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6 17:28:4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老年护理基础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7X(2007)10-0045-03
【摘要】目的:在循证护理的指导下探讨适合老年肝病患者的基础护理方案。方法:对40例住院老年肝病患者实行对照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进行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按循证护理原则护理的患者效果明显高于常规组。结论:循证护理是科学指导护理实践的理论,是临床以经验为基础的传统护理向现代护理转变的可靠依据,即有据可循的现代护理发展,对临床护理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循证护理;老年肝病;基础护理
Follows the card to nurse the preliminary practice which nurses in the old age clinical foundation
Yen Jianrong Hu Mindong Ji Weizheng Zhang Liping Zhang Jiaohong Meng Lingxiang
【Abstract】Objective:In follows under the instruction which the card nurses to discuss suits the old age patient's foundation to nurse the plan. Method:Is hospitalized the old age patient to 40 examples to implement the comparison to nurse the intervention and the convention nurses the intervention,carries on appraises and carries on statistics processing. Finally:According to follows the card to nurse the patient effect which the principle nurses obviously to be high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Conclusion:Follows the card to nurse is the science instruction nurses the practice the theory,is clinical take experiences as the foundation tradition nurses to the modern age nurses the transformation the reliable basis,namely has according to the modern age which may follow nurses the development,to clinical nurses has the very good instruction significance.
【Key words】Evidence - Based Nursing;the elder liver disease ;basic nursing
循证护理( Evidence - Based Nursing,EBN) 直译为“以证据为基础的护理”,它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实践中运用现有的最好的科学护理措施对病人实施护理。长期以来受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临床护士往往将老年肝病基础护理与老年人护理相提并论,使得老年肝病基础护理在某些方面进入了误区。我中心自2005年03月至2006年09月期间,应用循证护理原则针对老年肝病的具体情况制定最合适的护理方案,通过检索Cochrane 图书馆、Medline 等得到了最新的、科学的资料和证据,再将可信的科学证据、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以及病人的价值和意愿结合起来[1],制定有针对性的、合适的基础护理计划,为老年肝病患者提供适合个体需要的完整的基础护理方案。
1 对象
1.1 对象:40 例老年肝病患者系本院重肝中心住院患者,诊断标准按1990 年第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所修订,其中肝炎16 例(急性黄疸型肝炎9例、急性无黄疸型肝炎2 例、慢性活动型肝炎2例、慢性迁延型肝炎3 例) ;肝硬化24例(胆汁性肝硬化3 例,肝炎后肝硬化9 例,酒精性肝硬化5例);肝癌6 例(原发性肝癌3 例,继发性肝癌3例) 。男31 例,女9例,年龄60 - 84 岁。神智清楚,配合治疗护理,患者家属同意。
1.2 随机分成对照和循征干预两组,每组20例,在护理过程中针对病人实施护理具体决策时,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护理模式,干预组则按照EBN制定出护理措施方案的来护理
2 循证护理方法
通过与病人交流,查阅病历,了解病人的生活习惯、用药疗效及用药后出现的不适症状作为研究依据,根据个体差异展开循证护理。
2.1 制定护理方案:循证护理是整体护理的延伸和完善,护士根据循证护理的3个要素,即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获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据,并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愿望和实际情况,将三者结合,制定出完整的护理方案,同时根据病人的文化程度及接受能力,帮助个体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2.2 寻找临床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肝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具有缓慢进行性发展、不易控制、易致命的消化系统疾病的特点,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护士通过与病人沟通,了解病人对肝病的认知情况、肝功能的监测情况、饮食、药物治疗情况,根据老年人的认知及记忆力差的特点,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为肝病的基本知识、饮食指导、口服药物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及口腔护理、洗头、翻身。
2.3 根据问题进行系统文献检索,寻找实证并付诸实践。
2.3.1 由于老年肝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常表现为发乏力、食欲差、腹胀,加上老年患者肝脏合成功能差,因此老年患者的住院时间一般较长,并且老年人本身行动迟缓,因此口腔护理特别需要。老年人由于代谢慢,口腔易聚集食物残渣,又有假牙,对照组常规每日一至两次口腔护理,常在白天完成,以生理盐水为主。而干预组则根据病人特点,制订出用碳酸氢钠为主做口腔护理液,将常规模式改在早晨和睡前做口腔护理,同时要求每餐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结果受到病人及家属的极大认同。
2.3.2 在老年人的皮肤和头发护理的要求中,对护理人员而言困难较大,老年人不喜欢翻身、扣背、洗头。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 等得到了最新的、科学的预防和促进褥疮愈合[2]的系统评价,Meta - 分析及RCT 相关证据,制定了针对病人最适合的护理方案:一般常规要求两小时翻身一次,但没有考虑病人的舒适度,每周洗头两到三次。我们根据资料认为神智清醒的老年患者,四小时翻身一次没有问题,而且在下午治疗少的时候给予移离床位,坐在沙发或轮椅20至30分钟,同时扣背。首先在心理上给予他们信心,认为他们不是卧床不起的人,常可以让老年人主动的配合,效果很好。洗头则应该每天在下午两点到四点洗,将洗头的时间缩短,可以将舒适度提高,老人反而易于接受。
2.3.3 开展肝炎病知识教育:采取多种方式宣教针对老年人近期记忆力差的特点,采取多种方式,激发病人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育者与学习者面对面易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且可根据病人的接受能力与需要进行有效宣教。如专题讲座可系统讲解肝病的知识;科普手册、电视、录像、图片、专栏等通俗易懂,生动形象,使用范围广,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进行个体或集体的健康教育。
2.3.4 饮食管理:有赖于病人的自身管理,超重和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是同年龄组体重正常者的3倍,体重减轻4.5 kg,既可降低肥胖者的血压,又能增加降压药的疗效[3]。指导病人限制过量饮食,尤其强调不进高脂肪、高钠、高热量及油炸食品,鼓励多食富含锌、钙的食物,鱼类蛋白有促进肾小管排钠和降压的作用,并且属于短链脂肪酸,易于消化又适当补充了所需要的蛋白质,可减少钠的摄入。同时劝导病人戒烟限酒。
2.3.5 合理用药指导:给病人讲解按时用药的重要性及用药的方法,老年人由于记忆力减退,对用药的目的、方法难以熟练掌握,加之老年人肝、脾、肾功能的减退,其用药的不良反应较年轻人高3倍~7倍。反复向病人讲解按时用药的重要性、用药的方法,直到掌握并看着病人服完药。同时可选用不同颜色的药杯、闹钟提示等方式提醒病人按时准确服药。讲解药物的副反应:利尿剂应用不当,可引起电解质紊乱;口服退黄将转氨酶的药物易引起胃部不适,老年人的药物代谢和清除率下降,应从小剂量开始;合理选用口服药,兼顾并存的相关疾病及其他危险因素的干预治疗及护理.
2.3.6 心理循证护理:让病人了解不良心理状态与肝的关系,学会及时进行自我心理调整,消除负性情绪。对遇事易激动、性情暴躁的病人,指导其性格塑造,加强修养,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通过放松疗法、倾听音乐、兴趣培养、催眠暗示等心理疗法,使其保持乐观情绪,消除社会心理紧张刺激,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达到治疗和预防肝病的目的。
2.3.7 统计学方法:所有资料用SPSS 8.0软件处理,记数资料采用 t2检验
3 结果
经1个月的治疗及护理,循证组病人生理指标、心理状态及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详见表一:
表一 两组病人护理干预后生理指标、心理状态及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
4 体会
4. 1 密切了护患关系:通过运用循证护理,护士在工作中更加注意患者的主观感受,更加关心和体贴患者,减轻了老年患者的焦恐惧,有效预防了褥疮、口腔溃疡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
4.2 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循证护理要求护士必须有熟练的临床业务技能、扎实的基础理论水平,护理科研能力及文献检索能力。同时还要求护士具备一定程度的外语水平,以利于外文资料的阅读。通过循证护理的运用,提高了护士在临床工作中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促进护士对相关专业技能和理论的学习,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
4.3 运用并实践了新的护理观念:循证护理强调并突出了护理服务应建立在目前所能得到的客观资料的基础上,并且循证护理最大的特点就是评价护理计划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它要求护士必须通过对患者客观资料的收集和查找国内外相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以找到最佳的护理措施,先进的护理理念打破以往的生搬硬套教科书的护理方法及传统护理模式,根据患者的客观情况,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因人治宜,对“证”护理,建立一个更好的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李红.循证护理的发展与展望[J ].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 (11) :495.20 (11) :495.
[2] 张雪梅,薛岚,郭菊红. 老年褥疮的循证护理[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3,3 (1) :54 - 55.
1.1对象
以山东省老年公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日间照料中心、社会福利中心、居家养老中心、家政有限公司等养老服务机构的从业人员为调查对象。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在参考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老年护理专业教育需求及课程设置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基本情况、接受专业教育情况、老年护理专业教育需求情况、老年护理专业课程设置情况4个方面。问卷的信度和效度为0.86和0.76。
1.2.2资料收集方法
解释调查目的,统一发放问卷,当场填写,当场收回。调查者检查问卷是否存在错填或漏填现象,现场征询意见并正确补填。共发放问卷62份,回收有效问卷57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1.9%。
1.2.3统计学分析
采用Excel录入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完成各主要指标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进行描述。
2结果
2.1从业人员一般资料
被调查的57名从业人员中,女性39名(68.4%),男性18名(31.6%)。30~39岁和40~49岁两个年龄段的人员占63.1%。工作年限不足5年的23人(40.4%),满5年及以上的34人(59.6%)。从事老年护理工作年限不足5年的41人(71.9%),满5年及以上的16人(28.1%)。初级职称22名(38.6%),中级职称23名(40.4%),高级职称5名(8.8%),无职称7名(12.2%)。养老机构工作人员52名(91.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4名(7.0%),三级综合医院工作人员1名(1.8%)
2.2接受专业教育情况
被调查的57名从业人员中,57.9%在接受学历教育期间接受过老年护理课程学习;50.9%在老年护理课程学习中坚持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为1∶1;43.9%已经参加过老年护理岗位培训,31.6%正在参加老年护理岗位培训;73.7%认为培训场所应选择在养老机构;认为培训对目前工作非常有帮助者占61.4%;认为目前现有知识能够胜任工作者占73.7%,不太能胜任工作者占10.5%;培训方式多以全脱产培训为主(52.6%);培训时最主要的方式是理论授课、实践操作、案例分析。
2.3老年护理专业教育需求情况
被调查的57名从业人员中,87.7%认为非常有必要设置老年护理专业;针对三年制专科学生,63.2%认为应该在第二年开办该专业;42.1%认为最合适的学习期限为6个月;98.2%认为非常有必要培养老年护理从业人员;78.9%认为非常有必要让老年护理从业人员接受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被调查者认为老年护理工作内容和需要掌握和强化的知识及需要具备的核心能力统计见表2~4。
2.4老年护理课程设置需求
被调查的57名从业人员中,85.9%认为有必要设置老年护理课程。课程的设置主要通过借鉴相关资料,并根据我院老年护理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修订而成,力求体现老年护理人才服务的社会性、实践性和服务意识性。主要包含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人文基础课和实训课。按照必要性等级排序,专业基础课程得分前3位的分别为病理学基础(75.4%)、药物应用护理(75.4%)、生理学(73.6%)。专业核心课程得分前7位的分别为护理学基础(100.0%)、急救护理学(100.0%)、老年护理学(98.3%)、精神护理学(98.2%)、老年居家护理(94.8%)、营养与膳食(94.8%)、老年保健学(94.7%)。人文基础课程得分前3位的分别为人际沟通学(94.8%)、护理伦理与法规(91.3%)、中国养老传统(91.2%)。实训课程领域最必要的为老年人疾病护理指导(98.3%)。按照重要性等级综合排序,专业基础课程得分前3位的分别为生理学(73.7%)、药物应用护理(70.1%)、病理学基础(68.4%)。专业核心课程得分前8位的分别为护理学基础(100.0%)、老年护理学(100.0%)、急救护理学(100.0%)、精神护理学(98.2%)、临终护理学(96.5%)、康复护理学(94.8%)、老年居家护理(94.7%)、健康教育学(94.7%)。人文基础课程得分前2位的分别为人际沟通学(94.8%)、中国养老传统(91.2%)。实训课程最重要的为老年人疾病护理指导(98.3%)。
3讨论
3.1构建老年护理课程体系是培养老年护理人才的重要环节
本次调查中,87.7%的被调查者认为非常有必要设置老年护理专业,98.2%的被调查者认为非常有必要培养老年护理从业人员,78.9%的被调查者认为非常有必要让老年护理从业人员接受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由此说明,开办老年护理专业并促进其更好更快发展势在必行。近几年来,一些高校开始培养老年护理专业研究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研究、教育、管理等工作,并不能满足老年人服务的需求。虽然目前已有不少院校意识到调整老年护理课程的重要性,应增添老年护理学及相关人文课程,但真正开办老年护理专业课程的院校依然不多。《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指出:“到2015年,通过开展试点,探索建立针对老年人、慢性病、临终关怀患者的长期医疗护理服务模式,大力发展老年护理、临终关怀等服务。”所以,我们理应顺应社会发展,逐步调整老年护理教育布局,努力提高人员学历层次,以促进学科发展。
3.2完善老年护理课程设置是培养老年护理人才的关键
老年护理专业课程设置需要突出老年人群的特点,反映老年医学、老年护理领域的新成就、新技术、新动向,体现多学科的相互融合和渗透。调查显示,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生理学、药物应用护理、病理学基础被认为是最有必要设置的3门课程,体现了这3门课程和老年护理专业间重要的关系。在专业核心课程中,护理学基础、急救护理学、老年护理学被认为是最有必要设置的3门课程,老年人患病后的特点决定从业人员必须掌握老年人特色护理,必须具备扎实的急救技能和护理实践操作技能。而健康评估排名比较靠后,与齐玉梅等调查不一致,这可能与本研究中被调查者大多在养老机构工作,本身比较偏重护理有关。在人文基础课程中,人际沟通学被认为是最有必要设置的课程,说明一线人员已经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目前,大多数老年护理专业学生的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考核评价体系方面并没有体现其特殊性。老年护理是新兴的专业,也是特别的专业,对于该专业学生的培养理应具备特殊性。所以在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教育中,要加强该专业的课程改革,重点提高学生的核心工作能力,而核心工作能力的培养或提高离不开反复的实践练习。因此,应加大老年护理专业学生在仿真情境下的练习强度,同时适当提高人文基础课程比例,努力将其培养成老年护理专业人才。
3.3加强核心工作能力培养是培养老年护理人才的重要标准
关键词:吸入性肺炎;临床分析;针对性护理
吸入性肺炎主要是指口鼻咽部的分泌物和胃、食管的反流物误吸入下呼吸道,达肺泡及终末呼吸道,而引发的肺部炎性病变。吸入是病原微生物进入下呼吸道的最常见途径,吸入性肺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老年人发病最多, 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及我国国情:我国人口及老龄化占世界第一位,而吸入性肺炎在我国老年人中的发病率每年都在递增,,因其患病率及病死率较高, 死亡率高低与吸入物质量、年龄和基础疾病有关,该病越来越引起临床重视。老年吸入性肺炎的特点又与成年人吸入性肺炎不同,老年吸入性肺炎的临床症状不典型,多因进食水呛咳误吸入引起的吸入性肺炎。由于老年人体弱,各脏器处于衰竭状态,免疫力下降,并伴有多种基础病,因而使老年人吸入性肺炎治愈率低,死亡率高。本文回顾了2010年12月~2012年12月住院患者中吸入性肺炎15例,对其临床资料,护理分析讨论如下。
1临床资料
收集2010年12月~2012年12月住我科资料完整的病例共15例次,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60~80岁,住院天数19d~113d,平均25d。
2 临床表现
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症状:多有误吸或呛咳的病史,与诱因有关,初期无症状,可于吸入数小时后(多2h内)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因喉反射性痉挛和支气管刺激而引发喘鸣,剧咳,呼吸困难,神志不清者吸入时常无明显症状,与1~2d后突发呼吸困难,发绀,咳浆液性泡沫痰,带血,食管和支气管瘘引起的吸入性肺炎每于进食后出现痉挛性咳嗽和气急。
15例患者均表现为发热、咳嗽、胸痛、肺部罗音,X胸片为两肺纹理增粗,散在斑片阴影等,但症状不典型,发热一般为中等热。15例患者中13例伴有基础病, 占86%,其中11例伴有二种基础病,占73%, 4例患者伴有一种基础病占27%。伴随基础病是老年人吸入性肺炎的特点之一。
3 治疗和转归
15例吸入性肺炎,14例为混合性感染,普遍存在病情重,病程长,占96%,先确定基础病症再进行祛痰和对症支持等前期治疗,根据临床经验选择高效广谱抗生素及抗感染药物,再根据病情变化并结合药敏试验、和相应的治疗效果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少数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应给予人工气道或呼吸机辅助通气,疗效判定:痊愈:体征和症状消失,血常规及体温完全正常,X线复查肺部炎症吸收完整。好转:体征和症状未全部消失,体温和血常规基本正常,X线复查肺部炎症吸收较好。无效:体征、症状无改善甚至病情加重。同时治疗基础病,加之患者多为年老体弱,所以愈后差。
4 护理
本组15例在基础病的护理都采取普通护理,在吸氧和保持呼吸道通畅方面进行护理,对重症以及昏迷患者需采用头部抬高、侧卧位等护理措施。在预防方面,没有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这样患者愈后较差,住院时间较长,治疗费用高与死亡率较高。因此,寻求和探索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非常重要。
老年人要改变吃饱就睡的习惯,饭后最好散步或坐着轻微活动15~30min。睡眠时不宜采用平卧位,应采用头部稍微抬高的右侧卧位或半侧卧位,以避免分泌物倒流进入气管及支气管内。对于长期因病卧床的老年人,家人在喂食时要注意,不要让食物误进入气管,造成老年吸入性肺炎。
老年人吸入性肺炎患者每天需勤做深呼吸,家属应为患者拍背及定期翻身,并协助患者排痰。对痰多的患者,在鼻饲前需要充分清理呼吸道并吸净痰液,如患者发生突然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时,应随时注意是否发生食物反流的情况,并注意观察吸出物颜色和性状,做好记录,并尽量避免用力咳痰,咳嗽时需用手固定胃管防止胃管脱出。
同时要预防肠道感染,每次鼻饲前应洗净双手,鼻饲用具清洁消毒,鼻饲液现配现用。管口塞每次注食后清洗,必要时可用酒精棉签消毒后清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病情变化常较迅速,应密切观察呼吸,脉搏,血压及体温的变化,随时与医生保持联系,应密切观察患者缺氧情况的变化。
氧疗法 吸氧疗法是肺感染的一种重要辅助治疗。对于一般轻症患者,一般以低流量给氧为主。对于严重呼吸衰竭,血氧分压严重降低者,可辅以短时间高流量给氧,但切忌长时间高流量供氧,以免氧中毒,抑制呼吸并加重二氧化碳潴留。
老年人往往多脏器功能减退,造成患者焦虑,烦躁,沮丧,忧郁等心理特点。护理人员应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如态度上要体现出关怀,尊重,真诚,使患者获得心理上的安慰或满足,产生乐观,自信的心理,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5 分析讨论
吸入性肺炎是一种常见的病症,任何年龄都会发生,尤其多发与老年人。因为老年人肺活量以及肺的顺应性都以下降,会引起肺的弥散性与动脉血氧分压降低甚至发生阻塞障碍,另外老年人免疫功能相对下滑,防御功能降低,所以老年吸入性肺炎发病率占据很高位置。本组15例患者60岁以上就有10例,占67%。年老体弱是其重要特点之一。
15例患者中13例伴有基础病,其中11例伴有二种基础病,使医护人员对预防吸入性肺炎发生缺乏足够的重视。特别是伴有脑血管方面疾病的老年人,患此病症比一般性老年细菌性肺炎的患者病情重甚至有死亡病例。吸入性肺炎的症状一般不明显都是一般症状,如发热,咳嗽,大多数都未发现典型症状,15例患者中发热均为中等热,咳嗽、胸痛、闷也不明显,这就使得我们不能及时发现及治疗,这就造成病情的加重,延误治疗最佳时机,相对死亡率会升高,也给我们护理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由于吸入性肺炎多由混合菌感染,所以临床治疗常选用高效广谱抗生素,治疗费用高,住院时间长,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一定的负担。 从15例患者的资料看,伴有两种以上基础病的老年吸入性肺炎死亡率较高,所以应加倍重视。进行社会护理干预,精神心理护理干预,健康教育,患者的护理,对护理人员进行教育与护理监测,加强运动及生活等方面护理,确保口腔护理,防止出现误吸等情况,加强鼻饲管的管理,对患者及住院家属进行护理讲解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等。使其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应的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及家庭的负担。
参考文献:
[1] 扬青敏.慢性病患者的家庭护理及保健[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7,4:80-83.
[2] 张健.中国老年卫生服务指南[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1:209-212.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5-144-01
对于老年人群而言,因为身体机能表现出一定程度衰退,从而患有慢阻肺疾病的概率相对较高。此种疾病呈现出易复发以及周期长的特点,并且往往伴有系列疾病症状,从而使得疾病治疗时间呈现出一定程度延长,使得患者生存质量受到显著影响,所以需要通过有效措施,将老年慢阻肺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提高[1]。本次研究将确定最佳方式提高老年慢阻肺患者的生存质量,以此说明综合性护理干预推广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06月~2017年09月收治的62例老年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组;对照组(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分布范围为63岁~83岁,平均年龄为(67.93±3.12)岁;病程分布范围为2年~12年,平均病程为(6.73±0.46)年;观察组(31例):男22例,女9例;年龄分布范围为62岁~85岁,平均年龄为(67.95±3.19)岁;病程分布范围为2年~13年,平均病程为(6.79±0.49)年;此次研究均获得伦理委员会同意批准,对于知情同意书,所有老年慢阻肺患者以及家属均完成签署;对两组老年慢阻肺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展开比较,结果呈现出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老年慢阻肺患者在进入医院后,临床明确护理方式后,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方式完成;观察组:采用基础护理+综合性护理方式完成;对于对照组,主要通过观察慢阻肺患者病症表现、患者基本状态以及介绍医护知识等完成;对于观察组:①要求护理人员同老年慢阻肺患者之间可以顺利创建友好?o患关系,在了解其负性心理状态下并且完成心理状态评估后,通过沟通以及交流,针对患者内心的系列猜疑予以解答,从而确保老年慢阻肺患者对于医护人员的基本工作以最佳状态进行配合[2]。②对于老年慢阻肺患者的呼吸运动加以指导,将康复训练力度充分加强,主要体现为呼吸体操、缩唇式呼吸、腹式呼吸以及有效咳嗽几方面。在对患者实际情况加以了解的情况下,就打太极、散步以及慢跑等运动加以指导,从而对于患者抵抗力增强以及呼吸循环系统改善做出保证。③针对老年慢阻肺患者的饮食习惯以及疾病治疗需求加以了解,之后针对性创建个性化饮食方案,以此对于患者的病情康复加以促进。④对患者给予用药指导以及吸入疗法指导;⑤对患者接受情况加以评价,并且需要展开补充以及强化指导干预工作,最终确保指导-评价-加强的持续循环临床指导模式有效形成。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老年慢阻肺患者QOL评分结果。
1.4 判断标准 对于两组老年慢阻肺患者的生存质量,主要选择QOL测评量表完成评定。主要于焦虑症状、抑郁症状、社会活动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几方面展开评定,最终获得分数同患者生活质量表现为反比关系[3]。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所有老年慢阻肺患者护理结果展开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QOL评分)组间对比以x±s形式展开t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老年慢阻肺患者QOL评分结果低于对照组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老年患者在患有慢阻肺疾病后,自身器官功能会呈现出一定程度减弱,并且表现出较差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往往出现疾病治疗护理不配合的现象,对此通过将护理工作力度加强,对于老年慢阻肺患者病症状态的改善可以做出充分保证。
[中图分类号] R4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6(c)-0146-02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也在日益的严重,并且脑血管病患者也在逐渐的上升,严重的威胁到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间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针对于采取社区护理干预的措施进行护理服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社区的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110例,将这11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55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110例患者有男50例,女60例,年龄在55~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岁。观察组55例患者有男30例,女25例,年龄在56~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岁。对照组55例患者有男20例,女35例,年龄在55~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岁。
1.2 方法
对对照组55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的方法,对观察组55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一是,饮食护理。饮食应遵循低盐、低脂原则,合理营养。缺乏微量元素是病情进展的因素之一,要注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入。二是,行为干预。主要就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个人的兴趣爱好,为患者提供技能活动,不仅愉悦患者的身心,还能够有助于患者的康复[1]。三是,心理护理。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主要消除患者的忧郁情绪,增强患者接受治疗的信心,有助于患者病情的好转。四是,早期功能锻炼。尽早进行功能康复锻炼,效果显著。活动肢体肌肉有助于增加脑灌注,改善脑组织供氧和代谢。方法:起坐、站立、行走训练、进食、穿衣等日常生活训练[2]。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主要症状基本恢复,回答问题准确,反应灵敏,定向力基本准确,生活可以自理。有效:主要精神症状有所减轻,回答问题基本正确,但反应迟钝,生活基本自理。无效:主要症状无改变或病情进展,回答问题不正确,生活不能自理[3]。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由表1可知,对观察组55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采取社区护理干预的方法,显效22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40.0%,有效32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58.2%,无效1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1.8%,观察组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8.2%。对对照组55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显效20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36.4%,有效29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52.7%,无效6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10.9%,对照组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9.1%。
表1 临床结果对比分析表[n(%)]
■
注:P
3 讨论
在临床医学上,老年血管性痴呆是较为严重的疾病,严重者容易诱发患者的死亡。因此,需要明确老年血管性痴呆的主要临床症状,需要做好相关的的预防工作[4]。另外,针对于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护理方面,需要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的需要,结合患者疾病的临床特点,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才能够不断的促进患者病情上的好转[5-7]。另外,在护理人员方面,护理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应该密切的观察老年患者的细微变化,并且应该及时正确的进行判断,及时的进行处理,才能够进一步提高护理的效果。在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家属进行及时的沟通,提高患者家属的安全意识,能够进一步促进患者的康复。
在该的临床研究中,采用社区护理干预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能够提高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患者的智力、生活自理能力。②能够增强家庭对患者的支持,帮助老年患者的康复。③通过采用心理护理的方法,能够不断的解决患者心理上的问题,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舒适护理;老年病;应用价值
老年人因组织结构老化、器官功能逐渐出现障碍、身体抵抗能力逐渐衰弱等原因,患有各种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系统性疾病等病症的几率较高;与衰老有关的,且与自身特点有关的一系列疾病可统称为老年病。对护理的要求相对较高,其护理强调自身健康的维护、疾病的控制及生活质量的改善。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性、个性化、创造性护理模式,以促进患者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愉悦状态[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住院部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老年患者400例(男283例,女117例),年龄60~80岁,平均(71.2±3.7)岁。伴有高血压者182例,伴有高脂血症者132例,冠心病者71例,糖尿病31例,脑卒中57例,骨质疏松73例。纳入标准:年龄60岁以上者,至少患有一种老年病者,处于预后护理期者,接受配合研究者;排除标准:危重濒死者,意识不清醒不能配合研究者。按照就诊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0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临床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护理方法 (1)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即按照常规护理路径,据患者病情、身体状况等资料,结合医嘱制定护理方案,对症治疗,给予治疗护理、饮食护理、生活护理等,遵照执行医院常规护理管理,行常规查房、消毒等。(2)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选用综合素质较强的护理人员,行舒适护理教学,务必使护理人员充分掌握舒适护理的意义、方法、目的、标准。①动作轻柔、细致照顾:于翻身、按摩或放置便盆时,动作轻柔,特别注意保持皮肤完整;注意细节,如给患者给水时,注意水温、水质,使用便盆时前用温水洗涮,协助患者更换衣物时,选择衣裤征求老年人意见等,在保障治疗的基础上以患者舒适为目的。②细心耐心:老年人因生理、心理、所处社会环境等原因,往往言语罗嗦,性格固执,特别是患病后出于对病情的担忧,往往喜猜疑、抑郁、暴躁,此时应给予患者理解与关怀,态度温柔;护理人员应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患者多进行交流沟通,注意倾听,切忌争吵与不搭理。③用药护理:老年人因病情特异,抵抗能力差,易致不良反应,护理时应提高监护的标准,用药时时刻注意患者情况,用药后,叮嘱患者卧床休息,观察数分钟。④饮食护理:老年人消化功能退化,饮食应在科学营养搭配的基础上,减少对肠胃刺激、不易消化食物的摄入,宜少食多餐、细嚼慢咽。⑤皮肤护理:老年人易出现压疮,应定期清洗,选用宽松、柔软、吸湿性强的内衣裤;按摩皮肤、定时翻身,避免摩擦、损伤。⑥疼痛护理:老年病患者多伴有疼痛症状,应对症预防;如腹部疼痛者,应指导和缓呼吸,选取合适,食用清淡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减轻腹胀,促进情绪稳定,分散注意力[2]。
1.2.2 研究方法 记录患者资料,统计住院时间、基护次数,意外事故(摔倒、脱管等)并发症、治疗结局等情况;出院时行患者满意度评分。
1.3 判定标准 患者满意度评分:满分为100分,90分及以上者为非常满意,80~90分为满意,60~80分为基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相关指标 实验组人均住院时间、人均意外事故次数、人均并发例次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2.2 患者满意度情况 实验组非常满意率、不满意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3 讨论
舒适护理是基于"人本主义"思想提出的护理理念,旨在以一种整体性、个性化、创造性护理模式,促进患者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愉悦状态,从而提高治疗、康复效果,满足患者生理、心理需要[3]。研究中实验组提供的基护次数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实验组,可见在舒适护理理念应用于老年病患者效用显著。经过大量的临床经验总结,各医院已形成一整套相关护理方法,但老年病患者病情各异,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差异较大,医院开展舒适护理应据实际情况,科学管理,合理调配护理资源。
参考文献:
[1]李亚静,王素婷,李慧芳.舒适护理理论的临床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3,32(12):281-282.
【关键词】 老年;骨折;护理;心理状态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1.23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202-01
随着我国老年化不断严重,老年骨折患者越来越多,在骨折患者中主要为胸腰椎部和髋部骨折为主。这些患者大多都需要长期的卧床治疗,患者会产生孤独感,表现出抑郁痛苦和紧张焦虑等各种心理问题,患者大多会担心骨折导致的疼痛、生活不能自理和发生意外等。为此,应对老年骨折患者在基础护理基础上进行生理及心理综合性护理,促进患者早日痊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骨折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年龄60-86岁,平均年龄75.1±3.6岁;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51例。患者骨折的类型主要为: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下和间骨折。患者致伤的原因为:摔伤和车祸。患者在骨折前均患有高血压、脑血管疾病、冠心病、肺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将8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实验组4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骨折部位、骨折原因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措施
1.2.1 对照组护理 患者在入院后进行常规的护理以及健康知识教育,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和功能锻炼,根据医嘱进行常规的护理,主要内容为:定时测量患者体温、呼吸、血压、脉搏等,密切的关注患者病情,并记录其饮食和排出物的量、给患者适度的翻身按摩,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个体性的护理,巡视间隔时间为1-2h。
1.2.2 实验组护理 在对照组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热情地接待病人,了解患者的性格等,耐心细致地听取患者以及其家属的意见,并积极迅速地解决。大多数老年患者都存在听力和视力障碍,在向老年患者介绍检查治疗方式时要细心、耐心且表达清楚,尽可能地让患者了解和理解。在进行日常性查房时,要多和患者进行交流,并使用敬语,获取患者的信任,让其能主动地配合治疗。同时,对患者的家属要进行必要的宣教,让其明白和重视治疗以及护理工作对患者的恢复情况的重要作用,给予全力的配合。对于情绪波动较大的患者,要进行心理辅导,指导他们进行自我调节,理解和尊重患者,对其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疑虑在治疗前进行详细的解释,消除其顾虑以及其他不良的心理因素,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手术中的患者还要进行心理护理,消除其对手术的恐惧和焦虑,术后严格地控制患者情绪波动,让其主动地接受和配合康复护理。帮助患者改变,预防压疮的发生,动作要轻柔避免引起患者疼痛。
1.3 疗效的评定 根据焦虑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焦虑水平进行评定[1],无焦虑(<35分);轻微焦虑(35-54分);中度焦虑(55-65分);重度焦虑(>65分)。同时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焦虑程度降低(见表1),患者手术后康复训练依从性提高,住院时间缩短,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实验组95.7%远超过对照组83.6%,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验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老年患者具有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传统常规的基础护理对于患者切身感受不重视,会导致患者因为各种外界的因素产生心理障碍,对治疗的效果以及预后产生不良的影响。综合护理模式是在基础护理上具有个性化且人性化的护理模式,一般称之为人文护理,可以有效地保证患者在生理及心理各方面均达到治疗的要求,同时能极大程度地降低患者和家属经济或者工作的负担。同时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取得他们全力的配合,有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还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护士的工作负担[2]。
3.2 老年骨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或者丧失,很容易导致其情绪的改变出现心理问题,患者常会表现为烦躁不安、易激动、恐惧等,同时老年人性情大多比较怪癖,对周围事物的反应缓慢,不易接受新事物,对于治疗和护理工作不予以配合,上述的心理状况多不利于治疗,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和指导,解除其心理障碍或者负担,可以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取得预期的治疗效果[3]。
3.3 综合性护理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加心理辅导和康复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加强自身的修养。老年骨折患者因长期卧床,极易导致栓塞性静脉炎的发生,患者往往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血栓远侧静脉压的升高和血管壁渗透性增加会使血管内的液体外渗引发水肿,一般发生在足部和踝部,要及时地调整患者的卧位,将患肢抬高,给予局部硫酸镁热敷等。同时对患者伴随症如高血压等进行对症治疗,预防出现意外。
综上所述,对老年骨折患者给予住院后的综合护理干预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降低患者焦虑程度,提高其康复锻炼效果,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 孙洪,韩燕.老年骨折患者166例综合护理体会[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121-122.
[2] 温方方.老年骨折的综合护理心得[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8):2742-2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