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社会和谐与稳定

社会和谐与稳定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7 09:40:4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社会和谐与稳定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社会和谐与稳定

篇(1)

关键词:教育;和谐;专业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73-03

总书记曾说过:“就业是民生之本,这关系到千家万户。”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就业形势非常严峻。针对这个情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总理也曾说过,我们要把大学生的就业放在首位,其实你们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如果说你们心里忧虑,我的心里比你们还忧虑。既然就业关系到家庭是否和谐,社会能否和谐,国家能否稳定,高校课堂的专业教学(以英语专业课堂教学为例)就应该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深化改革。所谓就业,就是一定年龄阶段内的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经营收入所进行的活动。如果再进一步分析,则需要把就业从三个方面进行界定,即就业条件,指一定的年龄;收入条件,指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时间条件,即每周工作时间的长度。正是根据这种认识,大学对就业的理解分为三部分:考研、求职与创业。所以,以就业为导向,就是以“考研、求职、创业”为导向。英语专业课堂教学应该遵循这一原则,深化改革。

一、以考研为导向,深化专业课堂教学

多年来,社会用人单位尤其是那些看起来很稳定的国企、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由于蜂拥而至的研究生吊高了他们的胃口。不管是否合适,一般好一点的用人单位都是非硕士不可,甚至有的单位还非博士不予考虑。这就给大学教育提出了新问题,考研率成了各大学的硬指标。英语专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考研率。

1.明确考研方向。对英语专业的本科学生来说,从入学第一天开始,就要加强考研教育,指明考研的方向。教师在上课时,要及时把有关考研的基本知识以各种方式告知学生。比如:考核科目:政治(分值100分)、基础英语(分值150分)、综合英语或专业课(分值150分)以及第二外语(分值100)共四门。专业学科门类: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商务英语等。具体的方向很多,有的大的综合类院校在招生考试中,以研究方向来考第二门专业课。比如:英美文学;或者分的更细——英国文学,美国文学,澳大利亚文学等;翻译理论与实践(口译、笔译、同声传译、典籍翻译、词典编纂等);语言学(语义学,文体学等);英语教学法研究。打开一些设有英语专业硕士招生单位的招生简章,会看到更仔细的介绍,包括各个方向的考试科目、导师、复试科目、参考书目等。

篇(2)

关键词:群众文化 社会和谐 和谐发展

文化是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是人民群众在日常的生活中的方式、地方习俗、行为规范、价值观等的体现。群众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来自于人民群众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其中包含着人们期待美好生活的心情也蕴含着深刻的和谐精神。顾名思义,群众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而社会的和谐是需要全民的配合和支持的。群众是社会的一份子,他们的觉悟、认识、以及思想等的提高和改变,直接影响这社会的和谐发展,两者是息息相关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针对群众文化的特征,和社会和谐的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群众文化的发展的前提和意义,进行简单的分析讨论,更深一步了解群众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意义。

一、群众文化的特征之一是和谐

群众文化的主要特征就是和谐,和谐就是以人为基础。人类活动的和谐就是社会的和谐。人们常说的“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天时地利人和”等无不昭示着“和”的重要性,以及它在社会上起到的作用。和谐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代代相传的美好传统。诸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劳动节、国庆节等中国传统的节日,那种喜庆和谐的气氛,全民同贺的快乐,无不体现着和谐的氛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是群众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进程中,人民群众共同携手建设的结果。群众具有强大的力量,是宣传和继承文化的基础。它能够促进人和人,人和社会,人和自然的相处之道。和谐不仅是中国群众文化的重要特征,也是新时代群众文化的时代精神。因此,群众文化在促进社会和谐上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

二、群众文化的提高发展和社会和谐的进步是相辅相成的

群众文化和社会和谐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只有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文化涵养及素质,社会才能和谐进步,才能看到和谐快乐的场面。试想曾经的远古时期为什么人都是野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用最粗暴的方式,那是因为人们还没有形成一定的生活方式,没有文化的教育和规范,更没有一定的制约,一切都是混乱的,也就没有和谐之说。所以群众的文化,是千百年来人们生活中所提炼出的生活模式,是一种生活的规范准则。群众的文化越高,认识越高,社会的整体素质就会越高。社会是由一个又一个的群众组合起来的。群众和谐了,社会也就和谐了。群众文化发展了,那社会和谐也就会进步了。社会的和谐进步更加快带动了群众文化的发展。两者是相互关联,相互进步的,是互利互惠的,社会和谐发展,人民群众才能安居乐业。要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进步,就必须要以群众文化的发展作为指导的方向,找好群众整理文化发展的重点、采取有力有效措施,以最有效的方法达到最直接的效果。譬如可以发动政府重视起群众文化,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努力积极的倡导群众学习的热情,让广大的人民群众也认识其重要性,认识到每个公民都有义务和责任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建设公共的文化学习体系,尤其在农村或偏远的地区,发展和健全这种体系措施,组织群众积极学习,让整个社会能够平衡稳定的前进,不能让任何一个地方的文化认识落在最后,否则也不能达到社会的和谐进步发展。

三、加强群众文化建设是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保障和前提

社会和谐的进步不是一步到位的工程,它需要漫长的路程,是长期的工作。群众文化的提高也是漫长的过程。群众文化在促进社会和谐的进步上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但需要时间的积累,需要逐步的加强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从而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的进步。群众文化的教育是为了更好的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是社会和谐的精神支撑。群众有很强的传播信息的作用,文化在人民群众之间的传播速度是惊人的。所以我们要广泛的建立人民群众的文化活动,成立文化中心、休闲驿站、文化馆等等,让文化得到有效的传播和发扬,让社会和谐的进步的精神能够深入人心,得到全民的认可和支持。通过文化活动的传播和发扬,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将会得到很大的改善,丰富了人民大众的生活精神内涵,塑造了他们美好的灵魂,提升了他们的精神境界,社会风貌就会因为群众文化风貌的改变而改变,社会和谐就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进步。

四、提高群众文化、创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篇(3)

针对群众文化的特征,和社会和谐的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群众文化的发展的前提和意义,进行简单的分析讨论,更深一步了解群众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意义。

一、群众文化的特征之一是和谐

群众文化的主要特征就是和谐,和谐就是以人为基础。人类活动的和谐就是社会的和谐。人们常说的“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天时地利人和”等无不昭示着“和”的重要性,以及它在社会上起到的作用。和谐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代代相传的美好传统。诸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劳动节、国庆节等中国传统的节日,那种喜庆和谐的气氛,全民同贺的快乐,无不体现着和谐的氛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是群众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进程中,人民群众共同携手建设的结果。群众具有强大的力量,是宣传和继承文化的基础。它能够促进人和人,人和社会,人和自然的相处之道。和谐不仅是中国群众文化的重要特征,也是新时代群众文化的时代精神。因此,群众文化在促进社会和谐上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

二、群众文化的提高发展和社会和谐的进步是相辅相成的

群众文化和社会和谐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只有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文化涵养及素质,社会才能和谐进步,才能看到和谐快乐的场面。试想曾经的远古时期为什么人都是野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用最粗暴的方式,那是因为人们还没有形成一定的生活方式,没有文化的教育和规范,更没有一定的制约,一切都是混乱的,也就没有和谐之说。所以群众的文化,是千百年来人们生活中所提炼出的生活模式,是一种生活的规范准则。群众的文化越高,认识越高,社会的整体素质就会越高。社会是由一个又一个的群众组合起来的。群众和谐了,社会也就和谐了。群众文化发展了,那社会和谐也就会进步了。社会的和谐进步更加快带动了群众文化的发展。两者是相互关联,相互进步的,是互利互惠的,社会和谐发展,人民群众才能安居乐业。要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进步,就必须要以群众文化的发展作为指导的方向,找好群众文化发展的重点、采取有力有效措施,以最有效的方法达到最直接的效果。譬如可以发动政府重视起群众文化,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努力积极的倡导群众学习的热情,让广大的人民群众也认识其重要性,认识到每个公民都有义务和责任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建设公共的文化学习体系,尤其在农村或偏远的地区,发展和健全这种体系措施,组织群众积极学习,让整个社会能够平衡稳定的前进,不能让任何一个地方的文化认识落在最后,否则也不能达到社会的和谐进步发展。

三、加强群众文化建设是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保障和前提

社会和谐的进步不是一步到位的工程,它需要漫长的路程,是长期的工作。群众文化的提高也是漫长的过程。群众文化在促进社会和谐的进步上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但需要时间的积累,需要逐步的加强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从而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的进步。群众文化的教育是为了更好的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是社会和谐的精神支撑。群众有很强的传播信息的作用,文化在人民群众之间的传播速度是惊人的。所以我们要广泛的建立人民群众的文化活动,成立文化中心、休闲驿站、文化馆等等,让文化得到有效的传播和发扬,让社会和谐的进步的精神能够深入人心,得到全民的认可和支持。通过文化活动的传播和发扬,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将会得到很大的改善,丰富了人民大众的生活精神内涵,塑造了他们美好的灵魂,提升了他们的精神境界,社会风貌就会因为群众文化风貌的改变而改变,社会和谐就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进步。

四、提高群众文化,创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篇(4)

【关键词】和谐发展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新认识对科学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战略任务。企业要发展,必须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正确处理以下三个关系,努力构建和谐企业,不断推进企业和谐发展、科学发展。

正确处理构建和谐与科学发展的关系,以构建和谐推进科学发展

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讲和谐,不是放弃原则,搞“一团和气”。而是讲政治,讲大局,讲团结,讲发展。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凑兼顾。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实现社会发展。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改善人民生活,又要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保障社会公平主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以胜利发展为例,和谐与发展相辅相承,互相促进,互为因果,共融共生,相得益彰。胜利人凭着“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高度主人翁责任感、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开展石油开发大会战。万众一心,艰苦奋斗,战胜了重重困难,在恒古荒原上建成世界瞩目的胜利油田,并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核心的胜利精神、铁人精神。凭着胜利精神、铁人精神的巨大凝聚力,内动力,凭着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及与时俱进、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引导胜利油田企业和谐发展、科学发展,支撑起共和国石油工业半壁江山,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

正确认识、处理构建和谐与深化改革的关系,以构建和谐保证改革稳定

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是物质发展的客观规律。旧的矛盾解决了,又会出现新的矛盾。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断发现和解决各种矛盾中发展前进的。胜利的发展实践有力地证明,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胜利科学发展,改革不断深化,构建和谐责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为大力推进创建百年油田的伟大实践,实现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的艰巨任务,努力开创油田整体协调发展的新局面,按照集团公司的部署,迈出改革新步伐。在此关键时期,出现许多新矛盾需研究,许多新问题需解决。

要搞好油田重组整合,必须在“和谐”二字上大做文章。要通过构建和谐企业,化解和消除企业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确保整合积极稳妥地进行,做到在整合过程中干部员工思想不散、工作不松、作风不软、运行不断、秩序不乱,油田企业整体协调发展。为此,一是油田党委决定,在各级领导干部中,以“解决思想,谋划发展”为主题,开展学习讨论活动,在油田形成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群策群力谋划发展的浓厚氛围。二是以改革、发展、稳定、和谐为核心,广泛开展形势教育,做好油田干部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形势任务宣传要到位,要做到三个讲清,讲清企业改革的目的和意义,讲清重组整合给油田带来的机遇和有利条件,讲清企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引导广大员工形成共同的理想追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创建百年油田上来,统一到集团公司整体战略部署上来,统一到油田整体协调发展上来。做到三个“坚定不移”:要坚定不移的深化改革,坚定不移地推进发展,坚定不移的维护稳定。

正确认识、处理构建和谐与企业管理的关系,以构建和谐加强基层建设,奠定和谐企业的坚实基础

胜利油田基层企业,是胜利持续发展的基础。基层企业建设如何,直接关系到油田整体协调发展,直接关系到全局深化改革,重组整合,和谐发展、科学发展各项战略任务的落实。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加强基层建设,促进基层企业的科学管理。

树立全局观念,与上级保持同频共振,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需要内外上下和谐的良好环境。如果说胜利油田是一台大型机器,要想运转自如,基层都要和谐运转,否则就会影响“功率”油田基层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只有服从油田整体协调大局不偏离轨道,才能有正确的发展方向、和谐有力的运转能力、旺盛持久的企业活力。胜利油田重组整合、实现原油2750万吨持续稳产,是油田最大的政治、最大的大局。这关系到国家石油供给安全,关系到集团公司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建设,关系到胜利油田的整体发展,集中发展主营业务,协调发展相关业务的战略思想。依托这个大局,紧紧围绕原油2750万吨持续稳产来谋划和推进基层企业各项,工作努力 为2750万吨持续稳产做贡献。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努力提高企业员工队伍整体素质。

胜利精神,铁人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胜利创建百年油田,整体协调发展的巨大动力。是胜利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灵魂。要大力弘扬胜利精神、铁人精神,坚持用胜利精神建队育人,用“三老四严”锤炼作风,打造铁人式的员工,筑牢创建百年油田的坚强基石。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创造充满活力的和谐的人文环境。打造学习型知识型创新型企业精英团队。搞好员工培训,组织员工学文化、学技术,鼓励自学成才促进科技创新,用文化力提升竞争力。对员工及严格要求,又运用情感激励、沟通疏导等柔性管理方法,建立和谐的干群关系,增强企业凝聚力。要切实维护和保障员工群众利益,为员工排难解忧,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篇(5)

中华传统文化盛大于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竞相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但在所有的思想观点与表达过程中,及其以后在传统文化长期发展的思维轨迹过程中,中华传统文化万川磅礴,枝桠蔓延,终归于易道和谐文化的大趋势。中华易道文化正是产生并成熟于这个时期,共同代表着自然与人事两大历史命题,成为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总根脉。

老子开创“道”的思想文化之本原,揭示宇宙之本体,万物之根据,为人类建立了普遍遵从自然和谐之道的根本法则,企图从人类智慧的高度制约人类自身普遍违反自然法则的不端行为,突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而《易》在传说中,为伏羲“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易·系辞下》)后由文王演六十四卦,孔子作传,同样是以遵从自然和谐为准入,为人类提供了破译和理解自然神秘信息的工具。故易与老均以自然为出发,以遵从自然和谐为共同存在的思想源头和内涵表现,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最大特色和根系所在。

从易与老“原始要终”的各自和谐文化构造中,不难判定二者存在着基本相同的思维理路。首先,易与老均是在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感悟世间万事万物的无限丰富性和神秘奇妙性,共同表达了对自然事物的热爱和对天地神秘力量的敬畏。如在老子所认识的自然对象中,有大水、江海、赤子、婴孩、虫鸟、猛兽、小鱼、鸡犬、草木、车马、门户、器物、风雨、甘露等众多事物。而在易所认识的事物中则更多,其八卦就是直接利用天、地、雷、火、风、泽、水、山八种自然物来确立其思想框架,由此所涉及的自然物十分广泛,在此不多赘举。但有一点必须指出,易与老所共同感观的万事万物是绝对和谐的自然状态,这种绝对和谐的自然状态就是易老思维的起点。易与老唯有从自然和谐的生动性和丰富多彩性出发,才能最终理解和把握自然万事万物所具有的内在真实。

其次,易与老在感观自然丰富多彩性的基础上,逐渐上升到理性思维的高度,发现天下万事万物的产生及其存在,皆有其共同的缘由,这个缘由不是别的,正是天地阴阳两面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易是“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周易·说卦》),直接以阴阳为确立八卦的依据,万事万物总归于阴阳而得以高度的概括和确立。同样,老子也是在感观世界丰富多彩性的基础上,理解和把握“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四十二章》)的自然和谐规律,并由此真切地感悟到了,世界万事万物的无限缤纷与精彩恰是自然阴阳相互交感作用的结果。故现实世界的阴阳相对是万事万物的生育之母和生命总门,自然和谐总归于阴阳之间的相互和谐,阴阳和谐承载着缔造有形世界的全部使命。

再次,自然和谐从万事万物到阴阳相对并非终结,在阴阳之上尚有宇宙虚域的终极元体,即为易与道所共同揭示的“太极”与“道”的终极和谐理念。尤其是老子所建构的“道”的理论体系完整地表达了自然和谐的根底内涵。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四十二章》),以其最精要的现实描述和理论概括,完成了显现宇宙创生万物的全息过程:道生“无”为宇宙一元体,“无”再生阴阳二体,阴阳二体再生天、地、人三物(三才),而天、地、人最终生长出世界的万事万物,这是宇宙生成的和谐过程。同样,从反向思维来看,与道生万物的同时,自然万物又为道所效法,道来源于自然万物。故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这又是一个自然生道的完整过程。即:人以地为生,地以天为合,天以道为源,道以自然为本,而自然则是以天、地、人等万物为表现,是道所依托和效法的最基本的有形的现实根源。由此可见,一个是由道到万物的生成过程,一个是由万物到道的效法过程,二者互为融通,相生相法,实为一体,共同构成了老子和谐自然系统过程的全部内涵。

而易在表述终极和谐之道的层面上,虽远不及老子所述内容之丰富和完整,但也表达了基本相同的观点。所谓:“一阴一阳谓之道”,这里有“道”表述,但还仅限于阴阳二体的层面上。“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周易·系辞上》)这“太极”,就与老子之“道”基本相同了,全句内容与老子道生万物的意思也最为切近。故易从太极,到阴阳两仪,到八卦,到六十四卦,再到万事万物,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自然和谐过程,与老子所述同理同路,没有两样。如易学大师朱伯岜指出:“《易经》的作者是试图在自然现象的变化和人事之间寻找一致性,寻找一种共同的东西,把自然界和人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这对于以后中国哲学的特点如天人合一等有很大的影响。”

总之,老子偏于道本自然的和谐本体,而易则偏于自然阴阳的和谐结构。二者所述的自然和谐体系脉络基本相类,对阴阳和谐价值取向的重点把握也基本一致,二者均以阴阳和谐为支点和桥梁,上接形而上的世界虚无之本体,下达形而下的万事万物普遍存在之现实,由此构成了易老自然和谐思想的系统性和共同理路。

二、社会和谐的同一指向

易老思想是人类洞察事物与概括宇宙的最高思维,具有强烈的人文特征,但易老思想却始终保守着纯净的自然品质,在本质上并未抛弃自然本质而建立自我超越于自然之上的社会体系。易老历来能够把人的社会性当成自然性的一部分,构建以自然和谐为中心的社会和谐体系,这是易道文化与其他许多人类文化最重要的区别之一。

人类源于自然,却毕竟以社会关系相组成。社会现实的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易道核心思想的价值取向。无论是易还是老,所建构的理论体系目标,均在于为人类能够取得最大现实利益服务。所谓最大的现实利益不是别的,正是人类能够达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和谐目标,社会和谐是自然和谐的必然结果。所以易老在体现自然本质的前提下,把思维指向社会和谐的目标上,“推天道而明人事”,人类在现实中以社会和谐体现自然和谐。

社会是人与人之间构成的生存体,在儒家学说中,社会关系的论述主要以人本利益出发,以“礼”、“仁”秩序和规范为构建社会和谐的基本元素。道家也讲社会,但道家并非从人本利益出发,而是从自然大视域,包含人类利益在内的大角度出发,把社会和谐视为自然和谐的一部分。故老子的社会和谐思想以自然为中心,着重强调统治者在构建社会和谐中所起的主导作用,要求统治者应遵循自然之道,施行“无为”而治的统治方法。“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老子·二章》)“爱民治国,能无为乎?”(《老子·十章》)自然无为最重要,无为等于不干扰、不影响、不压迫和不剥削,天下人可以自由自在地在和睦的社会环境中生产、生活、劳动,没有争斗,没有掠夺,没有自然资源的个人占有。

总之,面对社会问题,老子的思维依然从自然本位出发,着重强调统治者在社会和谐的构件中所起的关键作用,从而为人类社会和谐的建构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当然,老子也并非忽视社会全体成员所应该遵循的和谐道理,强调作为社会单元的个体人也要时刻牢记自身和谐因素的重要性。如“守中”、“知足”、“无欲”等道理,人人都要去遵守,去施行,否则社会也就不可能和谐。故而人人要时刻牢记老子之言,从自我出发,以自然为目标,积极营造社会和谐的大好局面,最终回归天地自然的大和谐目标。

与老子之道同义,《易》以探赜索隐宇宙神秘信息为途径,旨在建构一个“保合太和”的包括人类社会与自然万物在内的大和世界。

首先,易在表达人道的时候,一方面说明天地人“三才”整体和谐思想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强调人道源于天道的不易法则。“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周易·说卦》)说明在宇宙自然之间有天地人“三才”,易以天地人“三才”为卦体,则是概括宇宙和谐整体的最好形式。而在天地人“三才”中,易则明确表达了天道阴阳是人道和谐的最高依据,人类社会的和谐秩序是源于天道阴阳的和谐本质,没有天道阴阳的和谐就没有人伦关系的和谐。“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有礼义有所错。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周易·序卦》)夫妇关系的恒久,实际上是指社会和谐关系的稳定与长久。而这种稳定与长久正是源于自然天地之恒久。所以,从自然天地之道,直至人伦夫妇的最小社会单元,形成秩序关系的整个过程,恰是人际和谐取法于自然和谐的基本过程。这在本质上,与老子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和谐思想基本相同。

其次,表明易之所以能够成就人类社会的和谐美德,在于易以自然和谐为根据,以缔造生命为己任。故《系辞上》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易对人类社会的理解和探究,是出于易能够完全理解天地原理和本质之故。“一句话,《易》理解源于自然,效法自然,是对天地的模写,《易》理与天地的法则是一致的。”利用易,就能够“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这个“道”正是所谓“一阴一阳谓之道”的道,即是所谓阴阳和谐之道。

再次,易达天下和谐之治,在于易取乾坤阴阳和谐之法则。《系辞下》叙述了从包牺氏到神农氏,再到黄帝、尧、舜天下“各得其所”、“百官以治”、“万民以济”等一番社会和谐之治的景象,均缘于他们能够通达易理,“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知微知彰,知柔知刚”,而“盖取诸乾坤”之故。圣人能体认乾坤之德,则能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目标。“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易卦有非常丰富的“德”性内容,是建构和谐社会的最基本因素。“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说卦》)卦爻以阴阳刚柔的基本变化为准,同样卦爻也要以天地自然的“阴阳合德”或“神明之德”为准,天地自然之本德方是缔造社会仁义道德和顺即和谐的内在根据。所以易的社会和谐之缔造,始终没有离开自然和谐的本质根源。

最后,易卦爻对人事的表述内容,几乎每一卦爻都能够遵循自然本旨而通其变。基本的思路是,先承起自然物象的发生情况,然后推及人事产生的可能性和必然性,表明一切人事发生的未来事实均在自然情理之中,目的在于为人事行为提供把握或改变事象可能发生的先机。如谦卦(艮下坤上),“君子有终”,原因是天道谦,而人道遵循天道“好谦”,所以君子有善终。如蛊卦(巽下艮上),“刚上而柔下”(《彖》),《象》说:“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以山下和顺之风为承起,喻人事育德之象。如咸卦(艮下兑上),也是吉利之卦,原因是“柔上而刚下”,“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彖》),即是说社会人事只要能够根据自然之理,男性尊重女性,就能够使社会和谐。再比如恒卦(巽下震上),“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根据自然的物象是“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恒。”“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彖》)可见,恒久和谐的社会局面,完全取决于圣人能够遵循自然恒久的规律。

总之,《易》思想以构建和谐社会为核心价值取向,但其所有人事行为均以自然天地为准则,社会和谐是自然和谐的本质延续,自然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内在根据,完全与老子道家社会和谐思想同一指向,表现了中华民族社会和谐思想的本质特色。

三、易老和谐思想的现代启示

易老和谐思想对人类及整个生命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核心价值在于始终能够把持自然本质的和谐内容,强调人类的所作所为必须不折不扣地遵循自然和谐理路,给予当代主宰地球生命的具有高级思维却又不自量力的人类敲响警钟:人类力量永远也不可能超过自然力量,人类社会也永远不能离开自然世界而存在,人类的自作聪明和胡作非为都将自食其果,给自己带来灾难。这是中华传统文化在两千多年以前就给人类提出的重要警示,具有超越时空的普世意义。

当代人类只注重社会和谐是远远不够的,社会和谐如果离开了自然和谐,其后果将十分严重和可怖。社会和谐如果是建立在以人类利益为中心,以社会需要的无限享受为满足,以破坏自然生态和自然和谐为代价,则必将产生灾难性的后果。社会和谐的前提是自然和谐,这是易老文化的本质。唯把自然和谐放在第一位,才能真正建构有意义的社会和谐体系,这是易老和谐思想给人类的重要启示。当代社会并非和谐,而是严重的不和谐,包括对自然生态的严重破坏,造成人与自然的不和谐。究其缘由,关键在于当代人类已经完全背离了易老和谐思想的自然之道,我行我素,追求物质满足和感官享受,自掘坟墓。故易老和谐文化对当代人类社会具有普遍性的启示作用,是人类能够拯救自身不幸命运的首选良方。

人类不能继续唯科学技术马首是瞻,堕入科技主义的狭隘泥潭,科学技术并非圣洁的智慧工具,科技永远都是把双刃剑:一方面是科技的成就令世人欣喜若狂,极大发展;另一方面是科技的灾难令生命欲哭无泪。但中华易老文化遵循自然之道,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富有永恒的生命力,永远是人类文明最圣洁的文化源泉和绿色生命的思想保障,是指导人类走向永生的伟大的思想成果之一。

篇(6)

同志们:

这次全县公安工作会议,是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目的就是要对全面加强和改进我县的公安工作作出重大部署,动员全县广大公安干警、武警官兵、保安巡防队员进一步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奋发有为,为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确保全县社会和谐稳定。 2012年,是我县要实现 主要经济指标“三年翻一番、五年翻两番”、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争先升位的关键之年。县委八届九次全会和县人大十六届二次会议对今年的奋斗目标动做出了总体部署。今年,全县生产总值要实现180亿元,增长40.6%;各项税收要实现10.7亿元,增长33.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要实现6.5亿元,增长43.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要实现210亿元,同比翻一番;对上争取资金实现20亿元,同比翻一番;农村人均纯收入要实现9350元,增长20%。政府的三大主要工作任务,就是要促进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稳定。公安战线的同志们,面临的任务将更加艰巨、肩负的责任也将更加重大。刚才,××同志既代表县政府、也代表县局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贯彻落实了科学发展观和县委八届九次全会、县人大十六届二次会议精神,符合县委、县政府对公安工作的总体要求,我完全赞成。我相信,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局党委一班人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全体公安民警戮力同心、锐意进取、顽强拼搏、无私奉献,一定能够谱写出××公安工作发展的新篇章。

下面,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就全县公安工作提四点要求和希望:

一、全力服务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是新形势下公安机关维护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公安机关应当围绕经济发展大局,强化开放意识,正确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坚持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努力实现管理和服务的有机统一。一方面,对于应当由公安机关管理的事项,必须严格依法履行职责,敢于管理、善于管理;另一方面,要强化服务职能,扩大服务领域,不断推出便民利民、便企利企举措,主动自觉地为群众服好务,为企事业单位服好务。要用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和优质、高效、热情服务,来维护县委、县政府的良好形象和公安机关的执法权威,来提高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度、支持率,从而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安管理和社会环境建设,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廉洁便捷的发展软环境,促进全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向全国经济发达县份快部迈进。

二、全力争创一流的品牌公安队伍

在公安总体工作中,队伍建设是根本,也是保证。而整个公安队伍中,基层民警人数最多、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公安工作的成绩大多出在基层,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也大多发生在基层,公安队伍建设的难点也集中在基层。我们县公安局作为全市最庞大的一支基层公安队伍,近年来在队伍建设上取得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社会评价很高,也获得了很多荣誉,值得肯定。但这还不够,大家不能满足于过去取得的成绩,还要不断地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增强能力,在巩固和发扬成绩的基础上,以只争朝夕、争创一流的工作态度,以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工作作风,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高素质的基层公安队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力争使“××公安”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全国的一个品牌公安队伍,也成为迅速提升我县形象、扩大我县知名度的一张名片。大家要有这个决心,有这个信心。

三、全力推动基层基础建设纵深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

心在基层。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要靠基层来落实。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各级党委、政府对当地社会的控制能力,直接关系各级党委、政府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直接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县委、县政府将从政权建设的高度出发,一如既往地把公安“三基”建设置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中来研究,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继续关心和支持公安工作,积极帮助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公安机关更好地推动基层基础工作提供有力组织领导保障。全体公安民警也要牢牢把握有利时机,鼓足干劲、勤于思考、创新措施,不断推动“三基”建设向纵深发展。只有下活了基层基础建设这盘棋,才能创造扎实的基础工作业绩、打造过硬的基层队伍素质。我希望大家在这方面多下气力,内修素质,外树形象,能够成为全县各部门各单位学习的榜样和标杆,使全县自上而下、由内而外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从而推动“活力××”的建设。

四、全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

篇(7)

关键词:构建和谐人口计生环境 思考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625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373-02

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关键前提,就是事业和谐、政府职能的转变,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而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是涉及所有百姓的最大的公共政策,这项政策是否为广大群众认可、拥护,又直接影响公共型政府。因此,构建和谐人口的计生环境,不仅是当前计生实践的呼唤,而且对建设和谐社会意义重大。我们必须从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准确理解构建和谐人口计生环境、推进社会和谐的内涵及其意义。坚持以人为本、深入探索计生人口环境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转变,努力构建和谐人口计生环境,推进社会和谐。

1 坚持以人为本、创立人口计生工作新理念

构建和谐人口计生环境要求广大人口计生工作者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进一步弘扬群众至上,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理念。

第一,群众至上的理念是构建和谐计生环境,推进社会和谐的前提。人口计生事业发展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人民群众是计划生育的主人。进入新世纪,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群众的法律意识、维护意识不断增强,人口和计生工作的主要任务已由降低高生育水平转变为稳定低生育水平,加之《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已经出台,明确了群众与计生部门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计生工作如果继续主要依靠行政手续做法,不注意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群众的利益,不努力解决好实行计划生育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将难以得到群众的拥护,低生育难以稳定,为社会和谐创造良好人口计生环境的目标,难以实现,因此,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必须解决国家民族利益和群众个人利益“一重一轻”的问题,计生部门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多为群众谋利益,切实转变工作思想和工作方法。通过宣传教育、完善利益导向机制等手段,想方设法解除独生子女家庭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感到在经济上有保障,政治上得实惠,引导群众自觉转变生育观念,从而创造和谐计生环境、推进社会和谐。

第二,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理念是构建和谐人口计生环境,推进社会和谐的核心。人口计生工作的政策性、群众性很强,涉及广大婚育群众。因此人口计生工作者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依法规范自己、全心全意为广大育龄群众服务,勇于奉献自己。首先客服工作中“怕”的畏难情绪。即怕“苦”、怕“累”、怕“烦”、以及亲友面前怕“恼”人。积极主动为其排忧解难,增强计生系统的亲和力。其次目前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口计生工作者的集体意识,奉献精神遭受各种利益的诱惑,易滋生权钱交易丑恶现象。广大人口与计生工作者如果不能拒腐防变、无私奉献,那么,构建和谐人口计生环境,推进社会和谐就变成纸上谈兵。因此,我们计生事业人员必须在加强思想教育、品德教育的同时,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光荣感。坚持以人为本、质量为先、服务至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真正做到“心为群众所牵,情为群众所系,利为群众所谋”。

2 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人口计生工作办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思想活跃,民主意识、参与意识增强,构建和谐人口计生环境必须创新方法,充分调动计生工作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额度地争取广大群众对人口计生的参与、理解与配合。

第一,创新宣传教育方法。宣传教育是构建和谐人口计生环境、推进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法宝。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人口计生工作对象、环境、任务、内容等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宣传教育只有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构建人口计生环境、推进社会和谐要求。一要在方法上增强时代性和创新性。人口计生工作的宣传教育本身就建立在和谐的社会之中,因此,要将人口计生宣传融入大众宣传教育和全民教育之中,制定统一规划,文学、新闻、媒体、影视作品均应吸纳和谐计生文明内容,采取个性化、生活化、技能化、知识化的沟通形式。二要改变过去老套、生硬灌输的面孔。运用交心式、座谈式的互动交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坚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就育龄群众其所需互相沟通,解之所惑,释之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