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6 09:50:0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渔业资源保护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中图分类号:F32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632125
盲目的渔业模式、水体环境成为经济发展的牺牲品、渔业资源管理体制不完善等状况急需要解决。因此,合理利用渔业资源,制定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制,积极保护渔业资源急不可待。
1 河北渔业情形
河北的主要河流分为2大水系:海河水系;滦河水系。大多发源于太行山和燕山,向东一直注入渤海。其中滦河更是重工业发展城市唐山的母亲河。目前,秦皇岛市海域富营养化严重,该市做出一系列措施对渔业资源进行了有效的保护。河北渔业资源丰富,例如:对虾、扇贝、螃蟹还有各种淡鱼、海鱼等等。但目前河北省的渔业资源呈下降趋势,其影响因素包括众多方面,从而鱼类种数下降,鱼类的总数也呈现出减少的趋势。因此,保护渔业资源的行动刻不容缓。
2 河北鱼类资源的影响因子
2.1 客观原因
环境因素,由于河北经济发展大多依赖于重工业,煤矿、钢铁、化工厂等,然而这些企业工厂对环境的破坏是不容忽视的。河北有多个县市临海,有秦皇岛,唐山的唐海,曹妃甸等。地处入海口,随着经济的发展,这势必要给周边的河流海洋带来影响,鱼群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了破坏,自然产量和质量会有所下降。
2.2 主观原因
不合理的过度捕捞使得渔业资源减少,有些渔民不遵守相关制度,在休渔期仍然大肆捕捞,使得鱼群没有时间进行繁殖后代,种族得不到延续。而且,有些渔民为了一己私利,使用的渔网的网孔过小,不能使小鱼钻出,因此鱼群总数越来越少。
兴修水利工程和农业污染是使水体不洁净的主要因素。在兴修水利过程中,水库水坝等改变了鱼群原有的生活环境,鱼群的正常繁殖不能进行,使得渔业资源减少。
3 河北渔业资源管理现状
3.1 不科学的渔业资源管理
人员方面,有关的渔业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并不是高素质人才,专业知识并不强,所以管理水平相应的也不高。而且,不仅质量不高,数量也是相差甚远。其工作人员的执法力度不强,治理的方式单一化,并不能对那些违法捕捞,违规打鱼的渔民进行很好的批评惩戒教育,二次犯错的记录很高。
3.2 不科学的捕捞方式
渔民的素质不高,捕捞许可证的不严谨的发放都直接间接的导致渔业资源的减少。更有甚者,多个渔民持相同捕捞许可证进行作业,显然,政府等相关部门存在执法不严的现象。部分渔民渔船不符合相关条例规定,买进新的渔船后,仍持旧的捕捞许可证进行作业。为了保护渔业资源,要坚决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
3.3 不完善的渔业资源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整体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的整体素质还不够高。最主要的是渔业资源的执法费用欠缺,国家政府的方面应该加大在渔业资源管理和保护方面的投资。
4 制定渔业资源保护对策
4.1 其他国家管理渔业资源的借鉴
向美国、英国、韩国等国家学习渔业资源管理体制,保护现有渔业资源不受破坏。要制定明确的渔业资源管理制度、法规、法律等;加强执法部门的执法力度,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来惩戒非法捕捞,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于情节严重者,要用法律武器制裁。
4.2 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渔业资源管理制度
不断根据每年的实际情况修订休渔计划,调整禁渔期,让渔业资源得以休养生息,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并且要运用法律对渔业资源进行保护,一旦发现违法捕捞,严惩不贷。再有要增加高素质的渔业资源管理执法人员数量,增强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
4.3 从渔具上控制捕鱼强度
从渔具上限制捕捞强度,这样保护鱼苗,从而使得鱼群得以繁衍。控制渔网的网眼大小,严令禁止鱼苗当作鱼饵。建立鱼类种群基因库,控制每人捕鱼量,保护珍稀物种,人工放养鱼苗,使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
4.4 加快渔业资源产业转型
改变原有渔业类型,努力向人性化、合理化方向发展。学习美国的休闲渔业,即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善了河流周围环境,又保护了渔业资源,还可以增加渔业资源管理的经费。
海洋渔业资源人类是赖以生存的宝藏,渔业资源管理部门要制定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渔业管理体制,合理利用渔业资源。国家也要培养更多的专业性人才,提出更有效的保护措施,来保证渔业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如此,渔业资源才能得到保护。
【关键词】渔业资源法 制度体系 理论 研究
纵观国际海洋渔业资源法制度的发展史,上世纪八十年代颁布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分水岭,该法颁布以前国际海洋渔业资源法在推行中有很多特点,如以往的国际海洋渔业资源法主要是以控制投入为主的渔业管理模式,之后则逐渐演变为以控制渔种可持续生产为主的管理模式。在此期间国际主要渔业组织机构积极推广,国际社会也出台了系列全球性或区域性公约配合该制度的实施。因此可以说,国际海洋渔业法律制度主要控制产出,是在总可捕量控制的基础上实施。
一、国际海洋渔业资源法理论制度体系
(1)明确控制产出为主的生物保护目标。公约在对海洋生物资源保护中明文规定: 沿海国要严格控制海域生物可捕数量,而对公海生物资源的保护管理,公约规定“制定公海生物资源可捕量和相关保护措施时,各国要根据真实可靠的科学数据,结合国家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经济水平等因素,让捕捞的鱼种数量维持在或恢复到能够生产最高持续产量的水平”。公约明确制定了在不同海域里根据各种生物资源的最大可持续生产量开展渔业管理保护的总目标,给各国推行配额管理制度奠定了坚实基础。
(2)制定不同海域渔业资源保护的法律制度。公约中根据不同海域制定相关的保护管理权,具体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沿海国享有独立海域权,如内水、领海和群岛等独立区域具有充分保护管理海洋生物资源的权利和义务;第二,沿海国可以决定其领海内生物资源的可捕量,并开展科学适度的鱼类资源利用的计划;第三,如公海这样的公共海域的渔业资源的保护管理上,所有国家都有权在公海进行渔业资源捕捞,但同时也有义务共同保护管理公海生物资源。总体而言,公约在渔业资源管理保护的总方针指导下,制定的法律规章均注重对渔业资源最大可持续生产量的管理控制。
(3)规定各缔约国的国际协作义务。公约从国际社会整体局势出发,明文规定各缔约国在独立领海范围和公海内都有义务开展海洋生物资源协作保护管理。如公约中规定了缔约国在总可捕量制度实施中,各区域和全球性渔业组织机构,都有义务共同开展国际间的协作保护,比如国民可以在专属经济区捕鱼的缔约国,就有义务及时提供和交换相关的科学情报、捕鱼总量和渔业捕捞力量统计,以及协作保护鱼类种群资料。海洋渔业资源国际间的协作保护义务有利于实现总可捕量制度在法律上的大范围推广。
二、国际海洋渔业资源法理论及制度的特点
(1) 国际海洋渔业资源法表现形式各异。国际海洋渔业资源法的基本构架中有很多原则性的条文,缺乏具体的法律实施条款,再加上专属经济区制度的限制,公海中的渔业资源压力加剧了渔业资源的稀缺。在此情况下,《遵守协定》、《种群协定》、《生物多样性公约》等系列具有国际约束力的公约和双边协定相继出台,展开对国家领海之外的海洋渔业资源的保护管理。尤其是在因利益纷争而不妥协的资源环境和人权等现代国际法的范畴内,形式多样的国际法规将起到很好的协调作用,系列公约规范的出台和逐步推广也体现了当代渔业国际法律在法源上的新趋势。
(2)区域渔业机构促进国际协作原则的推行。上文提到了国际渔业资源保护法中所强调的国际间的协作原则,很多区域渔业组织机构在单、双边公约的要求下,通过强化渔业资源种群的科学估量并测定总可捕量的措施,建立健全联合执法机制等方式来为法律落实提供有力支持,在协作基础上有效保护了国际海洋渔业资源。根据国际海洋渔业资源保护的国际协作原则的指导,以各区域渔业组织机构为主导的生物资源保护管理制度大范围推广标志着以往公海渔业制度的结束,也体现了新的公海法律制度中的主要原则。
(3)海洋执法标准呈现细化量化特征。渔业资源种群的群体特性的生物特性决定了可持续发展路线,所以一定要增强对非法捕捞的监督惩治力度。近几年国际渔业组织机构针对区域间的资源保护的协作监督执法取得了一定效果。例如太平洋渔业委员会颁布了系列监督和检查的程序,当遇到以下情形可以实施检查权: 未获得许可授权捕捞;未根据委员会的报告规定,记录捕捞量和与捕捞量相关的数据信息,或故意隐瞒误报捕捞量以及有关捕捞量的信息,在休渔区域和休渔期间非法捕捞;未遵守委员会制定的保护管理规则捕捞;未按照公约明文规定的捕捞限度捕捞;使用规定之外的渔具捕捞;未标明渔船的标识、身份和注册信息;未积极配合调查,故意隐藏销毁证据;不积极配合登检或阻止抗拒、威胁干扰派遣的检查员执法;有意损坏船舶监测系统干扰工作等,还有委员会规定的其他违反现象。
(4)国际渔业资源法制度未来的主要趋势是渔业责任制和生态管理。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人类也逐渐提高了对海洋生态资源的了解。国际社会达成了加强协作、缓解危机的共识,在尊重生态自然的前提下不断提高监管惩罚力度来解决当前的资源问题。多项国际文件的颁布制定了生态管理和渔业资源法,也明确了渔船国在公海应承担的管理责任及义务。通过推行包含渔船监测系统在内的多种方式来进行科学捕捞,避免出现违法、隐瞒捕捞和无管制的捕捞行为,国际渔业资源法制度未来的主要趋势将是渔业责任制和生态管理。
综上所述,由当前的国际大局来看,在协调各个成员国共同遵守义务的方面还需要做很多工作,而且越来越严重的渔业资源危机要求人类和时间比赛,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使人类的需求不会超过海洋资源的最大限度,让匮乏的海洋渔业资源能休养生息并做到可持续利用。只有合理控制人类对海洋渔业资源无限制的开发需求,才能真正实现人类社会和海洋渔业资源健康持久发展的总目标,这也是全人类都应该共同遵守的义务。
参考文献:
[1]孙海文.渔业配额制度的起源、特点及展望[J].自然资源学报,2010,(03).
转变观念,提高保护渔业资源环境的认识。多年来,县委政府和主管部门一直坚持树立“保护渔业资源是水产业的头等大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保护渔业资源就是保护生产力”的观念。政府各部门不断强化认识、转变观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大力推进渔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在合理开发利用渔业资源的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强化渔业执法管理机制,加强渔业资源环境保护工作,努力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在全县范围内尤其是在沿江沿湖从事渔业生产者及广大渔民中形成了共识。
突出重点,加大保护渔业资源的力度。严格实行“禁渔期”制度。县委政府和主管部门在充分利用水面资源优势,发挥水产生产潜力,使水面大县向水产大县迈进,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将水产开发与资源保护相结合起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针对实际,确定禁渔期和护草期,划定禁渔区、养殖区、增殖区和实施轮休轮养的制度,实行鱼、蟹、虾等水产品的混养,通过食物链的有效连接,充分合理地利用水草资源和渔业食物养分。开展普法工作。如何提高养殖单位、生产经营者和个人的法律意识,自觉地依法生产,以法律保护其合法权益和发展生产,这就要加大渔业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的力度。每年,我县结合《渔业法》宣传及专项治理,印发宣传材料,在报纸、电视台同时刊载播放,提高了广大生产经营者的水面、资源国有化意识。人工增殖水产生物资源。为了有效地增殖大湖渔业资源,确保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水产主管部门在对全县渔业现状的充分考察的同时,拿出专项资金对大湖进行人工增殖放流。使渔业资源保护费真正做到“取之于渔,用之开渔”。水产部门引导明星企业对大湖进行增殖,全面推行“种草移螺”工程,推广“湖泊生物资源快速修复与渔业利用技术”科研成果,加大资源修复工作力度。2008年度在泊湖水产开发有限公司和大赛湖水产开发公司等明星企业的带领下,全年共注入“种草移螺”等资源恢复资金600多万元,投放螺蛳286万公斤,移植草种52900公斤,复植面积达25.1万亩,使大湖资源得到了较好的修复,从而走出了一条开拓创新之路,创造了“投入小、产量高、效益佳”新的经营模式。加强国有水面监管力度,全面实施养殖证制度。县委、政府在转变工作思路的同时将规范国有水面使用权的管理作为产权改革的突破点和起步点,由直接指挥水产经营转到宏观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县级《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办法,出台了相关的管理规定,提出新时期发展思路和操作原则,实现国有水面的使用制度改革。按照市场规则运作调整国有水面,实现国有水面政府高度垄断,“一个龙头放水”的基本目标,使国有水面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改变“甩手”承包、“官倒”的现象,遏制酷捕滥捞,“吃资源饭”的境况。开展渔业水域环境保护工作。××湖泊是长江河谷洼地经长江圩堤封闭而形成的水流冲积湖为过水型湖泊。湖内水质优良,无工业“三废”污染。ph.1—7.8,水体透明度1.5—2米。是养殖开发的优良水域。虽然目前境况很好,但主管局及渔政管理部门“居安思危”,通过深入细致调查,制定切实可行的水域检测标准,依法查处、监控生活污水、船机修理等对水域造成污染的案件,保护渔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
严格执法,严厉打击破坏渔业资源的违法行为,营造稳定和谐的渔区环境。县级水产部门及渔政执法管理单位是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保护渔业资源的执法主体,本着“严查、严管、重点打击和普遍教育”的精神,采取划分区域、责任到人、普遍管理、重点突出、联防治理、死看硬守、经常管理与临时出击相结合的办法,确保国有渔业资源不受损失。
加强领导,形成保护渔业资源环境的强大合力。县委、政府和主管局均高度重视渔业资源保护工作,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安排。每年的禁江禁湖、《渔业法》宣传及专项治理工作均由分管领导挂帅,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水产、公安、司法、工商、宣传等部门各负其责、协同作战,制定切实可行的渔业资源环境保护的方案、措施并加以落实,水产部门及其渔政执法管理单位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切实加强监督执法管理。公安部门全力配合渔政部门搞好执法检查。工商部门协同渔政管理部门依法对农贸市场、集市的有关水产品进行监督检查,司法及宣传部门广泛宣传渔业法律法规和渔业资源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及时报道执法、检查情况。各沿湖乡镇人民政府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采取可行措施,加强本辖区内渔业资源环境保护工作。
1.1全球共同利益原则
渔业资源是人类从海洋获得的最主要的水产品,占人类捕捞的水产品的90%,也是海洋最主要的生物资源,与海洋生态环境甚至整个地球生态系统都有紧密联系。对于渔业资源的国际法关注也早就突破了单纯海洋法的范围,国际环境法的视角的强化更强调对海洋渔业资源的养护。为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人类活动应恪守义务约束;且活动关注的中心也应从人类利益转向人类与生物共享的全球利益。可以预见的将来,对渔业资源的国际法规制必定是更多地吸收国际环境法的先进理念并通过具体的制度予以落实,这也意味着渔业资源国际法规制终将归位于全球利益原则和义务重心。
1.2极限理论
渔业资源枯竭的现状说明渔业资源的总存量是有限的,渔业资源的再生和自我更新能力也是有极限边界的;人类的过度捕捞活动一旦超越了这一边界就会产生渔业资源衰竭的问题。二十世纪80至90年代联合国对公海“大型远洋流网捕鱼”作业的系列决议就是渔业资源“极限”问题的实证。海洋资源分配所体现的基本精神义务,它为人们占有、开发海洋资源的行动设置限制,它要求各国占有、开发海洋资源的行动服从全球海洋资源持续利用的总体安排。作为最主要的海洋生物资源,要以有限的渔业资源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自然也应服从这种以义务为重心的分配,而这种分配的义务重心则不仅要求渔业资源法律制度以限制人类行为为主,更重要的是为各项制度安排明确的义务主体并建立完整的责任体系。因此,对海洋渔业资源的国际法规制最终仍应落实和以推进国际合作国家责任为方向发展。全球共同利益原则和极限理论说明:一切作为人类共同财产的资源,其一定是将义务置于权利之上的,即将义务作为重心。且这种义务本身也是为了实现义务承担者的长远利益。国际海洋渔业资源法律制度正应以“全球共同利益原则”和义务重心的基本思想为指导原则,任何可能背离这两点基本法理的尝试都是危险的。实际上,国际渔业资源法律制度的发展已经表明其义务重心,《公约》和后公约时代的各项制度都通过义务主体的安排,对渔业活动予以了越来越具体的限制,且越来越强调通过国际合作履行义务。
2专属经济区内渔业资源管理
2.1专属经济区的概念
所有的沿海国都享有一种领海权利,即沿海国有权把沿海捕鱼权完全保留给本国国民,禁止或限制其他国家的国民在其管辖海域内从事捕鱼活动,这种权利被称为渔业管辖权。二十世纪40年代起,以拉丁美洲沿海国家为首,提出了一种新的主张,在沿海二百海里海洋区域内建立经济专属区。自此,很多海洋国家开始纷纷效仿,专属经济区的概念也就被提到各种海洋大会议题。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专属经济区是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实行特定法律制度的区域,该区域的最大宽度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起不应超过200海里。
2.2专属经济区的权利和义务
之所以要制定专属经济区内渔业资源相关法律,其目的就是明确海洋渔业资源管理的主体,并规范沿海国在享受海洋权益的同时,承担该海域的养护任务。沿海国享有是权利主要包括:①自行决定该海域内海洋生物的可捕量,分为不同时期对海洋生物的可捕量控制,个别国家对海洋生物的可捕量控制,个别船只对海洋生物的可捕量控制;②限定其他国家对该海域的可捕量,因享有专属经济区的沿海国有促进该海域内生物资源得到适度利用的义务,因此,在这个前提下,他们可以限定其他国家对该海域生物资源的利用;③其他国家的国民在共享海洋资源的同时,必须遵守沿海国的相关法律法规,这也是确保沿海国能确实有效的保护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而沿海国同时也要承担防止该海域内渔业资源的过度开发,并承担养护的义务。
3公海渔业资源管理
3.1公海渔业资源管理的历程
格劳修斯在1609年的时候曾发表了《海洋自由论》,自此,一种“公海捕鱼自由”的观点逐渐被大家追捧。而随着沿海国对海洋渔业资源的捍卫以及海上霸权的争夺,以及后来《公约》的形成,开始对“公海捕鱼自由”进行限制,许多国家纷纷加入了该《公约》,公海捕鱼的限制逐渐被广大沿海国所接收。根据《公约》的规定,所有的缔约国均有义务要求本国国民或自行,或与其他国家合作采取养护公海生物资源的必要措施。事实证明,不管是渔业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还是渔业资源的养护与管理都离不开国际间的合作。同时,国际间的合作也是弥补海域划界所导致的管辖权争议,衔接各海域渔业制度的有效方式。除了《公约》对各个国家规定的义务外,《促进公海渔船遵守国际养护与管理措施的协定》也规定了公海渔业信息的交流与合作制度,这在很大程度便利了国家间在公海信息的广泛交流。《遵守协定》强调船旗国之间应互相交流有关渔船的资料,以协助彼此查明悬挂其旗帜、从事有损国际保护和管理措施的违法渔船。另外,《遵守协定》还设定了缔约国间通过粮农组织开展的合作。
3.220世纪90年代早期开始出现的船舶改挂旗帜现象,成为对渔业管理措施最具破坏力的因素之一,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所谓的船舶改挂旗帜,是指船舶撤销其在一个国家的注册后又在另一个国家重新注册,其通常是为了达到降低运行成本和优惠的缴税条件等经济目的,从而规避区域性渔业管理组织规则的约束。渔船改挂船旗规避管理措施的行为,不仅严重危及了区域性渔业组织的管理主体地位,还直接影响了国际社会和区域性渔业管理组织所采取的养护和管理渔业资源措施的效果。针对公海渔船改挂船旗,一系列国际法律文件都试图以强化船旗国义务为问题解决的突破口。
4洄游鱼类种群资源管理
针对洄游鱼类种群,国际法首先突出对此类鱼类种群的特殊关注,在进一步分类的基础上,就不同特点的洄游鱼类予以不同的制度规制,并特别强调国际合作,突出区域性渔业组织的主体地位,此外,针对洄游鱼类严峻的生存状态,引入预警原则。预警原则的基本概念最早出现于1992年6月通过的《里约宣言》,“为了保护环境,各国应根据资金的能力广泛适用预警方法。如果存在严重不可逆转的损害,缺少完全的科学确定性的危险不应当作为拖延采取代价昂贵的措施防止环境损害的借口。”《公约》主要强调国际合作义务,以期各国间通过协商或通过国际组织实现渔业养护与管理的协调与配合。但是实践中各国立场冲突使得存在对《公约》条款解读的不一致,同时沿海国管辖权的明显扩张意图共同导致对这两种鱼类保护的不力。鉴于国际法没有高于国家的统一的执行机构,洄游鱼类种群渔业资源的国际法规制的执行主体仍要落实到各国。国际海洋渔业资源制度的执行一方面需要国家的对执行规定的遵守;另一方面,也需要国家就规定执行应具备的相应能力。但是,国家的执行意愿与执行能力往往难以平衡。
5结语
“十一五”及2006年渔政工作思路
2005年我市的渔业行政执法工作在省渔政局的指导下,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及各相关部门的配合下,按照省2005年渔政工作要点,结合我市年初制定的渔政工作方案,通过全体渔业行政执法人员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主要抓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渔业法律法规宣传工作
为了加强渔业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力度,我市各县(市、区)渔业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宣传车、墙报、印发资料等各种形式宣传渔业法律法规。长江流域的xx、xx、xxx、xx、xx等县(市、区)渔业行政执法人员上渔船、进渔村进行渔业法律法规的宣传;xx、xx、xx、xx等县重点加强了对库区农(渔)民进行渔业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和管理。珠江流域东江源头的xx、xx、xx、xx四县把宣传发动、思想教育,提高全民保护渔业资源意识放在首位,深入珠江流域内的每个乡村、圩镇进行宣传讲解,并重点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渔业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一年来,我市各级渔业行政执法部门利用电视网络宣传12次,电台8次,发放各种宣传资料34500余份,张贴宣传标语490条,悬挂横幅标语63幅,制作永久性标语牌15块,出动宣传车59次366余人。通过不断地宣传,进一步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保护渔业资源和渔业生态环境的公德意识,也提高了全社会对渔政管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二、加强渔政队伍建设,创建和谐平安渔区
为加强渔业行政执法队伍自身建设,全面提升渔政队伍的地位和影响,树立良好的渔业行政执法人员形象,规范渔业行政执法行为,根据农业部渔业行政执法《六条禁令》的精神,各县(市、区)全体渔业行政执法人员认真组织学习,结合《六条禁令》进行自我对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在履行职责中,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优质服务、廉洁高效。为创建和谐平安渔区,按照农业部《开展渔业文明执法窗口单位创建活动》的精神,进一步增强渔业行政执法人员献身渔业、服务渔民的意识,我市各县(市、区)领导高度重视,为使此次创建工作有组织有步骤地扎实开展,市、县、区成立了领导小组,并组织全体渔业行政执法人员认真学习,制定创建活动实施方案。xx、xx等县农业局领导高度重视此次创建工作,成立了以农业局局长为组长,分管渔政工作的副局长为副组长,各有关职能科室的负责人为成员的渔业文明执法窗口单位创建活动领导班子。为配合此次活动,市渔政管理站在市广播电台的行风热线专题栏目中现场倾听群众的意见和要求,解答群众提出的各种问题,同时也做好渔业法律法规及文明执法的宣传。各县(市、区)充分利用宣传媒体、电视、广播、标语、简报等多种形式宣传创建活动,营造“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创建”的浓厚氛围。在创建活动中,各县(市、区)开展了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贴近渔民,为渔民提供渔业法律法规咨询,渔业船舶检验、捕捞许可证、水面养殖使用证办理程序,行政事业性收费公示,技术服务等方便渔民的活动。xx、xx、xx、xx等县(市)为方便群众建立了常年的渔政执法点。xx县为方便群众,加强执法,坚持24小时有二名渔政人员值班,做到渔政执法问题随叫随到。xx根据当地水域线长、面广、点多、量大等实际情况,采取水陆并进、上船入户、发放渔政工作群众联系卡等形式开展创建服务工作,受到广大渔民的好评。全市各级渔业行政执法人员都能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到持证上岗,亮证检查,严格依法办事。一年来全市没有发生渔业行政执法人员违纪违法的事件,也未发生被群众举报违规的情况。
三、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维护渔业生产正常秩序
根据省渔政局的工作布署,我市认真地开展了渔业安全大检查、低质量船舶专项治理、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整治非法捕捞专项行动及打击非法捕捞与保护生态环境统一行动、开展渔业文明执法窗口单位创建活动等工作。各县(市、区)结合本地的实际和特点,在区域内的江河、水库、市场开展了渔业行政执法大检查,有效地保护了鱼类资源的繁衍生息,维护了渔业生产的正常秩序。
为了更好地保护渔业资源和鱼类繁衍生息的主要场所,于都县渔政管理站加强了xx、xx、xx三渔区的禁渔期管理,在禁渔期间,县渔政站试行了公开招标管理的办法。通过实践,公开招标管理的好处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xx渔业资源得以合理利用,今年第一次试捕xxx为6500多斤,xxx为4100多斤,预计xx、xx、xxx今年可捕各种鲜鱼25000多斤;二是渔区管理落到实处,各渔区管理人责任心增强,他们不分昼夜经常在渔区内巡回检查。通过专人负责措施,使鱼类的繁衍生息场所得到了良好的保护,深受渔民的欢迎。xx县人民政府为使xxx水库、xxx水库水生野生渔业资源有一个良好的繁育生存场所,在库区的鱼类主要繁育场所设立禁渔区、禁渔期,并了《xx县关于加强xx库区渔政管理的通告》、《xx县关于加强xxx库区渔政管理的通告》。为了促进渔业生产发展,加强渔业行政执法工作,xx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了《xx市关于在xx江、xxx江xxx段实施禁渔制度的通告》,并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通过渔业行政执法人员辛勤工作,xx市天然水域渔业资源得到了较好保护。xx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群众的呼声,针对本县出现电、毒、炸鱼和无证捕捞等非法行为屡禁不止的现象,了《关于严厉打击非法捕鱼的通告》,并根据本县实际,划定xxxx段xx江、xxx、xx等主要河流为禁渔区。通过渔政管理部门的严厉打击和群众的积极参与,电、毒、炸鱼和无证捕捞等非法行为得到有效的治理,天然水域渔业资源得到了较好保护,渔业安全生产、渔业生产秩序走向了正规。崇义县渔政管理站为合理地开发陡水水库崇义段库区渔业资源和保护外商、沿库群众投资承包大水面的利益,渔业行政执法人员不辞辛苦,长期工作在库区,为规范库区渔业生产秩序,他们开展了凭证生产,取缔无证养殖,严历打击电、毒、炸、偷鱼等非法捕捞行为,重点清理、取缔禁用渔具等工作。通过全体渔业行政执法人员辛勤工作,库区秩序有了明显好转,治安稳定,渔业资源得到了较快恢复,效益不断提高,渔业行政执法工作获得了库区渔民和承包户的支持和拥护。
为贯彻落实珠江流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关于2005年开展珠江流域打击非法捕捞与保护生态环境统一行动的方案及省农业厅的布署和要求,各级领导对此次打击非法捕捞与保护生态环境统一行动高度重视,省农业厅于2005年9月19日在xx县召开了xx珠江流域东江源打击非法捕捞与保护生态环境统一行动动员大会。根据省农业厅工作部署,我市于2005年9月21日至10月31日在xx、xx、xx、xx四县实施了打击非法捕捞与保护生态环境统一行动,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通过此次行动,有效地打击了电、毒、炸鱼等非法捕捞的现象,珠江流域东江源头地区的渔业资源、渔业生产秩序和渔业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好的保护,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保护渔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公德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地增强。在此次活动中,共缴获电鱼机20部,非法网具21付,鱼藤17公斤。
一年来,我市共开展江河、库区、市场渔业行政执法检查210次650人,出动执法车船181次,查处电鱼案件165起,缴获电鱼机165部,查获炸鱼案件8起、毒鱼案件17起,缴获鱼藤17公斤,没收禁用网具147付,查获“三无”渔船15艘41人,电鱼船8艘,电动机2台,柴油机2台,没收渔获物1300余公斤,行政处罚人数435人,罚款:12.26万元。查处渔业水污染案件15起,挽回经济损失25万多元,关闭金矿29家,清理整顿稀土开采点38个、轧钢厂34个,并对两家有污染渔业水域的企业限期进行整改,使“三废”排放达到标准。
四、加大了对全市水生野生动物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加强水生野生动物的管理和保护,是我市渔业行政执法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以省级水生野生动物为重点,结合xxx、xxx、xxx的倒刺,xxx库区的鳜鱼、石鱼等地方优质品种为工作重点,对宾馆、餐饮业、农贸市场、水产批发市场进行监督管理,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
1、做好水生野生动物物种的宣传。各县(市、区)结合自身的特点,采取在市场和圩镇讲解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品种种类、印发宣传资料,对所辖区的宾馆、饭店不定期的进行检查等形式,积极地向广大群众宣传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重要性xx县渔业行政执法人员以库区的农(渔)民为重点宣传对象,深入库区给群众讲解保护渔业资源与渔民切身利益的关系;xx、xx、xx等县渔业行政执法人员深入到盛产倒刺鱼苗河段的乡(镇),与当地政府共同研究保护和管理的措施。
2、加强鱼类繁衍生息场所的保护工作。xx、xx、xx、xx、xx、xx、xx等县(市)在主要的鱼类繁殖江段设立禁渔区、禁渔期制度。xx、xx、xx等县渔业行政执法人员在倒刺繁殖期间,派出大批执法人员与当地政府一道不分昼夜对重点产区进行检查和管理,采取各种措施来控制和管理苗种捕捞量,使有限的倒刺资源得到了很好地保护。珠江流域东江源头的xx、xx、xx三县和北江源头的xx县在开展珠江流域打击非法捕捞与保护生态环境统一行动的同时,加强了对渔业水域污染的督查工作,对珠江流域内有污染渔业水域的单位和企业提出整改建议和措施。
3、加大打击非法经营水生野生动物行为。我市各级渔业行政执法部门在严厉打击非法经营水生野生动物行为的工作中,与工商、公安等有关部门紧密配合,联合执法。以水产品批发市场、宾馆、餐饮店、农贸市场为重点,对经营水生野生动物的经营户进行法律法规的宣传并逐个调查摸底、登记,建立档案,同时向全社会公布举报电话。2005年我市各级渔业行政执法部门共接到群众举报电话15起,查获和没收渔获物238公斤,放生水生野生动物120余公斤。
五、加大了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的力度
2005年我市各级渔业行政执法部门在抓好渔业行政执法的同时,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及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人工增殖放流活动。xx县在县财政资金较紧张的情况下,县委、县政府为支持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工作,决定从2005年起,每年在南河水库投入6万元以上库区移民专项资金,用于实施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工作,以增加库区渔业资源种类和总量,造福库区人民,今年26万只长江水系中华绒毛螯蟹幼蟹已投放到南河水库。xx、xx、xx县在珠江流域东江源地区实施人工增殖放流活动中,共投放各种规格鱼种13.53万尾,价值7.75万元。通过人工增殖放流活动,不仅恢复了天然水域的渔业资源,维持了渔业生态平衡,促进了渔业可持续发展,而且还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十一五”期间和2006年我市的渔政管理工作思路是:
1、继续加大《渔业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重点放在水生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上,结合我市的实际,以xx江流域和xx江流域为重点;积极认真地开展“平安渔区”、“平安渔业”─《安全生产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广大渔民“遵章守法,关爱生命”意识;
2、进一步加强渔业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渔业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水平,继续开展渔业文明执法窗口单位创建活动,增强渔业行政执法人员献身渔业、服务渔民的意识;
3、加大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和打击力度,扩大渔业资源的增殖放流范围,增加投入,逐步恢复天然水域的渔业资源;
4、在重点江河流域继续开展打击电、毒、炸鱼等非法捕捞行为,各县(市、区)结合实际开展不定期的渔业行政执法检查,同时加强对渔业水域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和整治工作;
5、加强重点库区的渔业行政执法管理,维护好大水面渔业生产秩序,使库区的管理工作逐步走向正常化、规范化。
6、加强渔业船舶的管理工作,坚决查处“三无”和“三证不齐”的渔业船舶,严查渔业船舶非法载客、载货行为,确保渔业船舶水上交通安全和人身财产安全。
水生动物生活的水文条件和生物条件对鱼群再生产能产生重大的有时是决定性的影响,因此会出现不可避免的渔获量的自然变动。另外人为的影响,也促使鱼群发生量的变动。渔业资源的变动性还反映在渔业生产的季节性上,由渔业生产出现的淡季、旺季,对捕捞的技术设备和组织工作产生重大影响。季节性的波动必然发生捕捞生产、运输、商品周转在1a内起几伏,所以必须采取措施使季节性变动带来的影响缩小到最低限度。
2渔业资源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2.1规定禁渔区和禁渔期等
为了保护一些重要的经济鱼、虾或其他水生经济动植物,在其他卵、繁殖、幼体生长、索饵、越冬或洄游的水域用法令规定禁止或限制使用某一种或几种作业方式,这个规定的水域称为禁渔区。禁止或限制捕捞时间的界限叫禁渔期。禁鱼区和禁鱼期是传统的渔业资源管理方法,这些都能降低捕捞死亡率,从而减少或消除鱼群被过度开发的危险。
2.2实行渔业许可证制度
所谓渔业许可证制度,是指对渔业中使用的总投入量加以限制,故又称限制性开发管理。实行渔业许可证制度,进行渔船登记,核定渔船、渔具的数量和作业类型,加强监督检查,是控制捕捞能力盲目增加的重要手段,也是进行渔业的科学管理的基础工作,通过实施渔业许可制度,改变长期以来存在的“自由造船”、“自由买船”、“自由捕捞”等盲目生产的混乱状态,促使渔民更加自觉遵守渔业法规,逐步做到计划生产、限额捕捞,以达到与捕捞对象的资源状况相适应。
2.3确定合理的捕捞界限,控制捕捞强度
对渔群的合理捕捞是保护和提高水产生产力的重要措施,捕捞要根据渔业资源的蕴藏量,探求最大的持续可捕量界限,有计划地安排捕捞,要注意保护经济鱼类的幼鱼,规定渔获物中幼鱼的限额,以使鱼类资源不断地得到补充,应根据不同经济鱼类的生长率、肥满度、繁殖率、摄食强度等生物学特点和指标,确定捕捞强度,使之不超过自然增殖率,以便做到既能使捕捞生产稳定增长,又能使渔业资源得以恢复与增殖。
2.4禁止采用有害的渔具、渔法
采捕鱼、虾及其他水产经济动、植物所用的工具,称为渔具。其采捕的方法称为渔法。因为渔具渔法使用不当,对水产资源危害极大,所以国家对一些以采捕水产经济动、植物的幼体为主或对资源有严重杀伤力的渔具渔法,用法令加以限制或禁止,在我国渔业法规中已明确规定严格禁止炸鱼、毒鱼、滥用电力捕鱼等严重损害资源的渔具、渔法。近年来,我国有些经济鱼类产量下降,采用不适当的渔具渔法是重要原因之一。在渔具中最普遍的是采用小网眼鱼网。渔法上则是较单一地采用底拖网作业,从而造成了主要经济鱼类的亲鱼、幼鱼过捕。这种状况必须彻底改变。
2.5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
原种保护
滦河源远流长,作为迁西县的母亲河,不乏原种鱼类,比如:滦河金鲤鱼、滦河鲫鱼、黄鳝、鲶鱼、嘎鱼、马口鱼、白条等十几种。为保护种质资源,我们组织专家、学者及管理人员认真做好有关调研,从保护渔业资源的角度出发,制定鱼类自然保护区建设规划,并尽快组织实施,以加强流域内鱼类种质保护。
养殖结构调整
为调整养殖结构,减少投食性鱼类养殖数量,降低投饵量,我们引进鲟鱼、黄颡、青鱼、丁桂、江团等投食量小见效快的名优新品种100多万尾,涉及农户200多户,年减少投喂饵料数量1万t,降低代谢物排放3000多t。
标准化建设
健康养殖示范场和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是保证渔民实施规范养殖的重要措施。我们于2008年开始建设汉儿庄乡太阳峪村健康养殖示范场,示范场规模150户,年产无公害草鱼、鲢鳙鱼等1万多t。2010年在旧城乡银州峪村建设鲢鳙鱼网箱养殖标准化示范区,涉及农户50多户,8000箱,年产鲢鳙鱼5000t。2011年唐山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制定了第一个草鱼网箱养殖地方标准,对规范我市草鱼网箱养殖意义重大。随着标准化养殖进一步推进,杜绝了违规投入品的投入,降低了对养殖水域的污染。
生活源治理
为减少生活污物污水直接排放到滦河流域,政府投入2000多万元建污水处理厂一处,垃圾填埋场20多个,垃圾收集池100多个,清理河道内污染物50km,大大降低流域内污染程度。
工业源治理
为防止流域内铁选厂尾矿尾水直接排放到渔业水域,各级政府投资1000多万元对滦河沿岸护坡进行加固。渔政部门定期对尾水进行检测,不达标责成企业进行停业整顿。
流域内渔政管理
为保护渔业资源,渔政部门于每年的5月1日—10月1日对水库进行休渔期管理,出动执法快艇对违法捕捞进行查处,严厉治理“毒、电、炸”等严重违法行为。确保鱼类孵化活动及生长正常进行。县局成立执法大队,对违规案件专门立案查办,有效保护流域内鱼类生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