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中生物科学研究方法

高中生物科学研究方法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5 17:27:2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中生物科学研究方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高中生物科学研究方法

篇(1)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生物课程教学科学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174-01

在当前新课改的大背景下,科学素质教育是一项备受关注的重要内容。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生物学科的知识技能,还要注重挖掘学生的科学潜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在本文中阐述了科学素质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从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实验态度、科学实践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科学合作意识等五个方面,探讨了高中生物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主要途径,以期对今后的高中生物教学有所借鉴参考。

一、科学素质的内涵

所谓的科学素质,就是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学会一些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方法技巧,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认识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实践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进而提升自身的全面素质能力。可以说,科学素质的养成是以科学知识、科学技能和科学方法为基础的,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知识,提升实践能力,才能逐步养成属于自己的科学观念。

尤其是在当前的新背景、新形势下,科学素质逐渐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应当必备的基本素质。只有具备一定的科学素质,才能使其主观能动性得到更大发挥,工作能力得到更好展示。在新的高中生物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高中生物的教学内容要适应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要着力培养一定科学素质的社会所需人才。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着力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实验态度、科学实践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科学合作意识,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科学基础。

二、高中生物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主要途径

1.促进学生科学思维养成

在当前的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学习重点,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可以说,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科学素质养成的核心,只有具备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促进科学素质的培养和学生能力的提升。比如: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材中讲到了“生长素的发现”,这是学生学会研究方法的较好范例。教师要学会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施以良好的教学设计,将教材中达尔文的胚芽鞘生长实验,通过多媒体课件做成动态效果投影,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形成学生自己的推想,然后让学生将自己的推想与达尔文的推想进行比较,进而激励学生大胆的设计证明达尔文的推想。在此基础上,对学生们的各种推想方案进行分析讨论,对学生们的设计给予鼓励认可,让学生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学习和领会科学家们的科学研究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们科学思维能力的养成。

2.培养学生科学实验态度

科学的实验态度是学生科学素质养成的基础。实事求是是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品质,也是学生们应该具备的实验态度。教师要引导学生真实的报告、记录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在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选好实验材料,明确实验思路,学会实验对照,实验完成之后帮助学生实事求的撰写实验报告,让学生真正在实验的过程中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同时,教师要善于学会利用伟大生物学家的故事感染、教育学生,让学生们了解生物学家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追求真理的科学遵循以及坚韧不拔的科学意志、严谨细致的科学方法,从而为培养学生们科学的实验态度树立良好榜样。

3.强化学生科学实践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是高中生物课程教学的重要原则。比如:教师在讲授“细胞的癌变”时,可以联系实际讲到癌症的预防;在讲授“种群的特征”后,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课外生物科学活动,去试着调查公园山坡上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各样的调查活动,提升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比如:引导学生与当地卫生保健部门联合起来调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调查遗传病,让学生们推测其遗传方式。这种类似的活动,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操作技能,发展个性品质,将学生们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从而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

4.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高中生物教师要结合生物教学过程,着力培养学生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生物科学方法。要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这是学生们进行科学认识的关键环节,是学生们在参与科学研究中获得感性认知的必备环节。在教学观察中,要帮助学生们明确观察目的、确定观察手段,对观察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和归纳,从而帮助学生学会由局部到整体、由表及里、从上至下等生物学常用的科学观察法,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要着力培养学生们的实验方法,让他们学会了解探索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对照实验、模拟实验等方法,学会“观察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得出结论”这一实验过程,培养学生们的探究能力水平。

总而言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对学生未来的进一步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笔者相信,只要广大高中生物教师真正理解、准确把握科学素质的内涵,在生物课程教学中创新方法方法、搭建丰富载体,努力促进学生科学思维养成,培养学生科学实验态度,强化学生科学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就一定能够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养成,为把学生培养成新时期的综合性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家洪,彭万仁;生物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蒙绍权,李桂芬;在生物教学法课中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篇(2)

一、高中生物课堂人文教育的现状

由于教师肩负着学生是否能考上大学的使命,很多老师将《考试说明》当成了《教学大纲》;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将考点中所涉及的本章节的知识与技能当成本节课教学的唯一目标。大部分老师自鸣得意于概念体系的建立,沾沾自喜于知识网络的构建。将问题的结果与预设相同,将知识点网络的静态生成当成一堂成功的课。这样的课堂相对于应试而言是高效的,学生相当于吃快餐迅速增加知识拥有量,记忆了相关结论,然后投身于题海中训练强化。而与之相关的生物科学家的敏锐的思维、探索的精神、创新的能力等,高中生物课堂中的这些人文教育则挖掘的不足。

二、挖掘高中生物科学史中的人文教育

学生在学习高中生物科学史的过程中,很自然的会被科学家们一丝不苟的精神、执着的信念、伟大的成就所感动,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科学素养。

例如:在教授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基因的分离定律》时,很多老师直接投影豌豆杂交实验图解,然后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观察投影中的内容,能找出什么规律?”然后分析数量比为3:1的原因,再后是讲解《基因的分离定律》在生产中的应用。本人觉得这种教学方式优点能很快让学生找到规律,理解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缺点是忽略了高中生物科学史中的人文教育。所以我们不妨首先应该介绍《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现的生物科学史,利用高中生物科学史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去挖掘其中的人文教育。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分析孟德尔之所以能发现《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原因有哪些?” 孟德尔童年时爱好广泛、博览群书,先后学习了《植物学》、《物种起源》等书籍。每一个重大规律的发现,背后都是无比的艰辛。孟德尔筛选了大量实验材料,做了很多种杂交组合实验,并且对研究的性状进行仔细的观察、详细的记录,并用统计学方法统计分析,以便能证明他的假设是否正确,这样的工作一做就是8年。而孟德尔身上所体现的耐心、对待科学的态度正是我们当代学生需要学习的。孟德尔把豌豆比喻成自己的儿女,对于自己工作的热爱也是很多当代人所缺失的。孟德尔呕心沥血发表了《植物杂交实验》论文,直至出版了34年后,才被后人理解并得到正确的评价,而此时他已经逝世16年了。社会中不免有许多急功近利的思想,孟德尔的伟大人格,始终引导着当代青年们前行。

篇(3)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科学探究能力

新《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1]。在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都是照本宣科,以教师的讲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地位。这种教学模式无视学生的主观感受,严重阻碍着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新的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给出了一个新的教学思路,这便需要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一、借助各种教学工具,使教学更具直观性

教师应当积极为探究活动创设情境,生物教学的直观教学工具有标本、模型、挂图、幻灯片、录音录像等。借助各种各样的教学工具,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使课堂内容对学生更加有吸引力。另外,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能够更好地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但是如果直观教具出现得太早或者使用不当,反而会使学生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到教学工具上,而忽视了对知识本身的关注。因此教师在使用教学工具时,可以先对教学的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对有关的教学内容进行交流和讨论,使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或者由教师总结本课程中应当解决的问题,然后通过借助各种教学工具,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探索。例如在讲解DNA的结构时,教师可以先将本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大概进行描述,然后引导学生提出课堂中应当解决的问题,进而通过让学生观察模型和挂图等方式,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学习。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在接触到一个课题的时候能够经过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便是对问题进行探究的前提条件。学生在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时,可以自发地进行知识的探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引导帮助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探究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能够参与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在自主的探索过程中解答自身提出的问题并验证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由教师强行将知识点灌输给学生。

教师的启发应当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在对课堂知识产生兴趣的前提下,学生才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进行探究。因此,教师要严格遵循引导、合作、自主与创新的原则来引领学生完成生物科学的探究过程[2]。教师应当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和方式,引导学生的独立思考,使学生能够积极地投入到知识的探究过程之中。比如,在学习基因和遗传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许多的遗传上的例子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单眼皮的父母能否生出双眼皮的子女?决定男女性别的是父亲还是母亲?这些问题常常可以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并进行探究学习时,便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

三、注重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进行实验操作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将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进行分析验证的过程,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将自身观察到的现象与书本上学习的知识进行对比,发现问题,并进一步进行探究,从而在增强实验技能的同时提高科学探究能力。高中生一般都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应当尽可能地让学生动手完成实验的全部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验主题,自主设计有关的实验方案,并分小组进行实验,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通过充分的交流讨论,互换各自的意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能够更加认真地投入到知识的探索之中。

教师在实验课程的设置上,要注重充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实验中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掌握科学研究方法,进而提高科学研究素养。例如在做“洋葱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施,而对于学生的实际操作则不应多加干涉,学生在实验成功时可以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在实验失败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寻找失败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验,学生不仅能够学习植物质壁分离与复原的知识,同时还学会了通过科学实验来发现规律的研究方法,从而提高了科研研究素养。

四、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密切联系

生物知识来源于人类的生活,高中生物教学也不能脱离生活,只有与现实生活进行紧密联系,能够以生物学的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现象,生物学的研究才具有意义。要使生物课堂更有生命力,教师应当注意将课堂的内容与日常生活进行联系,使学生能够学会结合现实的生活来发现生物问题,解释生物问题,以此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教师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挖掘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内容,能够从日常生活的现象中选择教学素材,使生物学更加有生活气息,使知识内容不再枯燥无味,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探究活动中,并且提高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述营养物质代谢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引入日常的生活问题来创设一些教学情境:牛奶应该在吃面包前喝还是吃面包后喝?减肥时最应该减少哪种食物的摄入?通过提出这些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学习,最终通过学生的探究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对问题进行探究,不仅能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五、总结

高中生物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意识、动手操作能力、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探索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此,教师可以借助各种教学工具和先进的教学技术,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王雪梅.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教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

[2]马青.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J].理科考试研究,2016(7).

篇(4)

【关键词】文理分科 高中生物教学 探讨

高中文理分科一般是在高一进入高二这一阶段时进行,经文理分科后的高二初始的这个过渡期,又恰好是一个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重要准备期,也正是高二段打好坚实基础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期。尤其是高一学生进入高二文理分科后在学习上的很难适应和把握,也很难进入学习状态,因此,文理分科后的课任教师就要摸索出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调整学习思路,让学生准确地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单就我任教的生物学科来说,本人就结合了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实际,针对当前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对“教学深难度”、“教材重难点”等就灵活采取了合理的课程设计,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落实课程教学方案和活动,着力促进学生全面主动而有个性地发展;并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帮助学生解决好如何将学习深入下去作为学习源动力的问题。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逐渐形成并产生对远期的学习动机为主、以各具特点的具体动机为辅而具有持久有效的动机体系,让学生在产生并保持浓厚的学习动机与兴趣的基础上,使兴趣与精力对学习发挥出更充分尽致的特色,这样就能侧重地使学习从深层次上得到提高而获得知识学习的最佳效果,促使其全面发展。

一、在高中文理分科后生物学科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

高中阶段是基础教育向高等教育的过渡阶段,高中文理分科恰好又是学生职业生涯的重要拐点,这对学生的人生生涯是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文理分科后,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发挥特长、爱好,加强丰富了学科知识,更利于高校择优录取新生;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目,学习积极性和效率都因此而得到提高。但是学生之间的竞争就更为激烈,学习的压力也就愈来愈大,因此,这也就需要怎样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并持之以恒,强化其学习动力,而这个动力则是要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是一种能让学生具有恒学的精神力量,当然这也与学生的兴趣、情绪、意志和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是息息相关。所认,教师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不能只重视目标动力(诸如帮助学生制订什么成绩超过某人、排名第几、考多少分之类的目标),而更多的是要注重着力挖掘学生学习的深层次动力。动力的缺乏就会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变得被动、沮丧,逐渐丧失最初的学习热情与信心而自暴自弃。与此同时,在现代教育创新教学方式的新理念下,尤其重要的是教师要完全充分地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关注学生发展的特长与特征,分清学生面临的不足和潜力,磨练学生的意志和耐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让学生将枯燥的高中生物学科的学习变得多姿多彩,使学生的身心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而兴趣盎然。以此就能培养学生产生一种心理自我期待的无穷兴趣力,从挖掘中催生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学科学习的浓厚兴趣。

二、高中生物教学的教师要抓住生物学科的特点,着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篇(5)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新教材教学

高中生物课程的宗旨就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全体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所以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挖掘生物学的内在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都能轻松愉快地学到对他们的生活非常有用的生物学知识,使他们喜欢上生物学!如何在此指导思想之下,上出精彩的高中生物第一课呢?以下以新课标教材高中生物第一章第一节第一课,谈谈我对这节课设计的一些想法和教后体会。

一、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思路

今天,生物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使人们逐步认识了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生命物质的结构和功能,遗传规律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等。生物科学对人类社会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对人类自身健康的关注。所以课本在第一章第一节以威胁人类健康的两大杀手性疾病:癌症和传染病为例,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科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体会学习生物科学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初、高中生物知识的衔接。(2)尝试说出人类健康面临的挑战。(3)举例说出生物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2、能力目标:(1)逐步培养学生读图表,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和处理的能力。(2)通过学习高中生物课的要求和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素养,及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活泼有趣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2)通过人类面临的健康问题,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做出贡献。(3)逐步培养学生全面的、发展的视角。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尝试说出人类健康面临的挑战。

2、举例说出生物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3、学生读图表,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和处理的能力。

4、通过人类面临的健康问题,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做出贡献。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1)视频片段:“物种进化”、“基因工程”、“拯救濒危灭绝物种”、“人类与传染病抗争的历史”。(2)新闻:“好人傅彪安然辞世”、“人民日报”关于癌症的一则报道。(3)图片:河北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北京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核心建筑DNA双螺旋模型、居里夫人、香烟、各种传染病病毒、红细胞

2、学生准备:初中学习的生物学知识及生活中的生物学知识储备

五、教学过程:(略)

六、小结与教后体会

对于本节课导入的第一个问题,学生的发言十分精彩:有谈到今年八月份在四川爆发的“猪链球菌事件”、“大陆赠送台湾省国宝大熊猫,以促进两岸关系友好事件”、“北京一白血病患者用其新生妹妹的脐血进行治疗,但是失败的事件”等。我对学生的发言都予以了充分的肯定和赞扬,同时指出:初中学习的是生物现象的“是什么”,高中将要揭开生物现象背后的“为什么”及“怎样做”。为了说明生物科学的涵盖范围之广,我不想通过自己的口述列举,因为那样将会相当枯燥,学生一听了之,不会产生共鸣。为什么不从生活中去寻找实例呢?于是课前我从“Discovery”、“国家地理杂志”、“科学博士”等系列VCD中截取了三段视频短片。在课堂上能观看这样图文并茂的电影小短片,学生的兴趣当然都相当的浓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自然也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不止一位科学家预言: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在授课至此处,我将学生的视野打开至生物学以外的领域:许多科学家已转向对生命科学的研究与应用、国内各高校与生命科学的相关专业年年招生火爆、每天的新闻几乎都有关于生物科学方面的报道,甚至是北京中关村电子一条街的核心位置矗立的都是DNA双螺旋结构的模型。从这些事实可以看出:生物科学就在你我身边,生物科学与人类的关系比其他学科更为密切,生物科学研究的首要目的就是保证生命的质量。

说到生命的质量,目前正有越来越多的疾病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大家认为,首当其冲的疾病是什么?(癌症)

大家一定更关注我们国的癌症发病情况。教师展示某日“人民日报”上一则关于癌症的报道,继续呈现给学生生活中的事例,牢牢的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自然被充分地激发。从这两则生活中的资料里,学生水到渠成地总结出癌症的病因和预防措施。我想这样的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必定深深地铭刻在了他们的脑海之中。

通过“人类与传染病抗争的历史”视频录象,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更自然地导入本节的下一个学习内容:“生物科学与社会-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

篇(6)

生物作为高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其课堂效率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关键词:

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实验教学

一、启发式生物教学遵循原则

1.自主性原则

自主性原则即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科学的自主学习方式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是建立在兴趣之上的,学生只有对生物有了学习兴趣之后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单一死板,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启发式教学在生物教学上应用,生物课堂将变得生动有趣,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启发式教学也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原则。

2.独立思考的原则

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生物教学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都是被动接受。这样的教学模式,逐渐让学生丧失了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也降低了课堂学习的效率。高中生物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的意义就是为了激活学生独立思考意识,因而在实际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独立思考的原则。

二、启发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1.教师要灵活调整教学内容

传统的生物教学过于重视生物基础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学习观念和情感认知的引导与培养。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或者模式化的生物实验来认知生物体系结构,这样的学习内容和形式,学生缺乏独立的思考能力,更谈不上启发式学习。针对以上问题,教师要积极调整高中生物教学内容。通过有效的方式,围绕基础教材,对教学课堂内外的教学资源整合利用。从学生长远的发展和社会需求入手,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掌握高中生物知识,而不是局限于基本教材或者为了应付考试。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实验教学,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探索高中生物问题,然后再结合课堂讲解,通过教师指引,让学生掌握高中生物学科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水平。例如,我们在进行“内环境稳态”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时,可在实验室中进行如下的实验演示:用干净试管两支,分别把蒸馏水和血浆加入进去,然后用pH试纸对两个试管中所装的蒸馏水和血浆进行pH值的检测,检测后在两支试管当中分别加入数量相同的盐酸或是氢氧化钠溶液,摇匀以后再进行pH检测。最后让学生对分析所得的实验结果进行讨论,从而让学生掌握关于“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

2.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善于启发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要结合教学实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合作意识为目的,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通过不同的方式,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面对提出的问题,教师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启发学生自己探究,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复杂的知识点,要启发学生思考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归纳真理,形成完整的、系统化的知识链接,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不会局限于某一知识点,做到举一反三的良好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形成探究能力的机会,通过多次实践,学生会由浅入深逐步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只有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过程,学生才能从本质上掌握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比如,教师可以将科学发现的先后顺序作为高中生物知识结构的主线,让学生领悟到高中生物科学的发展过程,从而获得科学研究方面的启示,然后通过让学生多次实践,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生物探究能力

高中生物科学是建立在实验与实践的基础上的,又需要其他学科的支撑,因此,探究性学习非常重要。要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老师应安排丰富多样的高中生物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体验,领悟高中生物的研究方法,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把握高中生物学科的学习。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营造积极探究的学习环境。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应积极创造良好的讨论氛围,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体会。在讨论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老师可以通过列举系列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展开讨论,无论是对基础概念性问题,还是对比较复杂抽象的应用性问题,通过讨论学生就更容易理解掌握。

综上所述,启发式教学能有效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率。教师要灵活调整教学内容,积极地尝试教法改进,促进学生的独立思维发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从而真正实现启发教学的良好效果。

作者:马瑛 单位:青海省大通县第七完全中学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动物实验动手能力结构功能学习兴趣生物科学素养

【 abstract 】 high school biology study should strengthen the animal experiment content, raises student's beginning ability,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animal organs of perceptual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strengthen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study and biological science.

【 key words 】 animal experiment ability structure function study interest biological science

生物和医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高中生不但要从书本上了解生物医学的知识,也要实际动手操作,获得感性认识,培养兴趣。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动物实验是学生认识和研究生物科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动物实验,可以加深对动物器官结构功能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学习的基本技能和观察、分析综合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因此,加强动物实验内容对培养学生巩固、综合、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十分有益。

让高中生了解实验动物的概念

高中生应该了解实验动物不同于家养或野生的动物。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动物试验是以实验动物为材料,采用各种方法在实验动物身上做试验,研究动物在实验过程中的反应、表现及发生、发展规律和有关技术问题。实验动物作为人类的替身,可以用来验证一个又一个的生命科学真理,例如探索生命现象,开发新药等。

让高中生了解实验动物的福利和保护

高中生应该了解没有实验动物的巨大贡献,人类对于生命的理解是绝对不可能达到现在这一程度。目前发达国家都相继颁发了实验动物管理条例、法规或规范,已实现了实验动物生产的标准化、商品化和社会化,并且形成了完整的实验动物教育、科研、生产管理与应用体系。我国也出台了实验动物的管理法规。我们应该为实验动物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干净通风的饲养房间,柔软舒适的垫料,供给充足的专门配制的食物和清洁的水,控制动物的密度,提供动物玩耍的物品,正常的昼夜变化频率。按时打扫饲养动物的房间,更换笼中的垫料。目前发达国家普遍开展了以替代、减少、优化的运动。实验动物的福利还体现在在实验中减少动物的痛苦,进行有损伤的操作前要进行麻醉,处死实验动物时要快,减少其痛苦。

三、利用动物实验让学生增强对动物器官结构功能的感性认识

对于高中生来说,没有条件进行尸体解剖来了解人体的结构,用动物进行替代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例如,要了解人体或其它哺乳动物内部结构,我们可以用解剖大鼠来学习这些知识。用生理盐水和戊巴比妥钠粉剂配制成1%戊巴比妥钠,按4ml/kg对大鼠腹腔注射麻醉,麻药起效后将大鼠用橡皮筋和大头针固定在解剖台上,用解剖剪剪开大鼠的皮肤、肌肉和腹膜,进入腹腔,用棉签拨开观察胃肠肝胰脾等器官结构和位置。通过这样的解剖学习,学生们可以对人体器官结构和位置有更深刻的感性认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对生物学和医学的兴趣。在研究动物器官功能方面,我们可以利用蟾蜍来初步认识生物大脑和脊髓的作用。用大头针从蟾蜍头与身体的结合部向大脑方向插入,左右移动破坏大脑,发现蟾蜍肢体变得僵硬,对刺激无反应。然后用大头针向脊柱中插入,破坏脊髓,发现蟾蜍肢体变得瘫软。同样,我们也可以利用蟾蜍观察心脏跳动,用剪刀剪开蟾蜍胸部和腹部的皮肤肌肉,进而剪开胸骨,观察蟾蜍心脏跳动情况,然后把心脏周围血管剪断,游离心脏,放入纯净水中,发现心脏跳动逐渐减弱。同样把一颗蟾蜍心脏放入自来水中,心脏跳动的时间明显延长。这些动物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思考生物学现象背后的道理。另外,现在网络发达,学生可以通过上网学习在实验中感兴趣的问题。

在动物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欠缺。动物实验通常需要多人协作完成,学生在分组共同完成动物实验的过程中,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了同学之间的交流。

综上所述,对高中生开展动物实验教学有很多好处,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对动物器官结构功能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物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赵英.重视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J ] .科学教育,2011: ( 17 ).

[2] 秦声东.生物课外实验的意义[ J ] .科技博览,2009: ( 36 ).

[3] 李俊仙.浅议高中生物实验能力的培养[ J ] .商品与质量,2011: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