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林下生态经济

林下生态经济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7 09:40:1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林下生态经济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林下生态经济

篇(1)

1.1优越的气候条件保山典型的立体气候,充足的光、热、水、气,特殊的地形地貌,多样的土壤类型和优越的生态环境,为动植物生长繁育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植被覆盖率高且恢复能力强,有利于植物和虫子的生长繁殖,为畜禽提供丰富的食物,全年平均气温在17℃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非常适宜畜禽的野外活动和采食。

1.2丰富的林业资源全市林地总面积128万hm2,森林覆盖率62%,退耕还林(果)面积4.633万hm2,泡核桃种植面积23.33万hm2,红花油茶1.333万hm2,银杏0.67万hm2,丰富的林地资源为发展生态养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另外,还有4万hm2的茶叶,1万hm2的咖啡和柑橘、荔枝、桂圆等经济林果地可以发展林下生态养殖。

1.3实现林畜共生双赢利用林果、林虫、树叶、草等供畜禽采食,畜禽粪便和吃剩余的草渣混合,快速分解利于植物吸收,起到及时补充土壤养分的作用。林地可以营造出空气清新、凉爽舒适的环境,适宜畜禽生长,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药物使用量。同时畜禽可以吃到林下“活食”和新鲜的野草,减少饲料消耗,降低饲养成本,还能生产出生态环保、健康无公害的畜产品,实现“畜-果-粪”的良性循环,有效减少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实现林畜共生,两相得益。

2保山林下生态养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认识不够,投入不足地方政府和畜牧部门对林下养殖、林畜结合,开发林下资源生产优质生态畜产品的认识不够到位,畜牧与林业部门沟通协调不够,科技人员对林下生态养殖的研究不够深入,一直只讲林畜矛盾,没有寻求共生双赢的有效途径,以至多年来引导性的资金投入较少,金融和社会资金投入得不到有效拉动。

2.2畜禽良种化程度不高养殖户对优良品种不够了解,长期按习惯进行选择,良种化程度低,出栏率低,效益不高。

2.3技术欠缺对不同林地下饲养不同畜禽密度如何定,如何饲养才能发挥好的经济效益,如何进行疾病预防,如何饲养、饲养多长时间才能达到优质生态等无直接经验,都有待进一步摸索。

2.4零星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养殖户靠自发饲养,产品量少,知名度低,没有相应的企业或经济组织帮助开拓市场,饲养出来的优质生态畜禽,饲养周期长,养殖成本高,优质不能优价,甚至养出来找不到合适的市场。

2.5基础条件差林下养殖区域绝大部分都是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不配套的地方,致使一些先进养殖技术无法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林下生态养殖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

3发展林下生态养殖的对策

3.1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印发宣传资料开展广泛宣传和进行正面引导,对发展林下养殖的意义、技术、模式及成功典型进行全面、深入的宣传,让更多农户了解、认识林下态养殖发展前景。通过计算收入对比、邀请专家开展技术讲座、召开户主会和参观考察等方式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激发群众发展林下生态养殖的热情和积极性。

3.2统筹安排,科学规划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政策引导的原则,把发展林下生态养殖与畜牧业内部结构调整结合、与无公害畜产品生产结合、与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结合、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结合,多模式、多角度、深层次挖掘林下养殖的发展潜力。

3.3培植龙头,示范带动培植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或养殖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带动农户发展林下养殖,建设生态养殖基地,开拓生态畜产品市场,开展生态畜产品加工,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大力推广“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鼓励和帮助企业积极申办无公害、绿色畜产品认证和优质畜产品产地认证,注册商标,打造地方特色品牌,促其上档次、成规模,做大做强保山畜产品“生态”品牌。着力发展一批基础强、潜力大、机制新,规模化、组织化程度高,发展能力强的示范场(户)。加快提升林下生态养殖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种养平衡,实现清洁生产,全面提高全市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3.4强化服务,合力推进组织市、县、乡畜牧科技推广技术服务队,整合技术服务资源,深入实地搞好服务,开展各种养殖培训,为林下养殖从业者送去实用的畜禽养殖技术,做到面对面交流、手把手指导,针对性解疑答惑,努力提高养殖户的科技素质,培育养殖能手和养殖致富带头人;不断总结林下养殖的经验,如养殖密度、养殖技术、最佳出栏时间、疾病防治等,增加科技含量;加强市场研究,建立完善预警分析平台。通过网络、手机短信等方式市场行业信息,引导养殖户合理调整结构,实时销售,及时补栏,增加收入。

篇(2)

一、林下经济的定义

林下经济是一种循环经济,它是以林地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微生物(菌类)和动植物种类,进行合理种植、养殖,以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达到林地生物的多样性,从而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的一条新路子。在林冠下开展林、农、牧、能源等多种项目的复合经营,对缩短林业经济周期,增加林业附加值,研究和建立科学的人工森林群落结构,维护生态安全,保障森林资源永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林下经济的发展优势所在

1便于政策的执行

不论是哪个行业,对政策能够有效执行是该行业发展的关键。国有林业是林业的主力军,拥有相当多的优势。比如,拥有较大面积森林资源,并且有企业管理方面的经历和经验,同时具有一定的人力资源优势,有稳定的行政关系、兄弟单位关系、技术信息关系和市场关系,对于各种政策的理解和执行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有利于统筹林地整体经营

林下经济是一种人工利用林地或改变森林群落结构的活动,因此这个活动既关乎生态安全也关乎林业资源的永续利用。林下经济的发展不适合私人随意的点状,相互无联系的布局,它的设计应该根据林地整体群落结构、林分、面积、地貌、水源等分布特征进行科学调查和设计,如果按生态群落的角度经营,一般来讲不必密植,不必集中,尽量仿原生态进行种植。这样的整体设计既是生态安全的需要,也是林业资源合理利用的需要,又是探索和优化森林群落结构的需要。因此,林下经济在整个林场内(或者整个林业局内)实现科学规划、协调发展、可调度发展是相当必要的。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自我保护竞争,凝聚大力量才能够快速实现发展。如此,只有以国有林场为主发展林下资源才有利于林下经济发展的统筹安排和调度。

3有利于技术扶持

国营林场拥有自己的技术资源,又有自上往下的技术网络,对于发展林下经济中获得技术支持是重要的基础。技术是维护和发展企业的重要因素,没有技术,没有更新技术的优势就如同没有了营养,没有了营养的适时更新。

4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

林场有很丰富的人力资源,也很容易调度利用人力资源,所以,对于林下经济的发展,国有林场在人力资源上也是一个优势。

三、全方位发展林下经济

1发展能源型林下经济

人类一些重要的能源面临枯竭,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事实。人们把能源开发的对象无奈地转向了植物,玉米等农作物做了首选,但是这又严重地威胁了粮食安全。而能源草类植物的发现和利用有望极大地解决能源危机,再有就是能源矮林,在瑞典等国家已经有了比较成功的经验,在林区发展能源型林下经济将是大有前途的举措。

2发展园林资源型林下经济

随着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审美、养生、休闲、环保意识逐步增强,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旅游、绿化产业随之兴起,园林苗木业做为城市绿化、美化、环保的重要构成异军突起,发展强劲。而林区有大量的林地资源,也有若干植物‘可以提供给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比如:沙棘果、白桦、油松、忍冬、山桃、刺楸、兰草、刺玫蔷薇、三叶草、珍珠梅、紫丁香、绣线菊、芍药等。那么,在现有植物资源的前提下发展园林型的林下经济是可行的,如果在此基础之上引进外来园林植物进行种植则更有前途。

3发展畜牧业型林下经济

发展牧草地,池塘生态养殖,在林下可规模饲养肉牛、奶牛、肉兔或野兔,在林中养鸡、鸭、鹅、雁等禽类,在郁闭的林下饲养肉鹅、柴鸡、乌鸡、肉鸭等,放养、圈养均可,每年可养3—5茬,技术简单,群众易接受,市场潜力大,收益可观,是发展畜牧型林下经济的首要模式。

4发展林药型林下经济

在未郁闭的林地内种植较耐阴的中药材,如白芍、板兰、人参根等。也可以种植五味子、天麻、沙参、党参、玉竹、贝母、灵芝等等。技术比较简单,收益可观。

5发展菜果型林下经济

篇(3)

(一)生态林业稳步推进。2013年4月,我市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9月,荣获 “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取得了创模、创森“双丰收”的优异成绩。“绿满八桂”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完成村屯绿化64个;完成城镇绿化面积91.16万平方米;完成千万珍贵树种送农家88万株;完成高速公路1公里范围内可视一面坡绿化305.5亩;完成山上植树造林面积27.7万亩;完成全民义务植树785万株。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0.84%,活立木蓄积量达3004万立方米。

(二)林业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市林业达到243亿元;林业固定资产投资达107亿元;木材加工和造纸产值达115亿元;人造板产量达260.56万立方米;木材生产量达233.93万立方米;花卉产业产值达9亿元;林下经济产值达89.5亿元,在全区排名第一,惠及林农147万人。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自治区林业厅下达任务。

(三)生态惠民工程圆满完成。新建户用沼气池23862座(户),占全区新建成量70000座的34%,新建成量全区排名第一。户用沼气池总建成量超过38万座,适宜入户率超过50%。共兑现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管护补助645.59万元,占任务的90.35%,兑现面积74.99万亩,提前达到自治区绩效考评标准85%以上的要求。

(四)森林资源保护成效显著。全市森林火灾受害率为0.072%,比上年降低0.01个千分点,无重大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为0.41‰,远低于防控目标4.5‰,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率为99.1%,比自治区下达的指标提高了22%。

(五)林业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纳入全区乡镇林业工作站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的项目共18个,已全部落实建站用地并动工建设,完成主体17个,竣工11个。完成林业系统危旧房改造工程新开工任务180户,占任务的100%;完成新建成任务145户,占任务80户的181.2%。

二、2014年工作计划

2014年主要工作目标为:植树造林19万亩;全民义务植树750万株;森林覆盖率达60.9%;森林蓄积量达3130万立方米;林业产业总产值达267亿元;木材产量达224万立方米;林下经济产值达95亿元;林业固定资产投资109亿元;新建沼气池2万座。为达到以上目标,我们将重点在以下五方面下工夫:

(一)在生态林业建设上下功夫。一是切实抓好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全力抓好“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建设,实行全方位、立体式绿化,不断巩固提升创森成果,借助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之机推进创森总规项目的实施。二是切实抓好林业重点生态工程。要围绕打造生态建设“升级版”,实施沿海防护林、九洲江流域水源林建设和石漠化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大力营造乡土阔叶树种、珍贵阔叶树种和混交林。三是切实抓好农村能源建设和生态公益林管护两大生态惠民工程。开展农村有机垃圾沼气化处理项目试点,助推“美丽玉林·清洁乡村”活动。继续抓好生态公益林管护。

(二)在林业产业科学发展上下功夫。一要优化产业布局、产业结构。突出林业产业区域发展重点,引导、鼓励新建设的木材经营(加工)项目进入政府指定的工业园区或者集中区。二要加强引导服务。抓好招商引资和开放合作工作,扩大林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加快我市林业产业发展。

(三)在林下经济上下功夫。积极推进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加工和林下生态旅游等四大类林下经济发展,推广林药、林菌、林花、林草、林禽、林蜂、林下藤芒加工、林下休闲旅游等八种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加大林下经济示范项目建设力度,充分发挥项目示范带动作用。

篇(4)

关键词:林下资源;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2013302

1引言

近年来,金湖县坚持把搞活林下经济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措施来抓,充分挖掘和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实现空间循环再造和经济社会效益双赢。金湖县积极利用现有成片林约40万亩的资源推广林地种植经济作物、养殖生态畜禽等林经模式,绘就新的增收风景线,有效拓宽了林业发展空间,探索出一条林下经济发展、生态旅游唱戏的成功之路。2012年全县实施林下复合经营面积达到20万亩,带动农民创业就业5.2万人,年增加农民收入 25.6亿元,形成了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森林旅游、湿地旅游等多种经济形态,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丰收,促进了林业可持续发展。

2主要举措

2.1因势利导,政策驱动

一是将向上争取的林业、水产、畜牧业、农业等项目资金优先用于扶持林下经济发展。二是信贷支持,通过林权抵押贷款、发放小额贷款等形式,激活多元化现代林业融资平台,构建政府、金融、企业、农户“多方合作、利益联结”的担保机制。通过林权抵押贷款解决林下经济投入。

2.2依托媒体,科学引导

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对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成功模式、先进典型进行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引导农民转变观念,激发其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二是充分利用林业、农业、水产、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全面系统研究总结林下复合经营模式、种养殖技术规程,推广应用林牧、林粮、林渔、林药、林菌、林菜、林草等林下经济模式,积极开展农民林业生产、林下种养殖技术培训。三是积极与高等院校、农林院所沟通,千方百计借助高校和农林院所的高端资源,推进产学研一体化,为林业及林下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经过技术指导,多种经济模式逐步成型。一是印发资料。通过历次的分析、对比,多次编印下发林农复合经营模式的技术资料,让基层干群有较大的选择余地。林下种植养殖模式编制成详细技术资料下发,包括茬口安排、造林方式、种植密度等,并安排技术人员现场指导。二是推荐主要模式。通过实践对比,将可靠性大、稳定性好、可操作性强、经济效益高的12种主要模式进行集中推介,包括:杨树―油菜―花生(山芋);杨树―玉米―花生(大豆)―大棚蔬菜;杨树―棉花―荷兰豆;冬菜―杨树―西瓜―花生―大豆;杨树―西瓜―越冬菜;杨树―中草药(半夏);杨树―花卉(石蒜);杨树―绿化苗木;杨树―家禽;杨树―水产养殖―稻麦(小网格林网内的稻田养蟹);杨树林地链式复合经营(林下养鸡养蚯蚓);杨树―食用菌。三是执行配套技术。杨树栽植的密度为每亩11~17株,一般间种的株行距为4m×10m、6m×8m;涉及大棚建设的为4m×10m或6m×10m,如考虑大棚换位则为2m×20m、3m×20m;林禽套养可在林地建设棚室,也可在行距太小不能间种的林地进行放养。四是提供技术支持。充分利用送科技下乡、基层干部培训等机会,组织农业、林业等专业技术人员讲解高效林农复合经营的栽培模式、方法、技术要点等,以不断提高科学化经营水平。

2.3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

发展林下经济必须坚持生态保护的原则,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讲求实效。把发展林下经济与促进林木生长相结合、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相结合、与市场需求相结合,科学选择种植、养殖模式,实现林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因地制宜,推广应用成熟的复合经营模式。针对新造林、中龄林、成熟林,考虑林地的不同郁闭度,选择不同的复合经营模式。一是郁闭度0.2~0.5时,通风透光,间种蔬菜、水果和花生等经济作物,间作花卉、花木。二是郁闭度0.5~0.9时,透光性不足,利用杨树秋季落叶的特点,间种油菜或雪里蕻作为冬菜,或间作半夏、石蒜等耐荫草药、花卉。还可进行林禽套养,形成互生的生态系统,提高综合效益。三是郁闭度0.9~1.0时,基本不透光,进行林菌套作,即林地套作高棚双孢蘑菇,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经过多年的推广实践,林下间种收入超过纯种粮的模式越来越多,林农综合效益达到每年每亩纯收入2000元的高效模式得到推广,实现了以短养长、林农共赢。

2.4培育专业合作组织,推动规模发展

扶持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基地,创建发展一批经济效益好、参与农户多、市场前景广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育壮大一批规模大、品种优、带动力强的大户。同时加强市场研究,建立预警机制,规避市场风险,提高林下经济产业化组织,以此推动林下经济规模发展。目前,全县已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71家,规模化、专业化养殖大户237户,这些已经成为全县林下经济发展的主力军。闵桥镇小桥村绿泽源绿壳蛋鸡专业合作社承包了集体林地200亩,发展林下养鸡,年饲养绿壳蛋鸡5万余只,注册了“荷玉”牌商标,产品俏销上海、苏州、南京等长三角城市,实现年产值近千万元,利润200余万元。黎城镇个体工商户万素亭承包了徐梁村九组林地120亩,兴办了“金湖县徐梁村林间种草养禽项目”。在高校专家教授的指导下,总结出林―经、林―农、林―禽和林―鱼高效复合经营模式。当年投资25万元,新建鹅、鸭舍400m2,鸡舍150m2,在杨树下种植菊苣、黑麦草、三月黄等牧草,累计养禽8.5万只。预计当年可实现产值240万元,纯利30万元。

2.5龙头企业牵头,保障林下经济产品销售畅通

在林下经济发展过程中,想方设法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林下经济效益;千方百计畅通营销渠道,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市场营销保障。通过招大引强,与全国农业龙头企业雨润集团合作创办金湖县福润禽业食品有限公司,年屠宰3000万只肉禽,解决林下肉禽养殖出路问题;引资兴建金湖县绿源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养殖牲猪10000多头。以福润禽业食品有限公司、绿源生态养殖有限公司、绿泽源绿壳蛋鸡专业合作社林生态产业链为牵引,拉动农村大户发展林下生态水禽等规模养殖,走以林养牧、以牧促林的增收之路,林下养殖牲猪10000多头,林下养殖生态鸭达3000万羽。林下经济发展,既提高了林地综合效益,又有效加强了对森林的抚育,长短效益相互补充,发展林下经济“钱途”一片光明,产生了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带动农民就业创业达5万人,也促进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2.6以短养长,效益突出,林下经济成为林业的亮点

以林地高效复合经营为载体,充分发挥林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林下经济已经成为增加林农收入、促进林业产业化的重要措施,林业产业已经成长为金湖县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

(1)典型示范效应突出。闵桥镇小桥村绿泽源绿壳蛋鸡专业合作社、黎城镇徐梁村林地种草养禽、雨润集团合作创办金湖县福润禽业食品有限公司,林下养殖生态鸭达3000万羽,各种示范基地不断涌现,成为全县高效林农复合经营的样板和全省林农复合经营的亮点。

(2)科技含量稳步提高。全县各地通过林下土地经营权流转进行林农复合经营,或大户承包,或联户承包,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全县林地利用率提高到90%。由于林地套种农作物,农民要正常地进行深翻、施肥、除草、灌溉、治虫等田间耕作,从而为树木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达到以耕代抚的目的。同时,带动林地的施肥、修枝、防病、治虫等抚育措施进一步普及,全县林地抚育管理水平逐步提高,林下经济的科技含量逐步提高。

(3)以短养长目标基本实现。从经济效益上看,林地间作大棚食用菌亩均纯收入是纯粮农田的20倍左右,是纯作食用菌1.2倍左右,且树木对食用菌生产无影响,可以长期间作;林套反季节蔬菜纯收入是纯粮农田的10倍左右,是纯作蔬菜大棚的1.3倍左右,杨树冬季落叶对反季节蔬菜大棚的产量影响也相对较小,一般前5年皆可间作;林地间作油菜、花生、榨菜、西瓜等纯收入是纯粮农田的4~10倍,接近纯作油菜等作物的1.3倍;半郁闭林地套养肉鸭、肉鸡,每年每亩增加纯收入600元以上,养殖因投入少而利润率提高;建设微型林网、埂上植树、沟中养鱼、田内种粮,综合效益提高60%以上。林地综合效益的提高,实现了以短养长,绿化造林的成果得以巩固,全县森林覆盖率稳步提高。

2.7政府出地得绿,企业造林得益,农民管护得利,多

方共赢重点利用森林、湿地、荷文化和生态景观发展生态庄园、森林人家等生态旅游经济。发展生态旅游,不仅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吸引农民就业,而且为林下经济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增加了农民收入。2013年,荷花荡湿地游、白马湖生态渔村、柳树湾湿地公园、水上森林公园等景区景点接待游客近200余万次,现在万亩荷花荡旅游一天销售林副产品近20万元,全县已实现旅游收入近6亿元。通过旅游的传播途径,进一步叫响了金湖的知名度,提升了江苏的生态美誉度。

篇(5)

关键词:国有林场;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S757.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1008102

1引言

林下经济,是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选择适合林下生长的微生物和动植物种类,合理开展种植、养殖、采集、森林旅游和林产品加工,从而实现农、林、牧资源共享,产业优势互补,生态、经济可持续循环发展的绿色、环保、健康、安全、节约型循环利用的经济模式。林下经济具有发展模式多、从业门槛低、经济效益显著的特点,是探索国营林场改革,促进绿色GDP增长的迫切需要。林下经济产业是在林地资源的基础上,以科技为依托,主要分为林下养殖和林下种植 2种模式,是对自然条件的充分利用。

2海寨林场发展林下经济的基本情况

海寨林场位于云南省东部珠江源头南盘江上游两侧,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03°42′~104°5′,北纬25°9′~25°43′之间,经营面积分布在沾益、富源、陆良、马龙、麒麟四县一区境内,与16个乡镇,55个村公所的集体山林接壤。海寨林场地域上由几个不相连的片区组成,南北长62 km,东西宽38 km,划分为九龙山、五台山、上东山、西山、海寨、滴滴水、下东山7个营林区。海寨林场地处滇东高原中部,属乌蒙山系南延余脉,主要分布在曲靖沾益坝子周围高原台地上。成土母岩主要为石灰岩,个别地段有砂岩和页岩。由于石灰岩的淋溶漏水作用,林场范围内喀斯特漏斗和溶洞较为普遍,山顶多成石灰岩地貌。地势北高南低,山梁宽敞,山脊平缓不明显,一般地形平缓,坡度6~15°,最高海拔2577 m,最低海拔1915 m,相对高差662 m。海寨林场气候属北亚热带山地季风半湿润气候类型,由于受海拔高差的影响,小气候变化明显。每年春季干旱少雨,夏季多雨潮湿,年平均气温14.5 ℃,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7.3 ℃,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19.9 ℃,极端最高温33 ℃,极端最低温-9 ℃;年平均降雨量1008.9 mm,年蒸发量2140.3 mm;年平均日照数2108.2 h;年均降雪天数5.3 d,年均降霜天32 d。

海寨林场土地总面积17721.0 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7073.9 hm2,在林场17073.9 hm2的林地中,适宜发展林下经济的面积有7.3万亩。在2016年,全场林下经济总产值44.5万元。林果业0.07万亩,林果产量6.7 t,年产值20万元;林药业0.06万亩,林药产量5.2 t,年产值21万元;发展林下养鸡7000只左右,年产值3.5万元。

3海寨林场发展林下经济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目前,海寨林场林下经济发展缓慢,规模小、模式少、品种单一。各林区、林点进行数量较少的鸡、猪养殖,而且存栏量及产量都较小;林菜曾经做过规划,但因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因素,只进行过试验,没有进行大规模发展。现有周边群众及投资人借助林场的资源优势开展森林旅游、林下养猪、养牛及羊。规模比较大的有南湖山、朗目山风景区、九孔桥生态旅游区、朗目山养殖区,玉支廓养殖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3.1基础条件差,发展规模小,模式和品种单一

海寨林场森林资源多分布于高、远、僻等山地。这些地方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直接影响和制约到林下经济的规模化发展。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正处于起步阶段,关于林下经济发展的经验还相当匮乏。目前职工发展的林下养殖还仅限于生态鸡和一般家猪,养殖品种还显单一,不能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自身发展方面的规模养殖和生态旅游尚是一片空白。

3.2资金不足,管理水平低,认识不到位

林下经济缺乏整体的布局与规划,缺少技术支持与指导、统一的协调与组织,在林业生产实践中只是简单的采集、出售活动,林下经济发展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缺乏品牌经营。由于没有经济扶持政策投入,职工在发展林下经济之初就缺乏启动资金,在规模化经营的进程中更缺乏资金支持,导致在发展新模式、引进新品种、发展深加工等方面止步不前。绝大部分林下产品种植、养殖户仍沿用传统的养殖方式,对科学种、养殖技术掌握不够,致使成本高、效益差。直接给林下产品的产量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部分职工对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优惠政策和市场前景等认识不够,认为收益小,投资回收期长,缺乏⒂氲娜惹椤

4发展林下经济的优势

4.1政策的贯彻实施

林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依托,海寨林场在曲靖林业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示范和带头作用,因为林场拥有面积集中和丰富的森林资源,有人力资源优势,有企业管理的经验,同时具有一定的技术支撑和资源能力,对于国家政策的贯彻和执行都有着优势。

4.2林地统筹经营

要发展林下经济,需要对林地的整体特征、自然条件等各方面因素进行科学统筹与分析,制定出适合该地发展的林下经济模式和发展规划。既是生态平衡的需要,也是林业资源合理利用的需要。因此,林下经济在整个林场内实现科学规划、协调发展、可协调发展是相当必要的。可以凝聚力量快速发展。以林场为主发展林下资源有利于林下经济的统筹和调度。

4.3科技力量的扶持

有了政策和发展规划的支持,发展林下经济还需要科技力量的扶持。林场因有其独特的技术优势,也有属于自己的技术网络,是发展林下经济中的技术保障,当然,在发展林下经济的具体实践过程中,还需要在实际操作中获得更多的技术支持,以保障林下经济的稳定发展。

5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从当前经验和市场前景看,海寨林场林下经济发展应重点推广以下八种模式。一是林草模式,在林下种植苜蓿等牧草,用于发展养殖业;二是林菜模式,在林下种植耐阴性野菜如蕨菜、刺苞头等经济作物;三是林菌模式,林下种植培育松茸、香菇、蘑菇等菌类;四是林药模式,在林下种植三七、玛卡、天麻、柴胡、黄芩、白芷等中药材;五是林禽模式,在林下养殖鸡、鸭、鹅等禽类;六是林畜模式,在林下圈养或放养猪、牛、羊等家畜;七是林蜂模式,在林下养殖蜜蜂;八是森林旅游,充分利用现有森林资源,发展森林休闲旅游。

6林下经济发展思路及对策

6.1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加强领导责任制

林下经济是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和发展林下经济的关键在于管理和领导。首先,要不断地完善和健全林下经济的管理机制。林场专门成立发展林下经济领导小组,设立组织管理机构,明确责任制,由场领导亲自抓,负责林下经济发展的组织指挥和协调工作;部门领导直接抓,负责林下经济发展的指导、技术服务及日常管理工作。定期召开林下经济工作会议,以便部门之间相互了解工作信息、政策措施,探讨发展战略、举措及目标任务,及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障碍。

6.2加强基础建设,改善发展条件

通过整合国营林场扶贫项目、生态移民项目、新农村建设项目和天保工程等各类生态工程建设项目,完善林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设施,为林下经济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提供有力的基础保证。

6.3科学规划,加大技术培训

要严格按照各林区的实际情况统筹规划,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布局,对林下经济发展的区域进行科学布局,不断地推广和探索适合本场、本区发展的养殖模式和林间种植,从而进行分类指导,使林下经济综合效益得到不断提高。让林区职工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组织对林场员工定期的技术培训,就林下经济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进行现场指导和授课。成立技术服务组,分片负责定期下到林区进行林下经济实用技术培训与服务,解决职工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6.4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

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投资、扶持和补助林下经济种养殖户;设立林下经济发展补助基金,对林下种养殖示范户给予补助支持和资金奖励;引进企业和个体商人资金,林场提供场地,走合作化发展的道路。

6.5加大政策宣传

充分利用宣传媒体,对发展林下经济的意义、技术、模式及成功典型进行全面、深入、广泛的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激发职工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鼓励和扶持一批林下种养殖示范户,引导和带动更多的林区解放思想、增强信心,扎根林下经济。

参考文献:

[1]春林,邢付吉.云南省曲靖市国营海寨林场林下经济发展[J].北京农业,2013(10):101~102.

[2]潘伟华.国有林场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福建林业科技,2012(9):148~150.

[3]姜海英.浅谈林业经济向林下经济的转移[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 9):189.

[4]姜海英.国有林场林业经济向林下经济转移的方向[J].中国林业产业,2010(12):20~32.

篇(6)

关键词:滨海新区;林下经济;发展模式;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10-0086-03

1林下经济

1.1发展林下经济的意义

林下经济是通过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发展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可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既有效利用了林下空间,又涵养、抚育了森林资源,实现了双赢,是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综合体现。林下经济也为城乡居民休闲、度假、旅游赋予了新的内涵。

林下经济是农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发展林下经济,对于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2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

目前,林下经济的模式主要有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经营加工、林下休闲度假4种模式。涉及林果、林草、林花、林菜、林菌、林药、林禽、林畜、林鱼、林蜂、林下产品经营加工、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康复疗养和养老养生等诸多产业。

1.3我国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我国许多林区生态环境优良,自然风光优美,有许多特色鲜明的自然资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这些林区逐渐成为城市人们的青睐之地。目前我国很多地区根据各地的资源特点,结合当地的水文、地质、土壤、气象、人口规模和经济状况等生态经济因素,发展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林下经济。

东北三省及东西南各省部分地区,林下经济起步较早发展较快并取得较高经济效益。河北省邯郸市先后探索出了林苗、林药、林花、林兔、林蛙、林下鸵鸟、林蝉、林蝗、林菌等10余种动植物和家禽的林下经济产业模式[1];云南省依托丰富的药材、食用菌、森林野菜等资源优势,已经逐渐发展起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加工和林下旅游等为主要模式的林下经济产业[2];山东省临沂市林下经济主要有以速生丰产杨树林下种植平菇、黑木耳、金针菇等的林菌模式,杨树林下养殖肉鸭、肉鹅、本地鸡等的林禽模式,以及本地蔬菜为主的林菜模式等[3];广西省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空间优势,探索出了林菌、林药、林花、林禽、林畜、林蜂、藤芒编织加工、休闲度假等8种模式,且不同区域因不同的地理因素发展重点不同[4];大兴安岭地区的林下经济产业主要分为食用菌、坚果、浆果、林下养殖、森林野菜和北药等,但这6种产业资源在林区各地呈现出了不均衡的分布,需要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分别规划、分类经营[5]。

天津市地处北方平原少林地区,20世纪70~80年代,天津的静海和大港地区大力发展枣粮间作立体栽培,形成了林下经济的雏形,经济效益不太明显。到90年代,蓟县等区县开始大力发展速生杨树丰产林。杨树栽植前3年,在林内套种黄豆、玉米等农作物,3年以后,随着林分的郁闭开始尝试在林下种植木耳、香菇综合效益较明显。进入21世纪,林木进入中龄林后,平原地区成片林地大幅增加,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有效地解决了林业生长周期长的问题,实现了林地经营长、短结合的良性循环。截至2010年底,全市5个区(县),6382户,2万余人开展的林下种植、养殖面积达4万亩,人均年增收近3000元,形成了林禽、林菌、林草、林药、林下蚯蚓等多种林下经济模式。同时,各乡镇还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产业,使林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生态环境得到很好的保护,真正实现了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

2滨海新区林业发展现状

天津滨海新区区域面积2270km2,大部分土地为盐碱荒地,林木资源较少,集中连片的林地主要为防护林、森林公园、农业园区、经济林和苗圃基地。发展林下经济只是刚刚起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调整产业结构,使效益最大化,大力推广和发展林下经济,促进都市农业和现代农业发展已引起新区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并形成共识。

滨海新区现有盐碱荒地1214km2,现有林地面积19581hm2,其中农村林地面积为10500hm2,城市绿地面积9081hm2,平均森林覆盖率为8.6%,防护林总面积为3913hm2,经济林总面积为5936hm2,四旁总面积为946hm2,灌木林总面积为105hm2。新区现有大型森林公园4处,共1500hm2,苗圃基地600hm2,发展林下经济有一定潜力。滨海新区目前可开发利用实施林下经济的林地面积可达8000hm2,其中,近期适宜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地面积近3000hm2,包括各大森林公园、中型苗圃基地、经济林基地、农业产业园、水库防护林等。这些林地大多长期以乔木和果树为主的生态公益林和苗木繁育基地,林下少有小规模的种养殖,鲜有规模化的开发经营。

3滨海新区林下经济发展模式规划

3.1林下经济重点产业发展模式

林下经济是都市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区的林下经济发展要依托滨海新区、服务新区,必须首先服从城市的需要并为此服务,并进而实现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一体化关系。

3.1.1林下旅游休闲

林下旅游作为林下经济中的一个新兴产业,具有经济增长快、附加值高、社会效益大、产业链长以及前景广阔等特点。正是由于林下旅游休闲具备的这些特点,为了更好的促进林下旅游业的发展,必须要根据滨海新区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科学合理的制定发展目标,完善林下旅游所需的硬件建设,科学选择开发林下旅游的林地资源,将林下旅游业发展为具有经济发展功能、休闲观光功能和文化凝聚功能的新兴林下生态经济。

充分发挥林下旅游的优势条件,深入挖掘滨海新区本地民俗和地方特色,呈现乡村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在发展初级林下旅游和农家乐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特色鲜明的纯自然、原生态的文化休闲、旅游度假等项目。

目前,新区以森林布局和水系工程为主体的森林公园,如大港官港森林公园、塘沽森林公园等大中型公园已成为旅游休闲的热点地区。林地的布局和提升改造有待于完善,前景广阔。森林公园的旅游开发也带动了周边地块的升值和房地产的发展。

3.1.2林下种植和养殖

林下种养殖为林下经济中最早出现的产业。新区的地理位置,造成了种养殖业的高成本因素,削弱了与其他周边地区的产业竞争能力。针对于此,首先从种养殖品种的选择上要选择高附加值、经济价值高的新品种。其次要在科学论证和反复试验的基础上,摸索不同林下种养模式的最佳发展规模,不能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盲目扩大生产规模。

目前,新区露天林下经济种养业只是刚刚起步。通过大胆尝试,摸索积累经验,比较典型的有新城果园、绿宜生态园、绿地兰天等基地在林下探索养殖了大雁、鸡等禽类和养鱼、垂钓、葡萄保护地种植草莓间作繁殖花灌木等,但还未能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

3.2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滨海新区林下经济发展只是刚刚起步,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根据现有条件,其蕴藏的潜力远未开发出来,还存在有待完善、提高和解决的问题。

一是产业定位不合理、发展滞后。大多定位低端、产业重复、发展缓慢、种养模式单一,粗放经营、经验不足,没有形成规模和产业市场;二是产业合作和市场运作能力不强。市场运作机制不成熟、联动性差,往往是生产出来的产品找不到市场,效益得不到保障,产业链短、附加值低;三是缺乏龙头和典型企业带动,处于盲目发展阶段,规模化、产业化和系统化的林下经济体系的形成还要经过较长发展阶段;四是资金制约因素大。由于缺乏启动资金,发展之初就受到限制,而现有的一些养殖、种植户,也由于得不到必要的资金支持,在做大规模、延长产业链条方面也是止步不前,致使林下经济发展缺乏后劲;五是缺少政策和科技支撑。缺少林下经济的扶持政策,对科学种养技术掌握不够,缺乏科技支撑,致使农民发展林下经济的热度不高、信心不足。

3.3加快新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3.3.1制定林下经济发展规划

结合新区林下经济特色和优势,完善林下经济发展规划的编制。重点发展林下休闲旅游和种养殖,合理制定林下经济发展目标,明确发展方向和规模。林下经济是一门系统工程,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做好规划和设计,实现近期和远期目标、露天和保护地经营、种养殖方式等不同需求的合理布局和规划十分重要。

3.3.2积极争取林下经济发展资金支持

通过确立林下经济发展项目,积极争取市及新区财政扶持资金。在林业产业发展项目中侧重对林下经济项目进行扶持。

3.3.3抓好林下经济典型宣传与推广示范

积极培育一批林下经济发展典型企业和大户,在技术和资金上予以重点扶持,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通过新闻媒体、科教宣传、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认真总结、广泛宣传发展林下经济的先进典型,及时推广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充分发挥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作用,推动林下经济全面发展。

3.3.4推广实用技术,完善培训体系

林下经济科技推广体系建设主要包括新发展模式、新品种、新栽植技术、新加工技术等的应用推广。要从林下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向农民做好技术指导、技术咨询工作,通过科技示范、技术培训、科学普及、送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把先进成熟的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到林业生产实践中。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走出去考察学习,积累经验,为我所用。

4结语

发展林下经济是提高林地的综合产出效益,推动林业事业发展由传统的单一林业向现代复合林业推进是滨海新区发展现代化林业和都市林业的必然趋势。滨海新区林下经济的发展仅是刚刚开始,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适合本地的发展模式,为构建滨海新区林业产业新格局及都市型林业产业的发展大胆尝试,不断创新,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石利平.邯郸市林下经济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河北林业科技,2011(4):66~67.

[2] 王学花,杨红艳.云南省林下经济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林业调查规划,2012,37(6):116~118.

[3] 战臣祥,袁俊云,申鹏,等.山东省临沂市林下经济现状与可持续生态发展研究[J].江苏林业科技,2011,38(2):49~53.

篇(7)

关键词 桉树;养鸡;林木;生长量

中图分类号 S759.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2-0172-01

Abstract In this paper,the influence on different ages of Eucalyptus forest were discussed when the chicken were kept under it for about 2 yea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ge of 2 or 3 years old Eucalyptus forest could be promoted growth significant when the chicken were kept.As the keeping time went by,the difference was more obvious.The keeping pattern influence to the 3 years old Eucalyptus forest was the maximum.

Key words Eucalyptus;keeping chicken;forest;growth

广西是桉种植大省,桉树中熟林分郁闭,林中空间大,适合进行林下养殖。林下养鸡是充分利用林地和林业资源发展的一种生态养殖模式,让鸡在林中自由觅食昆虫和野草,并补喂五谷杂粮[1]。林下养鸡产生的鸡肉质量优质,口味佳,是当代无公害的食品;林下养粪直接作用于林地上,鸡粪是优质的有机肥料[2],其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增加土壤肥力,节省林木成本,且鸡粪肥效持久[3],从而促进了林木的生长。该文通过对不同林龄桉树林下养鸡模式对林木的影响进行研究,以为选择最优林下养殖林分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广西国有黄冕林场洛清江分场。选择二至三年生桉树林,造林密度为1 650株/hm2,桉树林下植被草本层主要为五节芒、黄毛草、秀竹等,乔木层有少量的白背桐、桃金娘和盐肤木等。位于北纬24°38′~24°52′,东经109°47′~109°56′,年平均气温20 ℃左右,年均降雨量约1 800 mm,年平均日照量约1 600 h,无霜期长达320 d以上。

1.2 试验设计

选择立地条件相同的二至三年生桉树林分20 hm2样地各2个,做套养和不套养处理。按照土鸡900只/hm2的密度放养,养殖周期为5.5个月/批次,每年的3月林下不养殖,每年养殖2批次,养殖2年。在养殖过程中按技术要求进行疾病防疫、饲料投放、日常管理及销售。

1.3 生长量调查

1.4 数据分析

用SPSS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Tukey′s HSD检验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显著性水平a=0.05或者0.01,概率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则认为存在差异。

2 结果与分析

2.1 套养对林木生长量的影响

不同林龄桉树林下套养土鸡后,对林木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见表1。结果表明:二、三年生桉树林下套养土鸡后,桉树的胸径和树高生长量较对照都显著提高,并随着套养时间增加,较对照差异程度越大。套养后,桉树胸径和树高较对照的增量分别在3.33%~4.88%和3.64%~4.79%,其中三年生桉树林下套养土鸡对林木胸径和树高影响作用最大。

2.2 套养对林木蓄积的影响

根据试验数据,可得林下套养土鸡林木的蓄积生长量,结果见表2。结果表明:二、三年生桉树蓄积生长量都较对照提高,且随着林下套养时间增加,其增量越大。套种2年后,二、三年生桉树林的蓄积生长量分别提高14.72%、16.83%,即套养2年后,二年生蓄积增加了12.88 m3/hm2,三年生蓄积增加了21.45 m3/hm2。

3 结论与讨论

在不同林龄桉树林下套养土鸡,桉树的胸径和树高生长量较不套养差异显著,其中三年生桉树林下套养土鸡模(下转第176页)

式最优。林下套养模式,对林木生长量的促进作用,其原因为林下养鸡,鸡粪直接作用于林地上,粪便是最好的有机肥,增加了土壤肥料[2],李秀珍等试验结果表明:林下养鸡林地的林木树高和胸径显著的大于对照,是一种较优的林下模式,值得推广[4]。但有学者研究表明,在同一个地点长期放养会造成土壤板结和影响植物生长[5],长期施用禽畜粪肥可能会导致重金属在土壤中累积[6]。因此,在林下养鸡时,要采用适宜的养鸡密度和养殖周期,以避免不合理的养殖模式对林地环境造成破坏。

4 参考文献

[1] 王宇欣,彭子恒,邹永杰.江西省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测度与评价[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8(3):28-32.

[2] 罗艺,王阳铭,潘学华,等.林下生态养鸡合理密度探索[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2(2):39-40.

[3] 李薇.林下草地放牧养鸡对林草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09(11):215-217.

[4] 李秀珍,刘新华,杜建云,等.冀南地区林下养鸡生态模式的研究[J].河北林果研究,2013,28(3):277-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