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5 17:27:3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银行业现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最近几个月来金融市场的状况和信心在持续地改善。短期资金市场的压力得到了很大的缓和,主要的股票价格指数在上升,公司债券的风险溢价收窄,许多大型银行控股公司的风险指标――信用违约互换利差――也出现下降。尽管有这样一些改善,金融市场的压力依然存在。比如,由于预期损失和风险溢价持续上升,公司债券的利差仍然大大高于历史水平。
上一季度,经济似乎已经逐步转向正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消费的重振和住房投资的回升。作为总需求的组成部分,这两个指标在2009年初降到了极低的水平。但是,失业率还在持续上升,9月份失业率达到了9.8%,而且在一段时间内不太可能有较大的改善。
在这一背景下,居民和企业的借款需求显得很乏力。据美联储的资金流量账户显示,2009年上半年居民和非金融类企业的债务在收缩,而且第三季度还在继续下降。对于居民个人,住宅抵押贷款和消费信用贷款在上半年显著下降,消费信用贷款在7月和8月还在继续下降。同样,非金融类企业的贷款在上半年也出现了少量下降,且由于商业票据、商业抵押贷款和银行贷款的净减少远超过公司债券发行额,导致该指标在第三季度呈现进一步收缩态势。
2009年第二季度,一些存款机构的贷款余额也出现下降。另外,美联储每周的银行信贷数据显示银行对居民和非金融类企业的贷款在第三季度显著收缩。贷款下降的事实表明缓慢的经济增长不仅会减少信贷需求,同时也会导致信贷的供给出现紧缩。
根据美联储对银行高级信贷审批官关于银行信贷的意见调查结果显示,银行贷款的供给和需求都远远低于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七月,虽然同比有所降低,但多数银行提高了对消费者和企业的贷款标准。几乎所有提高信贷标准的银行都表示它们对未来走势更弱或更加不确定的经济前景很关注,而且在接受调查的银行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银行很担心他们当前的或者以后的资本状况会恶化。同时调查显示出消费者和企业对贷款的需求依然较弱。事实上,受访者普遍认为资信良好的借款客户对贷款需求的下降是解释2009年企业贷款收缩的主要原因。
从二战以后的长周期来看,可以发现贷款流量一般滞后于经济活动的变化。因此,正常情况下,很难指望宏观经济复苏之前就看到信贷强劲、持续的扩张。
2009年整个第二季度银行贷款损失在持续上升,而且如果考虑到黯淡的生产和就业前景,银行还面临着更大的贷款损失的风险。此外,虽然第二季度房屋价格下降的速度有所减缓,但是房产市场的持续调整表明抵押品赎回权的丧失和抵押贷款损失的情况会变得更加的严重。再者,2009年上半年,作为商业和住宅开发贷款抵押品的商品房和土地价格大幅下降,使银行更易受到商业房地产贷款质量恶化的影响。总之,银行机构依然面临着重大的挑战,信贷市场还远远没有完全恢复。
银行系统的表现
尽管面临这样一些挑战,自2008年以来银行系统的稳定性还是有所提高。许多金融机构已经筹集了大量资本,并拓宽了筹资渠道。此外,2009年年初,银行监管部门通过监管资本评估项目对一些机构进行了严格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一些机构已经具备了承受更加不利的宏观经济变动影响的能力,并且已经偿还了政府通过不良资产救助计划援助的资金。2008年金融危机刚刚爆发时,储户担心他们资产的安全性,这种担心现在也大大减轻了。因此,金融机构核心存款的融资渠道已经得到改善。
然而,银行系统仍然是脆弱的。经历了几乎将近两年的重大经济衰退,银行的许多信贷资产的质量都很差,并且正如上文提到的那样,由于持续走弱的房地产市场对住房抵押贷款的影响,贷款质量还在进一步恶化。在许多银行机构,大量的坏账损失冲减了准备金,迫使银行需要补充大量的坏账准备,从而导致其收入下降或出现损失。另外,尽管许多银行机构资本充足率水平较金融危机刚开始时有所提高,但较低的贷款质量和收入水平,以及未来经济状况的不确定性,都使得一些银行机构的资本充足水平存在问题。贷款需求的下降,危机期间更加保守的贷款标准,衰退的宏观经济环境,以及对不良贷款更多的关注,均限制了银行继续增加高质量贷款的能力,而这却是银行扩充盈利资产并恢复盈利能力的关键所在。
这些新的因素使得问题银行数量达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高的水平,而且2009年银行和储蓄机构的破产比率在加速上升。此外,由于银行破产而产生的存款保险基金损失比率很高,大概占资产的30%左右。如此高的损失正反映了金融危机期间贷款质量迅速恶化的程度,并且说明银行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仍然要保持较高的贷款损失准备金水平。同时,在可预见的一段时间里,这些金融机构甚至包括资本金已达到最低限额的机构,可能仍需筹集更多的资金并限制分红水平。要重塑市场信心,大型的银行机构必须要提高资本充足率以证明其自身条件的改善。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资本充足率并不是一个银行综合实力的完美指标,尤其是当银行的信贷质量急剧恶化,贷款损失比率上升的时候。
不同规模银行机构的业绩比较
尽管前述的大环境影响了所有的金融机构,但其对大型金融机构和地方性社区银行的影响方式是不同的。以50家美国最大的银行控股公司为例,这些公司持有了全部银行控股公司资产的3/4以上,并且包含了美国的主要投资银行。这些机构不仅和他们的竞争对手――那些社区银行一样从事传统的借贷业务,发放贷款并一直持有在资产负债表上,它们还能从如资金交易和其他收费服务这些对资本市场环境敏感的业务中获得可观的收入。这些公司报告在2009年前两个季度中略有盈利。它们第二季度的净收入是16亿美元,虽然略低于第一季度,但相对于2008年第二季度198亿美元的亏损来说仍是一大进步。由于要向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支付不菲的特别存款保险费和提取仍然较高的呆账准备金,银行的净收入受到了影响。而资本市场业务的改善及其相关费用和收入的提高为这些银行的业绩提升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社区银行和小型地方性银行也从日益稳定的金融市场中受益。然而,由于这一类银行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传统借贷业务的收入,所以作为一个整体他们的收入和自身状况能否显著改善还有待观察。这些资产规模在100亿美元及以下的银行――近7000家,持有商业银行总资产的20%――在第二季度报告了27亿美元的损失。这些银行的收入一直较差的原因是历史性的净利差以及较高的贷款损失准备金。这些银行中四分之一以上都存在净损失。第二季度这些银行的收入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特别保险费的影响。
第二季度几乎所有大小银行机构的贷款质量都在显著地恶化。在最大的50家银行控股公司中,不良资产比率上升了20%,不良贷款占总贷款和其他不动产资产的比率上升到了4.3%。大部分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住房抵押和建设这一类贷款上,但是商业、房地产和信用卡贷款的拖欠率也在上升。从9月份公布的全国银行业信贷调查结果表明大银团的贷款有显著的恶化,商业贷款也有进一步恶化的迹象。社区和小型地方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在第二季度末增至4.4%,这个比率是危机爆发前(2006年末)的6倍多。主要是因为住宅抵押贷款和商业房地产贷款的质量在恶化,但同时商业贷款的质量在最近几个季度中也出现了明显的恶化。不过,重要的是,代表了整个银行业的前50家银行控股公司总权益性资本连续三个季度出现增长。截至2009年6月30日银行权益性资本占总资产的比率达到了8.8%。这个水平比2008年末高出近一个百分点,并且高出2007年中期水平两个百分点。前50家大银行控股公司的资本充足率也停留在相对较高的水平: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75%,总的资本充足率为14.09%。近期金融市场状况的回暖使得银行能够通过发行普通股进行筹资。减少分红的政策对资本充足率的改善也有所帮助。当然,政府自危机爆发以来的财政资金购买援助计划也为银行补充资本做出了贡献。
尽管不良资产援助计划对某些银行进行了援助,且一些银行本身具备补充权益性资本的能力,但是由于规模较小的银行收入较差使得他们2008年的平均资本充足率略有下降,从10.7%降至2009年6月30日的10.4%。然而,这些小银行的风险资本充足率仍相对较高,根据快速行动标准,96%的银行风险调整资本充足率处于“充足”水平。
排名前50位的银行控股公司的融资渠道在过去一年有了明显改善。除了从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受益外,这些大的银行控股公司的核心存款占总资产的比例从2008年末的24%增至2009年6月30日的27%。社区和小型地方性银行的融资结构也有所改善,核心存款占资产比例升至62%,对经纪类存款和联邦住房贷款银行预付款的依赖也从历史高位水平下降。
正如前面已经提到的,大小银行机构仍都面临着重大的财务挑战。特别是把贷款高度集中在商业房地产市场的那些较大的社区银行,他们特别容易受到房地产市场环境的影响。现在将讨论一下目前的经济状况和金融市场紊乱给商业房地产市场及银行机构带来的影响。
商业房地产市场当前的状况
据估计,现存的商业房地产的价格从2007年的顶峰下降了35%~40%,市场人士预期将进一步下降。随着失业率上升,商业房地产的需求在下降,同时房屋闲置率在上升。如此高的闲置率以及房产价值的急剧下降给这些房屋建设开发工程造成了特别大的压力,因为这些工程只有在竣工之后才能产生收入。开发商一般都是依靠工程完工后出售的收入来偿还他们未偿还的贷款。同时由于房屋的成交量处于相当低的水平而且房屋的价格还在下降,因此开发商偿还开发建设贷款的能力被严重的削弱了。
商业房地产市场基本面的负面影响使得银行资产组合中的贷款质量和商业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质量迅速恶化。在2009年第二季度末,大约共有3.5万亿美元债务余额与包括公寓开发项目在内的商业房地产有关。在这些债务中,有1.7万亿美元属于银行和储蓄机构的贷款,另外有9000亿美元是作为商业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担保,其余的大约9000亿美元是其他的投资者所持有。同时在第二季度末,银行机构中大约9%有商业房地产贷款被拖欠还款,拖欠率几乎是一年前的两倍。建设开发类贷款的质量问题是影响银行发放这类贷款的最大障碍,尤其是那些为住宅开发融资的贷款。第二季度末,有超过16%的建设开发贷款被拖欠还款。
在未来几年里,每年大约有5000亿美元的商业房地产贷款将会到期。除了由房地产现金流减少和建设贷款条件的恶化引起的贷款损失,那些即将到期的贷款的抵押品价值下降也会造成贷款损失。这些损失给银行的盈利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尤其是那些把贷款高度集中在商业房地产市场的小型社区和地方性银行。
当前商业房地产市场的弱势格局由于商业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市场的问题而进一步恶化。商业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市场曾为大约30%的初期工程和完工工程进行了融资,但却在危机爆发之后这些证券处于停滞状态。从2008年中期以来基本上没有发行新的商业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商业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停止发行的主要原因是商业房地产市场风险的上升,以及结构化债务市场流动性普遍缺乏造成的商业抵押贷款支持证券风险溢价的大幅上升。除了这些高级别的证券外,信用风险的上升大大弱化了二级市场对这类贷款支持证券的需求。作为商业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基础产品,抵押贷款近几个月的拖欠率一直在显著上升。市场人士预期这个比率在2009年年底会被两个两素推到更高水平,一是基本面仍然负面,二是借款人无力偿还到期债务。另外,由于那些发放了商业房地产贷款的金融机构必须把这些商业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卖给市场,提前收回贷款,所以商业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价格持续下降给这些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这更进一步限制了它们发放新的商业房地产贷款的倾向。
联储为恢复信贷市场而采取的行动
美联储和其他政府机构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来强壮金融部门以促进企业和居民贷款的可获得性。除了采取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美联储还采取了一些措施以此来增加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比如开始于2008年11月份的定期资产支持证券贷款工具(TALF),就是为了促进扩大对居民和小企业的贷款。
美联储通过长期稳定的政策来维持良好的银行贷款和信用中介活动。在1991年商业房地产低迷时期,美联储就下发了一个指导原则,它要求监管政策和行动不能影响信誉良好的借款者获得贷款。同时这个指导原则还要求检查人员必须以一贯审慎、平衡的态度对贷款的发放进行审查,以防止降低贷款的质量。这个指导原则和2007年初的原则是一致的。2007年初的指导原则针对商业房地产贷款集中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它指出对那些存在损失,资本不足的金融机构并在对关联风险高度敏感的环境中经营的机构要加强风险管理以保证自身的生存能力。
目前,我们正在构建一个关于商业房地产贷款重组和处理的部际指引,这个指引指出,在进行贷款重组、准确及时确认损失和合理贷款分类评级时,必须保证决策的平衡性和审慎性。指引重申在不存在其他负面因素的情况下,对贷款分类定级不能仅仅是考虑抵押品价值下降,同时贷款重组应该符合金融机构和借款人这两者的最大利益。这个指引旨在使银行在商业房地产贷款重组时应该持谨慎的态度,并认识到相关的信用风险,不能仅仅是为了把当前应该确认的损失推迟而进行贷款展期。
一方面,银行现在更加担心监管者并不一定能采取一种兼顾均衡的办法来对商业房地产贷款重组进行评估。另一方面,监管者发现银行在评估这些潜在的还款时,迟迟不能承认商业房地产项目的现金流以及抵押品的价值在下降。这个即将出台的新指导准则的目的就是促进银行审慎地对那些信誉较好的客户发放商业房地产贷款,确保银行监管理念的平衡性和连续性。
2008年11月份美联储和其他一些联邦银行机构的指导意见旨在鼓励银行采取安全稳健的方式尽力满足那些信誉卓越的贷款客户的要求,同时要采取现实可行的、平衡的方式对贷款客户的偿还能力以及贷款抵押品的价值进行评估。此外,美联储要求检查人员关注过度信贷紧缩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并已经对他们实施了培训计划,以确保实现这一目的。我们注意到银行家们为了改正以前的不足之处,他们在发放贷款时可能会变得过于谨慎,因此我们强调把贷款继续发放给那些信誉良好的客户才是符合各方最大利益的。
一、小额贷款业务现状
以邮政储蓄银行郴州市分行开办的“好借好还”为案例的小额贷款主要面向微型或小型企业主、个体户、农户等发放,主要特点是零抵押质押、手续简单、方便快捷、利率偏高、考核严格。
据调查,申请者满足“年龄在18-60周岁,具有当地户口或在当地居住满一年”、“从事的生产或经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规定”、“有工商部门核准并年检的营业执照(商户贷款)”、“有固定经营场所并在业务开展区域内”4个条件,便可提出贷款申请。只需有效担保,信贷部门调查核实后,最快3日便可得到贷款资金。贷款期限为1-12个月,还款可采用一次性还本付息、等额本息、阶段性还款(在宽限期内只还利息,超过宽限期后按等额本息还款)等方式。
据调查:对于资产质量掌控,总行规定:逾期临界点为3%,超出3%则自动关闭信贷系统。由于盲目扩张业务,改行信贷系统曾经在2009年被总行关闭,目前该行已经严格控制业务规模,同时健全机构、锻炼队伍、掌握信贷技术。
二、小额贷款管理凸显的问题与成因
1、贷款营销困难、市场份额拓展难度加大
小额贷款难以打开郴州市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客户的局限性。该产品设计定位于高端的、现金流充裕的个体户、商户、农户,对象选择要求严格,许多客户因无法同时满足四项硬性条件而被拒之门外。虽然在客户营销上采取了许多超常规的宣传与激励措施,但小额贷款市场并不活跃,“有劲难使、客户饱和、有钱无市、报国无门”成了调查中听到最多的感叹;二是贷款利率局限性。该产品利率虽然较民间融资偏低,但也相当于同类金融机构利率的两倍以上,客观上客户更愿选择其他金融机构而不愿“高就”。利益驱动小额贷款更多限于临时急需、燃眉之急,而非长宜之计。反映到贷款上即呈现出明显季节性特征――商业旺季(12月――2月)投放急增,淡季则贷款回笼,存量锐减,业务难以持续拓展。三是贷款金额的局限性。据了解,郴州经济相对比较发达,个体工商户临时资金需求量较大,10万元在生意旺季根本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尽管安全性、流动性有保障,但是小额贷款单户上限制约了其发展潜力;四是贷款缴还方式局限性。该产品在制定还款缴息方面尽管有几种选择,但均要求从第三、四月开始就还本付息。这种自律、谨慎、科学的设计模式并不匹配实体经济固有的规律,经验表明其很难适合工、农业生产融资需求。五是考核的局限性。该产品以贷款不能准时还本付息为划分不良贷款的自动生成标准,连续逾期3次、累计逾期5次或形成不良的客户,就列为黑名单客户,全行逾期率超3%就自动关闭信贷系统,信贷员在催收时容易与客户产生摩擦,容易诱发常规客户惧贷、信贷员惜贷心里。调查中有些员工就反映其辖内不少客户仅因不满频繁催收而提前还贷、销户。
2、贷款风险开始显现,不良贷款呈上升趋势
2009年曾经有一个支行因不良率超出3%的临界点而遭停贷。造成不良贷款显性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产品设计的先天因素。据调查,该行小额贷款实行五级风险分类,结合担保方式和贷款逾期时间,贷款在合同期内,只要从第4月起没有履约还本付息,逾期1天则视为关注贷款,逾期11天以上则视为次级(不良)贷款。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些客户并非由于经营不善可能造成贷款损失,而是由于一时困难或疏忽以致本息清缴延误,就会导致贷款定性为不良。由于设计、考核刚性,造成账面不良率虚拟扩大、波动频繁、反映失真,不利于上级监管;二是社会因素。由于征信系统缺失加上从业经验不足,有部分贷款贷前调查掌握情况与实际情况不符,有些客户在多家金融机构融资,甚至在典当行、私人钱庄高利贷款也无法识别, 致使贷款到期追讨困难;三是技术因素。目前贷款规模控制严格,增长受到限制,存量不良难以收回,致使不良贷款“水落石出”、显山露水。
3、贷款管理成本大、信贷队伍力量凸显力不从心
零售型金融业务与批发型金融业务相比,人工费用成本高、平均收益低、风险相对大。因此,金融机构在卖方市场条件下缺乏放贷热情,通常采用公司担保或抵押品门槛作为主要放贷条件来防控风险。邮政储蓄银行开办的小额贷款零质押、抵押,依赖纯信用保证及联合保证,由于要掌握客户真实的收入预期比较困难,加之贷前调查对客户的经营风险、道德风险难以预期,信息不对称,往往为贷款催缴留下隐患。突增了管理成本与工作强度、难度。开办一年来,已有多家支行因催缴受阻而上诉法庭甚至求助公安网上通缉追逃。
调查了解 :由于担心逾期贷款超临界点引发信贷系统自动关闭,几个支行的员工都疲于贷款清收,变相“消防队”,控制不良贷款率成了单位第一要务。信贷岗位力量不足,须抽调大量人力资源、外聘专业人士成立清收攻坚队伍,人力、物力、财力高度倾斜,业务拓展、机制创新、内控管理等工作因此大打折扣。
三、几点建议
小额贷款业务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行业未来信贷业务发展的信心与服务“三农”的宗旨。就金融领域看,当前甚至将来一定时期内仍为卖方市场。各金融机构一方面为防控风险会进一步抬高信贷门槛,同时,为谋取发展会更主动营销寻找“黄金”、“白银”客户。尽管扩内需、保增长、谋发展的社会资金需求潜力极大、中小企业、私营经济融资难的课题仍无法有效破解,但银行业面临的客户难找、贷款难放、资金运用率不高的问题也普遍同时共存。
鉴于郴州邮政储蓄银行小额贷款运行状况的调查,小额信贷作为服务“三农”融通资金的重要渠道,其社会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帮助其做大做强,改革创新、修正完善,具备较强的核心竞争力,是现阶段经济金融发展的要求。为了促进小额信贷的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适当调低贷款利率。一方面金融市场利率公开、透明、趋同,如果一味居高不下,即便再好的服务质量,也会在行业竞争中“曲高和寡”;另一方面,小额贷款服务的中小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农户,本身就属创业起步、积累不足、抗险力弱群体。如果融资成本偏高,会阻碍其发展的信心与步伐,从而削弱其群众基础。考虑到小额贷款的管理成本与风险状况,其利率可参照当地农村信用社执行。
2、适当调高单户贷款上限。由于小额贷款上限制约,相当多的贷款客户在多家金融机构同时融资,极不利于管理。如果适当上调限额,将会在多方面利于银行业机构发展业务。
3、改进催缴、考核方式。在贷款合同期内利息可采取月末结缴、宽限约期方式;本金可采取更灵活的协商方式;在考核上要反映贷款质量的真实性,不宜虚拟、扩大贷款风险。
关键词:淮安 居民存款 银行数量 存在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7-0058-03
引言
淮安的银行业虽然在近些年有了长足的发展,银行业的改革,对银行业实施有效的监管,是金融业规避风险、有效提高国际竞争力、促进银行业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2010年淮安市银行业运行继续保持平稳发展,12月末,全市银行业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 301.06亿元,同比增长29.2%;银行业各项贷款余额918.73亿元,增长29.8%。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和扩大,淮安银行业的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但是我们也发现淮安市的银行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文章将对淮安市的银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淮安市银行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淮安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政府加大了对银行业的支持,淮安市银行业已有了较大幅度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银行业的存贷款规模快速增长。表1是2001―2009年全市银行存贷款一览表。从表1可以很清晰的看出,从2001―2009年淮安市银行的存贷款数额是逐年增加的。银行业的总存款增长率大约在13.5%;银行业的总贷款增长率大约在12.7%,总存款的数额远远大于总贷款的数额。由于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采取利用加息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双重调控手段,特别是存款加息符合大部分城乡居民积累增值的心理[2],增强了储蓄的稳定性,也使银行、信用社筹集更多的资金,加大新农村建设支持力度。居民的存款数额逐年递增,年增长率大约在12.1%。促进经济金融和谐发展。
2.银行的数量不断增加。改革开放以来,为了使淮安金融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国有四大银行以及江苏银行先后在淮安成立。加快了淮安经济发展的步伐,方便了淮安的居民,促进了淮安金融业的发展。随着淮安市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进驻淮安市场。现在农村信用合作社在淮安广泛兴起,在全市各个角落都分布着网点,为淮安市居民提供了很大的方便;2009年9月30日交通银行淮安分行的开业,为淮安各类企业、各届人士不断提供更优金融方案,推动淮安经济社会和交通银行共同发展;2009年10月11日,昆山农村商业银行进驻淮安;2009年12月9日,东吴农村商业银行涟水支行在涟水成立,为涟水乃至淮安经济快速发展注入新的血液,增添新的力量;2010年7月23日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淮安分行在淮安成立,成立当天就与淮安当地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给淮安金融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预计不久,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等银行也将会进驻淮安,必然使淮安银行越来越多,淮安金融市场越来越完善。
二、淮安银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淮安市银行业在近些年已经有了蓬勃的发展,银行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居民的金融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但其在快速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盲目搞存款竞争,阻碍银行自身和经济正常运行。由于银行业的扩张和竞争的加强,银行的投资活动需要找到足够的社会闲散资金,自然而然存款问题就被放在首要位置。目前,淮安市各商业银行每年都分级下达当年存款任务指标。特殊情况下,上级行还会给所属机构来个月度或季度的存款比拼,并且将完成存款任务与员工工资奖金挂钩、与评比先进挂钩。虽然央行三令五申,不准将存款完成情况与员工工资、奖金、福利挂钩,但淮安市很多单位依然我行我素,置若罔闻。在“存款立行”观念的支配下,各商业银行盲目拉存款,只重视存款数量不重视质量,也给自身发展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过分强调抓存款,扰乱临柜业务的正常运转。为揽储一些机构公然将企业存款转入储蓄核算,为部分企业机关团逃避监督和大额提现开了方便之门,达到公款私用之目的。
2.不良贷款比率高,贷款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首先,淮安市商业银行在资产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缺陷,贷款“三查”制度真正落实,授信不统一。不少项目贷前调查流于形式,对企业产品、生产经营状况、经济效益、发展趋势等主要因素预测不准,在方法上重定性轻定量,缺乏科学的分析;贷时审查不严格、不科学,在放贷时违反规定与操作程序,使“人情贷款”、“关系贷款”等现象时有发生;贷后检查不积极,流于形式,重贷轻营的现象较普遍[3]。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今后贷款的回收。另外银行对不同企业贷款方式(主要有信用贷款、担保贷款、抵押贷款)选择不当也是造成贷款风险的重要因素。其次,由于目前很多机构现有信贷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且个别人员法制观念极差,违章违规现象时有发生,人为造成信贷风险损失,严重威胁信贷资产的安全运营。最后,缺乏一套严密的监督机制,也是造成不良贷款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中国金融监管体系还不完善,监管机制也不健全,银行内部稽核、监督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都给不良资产的形成埋下隐患。必须加强内控建设,建立建全科学的资产风险管理系统。
3.人员素质水平普遍不高,技术装备落后。现代银行是高度专业化的产业,对员工的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不管是管理人员还是一般业务人员。不仅要求员工要具备较高的学历层次,丰富的专业知识,更注重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创造力。而目前淮安市银行职工队伍素质普遍不高,学历较低,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也不高。这主要是一些银行缺乏一套完善的、适应现代商业银行运作的劳动人事制度。员工录用要求不高、把关不严,很多人都是靠关系而不是靠自身实力进入银行;在岗人员缺少技术和业务培训,没有一套科学严密的考核制度;岗位分工不合理,员工缺乏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大量临时用工人员充斥一线岗位,很多都是无证上岗,难以保证银行临柜业务的顺利开展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再加上这部分人员缺乏必要的教育,且由于待遇较低,往往很容易造成某些人心理失衡,从而走上犯罪道路。近几年来这类金融犯罪案件频频发生,呈逐年上升的势头,已严重威胁到银行资金安全和社会声誉。
4.银行业还存在许多内部管理问题。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存在内部人控制、信息披露不足、经营目标偏差、缺乏明确有效的制约机制和市场激励机制等问题[4],影响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容易引发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由于投资者保护制度尚待完善,投资者风险意识不足,近几年在救助和关闭金融机构过程中的个人债权通常由政府垫付,这种方式不利于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增强对金融机构经营活动的市场约束,还有可能诱发金融机构的盲目扩张和恶意经营行为。在风险处置中如何既维护金融稳定又防范道德风险,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5.金融监管措施不力。从金融监管手段看,淮安市金融监管长期依赖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金融监管以计划、行政命令和适当的经济处罚方式进行。基本金融法律与实际工作的要求相差甚远,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监管难以做到有法可依和违法必究。从金融监管方式来看,淮安市的金融监管主要是外部监管。由于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机制不健全,自我监管能力极低,金融同业工会等行业自律性组织在淮安市也极为少见,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社会监督机构对金融机构的监督和检查非常少[5]。从金融监管内容来看,淮安市金融监管中的风险监管几乎是空白,监管部门将主要精力放在机构审批和业务审批上,对金融机构日常营运监管较少,金融监管和稽核也忙于完成上级任务,作用有限。从金融监管标准来看,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检查和评级以及风险管理没有一套统一的具体量化标准,监管行为随意性强。
三、淮安市金融市场发展的对策
针对淮安市金融市场存在的上述问题,我觉得可以有以下几点对策,对于加快淮安金融市场的更好发展会有很大帮助。
1.改变观念抓信贷,保持存款适度增长。存款不是银行的本质特征,从整个经济运行环境来看,只有适度合理的增长才能与经济发展相适应。首先,各商业银行要及时转变观念,变“存款立行”为“效益立行”,在增强银行实力过程中,应以利润作为主要考核指标,禁止下达硬性存款考核指标,但也不能忽视存款,要将存款数量与质量一起抓。其次,要在信贷管理方面加大力度,把信贷管理工作从实质上提高到银行经营管理中心地位上来,充分体现赢利对银行生存发展的重要性。以构建新型政银关系为目标,推动淮安政府与金融机构全面战略合作的范围宽化和层次深化,淮安政府与金融机构携手合作,共同创造当地有效的信贷需求。从本意上说,政银合作是一项“双赢”甚至“多赢”的战略选择[5]。因为政府掌握的大量项目资源、政策资源及其他相关资源同商业银行拥有的资金、信息、技术、人才等专有资源和独特优势相结合,对于创造有效的信贷需求来说,无疑比不合作具有更大的正效应。以构建新型银企关系为目标,协调和完善省政府各部门以及各市县政府部门的银企对接制度,继续挖掘并向金融部门提供可供信贷的企业资源。
2.加强信贷资产风险管理,做好银行体系不良资产的处理。淮安市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形成有其历史的和社会的原困,也有自身管理不善的因素。当务之急是必须尽快建立健全科学的贷款风险管理体系,实现贷款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首先,要重点落实贷款“三查”制度和统一授信制度,强化贷款风险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各商业银行应及时准确地分析客观环境的变化,使信贷资金的投向、投量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要综合企业领导素质、经济实力、信誉状况等各种指标确定企业的信用等级。在贷款发放前通过对借款企业进行信用等级的评估并对有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判断,通过量化方式测算企业信用对贷款风险的影响。尽量避免对信用等级低于贷款标准的企业给予贷款。同时要做好贷时审查工作,落实审贷分离制度,对贷款风险度进行验证,以确定贷款方式、额度等具体事项,审查贷款的基本情况,最后由决策部门审批。最后还应把好事后检查关,这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要及时监测贷款资产质量 的变化;加强对贷款使用状况的监督。定期对其进行测算和分析,可借助电子计算机系统对贷款全过程实行风险预警,确定风险度。其次,建立贷款风险分散机制和风险救助机制也是防范风险,减少损失的关键所在。
3.加强银行从业人员素质建设。一流的技术装备加上一流的人员是商业银行提高经营能力和竞争能力所必备的条件。国外一些著名大银行常通过安排员工轮岗训练或派驻海外机构工作等方式,以拓宽员工的知识面和视野,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淮安市银行业可以借鉴他们的先进做法给合自身实际大力推进员工队伍素质建设,严禁无证人员上岗,并可通过建立一套激励型的劳动人事制度,从员工的录用、培训、考核、收入分配、职务晋升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让忠诚能干的员工得到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加强对员工思想政治教育、法律知识的学习,切实增强员工遵纪守法观念,避免违法乱纪事件发生,使每个员工以为银行作出贡献与实现自我价值紧密结合起来,激励全体员工倾心敬业。各商业银行还要把更新技术装备作为一个战略性问题来对待,加快计算机网络的建设,更新办公室设施,改善营业环境,使软硬件同步发展,为客户提供一套高效运作机制。建立员工自我约束机制,切实防范“道德”风险。增强银行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把顾客的利益放在首位,一切为顾客着想,从顾客的角度出发,力争微笑服务每一天。
4.强化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体系。银行要有严格的岗位分工和制定明确的工作职责,使各部门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能相互配合。一是严格岗位分工,切实根据业务运作的实际要求,因事设岗,因岗定人,尽量做到分工合理。并实行行内岗位轮换和员工年假制等,使银行每个人员和每项业务都处于被监督、被检查范围之内;二是按照每一项业务至少必须有两个岗位或两人以上参与记录、核算和管理的要求,明确各岗位或员工在业务操作中的责权划分,按各自的工作性质、权限承担相应的工作责任;三是加强业务操作的事后检查,每项业务要求有一名业务主管或专门岗位对该项业务处理的整个流程进行综合把关和全过程的检查,确保各岗位按职责要求正确处理同一笔业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四是要做好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相互促进工作。
5.加强金融监管,维护地区金融安全与稳定运行。维护地区金融安全与稳定运行是促进金融市场发育和金融市场深化的必要条件,这一点对于淮安来说更为重要。这是因为,淮安由于地处苏北,不仅使地区金融业自身发展受到限制并逐渐落后于全省,更制约了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审慎面对多年来难得的金融形势和发展机遇,注意防控当前的贷款集中度风险和潜在的长期信用风险,尽最大努力防止因项目选择不当、企业效益持续下滑等原因而导致银行不良贷款反弹。既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决策部署,保证扩内需、保增长、促振兴目标的实现,也要避免某些行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并加大对高能耗、高污染、产能过剩行业的退出力度。加大地方政府与金融监管机构协同监管力度,建立健全金融监管协调机制。虽然金融监管机构和地方政府所处的位置和角度不同,但在金融监管的目标上是一致的,即通过协调与合作,保障区域金融安全与稳定,共同促进区域金融的健康发展 [7]。加强地方金融机构的监管,努力防控地方金融风险。
结论
要想实现淮安银行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必须把加强政府对银行的宏观调控、政策上的引导与银行个体的主观积极能动性发挥出来,加大银行与企业之间的有效合作,改变观念抓信贷,不断引进新的金融机构,建立健全金融体系,本着服务人民、为人民提供方便的原则,大力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努力促进淮安金融市场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淮安市2001―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
[2]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10,(8):54-55.
[3]曹龙骥.货币银行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01-102.
[4]潘英俊,金春宝,孔源.中国金融市场现状及发展研究[J].科学论坛,2008,(65):3-4.
[5]中国金融市场运行分析[J].财经界,2007,(15):25-26.
【关键词】私人银行 发展现状 对策
在美国,所谓私人银行业务,就是向拥有高净资产的私人客户个别提供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包括接受存款、贷款、个人信托、遗嘱处理、资金转移、开立转付账户、在外国银行开立账户,以及其他不向一般公众普遍提供的金融服务。然而,真正的私人银行业务不仅有资产组合管理和财富管理,还包括防范经济、政治风险的资产保护。这就意味着,如果政府不充分尊重银行私密,私人银行业务就难以开展。因此,私人银行业务并不是随处可以开展的。根据国际银行业开展私人银行服务的实践,笔者认为,所谓私人银行业务,是指商业银行面向社会富裕人士提供的以财富管理为核心的专业化一揽子高层次金融服务。
一 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现状
近几年,各中资商业银行已经意识到高端客户的私人银行业务对其经营利润和自身长远发展的重要性,从2007年开始,国内商业银行在贵宾理财业务的基础上相继推出了自己的私人银行业务。
2007年3月,中国银行与其战略投资者苏格兰皇家银行合作,在北京、上海两地设立私人银行部,准入标准为100万美元。2007年8月,招商银行私人银行深圳中心正式开业,准入标准设为1000万元人民币。招行私人银行把服务团队形容为“1+N”,1是指专业稳定的一对一客户经理,而N是指私人银行高级经理与招商银行的全部资源,随时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2008年2月,交通银行设立私人银行业务管理中心开始涉足私人银行业务。2008年3月,中国工商银行私人银行部门正式成立并投入运行。这标志着中国最大的商业
拉开了向私人银行业务进军的序幕,2008年7月,建设银行也推出了自己的私人银行业务。另外,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也都在积极筹划私人银行服务。
但是面对拥有四百多年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史的外资银行,中资银行在私人银行业务开展方面仍显薄弱。
二 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基于中国近十几年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和乐观预期,以及不断增加的富裕人口基数,国内外各大知名银行纷纷大力发展私人银行业务,而我国私人银行正处于由零售业务向私人银行业务过渡阶段,在这个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和困难。阻碍我国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因素主要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1.外部环境制约因素
第一,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的制约。由于中国严格的分业经营金融体制和资本管制制度,在岸业务尚无法直接进行资产管理,并因为增加委托、环节而导致资源配置效率的下降和风险的上升。以商业银行体系内的私人银行业务为例,由于不能直接进行投资资产管理,凡涉及资产管理类的产品都需要借助信托公司通道,同时聘请具有相应资产管理经验的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等作为投资顾问进行各种资产类别的投资。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作为直接面对客户的机构,其固有的严谨的风险管理文化难免与合作方产生不同程度的沟通障碍,进而影响产品管理流程上的衔接。
第二,严格的外汇管制。私人银行业务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全球化配置资产,既可以在全球范围设计产品,同时也是规避金融风险的需要。虽然我国已经放松了个人项目下的外汇管理,但是为了我国处于稳定本币汇率,防止资本外逃或大规模的投机性资本流动,减少涉外经济活动中的外汇风险,维护本国金融市场的安全稳定等方面考虑,现实行较为严格的外汇管制政策,对居民使用外汇及金融机构从事外汇业务实行相对严格的控制,这就限制了私人财富在国际上自由投资,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使得我国的私人银行业务无法在全球范围内为客户进行资源配置,无法分散风险,严重阻碍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
第三,个人信用评估系统尚不健全。国家尚未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评估系统,没有全社会统一的个人信用评估标准,银行间信息无法共享。这些造成银行在办理个人消费贷款过程中难以对借款人信用的真实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银行在
受理客户申请,到调查、签合同、办理公证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人力和物力,这大大制约了消费信贷业务的开展。
第四,缺乏明确的监管政策。迄今为止,监管部门尚未出台系统的私人银行业务监管条例或业务指引。仅在2005年《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在“综合理财服务”的框架之下提及私人银行业务的定义、客户对象,但未最终形成正式文件。这对现阶段私人银行业务的产品开发、服务开发、风险管理、合规管理等方面,难免造成一些困惑。因此,为了境内私人银行业务的长期健康开展,还需明确监管层面的约束和支持。
2.银行内部制约因素
一、金融新常态的内涵与特征
(一)金融新常态的内涵。对于金融新常态的内涵目前没有统一的定义。综合来说,金融新常态是在经济新常态场景中金融领域的状态反映和应对,它是相对旧的金融运行特征而言的,包括金融产品、金融技术以及金融服务各类创新的集合,其包含业务综合化经营趋势、数字化管理嵌入、竞争化程度加深、国际化合作加深等主要特征。
(二)金融新常态的特征。一是金融业务综合化程度不断提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以政策性银行和政府性金融机构为主,产品服务也相对单一。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从1994年起拉开商业银行改革的序幕,金融领域的跨界经营与合作不断加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直接连通,银行、信托、证券、基金、私募、风投、保险机构和互联网金融之间的业务往来和合作日益密切,交叉性金融产品推陈出新,如商业银行的股权质押融资、险资资管计划、证券基金托管账户、信托基金托管、互联网资金第三方存管以及各类委外业务。同时,银行的资本市场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和各类业务发展迅速,已经成为部分银行中间业务的主要收入来源。
二是金融业务数字化管理不断增强。互联网金融源于信息技术革命的积累,本世纪初从美国的支付领域开始兴起波澜,比如PayPal、Square、Apple-Pay等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尝试改变金融支付方式,继而拉开金融商业模式改革的序幕。之后,Better-ment、LendingClub和Prosper等P2P金融平台将战场的硝烟蔓延至个人投资领域,通过大数据分析,将有资金需求的贷款人和资金充足的借款人有效地联系在一起,为客户提供自动化投融资服务,从而在金融领域开疆扩土。随着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经济的发展,金融支付也从互联网金融进入移动互联网金融领域。2013年,BAT等互联网巨头在互联网金融领域集中布局,连同此前一批兴起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如有利网、人人贷、宜人贷等企业在P2P虚拟金融领域集中发起攻势,这一年被业内人士定位为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元年。同时,传统金融业机构如银行、保险、券商、基金等依靠强大的存量客户资源、积累的业内关系与业务基础、强大的物理网点渠道,积极拥抱互联网经济时代,直面互联网金融挑战,迅速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将互联网技术与金融业务结合,形成金融互联网化。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互相融合、互为促进,金融业务的技术角逐频频发力。
三是金融业务竞争程度不断加深。从结构上看,金融业务由“讲增速”向“讲转速”转变,由“讲数量”向“讲质量”转变。特别是随着利率市场化、本外币一体化,也即“汇率”与“利率”双率互动时代的到来,存贷利率差逐步收窄,金融盈利模式应时而变,将更加注重向管理、风控、效益、定价要效益。从范围上看,随着金融监管更加灵活、协同、务实,直接融资市场扩大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迅速发展,社会融资方式更加多元化,传统银行信贷、民间投融资、互联网金融、社会众筹等并存发展、互为竞争。这些都表明金融业的合作与竞争渐趋白热化。四是金融业务国际化合作不断加强。全球经济一体化日趋加快、国际金融市场联系日益紧密,国际产业分工调整更加细化,金融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为发挥后发优势,谋求改革红利和抢抓国际分工调整机遇,我国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创造了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史上的奇迹,中国式崛起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主导性力量,产业分工也逐步向价值链、技术链和服务链的高端延伸。随着“一带一路”深入开发,人民币加入国际一揽子货币,我国企业“引进来+走出去”的交叉互动,我国个人海外投资置业需求大量派生,人民币国际化程度进一步加深,金融业务的国际化服务要求也将进一步提高。
二、金融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策略
经济新常态下,经济转型、结构调整进入关键期,多项金融改革持续推进,传统银行业创新步伐日趋加快。我们认为商业银行创新的主攻方向有四方面:以结构性改革拥抱新经济,以综合丰富产品业态,以数字化技术打造场景金融,以扁平化管理引导流程再造。
(一)以结构性改革拥抱新经济。近期以来,地价和房价快速上涨,形成强大资产泡沫,对实体行业形成挤出效应,甚至形成地产的发展路径依赖现象。过度仰仗房地产的刺激无异于饮鸩止渴,已不符合市场需求,中国经济的未来在技术创新、技术研发和高端制造。基于此,总理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首次提出当前必须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以便另辟蹊径打破现在经济发展的困局,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空间。新经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特征和内涵。硅谷著名科技杂志《连线》(Wired)的创始主编、最著名的预言家凯文•凯利(KevinKelly)在《新规则,新经济》中提出了互联网时代经济运行的十个新规则,包括普及比稀有重要、蜂群比狮子重要、级数比加法重要、免费比利润重要、网络比公司重要、造山比登山重要、流动比平衡重要、空间比场所重要、关系比产能重要、机会比效率重要等,这些互联网新思维持续影响着全世界各个行业的发展方式,甚至“颠覆”整个经济规则。一般认为新经济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突破以及制度革新所带来的商业模式、经济业态的创新。具体包括传统产业的升级,以及包括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生命科技等新兴产业的兴起。商业银行的变革要融入新时代拥抱新经济,通过内部流程再造、外部资源整合、产品综合设计等结构性调整,适应并促进“旧经济”传承创新,为中国经济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二)以综合丰富产品业态。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仍然是在分业监管的环境下开展,但一些金融控股集团通过控股证券、银行、保险、信托、第三方支付等牌照的形式,或者大型商业银行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了全金融牌照或跨业经营资格,进行产品的综合化服务和衍生性设计,曲线实现了综合化经营,不断丰富了金融产品和服务业态。国际上,综合化经营基于分业监管和混业监管的不同,大致可分为综合银行、金融控股、金融科技三种模式。一是综合银行可以直接渗透到企业经营,甚至可以控股企业,这类银行主要以德国、荷兰等欧洲大陆国家为主,其中日本的银行与企业相互控股以及高度关联的产业控股形式,是这一模式的特殊形式。二是金融控股集团,金融控股是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产融结合的产物,一些金融企业或实业企业通过关联控股或绝对控股形式参与到银行业,一般以英美等盎格鲁-萨克逊国家为代表。在国内,事实上也在实践探索着,比如万科入股徽商银行、海尔入股青岛商业银行、华润集团入股珠海商业银行,甚至此前的首钢入股华夏银行、光大集团控股光大银行、平安集团控股深发展银行,等等。三是金融科技一般以互联网金融为特征,比如苹果、谷歌的平台金融,国内的支付宝、微信支付等,金融科技是未来银行的重要发展方向。为适应金融新常态,我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也有说是混业化经营)渐成趋势。观其产品创新和衍生轨迹,按照各项业务与传统业务的紧密程度,大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延伸:依托云技术的大数据分析,提升风控能力的同时,提高审批服务效率;依托资本市场尤其是直接融资市场的开发开放,拓宽融资渠道的同时,提高资金配置效率;依托产业整合购并的市场需求,扩大投资交易类业务的同时,提升行业竞争力和企业生产力。
(三)以数字化引导,打造场景金融。信息技术不仅是传统业务的支撑平台,更是链接产品的运营系统,链接服务的生产系统,链接客户的纽带,以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型技术和产业,正以独有的技术创新驱动传统金融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相向而行、相互促进、相互融合,而其汇聚融合点就是“场景金融”。在互联网+的时代,场景金融是人们在某一活动场景中的金融需求体验。比如淘宝购物、京东商城、苏宁易购等电子购物领域,消费者们在电子商城里体验虚拟购物场景,与这些电商业务相对应的,则有支付宝、微信支付、财付通、京东白条等支付渠道,从而保障消费金融场景的应用,由此而延伸至生活的滴滴打车、寻医问药网、途牛网等,也是消费金融数字化的集中体现。伴随着消费金融市场的群雄逐鹿,“微粒贷”、人人贷、开鑫贷等互联网金融平台纷纷进入消费金融领域。商业银行则直面挑战,积极把握消费金融数字化发展趋势,提供APP、手机银行、网银,甚至主动与互联网巨头公司合作开发产品,比如中信银行与百度战略合作,从直销银行切入展开合作,预计在支付渠道、信贷数据整合、客户关系管理、信息资源共享以及其他金融产品等方面展开合作。面对互联网金融的竞争,银行应将金融服务的方式变为嵌入流程式服务、场景化服务和生态化服务。
(四)以扁平化管理,引领流程再造。在当前市场主体层次不断提升(比如民营银行、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发展),金融需求不断升级,金融服务手段多样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背景下,如何提升管理科学化、智能化水平,精简管理层级优化组织架构,简化流程有效提升后台业务处理效率,成为商业银行顺应技术潮流与满足市场需求的必然选择因素。作为未来银行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发达国家银行依托互联网等新技术的支持,已在扁平化管理方面做出了重要探索。扁平化管理是针对组织有过多管理层级而提出的,商业银行扁平化经营管理主要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展开:纵向流程梳理方面,主要是减少管理层次、管理流程和管理人员,优化人员结构配比,柜面业务流程优化、等级行综合考核、风险垂直管理,强化经营职能,节约管理成本,持续扩大盈利,网点集中管理等事项。横向业务整合方面,着力逐步建立面向市场和客户、精简高效的经营管理中心、服务指导中心和资源配置中心,建立网格化立体式组织管理架构,通过管理路径和管理流程的重组与变革,增强协同配合力,提升绩效管理水平,实现经营效益最大化目标。
三、金融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具体对策
商业银行基于金融新常态的应对,除了把握以上发展策略外,还应着眼未来,积极推进资产管理业务、交易银行业务、投资银行业务以及互联网+等创新业务的发展。
(一)创新投贷联动模式。投贷联动是根据企业成长周期不同阶段,将债权与股权灵活组合,满足企业成长价值链金融服务的一种商业银行业务方式。投贷联动在国际上已有较为成熟的经验和丰富的案例,国内投贷联动近年来也获得政策和监管的大力支持,“十三五规划”纲要,央行等八部委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等政策和文件先后出台,鼓励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直融市场,鼓励商业银行积极参与投贷联动试点。目前看,以客户服务对象为基础,以风险偏好为参照,国内投贷联动的实践模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跟投。对具有高增长前景的科技创新企业提供贷款,与第三方风险资本、私募资本、天使基金等机构合作形成投贷联盟,探索类似小股权撬动大债权的投贷联动模式,股权比例一般在5%以内,配套大比例贷款支持,这类模式以英国中小企业成长基金为代表,国内主要是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率先探索。二是直投。即直接设立股权投资公司模式,直投模式相对灵活,同时风险也更集中,比较适合前沿科技创新、文化艺术投资、大型基础设施投资等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这种模式以国际上的硅谷银行为代表。目前,已有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恒丰银行、北京银行、天津银行、上海银行、浦发硅谷银行等十家银行获得试点资格,其他各类银行正积极申报。三是引投。通过境外子公司在国内设立股权投资管理公司,间接投资企业股权。其实质是绕开我国《商业银行法》关于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的监管规定,目前主要有工行和建行。随着投贷试点和政策的放开,对接非上市公司股权收益权类或股权投资类理财产品业务发行,将募集资金入股目标企业,获得股权收益。四是合投。这类模式主要以产业基金、PPP基金等模式展开,合投服务对象相对来说是基础建设、产业发展等大型项目,而在风险把控上,通过“优先+劣后”的结构化设计或股权回购增信的方式缓释风险。
(二)创新并购融资服务。伴随新一轮经济周期调整持续进行,全球并购融资市场方兴未艾。根据汤森路透最近的数据,2015年全球并购交易数额高达4.7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1万亿元),且规模持续扩张。而国内随着我国产业整合、国资国企改革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并购交易金额也是屡创新高。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各省市新一轮国资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央企或率先迎来并购重组的浪潮,并引领地方国企并购重组风潮。并购融资服务除并购贷款外,依托近年来迅速培育的资本市场,广泛运用并购债券、并购基金、并购夹层融资和并购后整合融资等组合融资,满足客户多元化并购融资需求。以亚洲投资开发银行设立为标志,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向内陆纵深和海外延伸推进,大批企业对跨境融资趋之若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境内外资金价格的差异以及上市融资准入条件和准入周期更为规范透明。商业银行应适应这一新常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是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针对企业的发债、上市和并购需求,提供财务顾问、资金信贷、财富管理、套期保值等整套“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和全流程的服务支持;二是丰富国际业务品种,除提供国际结算、贸易融资等单一性业务外,提供避险理财、开具保函和信用证、即期远期结售汇等结构性产品服务;三是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价值链。除满足个体企业的金融需求外,扩展以跨国供应链为主体的金融服务需求,在助力国内企业转移过剩产能向海外输出资本和服务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创新资产证券化业务。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具有可预期收入的资产,经过结构设计和组合打包,在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发行证券筹资的一种直接融资方式。据统计,美国一半以上的住房抵押贷款、四分之三以上的汽车贷款是靠发行资产证券提供的。近年来,在备案制、注册制、试点规模扩容等利好政策带动下,商业银行为了降低资本消耗、转移风险资产、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实现轻资产经营,纷纷将资产证券化业务作为重要的业务推动方向,资产证券化市场发行渐成常态化,规模持续增长,流动性明显提升,创新迭出,基础资产类型持续丰富,并形成大类基础资产产品,市场参与主体类型更加多样,产品结构设计更加丰富。根据证券化的基础资产组合不同,可以将资产证券化分为应收账款证券化、不动产证券化(如住房公积金、按揭贷款)、信贷资产证券化、未来收益证券化(如过桥过路收费)、债券组合证券化等等。当前,商业银行在汽车消费、公积金贷款、住宅甚至商业写字楼、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已经成功运行了多单业务,就资产证券化的模式及风险管理作了有益的探索。预计今后一段时间,未来业务发起机构、产品类型以及结构设计都将向多元化发展,资产证券化市场将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在直接融资市场占据较大市场份额。
关键词:中国银行;对公网络银行业务
随着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它们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逐渐成为银行业的重要客户。对公网络银行是银行为方便与企业或者机构之间的交易,借助电子商务网络而形成的业务。作为银行业的龙头,中国银行对公网络银行业务也处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成为中国银行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竞争力的又一重要砝码。因此,对中国银行对公网络业务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对公网络银行业务概念辨析
1.网络银行
网络银行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时展的产物。最初起源于国外,全球第一家网络银行是1995年建立的美国安全第一网路银行(SECURITY FIRST NETWORK BANK,简称SFNB),我国第一家网络银行是1999年招商银行开办网络银行业务,同年中国银行开通国内银行信息查询服务。网络银行是建立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商业运行模式基础之上,以计算机为媒介,利用因特网向个人或者企业提供各种投资理财和金融服务的银行,可以分为能够提供网络银行业务的银行和专业网络银行两类。目前,我国银行多数是传统的实体银行开办网络银行业务。网络银行改变了传统的银行交易模式,能够突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能够及时准确的提供个性化服务,有效地降低银行的经营和交易成本,提高了办公效率。
2.对公网络银行业务
对公网络银行业务是网络银行业务精细化和市场化的结果,将主要客户群体定位为企业或者大集团,是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以贷款、债券等形式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向客户提供各种融资、投资和客观关系管理等业务。按照业务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对公网络银行存款业务、对公网络信贷业务、对公网络理财业务、对公网络资产清算业务、对公网络基金管理业务等。与对私网络银行业务相比,这种业务主要是面向企业单位,资金流动量加大,交易次数较对私网络银行业务数量来得更多,对企业的信用等级要求更高,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合作关系更稳固和持久。
二、中国银行对公网络银行业务发展现状
中国银行的对公业务主要包括财税库银横向联网业务、客户集中支付业务、票据托管产品业务、工商入资e线通业务。对公网络银行业务主要通过汇划即时通、集团理财、银企对接、对公账户查询、报关即时通、境外账户管理、工资等产品,向各个企业或者机构提供服务,满足其需求。
1.业务范围广,服务种类多
各个公司或者集团只要在中国银行营业网点开设企业网上银行业务,就可以享受中国银行对公网络银行业务的服务。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可以分为查询对账版、企业理财版、全球跨境版、海外版四类。各个类别都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实现特定的功能。该业务涉及范围广,服务种类丰富。例如,除了基本的账户相关信息查询和支付外,还可以提供以下服务:(1)在证券和期货等交易中,依照法律程序,提供第三方存管服务,帮助客户管理资金。(2)根据客户与银行之间的代付、代收业务协议,客户完成工资或者其他指定款项的代收和代付的业务。(3)为境外客户提供转账、外币结汇、跨境汇款业务,方便企业交易,提高效率。(4)为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对接建立渠道。(5)帮助企业进行资金托管、外币结汇服务。(6)以直接向客户提供电子账单或者客户凭借密码进入相关网站查阅电子账单的形式,帮助企业完成电子对账业务。(7)根据交易双方的相关数据,为客户提供B2B或者B2C网上支付或者网上保付业务,保障交易安全性,降低企业交易风险。(8)为集团公司总部及相关子公司提供主动调拨、自动汇划、统一对外直接或者间接支付业务,简化程序,加强集团内部之间的联系。(9)以电子汇票承兑人的身份,根据相关业务流程,满足客户对电子商业汇票、承兑付款、融资服务等的需求。(10)能够实时实现对不同银行账户的查询及汇划交易信息及结果的反馈。
2.安全系数高,交易成功概率高
企业或者集团开通网络银行业务时需携带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法人身份证、开户许可证、经办人身份证等相关证件的原件和复印件,在业务开通过程中,中国银行会对证件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核对,以确保安全性,防止欺诈行为的发生。
中国银行对公网络银行业务为保证安全性,使用CA数字认证、E-TOKEN动态口令、手机验证码等方式,多重保护交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且规定了每笔交易的最高金额限度和每日累计交易金额限度。例如,多数交易都可以同时使用动态口令牌(e-Yoken)或者CA数字证书,但是以动态口令牌(e-Yoken)作为认证工具时,转账划汇业务、第三方存管业务的每笔交易的最高金额限度为1亿元,每日累计交易金额限度为5亿元,工资及其他业务、代收业务、B2B支付业务的每笔交易的最高金额限度为1百万元,工资及其他业务、代收业务每日累计交易金额限度为1百万元,B2B支付业务每日累计交易金额限度为5亿元。需要指出的是,对于跨行实时汇划和协议付款签约业务而言,只能使用动态口令牌(e-Yoken)作为认证工具,二者的每笔交易的最高金额限度为50000元,每日累计交易金额限度为1亿元。中国银行通过多种认证工具,从不同的角度保护交易过程,降低交易风险,交易成功率高,意外事件少。
3.各地银行开展对公网络业务,交易金额巨大
中国银行作为国有四大银行之一,整体发展事态良好,2011年度在新兴业务的带动下成本较2010年的34.16%下降1.09%,净利润高达1303亿元,其中集团客户存款总额88179.61亿元,增幅14.02。并且获得“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荣誉称号,这是我国乃至新兴市场国家的唯一一家入选银行,提升了中国银行的品牌知名度和在国际上的市场影响力。对公网络银行业务是中国银行的重要业务之一,因其能够给企业和集团提供帮助而深受欢迎。中国银行各地分行都已经开设对公网络银行业务,并且该业务发展形势良好,累计交易金额数量巨大。例如,中行郴州分行具有良好的安全、便捷、稳定和实时的技术及服务优势,成为企业客户财务管理、资金调度、支付结算服务的有力工具,赢得众多高端客户的重视和青睐。在2004年度中对公网络银行累计交易量达到6.27亿元,实现资金交易3253笔。中国银行黑龙江分行对公网络业务迅速发展,企业客户和交易金额不断增加,同年对公网络业务客户新增927户,完成了近40万笔交易,交易金额高达48亿元。中国银行河北分行不断优化和完善业务、客户和资产业务结构,对公网络业务迅速发展,2010年底客户数量达到1.55万元,比年初增长70%,重点行业和BBB级以上客户贷款占比分别上升14个和14.5个百分点,对公客户增速达到19%,个人中高端客户占比提升1个百分点。全行61个网点升格为支行,城区网点机构占比较年初提升0.6个百分点,日均存款余额在10亿元以上的网点达到75家,较年初增加12家,网均效能不断提高。中国银行福建支行2010年确立了“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的”战略,不断扩大企业客户群体,实施动态调整和差异化管理,对公网络银行结算账户达到1.85万户,并且在交易过程中注重对风险和相关流程的监管及管理,解决了许多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
三、中国银行对公网络银行业务存在问题
作为中国银行业的领军者,中国银行的对公网络银行业务不断发展,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在具体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注意和重视。
1.金融和日常监管有待加强
中国银行的对公网络业务并未形成纯网络银行模式,仍然是建立在传统银行业务的基础之上,并没有严格的与之区分,相应的运作职能仍然归属于传统业务部门,仍采用分散式的管理方式。而实际上,无论是从客户群体还是交易方式来看,对公网络银行业务具有和传统银行业务的不同特点,应该根据业务的实际需要,采取个性化的管理,从而促进对公网络业务的发展。对公网络银行作为经济时代的产物,其监管问题更要需要予以高度重视。对公网络银行的监管问题主要存在于虚拟服务的品种、交易价格和行为规范问题,这些问题关系到该业务的长远发展,应该高度重视。
2.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是银行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遵循的准则,也是指导银行业发展的方向标。但是目前,相关的银行法规仍然是针对于传统银行业务,针对对公网络银行甚至是网络银行的金融法规和行业标准尚未建立,缺乏法律保障。网上交易较现实交易有特殊性,并且发生纠纷和矛盾的可能性大,需要一个成熟、健全好统一的法律及仲裁机构作为标准进行调解和解决。而现有的法律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对公网络业务发展的需要,造成了处理具体问题时找不到相应的法律依据,给银行和企业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和负担,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对公网络银行业务的发展,这也是银行业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3.战略规划性有待加强
对公网络银行业务的发展需要坚实的技术和商业基础作为支撑,需要银行、系统软件开发商、计算机硬件供应商的相互协作才能实现。随着我国网络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服务种类、相关数据、客户信息、业务流量等都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中国银行的客户信息都是十分有价值和重要的,一旦丢失将会使中国银行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目前中国银行部分支行面临着企业信息系统已经到达承载数据量的最大限度,必须采取更换系统或扩展系统等相关措施以解决此问题,这会给银行造成一定的损失和带来潜在的风险,因此,在开展业务之初做好规划是十分重要的。
中国银行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对公网络银行业务经过不断地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问题。只要正视这些问题的存在,并且积极思考解决办法,就能够取得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银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网上银行企业服务业务规则,?keywords,中国银行官网.
[2]魏建玲:《中国银行 2011 年度净利润 1303 亿元》,国际商报,2012年4月.
[3]郴州年鉴编辑部:《郴州年鉴》,郴州: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年.
[4]哈尔滨年鉴社:《哈尔滨年鉴》,哈尔滨:年鉴社,2005年.
关键词: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策略研究
1.私人银行的来源及发展
私人银行从来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更多的时候它就像客户的管家,据查阅资料了解到它来源于16世纪的瑞士日内瓦,目前以日内瓦、苏黎世、纽约、伦敦、新加坡和香港等为发展中心。兴起于欧洲,是国内外许多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针对其高端客户提供的一项服务。私人银行,在国外的发展有300多年的历史,已形成了欧洲、北美和亚太三大主要区域市场。通俗的讲,它是一个专门为富人设计进行的一种服务,这种服务私密性极强,银行都设计的投资理财的产品要根据客户需求量身制定,要对富有的人及家人、生活方式、子女教育进行规划,要对客户投资企业进行全方位投融资服务。i
2.中外私人银行业务发展之比较
国内私人银行客户群体巨大,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但国内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刚起步,缺乏人才、技术和经验,需要借鉴国外私人银行的发展经验,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从而为私人银行客户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下面将从服务对象、服务产品、服务质量、服务方式四个方面来对中外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进行对比分析:
2.1服务对象方面
国外私人银行业务针对的客户范围从中产阶级到富人家庭都有,可以说是涵盖了各个阶层。除此以外,本国的中产阶级也得到了私人银行量身定做的很多业务产品。然而,金融危机的爆发对私人银行业形成较大冲击,导致私人银行资产管理规模以及盈利水平都出现较大下降,为了尽可能多的吸引国外的客户进入美国私人银行,业务的范围不断扩大不得不把目标投向海外市场,确保客户资源,大力发展私人银行离岸市场。高净值人群已成为各家银行力争的“资源”。据里昂证券亚太区市场的《亚洲财富报告》预测,截至2015年,中国的高净值人群的财富积累将从2010年的2.627万亿美元增8.764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7%。其中,北京以46万人居中国富裕人士数量的首位。我国私人银行的核心内容就是替高净值人群进行财富管理。据调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与中信银行私人银行中心共同的《中国私人银行发展报告2012》预计,到2015年,我国高净值人群(指个人可投资资产超过人民币1000万元的人群)数量将达到219.3万人,同2011年相比增长85%。截至2011年底,我国高净值人群数量达到118.5万人,高净值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会选择由私人银行来打理个人财富,私人银行筹建势在必行。
2.2产品服务方面
国外私人银行提供的服务业务品种十分多样化、个性化,几乎客户客户的各种金融需求都能得到满足。我国私人银行为客户服务的核心是为客户赚钱,即为客户的财产增值。国外的私人银行业务针对性很强,例如,管理客户的资金和不动产,客户出国旅行的计划。由于金融危机产生的经济持续低靡状态,国外私人银行开始将产品转型为独具特色的另类产品。相比之下,我国私人银行业务产品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商业银行产品,尚未能做到为其“量身定做”,还存在很大的创新发展空间,即按照客户的需求设计出真正符合客户的产品,了解客户的需求并根据市场的形式推出合理的一系列投资理财组合产品,通常大部分采用的是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产品。但是,随着私人银行的不断兴起,业务的不断创新发展,我国私人银行ii根据客户的风险偏好不同及时为客户量身定做与期权、期货等相挂钩的金融衍生产品,为不同需求的客户带来不同的产品服务。这种服务方面的创新与进步将会对我国私人银行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动力。
2.3服务质量方面
据国外统计数据反映,私人银行业务的年均利润率可达到35%,远高于其他金融服务。国外私人银行已形成个性化的方案服务、品牌化的经营管理、多元化的业务发展、全球化的区域布局等一整套成熟的发展经验。近年来在全球私人银行评选中瑞士信贷、摩根大通私人银行、花旗集团私人银行、汇丰私人银行等均名列前茅。据悉,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目前尚没有显现出普遍的盈利性,而是停留在占领市场阶段。我国由于国内的金融体制为分业经营、分业监管这样比较割裂的金融体制,限制了商业银行直接从事证券、保险、基金等业务经营管理,这样使国内私人银行产品和服务创新以及营销受到一定的限制。目前私人银行普遍存在收入来源主要依靠代销产品的存贷利差和手续费的情况,银行业依旧没有改变利润来源主要依靠存贷利差的局面,利润中只有一小部分是私人银行业务创造的。目前我国私人银行业务主要集中在发展丰富客户专享产品线,全权委托资产管理,发展证券类产品与金融服务机构合作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