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乡村振兴特色亮点

乡村振兴特色亮点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7 09:40:2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乡村振兴特色亮点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乡村振兴特色亮点

篇(1)

激发乡村旅游潜力,有利于持续助力乡村振兴。但目前,大部分地区仍然没有走出一条“好路子。

存在的问题:一是定位狭隘,旅游模式雷同化。乡村旅游常被大众错误定位为农家乐,而事实上,两者之间并不能简单画上等号。目前,不同地域不同村庄为游客所提供的乡村旅游模式大同小异,多为采摘瓜果蔬菜、垂钓、爬山等一系列体验式活动,各处乡村旅游高度雷同化。且多数人选择乡村旅游的目的在于感受别于城市的乡土气息,过于单一的体验让乡村旅游发展困于瓶颈。二是重视自然资源开发,缺乏文化挖掘。田园风光确实是乡村旅游的中心和卖点,而本土文化却是乡村游的亮点。当前,大多乡村旅游仍然缺乏特有乡村民情、礼仪风俗的传达,影响乡村旅游长远持续发展。除了有别于城市的美景之外,游客更多是体验不同风土人情和农耕文化,如江西婺源的“篁岭”、陕西咸阳的“袁家村”就是乡村旅游的成功典型,每年接待的游客量达数百万之多。三是乡村建设“无差异化”。乡村建设缺乏大胆创新执行力,当某乡村建设模式获得成功,大家便一窝蜂的照搬照抄式的模仿,导致“千村一面”。

对此,建议:一是要“定好位”,全面整合当地资源。立足实际,明确当地发展乡村旅游所要达到的目标。邀请专业人才,制定全镇乡村旅游专项规划。进一步全面摸排、梳理全镇乡村旅游资源,结合道路基础建设、村容村貌整治、地方特色文化挖掘和产业结构调整,合理布局建设各具特色、亮点突出的乡村旅游功能景点,尽可能防止低水平发展,避免同质化开发和无序竞争。二是要“布好局”,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找到当地旅游资源的最优配置,最大程度释放政策、资源红利,做到既引得来游玩的人,又留得住游玩者的心。通过合理定位乡村旅游主题特色,进一步发展一批乡村特色民宿、休闲街区、采摘基地,培育形成乡村旅游新产品新业态。三是要“造好势”,利用好信息化、数字化手段。结合时下最流行的即时社交和短视频平台,把本地乡村的美景更快更好地向外传播。积极运用新媒体、报纸、视频等手段,吸纳 “粉丝群”,利用抖音等宣传平台,上传短视频,加大营销推广力度,提高传播的效率和范围。结合自身特色、吸取优秀经验做法,积极策划对外宣传活动方案,如采摘节、文化节等。增加经费投入,确保乡村旅游对外宣传工作顺利开展。

。激发乡村旅游潜力,有利于持续助力乡村振兴。但目前,大部分地区仍然没有走出一条“好路子。

篇(2)

乡镇林业情况简介

孙镇版图面积98.5平方公里,辖41个行政村,人口3.9万,耕地10万亩。近年来,我镇在滨州市委、市政府和邹平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邹平北部生态文明特色镇”这一目标,突出抓好“强基建、惠民生”这一主线,按照市委市政府林业会战的总要求,提前谋划,科学布局,突出我镇特色优势,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全面打造绿色孙镇、生态孙镇。建设绿色通道12.5公里,水系绿化100公里,公路绿化30公里,成片造林2.4万亩,经济林3000亩,10万亩农田全部实现林网化,全镇5处中小学幼儿园实现绿化美化全覆盖,深入开展镇村绿化和企业绿化年、义务植树等活动,累计栽植各类绿化苗木100万株。截至目前,全镇造林绿化总面积5.0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4.3%,持续的造林绿化,使我镇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辛集洼水库进场路及庆淄路绿色通道绿化工程情况简介

我镇按照“打造精品工程、建设生态走廊”这一目标定位,烘托“依水置景、林水相依”的绿化特色,围绕辛集洼水库这一水系景点,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全力推进林业会战提档升级。投资3000万元规划实施了3.5公里水库进场路绿化工程和3公里庆淄路绿色通道提档升级工程1100亩。绿化工程采取政府与企业合作造林模式。绿化林带全部实行水肥一体化。进场路规划造林面积700亩,工程造林密度按照株行距3*2,外围两侧各栽植一行五角枫,内侧主要以白皮松为主的常绿背景林带,路两侧各栽植一行玉兰,打造“春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生态景观绿化带,栽植各类乔灌木5万余株,完成造林700余亩。庆淄路绿色通道提档升级绿化工程规划造林400亩,工程造林密度按照株行距3*3、3*2,庆淄路西栽植100亩高档玉兰,庆淄路东外围红榉、五角枫、国槐、红枫等树种交替搭配栽植,内侧各栽植4行海棠,打造高标准的景观绿化生态林,栽植各类乔木2万余株,完成造林400亩。截止目前我镇已完成冬季造林1200余亩,圆满完成了目标。

下一步,我镇将依托辛集洼水库,围绕周边景观,结合乡村振兴,抓典型出亮点,规划实施水库周边生态景观美化绿化,孙镇坡庄码头绿化美化、生态林场、经济林基地建设等一系列林业工程,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参与造林的积极性,逐步形成以政府引导、企业投入、全民参与造林的良好氛围,全面落实林长制,力争全年实现造林1500亩,超额完成市委市府下达我镇的造林任务,逐步将孙镇打造成绿色生态特色镇、乡村振兴样板区。

篇(3)

发展乡村旅游既能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能振兴当地农业。乡村旅游的游客在游玩后会购买一些当地农作物、土特产、手工艺制品,不仅能丰富游玩项目更能增加农民受益。但是现阶段的乡村旅游中可供选择消费的项目稀少,往往是游客就餐完毕后便离开。农户的经营意识不到位,农产品深加工程度不够,使许多农村品附加值无法提升,局限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过于迷信口碑传播,主动宣传和参加集体促销的意识和要求不强,很难适应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

在信息传播多元的时代,许多专业旅游景点综合运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手段宣传已打开了知名度,创造大大小小旅游品牌。乡村旅游却仅停留在口口相传的“打游击”式宣传,优质的乡村旅游点需要游客“打听”才能找到,品牌打不出去,无法长远发展。然而开展“乡村烹饪培训项目”能有效为解决上述问题,“乡村烹饪培训项目”是指有具有专业烹饪知识的技校教师下乡村,为需要烹饪培训的农户有目的的培训经典农家特色菜的活动,这也是面向社会开展的培训方式之一。乡村旅游点开展烹饪培训项目的价值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开展烹饪培训项目能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开展烹饪培训项目,农民在农闲时纷纷投入到餐饮服务知识学习中,旅游旺季农户能充分发挥出所学知识,提高餐饮服务水平,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促进一、三产业的结合,建立起以农业养旅游,以旅游促农业的互动机制,实现农业的多项多次增值,做到优势互补,互为促进,共同发展。(二)开展烹饪培训项目能调整养殖业结构经过烹饪培训项目农户可以学到全方面餐饮营销知识,通过结合农村旅游实际的餐饮营销知识,从根本上让农户认识“营销”在经营过程中的重要性。充分了解到游客需求后,农户养殖受市场欢迎的产品,使自给养殖向市场养殖转变,促进养殖业结构调整。(三)开展烹饪培训项目能调整的劳动力结构在“五一”、“十一”黄金周许多乡村旅游点比原来可以多安排8—10倍的劳动人口就业。大部分乡村旅游经营户都请上了帮工帮厨,阳朔景区的“农家乐”高峰期有的一家用工多达60余人,有的农户因为家里懂烹饪的人手不够时需要花钱请有餐饮娱乐服务经验的城里人帮工,大大提升了人工成本。如开展烹饪培训项目让教师和设备直接带到农户家里,让当地农户能烹饪出一手具专业水准的菜品,大力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消化。在旅游淡季可将多余人员调配到农业生产方面,加强果树、花卉等各种农作物的管理,很好地解决人员过剩的矛盾,使人力资源使用更趋合理。

开展烹饪培训项目能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篇(4)

大项目、新项目建设是我镇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也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亮点。小编准备了在全镇重点项目观摩会上的讲话,希望大家喜欢。

同志们:

今天,我们利用了一上午的时间对全镇部分重点项目进行了观摩拉练,这是我镇第一次组织这样的观摩活动,由于时间关系,还有很多很好的项目我们没有走到,但是我觉得这次观摩拉练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应该说是达到了感受新变化、交流新经验、谋求新发展的效果,起到了交流、借鉴和促进的作用。听取的各项目相关负责人的工作汇报,我感觉各村在上半年的工作中都有特点、都有亮点、都有创新。

通过一上午的时间,我们观摩了X个重点项目,有扶贫项目、土地增减挂钩项目、户户通民生工程等,这些项目都有很好的代表性,总结起来,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项目建设速度快。

这次观摩的项目有相当一部门项目是去年下半年或今年初开工的,不到一年的时间,很多项目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们参观的堤根村金银花种植基地,在领头雁王青海同志的带领下,目前金银花种植面积已发展到X余亩,目前已成为全县最大的金银花种植基地。X村在全镇范围内第一个实施的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创造了全县有名的“X速度”,同时新村建设在疫情防控期间,克服种种困难,有序复工复产,确保X月底交工,X月底群众入住。大营新村今年启动以来,经多方努力,截止目前,已基本完成拆迁任务,新增土地指标X亩,目前正在进行复耕前期准备工作,同时新村建设目前已完成X座楼房封顶,剩余X栋楼房整改紧张有序建设中,计划X年X月建成并交付使用。现代农业扶贫生态园区(春博园),目前已累计投入X多万元,建设了一带一路广场、草坪广场、儿童乐园、七彩花道、科普中心、室内外民俗馆、观光亭,百花园、树林醉春苑、温泉井等项目,以及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正在高标准提升三春晖、四季春智能棚内部设施。即将建设拓展中心、康养基地、室内外婚纱摄影基地、智能棚温控设施等,高标准建设X平米的农产品加工、仓储综合楼,预计X月X日建成试营业。

二是项目发挥效益好。

在上届党委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础上,我们继续做大做强,很多项目都发挥了良好的效益。我们参观的杨寨村、汤官营蔬菜大棚种植项目,里面的西瓜、哈密瓜、西红柿、茄子等,长势喜人,价格可观,特别是西红柿,每棚收益达到X-X万元。春博园草莓种植行情较好,去年X月,我们成功举办首届X镇草莓艺术节,共吸引周边县市游客X万人次,并相继在省市县电视台专题报道,成功打造了X镇草莓特色种植品牌。虽然受疫情影响,但是每棚产量在X斤以上,并且草莓价格X元/斤,来园区采摘价格X元/斤,每棚年收益达到X万元以上。金银花种植基地前期盛花期,吸纳周边闲置劳动力X余人,每人每天人均增收X-X元。

三是项目投资规模大。

大项目、新项目建设是我镇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也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亮点。在楼张村即将建成投产的牧原十五厂,总投资X亿元,计划X月底全部完工;X镇扶贫工业园区占地X亩,明源建材、三春晖木业、沐鑫木业、斌博木业等X个项目已落户园区,另外面积达到X万平方的X个标准化工业厂房,其中X个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其余两个即将动工建设。园区所有项目入驻后,年可实现税收X万元,安置劳动力X余人,其中安置贫困户X余人,年产生扶贫效益资金X万元。青岛东青保温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投资X亿元的新型建材项目已建成投产;活性氧化铝小球再生利用项目正在办理环评手续;橡胶颗粒项目、阻燃剂生产项目、新希望年出栏X万头商品猪项目正式落户我镇;中国X强江西双胞胎集团投资X亿元的种猪繁育项目已达成投资意向等。

四是项目覆盖范围广。

X年以来,全镇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X万元,实施扶贫项目X个,其中产业项目X个,基础设施X个。累计产生效益分红X万元,为全镇X户贫困户每年带来人均X元的稳定收益,保障了脱贫成效。建成扶贫车间X处,吸引了服装加工、古筝制作、鞋面加工、吨包加工等一批劳动密集型产业投资入驻。同时发挥春博园龙头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区域带动,全镇蔬菜、瓜果、草莓等特色种植面积达X万亩以上。此外,沿途我们也看到,各村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场所建设、道路环线工程等工作都抓的非常好。同志们,成绩取之不易,奋斗充满艰辛,这些成绩的取得,无不蕴含着各村党支部、村委会勇于担当、攻坚克难的胆略和气魄,无不渗透着广大干部群众忘我奉献、艰苦奋斗的心血和汗水,无不凝聚着全镇X万X千人民创新实干、奋力拼搏的智慧和力量。在此,我代表X镇党委政府向为三春发展付出辛勤劳动、做出积极贡献的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等一会,X镇长还要就抓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进行进一步安排部署,下面,我就全镇经济工作讲几点意见:

第一,加速培育农业产业新动能。

一是继续做大做强南中北三大产业带。在镇南部强化园区建设为支撑,继续打造现代农业扶贫生态园区(春博园),结合三春草莓特色品牌,申请东明县草莓地理性商标注册,计划向东延伸旅游路,在旅游路两侧,辅以X等村,重点发展优质果蔬种植,以基地为依托,深挖黄河文化底蕴,着力打造以生态旅游、观光采摘为特色的乡村旅游特色小镇。进一步扩大以堤根金银花、麦冬种植为带动的中部中草药种植片区,目前金银花种植面积已达到X余亩,建成金银花深加工基地一处,下一步计划继续扩大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以堤根金银花种植为带动的中部中草药种植片区。同时进一步发展以拐王羊肚菌种植为引领的北部食用菌种植。经过近两年的种植经验,羊肚菌在市场上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一斤新鲜的羊肚菌价格达到X多元,烘干后价格能够达到X-X元,平均一个棚收益X-X万元。下一步将打造千亩食用菌种植加工销售基地。各村要根据各自实际情况,拿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谋划各村产业发展的路子。二是加快土地流转步伐。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我镇是典型的农业乡镇,但农业大而不强、大而不优。省委书记刘家义书记指出了全市农业产业发展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下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我们一定要聚焦聚力农业产业发展,围绕土地做文章,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特色种植业、畜牧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目前我镇已于修正药业集团达成初步合作意向,计划流转土地X余亩用于种植中草药铁皮石斛和芦荟,如果项目能在我镇落户,将对全镇产业振兴奠定坚实基础,下步我们将持续跟进。

第二,扎实推进新型社区建设。

一是加快推进X国道拓宽工程。借助X国道拓宽,在老大队部以东,堤根路以南,新大队部东边路以西,信达超市以北规划建设安置区。按照整体规划、分片开发的发展思路,计划利用X-X的时间,建成容纳X-X万人的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型小城镇的“两新”融合发展试点乡镇。二是稳步实施土地增减挂钩项目。今年X月份,国务院副总理总理在调研X市时指出,要将X打造成为全国新型社区建设示范市,市委书记X书记在全国“两会”时,建议支持X市创建乡村振兴X样板国家综合试验区。按照统一规划,全市要利用X年时间,也就是到X年,要全面完成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任务。前段时间,我们聘请了设计院,已对全镇所有村庄进行了整体规划,明确了各村新型社区建设时间任务,请各村提前着手,按照规划稳步实施。

第三,加快扶贫产业项目实施。

X年以来,全镇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X万元,实施扶贫项目X个,其中产业项目X个,X年,我镇争取第一批扶贫专项资金X万元,主要用于扶贫工业园区厂房建设及核桃园、朱洼、马桥、孔寨等村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发展,目前正在进行招标;我镇又积极争取到全县第二批扶贫专项资金X万元,计划全部用于春博园基础设施建设、X村为民服务中心建设及金银花种植基地,目前正在编制方案。

第四,扎实推进民生建设。

一是加快实施涉农项目建设,“千亿斤粮食”二期项目,总投资X万元,涉及X个行政村X个自然村X亩耕地,目前已完工,通过疏通沟渠、路面硬化、机井改造等,打造东明县粮食生产核心区。涉及X个行政村的土地占补平衡项目,建设规模X亩,投资X万元,预计新增耕地入库指标X余亩,按照县政府奖补政策,每亩X万元,共奖补资金X亿元,能有效缓解土地增减挂钩项目资金短缺问题,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验收工作。同时申请的万亩盐碱地改造项目,争取今年开工实施。同时要坚持做好乡风文明、移风易俗和殡葬改革工作,各村要切实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操办红白事做到事前申报、严格标准、狠刹铺张浪费攀比之风。

第五,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篇(5)

一、加强组织领导,及时安排部署。

成立2020年“三变”改革宣传报道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宣传工作的特区委宣传部副部长袁瑞岍同志担任,副组长由特区融媒体中心副主任xx同志担任,成员由宣传部、特区“三变”办、融媒体中心抽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宣传部。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全区“三变”改革宣传工作。制定了《2020年“三变”改革宣传报道工作方案》,对“三变”改革宣传报道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二、强化宣传报道,营造良好氛围。

一年来,宣传部积极协调区内媒体和区外媒体对我区开展“三变”改革的重大成果、重大经验进行宣传报道,对外宣传报道六枝“三变”改革工作的典型经验和发展成效。

篇(6)

产业结构优化牌

发力供给侧

特色高效农业形成产业集群

青山环绕、绿水长流的明月山上,大盛镇的万亩中药材基地长势喜人,排排整齐的大棚内种植着一种被称为“软黄金”的药材――石斛。从亩产约1000元的玉米到每亩45万元产值的石斛,历经a业蜕变的大盛,正走在特色高效农业的发展道路上。

“过去种玉米,现在种仿野生石斛、铁皮石斛,通过先进的智能化大棚进行无土栽培、自动管控、温度调节等,每棚只需配备1名工作人员,真正做到特色、高效、生态。‘企业+科研+示范基地+农户’的模式,还能带动农民共同增收。”基地负责人介绍。目前,铁皮石斛的市场价为600―1500元/公斤,按照亩产不少于300公斤计算,每亩最高价值达45万元。用石斛加工而成的“铁皮枫斗”,每公斤售价更是高达10000―20000元。

亩产论英雄!依据“一村一品、一镇一特、产业集群”的思路,渝北区着力推进农业调结构、转方式,瞄准亩均产值和利润高的特色产品,现已集中连片建成万亩蓝莓、万亩葡萄、万亩外嘴李等十大“万亩现代特色高效产业基地”。除成功选育“仙桃一号”、歪嘴李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还积极引入柑橘、牡丹、百合等85个新品种。今年,“梨橙”、“歪嘴李”喜获中国果品区域价值品牌奖。

连通物联网

农业种植“听懂”遥控指挥

随着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如何实行科学精细的管理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在渝北,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一块9平方米的大屏幕让难题迎刃而解。

据悉,配合传感器、360°高清摄像头、气象站等设备,农业基地的实时情况一目了然,基地主人还能通过屏幕与专家隔空“对话”,享受指挥调度、远程诊断、技术指导等在线服务――这就是渝北率先在全市建成的智慧农业总平台。集现代农业物联网病情、灾情、墒情信息管理、决策指挥调度、成果展示和农业综合服务等功能为一体,该平台已与放牛坪梨子基地等8个农业基地建立连通,蓝莓、食用菌等18家物联网企业将在年底全部接入。届时,使用一台电脑或一部手机,足不出户就能让数百亩农业基地“听懂”你的指令。

玉峰山提香农庄的500亩葡萄园首先尝到“甜头”。安装果园水肥一体精量灌溉控制系统后,过去约30人用时3―7天的灌水、施肥工作,如今只需1人操作系统、24小时内即可完成。不仅节约90%以上的人工成本,还大大提高水利用率,实现精准灌溉。果园监控生长病虫害诊测系统,让专家在线就能进行诊断,免去以前因奔波而延误诊治的烦恼。

另外,渔业渔船GPS定位、动物屠宰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功能均已融入总平台,为智慧执法、智慧监督、智慧决策提供保障。

乡村旅游振兴牌

玩转“水、陆、空”

唱响乡村旅游四季歌

随着天气逐渐寒冷,温泉又开始大热。在渝北统景镇,坐落着全国最大的生态温泉浴场、重庆人心中“水质最好”的温泉度假胜地,“硫酸钙型温泉”与“重碳酸钙型冷泉”为一体的冷热双泉声名远扬。不过,统景的金字招牌可不止于此――3月,满山遍野的李花如雪如霜;7月,香脆可口的歪嘴李供不应求;11月,“中华名果”梨橙个大皮薄、汁甜可口……到这里,一年四季的耍事让人流连忘返。

大湾镇的“桂禾・花仙谷”则是另一番趣味。竞相绽放的桂花十里飘香,20多种花卉组成壮观的“林下花海”,长280米、落差50米的高空溜索惊险刺激,还可以在水田里摸鱼、在金沙沟戏水……玩转“水、陆、空”的趣事尽在渝北。

类似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在渝北还有很多。今年以来,包括大湾“桂禾・花仙谷”、木耳“七彩大庄园”、龙兴“七彩铜锣”等在内的8个乡村旅游基地全新亮相,茨竹十里荷花走廊、木耳白云桃花等成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放牛坪梨花基地成功创建国家3A级乡村旅游景区。区内一个个“养在闺中无人识”的自然资源被盘活,曾经默默无闻的小村庄火了起来,实现人气与商气双丰收。

以农为媒

向“都市农业+乡村旅游”要效益

“这一系列发展还要得益于‘都市农业+乡村旅游’的联动发展模式!”渝北区相关负责人一语道破“秘诀”。

根植于地方特色,渝北区有效整合“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把都市农业融入旅游发展,“一镇一品、一村一景”的大旅游格局多点开花,旅游接待和旅游收入双双跃上新台阶。对此,家住古路的村民们可谓感同身受。

依托丰富的本土文化,古路的慈孝主题公园、盛世花都、古路红枫林、周家山摄影基地等景点,年均吸引游客数十万人次。与此同时,仙桃李的引入让都市农业发挥效益。乌牛村基地、银花家晟基地等形成规模化种植,参与种植的农户年均可增收2万多元。不少村民还首次体验“触网”,把自己的仙桃李搬上奇易网等电商平台,足不出户就能销遍全国。“来看风景、摘李子的游客多了,我们古路也越来越有名气!”大伙儿纷纷感叹。

篇(7)

    农村牧区文化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体局高度重视农村牧区文化建设,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认真贯彻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惠民工程,健全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推动了文化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加快农村牧区文化建设的工作举措

 一是加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通过抢抓国家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和引进项目,以项目为支撑,不断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十三·五”期间,认真筛选、规划、编制、论证和储备一批重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力争建设阴山岩刻主题公园和戈壁红驼文化产业园区,完善乌兰牧骑、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苏木镇文化站建设,实现旗、苏木镇(社区)、嘎查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阅读活动,加快数字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等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步伐,努力提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组织实施草原书屋送书下乡、争取配备流动服务车等惠民设备,不断提升公共文化供给能力。加大社区文化中心建设,完善设施设备,提升服务功能。

   二是加大艺术精品创作,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产品。完善文艺精品创作生产规划,制定中长期和年度创作计划。实施文艺精品工程,建立重点文艺项目库,组织艺术创作生产。完善演出设施设备,提高乌兰牧骑自我发展、自主经营的能力。大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积极扶持社会民间文艺团体发展,推进社区文化、乡村文化、广场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每年举办一届新农村新牧区文艺汇演和文化“三下乡”活动,每年组织一次民间艺人专业培训。提高品位,扩大影响,力争打造1-2个影响较大、特色浓郁、效益显著的品牌活动。深入发掘民族草原文化的内涵,加强文化产业化开发,围绕草原自然风光、特产和民族非物质文化等,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影响深远的民族文化品牌。

三是加大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完善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争取人社组织部门每年能给文化部门调配文艺人才,以缓解乌后旗专业文艺人才匮乏的现状。充分发挥乡土文艺人才作用,建立乡土文艺人才库,聘用一批有一技之长、热心于基层文化工作的乡土文艺人才,担任乡镇(社区)和嘎查村专兼职文化辅导员,着力解决基层文化工作人员不足的问题。积极培养文化经营队伍,制定落实优惠政策,扶持、培养、造就一批文化企业和文化企业家。

二、农民牧区文化建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活动经费投入不足与群众文化活动需求不相适应。由于苏木镇财力薄弱,对农村牧区文化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文化站和嘎查村文化室活动经费少,不能经常性的开展文化活动。

二是图书室未充分发挥作用。原因是书籍更新缓慢,内容陈旧,不能满足广大读者对知识的渴求。

三是队伍建设亟待加强。文化专干配备差;文化专干队伍素质参差不齐;苏木文化专干职称普遍偏低。

四是个别地方对文化事业发展认识不足。文化发展的水平远不能满足广大群众对文化日益增长的需求。苏木镇对文化发展普遍重视不够,文化活动形式单一,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三、加强农村牧区文化建设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

要切实把文化事业发展纳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两个成果一起要。完善考评体系,要将苏木镇文化事业的发展列入实绩考核指标体系中,使各级领导对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责任感、紧迫感,从而自觉地加强领导,使文化事业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满足广大群众对文化的需求。

(二)加大资金投入,确保项目实施

1.加大政府投入。管好用好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和配套资金,不挪用、不挤占,搞好硬件建设。

2.加大向上争取投入的力度。积极向上争取国家对农村牧区文化建设的投入,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

3.多渠道吸纳社会资金。通过村企共建、城乡共建等方式,引进资金改善文化活动环境,为农村牧区文化活动的正常运行提供经费保障。

4.依托自身优势创建文化活动品牌,形成以点带面,全面推开的良好局面。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

1.健全队伍。按照上级要求,配齐配强苏木文化专干,要确保每个苏木镇综合文化站至少有2-3个专兼职人员。

2.加强培训。建立基层文化队伍培训机制,采取集中培训和基层指导相结合的办法,经常开展业务学习、培训、辅导、调演、交流等活动,提高基层文化工作人员的政治和业务水平。

3.完善管理机制。强化文化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能,规范文化站管理和业务活动,加强督查指导。

4.建立激励机制。研究建立体现基层工作特点的文化人才评价标准,培养更适合文化发展繁荣的优秀文化艺术人才。

(四)完善设施设备,满足群众需求

1.加大农村牧区综合文化站配套设备的多样化,满足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需要。

2.制订完善苏木镇和嘎查村综合文化站设施设备管理制度,落实专人负责管理,提高运用效率,充分发挥文化阵地的作用。

(五)创新文化载体,延伸服务功能

1.注重培育亮点,把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与时尚元素相结合,在保持其民俗特色风格不变的同时,注重充实内容,创新形式,赋予时代性、教育性,使其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