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少儿教育心理

少儿教育心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6 09:50:0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少儿教育心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少儿教育心理

篇(1)

一般认为儿童健康成长是个体、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良好的家庭环境是维护青少年健全心理的基础。家庭成员间行为、气氛及家庭教养方式等,对青少年的心理发育和成长有着潜移默化影响。[1]不良的家庭因素和父母与子女间心理上的差异、距离,容易造成青少年心理异常,如父母离异、家庭人员关系紧张、教养方式不当等。

二、EMDR的适应性信息加工模型

EMDR的适应性信息加工模型认为记忆网络是心理临床症状和心理健康的基础,除了信息不足或器质性损害导致的病理症状外,未经加工的记忆是产生病理症状的主要基础。大脑的物理信息加工系统,像其它身体系统一样,是以健康为导向的,就像生理方面的伤口会愈合一样,除非这一过程被阻断。当现在的知觉和记忆网络建立联系之后,之前未经加工过的记忆所具有的多种成分就可以被体验到(情绪,生理感受,想法或信念)。加工被视为储存于大脑的信息网络间建立适应性的联结。EMDR会促进联结过程,从而使得相关的联系得以建立。在通过加工从而得到一种适应性的解决途径的过程中,记忆网络中那些未经加工的部分或者表现内容会发生改变。那些有用的信息得以储存下来,以供为将来的体验提供进一步的信息;那些不再适用的信息则被舍弃(躯体感受,非理性信念等)。加工的紊乱可以由于以下原因造成:困扰程度很高的情绪,这些情绪可以阻碍体验得到适应性的加工,比如说童年早期的依恋问题,童年创伤或忽视,“t”生活事件。

三、适应性信息加工模型对心理创伤导致儿童持续负面影响的解释

如上所述儿童心理受创后困扰程度很高的情绪可以阻碍体验得到适应性的加工,导致记忆网络的紊乱,它们是以状态依赖方式储存的早年生活经历。从进化学上来说,人们在儿童期有需父母照料和养育的需要,同时有被团体同化和认同的本能需要。在此基础上,任何威胁到和谐性的事件都可以导致这些经历被以标志着危险的逃跑-战斗唤醒状态储存下来。这种对于儿童知觉的封存基本停留在全封不动状态,直到这个事件得到加工,有适应性的解除。儿童期经历有着长期作用的原因可能在于信息加工系统被生存的恐惧给淹没。由于“过去即是现在”,这种对于过去事件和现在事件的知觉的区别的缺乏对于由受创引起心理问题者习得非适应性反馈环路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在相似的情景中不断得到强化。例如,一个人童年期经常被母亲言语羞辱和躯体虐待。如果这些经历没有被加工,那些对于过去而言合适的对危险的躯体感觉在生理上储存下来。过去在当下重演,并且通过任何相关刺激的二级条件化作用强化了自己,被用作当下危险相关的自动化反应;确实由于功能不良的反应,她无法守护自己。尽管她可能试图进行认知控制,但在当下她无法选择自动化反应,它们听命于基于过去事件的生化反应。四、家庭对于儿童教养应注意的问题鉴于前文所述,在家庭中对于儿童教养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恐吓儿童,让儿童没有安全感,当儿童无力对付产生害怕心理时,应通过讲述科学道理和实际示范对孩子进行教育启发。

2.不要忽视儿童的适宜需要,应注意观察并满足其需要。3.不要对儿童进行情绪虐待,比如经常对儿童的轻微不端行为进行惩罚;经常批评、嘲笑和羞辱儿童等。

篇(2)

(一)加快身心发育少儿舞蹈非常符合孩子们好动的、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心理特性,所以舞蹈动作这种肢体语言很符合他们的特性,并能激发他们的联想能力,开拓创造新思路。科学的舞蹈训练能提高少儿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促进生理机能发育,还可及时纠正少儿的不良姿势。

(二)锻炼意志品质少儿舞蹈基本都是以群舞的形式来表现的,通过锻炼不但可以培养其集体观念和协作精神,还可以激发其表现欲望,克服胆小、内向的心理,培养吃苦耐劳精神。

(三)培养审美观念舞蹈中活泼可爱的人物、动物形象,配以悦耳的音乐,可以使少儿通过具体形象来认识世界;丰富的民族民间舞蹈,也可以使少儿了解各民族传统文化,让少儿通过自身的肢体、情感体验能真实的认识美、感受美。

(四)增进情感交流舞蹈作为一种肢体语言交流方式,每个作品中除了美的展现,更着重在于情感的表达。例如少儿舞蹈《爱我你就抱抱我》就是通过直观的动作语汇来表达少儿内心情感,用他们所理解的陪伴、亲吻、夸奖、拥抱这些爱的表达方式,使父母感受到少儿的情感需求,从而增进他们之间的情感交流,家庭氛围更加融洽。

二、现阶段少儿舞蹈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监管难度大,措施待完善近年来,少儿舞蹈教育呈现出火热趋势,各类舞蹈学校、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很多人把开办舞蹈培训班当成是一种盈利手段,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虽然能通过办理办学许可证和年审手续对办学机构进行监督,但对于未办证先办班、注册登记后改变教学场所及对于各类从事教学工作的艺术团体等缺乏有效监管,是导致违规办学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

(二)家长选择存在盲目性调查发现,将孩子送去舞蹈培训的家长有四种动机:一是父母总想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替自己实现年轻时的舞蹈梦;二是家长间攀比成风,认为只有多掌握一门技艺才能保证今后足够的竞争力;三是通过舞蹈训练培养孩子高雅气质和优美的形体;四是为考艺术院校打基础。家长大多对舞蹈教育培训方法知之甚少,认为只要是舞蹈班就能训练好孩子,这也为违规办学、无证办学提供了生存土壤。

(三)硬件、软件水平有待提高少儿舞蹈教学场所除了教学应有的设施外,还要考虑少儿身体健康成长这个重要因素。首先教室面积要足够大,且通风、采光适合;其次考虑到儿童骨骼发育和舞蹈训练弹跳动作多的特点,舞蹈教室地面设施应当有一定的弹性和防滑处理,否则会对少儿骨骼发育产生破坏性作用;另外。四、如何使少儿舞蹈教育的作用充分发挥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少儿作为“璞玉”,在舞蹈教育这个特殊而又复杂的环境下,逐渐陷入了被动,而少儿舞蹈老师如何去“琢”,怎样去“琢”,让每一块“玉”都能绽放其自身最美好的光彩,这才是摆在我们每一个少儿舞蹈教育者面前的问题。

1.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一是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统一的教学质量考评标准,对各类培训学校进行年度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予以张榜公布;二是监督少儿舞蹈教材使用,制定教学目标和大纲,对于没有按照大纲要求完成教学任务的予以处罚;三是将业余艺术教育纳入职业教育管理,定期组织教学旁听、评比等;四是成立教育执法组织,加大对违规办学、无证教学人员的违规处罚力度。

2.加大少儿舞蹈教育教师培训力度,充分发挥少儿舞蹈教育的积极作用。一是强化少儿舞蹈教师的基本素质。少儿舞蹈老师应该注意自己的仪态和言行举止,不应佩戴过多的首饰或是浓重的彩妆;应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去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用激情和肢体动作去感染他们,带领他们进入欢乐的舞蹈世界;勤学敬业、品德高尚,有积极的工作态度,更要具备良好的师德。二是提升少儿舞蹈教师的综合艺术教育水平。

少儿舞蹈不仅有独立的专业性,也具有综合性,少儿舞蹈教师也应具备多面、丰富的少儿艺术知识。形象鲜明具有儿童特点的音乐,充满幻想和情感的童话故事、童谣,都能让少儿舞蹈教育者从不同的角度去捕捉这个专业的闪光之处,对儿童舞蹈进行补充、启示。

篇(3)

【关键词】少儿美术教育;误区;不足;意见

教育部教体艺[2014]1号要求,面对新形势背景下要加强对艺术教育的发展,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照《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方案》开设艺术教育课程。深入文件精神,要求我们须因材施教,将把核心素养和教学质量落实到教学之中,从而适应社会需求。少儿美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切入点。而当前少儿美术教育主要存在于两种形式:义务教育和私立美术培训机构。美术教育课又是少儿美术教育的主要形式,也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少儿美术教育的意义

少儿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快速成长的时期,我们在这个阶段对孩子们进行良好的美育训练,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少儿美术教育作为我国义务教育、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对综合素质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少儿学习阶段作为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的素质教育程度将直接影响孩子们一生。特别是教育部要求注重学生全面发展,而美术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艺术课程不仅可以使学生对艺术作品培养艺术欣赏能力,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绘画能力,这是对孩子才艺方面进行向外拓展的重要手段。

2、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

孩子在少儿阶段心理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所以我们要对孩子们进行良好的心理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美术教育由于自身特点的关系,它不仅对孩子们的情感、脑力、体力等具有促进作用,而且可以改善孩子们在长期烦躁的学习中对其心理产生不当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美术教育可以让孩子们从枯燥而繁忙的学习生活中放松下来,让他们感受艺术的气息,放松身心,让他们体会艺术的意义和价值,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3、培养孩子的学习和创造能力

很多家长认为美术教育仅仅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绘画作品、欣赏作品,这是一个误区。他们忽略了美术教学一个重要的作用,即为培养孩子的学习和创造能力。虽然美术教育在少儿阶段属于基础学科,但是通过美术教学学习孩子们在创新精神、学习能力方面得到激发及培养,让孩子们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将有信心。

二、当前我国少儿美术教育存在的不足

随着近几年来,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美术教育逐渐得到重视,各个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对美术教育的投入也逐渐加大。但在很多学校,特别在农村,美术教育依然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这将对提高孩子们的整体素质、贯彻与落实素质教育基本原则产生阻碍。所以,我们少儿美术教育教师不仅要克服美术教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还需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改进教学方法,是当前少儿美术教育的重中之重。

1、部分地区存在对美术教育认识不够,重视不足

传统的教育制度观念影响着我国进行素质教育实施的效果。比如应试教育观念深入家长、教师心中,促使孩子们无法选择或灌输美术对自己毫无前途的观念,从而导致很多学校或艺术培训机构的相关课程如同虚设。这部分人认为这些课程对孩子前途或对学校升学率毫无帮助,没有学习的必要,无法正确的认识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最终形成孩子们对这类科学无法产生兴趣,使而美术教育地位在课堂之中变得底下。

2、美术教育从业者素质参差不齐

美术教育从业者对美术教学的认识不不够,学校或学生对其不够重视,迫使学校在聘用美术教师时,提出的要求也相对简单,造成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所以,在实际课堂上,他们对孩子们要求较低甚至毫无责任感,随意让孩子们在美术课上翻阅其他学科的书籍或作业,造成孩子们对美术教学毫无兴趣。

3、美术教学不符合实际

美术教学如果脱离实际生活,那么孩子们就不能从现实生活中体面到美术,也使孩子们的创造能力受到限制。很多地区美术教师将美术教学局限在课堂上,基本上放弃或忽略外出写生的活动,而在课堂上对孩子们传授一些基础的美术理论知识或简单的物体绘制。

三、我国少儿美术教育改进意见

由于受传统教育制度观念影响,我国素质教育实施效果在部分地区实施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在农村并没有完全依照国家素质教育规章执行,特别是美术教育。因此,关于少儿美术教育改进意见,我认为:首先,针对对美术教育认知不足的地区或学校,我们应该加大力度普及全面素质教育。此外,我们应该加强对部分美术教师继续教育、专业技能培训、交流学习会等,从而提高专业素质,这样才能更好的为美术教育打下基础。其次,由于少儿美术教育内容存在一定单一性或不符合实际生活等弊端。因此,我们要根据少儿特点及教学规律进行“量体裁衣”,首先要培养孩子们的绘画兴趣,才能让他们完全学会表达或创造性表现。然后,我们要根据《幼儿教育指导纲要》相关规定制定教学内容,从而规避美术教师只重视孩子们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成果,而忽视了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对美术情感的体验及态度的倾向。因此,我们应该对教学内容以开放的态度,尊重孩子们对艺术的兴趣。最后,美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采用多元化评价,对孩子们的艺术体验得到促进。因为老师的评价对孩子提高艺术兴趣积极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我们也要开展多样化的艺术课程教学,以灵活多变的、合作小组等形式来培养孩子们艺术兴趣和协作精神。最终实现,孩子们在艺术教育中对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丰富与提高,而满足我国素质教育相关标准。

【参考文献】

[1]王志成.关注成长,尊重艺术,天性浅论少儿美术教育的自主性[J].教育观察,2014(01).

[2]郭佳.少儿美术教育与创新发展[J].教育教学论坛,2013(42).

[3]郑健.少儿美术教育的启发式教学方式与创新[J].美育学刊,2016(01).

篇(4)

关键词:电视;少儿媒体;英语教育;栏目创新

一、少儿电视的传播作用

少儿电视媒体是孩子接触社会的窗口,孩子可以从动画片和栏目中学习、娱乐。据央视索福瑞统计,4~14岁的儿童平均每天接触电视的时间为2小时22分,[1]由此可见,电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担负起了陪伴、影响甚至引领的角色,对儿童身心健康和成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北京电视台卡酷少儿卫视的核心受众年纪定位在4~14岁,这个阶段正是孩子吸收知识教育的基础阶段,是培养学习习惯的黄金期,在这个关键时段,少儿电视媒体的传播作用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教育性。美国著名动画大师沃尔特迪士尼曾经说过:“好的少儿电视片要有思想性,要能分清不同的年龄儿童的心理,既要保护他们童真的可贵,又要指导他们如何做人。”少儿栏目的核心是童真、童趣、童心,但一定的教育性和思想性才是精髓,在儿童成长发展的黄金时期,给予他们正确的三观引领,用发展的眼光做节目,扩宽孩子的思维和想象,这是一种具有教育意义的艺术行为,也是一个少儿媒体应该担当的社会责任。尤其第二语言不是母语,学习起来难度很大,而且语言学习需要持之以恒的重复、练习以及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此时,电视可以提供以上要求的教育服务。当孩子把看电视作为日常活动时,那么从电视上学习英语,就是自然而然的教育结果,通过有趣好看的节目创造学习氛围,从而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受到影响,最后演变成乐于学习英语。二是娱乐性。少儿电视节目创作更多地强调“儿童”视角,旨在让孩子在观看节目的同时,能够收获快乐和知识,无论是综艺节目中的知识环节还是游戏环节,都以突出“儿童视角”的娱乐性为主要目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儿童应该是快乐的,成人们应该负起责任来敲碎儿童的地狱,建立儿童的乐园。”[2]4~14岁的儿童观众是少儿卫视频道的核心收视群,基本可以理解为幼儿到小学毕业生阶段,这一阶段的孩子求知欲、好奇心、展示欲都比较强烈。同时,他们也具有强大的想象力与贪玩心理。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生院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说,人的智能结构至少有8种智能: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肢体运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内容多元化的少儿电视,能够较为全面地满足及开发孩子的智能,针对孩子们的天性和特点,少儿栏目的策划和创作一般会像个“大杂烩”,集舞蹈、歌曲、游戏、手工等于一体,由此具备更多的游戏性和娱乐性,把这种娱乐性植入少儿英语教学中,能够无意识地激发孩子语言表达的需要和欲望。

二、从《卡酷幼儿园》的《英语ABC》栏目分析少儿英语教育

新媒体爆发式的发展,将触角伸向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教育、经济、传媒等,似乎将传统媒体逼到了角落。那么传统媒体是否再无崛起可能?少儿英语教育栏目给出了一个加分答案。卡酷少儿卫视的早间幼教节目《卡酷幼儿园》设计了一个特别板块《英语ABC》,策划之初是为了增加栏目的娱乐性和知识性以及板块的丰富多样化,没有想到的是,一经播出,竟然为这档栏目开辟了新的空间与功能——少儿英语教育,在依托于电视栏目的基础上,其增强了超越栏目的教育意义,也为传统媒体寻找到了转型的契机和春天。《英语ABC》分为三个板块,首先由主持人天天哥哥扮演一个卡通人物,带领两三位小朋友,用英语进行一段短小精悍的故事表演,主要取材于孩子爱看的动画片和绘本故事,比如“Peppapig”《粉红猪小妹》、“Penelope”《蓝色小考拉》、“MickymouseClubhouse”《米奇妙妙屋》等。紧接着,由天天哥哥和小朋友组成ABC游戏小课堂,对上述表演内容,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简单的单词和词汇讲解。最后,在欢快的英文歌声中,主持人和小朋友一起唱儿歌、跳舞蹈,结束当期节目。整期栏目总共8分钟,时间利用充分,内容选择精致,包装色彩明亮,非常适合孩子一早起来观看,既不耽误早起时间,又能同时学到英语知识,何乐而不为?《英语ABC》的应用性和收视贡献率也相当可观。首先为了配合节目,它的母栏目《卡酷幼儿园》在线上线下需要举办许多活动,比如在微信微博举办的“一分钟英语秀”有奖参与,周末在一些商场游乐场,由主持人主持《英语ABC》见面会等。这些活动掀起了少儿英语的热潮,也将观众转化为粉丝,回馈给电视收视。非假期时间,《英语ABC》4+收视份额巅峰达到5%,在早间收视时段的成绩相当具有优势。这一切证明了14岁以下孩子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和优势性,德国人吉泽拉•施密德-舍恩拜因认为,“在自然环境里,幼儿在三、四个月内就把外语学到近乎讲本族语的人那样完美,其说话之自在,学习之迅速,竟使家长、幼儿园教师和语言学家等一再惊叹不已”。正因为如此,基于少儿英语教育领域的开发可能性和职业资源不充足,促成了传统媒体电视可以加以利用,进而繁荣发展。

三、少儿媒体创新英语教育的优势与不足

凡事皆具有两面性,少儿媒体与少儿英语教育的联合,也存在着优势与弊端。首先,具有专业性优势。少儿英语教育作为一个英语栏目,在要求英语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还需要从业者在师范领域、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等专业有所涉足,并非单单是英语教学,就目前来说,师范类大学英语教育专业还并未形成成熟完整的少儿英语教育体系,这个领域从师资还有后备资源来说,都相对空白,由此说明,少儿英语教育在专业性方面,亟待补充,而少儿媒体,恰到好处地弥补了这个空白。拿北京电视台卡酷少儿卫视来说,作为专业的少儿媒体,无论从儿童心理研究、儿童教育到传媒技术、传媒心理学等,都具有专业水准,同时运用英语专业的主持人来把控节目节奏,无论是从教学角度还是娱乐孩子的角度,节目都能做到专业化,给孩子们提供了真正寓教于乐的英语教育。其次,大众传播也具有优势。英语作为非母语,大多数的教学教材,包括图书、杂志、绘本、电影、电视等,都来源于英语为母语的国家,而媒体是传播知识最理想的载体,编导和导演能够聚合海内外各种英语学习资料,结合少儿心理进行设计和编辑,让孩子们在电视机前,可以了解到英语国家的日常生活方式、社交礼仪、文化习俗等知识,从而学习到语言知识。反之,传统意义上教习英语的课堂,互动性差,教育流向单一,尤其对12岁以下的孩子,课堂教育对于他们来说具有强迫性和约束力,久而久之,他们会对学习产生排斥和厌倦心理,同时教材太过规范化,也过于灌输化和刻板,不像电视传媒,鲜亮好看,声色俱佳。同时,大众传播具有组织性、公开性、时效性等特征,能够优化孩子的英语学习,让孩子能接触到最新的、经过拣选的英语知识。少儿栏目作为英语教育载体也存在短板,比如说少儿英语师资力量的缺乏。就少儿英语教师市场来说,本身就缺少专业的师资,而同时有专业能力和媒体素养的编导就更加稀缺,这也制约了电视媒体继续在少儿英语教育领域的“攻城略地”。另外,随着此类栏目需求量的增加,少儿栏目市场出现了供应不足的现象,而目前少儿栏目从内容制作、市场需求到生成产业链都面临巨大的挑战。比如节目编排和定位的“成人化”现象突出,以成人的视角创作,容易走极端,要么过于简单,要么过于复杂,很难精准地引起孩子的注意力,易与孩子的世界发生冲突。少儿电视媒体作为传统媒体,虽然面临着新媒体的巨大挑战,但不应过早地唱衰,而应该从少儿生活的各方面进行思考,稳稳抓住孩子的心理,用发展的眼光为孩子描绘未来,少儿英语教育类节目正是这样一个契机。少儿栏目应该从公益性的角度出发,比如英国的BBC是公共电视台、美国的ABC还有台湾东森电视台则是商业电视台,但是它们在少儿频道及节目的打造上都凸显了公益性,它们的频道设置、节目定位、节目编排都充分考虑到了少年儿童的成长阶段、生活习惯和心理特点。在此过程中,少儿电视媒体不应以任何利益扩大目标收视群,不因广告植入改变节目模式,而应以孩子的教育为核心,这样才能真正树立和保持电视媒体的责任和形象。

作者:韩旭 单位:北京电视台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少儿美术;兴趣

少儿正处在人生最重要的智力发育期,而美术教育正是促进少儿智力发育,提高少儿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当前,我们的少儿美术教育却存在诸多不适合的问题,需要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解决好。而作为美术教师所能做的,就是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探索更加适合少儿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论述如何做好少儿美术教学。

一、兴趣与专业相结合的少儿教学模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少儿的探索兴趣是无穷无尽的,作为教师必须学会静下心来,耐心等待。对于学绘画的少儿而言,由于思想上尚未成熟,他们更多地需要在兴趣的指引下去学习他们所喜欢的科目。如若只是在家长一味地强制下去学他们所不感兴趣的内容,那么可能得到的结果势必适得其反。这一点在幼儿的兴趣教学中显得尤其突出。基于此,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制订了相应的工作计划,针对该年龄学员的身心特点配备相应的教材,在上课的过程中,以启发式的教育方式、有意识地去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也有机地融入一些关于绘画的技能技巧。由于少儿接受能力有限,笔者在传授教学知识的时候,并不以成年人的标准来要求他们,而是潜移默化地逐渐深入地灌输一些技巧。笔者在每次的主题绘画课上,借助于视频、图片等媒体手段来营造学习的环境,以促进少儿学员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并进而展开个性化的艺术创作。正是在这样兴趣与专业相长的教学模式下,围绕着造型提高、兴趣培养这两项任务,笔者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计划,并开设了与之相适应的一些课程,例如,儿童画、水粉画、陶泥课、写生课、手工课等。同时,笔者也充分地利用好节假日的时间开展了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主题创作活动。

二、基于少儿心理认知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

少儿由于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因此,在探讨少儿美术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切实地关注该群体特殊的心理机制。综观历史上关于少儿美术心理学研究情况,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理论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理论。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以及罗恩菲德的绘画发展理论可知,它们均关注到了儿童画在整个未成年思想体系中的重要性地位。在皮亚杰、罗恩菲德等学者关于儿童心理学说的启示下,英国心理学者里德完善了“儿童绘画发展阶段说”,将其分解为“涂鸦期”、“线描期”、“叙述的象征期”、“叙述的写实期”、“视觉写实期”、“压抑时期”、“艺术复活期”7个步骤,并构建了关于儿童绘画发展的“直线型”模式理论。从笔者多年来执教少儿艺术绘画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少儿阶段,基础性的训练必不可少,但需要掌握好“度”。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美术价值需要通过科学性的个体经验所证实,即使是对于儿童所处的低龄阶段而言,也要将其具有主观性、偶然性、个体性的经验符合科学化的规律性。由于少儿普遍存在着好玩的天性,作为教师引导者,则需要加以引导,在满足少儿以绘画为游戏的心理的基础上,也要有意识地融入关于绘画的技能与技巧。

三、创设自由、民主的开放式教学机制

我国着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他的“活教育”原则中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的确,对于少儿来说,在有意识地向他们传授一些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到孩子们的创作潜能。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体制之中,美术的教学观念体现更多的是教会学生绘画,甚至强加灌输进一些成年人的绘画思想及其技巧。这样并不能达到很好地让孩子们感受到绘画本身所具有的自由化的特点,进而可能抑制少儿的绘画创作的潜能。因此,笔者采取自由、民主的开放式教学机制,并通过给出课题加以引导将孩子们的认知通过图像的形式呈现出来。实践证明,笔者的这一教学理念得到了大多数家长的认同。在教学途径上,可以采取一些新式的教学方法,例如,示范法(包括局部示范法、欣赏示范法、幼儿自我示范法以及师生共同示范法)、情景再现发现法、心灵感悟体验法以及实物人形模特法;在教学评价机制上,也可以采取多元主体的评价法,例如,幼儿自评、幼儿互评以及教师点评等。

四、强化学校与家庭互动的反馈作用

篇(6)

[关键词]幼儿舞蹈 素质教育 作用

[中图分类号]J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1-0163-01

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素质教育的今天,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艺术教育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对儿童品德修养、身心健康、审美能力、智力发展等方面都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是对儿童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手段,在素质教育中对少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关于舞蹈教学在儿童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有下面几点看法:

一、幼儿舞蹈有利于道德品质的形成

由于少儿理解水平的限制,少儿舞蹈一般都有一定的故事性、情节性,以有利于少儿对舞蹈的理解和认识。另外为了教育儿童,舞蹈里面还蕴含深刻的教育性。让孩子在排练表演舞蹈的过程中,通过故事和情节来感受和认识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真、善、美,以利于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如少儿舞蹈《三个和尚》,让孩子认识到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在具体的排练过程中,首先要孩子理解作品的内容,然后发自内心地将具体的舞蹈动作表现出来。从这个过程看,孩子表演不是简单的模仿动作,而是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通过表演,使孩子自然而然地懂得了团结协作的重要作用,对于孩子的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舞蹈训练本身也是对孩子品质的一种锻炼。舞蹈虽然是优美的,但舞蹈训练过程却是艰辛的。现在的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生活中几乎没有困难和挫折,在舞蹈基本功训练过程中,孩子常常因为疼痛和劳累而掉泪。能够坚持学习,无疑是磨练了孩子的坚强意志,培养了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

二、幼儿舞蹈有利于智力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

在舞蹈过程中,需要肢体各个关节部位协调运动,动作才能优美。而动作的协调能够促进儿童大脑的发育,有利于智力的发展。幼儿年龄虽然小,但具有无限的创造力。幼儿的天性就是活泼好动,善于幻想,喜欢新鲜富于变化的事物。而舞蹈恰恰为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提供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对于同一舞蹈动作或同一作品,每个孩子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理解和不同的表现形式,原因在于孩子有不同的想象和不同的创造。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正是素质教育所需求的。

三、幼儿舞蹈有利于少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一)舞蹈可以促进少儿的生长发育

少儿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增加血液供给,使组织得到更多的营养物质,从而促进了身体的生长发育。因此长期进行舞蹈训练能使身体快速增长。据调查统计,同性别年龄的少儿,参加舞蹈训练的比不参加舞蹈训练的平均身高要高4~8厘米。

(二)舞蹈能够改变少儿身体机能

在舞蹈训练中,手、腕、脚、腿、胳膊各关节经常运动,锻炼了各关节的柔韧性、协调性、灵敏性。有利于少儿能够灵活自如地把握肢体动作,准确无误地完成正常乃至一些特殊的肢体运动。一旦有突如其来肢体的变化,孩子能快速反应,敏捷应付,从而避免或减少意外的身体伤害。

(三)能使少儿的形体姿态更加优美

人的体态虽然一般都取决于先天遗传因素,但是后天锻炼因素也起着不可否认的作用。因为舞蹈训练可以纠正人的不良身体姿态(如低头、探肩、弯腰、驼背),使身体变得挺拔。另外经过舞蹈训练,由于关节灵活性提高,关节的活动幅度增大,使人的动作更加协调舒展,使姿态更优美动人。从舞蹈实践来看,经过舞蹈训练的孩子,身体各部位更加均衡匀称。

(四)幼儿舞蹈有利于少儿心理健康

幼儿在舞蹈过程中,所有的感觉器官(如听觉、视觉、感觉等)被积极地调动起来,不仅促进感觉器官的发育,另外在舞蹈过程中,人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优美动听的音乐和舞蹈动作中,这种注意转移有利于放松紧张的神经,使人心理放松,彻底解除压力。保持心情愉悦,有助于少儿的心理健康。

四、幼儿舞蹈有利于美育的教育

美育教育的实践及基本功能包括审美价值取向的建立和审美能力的培养。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是人的天性,少儿也不例外。少儿在舞蹈学习过程中,从舞蹈表现的精神理解美、认识美;从舞蹈动作和舞蹈音乐中感受美、欣赏美;利用舞蹈动作表现美、展示美;通过大胆想象构建美、创造美。由此可见舞蹈是对少儿进行美育教育的一种良好形式。

我国教育培养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创新人才。最好的培养方式就是应该从少儿抓起,长抓不懈。作为少儿舞蹈教师,应该肩负起历史重任,在选择和编排舞蹈教学中注意加强对少儿的素质教育,使舞蹈教学真正发挥其独有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篇(7)

通常所说的“内心世界”,属于人的精神生活领域。心理现象,包括三个基本范畴: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各个生长阶段都有其不同的心理特点,少儿阶段是相当重要的阶段,对少儿实施审美教育符合少儿的个性特征与心理需求。

一、审美具有社会效益

当代社会已经向信息社会迈进,生活节奏频率加快,竞争日益激烈,复杂躁动的社会环境成为今天少儿发育成长的环境,对他们的成长有着强大的影响作用。信息社会成长起来的少年儿童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由于少儿的智力和心理还没有完全成熟,情绪易于波动,缺乏是非善恶丑的辨别能力,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少儿电视栏目,理应承担这一光荣的启蒙职责。电视应培养儿童初步的爱国主义意识,从爱自己最亲近的父母、老师、小朋友逐步扩大到热爱工人、农民、及经常接触的劳动人民,教育少儿爱憎分明;《小天鹅》(黑龙江电视台)第45期节目,在当前商品经济社会中呼唤友情、传递爱心的故事,其中有这样一段:“同学们!世间最美好的莫过于情缘,那么,就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来珍惜心中的友情,让少年的时光成为永恒不变的美丽的梦吧!”节目播出后收到良好的效果。引导少儿从周围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人与人之间的新型社会关系中逐渐认识到社会;让他们知道国旗、国徽都是祖国的象征,在国庆节前期播放的节目侧重介绍祖国的历史和现实,爱国主义的启蒙教育会使少儿受到强烈感染,留下终生难忘的记忆;有意识地编排一些科技内容的节目,培养少儿对科学的兴趣,启发少儿的求知欲及对周围事物的科学态度。在电视节目里,要充分运用儿歌、儿童歌曲、寓言等形式,引导少儿对不礼貌行为的厌恶,激发他们想做一个有礼貌好孩子的愿望。

二、审美讲究趣味性

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的情绪反映,表现为对某种事物或活动的爱好与追求。掌握少儿的心理个性突出少儿节目的趣味性,少儿喜爱大自然,对捕蜻蜓、捉蝴蝶表现出浓厚兴趣,甚至还会着迷,安排这类节目,就尽可能创造条件使其投身于大自然之中,有意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作的协调性、手脚的灵活性,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有些少儿表现能力具体鲜明,思维积极活跃,他们在绘画、表演与创造性游戏中,通常都表现出富有创造才能富有审美感。因此,电视台少儿节目的趣味性,直接或间接地有利于促进少儿的创造性;在正确的引导与有计划的教育下,他们的知识经验日渐丰富、眼界日益开阔。少儿的兴趣也就趋向广泛、深入,进而表现出对某些事物产生强烈的兴趣和追求。为此,我们曾有计划地举办一些讲故事、少儿卡拉OK等节目,少儿喜欢那些经过积极思维、克服困难而最终又可以解决的智力测验、小制作、小发明等栏目,调动少儿的积极思维活动,有效地开发他们的智力。

三、审美具有艺术色彩

优秀的少儿节目,讲究屏幕形象的色彩、声音、动作、生动的语言和表情等,这些艺术性强的细节会引起少儿审美注意和浓厚兴趣易于理解和接受,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配合节目,给少儿讲授一些音乐、舞蹈、美术与文学等的粗浅知识和基本技能,尽可能使孩子们唱歌、跳舞、欣赏音乐,让他们能感受到音乐的优美,理解歌词和曲调所反映的生活内容和所表达的感情,培养他们对音乐艺术的爱好,激起少儿学习艺术、知识、技能的积极性。首先是通过音乐特有的声情效果,来感受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内容,体验艺术美,初步培养他们对音乐的节奏感,发展少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想象力和表现力,陶冶少儿的性情和品格。我们编排、录制了一些有情节的舞蹈节目,让少儿从舞蹈中领略音乐舞蹈所特有的魅力,培养他们的艺术感情能力。其次是通过美术作品,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使他们对周围生活有一定认识。初步培养少儿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对大自然、对色彩,对艺术构思的欣赏能力,注重发展少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我们编排动画片《秋天为什么会落叶》,使孩子从中获得色彩的组合搭配、对比度等最基本的美术知识。动画片中的故事情节,引导他们更好地去认识自然生态美,大树为了保存生命能量,在严冬到来之际把身上的叶子全部抛弃了,这样才能安全过冬。使孩子们既在美术作品中获得了美的教育,同时也获得了自然生态知识的教育。当然最有效的育人手段是通过电视专题节目的语言艺术性来影响少儿理想和情感,培养少儿对文学作品的爱好。真正使他们会听、会讲、会表演,既丰富了词汇、又发展了口头表达能力。除了上述节目安排之外,电视少儿节目自身应该讲究艺术色彩,如精美的画面构图、和谐的色彩搭配、精巧的情节布局,优美语言恰到好处的利用等等,都可以使节目从内容到形式美不胜收,使少儿得到美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