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6 09:50:1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新能源技术研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低碳经济;新能源技术;能源开发利用;风力发电技术;水力发电技术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X2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4-0106-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4.052
工业革命的出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是在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人们过度开发利用煤、石油等化石能源,导致能源需求量不断增大,环境污染问题加剧,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了巨大的影响。气候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何变化都会对自然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经济系统产生影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数量不断的增长,政府开始重视能源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开始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主动调整发展战略,倡导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大新能源技术应用研究,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减轻工业化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新能源技术作为低碳经济中的关键支点,对于发展低碳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低碳经济环境下要不断发展新能源技术,不断提高新能源技术水平,才能更好地为发展低碳经济服务。
1 低碳经济概念
“低碳经济”是在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提出来的。“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由低碳技术、低碳能源、低碳产业、低碳城市和低碳管理5个要素构成。其中低碳能源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低碳能源是指高能效、低能耗、低污染、低碳排放的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核能和清洁煤,其中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力能、水力能、海洋能、地热能及生物质能等。发展低碳经济就要求我们改变现在的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而开发和使用新能源是目前发展低碳经济最重要的一项内容。
2 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
在能源日益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加重的当下,发展低碳经济有助于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缓解温室效应的恶化。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道路的本质要求,有助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改变以往低技术、高耗能、低附加值的产业,使其逐步成为高科技、低耗能、高附加值的产业。发展低碳经济也有助于促进我国区域结构调整,改变对中西部地区的煤炭、矿藏等不可再生资源掠夺式的开采现状。同时发展低碳经济有助于我国融入世界最新的经济发展与技术革新的浪潮中,提高对于全球性经济风险的抵御能力,也是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选择。
3 新能源技术的概念
新能源技术是高技术的支柱,包括核能技术,太阳能技术,燃煤、磁流体发电技术,地热能技术,海洋能技术等。其中核能技术与太阳能技术是新能源技术的主要标志,通过对核能、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打破了以石油、煤炭为主体的传统能源观念,开创了能源的新
时代。
4 新能源技术的特征
4.1 新能源技术具有低碳的特征
由于现阶段使用的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其他排放物较高,所以称之为高碳技术。新能源低碳技术主要是指利用一些低碳或者无碳的自然能源进行生产生活,例如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低碳技术与高碳技术相比较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排放物较低甚至没有。新能源低碳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减轻温室气体的排放,改变现有的生存环境。
4.2 新能源技术具有战略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工业化的发展,人们对于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依赖越来越强,但是这些能源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终有一天会枯竭。与传统化石能源不同的是,太阳能、水能、风能和生物能这些都属于是可再生的能源,而且储量是非常多的,不会出现枯竭,可以保证能源使用的安全。随着国家大力倡导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新能源技术产业将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对于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一项主要的措施。同时,新能源技术具有绿色环保无污染的特点,符合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
4.3 新能源技术具有不确定性
目前我国对于新能源技术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发展和应用过程中有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由于新能源技术是一项新兴的技术,人们对于新能源技术市场又不够了解,因此新能源技术的投资具有高风险。但是正是因为新能源市场中有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所以新能源技术又具有高回报的特征。
5 新能源技术的应用现状
5.1 风力发电技术
风力发电技术是运用风能进行发电的一种新能源技术。风能是由地球表面大量空气流动而产生的一种动能。全世界的风能储量非常巨大,我国的风能储量也非常丰富。风能资源一般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开阔大陆的收缩地带,我国的风能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和西北地区一带。风能资源的利用主要是以发电为主,这种形式也是比较普遍的。在我国一些沿海岛屿、交通不便的山区,北方的草原牧区和边疆以及风能储备丰富的地区,有的家庭安装微型风能发电设备,为生产生活提供电力,不仅能够节约家庭开支,还可以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但是,在风能的实际应用过程中依然有一些技术上的问题,由于风速、风向不够稳定,变化比较频繁,容易产生电能幅值和相位不稳定的现象,如果接入到电网中会对整个系统的稳定性造成威胁,影响电网的正常运转。同时因为风力发电的新能源技术在我国发展时间不长,在风力发电设备研发上还缺少一些技术支持,现有的一些风力发电设备风能转化效率过低,容易造成风能资源的浪费。因此要想使风能发电发展更加的稳定,就需要通过对新能源技术的研究,将不稳定的风能高效率地转化为电网中所需要的电能,加快对风能新能源发电技术设备的研发,以便更好地提高风能的使用效率。
5.2 水力发电技术
水力发电技术是运用水的势能和动能转化成电能来发电的一种新能源技术。常说的水能资源主要包括河流水能、潮汐水能、海流能等能源,现阶段利用最多的就是河流水能发电技术。由于水能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更重要的是开发水能资源对于河流的治理和开发利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改变现有的能源消费结构,而且水能资源开发和利用对环境不会产生污染,有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5.3 地热发电技术
地热发电技术是从地壳中抽取天然的热能,主要用来进行地热发电和直接利用。由于我国的地形地貌丰富,地热能的储备量也十分丰富且分布广泛。地热发电不需要消耗任何的燃料,主要是利用地热能进行发电。根据不同温度的地热流体可以分为直接发电、综合利用、制冷、工业干燥和供暖等多种用途。
6 新能源技术发展的建议
目前,我国新能源技术应用整体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缓解了能源使用压力,降低了环境污染。但是在新能源应用过程中,由于新能源技术的不成熟,导致新能源利用率较低。因此,在低碳经济环境下国家要给新能源技术发展提供政策,鼓励新能源企业和科研人员,加强对新能源技术的创新力度,提升新能源设备的研发技术,提高新能源利用效率,建立有效的新能源市场竞争机制,完善我国的能源安全体系,为实现低碳经济提供有力保障。同时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理念,加强与国外在新能源技术领域的合作,提高新能源技术的自出创新能力,促进我国的新能源技术发展。
总之,随着传统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新能源的开发和应用将会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最主要的清洁能源。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节能减排势在必行,发展低碳经济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新能源技术未来将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支点和新产业,在低碳经济环境下不能只单单停留在某个产品开发和环节应用中,要把新能源技术发展成为一个有效的产业链,使其成为一个有竞争力的产业。在新能源技术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强化新能源技术的创新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大新能源技术专业人员的培养力度,加强地区和机构间的合作只有通过不断的提升新能源技术,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利用率,降低二氧化碳及相关排放物的排放量,才能真正实现低碳经济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光华,邹骥.能源技术创新是解决我国长期能源问题的关键[J].理论月刊,2006,(8).
[2] 李世江.新能源健康发展必须重视全方位创[J].河南化工,2012,(11).
[3] 丛少兰.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及促进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26).
[4] 任东明.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和制度创新[J].中外能源,2011,(1).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技术应用;方法;分析
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主要从汽车的生产制造和使用方面,考虑其动能使用类型和驱动效率。城市化建设和交通建设促进了汽车的生产和使用,现代经济发展科学可持续的理念突出了新能源在汽车行业的应用地位。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应用对现代交通业和工业制造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新能源汽车技术内容及要点
传统型汽车使用的动力能源为石油、汽油等,车用燃料能耗大,且为不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车主要的动力来源是非常规燃料,并且采用新型动力装置提高汽车的驱动和制动能力,总统性能稳定、反应快,实际应用意义强。从动力燃料使用划分,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和其他新能源汽车,其主要特点是汽车结构新、技术新和设计原理新。与传统型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使用简单、安全,动力能源获取方便,同时价格低廉,使用成本低;同时新能源汽车多使用清洁可再生能源,极大程度上缓解了能源危机,促进h境保护。我国作为人口大国,汽车使用率高,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有利于我国自然资源的节约,环境效益高,同时对我国汽车新技术研发具有激励作用,有利于中国汽车市场的开辟。
2新能源汽车技术应用
2.1电动汽车
电动汽车主要的动力源是电。相较于传统汽车类型,使用燃油或汽油助力,通过柴油、汽油的燃烧发动发动机,为汽车提供驱动动力,这一过程产生的能耗巨大,尤其是对于大中型汽车,使用成本高,同时燃油发动机由于荷载压力大,容易故障,修理难度大。并且柴油等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气体污染物,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严重。而替代使用电动汽车,改变了传统汽车驱动组成结构和能源使用类型,采用纯电力驱动,将充电器、发动机、动力电池和其他制动等系统结合形成新的动力系统。电动汽车使用电能环境污染小,不会产生大气污染物造成温室效用等问题,同时电能获取方便,续航能力强,且电能价格便宜,使用效益高。新能源汽车技术中的电能使用主要需要保证蓄电池的性能和功用,电动机装置利用传动机构驱使汽车,因而扭矩输入在低速区需要扩大,增加汽车爬坡、加速性能,稳定制动指标。在电动汽车技术使用中可配合控制单元IGBT,突出电动机的机械优势。
2.2电池燃料汽车
电池燃料汽车是新能源汽车主要类型之一,燃料电池汽车的排放极低,总体排放近似于零,并且使用燃料电池不会出现机油泄露问题,气体废弃物排放量低,不会出现水污染和温室效应等问题。相较于传统类型汽车,燃油电池的动能转化率高达60%及以上,整体经济效益高,并且汽车在使用运行中噪声小、颠簸少。燃料电池汽车主要是将电池内的氢气和空气中的氧气结合,在电池组中促进化学反应,反应产生的电能推动电动机运转。利用大气中的氧气与氢气反应,产生的物质仅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两者经汽车尾气排放后生成水蒸气,污染小、热量低,对大气质量控制具有明显效用。燃料电池主要使用蓄电池、电池反应堆和氢气罐等,整个过程零排放、零污染,动能供应效率高,是现代新能源汽车应用宝技术的一大突破。但是电池燃料汽车电机设计应用技术相对复杂,氢气制取难度大,因而车辆里程续航存在一定局限性。
2.3混合动力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内燃机平均功率大,但是发动机整体构造小、污染小、油耗低,并且内燃机和动力机持续工作能力强,行程续航有保障,是新能源汽车技术革新和进步的表现。传统能源汽车以及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多使用一种燃料,但是混合动力汽车使用能源类型超过一种以上,混合度高,综合利用率和动能供应率高,电力与汽油是主要的能源供应方。混合使用电力和汽油,电能与燃油相互支撑,降低能耗和污染排放,环境效益高。电池电能使用对中小型汽车长途运行来说,容易存在动能不足的问题,而综合利用燃油,能够补充强劲的动能,弥补电能使用的不足。混合动力汽车在开发、利用新能源技术的同时可以采用插电式混合动力,综合纯电动与混合电动效用,补充专用汽车充电设备,提高电池容量,满足电力动力需求。混合电动汽车在使用中,电量充足则可使用电能,电量耗尽,可继续转换使用燃油动能,并补充辅助电池充电。
2.4其他新能源汽车
其他新能源汽车类型还包括氢发动机汽车、燃气汽车、风能汽车、生物乙醇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氢发动机汽车利用氢气为动力源驱动汽车,排放物为纯净水或水蒸气,污染小,且氢气储量丰富。燃气汽车利用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压缩天然气为燃料,这种能源汽车使用成本小,排放性能好;风能汽车利用风能发电给汽车充电,因为汽车行驶带动汽车内部风力发电机运动,风速达到一定程度即可完成风力发电、充电;生物乙醇汽车利用乙醇代替其他燃料活动,满足汽车驱动需求,乙醇即酒精,其应用技术成熟、使用广泛,能够有效缓解石油能源压力,推动新能源汽车多元化发展;太阳能汽车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新能源汽车,主要是利用太阳能给电池板充电,满足汽车动能需求,但一般在太阳光充足、光线强烈的地区使用效率比较高。
3新能源汽车技术应用要求及发展前景
现代社会发展中,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交通路网建设也不断完善,人们的出行离不开汽车,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数量多,汽车作为重要的代步工具,未来市场需求大。但是汽车生产、制造、运行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资源,基于环境保护和能源资源节约的理念,需要不断创新技术,开发利用新能源,促进新能源汽车技术应用发展。从市场角度来说,我国汽车市场需求量大,且汽车制造技术研究、创新力强,新能源汽车将不断发展、进步,推动国内汽车市场发展;从社会角度来说,人们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口增长是长久趋势,因而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需要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研发、设计是时展的需要,也是经济发展下环境保护的必然要求。新能源的使用改变了汽车驱动能源供应模式,扭转汽车大排放、高污染、高能耗的局面,符合现代经济发展需求,具有时代进步意义和历史文明意义。从人类社会长远发展来看,新能源汽车技术应用发展空间大、发展前景较好。
[关键词] 跨国公司 能源 创新
R&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1]。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国公司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设置研发资源,R&D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其对国家或区域技术进步具有重要影响,R&D全球化已经成为继市场、生产、资本的国际化之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标志。
1、对华R&D投入成为跨国投资的新热点
近年来,我国作为全球制造中心的地位日渐巩固,许多跨国公司已不仅仅满足于投资于生产和销售领域,正在尝试从“中国制造”到“中国研发”的努力。随着国际能源的日益紧缺,能源问题开始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从目前各国的政策和投资者的投资倾向看,新能源是当今备受关注的热点,许多跨国公司正在积极准备,以抢占新能源的战略制高点。在国内开始逐步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时候,许多跨国公司如奔驰、通用、日产、大众等跨国公司也开始对我国新能源市场领域进行集中布局,它们将R&D和生产新能源相关产业作为对华的重要战略,以便在市场占领主动权。
2、R&D投资对我国企业创新能力的SWOT分析
2.1 Strengths 优势分析
跨国公司R&D投资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的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区域,呈现出集群趋势,带动区域创新体系的发展。IBM、微软、宝洁、联合利华、诺基亚、松下、富士通等著名跨国公司都已相继在我国成立了研究中心、技术开发中心和实验室,这些R&D项目主要集中于北京、上海,苏州等城市,通过外包、与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技术转让或结成联盟等方式,可以带动中国区域创新体系的发展,进一步促进这些地区科技创新体系的完善。
2.2 Weaknesses 劣势分析
技术优势是跨国公司的生命线,出于对自身的利益考虑,跨国公司在华从事R&D活动时一直非常重视控制核心技术,大多数核心技术和基础性R&D活动仍控制在跨国公司体系内,我国企业获得高水平先进技术的难度大,由于缺乏核心技术,绝大多数高端市场均被跨国公司占领。近年来,跨国公司对传统技术的技术封锁逐渐的减轻,但是对新兴技术,如新能源技术仍然封锁较重,跨国公司一旦对新能源技术研究有所突破,必将通过控制技术人员流动、监控技术操作、知识产权保护等手段防止技术在我国扩散,这将给我国处于起步阶段的新能源技术产业发展带来技术瓶颈。
2.3 Opportunities机会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促成了科学技术知识,特别是一般产业技术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一些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科学技术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发展中国家,充分发挥后发性优势,从而进一步缩小与经济发达国家之间的科技差距。 科技全球化过程加速了技术的扩散,在众多的高技术领域,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都有可能处在同一起跑线。具有一定科学技术和经济基础的发展中国家,只要善于捕捉机遇、选择优势领域、加强原始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可以在科技全球化所提供的有利条件面前实现跨越式发展。
2.4Threats威胁分析
随着本地化知识和经验的丰富,跨国公司对我国投资方的依赖性逐渐减弱,而我国企业却很难学习和模仿跨国公司拥有的核心技术和管理知识。由于大多数的先进技术掌握在跨国公司的手中,它们通过申请专利,制定标准,建立产业联盟等方式,将技术创新的成果变为自己的独权,又通过技术封锁避免被其他国家赶超,这使我国企业对外资技术的依赖进一步加深。技术依赖造成一些跨国公司在我国市场上占有绝对垄断地位。在电脑、包装、网络设备等行业尤其明显,如美国微软占有我国电脑操作系统市场的95%,瑞典利乐公司占有我国软包装产品市场的95%。
3、我国应对研发全球化的对策
3.1 积极开展“走出去”战略
面对跨国公司在我国R&D投资现状,我国企业不仅仅要“引进来”,更要“走出去”不但要积极应对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更要主动开展海外R&D投资,通过收购、合资等形式,获取全球的先进科技和优质知识资源。比如,面对许多跨国公司抢滩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首先,国内汽车企业可以参考跨国公司全球化R&D的案例,综合考察自身水平和当地实际情况,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充分准备在海外进行并购等事宜。其次,一些有实力并且具备条件的汽车集团可以积极开展对外R&D投资,给予企业开展海外R&D活动的指导、优惠和自,使我国有实力的汽车企业成为对外R&D投资的先导者。再次,科学分析、正确选择对外R&D投资的区位,在目前我国、创新能力较弱和科技水平较低情况下,应当重点加强对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投资,注意总结企业开展海外R&D投资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3.2 提高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要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投入,聚焦于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关注产业竞争力的提高。目前多国政府纷纷加大对新能源技术的支持力度。如奥巴马政府把电动车作为刺激经济和拯救汽车业的重点支柱,欧盟、德国、日本、韩国政府也都出巨资支持第二代电池和电动车的R&D,投入力度规模宏大。在激烈的竞争下,我国政府和企业更要加大对新能源产业机会的把握。另一方面,企业自身除了加强对技术的开发之外,还要将设计、R&D、品牌营销、物流、产业链管理等各方面整合起来。改变过去重生产轻品牌的观念。此外,国内企业还要重视与相关上下游产业的合作。比如说电动车行业,企业可以和电池厂商合作,建立自己的产业联盟,加强产业优势。
3.3形成创新型新能源人才体系
科技自主创新战略的基础是人才,要想在新能源产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必须同时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形成新的创新人才体系。由于新能源产业发展时间较短,为了形成我国的新能源人才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力度:从培养方式来看,高校设立专门的新能源人才培养专业,加强产学研相结合。新能源产业是我国十二五规划中积极倡导发展的产业,我国目前的高校还很少有和新能源产业直接挂钩的专业,急缺相关的人才。因此,在高校中设立专门的于新能源人才培养相结合的专业,对于我国能源结构调整战略和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全国部分高校已经有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参考文献:
[1]邱立成.跨国公司研究与开发的国际化[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16-28.
[2]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战略悄然转变. 经济参考报[N].2010年12月02日,第二版.
[3]边军.并购之庠,外资之争[J].中国外汇,2006(9): 58-89
[4]孟华.跨国公司研发基地呈现出向中国转移的趋势[N].中国质量报,2005-3-2,第3版.
[5]徐啸琼,刘月华.自主研发 创新制胜――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对我国企业的利弊分析及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02):14-17.
【关键词】工程车辆 应用背景节能技术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TU20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节能技术的应用研究的背景和必要性
中国政府在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前宣布到2020年在2005年的基础上单位GDP二氧化碳的排放要降低40%一45 %,因此中国需要进一步降低能源消耗,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以推动整个社会逐步向节能、环保、低碳转变,实现和谐科学发展。大部分的工程车辆侧驱动在操作时,总能量消耗,在工作变动频繁的负载变化范围,有各种形式的功率损耗,其能源消耗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为了提高效率,它已成为更重要的是节省能源。我国实施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将节能减排成为基本国策,是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出台一系列节能减排的政策法规和通知,以保证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实施。
随着全球工程车辆的快速发展,各种工程车辆和工程机械社会总拥有量的总功率远超过道路运输车辆,因此对石油资源的需求量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破坏也越来越大;作为目前工程车辆主要能源之一的石油资源的储量是十分有限的,为了保证各种车辆工业能够维持长期稳定发展,必须研究节能技术以减少燃油的消耗量。随着新能源和节能技术在汽车上的成熟应用,移植在工程车辆领域进行应用已具备可靠的条件,节能环保的工业车辆更具有市
场竞争力。
二、工程车辆的主要节能技术和应用情况
节能技术是通过技术上的改进和应用,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减少能源消耗环节中的损失和浪费,以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节能技术包括减少能源浪费和增加能量回收两个方面。
1.低能耗技术
工程车辆低能耗技术主要包括:
(1)发动机低能耗技术,如采用电子控制燃油喷射发动机;
(2)整车低能耗设计,如通过减小整车质量和合理匹配传动系来降低消耗;
(3)液压系统负荷传感技术,采用节能的液压元件和先进的节能液压系统,以提高液压系统的效率;
(4)起升无级调速系统,根据工况需要控制动力输出,提高液压油利用效率,实现节能高效等等。
2.混合动力技术
混合动力指具备两个以上动力源,并发挥各自优势以提高动力系统的性能和能源使用的效率。按混合方式不同,混合动力可分为并联式、混联式和串联式三种。现在常说的混合动力一般是指油电混合动力,即燃料(汽油、柴油)和电能的混合。随着对混合动力研究的深人,现在的混合动力不仅仅是油一电混合动力,也包括电一电混合(即蓄电池和超级电容的混合动力)以及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等。混合动力的工程车辆,一般节约能耗约为20一40% o
油一电混合动力车辆目前油一电混合动力车辆根据混合动力的不同,目前主要也分为并联式、混联式和串联式三种。
①并联式(PHV)主要以发动机驱动行驶,利用电机所具有的再启动时产生强大动力的特征,在车辆起步、加速、爬坡等发动机燃油消耗较大时,用电机辅助驱动的方式来提高整车动力性能,降低发动机的功率配备,使发动机长时间工作在高效区,降低油耗和排放。这种方式的结构比较简单,只需要在车辆上增加电机和蓄电池。
②混联式(PSHV)在低速时只靠电机驱动行驶,速度提高时发动机和电机相配合驱动。启动和低速时是只靠电机驱动行驶,当速度提高时,由发动机和电机共同高效地分担动力,这种方式需要动力分离装置和发电机等,因此结构复杂。
③串联式(SHV)只用电机驱动行驶,发动机作为动力源带动发电机,通过电能中间储存来平抑峰谷,以提高系统效率。车辆只靠电机驱动整机的行驶,驱动系统只是电机,但是因为同样需要安装燃料发动机,所以也是混合动力的一种。
3.新能源技术
①新能源
新能源又名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或者新的能源利用方式(回收利用、循环利用、将不同能源用到同一个动力系统中等),包括刚开始开发利用以及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所产生的能量等。还可以说,新能源包括各种可再生能源和核能。
②工程车辆新能源技术的应用情况
汽车工程的发展往往是叉车工业发展的前奏,新能源技术上在汽车工业的先行运用,给新能源叉车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国际主要叉车企业早已着手开发新能源技术和推出新能源叉车,如:林德于2008年的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展出世界第一台带涡轮增压的直喷式氢发动机叉车和燃料电池叉车,前一种是直接将氢燃料注人内燃机燃烧,另一种是将氢通过燃料电池转化为电能驱动电机,两种方式的排放物都是纯水,作业时不产生任何污染,效率相比传统叉车可以提高30%一50%。
今年5月,林德推出了第一台以氢燃料电池为动力的叉车―林德E30电动平衡重叉车;2008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丰田叉车展出了氢动力叉车,日产已于2009年推出环保型的铿离子电动叉车,还有其他的正在研究中的新能源工业车辆,如美国的雷蒙德(Raymond)和科朗(Crown)也均在致力于氢动力叉车的研究,三菱、力至优也在联合开发特制的燃料电池叉车,永恒力正在致力于研发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作为动力的叉车。
很明显,国外的工程车辆制造和研发技术仍然处于领先地位,目前我国部分叉车制造企业也开始开发叉车用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但受限于对燃料电池的供应及相关配套的影响,还处于初期的研发阶段,需要加倍努力。
三、工程车辆节能技术的发展趋势
1.混合动力车将成为传统能源向新能源过渡的主流车型
在相当长时间,中国还是要走新能源和传统能源相结合的道路。混合动力技术在节能减排方面是毫无疑问的,因而,当前发展混合动力技术是势在必行的。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传统能源的利用还不够充分,经济基础决定了仍无法放弃传统能源,经济的发展大部分还需依靠传统能源。
2.节能水平将成为工业车辆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各种节能措施将在车辆上得到综合性应用,车辆的节能效果进一步提升。举例来说长期以来内燃叉车一直占领中国工业车辆销售市场的主导地位,时至今日,电动叉车仍仅仅只占到总销量的20%左右。和先进国家电动叉车占40%一65%相比,应该说中国电动叉车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鉴于对低碳、环保的要求,这将会成为促使我国电动叉车快速发展的直接因素。
3.石油燃料的成本越来越高,纯电动车、燃料电池车(包括混合动力)取代内燃车是必然的趋势。
4.随着燃料电池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基于燃料电池等清洁能源的混合动力车将会逐步发展起来,中国电动车辆市场的发展前景将会逐步向发达国家跟进看齐。工程车辆节能和环保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工程车辆的节能技术将成为未来推动车辆行业的发展的重要动力。也可以说由未来在节能和新能源技术的经济增长点。谁掌握了节能和新能源技术,谁就能在未来的低碳经济国际竞争的话语权。因此,新能源,混合总功率,能量回收等节能技术将在今后的工作广泛应用于工程车辆的发展过程中。
参考文献:
[1]顾玲,管荣根,张瑞宏.自行式作业机械中的节能技术[J].建筑机械,2003(12):46
1月15日,全国引进国外智力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明确了2013年引智工作的总体要求,要按照“抓管理、抓重点、抓成果”的基本思路,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实开局,以引智法治化建设、开发利用国外智力资源能力建设、引智成果共享体系建设为主要着力点,大力引进国外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进一步提高出国(境)培训质量和效益,加快引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步伐,优化引智发展环境,努力开创引智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会议还强调了大力提高引智宏观管理科学化水平,全力推动引智工作上层级、上水平,努力促进引智成果共赢共享三个方面具体工作。(中国组织人事报)
教育部对2013年职业教育工作做出宏观部署
1月23日,《教育部2013年工作要点》,对2013年教育工作进行安排。涉及职业教育方面,教育部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全面推进建设现代职教体系。制订中高职教育衔接计划。研究职业院校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互沟通的制度。启动现代学徒制试点。制订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印发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指导意见。修订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评估指标体系,研究国家级重点学校持续发展和动态调整机制。印发首批中职专业教学标准。修订高职专业目录,高职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制订部分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推进课程体系建设。规范职业教育教材管理。印发并实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规划(2013-2015年)。印发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研究制订职业院校管理水平评估方案。继续开展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对话活动,加强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建设。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继续推进国家示范高职、中职学校建设,继续实施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加强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继续开展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立交桥”。积极推进普通本科与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开展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活动。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落实好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法修订。制订完善职业教育督导评估与质量监测指标体系和办法。(教育部)
人社部:2013年将启动新一轮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1月25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新闻会,向社会各界和广大媒体介绍2012年第四季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进展情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政策研究司司长,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在会上介绍2012年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工作时表示,2012年已经完成“”百千万人才工程领军人才的初评,2013年将启动新一轮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中国经济网)
2013年江苏省将推出“111国际化人才引进工程”
从1月13日召开的江苏省人才工作座谈会上获悉,今年江苏省将推出“111国际化人才引进工程”等多项重大人才工程,计划资助引进5000名领军人才,引进10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外籍院士等世界顶尖人才,同时重点培养1万名创新创业拔尖人才、引导2万名优秀人才向经济社会发展一线汇聚,增创“人才红利”新优势。(新华日报)
《甘肃省领军人才考核办法》出台
日前,《甘肃省领军人才考核办法》出台。该办法突出激励导向,鼓励领军人才创新,提倡基础研究与实践应用并重,个人发展与团队建设互动,通过考核,将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突出贡献、成绩优秀的领军人才给予10万元的奖励,成绩优秀的第二层次人才将晋升到第一层次。(兰州晨报)
国电集团与北京市科委共建新能源技术研究院
2月6日,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与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在集团本部签署《关于共建国电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的合作协议》,就合作共建国电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双方将在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人才建设等多方面开展多种方式的交流合作。近年来,北京市科委为各类科技人才搭建了良好的创新创业平台,双方合作,将有利于优势资源整合,促进科研成果共享。(人民日报)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启动2013年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1月21日,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根据《公司2011-2020年人才发展规划》和人力资源诊断分析结果,启动了2013年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围绕“培训鉴定一体化”要求,对鉴定模式进行了大胆创新,推出“三集一分五公开”,即根据鉴定需求,大规模组织集中报名、集中资格审查、集中就地笔试,分工种集中操作考核鉴定,公开复习题库、公开技能操作项目、公开操作项目评分标准、公开技能鉴定流程、公开申报资料填写模板。新的鉴定模式,突出工作实效和实操考核,省市县公司一体化推进,大量缩减环节手续,提高鉴定计划准确率和完成率,极大缓解工学矛盾,实现技能鉴定量质齐升。(山东电力集团公司)
福建省电力公司召开专家人才参加管理咨询工作
试点课题启动会
1月28日,福建省电力公司召开专家人才参加管理咨询工作试点课题启动会,以“公司运营绩效评估体系建设及应用”课题项目为试点,组织公司系统部分专业专家人才参加管理咨询和指标诊断分析工作。会议要求:一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尽快完成专家咨询室组建工作,建立健全运作管理机制,确保专家咨询室高效运行。二要发挥好专家人才在课题研究中的作用,通过组织培训和研讨等方式,提高专家在企业运营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应用水平,提升参谋决策能力和整体专业协作能力,同时要做好项目的组织,做到咨询公司先进的管理方法论与专家专业优势实现最佳结合。三是各位专家人才要积极投入,认真参与,通过参加课题研究工作,发挥才干,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福建省电力公司)
浙江大学发展战略研究院成立
1月18日,浙江大学发展战略研究院正式成立。该研究院将依托教育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管理学院、图书与信息中心等研究力量,面向国家科技和高等教育发展战略需求、学校改革与发展重大需求和研究发展前沿,重点在大学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研究、一流大学建设研究、协同创新与大学创新力研究、学术评价与教育改革研究等方向开展研究,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宏观决策咨询。在研究院成立仪式暨发展战略论坛上,浙江大学与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以构建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宏观战略研究平台,促进双方科教战略研究能力的提高,充分发挥思想库作用为宗旨,重点在课题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共建平台等领域开展长期紧密合作。(浙江大学)
山东大学与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合作共建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1月30日,山东大学—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正式成立。该中心是国内首批电气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和科研创新机构,将有效结合山东大学前沿技术研究和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的工程实践条件,致力于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电气工程技术人才。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是全面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重要内容,也是“十二五”期间国家全面实施“本科教学工程”的重大教学改革项目之一,旨在探索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加强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教育,培养高层次、创新型工程拔尖人才。(山东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刘吉臻校长当选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2月1日,经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选出中国人民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2237人,华北电力大学校长刘吉臻教授当选为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华北电力大学)
河海大学与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共建新能源研究中心
关键词:新能源;产业;技术瓶颈
随着核能、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技术的逐步成熟和应用成本逐步降低,新能源产业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崛起。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但由于新能源产业的核心技术基本都在国外,而重大的制造设备和关键零部件基本靠进口,使得我国新能源产品的成本过高,不仅使得新能源产品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同时也造成国内风电、核电等的价格居高不下,从而在国内消费市场难以打开局面,在内需萎靡,国际市场利润空间受控的情况下,我国新能源产业要想壮大成国民支柱产业前景渺茫。而自金融危机以后,各国经济对新能源产业给予了重望,在国外市场需求的突然增加与国内环保压力的共同推进下中国新能源产业将迎来重大的发展机遇,因此当前如何克服发展的技术瓶颈对于新能源产业来说尤为重要。
1 当前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
伴随着国际上低碳经济的呼声越来越高,我国新能源产业近两年获得了快速的膨胀,但由于扩张的速度太快,使得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陷入无序的状态,特别是近两年快速扩张的风电、多晶硅等新兴产业出现明显的重复建设倾向,新能源产业这种“虚热”的状态,不得不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①风电产业——失衡的产业链。中国风电产业在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实施之后,连续4年实现新增装机容量翻番,2008年中国风电装机1221万kw,已占全球总装机的10%,已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风电大国,仅排在美国、德国、西班牙之后。但是,在竞相上马的风电项目背后,却是微不足道的经济效益,风电产业陷入产能过剩的尴尬境遇。截至2008年底,风电装机容量只占到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1.13%,而发电量更是只占区区0.37%。同时,内蒙古约有三分之一的风电并网项目处于闲置状态;甘肃酒泉已经投运的46万kw风电装机最大发电出力只能达到65%左右。国内风电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集中在产能过剩、成本过高、机组质量和电网模式制约等方面。
而从风电产业的产业链上来讲,严重失衡。今年上的风电项目都集中在风机制造一端,这是因为我国目前风电场建设的高歌猛进,催生了风电设备的巨大需求,使得风机制造项目一哄而上,造成了风电产业链的结构性失衡,所以我们说风电过热过剩其实指的是风电产业的这种结构性过剩。国内风电整机生产企业超70家,超过全球其他地区风电设备厂商总和。目前,不仅在整机市场上存在着过多企业涌入的状况,在叶片市场也出现了一哄而上的现象。尽管风电大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立,在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等方面,生产企业走的却是清一色的引进路线。
②光伏产业——国外环保事业的打工仔。国际上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促使太阳能发电成本大大降低,美国工业体系大约在0.21美元左右,这一数值已经相当接近于火电价格的成本。而且成本还将进一步的下降,可以预期不远的将来光伏产业将会迎来一个爆发的增长期。我国光伏产的发展也是随着国外的需求而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最近5年的年平均增长率在40%以上,其扩展主要在海外市场。按照国家制定的发展计划,至2010年,中国光伏发电的累计安装量将不会超过300mw,因此目前光伏产业的主要市场仍将在海外。
目前国内光伏产业上游多晶硅产业扩张迅猛,价格回落预期强烈,多晶硅行业的暴利时代将逐渐走结束。而且由于金融危机影响了下游光伏需求,许多曾出台庞大扩产计划的多晶硅制造商必将推迟或取消其部分后期项目,近几年将发生无情的洗牌。下游太阳能电池制造业将摆脱多晶硅原料产能瓶颈,行业毛利率将会有所回升。
但是,中国的太阳能电池生产最主要的原料晶体硅,我国矿产储存很少,因此不得不从欧洲和日本高价进口。加工制成太阳能电池后,再返销回当地,这种发展模式无疑等同于担任着国外环保事业“打工仔”的角色。
③其他产业的发展。在新能产业领域,我国太阳能热水器产业近几年发展迅速,产品推广很快,目前国内太阳能热水器安装总量达到13284万m3,占全球安装总量的70%以上,产业形态也逐步走向成熟。在国际生物燃料产业化风潮的促进下,我国生物燃料产业近年发展很快,2008年中国燃料乙醇产量达到190万t,受粮食产量制约,我国近期不再扩大以粮食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产。为了扩大生物燃料来源,我国已自主开发了以甜高粱茎秆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技术(称为甜高梁乙醇),并开展了甜高梁的种植及燃料乙醇生产试点。另外,我国也在开展纤维素制取燃料乙醇的技术研究开发,如果农林废弃物纤维素制取燃料乙醇或合成柴油的技术实现突破,生物燃料年产量可达到上亿吨,从理论上讲,我国生物燃料的发展潜力还是很大的,但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其产业化的进程还很缓慢。总体来讲部分新能源细分产业在国内市场仍未完全启动,虽然目前发展态势来看还不错,但是如果不加快新能源产业领域核心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以及加强行业的规范与引导,新能源产业泡沫无疑将会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将来发展的又一隐患。
2 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
我国新能源企业的大多规模小,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高,关键设备和零部件主要靠引进,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薄弱。有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技术的专利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对于新能源技术研发的投资重点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同时又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我国新能源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低下,从而制约了我国新能源技术产业化转化的效率和能力。当前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战略产品缺乏核心技术大幅缩减了产业的利润空间。总体来说我国新能源产品的技术水平偏低,而且核心技术多依赖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光伏产业,目前太阳能的利用的效率主要依赖于电池的性能,而我国太阳能电池生产的上游产品最重要的专用原材料单晶硅基本都靠进口,由于前期生产过快的扩大,竞争变得异常激烈,因为缺乏核心技术,使得我国这些企业的利润大幅下降,后期的发展不容乐观。
②设备与制造技术落后使得新能源产业发展缺乏后劲。这个问题在风电、核电等产业都很突出。风电机组制造技术是风电发展的核心,而目前我国风电整机总体设计和关键零部件设计制造仍是制约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风电建设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其主要原
因是,没有加大力度依靠国内雄厚的机电制造业基础,吸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对风电成套设备进行自主开发。随着世界风力发电设备制造水平提高,更大的单机容量已经是全球风能技术发展的趋势。据了解,国外风电机组目前已达到兆瓦级,如美国主流1.5mv,丹麦主流2.0~3.0mv,在2004年的汉诺威工业博会上4.5mv的风电机组也已面世。而迄今为止,我国在这一技术上处于落后位置,尚不具备自行开发制造大型风电机组的能力,且在机组总体设计技术,特别是桨叶和控制系统及总装等关键性技术上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且机组质量普遍不高,易出现故障,这就使国产设备的竞争力面临严峻的考验。
③新能源并网应用技术滞后形成了新能源的消费瓶颈。我国风电、光伏电站一般处于偏远地带后,电网负荷小,不能满足大规模风电接人的要求,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的大幅提升必然对电网提出更高的建设要求。典型的例子便是,西北、东北和华北本是我国风电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但这些地区大部分处于电网产业的末梢,电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因而难以对当地的风电资源进行充分有效利用。就全国来看,如业内人士所言,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虽然在2008年底已突破1200万kw,但其中仅有800万kw的装机容量入网发电。将来新能源的发展迫切需要在电网的系统接入、并网技术标准、并网管理等方面开展突破性工作。
3 对策思路
①做好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规划,进行超前布局。新能源是一个新兴的产业,我们应该做好超前布局和规划,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建立良好的政策环境。政府应该提前进行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进行攻关从战略上提前布局,只有这样我们的新能源产业才能克服当前发展的核心技术不足的软肋,迎头赶上甚至超越发达国家。
②建立起行业标准,引导规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逐步建立和完善新能源产品的标准体系,以及质量控制体系,选择有特色的创新能力较强的地区,发展新能源产业基地,构建比较完善的产业链,促进新能源产业的积聚式发展。
③加强示范与应用,推进关键技术与产品产业化。氢能,以燃料电池为重点,燃料电池堆、燃料电池辅助装置、燃料电池发动机等技术,开展产业化示范,推动氢能燃料在交通运输方面的应用。重点包括太阳能系统集成和产业化应用,重点支持能够促进光伏发电并网发电,光伏发电的系统技术和关键技术的产业化;围绕成形燃料开展能源作物的育种、繁育等高科技产业化;实施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等。通过关键技术与产品的示范与应用,从而推动这些技术产品的规模化、商业化,带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新能源产业;低碳经济;技术创新;品牌战略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1)11-0088-03
新能源产业是常州市全力打造的五大振兴产业之一,近几年发展迅猛,初步形成了以太阳能光伏和光热综合应用为主导,风力发电设备制造和生物燃料生产等协同并进的发展格局。但常州市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的国内外竞争对手,如果常州市不能及时调整新能源产业发展对策,就会在此轮竞争中处于下风,错过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因此,常州市必须针对自身的优势与不足,统筹兼顾,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对策,扩大优势,缩小劣势,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常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一)常州市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太阳能光伏产业是常州市发展最快、最有前景的产业之一,目前拥有规模以上的光伏企业30多家,2009年常州市光伏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60亿元。产品涵盖高纯硅提炼、单晶硅拉棒、切片、电池片封装、组件、系统开发及安装、产品研发测试、光伏设备制造、LED应用等各个环节,已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配套能力很强,并成立了天合光伏产业园和金坛光伏产业园等光伏产业集中区,常州已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光伏产业制造基地。
(二)常州市风能产业发展现状
常州拥有风电整机及零部件制造骨干企业近30家,2009年风能产业实现产值30亿元。风电产业已形成较为系统的风电设备产业链,产品涵盖风电整机及电机、大部件(轮毂、底座、轴承、齿轮箱、主轴、塔筒等)、叶片(含芯材、树脂等)等核心零部件。常州市风能产业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
(三)常州市核能装备产业发展现状
常州核电装备制造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东方机械公司、苏源电力装备公司、常州飞机制造厂等企业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参与了秦山核电站的开发建设和配套服务。目前全市共有30多家各类核能装备制造企业,涉及的产品主要有压力容器、电线电缆、阀门、水工机械、变压器、管道、大型吊具、压力泵、专用起重设备等。2009年核能装备企业总产值超过20亿元,成为常州市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常州市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现状
常州市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相对较晚,规模相对较小。产业链包括生物柴油的生产和垃圾、沼气、秸秆等生物质发电。卡特新能源、强林生物在生物柴油方面的产业化技术与规模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用地沟油及动植物油提炼的生物柴油已实现批量生产,利用炼油的尾料生产生物增塑剂、油等延伸产品,使企业达到零排放。生物能源公司、恒宁生物多年从事稻壳发电机的生产和改装,永康农牧沼气发电机组已建成并发电。
(五)常州市光热产业发展现状
常州太阳能光热企业起步较早,目前全市有近200家太阳能热水器生产企业,产品涵盖太阳能热水器、集热器、热水管及热水系统等。产业基础比较坚实,常州已成为国内太阳能产业集聚度较高的城市之一。但与国内一些城市相比,常州光热产业缺乏龙头企业和知名度很高的品牌。
二、常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常常被用于制定发展战略和分析竞争对手情况。
(一)常州市新能源产业的优势
1.产业体系较为完整
常州基本拥有新能源产业的主要子行业,如太阳能光伏、风能、核能装备、生物质能、太阳能光热等,这些行业在中国新能源领域发展较早,有一定的生产经营与技术研发积累,产品销往国内外,涌现出了一批在国内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产业规模逐渐扩大,产业链得到延伸。以太阳能光伏产业为例,常州既有单晶硅电池,又有非晶硅薄膜电池,既有电池生产企业,又有光伏设备制造企业。
2.龙头企业影响力逐渐扩大
常州新能源产业的一批龙头企业在全国的影响力正在扩大。天合光能全球市场占有率由2008年的3.3%猛增到2009年的6.5%,被评为"2009最具竞争力境外上市公司”。2010年9月亿晶光电被评为“中国新能源企业30强”,亚玛顿玻璃产品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已超过60%。
3.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市场竞争的加剧,推动了常州新能源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截止2010年5月,卡特新能源已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研发的“废弃油脂生产环保生物增塑剂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开发”、“废弃油脂生产环保生物柴油关键技术研究”科研成果,先后通过中国石化协会组织的专家鉴定,整体水平达到了国内领先,国际先进。
4.产业集聚效应逐渐显现
常州近年来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已建立了一大批有一定生产与研发能力的新能源企业。产业规模的日益扩大,有助于技术的创新、人才的培养、企业问的协作,从而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以光伏产业为例,常州先后涌现出100多家光伏生产及配套企业,集聚了天合光能、亿晶光电、华盛天龙、美晶太阳能等一批涉及太阳能光伏产业的龙头骨干企业。围绕龙头企业,还有一些配套加工能力强、规模较大的企业,如顺风光电、东君光能、中弘光伏、灵晶半导体、亚玛顿玻璃等。
(二)常州市新能源产业的劣势
1.大部分企业缺乏核心技术
虽然常州一些企业依靠研发掌握了许多新技术,但新能源产业的核心技术依然严重缺乏。以光伏产业为例,多晶硅提纯技术掌握在国外企业手里,常州企业基本上集中在太阳能电池板非关键部件的加工制造上,而这一环节技术含量最低、工艺最简单,属于劳动密集型的加工,附加值比较低。由于新能源技术水平整体偏低,零部件的质量以及运行可靠程度不高,新能源产业所涉及的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主要是从国外进口。
2.缺少知名品牌
常州新能源产业的特点是企业多、品牌多,但知名品牌少,特别是行业内排名前三位的业内公认的大品牌更少。常州市科技局2009年数据显示,天合光能在2007年全国可再生资源蓝天排行榜中列全国第二,亿晶光电电池片产量位列全国前十位,新誉风电位居全国同行业第四位,而其他企业的品牌排名相对靠后。在太阳能热水器领域,常州还没有进入全国前十名的品牌。
3.企业平均规模偏小
除了几家龙头企业外,常州新能源企业平均规模偏小。如果不计天合光能、亿晶光电,2009年规模以上的太阳能光伏企业的平均销售额在1-2亿元。常州市生物质能产业龙头企业卡特新能源2009年产值仅仅5000万元,其他的企业规模就更小。
(三)常州市新能源产业面临的机会
1.低碳经济时代的来临将迅速放大世界新能源产业的市场规模
全球气候变化和化石能源的日趋枯竭,促使世界各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为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美国《2009年恢复与再投资法》规定将拨款约500亿美元用来开发绿色能源和提高能效,其中140亿美元用于可再生能源项目。欧盟宣布,2013年前将出资1050亿欧元支持“绿色经济”,发展新能源产业。世界各国将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核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未来几年,新能源产业市场会迅速变大。这些积极因素将帮助常州新能源企业扩大出口,提高产能,降低生产成本。
2.世界经济走出金融危机
在世界各国纷纷出台经济刺激计划,携手应对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正在走出国际金融危机。2010年6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世界贸易组织联合的报告显示,2010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形势得到改善,预计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4.2%,全球商品贸易增长9.5%,外国直接投资将适度回升,发达国家失业率将下降。世界经济的逐步复苏,将大大增加对新能源产品的市场需求,困扰新能源产业的产能过剩与市场需求不足的矛盾有望逐渐消除。
3.国家与常州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我国对低碳经济一直非常关注,尤其是对新能源产业给予了高度重视,继《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之后,《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也即将出台。在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中,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的比例要达到15%。2009年《江苏省新能源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出台,明确表示将对新能源产业进行着力培育发展,力争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4500亿元。常州把新能源产业作为五大振兴产业,力争到2011年,新能源产业产值突破700亿元。国家与常州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常州新能源企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政策保障。
(四)常州市新能源产业面临的潜在威胁
1.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
在国内外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新能源产业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新能源产业。2010年韩国三星电子公布了其在太阳能光伏领域的发展策略,其长远规划是在10年之内将太阳能电池产能扩充到数千兆瓦。TSMC购买从事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业务的美国Stion公司21%的股份,并从该公司获得CIGS工艺的授权。一些能源领域的巨头如BP、壳牌等企业也都进入新能源产业,国内石油、电力、煤炭等能源领域的国企也纷纷进军该领域。国内外竞争对手的增加,使常州新能源企业面对的是竞争日趋加剧的国内外市场,市场风险加大。
2.发达国家对核心技术的垄断
目前新能源领域的多数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风电领域主要由欧洲主导,而太阳能则是美国、日本、德国的企业掌控。欧美为了成为“下一个中东”,垄断性地掌握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并利用其技术优势垄断性地制定行业标准,以各种理由限制新能源技术的出口,从而使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新能源产业只能依附于欧美的先进技术。在核能、海洋能等方面,欧美不仅对中国设置了多重障碍,而且在中国研发这类技术时,还往往以国家安全等为借口,制约中国发展。发达国家对核心技术的垄断不利于常州新能源企业的技术引进和研发,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后劲。
3.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
近年来,发达国家经常无端指责中国对新能源产业采取不正当的扶持政策,并威胁对中国新能源产品出口实施贸易保护措施。2010年9月9日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向美国贸易代表署提交长达5800页的申诉书,指控中国的土地、低息贷款和财政补贴措施威胁美国的清洁能源产业。德国太阳能生产商conergy公司欲联合其他同行,向德国政府和欧委会申请对中国产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反倾销调查。
三、常州市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对策
常州市新能源产业要想实现弯道超越,得到非常规发展,就要做到知己知彼,强化优势,克服劣势,善抓机遇,应对威胁。
(一)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
常州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瓶颈是缺乏核心技术,所以企业应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在走自主创新之路的同时,要积极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与创新。加大与跨国公司、国内大型骨干企业、上下游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以充分利用其技术和人才优势,弥补自身的薄弱环节。利用外部的风险投资,形成技术创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共享技术创新成果与风险,从而在总体上增强企业的风险承担能力。
(二)实施品牌战略
品牌和技术是企业的核心知识产权,常州新能源企业在一手开发核心技术的同时,要实施品牌战略,通过几年的运营,培育一批国内名牌,几个国际知名品牌。实施品牌战略要有好的品牌定位,通过产品的质量、品牌策划和战略规划来提升品牌形象。从抓龙头企业入手,整合品牌,做大名牌。
(三)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常州当务之急是重点扶持一批有实力或潜力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形成重点龙头企业带动,中小龙头企业、配套企业竞相发展的充满活力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新格局。龙头企业要进行体制创新,调整优化企业股权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提升经营管理水平。鼓励和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龙头企业,以资本运营和品牌管理为纽带,开展跨区域、跨所有制的联合与合作,通过收购、兼并、租赁、控股和承包等方式进行资产重组,组建现代企业集团。
(四)积极开拓新能源产品市场
常州新能源企业要继续扩大产品外销,在出口中应避免过于依赖价格竞争,以免遭受国外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要避免市场开拓过程中的单打独斗,尽可能开展市场营销合作,利用已经形成的销售网络,发挥各自优势,实行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积极举办各类新能源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发挥展览平台促销作用。加强新能源产品促销工作,召开产销对接和产品推介会。
(五)进一步加大与优化新能源产业的扶持政策
常州市要加大财政政策扶持力度,在预算中安排更多的财政资金,补助、奖励常州市新能源优秀企业,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能。要大力减轻常州市新能源企业的税负,降低新能源产品的价格,提高市场份额,扩大产量,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六)改善融资环境
利用国家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机遇,积极帮助常州新能源企业争取国家和省级更多的项目资金投入,帮助条件成熟的龙头企业发行股票,上市融资,争取发行中长期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开发设计新能源产业信托基金。搭建银企对接合作平台,主动向金融机构推荐重点发展的新能源产业项目,促进金融机构对新能源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资金的长效机制,鼓励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积极开展对新能源企业的融资担保。大力发展常州本地的风险投资公司,引导外地风险投资公司投资于常州新能源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