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美术的审美特征

美术的审美特征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6 17:28:4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美术的审美特征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美术的审美特征

篇(1)

[关键词]:工艺美术 审美特征 工艺形象

工艺美术往往受到它的实用性和制作条件、所使用的材料的制约,认识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首先要抓住这一实质。

一、适用性与审美性的有机结合是工艺美术的首要特征

工艺美术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它同建筑一样,具有两种基本的社会职能,即同时满足人们生活上的实际需要和思想上美感上的需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工艺品首先是适用的,然后才是美的。不能照明的台灯,不能书写的钢笔,无论其外形装饰多么精美,也是没有审美价值的。正因为这样,许多陈设工艺在设计上也就适用的方向发展,如装饰用大型插屏可兼作挡风和分隔大型厅堂的屏风就是一例。但这并不否认单纯装饰用的工艺美术品的存在与发展。从广义上说,装饰用的陈设工艺其装饰功能的发挥,即是它的适用性的一种体现。由此看来,日用工艺品的审美价值主要是通过适用性的发挥才得以完美体现的。而对陈设工艺品来说,它的适用性正是通过审美价值显示出来的。在这里,“适用”是具体的,“美”是抽象的,这种“具体”和“抽象”的对立与统一,使得许多工艺美术品能历经世事沧桑而永葆其环境的、历史的、

社会的各种美的形态,适用与审美相结合,是工艺美术本质的、首要的特征。工艺美术品的审美性还同时受到工艺种类特性的制约。各类工艺品的审美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就看这类工艺品的特征是否得到完美的发挥。如雕刻是刀锉的艺术,必须根据不同的材料,采取不同的运刀方式,选用合适的工具,运用多样的刻镂技巧来完成雕刻制作。中国明代的“核舟”就充分发挥了这类工艺的特点。明末魏学曾有详实记载,在一枚长而窄的桃核上,当时的艺人王叔远,刻上了五个人、八扇窗,还刻出了一张船篷、一支船桨、一个火炉、一把壶、一卷书、一副念珠。更为奇特的是上面还刻有对联,题名篆文共34个字。人物神态各异,刀痕细如蚊足,雕刻工艺如此精湛的发挥为古今作品中所罕见。因此,当我们在鉴赏工艺美术作品时,必须看其自身工艺特征在制作过程中受材料、工具、制作水平的限制的发挥程度,发挥程度越高,其工艺美学价值就越大。工艺美的效果不在于所用材料的贵贱。一粒金刚石、一块纯金、一支象牙就其经济价值而言实属很高,但在工艺美学的范畴中如果它们没有被用来进行工艺创作,它们的美学价值也就同一粒核桃、一块胶泥、一支竹子那样等于零。因此,工艺美术鉴赏不能也不允许就工艺材料的贵贱来区分其艺术价值的高低,而是要视其材料是否合理、充分地利用、改造的水平来鉴别优劣。如石料的颜色不纯,是原材料的严重缺点,有时可以使一件即将完成的雕刻工艺品毁于一旦。然而,我国玉雕艺人处理原材料斑痕的优良传统就是所谓的“巧做”。换句话说就是审时度势、因材施技。

因此,对原材料运用改造的合理与充分的程度,直接影响着作品的审美效果。工艺制品的协调感体现于色彩和谐、大小适度、布局合理,以及与环境搭配的恰当等方面,这是工艺美的高级境界,即通常强调的一个“宜”字。当工艺品与其存放的环境也达到协调一致时,工艺品的协调美又能得到更充分的展现。如人民大会堂湖南厅内的湘绣大插屏的布置,就极富湖南的乡土情调。特别是双面绣上那双双戏水的鸭子和朵朵出水的芙蓉,一下子就把人带到了烟波浩渺的洞庭水乡,引出许多美的联想,情趣盎然,一派生机,收到了很好的审美效果。

二、工艺形象的象征性特征及有关因素

“工艺品主要以色彩、结构和形体造型来表现一定时代民族的宽泛而朦胧的情感气氛。”它一般不是再现、摹拟客观对象,即使以现实对象造型,也是把对象当作情感的外在形式而已,所以说,工艺美术品是人的本质感情对象化的产物。因此,我们只有透过工艺形象的外在形式去理解作品的内在情感,才能找到领悟象征意蕴的基本途径。工艺形象的象征性与艺术类型的变化发展有关,而这种变化和发展又使工艺形象的崇高美有了展现的依据与可能。

篇(2)

关键词: 工艺 美术 概念 分类 特征

工艺美术是美术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它具有自身的美学特征,把握这些美学特征,无论是对于工艺美术创作还是对于工艺美术教学,都既具有重要的理论参照价值,又具有具体实践的参照意义。为此,本文结合笔者个人多年来工艺美术的创作实践与理性思考,对工艺美术作概要论述,以与工艺美术人共同关注、共同讨论、共同分享。

一、工艺美术的概念

工艺美术又称“实用工艺”,指在造型与外观上具有明显的审美价值,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美术品。

工艺美术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艺术品种之一,甚至成为人类发展史断代的重要标志。例如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陶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无论是石器、陶器,还是青铜器、铁器,都属于工艺美术范畴。

我国工艺美术品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之一,从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到奴隶社会时期的青铜器,到战国、秦、汉时期的漆器和唐代的“唐三彩”,再到宋代的陶瓷工艺品,以及明代的木器、清代的景泰蓝,构成了中华民族精彩绝伦的工艺美术品的“百科全书”,融历史、文化、社会、科技、伦理、生活、民俗等多元知识为一炉,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与审美教育的“活教材”。

二、工艺美术的分类

工艺美术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包括除建筑以外的所有日常生活用品中的美术品。其中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类。

1.日常生活的实用美术品

日常生活的实用美术品,以实用为主,观赏为辅,即在实用的基础上兼有审美功能。例如美观的玻璃器皿、绣花枕套、美观的被面、床单、窗帘、门帘等等。

2.民间工艺美术品

民间工艺美术品,是在民间创作、流传的工艺美术品,有的实用与观赏兼顾,有的以观赏为主、实用为辅。例如竹编器件、草编器件、柳编器件、麦杆编器件、蜡染织物、泥塑、木雕、剪纸、折纸、刺绣等等。这些工艺品使用的材料比较普通,制作工艺也比较简单,价格比较便宜。但并不妨碍它们成为艺术珍品。例如泥塑中的天津泥人张、无锡的惠人泥人、黑龙江的海伦剪纸等,都成为艺术精品和艺术名品。

3.特种工艺美术品

特种工艺美术品,指采用的原料比较珍贵,制作工艺异常精细,价格也较为昂贵的工艺美术品,主要供观赏与收藏之用。换言之,它们已不再具有实用价值,而主要是审美价值与艺术价值了。例如瓷器、陶器、玉器、景泰蓝器皿、象牙雕刻、根雕、发雕、微雕等等。

三、工艺美术的特征

工艺美术具有以下重要的审美特征。

1.民族性

民族性是艺术品的生命与灵魂。世界上一切国家、一切民族的一切艺术品,都以民族性作为亮点与支撑。例如瓷器,英文为“china”,原意即为“瓷器”,后来成为“中国”,可见中国作为“瓷器之国”,其瓷器的审美特征以鲜明的民族性为重要内涵,无论是造型上,还是纹样上,还是制作工艺上,都充满独特的民族性特征。

2.时代性

所有的艺术品,都是时代的重要标志,无不打上时代的烙印。中国的工艺美术品亦然,同样以时代性作为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例如殷商时期的青铜器,大多都是兽面纹(即“饕餮纹”),既像虎头,又像牛头,还像其他凶猛的兽类与令人恐怖的妖魔鬼怪,具有一种神秘美、狰狞美。实际上它象征着奴隶社会中奴隶主的权威,带有明显的奴隶社会的时代印记。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纹饰中已不再有“饕餮纹”,取而代之的是采桑、狞猎等纹饰,成为封建社会的重要标志。

3.造型性

篇(3)

关键词:中国民间美术;色彩;审美特征

民间美术是世代相传的艺术习惯,是经过几千年的沉淀以及无数的人传承和发扬而形成的,一种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的审美意识,展现着一个民族的思想、信仰与美感。而在色彩承载的思想以及信仰在不断的发展与演变中,逐步形成了民族艺术特有的固定模式。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民间艺术的宗教与神性淡化,其所具有的民族化的审美标准是不会改变的。同时,这些审美标准也展现其自身的美学认知以及艺术经典规范,不断推动着接下来的民间艺术的创新以及发展。

一、中国民间美术之色彩审美特征

1、带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中国国土面积宽广,同时地形较为丰富,分布着山地,平原,高原的,导致了各地气候,环境等差异显著。南北方人民的生活习惯以及文化差异,存在着相当大的区别,这也就造成了中国民间美术色彩存在着较大的地域差异。从某一种程度上说,不同地域文化是形成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的重要因素。由于取材、文化、作画工具的差异,南北方的色彩审美存在一定的差异。北方性格粗犷,多大山,地广人稀,色彩呈现出艳丽、夸张的特点,充分利用色彩向人们展示了北方人民的特点;而南方多河流,小桥流水,性格呈现温润婉约的特点。而色彩就表现出淡雅脱俗的色调。而这种南北方色彩审美的差异,却在某一种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间美术发展的完整性以及不可替代性,从而更加突出了中国民间美术的张力,两者对于中国民间美术的发展来说,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是中国民间美术色彩审美上的一个重要特征。

2、具有一定的象征性

现代美学将色彩分为冷色系和暖色系,这也是色彩所带的人们的不同感觉而清新的简单的划分。可以说,不同的颜色代表了不同的含义。民间美术的创作者是人民群众,其中大部分是在劳动生产的业余时间制作的,又主要为自己使用、欣赏,通常表现了他们的心理、愿望、信仰和道德观念。所以说,民间美术和民俗活动有相当密切的关系,同时也是伴随民俗活动而发展的。在民间的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生子祝寿、迎神赛会等活动中,民间美术创作也最为活跃,这也是表现劳动人民情感的一种方式。如中国春节前后用年画、剪纸、春联装饰环境等等,借以色彩的象征手法,充分的渲染环境,表现当事人的情感诉求。当然了,这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所积淀的,这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得以长久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显著特征。这又是中国民间色彩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又一个显著特点。

3、具有一定的装饰性

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而色彩与我们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所以,中国民间美术色彩无法避免的带有着一定的装饰性,充满着生活气息。比方说屋宇亭榭等等,我们在考虑它的实用性的同时,都掺杂着一定的色彩的搭配,这边是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的装饰性所在。能够将它的装饰性和周围大自然环境充分的融合一起,这便是中国民间美术色彩所最求的最高境界。从大的方面讲,中国民间美术色彩带有鲜明的东方文化特征,在讲究色彩搭配的同时,更加注意美术色彩赋予的精神与情感。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的装饰性,是一种色彩与材料的高度融合,所以在创作的过程中,不仅仅考虑的是色彩带给人们的感官体验,同时还要综合考虑所处的环境以及材质给人的视觉冲击。而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的运用,却又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这就注定了其展现的多样性以及复杂性。所以说,我们在中国民间美术色彩搭配中,不仅仅可以看到粗犷的线条,同时也可以看到细腻的构图,这些的风格迥异的中国民间艺术能够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装饰着人们日常生活,形成带有中国鲜明特征的色彩运用理念。

二、结语

中国民间美术色彩是世界美术色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占据着所不可取代的地位。当然了,这是由于中国包括的地域和丰富多样的地形特征所决定的。中国民间美术色彩不仅仅具备一般美术色彩学所有的特征,同时还带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比方说他的地域性象征性以及装饰性,这些都是中国民间美术色彩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带有中国鲜明特色的特征,这也是区别于其他国家民间美术色彩的重要方面。在某一种程度上来说,这对于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研究材料、数量的限制,我们未能获得更加准精准的分析。所以说,随着大量研究人员的投入以及研究器材的使用,我们对于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特征的研究必将更加精准,这更加有利于我们传承中国民间美术色彩。必将为中国美术色彩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赋色道路,也是让民间美术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的重要基础与保障。

参考文献

[1]田浩《试论中国民间美术色彩的审美价值》,《大众文艺》2013(05)

篇(4)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业兴起,人们迫切的想要提高生活质量,对室内的要求也显著提高。由于我国现代室内设计没有太长的发展历史,在实践的过程中受到了西方设计的冲击与排挤,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发展受限。紧跟世界潮流并具有自己的特色成了当今室内装饰的难题。所以要把握中国传统工艺可以充分拓展设计空间的特点,为现代室内装饰提供借鉴。

一、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与特征

传统工艺美术是指具有百年以上历史传统并且世代相传技艺精湛的工艺技术,它需要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以及完整的工艺流程。工艺美术是我国传统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悠久的历史,是美术发展的原始形态。从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到明清时期的木工艺,充分显示了传统工艺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特征。我国的传统工艺美术可以分为许多种类,按照工艺可以分为雕塑工艺、画绘工艺、锻冶工艺、剪刻工艺、烧造工艺、编扎工艺、髹饰工艺、织染工艺等几大类。

工艺美术起源于社会的生产实践,包括社会生产与劳动生活。最早的工艺美术生产出的工艺品就是日常生活的用品。我国的工艺美术具有实用与审美的统一性,是内在使用价值与外在审美特征的完美结合,满足了人们的物质精神需要。我国的工艺美术还具有民族传统性,可以反映中华民族自身独具特色的审美取向,在世展的过程中积淀形成了与其他民族不同的特征,是民族文化的升华。材料工艺性也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重要特征,一般选用天然的材料,以手工制作为主,工艺流程完整固定。

二、现代室内设计的概况

室内装饰是一种综合性艺术,是为了满足人们对室内环境舒适与方便的追求而出现的,创作的基本思想是以人为中心,强调使用功能与审美情调的融合,既重视空间的舒适性,又强调审美性。

室内装饰设计是受实体羁绊的艺术、“戴镣铐的舞蹈”;是使用特性和审美特性并重的艺术,要坚持功能与审美的统一;是强调形式美感的艺术,要淡化思想,突出凝练性;是体现设计个性的艺术,通过与众不同的手法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

三、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融入与运用

中国传统美术可以充分为现代室内装饰设计提供具有现实意义的运用参考。传统工艺是为了美化生活而制作出来的,具有很强的装饰性。种类繁多,与目前的多元化设计相契合。许多对生产工具装饰的技艺具有科学性,可以激发设计师的灵感。主题宽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独具特色的象征性符号满足现代室内装饰简洁的视觉效果。中国传统工艺与现代的设计具有很强烈的对比冲突性与差异性,可以增添建筑内部的时代感与民族感。由于工业产品的挤压,目前的传统工艺品已经变为小众文化,将其融入到现代设计中是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与继承最有效的方法。

传统工艺美术在运用到现代室内设计的过程中,要符合室内装饰的朴质特点,契合环境,适度装饰,将装饰融入环境,成为环境的亮点。设计风格要互相适应,与其他装设的配合要相得益彰,具有整体美。在保持整体美的基础上还要突出现代感。减少过于复杂的工艺品的运用,重视新工艺与新手法。遵循现代设计理念,使设计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方法。在设计时,可以将传统的造型直接引用到设计方案当中,也可以将传统图案进行重组或者结构,替换其材质。在充分掌握造型规律后,可以对传统元素进行再创造以产生新的表现形式。将传统工艺的精髓而非形式融入室内设计,实现装饰中国化,在设计实践上大力探索,推进美术进步。

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将现代室内设计加入地方文化、主题、材质三个方面的传统文化元素,并将传统工艺美术的不同方法综合运用。

例如南京某酒店以宋朝时期的江南庄园为模板,将典雅华贵的传统文化元素应用得恰到好处。

篇(5)

“大工业”,这里指的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即工业4.0)。工业4.0是2013年4月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由德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所谓的工业4.0是指利用信息物体系统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智慧化,最后达到快速、有效、个人化的产品供应,目标是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传统的行业界限将消失,并会产生各种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创造新价值的过程正在发生改变,产业链分工将被重组。对于工艺美术这类有着传统悠久历史、传统工艺流程和技法、传统艺术审美的的品种,将面临很多挑战。就目前的技术来讲,大部分工艺美术审美的呈现样式物化过程需要手工来实现,但审美过程却可以通过这种生产模式来完成。比如,一件工艺美术品被买回家之后,摆放和装饰功能仅仅是浅层次的审美,但工艺美术品的把玩和产品背后的文化探索和体验往往是其高附加值所在。如果实打磨后穿成珠子,看似简单的工艺和材料,一旦贴上“佛珠”“菩提子”等关键词,审美层次立刻会与其对应的文化内涵联系起来,从而达到深层次的审美。这是工业4.0中非常重要的软性制造,也将个性化定制产品的精度、准确度大幅提高,这非常有助于工艺美术产品的开发。从工艺美术内部分析,其本身的审美功能也到了变革的时期。以往,我们一讲到工艺美术,常会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等词汇来描述,甚至成了专用形容词,客观来讲,工艺美术伴随着历史发展,每个时期、每个朝代都有与之对应的变化,个人认为其演变过程及不同时代下审美内涵和行为方式的不同更有研究价值和传承意义。不同时期下的审美物化形态一定能够涵盖一系列的时代特征,而当前时代特征与工艺美术的审美发展并不完全匹配,这是造成工艺美术自娱自乐、曲高和寡的原因之一。脱离了时代,即是政府或者行业再多的支持和推动也无法改变其走向落魄的命运。可喜的是,工艺美术个体艺术家开始自发地尝试和突破,年轻一代的从业者开始挑战传统和以往教育中得陈规戒律,这种勇气和自信是工艺美术源源不断的创新力量。

二、多元多层多维度:工艺美术的审美特征

第一,审美元素趋于多元化,开始颠覆以往某个工种或样式相对单一的评判标准。当代艺术的时代性和批判性已渗透到艺术圈,工艺美术样式也不可避免。以往的师徒带教的教学方式中师傅似乎永远是对的,而“大美术”带来的冲击对这种恒定不变的标准提出了质疑。客观来讲,这些标准能够长久传承下来是有其原因的,但这种传承如果仅仅是把标准拷贝和复制,无疑是对历史文化的不理解,这也导致了很多传承艺术越传越没落。如果我们抱着质疑的态度,深入了解其背后的缘由,重新找到传统文化在当下的价值,更新当下的审美元素,某种意义上是对传统精髓的保留、传承和发扬。尤其是工艺美术分类繁复,各自的评判标准相对独立,多元化的审美标准避免了由于样式跨界造成的内涵冲突。第二,审美诉求趋于多层次化,美学原理主张自然追求美好事物的体验,这种体验过程就是审美过程的一种呈现样式。工艺美术从之前的单一服务目标开始发生变化了如2.8亿港币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被刘益谦拍得后存放在上海保税区,刘益谦根据这个原型,生产了一批可供商品买卖的复制品,“艺术品授权”这个名词并不陌生,从审美特征来讲,它就是审美行为的进行和拓展。从深层次来分析,一个陶瓷杯从视觉的图案色彩纹理、触觉的肌理手感到所有权获得的心理满足感,以及制造复制品推广公众的文化传播促成的历史使命感,一层一层深入,且每层之间包含着逻辑关系。试想,原本工艺美术无论是官方宫廷御用还是民间使用都限制重重,封建社会的体制下,工艺美术品从颜色样式章法都有限制,审美自然无法达到如今的审美层次。第三,审美行为趋于多维度。如果你有一个2.8亿的陶瓷杯,你会使用的多还是摆放看的多。这个问题引出了一个结论:工艺技法影响实用性,工艺内涵影响审美行为。工艺美术的特征决定了工艺美术外在的形式仅仅是作品的一部分,另一部分需要审美个体去通过审美行为去体验的。单纯的以样式或技术本身评价工艺美术是有局限性的。比如,工艺美术品种木刻雕版工艺中经书经文的题材,作为标准印刷体的经书文字为何不用机器完成雕刻?电脑控制数字化加工技术的特点就是精确高效,以往没有这个技术只能手雕,现在有了这个新的技术是否就可以取代手工呢?从技法层面看确实有其道理,但分析这门工艺的历史渊源会发现即雕刻板远不能代表这门工艺文化,文化内涵和技术工艺是一体的,无法独立拆分。“大数据”和“工业4.0”有个相通点就是对需求的精确分析和到位的解决方案,很好地把工艺美术外在形式和内涵这两个处在不同纬度的元素有机结合起来。通俗地讲就是部分收藏家虽然花大价钱购买了工艺美术品,但他们根本不懂其文化内涵,片面地关注其物化形态的稀缺,其实这是对艺术品的糟蹋。但是通过“大数据”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收藏家们可以更方便的找到自己“懂”的工艺美术品种,更容易找到其价值意义。

三、结语

篇(6)

美术设计指在一定的审美观念引领下,将某一种构想或计划,进行视觉化、形象化的创作过程,其在影视造型的设计和制作中意义重大。电视广告作为一种影视语言,无疑也同电影作品一样,需要美术设计作为指导,或许在信息传播媒体多元化的今天能获得一席之地。首先,优秀美术设计指导下的电视广告,能够强化观众的记忆。电视广告由于可以清晰地展现商品、模特儿的直观形象而具有强烈的冲击力、感染力、穿透力及较高的到达率与生活贴近等优势,但是信息量小、转瞬即逝是其一项致命的缺点。如何在只有15秒、30秒的时间内,准确传达一定的信息量就是广告工作者必须解决的难题之一。美术设计的引入不仅能将画面造型、人物造型、文字语言、色彩及时代风格赋予更强的视觉感染力,而且对瞬间抓取观众的记忆力和关注度,起到一定的强化作用。可见,一支优秀的电视广告离不开美术设计的指导。其次,美术设计可以很好地统筹电视广告各构成元素,使其在整体与局部达到高度的统一。语言、声音、文字、形象、动作、表演是电视广告的基本构成元素,如果不能在广告创意产生之初就有一个统一性的策划,似乎会与观众的审美经验相背离。再次,科学的美术设计指导可以降低电视广告的制作成本。电视广告不仅受收视环境的影响大,而且费用昂贵,也是一大行业劣势。科学的美术设计指导不仅会大大降低时间制作成本,使整个拍摄过程有条不紊。而且,可以充分地运用电视媒体的感性特征,为企业塑造商品本身之外的品牌形象、产品文化、品位等非同质化特征。这些都无形中降低了电视广告的制作成本。

二、形式美是电视广告设计遵循的基本法则

电视广告最终是以美的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的一种影视语言,除了要展示出整个美学范畴共有的审美特性外,还要因其内容诉求和受众,而展示出自身特殊的审美特性。无论如何,形式美法则仍然是电视广告设计应遵循的美学规律。下面从电视广告的基本要素:画面造型、文字语言、民族色彩及画面风格几个方面加以阐释。

1.电视广告的画面造型应讲究和谐美。电视画面造型指电视广告中的非语言符号,包括图像、图画、摄影照片、传统特技画面、数字电视画面等。其中,图像(实景图像)是传统电视画面中最主要的非语言符号,即指电视画面中的实人、实景和实物内容。数字电视画面是随着数字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电视画面的新形式,无论是传统电视广告画面还是数字电视广告画面,都要讲究均衡与变化的多样统一性。在实际拍摄中,编导和摄像师要利用观众的视觉加重作用来制造画面的均衡感。由于电视画面是一个有边框的平面,这样就有一个中心点和一条中轴线,画面景物的设计布局如果均衡悦目,画面就给人一种严谨的稳定感和整体感,这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摄影师的拍摄构图。无论画面构图元素单纯还是复杂,电视画面构图中最重要的宗旨是突出主体形象,明确主置,处理好主体与陪体、主体与环境背景之间的关系,寻找最佳的拍摄角度,分配好光线、色调等造型元素,以获取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的、完美的电视画面,从而使观众的欣赏过程在平稳和谐的心境中徜徉而行。例如,中国画理论中讲的“补白”,就是在画面的空白处添加寥寥数笔,便产生引人注目的力量,视觉集中,因而视觉分量相对就重,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黄金分割率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起就在西方被认为是最完美的构图法则,被广泛运用于绘画、雕塑、建筑艺术中,将黄金分割率运用到电视画面构图中,也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

2.电视广告中的色彩元素应引发观众的心理联想,力求一种情感与象征效应。在电视广告中,色彩有着特殊的审美意义,它比其他任何因素都更能影响广告的情态。色彩跟图像的关系就像标题与正文。图像主要依靠色彩增加关注度。色彩象征通常引发人类情感上的美学效应,产生特定的心理作用。总之,一支优秀的广告,离不开均衡的色彩表现力,一方面色彩的情感与象征可以促使观众在欣赏广告时由内而外散发一种精神层面的愉悦感,最终获得双方的共鸣效应,另一方面巧妙地处理主体与陪体的色彩对比关系,可以突出主体,使画面的整体效果更加鲜明。

3.文字、语言等广告信息应具有真实美特质。广告诉求及广告设计通过真实自然产生美感,这是广告设计美学有的审美规律。国际广告协会提出的衡量优秀广告的五条标准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列出商品或服务的真实优点”。广告创意者首先应明确一点:电视广告中的艺术表现手法是以服务于客观事实为宗旨的。即使作品中运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也是为了烘托产品的真实性。比如某护肤品广告为了宣传产品的神奇功效,打出“今年二十,明年十八”的广告语,恰当地使用了幽默、戏谑的夸张手法,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如果是“眼贴膜,保证一周内皱纹全消”,这样无度的宣扬就会成为虚假宣传。

4.画面风格要符合受众群体的审美经验。风格指某一时期流行的一种艺术形式,是艺术家在创作成果中所表现出的格调与特色。在当今信息时代,受众群体的审美特点有了新的时代性要求,无论塑造何种画面格调,代言人的气质与商品品格的匹配,显然是一个符合受众审美经验的基本前提。总之,形式美法则在电视广告领域同样适用。除此之外,电视广告出彩的创意,也可以达到“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审美效果;广告的特定诉求与受众的特定欲求的纯正归一,也是一种单纯美的诉求;广告制作过程中的各方面,包括视觉元素、形式、功能的调理和规范,正是秩序美的体现。

三、结语

篇(7)

水彩课程既是基础课也是主干课,和素描及其他专业课程联系最为紧密,而且水彩画工具简单、作画方便、成本低廉,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其水色交融的审美特质和中国传统绘画审美意韵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所以首先选择水彩课程进行教学改革,能够中西结合、承上启下、以点带面,加以各课程的优化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发挥功效,最终使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方法与培养目标趋向一致。通过水彩画综合材料技法的学习和探索研究,从学生审美能力、表现意识、创作能力的培养等几个方面着手,让学生逐步加深对绘画媒介、画面形式语言的理解,培养学生的个性绘画符号、增强水彩作品的风格多元化与当代精神内涵、提升作品艺术格调,借以激发、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专业综合能力。

一、水彩综合媒材多元建构与创作意识培养教学的背景

(一)创意思维及创作意识欠缺

地方师范类高校美术学当前的专业课程设置将绘画基础课与创作课相分离,教学内容单一且轻“艺”重“技”,不利于学生创意思维的拓展和创作意识的提升。

(二)“美术高考思维定式”的瓶颈

当前的美术高考考前培训早已沦为应试教育,为提高专业过关率而要求考生对考试内容死记硬背,刻板教条、严重束缚了学生的艺术创造力,与艺术规律背道而驰,与现代教育理念格格不入。通过此种训练升入大学的学生审美素养停留在美术高考作业的水平上,美术思维僵化,创新意识被严重扼杀。如何扭转学生的“美术高考思维定式”,成了摆在高校美术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二、水彩综合媒材多元建构与创作意识培养教学的实施路径

师范类高校美术教学应把建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水彩教学的主要目标落到实处,并从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入手。

(一)改技法性教学为创造性教学,把创意思维、创作意识贯穿到水彩画教学的每一环节

创作意识的植入——把基础课改为创作式基础写生课。艺术创作是指艺术家以一定的世界观为指导,用自己的艺术经验、艺术观念以及审美体验,通过一定的艺术媒介和艺术语言,对现实生活进行观察、体验、研究、分析、选择、加工、提炼生活素材,塑造艺术形象,创作艺术作品的创造性劳动[1]。低年级学生的绘画实践大多都是按老师摆好的静物或者模特被动地进行摹写,较少或从来没有绘画创作的经验。因此,在老师指导下,让学生全程参与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尤其是在基础写生课中要把创作意识的培养融入其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有效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创作能力。

水彩静物写生是绘画基础训练中非常有效的训练方式,其长期的静止状态有利于学生在作画的过程中分析研究对象的色彩、形体、质感、空间及画面的构图、笔触、肌理、形式语言、审美内涵的表现。水彩静物创作式写生相对于水彩风景、人物题材的创作而言在各个方面更容易把控。

艺术来源于对生活的真诚体验与感悟。在静物题材的选择上,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以新的视角发现司空见惯而又往往不易被人关注的、平凡而又独具个性的物象,在自身生活及其周边事物中发现美的存在。除了蔬果器皿等常用物体外,其他一切学生有感而发能够打动自己、有视觉造型美感的物品均可入画。在此过程中通过大量古今中外优秀静物绘画作品(不仅是水彩)的鉴赏分析,引导学生去发现、体会不同物象的特点和物理表征下所蕴含的审美元素,以及对此物象所产生的心理感受、情感因素。如梵高作品《一双旧鞋子》,我们能从这一双破烂不堪、沾满田野泥泞的鞋子中体验到艺术家不一般的情感,“鞋具磨损的内部那黑洞洞的敞口中,凝聚着劳动步履的艰辛。这硬梆梆、沉甸甸的破旧农鞋里,聚积着那寒风陡峭中迈动在一望无际的永远单调的田垅上的步履的坚韧和滞缓”[2];油画家忻东旺笔下的《大白菜》形象或低矮臃肿枝叶枯败,或瘦峻挺拔枝青叶绿,作者将白菜这种平凡之物赋予了人的情感,从而使画面呈现出一种亲切感人的力量;青年油画家薛广陈代表作《中国式风景》以超写实手法精心描绘的却是几块拆迁后废弃不用的、沾满了水泥和白色灰浆的半截砖头,题材虽属静物,但在作者别样的视角下呈现出了不一般的审美特质——中国传统山水的精神意味;冷军的《世纪末风景》系列把铁丝网、干裂的泥土、医疗废弃物等物体排列组合成世界地图的形式描绘出来,暗示了后工业时代对环境和人的精神的异化。这样学生在寻找题材的过程中便把自己的情感因素注入到了表现对象当中,艺术创作最重要的情感表现在其中得以初步体验。

题材具备以后,静物的摆放也要学生的充分参与甚至主导。这其实是艺术创作的构思节段,对于如何摆放静物,教师可以提出建议而不可越俎代庖。对优秀作品的鉴赏临摹借鉴如同和优秀艺术家的交流对话,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表现能力。因此可以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个性选择优秀静物画作品作为参照,在摆设静物的过程中,对不同物体的大小、角度、色彩、明暗、质感、位置等做反复调整,进一步加强对表现对象的审美认知、艺术表现语言及抽象构图骨架建构的内在联系。 经过前期的题材选择、静物构思摆放两个节段,后期的艺术表达就相对顺利很多。在此节段的教学当中,应遵循艺术教学规律,改原来对学生的统一要求为因人施教,根据每个学生对绘画的感悟、审美倾向及表达能力的不同而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做到美术教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即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艺术个性、鼓励审美样式的多元探索,激励创新

,把学生学习水彩的兴趣和积极性最大程度的调动起来。 (二)水彩综合材料介入教学对学生创意思维、创作意识的提升

在当今世界的多元化语境下,狭隘的绘画本体语言纯粹观越来越不符合当下艺术的发展趋势。在视觉艺术领域,架上绘画伴随着各种文艺思潮的兴起在媒体材料、审美特质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呈跨画种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趋势并逐步走向“综合”,各画种之间的边界渐趋模糊,以致很多美术作品按传统的材料特性分类法,很难判定它到底属于什么画种。由此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特设“综合材料绘画”独立展区,标志着“综合材料绘画”已成为当代主流艺术门类之一,在美术界掀起了对不同材料、不同审美价值进行研究和学习的热潮。

在此背景下,中国美术类高校单独开设“综合材料绘画”专业的院校还不是太多,地方师范类院校开设此类课程的更是少之又少,与当下美术大的发展趋势脱节严重。在地方师范类高校短时期内难以大幅调整课程设置体系的情况下,从现有课程当中融进综合材料的教学,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传统的材料表现技法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画面效果的新视觉呈现,而综合媒材及技法的的多元运用可以产生新的审美效果,改变学生对水彩传统单一技法教学模式的麻木感,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和个性发展,从而提升专业综合能力,增强绘画创作意识。

综合材料如何介入水彩画基础教学并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作意识,首先应该使学生明确了解综合材料使用的两种方式。一是先确定作品要表现的主题及想法,然后据此找寻合适的媒材进行表现;二是对某种材料产生极大兴趣和感觉,然后根据此材料的物理属性及审美特质进行相应的艺术表现。后者对材料的运用是建立在强烈的直觉基础之上,因此作品中材料自身的表现与艺术表达相得益彰,使作品更富新意和感染力。作为美术工作者,对材料的审美属性以及对材料在审美过程中所彰显出来的不同审美特质的直觉和认知能力,反映着作者的审美直觉、审美天分和审美创造力。这种直觉和认知能力无论对于艺术家还是对学生来说都非常重要,它可以打破思维定式以及材料本身所具有的恒常审美符号化的定式[3],使作品独具创新精神而保持活力。

其次在教学实践中,通过鉴赏分析中外水彩作品综合媒材技法使用较为成功的范例,使学生了解材料表现的多种可能性,打开学生思路,根据范例举一反三,提升自己对材料的直觉和认知能力,学会主动探索适合水彩表现的非传统媒材技法。

如美国新现实主义画家安德鲁·怀斯的干笔水彩画作品对非传统媒材的使用就极其丰富,白粉颜料、矿石颜料、蛋清、胶水等媒材配合与之相应的特殊表现技法,打破了传统水彩材料技法不能层层叠加深入刻画的弊端,使画面呈现出非同一般的肌理美感。广东水彩画家黄增炎长期致力于水彩新媒材的研究与实践,他在水彩纸上以乳胶漆或丙烯做底,使载体粗糙坚硬耐水耐磨;在颜料中加入适量的胶合剂使颜料变得略显粘稠,在绘画工具上选用毛质粗硬的油漆刷子,这些非传统媒材工具的使用加上作者深厚的美学素养,使其作品造型坚实、色彩微妙、笔触纵横捭阖酣畅淋漓、肌理丰富耐看,与传统画面效果大相径庭,具有了一种汉朝石雕般沉雄博大的美学品格。水彩画家张英洪经常利用油水分离的原理在画面上制造斑驳陆离的肌理效果,其作品《陶颂》绘制时在颜料中加入少许油,使水油若即若离的附着在载体上而呈现出特殊的斑驳肌理,这种肌理恰如其分的表现了古陶表面纹理的浑厚沧桑,使画面呈现出鲜明的艺术特色和审美特征。

十二届全国美展水彩粉画展中的部分作品也局部使用了不同的媒材介质,使画面的表现力大为增强。如陕西陈振国作品《秋醉大巴山》中前景树的处理用锯末进行堆积,再以水彩染色,出现丰厚的肌理效果,更好的表现了物体的质感和量感;广东颜苏平作品《风起》的背景大量使用布纹拓印的手法造成新奇丰富的画面效果,与画面主题十分契合;天津单爱兰作品《希翼》,底层大面积使用丙烯底料做了简单大气的肌理,厚重而简洁,对烘托画面的惨淡气氛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山东段国锋《象由心生之八》、浙江任祥芝《家·二联》、辽宁刘金鑫《局中人之静候一》等作品均使用不同媒材对基底做了不同肌理的塑造,再施以拼贴、拓印、干笔叠加等非传统表现技法,使作品呈现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审美效果。湖北邵昱皓《桌前—续集》则将透明水彩与不透明丙烯颜料结合,使背景色层更加均匀单纯厚重,降低了绘制难度的同时却增强了画面效果,有利于作者主题意旨的表达。

由此可见,水彩画作品中综合材料创新性的合理使用,可以达到对物象形体、色彩、质感、肌理等方面艺术化的加强和纯化,其目的不只是对物象的写实再现,还有对视觉属性背后精神层面的实现和超越。

再次,结合具体作业对水彩综合材料的载体、媒介、工具等进行分析讲解及试验实践,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了解熟悉水彩综合材料使用过程中所彰显出来的特殊效果,并恰当用这种特殊效果来表现物象的视觉审美特性。在作业过程中应该注意,水彩综合媒介表现并非简单地把多种材料堆砌在一起,而是根据媒材的特点,利用其外部特征所蕴含的审美元素并赋予新的形式和内涵,帮助物象实现从自然样式到艺术美的形式构成转化,使其产生新的视觉效果,给观众以新的审美体验。

水彩综合材料介入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探索跨学科、跨画种的知识综合融通和媒材技法的表现。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极力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阔视野,从个人的生活当中及其周边环境中发现美的存在,拓展多种材料表现的方法,激励学生发挥富有个性的艺术创造才能。

(三)改变水彩画作业成绩评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