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6 09:50:0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城市发展愿景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城市,不论是所谓的一二线城市还是三四线城市,不论是发达地区的城市还是欠发达地区的城市,服务腹地都是其基本职能之一。不同之处在于,不同能级的城市拥有不同尺度的腹地和市场,全球城市向全世界提供服务,县城是县域范围的服务基地。但是,不论从经济角度还是社会角度都不能排除三四线城市或欠发达地区城市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学术界已经从不同角度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有学者根据形成阶段驱动力的不同,将集聚区划分为原生型集聚模式和嵌入型集聚模式。前者自发集聚形成,典型的如上海同济现代建筑设计街;后者由要素驱动形成,典型的如日本东京的六本木新城、伦敦的金丝雀码头、新加坡的新达城、北京的华贸中心。本文关注的是后一种类型,即政府如何引导、激励特定的现代服务业企业集聚到城市的特定区位?政府这一行动成败的关键是什么?需要哪些前置条件?需要哪些具体驱动要素?
一、现代服务业与城市兴衰
一般而言,现代服务业可大致划分为四种类型:第一,基础服务,包括通信服务和信息服务等;第二,生产和市场服务,包括金融、物流、法律、广告、会计、房地产、批发、电子商务、农业支撑服务,以及中介和咨询等专业服务;第三,个人消费服务,包括教育、医疗、健康、餐饮、住宿、文化娱乐、旅游休憩、商品零售等;第四,公共服务,包括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以及公益性信息服务等。
2007年3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指出“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不仅如此,对于城市发展攸关的是,服务业发展多元化程度和质量是吸引、挽留自然人和法人的重要因素。一个自然人和法人不愿入驻的城市,或者企图逃离的城市注定是一座走向衰败的城市。反之,则是一座走向繁荣的城市。
因此,对于不同层级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而言,问题的核心不是“是否需要、是否发展现代服务业”,而是发展“哪种类型、哪种能级的现代服务业”。从这种意义上说,现代服务业发展是否深入,已成为当前经济形势下城市兴衰的关键所在。
二、城市愿景与现代服务业发展
计成在《园冶》“兴造论”中指出,“世之兴造,专主鸠匠,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谚乎?”意思是讲园林的艺术高度主要取决于主人,而专业人士则起辅助作用。城市决策者,特别是发展政体国家的城市决策者对于城市发展的走向、轨迹和前景有着重大的影响。一个基于城市资源禀赋,符合时展规律的城市愿景将为城市的永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尽管城市愿景的实现,以及城市发展和跃迁是多因之果,但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背景下,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注定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不同城市基于资源禀赋和城市愿景的差异在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也各有不同。
1.发展诉求差异
发展特定部门的现代服务业,对于有的城市来说是目标诉求,对于另一些城市来说则是工具诉求。同样是发展酒店业,在丽江更接近目标诉求,而在上海则更接近工具诉求。
2.发展门类差异
尽管每座城市都试图全面发展现代服务业,但基于不同的城市愿景,发展不同门类的服务业对于不同城市有着不同的战略意义。对于上海这一亚太地区正在崛起的全球城市,发展金融、物流、法律、广告、会计等生产和市场服务会强化城市的基本职能,使城市更加趋近于设定的愿景;而对于丽江,发展健餐饮、住宿、文化娱乐、旅游休憩等消费服务则是实现城市愿景的重要途径。
三、经济发展与载体建设
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方式并非一成不变,其会随着城市发展愿景和外部经济条件的演变而不断调整。在调整过程中,城市规划布局与经济发展如何相得益彰,是城市发展要考虑的首要因素。
1.经济发展与物质空间
经济发展和物质空间,或者经济发展和城市化(urbanism)一直以来就被认为是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悖论。实证研究表明,至少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而言,t时间的物质空间创造或改善是经济活动发生的原因(之一),而t+1 时间的经济活动又会触发物质空间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羸弱的基础设施已经影响到了上海的城市形象和发展基础。一些对上海的投资环境作过考察的外国学者及厂商认为,在中国各开放口岸中,上海的经济地理条件、职工的技术素质、产业配套能力和“资本边际效率”等都是最好的。但是,这些优势却被某些不足抵消了。这些不足主要是指基础设施“陈旧落后”,“不能适应现代化企业活动的基本要求”。
在经济学中,一种商品价格的上升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增加,那么后者就被称为“替代品”(substitutes)。替代效应是指一种投入品价格的上升将导致厂商用其他投入品来代替这种投入品。在有多种生产要素的情况下,成本最小化原理的一个重要后果是,一种投入品价格的上升,相对价格的变化会导致厂商用较便宜的投入品替代这种昂贵的生产要素。当其他要素的成本(政治成本或经济成本)高企时,物质空间作为一种城市可控的要素对其他稀缺或“昂贵”要素具有一定的替代作用。上海市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上海市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制造业开发区酝酿于1981年,先于上海成为沿海开放城市(1984年)。在当时,上海市还无权享受其他特区城市享受的诸种优惠政策。在政策优势缺位的背景下,为了吸引外商投资,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格外重视空间载体的建设,试图在特定空间内配置完备的跨国企业生产制造所需要的要素,打造能够满足跨国企业运作需求的适宜环境。在这一阶段,优惠政策是稀缺的、“昂贵的”,城市政府在无法获得政策这一“要素”时,便用物质空间作为替代。
2.城市空间要素概念的导入
城市空间要素是城市物质空间的基本构成单元。城市空间要素是指同时具有如下特征的城市开发:(1)该要素是城市范围内的物质实体;(2)该要素的创设需要对城市土地进行开发;(3)空间(spatial)层面的布局与物质(physical)层面的规模和质量将决定或严重影响该要素主体功能的发挥。
根据生产和生活用途可以将城市空间要素划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生产性城市空间要素、生活性城市空间要素和支撑性城市空间要素。生产性城市空间要素是指服务于法人,直接参与或直接服务于生产经营过程的各种城市空间要素,这里的生产包括实物的生产,也包括服务的生产,此类要素主要包括写字楼和厂房等。生活性城市空间要素是指服务于自然人,旨在满足生活需求、提升生活质量的各种城市空间要素,主要包括住宅、文化设施和休憩设施等。生活性空间要素的配置状况是影响城市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不只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同样已经意识到城市生活质量对于城市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支撑性城市空间要素是指既服务法人,也服务自然人;既服务生产经营也满足生活需求的各种城市空间要素,如城市道路、机场、酒店、会展设施等。
3.城市空间要素与载体
城市空间要素不仅是城市区位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城市政府相对容易掌控的区位优势。
相对于尺度上更为宏观的地域层面和行动上更具惯性的操作层面,城市政府对于在地段层面进行的物质(空间)范畴的干预具有相对确定的处置权。伴随着干预在方式和空间两个维度的扩展,城市政府的可控性呈逐渐下降趋势,城市政府的操作不能突破许多由国家或上级政府设定的尺度或“红线”:比如,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初,哪些城市享受怎样的优惠政策并不为城市政府所能左右,尽管它可以为之努力,但最终的决策权并不在城市;比如,虽然悉尼市政府非常急于吸引全球活动,但它却不能向国际企业提供税收方面的激励,因为税收作为联邦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并不受城市政府掌控。
载体,即基于特定社会经济发展诉求,由公共部门或私人部门集中配置特定城市空间要素的特定城市地区。我国的各类经济开发区就是为促进制造业集聚发展而创设的一类载体,而兴起于1990年代的CBD建设则是为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而创设的一类载体。
四、现代服务业发展与载体建设
为了集中发展现代服务业,伦敦在不同区位规划了若干特别分区,引导形成了中心城区、内城区、郊外新兴商务区等不同类型的集聚发展模式。不仅伦敦如此,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其他许多城市,甚至亚洲的香港、新加坡、首尔等城市也都非常重视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培育与建设。近年来,上海也雄心勃勃地提出了宏伟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计划,这些项目区位不同,承载的使命不同,进而城市空间要素的构成也不尽相同。
1.因地制宜的载体建设
发展现代服务业必须基于城市的资源禀赋、基本职能和城市愿景。一项对甲城市发展非常奏效的现代服务业对于乙城市可能毫无成效。特定的现代服务业需要特定城市空间要素的组合,载体建设必须以城市禀赋与愿景为前提。一个旨在提升旅游服务品质的载体和一个旨在向生产者提供综合服务的载体,其空间要素构成一定大相径庭。
2.专业咨询机构介入的载体建设
一个效力强大的城市载体必定是专业机构全程介入的结果。从最初与城市政府互动确定城市愿景,到遴选对城市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现代服务业类型,到为这些现代服务业的载体选择适宜的区位,到为载体度身定制空间要素配置计划,再到为载体提供场地设计与建筑设计,直至为这一载体提供运营支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任何专业机构均可满足上述发展需求,只有有能力较好整合上下游服务、实现各服务之间有效对接和反馈的专业机构,才能使载体发挥其预设的功能,实现其预设的效应。
3.运营机构介入的载体建设
随着贫富差距的加剧,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识到“我的个人需求”与“我们的公众利益”在本质上的趋同,这使得“愿景”的涵义变得更加个体化、具象化。随着全球经济挑战愈演愈烈和文化的巨变,消费者更加注重个人价值,他们更加关注“我”(个人需求)和“我们”(社会公益)的关联。消费者希望通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在“个人需求”与“公众利益”之间寻找到平衡点。当消费者自身的影响力增强并越来越多地关注公益,企业和政府就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
在美国,随着经济挑战不断加剧,价值观也不断变化,公益和社会问题不再是游离在人们生活之外的事情,加之两级分化的日趋严重,使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加关注“我”(个人需求)和“我们”(社会公益)的关联。提及社会问题,美国的消费者的关注集中在提高医疗保健、解决温饱问题、解决城市流浪现象和提供就业机会等方面。随眷消费者对各种组织机构解决社会问题的信心逐渐丧失,他们更加愿意通过社会媒体,比如微博,把这种抱怨发泄出来。
而在欧洲,年长的一代人已经不再相信政府能够解决社会问题了。大多数欧洲人仍然认为医疗健康和提供就业机会等基础需求应该由各种组织机构设法解决。然而,从欧洲的金融危机看,希腊的经济危机和财政紧缩政策的彻底失败也引起了人们的思考。
最引人瞩目的是在包括中国、印度、印尼、巴西等国在内的快速增长经济体,这些国家的消费者对企业和社会“愿景”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随着消费水平和购买力的稳步增长,快速增长经济体的消费者对于企业支持公益、履行社会责任的期望值不断增强。他们更愿意购买和推介那些拥有社会责任感和支持公益事业的品牌,并对不支持公益的品牌持有“惩戒”的态度。与此同时,消费者的个人公益意识持续高涨。越来越积极地亲自参与公益事业,以自身努力推动社会的良性发展。
二、愿景“牛市”
在那些被称作“快速增长经济体(RGE)”的国家里的消费者在公益方面对公司和品牌有更高的期望,同时他们也更积极、更投入地和支持公益的公司及品牌产生互动。这些地区的消费者在“愿景”上的积极程度远高发达国家,消费者不但对企业参与解决社会问题抱有较高的期望,并积极参与到公益活动中。随着中产阶层的壮大和其购买力的增长,本次研究发现,这些消费者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显示出对“愿景”的偏好。这些消费者的热情和参与程度与发达国家的“愿景熊市”形成鲜明对照。
三、商业领军的令牌,追求商业利益与支持社会价值并行
未来的领军公司和品牌,仅仅局限于商业范畴之内的经营是远远不够的,他们必须超越商业圭臬,将社会愿景纳入其经营战略中,只有只这样才能获得“领军令牌”。公司的未来表现不f又体现在财务报表上,更要体现在社会行动上。全球87%的消费者认为,企业应该将社会利益和商业利益放在至少同等重要的位置上,甚至不到1/3的人认为在解决社会问题中商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这种角色的缺憾很可能导致消费者对企业的不信任。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hat Hubei Universities
Face under the Strategy of "B&R"
HU Siying, MA Mengqi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9)
Abstract During the process of China promoting the B&R strategy, the Hubei Universities started facing the new chances but also the challenges. In order to achieve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open our horizon with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also being positive with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start to impel Hubei Universities'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Key words "B&R" strategy; Hubei Universities; opportunities; challenges
2015 年5 月25 日,?r任湖北省省长王国生在湖北省政府常务会议上提出了符合湖北省内现状的,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发展规划。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趋势,“一带一路”是对于我国坚持全面对外开放、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我国在全球化趋势中带动本国经济发展和推动世界经济繁荣。高等教育事业是湖北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截至2012年5月10日,经教育部审批或备案,湖北省有普通高等学校96所,其中,中央部委属高校8所,省属本科高校32所(其中民办6所),高职高专学校56所(其中民办11所)。另有独立学院26所,成人高等学校7所。①湖北省作为高等教育大省,教育实力居全国前五。
1 “一带一路”战略为湖北高等教育提供机遇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不仅有利于湖北高等教育提高质量,有利于湖北建设成为全国教育领先强省、创新人才强省,还有利于湖北高等教育走向世界。
1.1 促进科技发展
《推进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提出:“深化沿线国家间人才交流合作”,“加强科技合作,共建实验室(研究中心)、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海上合作中心,促进科技人员交流,合作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共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②
湖北省会武汉市,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但科技研发仍后劲不足。湖北省地区高等学校教学与科研人员共48586人,地方高等学校科技人力共24301人,湖北省部委高等学校研究与发展机构共339所,地方高等学校研究与发展机构共124所。科技水平排名相比北京上海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还比较落后。2014年湖北省投入科技经费共7119541千元,支出科技经费共6091145千元。“一带一路”战略下国际合作日益深化,对于科学技术人才的需求只增不减,这对于湖北省高等教育为输出高素质人才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湖北省2014年投入科技经费共7119541千元,支出科技经费共6091145千元。③虽然相比往年有所增长,但省内区域分布不均问题上仍需要在“一带一路”战略下通过科技与人才合作逐步完善。
1.2 推动合作办学
《愿景与合作》中提到:“扩大相互间留学生规模,开展合作办学”,“欢迎沿线国家智库之间开展联合研究、合作举办论坛等”。④
“一带一路”覆盖到的周围国家大多教育资源比较匮乏,这对高水平高等教育有旺盛的需求。而科教资源富集,高校数量众多,是湖北最突出的优势。湖北省提倡省内高等教育与省内省外高等教育取长补短、积极合作。2009年,湖北省组织在鄂7所部属高校与武汉城市圈18所省属高校结对合作,⑤形成高校间你追我赶、互利共赢的发展态势。截止2011年8月, 湖北有39所高校与12个国家的59家外国教育机构开办了93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⑥在“一带一路”战略下,教育资源匮乏的中亚、南亚、西亚对于优质教育的需求为湖北高等教育在合作办学中完成跳跃提供了重大的历史机遇。
1.3 助力教育交流
《愿景与合作》中提到:“中国每年向沿线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深化沿线国家间人才交流合作”,“开展城市交流合作,欢迎沿线国家重要城市之间互结友好城市,以人文交流为重点,突出务实合作,形成更多鲜活的合作范例”。⑦
湖北地区高校纷纷成立了国际交流学院,负责管理外国留学生的招生与日常管理工作。继1998年武汉大学留学生教育学院、1999年华中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交流学院成立以后,2002年,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分别成立外国留学生管理部口,2006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成立国际教育学院。湖北中医药大学、三峡大学、长江大学等省属高校都成立了国际教育学院,积极为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提供更好的保障。⑧此外,各校在遵循《高等院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的基础上,建立了符合本校实际的“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以进一步规范外国留学生教育。各校还在办学模式、网站宣传等方面积极探索,为来鄂留学教育注入了更多活力。这为湖北高校在“一带一路”需要融洽的教育交流背景下持续发展高等教育提供了机遇。
1.4 增进实习就业
《愿景与行动》提出:“整合现有资源,积极开拓和推进与沿线国家在青年就业、创业培训、职业技能开发、社会保障管理服务、公共行政管理等共同关心领域的务实合作。”⑨
湖北省结合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等情况,开发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政府购买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更多用于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将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全部纳入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范围,使这些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内实现就业或纳入就业见习、技能培训等就业准备活动。⑩
为了倡导大学生毕业后留在湖北就业创业,湖北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以保护湖北省高校人才不外流――延迟保留毕业生学籍、开展“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创设“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基金”,用物质和政策鼓励在校或毕业大学生创业等。这为湖北高校在“一带一路”需要青年创业的背景下持续发展高等教育提供了机遇。
2 “一带一路”战略使湖北高等教育面临挑战
2.1 师资力量不足
湖北有不在少数的高校教学质量一直处于国内同类学校前列。但由于“一带一路”战略下带来的资本流动和人才流动,再加上湖北地处中部,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教师待遇不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经济发达地区,另外受传统治学观念的约束,高等学校的教育理念比较保守,使得中部培养出来的大批人才流向其他地区。
从现阶段高校高层次师资分布总体情况看,东部高校高层次师资相对集中,中部地区面临高层次师资匮乏、师资流失严重等问题,高校高层次师资总量无法适应湖北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湖北高校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水平,巩固教师队伍理想信念,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
2.2 教育结构老旧
由于“一带一路”所穿过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自然其教育水平也较落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不仅需要在语言技能上的专业人才,也需要全面的复合型、国际型人才。“一带一路”战略在“走出去”方式上将带来一个“新常态”,即走“投资立国”模式。 但是根据湖北省大学生的毕业去向综合分析,湖北省依然缺乏在信息化时代下的国际贸易领域的专业人才。而这恰是我国顺利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最缺乏的人才资源。
而按照现在的培养体系,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只掌握了国际贸易领域的皮毛,缺乏“挖掘”的深入研究和学习的精神,更缺乏运用其他领域的理论并灵活运用国际贸易理论。如果不采取相应措施改善这一现状,恐怕很难充分发挥湖北省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教育大省优势。
2.3 软硬件设施薄弱
硬件设施主要指高校基础设施建设,湖北高校基础设施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反映其教学水平。湖北高校较于东部高校、湖北地方高校较于省会高校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与“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相关的教学设施、新媒体设施、实验室配置等在数量和质量上均与实际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软件设施主要指高校专业设置状况,它是一项涉及人才培养、学术队伍建设和科学研究等诸多内容的战略性基础工程。湖北高校专业设置通常处于被动状态,存在专业设置全而不精、生源配置不均衡、前瞻性不足、与社会需求脱节等问题,成为制约湖北高校人才培养的障碍。
2.4 网络教育匮乏
网络的使用是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手段,我们可以充分发挥网络信息传播的特点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如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很容易变成传播不良信息与思想的渠道,如果缺乏管理与规范,网络的消极影响会大大超出其积极影响。与网络的快速性、广泛性、娱乐性不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慢性的、有限的、乏味的,对于今天的高校大学生来说,单纯说教的方式已很难被接受。
注释
① 湖北省高等学校名录2012版.湖北省教育厅规划计划.2012.http://jytxxgk. e21.cn/web/webInfo.do actionCase=rule_content&info.id=1023&superior=info_ category_query
② 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推进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2015.3.
③ 2014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教育部科学技术司,2014.http://moe. gov.cn/s78/A16/A16_tjdc/201508/t20150804_197660.html
④ 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推进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2015.3.
⑤ 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武汉城市圈中央部属高校与地方高校支持合作计划的若干意见.2009.8.
⑥ 兰军.促进湖北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思考.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2(6).
⑦ 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推进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2015.3.
⑧ 汪丽琴.改革开放后外人来鄂留学教育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5.
⑨ 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推进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2015.3.
上学期,笔者举办了广东省揭阳市中小学生电脑绘画创作大赛。在“我的中国梦”这个宏大而庄严的主题面前,孩子们画出了大气,画出了灵气,也画出了精神气。翻阅孩子们的作品,我不禁被孩子们的愿景打动——太空技术的强大与领先是孩子们最大的愿景,其次是呼唤绿色家园,另有部分作品涉及和平、国富民强、文化传承、民族复兴等内容。我感动于孩子们能用信息技术表达所思、所想、所愿,而且表达得那么好!
近几年,笔者开始将工作的关注点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身上,尝试以数字故事创作和绘画创作为抓手,鼓励学生比想法、比创意、比如何用信息技术恰当地表达自我。多元的主题给孩子们留下很大的创作空间。透过孩子们的作品,我得以窥见孩子们的心灵——孩子们的作品里有山、有水、有乡愁,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心灵财富。
试想,信息技术作品里若无孩子们的生活与思想,信息技术课该会多么寡淡无味。那么,什么样的信息技术课才是有味道的呢?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未来城镇化发展的愿景,这给予了我很大的启发。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未来城镇化发展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记得住乡愁”其实是一种城市发展与自然圆融的盼望,是一种诗意栖居的向往。在这一理念的主导下,城市将不再只是钢筋水泥,城市里的人也将不再只是匆匆过客。同样的,在信息技术课上,让技术学习与孩子的生活相连,与孩子的情感相融,让孩子们望得见技术、摸得着用技术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记得住师生共处的美好的创造时光,这样的信息技术课必定是美好的。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样的课堂——
深受学生喜爱的信息技术老师在讲台上提出学习任务:“再过两个多月,同学们就要分班了。如何才能让这段快乐时光永恒呢?有同学说拍照留念,但是照片只能留下当时的身影,却无法记录当时的情感。如果我们能为照片添加文字、音频等,制作成故事MV,就能更好地记录这段美好的青葱岁月。两周后,我们将开始学习视频的制作,请同学们邀请几位好友,自建小组,设计一个主题(如珍惜友情、纪念青春、怀念一起走过的日子等),写一个视频脚本,并根据脚本拍摄照片……”就这样,在做一个“永恒的作品”的任务引领下,学生们开始了小组的合作——小组各成员商定主题、撰写视频脚本、根据脚本拍摄照片、收集素材、学习视频制作、统一制作风格、各人制作所负责的板块、小组长合成作品、小组展示作品。
在这样的信息技术课中,学生不仅习得视频制作的技能,学会设计、制作多媒体作品,而且学会在合作中表达情感,升华情谊。在这样的信息技术课中,技术成了表情达意、记录青葱岁月的工具,因此受到学生的青睐。在这样的信息技术课中,教师只是简单讲解了视频制作的六个步骤,其他的细节全部留给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不仅自觉利用之前学习过的Photoshop软件美化图片,还从网上学会了制作视频的技巧……
高水平规划旅游产业集群
《当代贵州》:《黄果树国家公园愿景规划》已于年初编制完成,这是我省旅游发展的一个大动作。请问富玉书记,为什么要搞“黄果树国家公园”的建设规划呢?
王富玉:2008年我国批准建设第一个国家公园试点单位――黑龙江汤旺河国家公园后,至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国家公园。现在我们做建设国家公园的规划,时机很好。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到“十二五”期末,把贵州建设成为旅游大省、把旅游业建设成为支柱产业和人民满意的服务业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切实转变旅游发展方式,推进观光旅游向度假旅游和创意旅游转变。从这个意义上讲,规划建设“黄果树国家公园”,正是转变旅游发展方式、推进旅游业更好更快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这是其一。其二,黄果树景区举世闻名,完全具备规划建设国家公园的条件。而规划区正集中体现了贵州的地貌、文化、风俗、风光。
《当代贵州》:规划建设“黄果树国家公园”是我省旅游升级的一个大项目,这个项目的建设对贵州旅游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王富玉:打造“黄果树国家公园”,是我省“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项目之一,这个项目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贵州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建设旅游大省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全面整合黄果树景区及周边的旅游资源,充分发挥黄果树景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和示范带动效应,形成以黄果树为重点的旅游产业集群,推动安顺乃至全省旅游业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开发,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当代贵州》:据了解,这次推出的规划是请国外的著名旅游规划机构来编制的,规划的“黄果树国家公园”范围很广。
王富玉:这次我们是请美国纽约国际城市设计有限公司的总裁托马斯做的规划。托马斯是国际知名规划大师,曾担纲美国迪斯尼乐园、尼亚加拉大瀑布美国境内规划等世界著名景区规划,在中国主创了海南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贵州“多彩贵州城”等的规划设计。经过一年的调研和分析,由托马斯领衔的团队编制出了《黄果树国家公园愿景规划》,提出了建设“黄果树国家公园”的概念。这里所说的“黄果树国家公园”不是狭义的,而是广义的,它包括黄果树、龙宫、天星桥、天龙屯堡、关岭化石公园、坝陵河大桥、格凸河、花江大峡谷、红崖天书等12个景区(点)120平方公里的范畴,甚至还可以向周边景区延展。
大手笔构思创意旅游
《当代贵州》:《黄果树国家公园愿景规划》有些什么特点?
王富玉:我想强调的是,“黄果树国家公园”不是一个景区的概念,而是一个区域的概念,也不是行政区域概念,而是一个经济区域概念。
这个规划的特点是:第一次从国家战略的层面上重新审视我省的旅游资源,为之赋予新的开发模式;第一次在旅游层面上引入了具有国际水准的策划团队,提出了既能与国际接轨,又有贵州特色、有操作性、有市场潜力的规划方案;规划的面积大、覆盖广。除此之外,我们将把旅游、扶贫、生态建设捆绑进行“三位一体”的整体开发,发挥旅游发展的综合效应。
《当代贵州》:现在许多旅游景区都有自己的定位,有的倾向于自然风光,有的倾向于民族风情,有的倾向于人文色彩,“黄果树国家公园”的定位应当属于哪一类?
王富玉:我们要建就建独具一格的国家公园,只有这样,这个规划才有意义。“黄果树国家公园”定位为家庭度假、国际会议、露营与户外娱乐、探险旅游、生态旅游、高尔失度假和文化遗产体验等,按照21世纪国家公园的标准来设计,共有12个分区域,以黄果树为核心品牌标识系统,将建设成为被国际认可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和中国最旺的旅游目的地之一。“黄果树国家公园”是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的旅游符号,而不是泛泛的概念。
《当代贵州》:您如何评价《黄果树国家公园愿景规划》?
王富玉:《黄果树国家公园愿景规划》积极借鉴国际上国家公园及大瀑布等成功开发的经验,分为“回归家园、触摸历史、点亮未来”三个板块。在产品设计中充分考虑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整合民族民俗文化和山水资源,注重游客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布局合理。这个公园依托以黄果树为核心辐射周围的数十个大小不一、景观各异的景区,以一个面进行推广,这样的旅游发展是长足的、可持续的。贵州有必要推出这样的旅游产品,游客也需要这样的旅游产品。
《当代贵州》:现代旅游业已上升到创意旅游的层面,没有独特的创意,旅游业发展就会显得很平庸。您觉得《黄果树国家公园愿景规划》是一个大手笔吗?
王富玉:《黄果树国家公园愿景规划》的编制,以站在世界最前沿的第四代旅游即创意旅游的大手笔进行构思,它把安顺的历史文化与创意提升紧密结合,把神秘的地质学现象与现念紧密结合,把喀斯特自然景观与新时期新的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这三个“结合”,将成为黔中经济区和中国西部旅游区新的亮点,成为贵州旅游业新的增长极,成为转变旅游发展方式,提升旅游转型升级的典范。在全世界,只要说到喀斯特地貌,人们就马上会想到中国贵州的“黄果树国家公园”,如同人们提到地热现象就想到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一样。
《当代贵州》:搞建设,规划先行,但要使规划落地,面临的现实问题更多。您认为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做?
王富玉:下一步,我们编制单位将按照讨论意见对《黄果树国家公园愿景规划》进行修改完善。待《黄果树国家公园愿景规划》的编制审定后,实施单位要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开发模式,加大开发力度,以黄果树旅游集团为主体,吸引战略合作伙伴,进行资产重组,从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我们可以与国家开发银行协商,制定融资跟进方案,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大规模招商引资。还有一点,就是力争国家发改委将这个项目作为西部大开发的国家重点支持项目,按照国家公园标准进行建设,发行企业债券。省直有关部门和安顺市将在土地供应、生态建设等多方面予以政策支持,使项目尽快落地。
强强合作打造旅游大项目
《当代贵州》:搞大项目,需要很大的投入,我们在“黄果树国家公园”这个项目上,会有些什么新的突破?
王富玉:“黄果树国家公园”项目初步估算投资在1000亿元以上,以大瀑布为核心,将平坝至关岭这一段建设成为黄金旅游走廊,这是黔中经济区旅游产业化项目的重中之重。
在融资上,我们将有新的突破。改变旅游业没有大项目、小本经营的
传统模式,创新思路,引入大集团、大项目,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公司重组。目前,黄果树旅游集团公司已与中国企业500强之一的四川新希望集团正式签约,新希望集团斥巨资打造郎宫高端休闲体育综合旅游区。这标志着“黄果树国家公园”项目建设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我们将把“黄果树国家公园”内的项目归类整理,打包招商、组团招商,以最快速度启动项目投资。今年上半年,我们将开工建设郎宫休闲基地、黄果树宾馆改造以及黄果树新城大明屯堡园项目。
此外,在文化创意上也有新突破。今年3月,我们推出旅游版《多彩贵州风》,在夜间推出现代科技声光电演绎黄果树2亿多年变迁的画卷。此外,还将与影视公司合拍夜郎故事的电影。
《当代贵州》:与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相比,“黄果树国家公园”有些什么看点?
王富玉:美国黄石公园是世界上最原始最古老的国家公园,它成立于1872年,有7988平方公里,并于1978年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黄石公园的推出,按照美国法案的说法,是为了使它所有的树木、矿石的沉积物、自然奇观和风景以及其他景物都保持现有的自然状态而免于被破坏。
“黄果树国家公园”的规划理念与它是一致的。其最大的看点是喀斯特地质地貌条件下所形成的各种壮丽景观,瀑布和溶洞应当是这个公园的“主打菜”。
《当代贵州》:这次请美国纽约国际城市设计有限公司来规划设计国家公园,表明我们的心态是开放的,学习的态度是诚恳的。下一步我们如何借力发展?
>> 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战略下的职业教育发展逻辑 “一带一路”战略下职业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一带一路”教育在行动 “一带一路”的城市行动 开放发展:“一带一路”的新愿景 “一带一路”促进和平与发展 “一带一路”的冰与火 “一带一路”的史与今 重庆与“一带一路”的缘分 职业教育耦合“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机遇、挑战与策略 “一带一路”战略下跨境电商的合作与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广西合浦县的机遇与发展 “一带一路”中教育的使命与行动策略 “一带一路”战略下跨境电子商务现状与发展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云南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带一路”战略下陕西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论“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土耳其的战略合作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印经贸合作的展望与建议 如何深化“一带一路”与东盟发展战略的对接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的吸纳与融入功能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5.
[4]王优玲,陈炜伟.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推进“一带一路”战略[N].光明日报,2014-12-07.
[5]石岩.1-9月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增66.2%[EB/OL]. [2015-10-3]http:///cj/2015/11-04/7605699.shtml.
[6]毕诚.“一带一路”战略带来中国教育新机遇[N].中国教育报,2015-10-9.
[7]王义桅,郑栋.“一带一路”战略的道德风险与应对措施[J].东北亚论坛,2015(4):39-47.
[8]王永中,李曦晨.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特征与风险[J].开放导报,2015(4):30-34.
[9]于志晶,等. 中国制造2025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15(21):10-24.
[10] 郝林娜. 构建“一带一路”民间外交新格局[EB/OL].[2015-4-28]. http:///miropaper/article.aspx?aid=2312.
[11] UNESCO.2009:World Conference on Higher Education: The New Dynamics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Research for Societal Change and Development in Higher Education[M].Paris:UNESCO,2015.
[关键词]教育管理;学校组织文化;事业共同体
事业共同体是一个组织中具有共同价值取向、职业理想、组织归宿感的群体,它是组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事业共同体的形成,是以组织文化建设为依托的,它是组织文化不断滋养和生成的结果。学校是以人的培养为目标的特殊组织,从事的是“心灵的事业”。学校事业的发展,更需要一个拥有共同情怀、价值、理想、信念的教师群体作为支撑和保障。而这个群体的塑造,也只有通过优质学校组织文化的培育和构建才能实现。
深圳市南山区海滨实验小学是一所在移民城市环境下建立起来的学校,大部分教师来自全国不同的地区,教师的文化背景、教育理念、价值追求等呈现出复杂的状况,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压力和挑战。面对这样的队伍状况,我们深知,只有通过优质的学校组织文化的建构,才能把这支队伍统整起来,实现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经过多年的思考、探索与实践,我校形成了校本化的组织文化特色,造就了一支具有共同价值意识、共同职业理想的优秀教师队伍。
一、学校组织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学校组织文化,是指一所学校在长期的管理和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淀下来的,为全校师生所共同认可和遵循的价值意识、基本信念和行为方式。
从其在学校管理中的功能和作用来看,它包括以下主要特征:第一,独特性。学校组织文化的形成是建立在每个学校不同的办学历史、传统、资源以及管理方式和水平基础上的,它具有区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的文化内涵。第二,共享性。学校组织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成以后必定为学校每一个成员认同、享有,并对学校各方面产生影响。第三,渗透性。学校组织文化一旦形成,其蕴含的价值观、行为准则等会作为一种氛围弥漫于学校之中,渗透到学校成员的一切活动和行为中去,规范和引导他们的言行。
从学校组织文化的内涵和特征我们可以看出,学校组织文化是以文化的形式对学校的管理发挥潜移默化的影响,它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人本时代学校管理理念的又一次创新。
二、学校组织文化建设的有效策略
学校组织文化理论告诉我们,组织文化形成的机制、环节和策略因校而异,但基本的策略一般包括:心理契约达成、价值意识构建、组织远景创设等。在具体实施中,我校从自身实际出发,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构建心理契约,增强个人对组织的认同感
在一个组织中,只有在个人对组织充满了信任、认同和依恋的时候,他才愿意为组织付出。这种信任、认同和依恋是无法通过合同契约实现的,只能通过心理契约这种柔性的管理方式才能达成。“心理契约”,简而言之,就是指教师和学校双方对相互责任、权利和义务的主观期望和约定,是联系教师和学校组织的心理纽带。从本质上来说,心理契约是一种情感契约,它要解决的是教师与学校同心同德的问题,是增强教师对学校组织认同感的一种无形手段。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 了解教师需求,明确心理期望
构建心理契约的前提是明确双方的需求,并且以一定的方式最大限度地使这种需求明确化。但在一般学校中,往往是学校对教师提的期望多,而教师对学校提的期望少,这就没有体现出契约的平等精神。我校为了把这种契约精神引入学校管理,在教师中开展了个人需求与发展的问卷调查,包括每个人的学历提升要求、专业成长要求、工作条件要求、福利待遇要求、健身保健要求以及休闲娱乐要求等,涵盖了教师学习、生活、交往的各个方面,准确地把握了教师的心理预期,同时为学校制定发展规划、拟定工作要求找到了依据,使个人与组织的期望明确化,增加了个人与组织的了解与互信。
2 进行有效沟通,调适心理期望
教师个体的差异性,决定了教师个人期望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有的期望水平低,不适应学校发展目标,甚至会影响学校的发展。面对这种情况,必须进行有效的双向沟通,调整双方预期。为解决契约构建中的问题,我校制定了行政领导与教师沟通交流制度,要求每位领导不定期地与教师交流,及时地了解教师们的心理变化,引导教师树立适合自己、符合学校发展要求的个人目标,同时征求教师意见,及时调整学校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使学校的要求更人性化、更切合教师实际。
3 兑现组织承诺,巩固和提升心理期望
心理契约被彼此接受以后如果不能兑现,会导致双方的失落感,甚至产生信任危机;如果能够兑现,会激发双方潜在的动力,巩固已有的契约,加速期望的全面实现。作为学校组织,在这个过程中,要率先兑现承诺,主动创造条件满足教师的需求,增强教师对组织的信任感。我校在教师个人需求调查中,发现教师们对“幸福感”的渴望非常强烈,于是我们举行了关于“如何获得幸福感”的校本培训,邀请了全国知名的色彩顾问为女教师开办了“色彩女人”讲座,引进了资质良好的美容院,在业余时间为教师们做美容;举办了“营养与健康”专家讲座,改进了教师们的饮食习惯,强化了其健康意识;此外还经常组织联谊会、登山活动、趣味运动会等文体活动,帮助教师释放工作压力。这些活动。让教师们感受到了学校的人文关怀,工作的幸福感得到了增强,对自我的期望更高了,工作的动力更大了。 转贴于
(二)培育共同价值,提升组织的凝聚力
一所学校凝聚力的形成很重要的一点是有没有共同的价值意识。当共同的价值意识演绎成师生共同认可的行为准则后,就会成为学校的一种无形的精神财富。所谓共同价值,是指学校全体成员对学校的办学目标、理念、精神等文化内涵有共同的认识和共同的价值取向,它是教师个人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的价值统一。组织成员有了共同的价值,组织才有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培育教职工的共同价值,提升学校的凝聚力,我校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
1 以“团队训练”为手段,培养集体意识
共同价值是集体的价值观念,不是个人的价值观念。所以培养共同价值首先要注重团队建设,培养教师的集体意识。所谓集体意识,简单来说就是组织中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协作精神。为了把我校教师队伍打造成一个真正的团队,我校借助企业团队训练的成功经验,请来了深圳市著名的“团队训练”专家对教师进行团队训练。通过教师与专家的互动,教师们对什么是团队、如何融入团队、如何规划个人职业生涯等都有了明确的了解,集体意识得到了增强。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把团队训练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让教师参与制订和讨论学校的规章制度、三年发展规划,引导教师根据学校发展目标规划个人职业生涯,以此来培养教师们的大局意识,树立对组织的责任感。
2 以学校文化为引领,明确价值取向
学校文化的核心就是师生共有的价值观念,一般体现在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校歌、学校标志等方面。为了帮助教师领悟学校文化内涵,明确学校核心价值观,我校在师生中开展了学校标志的解读活动,让教师从标志图案表达的意向中,展开想像和思辨,从中了解学校的办学主张、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以此为依据来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和价值追求。
此外,我们还开展了校训和“三风”(校风、教风、学风)有奖征集活动,让教师参与校训和“三风”的制订。让教师参与的目的,就是让教师更加深刻地了解学校文化的基本内涵,知道学校倡导什么,反对什么,明确学校的价值取向。
3 以评价和奖励为机制,引导和规范教师行为
共同的价值观只有演绎成师生共有的行为后,才能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如何把共同的价值观转化成师生共同认可的行为?我校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是发挥评价的促进功能。学校依据办学目标和理念制定了教师工作评价标准,采取多元评价的方式对教师工作进行评价,包括级组评价、科组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以及考核小组评价等,通过不同主体的评价,让教师准确地了解了自己的工作情况,并从中反思自己的职业行为,明确努力的方向。二是发挥奖励的引导功能。学校不断加大教师表彰奖励的力度,以此来引导全体教师的行为,让教师们从受表彰教师的身上了解到学校在倡导什么,鼓励什么,从而调整自己追求的方向。
(三)创建共同愿景——培育个人对组织的归宿感
共同愿景体现着一所学校和学校组织成员共同的内心追求和愿望。共同愿景是引领教师不断超越自我、实现事业理想的无形动力,也是凝聚组织成员、增强组织归宿感的基本前提。一个没有共同愿景的组织,组织成员是无法对其产生依恋的,更不会把它作为自己人生或职业发展的归宿。在管理实践中,我校通过共同愿景的创建,有效促进了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 设计愿景,培养教师的主人翁意识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力军,为了培养教师的主人翁意识,我校引导教师参与制订《学校发展三年规划》,并召开了教师动员会,启发教师共同参与设计学校的未来,把自己的理想寄托融入在学校的发展规划中。初步方案出来后,学校组织教师、级科组长、中层干部、教代会代表展开讨论,经过近一个学期的酝酿、讨论、修改、完善,最后在教代会高票通过,从而科学地制定出了学校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这样的规划既是学校的发展目标,又是教师的意志体现,教师在此过程中充分体验到了主人翁的地位和尊严,对组织的责任感不断增强。
2 实践愿景,为教师搭建发展的舞台
愿景实践的过程,是教师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我校在绘制了学校发展的美好蓝图后。开始为教师搭建发展的舞台。我们经过科学论证,提出了“利用学生心理发展档案,全面实施个性化教育”的学校发展构想,并写进了学校发展规划,然后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拟定了《基于小学生心理发展档案的个性化教育行动研究》的课题方案,经过申报,已被批准为广东省“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在这个课题的引领下,教师们立足岗位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研究活动,通过活动,教师们的学习意识不断增强,素质不断提升。
3 享受愿景,激发教师对组织的依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