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麻醉病人术后护理要点
时间:2023-09-25 17:27:3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麻醉病人术后护理要点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肩关节镜手术 护理
肩关节镜手术近几年已在国内广泛开展, 其具有创伤小、术野直观、操作简单等优点, 对肩关节病的确诊和治疗具有重要作用,目前肩关节镜已成为治疗肩关节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1)。由于肩关节空隙小, 手术技术要求高, 除了要求手术医师具备高超的手术技巧以外,也需要高质量的护理配合,这样才能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为探讨肩关节镜手术的配合与护理要点, 本研究对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自2010年2月至2014年10 月的85 例实施肩关节镜检查和治疗的患者的手术配合与护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均获得成功。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施肩关节镜检查和治疗的患者85例, 男58 例, 女27 例, 年龄20 一56 岁, 平均41.6 岁。其中肩关节盂唇损伤缝合术6例, 肩袖损伤修补固定术32 例, 肩峰成型术8例, 肩袖钙化灶清除术3例, 肩周炎松解扩张术23 例, 肩关节镜检查5例, 肩周炎关节内清理、关节滑膜清理术6例, 肩关节脱位行肩关节前方不稳修复2 例。麻醉方式为全麻气管插管, 手术为“ 沙滩椅 ”,手术均获得成功。
1.2手术配合与护理
1.2.1术前访视 所有病人在术前对手术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情绪,对术中隐私、手术效果、术后疼痛及康复等存在担忧心理。因此手术室护士提前1 d 访视病人,介绍手术室环境,说明肩关节镜手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及特点,告诉病人手术目的、方法、安全性及病人需配合的要点,充分交流并进行心理辅导; 使病人在平静的心理状态下顺利接受并配合完成手术(2)。
1.2.2手术器械与仪器准备 肩关节镜手术因其部位特殊、手术操作复杂,术前充分的准备非常关键。除常规器械和用物外,另需准备肩关节镜特殊器械,规格不同的肩关节穿刺器、等离子射频刀、关节刨削刀、肩关节镜下缝合的专用成套器械及内固定材料等(3)。
仪器准备:使用Smith&Nephew全套关节镜设备及摄像成像系统,采用直径4.0mm、30°广角关节镜镜头,巡回护士将光导、摄像、刨削器正确连接,放于手术医生方便操作位置。
1.2.3 麻醉准备 麻醉前术者、护士、麻醉师三方核对病人,保证病人、手术部位正确无误,在健侧上肢或下肢建立可靠的静脉通路并妥善固定。必要时配合麻醉医生做好病人的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穿刺,以便必要时对病人进行术中控制性降压。一般由麻醉医生根据情况,将收缩压维持在< 100 mmHg(4,5)。麻醉成功后摆放手术,采用沙滩椅位,注意避免麻醉导管的受压或扭曲(6)。
1.2.4术中配合
洗手护士配合( 1) 常规消毒,手术一助消毒,消毒范围包括肩部和整个上肢,护士应及时传递各类铺单.常规铺巾,患肢手部用无菌绷带包裹、外用无菌薄膜保护以防漏水,铺巾全部使用防水铺巾,切口及手术区域贴碘膜保护。引流袋的末端连接引流管至污水收集桶。( 2) 配合手术步骤,器械护士必须熟悉手术器械的名称及手术步骤,及时、准确的传递各类器械。具体工作包括: 协助术者连接、整理摄像线、光纤、刨削器、等离子刀、灌注管、负压吸引管,并确保其性能完好。手术结束时配合完成切口的缝合与包扎固定。
巡回护士配合(1) 术前与术者、麻醉师核对患者和患侧准确无误。(2) 手术采用沙滩椅位,术前予病人踝、膝、髋部等用抗压软垫保护,避免压疮(7)。(3)采用保温垫,做好保暖措施,及时调节室内空调温度。(4) 手术采用液压灌注系统,要准备充足的灌注液备用。及时关注血压变化及术中视野清晰度变化,及时提醒麻醉师或医生,调整血压或灌注泵压力。(5) 及时检查、确保各类引流设备正常运转。(6) 时刻关注手术的进展,使用一次性铆钉等高值耗材时,应与医生共同确认型号后开启包装并做好登记工作。(7) 控制进入手术室的人员数量,严格控制感染危险因素。
1.3术后护理 术毕,应妥善包扎、使用肩肘固定带、稳妥固定,防止敷料脱位。因术中大量液体灌注,个别病人局部肿胀明显,严重者甚至出现急性肺水肿,应仔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病情平稳后送返病房做好交接班工作。肩关节镜器械精密、价格昂贵,术后应仔细清洗、定期保养、专人保管,并做好登记工作。
2 结果
85例手术术中配合默契,手术顺利完成,无术后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肩关节手术特点需要一种特殊的手术称为沙滩椅位。摆置时要特别注意保护患者皮肤、血管、神经,避免压疮,同时要保护各种管道通畅,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肩关节镜手术无法使用止血带,病人有时需要手术中控制血压。护士要掌握病人基础、术前、术中血压的动态变化,为手术中控制性降压提供依据。为减少术野的出血,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 关节腔的灌注液中每3 000ml 袋盐中加盐酸肾上腺素1ml 维持术中灌注;2) 灌注液悬挂的高度距手术关节1.2-1.5m ;3) 根据术中关节腔出血情况和手术野清晰程度,选择两路液体灌注。
总结本组85例手术的成功经验,笔者体会在手术配合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术后出现感染并发症导致手术失败。(2)熟悉手术步骤,熟练掌握各种相关手术器械的使用方法,手术中与手术医师配合默契,保证手术顺利进行。(3)熟练掌握有关仪器的性能和用法,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以提高仪器的使用率、完好率,降低故障率。(4)注意术后器械的清洗和养护(4,5)。
通过配合肩关节镜手术,我们不仅掌握了具体的工作方法,而且体会到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掌握新技术,跟上科技发展步伐,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围手术期护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郑冲,瞿玉兴. 肩关节镜治疗新进展[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23):1795-1797.
[2] 王亚平. 肩关节镜手术的护理配合[J]. 上海护理,2005,5(4):31-32.
[3] 刘玉杰,蔡胥,王志刚,等. 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修复肩袖损伤[J]. 中华手外科杂志,2005,21(1):17-18.
[4] 郑国娣,秦义方.肩关节镜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探讨[J]. 浙江医学, 2012, 32( 8) : 1281 - 1282.
[5] 王维凯,徐国红,蒋恒,等.肩关节镜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J].浙江医学教育,2012,11( 5) : 57 - 58.
【关键词】术前 术后访视 重要性
手术室整体护理工作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术前、术后访视,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和特殊情况,它可使护士充分评估手术患者心理、生理、社会等各方面的情况,制定护理计划,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术前的、恐惧、焦虑情绪,确定病人的护理要点,目标及要实施的护理措施,更好地配合手术。
我院手术室2005年针对手术前、手术后进行访视工作的。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年对4472例住院手术患者实施了术前、术后访视评价记录观察,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其中, 15岁及以下儿童328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924例,其它年龄3220例。全身麻醉手术1050例,硬膜外麻醉1545例,局部麻醉1359例,其它麻醉518例。
1.2 患者对术前、术后访视的评价 随机选择430例患者进行访视调查, (该调查由院其他人员电话方式进行),有411例患者对术前访视作出了评价。其中85.4%的患者对术前访视的效果持肯定态度,9.5%的患者对访视效果评价一般, 5.1%的患者对术前、术后访视工作提出了建议。
2 访视方法
于手术前1天,对次日需要手术的患者进行访视。先查阅需要手术病人的病历,与主管医生、护士交谈,详细了解病人心里活动及心里障碍等各方面情况。再与患者见面,进行术前指导,讲解手术相关知识,术前、术后注意事项,术中配合要点等,同时分析患者的心理变化,提供正确的心理疏导,进行手术须知、疾病基本常识等内容宣教,,让患者获得更多信息取得患者密切配合,进行必要的护理体检,包括观察患者的皮肤、粘膜颜色等,访视后填写术前、术后访视单,定期总结经验并改进访视方法。
3 讨论
3.1 访视时间的选择 手术前访视一般在术前1天下午进行,避开病人进食、午睡与探视者交谈或医生查房时间。选择患者心情比较好的时候,每次访视与患者交谈时间一般在10分钟,但也可根据患者的需要而定。有5.1%对访视效果评价一般的患者中,大部分认为访视时间过短,未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患者的建议显示,他们希望术前访视“早些日子进行”,说明患者希望术前访视工作提前进行。如何加强与病人的联系,术前访视可否在病人决定了手术日期后就进行,这是一个值得大家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3.2 访视时注意评估患者资料来源途径多样化 术前访视除了要了解病情外,还需评估患者的家庭、社会、文化、心理情况等。病历所提供的资料是有限的,从主管护士、医生及患者家属或同室病友处了解情况是必要的,有利于保证资料的准确性,正确判断和分析患者术前的心理变化及其产生原因,并在术前访视和术中护理时给予恰当的护理干预。
3.3 访视目的讲解 有助于患者正确认识手术室护理工作, 术前访视主要是为了了解患者的情况和需求,为制定术中护理计划提供依据,并进行术前宣教,帮助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配合手术顺利进行。多数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认识还停留在过去功能制护理阶段,认为“手术室护士只在手术台上与患者接触”的旧观念,对术前访视工作缺乏正确认识和理解而心存疑虑。有个别患者因访视护士自我介绍而紧张。这类患者一般诊断不明确,性格多疑,认为为什么对我这么重视?是不是我的病情重?手术很很复杂。经过耐心讲解访视目的后,所有患者都消除了疑虑和紧张,并能很好地配合访视工作进行。
3.4 术前、访视在交流技巧中的应用 与患者交流是术前访视的主要过程,注意讲话方式,合理运用语言及非语言交流技巧,取得其信任与好感。恰当的称呼、语言礼貌简洁,避免交流忌语和医学术语如失败、死亡、出现意外等,整洁的服装、举止文雅、和蔼的微笑、亲切的眼神,都将会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更加尊敬医护人员;鼓励患者及家属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要求,认真倾听,对合理要求保证在术中予以满足,让患者感到放心,实事求是而有分寸地回答患者的问题,尽量保证与手术医生口吻一致,不随意夸大病情或手术效果,不对手术进行详细说明,对不明白的事情不含糊地回答,对不便回答的问题以礼貌、委婉的方式回绝,做好保护性医疗措施,避免伤害患者自尊,注意保护患者隐私,以免造成患者的不安或引起医疗纠纷。
3.5 巡回护士对小儿患者的访视时间要适当延长 小儿的依赖性强,让其离开父母单独进入手术间相对困难。需要和小儿玩耍、唱歌或跳舞让他们尽早熟悉并喜欢和护士在一起,以适应手术环境。
3.6 术前、访视宣教要符合患者的需求 根据术式、麻醉方式, 侧重术前指导,如术前准备,术前禁食、水; 入手术室前避免贵重物品带入,根据年龄、性别、文化程度, 对手术相关知识等的需求不同,术前访视时要正确判断,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应考虑开发多种形式的术前指导,将手术室环境设备、手术相关知识制成幻灯形式,让病人观看并予以解说,使宣教更形象、直接,取得更好的效果。
3.7 通过术前、术后访视有利于提高手术室护士素质 为了能与患者更好地交流,护士需收集相关疾病的生理、病理、治疗、护理等相关资料,学习护理心理、护理伦理、人际交流等知识,从而提高了护士学习的自觉性,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综合素质,为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全面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术前、术后访视是整体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具体实施,为评估患者的情况积累了资料,同时可缓冲患者术前的应激反应,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有利于麻醉、手术的顺利进行,有利于患者术后的身心康复[1],也有利于护士自身素质的提高,确实收到术前、术后访视所要达到的效果和目的。
3.8 手术后访视 3日后对手术病人回访,了解病人的手术恢复情况,征求反馈意见,解释病人提出的护理问题,评估护理效果,针对问题不足之处,制定措施,总结经验促进护理工作的提升。
[关键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配合
[中图分类号]R68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01(2009)20-107-02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常用于缓解由于骨关节病导致的髋关节疼痛。老年人因生理性衰老的原因,机体储备力降低,且常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等老年性疾病,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性降低,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又具创伤大、失血多、老年人多可出现骨水泥不良反应等特点,大大增加其手术的危险性。因此,加强手术护理可确保手术安全,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对30例关节疾患患者施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均安全顺利,现将术中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2006年5月至2008年6月关节疾患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30例(男性18例36髋,女性12例24髓),年龄35-50岁(平均41.8岁);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15例,双侧髓关节骨关节炎10例,强直性脊柱炎致双髋关节强直5例;病程1-40年(平均5.8年);术前髋关节功能按Harris标准评分为12-45分,平均27分。
1.2手术方法
15例患者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15例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其中5例取仰卧位,术侧臀部沙袋垫高,双侧同时消毒铺单,行Smith-Peterson切口,一侧手术完成后不再重新消毒,继续做另一侧。17例患者取侧卧位行后路Moore切口,双侧分次消毒,完成一侧手术后对侧重新消毒铺单、手术。12例55岁以上及3例55岁以下有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应用骨水泥性髋关节假体,7例55岁以下的患者应用非骨水泥性髋关节假体。手术过程按标准技术进行操作,术后常规引流、抗炎,老年患者不用止血药,应用抗凝药物3~5d。
2 结果
通过对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配合,术后无1例发生感染。对手术室护理满意。
3 护理干预
3.1术前配合
3.1.1认真评估和做好心理护理手术室护士于术前1d到病房探视病人,了解病史和病情,注意患肢的血液循环、疼痛及皮肤情况,做自我介绍,说明探视的目的,针对患者存在的焦虑、紧张、担忧和生理上的疼痛不适,用耐心和蔼的态度,给予患者安慰和解释。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手术的目的、方法、麻醉方式以及麻醉和手术的配合,让患者消除对手术麻醉的恐惧感,使其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解除其思想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与家属主动、愉快地配合手术。
3.1.2皮肤准备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率很高,应注意全身及局部清洁。高龄患者皮肤弹性减弱,备皮时动作应轻柔,避免皮肤损伤。注意全身皮肤是否有潜在感染征象,以便决定是否推迟手术及选择最佳的手术时机。
3.1.3器械、物品、药品的准备除备好骨科基础器械外,另外需要准备由器械公司提供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特殊器械,术前一定要熟悉专科特殊器械的使用,并检查电锯、电钻的电量是否充足;手术所有器械敷料均采用高压蒸气灭菌和环氧已烷灭菌,常规准备高频电刀、吸引器,必要时准备自体血液回收机。高龄患者手术中易发生麻醉意外和并发症,应准备必要的急救器械及药物,以防万一。
3.2术中配合
3.2.1使患者平卧位,巡回护士建立静脉通路,协助麻醉师给药,一般选用全身麻醉。器械护士提前30min刷手上台整理器械台。认真检查器械敷料的无菌效果,并与巡回护士一起清点器械、纱垫、纱布、缝针等。
3.2.2洗手护士配合常规消毒,铺单,双髋手术野贴手术薄膜,自髋关节作一个切口,暴露髋关节,切除关节囊,脱位髋关节,此时器械护士要准确及时传递刀、镊、止血钳、电凝止血和干纱布拭血,切除股骨头,修整股骨颈,扩大髓腔,清理髋臼,安放入工髋臼,然后将金属关节头和金属杆置入股骨,将塑料关节窝置入扩大了的骨盆关节凹,将人工关节固定好,彻底冲洗关节,彻底止血,人工关节附近放入负压吸引管,经切口外皮肤上另戳一小切口中引出皮外,排出关节区多余的液体,固定,认真清点器械、纱垫、纱布、缝针等,然后分层缝合伤口,加压包扎。同法做另一侧。
3.2.3预防感染规范化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关节置换手术应安排在100级净化手术间进行。如无此条件也应做好手术间清洁工作,术前1h空气消毒机加紫外线灯消毒手术间空气。在手术过程中,一次性物品由巡回护士开启、洗手护士戴手套后拿取、随时遮盖器械并保持器械清洁;减少手术间人员流动,手术人员均穿后背遮盖式手术衣、戴双层手套、使用腿套及皮肤保护膜不使皮肤、术中使用抗生素盐水不断冲洗伤口、使用抗生素骨水泥均能有效地预防术中感染。
3.2.4巡回护士配合(1)规范化摆放及建立静脉通道,固定病人髋部时,避免过紧而影响下肢血液循环,确保病人会的薄膜贴敷紧密。(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肤色及尿量。在使用骨水泥时病人血压往往下降,应有效补充液体。(3)密切观察手术进程,及时准备台上所需的抗生素、生理盐水、盐酸肾上腺素及假体。(4)监督无菌技术操作,限制参观人员。
3.3术后护理
手术结束后,及时为病人穿好衣服;转运、搬动病人时注意维持患肢外展中立位,防止由于患肢旋转而引起脱位。本组有一例患者因搬动不当引起脱位,后及时处理得到纠正。术后定期访视患者,查看患者有无手术或麻醉后遗症,并诚恳听取患者对手术护理的意见,本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达100%,康复良好。
4 讨论
全面而又有针对性进行护理,能掌握高龄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术前了解病史和病情,掌握手术护理要点及熟练掌握手术步骤、特殊专科器械的应用,认真做好术前心理护理和准备。术中密切观察手术进展,配合默契,严格无菌操作。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是严重的并发症,常导致手术失败,不仅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痛苦,也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预防感染是关键,预防感染的措施较其他骨科手术应更加严格。又因双髋关节置换手术时间长,患者接人手术问,巡回护士建立静脉通路后,立即静脉输入抗生素。术中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假体使用前用无菌敷料覆盖,手术人员尽可能保持固定,减少进出,以尽量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目。
[参考文献]
[1]任晓颖,肖顺贞,全膝关节置换病人健康教育及心理反应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2):141―142。
[2]刘兵100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体温的观察与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2):88―89。
[3]邓莹,杨楠芳,王延方,第三代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护理[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3,17(3):234―235。
【关键词】 针药复合麻醉 心脏手术 围手术期 护理要点
1 精选病人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对生理功能机体创伤和干扰都较大,针刺手术在患者清醒状态下施行,对疼痛的耐受性因个体和性别有较大的差异,因而,并非所有的心脏病患者都能接受针刺手术。接受针刺心脏手术的患者年龄一般不应小于16岁。一般来说心脏病变复杂、手术时间估计较长,曾施行过心脏手术、纵隔心包有纤维增厚或有广泛粘连者,都不是合适的手术对象。电针刺激穴位后,可激活机体网络系统,调动机体的整合功能,对循环系统产生的双向调节作用,极大地保护了病人的循环功能,提高了手术麻醉的安全性。因此,临床上在麻醉诱导前使用电针穴位刺激,可有效地提高麻醉手术的安全性。
2 术前准备及护理干预
术前准备对针刺心脏手术的成功有很重要的作用,最重要的是锻炼腹式呼吸和专门的心理训练。
2.1 术前健康教育 在住院病人中,由于病人的社会、文化背景、个人经历各不相同,从而对疾病的认识各有差异,术前要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向病人及家属讲解针药麻醉心脏手术的基本知识,解除病人的忧虑。
2.2 增强肺功能 心脏疾病患者由于疾病本身的原因肺部大都有淤血或炎症的改变,重者甚至合并肺动脉高压,而开胸的手术方式本身导致术后常出现肺部并发症,继发呼吸道感染,因此术前肺功能的锻炼[1],术前呼吸道准备,改善呼吸功能显得更尤为重要[2]。术前取持续低流量低浓度吸氧,3次/d ,1h/ 次。根据指端spo2的变化随时调整吸氧流量和浓度,使spo2保持在95%以上。加强氧气湿化,以防纤毛运动功能减弱。同时指导病人进行深呼吸训练,增加肺活量。呼吸道分泌物较多者可给于雾化吸入。雾化时嘱患者深呼吸,使药物充分到达终末细支气管,雾化吸入后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此时痰液较易于咳出[3]。
2.3 指导腹式呼吸[4]
术前进行为期2周的腹式呼吸训练指导。即在胸前放置3kg重的沙袋以限制胸式呼吸,逐渐加重至5kg, 每次呼吸锻炼持续30分钟,每日3~4次,要求达到每分钟做腹式呼吸10次以下而无气憋不适为宜。
2.4 针感测试
电针穴位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稳定心血管功能的作用。针刺曲池降压作用已经得到了临床的肯定[5],另外电针内关可以调节脑组织中β内啡肽的含量,改善缺血心肌组织供血[6,7]。合谷可以降低咽喉部的敏感性,减少机体对气管插管时心血管的应激反应,有人通过实验后证实电针刺激合谷后可以显著降低血浆52羟色胺浓度,提高人体痛阈[8]。
护士应协同医生做好术前的针感测试,先以手法捻转,有针感后接电针麻仪,通电刺激,针刺频率为200次/分钟左右,脉冲频率为3~4hz,输出强度以病人耐受为准,一般诱导时间20~30 分钟。护士予以准确记录数据。
2.5 心理诱导
这是为了获得较好的针麻效果而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引导。因为在针麻手术中患者处于清醒状态,除痛觉迟钝外,其它感觉运动机能均保持正常状态,积极的精神状态可以通过大脑的调节功能,调动体内各器官组织以协同针刺的镇痛效应。这方面的措施包括向患者介绍针麻的益处及手术前准备,手术中配合,手术后监测的具体方法、调整患者的情绪、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其有安全感等。
3 监护期护理
临床观察发现针刺复合全麻可增强麻醉效果,满足较为大而复杂心脏手术对麻醉的基本需求,对心脏病人围手术期的循环、免疫、应激反应均有一定调节作用,并能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损伤,但是它仍然存在“三关”[9]难过的问题。我们在临床上的护理侧重点要随之有所改变才能提高护理效果。
3.1 神经系统管理
观察患者术后每小时观察双侧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情况,定时观察肢体活动情况[10]。如出现眼神呆滞,无法与他人交流,可给予头部降温、冬眠疗法、静脉使用神经营养药,医务人员予言语、音乐刺激[11]。
3.2 呼吸道管理
针药复合麻醉因无需口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术后减少了因呼吸机而引起的呼吸道并发症及感染问题,但因为病患的个体差异性,我们应常规在术后6h给予高浓度氧气面罩持续氧气吸入,后改一般鼻导管吸氧方式。
3.3 循环系统护理
针药复合麻醉可能因个体差异性,对缺血缺氧的预处理不同可能导致循环血容量不足。
3.3.1 严密观察患者一般情况 意识、肤色、四肢是否温暖等。
3.3.2 严密监测心率 成人90~100次/分, 血压(成人收缩压100mmhg、脉压差30mmhg、平均压75mmhg),cvp(保持在6~10cmh2o)。
3.3.3 严密控制输液速度,输液量 成人30ml/kg/h。原则:排出量>入量。开始进食后静脉输液量相应逐渐减 少。
3.3.4 严密监测每小时尿量,计算24 小时总尿量。尿量应保持1~2ml/kg/h。1小时无尿,立即报告医生。低心排使肾灌注压低而导致尿少。根据cvp调整血容量,提高肾灌注。
4 营养的护理
心脏对营养不良特别敏感。在积极改善心功能的同时加强营养支持成为术后的主要问题。而在针药复合麻醉下行心脏手术的病患可在术后6h以后即可试饮水,观察无恶心呕吐现象,即可在术后24小时内从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普食,应指导患者选择清淡、易消化、高蛋白、低脂肪、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营养状况与针药复合麻醉心脏疾病患者外科手术耐受力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5 小结
在采用现代科研手段肯定针刺复合麻醉在心脏外科手术中应用优越性的同时,与之相呼应的认真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有侧重点地对病人实施严密的监护和规范化的护理,即是病人康复的有力保障,也为针药复合麻醉-这项祖国古老而传统的医学在现代临床大型心脏外科手术中的运用保驾护航。
参 考 文 献
[1] 方文凤,夏春芳.开胸手术围术期加强呼吸道管理方法及效果分析医学临床研究.2008.25(9):1726.
[2] 张丽红,周立芹.重症瓣膜病患者围手术期心功能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2007,1 (23):27228.
[3] 余同珍.病人咳嗽技巧的指导[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 (7):4072408.
[4] 周嘉,沈卫东,李国安,池浩,傅国祥,朱湛明.针刺复合麻醉下重度肺动脉瓣狭窄切开成形术.中图针灸2007,27(3):203.
[5] 杨佃,周亮,贾真,等.曲池穴治疗高血压病的探讨.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8 (5):338.
[6] 王华,张红星.电针内关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延髓中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中国临床康复,2004,8 (21):4 384.
[7] 刘强,杨琳,李振华,等.大鼠心脏神经与内关穴区正中神经投射同源关系及其递质属性的实验研究.山东大学学(医学版),2004,42 (1):99.
[8] 陈晓莉,宋开源.不同时辰电针软组织损伤家兔合谷穴的镇痛作用及对血浆52羟色胺的影响.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 24 (3):25.
[9] 黄龙祥.针刺麻醉50年-超越麻醉与手术,针刺研究,2008,33(6):363.
【关键词】 手术室巡回护士 麻醉医生 配合
麻醉是通过药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整体或局部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为手术治疗或者其他医疗检查提供条件[1]。临床麻醉的目的除了消除疼痛、保障患者安全、创造良好手术条件外,还应对患者的各种生理功能进行监测、调节和控制,减少麻醉的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迅速恢复。手术室巡回护士除配合手术外,还需配合麻醉医生开展工作。2010年1月—10月,我科共收治唇裂矫正手术患者123例,为提高手术的麻醉效果,本文详细介绍了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配合的要点,现报道如下。
1.麻醉前的配合
1.1术前宣教与心理护理
术前手术室护士应对患者进行访视,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向其介绍有关麻醉在手术中的重要性,及配合麻醉时的各种注意事项,并安慰鼓励患者,解除其恐惧心理,使之能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麻醉和手术。麻醉前患者应禁食,以免呕吐、窒息。有些患儿家长没有执行禁食禁饮制度,会故意隐瞒。因此要详细向家属讲明危险性,以确保患儿术中安全。
1.2手术室的温、湿度控制
小儿患者体温调节能力差,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使体温发生变化[2]。应对等待麻醉患者进行必要的遮盖保暖。患者在麻醉状态下则往往部分或全部失去对外界温、湿度自身适应性调节的能力。室温过高影响患者散热,可致高热;室温过低,会使机体散热过快,特别是麻醉时间长,可使患者体温下降致36℃以下,可以出现寒战,心律失常等症状。尤其是儿童,可造成麻醉苏醒延迟或呼吸抑制。术后并发肺炎等。因此,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维持患者正常体温的基本保证。手术室护士应根据室内温、湿度做适当的调节,使手术室温度保持在22~25℃,相对湿度保持在40%~50%。术中静脉输注的液体应加温输入为宜。可将液体加温至37℃左右。
1.3手术室设备的准备 各种麻醉设备、抢救器械应按固定位置,并保持其功能完好,以备使用时得心应手。
2.麻醉中的配合
2.1 输液的配合
麻醉和手术中补充血容量是手术中循环管理的重要手段。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合理输液是保证手术患者安全的一个关键。手术室护士应选好静脉进行穿刺,在麻醉医生的指导下输液,保证输液通道通畅。在麻醉医生指导下严格控制输液量和输液速度,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血容量稳定。手术中血液丢失是很常见的。应协助麻醉医生密切观察手术中失血情况。如吸引量、纱布块的血量。发现异常及时通知麻醉医师及手术医生进行处理。
2.2 的摆放
手术室护士应在麻醉开始前协助麻醉医生摆好患者,以利于各种麻醉操作的顺利进行。全麻病人,应仰头平卧位。手术中常需要将患者安置成适合手术需要的。在正常状态下,改变可通过机体的自身调节,以适应其变化,而对于麻醉患者,由于全身或部分知觉已丧失,肌肉松弛,保护性反射消失,患者已失去自身调节的能力。因此,的变化可导致呼吸和循环等调节功能的紊乱。护士应协同麻醉医生安置好,以保证呼吸道通畅,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避免神经损伤或骨突出部位皮肤受压。
2.3 气管插管的配合
手术室护士应密切配合麻醉医生完成全身麻醉的诱导、维持及苏醒期的各个阶段。应全面了解全身麻醉常用药的性质、作用、用法、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积极协助麻醉医生进行静脉给药,诱导后迅速配合麻醉医师插管。在维持麻醉期间,严格按麻醉医生医嘱给药,所用药严格核对,同时严密观察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全麻苏醒期间,调整,以利于吸痰和保持呼吸道通畅,用约束带加以束缚和床旁看护,防止患者在苏醒期过程中因烦躁而坠床。
2.4 密切观察并积极参与抢救
手术室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各种病情的变化,及时报告麻醉医生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如心跳骤停的抢救等。此外,手术室护士工作应做到紧张而有秩序,掌握各种抢救药物的特点、方法,以便在抢救中及时准确地用药。同时应熟悉各种监护仪及除颤仪的使用方法,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与麻醉医生配合默契,避免延误抢救时机。
3.麻醉手术后的配合
3.1 术毕护理 手术完毕,护士应与麻醉医生一同护送病人回病房。并与病房护士认真做好交接班。
3.2 随访 术后要加强随访,了解病人术后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了解术后恢复情况,是否存在麻醉护理的不良后果。听取手术病人及家属对手术护理过程的意见和建议。
4.体会
随着现代护理学的不断发展,手术室护士除积极配合手术外,在麻醉的过程中还担负着大量护理、配合的各项工作。这不仅需要掌握娴熟的护理技术、麻醉的护理配合,也应了解和掌握麻醉的基础知识及各种现代化监护技术,对麻醉有一个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巡回护与麻醉医生配合默契,分工明确,积极预防和处理意外。良好的护理配合能提高麻醉的安全和质量,对保障患者手术成功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尹蕊.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配合的体会.中国民康医学,2008,20(8):799.
【关键词】 周围动脉瘤 护理
周围动脉瘤(peripheral arterial aneurysm)是指主动脉以外的动脉区域发生的局限性扩张。可发生在颈动脉、无名动脉、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桡、尺及手部动脉、髂动脉、股动脉和腘动脉等部位,后两者为好发部位,约占90%。可为单发性或多发性,发生在肢体一侧或两侧,有时可伴有体腔内动脉瘤。
【护理评估】
(一)术前评估
1.健康史 病人的年龄、性别,有无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病史,有无长期吸烟、饮酒史等。
2.身体状况
(1)局部:发现肿块的时间、部位、开始时的大小及生长速度。
(2)全身:有无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神经压迫症状;有无晕厥、耳鸣等脑供血不足症状。
(3)辅助检查:了解动脉瘤的部位、大小、范围、侧支循环情况。
3.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 疾病是否影响病人生活及工作,有无产生焦虑感;病人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
(二)术后评估
1.手术情况手术和麻醉方式。
2.康复情况生命体征变化,病人神志,血压及肢体活动情况。脑缺血症状改善情况。
3.局部伤口情况局部切口有无感染。
【护理目标】
1.病人日常生活需求得到满足,无意外伤害发生。
2.病人情绪稳定,自诉焦虑减轻。
3.病人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
4.病人并发症得到预防、及时发现和处理。
【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 观察了解病人及家属对手术的心理反应,稳定病人情绪,以取得病人的配合。
2.病情观察 了解病人发现肿块的时间、部位、开始时的大小及生长速度,局部有无疼痛,有无吞咽困难,声音嘶哑,伸舌时舌尖有无向患侧移位,观察病人有无晕厥、耳鸣、视物模糊等脑栓塞症状。
3.术前准备 颈动脉瘤术前行Matas训练,余按血管外科术前常规护理。
(二)术后护理
1.执行全麻或硬膜外麻醉术后护理常规。
2. 行血管移植术病人,术后应严格限制肢体活动,同时保持正确。术后1周可嘱咐病人进行轻微肌肉伸缩活动,促进肢体血液循环。自体血管移植术后3天协助病人床上坐起,1周后协助病人离床活动。人工血管移植需1周后协助病人坐起,2周后协助病人离床活动。颈动脉瘤病人术后采取头部制动,严禁摆动。术后24小时床头可抬高15°,术后48小时内绝对卧床,活动范围限于四肢,协助病人轴线翻身。
3.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及肢体的活动情况。若体温超过39℃时,给予头部置冰袋降温,以降低脑代谢。如果出现神志、呼吸、血压、脉搏异常和肢体活动障碍,及时通知医师。根据手术部位,床旁备气管切开盘。
4.药物护理 术后遵医嘱应用抗生素。若行血管移植,还需抗凝治疗6周左右,以预防血栓的形成。
5.引流管护理 术后切口处放置负压引流管,并保持负压引流通畅,严密观察并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
4.病人是否发生并发症并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
【健康教育】
1.行为指导 指导病人适当活动,注意休息,养成良好的工作、休息和饮食规律。戒烟禁酒,避免劳累及精神高度紧张。
2.饮食指导 进食低脂、低胆固醇饮食。
3.复查指导 出院后1~2个月到医院复查,教会病人自我检查方法,如颈部或手术侧肢体发现搏动性肿块,及时就诊。
参 考 文 献
[1]李冬娜.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第一军医大学学,2001,4:268-269.
[2]程文兰.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治疗围手术期护理.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150-151.
硬膜外镇痛泵(PCA)目前在妇产科术后应用较多,极大地减少了患者的术后疼痛不适,提高了术后治疗护理的依从性,笔者总结相关护理要点和体会,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9月妇产科术后使用硬膜外镇痛泵(PCA)进行止痛的患者298例,子宫次全切除术及全切术107例,剖宫产156例,黄体破裂4例,宫外孕35例。年龄22~70岁,所有病人术后立即使用PCA,镇痛时间24~48小时,采用视觉模糊评分法(VAS)对镇痛效果进行评定,评定<3分者(镇痛优良)295例,并发症出现腹胀13例,恶心、呕吐21例,皮肤瘙痒13例。2010年1~12月术前未常规使用留置导尿术26例,术后出现尿潴留9例;2010年12月后术前使用留置导尿术272例,拔管后出现尿潴留2例,均未发生呼吸抑制情况。
镇痛方法:连续恒量硬膜外注射镇痛术(PCEA);PCA泵自动给药速度2ml/小时,导管保留24~48小时后拔除,停止用药。
配药方法:①吗啡3mg+氟哌啶2mg+生理盐水,共配制100ml;②吗啡3mg+0.5%布比卡因10ml+地塞米松5mg+生理盐水,共配制100ml;③吗啡4mg+0.5%布比卡因25ml+氟哌利多5g+生理盐水,共配制100ml;④芬太尼0.8mg+0.5%布比卡因25ml+氟哌啶5mg+生理盐水,共配制100ml。
2 结果
全部病人镇痛效果均达临床要求,病人对镇痛效果满意,使用吗啡镇痛的患者中有少数病人有较强烈的恶心呕吐、腹胀和尿潴留现象。
3 护理体会
硬膜外镇痛泵(PCA)是应用于临床疼痛治疗的新方法,与传统的肌肉注射麻醉性镇痛药相比,PCA具有使用方法简便、镇痛效果令人满意,用药量少、血药浓度维持稳定等优点[1]。
术前做好使用PCA的宣教指导:病人展示PCA泵样品,详细介绍使用PCA泵的好处,同时可介绍患者与使用过PCA泵的其他患者交谈,使之得到更多的信息[2]。
术后护理要点体会:①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定时测量SpO2:术后6小时的观察是极其重要的。我院目前术后病人的SpO2、BP、P的观察常规使用心电监护仪,对呼吸频率的观察则每30分钟测量1次,既可靠又简便。如发现患者嗜睡、表情淡漠,SpO2<95%,R<15次/分,则应立即报告临床医生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②观察患者血压变化,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当血压较基础血压下降10%左右,可适当加快输液速度;当血压下降20%左右时,应报告临床医生,暂停使用镇痛泵,待输液1000ml以上血压回升正常后再视情况处理。③PCA泵管道的护理:患者在返回病房后护士要认真检查导管固定是否妥当,导管与泵之间的衔接是否正确牢固,在巡视时应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出,穿刺部位每日换药消毒,更换敷贴。教会病人活动时不要牵拉PCA泵的导管,防止将导管从体内拔出。④腹胀的护理:术后病人去枕平卧6小时后,每半小时翻身1次,术后第1天早上即可下床进行床边活动,促进肠蠕动,尽快恢复排气。术后3天未排气,病人腹胀难忍可遵医嘱肌注呋喃硫胺或进行肛管排气。⑤恶心、呕吐的护理:应让患者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引起窒息。如患者呕吐严重应及时报告医生必要时给予肌注胃复安止吐。⑥尿潴留的护理:采用术前留置导尿管,同时做好留置导尿管的护理,减少患者身体不适,尿管拔除时间延迟至镇痛泵拔除后,尿管拔除前做好夹管护理。⑦皮肤瘙痒:为阿片类药物的副作用。有瘙痒感无皮疹者可不处理,重者可用抗过敏药或夹闭镇痛泵。⑧下肢麻木的护理:偶见于硬膜外镇痛的病人。可以不处理,待镇痛药物用完后,症状可自行消失。
在巡视观察中,重点放在对呼吸和循环系统的监测上,同时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应多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使病人在良好心态下使用PCA泵,以达到最佳镇痛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