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工程管理模式

工程管理模式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5 17:27:2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工程管理模式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工程管理模式

篇(1)

关键词:国际工程、电力、管理、精细化

浅谈涉外工程建设过程特点

从我们公司参与的涉外工程来看,国际电力工程建设呈现出涉及国家较多、文化碰撞交融、政治经济迥异、参建单位管理模式不同等较为复杂的建设环境。

浅谈涉外工程设计管理特点

设计工作的及时、有效,设计成果的优化、合理是整个项目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环节。涉外工程设计管理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国内设计工作,第二部分主要是现场实地的勘测及设代工作。虽然对于设计单位来讲,处理好两部分独立完成的工作轻车熟路。但是如何能够更好的将国外、国内两部分工作融合到一起,高效快速的解决现场提出的问题这才是设计管理工作的关键点。设计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必然趋势。

一、国内设计管理工作:

首先成立一支团结、高效、反映快速的设计团队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支团队能够及时地将国外反馈回来的信息反映到图纸当中,能够及时地处理现场出现的问题,能有效地出具处理方案。这支团队应在本工程国际设计部的统一部署下完成本职工作。

输电线路工程国内组织结构

变电站工程国内组织结构

二、设计进度的控制:

设计单位按照一级进度计划提出施工图设计文件全部卷册目录;测量人员配置应能满足两个施工标段的测量进度;设计图纸交付进度应能够满足组织审查、施工、采购、调试等时间节点的安排。

三、设计图纸的管理

项目能否成功项目经理应重点关注的三个标准:一是准时;二是运算控制;三是以业主满意为原则。

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有规划设计在执行。就一个项目来说合理的规划设计是项目经理在开展工作之前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工程项目的进度在项目开展的过程当中随着环境、人员、机械以及施工方法的变化逐步的进行调整,项目经理应在变化中不断地对之前的规划做滚动调整。例如:初步设计的审查、设计进度的审查等

项目经理应对设计人员强调工程资金的紧迫感。一在满足业主要求、使用功能的同时应优化图纸设计。二仔细审核图纸中的材料清单,尽量避免施工过程中因材料采购问题而影响工程进度,甚至造成大量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例如认真组织图纸会审,将审查意见及时落实等。

建立图纸信息网络档案,在项目管理团队中搭建一个网络平台。图纸清单、图纸的发放时间、施工单位接收图纸时间、接收人、下一步图纸的发放计划等都应该在这个网络平台中体现出来,确保各个管理人员清楚地掌握图纸与施工进度之间的关系。如有能力可以进一步深化工作,比如将电子文档的图纸挂到网络平台上供各个专业的人员审核使用。

四、设计变更的管理

完善的责任制和跟踪管理制度能够更好地将设计变更在工程实际中得以体现。

完善的责任制:设计变更是设计单位更改蓝图最有力度、最有效、最正式的方法,也是施工单位按照设计意图施工的有力依据之一。完善的责任制度要能确保设计变更是业主、管理单位、设计、施工单位共同真实意图的集中体现。设计变更内容应该按标准的程序提出。审查、审核、批准、执行进行。

设计变更的跟踪管理制度:管理部拟派专职的设计工程师管理设计工作。设计管理工程师在签发设计变更单的同时,应根据工程的需要建立电子文档的设计变更通知汇总表,更要及时更新表格的内容,并定期(一般最好在工程周例会或是月例会中)下发给施工单位专职人员进行核对。

例如:某国外工程变电站设计变更跟踪管理汇总表

设计变更通知汇总表

序号 变电站 变更内容 变更编号 附图 设计交付时间 交付人 交付施工单位时间 接收人 交付管理部时间 接收人

1

2

3

4

5

五、设计变更的意图

设计方案的更改往往是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例如:业主的要求、施工环境的改变、施工条件的约束、也有可能是设计本身的问题等等。设计变更的管理者要充分的了解和掌握设计变更的意图。

设计变更在施工中的体现是管理工作的重要一部分,管理人员应认真地执行设计变更中的内容,并积极协调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之间的关系。对于已经完成的单位工程变更,管理者应该要求设计单位对变更部分的工程量的进行核算。做好新增材料的统计,并及时通知采购部门补发缺少的材料。

浅谈涉外工程设备、材料及运输管理特点

一、仓储大库的建立

仓储运输是整个工程得以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国际工程中材料的供给受很多因素制约,材料运输的途径复杂而单一。国内材料的集港是多种途径的,而国内至国外的运输途径只有海运和空运,并且空运的成本巨大,因此仓储大库的建立尤为重要。仓储大库是施工材料集散地,是国内与国外材料运输的中转站。如果说材料是整个工程中的血液,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进度,那么仓储大库就是泵出血液的心脏,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仓储保管的协调管理

物资现场保管责任单位应根据设备供货商提供的设备保管要求,按照设备性能、类别分别存放,做到"二齐、三清、四号定位"(物资摆放整齐、库容干净整齐;材料清、数量清、规格标识清;按编号、按区、按架、按位定位)。严格按照保管要求由物资管理部监督定期检查盘点(每月一小盘、每季一大盘),并按照设备特点定期维护(例如:防腐件每月一次)。

仓库管理员的日常操作必须严格执行仓库管理制度,对当日发生的出入库设备材料必须及时逐笔登记明细台帐,做到日清日结,确保设备材料进出及结存数据的正确无误。每月按时将明细台账的数据汇总后提供给业主管理部和物资管理部。

业主管理部专职管理人员必须及时安排将施工单位提供的数据逐笔录入Poweron 系统(项目管理集成系统)中,并将施工单位的明细台帐与Poweron 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核对,确保两者的一致性。

由合同规定的物资现场保管责任单位建立现场设备和材料仓库,保证仓库的条件满足各类设备材料的保存要求。要建立物资台账、制订物资保管和领用制度,采取防火、防盗等安全措施,确保物资不损坏、不遗失。

根据供货合同规定的设备交货期,物资管理部应随时了解、掌握设备发货动态,定期(每月一次,特殊情况出外)编制设备发货到货报表,及时发现并预警可能发生的设备迟交情况;施工单位应定期(每半月一次)编制设备简报,及时抄送物资管理部等各有关单位,内容包括设备到货情况、开箱验收情况及施工需要预计供货周期情况,所有简报信息,尽可能做到网络化管理。

三、仓储大库的运输需要有效的团队

资金、技术、设备都是影响项目成功的因素,但是,项目经理和团队的积极主动性才是关键,项目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要有一个高效的团队。

注:引自现在项目管理第8章项目团队

仓储大运更需要一个有效的团队去组织协调各项工作的开展。

例如:业主供应物资的管理、施工单位供应物资的管理、现场管理、物资开箱验收和检查、设备缺陷和事故处理、仓库的保管、领用、信息管理等等。一系列的繁琐的工作必须要在一个团队的周密安排,精心部署,合理组织下才能完成。

四、当地运输条件

我们承建的大部分工程多数都是第三世界国家,第三世界国家目前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重点是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在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交通运输压力成为了另一个制约工程进展的关键因素。例如在地处热带雨林气候的国家内,丘陵地区山路起伏跌荡,道路绵延弯曲,这些客观因素严重制约了施工材料的运输工作,进而影响整个工程进度。因此,如何在确保运输工作安全的前提下,顺利地完成运输任务,是每个管理者应该深思熟虑地一个问题。

内陆运输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管理者应加强运输人员的安全教育,增强运输人员的安全意识,建立安全制度、安全措施、应急预案、奖惩制度、设立安全奖以激励大家的安全热情。管理者也应定期的督促人员对运输车辆进行安全检查、保养,及时的消除安全隐患,减少事故的发生几率。

内陆运输可依据距离长短、地形特点等不同,采取不同的陆地运输方式,制定相应的方案或计划。不同的运输方案都应该报项目负责人审批,通过后方可执行。

五、较大设备运输方案的审查

物资部和施工单位应参加大件运输路桥改造工程的验收,并进行重载试验;施工单位编制的大件运输实施方案需经过业主管理单位组织审查批准后实施;物资部应对大件运输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

篇(2)

【关键词】电力工程;工程管理模式;创新;应用

随着电力工业的高速发展,电力工业在支持国民经济发展和保障人民生活用电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电力工业管理水平也已经步入了现代化、科学化和法制化的管理轨道。而创新是财富的来源之一,创新的培养在当代倍受重视,在电力工程领域也不例外, 促进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应用, 是电力企业改革与发展的迫切要求。必须进行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可以对电力工程项目的设计、进度、安全质量、成本管理都进行创新, 从而实现电力工程进度的加快, 实现电力工程质量的提升,并实现电力工程成本的降低。

1.电力工程管理中常用管理模式及特点分析

1.1 DBB 管理模式

DBB 管理模式是世界上最为通用的模式,应用于金融工程、项目咨询管理等广泛领域,如世行、亚行贷款项目以及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项目。该管理模式最突出的优点是项目必须按照设计招标建造的先后顺序进行,之后上一个阶段完成后另一个阶段来开始进行。它的具有通用性强、应用面广、规避风险和减少投资成本等优点,不足之处是项目周期长、管理费用高、容易出现项目纠纷等。

1.2 CM 管理模式

CM管理模式中项目委托人必须在项目开始雇佣经验丰富的咨询人(CM经理)负责项目设计和施工的管理。他打破了DBB 管理模式中固定的项目实施顺序,委托人和受托人的项目经历和工程组成联合小组,共同负责项目的规划、设计和施工,项目工程分项工程设计完成后可立即对外招标,因此,它有周期短、费用省、风险小、收益快等优点,不足之处是承包费用较高。

1.3 PMC 管理模式

PMC 管理模式是指项目委托人聘请专业的项目管理公司对工程项目进行管过程或分阶段的管理和服务。在PMC 管理模式,承包商参与程度和职责范围不同,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该管理模式有三大特点:一是项目主体工程和重点任务委托给PMC 承包商;二是项目管理水平相对稳定,能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提升,形成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团队;三是优化项目程序,降低项目成本。

1.4 EPC管理模式

20 世纪80 年代美国创新了EPC 模式,该模式在工程承包市场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适合于工厂、发电厂、石油开发和基础设施等工程。在EPC 管理模式中委托方的主要任务是对竣工的项目进行验收,承包商承担了工程大部分风险。在实际工作中,如果委托方委托项目管理公司作为代表,对项目工程的设计、采用到施工进行全面管理。

2.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加入WTO 组织,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这不仅给电力工程项目的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同时也对电力项目的发展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面对这些竞争与挑战,电力工程管理模式需要不断改进,勇于探索创新,力求突破,寻求一种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来促进电力工程的建设发展。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改革应坚持"内外结合"的方针,既要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模式,但也不能照搬照抄,要结合国内及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的管理模式,不断提高我国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将一些创新理念融入到电力工程管理中,使电力工程管理模式更加科学合理,更具适用性。

2.1 采用滚动开发模式

滚动开发模式是针对流域水电开发建立的管理模式,即建立专业化的队伍,分别负责流域水电开发管理不同阶段的工作,有的负责前期建设,有的负责后期管理,呈梯级式管理。这样做既可以加快工作效率,降低生产升本,保证工作进度,提高管理水平,而且可以充分利用人力和物力,使项目管理分工明确,更加专业化。

2.2 引入PM 模式

传统的管理模式不能做到全过程、全要素的管理,而PM 模式可以实现对电力工程全过程、全要素的管理,最大化地利用人力和物力,做到管理科学化、专业化和更具组织性,提高电力工程管理水平,适应实际需求。

2.3 运用EPC 管理模式

EPC 模式是当今最有效的管理模式之一,相比传统的管理模式,EPC 模式提供更加科学人性化的服务,提高建设效率,缩短工期,创造了更大的效率。以上三点建议都是在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采取的管理模式,但在吸收的基础上,应结合自身实际实现一些突破创新,并将这些创新理念运用到实际中:

建立一支综合素质优秀的团队,优化组织机构。要建立最有效的管理模式,离不开一支优秀的团队组织作支撑,要选拔一些个人素质过硬,尤其是知识、技术、经验等方面突出的人才,组建团队进行工程项目管理,通过建立一支优秀的团队达到建立一个训练有素、具备快速重组能力的项目组织,以促使组织机构的整合优化。通过此举,期望通过组织机制的创新,达到管理模式的创新目的,最终促进电力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提升整个工程的管理效果。

建立电力工程项目的评估、监督和考核管理机制。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首先要对其进行评估,分析项目工程是否具有可行性,尤其是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进行综合分析,这样做可以避免盲目投资,减少决策失误,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在项目工程进入实质建设阶段时,应对项目工程的质量进行全面监督,所谓"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要建立有效的质量监督体系和考核机制,保证项目过程的质量要求,通过建立电力项目工程的评估、监督和考核机制,对电力工程的建设进行分析评价,提高竞争力,完善工程管理模式,提高项目投资效益。

将这些创新理念运用到电力工程管理中,不断优化电力工程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及现状,采用更适用、更具创新性、更科学、更有效的管理模式,最终促进电力工程项目的开发建设和电力管理工作的开展。

综上所述,本文探讨了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企业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电力企业的发展与其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今后的电力工程管理工作中,一定要树立先进的管理思想,并且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的、高效可靠、科学有效的项目管理组织, 做好全过程、全要素管理,并且通过成本管理战略来实现电力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

参考文献:

[1]侯俊强,梁永生.浅谈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J].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1(03)

[2]先勤.电力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需关注的几个问题[J].中国建设信息.2011(15)

篇(3)

关键词: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虽然加强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但是仍旧有很多地区村民饮水尚未达到国家安全标准的现象,究其原因,与我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宣传管理工作不到位、水质安全管理不足、管制制度不完善、管理部门职责划分不明确以及对工程管理认识不足等问题密切相关。文章将在分析我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简要分析加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管理的有效策略。

1 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安全饮水工作宣传不到位。我国大部分地区对安全饮水的宣传力度远远不够,清洁干净的水即是饮用水、自来水不如净水健康卫生等这种错误的观点仍旧存在。这就会造成农村居民对自来水建设工程参与意识的薄弱,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自来水建设工程的发展。第二,对安全饮水工程管理认识不足。目前,在农村饮水的工程管理中还存在管理人员认识不足、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这严重阻碍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长效管理。第四,水质安全管理不足。水质安全关乎农村居民以及牲畜的健康,水质质量过低,势必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目前,在农村地区安全饮水工程中,首先,由于早期技术的限制,在施工过程中,尚未安装水源净化设备,居民长期饮用未经净化的水质是一个很大的安全隐患。此外,还有一些地区由于投入资金以及居民生活习惯的限制,尚未有效安装和使用水源净化设备。最后,由于农村生活环境相对复杂,缺乏有效管理,因而农村饮水存在容易造成水源污染的问题。第四,农村安全饮水管理工程管理部分职责划分不够明确,不利于对工程的有效管理。第五,工程建设完成之后,后期资金投入不足,难以满足后期工程管理的需求。第六,饮水工程管理人员知识技能落后,难以满足农村饮水工程后期管理需求。第七,农村安全饮水多跨年度实施,施工周期较长。对此,相关部门应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凝智聚力,着眼长远,夯实基础,加快发展,兑现当年实施当年受益的承诺。

2 加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管理的策略

2.1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一项工程,前期的资金投入对于保证工程的质量固然重要,然而,后期的工程管理也是需要有相应的资金投入支持。饮水工程的管理也不例外。目前,我国各个政府大都存在着后期资金投入不足,难以维持饮水工程管理的问题。对此,各地政府应当充分把握我国加大农村基础项目建设这一大好时机,在充分发挥各个部分优势,调动各个方面优势的基础上,争取国家的资金投入支持以保证农村饮水工程的有效管理。此外,各地政府也可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政府建立政府投资企业融资的模式,多方面筹集饮水工程管理的资金,从而为农村饮水工程管理模式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以政府的投资作为引导,地方的配合作为基础,在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的同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支持,这种多方式的资金筹集,必然能够为项目的运营管理提供坚实的后盾。

2.2 加强安全饮水宣传力度,落实水价水费收缴工作

农村地区安全饮水意识薄弱,对此,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安全饮水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使安全饮水的观念深入人心,从而使饮水工程有效发挥作用。此外,目前由于大部分地区居民存在对饮水价格制定过程不了解,从而排斥缴纳水费的问题。对此,在饮水工程的建设当中,当地政府应在确保居民了解水费制定过程的基础上,做好与人民群中的协商工作,一方面有利于居民对饮水工程的参与,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国家政策公平性和民主性的体现。此外,在具体的收费工作中,相关的水利部门、物价局等部们,应做好对当地水费价格的调查取证工作,在确保当地水费制定合理的基础上,有效避免各个地区不合理收费情况的存在。最后,针对不同地区消费以及物价水平的差异,其水费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相关部分在收费中也应实施对水费的统一管理以及饮水设备的统一管理,并制定合理有效的公示制度和听证会制度,从而消除村民在缴纳水费中的各种顾虑。

2.3 完善饮水工程管理机制

目前,在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管理中大都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对此,政府应在确保工程顺利完成的基础上,统一规划制定完善的长效管理机制,从而使饮水工程真正的实现为人民服务。对此,首先,政府部门应对以建设饮水工程地区的管理经验进行总结,在对其管理中的优点和不足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制定各个地区的管理策略。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水利部门要做好统一的建设管理规划工作,做好对日常工程设备的日常维护好检查工作,以维护饮水工程的效益。其次,水利部门也应加强对工程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以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从而适应不断发展的饮水工程管理模式的需求。最后,在管理工作中,应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新思路,以水利信息化,网络化、现代化为目标,建设供水网络,城乡饮水安全监控,以确保水利信息化总体目标早日进入安全饮水工程中

2.4 健全管理组织结构

当地的政府可以组织设立专门的安全饮水建设管理小组,并设置专门的项目管理部门,从而实现对饮水的统一规划和统一管理。该小组在日常工作中首先应做好对水质的定时、定点监测,以确保饮水工程日常供水的安全。其次,在突发状况时,应及时增加对水质的监测,以便于及时避免水质通不安全因素对居民所造成的危害。最后,该小组在日常工作中也应做好对居民水源的监督管理工作,尽量较少居民生活垃圾、污水以及农田药水的排放,以根本上确保居民用水的安全。

2.5 明确管理机构责任

目前,农村地区饮水工程建设过程中,以水利部分为主,审计、财政等多个部门参与的管理模式虽然有利于工程建设的快速建设,但是却严重阻碍了饮水工程等的饮水管理。尤其是针对饮水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问题,一旦发生,各个部门之间相互推脱就会严重阻碍问题的解决进程。对此,国家应建立完善的工程管理制度,并明确各个部门在工程管理中的各项任务中的职责。这不仅有利于对饮水工程的管理,也能有效避免各个部门在遇到问题时,对自身应负责任的推诿。

3 结束语

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是一项资金投入大、技术难度高、涉及面广的浩大工程,其质量是工程的命脉,管理则是工程有效运行的关键。对此,各地政府应在充分认识自身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制定有效的管理策略,为我国农村居民提供安全可靠的饮水保障。

参考文献

[1]周青.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运行管理模式研究[D].湖南大学,2013.

[2]刘建新.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运行管理模式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5,2:286+290.

[3]李刚.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管理[J].北京农业,2014,30:288-289.

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施工组织;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当前, 我国经济建设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随着国家经济政策和投资结构的调整, 特别是以扩大内需, 增大基础设施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的背景下, 建筑业面临着许多良好的发展机遇, 市场空间和发展领域有了新的拓展。改革开放以来, 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 我国施工企业的面貌发生了很大改变。1984年中央决定将建筑业作为整个的突破口以后, 施工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相应开始改革, 施工项目管理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都逐渐提高, 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随着经济全球化、 我国加入WTO以及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国内建筑市场逐步对外开放,外资企业进入国内市场, 建筑企业的产权结构出现了多元化的格局, 我国建筑公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因此, 面对变化莫测的市场, 我国建筑企业必须要改变经营观念, 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 实现向管理要效益。

1、工程项目管理及激励的理论基础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指在建设项目的周期内, 应用项目管理的理论、 观点和方法, 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决策和实施进行全面的管理。它的主要内容是以具体的建筑工程为对象, 依据签订的承包经济合同, 建立与建筑工程项目相适应的管理体系, 通过质量控制、 费用控制、 进度控制、 信息管理等手段, 确保工程项目总体目标的最优实现管理就是通过别人完成任务的艺术, 经营管理实际上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旬子曰: 佣国者, 得百姓之力者富, 得百姓之死者强, 得百姓之誉者荣。三得者具而天下归之, 三者亡而天下去之。 企业或项目的管理治理道理类似, 如何使员工之力、 之死、之誉, 就是要研究如何激励企业的员工因此, 激励员工奋发向上、励精图治的精神, 使员工处于自动运转的主动状态, 是科学、 高效地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手段。

2、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几种主要类型

工程项目管理具有多种模式,每种模式都有自己的适用工程形式,因此,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下面就选取一些较为常见的管理模式进行介绍

2.1 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

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应用最为广泛,各种行业都可以采用这种项目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是在业主委托下,在项目前期由咨询工程师和建筑师所进行有关的工作,等到项目的评估工作完成之后,就开始实施相关的设计工作。施工招标的文件需要提前准备,最好是在工程设计阶段就开始。对于承包合同的签订问题,应该详细了解,在具体的合同签订中,原则上说,相关的设备和分包以及材料的采购应该都由承包商与分包商和供应商单独订立合同,同时实施。一般来说建筑师、咨询工程师和承包商之间并无合同,尽管如此,他们仍然有义务承担业主合理的委托管理以及协调等方面的工作。

2.2 项目管理模式

项目管理模式是以项目为中心, 由发包者委托相关管理公司进行管理的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实现对项目质量以及投资的有效控制, 同时提供信息管理服务以及相关的协调服务等。 按照规定项目管理公司不直接参与设计和施工活动,他们主要角色是充当发包人的顾问,为其提供相关的咨询服务,并代表发包人的利益, 所以它们之间是合同关系。 国际上与我国现行的项目管理模式不同, 国际上项目模式多数都是全过程管理, 而我国项目管理企业既有进行若干阶段管理的,也有全过程服务和管理的。

2.3 建筑工程管理模式

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主要是,为了缩短工程的工期,把设计、招标和施工综合起来,实现设计与施工的完美结合,从而达到缩短整个工期。与传统模式相比较,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主要优势在于:一、设计方案方面实施,还可以提高施工效率;二、这种模式实现了设计和施工的平行当设计方案获得业主的赞同以及得到地方政府批准,工程施工就可以开始了,所以工程施工完全可以先期进行;四、减少了设计方和施工方的对立,改善了交流渠道和提高了效率;五、有利于业主对项目进行直接的控制。

3、工程项目管理的激励措施

3.1 我国目前的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虽然我国很多工程项目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是在管理模式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一、管理模式过于单一。二、企业融资能力不足,导致承包的项目少。三、工程项目主要参与方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四、 项目各方都将注意力集中在寻求短期利益上。

3.2 对于工程管理项目的一些激励方案

要想提高项目团队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就应该设计出有效的奖惩制度,项目部的工资应采取浮动工资方案的方式,使项目组织群体得到激 励。选择用技能工资当作是员工的基本底薪,注重对员工本身知识的培养,让员工本身拥有的与工作相关的技能或知识水平的高低,来决定工资的补偿, 这样就能激励那些技能型员工了。 岗位工资应体现员工工作环境的因素即项目人员的薪酬应该体现出相应的补偿, 做到职位相同, 工作环境和责任不同,收入就不同。在项目的工程全部都完工了以后,从结算后的相关利润当中提取一定的比例作为项目管理人员的奖励工资, 可以设立各种相关的奖项,还可以把相关的绩效和项目报酬联系起来,激励员工。加强项目管理,增加项目经理的责任感, 提高项目利润率, 在和其他项目管理人享受赢利后奖励的同时, 还应对完成相关指标的项目经理单独的, 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利润分红。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建筑施工企业所面临的形势也日益严峻,因此需要激励员工的知识、 能力、 技术为企业的发展去努力、 去创造、 去革新,才能产生更大的生产力 。 此外, 企业还应充分尊重员工的个人需求和意愿,提供适合的晋升道路,使员工和企业紧紧联系在一起。

4、结束语

工程项目管理应该是企业的核心战略,要想在行业内立足脚步长远发展,企业就要注重项目管理模式的发展,要加强管理创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何伯森.国际工程合同与合同管理[M].第 2 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夏志坚,蔡凡.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发展分析及应对策略[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4,2010,5:111-113.

篇(5)

1文物保护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选择

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形式是直接影响到文物保护工程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文物保护工程既具有一般工程项目的特点,又有其特殊的一面,它的最终目标是以文物建筑修缮原则为基础使文物建筑得到有效的保护,而不是一般工程的确保质量与工期下获得最大利润。所以文物保护工程项目管理形式的选择就应该围绕最终目标的实现,怎样有利于最终目标的实现就选择这种管理模式。项目管理理论作为一门新兴的应用学科,理论研究的历史并不遥远,但实践活动从建筑活动开始而开始。随着项目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全面化,其理论则更加严密、准确。《文物保护法》公布实施后,作为工程项目的特殊一员的文物保护工程项目的管理必须更加严格和周密,确保文物建筑得到有效的保护。现将现代建筑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介绍如下,以便选择出适合文物保护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

1)设计建造模式。这种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在工程方面最为通用,它是一种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业主委托建筑师和咨询工程师进行前期各项有关工作(如进行可行性研究等),工程项目评估立项后再进行设计,设计与招标文件完成后,通过招标选择承包商,最后按设计图纸进行验收。这种管理模式应用在文物保护工程,管理模式应是文物保护单位业主委托文物保护专家或通过对文物建筑病害长期的观察,需要维修时进行立项,然后与文物保护设计单位签订设计合同,并进行保护设计。通过审批后,通过招标确定施工方,按图纸施工,最后验收。这种管理模式最大的优点是:由于该模式长期被采用,管理方法比较成熟,各方面对有关程序都较为熟悉。业主可自由选择咨询、设计人员,对保护设计以及保护施工可以进行有效的控制。很明显文物保护工程的两大环节设计与施工在这种模式下被分隔,业主的控制权较大,易产生不利于文物建筑保护的因素。同时,这种管理模式时间跨度较大,但环节联系松懈,前期资金投入较大,设计变更手续繁琐。

2)建筑管理模式。建筑管理模式,是近年来国内外广泛流行的一种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与传统管理模式(设计图纸全部完成之后进行招标、施工的连续模式)不同,而是采取阶段发包方式,又称快速轨道方式。即业主委托建筑管理工程师(又称“CM经理”)与建筑师共同负责组织和管理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CM经理负责整个工程的管理,建筑师对设计、施工的管理起协调作用。在主体设计方案确定后,随着设计工作的进展,完成一部分分部工程的设计后,即对这一部分分部工程进行招标、施工。建筑管理工程师定期与设计方、施工方进行会晤,对成本、质量和进度进行监督。文物保护工程运用这种管理模式,需要文物保护业主首先委托文物建筑管理事务所对文物建筑现存情况评估、立项,设计单位根据评估与实地勘察做出初步设计,审批后,文物管理事务所、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同时入场,设计单位对文物建筑进行详勘,制定出详实的维修设计,施工单位根据维修图纸进行保护施工。文物管理事务所负责对工程的全面管理,协调设计与施工,确保文物建筑修缮原则的落实,及时处理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资金的有效使用。采用这种管理模式可以有效的保证文物保护工程目标的实现,缩短设计到施工的周期,节约资金,提高保护设计的水平,设计与施工之间有CM经理进行沟通,维修水平可以得到保证。同时,这种管理模式也有明显的不足:a.当前业务水平较高的文物建筑管理事务所较少,甚至还没有文物建筑管理工程师。b.设计与施工同时进行管理较为复杂,协调相对困难。c.业主与管理部门对保护工程的干预不明显。这种管理模式在制度完备,法律、法规、规范健全与管理人才充足的条件下是较为理想的最终模式,但目前尚不具备这种条件。

3)设计管理模式。设计管理模式类似建筑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由设计方提供设计与施工管理,或设计与施工组成同一实体向业主提供服务,类似现建工程的项目总承包。这种模式下,设计方起主导作用,指导并监督施工。设计师与CM经理基本相当,更偏向于技术指导。目前文物保护工程的现状,更适合设计管理模式。首先,文物保护设计人员较为充实,经过几十年文物建筑修缮经验的累积已形成了一套基本完整的设计理念。其次,设计与施工能够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有利于文物保护工程目标的实现,对文物建筑修缮水平的提高起关键作用。

2文物保护工程项目设计管理模式的运用

设计管理模式是指:设计方或设计施工同一体向业主提供保护设计并指导维修施工和施工管理服务。采用设计管理模式时,业主只须签订一份设计施工合同。文物保护工程项目运用该模式时,一般文物保护单位的业主委托设计单位对文物建筑现状情况做出评估,进行立项,并上报管理部门,立项通过后,设计单位对文物建筑做进一步的勘察与保护设计。通过审批后,设计方与施工方组成同一实体由设计方为主,一方面对文物建筑进行全面细致的勘察,提出行之有效的维修措施;另一方面指导并监督施工,对出现的问题做出及时的处理,确保文物维修项目目标的实现。

1)设计管理模式的内容。a.立项阶段。该阶段目标控制的主要任务是协助文物保护单位业主初步对文物建筑现存情况进行分析,初步判断现存残损主要原因,以及维修措施,提出保护工程项目的最终目标。具体的工作就是编写符合实际情况的保护工程项目建议书。管理部门对项目建议书进行审查,如果同意进行立项,纳入维修计划。b.初步勘察设计阶段。该阶段在项目建议书批准后进行,主要工作是为文物建筑初步做现状勘察与保护设计。该阶段的管理应从技术上把关,对现状图纸要认真校对,准确判断文物建筑的残损原因,提出可行的维修措施。编制详细的勘察报告,通过对各种维修方案的比较,得出最为合理的维修措施。由于条件限制,初步勘察与设计阶段不可能全面涉及文物建筑各个构件,只能对文物建筑的维修提出较为粗略的方案。初步勘察结果与设计须经文物主管部门审批后项目才能进行实施。c.项目实施阶段。文物保护工程项目初步设计获得批准后,进入项目实施阶段。项目实施阶段是决定和影响项目最终目标实现的关键阶段。首先,要对初步设计提出的维修措施进一步细化,对每一个残损构件做出行之有效的维修手段。其次,设计与维修施工同时进行,双方联系紧密、互相制约、互相提高。项目管理以协调设计与施工为主,在确保保护工程目标的前提下,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保证项目有序的进行。通过设计师在其中协调,有效的沟通设计与施工两个环节,及时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更为有利于文物建筑的修缮。该阶段的管理工作主要靠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同时业主应依靠监理单位参与对工程项目的质量、资金使用、工期进度、文物安全等各方面的监督,减少保护性破坏的可能性。工程项目完成后,由设计方与施工方共同完成竣工报告。d.验收阶段。管理部门根据立项建议书、初步设计文件、施工设计文件、设计变更文件、竣工报告以及文物修缮原则、有关的法律、法规、规范等,全面对文物建筑的维修进行验收。通过验收后,向业主单位移交。

2)设计管理模式人员组成。设计管理模式是以设计人员为主导的管理形式,其保护项目管理人员的组成应以具有文物建筑勘察设计从业资格的设计师为主导成立文物建筑保护工程项目管理部。项目部由设计单位与施工单位共同授权相关权益,对其职责提出总体要求。项目部对保护工程负全责,依据文物修缮原则维修文物建筑。文物保护工程管理项目部的人员组成有主持(具有文物建筑勘察设计从业资格的设计师担当,其主要职责为全面负责项目的实施与管理,对项目负责)、施工负责人(具有文物建筑保护工程施工从业资格的工程师担当,主要职责是负责保护工程施工的管理,协助主持完成维修任务)、项目经济员、设计人员、施工技术员、材料员等。项目部在主持的领导下对保护工程项目的维修措施、施工质量、文物安全、资金使用、资料收集、人员安排等全方面进行科学管理,从而达到文物建筑保护工程项目的最终目标。

3)控制与监督。文物建筑保护工程项目的设计管理模式下的控制与监督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文物管理部门对保护工程的监督。包括在立项阶段对文物建筑修缮建议书的审批;初步勘察设计阶段对初步设计的评审;验收阶段根据立项建议书、初步设计文件、施工设计文件、竣工报告等技术文件对文物保护项目进行严格的验收。在项目实施阶段管理部门应不定期组织有关专家对保护工程进行检查。其二,文物建筑保护监理单位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的监理与控制,严格按有关规定规范、技术文件、设计图纸对保护工程实施情况与技术措施进行检查,严把质量关。

篇(6)

关键词:农村 饮水安全工程 管理模式 长效机制 新农村

中图分类号:TU99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近几年,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和政府部门的充分关注。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当前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为了切实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要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积极推进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工作,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质监测工作,建立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的长效机制,从而确保农村饮水质量,有效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我国农村饮水工程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农村饮水工程管理责任落实不清

由于我国农村饮水工程主要是按照民办公助的原则,由政府出资、农民投资投劳修建起来的。且所建成的水利工程设施都归属与当时的公社或生产队以及集体所有,由受益村集体组织负责管理。自我国农村开始实行土地以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逐渐退出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没有集体经济组织依托的集体,从而造成工程产权模糊,维护管理责任难以落实,逐渐形成无人监管的状况。1.2 饮水工程的供水成本过高,运行经费缺乏健全合理的保障机制

由于农村饮水工程单个工程规模小,供水量少,制水成本相对较高。目前大部分农村饮水工程由于水价标准低、收取困难,所收水费只能维持工程的基本运行,无法提取折旧费和修理费。由于没有稳定的维修养护经费来源,当工程、设备需要维修甚至大修时,无资金保障,从而造成工程带病运行或报废,不仅影响了工程的经济效益,也制约了工程供水条件的改善和服务水平的提高。1.3 工作人员的专业结构参差不齐,专业水平和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当前,我国很多供水站和供水厂并没有严格按照水利部村镇供水站定岗标准实行定岗和定编,在行政管理方面,由于管理人员过多,且人浮于事的现象较为严重,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工程供水成本。另外,由于供水站的专业人员不多,工作人员的专业结构参差不齐,专业水平和技术水平较低,不能满足时代对工作人员专业技术的高要求。目前农村水厂管理人员中,除少数经过专门培训外,多数还缺少专业技术培训,特别是单村供水工程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技术培训,业务素质较低,不能适应工程日常管理工作要求,更没有建立技术服务体系。

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的有效措施

2.1 落实管理职责,分工明确

对于当前农村地区饮水工程管理过程中的工程产权模糊,维护管理责任难以落实的现象,我们可以通过实行农村集体管理的方式来加强管理,即农村供水工程实行村集体管理,工程维修运行费用由村集体负担。在管理的实施过程中,要用水户参与进来,使农村供水管理过程公开和公正,在村领导的领导下实行民主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村民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同时,完善农村供水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县水利局和乡镇水利站为主的基层服务体系通过开展技术培训、经验交流,推广先进实用技术,进行行业指导与服务,从而使工程性质及管理职责相对明确,提高了供水效率,使经费得到很好的保障。

2.2健全和完善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

按照全成本合理计算“理论水价”,制定水费时考虑用水户的承受能力,合理确定水价并计量收费。对水费收入确实不能维持正常运行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议给予补贴,列入当地的财政预算。并且适当增加管理经费,充实技术力量,配备必要的管理设备,提高实施机构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以适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大规模实施对项目建设管理的要求。地方政府相关管理部门要做好调研工作,制定农村饮水水价的指导意见,并在意见中必须明确农村饮水工程用电的电价收费标准,税费的范围,如集体企业所得税、集体企业增值税、集体企业土地使用税和其他印花税等,对于农村地区来说,供水站要采取弹性的价格机制,使农村水价维持在合理的范围,从而逐步建立符合本地区的水价形成机制。2.3完善技术服务体系,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配置精简高效的专业管理人员,建立健全管理规章制度,努力降低运行成本。定期组织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通过对相关人员进行定期的技术培训或者组织各种技能比赛的方式,提高专业技术素质与管理水平。鉴于农村饮水工程规模一般较小,但涉及机、电、管路安装及建筑等各个专业,管理维护专业性强的特性,相关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对乡镇、村级供水厂提供管理、指导、服务的社会化技术服务体系的方式,为基层提供农村供水技术培训、维修、水质检测等技术服务,及时解决工程运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结束语: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一项关乎千家万户群众利益的德政工程。加强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相关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建立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长效管理机制,从而在推进我国农村供水改革与实践健康发展的同时,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甘泉;;谈新乡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J];河南水利;2006年10期

[2] 周琳博;颜雷;;对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的几点探讨[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年12期

[3] 李莉;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与措施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篇(7)

电力工程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意义的基础设施工程,其管理和施工水平直接关系到人们生活和生产用电安全性、稳定性以及可靠性。PDCA管理模式是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而逐渐兴起的一种管理模式,具有集约化、一体化、规范化管理的特点,在电力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能够以其先进的管理模式,显著提高电力工程管理水平和效率,这对于推动我国电力行业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PDCA管理模式的重要性。因此,文章针对电力工程管理中PDCA管理模式运用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PDCA管理模式的概念分析

PDCA管理模式指的是对企业管理的全过程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图表的形式进行形同的体现,在管理的过程中应该重点体现人的主导地位。PDCA管理模式中,P表示计划,即根据实际状况制定合理的目标、方针以及计划,必要时制定详细的措施;D表示执行,当计划制定完成后,应该按照计划贯彻和落实各个项目;C表示检查,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还应该加强检查,以此保证执行效果;A表示处理,总结实践经验,并编制具体的制度与规格,即PDCA管理模式是一种全过程、动态管理模式,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状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保证管理水平和效率。

2 PDCA管理模式在电力工程管理中的运用分析

2.1 计划阶段的管理

电力工程在实施PDCA管理模式时,应该创建完善的管理计划,并制定具体的管理措施和方案,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员管理计划。应该根据电力工程项目的实际状况,细分部门类型,为不同的部门制定相应的人员管理计划,以此保证不同部门的管理人员都有明确的工作要求和工作范围。

(2)外部环境管理计划。在制定计划时,应该对电力工程外部环境状况进行认真、全面的调查,然后制定科学的环境管理方案,对于运行换种存在的泄露、超压以及火灾等安全隐患,应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同时做好预防和应急方案,以备不测之需,进而保证电力设备在良好的环境中运行。

(3)设备管理计划。电力设备是电力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电力设备始终安全、稳定的运行,应该根据设备内部运行环境,制定检测与管理计划,定期展开检查工作;根据电力设备的特点以及实际运行状况,制定科学的管理计划,计划应该包括所有的电力设备,尤其是重要的电力设备,应该制定特殊的管理计划,当电力设备出现故障或者问题时,能够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不至于出现措手不及的现象。

2.2 执行阶段的管理

执行阶段是PDCA管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标准、规范的流程进行管理,能够显著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进而保证整个管理过程顺利、高效地进行。执行阶段的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1)在进行执行阶段的管理时,应该根据电力工程的实际状况,创建完善的信息数据库,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化的优势,做好每一项工作计划的规划工作,记录电力工程建设施工的整个过程,尤其是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还应该记录问题的应对措施,数据信息的记录采用网络储存与本地储存结合的方式。

(2)为了保证管理计划能够真正的贯彻和落实,应该密切关注和调查监测实际执行过程,在电力工程施工之前,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或者变化等,应该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一旦出现上述问题,及时、准确地做出合理的调整,保证管理计划按照既定流程进行。

(3)在执行的过程中,应该落实责任制度,充分调动相关负责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将工作人员安排到制定的工作岗位,并在岗位上发挥自身最大的作用,明确各个部门负责人的责任,为了提高责任落实的效果,应该采取多样化的培训方式,提高各部门负责人的责任意识,以此保证电力工程顺利、高效地展开。

2.3 检查阶段的管理

做好检查阶段的管理工作,对于提高电力工程管理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做好检查阶段的管理工作,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在执行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所有环节的检查和管理,尤其是重要环节,更应该增加检查力度,做好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工作,防止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出现问题。

(2)如果在检查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应该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并给予相应的处罚,然后查找导致问题的原因,根据工程的实际状况,对实施方案和计划进行改进和完善,以此保证电力工程顺利、有序地进行。

(3)做好管理计划和方案的检查与动态跟踪检查工作,以此保证各个环节能够按照既定的流程进行。

2.4 处理阶段的管理

处理阶段的管理具有科学性、动态性的特点,该阶段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对PDCA管理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对PDCA管理模式进行改进和完善。想要做好处理阶段的管理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该阶段是一个灵活、动态的阶段,在该阶段,应该针对检查阶段发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同时还应该和执行阶段采取的措施进行比较分析,总结教训和经验,为制定更加清晰、合理、有效的管理计划提供可靠的参考。

(2)由于电力工程的特殊性,其施工过程具有施工人员众多、工艺复杂、工期长、风向高等特点,因此在处理阶段,应该根据电力工程的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处理措施解决该阶段存在的问题。

(3)处理阶段并不是一个结束的阶段,因为PDCA管理模式是一个循环式、动态式的管理模式,在实践的过程中总结经验,为下一个项目的施工和管理提供可靠的参考。因此,必须保证处理阶段的总结和经验的科学化、合理化以及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