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人工智能英语教学

人工智能英语教学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6 09:52:0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人工智能英语教学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人工智能英语教学

篇(1)

关键词:人工智能;全英文教学;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改革

1 实施全英文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日益活跃以及国际化办学的趋势发展,借鉴国外著名大学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利用世界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育教学水平,造就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正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方向。

智能化是人类社会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之一,人工智能的地位正随着该学科的不断发展和其技术的广泛应用迅速提高,而且在非计算机领域,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学者也通过这个年轻的领域发现新思想和新方法。由于人工智能课程内容涉及计算机科学以及边缘学科的新理论、新方法与新技术,因此在该课程中开展全英文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人工智能日新月异的发展,还可以促进本科教学与国际接轨,在培养国际化创新人才方面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2 当前国内全英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对当前国内高校人工智能课程全英文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对象为软件工程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调研问卷共58份。调查项目、内容及结果见表1。

从项目1和2的调查结果看,大部分学生认为开展全英文教学有必要,其在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自己的就业竞争力以及了解国际前沿等方面有很大帮助。然而,由于全英语教学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进行全英语教学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其教学试点与实践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对全英文教学的理解存在偏差。从项目3~5的调查结果看,教师不能正确处理好全英文教学与专业英语课教学的关系,使全英文教学变为纯英语课教学或专业英语课的翻版。大部分学生还是希望教学授课语言以双语为主或以中文为主、英文为辅,多媒体课件形式为中英文相结合。

(2)全英文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从项目6和7的调查结果看,虽然一些大学花了很大代价邀请国外一流教授专家讲授课程,但由于人工智能课程理论性强、难度大,学生很难适应全英文课程教学。

(3)缺乏内容全面和难度适中的教材。从项目8和9的调查结果看,一些大学在实施人工智能课程全英语教学时直接引进原版英文教材,但这对本科生来说,原版英文教材内容偏多、难度较大,学生学习时不免有诸多畏难情绪。

(4)师资匮乏。从项目10的调查结果看,学生对承担全英文教学教师的满意程度普遍不高。实际上,全英文教学对承担课程教学的教师要求很高,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掌握英语应用技能,而现阶段国内高校中能承担全英语教学的师资仍然十分匮乏。

综上所述,如何改革全英文教学模式,讲授哪些教学内容,采用何种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关注的教学改革重点和难点。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们深入研究人工智能课程的特点,对现有教学模式、内容及方法进行全方位探索和改革,制订全英文教学计划,对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国际创新型人才起重要作用,其重要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探索如何将理论知识传授、综合能力培养与英语交流运用三者有机结合,建立全英文教学的新型模式,这将对更新教学理念和探索适合于计算机软件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产生深远影响。

(2)全英文课程教学能够让学生掌握最先进的人工智能国际前沿技术,开阔国际视野,有利于培养复合型、实用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3)全英文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能够促进国内教育向国际教育迈进。

3 全英文教学内容改革

建立完善的全英语教学体系,需要有系统而完整的教学内容。我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人工智能课程课时一般只有36学时,因此我们需要考虑从什么角度组织教学内容,才能让学生比较容易地理解、熟悉和掌握人工智能的原理、方法与技术,从而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与国内教学内容相比,国外教学更注重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十分有益,但是原版内容过多,且大多以国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活为背景,对于我国学生来说,理解某些内容和背景比较困难。因此直接套用原版教学内容往往存在一定问题,我们需要在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经典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有选择性地挑选合适内容。国外经典教材编写思路不尽相同,一些经典人工智能教材及主要内容见表2。

人工智能的基本思想和主要内容是研究人类智能活动规律和用于模拟人类某些智能行为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从表2中可以看出它们的共同点,即人工智能应围绕“智能”这个核心,但由于智能本身非常复杂,难以用单一的理论与方法描述,需要从不同的抽象层次刻画智能这个主题。我们认为,人工智能的主要内容可按图1所示划分为不同层次并确定讲授顺序。

在最底层,神经网络与演化计算(适应性原理与仿生机制等)辅助感知以及与物理世界的交互;抽象层反映知识在智能中的角色和创建以及围绕问题求解的知识的抽象、表示和理解;更高层则提出学习、规划、推理的模型和方式;应用层构造智能化智能体以及具有一定智能的人工系统,让计算机实现以往需要人的智力才能完成的工作。除了将人工智能课程的教学内容划分为这4个层次,为保证教学内容的循序渐进性,还可按照抽象层更高层最底层应用层顺序安排教学内容。

4 全英文教学模式改革的实施关键

针对以上国内全英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提出人工智能课程全英文教学模式改革的实施关键,包括全英文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定位,“二三二”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集先进性、前沿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教学内容创新以及全专业英语教学团队的打造。

4.1 全英文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定位

人工智能课程教学以培养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实践动手与应用能力以及提高英语交流水平三者相结合为主要目标,分两个阶段进行,国内教师与国外教师共同授课。首先,国内主讲教师讲授人工智能课程的基础原理、模型和方法,可采用集中授课、案例教学和课堂实践等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人工智能的一般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再邀请国际知名外籍教师为学生讲授人工智能国际前沿技术,包括集中授课和专题研讨。经过基础学习,学生一般已掌握人工智能基础知识,因此对于外籍教师所讲授的学科前沿等内容能够准确理解和把握。与单纯采用全英文教学或单纯邀请外籍教师授课相比,该模式能收到较好的预期效果。“1+1”全英文双课堂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

4.2 “二三二”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

实行全英语教学后,由于使用英文教材及中外教育背景存在差异等因素,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和改进,包括全英文授课形式、案例教学、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配合“1+1”全英文双课堂教学模式,提出图3所示的“二三二”模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和英语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该教学方法模式包括:(1)过渡式全英文与沉浸式全英语两大英语教学方式;(2)激励自主式、启发互动式、体验学习式三大学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牢固掌握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与方法;(3)参与学习式和自我展示式两大学习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全英文课堂授课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把握英语与专业的比例。首先,不能一味地追求全英文授课的形式而忽视教学效果;其次,还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在实际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思维习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人工智能课程包含大量概念,内容抽象,算法复杂,学生往往难以理解与掌握。将案例教学方法引入课程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较好的预期教学效果,但要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仅仅靠课堂教学远远不够,还需要拓展第二课堂。有计划地邀请国外人工智能专家和教授到大学进行专题讲座,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课外科研/科技活动,使得学生能够体验式地、自主地学习,更好地了解人工智能新技术,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构建案例教学和课堂实践的双课堂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涵,而且可以充实学科前沿知识并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4.3 集先进性、前沿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教学内容创新

除了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经典教材内容以外,我们还需要逐步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内容,以保证教学内容集先进性、前沿性和实用性为一体。

(1)先进性。我们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科研带动教学发展的新思路。教师可结合自己的人工智能及其相关领域的科研项目,将科研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学科前沿知识进行梳理与优化并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确保教学内容的先进性,有效提高教学改革的质量。

(2)前沿性。对人工智能发展较快的领域,如智能计算、数据挖掘等,还需更新和补充全英文教学内容,同时可以邀请国际知名大学教授共同研究与探讨教学内容,保证课程内容具有一定的前沿性,通过实现全英语教学保证课程与国际接轨。

(3)实用性。在讲授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应注重实践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符合素质教育必须注重实践的要求。教师可结合教学中的基本理论知识,适当补充案例与实例,使得教学内容与实际相联系,丰富课程内涵并提高教学效果。

4.4 全专业英语教学团队的打造

师资力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师资的匮乏是现阶段全英语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虽然一些教师具有较扎实的人工智能学科功底,但不能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授课,而有些教师则知识结构单一,缺少人工智能及其相关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因此我们需要多渠道、多层次地打造既具备专业知识,又具有学科交叉与融合能力,同时掌握英语技能的全英语教师队伍。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利用与国外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学术带头人建立的合作关系优势加强交流与合作,争取申请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利用科研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专业水平和英语技能。

5 全英文教学的具体实施

我们在软件工程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的人工智能课堂上实施全英文教学,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国际软件学院成立教学主管部门领导小组、从事教学研究的骨干教师组成的全英文教学工作小组以及由教学督导组成的监管小组,三者之间相互配合并共同促进,保障全英文教学工作的顺利推进与落实。领导小组对全英文教学的师资培训、人才引进、多媒体网络资源开发、实验室建设、教材编写等予以政策支持;教学工作小组制订全英文教学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监管小组定期对工作小组的教学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2)在课程教学中,打破国内常规教学方式,建立开放式全英文教学模式,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教学方式以“1+1”双课堂教学模式为核心,以讲授与专题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围绕基本原理、方法与技术展开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学习的热情。

(3)国际软件学院在人工智能相关领域承担并完成了一批国家与省部级科研课题,而且取得了一些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形成了自己的学科特色和优势。2006年,国际软件学院聘请被誉为世界“人工大脑”领域先驱的美国犹他州州立大学计算机系Hugo de Gaffs教授担任武汉大学全职教授和学院国际人工智能研究室主任。

(4)聘请与国际软件学院有合作协议的国立首尔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Bob McKay教授专职来校为本科生讲授人工智能技术前沿。同时,利用国外学者来武汉大学顺访的机会,请其为学生作学术报告,使学生了解国际最新人工智能技术,如邀请曾经在麻省理工学院从事过7年博士后研究的宋森研究员进行“理解大脑与仿制大脑”的讲座等。

(5)国际软件学院在遴选教师到与学院有教学和科研合作的国外大学进修时,优先考虑给本科生授课的全英文教师,并将全英文教学能力作为选拔条件,以教师的学术进修带动全英文教学建设,使学科和专业建设与全英语教学队伍打造相结合,全面推进全英语教学工作的开展。

6 结语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课程,目前正面临着知识更新和教学改革的紧迫任务。笔者以实施全英文教学为契机,针对目前国内全英文教学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人工智能全英文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改革的新思路。

(1)以智能为核心,从不同抽象层次刻画智能主题,构造人工智能最底层、抽象层、更高层以及应用层4大模块内容。

(2)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对全英文教学模式进行重定位,提出“1+1”全英文双课堂教学模式。

(3)提出“二三二”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方案,培养具有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国际视野、英语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4)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科研带动教学发展的新思路,进行集先进性、前沿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教学内容创新。

篇(2)

我刚上研究生的时候,对哲学比较感兴趣,然后就慢慢对修行感兴趣。但这个跟学什么没有关系。哲学宗教比较吸引人,阐述一些比较新颖的东西。比如像圆觉经,我认为是所有佛经中文采最好的三个之一吧。说到圆觉经,可以先讲部电影《黑客帝国》,换句话说,它是圆觉经的视听娱乐版。圆觉经认为这个世界是一个虚幻,我们都迷失了自己的本性,误把这些表象当作自身。一个真我是具有更大自由的,但它通常在昏昏睡大觉。虽然它有自由,但这自由从来没用过。

新:我们听说你还在写一个武侠小说?跟修行也有关系吗?

朱:其实不是武侠小说,准确地说是历史小说。讲从亚特兰蒂斯文明以降,释迦牟尼、耶稣、达摩,爱因斯坦等对抗雅利安神族卷土重来的故事。主线故事是探索少林武术的神秘起源和使命,你知道吗,少林武功就是冷兵器时代的核技术,把人的最大能量激发出来,和冶金技术为代表的势力对抗。

你看达摩自己的禅宗弟子都不会武功,他为什么去交给少林呢?希特勒在二战最紧张时候派人到藏区也和这有关。同时,这也是关于修行的故事。

新:这真是宏大的一个写作计划,那计算机在你的个人修行里起什么作用吗?

朱:我们还是谈计算机这个正题吧,毕竟这个采访不是关于宇宙人生和小说的,这么讲下去我就不像科学家了,呵呵。我在计算机方面这么多年,主要做语音技术。最早在清华,后来去美国的加州大学,再后来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做美国DARPA的项目,互联网就是那个项目下搞出来的。在这个领域的最顶尖的地方都做过,跟一些最顶尖的科学家都合作过,我想这一段发生还是有一定积累。

新:这一段人生里面,比较精彩的是哪一部分?

朱:探索和创造,能有机会在各个不同领域探索,是人生的快乐。无论是在历史、宗教,还是科学领域。保持对一训的好奇心和敏锐,是我在过去10年有幸做并感觉快乐的事情。

新:怎么看待现在做这个公司的意义?

朱:语言交流是尘世间,除了医学第二有意义的事情。

新:你对语言的这种说法让我想起了巴别塔的寓言。计算机能用来实现巴别塔?

朱:巴别塔是一个失败的事情,被神灭了。但我们要做的和巴别塔的理念是一样的,让人能沟通,能够带来人类的创造力,联合起来能做更大的事。实际上我们公司的前一个名字就叫“巴别塔学习”。

新:你怎么理解互联网?

朱:互联网只是一个工具,上面的大部分东西,是没有帮助的,95%以上的信息没有用,只会让你的心更乱。

新:怎么会想到要做口语训练平台呢?

朱:我做的口语训练平台最早是给我自己用

其实从在洛杉矶读博士就开始琢磨这事了,当时就想,怎么把语音分析用到口语教学中。但具体算法花了很长时间才做好。

2004年我要去瑞士开一个学术会议,但不懂法语,便找了个人带我练,他读句我跟一句,然后他反复纠正我。练了几天后我就不好意思再麻烦别人了。但这次我真正清楚要把这个东西做成什么样子了。如果人在7岁以前,发音掌握得不好,对发音的好坏就听不出来,自己不一定马上就知道。所以需要有第三方来给做这个反馈和纠正。我在美国的时候是当助教,需要口语资格考试,就雇了一个人来做发音纠正,每小时50美金,很昂贵!新:计算机可以替代这个每小时50美金的家伙吗?

朱:后来我发现,这个东西完全可以用计算机来反馈,但难度比我想象的大。声音里包含了太多无关的信息,需要挑出什么是核心信息。主要运用的是心理声学(psychoacoustics)的知识,和人工智能技术。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MIT的Kennenth Stevens开始探索感知心理信息(心理声学),他也是我导师的导师。那时候计算机还没有,主要用在语音分析上,研究人的心理。

新:比如我说“兔子”,一个女孩说“兔子”,发音不同,但传达的意思一样。是这样吗?

朱:是的,这项基础研究就是回答,为什么你能从声音中感受到信息?1999年Kennenth Stevens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克林顿颁发的。相当于我们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Kennenth Stevens在技术领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科学家搞基础研究,一开始谁都不知道研究出来有什么用。很多东西都是先研究出来,再去考虑应用。

新:那你现在就是主要在调用这个领域的知识?

朱:对,我等于是把这些研究成果综合起来,基于这些知识做了一个模型。比如mp3就是用到这项技术,利用感知心理声学,把人对其不敏感的信息就省略,实现大的压缩比。我就是把感知心理分析,用到语音分析上,进行发音评价。

新:你的这套东西是不是就是对波形?难度在哪儿呢?

朱:完全不是,我宁可你说我是比对频谱,但频谱也很不对。波形是毫无意义的。有的口语练习软件用对波形的方式,这太忽悠人了。因为很多发音信息混在波形里面,区分不出来,所以波形的有用信息几乎为零。而频谱比波形要有用得多,但它也还不是我们做的东西。重点在于协调两个方面:感知信息的提取、感知差距的计算。

新:做这个应用,跟你认为中国的英语口语教育出了“毛病”有关?

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口语教学,从整体上来说是失败的。我之前去合肥,参加中国教育协会英语教学专业委员会举办的高中英语课教学观摩比赛。老师虽然在课上鼓励大家多说话,但他说5句话,学生可能才说1句。学生在课上的口语练习量是远远不够。这也是为何中国普遍存在哑巴英语。

新:那你的技术提供一个怎样的解决方案呢?

朱:混合教学法,课上+课下,线上+线下,老师+多媒体,是英语教学的未来。我并不封闭自己的技术,而是和所有的学校合作,让学校和老师组成一个高端口语教学方案。我们在课外加一个人工智能的口语教练,供学生一对一的口语发音纠正。这样,第一,保证口语练习的练习量。第二,人工智能教练指导下的练习更高效。第三,老师可以方便地去检查全班练习情况。有了这样的网络联系环境,哪怕老师自己的口语有问题,也能教出口语很好的学生。

新:口语培训机构很多,这个方案和他们的有何不同?

朱:比如华尔街英语、英孚、新动态、新东方精英,都是真正的高端口语培训机构。它们都是采用混合教学法:老师+老外+计算机。华尔街是这个领域的先行者,他们的课程70%是跟着计算机练,他们的口语训练软件,也包括语音识别的智能功能,但技术水平一般。他们的老师、外教可以跳槽,但这个软件不会流传到社会上,这是核心技术。

我们的理想是让所有的学校,能让高端口语教学普及。我们要做的是帮助每个学校具备高端的口语教学能力。

新:这样说来,这项技术对于学习以及教育的理念也有一个相当大的改变?

篇(3)

关键词:基于设计的研究;动态外语教学情境;干预设计的迭代改进方式;应用导向性和理论导向性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5-0055-03

一、学术界的概念分歧与“基于设计的研究”的基本特性

“基于设计的研究”(design-based research)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安娜・布朗和认知学家爱兰・克林斯在1992年提出的“设计实验”(design experimentation)一词转化而来。由于该研究尚处初期发展阶段,且相关阐释者的学术背景与研究视角各有不同,目前学术界在对这一概念的界定方面尚未达成统一。仅就可获得的资料看,目前国内外学界便已提出了“王锋―韩纳芬定义”、“泰瑞・安德森定义”、“梁文鑫―余胜泉定义”、“杨南昌定义”等多个版本。王锋等称“基于设计的研究是一种系统而又灵活的方法论,其目的是在真实情境中,以研究者与实践者的写作为基础,通过分析、设计、开发和实施的反复循环,来改进教育实践,并提炼对情境敏感的设计原则和理论”[2]。泰瑞・安德森则认为,它是“一种从事教育研究的方法”,“侧重系统的、多侧面的对运作的教育进行干预的开发和评价”[3]。杨南昌认为,它是“一种探究学习的方法论,旨在设计一些人工制品(如软件、学习环境)作为一种教学干预或革新应用于实践,以潜在影响自然情境之中的学与教”,并“产生新的理论支持持续的教育革新”[4]。

上述定义虽各有侧重且表述不同,但却仍然不乏共性见解,可为后续研究和进一步准确定义这一概念提供参考。对上述定义的分析比较与提炼总结表明,“基于设计的研究”具有真实情景性、迭代循环性、干预主义研究倾向性、应用导向性和理论导向性等五大特征。真实情境性是指整个研究过程都与具体真实的情境相关联。[5]迭代循环性即研究混合使用了设计、评价以及修整等一系列循环的途径。干预主义研究倾向性是“引入新的教学模式或者教师职业发展模式”,“从而引发教育干预所带来的良性结果。[6]”应用导向性乃是一个设计的价值,部分可以通过其用户在真实情境中的实用性来衡量。而理论导向性则意味着不仅设计本身在某种程度上基于理论命题,而且设计的现场测试也对促进理论建构发挥着作用。简而言之,通过研究者与实践者的协同努力,“基于设计的研究”在尽可能真实的自然教学情境中,将科学与技术方法相结合,在循环往复的分析、设计、开发和实施过程中取得可靠数据和有效设计,进而使人们得以在改进教育实践的同时,实现教育理论的修正与发展。

二、“基于设计的研究”一般过程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布兰达・B・瑞特兰德(Brenda Barman Ritland)博士根据前人的研究总结了“基于设计的研究”的一般过程。(1)了解性的探究阶段,即全面了解教学的需要,并设计出灵活可变的教育干预,可进一步分为需求分析、文献调研、理论发展、受众特征分析四个步骤。(2)实施阶段,即在实践中收集数据和信息,对初步模型扩展形成教育干预,并进一步阐明与教育现象关键点紧密相关的研究问题,可进一步分为系统设计、建构原型、细化设计三个步骤。(3)具体情境评价阶段,即运用质和量的评价工具来描述、监视和获取预期的和非预期的干预信息,并运用混合评价方法做出客观、有意义的评价,可分形成性测试、理论/系统精化、实施、评估结果四步。(4)扩展影响评价阶段,即将一个成功的教育干预在更多的教育场景中进行应用,通过大量的实验归纳出基本原理和理论,具体可分为刊印结果、扩散性适应、得出结论三个步骤。

“希赛可”人工智能系统英语口语教学系统是“基于设计的研究”在英语教学中的典型案例,它既可帮助学习者学以致用,又可通过激发其学习兴趣而提高学习效率。该系统包括“智能口语对话系统”、“智能单词测试系统”、“课程管理系统”三个子系统。第一个子系统包括“语法检查”、“文本阅读”、“情境对话”和“自由聊天”模块;第二个子系统包括“语音输出”、“练习/测试”、“反馈”和“总结”;第三个子系统包括“系统登录”、“课程管理”、“用户管理”和“活动报表”。动态试题库及时为单词测试系统和课程管理系统提供最新、最全面的试题,特有的学习动机激发机制有效提高了各个环节的学习动机。学习者可以在单词测试系统中学习单词,还可以通过口语测试系统的“场景对话”进行语音强化,同时单词系统还可以通过测试结果为口语对话系统的模块内容提供反馈建议,提高学习效率。[7]

从2002年“希赛可”第一版在网上推出到2006、2007年的两轮教学应用,逐步完成了“基于设计的研究”的一般过程。陈维超、贾积有等于2002年推出第一版并放在网上供用户免费使用,以此收集用户意见并不断改进系统。2006年9~12月,系统被应用于某高校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中,进行首轮本地教学应用。2007年3~6月,系统的第二轮教学应用在某重点中学高二英语重点班(学生45名)内进行。首轮试用将最初的设计投入教学,并根据教师课堂观察、师生讨论、学生意见、学期初、末问卷调查来进行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重点关注学生对系统的使用程度,师生对该系统的满意程度及有待改进之处。开发者参照本轮后学生英语口语考试成绩修正和新增系统功能,总结下一轮试用的注意事项。第二轮的教学应用主要是通过开学和期末的问卷调查、使用过程中与师生的交流以及同学生的座谈、研究者的观察等来获得系统改进的意见。[8]

相关总结分析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9]:(1)虽然学生对自身口语水平仍不满意,但迫于作业压力、锻炼机会少等情况而无法投入更多精力,学习管理能力的不足与教学评价手段的不完善也阻止了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2)系统需要加强与教师的配合和自主学习指导,并考虑加入支持学习管理模块。研究结果显示,学习者口语水平的自我评价与学习主动性和自信性成正比。因此,系统可以为不同口语水平者提供不同长度、数量的课堂主题对话,设置对话生词量和对话语速,并为学习者提供相关生词解释及自主学习建议,引导其更好地进行学习管理。(3)教师用户应让学习者提前熟悉相关材料,并根据学生水平差异提供相应辅导。系统应根据教师教学经验突出学习重点,并设置字典和记事本功能以便学生能及时解决课堂问题,完成课后复习。(4)此项研究尚未成熟,它缺乏统一的研究方法体系来指导干预的设计及其评估[3]。由于评估者也是设计者,因此研究结果的可靠性遭受诸多质疑[10]。

“希赛可”系统在真实的外语教学环境中,针对口语教学中的真实问题,在研究者、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反复循环、评估与修正而逐渐完成。它抓住当前外语教学改革中的热点问题,紧密地结合了设计与研究,实现了技术、理论和实践上的有效统一。研究成果不仅有利于该系统的优化改进,更有利于外语教学的长远发展,对于理解和认识“基于设计的研究”的内涵及过程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以上个案表明基于设计的研究对创设“新型学习环境”、“形成情境性的学习和教学理论;促进教学设计与产品开发走向统合;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和研究积极性”[11]。

三、“基于设计的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未来发展趋势

“基于设计的研究”存在某些尚待处理的问题。由于每一项“基于设计的研究”均建立在“真实的情境”之下,其结论无法体现一般规律,仅适用于特定的具体环境。研究背景的复杂性和客观性导致相关教研方法在不同情境中的重复实验容易产生操作困难,并且“迭代循环性”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繁多的数据常使研究者无法取舍。该研究在学界尚未形成统一定义,其哲学根基、操作方式、成效标准也暂存认识分歧。尽管如此,“基于设计的研究”作为一种有力的教育技术学研究范式[12],把传统外语教育研究与学习同现代教育技术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为教育技术最终形成独特的研究方法做出创新性和有效性的尝试,并因其显著的功效而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

四、结语

在各学科中,外语对课程要素与形态的变化最为敏感,这就要求外语教学不断变革和持续创新。作为一种新兴教育技术学的研究范式,“基于设计的研究” 通过为特定场合设计学习环境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发展,为整合质与量的研究提供了方法论的“桥梁”作用,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取向为中国外语教学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然而,目前“基于设计的研究”远未形成成熟型研究范式,今后还有待更多的研究者、开发者、外语教学工作者密切合作,利用不同真实、复杂的动态外语教育情境探索现实教育问题,“以干预设计的迭代改进方式进行大量的课程设计实践并收集充足的数据进行反复验证与修整,达到构建可用理论、设计干预制品、改善课程实践的三重目的”[13],最终促进外语教学领域的不断创新与进步。

参考文献:

[1]王忠磊,卢强.基于设计的研究:从高校教育技术教师的研究视角[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6).

[2]Wang Feng,Michael J H.Research-Design Based Research and Technology-Enhanced Learning:Environments,Educational Technology[J].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05,53(4):5-23.

[3]Terry Anderson.Design-Based Research and Its Application to a Call Centre Innovation in Distance Education[J].Canadian Journal of Learning and Technology,2005,31(2):69-84.

[4]杨南昌.基于设计的研究:正在兴起的学习研究新范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7,(5):6-10.

[5]焦建利.基于设计的研究: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新取向[J].现代教育技术,2008,(5):5-11.

[6]李朝红,展素贤.基于设计的研究范式在外语教师教育中的应用[J].天津大学学报,2012,(14):188-192.

[7]贾积有,陈霏,陈宇灏,丁竹卉.从聊天机器人到单词测试和课程管理――“希赛可”智能英语教学系统的进一步研发[J].现代教育技术,2011,21(6):86-90.

[8]陈彦飞,李琴.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8):164-165.

[9]陈维超,贾积有,向东方.人工智能教学系统“希赛可”在高中英语课堂的应用研究:基于设计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8,253(2):109-114.

[10]Cocciolo,A Reviewing Design-based Research [DB/OL].http:///wp-content/dbr.doc.

[11]张文兰,刘俊生.基于设计的研究――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一种新范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7,174(10):13-17.

[12]SQUIRE,K.Resuscitating Research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Using Game-based Learning Research as a Lens for Looking at Design-BasedResearch[J].EducationalTechnology,2005,45(1):8-14.

[13]宋建清.设计研究视角下外语课程的快速设计方法模型[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4):81-85.

篇(4)

 

1 前言

 

数字语音处理是电子信息类本科专业的重要核心课程,是电子信息、自动控制、信息安全、通信工程等本科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它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学科,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声学、语音和语言学、信号处理、统计分析以及人工智能等,是信息科学中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

 

数字语音处理作为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国内外著名大学已经得到广泛开设。在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相关技术的推动下,近年来数字语音处理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都非常迅速,新算法和成果层出不穷,很多新理论和新技术无法及时在中文教材中得到更新,传统的中文课程教学很难紧跟技术发展的速度。这就要求在本领域从事教育、研究和开发的工作人员能够站在国际化的高度来对相关理论、方法和技术进行学习和知识更新。

 

因此,为适应学科和技术发展,数字语音处理课程教学开始出现由传统的中文教学向双语甚至全英语教学过渡的趋势。相应地,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对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有所突破。

 

另外,除了语音方面的专业知识外,数字语音处理课程还涉及大量的概念和数学公式,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计算和编程能力要求较高。因此,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课堂教学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采用多媒体授课,教学信息量大,交互性强,但其无法在屏幕上保留较长的时间,整体性和连贯性比较差,若内容设置不合适,极易形成“满堂灌”的现象,难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本文以全英语本科教学为例,将参与式等多种教学理念和英语教学引入数字语音处理课程的教学中,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改革,以达到增强最终教学效果的目的。

 

2 教学内容的改革

 

传统课程教学的内容大多是按照教材编排的章节进行组织和规划的,这种方式会存在两方面的不足:1)与实践应用相关的知识缺乏或不足;2)新技术更新不足。

 

以经典教材文献[2]为例,该教材的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1)语音信号处理基础知识;2)语音信号的时频域表示和分析;3)语音参数估计算法;4)语音信号处理的应用。虽然在基础理论知识方面,该教材阐述得较好,但如果要把理论知识真正运用到语音信号的处理中来,还需要进行编程如c语言或者MATLAB的学习等。即使这些编程知识有专门的课程进行讲解,但要求大多数本科学生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却并不容易。对于数字语音处理这样要求学生综合能力较强的课程而言,在授课时适当增加一些与实践相结合的编程知识就显得非常必要,如专门用于语音信号处理的MATLAB函数库等。

 

另外,在新技术更新方面,任何教材都无法做到及时更新,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能工作在相关领域的科研第一线,以保持能跟踪到前沿技术且能够用英语进行教学,因为大部分前沿技术最早是以英文文章形式发表的。

 

综上,本文提出结合数字语音处理全英语课程的特点,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进行以下三方面的改革。

 

1)适当增加1~2课时的实践应用工具或编程实例的介绍,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传统基础理论知识与前沿技术相结合。在每一章节的最后都加入少部分前沿技术的介绍,便于让学生了解语音领域的研究现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研究兴趣。

 

3)每一节课设计1~2个较简单的知识点为学生自己授课内容。这就要求教学方式上做相应的改革,如下文介绍的多模式教学方式等,其具体教学效果将在下详细阐述。

 

3 多模式的教学方法

 

全英语教学的目标是通过使用全英语教学,使学生掌握数字语音处理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鼓励学生用国际化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最终培养能够把握国际前沿的高质量人才。

 

为了实现全英语教学的目标,本文提出在教学内容改革的基础上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引入多模式的教学方法,即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实际的教学内容情况,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贯穿于整个学期的课程教学中。本文提出在传统的参与式教学(如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和任务驱动)方法的基础上,引入自学研讨、学期小项目、网络互动等3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并将它们综合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以增强最终教学效果。下面对各种模式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阐述。

 

1)课堂提问:通过课堂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对已经讲授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复习巩固;对新知识点在讲解前也可适当提问,使学生主动探索知识。

 

2)小组讨论:对于重点和难点内容,通过课堂小组讨论来加深知识点的理解,活跃课堂气氛。

 

3)任务驱动:通过布置作业和练习让学生有任务感,除了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巩固之外,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4)自学研讨(学生直接参与教学):安排部分学生通过自学就能掌握的知识点,以作业布置方式提前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自学研讨,然后在课堂上派出小组学生代表进行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讲解知识点中的错误以及重点和难点部分再做重点讲解。通过学生亲自参与教学的方式加强其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其参与度,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英语组织和表达能力。

 

5)学期小项目:为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学以致用的综合能力,在学期中安排一些小项目,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协作完成,学期末进行小项目答辩。在答辩时,每位学生以幻灯片形式讲解和DEMO演示的方式向老师和同学介绍自己在项目中所做的工作。

 

每个小组自主推选一名小组组长,组长除了介绍自己工作外,还负责各位同学在项目完成中的协调和分工、答辩时的项目总结等工作。答辩结束后,每位学生需提交一份在项目中自己完成的部分工作的技术报告,组长负责将组内各位同学的报告整理成一份完整的项目文档,存档保存。该部分内容还作为各位学生期末成绩考核的重要依据。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的专注度、任务感和责任感。

 

6)网络互动:建立网络教学平台,通过该平台进行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在教学实践中,上述6种方法笔者都有运用到。从教学反馈情况来看,本文提出的参与式教学模式充分考虑了学习者立场,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实际需要,充分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成分,使他们切实感受到成为学习主人的真正乐趣,使学生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4 考核方式的改革

 

针对数字语音处理课程的特点,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以提交小论文或对基础理论进行闭卷考试的形式为主。为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学以致用的综合能力,笔者尝试将课程考核分为5部分:出勤、课堂讨论参与度、课后作业、学期小项目答辩、项目技术报告。分数按百分制计算,各部分占比为5:10:10:50:25。其中,出勤分数由点名情况确定;课堂讨论根据教学进度来安排,但要求每位学生在课程结束前至少主动参与课堂活动3次以上,否则视为0分;课后作业以章为单位进行提交,授完一章内容后的一周内提交作业;学期小项目答辩分数综合考虑各位学生完成情况、答辩与回答问题情况在答辩后确定,对于有主动深化探索的学生,提高其考核成绩;答辩结束后,针对自己在项目中完成的部分工作,每位学生需提交一份技术报告。通过改革考核方式,消除学生抄袭论文现象和侥幸心理,引导学生重视自我学习与自主思考的能力,从而增强教与学的整体效果。

 

5 结语

 

如何使得全英语教学获得采用中文进行教学时一样精彩的课堂效果,是整门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针对数字语音处理课程的特点,笔者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进行改革,在传统参与式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提出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达到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升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的效果。通过在学期中引入小项目及网络互动的方式来强化实践过程,鼓励深化学习与探索精神。而采用英语教学则可以根据技术发展灵活更改教学内容,使学生学到语音领域的前沿技术,并且英语教学也锻炼了学生的英语水平,为学生以后在语音领域开展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

 

通过两年课程的教学实践,从教学反馈和调查情况来看,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与思考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同时以考核方式的改革为指导,通过小项目形式的锻炼,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也大大得到增强。除全英语课程的教学之外,本文中所提出的改革方案对于其他性质相似的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篇(5)

 

目前,中小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有效听读训练不足,检查、监督、评价手段单一等问题。对于教师而言,口语作业的布置无章可循,检查费时费力,评估辅导困难;对于学生而言,口语练习枯燥繁多,发音问题求助困难,练习缺少乐趣;对于家长而言,受限于自身辅导能力,无法督促孩子。针对以上种种问题,我们尝试开展了“基于畅言网平台系统优化小学生英语口语作业”的策略探索。

 

一、关于畅言网平台系统

 

我们使用的软件畅言网是科大讯飞研发的智能口语学习平台。该平台通过丰富的人机交互界面,综合应用多媒体、超文本、人工智能和知识库等技术,克服了传统教学单一、片面的缺点。师生、家长通过PC浏览器使用平台提供的教学服务与学习功能。该系统对外语教学的薄弱环节针对性强,对普遍存在的哑巴英语现象有较强的解决意义。

 

二、基于此平台的实践探索

 

近两年的研究中,我们利用平台提供的技术支持,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口语练习的有效性。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和知识基础,在平台分层布置口语作业。学生自主地完成口语练习。后期,教师通过网络平台检查作业,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并进行评价及指导。

 

(一)巧用平台,营造作业乐园

 

1. 交互练习,成就一口漂亮语音

 

口语学习中,学生最大的困难就是语音的问题。儿童学习语音,是靠模仿来形成反应的。智能语音技术通过人机的交互练习,标准的示范朗读,反馈纠音等功能,提高训练质量。如单词朗读的作业,平台能立即进行测评打分,还能精确到音节,帮助学生纠正元音及其音素组合的发音错误,效果非常好。

 

有的学生朗读句子总是一词一顿,不会连读。在句子训练时,平台先进的语音跟踪技术能实时跟踪,准确定位句子,记录朗读过程,并主动提示学生不熟悉的单词,防止错读漏读。长此以往,学生通过认真的模仿,反复的磨炼,最终赢得一口漂亮的语音。

 

2. 分层布置,提供学生多样化定制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这就要求教师要努力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多方面、多角度地设置差异化的学习任务,提供多样性、适量性、开放性、分层性、趣味性的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练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畅言平台提供了紧贴课本内容的五大基础习题,包括基本词汇、句型和语法知识等。学生通过平台的“朗读、跟读、背诵、听写、辨识”五大练习方式,高频率、大容量的知识再现,有效地练习口语。平台作业可以自主选择,反复练习、以测促学,帮助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口语辅导。这些多元化的有声作业题型覆盖了听、说、读、写各个层面,纯正的语音易模仿,视听结合的训练方式形象生动,更为学生所喜欢。借助平台,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将基础知识和实践训练有效的融合,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3. 灵活配置,提高教师工作效率

 

口语作业的落实向来是困扰教师的问题。教师及时准确的作业检查和反馈,能起到有效管理学生、随时随地督促学生练习英语的目的。畅言平台实现了作业的在线管理,帮助教师轻松地布置作业,自动检查作业、统计分析成绩,借助平台强大的数据统计功能,教师能够实时掌握整体与个体动态,提供教学参考。

 

如作业布置:教师可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差异,灵活地选取平台的作业包配置题型。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教学内容,只要找到对应的项目,通过简单的点选操作即可。同时,系统还会动态地评估作业耗费时间,方便教师合理选择作业题量。

 

作业检查。平台提供给教师简单便利的作业检查方式。打开“我要检查作业”按钮,系统会实时显示每个班级的作业状态(未布置、未完成、已完成等)、不同班级作业的截止时间以及完成人数等。同时,平台还提供了一项“成绩报表自动分析”的强大功能,大大减轻了教师繁重的成绩统计负担,轻松高效地掌握班级学情。

 

(二)有效评价,促进持续发展

 

评价和教学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因此,评价要尽可能做到主体的多元化、形式内容的多样化、目标的多维化。借助平台,我们可以比较正确、科学地评价学生,帮助学生清楚地认识自我,从而调整英语的学习策略,树立提高学习的信心。

 

1. 针对性评价

 

畅言网平台提供不同版本的评语,方便教师参考使用。借助平台,教师能迅速地浏览学生作业,及时捕捉亮点,再选用机选和自写结合的方式编辑好评语,最后,及时发送给学生,给予每一个学生肯定和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2. 激励性评价

 

对学困生的评价,需要教师花更多的时间和心思。教师可以采用平台单次评价的方式,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帮助其建立自己也能学好英语的信心。对优等生的评价,要有意识地指明学生努力的方向,激发他们成功的愿望,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如图3、图4)

 

3. 互动性评价

 

英语教学中,评价应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更多的开放的、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使学生喜欢评价、对每一次的评价都有所期待。畅言平台的评价功能已经越来越丰富,如班级动态、学校排行榜、互送小红花、同学互评、个人空间等。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会越来越喜欢英语学习。

 

平台作业的尝试使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日益高涨,能够养成良好的听读习惯,笔试成绩也会随之取得进步,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水平。同时,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提升了专业素质。

篇(6)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 语块教学法 英语教学

语块,即词汇短语(lexical phrase),就是事先预制好且被频繁使用的多个词的组合,这种词汇组合有自己特定的结构和相对稳定的意思,可整体或稍作改动后作为预制组块供学习者提取和使用。由于语块的概念突破了传统上的单词、词汇的范围,且作用已远远超出了词汇搭配等的范围,而是扩大到整个句子、甚至语篇的领域,所以语块教学将是带动整个英语教学的最佳突破口。

一.语块的分类

(一)多词词汇:如 as well as,传统上,这些词汇被归为词组,而现在则被看作多词词汇的特殊形式,作为语篇衔接的形式,它们不仅在理解上而且在书写时都作为像单词一样的整体的形式来看待。

(二)高频搭配:也就是那些以较高频率出现的单词组合。

(三)惯用表达式:主要指说话者可以用来整体存储的语言构块,包括谚语、警句、交际套语等形式。包括那些形式是固定或半固定的。如:Have a nice day. Once upon a time.

(四)句型框架:为表达某个概念提供一个句子框架,并且框架内容允许一定的变化。如:I think(that)+陈述部分。如I think that it’s a good idea.I think that you’re right.

二.语块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的词汇法教学(the lexical approach)认为语言习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理解和产出词块的能力,因为学习者正是通过这些词块来逐渐了解语言系统本身并熟练掌握和使用某种语言。由于词块突破了传统上的单词、词汇的范围,它的作用已远远超出了词汇搭配等的范围,扩大到句子甚至语篇的领域,所以词块教学将是带动整个英语教学的最佳突破口,符合现在提倡的整体教学思路。

三.实施语块教学的措施

(一)培养外语学习者的语块意识

语块是记忆组织单位,由以往形成的语块连结而成,并作为一个整体被储存和提取。由于受传统词汇教学模式的影响,过去语块一直没有到认可,语块化的优势严重被忽视,因此当务之急是要树立和培养语块意识。这要求教师要了解语言的本质属性———语块化,复合词、多元词、搭配、习惯用语、句子构造成分以及篇章框架,这些都可能是语块化的具体表现形式,要将语块理论内化为大脑中的知识。

(二)熟读语块

语块是相对固定的,不是随意生成的,它不用经过语法分析,在交际过程中作为一个整体语言单位。因此,学生在识记的过程中,要将语块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对待,而不是作为粘在一起的单个的词看待。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目的、有意识、有策略地讲授语块,鼓励他们要养成以语块为基本单位记忆和使用词汇的习惯。

(三)增强输出能力

教师通过英汉互译、说写结合等输出方式,着重训练学生在语块层次上的连续表述能力,最终提高小句、句子的连续表述能力。譬如在翻译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搜索和使用平时积累的同母语相对应的目的语语块,增强译文表达的自然性与流畅性;在口语教学中,根据所教语块的语用功能特点开展相应会话活动。

(四)在运用语块的同时注重语块的文化内涵

语言学习者在接受了语言输入后会有一个理解和产出的过程,教师应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设计相应的练习,尽可能缩短学生从理解上升到产出所需的时间并扩大产出。因此,除增强学生的词块意识外,教师还要注意多给予学生输出词块的机会,进行产出性训练,通过不同形式的操练,将预制语块学习和语言技能的学习结合起来,进一步强化词块意识,并使整体输入的词块在反复运用后变成学生的“自然语言”,在输出时做到快速方便,准确流利,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

参考文献:

[1]丁言仁,戚焱.词块运用与英语口语和写作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2]桂诗春.我国外语教学的新思考[J].外国语,2004(4).

[3]马广惠.二语词汇理论框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4).

篇(7)

 

由于大多数慕课课程都是英语授课,因此将极大地促进英语基础知识与职业英语知识的融合,从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职业英语语言环境以及继续教育的机会。鉴于此,有必要在高职英语教育中引入慕课课程,结合高职英语大纲的要求,依托慕课课程, 改革职业英语教程与考试模式。

 

一、慕课时代

 

慕课(MOOC: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是近两年兴起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是指由主讲教师负责的、支持大规模人群参与,由讲课视频、作业练习、论坛互动、邮件和考试相互交织的网络教学过程。

 

201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史朗教授将其所教授的《人工智能导论》放在了互联网上, 结果吸引了来自将近200个家的16万余名学生,最终有2万人完成了该课程的学习,由此掀起了慕课风暴。2012年,被《纽约时报》称之为“慕课元年”,认为慕课是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最有影响力的是Coursera、edX 和 Udacity。受到慕课风暴的影响,2013年中国成立了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目前已有近70个成员单位,因此有人将2013年称作“中国的慕课元年”。

 

慕课时代的开启必将引发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等的重大变革,作为占据中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教育,也必将感受到来自慕课的冲击。慕课将成为推进高职教学改革、改善高职教学质量、实现高职培养模式升级的重要契机。然而,目前英文授课仍然是慕课的主力军,对学习者的英语水平要求很高。鉴于此,为适应慕课时代的新标准、新要求,有必要对高职英语教育进行改革。

 

二、高职英语教学现状与慕课优势

 

目前我国高职英语教育还存在着许多缺点与不足,而慕课的出现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形成对这些缺点的弥补。

 

第一,高职英语教学的一个主要障碍在于英语教学与所学专业脱钩,无法达到“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的要求。高职英语教学仍然以基础英语教学为主,在基础英语授课结束后才开始专业英语学习,这导致专业英语学习时间偏少,有些专业甚至没有开设专业英语课程。

 

也正因如此,很多学生认为英语对日后的工作用处不大, 缺乏对英语学习的热情。慕课的出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及时了解最专业英语、培养职业能力的平台,进而解决高职英语教学与所学专业脱钩的问题。

 

第二,受到课程设置的限制,很多高职学校在高年级就停止了英语教学。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终身学习型社会正在逐步形成,任何人若想将来不被淘汰,都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技术。这种情况下,慕课的优势就显现出来,绝大多数慕课课程是免费提供的,因此可以在学校英语教育结束后继续为学生提供方便的学习资源。

 

慕课的在线课程还包括在线论坛和学习小组这种互动模式,有志于某一专业方向的学生可以在网上讨论, 也可以将这种讨论延伸至线下,以Coursera网站为例,已经有学生在1400个城市组织了线下见面会。这种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率,使学生在讨论中不断进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

 

第三,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是必不可少的,而慕课的出现将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专业英语环境,学生既可以听到英语传授的专业课,也可以用英语与来自世界各国的学生讨论专业问题,从而使学生的专业英语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

 

三、慕课背景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设想

 

慕课为高职英语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面对新的形势,高职院校应积极采取对策,以适应新技术、新环境。教育部提出,要“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慕课条件下,本文拟从教材、师资、授课形式三个方面提出改革高职英语课程教学的设想。

 

首先,在高职英语教学大纲的指导下,选择适当的专业英语视频作为学习蓝本。每一个专业选择一个或多个英语授课的慕课课程,将教师的讲解与视频相结合,既兼顾基础知识的讲解,又兼顾专业知识的传授,真正做到英语语言教学与专业内容教学有机结合。

 

没有统一的教材,考试内容也会根据专业的不同而不同,实际上每门慕课课程都会提供基于软件的测验、作业与习题,而且每门课的考试不是一次,而是频繁多次,学生在将答案上传后由在线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其他5位学生进行评分,最终以平均分作为总成绩。为了避免这种测试的不公平因素,教师可以事先记录下每次考试的内容,从中进行选择或修改,形成一套完整的测试卷。

 

其次,面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缺乏相应专业知识的现状,慕课的出现可以作为对英语教师进行职业培训的重要手段。慕课的课程通常都是顶级大学的优秀教师在授课,完全适合作为培训教师的一种手段,而且慕课还有各种考核手段以检测教师的培训效果。这样的方式既可以节约教师外出培训所花费的时间与金钱,也能使教师迅速地将所学应用到英语教学之中,加快知识传播的速度。

 

最后,高职英语的授课形式还比较单一,主要还是以教师讲授、学生记录为主,将慕课带入课堂教学,将教师的讲解与慕课的播放有机结合,必然会丰富课堂的内容与教学形式。

 

此外,慕课的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在网上积极互动,许多学生羞于张口说英语,但是一旦到了网络上就会变得活跃起来,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进行英语听说练习的兴趣。尽管慕课的优势明显,但是任何技术都只是以资利用的工具而已,任何教育的核心都必须是其内容与教授方法的选择。慕课也并不是万能的,不可能解决高职英语教学的所有问题,最关键的还在于教师的具体授课方式和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引入和利用慕课,只是探索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