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学籍档案管理

学籍档案管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6 17:28:2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学籍档案管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学籍档案管理

篇(1)

学籍”专指符合招生规定条件被正式录取,并按规定办理注册手续后所取得的学生资格。而学籍管理则是对学生从招考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中的学籍注册、课程选择、学习成绩的评定与迁移为中心的考核与管理。学籍档案是中职学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和利用学籍档案是中职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健全和完善学籍档案的管理,加强学籍档案的开发和利用,促进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对规范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实现向社会输送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最终目的等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一、中职学校档案管理的现状

为适应社会的发展,服务地方经济,近年来中职学校出现了办学形式和生源多样化的转变,学籍档案的种类和内容也呈现出复杂多样的局面。在这样的形势下,学籍档案的管理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

1.品种繁多,内容复杂,管理难度大。中职学校为适应市场发展,逐步开设了名目繁多的专业,这也是为了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一席之地。中职学校不仅有中职,还有中专大专连读、3+2班、大专函授班等办学层次,而不同层次的学籍档案管理要求不相同,但没有统一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各行其是,显得杂乱无章。

2.中职学校现行的学籍管理制度欠完善、欠规范。现阶段中职学校的综合管理工作纷繁复杂,其内部的档案管理如人事、财务、校志、教育教学(包括教学计划、课程、教材、考试、学生成绩、学籍、德育等)等档案管理也多种多样;同时,少数中职学校把学籍档案工作与教学中心相比较,认为学籍档案管理无关学校整体工作之痛痒,“不足挂齿”地不加重视或重视不足。因此,中职学校在学籍档案管理方面制度的制定工作之疏漏在所难免。

3.中职学校的学籍归档程序欠明确、欠适当,档案信息的存储又欠安全。少数中职学校的学籍管理是“摸着石子过河”,对学籍电子文件的归档程序缺少制度约束、要求欠明确;较少使用专用电脑或电脑未加密或未设置本文由收集整理访问权限,档案数据储存分散,未进行备份,防病毒措施较差,易于丢失。

4.中职学校纸质学籍档案的归档整理不及时,信息完善不足。少数中职学校的建校时间较长,学籍档案因未按年代及时分门别类地有秩序存放而导致其积压堆积众多;同时,新近学生的学籍,应做齐资料的却没有及时补足,或任意增删丢弃而导致档案或遗失或信息不全或索引困难,这都势必会影响日后档案的开发利用。

5.中职学校学籍档案管理的专业人才缺乏,档案管理设备落后。一方面,中职学校档案管理的理念、内容和方法、人才资源培训和使用的方式依然陈旧,抑制着学籍档案的正常管理,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学生学籍档案不断增加,原有保存学籍档案的存储条件已不能满足学籍档案的数量日益增长的需要。

二、中职学校学籍档案管理的内容

学籍档案是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整个培养过程中在德、智、体各方面发展状况的真实记载和反映,是学生整个在校学习过程的原始记录,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考试、实习和社会实践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与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国家教委《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结合中职学校的实际情况,中职学校学籍档案主要包括:(1)招生计划、新生名册等;(2)在校学生名册、新生登记表、学生学籍卡片、考试成绩卡、学生学籍变更(休学、复学、转学、转专业等)的材料;(3)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参训情况和所获证书统计表;(4)各年级实习计划和实习单位合同、学生实习情况、实习报告和实习成绩;(5)学生奖惩材料:获奖、评优、处分等;(6)毕业证书和发放登记表;(7)毕业生就业单位统计表和签约单位合同;(8)扩展材料,即毕业生跟踪调查统计情况:使用单位对毕业生质量的意见、毕业生社会满意度调查、优秀毕业生情况和典型事迹等。

为适应社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近年来中职学校出现了办学层次多样化的转变。招生种类多导致了学籍档案复杂多样的局面,各教学部门各行其是,要求不一,甚至该归档的不归档,这给中职学校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另外,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假毕业证日益增多,为了更好地杜绝和打击假证的泛滥,确保毕业证的真实可信,各中职学校必须做到有证可查,有据可依。

三、中职学校学籍档案管理的特点

1.复杂性。中职学校学籍档案的内容十分复杂,包含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表现及相关情况,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考试、实习和社会实践等一系列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和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

2.多变性。中职学校学籍档案产生形成的周期较长,学生学籍情况处于不断的变化中,比如有的学生考试成绩可能从不及格到补考及格;有的可能从受处分到取消处分;有的可能从休学到复学等,这些变化都要及时做好记载,以便准确反映学生的学籍情况。

3.保密性。每份学籍档案都记载了学生的很多个人情况,如姓名、照片、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成绩记载等,这些都属于个人隐私,在一定的范围内需要保密,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管理。这既是对学生的爱护,又是学校防止出现因学籍档案管理不善而引发法律纠纷的必要举措。

4.利用的频繁性。学籍档案是中职学校档案利用最频繁的。学生报考高一级学历层次(如专科或本科)、证书丢失、应征入伍等,都需要利用其在校期间的学籍档案。用人单位鉴定证书真伪、学生找工作等利用学籍档案的也不在少数。

四、加强中职学校学籍档案管理的措施

1.针对中职学校办学层次多样化,要逐步完善学籍档案管理制度,统一要求,做到学籍档案的种类和内容合理有序,多而不杂。

2.各级领导要关心和爱护基层学籍档案管理人员,提高待遇,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培训、经验交流、考察学习等方式,使他们接受系统的档案管理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业务能力。同时,要坚持档案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确保在岗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要求,使之逐渐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责任心强、水平较高的专业队伍。

3.加强学籍档案管理规范化、程序化和高效化。在中职学校中要逐步推行电子学籍档案管理,利用校园网进行学籍档案管理,将工作人员从繁杂、低效、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改变过去的“经验型”和“手工操作”管理模式,使数据可靠、准确,情况反馈及时、迅速,增强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五、做好中职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方法

1.做好学籍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保证学籍档案的完整齐全。学籍档案的收集、整理是学籍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基础环节,直接决定着学籍档案的质量和齐全程度,也关系到提供利用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因此,做好学籍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尤为重要。

(1)做好前期指导工作。一是要与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协商、研究有关学籍材料项目的设计和范围的确定,尤其重视学籍材料项目的设计与学生的动态发展联系起来,完整地反映学生在校期间的全面情况。二是要做好归档前的立卷工作,按照档案整理立卷的规范,在形成部门移交学籍档案前做好相关指导工作,尽量把问题解决在归档前,以保证学籍档案进馆(室)的质量。

(2)主动收集,跟踪收集。由于学籍档案具有复杂多样、产生形成周期长的特点,如果不熟悉学校的办学模式,不主动了解学校的办学情况,那么很可能出现学籍档案收集不齐全的问题。所以,在收集学籍档案以前,就要主动收集相关资料,比如,当年毕业班级数量、每个班的人数、各班的毕业率等。跟踪收集主要针对毕业或肄业学生学籍材料的后续补充收集。由于学生毕业或肄业以后其补充的材料都是由教务部门形成的,因此档案部门就要加强与教务部门的联系,并做好宣讲工作,尤其要让相关人员意识到这些材料的重要性,从而密切配合档案部门,主动把这些补充材料交到档案部门。

(3)做好检查验收工作。由于学籍档案材料的内容繁多,加上档案整理人员繁多,学籍档案的立卷整理质量就参差不齐。这就要求在收集时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就立即予以纠正。

2.针对中职学校办学形式和生源多样化,要逐步完善学籍档案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意识。学籍档案工作是办好学校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必须把学籍档案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完善管理体制,从而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和管理。要建立和完善归档制度,分散收集,集中管理。将学籍档案的归档作为各部门人员的职责,做到每学期、每年级按时、完整、准确归档。要从制度上加强对学籍档案真实性的认证和鉴别,保证其真实可靠。还应制定完善的考核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奖罚分明。

3.加强学籍档案管理人员培训,提高素质,稳定工作队伍。学籍档案管理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具有极强的程序性和专业性。学籍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档案业务知识和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必须热爱档案事业,忠于职守、遵守纪律;必须有极大的责任心和学习精神,经常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建设这样一支队伍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中职学校的领导者必须重视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必须有针对性地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稳定学籍档案管理队伍,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严肃性与持续性。

篇(2)

(一)领导对档案管理不够重视

现如今,很多高校的学籍档案管理工作普遍存在场地面积不足、办公设备陈旧、缺少专业管理人员和缺乏专项业务经费的情况,之所以会出现上诉情况,跟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有着直接关系。高校学籍档案所反映出的价值是具有一定隐性和潜在性的,往往容易被校领导所忽视。想要加强对学籍档案的管理是需要进行资金投入的,却无法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使得高校领导望而怯步,更多的选择把资金投入到校园的硬件建设当中去。校领导对“硬实力”过于重视,却忽视了“软实力”才是高校发展建设当中的重中之重。

(二)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不完整

由于高校对学籍档案管理工作认识的不足,以至于其被错误的放在高校建设的从属地位,各院校也没有聘请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来进行学籍档案的管理工作,很多档案管理工作都是校内的行政业务人员来兼管的,然而由于校内行政工作繁重,这使得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流动性非常大,而在职人员也缺乏档案管理的专业水平和理论素养,以至于出现了档案管理队伍整体业务水平低、工作积极性差、档案管理观念陈旧等情况,常常无法按照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要求来进行学生学籍档案管理的收集、整理、和分类归档工作,使得学生学籍档案的流失量增大,学生档案材料残缺不齐。不仅影响了高校学籍档案的利用效率,更严重阻碍了高校学籍档案事业的发展。

(三)档案管理工作缺乏规范性

因为高校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错误认识及重视度不够,使得高校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缺乏一套详细的、统一的、可以用来约束档案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这是致使高校学籍档案管理在收集核对、归档整理、信息使用传递过程中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不仅如此,由于缺少规范的管理制度,使得管理人员职责划分不清,对已出现问题的责任相互推诿、工作协作性差,以至于高校学籍档案在客观上缺乏严谨性。

二、加强学籍档案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档案宣传,引起领导重视

学籍档案的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籍档案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管理水平。加强领导对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是提高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因此高校各级党政管理以及教学管理部门,都必须充分的认识到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增强档案管理意识。档案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要从过去“默默无闻”的被动工作状态中走出来,通过校园网络媒体、专题讲座、宣传手册、报告专刊等多种途径来宣传和普及学籍档案的基础知识,加强校领导、教师、学生以及校工作人员对学籍档案社会效益及综合效益重要性的认识,以确保学生能够提供真实准确的档案信息、档案管理人员能够认真细致的对档案进行收集管理,校领导能够严谨负责的加强信息档案管理建设。

(二)加强档案管理队伍的素质建设

想要提高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管理水平,一支严谨、团结、稳定的管理队伍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应该经常组织开展档案管理的业务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积极地为档案管理人员创造出能够提高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的平台,使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工作效率以及对现代化管理设备的操作水平得到全面的提升。与此同时,更要重视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真正树立起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全新的职业形象。另外,档案管理队伍的稳定性,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高校应设立恰当的考核制度和奖励机制,充分调动起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全面促进档案各管理工作与学校各项工作协调发展,更好的为学生就业提供便利条件。

(三)建立完善的规范档案管理制度

科学、严谨、完善的学籍档案管理制度,是协调、有序、顺利开展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档案管理部门应对档案的收集整理、检查归档、保管传递以及管理职责等各项工作活动,制定出一套严谨的、完整的规章制度,使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与此同时,主管部门应对现有的各部门各自为政的工作状态进行切实的改变,促进各部门团结协作的工作态度;各级领导要做到把执行管理制度作为加强档案管理部门制度建设的工作重点来抓,让学籍档案工作制度与其他制度一样,真正得到贯彻和落实。

篇(3)

关键词:学籍管理;学籍档案;规范化

学籍管理与档案管理都是学校最基础的管理工作。学校档案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学生学籍档案。学籍管理、学籍档案管理的规范化为学校教学的有序开展和学校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学籍是对学生身份的确认,学籍状

态反映着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结果学籍是对学生身份的确认。只有通过高等学校学籍管理部门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以下简称“学信网”)注册学籍,才能正式成为某高校的学生。只有注册了学籍的学生,才能在修够规定的年限且成绩合格后,取得学历证书。学籍状态反映着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结果。

(一)学生的各类学籍异动(休学、退学、转学、留级、转专业等),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在校学习状态。如休学,有的学生休学的原因为身体疾病,表示该部分学生在校期间,身体素质较差;有的学生休学的原因是思想压力大,精神衰弱,说明该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较差。再以退学来说,有的学生退学的理由是经济困难而放弃了学业;还有的学生退学的原因是无法在规定的年限内完成相应的学分,因而不得不选择退学。这些学籍异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学习状态。

(二)学生的各类奖惩信息直接反应了学生的在校表现。学生的各种奖励,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等或反映出学生思想积极上进、或反映出在校学习成绩优异、或反映出学生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而各种惩罚,如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等,则或反映学生违反校纪校规、或反映学生成绩低劣。

(三)毕、结业结论,反映了最终的学习结果。在规定的年限内,修完规定的学分或规定的课程全部及格,将获得毕业证书,相反,则只能结业离校。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还被授予学位证书。毕业证书与学位证书则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最终宣判。因此,学籍确认了学生的身份,监控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反馈了学生的学习结果。

二、学籍档案是学生学习身份与学习过程最有力的证据

学籍档案主要包括:新生入学材料(新生登记表、新生花名册、新生录检表)、学生学籍异动材料(升级、留级、休学、复学、转学、退学等)、学生成绩总表、学生学籍卡、学生奖惩材料、学历学位证明材料。新生入学材料(新生登记表、新生花名册、新生录检表)显示着学生参加升学考试的类型、参加考试的年份,录取院校及专业,甚至包括升学考试每门课程的分数。这些材料可以最有力地证明学生升学的有效性。学生的学籍卡记载了学生更为详细的信息,包括学生的籍贯、生源地、社会关系、求学经历、家庭住址等,更能有效证明学生的身份。学生的学籍异动材料(升级、留级、休学、复学、转专业、转学、退学等),可以成为学生身份变动或学习期限变动的有力凭证。学生成绩册、各种奖惩材料,可以有效说明学生在校课程学习的好坏,平时表现的优劣。也成为用人单位选聘学生的重要参考资料。

三、学籍管理与学籍档案管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学籍管理与学籍档案管理虽分属不同的部门,但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学籍管理的规范化有助于档案材料的丰富与完善,档案管理的规范化也有助于倒逼学籍管理的规范化。

(一)学籍管理的规范化有助于档案材料的丰富与完善

学籍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必然会将每一项工作涉及的重要原始资料进行归类存档,必然有助于学籍档案材料的丰富与完善。一个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每一个阶段、每一个重要事项都会留有一定的印记。如一入学,就有新生录检表、新生花名册、新生登记表;最后毕业的时候,成绩表、毕业生登记表及学历学位证明的材料都会作为重要的原始资料进行存档。学籍管理过程的规范化可以使学生的所有重要的原始资料得以归档保存。一个负责的学籍管理人员在完成必要的学籍管理工作之后还需要把学生各类原始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并存档,工作不仅着眼于当前更要着眼将来,为学生、学校的历史负责。

(二)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有助于倒逼学籍管理的规范化

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必然会对归档条目进行细分,同时要求各对口部门按照条目及时将所属材料进行按类归档。这样必然倒逼学校各部门,包括学籍管理部门进行规范操作,同时保存原始资料。因为要存档,学籍管理必要的程序就不能省去。任何有关学生学籍的操作必须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并留存记录;因为要存档,任何负责人在签字的时候就必须得谨慎,违反国家或学校规定的事情就不能随便签字,否则档案会永远记录,签发者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样,档案的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倒逼学籍管理走向规范化。总之,学籍管理与学籍档案的管理都是学校管理的基础工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某种意义上,学籍管理与档案管理是纲,纲举目张。只有学校有着规范的学籍管理、规范的档案管理,才能为教学的有序开展与学校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作者:李志君 单位:山西大学教务处馆员

参考文献:

[1]成小芬.近二十年高校学籍档案管理研究综述[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2).

[2].解颖娴.高校学籍档案管理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1).

篇(4)

一、制定完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为了使学校学籍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在《档案法》的基础上,学校应当对传统的管理制度进行相应的完善,以明文对档案工作进行规范,以适应现代化的学籍档案管理工作。还有对档案的使用、保管、销毁等工作进行相应的规定,从而使学校教务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这样在明确的规章指导下,就能提高教务档案管理的水平。

二、树立良好的学籍档案管理的观念

更新观念,确立适合学籍工作发展需要的档案管理模式。要档案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学籍工作管理活动,及时发现了解学籍工作的发展动态,找准管理的切入点,积极地、有针对性地研究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改进服务方式和手段,寻找适合的管理模式,以实现档案资源的最佳配置,走出一条档案管理新路,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当好参谋助手。

三、建立学籍档案分类的合理化

档案建设的分类应遵循易保管、便利用的原则。一般说来,学籍档案可分为四类。一是招生档案的管理,包括学生报到、学校复查,复查合格后注册、发放学生证的档案;二是学生成绩档案,包括学生正常成绩的记载及补考成绩的记载等;三是学生学籍变更的档案,包括学生的休学、退学、转学、复学事宜的处理及相关档案;四是毕业证书发放的档案。档案管理人员应根据《中国档案分类法》和《教育档案分类表》的分类标准, 结合学校和部门实际进行分类,并严格按类立卷,以便查找。

四、建立学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

电子计算机是档案管理人员办公自动化的核心设备,它可以使学籍档案管理由传统的手工操作,向运用先进的现代电子技术进行档案现代化管理转变。运用计算机技术对档案的自动化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计算机自动管理文件的收发工作、计算机自动整理编目、计算机自动统计、计算机自动检索、计算机完成档案的日常管理工作、计算机与通讯技术相结合,建立网络化的档案自动化管理系统,进行远距离的档案检索,等等。如学生成绩、学籍档案管理, 管理人员可以使用软件设计人员设计的应用软件――“学生学籍管理通用程序”对学生成绩、学籍档案等教务资料实施有效的管理。

篇(5)

关键词:学籍管理 网络化 问题与对策

高校学籍档案管理是依据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颁布的有关法规,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的实施细则和规章制度,对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所进行的质量考核管理。它包括学生的入学注册、成绩考核、纪律考勤、升级与留、降级,转专业与转学,休学、复学与退学以及毕业资格与授予学位资格的审核及证书发放等。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社会声望,如何搞好学籍管理工作,提高学籍管理现代化水平成为了当今研究热点。

一、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校学籍档案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学生和教师对学籍管理缺乏正确的理解,学生只把自己作为学籍管理中的一个被动对象;教师视学籍管理为教学管理部门的事,与己无关,且有些教学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事业心不强,对有关学籍管理的规章制度不了解,也不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有些学生在临近毕业才发现自己尚有缺考或不及格课程;而有的教师对学生违纪现象不闻不问或隐瞒实情,对严重违纪问题不处理,也不上报,甚至弄虚作假、更改考试成绩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致使学生管理等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很多高校在新生入学后通过军训、发放学生手册、召开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入学教育,在对新生由高中进入大学后的学习方法、规律和手段等方面,缺乏及时有效的入学教育,新生需入学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才适应大学生活。

高校学籍管理仍以分部门而治的多系统管理模式,没有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一套信息系统,增加了工作量,信息无法达到共享,重复劳动多、准确性低、管理无序、反馈滞后等,已满足不了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二、提高学籍管理现代化对策

规范管理,树立“以服务为主”的观念。建立健全规范的管理制度是搞好学籍管理工作的基础,并不断对学籍管理制度加以修订。学籍管理应以各教学系为主,实行过程管理。教务处工作应转为统一标准、监督检查等的目标管理。随着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及学籍管理服务对象的不断变化,学籍管理工作应在新的管理模式下,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如学校招生、毕业生就业、专业设置和申报、教育教学管理、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等,树立“以服务为主”的观念,进一步增强服务功能,开放学籍管理内容和数据,提高学籍管理的效率。

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网络化的学籍管理。现代化管理手段是实现高效、公正、准确、科学的学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条件。随着招生专业和人数的不断扩大,校际间的合作日益增多,人工管理无法保证工作顺利进行,应使用计算机进行学籍管理,依靠校园网建立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将科学的信息管理技术引入学籍管理工作中。将学生在校期间的各项信息汇集在一起,建立学生学籍管理档案库,可随时调用和统计分析,使各教学部门能互换信息,也便于各级领导和部门掌握情况。学生可通过网络直接查询学籍信息、考试成绩、课表等,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学籍管理文件的自动化检索,提高学籍管理水平,使学校学籍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

积极探索、推行学分制。学分制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改革学籍管理制度的必然选择,它允许学生根据个人情况对所学知识和学习进程上的自主选择,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学籍管理应当以适应学生个体的差异化、多样化为原则,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推行学分制。学分制应依据“拓宽基础、淡化专业、加强素质教育和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计划。学生只要修满了学校规定的各项学分,就可以提前毕业。学分制的实行能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减少学生压力,改善考风考纪,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特点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加强考试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课程考核是学籍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它可以检验教师的教学成果,还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它是评定学生能否按照教学计划学习的客观依据,也是对学生进行学籍处理的重要依据。加强考试管理,制定考试工作职责及处理办法,对考试各个环节作严格规定,还应建立校、院两级巡考制度,为严肃考风、考纪提供保证。

学籍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细致又繁忙复杂的业务管理工作,从事这项工作应具备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和专门学科知识责任心,还应有一定的计划决策能力,组织指挥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及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只有全面掌握学籍档案管理的特点,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才能提高管理水平,使学籍档案管理在培养人才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玲.浅谈学籍管理信息化的现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

篇(6)

一、当前基层电大学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学籍档案材料收集不及时、不完整。一是招生材料收集不及时、不完整。由于扩招、补录等原因延长了招生期,导致招生材料难以及时、完整收集。二是学生成长记录材料收集不及时、不完整。学生在学期间的评优评先奖励材料及其作弊、违纪、处分材料和社会实践文书表格等反映学生成长过程的材料形成于不同时间,涉及多个部门,难以及时、完整收集。三是学籍异动材料收集不及时、不完整。当前学生休学、复学、退学、转学等学籍异动呈现增多态势,其学籍材料形成时间较长,难以及时、完整收集。

(二)学籍档案收集内容不统一。目前我国高校学籍档案的内容缺乏相对统一的标准,各个学校要求收集的学籍档案内容要求各不相同。从电大系统学籍档案归档材料的内容看,归档材料杂乱无序,内容少且质量差,该归档的材料没有收集,该写明的内容空白,该重点反映的信息缺失,收集的档案材料内容不全,质量不高,格式不规范,呈现“四多四少”现象:一是记录政审和社会关系方面的材料多,反映培养成长过程中技术能力、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材料少;二是记录成绩格式化的材料多,反映参加学习实践和考核的材料少;三是记录学生优点和特长的材料多,反映学生缺点和不足的材料少;四是原始记录不完整的档案多,齐全规范的档案少。

(三)归档整理不规范。当前学籍档案归档整理距离分类准确、编排有序、目录清晰、装订整齐、保管安全的规范要求尚有较大差距:一是时间编排和材料分类混乱,如有的按学生入学年度编,有的按学生毕业年度编,缺乏统一标准;二是组卷装订不规范,有时按一个班组卷,有时按几个班一起组卷,有时又按专业、年级组卷,组卷装订缺乏规范性;三是卷内目录填写不规范,该填写的内容完全空白或未填写完整、或填写不规范,有得甚至用圆珠笔、铅笔书写,字迹龙飞凤舞,内容难以辨别;四是缺乏专用的档案保存库房,没有专用的保管框架,没有良好的卫生环境,缺乏防火、防潮、防尘、防蛀、防污染的安全防护措施,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二、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档案意识薄弱,对学籍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当前电大领导和学籍档案管理人员档案意识薄弱,对学籍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一是错误认为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学籍档案的作用不大,错误认为现在是以文凭取人,以能力用人,只要工作岗位有用人需要,有文凭为证、有能力展现即可,有没有学籍档案无所谓;二是错误认为电大学籍档案简单,容易整理,档案材料无非是填几张表格、盖几个公章、找几个人签字,学籍档案有没有收集整理关系不大,真有需要学籍档案,到时候临时补办还来得及;三是电大系统普遍存在重学校人事档案、轻学籍档案,重教师档案、轻学生档案,重学生考试成绩记录、轻实践能力材料收集的现象,导致学籍档案材料收集不完整。

(二)学籍档案管理人员配备不全,专业素质不高。目前学籍档案管理人员配备不全,缺乏专职的学籍档案管理人员,档案管理人员身兼数职,难以满足日益重要的学籍档案管理需求。另一方面,现有学籍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知识不足,绝大多数学籍档案管理人员之前缺乏档案管理工作经验,有的甚至没有从事过跟档案管理有关的工作,也没有参加过有关档案管理工作的业务培训,专业素质与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客观上缺乏规范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能力和时间。

(三)学籍档案管理制度不规范,信息化程度不高。目前基层电大学籍管理工作缺乏系统有效的管理规章制度,学籍管理人员应具备何种业务能力要求、管理职责是什么、学籍档案材料的立卷、材料收集、归档整理、使用管理、保管存放等工作如何开展,有何监督制约机制,均缺乏明确的、可操作的管理规范。另一方面,在提倡建设数字化校园的今天,纸质档案尚未全部扫描或翻拍成照片格式上传至相关的信息系统,学籍管理信息化程度总体上处于低水平状态。

三、规范学籍档案管理的对策思考

(一)提高档案意识,加强队伍建设。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提高档案意识对于规范学籍档案管理工作至关重要。要加强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将其纳入学校教务整体发展规划,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科学划分层级管理。同时要加强学籍档案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将计算机操作能力强、协作精神好、吃苦耐劳、具有档案和管理专业知识的人员调整充实到学籍档案管理岗位,优化档案管理人员配置,建立一支知识结构合理并相对稳定的专业化队伍。

(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推动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化。要根据《档案法》、国家教育部和中央电大的有关精神和文件,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和完善学籍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包括学籍档案管理实施办法、学籍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学籍档案室管理规定和学籍档案材料收集、整理、归档工作规范等学籍档案管理制度,使学籍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努力做到学籍注册规范化、成绩管理档案规范化、毕业办证手续规范化和学籍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规范化。

(三)加强学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坚持纸质学籍档案与电子学籍档案共存管理。设计、开发和优化学籍档案管理系统,建立学籍档案数据库,利用计算机数据准确、方便快捷的优势,对学生的录取名册、学籍表、成绩表、学籍变更等情况进行及时记录更正,确保学籍档案的齐全、完整和真实有效,并实现学籍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同时,鉴于纸质学籍档案和电子学籍档案各有其优、缺点,应坚持纸质学籍档案与电子学籍档案共存管理。纸质学籍档案便于长期永久保存,具有法律凭证作用,但查找、利用较为不便;电子学籍档案便于检索和利用,但法律凭证作用存在争议,永久保存的难题有待解决。因此,在加强电子学籍档案管理的同时,也要重视收集具有法律效力及原始凭证性质的纸质学籍档案,并通过高速扫描、数码成像、大容量存储和数据库等技术,将纸质档案的内容完整储存在学籍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中。

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籍档案 管理对策

高职院校学籍档案是在教学、实践以及管理等活动中,由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其记录了学生自入校起一直到毕业离校时,主要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表现。例如学生的学习成绩、品行、奖惩情况、活动与操作能力、兴趣爱好等内容,是对学生综合方面的评价。高职院校学籍档案管理具有周期性、分散性以及保密性三个特点。

一.高职院校学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规范、科学的管理经验

当前,在高职院校学籍档案管理中,管理方法太随性,缺少科学管理方法,从而导致学生学籍档案材料的杂乱。其主要表现为:学籍档案的时间编排混乱,在编排中有的是按照入学年度编排、有的是按照学习专业,还有的是依照毕业年度进行编排。组卷缺少规定,未能划分学院、系别、年级、专业等层级,再就是一些组卷在装订过程中缺少规范性。

(二)学籍管理缺少完善、健全的规章制度

随着高职不断的扩招,学生规模日益壮大,但是学生学籍档案的管理,还是以教务处管理为主,这种管理体制不能够有效的发挥出高职中学院或者系部的管理优势,且由于任务重,极易出现差错,再就是造成了办事效率低的现状。

1.缺少先进的管理手段

高职学生学籍管理档案的管理手段相对落后,当前多数高职院校依然以手工为主,不仅管理效率低,而且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大、任务繁重。这种缺少准确性与精确性的管理方式,不足以满足现代化教育的需求,最终不利于教育管理效果与作用的提升。

2.管理人员素质相对不高

在高职院校学生学籍管理人员队伍中,工作人员专业能力、管理素质不高,他们在上岗之前未经过专业培训,在工作中只能通过工作实践不断摸索学习,同时还缺少主动创新性。

二.高职院校学籍档案管理的对策

针对高职院校学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不断更新学籍档案管理理念

为适应今天快速发展的高职院校,应不断加强和完善学籍档案管理理念,倡导工作人员积极主动的开展管理工作,提供优质服务,从科学化、信息化着手,让学生认识到学籍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完善学籍档案管理制度

学籍档案管理是一项繁重的工程,因此,只有健全的学籍档案管理制度,才能不断适应发展规模日益壮大的高职院校,并有效的监督学生学籍档案的管理,使学生学习情况、教学质量更加规范化,有效的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和教学水平。

2.在高职院校学生学籍档案管理中加强现代化手段的运用。

为提高学籍档案管理的效率,最为重要的就是对计算机、校园网等现代化手段的应用,通过这些举措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有效的提高管理效率,加强教学单位之间的信息的交流互动。在学籍档案管理中,对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将显著的促进和提高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与发展。

3.加强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学籍档案管理质量的提高,关键还是提高管理质量,因而学籍管理工作人员须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学籍档案管理中,工作人员除了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理论知识等,而且还要具备超强的决策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而工作人员综合能力的提高,需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总结和学习。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