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业财融合研究现状

业财融合研究现状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7 16:08:3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业财融合研究现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业财融合研究现状

篇(1)

关键词:业财融合;收入管理;培训行业

一、培训行业收入管理模式的现状

随着当代“云大物移”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模式历经手工记账时代、会计电算化时代、财务信息化时代,迈入了业财融合时代。通过对一些知名企业大学和培训机构和的调研和采访,发现培训行业在收入管理模式上有很多同性,并大多处于财务信息化阶段,尚未进入业财融合阶段。

以收入管理财务信息化阶段为例,培训收入按来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具体对应培训项目的收入,简称为项目收入;一类是没有具体对应培训项目的收入,简称为散客收入。对于一些自带住宿功能培训机构,其培训收入可在细分为培训学费收入和住宿费收入。对于设有24小时前台的培训机构而言,学员可以随时办理报道、入住、离店、结账等手续。

在此模式下,财务人员需要对大量单据进行手工稽核,首先按培训项目将单据归类,核对发票、POS单、消费明细账单,在手工记录每笔收入所对应发票的编号和金额。稽核完成后才能进入收入的账务处理环节。这种模式存在大量的手工重复劳动,不仅耗时多,而且效率低下,很容易在发票号码的输入环节出现错误。

二、培训行业收入管理业财融合的创新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与更新,信息化发展对企业的管理带来了更大的机遇,这也是企业要求在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上不断创新,进而引出企业的“业财融合”的概念,而且这一概念得到了广泛推广和普遍认同。业财融合的目的是让财务人员掌握财务目标的同时了解企业的运作状况,将财务职能、管理制度、流程梳理与业务融合得更加紧密。财务部门在对业务实施管控的同时,也要向业务部门提供服务并支持业绩目标达成、挖掘业务增长潜力,推动财务管理从“管控型”向“经营型”转变。

利用“业财融合”这一理念,在收入管理的模式上进行创造性的改进,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财务管理的精细度和时效性。根据收入管理的精细度和时效性这两大需求,着c成力研究如何实现收入管理的业财融合。研究出的技术路线有两条:一是实现税控机与业务系统的集成,使每个学员所开具的发票信息与其消费信息自动关联,以取代现有的手工录入发票信息的工作。二是实现业务系统(在此例中为培训管理系统)与财务系统的联动,使学员的消费信息自动传递到财务系统中。

根据需求调研的情况,收入管理业财融合系统设计的总体思路是:多方考虑、易学易用。多方考虑是指不仅要考虑到培训企业的内部的业务要求,还要同时提升客户(即学员)的用户体验。比如开发学员“一卡通”,与收入管理业财融合系统关联,让学员随时可以查询自己的消费情况和发票开具的情况。易学易用是指功能的设计要简单易学习,减少繁琐的操作程序。

因此,收入管理业财融合系统将是一个基于ERP系统和财务系统,并集成业务管理系统和税控机的综合管控系统。此系统能将前台收银业务、发票开具业务、财务部门的收入稽核和账务处理业务与学员的消费查询需求,进行全方位的业财融合,实现前台收银、学员消费结算与财务核算的联动与融合。

业财融合后,收入管理的业务端和财务端将实现数据联动。与收入管理财务信息化阶段相比,业财融合阶段的管理模式发生重大变革。在财务信息化阶段,收入管理的业务端和财务端进行信息传递,主要依靠纸质的原始凭证;而在业财融合阶段,业务端和财务端主要通过系统自动进行信息传递。无论在信息传递的时效性还是准确性上,系统间的自动传递都优于人工的纸质传递。在业务端的收入信息自动传递到财务端后,财务人员需要对这些的信息进行专业判断,并制作预制凭证。待业务端的纸质原始凭证传递到财务端后,财务人员再将纸质单据与预制凭证进行核对和校验,制作记账凭证,最终完成对收入的账务处理。

三、培训行业收入管理业财融合的意义

(一)提升管理效率

业财融合后的收入管理模式能使业务流程得到简化和优化,减少甚至避免人工重复劳动,账务处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也将提高,财务对于业务的监督与管控从线下变为线上,时效性也大大增强。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将在集约化、精益化和信息化三个方面得到有效提升,也便于管理层随时掌握企业的收入情况,为决策提供扎实的数据支撑。

(二)消除信息孤岛

业财融合后,流程盲点被消除,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紧密协作,合理共享数据资源,充分发挥数据的作用,消除信息孤岛。

(三)提高服务水平

业财融合后,利用 “一卡通”,学员也能随时查询自己的报道和消费情况,并预先录入发票的抬头信息。在前台办理报道、结账时,都将获得更为便捷、高效和贴心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郑伟.大数据对财务分析工作的影响和对策[J].财会学习,2017(02):44+46.

[2]鲁淑兰.全面预算在企业管理中业财融合运用模式[J].财会学习,2016(10):22-23.

[3]黄立锋.移动通信运营商收入管理浅析[J].财会学习,2015(10):186.

[4]刘雪松.积极推进业财融合 助力公司价值创造[J].中国总会计师,2014(01):78-81.

[5]马贵兰.基于大数据思维的“业财融合”管理会计体系应用――以通信行业为例[J].会月刊,2015(32):24-26.

篇(2)

关键词:房地产公司;业财融合模式;成本管理

近年来,我国财税改革工作不断深化开展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也在不断强化会计管理的应用,对于成本管理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国家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于2020年开始房地产调控措施,落实房住不炒的政策,随着新规的落实,房地产公司面临越来越严格的金融监管,继而导致房地产公司承受着越来越大的资金压力。在这种大环境影响下,房地产公司的拿地热情逐渐降低,土地市场也逐渐回归到理性状态。但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压力不断增加,因此,在房地产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提高成本控制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除此之外,随着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企业管理中业财融合成为了新的发展方向。企业如何在此背景下使用新的管理方式控制成本,提高企业价值值得深入探讨。

1现代企业业财融合下的成本管理概述

业财融合又可称为业财一体化,这一概念是近几年来研究热度较高的一种新概念,同时更是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进行企业管理的新方向。业财融合主要是指企业中的业务活动与财务活动进行融合的模式,主要是指企业财务人员在利用企业现有资源为基础,充分了解公司内部状况并进行分析,从而为相关部门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做好财务核算以及监督等工作。业财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企业分工协作理论的不足之处,确保房地产企业能够更好地进行财务数据分析,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1.1业财融合概述

顾名思义,业财融合主要是指将企业中的业务与财务进行融合,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通过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财务管理理念以及财务管理方式渗透到各个业务环节当中,从而达到以企业现金流与信息流为基础,合理指导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1]。

1.2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含义及特点

从狭义方面出发,成本管理并不仅仅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显性成本,同时也包括了一些非显性成本,非显性成本主要指企业失去市场委托的成本。对于显性成本而言,成本管理更加侧重于采用合理的方式促使企业价值能够最大化。从广义角度出发,成本管理主要是指企业管理人员通过利用专门的方法为企业提供自身以及竞争对手的相关分析资料,帮助管理者制定评估正确的企业发展战略,为企业制造市场竞争优势,从而确保企业能够适应外部持续变化的市场环境。现代企业的成本管理主要有三个特点,分别是长期性、全局性以及外延性[2]。长期性主要是指企业成本管理的实施,主要是为了帮助企业获取长期且持久的竞争优势,便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长久生存与发展,其出发点是长远的企业发展战略目标,而传统的成本管理是将短期成本管理作为出发点,并没有考虑到企业长远持续性降低成本。例如,企业在进行人工成本管理时,可以利用成本优势的标准进行衡量,从长远角度出发,雇佣相对较为年轻且文化程度较高的原因,通过利用学习曲线的方式,达到长期成本优势的目的。全局性主要是指企业的成本管理对象是企业全局。结合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制定企业成本管理计划。企业成本管理通过结合企业内部结构与企业外部环境,帮助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外延性主要是指将企业的成本管理外延至采购环节甚至包括后期研究、设计、服务环节。不仅要重视企业与上游供应商的联系,同时,还应关注企业与客户和经销商的联系。总而言之,企业应当将成本管理工作融入整个市场内进行全面考察,只有正确分析企业在现阶段的竞争市场中所处的环境,才能够准确预判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并做出有效控制措施。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战略,从而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

1.3现代企业业财融合下成本管理的意义

1.3.1 优化传统财务模式下的成本管理工作在传统财务模式下,企业财务工作更加重视符合财务报表需求的财务核算口径,通过对事后业务的成本信息数据进行选择、加工、处理,最终得到财务成本信息数据。这些成本信息数据虽然能够达到会计信息体系管控目标的实际需求,但实际上由于上述数据均为结果信息,并未关注到成本的事前管控以及事中管控,无法对成本做到动态化监督控制。然而业财融合的模式则是将企业的业务与财务进行结合,确保企业业务成本信息数据能够与财务成本信息数据核算达到高效衔接的效果,以此来实现财务动态化监管成本的目标。1.3.2 将成本管理延伸至前端业务在成本管理过程中,财务会计人员应当对成本执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找出成本管控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管控措施。但由于财务人员在实际的成本管控过程中缺乏动态化的监管,对于业务运作流程信息不清楚,因此,难以在成本管控中快速发展存在的问题,无法及时有效的为企业成本管控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3]。但在业财融合背景下,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共享,企业财务人员能够及时对业务成本数据进行汇集整理分析,将成本管理工作覆盖到业务开展的各个环节中,从而有效提升了成本管理的有效性。

2房地产公司业财融合模式下的成本管理问题

2.1成本管理体系不完善

大部分房地产公司并未在公司发展过程中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而这不仅对企业成本核算的准确度造成负面影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对于房地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没有积极意义。房地产企业在项目开发初期阶段及成本风险相对较小,因此,通常会采用粗放式的成本管理模式,在实际成本管理中具有较强的盲目性以及随意性,大多更加重视事后弥补,忽视了事前防控工作。

2.2成本管理人员的水平良莠不齐

在房地产企业中,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对相关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要求,成本管理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与财务管理相关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应当明确税收管理,项目管理以及信息管理等专业知识。但实际上,现阶段房地产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人员普遍存在能力低下以及综合素质不高的现象。成本核算工作的准确度取决于核算水平的提升。但在房地产公司成本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极易混淆相关概念,并且部分成本管理工作人员不能结合不同项目合理选择费用分摊方式,对于相关成本信息不能及时进行归纳总结,继而导致企业实际成本投入与账面成本信息核对不符,对成本核算结果的准确性造成不良影响。

2.3成本核算的对象不明确,技术较落后

在房地产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中,其核心问题是成本核算。现阶段部分房地产企业在成本核算工作中依然采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技术,但这些传统技术已然无法满足现阶段的成本核算需求。在成本核算中,数据传输的及时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部分房地产企业未能建立完善的互联网工作平台,导致基础数据不能及时传输,继而无法确保成本核算结果的准确性,从而影响后续成本控制工作的开展。

2.4成本控制的监督考核机制存在缺陷

现阶段依然存在部分房地产企业未能建立相应的成本控制制度,部分企业虽然制定了相关制度,但在具体落实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执行不到位等,这些问题均会导致成本控制制度流于形式,无法有效发挥制度的价值。除此之外,部分房地产公司未能完善相关监督制度导致成本控制工作不能得到落实,不完善的奖罚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4]。部分房地产公司管理工作人员未能正确认知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在公司发展过程中重销售轻财务的现象,导致部分财务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仅仅掌握了相关的会计工作,并没有对业财融合所需的专业知识进行学习,这对于企业实施成本控制是十分不利的。

3房地产公司业财融合模式下的成本管理相关建议

3.1完善成本管理体系,加强成本管理意识

房地产企业在成本管控过程中,必须要不断完善成本管理系统,从企业战略发展层面出发,对成本核算以及成本控制工作提高重视,同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当加大成本管理思想的宣传力度,通过在企业内部营造成本管理的氛围实现工作人员对成本管理工作提高重视的目的。除此之外,房地产企业管理人员也应当对成本管理工作提高重视,并在公司内部建立相应的管理组织,赋予该组织一定的权利,如有条件,可在企业内部组建成本管理委员会。3.2提升成本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房地产企业想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其关键因素是人才、信息以及技术[5]。基于这一现状,房地产企业不仅要从制度以及企业文化方面强化成本管理工作,同时还应当组建高素质的队伍,确保成本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实施。房地产企业可以在公司内定期对成本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考核,从而达到提升工作人员成本管理专业水平的目的。

3.3引进新技术,提升成本核算水平

在房地产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中,可通过利用先进技术,科学设计业财融合系统,从而达到财务端口与业务端口数据相融合的效果,确保财务端口能够对各种业务活动相关数据实时收集,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准确分析,从而有效提高成本管理工作水平。3.4建立完善的成本监督和考核机制房地产企业必须要对企业成本,管理目标进行明确,结合实际的成本管理流程体系不断完善相关制度,重视成本核算以及成本控制方面的制度完善工作,在此基础上也应当建立完善的成本监督机制以及考核机制。在考核机制中明确奖惩制度,鼓励企业全体员工参与到成本管理工作中。在企业日常工作中必须高效落实成本管理监督工作,及时发现业务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成本管理问题,规避相应风险,为企业的项目决策提供依据。

3.5强化成本管控理念,创建成本费用管控机制

房地产企业在成本管理工作中为了确保成本管理工作能够高效开展,企业可以在业财融合系统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优化系统相关功能模块,例如,设置成本费用报销审核端口以及收支预警机制等。财务工作人员以业财融合系统为基础,针对业务活动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关的全过程管控方案,包括对业务活动的事前预估、事中控制以及事后评价,从而确保业务活动能够更好的开展。成本管理工作人员必须要对业务活动中各个环节的成本进行控制,从而达到业务与财务融合的目的。

3.6各部门协同合作,加强员工成本意识

房地产企业必须要落实业财融合模式,积极为成本管理工作人员融入业务活动创造条件,例如,在业务活动开展过程中,安排成本管理人员进行项目流程跟踪,对业务活动中的风险点进行梳理,并对各个环节的业务成本进行测定,对业务活动中的非固定的部分成本进行控制,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效果。强化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财务部门相关制度应当结合业务部门的实际需求制定。

4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想要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获得一席之地,就必须要提高自身的业财融合水平,在业务活动开展的同时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处。房地产企业在现阶段的发展背景下,想要获得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一步是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相关制度,从企业文化、规章制度以及组织结构方面出发,鼓励企业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到成本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落实业财融合模式,不断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从而促使企业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业群,欧金洲,谢洁,章振东.业财融合下加强企业财务成本精细化管理策略研究[J].财会研究,2020(7):4-4.

[2]谢伊恬,袁媛,刘帆."互联网+"背景下医药流通企业业财融合问题研究——以九州通医药集团为例[J].财会通讯,2020(4):8-8.

[3]阳秋林,刘逸敏,聂集洁.业财融合视角下A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财务与会计,2019(23):2-2.

[4]刘颖,肖泽磊,於流芳.基于业财融合的管理会计体系实践研究——以D乘用车公司为例[J].会计之友,2019(22):4-4.

篇(3)

关键词:业财融合;贸易公司;会计管理;应用

企业应用会计管理体系开展日常的财务工作,不能只依靠核算及分析财务数据来完成,还需企业的会计管理人员对现阶段企业所处的行业、市场中所处的地位、生产经营特征、规模水平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有一个总体的把握。随着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一些传统的经营模式也在新技术的推动下转型升级,这就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快速调整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以适应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需要。在传统财务工作的基础上,以财会专业人士参与企业的生产和运营,向企业价值链的前端进行延伸,通过实战将企业的财务工作与业务工作进行有机融合,帮助企业节本增利、提质增效。同时,会计管理也在业财融合运用中得到提升、得到发展。

一、贸易公司会计管理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信息的精细度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环境下,会计管理工作受到支持或限制即会产生不同的会计管理模式。目前从我国会计管理的应用上看,还缺乏相对统一的标准,很多企业也是按照自身的生产经营特征制定会计管理规则,在行业内并未形成规范化的体系标准供企业参考。由于当前企业财务部门工作相对独立,工作重点还在基础数据的采集上,对数据的提炼加工、数据的分析论证、数据的管理决策还没有更好的应用范围,所以现阶段企业的会计管理信息都来源于财务会计的核算结果,而财务会计的核算只包含了相关生产经营的收入、成本及费用,没有对数据信息进行全面精准的分析。为保证企业内部管理工作有效进行,需要在会计管理的实际应用中为管理者提供更加具体、明确的数据信息,通过精细化数据分析便于决策者全面掌握企业的运行状况,高效决策精准施策,更好地评判企业经营成果[1]。而信息的精细程度又取决于企业的运营管理模式,例如:阿米巴经营管理模式就是将整个企业分割成许多小型组织,通过追求各单元利益最大化的方法来提高整体效益。由于不同单元创造价值的能力存在差异,所提供的信息各有侧重点,如果仅依靠各单元的数据集成进行企业会计管理工作,从大数据的表面看问题而忽略量化细节的内在联系和差异,不仅不能保证会计管理所提供数据信息的准确性,还可能会影响企业决策而误导经营。

(二)业财的融合度会计管理工作不仅要保证财务核算的准确性和精细化,还要全面分析企业相关工作人员、信息数据以及各项业务与财务部门之间的工作联系,不论从财务视角还是业务角度,都需要加强财务与业务的融合管理。如果贸易公司的财务部门不能充分了解并且全程跟踪出口业务部门的工作,之间不相互配合就无法顺利完成出口退税工作;如果不熟悉、不知情采购部门的工作,之间不相互督促就无法及时取得进项发票,给企业造成损失,可见融合管理的必要性。在实际工作中,当业务部门的成本支出有较大变化时,可用会计管理方法分析导致成本上涨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进一步指导业务部门工作;通过会计管理方法的指引,业务部门就会及时修正和改进工作流程和工作规范。

(三)信息获取的及时性信息的及时性是保证管理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条件。随着改革深化、结构调整及政府的放管服,给企业的营商环境带来了诸多变化,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企业管理所需要的会计信息必须要与企业今后的经营发展环境相符,才能有效保证企业决策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在相关信息传递过程中,由于过慢或未及时获取重要信息,就会导致信息失效或延误,而错过最佳的决策时机。意识到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在应用管理会计信息时,为了不错失良机,更注重信息获取的及时性,也会抓大而放小、舍精准而求时效。

二、业财融合对贸易公司会计管理的作用

(一)业财信息收集的前提条件会计管理部门在收集信息时发现,以往的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在金额和数量上信息不对称,存在很多差异,分析其中原因是由于统计口径不一、收集时点不同、管理层面各异造成的。由于双方提供的数据信息不一致,甚至有时会差距很大,财务部门又不能站在多维度视角下对业务与财务数据背后的信息进行有效挖掘,导致相关数据信息无用或无效而失去利用价值。因此,要想保证企业会计管理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就要把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进行对接,消除二者之间存在的差距,规范统计口径,同步收集时点,统筹兼顾好各管理层级的工作效能,将财务管理真正融合到各项业务工作中,切实做好全方位信息服务工作[2]。由于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多品种经营,即使有逻辑关系的数据也不再是简单的函数关系,更何况是对错综复杂的信息进行处理,因此在选取业财融合数据指标时,基于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考虑,对于可量化的数据指标可以采用业务思维模式下的数理统计,而非按会计专业要求的方式进行。如对销售收入或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在一些贸易公司,业务部门是按销售订单进行统计,而财务部门则是按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确认,为便于协同监管,要求财务部门换位思考与业务部门融合,就需要保持两种思维方式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适当处理。

(二)能够满足超细分及多维度的数据需求企业在业务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业务数据就是最终财务数据的生成过程。在传统财务管理过程中,管理效能经常会受到技术条件及财务人员专业能力的限制和掣肘,对业务数据的提供也只是按照要求进行分级汇总后,交由财务人员处理,有些数据因为不在管理会计信息考虑范围内而被忽略,导致企业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工作出现一定的差异。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在企业内部的快速应用,企业管理实现了人工化向智能化的转型。一些数据量大、计算复杂且重复性的财务核算工作已被智能计算机取代,今后电子票据、自助报销、电子凭证、机器人报税渐成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数据处理成本,有效提高了管理会计信息收集层面,便于进行超细分多维度的数据处理,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贸易公司进行企业会计管理工作时,可以在相关业务流程以及管理中融入业财融合的关键需求,确保业务清单与会计管理信息清单高度融合,实现融合管理的整齐划一。

(三)提高管理会计的应用价值业财融合的价值在实际会计管理应用中得到了体现。管理会计所获取的信息主要来源于各项业务,数据信息经过汇总、提炼加工处理后,最终还是要回到业务管理工作中去指导业务,为企业创造新的价值。因此,为了充分发挥会计管理效能,财务部门应为企业的业务开展提供管控措施并加强措施监管。管理会计工作如果脱离业务,其在企业运营中就无法发挥作用。在实际工作中,会计管理应用要从业务角度出发客观分析业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为解决问题提供参考,为企业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同时,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负责业务的管理人员还要结合业务的实际情况,选择性地进行调整,提出可行性方案并及时反馈管理会计,从而在互相沟通促进中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3]。

三、贸易公司会计管理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分析当前大多数的企业对会计管理的实际应用比较认可,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高级财务管理人才仍是现阶段较为稀缺的人力资源。在2016年财政部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将管理会计列为“行业急需紧缺人才”,要培养精于理财、善于管理和决策的管理会计人才。另外,从前几年美国劳动部公布数据看,美国大约九成以上的财务工作人员正在从事相关的会计管理工作,并且大多数财务人员80%的时间都是用来进行部分决策工作。然而,通过分析我国的相关数据发现,国内大多数企业的财务人员工作重心还在财务核算方面,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的财务会计,没有向管理会计转型升级的危机感。一些企业的管理者很少利用管理会计的思维将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工作内容结合起来,也没有将会计管理纳入公司高层管理,在决策方面更是缺乏财务部门的参与,没有发挥好会计管理的实际应用。

(二)存在的问题1.财务管理水平成为阻碍发展因素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加强内外建设,对内经济事项上要重视供应链管理与财务管理相融合。另外,还要提高自身财务管理水平,提升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参与度,助力企业快速发展。目前一些企业的财务工作大多停留在核算或数据整理上,没有走到业务中去,思维和视野没有进行转换和拓展,再加上财务管理人员自身能力不强,即使能参与业务管理却无力应对,即使能参与决策却争取不到话语权。因此财务部门整体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会计管理应用的效率,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再发展。2.信息共享问题有待解决随着互联网、智能技术的发展,利用应用软件即可做到信息共享,但对共享空间与权限的设置则需要加以慎重划分。虽然信息公开化程度因各种需求而定,但涉及政府、企业或个人不便公开的数据信息还要加以防护。如果防护不当,会造成信息泄露,严重危害各方利益;如果过于防护,又会出现各种不畅各种不便,增加执行成本,信息共享达不到预期效果。企业内部与外部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能及时传递财税信息,比对数据信息,查验企业间业务往来票据信息,为业财系统的信息共享提供便捷,但信息的质量及共享的覆盖面还有待提高和扩展,一些信息共享细节还有待完善。3.会计管理很难大范围推广区别于财务会计的管理会计虽隶属于财务部门,但其工作内容更多是跨部门进行,全程参与和跟踪供应链管理,因此业财融合不是仅靠财务部门就能独立完成的,还需要各部门相互推进相互合作。然而,由于业务部门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各有不同,对跨部门工作要求并不完全理解和配合,导致会计管理工作难以全面展开,很难给出企业最优的决策参考。即使在没有生产环节的贸易公司,业财融合的会计管理工作也很难进行,虽然管理者意识到财务转型会给企业带来益处,但实际操作时出现半途而废夭折的情况也不少。

四、从业财融合视角分析贸易公司会计管理应用

(一)加强“业财融合”前置,转变财务角色会计工作要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为各项业务服务。为提升服务质量,会计管理应融入项目、融入业务中去,当好企业决策的好参谋,在发展规划、物资采购、产品销售、绩效考核等关键环节寻找与各业务部门的契合点,深入实际充分论证,提前预估各环节风险,防范各类风险事项的发生,全面监控业务和财务工作,以业财融合视角做好企业会计管理工作[4]。1.业务洽谈阶段贸易公司作为市场营销方,管理会计应根据与收货方在洽谈环节达成的需求,利用价值评估模型对本次营销所能收回的经济效益进行事前评估,通过分析单价、销量、成本费用、毛利率等经济因素完成估值,以弥补业务部门评估收益方法的不足。贸易公司如果作为需求采购方,会计管理就需要采用适宜的成本管理方法,规划性动态地控制总成本,结合采购业务的渠道优势,择优选择合作的供货商。对于委托生产、代加工业务,由于产品嵌入其他企业进行流转,业务部门的成本核算考虑不到各项税金的影响,所以会计管理应结合业务合作模式,综合计价核定进货成本,还应比对定制与外购产品成本差异,分析成因提出建议制定解决方案,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2.合同签订阶段贸易公司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或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时,应尽量避免先付款再提货或先发货再收款被动事项发生,不要为了局部利益在合同里埋下隐患,会计管理应加强预警机制,提前规避可能发生的各类风险。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应共同参与合同的拟定、审核及签订过程,重点关注经济条款及涉税风险,对单价数量、金额币种、收付款方式、发票种类、税种税率、含运与否等事项进行严格的审核,尤其对价税分离增值税的填列正确与否进行把关,对收付款条件是否符合资金周转进行把控。3.业务办理阶段因会计管理已经对项目或业务进行了预核算,在后续业务办理阶段,更要注重预核算执行情况,跟踪和监督业务部门工作是否按计划行事,及时纠正和调整偏离事项。业务办理阶段的环节很多,与财务部门密切相关的事项如收付货款、开票进票、出库入库、索赔赔偿等,这些都需要与业务部门在相互配合中协作完成,因此,要求管理者在业财融合中既要懂财务又要懂业务。4.货款收回阶段销售重要环节是资金回笼,收回货款对业务部门而言是业绩评定的依据,对会计管理而言要积极推进、加速落实、保证资金安全。在贸易公司,受上下游的挤压,应收账款问题突出,超期现象严重,坏账损失直接拉低利润,企业负担可想而知。如何防范坏账风险发生,提前做好应对措施至关重要。首先要加强忧患意识,在认识上高度一致;接下来要步调一致,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要及时传递信息,相互配合催收货款;要通过绩效考核,关联相关责任单位,奖罚相关责任人。

(二)加强团队协作,以“业财融合”促发展企业发展靠团队,各部门工作应相互配合、相互监督、协同完成工作目标。充分发挥会计职能作用,转变管理思路,财务部门真正从账房走到台前参与实战,服务业务、服务项目、服务团队。随着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企业财务人员应充分发挥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优势,利用内外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并结合产业政策参与制定企业战略规划、经营目标、业务规范。在运营过程中,财务部门应梳理与各业务部门的接口流程,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及规定,如关于供货订货合同、销售采购订单、销项进项发票、仓储货运货代、收付款结算、样品及费用报销、销售政策及销售提成等管理细则,与业务部门密切配合,在高度融合中提升整体竞争实力。另外,在经营成果评定阶段,会计管理还要对各部门工作比照预期进行逐项分析,在对比中发现问题,整改优化环节管理,为提升业务能力、提高业务效益助财务之力。

(三)加强业绩考核,发挥“业财融合”效用在企业内部推行业财融合,最大阻力会来自于业务部门的不重视或不配合。如何发挥业财融合优势,调动各方积极性,促进业财联合行动,就需要企业找准关键点、精准施策、以点带面实现各部门的合作共赢;要基于企业战略,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进行绩效管理。在实际工作中,贸易公司应以财务维度为核心,结合其他维度选取关键绩效指标,并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和激励管理,其中对“业财融合”的工作效用,要注重结果类指标的考核评定,用数据讲事实评价是非功过,用数据摆道理论功行赏、论过行罚。

(四)加强人才培养,实现财务转型为保证会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要求财务人员的素质要高、队伍要过硬,其不仅具备财务专业技能,还要具备管理能力,向复合型人才定位转型。因此,企业在选人、用人时要知人善用、人尽其才。在选择会计管理人员时,要求其掌握专业知识,了解相关政策法规,实际操作能力要强;在任用时,要求其具备管理能力,熟悉业务,善于沟通和变通,解决问题能力要强。从近处着手,为远处着想,应不断加强企业会计管理人才培养,通过财务培训或会计职称考试、管理会计师考试等继续教育,提升企业整体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

篇(4)

【关键词】财务实时管控 往来数据 创新管理

一、创新往来数据管理模式,提升财务实时管控水平的目标

针对往来数据管理现状,通过搭建应收应付全过程管理信息平台,规范应收应付挂账和清理操作过程,实现坏账自动计提、凭证自动清理;实现应收应付报表数据自动准确出具;实现多维度数据实时查询;实现对前端业务提醒和支付预警。往来数据管理模式的创新,提升财务实时管控水平,深化业财融合应用,夯实会计管理基础,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二、创新往来数据管理模式,提升财务实时管控水平的主要做法

1. 搭建往来管理平台,为往来数据管理提供系统支持。

一是强化系统初始设置。包括:往来对象设置、清理方式设置、期初数据录入、借款函模板管理、坏账计提参数设置。往来对象提供无流程、有流程两类方式维护。清理方式提供“科目”或“科目+对象”及对应清理标志设置。期初数据中提供手工输入、导入,导出等功能。录入的期初与账务对应余额进行效验。定义催收催付函模板,催收催付函模板可以设置与打印机绑定设置为默认模板。根据业务不同,计提方法也有所不同,提供 “账龄分析法”、“个别认定法”、 “余额百分比法”、“赊销百分比法”常用方法进行坏账计提的处理。

二是开发多维度数据查询分析功能。依据账龄分析提供“按余额查询”、“按明细查询”两种维度进行分析。灵活定义当前查询账龄,提供“年、月、天”不同周期的定义。支持追根溯源“明细穿透、凭证查看、清理明细”查看。

三是实现报表取数功能。依据账龄报表的出具,系统提供账龄报表取数设置,取数设置包括“单元格取数、附加项目行、列取数”;附加项目行、列取数,依据设置清理方式科目取出科目对就往来对象的账龄数据。实现报表快速出具的要求报表支持账龄取数。实现了应收应付决算报表的自动出具,提升了报表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解决日常账龄管理的工作需要。

2. 制定管理方案,为往来数据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制定往来款项管理的工作方案,工作方案明确了往来款项管理的工作范围,业务财务部门管理工作要,日常工作要求,重点工作要求,并将责任具体到部门及人员。建立往来款项管理人员备查簿。如出现岗位人员变动,需在备查簿中备案。为往来数据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3.建立常态工作机制,保证往来数据管理体系稳定运行。

制定管理方案,为往来数据提供了制度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的搭建,切实减轻工作人员负担,让大家愿意用,喜欢用。两者结合保证了往来数据管理体系的稳定,形成有效的常态化运作机制。

三、专业管理的成效。

1.构建全过程管理平台,提升财务信息化支撑能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信息系统已成为财务基础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构建了应收应付全过程管理平台,进一步完善财务系统流程,优化系统功能,解决了报表手工出具,效率低下,数据可追溯性差,数据可靠性得不到保证,无法满足财务账龄分析,无法满足多维度多方位查询要求等一系列问题,提升信息系统的稳定性与易用性,提高数据质量,为财务实时反映、实时控制、实时监督提供技术支持。

2.往来数据治理力度加强,进一步夯实会计基础工作。公司创新往来数据管理模式,组织开展专项研究,制定专项清理方案。规范了挂账和清理的操作过程,实现了应收应付报表的实时自动出具,确保了报表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升了会计信息质量,进一步夯实了会计基础工作管理。

3.多维度数据实时查分析,提升业财融合深度。业务是财务的源头。通过制定往来清理方案,规范前端业务挂账和清理操作,并将责任明确到具体部门具体人员。满足业务人员关于挂账金额和账龄的日常查询需求,加快往来清理力度。实现收款提醒和付款预警,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资金风险。

4.财务业务全过程协同,提升财务实时管控水平。多维度数据查询分析功能,最大程度支撑了对业务全过程的实时反映、实时控制和实时监督,深化业财融合,提高数据质量,强化财务实时管控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传木.徐彬.《账龄分析法的账龄划分和估计坏账损失》.广西会计.2002,9.

[2]王玉华.《企业往来款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金融经济.2009,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Z],1997.

篇(5)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模式;P2P网贷

一、引言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迅速崛起,互联网和金融两个领域的相互融合下应运而生的互联网金融正在成为一股新兴的金融行业发展趋势,该行业内各个互联网金融公司和互联网金融平台的迅速发展速度之快,成为了我国研究学者纷纷投入精力研究的重要领域。

我国的互联网金融正在发展初期,但其发展速度非常迅猛,但是目前仍没有较为科学统一的定义、明确的监管规则和业务界定。尽管如此,互联网金融这股新兴力量的发展,确实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对传统金融行业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传统的金融行业带来了新的变化、新的情况、新的方向、新的挑战。

二、文献综述

国外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状况较为成熟,相应的研究状况也较为深入,更多的集中在P2P网贷的研究上。Yum et al.(2012)[1]针对P2P网贷平台中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P2P在小微金融领域内有重要意义,借款者不能借到相关借款,通过P2P这种途径解决了该问题,而且借款者有激励重复的在这个市场上借贷。P2P借贷是互联网金融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已经成为互联网金融的中坚力量,引起了媒体和学术研究者的重要关注。Wang et al.(2015)[2]对比了P2P网络贷款和传统商业银行之间的模式,通过对比分析认为P2P在审批流程、信息管理、贷款决策方面优于传统银行相比国外的研究,国内的研究中,刘越、徐超和于品显(2014)[3]研究认为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商业银行应该是互补关系,关键在于哪一方能够得到更多的信用数据以便获得客户。李鑫、徐唯椠(2014)[4]对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辨析,认为互联网金融分为支付类和脱媒类。刘芸(2013)[5]研究了小微企业融资问题,通过互联网金融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她认为信息不对称是制约小微企业融资的核心问题,以大数据应用为基础的互联网金融,可使小微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状况得到缓解,从而增强借贷的风险可控性,降低融资成本与征信成本。

国内的研究大多关注法律监管体制问题、互联网金融带给小微企业融资情况的改变、互联网金融面临的风险等方面的研究,但整体上还停留在表面的分析和展望上,并没有比较系统和深入的对互联网金融进行深入分析,当然这也是受到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初期的发展现状所限制。本文将在相关学者研究院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和梳理,将该领域内的研究进行整理,对各个层面的观点和研究进行分类总结,以便形成一个比较完整和系统的体系。

三、互联网金融概述

尽管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得风生水起,但是还是有很多人甚至学者对其不是特别了解,在互联网金融的定义以及界定上存在一定的误区。本文针对这样的现象,认为有必要对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和本质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介绍和概况,并引领本文后面的写作。

什么是互联网金融,都有什么特征?传统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是否属于这一范畴?这些问题还是有人不清楚,所以需要对互联网金融进行定义的阐述以及模式的划分。关于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很多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大多大同小异,有的即使表达不完全相同,但是理解下来是一个意思,本文将对一些代表性学者的观点进行阐述。

互联网金融不仅仅是互联网加金融这么简单的结合,它是二者有机的融合,通过互联网这个媒介对金融这个领域重新运作、重新形成一个新的体系。本文认为互联网金融是指依靠大量的数据积累,即大数据的背景,以及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例如云计算、搜索引擎等技术,通过互联网平台提供的信贷、融资等金融服务,包括网络信贷(P2P)、众筹融资以及其他金融类服务。互联网金融通过互联网这一媒介,运用相关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对各个主体进行联系,从而提供金融服务,实现更快、更省、更优质的服务于金融各方。

四、互联网金融模式划分

通过对互联网金融进行了定义,现在需要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进行区分。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划分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类型。晏妮娜和孙宝文(2014)[6]从小微企业融资角度对互联网金融的模式进行划分,认为互联网金融分为网络联保模式和网络池融资模式。同样从小微企业融资角度方面对互联网金融进行划分,徐洁、隗斌贤和揭筱纹(2014)[7]的研究认为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融资模式有四种,分别为:点对点融资模式、基于大数据的小额贷款融资模式、大众筹资融资模式和电子金融机构-门户融资模式。

本文根据互联网金融的功能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进行划分,主要包含以下几种模式:

(一)支付结算类

从字面理解,这种模式主要的功能就是支付结算,这种模式主要包括依托网络购物发展起来生活购物、移动支付为主要功能的支付结算类互联网金融平台,以及一些独立的第三方支付结算平台,如快钱等。

这种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影响息息相关,目前快钱等支付结算类的模式发展较为迅速,不仅是个人购物、消费等在适用,不少企业也引入了快钱类支付结算类模式对公司的支付结算进行管理和处理,这种支付结算类方式使用快捷方便,且成本低,成为支付结算的一大发展趋势。

(二)融资类

互联网金融融资类模式将所有融资类别的互联网金融模式都归为一类,即将与小微企业融资相关的模式、众筹模式、P2P网贷模式等投融资模式统一归为互联网金融的融资类。这一类别主要以P2P等中介平台以及阿里小贷等电商介入型融资平台为典型代表。

融资类互联网金融对小微企业产生了重大影响,近年来我国对小微企业的关注不断提升,小微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融资问题,小微企业由于本身企业规模较小、没有较好的信用信息、没有相应的抵押物等各个方面的劣势,使得其从传统的融资模式进行融资不太可能。互联网金融融资类模式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对小微企业融资问题进行了改善。

(三)投资理财保险类

互联网金融的投资理财保险类别作为第三类,主要是为投资者提供购买基金、保险、信托等理财产品的互联网平台。这一类别是除了以上二者外,由互联网金融提供的其他类别的金融类服务。

投资理财保险类对广大的相关主题影响甚大,投资者、需要理财者、需要购买保险者等不再需要通过传统方式去进行相关活动,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这类人群的需求得到了快速有效的满足和改善。

五、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意义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给整个经济、金融行业带来了重大影响,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金融行业的创新有着重大的意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科技带动金融发展和信息消费变化的新动向,带动了整个金融服务行业需求的不断上升,加快了传统金融机构运营管理模式、产品服务模式、技术管理模式、风险控制模式等各个方面的转型,互联网金融给传统金融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二者在充满竞争的环境中又不断融合和合作,共同带动整个金融行业体系的发展和变革。不得不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给更广泛的客户群体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

本文从互联网金融对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总结互联网金融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互联网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意义,主要从P2P网贷、网络理财以及和传统金融行业的关系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以P2P网贷模式的互联网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P2P网贷模式和传统金融行业的借贷有着根本性的区别,互联网金融作为中间平台,无论是否参与借贷关系,这种模式由于是资金借贷双方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各自寻求匹配度,进行资金期限、风险承担等方面的契合,从而达成交易,这种直接交易模式的融资新途径有效的提高了效率,并且降低了成本,使得整个借贷更加高效,促进小微企业的快速发展,从而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二)以网络理财模式的互联网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对理财的需求更加多元化,理财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大。传统的理财模式成本较高、认购起点额度高,使得一些中小阶层的人理财需求得不到满足,互联网金融网络理财模式的出现打破了这种限制,提供了更多的小份额理财产品,同时还能够根据客户需求进行针对性的理财产品设计,而且这种理财交易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更高效。中小阶层理财需求得到满足,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这些客户的闲置资金得到了有效的投放,使得有资金需求的人能够获取资金,这个过程促进了经济增长。

(三)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机构的促进作用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和发展,使得传统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面临巨大的挑战,倒逼传统金融市场加快适应新形势,加快发展,不断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增长,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加快了银行存款分流,对银行的垄断形成冲击。

六、结论

本文从最基本的方面入手,对互联网金融相关的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本文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加金融二者有机的融合,通过互联网这个媒介对金融这个领域重新运作、重新形成一个新的体系。其模式大致分为支付结算类、融资类、投资理财保险类三个类别,互联网金融各个类别的发展都对我国经济增长有着重要意义,互联网金融这个新兴的金融服务模式让金融行业的发展更加健全,促进传统金融行业的革新。(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 Yum H.Lee B.Chae M.2012.From the wisdom of crowds to my own judgment in microfinance throughonline peer-to-peer lending platforms.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11:469C483

[2] Wang H.Chen K.Zhu W.and Song Z.2015.A Process Model on P2P Lending.Financial Innovation

[3] 刘越,徐超,于品显.互联网金融:缘起、风险及其监管[J].社会科学研究,2014(03)

[4] 李鑫,徐唯椠.对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若干问题的辨析[J].财经科学,2014(09)

[5] 刘芸,朱瑞博.互联网金融、小微企业融资与征信体系深化[J].征信,2014(02):31-35

篇(6)

关键词: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不足;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1

一、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分析

个人理财业务是银行利用技术、信息、网店等资源,针对客户的投资需求和愿望所提供的专业化服务,涉及资金管理、财务分析与规划、投资顾问等内容。个人理财业务正处于发展的高速阶段,截至2015年底,全国325家银行面向个人投资者累计发行理财产品82275款,个人理财产品当年的存续规模预计突破20万亿。国家鼓励银行业发展理财业务,强调不断突破传统理财项目存在的局限性,呼吁银行对理财产品的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及风险控制能力进行夯实与改进。个人理财产品的不断增加,行业竞争的白热化,要求银行正视自身发展的不足,突破以往的创新高度,推出有较高辨识度的创新型理财产品。

二、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不足

(一)经济社会环境限制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过后,个人理财产品遭受了极大的冲击,中高端客户的投资数量减少额巨大,个人理财账户的整体收入量也大幅度降低,这导致了个人客户对银行的理财产品产生了一定的抗拒心理。股市的低迷、市场价格的不稳定、理财产品渠道的不断减少对个人理财产品的设计和创新造成了阻碍。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对保险、证券、银行实行普遍的分业监管和经营。而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三者的联系愈加密切,出现相互融合、交叉的趋势。国家法律明确规定,不允许银行业涉足保险业和证券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开发也因此受限,阻碍了个人理财业务向规模化、系统化和新型化发展。除此之外,个人理财产的发展依赖于系统规范的个人信用制度,而我国法律缺乏对个人信用行为、客户隐私保护的明确规定,这造成银行的信用调查机制和资信评估机制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

(二)个人理财业务的创新缺乏实质性和及时性

目前我国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多是套用原有的制度,创新力度的不足导致理财产品创新总是浮于表面,难以进行实质性的创新。理财产品只能与外汇、商品、股票等相联系,缺乏多样化的投资品种,同时其投资形式过于简单,定位不明确,这导致雷同产品大有存在,大大降低了个人理财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仅如此,理财产品的创新、宣传力度无法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由于我国的市场利率没有完全实现市场化,银行不能掌握个人理财产品的定价权,并且对市场信息缺乏及时性的了解和把握,这导致个人理财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无法及时顺应市场需求,信息技术的落后、软件开发科技的不足、工作效率的缓滞更加剧了银行对理财产品的创新压力。

(三)缺乏具备创新意识的专业人才

据调查,我国专业的理财规划师至少存在60万的人才缺口,专业的理财规划师不仅需要具备理财技能,还需要掌握营销、法律、银行、保险、证券、心理学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能运用丰富的经验为客户服务,将复杂的理财产品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介绍给个人客户。目前银行大多任用经过简单培训的业余人员作为负责理财产品销售的客户经理,专业知识的匮乏导致其无法对客户需求进行正确的评估。此外,理财人员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对产品的开发和设计不能满足个人客户对产品的预期,创新不够细化和深入,针对客户需求的个性化服务不到位,产品的市场同质化问题严重突出。

三、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改进策略

(一)优化金融环境,拓宽发展渠道

尽管我国实行较为严格的分业金融制度,但银行仍然可以在法定的范围内与非金融机构建立紧密的经济联系,加强与保险业、证券业的合作关系。理财人员可以通过联络非金融机构在银行驻点的工作人员,熟悉其他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管理模式,结合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特点,实现具有广泛性和深入性的跨行业合作。推进营销渠道的创新,完善网上银行、电话银行业务,使客户能够及时掌握债券、股票、基金、外汇等投资项目的相关资讯,提供在线投资、咨询、产品分析等服务,及时更新具有优惠的税收政策的投资项目,以此吸引客户进行理财投资。建立健全个人信用制度,建立规范的资信调查和信用评估体系,注重客户诚信档案的记录同时保护客户的个人隐私,减少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

(二)主抓实质创新,提高创新效率

首先,银行理财人员要整合、梳理现有的个人理财产品,明确产品的定位,避免高相似度的产品继续存在浪费企业资源,在此基础上推出高质量的具有特色的复合理财产品,规避产品的同质化风险。对市场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研,了解各个层次客户的投资理财需求,为其量身打造高收益、低风险的个人理财产品。根据客户的消费方式、风险承受能力、信用水平等因素进行市场划分,对每款理财产品设定适合的目标市场,着重培养高端客户。总行必须统领全局,各分支行要积极配合总行工作,掌握实时的客户需求及市场动态,从而提高理财产品设计开发的创新效率。加大对个人理财产品的宣传推广,投入人力、财力树立银行品牌,通过品牌效应影响市场,为银行带来稳定的客户群。

(三)增强创新意识,招揽专业人才

银行要致力于建立技术知识强、综合素质高且具备创新意识的复合型理财人员队伍,对外招聘专业人才,对内提拔优秀骨干,及时更新市场信息,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对理财人员的专业知识、公关能力、风险意识进行培养。鼓励理财人员的业务创新,建立激励考核制度,对业绩突出的理财人员进行奖励,同时对违规操作进行惩处,以此来督促理财人员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用户信任度 平台设计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技术与金融功能的有机结合,是在开放的互联网平台上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形成的功能化金融业态及其服务体系,其能够获得快速发展一方面得益于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技术动力,另一方面则来源于其所服务的市场的庞大需求动力。互联网金融理财平台为普通白领、工薪阶层甚至学生提供了一种灵活、便捷、高效的理财方式,让每一个人都有理财的机会,让理财的观念深入人心。与此同时,频发的非法理财平台跑路事件则又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心理阴影,在这种情况互联网金融理财平台想要继续发展,营造安全的平台环境,给用户带来信任感是平台首先需要做到的。

1互联网金融发展及现状

互联网金融作为传统金融与互联网技术融合所出现的新形式,首先出现于欧美国家,但由于其在美国并未形成独立的金融业态,因此在美国一般并不直接使用“互联网金融”(Internet Finance)这一专有名词,而是多用“电子金融”(Economic Finance,E-Finance)等称谓。一般认为,谢平在国内最先公开提出了“互联网金融”(Internet Finance)这一概念,相较于国外,国内无论是媒体、企业家还是普通群众,都对这一名词津津乐道,这一方面表现了大家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热衷和强烈兴趣,另一方面反映了这一领域的庞大市场。

互联网金融理财平台快速发展的原因在于其用户群的特殊性。传统的理财方式,如股票、证券、期货等,投资门槛高、风险大,需要用户具备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同时还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其用户多为具有相当经济基础的中年及老年用户。与之相比,互联网金融理财平台借助互联网进行进行投资、获取收益、提现等一系列操作,方便快捷,它投资门槛低,为收入不高的广大人群提供了更为有效的理财方式,从而迅速地获取用户占领市场。

2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常见形式

互联网金融涵盖的模式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众筹、P2P网贷、第三方支付、数字货币、大数据金融、信息化金融机构、金融门户等,其中尤以前三种人们最为熟悉,常见的互联网金融理财平台也主要在这三种模式中寻求通过普通用户获得发展的途径。

常见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以支付宝推出的余额宝最具有代表性,它其实属于一种货币基金,用户将零钱存入其中即可获取利息,收益以日解算,支持随时提现,极大地满足了普通用户的使用要求。以余额宝为范例,部分互联网金融平台将自身的基金产品或P2P理财产品打包成各类“宝”类产品,分为固定和非固定期限,用户可以自由投资,锁定期过后随时提现;部分专注于P2P理财的平台则直接对接借款方和出借人,用户可以通过平台直接将钱借给借款方并按时获取收益。

3理财产品用户特征分析

互联网金融理财平台的用户主要为接触互联网比较多的年轻人,他们具有随时随地使用互联网的习惯,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社交欲望但又缺乏耐心,这使得他们喜欢尝试新鲜事物并快速地以自己为中心进行分散式传播而又会很快抛弃;他们中多数人具有稳定的收入,没有多少储蓄但却拥有存钱的现实需求和心理欲望;他们经常通过网络进行消费,对网络支付非常熟悉,没有戒备和抵触心理;他们具有丰富的互联网使用经验,具备甄别网络信息的能力;他们对于互联网产品的品质具有较高要求,重视互联网产品的设计和用户体验。

用户需求决定了产品设计的方向,而通过用户特征分析我们可以大致得出互联网金融理财平台需要解决的几个痛点,首先是理财产品信息呈现要更加直观全面;其次是产品使用流程要更加明确简洁;再次是个人账户收益信息的实时反馈;最后还要在一定程度上利用用户的社交欲望进行分享推广。

4理财平台设计中的用户信任度要素

在进行了用户分析并得出理财平台需要解决的用户痛点后,我们需要考虑在平台的各个关键模块和流程中加入用户信任度的考量。不同于社交平台等需要先注册登录才能使用的平台,理财平台的用户在决定使用前必然会先对平台进行综合性的考量,所以理财平台用户信任杜的构建,首先是理财产品信息呈现设计,界面呈现要合理有序,信息层级要更加扁平,让用户能够清晰明确全面的获取产品关键信息而不产生疑惑,这是信任的基础;其次是用户注册登录流程设计,在简化注册过程的同时保证关键信息的录入,登录过程适当采用移动端验证,让用户在注册的过程中感受到平台的规范性,在登陆的过程中感受到平台的安全性;第三是投资流程设计,投资流程应简洁明确,不产生额外信息干扰,让用户能够准确快速的完成投资;第四是个人账户和收益反馈设计,个人账户应直观明了,直接反映用户资金状况,将理财产品收益细化成每日收益,让用户能够每天感受到投资的回报。

5结语

互联网金融理财的模式先进,其市场需求庞大,具备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而理财平台获得发展最关键的一点是要获得用户的信任与支持,通过对用户群进行研究分析并将用户信任度运用到平台的设计中,构建出用户充分信任的平台是最关键的问题,把握用户需求才能获得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谢清河.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A].经济研究参考,2013,01(49):29-35.

[2] [美]Jesse James Garrett.用户体验要素[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