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医学教学方法

医学教学方法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6 09:50:0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医学教学方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医学教学方法

篇(1)

关键词农村医学专业诊断学教学方法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卫生部部长陈竺曾说过:“乡村医生队伍将长期为农民群众服务”,但我国农村卫生资源极为匮乏,人员数量不足、年龄老化、知识老化、卫生执业资格证书获得率较低等现状在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普遍存在。①为加强该队伍的建设,我校从2010年9月起开设了四年制农村医学专业。诊断学作为中职农村医学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是临床各专业学科(外科学、内科学、妇产科等)的重要基础。为了提高中职农村医学专业诊断学教学质量,培养实用型基层医学人才,本文将对中职农村医学专业诊断学的教学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1中职农村医学专业诊断学教学分析

1.1学生特点分析

当代中职学生大多都是初中毕业考不上高中才选择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农村医学专业的学生也存在这种情况,他们被称为“应试教育的失败者”。这样的学生基础知识较为薄弱是不争的事实,②且组织纪律性、自律性相对涣散,大部分学生对学习消极懈怠、兴趣不高、缺乏热情、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专业认识淡薄。但是他们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快,动手能力强,常常会在上课当场提出很多角度多样的问题,故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再适用,中职农村医学专业诊断学教学实践中应充分考虑到这一问题。

1.2诊断学学科特点分析

诊断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以后临床课程的学习。其内容包括症状学、问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检查、心电图检查等。由于各种症状的病因、发生机制、临床表现特点互不相同,问诊和体格检查的内容多、方法较难掌握,实验室检查项目多、临床意义复杂等,再加上学生在上这门课程以前还未接触临床,无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所以学生普遍反映学习知识点多、零碎,且难学难记,以致出现没有兴趣、没有信心学好这门课程的现象。

2中职农村医学专业诊断学教学方法

针对上述问题,并依据《农村医学专业教改性人才培养方案》,以乡镇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为导向,我们积极改进农村医学专业诊断学的教学方法,以期让学生能够掌握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

2.1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

兴趣作为一个积极因素在学习过程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特别是课程中的体格检查,仅凭教材上的文字和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影响。多媒体教学是现阶段盛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可以把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教学信息有机地整合在诊断学多媒体课件中,直观地显现出来,使学生在图文并茂、声情兼备的环境中愉快地学习,也降低了学习难度,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体格检查的方法和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多媒体教学可最大限度地提升中职农村医学专业诊断学的教学质量。不过对于一些基础理论较多的章节,必要时应与传统教学方式结合,效果会更优。

2.2注重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案例式教学(CBT),是利用典型案例作为教学媒介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在中职农村医学专业诊断学教学中应用范围广泛,包括症状学、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的教学。通过案例教学法,课前教师精心设计典型案例,将教材内容完全融入案例中,课堂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小组对案例进行阅读、思考及讨论分析,层层深入并作出相应的诊断,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授为主的做法,强化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力。并且要求学生当堂完成作业,课后还要进一步梳理与学习案例所涉及到的知识,总结出本次案例讨论中自己的不足和收获,不断提升自己。CBT的应用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有效促进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与灵活运用,提高了中职农村医学专业诊断学教学质量。

2.3加强PBL教学法的应用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③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创立。④该教学法要求教师课前深入备课,把教学内容设置到若干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并将文字材料发给学生,课堂中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再根据学生讨论结果总结。PBL教学法主要应用于中职农村医学专业诊断学症状学教学,如在讲授发热时,教师课前根据该章节内容提出如下问题:“什么是发热?”“体温调定点是什么”“人为什么会发热?”“发热的病人病史采集应注意什么?”等等,将学生分组并安排任务,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去查阅教材并搜集相关资料,课堂中学生围绕提出的问题相互讨论,在讨论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然后学生派出代表回答问题,教师再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补充并做总结。中职学生大部分学习积极性都不高,PBL教学法的应用为学生创造了一种良好的宽松的学习环境,学生展现自己的机会较多,这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PBL教学法除了应用在农村医学专业诊断学症状学教学外,还应加强其在诊断学见习教学过程中的应用。Dammers等⑤研究发现真实病人是PBL教学法中一个强有力的学习“激发器”。在诊断学临床见习中,学生面对的不是文字材料而是真实病人,更生动、具体,利用这一特点,教师将问题贯穿在整个见习过程中,更容易激发学生对诊断学见习的兴趣,且对学习内容印象深刻。

2.4适当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

情景模拟教学又称仿真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也不无裨益,⑥主要适用于中职农村医学专业诊断学病史采集教学。课堂中创设模拟情境,6人一大组,2人一小组,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一学生扮演病人,进行症状模拟,另一学生扮演医生,进行病情判断模拟,完成病史采集模拟训练过程,其他组学生对其病史采集过程进行评价,最后由教师点评。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不仅掌握了理论知识,还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增强了沟通技巧。此外,通过情景模拟教学法还培养了学生的人文关怀理念,为以后的临床见习、实习奠定了良好基础。

2.5加强演示教学和电子模拟病人教学法的应用,强化技能训练

篇(2)

【关键词】核医学教学;临床实训;病案教学;比较影像

核医学作为现代医学中高端影像技术,已然成为分子影像的支柱,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重要途径,在临床医疗和医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核医学教科书内容简短而繁杂,包括核物理、仪器操作、放射性药物和临床意义等诸多内容;由于核医学科快速发展的步伐,教科书涵盖的许多目前不常用、甚至已经被替代了的检查项目已过于陈旧。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体现不出重点、让学生不知所云,所以如何与时俱进的改良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习兴趣是临床核医学教师面对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医学生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关系到整个人类健康,临床工作的特殊复杂性和生命科学的严谨性,决定了医学人才必须是高素质的人才,只有进步优良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综合素质全面的现代化医疗专业人才。

1 理论授课与临床实训相结合

面对大量的必须掌握的资料,学生们常感到负担过重、焦虑不安,他们急切地想了解什么是必须掌握的,因此他们感兴趣的是怎样才能将所学的运用到临床实际中,如果学生发现核医学对他们在实习和住院医师期间很有帮助则学习的动力增大。

医学教育的重要特点是实践性,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有效推动教育。教师应注重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见习教学并行。指导学生更好地运用核医学检查手段,如申请何种检查方法、如何辨别基本的核医学正常图像如骨扫描、甲状腺扫描等。不应单纯地教各种图像表现而不涉及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常见病。同样,学生应理解他们所学的东西的实际应用价值。在讲述一些特殊征象时,先讨论实际工作中学生将会遭遇的频率或者不能正确识别和解释这些征象将对病人带来多大危害,则学生的学习动力大大提高。反复强调核医学对病人诊治的重要性和漏诊的后果。一些学生可能本身对学习有兴趣和动力,而另一些学生则在实践中遇到实际问题时才会感兴趣地学习。对前者只要帮助他们了解哪些是他们学习的即可,而对后者有必要让其明白掌握某些知识对每天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挖掘学生的内在动力还体现在鼓励学生成为优秀的、可以经常解答疑难病例的放射学专家。这样反复让学生将学到的运用到实际的临床病例,将学生从被动的听众转化成主动的问题解决者,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自学与独立思维分析的能力。

2 采用典型病例进行教学

案例教学(CaseMethod)始于1870年的美围哈佛商学院,由哈佛大学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 ・哥伦布 ・兰代尔(ChristopherColumbusLangdel1)最早使用于哈佛大学的法学教育之中,又称 “苏格拉底式教学法”。病例教学是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方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案例为基本教材,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让学生尝试在分析具体问题中独立地做出判断和决策,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案例教学法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典型病例诊断人手,反向引出能支持本诊断的临床症状、体征。结合病例特点提出应该进行的鉴别诊断,再顺势导引出本病的治疗方法等临床必然遇到的实际问题。学生依据临床实际问题复习在校时学过的理论知识,或查找相关资料而获取解决问题的办法。此种以临床真实病例为中心,围绕重点,结合核医学图像表现、患者病史及化验检查提出问题;以学生为主导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临床实践教学的重要手段,而利用此手段打开学生思路,帮助他们建立起临床思维方式,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临床实际工作能力是教学的真正目的。此外,病例教学中多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讨论方式,有利于进行充分的相互交流,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等。

3比较影像在核医学教学中现实作用

比较影像教学法是在教学中采用PET/CT,SPECT/CT融合或者增加CT/MRI/X线片,以此相比较再对相关疾病进行分析教学的一种方法,比较影像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核医学的学习兴趣。近年来,核医学科飞速发展,PET/CT、PET/MRI的临床应用,将功能成像与解剖成像相融合,有着无法比拟的高灵敏性和全面性。在日常教学中,将PET/CT、PET/MRI对比普通CT、MRI图像,使学生感受本学科的飞速发展与广阔的应用前景。核医学SPECT图像对于测定肾脏功能、甲状腺摄锝率、骨盐代谢等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然而其图像对比度较差,解剖分辨率低,没有明显的解剖毗邻关系,对刚刚接触该学科的本科生来说,往往内容枯燥,难以理解。多种影像对比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记忆效果,另一方面可以根据不同影像资料提供的内容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1];比较影像有助于知识的横向对比,介绍疾病的核医学表现时,同时适当介绍该疾病的其他影像表现,运用这种影像比较方法可以找出该疾病不同影像表现间的相似点与不同点,各种影像表现所反映的解剖、病理、生化等信息间的联系,然后有针对性的剖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影像表现,促使学生知识横向问的比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总结、综合能力,同时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和老师探讨,从而增加教学效果。比较影像有助于学生对疾病的鉴别诊断,核医学显像主要反映脏器的功能改变,而不是病理改变,因此同一种疾病可能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核医学表现,不同疾病可能具有相同的核素扫描结果。与相关CT或MRI表现及比较鉴别要点,然后结合不同疾病的临床特点就较容易的对疾病作出诊断与鉴别诊断。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骨显像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再把与之鉴别诊断的疾病不同的影像表现整体回顾一下,易于理解 [2] 。

4 基础教学联系科研发展

科研工作是促进学科建设、发展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本途径,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科研能把握学科前沿知识,使课堂内容理解深透,使学生真正弄懂教材内容,从而启发其学习兴趣、培养科研思维和启迪创新精神。核医学的重要价值之一在于可与临床进行多方面的科研协作。核医学发展和地位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和科研价值的体现相关。因此,在教学中应密切结合科研,教学科研并进。如基因显像,生长抑素受体显像同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建议在有关章节授课时可结合科研实例进行讲授,把部分科研研究成果的立项创意介绍给学生,适当介绍核医学最新研究进展,突出核医学的科研价值,增加内容的新颖感,及时跟踪分子核医学乃至分子影像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并进行课堂讲授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医学研究的兴趣及对核医学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动态生物化学;比喻教学法;联系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

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且又抽象难懂的医学基础学科。本门课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静态生物化学,研究人体的分子组成;动态生物化学,研究新陈代谢;功能生物化学,研究肝功能;遗传信息的表达。针对医学专业学生的动态生物化学即新陈代谢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方法进行探究和总结。医学专业的学生将来的工作定位是临床、护理、预防保健等,理应知道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是如何进行的,新陈代谢应该保持动态平衡,如果新陈代谢发生异常轻则会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严重的会引起疾病甚至导致死亡。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者相辅相成,能量代谢伴随着物质代谢。因此,新陈代谢错综复杂,内容前后联系比较紧密,然而授课时间并不是连续的,很可能出现“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情况[1]。作为本课程的教师,必须思考生物化学中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及时总结经验。笔者凭借多年的生物化学教学经验,发现比喻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游戏教学法都是学生青睐的教学手段,能使书本上枯燥的文字、结构、反应以图片、视频呈现或者以自身比较熟悉的事物类比,甚至通过游戏自身模拟分子或者反应,既能使学生对知识点更加容易理解,又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成为真正的学习主导者。联系教学法、绘制思维导图能使学生对知识理解更透彻,对知识点进一步梳理和巩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融合思政元素是在当前特殊时期和课程思政大背景下较好的手段。

一、比喻教学法

(一)糖代谢

糖是为机体提供能量的主要物质,食物中的糖类消化成单糖之后吸收入血,主要是葡萄糖,平时我们说的血糖指的就是血液中的葡萄糖。在教学中,可以将血糖比作手头流通的现金,一般都维持在某动态范围内平衡,氧化分解代谢途径就好比是“花钱”,会降低血糖,补充血糖的主要来源则是食物。当手头的现金过多时,我们通常会去存钱(即糖原的合成,使血糖降低),手头的现金过少时,则会从银行取钱(即糖原的分解,使血糖升高),如果银行里的存额不及时补充而又被取完了,则需要靠赚钱来使手头的现金或者银行存额增加(即糖异生,使血糖升高)。总之,“花钱”“存钱”“取钱”“赚钱”都是围绕调整手头现金的多少。氧化分解代谢途径好比是“花钱”,糖原的合成好比是“存钱”,糖原的分解好比是“取钱”,糖异生好比是“赚钱”,这些代谢反应都是以血糖为中心,调节血糖的浓度,使其在动态范围内维持平衡。糖尿病的病理基础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甚至缺乏(Ⅰ型糖尿病)或者胰岛素受体病变(Ⅱ型糖尿病)导致葡萄糖利用率降低,使葡萄糖无法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从而在血液中堆积起来使血糖升高。我们可以将细胞比作“教室”,细胞膜是“墙”,细胞膜上的通道是“门”。胰岛素比作“钥匙”,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比作“锁”,当钥匙(胰岛素)被破坏、缺失(Ⅰ型糖尿病,胰岛素细胞由于免疫系统紊乱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缺乏),不能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不能打开门(即细胞膜上的通道),或者锁坏掉了(Ⅱ型糖尿病,胰岛素正常,但是胰岛素受体病变),正常的钥匙也不能打开门,同学们不能通过门进入教室(葡萄糖不能穿过细胞膜上的通道进入细胞,因此细胞不能获得葡萄糖供能,葡萄糖堆积在血液中浓度升高)。

(二)酮体的生成和利用

酮体的生成和利用这一内容不仅仅是脂类代谢的内容,它作为肝脏往外输出能源的物质,它和糖类代谢的关系很密切,意义非常重要。酮体只能在肝脏以乙酰CoA作为原料生成,但是不在肝脏利用,而是进入血液运输到心、脑、肾、骨骼肌等组织器官利用,因为只有肝脏中有生成酮体的酶,肝脏中没有利用酮体的酶,心、脑、肾、骨骼肌等组织器官中有利用酮体的酶。在教学中,可以将酮体的生成和利用比喻成学生熟悉的“网购”。乙酰CoA好比是需要购买的“产品”,它的功能是进入三羧酸循环提供能量。心、肾、脑、骨骼肌好比是“买家”,当长期饥饿或者糖尿病严重时,此时心、肾、脑、骨骼肌等缺少葡萄糖或者葡萄糖利用率低导致能量供应不上,尤其是大脑的能量主要由葡萄糖提供,那么乙酰CoA从哪里获得需要乙酰CoA?乙酰CoA在肝脏中“包装”成酮体,所以酮体好比是“包裹”,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就好比是不同形式的“包裹”。“包裹”是在“卖家”这里包装完成,而肝脏就是唯一的生成酮体的“卖家”。血液是人体最大的“快递公司”,负责运输,将“包裹”运输到“买家”手中。在“卖家”肝脏包装进去的是乙酰CoA,在“买家”心、肾、脑、骨骼肌等组织器官才能“拆包裹”,将酮体又分解为乙酰CoA,再为这些组织器官提供能量。这样的比喻能够很形象地解释酮体的生成和利用过程,也突出了特殊要掌握的知识点,并且将酮体生成和利用的意义巧妙结合进来。

二、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技术近年来迅速兴起,并逐渐进入课堂,比起“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多媒体课件的精美图片、形象生动和不断变换的画面、内容丰富且声情并茂的声像资料等,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兴奋、愉悦的感受,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同时多媒体教学不用耗费很多时间在板书上,扩大了教学信息量,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老师的表达方式多样化,不再是“黑板加口授,有理说不清”那么单一、呆板,能起到语言文字无法替代的作用,有种“只可看图,不可言传”的意境。比如分子结构、蛋白质的α-螺旋、β-折叠、DNA的双螺旋结构,通过图片能够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出来。又如糖尿病的病理基础及一系列病症之间的联系,通过视频可以短时间让学生看到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清楚知道因果联系。另外,在生化实验教学中将微课有机结合起来。微课短小精准,可以将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实验结果及分析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掌握实验目的、原理;同时也通过视频,观看整个实验操作过程,更加直观形象地掌握实验操作步骤。此外,还可以通过视频,看到实验结果并对照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更容易掌握实验。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随时随地学习,反复揣摩,这使生物实验教学不再拘于传统课堂,而是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微课的形式展现生化实验能够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对实验及理论的理解和分析,达到实验与理论一体的目的[2]。

三、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以游戏的形式教学,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快乐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学到书本上的知识,即将教学和游戏巧妙结合起来。游戏教学法贯彻了“寓教于乐”的教育原则,“寓教于乐”是一种先进的、人性化的教育理念。游戏内容必须与教材紧密联系,在设计游戏时,要充分考虑教学目的和要求,注重教学效果,要以教学内容为中心,根据教学内容考虑游戏的内容和形式。在课堂中适当地设置游戏环节不仅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使枯燥的知识趣味性增强,提升教学效果。比如在呼吸链的教学中,通过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对该知识点更容易理解。呼吸链指的是递氢体和递电子体按一定顺序排列在线粒体内膜上,将代谢物脱下来的成对氢原子传递给氧生成水的过程。将讲台比作是线粒体,请若干个学生到讲台上来模仿两条呼吸链上的传递体,用两支笔代表代谢物脱下来的成对氢,笔帽代表电子。在传递过程中,两条呼吸链氢的传递不同,但是电子的传递是相同的。氢原子解离成氢离子和电子,将笔帽取下继续由递电子体传递给氧,使之成为负氧离子,再与两个氢离子结合生成水。这样学生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氢的传递和电子的传递,也能区别两条呼吸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联系教学法

生物化学是医学基础科目,它与解剖、生理、遗传、内科、健康评估等多门学科都有联系,与临床疾病的诊断、检验关系密切,它自己本身的新陈代谢也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3]。所谓联系,是指一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联系既是客观存在也是普遍存在。在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当将相关方面的知识进行合理联系,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理论知识,进而构建系统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比如核酸、蛋白质的合成以及遗传信息的表达与遗传学紧密联系。在学习核酸的同时,结合比喻法将DNA比喻成“老板”,mRNA比喻成“秘书”,tRNA比喻成“搬运工”,rRNA比喻成“装配工”,核糖体是“装配车间”,氨基酸是“原料”,蛋白质是“产品”。在老板的指令下,mRNA传达命令,tRNA搬运氨基酸到rRNA,和蛋白质装配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将核酸在细胞中的定位及功能与中心法则(DNA转录成mRNA,再由mRNA翻译成蛋白质)、遗传信息的表达、蛋白质的合成相互联系起来。比如生物氧化的概念,指的是糖、脂肪、蛋白质等在体内彻底氧化生成CO2和H2O,并且释放能量的过程。教材中生物氧化章节中介绍CO2和H2O的生成,能量又如何储存,生成ATP。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糖代谢中的一些化学反应举例,同时为糖代谢的讲解奠定基础,比如CO2的生成方式氧化脱羧以异柠檬酸和α-酮戊二酸为例。H2O的生成可以与水的代谢中水的动态平衡联系起来,其中有一个来源是代谢水,而代谢水从哪里来?以这种方式引出“呼吸链”这个知识点。另外,底物水平磷酸化可以以糖的无氧氧化中ATP的生成为例,氧化磷酸化可以以三羧酸循环中的四次脱氢反应为例,将氧化磷酸化与呼吸链、线粒体和有氧绑定在一起。既可以对比两种ATP生成方式的不同点,又能通过对比得出哪种方式是主要方式,哪条氧化呼吸链是主要方式。另外,在讲解脂类代谢的同时,也可以与糖代谢联系起来,比如上述比喻法中提到的酮体的生成和利用,将其与糖尿病相互联系。蛋白质分解代谢应该联系静态生物化学部分蛋白质的知识,比如蛋白质消化成它的基本结构单位氨基酸之后,而在学习过氨基酸的氨基和羧基的基础上,再学习氨基酸的代谢。

五、“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

在特殊时期,“线上”教学尤为重要,具备较高的线上教学能力是当前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在“线下”教学的同时,也可将课件及相关的拓展视频、自创的实验微课等上传到职教云平台,供学生课前预习及课后巩固,拓展学生学习的深读和广度。可以借此平台进行签到考勤、完成平时的作业,既节省教师批改作业的时间和统计的工作量,又使学生平时成绩的量化度和准确度得以提高。

六、绘制思维导图

生物化学课程抽象难懂,动态生物化学网络性太强[4],不是仅靠记忆就行,更多的要有自身的理解和思考,才能一通百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结合比喻法将复杂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把各章节的内容融会贯通,让学生自己梳理知识体系,使学生理解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知识乃至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性,并且可以通过“认识—实践—认识”进行举一反三,可以应用于其他学科、生活以及未来的工作中。通过举行思维导图大赛激发学生兴趣,进一步引导学生将认识用于实践。

七、融合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在大学课程中已深入人心,为适应新时展的要求,生物化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发挥课程立德树人的作用,进而又能促进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使思政与生物化学教学做到同向同行,如思维导图大赛的开展,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又使学生对生物化学知识得以进一步巩固。八、结语教无定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水平,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采取相应的策略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晁相蓉.多管齐下提升生物化学教学效果的探索与实践[J].生命的化学,2021,41(6).

[2]朱宝安,尹丽.微课在医学高专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10):544-546.

[3]蔡晓霞.联系教学法在高职高专生理学教学中的运用和体会[J].生物技术世界,2014(6).

篇(4)

1、PBL教学法在检验医学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在检验医学临床实习中采用PBL教学法,主要指以病例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通过学生到书本中、实习过程中自主寻找答案,强化对理论知识和临床检验工作的感性认识,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其具体操作为:①带教老师根据学习目的、学习要点拟定出本专业主要学习问题,给出合适的案例,要求学生为讨论作充分的准备;②安排学生自学,寻求答案;③学生集中讨论,尝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④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或遇到的难题给予引导、指正,最后由老师归纳总结;教师进行总结分析后把预先准备好的一些检验结果再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再对这些结果进行分析,并从理论上解释疾病的实验诊断与临床症状的联系,以及就如何应用手中的检验结果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出建议;⑤采用出科考试这一教学评估手段,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掌握的程度。

2、PBL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2.1师资力量培训与带教老师筛选

首先需要带教教师进行PBL的理论知识学习。必须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进行新教学方式的训练。并对教学内容充分准备,在临床生化检验、临床免疫检验、临床微生物检验、临床基础检验、临床血液学检验等亚专业中合理筛选出典型案例后,结合最新研究进展,根据检验医学学科特点和授课特点加以整理和编辑,才能实际应用。在PBL教学中,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不仅要求教师扎实的掌握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知识,更要求教师对知识有灵活应用的能力、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讨论热情的能力以及令学生有序发言、动静结合的组织能力。由此可见,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而我们遴选出临床经验丰富、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且具有副高职称的人员作为检验医学专业实习生带教老师。

2.2带教老师在实习教学过程中引导、点评

PBL教学是从教育理念到教学模式的根本性转变,教师在实习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既要保证学生学到知识,又要掌握实验技能。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假设、演绎、推理,继而自己提出问题、自行解决,能从多种资源中学到有用的知识,并在适当的时候指出学生在分析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存在的疑点,引导学生将问题细化,深入地思索,鼓励学生能够彻底了解有关概念和理论。切记不可采用教师问学生答的方式,而应该让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答辩、争论,带教老师只需在适当时候加以启发、指点或点评。

2.3学生在实习教学过程中主动性发挥

PBL教学除要求带教老师需要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临床经验之外,学生需要充足的时间查询资料、发现问题、自我总结、小组讨论、思维激荡,才能逐渐形成批判性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针对这一情况适当调整实习时间安排,使之更好地与PBL教学相适应。在病例讨论过程中,应将学生摆在教学课堂的主体地位。讨论时尊重并鼓励学生,让学生能够各抒己见、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对于个别学生发言不积极,准备也不充分,没有认真参与到讨论之中,甚至有的学生根本没有准备的情况,带教老师更需要重视这部分学生,主动向他们提问,培养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参与到讨论中来。

篇(5)

关键词:医学心理学 教师 教学方法优化

教学始终需要由教师来完成,因此,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素质高低将直接影响着医学心理学的发展快慢。在当前形势下,医学心理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和临床经验是推动医学心理学发展的基础。

一、教师是医学心理学的发展基础

医学心理学是新兴的边缘学科,它的发展将直接依赖于执教老师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因此,在研究医学心理学的教学方法之前,就有必要对医学心理学的教师进行分析。

1、医学心理学教师的专业知识

医学心里学需要教师具备医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但目前各高校的医学心理学的教师队伍参差不齐,同时具有医学和心理学专业知识的教师少之甚少,更多的是以“混合型”的教师居多。因此,要保证医学心理学的发展,首要任务就是提高医学心理学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笔者认为,作为医学心理学教师,在掌握专业的医学知识同时,需要对心理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掌握,至少是在给学生上课前需要对心理学的相关学科进行学习,哪怕是不专业,也好做好引导。在高校,学校也需要加强对医学心理学教师的培训力度,以此来提高医学心理学教师的专业知识,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打下基础。

2、医学心理学教师的临床经验

医学心理学是医学的基础,也是心理学的分支,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其实践性决定了医学心理学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医学和心理学基础知识,同时也应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应该说,临床经验(如心理诊断、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是医学心理学发展的基础保障,只有医学心理学教师将理论应用于临床,在临床中来丰富和实践理论,最终应用于教学,这样的教学才具有可行性。笔者认为,在高效的医学心理学教学中,高校应积极和相关医疗单位进行合作,通过提高医学心理学教师的临床经验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作为一个优秀的医学心理学教师,自身的社会阅历和心理健康水平也是影响其教学质量的因素,教师本人也应在实践中不断审视自我,通过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来保证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优化医学心理学教学方法

医学心理学作为新兴的边缘学科,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要提高教学效率还需要通过教学方法的优化来完成。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上好绪论课,激发学生兴趣

医学心理学是什么,为什么要学,学了做什么,怎么学?这些问题都是需要在绪论课中让学生了解和思考的问题。在教学中发现,很多教师认为绪论课不涉及专业知识,不重要,其实是犯了认知上的错误。上好绪论课,不但能让学生明白医学心理学的本质,掌握好学习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教学效率是基础保障。教学中,教师应将医学心理学的作用、地位、基本内容、课程框架等基础知识告知于学生,通过丰富的临实来演示和证明医学心理学的作用,让学生喜欢并乐于去自主的学习医学心理学。

2、讲好基本理论,保证教学有效

医学心理学既然作为新兴学科,其基本理论就是重点,因此,教学中,教师需要对行为主义理论、精神分析理论、认知理论等基础理论知识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讲解,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基础上来学习心理治疗、心理咨询,为将来的实践打下基础。

3、过程形象化,促进学生接受

众所周知,心理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其中涉及的概念、定理等基础知识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进行相关的演示,同时也可以通过对形象的比喻来阐释相关的概念,让学生学得透、抓得牢。

4、用对比讲解,分清心理现象

心理想象有正常心理现象和异常心理现象之分,医学心理学虽然研究的范围较为广泛,但无外乎心理现象这一本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在对比分析中来了解心理现象,如在进行正常心理现象的分析过程中,引入异常心理现象来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区别。有如在对疾病的发展、发展和变化的过程研究中,正常心理因素的作用和规律是如何的?相反,如果这些心理因素发生了变化,疾病是否会发生变化,如此对比教学,有利于学生对医学心理学的系统认识和学习。

5、理论实际结合,提高应用性

医学心理学作为实践性学科,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来进行学习。如在心理测量的教学中,由于很多量表都涉及多个概念,要学生单纯的去记忆较为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制作量表的过程来认识和掌握量表的基本特点。如学习“抑郁状态量表”中,通过问题的设计、分数的计算、常模的选定和报告的填写过程来引导学生一步步完成,最终达到理解和应用的效果。此外,医学心理学中也设计很多较为混淆的概念,教学中,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通过引入生活实例来证明理论的讨论过程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深度。

作为新兴的医学心理学,目前教学也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也就简单对教学方法的优化做了简单分析,教学实践中还需不断丰富和总结,以期促进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梁炜、张红梅、陈佐明:多种教学方法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1年35期。

篇(6)

来华医学留学生教学方法PBLSP随着我国综合国立的不断提高,科技、文化、教育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吸引了大批外国留学生来华留学。自1950年我国招收第一批33名来华留学生以来,至2011年来华留学生人数已超过29万人次。留学生人数增长速度之快、幅度之大令人瞩目,但同时也对留学生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严的标准。留学生教育现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留学生教育水平已成为衡量高校教育水平的重要标杆。目前,西医专业来华留学生的总规模已居各专业第二位,2011年来华医学留学生人数接近4万,来华医学留学生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方式迫切需要与国际先进的医学教育模式相接轨。苏州大学自2004年开始招收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我院从2007年起开始开展医学留学生的临床教学工作,结合数年的临床教学工作经验,浅谈针对来华医学留学生的教学方法,旨在提高留学生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一、提高教师的英语水平和综合授课能力,建设优质的留学生师资队伍

苏州大学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和我国大部分院校的多数留学生一样,主要来自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等东南亚国家,这些地区的留学生来华前均无汉语基础,在经过2年多的来华留学生活后,仅少部分留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汉语基础,但水平仍非常有限,大部分留学生仍不具备医学相关的汉语交流和理解能力,因此英语教学和英语交流的能力,成为保障和提高来华医学留学生教学质量的关键。目前,我们负责给留学生进行授课的教师均为中高级职称以上、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医生,他们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和中文教学经验,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部分教师还具有海外留学经历,但大量的专业英语词汇和需要进行流利的英语口语交流,仍成为了留学生教学过程中最大的障碍之一。因此,如何使教师克服语言障碍,使用流利和专业的英语进行授课,并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成为保障和提高留学生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鉴于此,可以采用三级培训的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英语水平。第一级为通过每周定期的英语交班、英语沙龙,组织科内英语学习;第二级为通过组织教师进行国内英语专业脱产培训;第三级为选拔优秀教师至国外医学院校进行研修。对于进行留学生教学的教师资质需建立一定的准入制度,对新开课的老师必需进行试讲,不合格者不能进行授课,同时通过采用师生互评、随堂听课等多种方式,加强教学督查,及时收集教学过程中反馈意见,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组织进行英语讲课比赛,对成绩突出的教师进行奖励。组织教师至国内兄弟院校和国外医学院校进行观摩、学习、培训,学习兄弟院校留学生英文教学的经验。建立考核机制,考核内容包括英文教学的水平、英文教学的课时、讲课比赛的成绩、课件质量等,考核结果与教师职称晋升、国外培训等挂钩,激励教师教学积极性,建设优质的留学生师资队伍,良好地完成留学生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二、充分备课,互动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对于国内的医学生而言,留学生更具备思维敏捷,勇于发言等特点。因此,朗读英文教材“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显然不能符合教学要求,也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尤其是进入诊断学、内科学等临床科目教学的阶段,学生的探索欲、求知欲更强烈,要求授课教师可以进行生动的、熟练的、理论联合临床的讲解。因此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在授课前要充分备课,这不仅是保障课堂质量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有资料显示,中文教学的备课与授课时间比为5∶1,而英语教学的备课与授课时间比为20∶1。在课前,授课教师应对所涉及的专业英语词汇进行熟读,熟练掌握教授内容,查阅相关中英文教材,对讲解内容所涉及的最新的概念、进展进行补充,扩大知识范围。同时,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撰写英文教案,包括本次课所要讲授的主要内容、重点及难点。制作的课件需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调理清晰,可通过流程图、比较式表格、图片、FLASH动画等形式,有序、生动、简明的反映讲解的内容,而不能采取将教材上的英文字句全部复制到课件的方式。授课中,要向学生进行启发式提问,增加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多提问,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让课堂变为老师的“一言堂”。

三、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在对医学生进行授课的过程中,除了教授学生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外,还需要教授给学生正确的临床思辨能力。因此,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显然存在很多弊端。

PBL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是1969年美国神经学家Howard Barrows在加拿大Mc Master大学首先创立,并首次将其应用于医学教育领域,被直译为“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它是指在临床前期课或临床课中,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其特点是打破学科界限,围绕问题编制综合课程,以塑造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培养创新力和理解获取新知识、有效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标。PBL通常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讨论或教学,一般6~8名学生一个导师,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维、推理和分析,导师只起导向作用,维持小组向既定的教学目标进行,通常不直接回答学生的提问。PBL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学习,重视学习者间交流合作,突出外部支持与引导在探索学习中的作用。它利用现实世界中常见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通过查阅检索书籍、期刊杂志和网络资源、和他人讨论等途径来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对新旧知识结构重新整合,在科学合理的框架下模糊各学科的界限,突出了相关学科的横向联系,是一种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思维技能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近年来部分医学院校已经开展了PBL教学,PBL教学的优势决定了在留学生教学过程中广泛推广开展的趋势,但在我国PBL教学存在如教师PBL教学经验不足、师资力量不够等困难,因此需结合我国的教学现状,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PBL教学模式。

四、模拟的实习方式,身临其境,事半功倍

1.标准化病人又称模拟病人(simulated patient SP),或者病人指导者(patient instructor),是指正常人或慢性病病人同意充当某一疾病的模拟病人,其经过训练之后,在辅助学生临床学习或训练的过程中能够扮演病人的角色配合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并且能够表现出某一疾病患者的心理社会特点。同时根据自己感受在专门设计的表格上记录并评估医生操作技能,充当评估者和教学指导者。在发达国家SP不但在教学实践及考核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且在医师执业考试、临床技能考试中加拿大等国也已经开始使用标准化病人。在我国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在医学教育领域中SP的应用起步不久。由于资金、人员、专业性强等多方面原因,非医学专业中筛选出标准的SP具有很大的困难,很多院校采用了医生担任SP。医生担任SP的不足之处在于对专业了解太强,对学生会形成诱导性回答,或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压力。留学生由于语言障碍,很难进行并完成临床问诊、体格检查等,但SP的出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模拟临床的环境,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这种教学方式能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利用所获得的资料做出初步诊断及进一步处理的计划。另外,从标准化病人反馈的信息中可发现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如漏问相关阴性症状,漏查一些与鉴别诊断及并发症有关的体征等,从而可以使教师可据此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对常见的错误进行讨论,提高教学质量。

2.模拟人。由于患者维权意识的增高,医患关系的不协调,对医学生,尤其是留学生来说,要进行临床操作非常困难,因此采用模拟人或各系统的模型,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动手,感受到临床工作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技能。

五、加强留学生管理

来华留学生来自多个不同的国家,很多学生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在尊重他们各自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的同时,还需使得他们对中国文化有所了解,对学校的规章、制度必需遵守。加强对留学生的管理,建立全面的综合测评机制,比如:出勤率、见习考核成绩、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等进行综合测评,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质量。

总之,随着留学生教学的进一步开展,需要我们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不断进行探索。练好英文教学能力的“硬功”,并“走出去、取进来”,向国外优秀医学院校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结合国情,结合来华留学生的特点,寻找合理的教学模式,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滔.中华留学教育史录(1949年以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86.

[2]岑建君.抢抓机遇,应对挑战,促进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J].中国高等教育,2006,(5):47-48.

[3]孙红亚.印度留学生组织胚胎学教学的体会[J].南方医学教育,2008,(2):30-31.

[4]胡晓艳,姜梁.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全英文教学体会[J].西南军医,2012,14(1):194-195.

[5]何琼琼,程瑞雪,文继舫,等.病理学双语教学的几点体会[J].实用预防学,2006,13(2):458-459.

[6]董鑫,张洁,崔静,等.留学生病理学实验全英语教学的实践和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2):191-192.

[7] Oneill P,Duplock A,Willis S. Using clinical experience in discussion within problem-based learning groups[J].Adv Health Sci E-duc Theory Pract,2006,(11):349-363.

[8] Price E G, Windis h D M, Magaziner J, et a1. Assessing validity of standardized patient ratings of medical students' communication behavior using the Roter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J].Patient Educ Couns,2008,70(1):3-9.

篇(7)

教师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个别教师对实验课的认识或态度不端正、不科学[3]。他们往往担心学生实验过程出问题,进展不顺利,对整个实验过程,尤其是注意事项再三强调,生怕学生做不好实验。对他们来说,实验教学过程越顺利,学生完成实验越快,教学效果越好。于是,就有了这样的场面:整个实验课堂格外安静,秩序井然。学生按部就班地根据书本和教师的部署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操作,没有讨论,没有提问。实验教学开展得很顺利,学生也很顺畅地完成了实验,原本计划需要花费2个小时的实验,不到1个小时即可结束。学生得出的结果非常完美,几乎可以和书本的结果媲美。教师和学生都很高兴和满意。但这种看似完美的表象背后却是令人担忧的结局,学生只是机械地完成实验,长此以往便会形成这样的心理定势:实验就是简单的重复。细胞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探索性很强的学科,实验过程太过于一帆风顺会大大降低其探索性、新奇性和趣味性,也很难训练学生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很容易丧失对实验课的兴趣,因此也难以产生在未来开展深入科学研究的兴致。

2新方法的尝试

2.1反面示教法

反面示教法也称为错误示教法,简称“示错法”,通过在示教的过程中故意示范错误的方法,增强学生对错误操作的认识,以此来强化学生对正确操作方法和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以反促正,从而实现正确的理解概念,或在真正的操作中避免错误[4]。这种方法对于以方法学教学内容为主的课程尤为适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显微镜的使用。显微镜是细胞生物学实验研究最基本、最为常用的实验仪器,因此,本教研室历来都把显微镜的使用安排在本科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第一堂课进行。目前绝大多数教师采用的实验教学方法都是正确示教法。也就是在学生正式动手操作之前,由教师以播放视频或者亲自动手演练的方法为学生演示整个显微镜正确使用的过程,同时指出使用过程的注意事项,以期使学生掌握科学使用显微镜的方法。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发现,这样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依然会出现种种不规范操作。我们总是不遗余力地让学生记住更多的知识,其实这不仅违背了记忆的规律,也不符合心理学的特点。仔细分析发现,这是因为显微镜正确的规范操作内容太多,学生在记忆的过程中会因为记忆倦怠而产生遗漏,从而出现操作不规范的现象。“听而易忘,见而易记”。因此,从记忆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利用错误示教法“新”、“奇”和“少”的特点,教师先以反面教学的方式故意示范错误,比如在观察切片时故意不用低倍镜而直接从高倍镜进行观察,关闭显微镜时故意不将光源调到最低,诸如此类,然后再由学生找出教师示范过程中哪些操作是错误的。而学生遗漏的地方往往就是记忆的盲区,或者在实际操作中容易疏忽的地方,再由教师一一指出。实践发现,反面示教法的教学效果非常好。

2.2问题导向法

问题导向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即“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的小组讨论及自学的”的教学模式。最早由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医学院提出并开始实施。其设计理念是以问题为基础,结合临床实践,倡导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小组讨论学习,经过提出问题、查阅资料、讨论研究和总结反思4个主要步骤获取知识[5]。虽然这一学习方法最早是依据临床医学教育的学习特点提出来的,但也可尝试在细胞生物学的实验教学中加以应用,因为细胞生物学一样具有知识面大、知识网络性、系统性强以及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的特点。问题导向法在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可以简化后加以利用,也可称为任务导向法,即由教师提出问题或任务,由学生根据问题或任务选择合适的观察对象或实验方法,对问题或任务作出回答,最终由教师进行总结点评。这一方法在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一课中较为适用。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可提出如下三个问题或任务:①显微镜下的物像与肉眼实际看到的物象有何区别?②根据生物绘图的要求,绘制高尔基体图和中心体图;③根据生物绘图的要求,绘制有丝分裂期各个时期的图。摆在学生面前的有4张切片,分别是:①字片;②猫脊神经节切片(硝酸银染色);③马蛔虫子宫切片;④洋葱根尖切片。要求学生根据问题或任务,自己选择合适的观察对象。这样将促使学生对之前课堂上理论学习的知识进行回忆,如高尔基体和中心体的形态特征,以及有丝分裂各期的特点等,不仅有利于知识的巩固,还能训练学生如何根据观察目的或任务选择合适的观察对象。问题导向法教学有助于增强实验的目的性,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专注度。

2.3自主探索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