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中生心理健康疏导

高中生心理健康疏导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7 09:40:1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中生心理健康疏导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高中生心理健康疏导

篇(1)

现如今的高中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因而加强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学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对当代高中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高中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高中阶段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较激烈的阶段, 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在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竞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高中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入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生活经历的缺乏等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高中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二、心理健康教育对高中生良好行为培养的促进作用

1.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形成高中生良好的个性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在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方面是功不可没的,特别是对当前高中生中在学习中普通存在的怕苦、怕累、经不起挫折这些性格缺陷而言更具有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抗自卑心理,提高高中生的认识能力,可以教会学生学会自我心理疏导。这样学生形成了良好的个性,便具备了发展正常行为和预防问题行为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2.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调动高中生自我矫正的积极主动性

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问题行为发生的原因有高中生内在的不良因素在起作用。因此,问题行为的矫正亦要借助于高中生内在的积极因素。这就是高中生自我矫正的积极主动精神。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透过高中生暂时的、表面的行为现象去搜索本质,从发展的角度去看高中生的行为,深入到行为的深处去全面了解高中生的行为动机。心理健康帮助高中生重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积极的、发展的、闪光的、可爱的那一面,从而学会与自己的不良动机作斗争,主动改变自己不良的个性和品德,主动和不良外界诱惑进行斗争。

3.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完善学生的人格,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问题行为对高中生成长的最大危害是导致人格不良和道德的缺失,而问题行为的发生也在于一些学生人格发展中的某些缺陷以及道德观念的缺乏。因此,预防问题行为的发生应重视高中生人格与品德的发展。在人格完善中,良好性格与气质的塑造、自我意识健全、价值观念的发展应是培养教育工作的重点。在品德教育中道德信念的建立最为重要.,应力争做到使他们不仅知道自己应当遵循的道德行为规则是什么,而且要坚信这些规则是正确的,并决心以这些作为自己言行的准则。

三、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策略

1.加强高中生心理教育的整体氛围建设

在全体教师当中形成重视心理教育、进而积极参与心理教育的氛围十分重要, 心理教育的氛围建设不仅能够促进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提高,而且能够推动更多的教师乃至全体教师参与心理辅导活动,以利于在学校营造起关心和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能够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及生活中的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心理状态,塑造正确良好的行为习惯。

2.心理教育与德育结合

有效的德育与心理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心理教育对德育来说,是教育手段和谐;德育对心理教育来说,是人格发展升华。德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心理教育则是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及个性特征。良好的品德的基础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应注重将学生的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有机结合,品德教育是具体指导学生的正确行为标准,而心理健康教育则应该培养学生内心对正确行为规范的认同,并内化为自己的心理规范。只有将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二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有效的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

3.开设心理辅导课程

心理辅导课就是要与学生一起分担成长过程中的烦恼,让他们学会如何去正确处理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困惑与疑问。通过心理教育课的开设,学生形成了关注与重视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心理卫生知识,自身的心理素质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其正确的行为规范自然而然就会树立起来。

4.寓疏导于活动之中

篇(2)

关键词:高中;心理;教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对高中生良好行为培养的促进作用

(1)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形成高中生良好的个性

有句格言说得好,性格即命运。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一个人的性格状况可以影响其生活及学习的质量。因此,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在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方面是功不可没的,特别是对当前高中生中在学习中普通存在的怕苦、怕累、经不起挫折这些性格缺陷而言更具有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抗自卑心理,提高高中生的认识能力。可以教会学生学会自我心理疏导。这样学生形成了良好的个性,便具备了发展正常行为,预防问题行为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能对自己的需要和动机、对外部的诱因、对社会行为规范、对自己的言行进行正确的评价。

(2)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调动高中生自我矫正的积极主动性

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问题行为发生的原因有高中生内在的不良因素在起作用;因此。问题行为的矫正亦要借助于高中生内在的积极因素。这就是高中生自我矫正的积极主动精神。我们应相信,高中生在发展过程中,尤其在社会化过程和社会适应过程中,无不存在如内部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存在这两种因素的相互斗争,而只是那些发生问题行为的高中生其消极的心理因素一时占了上风,削弱或掩盖了积极因素,那些经常撒谎的高中生也有诚实的时候,那些好打骂同学的高中生也有热爱集体珍重友谊的心理。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透过高中生暂时的、表面的行为现象去搜索本质,从发展的角度去看高中生的行为,深入到行为的深处去全面了解高中生的行为动机。心理健康帮助高中生,重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积极的、发展的、闪光的、可爱的那一面,从而学会与自己的不良动机作斗争,主动改变自己不良的个性和品德,主动和不良外界诱惑进行斗争。

(3)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完善学生的人格,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问题行为对青少年成长的最大危害是导致人格不良、浸蚀道德观念,而问题行为的发生也在于一些青年人格发展中的某些缺陷以及道德观念的缺乏。因此,预防问题行为的发生应重视青少年人格与品德的发展。在人格完善中,良好性格与气质的塑造、自我意识健全、价值观念的发展应是培养教育工作的重点。在品德教育中道德信念的建立最为重要,应力争做到使青少年不仅知道自己应当遵循的道德行为规则是什么,而且要坚信这些规则是正确的,并决心以这些做为自己言行的准则。

二、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策略

(1)加强高中心理教育的整体氛围建设

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其教育态度与方式。同时,心理教育实践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全体教师当中形成重视心理教育,进而积极参与心理教育的氛围就显得十分重要。无论是哪一学科的教师都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并力争结合自己的所教学科将心教育的内容渗透进去。

在具体的学科教学工作当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潜移默化的帮助学生增强在学校行为活动中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投入水平与效果,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并直接提高学校的管理效果和水平。心理教育的氛围建设不仅能够促进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提高,而且能够推动更多的教师乃至全体教师参与心理辅导活动,以利于在学校营造起关心和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能够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及生活中的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心理状态,塑造正确良好的行为习惯。

(2)心理教育与德育结合

有效的德育与心理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二者可以相互促进的。心理教育对德育来说,是教育手段和谐;德育对心理教育来说,是人格发展升华。德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心理教育则是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及个性特征。良好的品德的基础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应注重将学生的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有机结合,品德教育具体指导学生的正确行为标准,而心理健康教育则应该培养学生内心对正确行为规范的认同,并内化为自己的心理规范。只有将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二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有效的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

(3)开设心理辅导课程

心理辅导教育工作的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应开设心理辅导课。开设心理辅导课是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的过程。强调学生自身的体验与感悟。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辅导课作为一种集体辅导形式,其内容也有所区别。如高一年级主要是纳悦自己,适应教育,人际关系中的理解与信任问题。学会自我设计等:高二年级侧重于社会责任感教育,学会自我赏识与自我暗示能力、应考心理辅导等;总之,是让学生们讨论、体味生活,感受真实的自我。

心理辅导课就是要与学生一起分担成长的过程中的烦恼,不仅给他们带来了欢乐,更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去正确处理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困惑与疑问。通过心理教育课的开设,学生形成了关注与重视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心理卫生知识,自身的心理素质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其正确的行为规范自然而然就会树立起来。

(4)寓疏导于活动之中

在心理疏导上,应充分利用教育的自身特点及学生的心理特征,寓疏导于活动之中,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每一门学科,每一项活动中之中;通过有意识的场景设置,来让学生置身于丰富的活动之中,获得切实感受。为此,学校可以对课时结构进行了调整,开设一系列的活动课,如写作兴趣小组、生物兴趣小组和体育活动小组等。学校还可以开展了一系列文体活动,如师生球类友谊赛、拔河比赛等等,从而为心理疏导创设情境,并可以对学生心理施加积极的影响,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总结:

良好的习惯的培养与塑造不仅是学生良好学习、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其积极影响甚至可以受用一生。学生这些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学生本身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离不开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是非常有重要的,其意义不仅在于学校规范管理的需要,更在于着眼未来,对学生一生的成长有帮助。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高中;心理健康;校本课程

高中生由于学习压力大以及处于生理发育的成长期,情绪方面以及心理上会出现相应波动,此时便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在其中发挥其调解学生心理压力,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的重要作用。由于心理健康校本课程解决的是高中生的心理问题,因此对于此课程的打造应与高中生的普遍心理状况相适应。下面,我们将从分析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开始,引出开发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一、高中生普遍的心理特点

1.生理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

高中时期的学生,生理发育迅速走向成熟,但是心理发育相对落后,因此他们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是错位的。大多数高中生易于情绪化,遇到事情容易激动发怒,无法实现对自身情绪的正确掌控。而且高中生的心理大都十分敏感脆弱,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这些心理特点如果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不能给予正确引导和控制,则会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带来困扰。

2.逆反心理

这个时期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便是质疑一切,否定一切。在经历了长时间被权威压抑的小学和初中时代,进入高中时期的学生也不再安于接受外界为其设定的一切,而是习惯用反叛的眼光打量世界,这成为高中生的一个标志性心理。也说明了高中生的心理发育仍处于不成熟阶段,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规范引导。

3.独立意向显著

进入高中后,学生的心理认知会产生相应变化,他们会认为在结束了九年义务教育之后,接下来的生活便要由自己掌控,由自己主宰,他们的独立人格也已经形成,而且很容易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显现出其成熟的一面,要求受尊重,不受父母和老师的干涉。这种独立意向对他们行为产生着支配作用,如果不能对其独立意向中较为反叛的心理进行正确引导,则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二、研究开发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措施

1.建设主体形式――主题案例式心理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是学校领导和老师依据本学校对于学生的成长要求以及学生的普遍心理状况而编纂的适合本校学生使用的有关教材。主题案例式教材便是以案例的形式对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心理压力状况进行描述,案例有不同的主题,让学生在多维度的案例中进行反思,对于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积极寻找解决方法,对于自身不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了解,避免自己在今后的生活中受其干扰。

2.课程建设辅助形式――网络空间与学生心理空间对话

篇(4)

广州商学院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 本次调查,对当代高中生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了高中生和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的严峻性以及两个群体之间心理健康问题的区别和联系。根据所发现的问题,找到了对应的主、客观原因,提出解决措施。希望通过提出的建议能更好的帮助他们,使高中生和大学生的成长充满正能量。

关键词 高中生;大学生;心理健康;变化;压力

1 高中生和大学生心理差异现状

1.1 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偏差

1.1.1 心理疾病的界定

调查统计与分析的结果显示, 在高中生群体中有31.12%的被调查人员认为有心理方面的问题是一种病,43.57%认为这不是一种病;而在大学生群体中有43.93%的被调查人员认为有心理方面的问题是一种病,15.36%认为有心理方面的问题不是一种病。

针对“你认为有心理方面的问题是一种病吗?”的问题,在心理学领域也有专门的解释:按照由健康到出现心理疾病的不同程度把人的心理可分为:健康、亚健康、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在健康与疾病之间没有截然的分界点,在两个端点之间有一个很大的空间,既非健康,又非疾病,人们将这一中间状态称为亚健康状态,或者“第三状态”[1]。

1.1.2 受教育水平和心理健康的关联度

有52.28%的被调查高中生和67.14%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受教育水平和个人心理健康有关联。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被调查人员认为受教育水平和个人心理健康有关。

1.1.3 心理咨询的接受与拒绝

52.7%的被调查高中生很愿意接受心理咨询。37.14%的被调查大学生很愿意接受心理咨询。从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被调查的学生群体中有少数的同学对心理方面问题不能够正确的认识。

1.2 选择解决心理问题途径的对比分析

对比发现高中生和大学生在应对挫折的心理防御机制的选择在采取的措施相差不大。从调查中可以得出男生应对挫折的措施通常是向外排解情绪(转移),或是向内压抑自己(压抑)。而女生多了自我安慰(想象)和把内心欲望转化为建设性的活动(升华)两个应对措施。

1.3 造成焦虑、挫折和压力的对比分析

1.3.1 挫折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高中生有73.03%选择采取转移的方式应对挫折;有51.04%选择压抑;有39.83%的选择想象;有30.29%选择升华;5.81%的选择投射。而在对大学生的调查显示,有74.29%的大学生选择情绪转移,发泄(转移)。而且该选项在高中和大学的数据统计中均处于第一。在大学生中位居第二的选项是自我安慰(想象)占59.64%。位居第三的是把内心欲望转化为建设性的活动(升华)占51.43%。在大学生中位居前三位的选择明显高出此题的另外三项选择至少20%,而这前三名与高中生相比。除了第一名转移大致一致,其他选项都明显说明大学生会采取更加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来应对挫折。

1.3.2 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据调查得出:73.44%的高中生心理压力主要是来自于学业问题。66.43%的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源主要是来自于社会、就业前途。对比发现,学业给大学生带来的压力明显低于高中生。

1.3.3 焦虑所产生的心理障碍

根据调查高中生有49.38%的人认为自己有恐惧症。其次是恐慌症占47.3%。由于造成焦虑的原因主要是遭受的挫折和各类压力。所以根据挫折和压力的来源不同可以得出产生的焦虑障碍也不同。

相比而言,大学生的焦虑障碍主要是强迫症和广泛性焦虑障碍,分别占44.29%和37.86%。近年来强迫症在大学生中越来越广泛,有强迫症的人如果不做出自己的一套仪式性的行为就会感到非常焦虑。广泛性焦虑障碍是一种十分常见及广泛的问题,在许多心理障碍中都存在这焦虑现象,但在广泛性焦虑障碍中伴随焦虑的并没有与现实接触不好或不当的思维等问题,焦虑是行为中突出的特点[2]。

1.4 高中生到大学生心理变化的对比分析

调查显示有68.93%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当前的心理健康与高中时期相比是往好的方向发展的。有17.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当前心理健康与高中时相比是变差的。通过对比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调查问卷,当代大学生与高中生由于压力源不一样,他们所承受的压力也不一样。但随着阅历的丰富,抗压能力也有所提高。

2 原因分析

心理健康是良好心理素质的基本要求。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一种高效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个体,在高级神经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智力正常、情绪稳定、行为适度,具有协调关系和适合环境的能力及性格。

3 措施分析

3.1 主观方面

由于高中生与大学生造成心理压力的原因不同,以至于造成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也不同。因此面对问题时的解决措施也是有所不同的。下面将从高中生与大学生两个方面去探讨解决措施。

3.1.1 高中生

(1)享受学习

对于学习,高中生每天面临着看不完的书,考不完的试。生活学习自然缺乏乐趣。这种日复一日的学习固然枯燥无味,不过作为高中生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找出学习的乐趣,享受学习。

(2)态度端正

学生学习是为了自我增值,不为任何人,只为了自己的人生。所以转换态度,本着对自己负责,去努力,完善自我,从而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端正学习态度。

(3)保持愉快心境,疏导不良情绪

以乐观的心态对待学习,保持良好的心境。即使遇到失败或挫折,也不要为其所困,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满怀信心地争取实现自己的目标。另外,学习之余可以通过体育运动,听歌等方式疏导不良情绪。

(4)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高中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在紧张的学习中,要特别注意科学用脑,改进学习方法,提倡“积极性休息”。即采取合理措施,让大脑的各种神经细胞依次轮替,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重新分配的休息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

(5)培养兴趣,丰富生活

学生们在学习之余,积极参加娱乐活动,使紧张生活得到调剂。这样子不但能消除疲劳,还能松弛情绪,提高学习效率,增加生活乐趣。一个知识面宽、兴趣广泛、性格开朗、精神充实的学生,对挫折的承受力就强。

3.1.2 大学生

(1)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树立长远的职业发展观念,放弃择业“一次到位”,“铁饭碗”的旧观念。在择业时要看得长远一些,学会规划自己整个人生的职业生涯。在择业时不要期望太高,应采取“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办法,来逐步实现自我价值。

(2)充分认识职业价值

在考察社会需要的基础上,树立重自我职业发展、才能发挥、事业成功的职业价值观。不要盲目选择一些表面光鲜,但不适合自己的工作。与其将来后悔,不如现在就改变自己,建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以指导自己正确择业。

(3)认识与接受职业自我

大学生就业中的许多心里困扰都与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和接受职业自我有关,因此要主动了解自己喜欢的职业、需要的职业、择业标准以及以目前的个人能力能的工作,慢慢地就会知道什么样的工作更适合自己,从而减轻心理压力。

3.2 客观方面

3.2.1 从学校方面来看

(1)就高中而言,面对高中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应对措施:

学校要改革教育方向,为学生创造和谐的成长环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既不失主导作用,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承认学生个别差异的基础上,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价值,激发学生的潜能。

人人献出一点力,改善社会大环境,减轻学业负担。我们应努力在全社会推行面向未来的教育观,提倡全面素质教育。教育的灵魂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仅表现为对新理论、新技术的发明,更不是盲目追求分数。而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更是一种人格特征和精神状态。

利用各种渠道开展多种心理咨询方式。面对严峻的心理素质问题,高中学校部应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学校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每一个学校都应有具备一定心理咨询能力的教师,关心教育学生的各类组织要聘请具备心理咨询资格的人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为学生提供服务。

(2)就大学而言,本次社会实践调查确立了以下几点应对措施:营造良好的校园自然环境。改善教学资源,良好的环境能帮助人们养成宁静、平和、豁达的心理品质。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人们在长时间高度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之后,思维速度和灵活性下降,出现疲劳现象。通过参与一些丰富的活动不仅可以陶冶情操、掌握技能,也有利于为大学生减轻疲劳,获得学习动力。

学校应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加强培养他们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的观念,宣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

3.2.2 从家庭方面来看

在高中和大学时期,学生们往往能够独立思考、明辨是非,他们的头脑中大多沿袭着家庭教育所赋予的人生观,道德观。在现实社会中,各个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普遍存在,影响着高中生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1)家长与孩子交流

父母应该更多的理解孩子,感受孩子微妙的心理变化,并且及时与孩子多交流,以朋友的方式交往学着换位思考。同时父母也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注重全面发展。

(2)家长应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念

在中国的一线二线城市,当前结婚率竟普遍高达30%。婚姻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两个家庭的事。不要让家长的错误让孩子成了无辜的牺牲品,营造出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家长也要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在平时的交流中潜移默化的带给孩子一些正能量,不给孩子灌输不科学的封建迷信等。

(3)采取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别人成功的教育方法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孩子,不能照搬全抄。父母也应该寻找适合自己孩子性格的正确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关心孩子微妙的心理变化以便及时调整。

3.2.3 从社会方面来看

为应对社会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的道德和价值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导致社会上部分人在道德、精神等方面发生了种种病变,诸如一切向“钱”看、职业道德的缺乏、权钱交易泛滥、贪污腐化风行等对学生心灵造成污染,甚至他们也因此误入歧途。

因此,社会方面应着眼于优化环境,通过打击整治,震慑社会违法犯罪分子,及时铲除社会环境中的不良诱因。清理整顿文化娱乐场所,净化社会环境,严格监控管理游戏厅、歌舞厅网吧等经营性娱乐场所。

(2)大众传媒营造良好氛围

大众传媒已渗入社会的每个角落和人类的每一项活动中,成为贯穿社会结构体系的一股无形而巨大的力量,已构成了心理健康成长发展的重要环境。

大众传媒营造良好的环境,第一任务是要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正确的导向,在如何看待世界、如何确立人生的目标、怎样看待人生、怎样看待得失上引导学生。

(3)改善社会心理环境

社会学家们指出,要治理好社会心理环境,须从社会与个人两方面来努力。从社会角度而言,树立正面榜样来提倡有利于加强民族健康心理的东西;反对破坏社会心理环境的有害的东西。至于目前开展的政府官员与干部“三讲”,搞好政府形象,提高社会精神文明,也都是改善与净化社会心理环境的措施之一,应大力提倡,并保持下去。

(4)纠正现实中偏颇的社会认知

先如今,还有需多人把健康定义为狭义的生理方面的健康。这正是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偏差。人们重视生理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就这方面,各个组织机构有影响力的宣传部门还需努力,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让这个比较容易被人们忽视的问题进入人们的视野,引起人们对心理教育问题的关注和重视。

4 总结

本次在对243 名高中生和289 名大学生进行了关于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分析的研究,对我国高中生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差异的现状进行了描述与初步思考。

从理论的角度,在高中生和大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与自身实际情况的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纵向与横向研究。从而明确了心理健康对二者的重要性以及培养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的迫切性。同时从实践角度,分析了高中生与大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偏差的现状,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造成高中生与大学生心理差异的原因,并从主观与客观方面对此现状提出了解决措施。希望我们的建议和措施能给广大高中生和大学生群体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孙智凭,初凤林,柳建营.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论[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30.

[2]张厚粲.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272.

篇(5)

关键词:高中生 心理健康教育 改进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a)-0231-02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面临着学习、恋爱、家庭冲突以及人际交往等多个问题,很多学生在处理这些问题中面临着众多的压力,由于压力排解不当,就造成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进行压力的自我调节,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使学生能够积极乐观地面对压力,正确处理问题。

1 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及状况

高中生处于青少年时期,此时期既是长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又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此时期的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心理特点,但其个性心理倾向尚不稳定,在心理发展过程中会展现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从整体上看,高中生大存在的心理问题包括焦虑、迷茫、抑郁、自卑等。

2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促进高中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高中学校对于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并不理想。

2.1 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足

当前高中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课的开展主要是讲解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理论,未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剖析和解决。高中学校心理健康课的数量比较少,大多数学生并不重视心理健康课,一些学生甚至逃课或者课上看其他书,导致心理健康课的效果不理想。

2.2 心理健康教育课效果不理想

心理健康课主要是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应对压力的能力。但是当前心理健康课的内容比较枯燥,形式也比较单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效果。大多数心理健康教育课中所引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案例都是比较早的,缺乏新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心理健康课主要是以课堂教学的方式开展,未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实践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

2.3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缺乏

当前高中学校中的心理健康教师还是比较少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设。心理健康教师在教学方式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缺乏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很多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并不会第一时间找到老师交流,时间久了就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高中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大都形同虚设,心理咨询室缺少一些心理健康的书籍等资料,学生除了与教师交流之外很难找到其他的解决办法。

3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议

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受到学校的重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高中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需要。学校应该积极配合,丰富心理健康教学活动,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3.1 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中学生自身的原因是不可忽视的,一些学生从小生活在比较优越的环境中,对于外界压力的承受能力比较弱,对于这些学生需要加强其自身教育,提高其抗压能力。一方面可以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为学生讲授一些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或者通过知识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应对困难和压力的能力。另一方面举办一些课外活动,比如一些生活挑战赛,或者体育活动等等,通过锻炼学生的耐力和承受力,提高学生应对压力的能力。通过这些丰富的活动使学生学会保护自己,承受压力和挫折,同时不断激励自己解决困难,进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3.2 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素质

心理健康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引导作用,正所谓为人师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的正能量也会感染每一个学生。因此高中学校需要对心理健康教师进行培训,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师还需要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知识,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将心理健康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解决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心理问题。学校也可以聘请一些优秀的心理学家为教师和学生开展讲座,组织教师学习一些比较优秀的教师讲课视频,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素养。

3.3 丰富心理健康教育课内容

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学校应充分利用隐形教育资源,丰富生活内容,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交往中养成乐观的情绪以及宽阔的胸怀。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目的的原则,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平等、民主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心理健康课的开展需要丰富其内容和形式,心理健康课与其他课程不同,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教师和学生应该加强沟通交流,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除了讲授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同时还应该讲述一些心理健康案例。同时除了教学之外还可以开展一些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多地了解学生,比如做一些互动游戏,通过小游戏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认识。另外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团体活动,比如春游或者聚餐等等,消除学生之间的陌生感,建立诚挚的友谊,这样,学生就能像教师诉说自己的心理问题,教师就能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误区,进而促使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

3.4 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

心理咨询室是比较重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虽然高中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但是并未能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高中学校需要加大资金投入,为心理咨询室增加一些心理健康教育书籍,或者一些治疗设备等等,完善心理咨询室的基础设施。心理咨询室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发挥心理疏导的作用,由于心理咨询室一直未能发挥作用,很多学生对于心理咨询室存在一种抵触心理。学校可以加强心理咨询室的宣传,鼓励学生参与到心理咨询室的活动中。心理咨询活动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以及学生的人际关系等等,这样可以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在心理问题咨询完之后还需要对学生进行跟踪反馈调查,做好后期的心理辅导。

3.5 重视家庭对高中生的影响

父母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日常行为,因此,家庭在孩子的健康成长中起着一定的教育影响。家长应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级身心发展,为孩子营造和谐、尊重、理解、相互信任的家庭气氛,为帮助中专生消除心理问题提供良好的家庭条件。

3.6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从国家角度看,应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治歪风、树正气,各种媒体要宣传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及未成年的好人好事,让学生有正确的心理选择,在创造游戏等中专生喜欢的节目时,应鲜明突出积极向上的主题,刻画成人生活世界时应考虑暧昧、暴力对未成年人思想的影响。

4 结语

高中生由于处在特殊的成长时期,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增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加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今后需要进一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加强师生之间的了解,丰富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内容和形式,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学生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帮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 包蕾.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成果[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1).

篇(6)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 工作心理 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0-0235-01

人的黄金时期是高中阶段,也是形成自己人生观、世界观,积累知识、增长见识和提升自己的关键时刻。而学业压力的加重和竞争环境的激烈,以及自身思维意识的发展,心理健康会容易出现问题。所以,高中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是至关重要的,要积极引导学生朝着积极、健康的心理方向发展。

一、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班主任和学生是接触时间是最长的,要做好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就要为学生经常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及时的解答疑惑,要想做一个好的心理辅导老师,就要对心理知识有一定的基本掌握,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随着国家日益关注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国家在一些学校设立了心理咨询室,但是心理咨询室发挥的作用是有效的,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但班主任更容易引导学生心理走向健康的方向。而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比成人出现心理健康疾病往往更多、更严重。因为我们国家是发展中国家,社会正在进行改革,这让家庭、学校和社会等等必然受到冲击,大量的矛盾激化,使青少年在夹缝中飘摆不定。稚嫩的心灵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一些特定的条件,把青少年的心灵和手脚都束缚着,这让人不得不担忧学生的心理健康。尤其是高中生,他们即将步入小型社会中,面对家长的期盼、升学的压力等等,心理健康多多少少会出现问题,这都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而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尤为重要[1]。

二、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在工作中的实施

心理健康问题越大,颠覆性也越大。班主任有义务在工作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而我们就要寻找正确的方法。

1.心理健康教育和班主任工作的有机结合

既然是心理健康教育,那么也要求班主任的心理健康状况是良好的,才能产生正面积极的效果来影响学生。班主任和学生要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互相平等对待,才能传递正能量。班主任不要故作姿态,这样会影响对学生的了解、沟通和相处。要在班主任和心理健康辅导之间做好转换,因为在管理班级时,班主任都愿意采取强权措施,从而加深了两者的矛盾,使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更好的开展。对班主任的培训要加强,也要学会自己调节情绪找到共同点,对于学生的个性差异要做到尊重与了解。对每个学生要公平对待、一视同仁,对学生要不断鼓励,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定时定期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指明方向。班主任应该与家长达成共识,共同协助学生走出不健康的心理,引导他们走的方向,减轻学生的压力,班主任促进学生与家长之间加强沟通和协调[2]。如小周同学是一名高二同学,平常沉默寡言,性格孤僻,最近学习成绩下滑快,上课经常跟老师对着干,经常有课任老师向班主任投诉他,于是班主任在课余时间找到小周,找了一个安静的环境,与小周面对面的坐下,和蔼的询问小周为什么这么做,通过交谈班主任知道,最近小周的爸妈一直当着小周的面吵架,吵得非常厉害,导致小周情绪异常,老师对小周进行开导后,给小周的爸妈打了电话,告诉他们小周的近况与情绪的波动,对他们进行了劝说。最后,小周上课时不再跟老师对着干,性格也开朗多了,学习成绩也有所上升了。

2.做好陪伴与突破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在心理健康教育时,班主任要做好对学生的陪伴,就像影子一样每时每刻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让学生感觉到班主任无时无刻的存在他们身边,感觉到班主任的关心和温暖以及陪伴和爱护,促进他们不断调整自己的状态,也绝对不能让学生的高中路途上缺少陪伴,班主任就是一阵春风,吹走了学生的寒意。如高一的小吴班主任,对班级做了以下处理,首先关注优秀的学生和那些找不到自己位置和对未来失去信心的学生,以及不喜欢上学逃课、屡教不悔的学生和对网络游戏上瘾的学生,小吴班主任要家长进行教育,对学生进行心理、情绪和思想疏导,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然后,走进学生宿舍和精神世界中,进行深入谈话与交流和学生成为朋友,一起共同成长,共同进步。这样在班主任工作中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真正起到解决高中生心理健康的问题。

突破,突破最重要的问题。在心理健康教育时,班主任要做好对学生的重点突破,当然要从各个方面某进行突破,尽自己一切的力量帮助学生,解决学生的重点心理问题,让学生们健康地发展心理,当然这里是指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心理问题严重容易出现精神问题,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极大不利,但如果真的出现问题了,我们也要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去帮助他们[3]。如梁左(化名)是一名高二的学生,脾气冲动、急躁,事事愿意抢占先头,对老师进行顶撞,总是沉迷于幻想,甚至动手打人,如果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间长精神容易出问题。对于他要重点进行心理疏导,找到他的家长进行沟通并达成共识,进行药物治理,找善于言谈并心理健康的同学进行看望与交谈,班主任要全程陪伴。最后,梁左的心理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脾气也缓和不少,对老师也不顶撞了,跟同学相处也融洽了,之后考进了一个不错的二本学校。

总结:做好高中班主任的工作是不容易的。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提高和完善自己身上的不足。高中是学生的一个重要阶段,身心发展还不成熟,这就需要班主任在工作中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确保每一个高中生在以后的生活里都是一个乐观积极向上的人。

参考文献

[1]杨永彬等.高校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析[J].教育园地,2013,(12):172-173.

篇(7)

关键词:赛前心理训练;高中篮球联赛;队员配合

高中生个人心理就有一个不太稳定的状态,毫无疑问个体的不够成熟以及阅历较少、经手的挫折程度不够等方面会带来较大的影响,因而可以说现阶段的篮球比赛中突发的心理状况异常现象还是经常出现的。而作为外界的感知程度上也并不能够在一开始就察觉出来,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进行发现和调节,从而会使得比赛的过程受到一定的影响。可以说任何一个位置,无论是前锋、后卫或者中锋出现心理不稳定的情况,个人及整体发挥都会大打折扣,等到发现问题并且换人的时候,恐怕已经产生了负面影响。因而预防措施才是最为重要的,保证赛前心理辅导,实际上对于比赛的效果来说有必要的。

一、高中生体育比赛前心理训练简述

对于高中生而言其心理状态不稳定性,这和他们的年龄有着直接的联系。高中生渴望受到承认并且发挥自己的价值,但是他们并不懂得如何调节自己的心理,更重要的是,高中生并没有什么真正的比赛经验,也缺少对于团队合作以及挫折重整的必要性认识,往往凭借自己的想法和自身微薄的经验去做事,从实际效果来说并不理想。对于体育比赛来说,尤其是篮球这样的团队合作项目,实际上最重要的也并不是自己的表现,而是对于自己的份内职责做好贡献,并且尽量的进行支援和辅助工作。比如说后卫需要尽可能的控球,而中锋和前锋需要对于篮板进行掌控和得分,因而任何队员出现心理不稳定,都是对比赛的结果造成不良的影响。

心理问题直接会影响到运动员正常的发挥的,而且心理问题潜在隐蔽性,甚至本身都不容易进行觉察,往往自己都感觉不到发挥失常的原因何在。可以说这样的状况也使得临时的调节作用降低,若赛前能够做好心理训练工作则赛场上队员们的发挥会更好。

二、赛前心理训练对于高中篮球联赛的价值

1.改善学生的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的改善可以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部分,由于实际上篮球比赛需要学生保持一个良性的状态来应对比赛的考验。因而实际上对于心理训练来说也是需要对其所面临的压力以及一些其他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的疏导,从而让学生可以全身心地面对和参与到比赛中来,进一步改善自己的发挥,来保证整个团队的效果。

篮球比赛本身就是团队竞技,因而心理训练的除了需要满足个人需求之外,更需要对于整个队伍的心理状况进行更好的调节来保证大家能够对于自身的运动状态以及信息方面有着更好的影响力。可以说在保证各方面的沟通以及调整好心理状态之后,自身能够在赛场上发挥的水平,也会进一步的加强的。

而且队员的竞技状态是一个长期持续过程,如果说没有及时调整,心理问题产生的负面效应将持续一段时间,并影响运动员之后的竞技状态,这样就可能对整个高中生联赛产生影响。

2.避免出现赛前焦虑现象影响到心理健康

实际上比赛本身就有可能对于队员的心理状况造成影响,而赛前焦虑症状可以说对于心理健康的影响也是相当的深远的,如果因为自身的心理状况导致发挥失常从而失败的话,也的确容易陷入心理误区,没有及时的引导队员将带来一些严重问题。如果没有对这方面进行及时的心理训练以及保证对于心理状况进行疏导工作的话,那么影响的不将是一场比赛,而是整个联赛。

整体上看队员的心理健康本身就是比较脆弱的,想要完善对于心理健康的指导工作,就一定要做好赛前心理训练工作,尽可能地事先给学生更好地开导以及埋下预防意识的工作。这样即使并不能够一时半会就起到效果,但后续工作也会更加的容易。毫无疑问现阶段对于学生思想工作的重视程度是很高的,心理健康也需要进一步的加强重视。

三、对于赛前心理训练的完善建议

1.做好整体性的统合工作

统合工作完善化对于团队工作进程有着重要的意义,因而想要发挥出实力并且保证效果就必须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并且对于团队的配合以及协调方面做好规制。现阶段的心理辅导毕竟还是需要以大局为主,因而可以认为主体性的工作就是要对于整体状态以及大家的集体情绪方面进行更好地引导,从而改善大家的精神状况以及运动水平。并且对于内部问题进行及时的疏导排解,避免出现一些内部的不协调的情况,能够保证自身和集体做到对于统合工作的完善性的话,实际上心理训练将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另一方面就是在战略上加强自信,战术上注重研究,可以说良好的心态能够更有效地应对发展的挑战,而对于比赛来说,一个良好的心理状况也是对于效果的必要保障。而且在维持这个良好的效果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于自身的合理配置以及发挥的分配方向方面,都是要做好的。

2.做好针对性的个别工作

心理训练可以说虽然是从整体角度加强队员对于心理问题的预防和控制的方法,但是毫无疑问高中学生本身的心理需求比较丰富,而且现实空间比较狭窄缺少充足的能力,这种矛盾性状况也是需要进行解决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若这方面如果没有有效的规制的话,那么就有可能导致无法无天的效果出现。因而作为教练以及工作人员来说,就需要对个体进行针对性训练的工作,从而保证队员能够得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而且大部分队员都渴望获得认同,也有可能会忽视自身的基础去强行行动。因而适当的调节是非常的有必要的,一定要让他们能够尽量的发挥能力,也不至于受到直接的挫折就气馁,这样才能够有所成就。

综合来看现阶段的心理训练对于高中生体育比赛来说是有重要的意义的,如果过度的忽略了心理因素的作用的话,那么的确可能对比赛或者是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通过赛前心理训练将为运动员提供心理支持使他们更好发挥。

参考文献: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发表咨询 加急见刊 文秘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