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医疗机构市场研究

医疗机构市场研究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6 17:28:2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医疗机构市场研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医疗机构市场研究

篇(1)

1.招标主体中利益相关方缺失

目前,全国各省(区、市)的药品招标工作基本都是由卫生部门牵头、多部委参与,而负责药品采购与付费的医疗机构、社保部门以及患者等药品购销领域的主要利益相关方却没有真正地参与其中。这样,一方面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相关规定,使根据该法制定的“若干规定”无法用具体条款来切实保证患者等的利益,仅靠“公开、公正、公平竞争和诚实信用”的原则来保障患者等的利益,是不切实际的[1];另一方面没有利益相关方的制衡,政府部门虽然坚持“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的原则,但是为突出政绩,仍将降低药价作为体现招标工作成效的主要标志,导致在招标过程中过度关注药品价格,忽略药品质量,无形中加剧了药品市场的恶性竞争,最终造成“劣胜优汰”的混乱局面。

2.企业资质审核重复冗杂

我国药品集中采购工作需要企业提供大量的资质信息和药品信息的相关证明复印件,并要求每个企业的每种药品证明复印件加盖企业红章,个别省份甚至要求企业提供营业执照原件,不仅给企业投标带来了繁重的负担,也造成了较大的资源浪费;同时,各省每年都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对企业提供的资料进行重复审核,难免会出现差错,从而影响企业投标;另外,由于各省建立的平台标准不一,投标企业需要填报多种多样的电子申报信息,操作复杂麻烦,容易照成误差而失去投标资格。

3.药品评标办法不够全面科学

药品评标体系是否全面、科学,直接影响药品中标结果,担系着医疗机构和广大患者的切身利益。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以政府为主导、以省为单位的网上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国家暂未专门出台规范药品评标环节的具体配套文件,各省在实际工作中,自行制定评标方式、评标规则以及评分标准等。这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因地制宜原则,但是各省自行制定的评标办法难免有所疏漏、不够完善;同时,评标办法的制定者又是执行者,容易发生权力寻租及商业贿赂等违纪违规行为,无法保证评标结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4.药品价格与质量关系失衡

《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规范》要求“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必须坚持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的原则,做好药品的评价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药品虚高价格,保证了药品质量。但是,由于我国没有系统的药品综合评价体系,各省自行规定的药品质量层次标准不一,无法有效控制药品价格和质量之间的平衡关系,导致部分价格昂贵且疗效甚微的药品仍在过度滥用;有些疗效显著且价格不高的药品,因个别企业故意低价投标导致中标价过低而流标或无法供货。长此以往,必然影响我国中标药品的整体疗效质量和供货情况,损害患者的切身利益,阻碍医药购销行业的健康发展。

5.部分药品相关政策有待改进

现行的药品加成、新药准入等相关政策虽然没有直接约束药品集中采购工作,但是间接阻碍了药品虚高价格的下降。例如,国家发改委 2006 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整顿药品和医疗服务市场价格秩序的意见》规定: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销售药品,以实际购进价为基础,加价率不超过 15%。这项规定虽然限制了医疗机构的最高利润,但是导致医疗机构和医生倾向于选择和使用高价药品,变相加重了患者的药品费用负担。又如,据艾美仕市场研究公司(IMS)数据显示,在药品的注册阶段,由于人力资源和流程限制等原因,我国新药上市平均比其他国家晚4~5 年。新药注册完成后,还须经历备案采购审批、药事委员会评审、医保目录审批等诸多环节才能进入药品市场,我国患者获得可报销新药时间平均比美国晚8 年[2]。新药进入市场后,药品生产企业必然急于收回前期的研发成本,导致药品价格居高难下。

解决策略

1.建立招标采购制衡机制

实施药品集中采购政策的目的在于保障患者权益,同时平衡医疗机构与药品生产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引导医药购销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因此,应加强政府与市场的有机结合,将与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相关的利益方都纳入到招标主体中来,包括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社保部门、财政部门以及医护人员、患者代表等,形成囊括买卖双方的招标制衡机制。这样有利于规范各方的招标采购行为,避免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偏向某一利益方,在兼顾药品价格与质量的同时,兼顾医疗机构、药企、患者、政府以及社会等各方利益,真正实现多方共赢,促进医药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建立统一的药品认证机制

确定一家具有相应能力的单位,承担药品生产企业资质和药品信息的认证工作,并建立全国统一的企业资质及药品信息认证数据库,为全国各省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服务;每年全国只需统一认证一次,各省在进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时统一采纳并认可这家单位的认证资信内容。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各省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负担,提高效率,同时减少药品生产企业的意外丢标风险和投标成本,推动整个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更好更快发展。

3.建立统一的药品评标方法体系

目前,各省基本都有一套药品评标规则,各有利弊,从顾全大局的角度出发,应通过科学研究,将这些分散的规则系统整合,形成一套全国通用的、较为完备的药品评标方法体系,这样可以防止寻租、行贿等行为,切实保证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公开、公平、公正。

4.建立药物经济学评价体系

陈竺部长在 2012 年 10 月召开的“全国药品集中采购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完善药品质量评价体系。可见,药品质量评价至关重要。通过建立药物经济学评价体系,对药品从疗效、价格等方面做出综合性评估,确定其是否具有成本效益,既有利于防止个别药品鱼目混珠,也有利于降低部分药品的虚高价格。

5.完善药品相关政策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涉及生产企业、医疗机构、医保部门以及患者等多方利益的调整,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因此,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要不断完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相关制度,加快相关配套文件的出台,确保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的顺利推进。

6.加强信息化管理建设

篇(2)

一块巨大的蛋糕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达3.3亿,患病率和绝对人数为全球最高,受此影响,便携血压计在国内一年的销量高达1500万台。类似血压仪的产品还有血糖仪、胎心仪等很多细分的移动医疗穿戴设备。宛如车用电子设备提醒和告诉司机汽车的状况一样,移动医疗穿戴设备让人们拥有了观测身体与病患状况的仪表盘或者警号灯,也使得医生更加容易对观测对象的身体状况进行动态追踪,并在健康亮出黄灯和红灯时作出及时诊断和治疗。

但是,移动医疗并不只是简单的移动通信+医疗穿戴设备。按照国际医疗卫生会员组织HIMSS的定义,mHealth(MobileHealth)是通过使用移动通信技术,如移动电话、平板电脑和卫星通信面向个人或者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和信息。具体到移动互联网领域,则以基于安卓和iOS等移动终端系统的医疗健康类App应用为主。目前,基于APP的移动医疗主要采取B2B和B2C两种模式,前者面向医院医生,后者面向用户。但无论是哪种模式,其本质就是通过用户和医生间的有效交互,实现对用户疾患与健康的移动管理。

应当说,4G网络的强力渗透,智能终端的广泛普及,以及移动互联的迅猛扩展,完全打破了束缚移动医疗的硬件瓶颈,使得大量的移动医疗服务可以快速且廉价地通过带宽接入而实现。

来自国际糖尿病联合会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约有3.7亿糖尿病患者,10亿高血压患者,而且到2025年高血压患者将增加到15.6万亿,这些慢性病患者希望通过移动医疗设备监测自己的生理指标。因此,美国市场研究公司Grand View Research的预测,从2014年到2020年,包括血压计、血糖仪在内的移动医疗穿戴设备的复合年均增长率有望达50%,到时佩带在人们身上的移动医疗穿戴设备达到 9亿台。Grand View Research也预测,到2017年全球移动医疗市场的规模将达到230亿美元,到2020年,该指标将升到了491亿美元。

相比全球,中国对于移动医疗穿戴设备以及相关服务的需求更为旺盛。除了国内3.3亿之巨的高血压患者外,我国还有1.14亿的糖尿病患者,约占全球糖尿病人总数的三分之一,而且患病者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另外,中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空巢老人比例日益增加。资料显示,目前超过65岁的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9.5%,2030年该指标将达到16.2%。据此,第三方机构艾媒咨询测算,仅血压计和血糖仪两种产品,每年国内就能分别产生60亿和30亿的市场规模,如果再加上其他移动医疗服务的刚需,到2014年年底,中国移动医疗的市场规模将达23.4亿元,到2017年将突破125亿元人民币。

数百亿美元的全球移动医疗蛋糕如何分配?市场研究公司ABI最近的一份报告称,到2016年,全球移动医疗服务将为医疗设备厂商、内容与应用提供商及医疗保健服务提供商分别带去 66 亿美元、26 亿美元和 24 亿美元的收入。另外,还有电信移动运营商、IT企业、风险投资公司以及数据公司和保险公司参与到移动医疗蛋糕切割中来,他们装进自己口袋的真金白银也不下百亿美元之巨。

颠覆传统医疗

在国内医院,药品的基本流程是,药房药师根据医生处方配药,然后交到专业配送人员手中,接着传递到护士站,再经护士站分发到特定患者。但很多医生和医务工作者都知道,药品在离开护士站后基本没有任何监督,由此出现的用药差错甚至输液和输血差错在不少医院时有发生。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是京城一家著名的三级甲等医院。在这所医院药品内部流通过程中,医生首先通过院内HIS(医院信息系统)下达医嘱,护士通过电脑确认医嘱信息,然后发送至住院药房。接着,药房药师会通过手持PDA对所发出的药品二维码进行扫描复核,之后将药品交到专业配送人员手上。在护士站与护士交接药品时,护士也手持PDA对药品进行扫描确认。通过移动护理平台发放药品后,在对病人进行正式用药前,护士还要用PDA扫描佩戴在患者手腕上印有条形码的腕带以及药品上的电子条码,PDA弹出“执行成功”的字样,然后护士才执行医嘱。如此的无缝隙闭环管理确保了在正确的时间,对正确的病人,进行正确的治疗,消除了临床过程中最后20米的“真空带”。据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最近两年的用药记录为零差错。

其实,移动医疗引致的创新不仅仅停留在医院的内部药品管理和分发层面,从无线查房、到移动护理,从无线语音到网络呼叫,再到远程会诊和远程监控,可以说,患者在医院经历过的所有流程,从住院登记、发放药品、输液、配液/配药中心、标本采集及处理、急救室/手术室,到出院结帐,都可以用移动技术予以优化。另外,社区医生带上移动医疗诊断设备,可以随时请大医院、大医生进行远程会诊;同时,社区医疗信息平台,可以用短信、彩信、WAP、呼叫中心等方式向公众提供掌上医讯、预约挂号等服务。

公共医疗资源供给不足,而且分配不均衡从而导致普通百姓看病难、看病贵是时下国内医疗行业的重大顽疾。资料显示,目前国内三甲医院一床难求,但二级甲等医院床位闲置高达20%,造成不小的医疗资源浪费。但有了移动医疗支持,不仅可以将二甲医院的床位资源进行灵活性的空间调度,而且能达到充分利用各医院医生的碎片化时间,同时患者可以通过移动医疗对医生和就医地点作出灵活选择,从而提高医疗资源的供求配置效率。

重要的是,移动医疗将改变人们就医看病的传统方式。无论在家里还是在路上,人们都可以通过即时通讯工具和各类健康APP与医生对话,得出初步的诊断结果,然后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直接挂号、缴费和买药,从而节省了搭乘交通工具、排队挂号和等候就医等大量的时间与资金成本,使大众进入“轻就诊”模式之中。不仅如此,移动医疗使得医学专业人群和数据最大程度地与千万用户连接在一起,两者结合会大大降低用户获取医学信息及获得指导的难度,由此不仅改变了医疗信息严重不对称的状况,而且赋予了医护人员随时监控病人情况的能力,提升了治疗效果和降低了治疗成本。资料显示,在美国,未能及时服药而导致高血压发作的病人,平均每年的治疗费用接近4000美元,这个数字要高于那些按时服药高血压患者的平均治疗费用。

进一步分析可以感知,对于患者而言,移动医疗相对传统医疗所显现的颠覆性效果就是人性化体验。

早起的“鸟儿”

作为全球第一家上市的移动医疗公司,Epocrates主要为医生提供手机上的临床信息参考,其主打产品是药品和临床治疗数据库。据悉,Epocrates的用户目前覆盖全美40%的医生,其营业收入其中80%来自药企(如广告服务和市场调研服务),另外20%来自医生的软件服务费。与Epocrates相并行,Zocdoc主要是一家根据地理位置、保险状态及医生专业向患者提供推荐医生服务,其年收入已达千万美金。除了Epocrates和Zocdoc外,美国还有Vocera、WellDoc等一大批从事移动医疗服务的知名企业,他们不仅拥有相对清晰的目标客户指向,还建立起了各自成熟的商业盈利模式。

尽管与先行者美国的移动医疗企业不能同日而语,但国内上市公司九安医疗所展现出的追赶强势却格外凌厉。资料显示,早在5年前,九安医疗就推出了全球第一台能够与iPhone连接的血压仪。此后,九安医疗在硅谷成立了子公司,主要研发与生产以iHealth品牌为标识的移动互联网血压计、体重计、血糖仪和血氧仪等产品。据悉,在欧洲市场上,九安医疗已经超过了当地老大欧姆龙,同时正在以强劲之势圈占欧姆龙的合作领地日本市场。

成立不到5年的丁香园将移动医疗服务主要定位于医生、医疗机构、医药从业者以及生命科学领域人士,目前拥有超过400万专业会员,其中医生300多万名。在丁香园,既有提供家庭用药服务的“丁香APP”,也有医生与患者、医生与社区以及与医药公司之间互动的“丁香医生”,同时还建立了作为医学药学生命科学专业招聘求职平台的“丁香人才”,以及吸引更多生物公司进驻并与医生、科研机构一道进行生物实验的“丁香通”。资料显示,“丁香APP”已积累了数百万用户,“丁香医生”吸引了全国三甲医院21%的医生加盟。丁香园的在国内整个移动医疗市场的占有率达到了15%。

“春雨天下”尽管上线时间要比丁香园晚一年,但旗下的“春雨医生”却做得风生水起。据悉,“春雨医生”主要是面向医生和医患的寻医问诊环节,目前推出了会员版。在这个版本里,用户每月支付8元或每年支付88元,即可无限次地向医生提问,并将在30分钟内得到医生的解答。按“春雨医生”对外披露的数据,该移动应用有1400万用户,每天有25000个问题。另外,“春雨天下”在过去三年中已经先后通过三轮对外融资,共引进资本6100万美元,目的是在移动医疗领域与医院、药厂和药店展开更大规模的合作。

以向用户提供在线查询和预约门诊、专家咨询为服务内容的好大夫上线三年以来所取得的市场效果同样引人注目。据悉,通过好大夫APP,用户不仅可以检索到包括所有常见疾病以及全国各地医院、大夫的相关信息,患者可浏览检索到当地医院介绍、科室介绍等相关信息,也能查询到大夫的简历、出诊时间等,甚至可以查看患者对该医生的打分评价。资料显示,截至目前好大夫已经收入全国3100多家正规医院和30万名医生。

大姨吗和快乐妈咪是两个面向女性群体提供医疗健康服务的专业性移动医疗服务商,但二者服务的诉求点大不一样,其中大姨吗主要通过采集女性用户生理数据进行分析,为用户提供健康建议和增值服务,而快乐妈咪主要提供胎心仪的硬件终端服务。据悉,与传统的胎心仪不同,快乐妈咪胎心仪能够通过音频线与手机连接,检测胎儿心跳的同时就能完成数据的存储,这样就能在手机上立刻看到胎儿的心率曲线。

名为“糖护士”的移动医疗APP所服务的群体更具有针对性。据悉,糖护士手机血糖仪,主要利用小型外接硬件设备采集血样,通过手机应用进行数据存储,继而自动生成曲线,方便用户实时监控血糖水平。另外,前不久糖护士获得了经药监局临床测试通过的CFDA医疗器械许可证,这在医疗软硬件中尚属首家。

以向医生提供文献与与专业资料查询服务为主的“杏树林”展示出了极富个性化的市场特色与营销路径。据悉,上线一年半以来,“杏树林” 已覆盖了国内10%左右的医护人员。醉翁之意不在酒。“杏树林”的服务对象虽然是医生,但最终目的是通过医生的文献搜索与分析行为,发现医药用品的使用方向和流通数量,进而为医药企业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信息资源,以此延伸出更多的细分服务领域。

IT巨人的脚步

移动医疗是一个资源和技术驱动要求较高的行业地带,进入该领域的公司要求具备同时整合医疗和移动互联网资源的功力。在这方面,先天携带着互联网与移动基因的IT巨头们就具有格外独特的优势。于是,它们要么单独发力,在平台上自立门户,以开辟个性化的服务天地;要么寻找与移动医疗服务商的合作,通过提供技术、数据与资本的支持,强强联手打造出移动医疗互联的宽绰平台。多路力量的汇聚造就了移动医疗时下热闹非凡的市场图景,也赋予了人们更丰富的移动医疗想象空间。

与在移动终端系统、云技术地图和在线存储等领域厮杀不止一样,苹果公司和谷歌公司在移动医疗市场之间的纷争至今也未分出伯仲。在2014年全球开发者大会上,苹果推出了能将iOS应用程序、可穿戴设备以及医疗设备都同步到同一个平台之上的HealthKit,而且HealthKit平台已与美国电子病历提供商Epic Systems和Mayo Clinic开展合作。通过上述合作,苹果公司可以通过对用户所使用的健身类应用程序、iOS健康应用程序以及Epic Systems的电子病历数据的交叉分析比对实现同步;另外,HealthKit平台还与与美国国内领先的医疗保险企业联合健康集团和婴幼儿食品生产商Humana展开合作。资料显示,Humana推出了一款名为HumanaVitality的移动应用程序可以同耐克、Fitbit以及Garmin所研发的人体活动和生物学指标追踪设备相互保持联络,而联合健康集团所推出的Health4Me移动应用程序也包括了人体活动和生物学指标追踪的功能。

面对苹果咄咄进逼之势,谷歌公司推出了Google Fit,以直接与HealthKit平台展开较量。虽然目前Google Fit仅仅只能将健身应用程序和可穿戴设备进行同步,其中并不包括电子病历和医疗保险方面的内容,但谷歌同时的Android Wear可穿戴设备平台令苹果望尘莫及。借助Android Wear,用户能设定健身目标,了解健身情况。在业内人士看来,Android Wear将是Google Fit的完美搭档。另外谷歌不久前宣布正在开发一款隐形眼镜,该隐形眼镜能够借助微型传感器和无线信号发射机,测试眼泪中的葡萄糖水平。尽管隐形眼镜项目商业化要等到2019年,但它可能取代传统的血糖检查方法。

以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为主要阵容的国内IT大佬对移动医疗阵地所展开的攻击战也如火如荼。早在两年前,腾讯就牵手好大夫和中澳凯尔嵌入移动医疗服务,在谋求与好大夫联手开拓在线咨询和预约服务市场的同时,腾讯也试图拉拢中澳凯尔在腾讯微博平台上拓展医疗与健康管理资讯与咨询服务。就在日前,腾讯斥资7000万美元入股丁香园。据悉,这是国内目前移动医疗领域最大的一笔融资,标志着腾讯正式大规模布局医疗健康领域。

篇(3)

关键词:商业保险;新农村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一、商业保险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简介

2003年我国推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下称“新农合”)制度,即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等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截至2008年9月30日,全国开展新农合的县(市、区)数达到2729个,参合农民达8.14亿人 ,参合率为91.5%。仅2008年前三季度全国筹集新农合基金达710.02亿元,人均筹资水平达87.2元,支出总额为429.10亿元,全国累计受益3.69亿人次。新农合在减轻农民负担、缓解因病致贫返贫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特点

与原来的农村合作医疗相比,新农合呈现出新的特点:首先,政府的支持力度加大,新农合明确规定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对参合农民每年按人均不低于10元给予补助,确立了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2009年西部地区地方财政补助不少于人均40元;其次,保障以大病统筹为主,将重点放在农民的大额医药费用或住院医药费用的补助上;第三,统筹层次和能力也得以提高,新农合以县代替了过去的乡、村为单位来开展统筹,增强了抗风险管理能力;最后,规定由政府负责和指导建立

组织协调机构、经办机构和监督管理机构,对新农合加强了领导、管理和监督。另外,还明确了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并赋予农民知情权和监管权,以维护制度的公开、公平和公正;同时附以建立医疗救助制度,通过民政、扶贫等部门资助贫困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经办方式

在前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和推广过程中,形成了三种类型的经办方式。三种方式各有优势,一是由卫生部门所属合作医疗管理中心经办。这种做法比较普遍,有利于规范医疗机构行为和控制医疗费用,但暴露出专业治理能力不足。二是由劳动保障部门所属社保中心经办。这一方式在东部农业人口较少地区采用较多,能够利用现有社保中心力量, 节省管理成本,但由于是第三方付费, 社保中心对医疗行为没有直接的约束控制,需要卫生行政部门的协调配合。三是保险公司经办方式。商业保险公司专业技能较强,费用理赔经验丰富, 用人机制灵活,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和提高服务质量,由此可以减轻政府设立机构、聘用人员等前期投入和压力,但保险公司亦属于第三方付费, 需要卫生部门配合加强对医疗行为的约束控制。一些东部地区和少数中部地区,采取委托保险公司进行基金管理和审核报销,卫生、财政部门进行监管的做法,探索形成了“政府组织引导,职能部门监管,商业保险公司经办,定点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的‘征、管、监’分离”的模式。

3.保险公司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主要模式

按是否承担基金营运风险分类,保险公司参与新农合的运作模式主要分为基金型、契约型和混合型三种。

(1)基金型。由政府负责基金盈亏、保险公司提供管理服务。在这种模式中,政府和有关部门负责新农合方案制定、组织协调、宣传发动和资金筹集等工作;保险公司以第三方管理者的身份,受托承办新农合运行管理中的工作量比较大的审核支付业务;政府单独向保险公司支付管理费用,不从基金列支,基金亏损由政府弥补,基金结余转入下一年度合作医疗基金。

(2)契约型。采取政府作为投保人、保险公司作为保险人、参加新农合农民作为受益人的保险契约管理方式。在这种模式中,保险公司与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就保险责任、赔付比例、赔偿限额、收费标准等方面协商一致后,按照保险合同方式运作新农合基金,履行保险责任,承担基金运作盈亏。

(3)混合型。介于基金型和契约型之间,是指保险公司代政府管理新农合基金,收取管理费,基金节余转入下一保险年度,基金亏损由政府和保险公司按一定比例分摊。

4.保险业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内在原因

如果由地方政府直接运作新农合,首先需要设立具体经办机构来负责资金筹集及日常管理监督和报销支付业务。由此需要安置大量人员,从而带来很大管理成本和财政压力。其次,政府部门缺乏专业的资金管理队伍,合作医疗方案设计及医疗费用管控技术性也非常强,如果不熟悉审核支付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报销支付中极易出现漏洞。而保险公司拥有这样的专业管理人才和技术。因此商业保险公司参与新农合工作,是保险公司与地方政府双向选择的结果,政府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保险公司则可以发挥自身的风险管理、理赔技术、服务网络等优势 ,同时可实现参合农民、政府部门和商业保险公司三方的共赢。

二、商业保险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主要成效

商业保险积极参与新农合,按照“征、管、监”协调运作的机制,接受政府委托,提供专业化管理和服务,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实现了新农合的“征、管、监”分离

保险公司作为第三方机构承办新农合的业务管理,这样既可有效利用保险公司现有的专业技术、服务网络和人力资源,也将政府从办医保转为管医保,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精力转向筹资管理、组织管理和监督管理,有效地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

2.降低了新农合的运行成本

保险公司参与新农合,利用已有健全的机构网络、完善的信息系统和专业的人才队伍等资源优势,在较短时期内建立起业务管理机构,减轻了政府设置机构、配备人员的压力。同时,保险公司利用灵活的人事制度,强化了聘用人员的管理和考核,提高了运作效率。

3.提高了新农合的业务管理和服务水平

保险公司利用管理经验和精算技术,配合政府制定新农合方案,提高了方案的合理性;运用风险管控技术,规范审核、补偿支付流程,提高了方案执行的公开性、公平性和公正性;建立精简的、独立于医疗服务机构的专管员队伍,搭建有效的信息处理平台,提升了新农合的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了农民的满意度。

4.有利于构建多层次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

保险公司利用自身农村资源优势参与新农合,在农村地区逐步建立起基本医疗保险服务平台,增强了农民的风险意识和保险意识,促进了较富裕农民投保商业医疗保险,为构建新农合和补充商业医疗保险相结合的农村医疗保险体系奠定了基础。

三、商业保险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1.缺乏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现行保险法规对保险公司参与新农合业务没有明确定性,造成保险公司参与新农合的定位不明。保险公司能否持续参与新农合受制于当地政府的决策,政府换届、领导更换等因素增加了保险公司参与的不确定性。缺乏法律保障也造成了部分地区新农合资金不到位或不足额到位,这样从短期来看,保险公司可能因考虑社会效益等因素,积极参与,但从长远而言,由于保险公司权益难以保证,其参与的积极性肯定会受影响。

2. 医疗体制不够完善

目前政策规定不报销自费药品费用,农民、保险公司和有关监督机构要求医疗机构更多地使用公费药品,影响了医疗机构的盈利性,部分医疗机构对商业保险参与新农合存在较大抵触情绪。此外,医疗体制中的不规范现象也导致赔付率人为上升,增加了合作医疗基金经营管理风险。

3.保险公司承担风险较大

一是目前相关政策法规不配套,地方政府控制风险措施力度不到位,逐级转院制度不严,道德风险难以控制,小病大治等问题都会造成保险公司经营上的风险。二是由于农村地区疾病发生率和疾病平均医疗费用数据不完善,医疗费用的持续增长,由保险公司完全承担基金亏损,责任风险较大,在契约型模式中尤为突出。这样由谁来承担基金的最终风险,成为是地方政府与经办公司博弈的焦点。

4. 理赔时效较长

由于县支公司人力有限,保险公司提供的医保服务有时还不能及时到位,同时在工作流程和服务规范上,也缺乏统一的标准,个别地区由于结报点铺设不足、网络系统不健全,导致结报效率不高,从而导致理赔时效较长。

四、对商业保险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建议

1. 进一步完善机制,促进保险业持续参与

尽快通过法律的形式,明确“征、管、监”相分离的运作机制的核心――政府、卫生部门及保险公司三方的义务、权利和责任,同时对新农合基金的提取、保管、使用和监管做出相应规定。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基金征缴到位,制定补偿方案和相关管理制度,管理和监督基金使用并承担基金运作亏损风险,委托保险公司进行新农合业务中的审核支付工作并支付管理费;卫生部门负责规范定点医院的诊疗行为和合理用药,支持保险公司管控医疗环节的风险。三方定期沟通共同促进“征、管、监”机制的健康运行。

2. 合理界定保险公司在参与新农合中可承担的职责

一是有限参与,主要承担新农合结报补偿的审核支付业务等服务性工作,收取管理费,也可参与新农合补偿方案及相关管理制度的拟订,但必须体现政府的主导和决策地位。二是应自觉遵守新农合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严格基金使用,自觉接受审计等部门的监督。三是监管部门应从法律的角度明确参与的性质,将保险管理服务列入保险公司的经营范围。

3. 改善服务,不断提高参合的能力和水平

对保险公司而言,参与新农合是一把“双刃剑”,如运作良好,将借此扩大在广大农村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带动农村业务发展,如服务不好,将可能导致农民抵触,给保险公司造成负面影响。因此,保险公司应以农民满意为宗旨,优化内部流程,简化理陪程序,提升服务水平。对内加强培训对外重视宣传,使广大农民和有关部门充分了解保险业参与新农合的目的和意义,提高社会认同度。

4.不断提高管控能力,积极防范经营风险

一是卫生主管部门和保险监管部门应加强指导和监督,对保险业参与新农合制定准入条件,规范工作流程和服务标准。同时加强对新农合医疗保险业务的监测和风险评估,堵住管理上的漏洞;二是要发挥商业保险公司的优势,不断提高保险公司参与新农合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用优质的服务赢得当地政府和参合农民的信任。

参考文献:

[1] 李 杨,陈文辉.中国农村人身保险市场研究[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2] 刘 菲. 商业保险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背景和方式[J].中国金融,2005(23).

[3] 邹姗珊.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运行及研究[D] .南京理工大学, 2007 .

篇(4)

每年,全球数以百计的专利药的专利保护将过期,其他厂家可以仿制其药品并以低价抢占市场,从而影响专利药的销售份额,这被药界称为“专利悬崖”。

2012年10月,当辉瑞的抗癌药苹果酸舒尼替尼胶囊(sutent,国内注册名“索坦”)专利被撤销,而诺华的抗癌药甲磺酸伊马替尼片(Glivec,国内注册名“格列卫”)申请印度专利干脆遭到驳回,这赋予了仿制药厂合法的生产及销售权利。

此后,等待已久的国内药企迅速出击,辉瑞、诺华、默沙东和葛兰素史克均在国内找到合作伙伴,拥有庞大销售网络的国内药企携手国际巨头,在获得管理注入及在准入许可等优势后,对原有专利药厂家造成的冲击不可小觑。

那么,跨国药企的财报会因此“悬崖跳水”般下滑吗?专利药的好日子到头了吗?对此,礼来制药中国区副总裁邢军博士表示,专利药到期后出现销售暴跌的现象,只会在专利保护机制成熟、仿制药生产商高度繁荣的发达国家或地区出现。根据艾美仕市场研究公司(IMS)的数据,中国虽然将在2015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医药市场,但在此之前,中国医药市场仍有很大发展空间。因此,在中国,专利药和仿制药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不过,让礼来制药能够坦然面对“专利悬崖”现象的原因,更在于在许多关键的治疗领域,礼来不断地开发出众多突破性的创新药物产品。记者了解到,2012年礼来全球在研发上的投入近50.2亿美金,占全球销售收入的20%以上,持续保持着研发投入占每年销售收入的20%,远远高于行业15%的平均水平。

在持续保持高研发投入的同时,礼来也在不断寻求创新的研发模式,以提高研发效率,降低成本,进而保证不断有新的药物贡献市场。从自主研发的FIPCo模式转向合作研发的FIPNet模式就是礼来的创新之举,借助于这一模式,礼来与大量外部伙伴进行不同层次的合作,使资源得到最广泛的利用,大大增强了礼来和合作伙伴的生产效率,加速了药品开发和上市的过程。

在上述过程中,信息技术的介入让其创新过程变得更加迅速、精准。根据礼来制药披露的信息,其发现及开发一种新药的平均成本为8亿至12亿美元,从发现到上市的平均周期10至15年。在礼来全球技术创新资深总监陈春发看来,基于移动技术的远程医疗服务,给患者提供快速的问诊服务与高质量的用药建议,某种程度能缓解用药信息不对称引发的医患矛盾。其中蕴藏的商机,礼来制药自然不会视而不见。当越来越多患者快速得到正确用药信息,药品销售收入自然增加,而研发APP技术有助于降低昂贵的医药营销成本。此外,按照以往的经验,礼来制药需要等到新药进入临床第四期,才考虑引进医生研究药品使用方案,但他们希望通过移动APP,能让医生在新药临床最早期评估阶段开始讨论某些药品使用与疗效跟踪的创新方法。当然,“除了研发APP,礼来制药全球信息技术创新中心本身是一个开放平台,一些有商业价值的用药方案,都会纳入礼来制药的新药研发系统,加快新药研发审批周期。”陈春发说。

虚拟平台

除了看重移动通信技术,礼来制药还计划打造一个全球性的虚拟创新平台,更为关键的是,按照计划,平台将落户中国。

3月8日,礼来制药宣布其在大连建成的全球信息技术创新中心正式投入运营。按照其官方介绍,该创新中心专注于研发创新的医疗信息技术解决方案,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疾病患者提供创新的医疗信息技术服务支持,改善患者的疗效——基于最新的IT技术和应用,创新中心将为中国及全球的创新解决方案的合作伙伴提供一个虚拟平台。通过这个虚拟平台,礼来的IT专业人士和全球的信息技术创新解决方案提供商就有机会以全新的虚拟方式在一起合作。

“没有哪一家公司敢说自己独家掌握所有领域的技术和知识。在我们的全球合作网络里面我们所做的贡献就是在医疗领域里面的一些专业知识,包括帮助病患和医疗机构。”礼来制药全球科技创新负责人皮尔思,肖尔说。“同时我们还希望能够与很多合作伙伴合作,获得他们有关移动方面技术的支持,包括其他领域或者大学实验室方面的一些技术和知识。如果我们内部没有办法获得这一部分资源的话,我们希望能够从其他一些合作伙伴当中获得。这些合作伙伴可能是来自大连本地,也可能是来自欧洲,来自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只要他们的专业和特长能够有助于帮助我们提升对用户的服务质量就可以。”

篇(5)

关键词商业保险合作医疗社会主义新农村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在这一新的环境下,允许商业保险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建立多层次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这也充分体现了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

1商业保险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背景

2003年我国推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等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并提出远景规划,2010年全国农村地区要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从2003年下半年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到2005年6月底,全国已有641个县(市、区)开展了合作医疗试点,占全国县(市、区)总数的21.7%,有1.63亿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

1.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特点

与原来的农村合作医疗相比,新型合作医疗呈现出新的特点:首先,政府的支持力度加大,新型合作医疗明确规定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对参合农民每年按人均不低于10元给予补助,确立了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其次,保障以大病统筹为主,将重点放在农民的大额医药费用或住院医药费用的补助上;第三,统筹层次和能力也得以提高,新型合作医疗以县代替了过去的乡、村为单位来开展统筹,增强了抗风险管理能力;最后,规定由政府负责和指导建立组织协调机构、经办机构和监督管理机构,对新型合作医疗加强了领导、管理和监督。

另外,还明确了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并赋予农民知情权和监管权,以维护制度的公开、公平和公正;同时附以建立医疗救助制度,通过民政、扶贫等部门资助贫困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1.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经办方式

在新型合作医疗试点过程中,形成了三种类型的经办方式。第一种方式,由卫生部门所属合作医疗管理中心经办。这种做法比较普遍,有利于规范医疗机构行为和控制医疗费用,但专业化的管理能力暴露出不足。第二种方式,由劳动保障部门所属社保中心经办。这一方式在东部农业人口较少地区采用较多,能够利用现有社保中心力量,节省管理成本,但由于是第三方付费,社保中心对医疗行为没有直接的约束控制,需要卫生行政部门的协调配合。第三种是保险公司经办方式。商业保险公司专业技能较强,费用理赔经验丰富,用人机制灵活,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和提高服务质量,由此可以减轻政府设立机构、聘用人员等前期投入和压力,但保险公司亦属于第三方付费,需要卫生部门配合加强对医疗行为的约束控制。一些东部地区和少数中部地区,采取委托保险公司进行基金管理和审核报销,卫生、财政部门进行监管的做法,探索形成了“管办分离”的模式。

1.3商业保险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原因

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三农”问题被摆到了各级政府工作的优先位置。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保障的新一轮改革,也将为中国农村保险市场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保监会也大力倡导发展县域保险,提出要让保险惠及8亿农民,充分发挥保险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商业保险公司纷纷加强了对农村市场的开发力度。

地方政府选择保险公司参与新型合作医疗是基于现实的考虑。如果由政府部门直接运作新型合作医疗,首先需要设立具体经办机构来负责资金筹集及日常管理监督和报销支付业务。由此需要安置大量人员,带来很大管理成本和财政压力。政府部门缺乏专业的资金管理队伍,合作医疗方案设计及医疗费用管控技术性也非常强,如果不熟悉审核支付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报销支付中极易出现漏洞。因此,利用保险公司的专业管理人才和技术,为合作医疗服务,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而商业保险参与新型合作医疗是保险公司为发展农村保险跨出的第一步。参与新型合作医疗体现了保险公司开发农村保险市场、加快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它们可以通过参与新型合作医疗,以带动其他商业保险业务,在未来农村保险市场的发展中占据制高点。另外,商业保险公司也看到,通过参与新型合作医疗,能够积累参合农民的个人资料以及与健康有关的各种基础数据,从而为其健康险业务的产品开发、核保、理赔等提供基础。

商业保险参与新型合作医疗,是地方政府与保险公司双向选择的结果,政府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保险公司则可以发挥自身的风险管理、理赔技术、服务网络等优势。

2商业保险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方式

目前,全国有6家保险公司参与了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到2005年6月底,6家公司在江苏、河南、福建、浙江、广东、山东、山西、新疆等8个省(区)的68个县(市、区)开展了农民医疗保险工作,涉及的参合农民1765万人,试点地区平均参保率为84%。其中,38个县(市、区)被各级政府列入试点范围,占全国641个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县(市、区)的6%。2003年以来,这些保险公司累计为518.86万人次提供了医疗补偿服务。

两年多来,商业保险主要以三种方式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第一种是基金管理方式。政府委托保险公司,由后者收取适当的管理费用,提供经办服务。保险公司不从合作医疗基金中提取任何费用,只按照政府要求,提供报销、结算、审核等服务。新型合作医疗的基金赤字和基金透支风险均由政府承担,基金节余转入下一年度。

第二种是保险合同方式。政府用筹集到的新型合作医疗资金为农民投保团体医疗保险。在就保险责任、赔付比例、赔付限额等方面协商一致后,保险公司与政府签订保险合同,按约定向参合农民提供医疗保险。相应的,新型合作医疗的基金透支风险由保险公司承担。

第三种是混合方式。混合方式介于基金管理方式和保险合同方式之间。保险公司管理新型合作医疗基金,并收取适当管理费,基金赤字则由政府和保险公司按一定比例分摊,基金节余转入下一年度。地方政府和保险公司共同分担新型合作医疗基金的透支风险。

目前,在商业保险参与新型合作医疗的68个县(市、区)中,采用基金管理方式的有36个,采用保险合同方式的有22个,采用混合方式的有10个。

在第二种方式中,当合作医疗基金转化为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由保险公司自负盈亏时,有两种可能性。如果有较多结余,会引起政府和农民的不满;而相反,如果让保险公司长期亏本经营,也会影响其继续参与的积极性。这种方式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政府的主导作用因而采用的比重不大。第一种方式是保险公司参与新型合作医疗采用委托合同方式,它与政府签订委托管理合同,保险公司不承担盈亏风险,只提供具体服务。这种方式体现了新型合作医疗作为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由政府主办的特点,值得大力倡导。

医疗卫生行业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一个特殊行业。当今世界,无论在何种制度的国家,医疗卫生行业都带有不同程度的福利性或公益性的特性。因此,医疗卫生事业总是和国家政府的职责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政府应当占主要的领导性的地位,应当位于医疗保险方、被保险方、医疗供方三者之上。所以,商业保险无论采用何种方式介入农村合作医疗建设,都应始终遵循政府为主导的原则。

医疗保险能够起到帮助人们抵御疾病风险、保护人类健康的作用,它是通过在医疗保险机构、被保险人群、医疗服务供给机构及政府之间一系列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来实现的。在商业保险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践中,通常意义上的医疗保险机构的职责已被政府和商业保险公司分担。政府负责筹集资金,承担基金透支的风险,对医疗单位进行管理及制定有关法规政策。商业保险公司负责保险费率的厘定、理赔给付和为广大参保农民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同时,投保人必须按时足额缴纳保险费,诚信索赔,而各医疗单位应当合理制定收费标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杜绝“医患合谋”。只有各部门职责明确,各司其责,商业保险参与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

3商业保险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前景分析

3.1优势

3.1.1有利于利用商业保险公司已具有的医疗保险管理经验

多年来,保险公司在医疗产品开发与推广、核保、理赔以及医疗行为规范管控等风险管理手段与方法上,已经积累了大量经验,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宜中国城市商业医疗保险发展的行业规范管理标准。借鉴和应用保险公司已有且日渐成熟的流程与经验,对农村医疗保险能起到快速发展的促进作用。一些地区商业保险公司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确实降低了政府管理成本,促进了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改革。

3.1.2有利于节约政府管理成本

按照以往的方法,政府面向群众提供公共服务,就先要组建机构先养人。但形式不应该是唯一的,政府需要探索实现公共管理职能的新形式。这就是政府以委托经办或者购买服务的办法,要求中间机构、非政府的社会服务机构承担政府所需要的服务。如果实现了管办分离,将政府从直接经办、直接管理的角色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精力放在政策制定和监督上,这就使政府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了政府工作的效率,也减少了因政府部门追求部门利益而损害参合农民的现象。

3.2应注意的问题

3.2.1商业保险公司的逐利本性可能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偏离原有方向

商业保险公司作为盈利性实体,总是将利润放在第一位的。尽管商业保险公司为达到推广宣传的目的会否认这一点,但如果总是亏损,商业保险公司就会失去参与的积极性。以上面提到的保险合同参与方式为例,如果商业保险公司过高估价所需医疗保险金,变相提高保险费,但理赔额较低,农民交纳了大量保费却得不到合理保障。这样不仅新型合作医疗失去了意义,还会影响政府和社会保障制度在农民心中的形象,危及社会稳定。

因此,将商业保险融合到农村合作医疗中必须防止可能侵害农民群体利益的行为和趋势。在允许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的尺度上要把握好,逐步推进,密切关注新型合作医疗试点的商业保险参与效果,及时制定相应的对策。

3.2.2在农村尚不具备商业保险所需要的保险环境

商业保险所需要的健康保险配套的市场环境与中国农村的现实相差甚远。我国农村基层医疗卫生历史统计数据可以说基本上是空白,保险公司缺乏大量基础数据,这给保险精算带来从未有过的难度,无法厘定科学的保险费率。

农村医疗服务基础设施条件差,医疗资源严重不足,乡(镇)卫生院设备陈旧,医务人员素质不高,药品市场混乱,加之新农合筹资水平低,筹资成本高,也是保险公司至今对农村医疗保险市场观望不前的成因之一。

目前,商业保险公司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的介入程度还不深,在经营实践中也确实面临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如何认识和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主管机构与保险公司的关系,商业保险参与农村合作医疗的规模、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这些都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扬,陈文辉.中国农村人身保险市场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篇(6)

植物制人造蛋、癌症医学筛查、非转基因科技育种、生物可降解食品软包装、大数据评估个人信誉、废水生物处理、寿命可达27年的LED灯等7个高科技项目惊艳亮相。

这七个项目都是李嘉诚基金会在全球范围甄选出的国际前沿科技创新成果,涉及农业、生物科技、节能环保、新材料、大数据、医疗等领域,具有很强的科技引领性和商业化前景,均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可持续发展项目。

七家参展的高科技创业公司来自美国、以色列、加拿大、西班牙等国家,团队成员普遍不超过30人,创始人年龄都在30岁左右,处处洋溢着朝气蓬勃的青春气息。

随后的20日至23日,主办方又在西安、苏州、广州、郑州、济南五大城市对7个科技创新项目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巡展,获得了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产业、投资等各界人士的普遍称赞与认可。

据主办方介绍,“科技夹子”活动及高科技创业项目的推广,一方面在于探索外资研发机构参与中国科技计划实施的新机制和新途径,即通过构建跨国技术转移平台,帮助企业链接全球资源和市场,促进世界科技成果的资本化、产业化和中国化。

另一方面在于探索市场化导向机制,即用市场化方式配置科技资源,推动中国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此外,通过一系列“创新日”带动“创新热”,进而形成人人创新、自主创新的良好氛围。

Hampton Creek:用植物造蛋

禽流感、温室气体排放和急速上升的鸡蛋价格让消费者对鸡蛋欲罢不能,特别是胆固醇高的患者,更是不能多吃鸡蛋。如何解决这个想吃鸡蛋又有所顾虑的问题呢?

在“科技夹子”会上,美国Hampton Creek公司最新研制的植物人造蛋为人们带来惊喜。他们将包括普遍种植于加拿大的豌豆和几种豆类植物混合,制作出味道及营养价值与真鸡蛋相似的植物制人造蛋及蛋黄酱。其优势为:不含麸质与胆固醇;产品售价较真蛋便宜48%;保存时间更长;降低饲养动物能源消耗及疾病传染风险。

该公司创办人Josh Tetrick已经为不少世界名流富豪炒过他的人造植物蛋,其中包括英国前首相布莱尔、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和香港首富李嘉诚。

曾在非洲和联合国工作过的法学博士Josh Tetrick,一直想创作新品种食物来改变世界,因为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他亲身感受到了极端饥饿和资源紧张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Josh Tetrick表示,为批量生产鸡蛋,饲养母鸡先要消耗大豆和玉米,种植饲料则需使用大量肥料,而运输的过程更是需要消耗大量石油。科学数据估算显示,一颗鸡蛋从生产到被人体消化,能量转化率仅为39:1。

他的团队成员包括植物学家、生物学家、化学家、食品科学家等4个领域的35位科学家,苦心研究如何在上千种植物中提取需要的蛋白质,实现“人造蛋”,他们甚至为这些植物蛋白建立一个数据库。Hampton Creek最终成功混合加拿大产青豆、南亚大豆和高粱等12种未经基因改造的植物,研制出味道、营养价值、胶质特性与鸡蛋无异的植物蛋白粘稠液体。

“我们就是想为世界创造这样一种可能性:花更少的钱却吃上更健康、环保的食品。那人们何乐而不为呢?”Josh Tetrick这样解释自己的创业理念。

而他对人类食物未来的构想也赢来投资者的青睐。A轮投资便吸引了Khosla等硅谷著名创投基金及Pay Pal创始人彼得・蒂尔的注资。而比尔・盖茨更是称Hampton Creek“能够改变人类食品未来的三个公司之一”。比尔・盖茨不仅掏钱投资,还为这家刚刚建立起来的食品公司当起创业导师,并在硅谷为其宣传。

2013年9月,Hampton Creek从一个食品概念正式进入商业化,陆续推出以植物蛋白为主要成分的纯粹蛋黄酱产品(Just Mayo)和纯粹曲奇(Just Cookie),进军美国食品市场。由于Just Mayo与其他传统含鸡蛋类蛋黄酱口味无异,且价格低廉,因而曾几度登上好市多等大型超市畅销榜榜首。

Hampton Creek在美国的传奇故事也传到了亚洲,Josh Tetrick正有意开拓亚太市场,而李嘉诚近几年也热心投资科技最前沿,在全球甄选优秀创业项目。于是双方一拍即合,李嘉诚的旗下的风司维港投资豪掷1550万美元。这便是Hampton Creek公司所斩获的B轮风险投资的其中一笔,其他投资者还包括雅虎联合创始人杨致远的雨云创投、对冲基金亿万巨鳄Tom Steyer。

Josh Tetrick透露,明年公司计划在中国建起两家人造植物蛋生产工厂,目前仍在筹划当中,选址未定。而进入中国市场策略很可能是与大型食品企业合作,以植物蛋液体替代鸡蛋,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或者销售价格。

Medial Cancer Screening:大数据筛查癌症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今年2月发表了《全球癌症报告2014》,研究称2012年全球癌症患者和死亡病例都在令人不安地增加,新增癌症病例有近一半出现在亚洲,其中大部分在中国,中国新增癌症病例高居第一位。在肝、食道、胃和肺等4种恶性肿瘤中,中国新增病例和死亡人数均居世界首位。

癌症筛检可在早期发现癌症,提早治疗往往可使患者延长寿命甚至治愈。但现有多数筛查技术饱受诟病,常见的医学影像检测、大肠镜和活体细胞取样等技术缺点不少,过程繁琐、成本过高,且对身体有一定伤害,足令许多潜在癌症患者望而却步,很多种类癌症的自愿筛查率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偏低。此外,以政府财政主导的癌症筛查项目,又有可能在提高癌症筛查率方面“矫枉过正”。

来自以色列的Medial Cancer Screening公司,通过建立一系列癌症风险评分平台,以一般低成本血液化验,便能快速筛查多种癌症风险,是医疗保健领域的一次大数据革命。其优势为:于早期检测发现高危个体,以有效、高成本效益的方法让高风险患者更快得到治疗,减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Medial Cancer Screening现已推出一个数据平台,专门筛查直肠结肠癌。该项目通过与大型医疗机构合作,获取大量现有的常规血检资料,然后利用算法分析,为每个个体得出直肠结肠癌的风险评分。近年来,直肠癌的发病率在中国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率在所有肿瘤发病率中排名前五位。

目前中国结肠癌筛查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体系,仍处于比较初期的阶段。在医疗资源相对充裕的上海,大便隐血筛选检查率低于5%,而发现问题进一步进行肠镜检查者的比例更不足3%。

目前,该数据筛查平台已获得以色列及欧盟的医疗器械体系认证,可用于专业医疗机构作为结肠直肠癌的筛查工具。该公司创办人兼CEO Ori Geva Halbersberg透露,公司正着手将这套体系引入中国,已开始在中国大型医疗机构和政府卫生主管部门中寻找合作者,并希望未来可以在医疗水平较发达的地区如北京、上海开展试点。

Ori Geva Halbersberg坦言,因为人口繁多、医疗体系复杂,中国市场仍有太多挑战和变数,他希望在中国积极探索,找到理想的合作伙伴。“我相信Medial Cancer Screening的大数据医疗技术引进中国后,将为13亿人口的癌症筛查难题提供一个全新的解决方案。”

Kaiima:育种技术令小麦增产30%

联合国粮农组织曾指出,到2050年前,全球粮食生产需在目前基础上增加70%,才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需求。这为Kaiima公司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Kaiima公司成立于2007年,主要研发生物科技和育种技术,其最核心技术为倍体强化(EPTM),可大幅增加农作物产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时任)在以色列的一次考察活动中,参观了Kaiima公司,获悉其技术可令小麦增产30%以上,通过实地验证才相信。Kaiima的增产技术同样令李嘉诚印象深刻,他曾评价凯伊玛的技术“不得了”。

Kaiima的希伯来词意为“可持续的、长久的”。Kaiima公司总裁 Doron Gal解释说,“这个词的含义与我们的理念相一致:发展一种可持续的农业技术,这和目前已有广泛应用的技术很不一样。”

Kaiima通过其研发的倍体强化技术,结合其先进的育种项目(小麦、水稻、玉米、蓖麻等),应用于主要粮食作物品种培育,发展种间杂交创造新品种,在不用转变基因的情况下,极大提高作物品种的丰产性,进而提高土地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

Doron Gal表示,目前世界范围内,倍体强化技术在提高产量方面是最先进的,也非常安全。该技术模仿的是植物自然进化过程。在应对环境压力时,植物通过染色体加倍,进化成更强大个体,这在植物界相当普遍,比如小麦本是两倍体植物,经过上万年漫长的自然进化过程,最终成为六倍体。

倍体强化与转基因技术有着本质的区别。Kaiima中国公司CEO矫树凯认为,主要有两点不同:第一,针对某一具体的性状,转基因技术是一段基因直接切入,抗虫抗病效果颇佳,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在直接增产粮食方面取得任何突破;第二个不同点是,倍体强化没有引进任何外来基因,因此不会引起公众恐慌。在推广过程中,无需经过基因安全证书认证等复杂环节,应用便捷。

2011年完成第二轮融资后,Kaiima明确了全球发展战略,在寻找新一轮投资者时开始将目光投向全球化投资机构,拥有中国背景和资源的维港投资进入视线。

2013年9月,Kaiima完成总额6000万美元的第三轮募资,投资机构除了维港投资,还包括世界银行旗下的国际金融公司(IFC)以及以色列投资公司英飞尼迪集团(Infinity Group)。

Kaiima公司现有114名员工,其中92名在以色列。Kaiima与几乎所有的大型育种公司和机构都有合作,比如拜耳和国际水稻研究所。向第三方合作公司提供倍体强化技术并收取一定的费用,是Kaiima目前的盈利方式。

2014年,Kaiima成立了中国子公司,并非常重视中国的业务发展,将根据中国行业政策设计不同的商业模式。

TIPA:100%生物可降解食品包装

食品包装是世界上最大的塑料包装污染来源,超过50%的塑料包装污染来自食品行业。全球食品软包装产业已经达到730亿美元的规模,但是其中只有低于5%的产品实现了回收利用,软包装行业亟需新的环境友好污染处理方案。

来自以色列的Tipa公司在生物可降解塑料领域实现突破,推出了100%生物可降解的食品软包装,使用完毕后可在180天内完全自然分解。突破性的生物高聚物(biopolymer)技术,使产品兼具极佳保湿保鲜性、透明度及拉伸力,几近传统食品包装塑料,可应用于脱水、新鲜、冷藏、冷冻食品。

Tipa,在希伯来文中意指“水滴”,该公司由2位创始人于2010年创办,现有一支由18位专业人士组成的研发团队,获得了6项相关技术专利。

相比传统常规塑料,Tipa的生物可降解塑料无疑更贵。该公司创始人、以色列科技界十大女性领军人物之一Daphna Nissenbaum表示,肯定会借助政府支持与相关法规之力进行推广使用,欧美等地就已明确支持企业使用生物塑料等具可持续性的塑料。

Tipa现在的第一代产品,已经结束试验检测期,将于2015年开售,预计能够实现盈利。

Daphna Nissenbaum介绍说,最大的目标客户群是食品公司,现正与本国及欧美的大型食品公司商谈合作;此外,小型的食品包装公司也在客户范围之内。

据了解,维港投资于今年4月对Tipa进行了投资。这是第一次来中国,充满新鲜感,收获颇丰。她表示,有在中国开设分支、寻找合作伙伴的打算,这也是此行目的之一;初来乍到,如何在中国运作、做些什么、做什么适合、具体怎么做,这些都是现在要开始学习的内容。

Traity:大数据评估个人信誉

Facebook、微博、微信等社交化互联网使得个人线上信息爆炸式增长,但是其中掺杂了大量虚假或者无效信息,需要甄别技术完善个人档案,实现生活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同时越来越多的细分垂直行业实现交易线上化及个人化,需要一个可信任的衡量线上交易方信誉的标准或平台出现。

来自于西班牙的创业公司Traity,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和算法,将个人或企业在社交媒体上的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建立一个标准化的信誉档案平台。

具体而言,Traity通过抓取每个人社交媒体(Facebook、Twitter、LinkedIn)上的社会关系及履历信息、行为信息(兴趣、专长、收入、政治立场等),以及交易网站(eBay、Amazon)上的交易信息,借助大数据技术将其整合,勾勒出一幅巨大的“个性考察图”,试图量化每个个体的个性特点和信誉,以令参与者更加认清自己、了解他人。

“我们想建立这样一个世界:人人互信,即使从未谋面,也不会有隔阂。”Traity创始人Juan Cartagena说。

这家在马德里一家小咖啡馆起步的互联网创业公司,目前已有超过80万注册用户,并获得了李嘉诚旗下维港投资及贝塔斯曼集团等的首轮投资。Traity即将落户位于美国硅谷的山景城(Mountain View),这也是互联网创业者的圣地。

Traity所应用的两个概念――大数据和线上名誉管理(Online Reputation Management,简称ORM),在当今互联网领域中可谓炙手可热。互联网时代,线上名誉已经成为个人和企业的“另一张脸”,人们往往通过搜索一位陌生人或一家企业在线上所呈现的形象,以获最初印象。这种“虚拟印象”可能意味着一个职业机会、一次购买决定、一笔信贷甚至一桩商业合同。

Traity通过提供用户线上名誉的标准化评估,以量化直观的方式呈现用户的线上名誉,并成为线上人际互信的通行证。这一平台可运用于个人财务风险、市场研究、企业招聘、企业线上营销等领域。

Juan Cartagena 表示,目前贸然进入中国市场未必能有大收获,在公司发展初期,难有精力在中国这个完全不同的互联网生态中另建一套信誉体系。但这次中国之旅让我看到了太多的机会,我相信我们还会回来。

NanoSpun:生物处理废水和溢油

水是21世纪的原油。用水量在过去3个世纪以来增长了35倍,电厂和工业企业在生产程序以及用作冷却剂的过程中使用大量的水,占今天全球需求量的16%,到2030年还将升到22%,这个增长当中的40%来自中国。

2011年到2016年全球对于废水运输设备、测试设备、处理设备和处理化学品的市场,将从570亿美元成长到930亿美元,年复合成长率(CAGR)达到了10.4%。节约用水和对废水进行环保处理,十分迫切。

来自以色列的NanoSpun公司创始人兼CEO Ohad Ben Dror在“科技夹子”推介会上介绍了他们研发的废水生物处理技术和废水生物处理产品,借助纳米科技,以生物方式处理水、废水和溢油。

这是他们首批推出的环保产品,该项目2011年荣获“以色列全球清洁科技竞赛”成就奖。其优势为:环保高效,使用容易,成本低;适用于众多产业与应用方式的多样化净化与控释平台。

据了解,水及污水处理产品的关键技术,是在智能双层中空纤维的多孔净化面料中,有效封包生物活性元素。Ohad Ben Dror在推介会上说,NanoSpun的产品可以做到几近乃至完全没有能耗。

Nano意指“纳米”,Spun译为“纺织”,二词的组合指向NanoSpun公司的技术精髓:利用微纳尺度的多孔纤维材料,增强特定的生物过程。他们致力于以静电纺丝(electrospinning)技术制备微纳纤维,推动智能纤维平台的发展。

作为高效的水处理技术之一,膜技术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给水处理、污水处理等领域。而静电纺丝技术可连续制备直径短至几纳米的纤维,因其直径小、孔多、比表面积(指单位质量物料所具有的总面积)大,去除杂质高效,被普遍认为是一种质量颇佳的膜材料。

然而,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纤维,产量通常较低,因而难成规模化生产。Ohad Ben Dror承认这是一大挑战,但未来总有技术可以解决。

NanoSpun的纳米技术源自于Technion以色列理工大学,其后由本公司团队进一步开发而成。这项专利技术的基础是NanoSpun的崭新程序,通过此程序能以一个步骤就把活体成分封包在其具可渗透性的中空纤维中,形成一个即使在基本纤维水平的情况下也非常有效的生物反应器。

Nanospun现有12名员工,年内计划增加到20人。该公司团队由杰出科学家和研发人员组成,主要来自Technion以色列理工大学,集结商业技能和化工、机械工程和生物等领域,拥有推动科研和商业发展30年以上深厚经验。

Ohad Ben Dror透露,公司仍在投入研发技术,尚未盈利,但已获多个国家的政府支持。维港投资于2013年年中正式注资该公司。

Nanoleaf:颠覆照明产业

在5月19日举办的“科技夹子”推介会上,来自加拿大、由3名多伦多大学80后毕业生创立的企业Nanoleaf(其中两名华裔)展示的LED灯,令现场观众为之一振。

2009年,三人在毕业数年后重聚,欲在节能环保和绿色科技领域有所作为,后来便有了Nanoleaf LED灯泡的横空出世。

他们研发的可折叠LED产品,是全球最高能源效益的灯泡,只需12瓦特,便可达100瓦特灯泡的光明,能源损耗控制至5%,远低于普通白炽灯20%的能耗,寿命可长达27年。

其优势为:自动调节电流输出,有效保持约摄氏60-70度的安全恒温,解决过热而耗损的问题;灯泡由印电路板组合而成,电路板可折叠,把多个微型LED灯放在折叠式的印制电路板内,改变了生产过程,颠覆传统模式;电路板亦可模仿灯泡形状、用户可自行安装;即时散发360度全方位光线。

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将 2014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因发明了“高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LED)” 的日本科学家以及美籍日裔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发现新型高效、环境友好型光源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瑞典皇家科学院在宣布获奖名单时说:“LED 灯的出现,使得我们在传统光源之外,找到了更持久、更节能的光源。这项发明开启了一场照明革命,白炽灯泡照亮了20世纪,而21世纪将被 LED灯照亮。”

毋庸置疑, LED 灯正在以其绝对的优势取代白炽灯。但现在 LED 照明的渗透率还相对较低,照明市场 LED渗透率的提升潜力巨大, LED 照明产业将迎来爆发。

早期的批量生产所需资金,Nanoleaf主要从众筹网站筹得。今年,Nanoleaf获得维港投资及凯鹏华盈(KPCB)的共同投资。“这是新的一大步,我们现在拥有充足的资源可加大研发力度,并数以倍计地扩张生产规模。”Nanoleaf官方博客如此写道。

Nanoleaf灯泡目前最低售价35美元,造价着实不菲。创始人朱嘉钧(Gimmy Chu)表示,目前售价是基于最初的生产情况,当时一次只生产1000只灯泡,规模小导致定价高。眼下重要任务之一是建设位于东莞的全自动化生产线。公司目前正在拟定新的定价方案,待全自动化生产线建成后,价格将会下调。

篇(7)

论文摘要:全国新农合制度经过四年的发展,在减轻农民医疗负担、增强农民保健意识及促进农村卫生市场良性运转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着筹资成本高、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该文认为,新农合制度的建立,只有探索创新机制,降低新农合的筹资成本、规范基金管理,强化卫生服务行为监管,将好的政策上升到法律层面,才能有效地保证新农合的健康运行。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取得的成效

1.1农民的医疗负担有所减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有所缓解。

按照新农合制度的规定,参合农民患病后在乡镇卫生院住院治疗可以得到至少40%以上的医疗费用补偿,而且,这一补偿比例还在不断提高,在2005-2006年度将提高到50%以上。因此,从理论上看,今后农民患大病住院只需要自负少部分的医疗费用,而大部分医疗费用由新农合负担,这一补偿标准已快接近城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偿水平。2003、2004和2005年三个年度,大理州弥渡县参合农民平均每次住院得到的医疗费用补偿额分别是358元、406元和429元,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1.2农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开始增强,潜在的医疗卫生需求逐步释放出来。

开展新农合之前,由于医疗费用高、收入水平低,因此很多农民都是“小病扛,大病挨,重病才往医院抬”。开展新农合以后,农民的看病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明显增强。在大理州弥渡县,2003-2004年度全县参合农民的门诊量是54694人次,2004-2005年度上升为70675人次,增长了29.2%;2003-2004年度全县参合农民的住院数是5163人次,2004-2005年度上升为9003人次,增长了74.4%。在宾川县,实行的是门诊费用的20%减免报销制度,参合农民的门诊就诊需求量更是快速上升。

1.3新农合推动了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

新农合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推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整个农村医疗市场的扩大和卫生业务收入的迅速增长,这为农村卫生事业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农村乡村卫生系统的服务条件、药品供应和监管等卫生供给状况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如弥渡的苴力镇、宾川的州城镇等卫生院在开展新农合以前医院设备落后、从没做过手术,在开展新农合后,通过国债资金加上地方补助及自筹资金,每个乡镇都增加了至少50万元以上的卫生投资,改善了医疗卫生条件,医院的业务收入大幅度增长。另外,新农合的开展还优化了农村卫生结构,促进了县乡村之间卫生资源的合理分工,提高了各级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初步形成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重病才需到县上”的局面。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新农合的启动和发展是一件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运转和作用发挥涉及到参合农民、医疗单位、卫生主管部门及各级政府等多方面的关系协调。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2.1新农合的筹资成本高,办公经费得不到保证,影响了卫生部门的积极性。

目前,新农合筹资成本很高。据测算,筹得每位参合农民10元医疗基金的成本在1.5~2.5元之间。并且,筹资期间也很长,部分乡镇的筹资仍然需要长达1~2个月的动员才能达到80%以上的参合率。在新农合的运行管理上,大理州在首年安排了40多名专职管理人员,办公经费也基本到位。但在后续发展中,由于贫困县财政困难,办公经费难以足额落实,只好由卫生部门承担运行费用。高昂的筹资成本和运行成本,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卫生部门继续开展新农合的积极性。

2.2医疗费用补偿标准还不够科学,变动频繁。

大理州在试点四年多的时间里,住院费用的补偿比例调整了三次以上,合管办对基金的管理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由此造成基金沉淀比率波动大,影响了制度的稳定性和农民的信任。如弥渡县在2003~2004年度,家庭帐户基金沉淀额是174.7万元,沉淀比率高达73.1%;住院基金沉淀额为296万元,沉淀比率是62.8%,新农合基金的平均沉淀率为65.4%。如此高的资金沉淀率严重影响了参合农民的受益面和受益程度,也不符合新农合基金“以收定支”的管理原则。2004~2005年度在下调了家庭账户基金比例、提高住院补偿比例后,新农合基金平均沉淀率才迅速下降为20.5%。

2.3对卫生服务行为的监管力度不够,医药费用上涨过快。基金管理上存在漏洞,影响了参合农民和村级卫生所的积极性。

医疗机构以药养医的现象仍然严重,医院诱使参合农民住院、小病大治、开高价药、自费药等不规范行为依然普遍。医药费用的上涨,部分抵消了新农合制度在减轻农民医疗负担方面的作用。此外,由于报销手续繁多和宣传不到位,很多农民在申请住院报销时本可以按40%报销,但因为没有带身份证或其它证件,便只能按照20%的门诊比例报销了。一些乡镇报账点,由于管理人员较少往往会导致门诊减免资金不能及时下拨,造成卫生所因流动资金不足严重缺医少药,影响了农民看病,造成不良的影响;由于没有法律的约束,致使新农合的效果受到影响。

3.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法律对策

3.1探索创新机制,降低新农合的筹资成本。

针对当前新农合筹资难、成本高的问题,可尝试采用报销资金预缴存和村卫生所包片制度。经过四年多的全面宣传,新农合政策已基本深入人心,筹资时可不再采用这种高成本的方式,而采用预缴存和包片相结合的制度。对于当年发生疾病报销医疗费用的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用报销所得的部分费用预缴次年的参保资金。对于未参保的农民,委托各村卫生所包片宣传发动和代收参保资金,合管办向代办点支付一定比例的手续费。因为村级卫生机构与农民群众较熟悉,有利于降低筹资成本及调动村级医务人员的参合积极性,进而形成卫生部门与参合农民之间的一种良性互动机制。

3.2加强医疗基金的运行管理,落实管理经费。

新农合最终能不能让农民得到实惠,关键在于医疗基金的运行管理。建议从以下途径解决新农合的办公经费问题:通过法律法规强制规定,各地财政必须按照参合农民人头数核定人员编制和拨给办公经费,办公经费不能到位的不予下拨中央及省的新农合配套金,并对主要责任人实行严惩。对于财政确实困难的贫困县,由财政部门按照一定的标准下拨专项新农合管理经费,以确保贫困县新农合工作的正常管理。

3.3强化卫生服务行为监管,严格控制医药费用上涨,保护新农合成果。

由各地医改办或卫生局统一建立新农合医疗监督委员会,定期到各地审查定点医院对参合农民采取的医疗方案或医生开具的处方单,重点审查药品的选择和用药量、大型设备检查的必要性、新特药和自费项目的控制情况、是否存在诱导性住院、药品价格执行情况等,对违规医疗单位和个人实行从重处罚,追究法律责任。

3.4科学确定门诊、住院费用补偿标准,监控医疗基金运行。

新农合制度要逐步稳定医疗费用的补偿标准,避免频繁变动。补偿标准以“量入为出”原则为指导,通过科学测算来确定。当前,一些试点县在补偿标准的确定上有些保守,同时在基金的使用上也存在一定的“惜赔”现象,导致当年医疗基金过多沉淀。对于连年沉淀的资金,一定要加强监控,防止贪污、挪用。建议将沉淀资金计提为风险准备金,用于平衡以后年度可能出现的财务亏空,同时要适当提高补偿比例,保证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实现医疗基金的收支平衡。

参考文献:

[1]卫生部、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国务院公报.2003年6月.

[2]庹国柱、王国军.中国农业保险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M].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