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财税服务行业分析

财税服务行业分析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5 17:27:3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财税服务行业分析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财税服务行业分析

篇(1)

关键词:“营改增” 服务行业 税负影响

“营改增”的推行,会对服务行业会计核算、纳税管理以及财务报表等造成较大影响,企业必须根据自身情况,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促进企业的发展。因此,对服务行业“营改增”的税务影响进行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营改增相关研究

税收是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而营业税和增值税是我国的两个主要税种,“营改增”,顾名思义就是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也就是说某些原来缴纳营业税的应税项目现在改为缴纳增值税。营业税与增值税在税收征收上虽然存在较大区别,但也存在交叉和重复征税的情况,因为营业税主要是对生产单位的毛收入进行征税,对于产品生产的每一道生产环节都需要缴纳营业税,比较容易出现重复征税的情况。但是增值税只需要对服务或产品增值的部分进行征税,能够较好地避免重复征税的情况,所以这也是我国“营改增”政策推行的主要原因,有助于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推动经济发展。

二、营改增对服务行业的影响

“营改增”实施后,对于服务行业来说,税负能否得到减轻主要取决于进行税额的抵扣。“营改增”实施前,服务行业应缴纳的营业税率为5%,而“营改增”实施后改为缴纳增值税,一般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税率为6%,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之间的差值为应缴纳税额。所以,在“营改增”背景下,进项税额能否完全抵扣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利润,也就是说如果企业能够将进项税额完全抵扣,就会减轻企业的税负,如果只能部分抵扣进项税额,则会加重企业的税负。因此,企业必须提前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以降低企业税负,增加企业的利润。

服务行业在“营改增”实施前,缴纳的是营业税,因此企业所购买的固定资产和原材料,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出来的都是含税价格,而增值税与营业税不同,是一种价外税,所以固定资产和原材料的账面价值都是不含税价格,账面价值会因此而减小,扣除增值税的进项税额后,固定资产的净值会明显下降,而在负债总额不变的情况下,资产的结构会因此而发生变化,资产负债率提高影响企业的贷款。在供货商无法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情况下,进项税额无法进行抵扣,会增加企业的负债,从而增加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对企业的声誉和运行造成一定影响。另外,固定资产是服务行业非常重要的资产,但是在实施“营改增”后,由于其账面价值都是不含税值,会使得固定资产的计税基础减少,固定资产折旧也会因此减少,“累计折旧”、“应交税费”等科目都会发生改变。

三、营改增背景下服务行业的应对措施

综上,笔者对营改增为服务行业带来的诸多挑战进行了分析,为促进服务行业更好地发展,企业应加大管理力度,笔者将针对这一问题提出有关对策。

(一)提高财务风险防范力度

企业既应该明确营改增给企业经营带来的好处,又需要关注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想要避免违规制度核算导致财务风险现象出现,就必须对财会人员予以业务操作相关培训,这样他们就可以依据新税收制度里面的要求开展财务业务核算工作,构建明确并且操作性非常强的财务制度,提高财务操作流程所具有的规范性,高效开展财务审计工作,从而确保新财务业务操作均符合规定。此外,企业全部纳税筹划均应该与现行税法里面的规定一致,防止出现违规避税行为。

(二)对税收筹划管理进行完善

改革具体税务体制后,我国企业需要面对不同营改增方案,结合企业实际纳税性质以及主体情况实施相应的对策,部分企业在从新的政策里面尝到利益甜头后,还需要做好准备工作有效应对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和发展压力,这是由于营改曾严格要求了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工作。所以,我国企业必须正确应对同时适应营改增相关政策,对纳税筹划管理予以足够的重视,尽量在具体实践环节不断优化并且完善该项管理工作,应该让纳税主体通过流通环节合理转移自己的税负,特别是在确定合作供应商的过程中,必须保障财务管理程序相对完善,可以开出整套的有效增值税发票等,这样企业就可以在对营改增优惠政策进行充分利用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客源。

(三)加强票据管理

票据管理是服务行业税务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实行“营改增”以前,服务行业的票据主要是根据营业收入的到账情况开具营业税发票,而“营改增”后,改为了开具增值税发票,由于发票种类的变化,服务行业对发票的管理方式也应发生相应的改变。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是增值税发票的两种主要形式,普通发票不能抵扣进项税额,而专用发票可以抵扣,因此服务行业应加强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降低企业税负,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采购人员在进行机器设备或原材料采购时,由于只有一般纳税人才能开具增值税发票,所以采购人员应注意考虑供应商是否为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无法开具增值税发票,会使得企业的进项税额无法抵扣,从而使得企业税负增加,增加企业的成本费用,所以采购时应尽可能选择一般纳税人,降低税负。

(四)加强财会人员队伍建设

财会人员是企业税务管理的主体,财会人员的综合素养会直接影响服务行业税务管理的质量。尤其是在“营改增”背景下,财会人员素质的提高显得更加重要。在推行“营改增”的过程中,大量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都需要专业的税务人员进行处理,所以企业应注重财会队伍建设,增加优秀财会人员,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处理能力和专业素养,从而降低企业的税务支出。“营改增”的推行,也使企业面临进项税额不能充分抵扣以及增值税发票相关的法律风险,这都需要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来避免这些问题,从而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行。

(五)推进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营改增”是根据我国经济发展需要,而且是经过科学调查研究后所推出的税收政策,“营改增”政策的推行对我国服务行业的税务管理都有着较大影响。为使财税管理部门能够及时了解税收政策的实行情况,收到税负改变的反馈信息,就必须加强服务行业税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使各种信息能够通过软件或网络及时准确地传递,从而推动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

四、结束语

“营改增”的推行,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税收制度完善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在营改增背景下,服务行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所以服务行业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营改增”的优势,未雨绸缪,做好“营改增”的各项准备,分析营改增实施后对我国服务行业管理带来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企业相关财务管理人员必须依据市场经济发展情况与产业升级背景,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改善自身财务管理效果,对营改增政策给所在企业造成的各种影响进行充分研究。依据政策优化企业纳税管理相关工作,进一步优化财务管理制度,准确判断社会发展形势,紧随社会潮流,合理调整自身经营理念与发展策略,促进我国服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侯忠超.浅析“营改增”对不同行业的税负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3

[2]田志伟,胡怡建.“营改增”对各行业税负影响的动态分析――基于CGE模型的分析[J].财经论丛,2013

[3]任智英.试析营改增对不同行业的税负影响[J].财经界(学术版),2015

篇(2)

点评:

把握行业趋势,巩固企业服务市场地位。目前,市场上对此次收购事件褒贬不一:正面观点认为收购后双方的业务得到有效互补,可进一步提升双方在职场领域的盈利能力和市场份额;反面观点则主要集中在收购溢价过高以及对LinkedIn未来发展的担心等方面。但我们认为,作为一家科技巨头公司的重要布局,此次事件是企业级服务市场的催化剂,它反应了微软对行业的重视以及对行业趋势的判断:正如微软CEO Satya Nadella所说,本次交易是全球领先的职场云与全球领先的职场网络的结合,通过对LinkedIn的收购,微软旨在加固其在企业级服务市场的领导地位。

打通职场网络,优化企业服务能力。通过此次收购,我们发现企业级服务市场的行业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业务层面,通过打通企业云平台与职场人士之间的网络连接,为企业服务引入社交元素,更好地帮助职场人士获取动态信息,协助企业拓展销售模式以及加深企业对员工的认知、优化企业运行效率等;2)技术层面,结合企业云平台的数据与职场社交数据,补强数据库数据来源,通过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一步提升信息流和广告投放的精准性。

重点关注

科技巨头在企业服务领域的强势布局体现着其对行业的重视,也从侧面反映了行业的发展前景。我们看好符合中国企业服务市场现状并凭借各自禀赋积极布局的相关上市公司,建议重点关注:

丰东股份(002530.SZ):公司通过收购方欣科技,切入企业纳税服务行业。方欣科技专注于财税服务领域18年,并作为核心供应商承建了国家金税三期工程的纳税服务系统。依托金税三期工程,公司凭借财税云服务平台承载财税申报等服务,为企业用户提供多种财税增值服务。

*ST明胶(000606.SZ):公司通过收购神州易桥,进军企业级财税SaaS服务领域。神州易桥的核心产品为财税大管家,基于财税大管家公司可为企业用户提供包括财务管理、财税申报在内的企业财税综合解决方案及技术开发服务。

北信源(300352.SZ):公司深耕终端安全多年,在政府、军工、金融、能源等行业拥有众多客户。2015年9月,通过收购中软华泰100%股权,切入服务器安全市场。基于现已覆盖的5000多万台终端产品,公司可获取海量的数据信息,在大数据分析的技术支持下,为客户提供内网安全服务。

篇(3)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税收政策;增值税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8-0047-04

1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

1.1增加值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实现“十一五”末期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即由2005年的40.5%提高到43.5%。根据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预期目标恰好完成(如表1所示)。统计数据显示,自2005年之后,服务业增速超过GDP增速,仅2008年略低于GDP增速,服务业整体发展形势良好,对我国GDP增长起到了一定的拉动作用。然而,世界服务业最主要的增长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大都在一半左右,到80年代末,相当部分发达国家这一比重达到了2/3。而进入21世纪,发达国家的服务业比重基本上都达到了2/3的程度。对比可见,中国服务业的增加值还有待提升,产业结构亦有待优化。

1.2就业

“十一五”规划《纲要》目标提出,实现“十一五”末期服务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从表2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距“十一五”所制定的服务业就业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但服务业就业人员增速始终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潜力巨大。虽然从服务业占总就业的比重来看,服务业已成为吸纳新增劳动力的主力军,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显著差距。“根据WDI数据,北美国家的服务业就业比重最高,例如美国和加拿大平均分别达到75%和74%;欧洲国家以法国和英国最高,分别达到74%和73%;亚洲国家则以日本和韩国最高,分别为64%和62%。”[2]由此可见,中国服务业还处在发展不足阶段,解决就业的能力有待提高。

1.3贡献率

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是反映服务业发展水平的一个标志。根据产业结构变化规律,在产业结构处于初级阶段,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在产业结构处于中级阶段,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在产业结构进入高级阶段,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第一、第二产业。但从表3的三次产业贡献率,即三次产业贡献率=各产业增加值的增量GDP的增量,我国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都落后于第二产业。数据表明我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依然存在。

2税收政策对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影响

国家综合运用财税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贸易政策等,逐步建立和完善现代服务业政策体系,努力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支持其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提高其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下面主要分析税收政策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影响。

2.1服务业整体税负过重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从全国税收产业分布情况分析,与服务业产业税收比重上升的趋势相反,第一、第二产业税收比重整体呈现递减趋势,如表4所示。从2004—2009年全国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提供的税收比重与三次产业增加值之比计算出服务业的创税能力,同时也反映出服务业税负越来越重,如下图所示。从2007年起,服务业产业税收比重与产业增加值比重之比呈上升趋势,而第二产业则呈下降趋势,服务业在2008年甚至超过第二产业。

从表5中可以看出,2004年以来,第一、二产业增加值占GDP增加值的比重几乎逐年递减,而服务业增加值占GDP增加值的比重却逐年升高,因此,2009年增值税转型后,服务业税收负担偏重的情况更加突出。

2.2税收不公对服务业的影响

2.2.1服务业与其他产业间的税收不公

(1)税种设计造成产业间税收不公。“我国增值税范围窄,制造业和服务业在抵扣上存在明显不公。制造业固定资产可抵扣,服务业技术支出不可抵扣,影响了生产企业对服务业的投入,形成生产业税负较高。”[3]我国增值税实行凭专用发票抵扣进行税额的制度,对于服务业购入服务的生产企业来说,由于得不到专用发票,这部分服务不能获得增值税抵扣,影响了生产企业对服务的投入,制约发展。我国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在劳务方面只包括提供加工和修理、修配劳务,一些现代服务业,如物流业及交通运输业等一般是按收入全额缴纳营业税。

消费型增值税有利于将出口产品中所含的所有增值税退净,而生产型增值税无法做到。由于服务产业资本有机构成逐渐提高,货物成本中长期资本投入的费用所占比重大,原材料等费用所占比例小,如果能扣除长期资本费用中所包含的税金,就能提高出口产品价格优势。

(2)重复课税导致产业间税负不公。营业税作为服务业主体税种,对服务业影响大,1994年增值税改革很好地解决了产品重复征税和出口退税问题,对制造业作用明显,但对营业税改革力度不大,因而对服务业作用不大,表现为:服务业每发生一次对外交易,都要征收一次营业税,重复情况严重。如在房地产取得环节,对内外资企业和个人征收耕地占用税;在房地产交易流转环节设有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契税、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而针对房地产交易征收的契税在理论上既同产权转让征收印花税重叠,又同房地产转让征收营业税重复;在房地产保有环节,对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外籍个人征收城市房地产税,对国内企业和个人征收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2.2.2服务业内部产业间的税收不公

(1)税收政策缺乏系统取向,许多现代服务行业存在政策空白,导致服务业不同行业间税收不公。例如,近年我国金融业产值占GDP的比重逐年增加,而税收贡献却仍处在较低水平,甚至存在税收空白。在证券二级市场上,金融债券、企业债券等金融产品也具有能通过转让而增值获利的交易工具的性质,但这些金融产品的交易并不缴纳证券交易印花税。此外,由于新兴服务业的出现,现行营业税制无法涵盖现代服务业的全部,尤其是新兴行业和新型经济现象,会展业、物流业、教育服务业、物业管理业、信息服务业等不在营业税的覆盖范围之内,再比如信托行业税收征管办法至今仍未出台。导致服务业不同经营者之间税收不公。[4]

(2)税种、税率设计导致现代服务行业间税收不公。我国流转税采取增值税和营业税平行征收的办法,服务业中增值税征收范围窄、营业税征收范围宽。在现代服务业中,除商贸服务业征收增值税外,大部分行业征收营业税,其他行业如交通运输业、物流业、房地产业、电讯业等均按收入全额征收营业税。营业税计税依据是营业收入全额,其税收负担比征收增值税的生产行业重。

一些市场经济的支撑行业税负偏重,而一些仍然属于奢侈的行业税负偏轻。目前,作为服务业的洗头洗面、高级美容美发(理发)、洗浴桑拿(沐浴)、豪华酒楼(餐饮)等,其服务内容、服务对象和盈利水平已不同于传统的理发、沐浴、餐饮等,都属于高消费的休闲。“无论从引导消费角度,还是从组织收入角度,对这些高档次的服务继续执行5%~20%的比例税率,显得偏低。[5]”

2.3税收优惠政策对服务业的影响

税收优惠有别于其他税收政策,从一般意义上说,税收优惠是政府为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在法定基准纳税义务的基础上,对一部分负有纳税义务的组织与个人免除或减少一部分税收。从政策目标看,税收优惠可作如下分类:一是以经济发展为目标的税收优惠;二是以社会发展为目标的税收优惠;三是以政治、军事、外交等其他领域发展为目标的税收优惠。因此,税收优惠对于发挥税收调节作用,促进产业、行业结构调整十分重要。

2.3.1税收优惠的政策目标对服务业的影响

清晰的税收优惠政策目标首先要明确划分优惠项目与不优惠项目,形成此消彼长的政策导向。中国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具有普遍优惠的特点,没有将优惠项目与不优惠项目清晰地区别,没有形成此消彼长的政策导向。

在多个政策目标同时存在并具有交叉关系时,清晰的税收优惠政策目标要求排出不同政策目标的先后顺序。否则,在多个政策目标同时发生作用时,就会出现某一政策不给予优惠而其他政策给予优惠的状况。中国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具有产业结构、区域经济、技术进步和利用外商投资、扩大出口的多项目标,经常出现根据某一政策不给予税收优惠而根据其他政策却给予税收优惠的现象。例如,按照产业政策的要求,第二产业特别是其中的加工工业税收优惠最少。但是,根据技术进步、利用外资和扩大出口的要求,第二产业特别是其中的加工工业却享受较多的税收优惠。

2.3.2税收优惠政策倾斜角度不同对服务业内部均衡发展的影响

我国税收优惠现代服务业中倾向于能源、交通、邮电等垄断企业,例如,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电力建设基金、养路费等政府性的基金和收费,可以免征营业税和所得税;从事能源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外资投资企业,经营期十年以上的,可以从开始获利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税等。然而,对于软件开发、产品技术研发和工艺设计、信息服务、创意产业等科技含量高、辐射广的现代服务业的税收优惠不足,或者说倾斜度不够。在我国,政府垄断着金融保险、邮电通讯等现代服务业的主要行业,在税收优惠政策上也逐渐形成了对这些行业的倾斜政策。从而造成行业间、企业间、地区间竞争机会不均等,扩大了行业差距,也逐渐使得服务业本身的产业结构趋向不合理。

2.3.3税收优惠的成本—收益分析的缺失对服务业的影响

我国实行税收优惠多年,尚未建立税收优惠分析和评估机制来检验政策真正实施效果,致使监督管理缺位,税收优惠效应无法保障,甚至被用作避税逃税的途径。

税收优惠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政府支出。要提高税收优惠的效率,必须对税收优惠进行成本—收益分析。中国现阶段没有税收优惠的成本—收益分析。在设置税收优惠项目时,从来不考虑税收优惠的有效性及效应大小,更不考虑税收优惠的成本构成与成本大小。其结果,一些凭借主观意向设置的税收优惠,很可能在实践中只有成本,没有任何收益,给国家的经济利益造成重大损失。

3我国现代服务业税收政策改进

3.1税种改革

3.1.1改革增值税

为解决增值税征收范围过窄所导致的增值税链条中断、重复征税等问题,国际经验如欧洲国家的做法是将征收范围扩大到所有服务业,实行全范围的增值税,即取消现代服务业中征收的营业税。诚然,这种做法的确有利于减轻服务业税负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税负公平,但是,我们不得不注意到一个现实问题,在许多服务行业,准确检测增值额有非常复杂的信息需求,如果此问题无法解决,即便将增值税范围扩大,也会引发新的诸如逃税或征管成本过高等问题。因此,我国不能马上全面扩大服务业增值税征税范围,而应优先将问题最为突出的交通运输业与物流业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在循序渐进逐步寻找解决办法,最终实现增值税全面改革。

3.1.2调整营业税

针对目前服务业中无法纳入增值税范围的行业,在征收营业税时,补充原来无法覆盖的税目,对原有的划分不合理的税目重新归类和细化。此外,在尽可能创造公平营业税政策环境的前提下,根据政策目标调整税率,鼓励或限制部分行业,如降低金融业营业税率,公平税负,使名义税负和实际税负相一致。

3.2税收优惠

3.2.1确定服务业税收优惠政策的目标和重点

服务业税收优惠政策的确定,应当重点明确、层次清晰,目标不宜过多,目标的限定性应更为直接有效。对一般目标应采取公平公正的原则,避免税收歧视,对特殊目标应尽量缩小纳税人的适用范围。例如在界定税收优惠范围的基础上,科学确定各项税收优惠的先后顺序,把技术进步作为税收优惠第一目标,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税收优惠的第二目标,把利用外商投资作为税收优惠的第三目标。政策重点应放在有利于服务业总体规模的增长、服务业促进就业增加、服务业结构优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的提高,以及服务业竞争力增强方面。

此外,要完善对自主创新、节能减排、资源节约利用等方面的税收政策优惠,尽快完善和细化支持服务业发展财税政策的配套政策。

3.2.2建立税收支出制度,对优惠政策进行分析、评价

要逐步加强对税收优惠政策的管理和评估,关键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税收优惠分析、评价制度,综合评价税收优惠执行、效果、成本等方面。通过对服务业税收优惠的分析和评价,可以为优惠政策的取舍、改革方向的选择以及监督的实施提供基本的评判依据。借鉴国际税收优惠管理经验,为能够使税收优惠管理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可以建立税式支出预算管理制度,“结合目前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和发展需求,可优先选择重点优惠项目进行分析与评价,并不断深入,逐渐形成系统完善实用的税收优惠评价体系[7]”。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Z].〔2011〕58号.

[2]周振华.现代经济增长中的服务业:国际经验与政策意义[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1.

[3]高丽丽.现代服务业税收政策研究[J].天津经济,2010(8).

[4]黄海梅.对现代服务业财税政策的探讨[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5]夏杰长,李小热.我国服务业与税收的互动关系[J].税务研究,2007(8).

篇(4)

1、营改增的主要内容

主要是将部分行业原征收营业税的应税项目改征增值税。增值税是对实现的增值部分征收的税,减少了重复纳税的环节,对服务业等大部分行业的发展是有利的。营业税改增值税从现代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试行并逐渐的推广开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营业税改增值税对小型企业的影响最大。

2、营改增的重要意义

营业税改增值税减轻了企业的税务负担,有利于小型企业的发展。首先,试点之前,对服务行业收取营业税,是对营业额全额收税,沉重的税赋使服务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缺乏投资能力,不利于企业的在生产。一些新兴的服务行业发展薄弱,如果没有政策的优惠和扶持很难发展。营业税改成增值税,能使企业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生产方式。其次,在试点前,进行出口是不会退税的。这样出口的货物竞争力就较低。对出口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阻碍作用。进行营业税改增值税以后,国家的税务制度与国际接轨。这样就便于在国际市场上站住脚,有利于出口行业的发展,同时对企业的多元化发展也有一定的助推作用。

二、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1、影响企业资产负债表

企业的固定资产对企业意义重大,企业资产是企业发展的基础,而固定资产又是基础中的基础。固定资产结构的变化,会引起企业整体资产结构的变化,同时使企业的资产负债发生变化。营改增后,固定资产的原值入账金额减少,相应的积累折旧也减少,资产余额会发生改变。长期看,企业资产负债总额会因利润和资产规模的增加而变大。

2、影响企业利润表

营改增实施之后,企业的固定资产的原值和折旧额减少,营业收入总额会因不含营业税而减少。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率要低于营业税率,因此营业税及附加科目金额要减少。两个金额差相比较,最终结果是企业的利润增加了。应该是降低了企业纳税的费用,等于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给企业创造了更大的利润空间,从而提升企业的合作、经营实力。

3、影响企业现金流量表

企业现金流量主要指企业的筹资、投资、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量。营改增后的现金流量变化表现为:首先,在筹资活动中,企业短期的融资现金量增加,但是长期看,融资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利息会导致企业现金流量的减少,从而影响企业的负载率。企业的现金流量反映的是企业短期资金流量,直接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企业的现金链和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成正比,和资产负债率成反比。其次,在投资活动中,有的企业为了发展,必须购买相关的设备、仪器等。因为增值税有可抵扣性,所以从现金流量上看,会使先进流量减少。再次,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营改增政策下,企业的成本下降,营业税税额相应减少,因此现金流量相应降低。

4、影响税务负担

营业税中常见的弊端是对一个应征税额重复征税,必然造成企业税负严重,增加企业生产成本,营改增有利于解决此类问题。营改增还有利于健全我国的税务制度。例如在建筑服务行业中,计税依据是经营王秀波黑龙江省科学院高技术研究院150020的全部业务的营业收入,不能够扣除相关的费用,同时试验检测行业中进行试验的检测,需要引进先进的仪器以及软件的投资。在硬软件不断升级的过程中,这部分在营业税的情况下是无法抵扣的。在进行营业税改增值税以后,试验检测行业自身的硬软件的更新的成本费用是不包含在计税范围内的,减轻了企业的税务负担。营改增试点以来,大多数企业收益,但是部分企业却没有获得改革收益,要想使税收改革真正的发挥实效,必须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利用好营改增,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营改增形势下,完善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

1、利用改税契机,加强纳税筹划

小规模纳税人在营改增后,可以将5%的营业税率降为3%;但是一般纳税人,必须结合自己的经营实际,研究新税政的规定,制订最佳的财务方案,从而开发出更多的业务和销路,抓住商机。首先,增值税对流通环节进行征税,一般纳税人可利用挖掘客户资源转移税负,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常见的是商品流通中,客户获得增值税进项发票后,可以抵扣增值税,减少税收费用,降低企业成本。一般纳税人就可以利用营改增的进项税额抵扣争取更多的客户,提高经济效益。其次,营改增中有些特殊条款,如一些试点行业经过有关机构批准,可以经营融资租赁业务,当业务的税负超过3%时,可以获得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优惠,因此开展这类业务有较大的利润开发空间。

2、改进企业账务处理流程

企业的账务处理,必须根据营改增的相关政策要求进行,要对企业情况严格区分,完善财务处理流程。改变税务筹划,正确计算和申报纳税,不偷税漏税,要维护企业的正当权益。有的企业在很多地区建立了分公司,应该科学规范公司业务项目,对相关机构和业务进行整合,获得更多税收方面的政策支持。财务人员要对增值税熟练掌握和计算,有关部门要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和清缴情况作出明确规定。

3、严格筛选合作伙伴

加强供应商的管理“营改增”之后,由于企业可以抵扣增值税专用发票上的进项税额,企业应更加重视对供应商的选择,对供应商的选择可以上升到战略问题上。对供应商的选择不仅要考虑是否能够防范企业经营风险,也要考虑是否给本企业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4、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及其管理水平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营改增形势下财务管理水平的完善需要财务管理人员的操作和掌控。要注重对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财务会计专业能力,加强财税方面的知识学习,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服务大局的意识。财务部门主管要率先垂范,增强自身基本功,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考核与指导,做好营改增试点条件下的财务管理工作,避免不必要的管理风险,为企业发展提供科学和规范的财务信息资源和管理的保障。

篇(5)

关键词 地勘企业 “营改增” 体会

一、地勘企业实施“营改增”的必然性

“营改增”改革主要是指以前需缴纳营业税的企业改为需缴纳增值税,由于增值税缴纳只需要针对企业增值额进行征税,其不需用对其他相关过程中已经征过税的部分再进行纳税,所以,我国国务院决定在全国相关行业中全面实施“营改增”纳税改革。该纳税改革首先以上海市作为试点,逐渐向全国范围展开。自“营改增”政策实施以来,其有效地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加快了中小企业组织结构模式的转变。

自2013年以来,我国各地区交通运输业和部分服务业开始全面实施,其后,国家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将工程勘察、勘探服务行业也纳入到了部分现代服务业行列之中,这也成为了地勘企业“营改增”实施的重要依据。由此可见,地勘企业实施“营改增”已成必然,其实施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快地勘企业经济转型,推进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营改增”税制改革全面不但给地勘企业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加大了企业的纳税风险,所以,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税务政策推广,地勘企业应根据当前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趋势做好应对措施,进而确保地勘企业的可持续经营与良性发展。

二、地勘企业“营改增”产生的影响

(一)“营改增”的积极影响

从税负角度来看,“营改增”税务政策的全面实施加大了地勘企业的税负负担,而从地勘行业长远发展来看,“营改增”税务政策实施能够有效加强和规范地勘企业内部管理,并在实施过程中,地勘企业能够逐渐将“营改增”产生的压力转变为动力,这给地勘企业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我国之所以全面实施“营改增”政策,其主要是由于“营改增”能够有效避免重复征税现象的发生,增强企业分工合作和科学技术的创新,提升地勘企业市场整体化规范意识,调整地勘企业经济管理结构,进而增强地勘企业核心竞争实力。同时,“营改增”政策的实施还能够通过合理避税来减轻企业税务负担,加强内部控制与管理,实现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一方面,在地勘企业实施“营改增”之前,企业所购买的材料和办公用品都采用零星采购的方式,但在“营改增”实施之后,这些材料和办公用品的采购可通过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来实施税额抵扣,因此,一些地勘企业将零星采购转变为了到正规商店去进行采购。这使得地勘企业的进项税抵扣额大幅度提升,从而有效刺激了企业经济生产方式的转变,实施产业整个经营模式升级,加快了地勘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另一方面,为了取得更多的进项税额来降低地勘企业税负,一些地勘企业尽量选择一般纳税人供应商和分包商来作为其合作伙伴,并能够向小规模纳税人索取其税务机关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保障了国家的税收收入,避免了偷税漏税现象的发生。同时,一般纳税人能够通过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而实现进项税额抵扣,进而提升了一般纳税人在市场行业中的竞争实力。

(三)对各业务板块的影响

“营改增”政策的全面实施有效起到了避免重复征税现象的发生,从根本减轻了企业的税负负担。由于地勘行为与其他相关行业存在明显区别,其地勘企业普遍具有地域分布广、管理层多以及经营种类多样化等特点,也由于其特点使得其拥有多种不同的业务板块和内容,比如地质勘探行业、地质勘查延伸行业、地勘加工制造行业以及地勘宾馆旅游服务行业等。其中,对地勘加工制造行业而言,在全面实施“营改增”税务政策后,对其影响并不是很大,其行业都是按照17%的税率来进行增值税缴纳的,但考虑到地勘加工制造行业可从“营改增”实施后扩大的行业中取得更多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从而增加了其进项抵扣税额,所以总的来说在实施“营改增”后对地勘加工制造行业增值税负起到了降低的作用;对地勘宾馆旅游服务行业而言,其缴纳的增值税税率同原行业营业税税率相同仍然是5%,所以地勘宾馆旅游服务受到“营改增”的影响极小;对地质勘查延伸行业而言,其已被国家税务总局纳入到现代服务行业范畴之中,其主要是以建筑工程施工为主;对地勘企业和地质勘查企业而言,其企业经营业务都受到“营改增”政策影响,税务筹划在该政策实施条件下将出现较大的变化。

三、地勘企业“营改增”应对措施

(一)加强增值税专用发票取得管理

地勘企业被纳入“营改增”税收政策范围内后,其应当加强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取得管理。地勘企业要实现增值税额抵扣,应当根据自身行业特点加大对施工材料采购和加油等发票的取得管理。当前,我国加油站都具备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能力,然而各加油站专用发票数量都受到国家税务总局的控制与管理,其开具要求和手续相对较为复杂,地勘企业不但要向加油站提供其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以及一般纳税人资格证明等材料,同时还要汽油使用完才能够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因此,地勘企业应统一以企业名义办理加油卡母卡,其后将加油金额分配到各子卡中,这样便可直接通过母卡来进行加油卡充值后,其后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这样不但规范了专用发票的取得管理,同时还简化了管理环节。与此同时,地勘企业还应统一采取大宗物资采购,从而便于取得更多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和进项税额。

(二)明确新老项目适用税率及管理

随着全国各行业“营改增”政策的全面实施,地勘企业也被划分至该税改范围内。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业税改增值税相关政策指出,地勘企业施工项目合同签订的开工日期在2016年4月30日前的,其税率仍然按照3%进行简易征收,而合同注明开工日期在2016年5月1日后的项目,其视为新项目按照“营改增”后的11%进行征收。这就使得,当前地勘企业应全面加强勘探施工项目管理,并根据国家税务局规定来判断和明确该勘探项目应选用的税率和会计处理方法,避免纳税重复或少缴税现象的发生。

(三)规范会计科目设置与会计核算

由于地勘企业实行了“营改增”税收政策,这就使得其相关会计处理也同样发生了转变。地勘企业应当根据“营改增”后所能够涉及的相关业务来增设相关增值税会计科目,其后根据地勘企业实际经营管理情况来设置相关账户,进而规范会计科目设置和实现会计核算与纳税申报对接。除此之外,地勘企业还应当对税制改革后的税负变化情况进行比较与分析,严格依据国家制定并颁布的相关“营改增”税法规定进行进项税额抵扣。只有地勘企业严把抵扣税额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才能最大程度的降低和规避“营改增”税收政策改革给地勘企业会计核算所带来的相关财务风险。

四、结语

自国家全面实施“营改增”政策以来,其给地勘企业带来巨大的影响,不但加大了地勘企业的税收压力,同时也更好的避免重复征税现象的发生,从而减轻企业税负负担。地勘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分析“营改增”税制改革能够给自身带来的影响,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加强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合作,为“营改增”税务政策实施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也为推进地勘企业持续经营与发展提供帮助。

(作者单位为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

参考文献

篇(6)

摘 要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自2012年对上海的交通运输业及部分现代化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至今,“营改增”应用已有一年多,本文对“营改增”的创新、效应及其实施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以便于今后扩大试点行业及地域,做到切实为企业减轻负担。

关键词 营改增 创新 效应 实施对策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自2012年1月1日在我国试点地区实行交通运输业、部分现代化服务业等行业的营业税改增值税制度。经过1年多的实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我国其他各大中型城市也在积极申请“营改增”试点,本文就“营改增”的创新、效应及其实施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现分析如下。

一、“营改增”的税制改革

在我国的现行税制结构中,两个较为重要的流转税税种是增值税与营业税。我国实行的税务种类在2009之前主要是生产型增值税,即企业购进的固定资产的税款不能抵扣,这就造成了重复征税的问题存在。后我国全面改革实施消费型增值税,其特点是部分固定资产可以进行抵扣,自消费型增值税法的实施以来,我国累计减少了8000多亿元的税收,极大地减轻了企业的税收方面的负担。然而税法明确规定了不能进行抵扣的项目,这就造成了重复征税的问题未能得到彻底消除解决。随着商品与服务行业的越来越高的融合度,对商品和服务共同进行增值税征收是大势所趋,且较为常见。“营改增”能有效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发展转型,既是体现国际惯例的一项重大的改革举措,是结构性减税的重要内容,又是我国税制改革得以深化的必然选择。自2012年实行“营改增”税制改革以来,在现行增值税17%标准税率和13%的低税率基础上,新增11%及6%两档低税率,取得了积极成效。为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2013年8月营改增在全国范围 “1+7”个行业中实施,“1”指的是交通运输业,包括陆路运输服务、水路运输服务、航空运输服务、管道运输服务;而“7”指的是部分现代服务业,包括研发和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物流辅助服务、有形动产租赁服务、鉴证咨询服务、广播影视制作播映发行服务。

二、“营改增”产生的效应

自设立“营改增”试点以来,吸引了许多跨国公司落户中国,尤其是上海,设立跨国公司营运总部的业务量大幅度增加。跨国公司的选址能对所在城市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对城市的发展具有较重要的意义。这种现象的发生,将有效促进产业的结构调整,消除重复征税的弊端,广受企业好评。我国根据各城市的经济发展特点可考虑增加更多的“营改增”的行业试点,则大大凸显了“营改增”的“虹吸效应”。另外其波及效应具有更重大的意义,其系统的动态变化,使政府越来越意识到其带来的极大经济效益,各城市都在积极争取试点的范围扩展。这次税制改革为深化产业分工、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三次产业融合营造了良好的税收环境,对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都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

三、“营改增”产生的影响

自“营改增”在上海试点实施以来,各项政策措施总体运营状况良好,使小规模的纳税人的增值税有所降低,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税负因进项税额抵扣范围的扩大而有所降低,占试点企业的约70%的小规模的纳税人,由原来的5%营业税调降到3%的税率征收,下降了将近40%左右,有效为企业降低了税负,给小规模纳税人增加了生存机会。这就表明了该税制减轻了大部分纳税人的税负,对试点行业及企业有制造更大的试点空间,促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及技术的快速进步,并对商品的出口能力起到一定的提升作用。

对于一般纳税人来说,制造型企业及服务制造混合型企业,其本身有进项税额,企业每月的进项税额可抵扣“营改增”中的增值税额,这就降低了企业的税负。而对于服务型企业来说,其特点是人力资源在整个企业中所占比例较大,企业主要经济来源就是服务收入,该类型的企业会由于“营改增”没有进项税额而导致税负明显增加。另有报告显示,自“营改增”税制实施以来,物流企业方面尤其是交通运输业的物流企业的税负明显增加。交通运输服务的税率是按11%、物流辅助服务行业是按6%税率进行征收增值税的,加上物流企业最基本的服务就是货物运输服务,实际抵扣项目较少,故导致企业实际税负大幅度升高。

四、推进“营改增”的对策

4.1 完善政策体系 首先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基本国情制定“营改增”政策体系,对“营改增”试点作出原则性的规定;对于部分行业,要明确纳税人及扣缴义务人、应纳税的义务、税率及征收率、应缴纳的税额计算及征收管理等;明确试点区域及非试点区域、试点纳税人及非试点纳税人的政策衔接问题;充分考虑各行业特点进行增值税改革具体实施补充,确保“营改增”的目标的实现。

4.2 实现“营改增”试点和全面铺开的有效衔接 “营改增”试点这种模式导致经济收支不平衡是在所难免的,其涉及的生产、经营的链条较多,其周围的非试点地区不可避免的会处于税负劣势,增值税在非试点的公平性难以表现出来。故为使税负公平化,应考虑“营改增”的全面铺开,逐步扩大试点在各行业的范围,待时机成熟就面向全国开展。

4.3 建立健全财政扶持资金的管理机制 在“营改增”税制实行中,对于那些产生税负增加情况的企业,政府部门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企业需要政府扶持时要向政府提交申请,这就设计到申请的操作流程、条件及相关手续的办理,政府扶持政策的落实则需要设立专门的资金拨付的有效管理机制。对于无法取得增值税发票的原因开展针对性的研究,确保增值税抵扣链条的完整性及有效性,根据试点行业具体情况给予政府资金扶持,制定申报、评估、核实、拨款及监督的系统化制度,真正落实结构性的减税工作,从而使“营改增”试点税制能够稳步前进,为全国范围内的税制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章雁.“营改增”的创新、效应及其实施对策.新会计.2012,6(56):78-79.

[2]孙卫.“营改增”税改对财税的影响.当代经济.2012,10(8):48-49.

[3]王文贵.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跟踪研究.东北财经大学.2012,11(10):12-13.

篇(7)

关键词:服务业;发展现状;对策建议

一、盐城市服务业的发展状况及特点

(一)市场主体不断扩大,就业能力明显增强

2004年全市服务业法人单位7488家,2013年发展为25654家,增长242.6%,年均增长14.7%,比全部法人单位年均增速快4.3个百分点,比工业年均增速快8.7个百分点。

从就业情况看,2004年7488家法人企业吸纳就业18.42万人,到2013年25654家企业吸纳人数达到了32.34万人,增加13.92万人,年均增长6.5%。比全部法人企业年均增速快0.9个百分点,比工业企业年均增速快1.2百分点。已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产业。

(二)经济总量成倍增长,贡献作用明显提升

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为1350亿元,比2004年增长380.4%,年均增速19.1%,比工业年均增速快2.3个百分点,比GDP快1.5个百分点。

从营业收入看,2013年全部服务业法人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364亿元,比2004年增加1851亿,增长360.4%,年均增长21.7%,比工业年均增速快1.3个百分点。

(三)新兴行业发展迅速,结构优化明显加快

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8.9%,比2004年提高6.7个百分点,年均递增0.74个百分点,主体经济地位逐步显现。

从行业类别看,新兴服务业、生产业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13年服务业新兴产业实现营业收入913亿元,是2004年的7倍,年均增长24.1%,比传统服务业年均增速快13.2个百分点。2013年生产业实现营业收入643亿元,是2004年的5.79倍,年均增长21.5%,比生活业年均增速快12.1个百分点。

从行业结构发展看,文化产业、科技服务业、房地产业、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发展迅猛,2013年营业收入比2004年分别增长2450.3%、1994.2%、1284.6%、1286.9%和638.3%,年均增速分别达到43.3%、40.2%、33.9%、34.0%和24.9%。

从行业内部结构变化看:房地产业、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科技服务业占全部服务业经济总量的比重明显提升,比重分别提升了11.0、3.9、2.4、1.5个百分点,而批发零售业、金融业、信息传输服务业、居民服务业所占比重下降较快,分别下降了8.3、6.1、2.3、2.2个百分点。

从增长贡献率看,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商务服务业、金融业列增长贡献的前5位,年均增长贡献率分别为29.7、24.4、13.3、12.2、12.2个百分点,5个行业累计增长贡献率达到92.8%。

从税金及附加看,2013年全部服务业法人企业实现64.5亿元,是2004年的6.1倍,年均增长22.2%,其中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贡献作用列前5位,分别完成28.5亿、18.3亿、7.4亿、5.1亿、4.1亿,5个行业累计占全部的比重达86.8%,税收贡献作用显著。

(四)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职工薪酬明显增长。

2013年全部服务业法人企业资产总额达到4928亿元,是2004年4.1倍,年均增长17.1%,企业平均资产达到1920万元,比2004年平均资产增加810万元。

从职工薪酬看,2013年服务业法人企业薪酬总额达到113亿,人均年报酬达到34930元,是2004年的2.78倍,年均增长12.1%。

二、我市服务业发展中需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前快后慢特征明显

根据三次经济普查数据,对2004-2008年(合称Ⅰ阶段)和2008-2013年(合称Ⅱ阶段)前后二个阶段的主要经济指标普查数据分析后发现,服务业发展呈明显的前快后慢特征。单位数、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工资总额,Ⅰ阶段年平均增速分别为10.8%、7.7%、40.4%、26.5%、22.9%,而Ⅱ阶段只分别为9.6%、5.5%、19.2%、17.9%、16.4%,分别下滑了1.2、2.2、21.2、8.6、6.5个百分点。

(二)服务业占GDP比重仍然偏低

从2004年以来,尽管我市服务业占比提高了6.7个百分点,但与周边及全省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全省服务业占比到2013年提高了9.7个百分点,周边的连云港、淮安、南通、泰州、扬州服务业占比均超过了40%,分别比我市高1.4、2.9、2.2、1.9、2.1个百分点。因此存在纵向比结构优化较好,横向比明显缓慢的现象。

(三)企业规模明显偏小

2013年我市列入国家服务业规模企业为817家,占全省的5.4%,列第8位,但企业平均资产规模,平均营业收入,平均利润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48.2%、49.6%、41.4%,平均水平分别列全省的第10位、第12位、第13位,这既与我市无特大服务业企业有关,也与发展不快有关。

(四)行业发展不平衡

2013年传统服务行业经济总量仍占全部服务业企业总量的69.5%,而信息传输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科技服务业、文化产业等反映服务业现代水平的行业占比为11.6%,仅比2004年上升了3.3个百分点。同期房地产业发展迅猛,占比提高了11个百分点。而金融业的发展相对于其他行业滞后,贡献作用下降较大,比2004年下降了6.4个百分点。

三、对策建议

(一)放宽市场准入。建立公开、透明、平等、规范的服务业准入制度,坚决执行非禁即入制度。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并不断扩大开放领域;凡是对本地资本开放的领域,都要向外地资本开放。民办非营利性机构享受与同行业公办机构同等待遇。

(二)加快集聚区平台建设。加强规划布局,重点发展生产业集聚区,尤其是港口、物流、商务、金融等与工业、农业相配套的服务业平台建设。在土地、金融、人才、财税等资源要素上给予特殊政策重点支持,逐步形成集聚、扩散、带动效应。

(三)优化投融资引导政策。建议由政府引导、推动设立由金融和产业资本共同筹资的现代服务业投资基金,重点发展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现代居民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态。建议出台鼓励企业进入“新三板”资本市场的扶持办法,推动服务业企业上市和中小企业在“新三板”等场外市场挂牌工作,鼓励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依托多层次资本市场要素资源,促进企业规范运作、做优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