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5 11:41:5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农田灌溉自动化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农田水利工程;农业
一、信息化系统的设置
信息化系统的设置主要有五部分,一是收费系统,采用IC卡智能系统,并根据灌溉农田的面积设定收费标准,对土地流转的农田在灌溉之前要先刷卡才有使用机井进行灌溉的权利,此付费系统有效使用水得到了控制,避免了浪费现象。二是在农田比较集中的地方设置喷灌自动系统,此系统可以自由旋转,使周围的农田都能得到灌溉,同时周围的地理环境也要满足安装要求,所以在安装前,需要对现场的气象情况、土壤情况以及农作物本身对水的需求情况等进行详细了解。此系统实现了对水利工程的集约化管理。三是对于温室大棚,也可以安装自动喷灌控制系统,要根据大棚作物的高度设置喷嘴的高度,还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设置相关的传感器,以便能及时感应大棚环境中的温度、湿度等,并对其进行调整,使环境适合作物生长,减少病虫害。四是在灌溉比较集中的季节,往往水渠内的水量和农民的需求量是不等同的,开闸放水的水量也不能确定,所以还需要在引渠闸上安装闸门远程自动化控制系统,相关人员可以根据水渠内的水存量以及农民灌溉农田的需求量作出大概的估计,然后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相关软件,对水闸的高度进行调整,以使水量供求关系得到满足,也使水资源的使用量得到控制。五是为了能对农田灌溉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相关的农田水利管理部门还要在田间设置功能不同的传感器,以及时获得相关的数据信息,对水资源利用做出科学决策。
二、信息化系统的设定方案
(一)墒情检测系统
将土壤墒情传感器放置在田间地下不同深度处,相关的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会将采集到的不同的数据信息传递给墒情监测系统,该系统会对此处的土壤环境中的水分进行测定分析,以种植适合再次出生长的农作物,并对农作物的需水量做出准确预测,从而加强对农田灌溉的科学管理。
(二)地下水位监测系统
对地下水位的采用量以及剩余量进行测定,避免出现超采现象,利用的是相关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化设备,对地下水资源的位置进行实时监测,以控制采水量,保护地下水文环境不受破坏。
(三)视频监控系统
主要包括两部分,分别是现地监测系统和视频服务系统。其中前者主要有专门的监测设备组成,如摄像机、云台控制镜头等,可以使远程的相关人员对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在线信息采集,并对现场的设备发出指令,进行角度和位置的调整,以使信息全面。后者同样拥有现场信息的采集处理权,同时服务于各种用户,使其具有观看视频的权利。
(四)机井水费控制管理系统
该系统将水资源使用与收费管理一体化,将水泵、电动阀等水资源控制联系到一起,以便在出现用户用水不当或者欠费用水时,能及时通过机井水费控制管理系统,及时将这些供水系统控制住。
(五)智能灌溉系统
无论是田间还是温室的智能灌溉系统,都有对土壤墒情进行检测的作用,进而判断相关环境中土壤的用水量,使灌溉实现自动化,还要设定相关的极限值,以便灌溉系统判断何时自动开启,决定何时自动关闭。
(六)闸门测控系统
闸门控制系统根据用水需求,对闸门的升降高度进行测定,高度变化值的计算需要依赖闸位检测系统,而升降实现自动化就需要启闭机进行控制。同时为了保证该系统保持正常工作,不会使各种线路受到影响,不使相关的操作人员有安全隐患,该系统还设置了相关的安全保护装置。
(七)引渠测流系统
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电子水尺,这是一种可以使远程的人员对相关位置的水位进行检测的传感器,二是GPRS数据采集模块,对水位的相关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分析,以对农田用水量进行判断,进而决定引渠流量,三是太阳能供电设备,这种设备具有很强的蓄电装置,以使传感器的使用不受地域和气候限制。
(八)信息控制中心
针对这些信息化系统装置,设置专门的信息控制平台,使管理人员直接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相关软件,就能对相关的系统装置或者传感器进行实时控制,对农田用水进行实时监控。
关键词: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S27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80532017
我国是农业大国,每年农业所创造的经济收益在国民经济总值中占据重要的比例,鉴于农业发展的重要性,而农业发展又离不开灌溉,因此对农田节水灌溉技术进行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对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细化分析,能够了解此方面技术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可以为这一类型技术的创新升级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说,对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1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分析
1.1喷灌技术的应用分析
在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应用过程中,喷灌技术的应用较为常见,所谓的喷灌技术,就是依靠管道将水输送到农田,然后通过对喷头的应用将水源喷射到田间,在水源喷射过程中,采用的是360°喷射方式,这样可以确保水源能够非常均匀的灌溉到农田中,进而有效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和浪费。在对喷灌技术进行应用过程中,水源的利用率可以达到90%,比普通的地面灌溉水源率超出40%,所以说,对喷灌技术进行应用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有效的节约水资源[1]。
1.2微灌技术的应用分析
在现代化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新技术不断涌现,这些新技术的应用范围、应用领域也在逐渐地扩大。在当前的农田节水灌溉中,微灌技术是比较先进的灌溉技术,这一技术中包含了较多的科技化技术。在微灌技术应用过程中,主要分为3种模式:滴灌、渗灌、小管涌流。在这一技术实际应用中,需要应用到水资源、输配水管网以及灌水设备。在这些基础设施完善的情况下,微灌技术才可以被应用。就微灌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中可以看出,这一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其水流量较小,但所有的水流量都能够渗透到土壤中,土壤吸收了充足的水源,这样土壤对水资源的需求周期就比较长,可以减少灌溉次数。并且在应用这一灌溉技术过程中,可以实现对灌溉水量的有效控制,最大限度的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将微灌技术和传统的灌溉技术进行对比后可以看出,这一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能够减少人力以及物力的消耗,而且还可以提高土壤中的肥料利用效率,所以说,在农田节水灌溉中,对微灌技术进行充分地应用是非常有意义的。
1.3步行式灌溉技术的应用分析
在农田节水灌溉中,步行式灌溉也是众多灌溉技术中的一种,这一灌溉技术的应用,主要依托的是农区中已有的农业机械和电力资源,这些都是步行式灌溉技术应用过程中不能缺少的源动力。步行式灌溉技术是节水农艺和农机技术的两者有机结合,在实际应用这一灌溉技术过程中,需要配置相关的设备系统,而且还需要落实灌溉机器组装工作。这样的灌溉方式,其应用起来比较方便,而且可以在地理环境较为复杂的农田中应用。
1.4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的应用分析
雨水集蓄利用即是通过工程性手段将自然降水集中起来,如果需要灌溉则可以通过管道将收集存储的雨水输送到各个田地中。在这一灌溉方式应用过程中,对雨水的重复利用,既可以减少对水资源的需求,同时也能够减轻地下管道的排水压力,是一举两得的措施[2]。并且在这一灌溉技术应用过程中,此技术所集蓄下来的雨水,不仅可以用来农田灌溉,还可以用来解决牲畜饮水问题。所以说,在农田节水灌溉中,雨水集蓄利用技术的应用能够最大限度的节约淡水资源,从而缓解淡水资源紧缺的局势。
1.5低压管道输水技术的应用分析
在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应用过程中,低压管道输水技术的应用是非常有效的,在对此技术进行应用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管道来进行灌溉。在具体灌溉过程中,需要先使用分水设施来对灌输水源进行输送,然后在管道的分水口位置來进行直接的灌溉处理。当前这一灌溉技术主要是在田间沟畦的灌溉中应用,同时也可以与喷灌技术相结合来进行应用。低压管道输水技术虽然也属于地面灌溉,但是这一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利用了管道来解决了水资源在灌溉中的蒸发问题。同时,因为管道的口径较宽,所以在出水的过程中速度较快,并且出水口不容易堵住。
2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有效应用策略
2.1因地制宜应用节水灌溉技术
在对农田节水灌溉技术进行应用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既可以减少资金的投入,节约水资源,同时也可以提高灌溉的效果。
2.2根据农作物结构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
我国土地面积广阔,不同区域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均不相同,在这样客观因素的限制下,各区域的农作物种植结构不同。不同的农作物对于水源的需求不同,因此不同农作物结构所适合的节水灌溉技术也是不同的。
2.3在灌溉技术应用中不断进行技术调整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开展农田节水灌溉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节约水资源,减少灌溉成本投入,那么在应用节水灌溉技术过程中,就应对目前的节水灌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细化剖析,然后在应用技术过程中对技术进行优化调整,以此来促使节水灌溉技术能够逐渐地完善,其应用效果能够更加的突出。
3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趋势简要分析
3.1朝着地下灌溉的方向发展
在对当前我国的农田节水灌溉技术进行分析中可以看出,目前大部分的灌溉技术属于地面上灌溉,在对此进行分析中可以预测,在未来农田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过程中,地下灌溉将会成为主流趋势。地下灌溉中需要使用喷灌机型设备,而喷灌机械设备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可以满足地下灌溉的需求。与此同时,在地下灌溉中,因为是直接朝着农作物的根部进行灌溉的,所以可以减少灌溉水量,实现节约水资源的目标。所以说,在农田节水灌溉过程中,地下灌溉将会成为主要的发展趋势。
3.2朝着网络化灌溉的方向发展
在当前我国科技快速发展过程中,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这些先进的现代化技术在各行业中均有应用,并且其应用效果较为突出。面对这样的情况,在农田节水灌溉过程中,对网络技术、计算机等技术进行应用是非常有必要的[3]。通过实现网络化的农田灌溉,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来对灌溉的水量进行控制,这样可以实现超精准的灌溉,有助于减少农田灌溉过程中的水资源浪费。所以说,在农田节水灌溉技术未来发展过程中,网络化灌溉将不会是空想。
3.3朝着自动化灌溉的方向发展
在当前人们的生活中,gps定位系统的应用非常的广泛,通过这一系统,人们在不熟悉路况的时候可以开导航,所以说,GPS定位系统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面对GPS定位系统的突出应用价值,在对农田节水灌溉技术进行研究过程中,应将灌溉技术和GPS定位系统联系起来,同时还需要融入生物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这样就可以实现农田的自动化灌溉[4]。农田自动化灌溉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高灌溉效率,而且还可以实现增加农作物产量、节约水资源的多重目标。因此,在对农田节水技术进行研究过程中,就应朝着自动化灌溉这一方向进行研究。
4结束语
我國农田所占面积在国土面积中占据较大的比例,而且我国人口众多,若是农业发展不到位,那么国家就会出现粮食紧缺情况,一旦这一情况出现,国家发展将陷入困境。因此,在我国综合国力提升过程中,国家对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农业发展中,农田灌溉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为了提高农田灌溉效率,科研人员对此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多种节水灌溉技术,进而取得了突出的应用效果。所以说,对节水灌溉技术进行坚持不懈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江会民.推广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技术 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J].乡村科技,2016(27):36-37.
[2]宋凤荣.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3):185.
[3]牛犇.简析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的应用及发展措施[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5(01):46-47.
关键词:农田;水利技术;发展
1 农田水利的发展
1.1 理论研究
节能环保的高效技术是现代社会中各行各业发展的新要求,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在保证农业稳步发展的基础上,社会对农田水利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农田水利在发展的同时要向着更加高效、节能以及环保的方向发展。在这类领域中我国农田水利技术已经有了新的突破。诸如:从生理角度对作物用水进行调控,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对作物的水分进行精准的信息采集,通过分析结果进行水量的精准控制;提高劣质水的利用率等方面都有了可喜的进展。
前期的研究中基础理论大多进行单一研究,单纯的针对土壤中水分的调控进行研究,而目前基础理论研究已经开始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形成了全方位的水分运移的规律性研究,将研究对象转向了“植物-土壤-大气”这一连续水分运移体。同时不仅仅只是进行水分的研究,同时将其运移规律同化学物质运移、水热以及养分的运移综合起来进行分析,其理论基础为研究如何对养分、水分的利用率予以提高提供了基础。并且,对于水分和养分的运移规律研究上更加重视不同条件下的研究以及局部灌溉研究,在不同的耕作灌溉方式(沟垄、地膜覆盖、带状种植、秸秆覆盖、地下滴渗灌以及滴灌)下针对植物以及植物生长的环境变化规律做出了详细的研究,并从中得到了很大的启迪。这些则成为了该研究领域想着更加科学、系统方向发展的基础,为节水农业的技术进步提供了更加严谨的理论体系,是将实验研究转变成现实技术的必经过程。
农田水利在对农田水系研究上的研究对象主要有地表水、农田大气水、土壤水以及地下水和植物水,并着重研究不同水分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同时还对作物水分的蒸发量、蒸腾量以及流域的蒸发量进行计算,在进行这些研究的同时,现代农田水利研究必须将高效节能作为工作的目标。对节水高效的调节模型以及水量转化效率的方法、原理予以重点突出,并深入研究水分生产率机理,对水分影响作物生理生态进行分析,进一步丰富非充分性灌溉的理论研究。将对作物水分的研究从单点性研究专项区域范围性的研究,对水分的生产函数以及水分的敏感指数进行空间性研究的初期分布规律。
传统的农田水利研究主要针对的是小麦、水稻、玉米等大规模生产种植的普通作物,而现代农田水利的研究方向应当从这类作物中走出去,将研究方向转向经济作物,通过对其水分生长函数的分析、研究,尤其是对于作物在不同阶段时对于水分的敏感程度的研究,通过结合作物根系的生长、蒸腾的速率、气孔效应、光合作用速率、产物分配等条件的变化综合研究,通过对在适度缺水的状态下植物的生长状态研究,为我国的农田水利的节水建设提供了有力理论基础。通过充分的研究,对作物的经济灌溉额度予以确立,为灌溉制度向着更加节约、高效方向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保障,并适度的对调亏指标以及调亏期予以确立。
1.2 设备、材料的节水研发
研制完成了节水节能灌溉新设备:外混式自吸泵、新型金属快速接头、地面移动铝合金管道系统设备、田间闸管系统设备、调压给水栓、竖管万向座、恒压喷灌设备、绞盘式喷灌机、折射式微喷头、旋转式微喷头、微灌用压力-流量调节器、微喷连接件、水动式施肥泵、水动反冲洗沙过滤器、平面迷宫式滴头、毛管移动机具、滴灌设计cad系统、地下滴灌专用滴头、经济型内镶式滴灌管及配套设备、波涌灌设备、u型防渗渠道施工机械、syzw-1智能型量水仪、wis-2智能型量水仪、长喉槽量水槽等24种节水新设备,其中16种产品实现产业化。在节水新材料研究上,提出了适合u型渠道衬砌构件的混凝土配合比,选用焦油塑料胶泥条和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作为预制衬砌渠道伸缩缝材料,较好地解决了渠道接缝渗漏问题。
1.3 农用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及农业节水新技术研究
在水库灌区建立流域水资源优化调度数学模型,根据径流出水量预测蓄水工程的调蓄能力和灌区作物的种植结构,并结合需水情况以及输水渠系的输水能力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对灌区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并优化调度,有效提高供
保证率。
在多灌溉水源地区,将分散灌溉的地表水与地下水工程实行联网,确定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并与自动化控制技术集成,实现了向农田供水的分散水源的集中控制、统一调度,实现有限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了灌溉保证率。
在输配水节水工程技术中,提出渠道刚性衬砌防冻胀破坏的内力计算与结构设计方法,并筛选出新型抗冻胀、防渗输水技术和先进实用的施工技术,形成渠道抗冻胀、防渗高效输水技术集成模式。
在膜下滴灌技术中,综合滴灌技术和覆膜技术优点,将水、肥、农药等通过滴灌带直接作用于作物根系,加上地膜覆盖,棵间蒸发甚微,十分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农田生态保护、区域中,低产田治理和南方的涝渍治理技术也继续得到提高。
2 农田水利科技发展方向
2.1 作物节水高效灌溉制度研究
为了以最少的灌溉水投入获取最高利益,应制定相应的灌溉方案,包括农作物播种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灌水时间、灌溉定额。在灌区开展不同作物、不同生长条件下的耗水量研究,特别是随着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应加大对各种经济作物的耗水量研究,寻求作物在不同生长环境条件下的节水高效规律。以此为基础,制定灌区在不同的供水、气象、农艺、管理等条件下的节水高效灌溉用水方案,采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灌区实时灌溉预报,指导农民进行灌溉。
2.2 采用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运用技术
在引河灌区运用井渠结合灌溉,则是抗旱、防涝、治碱、节水、减淤等综合开发利用河水和当地水资源的有效措施。对这类灌区可利用的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是当前灌区节水技术改造研究的重要内容。
2.3 农业节水设备的产业化
根据我国农业生产向高效集约化经营发展的趋势,节省劳力、生产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的节水灌溉机具应成为今后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的重点。如机械移管的喷灌机具,地下滴灌设备,大、中、小型的渠道防渗衬砌机具,农田精细平地、开沟、打畦机具,各种自动阀门以及灌溉自动化控制设备等。
2.4 高新技术的应用研究
目前农田水利建设中突出问题就是水资源的匮乏,由于用水的减少,在农田灌溉上的供需关系就会出现矛盾,而在农田相关的排水以及灌溉上又十分的复杂,所以,自动化的智能农田水利建设成为了必然的发展趋势,通过各种先进的职能技术,将可利用技术有效的转变为提高农田灌溉和排水的技术,应用到实际的生产中,有效的消除不合理的农田灌溉对生产以及生态的影响。这才是新时代的农田灌溉所要发展的方向。
3 结束语
为了适应现代农田水利的新要求,其研究方向应当结合实际生产,向着更加节能环保高效的方向发展,在研究过程中将可行性实验方案有效的转变应用到实际的生产中。当然,其中不仅仅要考虑现展的节能需求,同时还应当适应我国农业发展的经济性要求。通过多方位技术创新以及应用推广使得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向着更加完善、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农田水利工程;发展;运用
现阶段,我国农村人口众多,拥有广阔的土地,但是水资源却比较匮乏,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必须结合我国农业和种植业的具体状况,解决农村经济长远发展中存在的水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通过对更加高效智能的节水灌溉技术进行合理运用,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实现水资源的节约,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农业和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一、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概述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是土渠输水与地表漫灌之外其他全部灌溉方式的统称。推广和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不仅能够较好地提高我国水资源的利用率,还能够较好地解决各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甚至将一些戈壁或是荒漠改良为农业用地,从而有效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同时,该技术在我国农田水利工程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1)在社会效益层面,相较于以往的灌溉技术,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能够节约更多的水量,一般可达到30%~40%,还能够提高单位水产值。例如,在新疆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对于漫灌方式的应用,要求农民提前进行挖渠和打埂,最多只有90%的耕地得到利用,但通过应用滴灌等高效节水的灌溉技术,最多能够利用99%的耕地。由此可见,我国通过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进行大力发展和运用,能够有效促进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2)在生态效益层面,通过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加以有效应用,可以极大程度地节约水资源,提高区域内植被的覆盖率,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同时,该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等问题,防止了水土流失。(3)在经济效益层面,相较于以往的灌溉技术,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能够更好地节省水量、人力和肥力,促使人工管理效率的显著提高,农民也无需投入更多的人工、水及肥料[1]。
二、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农田水利灌溉设计存在不足
当前,我国大多数的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设计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这就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1)针对农田灌溉工程的设计,相关人员并没有对农田具体地形进行全方面的考察。我国南方地区的大部分农田较为分散,且形状和结构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农田水利灌溉设计和相关灌溉技术使用的难度。(2)针对农田灌溉工程的设计,相关人员并没有充分利用专业的勘探信息,尽管其在设计之前已对当地农田的地质条件等进行有效勘探,获得了相应的信息数据,但并没有将这些信息数据应用到具体设计之中,从而造成后续施工的实际情况无法满足设计要求,大大降低了灌溉技术施工的质量和应用效率[2]。
(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我国拥有非常广阔的土地面积,且经纬度跨幅大,包括亚热带、温带、寒带等,故而拥有多种气候条件。环境因素的多样性在极大程度上制约了灌溉设施的应用。同时,农田灌溉设备的设计也极易受到气候条件、空气流速、阳光照射等因素的限制,加上在不同地区,农作物的生长条件也存在很大区别,这就需要相关人员结合区域的具体情况选择对应的灌溉设备,从而无形中增大了农田水利灌溉设计和相关灌溉技术的应用难度。
(三)灌溉技术与使用对象不匹配
对于农业生产而言,应用农田水利灌溉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促进农作物更好地吸收水资源,以此来确保农作物具有更高的产量和更好的品质。然而,大多数农田均在农村,由农民负责耕种和种植,有的农田应用了节水灌溉技术后,因为农民综合素质偏低,并不能够充分了解耕种的作物和相关节水技术,这就导致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无法得到充分应用[3]。
三、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有效应用策略
(一)重视设计前的信息收集
农田土壤结构情况、栽种农作物需求等,将会对实际水资源需求产生较大的影响。为保证农田水利灌溉设计更为高效合理,在设计前,应对规划设计区域做充分的调查,如调查农村地区历年来的降水情况、灌溉用水保证率、渠道引水流量确定等,基于地区农田种植生产的实际需求展开设计,合理应用节水灌溉技术,从而确保设计高效性、节水性。
(二)优化节水灌溉技术配置,降低环境因素影响
对于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相关政府部门依据区域内水资源的分布状况和气候环境等因素,对水利工程进行合理规划,秉持“科学发展观”的原则,对农业用水和人们的生活用水进行科学安排。积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用水制度,进一步优化水资源的配置,使之实现标准化与科学化,从而更好地发挥出用水制度的作用,提高农民对节约用水的认识程度,树立起节约用水的意识[4]。在节水灌溉技术设置应用的过程中,也应当充分考虑到地区环境的差异,采用合适的灌溉技术和灌溉设备,尽可能在满足农田灌溉需求的过程中,降低水资源的损耗。如在以往的农田灌溉中,由于水资源的运输流动中存在渗透或是蒸发等情况,会消耗很多的水量,从而造成水资源的浪费,降低了水资源的利用率,而通过对水资源运输的高效节水技术进行有效利用,相关人员可以强化水渠的防渗透功能,借助渗透材料开展水渠建设工作,并强化输水管道的建设,这就能够对水资源运输流动过程中水量的消耗进行有效控制,从而实现高效节水。
(三)科学选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在设计过程中,应掌握当前各种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优势和缺点,然后结合农田环境进行合理的选用。
1.喷灌式节水技术
该技术主要针对大面积的农田灌溉,可首选喷灌式节水技术。该技术的应用原理为:在实际农田灌溉过程中,以水的压力作为动力,让卷盘进行旋转,从而实现以卷盘为中心对周围土地进行灌溉。该技术的优势在于操作简便,只需将喷头设置在喷灌机上,使之在得到充足的水压后,即可进行稳定灌溉作业,从而实现农田的大面积喷灌。在农田喷灌节水设计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当充分明确现阶段该区域农田的具体情况,对满足其农田灌溉需求的设备进行科学有效的设计,然后合理安装和妥善固定相应的喷灌设备,以此来达到灌溉的目的。当前在农田灌溉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喷灌设备为移动喷灌机,该设备可以确保作物获得全面的灌溉,操作简便,且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可适用于各种地形的农田灌溉作业。通过有机结合这一设备和机械自动化设备,能够更好地保证灌溉效率。然而,移动喷灌机也存在一些不足,如需要消耗很多的资源、占地面积较大以及需要借助一些辅助设备才能够完成灌溉作业等。
2.微灌技术
该技术属于一种滴灌技术的衍生技术,能够很好地节约水资源。现如今,我国农田水利工程中应用的微灌技术种类主要是渗灌、滴灌、小管涌流灌、微喷灌。在实际农田灌溉过程中,相关人员应结合具体的生产需求,选择最为适宜的微灌技术。例如,对于气候较为湿润的区域,可选用微喷灌技术,不仅能够有效节约水资源,还能够较好地满足当地农业生产需求;对于气候较为干旱的区域,应避免使用微喷灌技术。同时,微灌技术能够在控制灌水量的同时,实现短周期灌水;通过有机结合水分和养分,让土壤根部对所需营养成分进行较好的吸收,从而获得与施肥同样的营养效果;该技术具有较高的水资源利用率,相较于传统的灌溉方式,这一灌溉方式能够节约50%~80%的水分,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从而较好地改善土壤结构。
3.渠道防渗漏技术
渠道防渗漏技术大多应用于土渠输水过程中,能够有效避免由于渗漏而导致的水量流失。针对这一技术的具体应用,相关人员应注重防渗漏材料的合理应用,包括混凝土、沥青及塑料膜等,还应注重沥青护面、土料施压等技术措施的有效使用,从而显著提升渠系水利用系数,大大提高渠道输水的安全性。
四、结语
面对水资源日益紧缺的困境,我国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有效应用,通过有效发挥该技术的应用价值,来有效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从而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良好发展,实现农民的增产增收。
参考文献:
[1]赵海峰.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分析[J].新农业,2020(20):61.
[2]文云霞.刍议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思路与应用策略[J].农家参谋,2020(20):117,145.
[3]王苗,吴玉秀,张晓炜.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2020,51(18):39-40.
关键词农田水利;科技发展;推广应用
1农田水利科技取得的新进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与进步与农田水利科学技术的研究发展和推广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农田水利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新技术的应用也在不断地推进。
1.1应用基础理论研究
围绕现代农业的发展,农田水利学科不断向节水、高效、环保的领域扩展,作物高效用水生理调控、作物水分信息采集与精量控用水、劣质水高效安全应用等都有新的进展。
基础理论研究已从原有的单一化延伸至多元化,不仅由单纯的土壤水分调控研究转向“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分运移规律的研究,而且把水分运移规律与养分、水热、化学物质运移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为提高水分、养分利用效率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更加重视局部灌溉和不同农业耕作条件下水分、养分运移规律的研究,开始了沟垄、带状种植、地膜覆盖、秸秆覆盖、滴灌、地下滴渗灌等条件下的土壤水分、水热、水肥及作物光合作用规律的研究,并取得新的成果。这些都为发展节水农业,把该领域的研究由实验统计性质转变为具有较严谨理论体系和科学定量方法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继续研究农田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植物水的转化关系和农田作物蒸发蒸腾量与流域蒸散发量计算的同时,突出以节水高效为目标的土壤水调节模型和各环节水量转化效率的原理与方法研究;水分胁迫对作物生理生态的影响及其提高水分生产率的机理研究进一步深入,非充分灌溉理论进一步丰富;由研究单点的作物水分生产函数转向研究区域范围内的作物水分生产函数及其水分敏感指数的时空分布;从传统地研究水稻、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的水分生产函数转向研究经济作物水分生产函数;特别是把作物不同阶段水分敏感性与根系生长、叶面气孔效应、蒸腾速率、光合速率、光合产物的分配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探索作物的适度缺水效应,为农业节水奠定了理论基础;确立了主要作物经济灌溉定额、节水高效灌溉制度,以及适宜的调亏期、调亏指标[1]。
1.2节水新材料、新设备的研制
研制完成了节水节能灌溉新设备:外混式自吸泵、新型金属快速接头、地面移动铝合金管道系统设备、田间闸管系统设备、调压给水栓、竖管万向座、恒压喷灌设备、绞盘式喷灌机、折射式微喷头、旋转式微喷头、微灌用压力-流量调节器、微喷连接件、水动式施肥泵、水动反冲洗沙过滤器、平面迷宫式滴头、毛管移动机具、滴灌设计CAD系统、地下滴灌专用滴头、经济型内镶式滴灌管及配套设备、波涌灌设备、U型防渗渠道施工机械、SYZW-1智能型量水仪、WIS-2智能型量水仪、长喉槽量水槽等24种节水新设备,其中16种产品实现产业化。在节水新材料研究上,提出了适合U型渠道衬砌构件的混凝土配合比,选用焦油塑料胶泥条和遇水膨胀橡胶止水条作为预制衬砌渠道伸缩缝材料,较好地解决了渠道接缝渗漏问题[2-3]。
1.3农用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及农业节水新技术研究
在水库灌区建立流域水资源优化调度数学模型,根据径流出水量预测蓄水工程的调蓄能力和灌区作物的种植结构,并结合需水情况以及输水渠系的输水能力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对灌区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并优化调度,有效提高供水保证率。
在多灌溉水源地区,将分散灌溉的地表水与地下水工程实行联网,确定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并与自动化控制技术集成,实现了向农田供水的分散水源的集中控制、统一调度,实现有限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了灌溉保证率。
在输配水节水工程技术中,提出渠道刚性衬砌防冻胀破坏的内力计算与结构设计方法,并筛选出新型抗冻胀、防渗输水技术和先进实用的施工技术,形成渠道抗冻胀、防渗高效输水技术集成模式。
在膜下滴灌技术中,综合滴灌技术和覆膜技术优点,将水、肥、农药等通过滴灌带直接作用于作物根系,加上地膜覆盖,棵间蒸发甚微,十分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农田生态保护、区域中,低产田治理和南方的涝渍治理技术也继续得到提高。
2农田水利科技发展方向
2.1作物节水高效灌溉制度研究
为了以最少的灌溉水投入获取最高利益,应制定相应的灌溉方案,包括农作物播种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灌水时间、灌溉定额。在灌区开展不同作物、不同生长条件下的耗水量研究,特别是随着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应加大对各种经济作物的耗水量研究,寻求作物在不同生长环境条件下的节水高效规律。以此为基础,制定灌区在不同的供水、气象、农艺、管理等条件下的节水高效灌溉用水方案,采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灌区实时灌溉预报,指导农民进行灌溉[4]。
2.2采用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运用技术
在引河灌区运用井渠结合灌溉,则是抗旱、防涝、治碱、节水、减淤等综合开发利用河水和当地水资源的有效措施。对这类灌区可利用的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5],是当前灌区节水技术改造研究的重要内容。
2.3农业节水设备的产业化
根据我国农业生产向高效集约化经营发展的趋势,节省劳力、生产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的节水灌溉机具应成为今后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的重点。如机械移管的喷灌机具,地下滴灌设备,大、中、小型的渠道防渗衬砌机具,农田精细平地、开沟、打畦机具,各种自动阀门,以及灌溉自动化控制设备等。
2.4高新技术在农田水利中的应用研究
由于灌溉排水规律的复杂、水资源日趋紧张、综合利用供需矛盾的增加等,应加强灌排自动化、GIS、GPS、RS、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等技术的研究,将其应用到农田灌溉、灌溉用水管理、排水控制涝渍和盐碱化治理等方面,将是今后农田水利科研与实际应用结合的重要研究方向。
3参考文献
[1] 许建中,李英能,李远华.农田水利科技新进展及其展望[J].中国水利,2004(9):35-38.
[2] 李英能,段爱旺,吴景社,等.作物与水资源利用[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
[3] 钱蕴壁,李英能,杨刚,等.节水农业新技术研究[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2.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
1前言
中国是著名的农业大国,以占全世界7%的耕地面积,生产了全世界总产量四分之一的粮食,养活了全世界20%的人口,这份成就是国家对农业生产高度重视的结果。在新时期,国家依然不遗余力地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工程,例如,农田水利工程,为的是让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以便于农民更好地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种植,更好地摆脱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实现农业增产增收。而建设农田水利工程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灌溉设计,这是水利工程的最下游环节,也是与农田直接产生联系,达成农田水利工程目的的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2农田水利工程及灌溉规划设计的必要性
农业作为我国重要的产业,做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有利于农业生产迈向现代化,促进国家及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这包括对农业实施科学规范的管理,使种植更加的规范和标准,并且对我国复杂多变的地理环境而言,农田水利工程不仅可以规避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还可以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改造自然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另一方面,中国是水资源匮乏的国家,而农田灌溉又是耗水大户,能利用农田水利工程进行改造,实现省水节水,循环用水,是农田水利工程又一重大作用。而农田灌溉是农田水利工程中的最下游项目,是衔接农田水利工程与农田之间使其有效结合的环节,为此,其规划设计工作十分重要,关系到农田水利工程能否达到目标,实现利用价值。再者,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标准不够统一,有一些先进的思路需要及时地进行总结,一些问题还需要解决,这需要不断地分析和研究,才能让农田水利工程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
3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发展现状
3.1传统管理模式发生转变
传统农业的发展中,对于农田灌溉主要依赖于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小规模的改造,对于以政府为主导的大型水利灌溉工程较为少见,但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发展的高度重视,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思路确立,各地方政府也开始逐步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加大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这使得农田水利现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3.2农田水利工程风格过于统一
由于农田水利工程属于基础设施的建设,节约盈利和公益性之间,一般都由政府出资并组织实施,但正因为政府组织实施,其设计和施工往往根据不同领域采取分散设计的方案,这使得总体设计完成以及建设项目竣工后,风格过于统一,缺少灵活性,这使得在实际使用中并不完美,可能还存在着少量的二次改造,或者不便于使用的现象。为了满足实际需要,应该将政府组织逐渐转变为行政组织,整合及控制资源,包括从顶层整合设计,形成更有利于现场实际使用的设计方案。
3.3投入方式发生转变
传统的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劳动力的投入以农民半义务性质为主,而投资则属于国家和地方共担的方式。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高度发展,传统模式已退出历史舞台,农民作为收益一方面、客户一方。农田水利灌溉也具有了营利性质,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工程单位、经济体投资参与,有助于推动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
3.4工程模式发生转变
传统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模小、点面多,大多寿命不长,时常修缮,但随着技术水平的发展,对于农田水利工程的维修已经变为了更加的注重质量和规模,本着“开发一处,辐射一方”,且以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为主,即集合水力发电、生态环境保护、农田灌溉、生活水源引入等为一体。
4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原则
进行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设计,鉴于此,有一些必须遵循的原则,以此为基础才能进行有效地设计。
4.1设计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要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最大化利用当地的地形特点、水源特点,采取综合利用的方式,实现生活水、灌溉水、生态保护甚至水力发电综合一体进行建设,要充分考虑利用自然环境有选择地进行开发。要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尽量减小对当地生态平衡的影响和破坏,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对农田灌溉的作用。
4.2设计要做好有效地防护功能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的规划设计,其基本功能不仅是实现有效地灌溉功能,更要兼具对农田的保护功能,不能让自然灾害,如洪涝、雨水等对农田产生不利影响,再者对其本身的防护要做好,防止轻易遭到破坏。
4.3要在审批的方案内做好规划设计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是一个系统工作,首先应该做好施工设计,做好施工规划,确定多方面的因素,如设计的灌溉可以满足农作物的生长满足经济指标,设计的体量、规模完善可靠满足技术指标。
4.4减少对农田耕地的占用
农田水利工程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农田,不可避免的会对耕地面积有所影响,但应该减少这样的影响,合理利用山地、河流、荒地等地形进行设计,避免对耕地的占用,更好地服务于农田。
5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措施
5.1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用地的优先保障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要确保其合理性和有效性,就要首先从空间上给予足够的支持,让其具有足以发挥施展的空间。而随着当前城市建设发展增速,空间规模越来越大,很多农村土地性质被变更转化为城市发展建设用地,并且新农村建设也同样面临着土地扩张以及土地性质变更等情况,而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建设是不断地在发展之中的,往往还未规划建设好,城市建设的大军已临近,为此,要从政策法规方面给予支持。第一,城市建设规划时要首先考虑农田水利工程灌溉建设用地,限制城市建设范围,从设计之初就考虑农田水利工程的占地,在这方面,要采取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在城市规划时注意审核把关;第二,在城市扩大规模、增建时要避开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区,同样要做好相关政策的支持以及建设规划用地时的审核把关,对一些公共设施用地,或涉及重要公共用地,需经上一级审批适当变更用地;第三,农村建设用地规划时,应该把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范围提前规划,在此基础上再规划其他用地,严禁占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用地。在上述措施的保证下,确保农田水利工程的优先权,才能使得其规划设计趋于合理性和有效性。
5.2采用有效地分类管理设计方案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要采取有效地分类管理措施,这是使其规划设计更加完整和科学的有效途径。而所谓的分类管理措施,就是在设计时要明确各板块的划分和功能特点,并采用有效地连接,形成整体。常见的有生态、隔离和应急三种功能板块。第一,生态功能的区域是农田水利工程的主要功能区域,即灌溉用地,通常规划有耕地、林地、绿化带、水系等,明确其功能区域,才好有效地进行规划设计;第二,隔离功能的区域是采取有效地措施,将不利于农作物生长的干扰因素排除在外,这包括人的因素和自然因素,例如,将公路与农田及水利工程采用绿化带分隔开,防止人为破坏和干扰,将山口下冲地形建立坝体与下游农田及水利工程分隔开,防止洪涝灾害的影响;第三,应急功能的区域则是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施,必要时刻可以牺牲农田及灌溉体系的设施。例如,在一些山区、丘陵地带,不仅分片建设农村住宅以及农田,而有效利用地形建设将住宅和农田分开的分割区域,并于农田上游建立坝体,一旦发生难以想象的山洪时,为避免住宅区受到影响,可以打开农田上游坝体,形成有效地应急功能。在明确了上述功能区域后,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才能更加完成和科学。
5.3针对小型灌溉区域的设计要求
小型罐区的设计,往往是因为水源不足,或农田面积有限所采用的一种灌溉设计。其规划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总体设计要以农田规模为基础,以农田灌溉的充分实现和发展当地经济建设为主,综合考虑其他配套设施功能、节水环保以及其他水利功能等因素,采取科学有效地设计模式。采取该种方案,就要考虑灌溉用地和经济建设用地的合理性,以实现提高农民收入为主,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为主,实现科学合理的利用水利工程;第二,充分考虑农田等浇灌区域的规模,以及水资源分布情况,并分析其经济型及合理性,重点要对农田未来发展规模以及水体资源的保有量及发展趋势进行科学的预测,不能目光短浅,导致建设的农田水利设施过早的失去作用;第三,除对水体资源的保有量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外,还要充分考虑水体资源的控制指标、使用情况等因素,进一步优化设计,形成水体资源的循环利用等,达到节水、节能及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5.4加强节水技术的应用
农作物生长必须依赖水资源,,而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田用水消耗巨大,为此,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加入有效地节水设计。第一,要明确水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就要提高节水设计的优先性,这就要求加大节水技术应用的投入,这包括利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定时定量控制浇灌,节约用水量;采取长距离引渠灌溉,减少地下水的抽取;水体收集反向灌溉技术,实现循环用水。第二,农田水利灌溉要合理建造必然要深入每一块田地,但每块田地由于地势差别必然存在着对水体资源的消耗不同,每块田地的大小同样对水体资源的需求总量不同,并且每种农作物的种类不同对水资源的需求同样存在差异,基于此,节水设施在深入农田的灌溉设施上要充分考虑每一个灌溉最小单元内对水体资源的消耗情况,采取在排水口上增加水量调节控制装置,这不仅起到了节水的有力措施,还对一些不耐水作物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也有利于针对性灌溉措施的实施。
关键词:节水装备;移动撬块;自动施肥;灌溉
中图分类号:F3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6-0024-03
针对青海省气候条件和人类生存环境恶劣,地广人稀、干旱缺水的自然情况,为促进农业及牧业的发展,加快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研发及推广势在必行,紧紧抓住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水利部与青海省政府签签署加快青海藏区水利发展与改革《合作备忘录》的历史机遇。全局青海省各县发展节水灌溉的需求,参考《青海省“十二五”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实施方案》,青海省规划在2013―2017年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10万亩,为节约水源及避免水的污染,拟定节水灌溉工艺的研发及制造,输水材料选用PVC管道。在青海省格尔木市进行350亩节水灌溉装置的研发和制造,待研发出适合青海省特殊地理环境的节水灌溉装置及标准规程后,以便将来在全省范围内大面积推广该技术,从而真正解决青海省干旱缺水的实际问题。
结合青海省地广人稀、劳动力缺乏的实际情况,在研制节水装置的同时,结合青海盐湖工业股份公司在自动化控制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着重开发水肥一体化、水药一体化及自动控制系统的研发与探索,使节水装置与施肥、施药实现同步自动化,大大减少工作量。
一、节水装备选择优越性
1.本节水装置首部装置拟采用移动撬块式首部装置,即将过滤器、施肥器、仪表控制箱、动力控制箱、水箱、自控阀门、压力表、传感器、流量计等相关部件集中布置在一个撬块上。既便于安装又便于集中控制。
节水装置首部一般由输送水泵、过滤器、加药(肥)装置、计量仪表、控制阀门、仪表/电气控制系统及连接管路及辅助部分发电机、带车轮的撬块、驱动马达等构成,现在大部分该首部装置的布置为输水泵和电气控制柜放置在一个厂房,过滤器及加药装置布置在一个厂房,每个厂房的布置都比较凌乱,不便于控制;节水装置灌溉系统首部投资占灌溉系统总投资的60%,若农田占地面积小,单独上一套首部装置得不偿失,所以很多小面积农户无法实现节水灌溉;青海省地处高原,多山丘,很多可耕种地块位于偏僻地段,没有可用动力电源,未解决这一问题,在移动撬块灌溉装置首部安装发电机,利用驱动马达带动发电机可以满足用电需求。
为更好地规范节水装置首部的布置,现开发出移动撬块式灌溉系统首部,将首部装置的各设备、电仪控制系统及连接管路等集中布置在一个可移动式的撬块上,通过驱动马达可以将灌溉系统的首部移动到不同的农田部位,无论农田面积的大小,需灌溉部位是否有动力电源均可以实现农田灌溉。该移动撬块式节水装置首部移动动力为马达,此马达可用于移动首部装置,并可用于发电机的动力。该装置结构简单、灌溉成本低,有效地解决了无电地块、面积小地块无法灌溉的问题,规范节水灌溉措施,提供灌溉系统首部的利用率,保证了所有干旱缺水农田的灌溉,同时为农田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2.采用自压补水系统。即设置高位水箱,根据水箱的液位下限和上限的设定,水泵自动启停。
3.全自动施肥系统。即在泵出口管道安装(文丘里或是射流器),并在管道上安装流量计和调节阀,在化肥储罐的出口管道也增加流量计及调节阀,根据PLC组态设定肥和水的比例,实现自动施肥程序。
滴灌系统工程节水装置施肥或是加药一般采用人工搅拌溶解、用量估算等办法进行施肥和加药,存在药或是肥的配比浓度不均匀的问题,造成有的地块施肥或施药过多,有的地块肥料或施药又较少,加量较多地块可能导致秧苗烧死,加量较少地块起不到肥或是药的作用,造成产能下降。现在大部分过滤设备,没有安装压力检测设备,过滤器堵塞或是过滤效果下降无法发现,检查出过滤器堵塞之后,一般采用人工清理的办法进行清理。因为过滤器内部结构紧凑,且过滤器的密度较高,采用人工清理只能处理表面的杂质,对设备内部无法清理,导致过滤器频繁堵塞,严重影响使用效率。该装置通过安装自动加药系统和过滤器反冲洗系统,增加了药或肥的配比浓度的均匀性和灵敏性,并能对过滤系统进行自动彻底清理、提高其使用效率等。
4.在支管的输水管道增加电磁阀,在PLC系统设置时间继电器,设置滴灌的时间和频率。
5.根据枸杞的实际生长情况,在输水主管抽头设置喷灌设施,根据实际需要,通过时间继电器控制喷灌次数。进而实现页面的喷淋和施肥(施药)的效果。
二、工艺特点及创新
原有生产工艺及存在问题。通过对新疆天业节水装置有限公司及新疆昌吉市节水装备示范区的考察发现,目前新疆95%的农作物均采用滴灌技术解决土地水分缺失的问题,从灌溉形式来看,基本采用膜下滴灌技术,此技术在新疆广泛采用,节水效果明显,且农作物产量大增,新疆所种农作物一般为棉花、小麦、玉米、大豆等,现使用过程中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每年收割一次,收割后为提高第二年农作物的产量需要对土地进行翻耕,所以铺设的地膜及滴灌带,每年都要更换一次,每年对于膜下滴灌都会产生相应的地膜和滴灌带的费用。
2.节水装置的首部布置分散,占地面积大,节水装置首部所供土地面积小,设备闲置时间长。
3.施肥及施药基本采用人工配比,自动化程度落后,水药比、水肥比控制偏差较大,极大影响肥效和药效。
4.采用明渠供水,水渠污染水质,水渠水蒸发量大,耗水量增加。
针对格尔木特殊的地理环境,土地适合种植枸杞而且产量高,品质好,因枸杞的结果期可以达到(十至十五年),建议采用膜下滴灌种植枸杞,比较新疆的地膜覆盖技术,有如下改进措施:
首先,采用厚地膜(地膜厚度进行试验研究),因枸杞的种植不需要每年对土地进行翻耕,所以延长地膜的使用年限到六年。
其次,根据格尔木可耕种面积比较分散的特点,开发研究可移动式的节水首部装置,将每块地的灌溉时间错开,只需在集中地块埋好输水主管、直管及滴灌带,做一个蓄水池既可以实现,将灌溉用的首部装置集中布置于一个框架上,在框架的底部装上可以移动的平板车,即将固定式节水装置变成移动式积水装置,可以供不同的灌溉区域。本节水装置首部装置拟采用移动撬块式首部装置,即将过滤器、施肥器、仪表控制箱、动力控制箱、水箱、自控阀门、压力表、传感器、流量计等相关部件集中布置在一个撬块上,既便于安装又便于集中控制。
再次,格尔木地区缺水干旱,水分蒸发量大的特点,由明渠输水改为暗管输水,根据相关统计,采用PVC管道输送地下水,使用年限可以达到五十年以上。
最后,为提高肥料及农药的效率,采用全自动水肥一体化控制系统
三、实施后取得的成效
1.采用节水灌溉装备及管道输水过程,减少水分的流失,解决农田灌溉缺水问题。