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基础护理技能

基础护理技能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6 09:50:0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基础护理技能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基础护理技能

篇(1)

【关键词】 专业;基础护理技能

护士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基础护理是护士自身专业价值的体现,也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基础护理是病人最基本生理、心理需要,是对病人系统、全方位护理的基础和核心,其质量直接影响病人的诊疗效果,与病人的舒适、安全、预后密切相关。在操作过程中,要求护士根据护理理论,密切关注病情发展变化,了解患者心理需求,针对不同的病人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让患者尽快恢复自理能力,及早康复,让患者从我们专业的态度和技术上更加认可我们的工作。

1.用专业护理技能处理问题 在基础护理操作过程中,充分利用“望、闻、问、听、查”等专业技术和专业知识全面观察病情,从病人的精神状态、表情、、引流物、排泄物、进食、排泄、睡眠、创面等情况,善于发现异常病情变化,对任何一个细微变化都要认真分析。例如:谈话中患者出现近事记忆力减退,皮肤异样感,行为反常等,要给与重视。疑有精神状态改变者,要了解情绪状态、思维过程、智能、能力、自知力等,详细记录并及时处理。肝硬化患者出现表情、情绪、行为异常等新症状,可能是早期肝性脑病的表现。在巡视病房过程中,发现病人痰液增多,口腔分泌物不能及时咽下时,大脑要迅速反应病人存在窒息的危险而及时处理。对于这类吞咽困难或老年患者要求做好饮食指导:要求病人进食进水时抬高床头;进食糊状饮食放慢速度;喂食从健侧放入等提前告知并有效实施大大降低窒息事件的发生率。就洗脚这一简单的操作而言,首先要测水温,做洗脚前的检查工作,洗的时间要适宜,加之专业的手法按摩,观察皮肤颜色和及早发现糖尿病足(没有感觉:穿狭小的鞋子引起足部皮肤的撕裂不能及时发现,直到溃疡并发感染家属才察觉;没有温度觉:家属用热水洗脚烫伤足部皮肤引起溃疡;没有知觉:嵌甲引起无痛性溃疡;皮肤干燥和压力大的区域容易引起溃疡)。在做晨间护理时,如发现病人的两条腿温度不一样,护士就应怀疑有血栓的可能,给予及时治疗。在做晚间护理时,对平时鼾声特别大的患者突然鼾声消失时,要警惕窒息的危险。总之,通过一次次晨间清扫,整理床铺,了解患者的睡眠,晨间服药,进食等情况;通过对患者一次次的口腔护理,了解患者口腔情况,也刺激患者的食欲;通过对患者的一次次协助喂饭,了解患者饮食情况并能发现饮食中的不当,及时做好宣教,解决患者的不便;通过一次次为患者接取大小便,冲洗会阴,不但改善患者的个人卫生,而且也观察到患者排泄物的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及时送检;通过测量患者体温、脉搏、呼吸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

2.用专业的技能开展基础护理

2.1 皮肤护理是基础护理的重点。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特别是老年患者,由于出汗或大小便失禁,患者会经常出现会湿疹,家属的抹洗往往是擦洗后涂爽身粉,也未观察会皮肤。护士在床上擦浴、会阴抹洗、更衣时要及时处理排泄物,皮肤皱褶处衬垫清洁干燥软布,有效预防和控制湿疹的发生。对于有压疮风险的患者于骨隆突处贴透明膜,协助患者卧气垫床,提供翻身枕;带入压疮患者,对创面进行清创换药,使用溃疡贴,并持续动态地评估进展情况。

2.2 翻身、拍背注意点:为躯体肢体移动障碍患者的翻身,有效地避免压疮的发生/发展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给患者翻身时,不同的病人要使用不同的方法:颈椎骨折的头不能动,而腰椎骨折的病人头可移动,但要采取轴线翻身法。为全麻术后患者翻身扣背时,用手护在伤口两旁,防止伤口疼痛,并观察引流液和伤口,细致交接班,还要经常和患者聊天,了解和满足患者需求。拍背的手型要像弹钢琴一样把肺泡里的空气弹出来,不能以碗状。

2.3 护理:护士要根据病人的生理状况及科学的证据对病人做好护理,制定相关操作规范和指引,使护理落到实处。目前更换频率是每2小时协助病人翻身一次。卧位的选择有水平仰卧位、半卧位、侧卧位、仰卧位、持续转动等等。以半卧位为例:护士要掌握适应症(心肺疾患引起的呼吸困难、机械通气、颅内高压、腹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头面部手术后的病人)和禁忌症(低心脏指数、低血压、外伤性脑损害、俯卧位、医嘱规定的特殊情况),将上半身抬高30―45°,同时将枕头放于膝关节下使腿屈曲,或两腿原样伸展,并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抬高角度的测量及记录等一系列措施。

3.小结 护士在操作中以亲切的问候,体贴的行动对待病人,让职业关爱之心溢于言表,从很大程度上了护患关系,降低了护患关系紧张的可能性,达到了患者满意,使护理服务的专业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基础护理质量提高,使医生满意。在实施基础护理中,通过细致的生活护理操作而做到细致地观察生命体征,护士更加敏锐地捕捉到患者的细微变化(生理、心理),可以发现患者家属和医生没有发现的问题,主动地向医生传达病人的需求,为医生采取治疗措施提供相应的临床依据,使护士成为了医生的眼睛。

参考文献

[1]陈锐,梅静,袁春凤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做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0,11(10):835―836.

篇(2)

关键词:开放式评价考核;护理学;基础技能教学

【中图分类号】R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129-01

近年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卫生事业得到极大的发展,护理教育工作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作为护理教育的基础,护理基础技能教学在实践中得到极大的改进和创新。开放性评价考核方法就是其中一项影响力非常大的教育改革[1]。

1在护理学基础技能教学中应用开放性评价的必要性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其基础技能教学不但需要学生具备极为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有高超的实践技能,如何更好的提高护理学生的实践技能是我们基础技能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将开放性评价考核方法应用于基础技能教学就是一种为提高护理教学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教育创新,目前该评价方法已在实践中取得一定的成效,获得了认可。

在教学中,如果仅仅以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作为考核标准,过于强调外部评价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促进作用而忽略了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提升,护理教学就难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创造性思维,反之,假若我们只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作为考核标准,过于强调学生独立性的培养而忽视教师评价在学生学习中的引导促进作用,学生就很难形成正确、客观的自我评价能力。要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就要应用开放性评价,通过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的结合,更好的巩固学生的知识,培养实践技能[2]。

开放性评价考核方法更好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观念,既利用到教师和学生群体的彼此影响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合理利用了学生同伴间的相互影响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可以说,开放式评价方法使得我们在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强化了护理专业中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3],更好的促进了师生间的教学相长,学生间的良性竞争,对学生的整体素质与综合能力有极大的提高。

2如何在护理学基础技能教学中应用开放性评价

首先,教师对课堂运用到的基础护理学实践技能操作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明确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教学目的及操作程序等具体内容。

紧接着,教师对实践操作进行示范,让学生可以更系统的掌握基本的护理操作技能,对操作的程序、要点以及考核知识点都进行详细的阐述,并在课前将相关的操作评分标准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对考核的项目、具体内容、操作规程,考核的标准以及考核程序等有个基本的了解。教师的示范要依照评分标准进行,以便于学生能对照评分的标准来评价教师示范,鼓励学生积极提问,示范同时进行难点讲解可以更好的加深学生的印象[4]。

在教师示范完毕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实验练习,教师主要解答各组在操作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而且要建议小组进行分工合作,不断鼓励小组中所有成员都充分发挥出主观能动性。

小组熟悉实验操作后,就可以正式进入考核评价阶段。在考察过程中,设置考试区与观摩区,让未参加考试的学生在观摩区观看,教师在学生实验结束后,对具体情况进行总结性的简明点评,当场给出分数,再由观摩的学生对小组实验给出评价,并说明理由,阐述细节,最后由小组内部的同学参考考核标准互相评价,并要写上评语与感悟,教师要对学生评价最后把关,对于理由不充分的评价应该删除。实验最终的考核结果是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的结合,

在开放性评价的应用中也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问题,一方面,因为开放性评价方法需要占用到学生很多课余时间,一定把握好评价开展的“度”。另一方面,应该强调评价过程中的公平合理原则,采取一定的措施避免学生的评价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不给学生因为私人关系打人情分或者“公报私仇”的机会。

3在护理学基础技能教学中应用开放性评价的作用

其一, 开放性评价考核方法更好的强化了护理理论知识。在传统的评价体系下,学生只参与到任务的完成过程,对任务的评价和分析过程几乎都没有涉及,难以透彻的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应用开放式的教学评价,可以督促学生在评价他人时多次温故理论知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因为不再被动的接受教师的评价而得到显现。教学的环境更为平等开放,很多同学往往会因为对别人的评价和教师的评价有异议,而不断的反复对照和推理,在此过程中相关理论知识也就得到巩固。

其二,开放性评价考核方法使得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学生互评可以不断的发现自己的理论不足,了解自己需要弥补的技能,对知识的驾驭能力自然也就得到提升,一旦遇到类似的情况,就可以更快的运用理论知识去讲解实践问题,使得理论与实践完成高效的转换。同时,教师的点评又可以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对于学生的错误可以更及时的纠正,也帮助学生可以更系统更全面的理解与掌握操作要点,强化了操作实践的规范性与准确性,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性记忆。

其三,开放性评价考核方法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生对理论知识和评分标准的透彻掌握,必然促进了对各项实际操作要领的掌握。而且评价过程就是学生另一种实践操作的机会,加之还有老师的点评和引导,不论是评价的学生还是被评价的学生都经历了一次技能的强化训练, 学生也可以通过对照和参考,进行多次的反复反馈和矫正,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

其四,开放性评价考核方法可以对学生进行高效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学生评价他人的同时也是对自己实践技能的一个参考和调整,自主的思考如果面对的同样的问题和情况,自己平时是如何评估的,哪些地方是需要改进,别人的评估有哪些可以借鉴的,养成从不同的视角和层面去思考同一个问题的习惯。而且,在实际技能的操作中,学生既对照评分的标准为他人做出评价,也可以更好的掌握考核评分标准,了解操作重点和难点,更好的把握自己的实践操作。

其五,开放性评价考核方法更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开放式评价过程中,更好的感受到平等的课堂气氛,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更为充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都得到发挥,也就更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培养。同时,课堂上对学生独立思维的尊重,对学生批判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都更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更加主动的态度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参考文献

[1]张培岩.护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思考[M].北京:中国卫生出版社,2008:45-166

[2]朱文元,赵伟蔡.护理管理中的护理文化建设和品牌建设[M].北京:中国卫生出版社,2009:26-220

篇(3)

【关键词】中职卫校;护理学基础;教学改革

护理学是一门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理论指导下,研究维护、促进和恢复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科的基础,也是护理专学业的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之一,同时又是中等职业卫生学护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护理专业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影响着学业考试、职业资格考试、临床实习以及就业,中职护理学生大多也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延安市卫生学校自建校以来,以为陕北地区乃至全省、全国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护理学专业技术人才,目前,由于高校扩招致使初中学生学习成绩差不多的大都选择高中,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因为想学习一门技术才会考虑中专,而护理学只是其中所选之一。这就使得目前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差,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不强,加上护理学基础内容繁杂枯燥,时间一长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打折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我们必须在面对“95”后的特殊人群时,结合新课改以及学校的实际对基础护理学教学进行改革。现就笔者在延川县人民医院工作以及在延安市卫生学校从事护理学教学的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总结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结合我校的实际对《护理学基础》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旨在为社会培养更优秀的护理学专业人才。

一、因材施教、结合实际、激发学生的护理意识及学习兴趣

(一)整合教材内容,修订教学大纲

在目前大多数中等职业卫生学校中,护理学的教学层次分了好几大层次。我校目前就同时存在中专、五年制大专等多种学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作者简介:梁晓丽,女(1977- ),陕西延川县人,延安市卫生学校助理讲师,从事护理学基础教学与科研工作.

学龄层次和学生的基础不同,在备课时要以国家最新修订的教学大纲为依据,对教材内容重新进行整合,修订新的教学大纲,备课要有所侧重、逻辑合理、导课生动、叙事活泼、投其所好,同时着重开发学生举一反三和归纳总结的能力,使学生能为将来的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够用、实用”的护理人才。

(二)从学生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护理意识和学习兴趣

以我校护理学学生为例,她们现在大都在十五六岁左右,正是处于叛逆、希望独立但又尚未形成完整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时期,个性化和自我表现意识比较强。针对此现象,我们结合学生以及学校的实际,采用了多种方式来进行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让学生有压力、有动力,有希望,有信心;在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胆量及自学、观察、口头表达、团结协作能力,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护理意识,加快学生对操作技能的掌握,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护理技能

(一)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辅相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采取多媒体与传统授课方式互补教学,制作整套优质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以其形象的图文、声音、影像使得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得以突出,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气氛,同时也可以播放教学视频或者录制本校教学视频,使教与学统一,且在课堂上与学生相互讨论,分析视频内容,活跃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二)开放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一言堂,满堂灌,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目前中等职业卫生学校的学生自学能力较差,医疗机构对护理专业人才的专业技能要求有很高。这就要求中专生要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学习很多有关医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于大部分学生都不愿去学习。因此,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抓住学生的心理变化,不断导学生自主学习,改变过去按教材从头到尾讲一遍的做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

(三)以职业资格考试大纲为向导,提高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对中职卫校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201 1年新护士条例颁发以后,考试的科目、试题的类型、以及对学生考察知识的侧重点都变化很大,更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因此,在护理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目的性的教学,针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有针对性分析考点,让学生有备而学,提高考试的通过率。

(四)以护理技能大赛为契机,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护理技能

每年一度的中等职业学校护理技能大赛是对护理专业学生技能水平的一次集中检阅,对激励广大护理专业学生勤练技能、奋发成才,促进护理卫生事业发展和经济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护理技能大赛为契机,优化教学模式,加强护理技能基础训练,积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技能大赛,巩固和强化护理技能。

三、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培养优秀护理人才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21世纪的护理学集医学科学、人文科学及管理科学等为一体,其内容之广泛、技术之先进是其他任何学科所不能轻视的。笔者也曾有幸多次赴陕西省榆林市、西安市等地参加了培训和专业技能学习,通过与其他兄弟院校以及相关专业课教师进行交流和联系,彼此渗透,充分发掘护理专业技能教学的新理念,使我在日常课堂教学的导入能力、讲解能力、板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和学生的沟通能力方面得到了提高,同时我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更加适应现代护理的需要。并且成功的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希望学校能多鼓励专科课教师进行培训、进修和不断学习,以期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护理学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捷.《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护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护理研究,2010,24(20):1862-1863.

[2]蒋琼.对中专护理专业《护理学基础》教学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2(34):104-105.

篇(4)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基础护理对实践操作技能要求非常高,但由于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临床客观条件所限,护生实践机会较少,实践教学多以课堂内实验课的形式进行。我国传统护理实训教学[1]由实验老师提前准备实验用物,上课时教师演示,然后护生练习,实训教学内容以基础护理学各项护理基本操作技术为主,各项操作单独进行技能训练和考核。实训教学内容单一并且未能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而更新,实验室仅在计划实验课时或操作技能考核前的约定时间开放,实验考核注重动作规范、操作步骤和程序的熟练掌握,致使学生机械地完成每项操作步奏,学生普遍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临床实际应对能力较差。

鉴此,该院教师于2014年9月-12月,对2013级护理专科生进行实验教学改革,把“开放式实验”教学融入到技能实训之中。

1 《护理学基础》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意义

开放式实验教学主要指以现有教师及实验室资源为基础,在完成常规教学任务之余,面向学生或专业技术人员开放使用的实验教学模式[2]。开放式实验教学相对传统实验教学而言,更注重发挥学生实验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随着“以病人为中心”整体护理模式的建立和发展,对护理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不仅能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还能够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训练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基础护理学实践部分是护理学生的必修内容,开放性实验教学弥补了课内基础实验项目的不足,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计划,通过开放实验增强了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及临床实际应对能力;另一方面,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也提高了实验室各种设备的利用率,实现了资源共享[3]。

2 《护理学基础》 实训课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实施

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实施主要在该校护生课内常规实验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利用课余时间加强操作练习以强化护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根据自身需要自由选择各项操作练习,并且安排实验教师带教,完全以护生为主体,鼓励其独立思考,从而培养护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临床判断和决策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等核心能力。

2.1 基础护理开放式实验教学的载体及内容

本校护理实训中心建有基础护理实训室、无菌操作室、穿脱隔离衣实训室、模拟病房、护理示教室、重症监护病房、综合急救实训室等,以全功能护理模型人及各种单个护理模型(如灌肠模型、导尿模型、静脉输液手臂等)为载体,配有中心供氧、中央负压设备带及各种基础护理操作用具,可进行无菌操作、鼻饲、导尿、灌肠、静脉输液等多项基础护理技能操作。另包括气管插管模型、全功能创伤模型人、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电动吸引器、微量注射泵、自动洗胃机等。完全可以满足基础护理的常规单项操作及综合技能培训。

2.2 开放式实验教学在《护理学基础》具体实施

2.2.1 学生自主性实验

首先以任务为导向,在进行基础护理每项操作上课后安排课余时间为学生开放实验室并安排实验教师带教,要求学生掌握包括(铺床、无菌技术、穿脱隔离衣、床上擦浴、鼻饲、导尿、吸氧、注射、输液等十几项基础护理操作)并通过各项操作考试,教师根据护生完成情况,讲解难点及重点,纠正其不规范的操作方法。最好学生分组强化训练,教师分组指导、纠正,对学生逐个评价,直至每一单项技能操作达标[4]。

2.2.2 提高实验室及设备利用率

基础护理课程操作性强,实训课课时占到了总课时的一半,而实训课一般在实验室完成,实验室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怎样充分利用现有实验室和已有实验物品成为当务之急。

本实训中心模仿医院病房模式而建,包括护士站、治疗室、抢救室、ICU、模拟病房、基础护理实训室等,将基础护理技术根据实训项目分成四部分,基础护理实训室一有12张病床,每张床有一个全功能护理人,鼻饲、导尿、灌肠、吸氧等需用模拟人的护理操作练习可在此实训室进行;基础护理实训室二也有12张病床,房间模型柜内有各种注射模型、输液模型,铺床、各种注射法、静脉输液等护理操作可在此实训室进行;基础护理实训室三为穿脱隔离衣室,内设有一面大镜子和一排洗手池,护理礼仪、穿脱隔离衣等护理操作可在此实训室进行;基础护理实训室四为无菌技术操作室,内设有12张大的无菌操作台,无菌技术、配药等护理操作可在此实训室进行。这样,既解决了实验场所不足的问题,又使护理模拟病房得到充分高效利用。

2.2.3 综合训练模式

在分项训练达标的基础上,结合内、外、妇、儿科设计各种病例,营造接近真实的病例场景。如设计一例失血性休克且合并心搏骤停的病例,由3~4名护生共同抢救,要求她们快速做出评估,然后按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建立静脉通路、给药等角色分工进行包括心肺复苏、注射、静脉输液等基础护理操作的综合训练。抢救结束,检查多功能急救模拟人是否抢救成功,根据各项操作标准、各护生之间的配合以及紧急应变能力自制综合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如未合格必须重做直至达标。

3 基础护理开放实验教学效果评价

经2014―2015学年第1学期4个月的开放实验实训,该课题研究者对本校2013级护理学专科1、2班学生100名(女生97名、男生3名)进行考核验收,采用多站式模拟临床情景,从基础护理实训项目中任选6项技能项目:无菌技术、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鼻饲、配药 静脉输液、导尿。分6站进行考核,每站项目由护生随机抽签的方式决定。要求在规定时间内依次通过各个考站,进行操作考核,并接受站内考官的提问,提出诊断结果和处理方法,每站总分100分,最后记分以6 次得分的平均分为准[5]。成绩统计见表1。

4 讨论

4.1 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

开放式实验教学在内容将基础护理有机融合了急救、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相关内容,突破了原有教学计划的限制,照顾到护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样。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实施,使学生的学习状况从以往的被动性学习转变为主动性学习。学生不仅增强了单项基础护理技能操作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6]。

4.2 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

本校护理实训中心可提供多种临床病例场景,通过开放式实验教学使护生取得了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积极性。当面对病情复杂的病例,护生以小组为单位,必须对患者现状进行评估,列出主要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并且分工完成相应的护理操作,最后做出综合评价。面对模拟真实的临床病例环境, 更加便于护生对基础护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护理知识的记忆、理解,增强其综合分析和运用能力,培养了护生的临床决策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

篇(5)

【关键词】层次教学策略;基础护理;理论技能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378-01

基础护理教学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护理人员的必考项目,切实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素养,培养高素质人才,实现教学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是目前的主要任务[1]。传统教学是教师通过语言、示范操作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该种方式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得以充分发挥。层次教学策略是根据学生的个性、接受能力而设计的多层次要求,该种方式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本研究比较两种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现将其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校2012级62名护理专业学生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系统随机化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女28例,男3例,年龄18-21岁,平均年龄 (19.2±1.2)岁,观察组31例,女29例,男2例,年龄17-21岁,平均年龄(19.4±1.3)岁,两组学生的基本资料如年龄、性别、理解能力等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自愿接受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教学策略

两组学生均在同一教学环境下学习基础护理内容,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策略,包括即讲授、示教、实训,主要以教师讲授和示范教学为主,学生参与为辅。观察组采取层次教学策略,具体措施包括整体、分层和递进教学,整体教学主要是全班同步教学,解决基础护理中的共性问题,实现共同学习目标;分层教学采用的分层施教、分层测评( 护理技能分组、分层训练) 实现层次教学目标;递进教学主要是逐步提高认识水平、解决分析问题能力,促进自身发展水平,增强其创新意识。该教学方法以学生中心,促进其主观能动性来学习知识技能。

1.3 观察指标

基础护理教学完成后,以理论考核、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和问卷调查作为考察依据,理论考核采取自主统一命题考核,操作技能考核由专业考核人员考评,共18项操作技能,分别积分,共100分。综合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查阅资料获取信息能力、技能操作能力、临床思维和推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护理评估能力、创新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2],每项记5分。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标准差(X±s)表示,t检验比较分析,%表示计数资料,卡方检验比较分析,p

2结果

观察组理论考试得分和技能考试得分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基础护理教学是护理专业医生的必修课程,直接关系这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能力,关系其临床综合素质,因此加强该课程的教学指导尤为重要。传统教学方法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度不高,导致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降低,对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比较死板[3],通过观察记录发现传统教学策略的理论考试成绩和技能考试成绩多数为良好,层次教学策略较好的弥补了传统教学策略的缺点,该策略以因材施教为原则选择性教学,结合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综合要求施教,观察组经过教学后知识掌握和技能掌握均得到显著改善,考试得分多数达到优秀,说明该种教学策略促进了教学效果。层次教学策略的主要理论依据包括因材施教、掌握学习、现代护理素质教育观和弹性原则,基本结构:明确要求,制定单元目标;全班教学,同步讲授;分组教学,分层训练;评估反馈,矫正提高。本教学模式打破了基础护理教育“三统”局面,更新了教育观念,提倡创新教育[4]。创新教育是时代呼唤、社会需求,主要以培养创新意识、精神能力为基本价值的教育实践,它主张相信学生的自助创新能力,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以发挥,从而更好的掌握基础护理知识[5]。层次教学策略使得学生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学生的兴趣提高,自助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利于学生快速扎实的掌握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观察组学生综合能力各项指标评分均好于对照组,进步证实了该策略的实用性。

综上所述,层次教学策略利于基础护理的学习,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值得进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舫.基础护理教学中生成性教学的应用和效果[J]. 中国实用医药,2013,8(35):243.

[2] 黄云清.“教、学、做、考、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3,21(11):74-75.

[3] 陈依华.层次教学策略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1):55-56.

篇(6)

一、在护理基础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的意义

首先,与传统的护理基础课堂教学不同,应用翻转课堂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其学习时间,在课堂教学中能够集中学习一些难点与重点知识,在课前可以利用翻转课堂教学资源进行预学,课后可以利用其进行复习。这样也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从而能够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1]。

其次,翻转课堂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法,并且是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教学资源呈现出来,进而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而且学生可以在教师设计的与真实的病房环境的教学情境下,学习相关的护理技能,可以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二、在护理基础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一)紧密结合教学背景,设置清晰的教学目标

在开展护理基础教学中实施教学背景分析是基本教学环节。教学背景分析是具体包括岗位分析、教材分析以及学情分析。岗位分析就是要针对学生未来的职业需求,从而对其进行指向性的设计,将就业作为其开展课程的导向,将岗位需求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进行设计,也能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教材分析就是要对护理基础教材进行充分的分析,从而结合在教学中已有的教学资源对其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进行设计,对学生的预学途径进行分析,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在预学的过程中就能有所侧重,提高学习的效率;学情分析,就是要对当前学生已经掌握的护理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有一定的了解,从而能够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的实际情况对翻转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二)编排预学活动,提升学生技能感知水平

在护理基础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了保证实现其教学效果,就需要学生能够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进行预习,这样学生在课堂教学前就能够对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护理动作、护理技能形成初步的了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集中讲解学生存在疑惑与理解困难的知识点,从而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使学生能较好的掌握护理基础知识与技能[2]。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根据护理基础教学的教学内容对其进行设计,使学生能够通过应用教师提供的预学案,对其中的知识点进行查找与学习,同时学校应该针对该课程的特点与教学需要,为学生提供可以进行预学的实验室和实践场所,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进行学习,也可以启发学生对其中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探索,教师也要关注学生在预学中集中存在的问题与学习难点,在教学中就可以进行集中教学,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护理基础的知识与技能。

(三)设计合理的教学程序,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

在护理基础课程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这样学生就可以利用翻转课堂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之前就进行预习,对教学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形成初步的了解,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集中对自己存在疑问、困惑的地方进行学习,也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对该问题进行探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展示病例,学生对护理动作进行纠正的教学程序,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靠,并在教学结束后及时的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对于典型问题要进行集中讲解[3]。

三、在护理基础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护理基础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要想实现其教学目标还需要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与完善,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首先,要求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因为应用翻转课堂,大部分教学资源来自于计算机网络视频,教师在研究教学内容与教学重点后,要应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设计合理的翻转课堂视频。因此,就要求教师能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力,能够灵活的应用信息技术,设计教学课件,使学生通过高质的翻转课堂视频进行预学与回顾,从而有效提升其教学质量与效率。

其次,也要求学生能够不断提升其学习的积极性。因为学生是护理基础教学翻转课堂的直接参与者,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对教学质量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觉性,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之前,主动积极的通过翻转课堂的教学资源学习护理基础知识与技能,并能针对其中的问题进行思考[4]。

最后,还需要学校能够给予大力的支持,因为护理基础知识教学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实践练习不断提升其实践能力。同时,在护理基础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也对电子资源设备的配备提出新的要求,要求学校能够根据教学的需要,购置必要的教学设施,并能进行及时维护与升级,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促使翻转课堂实行,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篇(7)

目的探讨急诊科内低年资护士培训中应用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模式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之后入职的36名低年资急诊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数字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18例)与对照组(18例),对照组护士培训时应用医院常规培训法来提升护士的综合素质,观察组则应用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模式,观察对比两组护士8项技能掌握情况。结果除了基础理论、操作技能和沟通协作能力无显著差异外,其他专业操作、临床分析应变等能力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使用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模式能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有利于护士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

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模式;应用效果

0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急诊科护士应变能力、专业技术等诸多方面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培训方式大都较为陈旧,而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就是一种新型培训模式。本文旨在探讨急诊科内低年资护士培训中应用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模式的效果,特收集我院2014年之后入职的36名低年资急诊科护士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4年之后入职的36名低年资急诊科护士,均为女性,年龄19~23岁,平均年龄21岁;学历分布:大专20例,本科及其以上学历16例。纳入护士采用数字随机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18例)与对照组(18例),两组护士一般资料、学历等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实施传统急诊科培训模式展开培训,即对新进院的护士对真空采血、建立静脉通道、输液等16项基础性操作及护理常识进行培训,护士长集中授课、演示,后期无再设培训课程;观察组使用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模式来展开培训,按照护龄设置年级授教,方法内容如下:培训内容。(1)一年级时以培养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为重要目标,包括内容有用药禁忌、常规输液异常排查、环境卫生消毒、真空采血技能、安全护理注意事项等,同时还需强化护士岗位责任意识,旨在培养出拥有严谨工作态度、爱岗敬业的护理人才。(2)二年级目标逐渐从辅助治疗再深入配合抢救,开始熟悉急诊室环境、设备、急诊程序操作等,密切观察患者病情,规范护理档案书写,并慢慢强化团队协作。③再次强化急诊专业技能,能全面专业护理基础知识,并逐渐提高到能协调组织、指挥抢救的重要能力,该阶段还着重培养其沟通技能、应急预案等[1]。教学培训方式,授课老师有一名班主任和一名护士长共同担任,满足本科以上学历,10年以上丰富临床经验的要求。培训中护士长先一对一带教,再根据学习进度制定确切的教学目标,接着以目标为基础安排可行的课程,每月定期授课不少于1次,为完成阶段性学习目标可实施不限次数的小课堂、一对一再示范、分小组谈论等教学形式。考核方式,每季度授课后由班主任和带教护士长组织理论与实际双重考试,考试成绩与实际工作质量及态度来一起评定护士是否完成一学年培训目标,合格者,升级再造;不合格者留在本年级再学习。

1.3效果评定标准。培训后对两组护士均实施技能客观评价,由培训班主任与1名深资质护士长共同展开评定工作,评定技能包括基本护理理论知识掌握、基本护理操作技能、专业操作技能、临床分析及沟通应变能力等8项内容,统计每项技能掌握良好的例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例数越多表示对应培训模式应用效果越好。

1.4统计学方法。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比较,以率(%)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护士8项技能得到良好掌握的情况对比结果,基本护理理论知识、基本护理操作技能掌握程度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另外四项技能良好掌握比例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传统急诊科护士培训一般主要针对对象为刚毕业入职人员,教授内容多和操作技能、常规护理理论等基础性技能有关,第一护龄过去后几乎不再设培训课程。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方法不仅重视基础技能、理论的夯实,第二三年时还继续层层深入,设置专业性更强、提升护士综合能力的培训课程,有效地培养出了一批拥有扎实基本操作技能,急诊应变能力强,综合能力显著提高的护士队伍[2]。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不同的护理培训方法后,临床分析应变能力、专业技能、专业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等能力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证实了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模式有利于急诊护士综合素质提高的结论。

参考文献

[1]胡英莉,黄静雅,邱丽娜等.年级制护理继续教育在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效果[J].护理学杂志,2013,28(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