洋主导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信贷工具在海洋主导产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优化信贷支持结构,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并根据蓝色经济区海洋主导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大信贷政策对发展海洋经济的倾斜力度,以促进海洋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3.1 可以加大商业银行信贷支持力度,半岛蓝色经济区在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加快商业银行的信贷制度改革,加大商业银行对海洋相关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尽快建立有利于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机制。[5]具体可以从安排“海洋开发专项贷款”、提高对海洋新兴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6]、发放短期的季节性渔业再贷款和依据海洋经济信贷需求特点更新服务内容等方面加以改进。[7]

3.2 有必要筹办海洋产业信贷管理局,来重点扶持海洋经济的发展。我国目前有三家政策性银行,而他们均有各自重点扶持的对象和范围,都不可能将海洋经济企业作为专门重点扶持的对象。

3.3 可以通过适当调整贷款结构、积极推动借款人对银行信贷资金的利用方式转变,[8]并且加强监督管理,确保信贷资金的用途等方式来提高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率。

3.4 由日本的经验可以得知,日本农(渔)业信用担保保险制度成功地解决了当时农(渔)业生产者因需农(渔)业现代化资金向贷款机构借入资金担保不足的问题,[9]因此根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实际情况,在发展海洋经济中也可以引入海洋信贷担保保险制度以提高海洋信贷资金担保不足的问题。主要通过健全海洋信贷保险制度和建立海洋信贷的担保机制来实现。

3.5 充分利用民间金融在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应有的促进作用,采取相应措施以促进民间金融对信贷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10]可以通过制定优惠政策促使民间金融机构设立发展海洋经济的放贷专项账户。

参考文献:

[1] 刘堃,周海霞,相明.区域海洋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分析[N].太平洋学报.2012,20(3):59~64.

[2] 袁红英.资源环境约束与山东区域技术创新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07(09):153~157.

[3] 孟庆武,孙峰德等.山东海洋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挑战[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06):70~75.

[4] 李莉,司徒毕然,周广颖.海洋循环经济如何借力金融支持[J].环境经济.2009(4):43~48.

[5] 吴明理.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及金融支持问题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09(7):35~38.

[6] 屠元亮.海洋渔业行业分析和信贷支持策略[J].农业发展与金融.2011(2):58.

[7] 秦宏,谷佃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主导产业发展实证分析[J].海洋科学.2010(11):87.

[8] Gitae Kim.Modified matrix splitting method for the support vector machine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credit classification of companies in Korea[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12,39(10):8824~8834.

篇(2)

关键词:渔业 发展模式 转型

一、前言

作为舟山的传统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舟山渔业将成为舟山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加快推进“国际性海上开放门户、现代化海洋产业基地、群岛型港口宜居城市”建设中,渔业现代化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基础和支撑作用。但由于近来对鱼类的过度捕捞等原因,舟山海洋渔业面临着一些前所未有的困境,笔者基于渔业枯竭现状,通过对09-12年衢山岛养殖收入及劳动力数量统计表及渔业统计报表整理分析后提出以养殖场集体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促渔民转型工作,从而推动舟山渔业在新时期的发展。

二、调研设计及实施

(一)调研内容

本文以舟山海洋经济特区设立为背景,以研究现阶段渔业发展前景为突破口,着力于渔业发展转型,面临渔业资源进一步枯竭,从现阶段渔业补贴现状与基本框架出发,从转型过程中出现种种困难为突破口——养殖场发展、渔民转型两大难点为研究点进行深层次研究,并针对上述难题提出针对性意见,希望有所突破。

(二)研究方法

问卷法;文献法;访谈法。

三、调查数据分析

本课题小组自编问卷《渔业与居民生活的关系》,并在舟山本岛定海区岱山岛、衢山岛、嵊泗岛,进行发放回收,共发放问卷400份,有效问卷390份,有效率为97.5%,男女比例为27:13。

1.渔民的思想保守

当地的渔民大部分是世代打渔为生,从其祖辈开始便一直从事该行业,长期以来并未考虑海洋资源枯竭以及产生向其他行业转型的想法。

2.渔民捕捞产业规模过大,限制其他经济发展

衢山县共有渔船1303艘,占岱山渔船总数52%,其中有帆张网670多艘,渔村25个。捕捞产业的规模过大,加速海洋资源枯竭。而且大量人员从事此行业,其他行业处于弱势地位,缺乏一定的利益刺激,转型较为困难。

3.转型方面政府帮扶力度不够

政府并未出台相关政策推动渔民的产业转型,仅仅给渔民的捕捞业提供保障,渔民容易产生安于现状的心理并未着眼于未来,未给转型打下良好的基础。

4.忽视海洋环境保护

随着沿海地区一些造船厂、加工厂的创办,流域的水质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不少工厂将未经过处理的废水、废渣直接排放至水中,使近海地区的水质急剧下降,导致海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也急剧减少。

四、意见与建议

(一)深入落实渔民教育,转移渔业发展重心

着手发展养殖业,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注重养殖业品种的多样性,若品种过于单一,在市场内的竞争将远远大于合作,不利于养殖业的初期发展。深入落实渔民的思想教育工作,加强渔民的技能等方面的培训,使其拥有除捕捞以外的一技之长,方便从事其他行业,创造经济利益。

(二)缩小捕捞产业规模,开拓其他经济领域

提升旅游整体形象,创设文化体验,突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发展休闲渔业。其中,休闲渔业可分为休闲垂钓型、观光旅游型、体验生活型、展示教育型、品尝游购型。此外,舟山的海鲜闻名新鲜,开发海鲜饮食旅游文化资源,较易提升舟山整体的旅游形象。

(三)积极引进先进技术,设定专业技术团队

为促进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技术是关键。舟山当地可积极借鉴国外优秀的成功案例,引进先进技术,提高水产品养殖的存活率。

(四)重视海洋环境保护,充分利用已获资源

舟山海洋经济特区由于传播业的发展,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并影响到其他行业的发展。因此,必须重视各产业之间的协调和谐发展,注重海洋环境保护,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努力发展海洋循环经济,提高水产品的附加值。

(五)完善各处管理体制,提升水产品竞争力

为推动养殖业稳健发展,各方应共同研讨管理体制,避免发生多方混乱管理、相互干涉。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规定,并将其落实到位,管理监督到位。行业合作社完善社内的管理体制,紧密与各方的联系,努力为渔民创设更好的经济收益。

(六)搭建合作联系桥梁,促进双方共同盈利

养殖场与渔民之间应当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养殖场的正常开展需要人员的多方面配合,双方搭建起合作的桥梁,共同盈利,共同富裕。

(七)加强政府扶持力度,构建坚实保障体系

对转产转业渔民因以前购买渔船及其他捕鱼设备而产生的债务进行减息或者免息,加大对报废渔船的补贴。解决捕捞渔民转产转业的资金问题,推动渔民从事其他行业的进行,大力宣传政府优惠政策,并将政策落到实处,构建起坚实的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海洋产业 理论基础 重要意义 现状 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0-198-02

近年来,产业生态作为产业转型升级和地区提升竞争力的一种有力手段,不再独立地考虑某一个、某一类产业的发展,而是把以某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的产业体系与相关的各种因素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这一生态系统内的主导产业、配套产业、市场环境、基础设施、公共管理等都是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各个要素携手打造共赢的产业链、生态链,构建一个健康平稳的生态系统。舟山城市经济基础薄弱,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链短、产业群之间有机联系不足,配套服务业极不发达等问题日益凸现,归根到底在于地区海洋产业的整体生态系统问题。

一、产业生态化的相关理论基础

产业共生理论、产业关联理论与循环经济理论,共同强调了产业之间存在的“有机联系”,强调了产业系统与环境之间的“有机联系”,强调了以系统、整体的观念去看待和思考产业的发展和变化,上述三部分理论是实现产业生态化发展实践的重要理论基础,对于地区产业发展思路具有重要启示。

1.产业生态化发展要关注产业之间的有机联系。每个产业需要其他产业为其提供必要的生产基础,而其他产业又需要这个产业的产出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正是由于这种错综复杂如网状结构般的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各个产业才能正常地生存和发展。

2.产业生态化发展要关注产业与环境之间的有机联系。产业的发展需要协调产业体系内部的各个企业,协调与区域内的科研体系、中介服务机构、政府和社区等多方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这种关系包括了物质能源交换、基础设施共享、技术创新、知识共享和学习机制等内容,从而提高产业的生存及获利能力,实现更好的产业共生效益。

3.产业生态化发展要关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产业的共生和关联,要求产业的发展必然要建立“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资源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与环境和谐共处的经济发展模式,即“资源―生产―消费―反馈再生资源”的物质循环利用模式,与传统的“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模式相比,改变了传统的“先污染再治理”的环境保护模式,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同推进。

二、海洋产业生态圈

1.产业生态圈的概念。{1}产业生态圈是指某种(些)产业在某个(些)地域范围内业已形成(或按规划将要形成)的以某(些)主导产业为核心的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特征的地域产业多维网络体系,体现了一种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和一种新的产业布局形式。这个多维体系主要包括了生产维、科技维、服务维、劳动维、相关的基础设施、公共维或政府维。

2.海洋产业生态圈。海洋产业系统本身具有自发的组织性,例如造船业为海洋捕捞业提供了生产资料,而海洋捕捞业又为其下游的水产加工业、海洋药业和水产商贸业提供了商品或服务。各类产业之间直接或间接地存在着信息、人力、资本、技术等诸多方面的必然联系。它们不单是纵向链的状态,从链节点产生新的横向关系,互相结成网状关系{2}。

海洋产业生态化,是指海洋产业的一种新的布局和发展模式,是指依据产业生态学、产业关联理论等的指导,遵循海洋产业系统内的自组织性规律,对海洋产业体系内的各组分进行优化耦合,与产业生态环境内的各要素共生共享,以建立高效率、低消耗、无(低)污染、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产业生态系统的过程,这一建立的海洋产业生态系统我们把它称作“海洋产业生态圈”。根据产业生态圈的相关理论,海洋产业生态圈的构成用如下图来表示。

三、海洋产业生态化的重要意义

产业生态化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建立一种高效的产业系统,强调了在这一生态系统内产业之间的有机联系与产业和环境之间的共生共赢。

1.有利于海洋产业结构优化与转型升级。生态化发展方式在海洋产业发展中的推动和应用,将使得海洋经济发展的关注视角更注重整体的协调发展,海洋产业不再从孤立的个别产业的发展来考虑,产业的多样化与组合化,产业之间的伴生、共生和配套服务等都是地区海洋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布局,势必将推动海洋相关产业链的优化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提升海洋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2.有利于提升海洋产业系统的稳定性。生态化发展方式的推动,将使得海洋产业从刚性生产走向柔性生产的进化适应型,所形成的产业发展模式是一种多维的网状结构,并且产业与所在环境之间也同样形成了一种共生共赢的和谐关系,产业系统具备了产品生产、社会服务、生态服务与能力建设等多项功能,系统对外部依赖性低,抗外部干扰能力强,系统整体稳定性高。

3.有利于推动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化发展方式强调生态理念在海洋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应用,在推动海洋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再重点关注短期经济效益,更关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关注长期效益与区域效益的协同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贯彻,将有助于区域海洋经济的长远发展。

四、舟山海洋产业生态化的现状与问题

舟山海洋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为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链短、产业群之间有机联系不足,配套服务业极不发达,软件要素不足,基础设施等资源供给压力大,区域创新能力弱等等,都可归根于地区产业整体生态系统问题,本质在于舟山海洋产业生态化发展水平低,产业有机生态体系没有建立。

1.海洋产业结构与布局缺乏“循环经济”发展意识。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高效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3R)为原则,以低消耗、低废弃物、高效率为基本特征和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通过对舟山主要海洋产业的发展困境分析,舟山海洋产业核心层存在发展不均衡、产业结构非集约化的主要问题。主要海洋产业特别是第二产业生产力水平低、生产方式粗放、资源消耗率高、利用率低,整体海洋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产业群内部与产业群之间没有建立关联度高、协调发展的产业链。

2.海洋经济科技创新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传统海洋产业依旧尚未摆脱粗放型发展方式,海洋经济发展仍较多依赖产品附加价值低、资源消耗大的传统海洋产业;海洋科技投入不足,技术创新能力缺乏,对海洋经济发展的贡献能力较弱,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导致海洋经济整体竞争力不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受限。截止2014年底,舟山市高新技术企业4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9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仍为零,浙江省区域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排倒数第2。

3.产业基础薄弱,产业系统内布局不合理,产业有机生态体系尚未形成。产业价值链处于低端,配套服务业水平低,供应链系统没有形成有机生态体系,各自独立,没有形成集群竞争优势。从造船到船务服务、旅游服务、租赁服务、设计服务等整个产业链都没有拓展,导致产业发展难以在应对国际形势变化中保持持续稳定。并且,各个产业相互割裂,难以联动发展,比如,大宗物资交易平台的要素很不健全,金融、人才、物联网和货物交易没有协同创新。

五、舟山海洋产业生态化发展的路径

海洋产业的生态化培育与升级,按照产业生态圈的主体结构和发展思路,需要以主导海洋产业为核心,加强产业的生态化培育与改造,加强产业相关生态链的构建、延伸和优化,完善支撑服务体系的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并优化提升生态环境,使得产业生态圈内的各组分共生、共享、共赢,协同创新与发展。

1.主导企业的培育。作为产业生态圈中的核心层,主导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行业生态圈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加强行业生态圈内主导企业的培育和升级,有助于吸引生态圈外部的上下游企业逐渐加入成为生态圈的支撑力量,圈内企业之间通过资源共享与合作,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最终也有助于企业迅速成长和提升。因此,通过主导企业培育与引领,行业内各类企业会加速向生态圈中心靠拢,不断扩大生态圈规模,提升区域生态体系市场竞争力。

2.产业链延伸与优化。生态圈内的核心企业、支撑企业存在垂直和水平的多种联系,具体表现为上下游企业供应商与客户之间的价值链上互动,企业之间的信息、知识等要素的流动、传递和扩散,最终都表现为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对于产业生态圈的整体发展而言,延伸和优化产业链,引导企业之间良性竞争,加强合作,宣传、推广行业生态圈整体品牌,从而提升产业生态圈整体实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3.服务支撑体系建设。主要包括研究机构、中介机构、金融机构和行业信息平台等,这些生态要素主要为产业生态圈内的企业提供各方面的支撑服务,重点包括技术、资本、人才、咨询、培训等等,并推动信息、知识等资源由支撑层、辅助层、附加层向核心层的流动、传递与扩散。研究机构在生态圈中的作用主要在于新技术和科研成果为行业技术创新与人力资源培育提供持续支撑;中介机构主要的作用在于由行业协会、服务中心、创业孵化器、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提供专业化服务,协调规范企业市场行为、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协助市场和政府部门发挥公共服务功能,增强生态圈整体创新活力;金融机构的主要作用体现在银行、金融组织和投融资机构等为行业发展提供的创新基金、风险投资以及银行和证券会对行业生态圈的健康发展的管理和规制。行业信息平台通常是综合性的信息服务平台,通过指导、监督、协调、服务,促成和健全生态圈内企业及其他行为主体之间的关联互动机制,推动生态圈内部信息和知识的传递、扩散,提高企业合作效率。

4.产业生态环境的提升。产业生态圈的生态环境即产业发展所处的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环境。任何生态系统都必然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生态环境也是产业生态圈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优化生态环境包括了确立市场主导地位,加大政策支持服务力度,强化区域与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强化生态保护等等。

注释:

{1}袁政.产业生态圈理论论纲[J].学术探索,2004(03):36-37

{2}尹紫东.系统论在海洋经济研究中的应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3):84-87

参考文献:

[1] 水.产业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12-22

[2] 范新成.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障碍及路径选择[J].财经政法资讯,2007(01):3-8

[3] 郭守前.产业生态化创新的理论与实践[J].生态经济,2002(4):34-37

[4] 黄志斌,王晓华.产业生态化的经济学分析与对策探讨[J].华东经济管理,2000:14(3):7-8

[5] 袁政.产业生态圈理论论纲[J].学术探索,2004(03):36-37

[6] 孟祥林.产业生态化:从基础条件与发展误区论平衡理念下的创新策略[J]学海,2009(4):98-104

[7] 尹紫东.系统论在海洋经济研究中的应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3):84-87

[8] 贺丹,李文超.基于生态经济的产业结构优化研究[M].江苏:江苏大学出版社,2014(12):14-42

[9] 王兆华.区域生态产业链管理理论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2):19-22

篇(4)

(一)核心:职业文化

每个职业都有自己特殊的职业文化,以现代社会的职业结构及各职业为基础,又形成普适性的职业文化。职业文化最基本的内容应是职业社会与职业单位的制度、习俗与道德,具体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纪律和职业礼仪等。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绝大多数毕业生未来将在企业工作。高职院校推行的产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等培养模式,高职学生的学习场所,也由学校课堂教学扩大到了企业及实训基地,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训等。这就要求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必须自觉融入产业、行业与企业特征,充分体现职业属性。

(二)特色:海洋经济

浙江是国家促进东海海区科学开发的重要基地,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好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不仅事关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也关系到国家实施海洋发展战略和完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全局。海洋经济是浙江发展的优势和特色。“十二五”期间,浙江省将全面落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国家规划,积极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做大做强海洋产业,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把浙江基本建设成为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强、海洋产业结构布局合理、海洋科技教育先进、海洋生态环境良好的海洋经济强省。这既是浙江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战略选择,也是促进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和《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经国家正式批复后,贯彻落实“海洋科教水平明显提升,涉海院校和学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目标,构建海洋科技教育人才支撑体系的基本任务,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浙江省高等教育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涉海类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都将注入鲜明的海洋经济特色。

(三)基础:人才培养模式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航海类专业为重点,船舶工程、港口物流、海洋旅游专业并进发展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90%的专业涉海,无论是专业设置还是人才的培养和输出,都与海洋经济息息相关。和海洋产业及企业开展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为构建海洋经济特色的高职职业文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海洋经济特色高职职业文化的构建路径

(一)高职校园文化突出特色职业文化建设

高职校园文化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人文修养,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认知和创业创新精神。涉海类高职院校应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海洋经济特色的高职职业文化建设,明确重点,突出特色。一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海洋经济宣传活动。以《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和《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为重点,大力宣传发展海洋经济的重大意义,以及海洋产业发展的政策与总体规划,帮助学生了解海洋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了解海洋产业的人才需求及能力要求,了解自己的专业与职业,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激发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二是提炼具有海洋经济特色的校训。校训是高职文化建设的点睛之笔。“德行四海”是浙江省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这一校训的提出,不仅是由于学院设有航海专业、船舶专业、港口专业、海洋旅游专业等海洋经济类的专业,而且与学院打造“海字号”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和办学特色密切相关。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要从国际化、全球化的高度和视野出发,积极拓展国内与国际两大办学领域,借鉴和吸收当今世界航海教育的先进办学理念和管理经验,着力打造“海字号”高职院校,培养一批又一批“知行天下、践行天下、信行天下”、“德能双馨”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三是开展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校园活动。鼓励各类校园活动中融入海洋经济内容,突出职业文化特色,有针对性地强化海洋经济特色职业文化建设。学院围绕海洋经济和海洋产业,开展海洋经济专题讲座、海洋企业家座谈、校企合作成果展等职业文化活动,增加学生对职业的了解,提高其职业适应能力。

(二)专业设置融入海洋经济特色的职业文化

根据《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浙江省将重点发展涉海现代服务业、海洋新兴产业、临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海洋渔业,特别要加快发展涉海生产性和生活业,推动涉海金融服务业、航运服务业、商贸服务业、海洋信息与科技服务业加快发展。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所引起的职业演变,对高职教育有重大影响。为此,浙江省教育厅在《浙江省高校海洋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中明确提出:“根据海洋经济发展对涉海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启动涉海职业教育强省建设计划。打造涉海高等职业教育的浙江经验,建设一批具有国际水平、中国特色的涉海高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建成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等3-5所具有国家示范(骨干)水平的涉海高等职业院校,争取1-2所涉海高职院校跻身全国高职院校百强行列。”涉海类高职院校应根据海洋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的要求,结合自身优势和发展需求,加强专业建设。同时,要深入研究海洋经济及海洋产业发展的政策、规律和趋势,预测分析职业和职业能力变化,及时开发或调整专业,主动应对职业及人才需求的变化。每个传统职业都包含有自身的职业文化,每个新兴职业也需要职业文化的提炼和积淀。海洋经济类的每个专业学科,都对应着相应的职业或职业岗位群,专业学科教育中的很多内容,都在传递相应的职业文化。因此,涉海类高职院校要根据专业所指向的职业或职业岗位群,提炼和总结每个专业和职业中具有海洋经济特色的职业文化,并将职业文化融入专业教学,培养贴近海洋产业的高技能人才。

(三)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实习实训环节贯穿

职业文化内容一是将职业文化内容纳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既是职业文化的基本内容,也是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涵盖的方面。涉海类高职院校应把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纪律等内容纳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和课程,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和选修课等方式,将海洋经济特色的职业文化融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邀请航海企业负责人、知名海员以及其他海洋产业的代表人物到学校做专题讲座,分享奋斗经历和心得体会,以自己亲身经验与师生交流,使高职学生正确认识即将从事的职业,培养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意识。同时,可通过学习涉海类企业的管理制度、员工守则、岗位规范等内容,让学生深入了解企业的各项制度和约束,培养学生的职业纪律意识。二是在学生实习实训中贯穿职业文化。校内实训应采用高仿真模式,参照涉海类企业的管理模式,制定实训管理制度,引入企业广泛实施的5S管理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让学生了解现场工作流程、操作方法,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岗位工作内容和职责,培养学生的职业规范、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意识。在涉海类企业及用人单位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在企业岗位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下了解职业操作与规范、工作流程与方法、工作纪律与制度。这样既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使学生体验海洋经济类企业所具有的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通过实习实训,使学生在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文化素养,更好地适应企业岗位要求。

篇(5)

关键词 海洋大学 蓝色课程体系 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7.020

Construction of the Blue Curriculum System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Economic Management in Ocean University

SUN Jianfu, SUN Peili, ZENG Ya

(Dalian Ocean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116023)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blue curriculum system is necessary for a characteristic ocean university. The principle is to emphasize blue,science,innovation,adaptation and coordination.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include training target, teaching staff, sharing resources, teaching material construction,curriculum provision,and so on.The system is composed of gene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system, professional course system.

Key words Ocean university; blue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0 引言

从中国考试网上查询,我国设置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院校有69所。各校在培养目标、基本培养规格、专业特点和服务面向等方面基本相同,但也有差别。海洋大学设置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培养海洋科学与渔业科学方面的经济管理专业人才,需要制定学习海洋科学与渔业科学的培养方案,需要有蓝色课程和蓝色课程体系支撑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所谓蓝色课程,即涉海、涉水、涉渔、涉农的课程。

海洋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蓝色课程体系的构建,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十二五”期间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改革与质量提高工程的实施意见》的需要,是凝炼专业特色,打造精品专业的需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综合素质全面专业人才的需要。

1 构建蓝色课程体系的内涵

在自然界中,人们会感受各种颜色。蓝色,海的颜色,具有沉静和理智的特性。给课程赋予色彩,需要依据和判别。蓝色课程的界定,一定从课程性质、课程内容、课程地位、课程目标等几方面考虑。一定突出体现涉海、涉水、涉渔、涉农的特点。

构建蓝色课程体系,即所有蓝色课程的集合,并以类别和层次区分和联系,使其形成整体,形成合力,优势互补,产生协同效应。现行的培养计划,设置了三个层次的蓝色课程。即通识教育层次、专业基础层次、专业层次。三个层次蓝色课程之间相互紧密联系,互为支撑和递进,共同构建农林济经管理专业蓝色特色。

蓝色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决定的。海洋大学设置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创新蓝色课程群,使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蓝色特色突出,定位准确,实现专业建设错位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

蓝色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发展、竞争压力决定的。增加蓝色课程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比重,通过培养方案,教学实践等诸多环节实施,体现,增强本专业的核心竞争力。

蓝色课程体系调整,是就业需求、服务面向决定的。通过蓝色课程群调整完善,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使之明确专业方向,就业目标,提高就业率与就业质量。

2 蓝色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

蓝色课程体系构建,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衔接好蓝色课程之间的关系,为此,应遵循以下原则:

2.1 蓝色原则

蓝色原则是蓝色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海洋大学设置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为海洋与渔业经济管理培养专业人才需要体现涉海、涉水、涉渔、涉农的专业特色。因此,在培养方案中,一定要设置与其他大学相区别的蓝色课程及蓝色课程群,支撑海洋科学和雨夜科学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2.2 科学原则

蓝色课程体系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其特有的行业背景和内在规律,是一门科学。蓝色课程体系构建本身,既要考量海洋大学的办学优势和区域经济、行业经济发展状况,又要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还要符合专业建设的实际,培养应适应行业经济、区域经济发展所需人才,所以,设置必须科学。

2.3 创新原则

蓝色课程体系构建,没有现成的东西拿来就用,需要创造,需要创新。创新的目的是对现行的课程体系设置进行改革,探索出一条海洋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特色建设之路,以前瞻眼光,瞄准未来学科和专业的发展趋势,在不断创新中保持优势,使特色专业前景明朗,充满活力。

2.4 适应原则

蓝色课程体系构建,对于人才培养的质量至关重要,但再好的课程体系也要适应专业特色建设及行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适应学校发展的定位目标和师资队伍建设,适应学科之间、专业之间的教学资源整合优化,适应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的提升。

2.5 协调性原则

蓝色课程体系构建,首先要与国家及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改革与质量提高工程要求相协调,其次与行业、企事业单位对人才需求规格相协调,再次是与海洋大学学科特色优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相协调,最后是与学院的其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模式和教学模式等相协调。

3 构建蓝色课程体系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培养目标问题

解读海洋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一定是围绕海洋、渔业、食品三大产业,培养专业人才和技术实用人才。如何做到蓝色课程体系设置科学合理,既符合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又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又符合行业经济发展规律,特色突出,专业定位准确的培养目标。

3.2 师资队伍问题

海洋大学的师资队伍肩负着为我国培养海洋、渔业专业人才和技术实用人才的重任。在所有学科和专业中,均设置海洋科学、渔业科学教学内容。承担海洋科学、渔业科学教学任务的专业教师人数少,年龄偏大,教学任务较重,亟需调整师资结构,引进和培养海洋科学、渔业科学教师。

3.3 资源共享问题

海洋科学的迅速崛起,对人才的刚性需求大幅度增加,而海洋大学的教育资源则明显身单力薄。图书馆、科研成果、期刊、网络等资源共享问题直接影响到蓝色课程体系建设。试想海洋大学建设一个系统、全面、开放的网络教学平台,不仅实现各海洋大学间的教育资源共享,而且利于蓝色课程体系建设。

3.4 教材建设问题

蓝色课程体系构建,需要蓝色教材。就目前而言,蓝色教材是缺乏的,加强蓝色教材选用及编写工作乃当前要务。首选教育部规划教材、国家级重点教材、省部级优秀教材。引进先进的、能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原版教材。编写具有海洋和渔业特色的蓝色教材,包括电子教材、多媒体教材,支撑蓝色课程体系。

3.5 课程设置问题

构建蓝色课程体系,是从课程设置开始的。这些课程包括通识课(含公共基础课、公共选修课、公共集中实践)、学科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集中实践四大模块,既有蓝色课程,又有非蓝色课程。如何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服务面向设置蓝色课程,并处理好蓝色课程之间及与非蓝色课程之间的关系是较难的。

4 蓝色课程体系构建与应用

4.1 蓝色课程设置

海洋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依据专业定位,突出特色,完善培养模式。在蓝色课程群设置上,既要科学合理,符合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又有符合行业经济发展规律。蓝色课程的内容相互独立,但相互衔接合理,优势互补,益于本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优化,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就业质量。

设置的蓝色课程有:水产专业外语、渔业概论、渔村社会学、渔业政策学、渔政学、渔业法与海洋法、水产品营销学、水产市场调查、渔业经济学综合实习、渔村渔业调查、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渔业经济学、渔业技术经济学、海洋经济学、渔村经济学、渔业管理学等。蓝色课程的总学时和总学分数占整个培养计划的总学时和总学分数的15%~20%。

4.2 蓝色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体系的定义,体系泛指一定范围内或同类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是不同系统组成的系统。我们设置了三个层次的蓝色课程系统。第一系统,为通识教育课程系统:包括水产专业外语、渔业概论、渔业法与海洋法、农村社会学、农业政策学课程;第二系统,为专业基础课系统:包括渔政学、农村经济学、水产市场调查、渔业经济学综合实习、渔村渔业调查、环境与资源经济学课程;第三系统,为专业课系统:渔业经济学、渔业技术经济学、水产品营销学、海洋经济学、渔业管理学等课程。

三个系统的蓝色课程之间相互紧密联系,互为支撑和递进关系,共同构建蓝色课程体系。

4.3 蓝色课程体系应用

构建的蓝色课程体系已经纳入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开始实施应用。从应用的实际效果看,明确了专业对培养目标、突出了专业特色和服务面向。调整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蓝色课程体系设置,以及课程之间的比例关系,使之更趋于科学合理,凸显差别优势。

蓝色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是培养蓝色人才,不会一蹴而就和一劳永逸,需要不断调整、改进、完善,以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总结实施应用效果,有必要对蓝色课程群的教学大纲进行调整,对蓝色课程的课程内容进行增补和删减论证听证,使之更加符合我国海洋经济、渔业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必要增设蓝色专题讲座和学术报告,增加蓝色实践环节,补强蓝色课程体系。

5 结语

蓝色课程体系构建,是继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海洋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涉农、涉渔、涉海特色,密切为区域经济、行业经济、产业经济发展服务的需要。通过蓝色课程体系建设,突出专业特色,不断完善培养模式,增强本专业在全国同行中的核心竞争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有助于提高本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篇(6)

海洋经济统计调查制度编制方法主要是指在前期准备和制度设计环节采用的方法,以下从需求分析、制度比较、指标体系设计以及表式设计四方面进行梳理。

1需求分析的方法

需求分析包括征集需求建议和指标转换转化两部分。其中难点是指标转换转化。

2征集需求建议

征集需求建议可以采用发表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等实现。发表调查法就是设计发放表格,征集各方面专家对海洋经济具体指标的需求;问卷调查法就是制定调查问卷,由被调查者对问卷问题和给定备选答案进行回答,了解海洋经济指标的需求领域或方向;访问调查法就是召开座谈会或者实地走访,了解具体部门或人员对海洋经济指标的需求。

3指标转换

转化指标转换转化就是将各类需求内容转换或转化成有具体含义、可度量、可调查的指标。指标转换是指需求中已经提出了具体指标,要将其拆解成单个无需计算的基本指标,保证指标规范、含义清楚,例如“劳动生产率”可以拆解成“产值”和“从业人员”两个指标;指标转化是对于需求中未明确提出指标的,则需要加以分析提炼,采用相似特征、因果特征、测量手段、品质计算等替代法[2],将需求内容转换成具体指标,例如“海上风电生产能力”可以通过“发电设备容量”体现。

二、制度比较的方法制度比较包括制度搜集整理和指标筛选提取两部分。其难点是指标筛选提取

1制度搜集整理制度

搜集整理就是利用 《国家统计调查制度》 和 《政府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目录》,从国家或地方的统计部门和涉海部门网站、公开文献资料等渠道,采集电子文件或纸质资料,进而按照“所属部门”、“制度”、“表名”、“指标”等整理成指标目录,以供筛选提取。

2指标筛选提取

指标筛选提取就是从各种统计制度中筛选提取有关核心指标,能够反映海洋产业某一方面基本情况。对于核心指标的把握,需要归纳总结,即了解某个部门各类统计制度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指标是什么,掌握这些指标的含义和反映的问题,综合考虑将其直接应用或改造应用于海洋领域是否合适、恰当。

3指标体系设计方法

海洋经济统计调查指标体系是建立在某种指标分类基础上,由各种相互联系的具体指标及其要素构成的集合体。设计海洋经济统计调查指标体系,首先要明确原则,构造指标分类,进而补充完善具体指标要素,并对指标进行编码。

4设计原则1)目的性为主,兼顾全面性由于开展调查的最终结果是达到调查目的的要求,因此指标体系的设计要紧紧围绕调查目的开展,首先考虑与调查任务直接相关的核心内容。同时,结合目前的条件保障,适度考虑全面性,增加与调查任务间接相关的重点内容。2)稳定性为主,兼顾前瞻性从延续性来看,具体指标要保持基本稳定,可以进行跨时间、跨地区的比较,因此稳定性是开展连续调查、进行常规统计的基本条件。同时,随着海洋经济发展,各指标的重要程度可能会发生改变,可以适度考虑前瞻性,以发展的眼光来确定指标体系。3)以操作可行为本具体指标必须含义明确,能够科学、客观反映海洋经济运行情况,同时计算方法规范。要充分考虑指标数据取得的难易程度和可靠性,尽量采集第一手资料,充分利用现有统计资料,保证技术上的可操作性,在实践中行之有效。4)以基本指标为主指标体系要以基本指标为主,避免对原始一次信息的重复采集。一些指标属于派生指标,包含二次信息,即加工处理后的信息,例如全员劳动生产率。应将这些指标还原成若干个基本指标[3],即能够用计量单位进行量化、含义完整、不可分割的指标。

5构造指标分类

采用线分类法,构建大类、中类、小类等若干分类层次。由于指标分类是各调查任务不同方面的体现,而每个调查任务要求、各方面指标数量不尽相同,因此各类的层级数量也不会完全一致。1)构造方法构造指标分类有两种方法,即演绎法和归纳法。其中,演绎法是以调查目的为基础,设计各分类名称,再设计具体指标或将已有指标纳入到不同分类中;归纳法是以已有指标为基础,进行分析整理,提炼形成各分类名称。2)分类模式海洋统计调查指标分类模式主要包括海洋产业分类、投入产出分类、主体附属分类等。其中,海洋产业分类是以 《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 标准为依据,按照各海洋产业进行分类;投入产出分类是以海洋经济活动中的要素投入与经营产出关系为基础,按照劳动投入、原材料与能源投入、固定资产投入、实物量产出、价值量产出进行分类[4];主体附属分类是以经济指标为主体,以社会、科技、教育、管理、资源、环境等指标为附属进行分类。在实际层次分类中,往往是将多种方法相融合,各类采用不同方法,从而形成整个指标分类层次。

6设计指标要素

指标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八个:指标名称、指标定义、空间限制、时间限制、计算方法、计量单位、数据来源、采集方法。按照重要程度可以分为三个层级 (见图 2)。1)指标名称指标名称的设计要尽量准确完整反映指标的含义,通俗易懂、精炼严谨,不易让人产生歧义,符合标准或惯例。指标名称主要用于区分不同指标,有时同一指标从不同角度也会产生不同名称,例如“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国经济总量的专有名称、“地区生产总值”强调区域范围,“增加值”侧重反映行业或企业。海洋经济统计调查指标的名称要通俗易懂,便于指标数据的采集。2)指标定义指标定义通常是界定指标的内涵与外延,在统计制度中表现为“指标解释”。指标的定义方法主要包括提要法、穷举法、示算法、限定法等[5]。其中,提要法就是给出指标内涵的要点;穷举法就是给出指标的外延,将指标构成项目列举出来;示算法就是直接给出指标的计算方法;限定法就是对母指标给出较为明确的限定条件来定义子指标。3)空间限制空间限制就是界定指标的区域范围、行业范围、活动主体范围、项目构成范围等。其中,区域范围规定指标的行政区划或经济区划等,例如山东省、中山市、塘沽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等;行业范围规定指标的所属行业,例如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等;活动主体范围规定指标包括哪部分人或者不包括哪部分人,例如涉海从业人员包括 16 周岁以上的人员;项目构成范围规定指标包括哪些项目或者不包括哪些项目,例如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不包括海洋水产品加工增加值。4)时间限制时间限制就是界定指标数据所属的时间。时间限制可以表现为某一时点或某一时期,即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时期指标的时间限制可以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月度、旬、周、日等,其中年度限制又可以分为日历年度、会计年度、学年等。5)计算方法计算方法主要是指标的计算公式,对于基本指标主要是加减运算。此外,还要说明计算公式的前提条件、计算依据等。6)指标单位指标单位用于度量指标数据。由于单位受空间限制影响,不同区域、行业的数量级不一样,所以要建立统一实用、与国际单位制相一致的单位体系,按照长度、面积、体积、容量、质量等分组管理。对于国家、省、市、县、企事业单位等不同层次的指标分别从各组中抽取适用的单位。7)数据来源数据来源是确定指标数据的获取渠道,包括单位渠道和资料渠道。单位渠道是指标数据来源于哪类单位,需要具体到国家涉海部委名称、地方海洋部门级别、涉海企业类别等;资料渠道是指标数据来源于哪类资料,需要具体到统计制度、公开文献、统计台帐等资料名称。8)采集方法采集方法是确定指标数据的获取方法。对于基层企事业单位来说,主要在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的基础上,通过业务核算登记,计算实物量和劳动量数据,通过会计核算记录,整理价值量数据;对于组织开展统计调查的部门,主要通过全面调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等方法选取调查对象,采集指标数据。9)编制指标代码对指标进行编码的目的是实现准确、高效地识别和管理海洋经济统计调查指标。通过编码可以简化指标之间关系的描述,方便海洋统计调查工作开展,提高数据处理工作效率,保障汇总分析与数据审核的顺利进行[6]。海洋统计调查指标的编码是建立在指标分类基础上的,将指标赋予具有一定规律、易于计算机和人识别处理的符号,形成代码元素集合[7]。海洋统计调查指标编码的原则是在指标所涉及的范围内,尽量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保持一致[8],便于指标的衔接、数据的共享。指标代码通常采用数字或者字母形式,按照线分类法、面分类法或者混合分类法[9]进行编码,对代码位数的设置要保留一定空间,便于代码的维护。此外,也可以设置校验码。为了使海洋统计调查指标代码具有实际含义,发挥标识作用,宜采用混合分类法编制形成海洋统计调查指标的特征组合码。首先采用面分类法,选取“所属海洋产业”、“部门渠道”、“时间限制”、“投入产出类型”、“重要程度”等作为海洋经济统计调查指标的各个面,将各个面的类目逐一列出。其次,基于习惯用法和处理效率的考虑,将各个面按优先级别从左向右平行排列,如表 1。最后,使用递增顺序码与各个面相结合进行编码,例如表2。

7表式设计方法

统计表式是在统计工作各阶段用来登录或展示统计资料的一种有序排列的表格,是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的工具[10]。海洋经济统计表主要是在建立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设计调查表和综合表,贯穿数据采集和汇总审核过程。

8设计原则1)实用性表式设计的根本目的是采集数据资料,因此要保证表格实用、合理。既要使填报单位①能够明白统计范围、口径等要求,又要使填报单位能够按照要求取得调查单位的数据。2)统一性表式设计要保持“两个统一”,即表内统一、表间统一。表内指标平衡关系要全部列明;同类表式的表头要保持统一;报表目录与具体表式的表名、报告期别、填报范围等要一致;制度总说明与具体表式的填表说明不能冲突;同一名词的名称、含义要前后相同。3)规范性按照国家统计局 《关于规范部门统计调查项目文本格式的通知》 (国统字 [2008] 99号) 的要求,设计具体表式,编制总说明、报表目录、指标解释等,不能缺少批准文号、有效期等法定标识,避免出现表格左右两端封口、主词和宾词没有编号等问题。

9调查表设计

按照数据来源,调查表可分为基层表和部门表。其中,基层表按照统计范围又可分为基层通用表和基层专业表 (见图 3)。1) 设计基层表基层表是直接面对调查单位,采集一手数据的表式,要求调查单位逐个填报数据,做到不重不漏。因此,为了能够区分调查单位,要在基层表的左上角,设计法人单位名称、组织机构代码、地区名称、行政区划代码等填报内容;为了减少报表数量,可以将指标体系中分类不同而调查单位相同的指标,设计成一张基层表;为了提高填报效率,指标尽量与调查单位的财务会计账目、经营管理凭单等相一致;为了保证数据质量,填表说明要明确报表的统计范围和调查时间、指标的计算方法和平衡关系等 (见表 3)。此外,为了避免单位遗漏和重复统计,还要建立调查单位名录。对于基层通用表和基层专业表,两者的区别主要是统计范围不同,前者的统计范围是所有调查单位,后者的统计范围是指定的某类调查单位。在实际调查中,应将调查单位相同的基层专业表和所有基层通用表组成针对这类调查单位的套表,方便填报。2) 设计部门表部门表是直接面对填报单位,采集二手数据的表式,要求填报单位根据有关统计制度、行政记录等整理提供数据。无论填报单位提供的是汇总数据,还是逐条数据,只要是从综合部门获取数据的表都是部门表。部门表就是共享数据的表。因此,为了便于获取数据,部门表的设计一定要列出具体部门名称或资料来源、统计范围、调查时间、报送时间等,表中指标名称要尽量与有关统计制度、行政记录相一致。

10综合表设计

综合表主要是将基层表的数据按照某一统计标志进行汇总,以反映整体状况或审核数据问题的表式。选取的统计标志一般是品质标志,例如地区、行业、登记注册类型、机构类型、控股情况、产品类别、性别、民族等,也可以将一些将数量标志值分组后再汇总,例如企业规模分组、年龄分组等。综合表的设计要力求全面,将所有可以汇总的统计标志列出,从不同角度反映数据情况,便于发现问题和开展分析研究。

三、结语

篇(7)

【关键词】京津冀 临海工业 资源 土地

一、引言

面对日益紧张的土地资源,在我国提出18亿亩粮食生产的红线下,高效的利用土地资源,快速的发展河北的经济,使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型临海型工业建设,主要利用围涂造地,基本不占良田,土地后备资源相对丰富,开发成本较低,有利于重化工业相对集中布局。

所谓临海型工业就是依靠临海的盐碱土地和资源,发挥临海地区的环境优势,在沿海临近港口区域发展工业,建设工业性大项目,形成大产业、大集群。临海工业的建设可以带动港口、交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临海产业经济是在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所形成的一种新型区域经济模式。

从国际的情况来看,纵观世界各国经济发达的国家,有60%的经济产值集中在距离海岸线100公里范围内,沿海临港区域布局工业已成惯例。因此,本文以京津冀协调发展战略为背景,对比于山东、辽宁两省相应的发展策略,找出优势和不足,提出合理有效的改进措施,促进河北省海洋经济发展,从而促进京津冀协调一致发展。

二、河北省沿海土地现状及利用情况分析

河北省是一个临海大省,处于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环节,有优良的海洋和沿海土地资源。海岸带资源现状河北省海岸带属于渤海湾西部和北部,涉及秦皇岛、唐山和沧州3个设区市,海岸带总面积43.82万平方千米,其中潮间带面积7.63万平方千米,潮上带面积36.20万平方千米,耕地10.46万平方千米,海岸线长度河北省海岸线长度在全国位列第九。

河北省全省沿海地区有133681.4公顷未利用土地(含滩涂、苇地),占土地总面积的30.58%,以粉砂淤泥质海岸和砂质海岸为主,为工业沿海布局和临港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沿海滩涂总面积122353.57公顷,在574022.82公顷浅海水域中,有近80%可供海水养殖业开发利用。此外,还有丰富的滨海旅游资源、海洋生物资源和港址资源。因此,河北省有优质的土地资源可用来发展经济。

首先,秦皇岛位于渤海之滨,利用其发展临港产业和旅游产业较为合理。其在交通运输和滨海旅游等方面具有相对突出的绝对优势。其沿海地源旅游资源丰富,是河北省乃至全国在旅游业方面最具有发展前景的城市之一,但是,秦皇岛在沿海地学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上表现出明显的不成熟和欠缺,经营模式简单,未能将所有资源做到充分利用,且资源与资源之间的整合度不够均衡。因此,秦皇岛要努力开发资源,并尽最大努力做到资源的充分利用,积极探讨丰富多样的经营管模式,这对于秦皇岛带动整个河北省旅游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其次,唐山位于渤海湾的北岸,海洋资源种类和储量都比较丰富,在发展“盐田资源”、“滩涂生物”等方面经济具有相对优势。但目前,其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因此无论是其发展速度,还是运行质量,与一些沿海发达城市相比还有很多不足。

最后,沧州市在河北省海洋经济总量中进展18%,低于秦皇岛和唐山。因此,沧州市应该更加注重将海洋资源与沿海土地更好的结合起来。

三、河北省同其他省份利用沿海土地发展经济比较

(一)山东省利用沿海土地发展经济状况分析

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海洋资源,山东省海岸线长3200余千米,既是我国对外开放最要的窗口之一,又是中国最大的半岛。水深且陡峭,为山东神建立深水大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山东省沿海土地开发及利用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将高新科学技术向海洋领域和沿海土地发展工业、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等方面的扩散。其海洋药物,海水淡化等发展已初具规模,其经济逐步从以第一产业为主的传统海洋开发向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型经济转变。海陆一体化形式基本完成,海陆各行业间融合紧密,不仅在行业之间的合作发展,而且在空间上也逐步向沿海土地发展各类型经济,不仅仅在于利用有限的海洋资源发展传统海洋经济。

(二)辽宁省利用沿海土地发展经济状况分析

辽宁省作为中国东北地区唯一的沿海省份,东靠黄海,南邻渤海,岸线资源丰富。辽宁市5个沿海开放城市,主要依托港口优势加快了城市发展。地广人稀是辽宁省最显著的基本特征,其不仅海域面积辽阔,而且沿海土地资源丰富,广阔的闲置土地是辽宁沿海经济带突出的竞争优势。科学的规划和资源的充分利用,使得效率达到了最大化,充分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辽宁省经济发展经历了从陆业经济――海洋经济――海陆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的演变,而河北省目前还处于前两个阶段的结合体,不能合理利用海陆资源,均衡发展二者结合,如何能够实现由点及线,由线及面是河北省当下应该向辽宁进行学习的重中之重,并逐步探索出符合自身条件的发展路线,更应在国家有序规划和合理领导下,积极调整陆域和海洋产业的布局,更快更好的发展经济。

就辽宁省而言,其沿海经济带产业基础雄厚,,基础设施建立齐全,完全可以支撑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而河北省应该全力打造三个沿海城市的基础设备的建设并积极将其投入使用。同时,应完善沿海城市之间的铁路、公路建设,同时也可将沿海和腹地连为一体,如辽宁省的沈阳――月――东高速公路,这势必会形成沿海和内地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