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6 09:50:1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心理常见的治疗方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2型糖尿病;心理康复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354-01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日趋紧张的生活节奏以及少动多坐的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全球糖尿病发病率增长迅速[1-2]。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2亿人,我国患者人群居世界第二,1994年就已达2000万。据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到2025年,全球成人糖尿病患者人数将增至3亿,而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将达到4000万,未来50年内糖尿病仍将是中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3]。如何做好糖尿病患者的康复工作仍重而道远,是个值得探讨的课题。现将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心理障碍和康复方法报道如下。
1 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心理障碍
1.1 忧虑重重:
有些2型糖尿病患者得知自己的疾病,就表现的忧虑重重,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存在误区,认为2型糖尿病是一种难以康复的疾病,以此产生抵触的心理,由于需要长期服用药物,也对药物治疗的费用有所顾虑,忧虑重重[4]。
1.2 急躁易怒:
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对该疾病抱着难以接受的心理,一旦得知自己患上该病之后,心理情绪就发生很大的变化,急躁易怒,难以得上患上该病的现实,对自己的亲人、朋友有很大的情绪,容易把坏脾气带给身边的人。
1.3 紧张恐惧:
紧张恐惧是2型糖尿病患者中最为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这些患者需要配合医生的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需要在以后的生活中注意饮食问题、注意药物的注意事项、服药时间、服药剂量等方面,甚至担心这些疾病带来的并发症,如肾衰、眼睛视力等等[5]。
2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心理治疗方法
2.1 说理开导:
说理开导是临床上用来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最为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他是要求在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必要的语言安慰, 可以给予患者介绍2型糖尿病的发展机制、诊断方法、治疗方法、预后方案等,让患者得到治疗的信心,积极配合医院的治疗,让患者的治疗效果大大提高。
2.2 转移注意法:
将2型糖尿病患者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减轻由于疾病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压力和负担,让患者对疾病的治疗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6]。2型糖尿病是典型慢性疾病,需要一个漫长的、痛苦的治疗过程,需要患者有足够的耐心,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转移注意力,来加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减少患者的痛苦。
2.3 静志安神法:
静志安神法主要是以患者的精神内守为核心的心理治疗方法,能让患者从心理得到更大的慰藉,对于疾病的治疗有着很大的帮助。让患者知道2型糖尿病并不是绝症,并不是不可战胜的疾病,告诉他们一些成功的典型案例,让他患者能够很到的静志安神,不要想太多消极的想法,而是要想一些有助于信心提高的想法。
3 讨论
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的类型之一,是糖尿病患者的疾病发展到后期的一种分类,我国由于近些年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极大改善,糖尿病患者特别是2型糖尿病患者也出现了较大的增长。大量临床实践表明[7],2型糖尿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均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比如本文罗列的忧虑重重、急躁易怒、紧张恐惧等,这些心理障碍均不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不利于患者积极主动配合医生治疗,在分析这些心理障碍的原因后,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了一些主要心理治疗方法:说理开导、转移注意法以及静志安神法等,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有较大的提高和改善。
参考文献:
[1]谭鹏,蒙丽,黄兰花,等. 敛疮粉联合康复新液应用于糖尿病足溃疡创面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 中国临床护理,2012,4(1): 11-12.
[2]王克非,许珂,宋艳琴.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糖尿病并发脑梗死后遗症的康复治疗作用[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1): 121-123.
[3]Trudy R. Mallinson, Jillian Bateman, Hsiang-Yi Tseng, et al. A Comparison of Discharge Functional Status After Rehabilitation in Skilled Nursing, Home Health, and Medical Rehabilitation Settings for Patients After Lower-Extremity Joint Replacement Surgery[J]. Archives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2011,192(5): 712-720.
[4]陆S,江丽娟. 不健康教育联合康复治疗对糖尿病合并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1): 339.
[5]李雅娟. 糖尿病患者肩周炎的针灸康复干预效果分析――基于王凤玲老师的临床经验指导[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3,22(15): 110.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也称PSVT,是一种阵发性较强的心律失常疾病,也是目前临床常见疾病之一。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势十分凶险,严重时会导致患者残疾甚至死亡,因此,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急诊治疗及护理具有重要意义[1]。我院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急诊治疗及护理中分别采用科学药物治疗及优质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男性患者63例,女性患者37例,年龄为38―75岁,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后符合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情标准。将这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对比后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非药物治疗形式的急诊治疗方法,主要方法有颈动脉窦按摩、乏氏动作法、冰水刺激法等,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接受科学药物治疗,治疗方法如下:
①将剂量5mg的异博定加入剂量20ml、浓度10%的葡萄糖溶液中,经患者静脉注射入体内,若患者病情未出现好转现象则在第一次注射20min之后再次注射,具体药量与第一次注射时相同;②将剂量70mg的普罗帕酮加入剂量20ml、浓度10%的葡萄糖溶液中,经由患者静脉缓慢注射入体内,若患者病情无明显好转则需要在20min后接受第二次注射,注射剂量与第一次相同;③若患者在上述两种治疗方法后病情仍无好转,可每日服用3次乙胺碘呋酮,每次服用0.2g[2]。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性质的护理模式,主要方法为健康宣教、病情监测等,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接受优质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2.1 用药护理
患者在每次用药之前,护理人员均会利用心电图来确认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及时对患者进行氧气输送、心电监护等,并为患者准备抢救类药物、除颤器等,在注射时确保注射速度缓慢。
1.2.2.2 病情观察
护理人员会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在患者用药之后及时记录患者的心电图情况,以便及时发现患者心律异常等问题,若患者出现心律异常,护理人员需要将心律异常的频率详细记录下来。若患者在用药之后出现头部眩晕、出汗不止、血压下降时,护理人员需要及时与医生沟通,并让患者服用药物。
1.2.2.3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会不断安慰患者,让患者放松紧张的心理情绪,并且向患者详细解释护理工作及治疗工作的重点内容。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真正需要,并用治疗成功案例鼓励患者,增强患者信心,还要满足患者的基本心理需求。
1.3 临床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及护理的具体效果,效果可分为无效、有效及显效,总有效为有效+显效。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得数据均利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检验,用(n,%)表示计数资料,利用X2加以检验,若两组患者数据经对比后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分析
由上表可看出,观察组患者治疗无效例数较少,有效例数与显效例数均多于对照组患者,P=0.025
2.2 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
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例数为47例,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39例有效例数,护理总有效率达到94%,观察组患者护理无效例数仅为3例,少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数据经对比后X2值为5.3156,P=0.021
3 讨论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目前临床比较常见的心脏类疾病之一,该病的一般预后相对较好,多由基础类心脏疾病引发,发病诱因主要为感染。此外,患者精神高度紧张等也会引发该病,若患者得不到及时治疗,严重时会出现心理衰竭、休克甚至死亡[3]。因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急诊治疗及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急诊治疗方法相对较多,临床常见的急诊治疗方法有颈动脉窦按摩、冰水刺激法、药物治疗等。但是,很多医生将这些方法分离使用,临床治疗效果不够好。我院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急诊治疗中将非药物治疗方法与药物治疗相结合,治疗效果较好,这一点可以从本研究中第一个结果看出。
对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护理,目前以常规护理为主,我院在此基础上应用优质护理方式,从用药护理、病情观察、心理护理等几个方面入手,为患者提供新型的优质护理。此外,护理人员还向患者家属进行了宣教,让家属正确理解护理工作。患者在接受优质护理后,护理效果较好,护理总有效率可以达到94%,且护理无效例数相对较少,这一点可从本研究中第二个结果中看出。
【关键词】胃癌出血恐惧 心理治疗方法
出血是胃癌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死亡率高,抢救难度大。由于受到主观感觉和传统观念的影响,患者产生较为严重的恐惧心理,影响了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为此,我们通过临床观察、分析产生恐惧的因素和临床表现,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5年8月~2007年2月,我科共收胃癌出血病人37例,其中男27例,女10例。年龄28~85岁,平均年龄65岁。胃窦癌术后15例,胃癌晚期(保守治疗)6例,贲门癌术后6例,早期浅表性胃癌4例,胃体癌术后3例,幽门癌术后3例。
1.2恐惧心理产生的原因
1.2.1内因 引起胃癌出血的原因很多,胃癌病人主要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胃癌为上消化道出血原因的第二位,男女比例为2.9:1,以胃窦部最多见[1]。胃部分切除术后或胃肠吻合术后在胃的空肠吻合口附近可发生溃疡。在前者发生率为1~3%,在后者可高达15~30%,发生时间多在术后2年内也可在手术后十余日。50%吻合口溃疡出血,且可引起大出血,常不易自止,胃癌引起的胃或十二指肠球部的出血,虽也很急,但一次出血量不超过500ml,经过积极的非手术治疗多可止血,但日后可再出血[2]。患者常因病情的反复发作,出血量多,不明原因担心治疗不能彻底而产生恐惧心理。
1.2.2外因 对医院及医务人员的陌生感,居住环境的不适应,家属惊慌失措、哭泣等均可造成患者精神紧张而产生恐惧心理。另外,胃癌出血多在夜间发作,夜深人静,血腥场面及担心得不到及时治疗进一步加重恐惧心理。
1.3恐惧心理表现
1.3.1心理改变 主要有:①烦躁不安,精神紧张;②抑郁忧愁,猜疑心加重;③绝望,濒死感,甚至出现自杀意念或行为;④缺乏安全感,急需医护人员的支持和帮助。
1.3.2生理改变 主要有:①循环改变,面色苍白,脉快、乏力,血压下降,心慌甚至昏厥;②胃部不适,恶心有翻动感,呕血前有恶心感,便血前有例意感。
2 治疗方法
2.1及时发现潜在性出血,争取做到早观察、早发现、早治疗,对术后恢复期的患者应指导本人及家属认真观察病人饮食情况,大便性状、颜色,病人面色,嘴唇、甲床颜色,询问病人主观感觉有无心慌、乏力、头晕等主诉,定期复查大便隐血试验、血常规等。一旦发现异常应积极治疗,必要时告之患者本人及家属随病情发展可能导致出血量加大,提高大出血时的心理承受力。
2.2密切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 对术后十余日及出血期的患者,要全面、细致地观察病情变化。①体温监测:13例患者均有发热,根据体温变化给予药物或物理降温,直至体温正常;②呼吸监测,定时测SpO2,注意呼吸频率及深度的变化,观察面色、口唇、指端有无发绀,给予吸氧,适时血气分析;③注意出血量和意识变化,观察记录呕吐及便血的次数及量,适时与患者沟通,了解神志与语言,表达是否清楚,发现异常及时处理;④电解质的监测;⑤注意全身基础疾病的治疗方法。
2.3掌握产生恐惧的原因 针对不同原因实施心理疏导,减轻恐惧,恢复治疗信心。
2.4以娴熟的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争取时间,使病人转危为安。心理治疗方法的中心任务是增强患者的安全感,良好的技术和作风是病人获得安全感的基础。对初次出血的患者,不管预后如何都要给予肯定性鼓励。
2.5保证药物的合理应用 积极的备血、输血、止血,由于病程长、病情多变,治疗过程中通常会根据病情调整更换药物,随时观察用药后的反应,争取病人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保证药物及时准确有效的供给。
2.6指导如何自我放松,采取积极应对方式 我们的方法是根据不同病情分别使用镇静剂、音乐疗法、暗示疗法,并通过有效的交流,用同情、安慰、鼓励和分散注意力等方法解除出血引起的恐惧。
2.7做好家属的心理指导 大量出血同样也给家属带来恐惧绝望的情绪,做好他们的心理指导,可以有效地稳定患者的情绪,还可使他们积极地协助配合,甚至参与抢救工作中。
3 讨论
在37例病人中,34例患者出血程度得到减轻或缓解,心理应对和承受能力均提高,情绪稳定,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另外3例患者因存在长期恐惧心理的不良影响,出血量进一步加大,且伴发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以至死亡。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我们要更加重视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反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技巧,使患者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这样才能有利于康复,有利于提高临终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高血压的主要临床表现: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1]。高血压疾病目前已经逐渐成为肾衰竭和心力衰竭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钙离子拮抗剂是一线降压药物之一,能够用于各种程度的高血压疾病治疗中。医护工作人员要叮嘱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积极改变生活方式,与此同时还要合理使用降糖降压药物。
1 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方法
1.1 苯磺酸氨氯地平、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药物治疗
有研究资料显示,对照组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方法(起始剂量为5 mg,每日一次,最大剂量为10 mg,每日一次,连续治疗4周),实验组应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方法(初始剂量为2.5 mg,一日1次;最大可增至5 mg,一日1次,连续治疗4周)。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02%,对照组为89.74%(70/78),实验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两组患者的DBP、SB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DBP、SBP水平较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
1.2 中医辨证施治方法、β受体阻滞剂
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中医辩证治疗方法联合β受体阻滞剂(作为观察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单独采用中医辩证治疗方法(作为对照组),两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SBP、DB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与观察组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BP、DBP下降值远远优于对照组(P
2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相关护理
2.1 用药护理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而言,在使用降压药物时需要从小剂量开始,再逐步按照医嘱增大剂量,切忌自作主张增多或者减少药物使用量。对于服药之后出现精神倦怠和全身乏力等情况的患者,需要采取平卧方式,将脚抬高、降头降低,从而增加脑部血液供应量;除此之外,刚服用完药物的患者切忌长时间站立(主要是因为服用降压药物之后血液会淤积在下肢,最终导致脑部血液供血不足)。对高血压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药物加以治疗时,要密切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率状况。
2.2 常规知识宣讲
护理人员应该向患者详细解释疾病的常见临床症状、预防措施、如何监测血压水平以及治疗的基础原则,坚持按照医嘱服药,切勿擅自停药,在服药过程中注意戒烟忌酒。
2.3 心理护理
由于高血压疾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疾病进展时间长,因此会让患者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心理。此时,护理工作人员要向患者详细解释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多么重要。良好的心态能够让患者相应减轻心理负担,最终消除负面心理情绪。医护工作人员可以对患者进行适度的心理训练,如播放综艺节目和听音乐等。避免患者情绪过于波动,充分尊重患者,同时叮嘱患者家属要给予患者十分的耐心,安慰和鼓励患者。
[中图分类号] R24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6(a)-0171-02
腰椎间盘突出是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的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等部分,尤其是髓核,发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发生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脱出在后方或椎管内,进而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者压迫,从而发生腰部疼痛或下肢麻木(一侧或双侧)等一系列临床症状[1]。由于生活方式等原因的影响,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极高,中医敷贴和针灸治疗效果较好[2]。为探讨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对实施消淤膏穴位敷贴配合针灸治疗患者是影响,目的在于提高患者是生存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现分析2013年1―10月间该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1.2 入选标准
体征:脊柱屈伸呈现受限和册凸症状,患者痛侧棘突旁有压痛点,患者伴有小腿或足部的放射性疼痛,患者直腿抬高试验多为阴性,有少数呈现阳性。100例患者治疗前经MRI及CT检查,检查结果均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的诊断标准。排除以下患者:1合并发生造血、肝肾、脑和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人;2精神病发病期及精神病史病人;3腰椎结核病患者;4骨折患者;5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患者;5脊髓肿瘤患者。
1.3 一般方法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其中,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54例,年龄分布为23~75岁,平均年龄为(48.2±1.6)岁,病程年限为21 d~13年,平均4.1年。其中L4~5 53例,L5~S1 47例。研究得到研究对象的同意,并通过伦理委员会的审核。干预组采取消淤膏穴位敷贴配合针灸治疗方法及护理干预,普通组采取普通护理措施,治疗方法同样为消淤膏穴位敷贴配合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学历、病程年限、病情严重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具有可比性。
1.4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消淤膏穴位敷贴配合针灸治疗的方法。具体治疗方法如下:在患者腰夹脊穴、肾盂、大肠俞及椎旁压痛点进行针刺后,使用艾条将各针刺穴位熏热,针灸去针5 min后将消瘀膏均匀涂抹在棉垫后,敷贴于腰阳关、命门、肾俞、阿是穴等穴位上,敷贴每次取2~3个穴位,每次4~6 h,最好每周6次,半个月为1个治疗疗程,本研究取两个疗程后的效果进行比较。
1.5 效果评价
治愈:腰腿疼基本消失,能恢复正常工作,腿抬高试验为阴性。显性效果:患者腰部疼痛部分消失,压痛点疼痛不明显,基本恢复正常工作;隐形效果:患者伴有轻度腰腿疼,部分能恢复正常工作,腿抬高试验为可疑阳性;无效效果:腰腿疼症状有好转,但恢复不明显,腿抬高试验为阳性。
1.6 护理满意度评价
研究对治疗后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评价,调查问卷为课题组自行设计,经测评,问卷信度效度均符合标准,内容可靠,一致性好。两组对治疗后的患者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对两组治疗及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比较。
1.7 统计方法
使用Excel2007软件进行整理,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主要使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使用χ2进行分析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有差异,干预组患者治愈43例,显性5例,隐形2例,无效0例,普通组患者治愈26例,显性12例,隐形7例,无效5例。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评价
数据显示,干预组的护理人员满意度高于普通组的护理人员,干预组的护理人员患者满意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n(%)]
3 讨论
3.1 效果评价
该研究的结果表明,消瘀膏配合针灸加之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显著的作用,干预组患者治愈43例,显性5例,隐形2例,无效0例,普通组患者治愈26例,显性12例,隐形7例,无效5例,干预组患者治愈率高于普通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显示,干预组的护理人员满意度高于普通组的护理人员,干预组的护理人员患者满意度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2 护理干预措施
3.2.1 心理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受腰疼折磨,心理较脆弱,不配合治疗,中医认为,患者的心理焦虑导致气乱,使气滞血瘀,这对患者的康复非常不利[3],所以,护理人员要重视患者心理的护理,对入院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配合治疗和护理,促进患者的预后。首先,向患者介绍疾病的治疗方法和康复案例,消除患者的紧张和焦虑,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其次,为患者营造舒适温馨的治疗氛围,解除其心理压力[4]。
3.2.2 皮肤护理 研究采用的治疗方法为消瘀膏敷贴联合针灸治疗,这种治疗方法要注意皮肤护理。敷贴前,护理人员要做好局部皮肤的清洁和消毒,并对敷贴的患者进行监测,出现痒、红肿等过敏现象后要及时解除敷贴,并进行相应治疗[5]。
3.2.3 健康教育 入院时护理人员要及时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和治疗方法的宣教,治疗中要叮嘱患者睡卧硬板床,避免腰部脊柱旋转、屈曲等扭曲状态,还要避免长时间的站立,尽量避免搬运重物,进行重体力劳作时,要缓缓行动,蹲姿慢慢抬起,避免伤及腰部。出院后叮嘱患者定期复查,尽量避免腰部重体力劳动[6]。
【关键词】传染病;预防;原则;思考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380-01
我国人口众多,必然会产生这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当前时期下我国人口的健康问题着实令人堪忧,表现得尤为突出的就是传染病在我国人口中的肆虐传播。所谓传染病就是指危害人类健康并且在人群中通过各种介质或者载体进行传播的一种疾病。它的主要特点为:发病率高、流行面大、危险性强。根据医学上的分类,可以将传染病分为如下三类:甲、乙、丙三类传染疾病。这种分类的依据就是按照它的传播速度、危险性大小以及病情的传播方式进行分类的,这样分类的意义在于明确传染病的分级,可以实行对应的分类管理,管理的效率提高了,那么对于传染病的防治与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传染病的发生频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而且也开始变得难治疗、难控制、传染性大以及突变性快。如在2003年发生的SARS以及2009年发生的H1N1禽流感,都是危害程度非常之大的传染性疾病。有资料显示,每年我国传染病发病增长率为12.5%。这个数字是令人触目惊心的!这就是当前时期下我国传染病的现状。
1 对我国传染病的治疗方法的思考
传染病在治疗方面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一般而言,需要遵循治疗与预防相结合、病原治疗与支持、对症治疗相结合以及中西医治疗相结合的原则,这也常称为“三结合”原则。只有遵循了上述3个原则,传染病就一定能够进行有效地控制。
1.1 对常规性治疗方法的思考
一般而言,传染病的治疗方法还是遵循较为普遍的治疗方法而进行的。所谓一般治疗指的就是并未针对病原而只是对机体具有支持与保护的治疗。常规的传染病治疗的主要过程或阶段分为隔离、护理以及饮食方面的控制。隔离目的是为了能够使传染病不在人群中继续传播下去,护理就是对患者进行身心方面的呵护和慰藉,现在用的多的就是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在传染病的治疗和控制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俗话说“病从口入”,我们的口是直接与食物相接触的,因此,控制传染病还应该注意饮食上的控制。然而有时某些传染病的危害性较大,而且非常易于传播,例如在2003年的非典以及2009年的禽流感,都是危害性非常之大的传染病,而且传播和变化速度都比较迅速。对于这样的重大传染病的肆意流行的时候,那么上述3个过程是必须的,然而,笔者认为如果在治疗这些危险系数较大的传染病时仅仅使用常规治疗的3个过程,那么将不会很有效地对病症进行控制,常规治疗只是形式化的、表面化的对传染病进行治疗,对于稍有点严重的传染病,那就会变得非常之被动。对于那些传染性强、发病率高、危险系数大的传染病而言,应该对病原以及发病机理进行明确地认知,这样才能够很好地对这类传染病进行治疗和控制。
1.2 传染病的病原及机理方面的治疗的思考
笔者认为,虽然常规方法治疗传染病比较简捷,然而却藏着一个十分危险的情况,那就是:由于缺乏对传染病的病原进行探索和研究,那么对于某些棘手的传染病,治疗方法就不适用了。因此,对于传染病的病原以及机理方面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传染病病原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抗生素疗法、免疫疗法、临床疗法等。例如手足口病,首先它主要在儿童人群中发生,为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均有此病的报道。对于其病原的探究,需要通过对它的症状的临床表现进行着手,然后一步步的探寻出发病原因:引发手足口病的主要是肠道病毒,而且还要进一步弄清楚这种病毒的几种型号和可能存在的变异体,并总结出最常见的是什么型号的(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对传染病的病原有了一个很好地掌握之后,这就为治疗提供了依据,也减小了传染病的风险性。
2 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清楚地知道,经常性地按照上述思考方式对我国传染病治疗的各种治疗方法进行思考,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具体表现在如下几点。
(1)对我国传染病治疗方法进行思考,是现代社会对医务工作者尤其是传染病方面的医务工作者的内在要求。
(2)对我国传染病治疗方法进行思考,可以为现代传染病治疗的方法进行合理和科学地比较,可以促进传染病学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友限 ,陈明春 ,王耿 ,等 .不同标本 EV71和 CoxA16检测对于手足口病重症患者的临床意义[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10 ).
[2] 王永怡,张玲霞,王姝. 病毒性传染病的防控[J]. 中国病毒病杂志. 2011(01)
湖北省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 湖北省荆门市 448000
【摘 要】目的:探讨正确评估病情和期后持续性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从2013 年1 月至2015 年3 月来我院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当中选出153 例,将其随机分为三个小组,每组51 例。对其中一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方法,作为对比组;对其中一组则采用早期治疗干预方法,作为早期治疗组;对最后一组在早期治疗基础上使用后期持续治疗方法,作为持续治疗组。分别对三组患儿进行为期1 到6 个月的随访,并记录患儿的智力发育情况和心理发育情况。结果:本次研究中,两组治疗组患儿的智力发育和心理发育评分明显高于对比组,其中连续治疗组的评分明显高于早期治疗组。各组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采用期后持续性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改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智力和心理发育,临床效果比早期干预更加突出。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醒脑病;期后持续治疗;疗效
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对新生儿健康威胁性极大的病症之一,如不及时治疗则有可能引发脑组织或神经发育障碍,影响新生儿的智力发育。本文即是对期后持续性治疗和病情正确评估方法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中的效果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是从2013 年1 月至2015 年3 月选出的153 例患儿,其中男性95 例,女性58 例,患儿的年龄从3 个月至16 个月不等,平均年龄为(5.09±0.16)个月。临床检查后均排除患儿具有先天性代谢性疾病。患儿的一般资料没有较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将153 例患儿随机分为每组51 例的三组,对其中一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方法,作为对比组;对其中一组则采用早期治疗干预方法,作为早期治疗组;对最后一组在早期治疗基础上使用后期持续治疗方法,作为持续治疗组。
其中常规治疗包括呼吸支持、循环支持以及代谢支持治疗,同时给予患儿血管痉挛抑制剂、脱水剂等药物治疗,并控制患者脑干部位的临床症状,为患儿提供脑蛋白水解物进行治疗,每天注射5ml,将其与30ml 的葡萄糖溶液混合后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进行治疗,提供复方丹参制剂进行治疗,治疗时间随患儿的病情程度而延长[1]。
早期治疗干预主要包括听觉、视觉、触觉、记忆以及动作的训练,选择俯卧位帮助患儿进行抬头训练,并用声音较大,颜色较显眼的物体来刺激患儿的听觉和视觉。坚持每天进行按摩护理,对不同年龄段的新生儿护理时间不同。后期持续性治疗是在早期治疗干预基础上进行的,采用丽珠赛乐进行药物治疗,每天剂量为5ml,每个疗程为10d,连续治疗3 个疗程[2]。
1.2.2 病情评估方法
根据我国0-3岁新生儿脑病诊断标准,对患儿的意识、肌肉功能、反射活动、脑干症状等进行观察,并根据其情况进行分类。其中轻度疾病患儿,其24h 内的病症较为明显,通常会出现过度兴奋、应激性或自发性肌肉痉挛,脑神经功能正常,肌肉张力正常,心率加快,瞳孔放大,一般在发病后3d-5d 内减弱,不会出现后遗症;中度患儿一般在24h 到72h 内最为明显,常见惊厥、肌肉痉挛、下颌抖动、瞳孔缩小、周期性心动过缓,脑电波图呈下降趋势,一般需要7d 到15d 能够缓解;重度患儿症状更加明显,并伴有昏迷、应激反射消失、肌肉张力消失、瞳孔应激变化消失,呼吸不规律等,病死率极高[3]。
2 结果
对三组患儿智力发育和心理发育评分进行记录,将其制成如表1。
从表1 中可以看出,两组治疗组患儿的智力发育和心理发育评分明显高于对比组,其中持续治疗组患儿的智力和心理发育评分明显高于早期治疗组。各组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新生儿早期窒息所引发的严重并发症,主要是由于脑部长期处于缺氧或缺血状态,导致其氧自由基、钙质过量、兴奋性氨基酸等产生的毒性作用。一般新生儿脑部缺氧缺血都会引发脑部水肿、细胞坏死以及内出血等症状,其中以脑细胞或神经细胞凋亡为主,其死亡时间较长,具有一定的可逆性,给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机会。因此,在患儿患病的早期采用持续性治疗方法能够最大程度缓解患儿受损的细胞,改善神经细胞的能量代谢功能,从而降低脑部损伤。新生儿的大脑神经和细胞发育速度较快,并且皮层的细胞移动还在继续,处于神经树突和轴突生长的重要阶段,可塑性极强。采用单纯早期治疗仅能够缓解患儿的病情,一旦治疗停止还可能导致复发,而期后持续性治疗则能够保持治疗效果,最大程度对已损伤的脑细胞和神经进行修复,提高患儿智力和心理的发育。
参考文献
[1] 石美珠, 黄海云. 生后6-12h 开始亚低温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J]. 泰山医学院学报,2014,35(08):749-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